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巢湖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高二语文试卷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附参考答案)
![高二语文试卷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附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d51f0290c69ec3d5bb7575.png)
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A. 匪我愆.(qiān)期盛.(chéng)以锦囊洎.(jì)牧以谗诛尔卜尔筮.(shì)B.以三矢赐.(sì)庄宗无食桑葚.(shèn)身死国灭,为.(wèi)天下笑渐车帷裳.(chánq)C. 修我戈.(ɡē)矛静女其娈.(1uán)洵.(xún)美且异方其系.(xì)燕父子以组D. 帝高阳之苗裔.(yì) 摄.(shè)提贞于孟陬惟庚寅.(yín)吾以降扈江离与辟芷.(zhǐ)2.下列加点词解释全对的一项是()A.六国互丧,率.赂秦耶率:大概匪我愆.(拖延)期B. 抑本.其成败之迹本:本来静女其娈.(修长的样子)C.此三者,吾遗恨.也恨:遗憾修我戈矛..(古代的长柄武器)D.原.庄宗所以得天下原:推究根源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适:贬职3.下列各句加点的词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火尚足以明.也②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③逸豫可以亡.身④且庸人尚羞.之⑤将军身披坚.执锐.⑥是故圣.益圣,愚.益愚⑦素善.留侯张良⑧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⑨函.梁君臣之首A.①⑦/②⑨/③/⑧/④/⑤⑥B.①⑥/②⑨/③/⑦/④⑤/⑧C.①⑦/②⑧/③④/⑨/⑤⑥D.①⑦/②/③④/⑨/⑤⑥/⑧4.下列各组句子中均有“相”,哪一组的意义和用法均不相同( )A. 枝枝相覆盖B. 及时相遣归叶叶相交通相见常日稀C. 会不相从许D. 还必相迎取出郭相扶将誓不相隔卿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 自可断来.信.B.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语文参考答案高二(上)第一次月考.doc
![语文参考答案高二(上)第一次月考.doc](https://img.taocdn.com/s3/m/5361a77984868762cbaed50f.png)
南部中学高2016级高二(上)第一次月考语文参考答案1.A (B项''舞剑健身”的说法不当;C项因果不当,原因是“功名”与“公鸣”谐音。
)D 项范围扩大,“能震慑鬼怪搏逐猛兽”的是重明之鸟;不是刻铸于门上,而是刻铸后“置于门户之间"。
2.D(强加因果,“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是唐《艺文类聚•鸟部》“鸡”条的说法。
)3.C(推断错误,“鸡在古人心目中对位比凤凰高”推断错。
)4.C (A项"原因是使用方便”不全面,原文说“共享单车不仅使用方便,而且也有绿色出行的好处” ;B项“主要靠”错误,原文说“当前共享单车企业也在靠着补贴的形式获取用户,培养用户” ;D项“率先”错误,原文没有这一信息。
)5.BC (选对一个3分,两个5分)(A项“只要单车行业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说法不全面,还有用户的问题;D项“这对消费者非常有利”原文没有这一信息;E项这三篇材料没有提出建议。
)6.①政府管理部门可以出台管理细则,规范单车停放范围,对破坏单车者加大处罚力度等;②企业要加强对单车的管理,可通过建立信用积分系统、设置信用制度来激励用户规范骑行并举报违规行为等。
③企业可与政府共同监督,企业之间要理性竞争。
④用户要增强文明使用的意识,同时可对身边的不文明行为监督举报。
7.C、E (答C给3分,答E给2分,答D给1分;答A. B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A项“描写华夫人在家里修剔指甲的过程”错误,华夫人只是在欣赏自己已经修剔好了的指甲。
B项“伏笔”与“铺垫”说法均不妥,“女佣阿莲报告万大使夫人相邀打麻将的事情”主要是推动情节发展。
伏笔,指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
铺垫,指写作手法中的烘托手法,是为了表现主要写作对象而提前做的基础性描写。
D项“相互映衬” “暗示”均属过度解读。
