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

合集下载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题 ——内容、主题、思想、感情四评价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题 ——内容、主题、思想、感情四评价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深层意思,把握其主旨和思想倾向。要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 言、表达技巧的赏析,做到全面、准确、深入、客观地分析评 价。要努力忠于原诗(词),做到言之成理,言之有据。不要犯 “拔高”或“套用”的毛病,更不要出现言不及义、似是而非 的问题。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考向一 思想内容类
栏目 导引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考向二 观点态度类 一、明辨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
1.……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 2.诗(词)人对××事件的评价客观吗?你是如何理解的? 3.关于这首诗(词)的内容,有人认为××,有人认为××, 也有人认为两者都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4.这首诗(词)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 (词)予以分析。
栏目 导引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解答时需要先通 读全曲,仔细分析作者前后的不同情感,然后组织答案。前两 句作者交代了孤舟夜泊的背景:时间是夜,地点是洞庭湖,遥 岸青荧的灯火,衬出了客船的冷寂。孤舟无伴,船外又是茫茫 一片,作者的孤独之情、羁旅之思可想而知。结合题目中的“舟 中”二字,则可发现此处的“朔风”,实际上是作者在船舱中所 获得的听觉印象,反映了朔风的劲烈。这朔风使作者生发了“吹 老梅花片”的联想,推篷而出却得到了“雪满天”的全新发现, 惊喜顿生,豪兴迸发,挥毫成诗。狼毫一落,作者“一笑琅然”, 豪情快意顿时将先前的孤寂悲凉一扫而光,代之以乐观旷达之 情。




,“








住宿在渔家所感到 温暖、愉悦之情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摘要】古代诗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评价古代诗歌可以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

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要以其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情感表达为主要评价标准,同时也要关注其对当时社会和时代背景的反映。

古代诗歌的观点态度也是值得评价的对象,通过分析诗歌中的立场和情感态度来了解作者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古代诗歌对当时社会的影响不容忽视,可以通过诗歌反映的社会风貌和时代情感来深刻理解历史变迁和人文风采。

古代诗歌的艺术表现形式包括格律、意境和辞藻的运用,评价这些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诗歌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视对古代诗歌的评价是至关重要的,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学素养和人文修养。

【关键词】关键词:古代诗歌、初中语文教学、评价、思想内容、观点态度、社会影响、艺术表现形式、文学素养、中国传统文化。

1. 引言1.1 古代诗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古代诗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古代诗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对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修养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

通过学习古代诗歌,学生可以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品味。

在古代诗歌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情感体验,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感悟,引导他们热爱生活、珍惜时光。

古代诗歌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水平。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古代诗歌进行评价和解读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悟古代诗歌的内涵,提升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水平。

通过对古代诗歌的赏析和评价,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1.2 评价古代诗歌可以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评价古代诗歌可以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

古代诗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表达。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上课用)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上课用)





2.评价观点态度类
(1)设问方式:①有人这样认为,有 人那样认为,你的观点呢?②有人认 为本诗是表达什么的,有人认为则是 表达什么的,你同意哪种看法? (2)答案要素:观点+解释、分析。 (3)答题步骤:①明确表明自己的观 点;②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找到原诗 中能支持自己观点的地方阐述原由。
二、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一般涉及的题型
1.分析情感、主旨类。 2.评价观点态度类。
1.分析情感、主旨类
(1)设问方式:①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感情?②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主旨?③请分析某句 诗蕴含了作者当时何种心情。 (2)答案要素:内容+情感。 (3)答题步骤: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②抒发 了什么情感,有什么深层含义。 说明:分析情感、主旨往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 传说和自然现象;(2)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 (3)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 经历;(4)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咏物诗指的是诗人采用象征、比喻等手法,把自 己的某种理想和志趣融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一类诗 歌。(1)表达希望发挥才能的愿望。(2)抒发怀才不 遇的感慨。(3)表现因才惹祸的感叹。由于官场政 治斗争的复杂,许多文人进入官场后,成了别人 的嫉妒对象,往往就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纷 纷中箭落马。于是便有了因才惹祸、才高见嫉的 感叹。(4)对高洁情怀的自述与追求。所咏之物往 往是传统上被认为是最能体现出高洁情怀、崇高 的道德人格的自然物,如松、竹、梅、菊、莲等。 诗人们吟咏这些有特定意义的自然物,一方面是 借以表达自己的情怀,同时也是寄托自己的理想。
3.由术语导入,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术语 有——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 今、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归隐田 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思乡怀 人、别恨离愁等,每个术语背后都 有相应的诗歌内容,两者相辅相成。

