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学博物馆发展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学博物馆发展研究

吴冰胡小猛

(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人文地理专业,上海200234)

摘要:地学博物馆是地球历史演化和地质遗迹景观的展示,是独一无二的科普资源和旅游资源。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地学博物馆为代表的文化旅游将会受到人们的青睐。本文提出了地学博物馆的定义,介绍了我国地学博物馆的起源发展,并总结归纳了我国地学博物馆的地域分布特征及分类,着力于对我国地学博物馆的运营效益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在初步探讨的基础上,对我国地学博物馆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以期推动我国地学博物馆的建设。

关键词:地学博物馆发展建议

1引言:

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定义(1989)“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赢利的永久性机构,并向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证”[1]。以地学内容为核心的地学博物馆是博物馆家族中的一员。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地学博物馆为代表的文化旅游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地学博物馆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然而,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拥有丰富地学资源的我国目前对这一高品位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还不成熟;同欧美国家利用地学博物馆获得高创收相比,目前我国的地学博物馆事业还处于亟待积极发展利用的境地。本文拟就我国地学博物馆的开发作一粗浅探讨。

2我国地学博物馆的发展概况

2.1地学博物馆的内涵

地学博物馆是以地学类的标本、实物等为依据,进行收藏、研究和展示教育的一类博物馆[2]。它主要向游客全面介绍地球历史的演化、地质遗迹景观和其它景观,并依此给游客以科学文化方面的熏陶和享受。游览地学博物馆早已是许多国家和地区旅游的重要项目,也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活动。

收稿日期:2010-12-18

作者简介:吴冰(1986—),男,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2009级硕士生,区域旅游规划与开发方向

2.2我国地学博物馆的分布及分类

我国的地学博物馆有着较悠久的发展历史,可追溯到创立于1909年的北京大学地质博物馆,是国内最早的地学博物馆。其它较早的还有1913年民国政府在北京丰盛胡同3号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门的地质陈列馆,1914年创立于天津的北疆博物院等等。作为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的我国,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地学博物馆资源十分丰富。建国以后,我国的地学博物馆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数量一直都在不断地增加。它们分别属于地质矿产、冶金、文化部、中科院、高校等多个部门,分布于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3]。

2.2.1 地学博物馆的地域分布

在地域分布上,我国地学博物馆主要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区域(图1)。从图

1

①东部指京、津、辽、冀、鲁、苏、沪、浙、闽、粤、桂和琼;中部指吉、黑、内蒙、晋、豫、皖、赣、鄂、湘;西部指黔、滇、川、渝、藏、青、疆、甘、宁、陕。

资料来源:博物馆数据来自2008年度国家统计局及国土资源部网站

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地学博物馆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约占全国的百分之四十,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少;除了数量上的差异,在地学博物馆的门类及经营体制上各地区也多有不同。东部沿海省份地学博物馆门类多样,尤其是兴起了私人行业的地学博物馆。相比较而言,中西部地区的地学博物馆发展不如东部迅速。由于经济实力,多数地学博物馆处于困窘状况。

2.2.2 地学博物馆的分类

根据各馆的展品陈列、管理体制、权属关系等特点,我国的地学博物馆大致可以分为一下几种类型。

从展品种类上分为综合和单一

综合型地学博物馆一般都设有地球、矿物、岩石、古生物等陈列厅,主要反应了地球的形成和结构构造,改变各种地球面貌的地质营力作用,如中国地质博物馆和南京地质博物馆;单一型地学博物馆的学科性很强,主要反映某一方面的地学场景和知识,比如位于四川自贡的恐龙博物馆,主要陈列大山铺恐龙化石埋藏现物及出土化石,是研究恐龙等古生物自然奥秘的理想基地。