)8.①小说以“秋思”为情感线索,使情节更为集中、紧凑;②使主题更为鲜明、突出;③小说以西风残阳、菊花盛开的秋天为背景,富有凄美的诗意;④小说以秋衬人,也以秋喻人,暗示主人公华丽而落寞的人生之秋。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dbc558931b765ce04081498.png)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与自然的关系不独表现在物质方面,更表现在精神方面的复杂关联。
除了自然界种种物象变化对人心的影响之外,人的现实处境和主体心态也会导致其对自然有不同理解和表现。
梁启超在《饮冰室文集》中说:“同一月夜也,琼筵羽觞,清歌妙舞,绣帘半开,素手相携,则有余乐;劳人思妇,对影独坐,促织鸣壁,枫叶绕船,则有余悲。
"在不同的人眼中,自然的面貌原本就是不同的,给人的感触也不一样。
人与自然的关系呈现出两种形态:一方面,自然摇荡着人的性灵,使人产生或悲或喜之情;另一方面,人将悲喜之情转移、投射到本无情感知觉的自然物上,使其具备了与人同一的感情色彩,从而在自然施与人巨大影响的同时,人也以自我的情志改变着自然物在人们心中的面貌。
对这种人与自然之间奇妙的生命共感现象,西方人类学家弗雷泽认为:自然变化、草木荣枯使古人看到自己的影子,觉察到自己的生命,并联想到万物与人的生死。
因此,在古人的诗文中,纯粹的自然现象是没有的,流动的水,吹过的风,开落的花,都与人自己的命运休戚相关.生命的共感帮助我们理解了自然物与人的生理心理之间的密切关系,却难以解释为什么有的自然物可以引起人的快感,有的则引起人的悲感.这就需要探讨自然与人之间异构与同质的问题.异构,指二者之间有不同的结构形式;同质,指两种物质之间本质的相同。
前者将两种物体区别开来,后者则将两种物体联系在一起。
人类和自然,无论形式差异多大,都遵循生命的规律,如生老病死、兴衰荣枯。
只是作为高等动物的人具有更强烈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介入,因此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所具有的特定精神内涵,都是人赋予它的。
但久而久之,这种内涵脱离了人的主观赋予而内化为物的客观属性了。
比如,人愤怒的时候就像江海中翻滚的波涛,于是有人便赋予波涛以愤怒的含义;在悲伤的时候泪如雨下,于是有人便赋予雨以悲伤的含义.可是随着这些含义日趋固定,当后人写“峰峦如聚,波涛如怒”时,写“泪飞顿作倾盆雨"时,谁还会为这些自然物的原初含义而大动脑筋?在人们看来,这些自然物所包含的愤怒、悲伤、愉悦等含义似乎是它们与生俱来的.自然物之所以能表现人的心理情感,除了人赋予它以意义之外,它本身必定也具有能够使人赋予这种意义的某种特质。
16—17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语文半期考参考答案
![16—17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语文半期考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8a4fca81c758f5f61f677a.png)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县(市、区)一中期中联考高中二年语文科试卷参考答案第Ⅰ卷一、基础知识(16分,每小题2分)1.【答案】B.[解析]A 供gōng诃hē C尽jǐn佶jí D晕yùn翘qiáo2.【答案】B.[解析]A噩耗没精打采 C琉璃仗义执言 D贮存感恩戴德3.【答案】C.[解析]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应为不负众望。
如坐春风:如同沐浴在和煦的春风里。
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悲惨动人;望其项背:望见他的颈项和后背,比喻赶得上。
一般用于否定句。
危言危行:指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4.【答案】C.[解析]A结构混乱,前两个分句的主语是“节目组成员”,最后一个分句的主语是“各高校学生”,应将“给予”改为“得到”。
B前后逻辑顺序(递进关系)颠倒D中途易辙,前句中的主语“二孩政策”,未出现谓语,后句又出现主语“广大民众”。
5.【答案】B.(注意重点理解语句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对语句关系的确定来判断使用哪个词语。
)6. 【答案】D.[解析]A亲戚,古义:包括父母及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人事,古义:做官。
今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
B见机,古义:事前洞察事物的动向。
今义:看机会,看形势。
猖狂,古义:狂放,不拘礼法,不含贬义。
今义:狂妄而放肆,含贬义。
C奔弛,古义:快速上路,马上进京。