怎么评价古代诗歌思想内容

怎么评价古代诗歌思想内容

怎么评价古代诗歌思想内容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在对诗歌内容、情感等把握的基础上更高的要求,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评价诗歌思想的方法,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评价诗歌思想的方法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指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生活,并由此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

评价思想内容,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思想感情,分析其社会意义及其深层内涵;评价观点态度,就是对诗歌中的景物、人物、事件等所体现的作者态度进行评价,也包括对作者所表现的观点态度的消极性与积极性的评价。

在诗歌鉴赏中,“评价”一词要求观点明确,并且有深度地阐述,而在高考中对于“评价”是降低了要求的,也就是说能够就诗论诗、言之有理即可,不需要纵横联系、引申阐发。

从命题角度来看,有的是仅就“诗眼”、关键句、情感、主旨等某一个问题单独考查,有的是将形象、语言、技巧等结合起来综合考查。

从常见的试题形式来看,有的是“表现什么思想”、“抒发怎样的感情”、“体现怎样的人生态度”等,有的是“某个词为‘诗眼’(或警策),为什么”、“某个句子阐释了什么道理”、“有人评价这首诗……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这首诗的主旨是……谈谈你的理解”等。

案例关口金题—【考纲知识精解读】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9年高考全国卷Ⅱ) 军城早秋严武【注】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

【解析】从诗歌中“汉关”、“朔云”、“边月”、“西山”、“飞将”、“沙场”等典型意象的使用,结合试题下面的注解,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回想边塞诗的特点,主要以歌咏边塞军旅生活或描述边塞奇异风光为写作内容,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报效国家的热情、奋勇杀敌的豪壮、戍边将士的乡愁、黩武开边的厌恶、奇丽风光的惊叹等感情。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例 山居秋暝 (唐)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揭示了一个什么主题?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析】①这是一首山水田园诗。②诗人选取空山、新雨、 明月、松树、清泉、石、竹、浣女、莲、渔舟等意象, 营造了清幽静寂的意境 ,③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 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和保持人格高尚的志向。






2、抒发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单寂寞、忧怨、愤 慨之情; 例1: 春日思归(唐· 李频) 春情不断若连环,一夕思归鬓欲斑。 壮志未酬三尺剑,故乡空隔万重山。 音书断绝干戈后,亲友相逢梦寐间。 却羡浮云与飞鸟,因风吹去又吹还。 例2: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写出了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人 生的坎坷等千愁万绪 。 3、抒发厌恶战争之情。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 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是一曲戍边思乡、壮志难酬的塞外悲歌。抒发厌恶战争之情。
评价古代诗歌的
思想内容
一、咏史怀古
咏史诗: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所感慨而 创作。怀古诗:因登临古地,凭吊古迹,追念往事, 抒发感慨而创作。这类作品多用典故。 思想情感: 1)通过昔盛今衰,古今变化,达到借古讽今或者感 慨世事沧桑、物是人非的目的。 如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2)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怀才不遇 之叹。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伤,或对现实不重 用人才进行批评。如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 3)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 雄心。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会涉及到古代诗歌的学习和欣赏。

而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理性思考和审美鉴赏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本文中,我将从诗歌的传统审美价值、解读诗歌的方法与技巧等方面,探讨如何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一、诗歌的传统审美价值首先,了解诗歌的审美价值,是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的前置条件。