从主管部门管理上分为国土资源系统、文化系统、教育系统

大多数综合类博物馆和地质公园博物馆隶属于国土资源部及其附属机构,比如中国地质博物馆,泰山地质公园博物馆等等。也有一部分博物馆属于文化系统,比如天津自然博物馆属于天津市文化局。教育系统中的地学类博物馆主要存在于高校中,比如昆明理工大学地学博物馆、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等。

从权属关系上分为国有和民营

我国的绝大多数地学博物馆属于国有编制,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民营企业和个人也开始投入到地学博物馆的兴建,极大地丰富了地学博物馆的种类。例如于2004年12月正式对外开放的上海东方地质博物馆,馆内收藏着由著名收藏家吕焕皋先生几十年孜孜不倦、呕心沥血从世界各地收集来的数万块珍稀奇石、矿石晶体、古生物化石及各类宝石。

3我国地学博物馆的运营效益

从最早创立于北大的地质博物馆以来,经过百年的发展,我国的地学博物馆的层次和效益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随着全国公益性博物馆逐步实施免费开放,进一步拉近了地学博物馆与社会的距离,加速了融入社会的进程。每年举办陈列展览上千个,观众达千万人次以上,取得了巨大的品牌效益和影响。我国的地学博物馆在展开藏品科学研究的同时,长期从事地层古生物学、矿物岩石学、宝石学和博物馆学研究并取得累累硕果。比如,吉林大学博物馆

与美国普罗维敦斯学院合作开展了东北亚地区白垩纪早期哺乳动物演化的研究;中国地质博物馆在早期脊椎动物学、昆虫学以及辽西热河生物群等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果都受到国内外科学界的广泛关注。我国的地学博物馆通过采用数字化、仿生、虚拟现实等技术,让观众在浓郁的科学氛围中,通过亲眼目睹、亲手操作和亲身体验,轻松步入精彩纷呈的地学空间。生动揭示人与自然、环境与资源的关系,充分发挥其面向社会和广大青少年进行科普教育、学术研究、海内外交流窗口的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此外,在著名风景区落成的地质公园博物馆,对进一步丰富景区的文化内涵,提高景区的文化品位,推动地质保护和景区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我国地学博物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1公众认知度低,自然地学类偏少。

我国的地学博物馆中,有不少已经达到国际水平,如中国地质博物馆、南京地质博物馆、吉林大学博物馆等。但总的来说,在世界范围甚至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博物馆并不多。历来国内博物馆建设比较重视人文和纪念类,相比较而言,自然地学类博物馆的建设及效用所受的关注要逊色的多。中国的自然地学博物馆不到博物馆总量的1/10,美国的自然科学类博物馆超过2000所,面积不大的英国也超过500所自然科学类博物馆[4]。从对比中可以发现,我们的布局失衡问题就越发显得突出。

4.2资金缺乏,来源比较单一

我国的地学博物馆大多数多为公立,其经费来源比较单一。除了中国地质博物馆、上海东方地质博物馆等有限的一些大馆经费充足外,其余很多博物馆的拨款都只能保证员工基本工资和津贴,展品征集费用几乎没有。能适应现代人文化需求的上规模和档次的展览活动,没有强大的资金实力做后盾也做不到。另外,对于展品与参观者的互动性,布置展厅、设计,及时更换展品,这同样也需要资金支持。资金的短缺使得许多地学博物馆的参观人数越来越少,制约了进一步的发展。北大地质博物馆馆长江大勇说,该馆一年的运行费用至少要10万元,每年他们都要为这些钱头疼。馆里的电话费、复印费等日常费用都经常无法解决,要靠馆里兼职老师从自己的科研课题经费中出。

4.3经营模式相对落后,宣传不够

一方面我国的绝大多数地学博物馆所有制单一也使其经营管理水平落后,内部管理人员经营观念相对滞后、保守,影响了展示的内容与方式。重收藏、轻展示,馆内科技手段的采用比较缺乏,展出效果打折扣,缺少创意、动感。观众只能看展品,展馆气氛过于沉闷严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