今义:车、马等很快地跑。
果然,古义:很饱的样子。
今义: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7. 【答案】D.[解析]例句为被动句.A宾语前置B状语后置 C判断句8.【答案】 B.[解析]A乐:意动用法窜:使动用法 B都是名词作状语 C南:名词作动词怡:使动用法 D美:形容词作名词策:名词作动词二、(9分,每小题3分)9.【答案】B[解析]B项偷换概念。
2017高二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7高二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fd448be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1b.png)
2017高二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位诗人是“初唐四杰”之一?A. 杜甫B. 王之涣C. 杨炯D. 白居易2. 《诗经》中的“风”主要是指什么?A. 风俗B. 歌曲C. 诗歌D. 气象3. 以下哪部作品是李白的?A. 《春晓》B. 《将进酒》C. 《登鹳雀楼》D. 《江雪》4.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出自哪首诗?A. 《长恨歌》B. 《离骚》C. 《鹊桥仙》D. 《木兰辞》5. “建安七子”中不包括哪位?A. 曹植B. 阮籍C. 嵇康D. 蔡文姬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论语》是孔子所著。
安徽省巢湖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安徽省巢湖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23fd122ac5da50e2524d7fda.png)
安徽省巢湖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一般论述类文本(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谣言为什么不缺受众谣跑得更快言从来不是新鲜事。
马克·吐温曾说:“当真相还在穿鞋的时候,谣言就已经跑遍半个地球了。
”在100多年后的今天,技术的进步让谣言、传得更远了。
相关研究显示,微信平台的活跃用户数量已超过6亿,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圈子,微信中的联系人多是同事、朋友等平日里打过交道、联系较为紧密的人,当现实关系延伸到网络的虚拟空间中,每一条转发显得更具说服力,也更容易被再次转发扩散。
《小龙虾是一种处理过尸体的虫子,外国人从不吃》《肯德基的鸡都长着六个翅膀》《人社部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时间表》……这些看着眼熟的文章是不是曾经在你的微信朋友圈出现过?在微信公众平台辟谣中心,类似已辟谣的文章达280148篇,而2015年微信朋友圈谣言的举报处理总量达到次。
微信官方推出的公众号“谣言过滤器”将谣言分为七类,分别为失实报道、儿童走失、财产安全、食品安全、人身安全、科学常识、迷信。
数据显示,2015年失实报道所占比例最高,达到了29%,而排名第二、第三的分别为食品安全(20%)与人身安全(12%)。
《倒着输银行卡密码能自动报警》《长期喝豆浆会致乳腺癌》等入选年度十大谣言,举报次数最多的《微信朋友圈降权》达到了233210次。
很多人疑惑,许多诸如“六个翅膀的鸡”等谣言明明漏洞百出,为何还是有很多人愿意相信甚至反复传播?在不少专家看来,网络推手和商业营销是部分谣言产生和传播的一股重要力量。
但从受众心理角度分析,猎奇心理是谣言传播的最普遍的原因之一。
新浪微博相关负责人尹雪赓分析认为:“从传播规律来看,人们更关注新奇、颠覆常识的讯息,出于这样的心理,谣言也就更容易得到传播。
”失实报道之所以能成为微信朋友圈中的谣言主力,一定程度上就是因为满足了不少人的猎奇心理。
此外,失实报道还符合部分网民的固有观念,因而更容易取信于人。
安徽省桐城市2016_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70912018
![安徽省桐城市2016_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70912018](https://img.taocdn.com/s3/m/19f097fea1c7aa00b52acbc4.png)
安徽省桐城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卡和答题卷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Ⅱ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答题卷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灾异与人事葛剑雄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对水旱灾害相当敏感。