古代诗歌有着深厚的传统审美价值,诗歌的审美价值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抒发情感,给人以感染和感动。

古代诗歌的创作大多是出于个人情感的真实记录与表达,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能够感染人的内心,激起共鸣与思考。

2. 传达意蕴,启迪人们的智慧。

古代诗歌常涵盖哲理、实用、历史、人生、自然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包含丰富的知识和智慧,给人以启迪和帮助。

3. 展现文化底蕴,记录历史变迁。

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和历史的见证,记录了中国几千年来的社会、政治、文化等重要变迁,对我们了解中华文明和历史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三个方面的审美价值,构成了诗歌的独特美学魅力和文化意义。

我们在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时,应当结合这些审美价值来进行古诗文学习。

二、解读古代诗歌的方法与技巧在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时,还需要了解一些解读古诗歌的方法和技巧,才能真正领略其中的意味深长。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与技巧:1. 音韵、格律分析法。

古代诗歌有着严格的韵律和格律要求,这是古诗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们可以从音韵、格律入手,分析古诗歌文体的特点和应用技巧,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把握其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2. 词语、句式解析法。

古诗歌的语言优美、精炼、含义深刻,学生们可以通过把握精选词语和精心设计的句式,理解诗人的意图和情感表达。

3. 历史、文化背景解说法。

古诗歌是文化、历史的重要记录,所以学生们在阅读诗歌的同时,还要了解其产生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和文化脉络,才能准确理解其中的意思和观点。

第5节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全国通用)(原卷版)

第5节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全国通用)(原卷版)

第八章诗歌鉴赏第5节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古代诗歌中的艺术形象都渗透着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评价,体现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

在高考中,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主要考查角度是分析诗歌的内容,把握作者寄寓的感情,并且有时和形象鉴赏、表达技巧结合在一起。

题型一评价思想内容高考卷中,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主要围绕提炼情感主旨和理解诗句意义两个角度命题。

(一)古代诗人的人生经历和情怀1.人生理想与人生道路古代诗人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和“功成身退”。

“儒”和“道”成了诗人的两大思想主流。

“穷”即政治失意,人生不得志,怀才不遇;“达”即建功立业,功成名就。

其中,“独善其身”,可视为身退,就是出世人生;“兼济天下”,可视为功成,就是入世人生。

古人“身退”的前提是“功成”,但有作为的诗人大多不能“功成”,只好走三条路:其一,愤世嫉俗,郁闷伤感(多信奉儒家思想),如屈原、杜甫;其二,黯然退隐,悠然闲适(多信奉道家思想),如陶渊明、孟浩然;其三,愤世嫉俗,不得不退隐,却又心有不甘,饱受出世与入世矛盾的煎熬(多信奉儒家、道家、佛家思想),如李白、苏轼。

“身退”后,不再关注天下,而是更多地关注自身的品性,在“未功成”和“退隐”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2.喜怒哀乐的缘由(二)古代诗歌情感常见类型1.忧国伤时2.建功报国3.思乡怀人4.生活杂感5.别离愁绪6.贬谪失意整体情感题高考要求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感情,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

整体情感类题目是面向整篇的考查,覆盖面广,综合性强。

要求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

需要整体把握,结合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综合分析。

规范答题“3步骤”1.基本题型的解答步骤2.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题的解答步骤词句情感题词句情感题是对关键词句的考查,诗歌的关键词句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需要在第一时间内予以关注。