加上中国东部主要农业区受季风气候影响,大小灾害频繁,成为统治者和民众经常性的威胁。
现实的需要使中国古代对天文、气象、物候的记载和研究相当重视,并注意考察人类活动与自然变化的关系,形成了一些独特的观念,其中之一即天人感应或天人合一。
时下流行的看法都将天人合一解释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更多的是反映了时人的愿望,是对传统观念一种积极的、但也是实用主义的解释。
尽管原始的天人合一观念的确包含了这样的内容,却并不是它的主体。
所谓“天人合一”,是指天意决定人事,而天意是通过天象或灾异来显示的。
君主是“天子”,由天意确定,也代表天命。
所以君主如有失德,或治理不当,或人事有悖于天意,必定会受到天象的警告或灾异的惩罚。
正因为如此,从最古老的史书开始,天象和灾异都是不可或缺的记载。
《二十四史》中大多有《五行志》、《天文志》、《灾异志》,但所记内容无不与朝代兴衰、天下治乱、君主贤愚、大臣忠奸相一致。
凡国之将兴,天子圣明,大臣贤能,则风调雨顺,紫气东来,吉星高照;反之则灾异频仍,天象错乱。
在这种观念的主导下,一旦出现罕见的天象或异常的气候,如日蚀、太阳黑子、流星、陨石、星宿异位、地震、山崩、水旱灾害等,皇帝就要换上素色服装,不吃荤腥辛辣,不近女色,迁居偏僻清静的场所,反省自己的过失,征求臣民的意见。
安徽省巢湖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巢湖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ce5539bcd126fff7050b59.png)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人在春节这个时间元点会产生一种近乎疯狂的回家渴望。
下面从空间元点的角度对此作一番探究。
从物理学角度来说,空间有自然空间与视觉空间之别。
人类生存的空间,主要指他的视觉空间。
从民俗学角度来看,人类的视觉空间是一种文化空间,它制约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如人们在庙堂中安详宁静,在歌厅中尽情喧闹。
即使是一种纯粹的自然物体,如太阳、月亮、星星、大海,在人类眼中会被人化和文化化,从而唤起某种特别的情感,由于这种文化过程是约定俗成和潜移默化的,因此会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
人一生中都会经历不同的空间,由此带来不同的生命体验。
个体生命的空间起点是母亲的子宫。
在这个空间里人感到最舒服,最有安全感,所以人类有回归母体的集体无意识。
人一旦降生,随着个人的成长,他对空间的最初记忆,无疑来自于他自己的家庭,所以,家就成为每个人空间意识的元点。
回归母体是人类的一种集体无意识,这种无意识在神话、童话和小说中有许多例证,从儿童和精神病患者的行为中,人们也常常可以观察到。
这种回归母体的潜意识愿望,其实是渴望生命起点的复归,对一个普通人来说,家庭即是他心中的圣地。
在家庭特有的空间环境中,人们能够唤起心中最温馨的回忆。
在神圣的年节时间元点,一个人若能回到家庭这个空间元点,无疑具有特别的意义。
每个民族都有年节,每个人都有家庭,为什么中国人在新年前回家的渴望特别强烈?这是因为家庭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无与伦比的重要性。
家庭承担着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功能。
几乎每个人都是在家庭中得到基本的生存与安全保障,得到最温馨的关爱与情感体验。
中华民族的空间哲学建立在家国一体的空间想象之上,视“四海”为“一家”,由此形成的社会结构把整个国家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家庭组织。
于是相关的价值观念与道德准则也以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来比附。
“父母官”、江湖上的“兄弟”等称呼,就是这种价值观的反映。
安徽省无为英博学校2016至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
![安徽省无为英博学校2016至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0819dfb252ea551810a687c1.png)
安徽省无为英博学校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卷(68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经常遇到有人提问:文学有什么用?我理解这些提问者,包括一些犹犹豫豫考入文科的学子。