古代诗歌鉴赏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PPT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PPT课件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释:杜甫卜居成都西郊草堂,历经离乱之后,开始 有了安身之处,诗人为此感到欣慰。春暖花开的时节, 独自散步在江边,情随景生,一口气写下了七首诗, 此为其一。
问: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以及抒发了久经离乱后得以安居的喜悦心情。
方法指导
方法三:查序注
序注——鉴赏的灯塔,主题的指引
A.看诗前小序
一般交代创作的年代、缘由、背景,多为整个作品 奠定情感基调,有助于把握诗歌思想情感。如:
淳熙丙申正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壁萧条, 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 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九宿月建九渔德日闺王家范江忆怨维傲仲·山·孟王秋淹东浩昌思兄然龄弟
塞移下独舟秋在泊来风异烟景乡渚异为,,异日衡客暮阳,客雁愁去新无留。意。四面 边闺声中连少角每起妇逢,不佳千知节嶂愁倍里,,思春长亲日烟。凝落日妆孤上城翠闭楼。。
浊野酒遥旷一杯知天家兄低万弟树里登,,高江燕处清然,月未近勒归人无。计。羌管 悠忽悠见霜陌满遍地头插,杨茱人柳萸不色少寐,,一悔将人教军。夫白发婿征觅夫封泪侯。。
考点剖析
“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古 诗考查的又一重要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 的思想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 术风格,指出局限性。
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内容、主题的评价; 二是思想感情的评价; 三是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这个考点,在古诗鉴赏题中,出现的频率也很高。
方法一 :审标题
标题——鉴赏的向导,主题的参考
一、看标题
夜归
周密 qióng

难点52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备战2020年高考语文之难点突破90讲(解析版)

难点52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备战2020年高考语文之难点突破90讲(解析版)

难点52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分析诗歌的意境等。

考生在解答此类题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看标题。

标题一般蕴含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诸多信息。

抓住这一切入点,有助于考生理解诗歌的内涵。

如李白的《送友人入蜀》,标题既点明了事件(送友人),又交代了友人所去之地的偏远(蜀地),还暗示了整首诗所蕴含的惜别之情。

2.看作者。

每一位作者的作品都因受时代及作者本身性格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因此,了解作者的背景及写作特点,有助于考生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

如李白的诗大多激昂豪迈、想象奇特,表现的是盛唐气象;而杜甫的诗大多沉郁顿挫,表现的是社会疮痍,民生疾苦。

3.看意象。

考生抓住诗歌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意义和作用,就能真正地领悟诗歌的深刻内涵。

4.看诗眼。

一般来说,每首诗都有诗眼,即最为精练传神的那个字或词。

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一个“愁”字就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5.看注释。

有的诗歌后面会有注释,考生一定要认真阅读,仔细揣摩其隐含的有效信息。

注释的作用一般有以下几个:(1)介绍写作背景,一般暗示作者的创作动机及诗歌的思想内容。

(2)介绍相关句子,一般暗示诗歌的用典或意境。

(3)介绍作者,一般暗示整首诗歌的艺术风格及感情基调。

(4)介绍别人对诗歌的评价,一般暗示诗歌的艺术特色。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赠柳李商隐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意旨?【答案】柳树体态轻盈,随风起舞,柳花怒放,像雪一样在空中飞舞,扑动着青楼的酒旗。

作者借柳树轻盈多姿、缠绵多情的形象,表达了自己重情惜别的情怀。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问: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要点)以诸葛亮自况,用以自勉, 表明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意;同时流 露壮志难酬的感慨。
解读口诀:
从题目认识对象, 从作者了解背景, 从字面把握内容, 从意象洞察情感。 借注释破解难点。
规范答题
《夜归》这首诗通过“夜归”二字 可以看出,作者在深夜以客的身份 匆忙往家归,深夜归家,不顾行路
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 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 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 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 觉, 眼前万里江山。 结合全词思考,这首词下阙的最后一句,表现了 作者怎样的情怀?
作者一生为了国事奔波南北,回来后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并 且晚年处境艰辛,居住在萧瑟破败的庙宇中,尽管如此,但作 者半夜醒来,关心的仍不是自己的处境,突现在眼前的却是祖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五、建功报国
1、建功报国的渴望 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2、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从军行》 3、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4、山河沦丧的痛苦 如:陆游《示儿》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如:杜甫《兵车行》
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向子湮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 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 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词人抒发了怎样的伤感之情?(4分)
谢 谢!
回顾高考
1、(2009年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 回答问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古代诗歌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古代诗歌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古代诗歌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前言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精神财富。