他们的潜台词大概是:文学能赚钱吗?能助我买下房子、车子以及名牌手表吗?能让我成为股市大户、炒楼金主以及豪华会所里的VIP吗?我得遗憾地告诉他们:不能。
基本上不能——这意思是说除了极少数畅销书,文学自古就是微利甚至无利的事业。
而那些畅销书的大部分,作为文字的快餐乃至泡沫,又与文学没有多大关系。
街头书摊上红红绿绿的色情、凶杀、黑幕……一次次能把读者的钱掏出来,但不会有人太把它们当回事吧?不过,岂止文学利薄,不赚钱的事情其实还很多。
下棋和钓鱼赚钱吗?听音乐和逛山水赚钱吗?情投意合的朋友谈心赚钱吗?泪流满面的亲人思念赚钱吗?少年幻想与老人怀旧赚钱吗?走进教堂时的神秘感和敬畏感赚钱吗?做完义工后的充实感和成就感赚钱吗?大喊大叫奋不顾身地热爱偶像赚钱吗?……这些事非但不赚钱,可能还费钱,费大钱。
但如果没有这一切,生活是否会少了点什么?会不会有些单调和空洞?人与动物的差别,在于人是有文化的和有精神的,在于人总是追求一种有情有义的生活。
换句话说,人没有特别的了不起,其嗅觉比不上狗,视觉比不上鸟,听觉比不上蝙蝠,搏杀能力比不上虎豹,但要命的是人这种直立动物往往比其它动物更贪婪。
一条狗肯定想不明白,为何有些人买下一套房子还想圈占十套,有了十双鞋还去囤积一千双,发情频率也远超过生殖的必需。
想想看,这样一种最无能又最贪婪的动物,如果失去了文明,失去了文明所承载的情与义,会成为什么样子?是不是连一条狗都有理由耻与为伍?人以情义为立身之本,使人类社会几千年以来一直有文学的血脉在流淌。
在没有版税、稿酬、奖金、电视采访、委员头衔乃至出版业的漫长岁月,不过是仅仅依靠口耳相传和手书传抄,文学也一直能生生不息蔚为大观,向人们传达着有关价值观的经验和想象,指示一条澄明敞亮的文明之道。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答案 PDF版含答案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答案 PDF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d5658eabe1e650e52ea99fb.png)
合肥一中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段一考试语文试卷答案1.B解析:第二自然节表述“对这种人与自然之间奇妙的生命共感现象,西方人类学家弗雷泽认为:自然变化、草木荣枯使古人看到自己的影子,觉察到自己的生命,并联想到万物与人的生死”,而B项的风雪描写只是故事发生的背景,没有林冲情感的投射。
2.C解析:第四自然节最后一句“在人们看来,这些自然物所包含的愤怒、悲伤、愉悦等含义似乎是它们与生俱来的。
”中“似乎”二字表示揣测,而C项过于绝对。
3.A解析:这段话主要说明“人的现实处境和主体心态会导致其对自然有不同理解和表现”。
4.B解析:B项中的“恨”,应解释为“遗憾”。
5.C解析:C项中“三径”为隐士住处的代称,而非儒士住处,选项表述为混淆视听。
6.D解析:D项中所表述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是作者历经人生曲折之后真实而复杂的感慨,饱含着作者从官场退出后的沉痛反思和过来人的切身感悟及深刻体验。
尽管有些消极,但在历史上曾引起过很多落魄文人的共鸣。
柳宗元被贬后所作的《永州八记》,欧阳修被贬后所作的《醉翁亭记》,等等这些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寄情山水、排遣苦闷的情感内容或多或少都有着陶渊明思想的影子。
7.(1)打开精美的阁门,俯瞰雕饰的屋脊,放眼远望,辽阔的山岭、平原充满人们的视野,迂回的河流、湖泽使人看了吃惊。
(“披”、“骇瞩”各1分,译文完整流畅得3分)(2)年纪虽老,志向应该更加豪壮,哪能在白发苍苍的老年改变心志?处境艰难反而更加坚强,不放弃远大崇高的志向。
(“宁”、“且”各1分,译文完整流畅得3分)8.①上片后两句描写了一幕凄楚凝重、情意深挚的离别场景,行人乘船缓缓去向江心,相送的女子倚楼眺望,粉泪涟涟。
②“重”字表面上写蒲帆滞重,船行缓慢,实则暗示远行之人心情的沉重,移情于物,抒情委婉含蓄。
(共5分,分析场景2分,赏析“重”字3分)9.①以乐景写哀情。
“瑶草碧,柳芽黄”两句以景的清新明丽,反衬心情的哀婉忧伤;②化虚为实,“载将”句化抽象为形象,将无形的“离恨”写得具体而有分量,生动地写出离恨的沉重;③比喻,末两句以眼前东流不息的江水,来比绵绵不尽的离愁别恨,自然浑成。
安徽省巢湖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1)
![安徽省巢湖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1)](https://img.taocdn.com/s3/m/116e322e5a8102d276a22f20.png)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盛唐音乐以宫廷为中心发展。
这与唐玄宗有密切关系。