古代诗歌不仅具有音乐性和韵律美,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作者独特的思想内容和态度。

因此,鉴赏评价古代诗歌时,不仅要注重表面的艺术特征,更需要深入挖掘诗歌中蕴含的思想内涵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一大瑰宝,其思想内容多元丰富。

它既能表现作者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能反映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心声。

以下几个方面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思想内容。

情感表达古代诗歌以其独特的音乐艺术和韵律美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表达了诗人对真、善、美等价值的领悟和追求。

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极为丰富,有的是对恋人深深的思念之情,有的是对乡土亲情的怀念,有的是对大自然的景色所引发的浪漫情怀。

无论表现的是什么,古代诗歌都通过强烈的情感表达,使读者在文学艺术中感受到真情和美好。

心灵鸣响古代诗歌在表现情感的同时,也能够深入地描绘人类内心的世界。

很多时候,其表达的情感不是给人以简单的情绪上的刺激,而是能够引起内心最深层次的共鸣,唤起人们对内在存在的感知和关注。

在读古代诗歌的过程中,人们能感受到来自自己内心深处的共鸣和回响,进一步认识和领悟自己的内心世界。

社会意义古代诗歌是当时社会的缩影,往往能够通过诗人的视角来反映当时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状况。

古代诗歌中所呈现的社会意义包括了人们对社会变迁的反思、对人民疾苦的关心、对个人命运的探索等。

正是通过这些诗歌,人们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古代社会和生活,进一步反思现代社会与生活的种种问题。

作者的观点态度古代诗歌中作者的观点态度大多是对现实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希冀。

这些思想和态度,即便与现代的语境不尽相同,但依然具有很强的思想品质和启示作用。

对世道的反思作者在古代诗歌中多次反思当时的人民疾苦和社会问题。

通过对现实的观察和分析,诗人能够深刻地认识到现实的苦痛和矛盾,进而表达自己对这种现实的种种不满和愤慨。

诗歌鉴赏: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

诗歌鉴赏: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

诗歌鉴赏: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考点解读★★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分析诗歌的意境等。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主要包括:1.理解诗歌语句的意思,根据诗歌的主要内容,分析其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总结诗歌的主旨;2.分析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现实;3.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积极意义或局限性。

★★技巧点拨★★答题思路一、抓住情感语言,掌握情感基调1.抓住两种“情语”:(1)直接找出显性“情语”;(2)细心寻找隐性“情语”2.知道“情语”出现的位置:像直接“情语”,多出现在标题、开头、结尾处,在特殊情况下中间及小序中也会出现。

像隐性“情语”一般藏在写景叙事绘人的文字中和诗的中间位置,有时也会出现在注释中。

必须盯紧这些关键“部位”。

3.关注“情语”表达的特殊性:正常情况下,诗人用什么情语,就表达出什么情感,但有时会用隐晦、曲折、反语的方式表达,如用了“喜”字,就不一定真的表达“喜悦”之情,可能是反语。

因此,不必将“情语”直接拿来就用,还要结合原文语境作准确的理解。

当然,这种“口是心非”的表达方式较为少见。

二、抓住具体抒情方式,领悟含蓄、隐晦的情感古诗抒情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对于考试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间接抒情,因为它表达的情感含蓄、隐晦,给情感的把握带来不小的难度。

在解题过程中须区分具体的间接方式,对症下药。

1.借景抒情:抓景语悟情语借景抒情是古诗最常用的抒情方式,从景物描写中挖掘出思想情感是每一个考生都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主要途径是通过细读,看看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的特征是什么,色调是什么(指冷色调与暖色调),它们又与情感有着怎样的正关联或负关联。

2.托物言志:抓物语悟情志借物抒情也是古诗常见的抒情方式。

应抓住描写物象的语言,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彩、味道)和内在品性以及环境特点,并能深入其里,联系诗人自身的经历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找准物与志的契合点。

诗歌评课稿模板--常用评价语

诗歌评课稿模板--常用评价语

诗歌评课稿模板--常用评价语1.表达方式用词精准、简洁明了,让人一目了然。

表达方式优美、流畅,给人以心灵的愉悦。

语言生动、具体,使人感受到真实场景。

表情丰富、生动,增强了读者的共鸣。

用句新颖、独特,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2.感情表达情感真挚、深入人心,让人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力量。

情感细腻、真实,使人产生共鸣和情感共振。

情感热烈、激情四溢,充满激情和感染力。

情感饱满、充沛,使人感受到丰富的情感世界。

情感真实、质朴,让人感到真挚和诚恳。

3.内容创新内容独特、新颖,让人耳目一新。

内容丰富、多元,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思想性。

内容深入、全面,体现了作者的思考和独创性。

内容具体、细致,使人感受到了作者的细腻心思。

内容紧凑、有条理,给人以思维的逻辑感。

4.结构安排结构紧凑、合理,逻辑清晰,体现了作者的思维严密性。

结构完整、有层次,使人能够理解整个作品的脉络。

结构稳定、平衡,给人以稳定和舒适的阅读体验。

结构流畅、连贯,使人能够顺畅地阅读和理解。

结构富有层次感、层次分明,展现了作者的组织能力。

5.形象描写描述生动、形象,使人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景物、人物的形态。

描写细腻、真实,让人感受到碧水蓝天中的美景。

描写恰当、精准,能够准确表达作者的意图。

描写生动、有趣,增加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描写具体、有创意,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6.文字感染力文字有感染力、有张力,能够激励人们积极向上。

文字作品充满了活力和生命力,充满了阳光正能量。

文字传递着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犹如一缕阳光。

文字能够引发人们的思考和共鸣,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文字给人以正能量充盈的感受,让读者充满希望和勇气。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评价语,希望能对诗歌评课稿的写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请从“戏赠பைடு நூலகம்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6 分)
[解题演示] 第一步:全面审题,确定答题方向 ①“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考查鉴赏分析诗歌的思 想情感。 ②“请从‘戏赠’入手”,指明了思考角度,“结合全诗”, 界定了思考的范围。
第二步:找准对应,确定答案要点
抓角度
找对应,细分析
[解题方略] 评价观点态度“3”要求
1.明确自己的观点。提炼观点一定要透过形象、语言、表 达技巧等外在形式,结合标题、注释、意象等暗示信息。
2.结合诗(词)句进行细致分析,找到原诗(词)中能支持自 己观点的地方来阐述理由和原因。
3.分析评价时注意点面结合,既要有面上的整体把握,也 要有点上的具体剖析。
答案:①归隐前:多年在边郡做官,多年操劳,有归隐之 心。②归隐后:生活闲适,听到别人谈论功名之事,自己也深 有感触,依然像从前那样珍惜光阴,依然心系朝廷,渴望建功 立业。
考点二 评价观点态度 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对事物、对人物的态度,对社会现实 的态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态度,对人生感悟的倾吐等。 所谓“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指对作者的观点态度作出自 己的评价。
【注】 ①周密的友人陈君衡被元王朝征召,将要前往大 都赴任,周密作此词为他送行。周密在宋亡以后隐居不仕。② 方回:贺铸的字。词人在此处以贺铸自比。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A.词的前三句“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 以豪放的笔调描绘出送别时凄凉、冷清和萧瑟的景象。 B.“茸帽风欹”写友人头上戴的皮帽被郊野的风吹得略略 倾斜,一个“欹”字,极为传神地勾画出人物志得意满的神气。
[解题演示] 第一步:全面审题,确定答题方向 ①“为什么诗人却说‘不觉蜀道难’”,考查鉴赏分析作 者的观点态度。 ②“结合全诗”,要注意从整首诗来考虑,而不要只局限 于某些词句。