唐玄宗不但酷爱音乐,而且精通音乐,会作曲、表演,甚至还会教授乐工。
这种好乐之风到了盛唐后期又进一步波及权臣及一般朝臣。
唐玄宗与皇室成员对音乐的热衷,对其他社会成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但从现存史料来看,盛唐前期朝臣好乐之例并不多见。
到了盛唐后期,朝廷会赏赐宫廷乐人给权臣以示恩宽朝廷还增设节日,赏赐钱物,以此激励朝臣参与宴乐。
盛唐后期,群臣留意声乐风气之盛,已经严重影响朝廷职能的正常运作,后人因此对之有过批判。
好乐之风造成了两个结果:第一,盛唐音乐在上流社会繁荣,长安是盛唐音乐的繁荣地。
关于上流社会音乐的繁荣,从盛唐乐人李龟年兄弟的生活状况可以看出。
关于长安音乐的活跃,仅举中唐元稹诗《连昌宫词》就足以说明。
此诗描述了盛唐的繁荣。
此诗所言及的长安乐人音乐水平之高超、长安追随宫廷音乐步伐之紧凑,足见盛唐长安音乐的繁荣。
第二,盛唐文士与歌辞创作关系空前密切。
盛唐音乐以宫廷为中心发晨,导致了大量新乐曲的产生。
这样一来,人们对于配合新乐曲演唱的歌辞需求自然会激增。
盛唐宫廷乐人对旧歌辞已失去了演唱的兴趣。
在唐代,歌辞的来源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依乐填词,一是选诗入乐。
从相关史料来看,选诗入乐是初、盛唐歌辞产生的主要方式,因而精于诗篇创作的文士自然成了初、盛唐歌辞的创作主体。
初唐文人虽然也会参与歌辞创作,但由于宫廷音乐仍然相对沉寂,且封闭发展,因而歌辞的需求并不是很多。
这样一来,初唐文人参与其中的机会自然很少。
从相关史料看,参与歌辞创作的文人在身份上往往很特珠,不是朝廷要员就是依附权贵的高级文士。
到了盛唐,情况大不一样。
不但官僚中的下层文士会普遍地参与歌辞创作,连布衣文士也频频涉足于此。
在盛唐,歌辞创作已经融入文士们的日常生活。
同时,歌辞创作还成为他们实现入仕理想的捷径之一。
【月考试卷】安徽省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月考试卷】安徽省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3d7718a6c30c2259019e3f.png)
语文试卷一、(39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A.凝噎.(yē)亲.家(qìng)刽.子手(ɡuì)功名未遂.(suì)B.恓.惶(xī)伺.候(cì)一服.药(fù)面面相觑.(qù)C.罪愆.(qiān)提.防(dī)一刹.那(shà)羽扇纶.巾(ɡuān)D.脚镣.(liào)闷.热(mēn)女佣.人(yōnɡ)鲈鱼堪脍.(kuài)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①你道是暑气喧,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六月飞雪因邹衍?②你不妨说说看,她是梅家的一个年轻的小姐,很贤惠,也很规矩。
③他奸污了我的母亲,篡夺了我的嗣位的权利,用诡计谋害我的生命。
④除非有为众人所敬仰的长者,告诉我可以跟你捐出宿怨,指出这事有前例可援。
⑤他们已经同我鉴了复工的合同,你不要再在这里毁坏我的名誉了。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④⑤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本书以悟道为线索,以灯录和僧传等原典为第一手资料,精选了中国历史上400多位禅宗大德开悟见性的故事。
(2)我现在要向他请求大度,宽恕我的不是出于故意的罪恶。
(3)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我有的是恨,是悔,是我自己受的苦。
A.因缘包涵委屈 B.因缘包含委屈C.姻缘包涵委曲 D.姻缘包含委曲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A.要加快改革科研项目管理机制,砍掉繁文缛节....,让科技人员把更多精力用到研究上,让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一展身手。
B.梅侍萍一生遇人不淑....,被赶出周家后,又嫁过两次,但都是很下等的人,老爷应该帮帮她呀。
C.面对这十年未见的初中时代的同桌兄弟姚凯所发的无名之火,李刚不仅没有埋怨,还举.案齐眉...,笑脸相迎。
D.窦娥满心期待着父亲早日取应高中,父女团圆,孰料父亲竟一去十三年,杳无音信....。
安徽省巢湖市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安徽省巢湖市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f1793389240c844769eaee73.png)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第I卷(共18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师,是一个民族在特定历史时代的学术精英,他们的学术活动和学术思想也是该民族在该特定历史时代的精神之光,同时也“蕴藏着超越该特定时代的最大信息量”。
大师涌现的时代,往往也是一个民族鼎盛的时代,或者是鼎盛到来的前夜。
时下,国内各大媒体重量级人物频频亮相,动辄就是“大家”、“大师”。
其实这是一种误导。
说实话,即便是出大家大师的时代,也不可能有这么多。
大师做学问的目的仅在学术本身,他们知道,学中之道贵在打通,道存则通,道无则隔。
所以,真正的大师所为不是猎取功名利禄,做的是讲学又讲道的学问,他们断不愿频频公诸大众媒体。
当然,我们可以理解媒体的良苦用心。
称呼大师,不失为一种礼貌,然而,过度恭维且易误导大众,是害多而益少的。
对于被称呼者来说,不失为一种“狂”气,有时候也是一种洒脱,一种超然。
孔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这是对“狂”的正面解释。
古往今来,“狂”人也层出不穷,他们的成就也往往不是那些“狷”者能望其项背的。
春秋、两晋、汉唐等时期在这方面出现过许多典型代表。
也正因为如此,春秋诸子、魏晋思想、汉唐文化,凌驾百代,皆后无来者。
在某种程度上也正是“狂”所成就的。
文学艺术工作者则尤然。
但如果狂妄过度则又是一种轻浮,一种浅俗,不利于学术,也不利于发展。
我们知道,“大家”和“大师”会影响时代甚至是影响人类的。
他们的作品也是一个时代的里程碑,或标志着人类精神的重大转变,不仅有艺术上和艺术史上的价值,而且还要有审美上和审美的时代性的贡献。
这样的艺术家及其作品往往是跨越式的、划时代的,具有标志性意义,如达·芬奇、毕加索、顾恺之、王维、石涛等。
这些艺术家及其作品往往能从深度和广度上切入历史,甚至切入人性的深层状态中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巢湖市柘皋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月考试卷高二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庸”辨义“中庸’’是儒家伦理学说的一个核心思想,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常常被误解、误用,颇有辨析的必要。
在有的人看来,所谓“中庸’’,就是做人要圆融,善于”和稀泥”、当“老好人’’,搞折衷主义、模棱两可;做事要平庸,不出头、不冒尖、守“本分”,满足于随大流、跟着走。
但这种观点不仅违背了儒家关于“中庸”的原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人们对儒家伦理学说的整体认识和评价。
事实上,这种是非不明、善恶不分、庸碌无为的“老好人”、“本分人’’并非儒家所尊崇的“中庸’’之人,而是其所贬斥的“乡愿’’,这种人格与品行也是儒家所极力反对的。
孔子说:“乡原(愿),德之贼也。
”将“中庸”理解为“乡愿’’,除了少数人是刻意而为、混淆视听之外,大多数人是出于对“中”、“庸”二字的望文生义:将“中”理解为“走中间路线",将“庸”理解为“平庸”。
不过,这种理解并不符合儒家尤其是先秦儒家的本意。
我们来看看相关文献中的解释。
在《中庸》一书中,“中”与“和’’是放在一起表述的,二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正所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由此可以看出,“中”在这里是一个时间概念而非距离概念,是所谓“时中’’,即在合适的时机做合适的事、表达合适的情感,而不是折中调和或不分场合地率性而为。
对此,《中庸》进一步解释道:“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
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关于‘“庸”汉代学者郑玄的注释是:“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庸,用也。
”也就是说,儒家所谓“庸”,就是人伦日用;所谓“中庸’’,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中和’’的理念,追求言行在时机、氛围等方面的恰如其分,不失礼、不失态、不偏激。
用俗话说,“中庸’’则大致相当于“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或“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中庸’’或“中和’’的理念还可以超越人伦的领域,运用到人与自然关系上:人们通过对自然界万物生长与四时变化规律的领悟和顺应,能够“赞天地之化育’’,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这就是《中庸》中所说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儒家认为,在人伦日用中做到“中庸”,即行所当行、止所当止,是一个极高的境界,需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一一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运行规律、运行法则有深刻的体验和把握。