评价诗歌思想情感内容

评价诗歌思想情感内容

评价诗歌思想情感内容一,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和内容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思乡怀人长亭送别思乡念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昔盛今衰沧海桑田的变化(一)忧国伤时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过华清宫》2、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如:杜甫《兵车行》3、山河沦丧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4、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白居易《卖炭翁》;5、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如:杜甫《登楼》6、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二)建功报国1、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曹操《龟虽寿》;2、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从军行》;3、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4、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三)思乡怀人1、羁旅(长期寄居他乡)愁思。

如:温庭筠《商山早行》;马致远《天净沙》2、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3、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4、闺中怀人(闺怨)。

如:王昌龄《闺怨》温庭筠《菩萨蛮》(四)长亭送别1、依依不舍的留恋。

如:柳永《雨霖铃》;2、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3、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五)人生杂感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2、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3、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易《琵琶行》;4、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5、昔胜今衰的感慨。

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二,评价思想内容应全面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

2、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时代风貌,同样有助于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类导练: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考情分析+必备知识+对点训练+答案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类导练: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考情分析+必备知识+对点训练+答案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类导练: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考情分析+必备知识+对点训练+答案解析)【考情分析】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概括诗歌的内容主旨,二是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

诗歌的内容是指诗歌中描写的物、人、事的总和,是诗歌赖以表现作者情感和作者观点的关键,分析诗歌的内容要结合诗歌中的意象、事物、人物、事件等因素,综合观照,这样才能顺利地解读诗歌,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

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就是通过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感情,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

“评价和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是高考诗歌鉴赏的重要考点。

【必备知识】一、古代诗歌的常见题材诗歌,无论是写景还是叙事,无论是咏物还是怀古,都寄寓着诗人一定的思想感情,对诗歌内容情感的感悟是诗歌鉴赏的重点。

要分析古诗的思想内容,就要了解古诗的题材分类,因为不同的题材决定了古诗所表达的不同的思想内容。

古代诗歌按题材可分为:1.咏物言志诗这种诗往往或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即诗人对物进行细致、形象的描绘,使其具有美感,并以此来寄寓诗人的情怀和志向。

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作者借梅来表明自己的心志,即孤高不群和矢志不渝的品质。

又如于谦的《石灰吟》,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对所咏之物外形特点的吟咏,也是对其神韵、品格的高度概括。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诗人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石灰就是在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再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借对梦游仙境的描绘表现了诗人不事权贵的傲岸性格。

2.羁旅思乡诗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探亲访友,或被贬赴任之地,或游历名山大川。

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而长久寄居他乡之意。

这类诗,往往表达羁旅之难、行役之苦、宦游之艰,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客观评价标准
尝试从客观的角度评价诗歌,关注诗歌本身的文学价值、艺术成就和社会意义等方面。
关注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文学史地位
了解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可以判断其在 文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和贡献。
对后世的影响
关注诗歌对后世文学、艺术和社会等方面的 影响,以衡量其在文化传承和发展中的价值。
THANKS
社会意义及价值体现
01
探究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时代背景,以及诗人对于社会 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02
分析诗歌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智慧,以及对于人类精神世 界的探索和启示。
03
评价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对于后世文学创作 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03
作者观点态度解读
对时代或社会现象看法
揭示社会现象
结合诗人的其他作品及时代背景等元 素来鉴赏该诗的主题思想,探究诗人 对于生命、爱情、自然、社会等方面 的独特见解。
情感表达与意境营造
通过对诗歌中运用的意象、比喻、象征等手法的解读,体会诗人在作品中所要传达的情感和心境。
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语调等元素,感受诗歌所营造的意境和氛围,进一步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个人经历和情感共鸣程度共同作用于 读者的审美体验。个人经历和情感共 鸣程度的不同会使读者在阅读同一首 诗时产生不同的审美体验和评价。
06
总结:如何面因素进行评价
诗歌的主题和思想内容
评价诗歌时,首先要关注其主题和思 想内容,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情感、观
点和价值观。
诗歌的艺术表现
04
诗歌艺术手法探讨
修辞手法运用
01
比喻
通过相似性,将抽象的情感、思 想等具象化,增强诗歌的形象性 和感染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法归纳
学生展示小组合作成果
角度一:题目
夜归
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① 行,冷燐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 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 ①筇:此指代竹杖。
本诗蕴含了哪些情感?
这首诗通过“夜归”二字可以看出,作者在
深夜以客的身份匆忙往家归,深夜归家,不
顾行路的艰辛,可以看出作者对家乡的急切 思念之情。
入角二:作者
规范答题
先结合具体诗句(表现手法)分析诗歌内容 写了什么,
后揭示诗歌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练一练
1、(2009年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 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 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 简要分析。
回顾高考
1、(2009年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 回答问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 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 简要分析。
2.(2019年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 问题。
三、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 2、昔胜今衰的感慨 如:姜夔《扬州慢》 3、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4、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四、长亭送别
1、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柳永《雨霖铃》 2、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作者在词中分别赋予“孤鸿”“白头翁”怎样的
意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孤鸿”淹没在烟雨中的形象,是词人身受贬斥、郁郁不得志的 处境的写照。“白头翁”是词人因心有浩然之气,故能刚直不阿
大气凛然、泰然处之、舒适快意的写照。
抒情、议论句
书愤
陆游
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②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
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
头翁③。 堪笑兰台公子④,未解庄生天籁,刚道
⑤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注) ① 这首词作于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期间。 ②平山堂:欧阳修于仁宗庆历年间所建。 ③一叶,指小舟。 白头翁,指舟上船夫。 ④ 兰台公子:战国时期楚国的宋玉, 曾任兰台令。在《风赋》中有“大王之雄风” “庶人之雌 风”之语。⑤刚道:硬说。
国的“万里江山”。全文表现了作者在失意中仍不忘抗金, 报效祖国恢复中原故土的情怀。
入角三:注释
入角四:意象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 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分析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是作者结束流离生活后寓居成都草堂时所作,展现
的艰辛/,/ 可以看出作者对家乡的急
切思念之情。
规范答题
《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 》作者一生为 了国事奔波南北,回来后已是白发苍苍的 老人,并且晚年处境艰辛,居住在萧瑟破 败的庙宇中,尽管如此,但作者半夜醒来, 关心的仍不是自己的处境,突现在眼前的
却是祖国的“万里江山”/。/ 全文表现了作
者在失意中仍不忘抗金,报效祖国恢复中 原故土的情怀。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问: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要点)以诸葛亮自况,用以自勉, 表明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意;同时流 露壮志难酬的感慨。
解读口诀:
从题目认识对象, 从作者了解背景, 从字面把握内容, 从意象洞察情感。 借注释破解难点。
规范答题
《夜归》这首诗通过“夜归”二字 可以看出,作者在深夜以客的身份 匆忙往家归,深夜归家,不顾行路
减字木兰花 向子湮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 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 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词人抒发了怎样的伤感之情?(4分)
3、(2019年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 问题。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作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 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 都醒,如何消夜永! 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五、建功报国
1、建功报国的渴望 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2、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从军行》 3、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4、山河沦丧的痛苦 如:陆游《示儿》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如:杜甫《兵车行》
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 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 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 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 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 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 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作业
(2019年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
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向子湮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 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 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词人抒发了怎样的伤感之情?(4分)
谢 谢!
再见
在他眼前的是美丽的初春景色:春日的阳光,美丽的河山, 温暖的春风,馨香的花草,泥土融化,燕子纷飞,沙土温 暖,鸳鸯在沙洲上静静得睡着。这是一派明净绚丽的景色,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方法归纳
教师总结,强调重点
形象
水调歌头 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① 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
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 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 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 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 觉, 眼前万里江山。 结合全词思考,这首词下阙的最后一句,表现了 作者怎样的情怀?
作者一生为了国事奔波南北,回来后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并 且晚年处境艰辛,居住在萧瑟破败的庙宇中,尽管如此,但作 者半夜醒来,关心的仍不是自己的处境,突现在眼前的却是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