这不是一般人能够达到的。
在孔子看来,行“中庸之道’’至少需要做到四点,即“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也就是破除种种思维定势和主观成见,通权达变、相时而动。
为此,孔子在回答其弟子关于什么是“仁”、什么是“义”、什么是“礼”、什么是“孝”等基本伦理问题时,总是避免给出概念化、程式化的答案,而是根据不同弟子的气质禀赋和不同的言语情境,进行有针对性的说明和阐释。
从教育学的角度说,这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而从伦理学的视野观照,这就是他引导弟子追求“中庸”境界的具体实践。
黑格尔曾因《论语》中缺乏概念和范畴的思辩而给予这部经典以至孔子本人相当消极的评价,其实,这恰恰体现了儒家伦理智慧的特色所在。
人们在特定的时空情境中生活,为人处世就需要“与时偕行”、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努力破除种种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束缚,这样才能不断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跨越。
这,可能就是儒家“中庸”思想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下列说法不属于对“中庸”的错误认识的一项是( )A.做人要圆融,生活中善丁“和稀泥"、当“老好人”,搞折衷主义、模棱两可。
B.做事要平庸,不出头、不冒尖,满足于随波逐流,当个庸碌无为的“老好人"、“本分人”。
C.“中”意为“走中间路线",“庸"意为“平庸”,“中庸"即折中调和。
D.“中"是一个时间概念而非距离概念,“庸”,就是人伦日用。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庸”是儒家伦理学说的一个核心思想,可以被应用于人伦领域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上。
B.人们对“中庸”的错误认识,从根本上误导了人们对儒家伦理学说的整体认识和评价。
C.所谓“中庸”,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中和”的理念,在合适的时机做合适的事、表达合适的情感。
D.人们通过领悟和顺应自然界万物生长与四时变化规律,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也是一种“中庸"。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认为,在人伦日用中做到“中庸”,需要对白然、社会和人生的运行规律、运行法则有深刻的体验和把握。
B.在孔子看米,行“中庸之道”至少需要做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即破除种种思维定势和主观成见,通权达变、相时而动。
C.孔子在回答其弟子基本伦理问题时,总是根据不同弟子的气质禀赋和不同的言语情境,进行有针对性的说明和阐释。
从伦理学的角度说,这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D.黑格尔没有体会到儒家伦理智慧的特色,曾因《论语》中缺乏概念和范畴的思辩而给予这部经典和孔子本人相当消极的评价。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罗艺,字子延,本寰阳人也,寓居京兆之云阳。
父荣,隋监门将军。
艺性桀黠,刚愎不仁,勇于攻战,善射。
大业时,屡以军功,官至虎贲郎将。
炀帝令受右武卫大将军李景节度督军于北平。
艺少习戎旅,分部严肃,然任气纵暴。
每凌侮于景,频为景所辱,艺深衔之。
后遇天下大乱,涿郡人物殷阜,加有伐辽器仗,仓粟盈积,又临朔宫中多珍产,屯兵数万,而诸贼竞来侵掠。
留守官虎贲郎将赵十住、贺兰宜、晋文衍等皆不能拒,唯有艺独出战,破贼不可胜计,威势日重。
十住等颇忌艺。
艺阴知之将为乱,乃宣言于众曰:“吾辈讨贼甚有功效,城中仓库山积,制在留守之官而无心济贫。
此岂存恤之意也?”以此言激怒其众,众人皆怨。
既而旋师,郡丞出城候艺。
艺因执之陈兵,而十住等惧皆来听命。
于是发库物以赐战士,开仓以赈穷乏,境内咸悦。
武德三年,奉表归国,召封燕王,赐姓李氏,预宗正属籍。
太宗之击刘黑闼也,艺领本兵数万破黑闼弟什善于徐河,俘斩八千人。
明年,黑闼引突厥俱入寇,艺复将兵与隐太子建成会于洺州,因请入朝高祖,遏之甚厚。
俄,拜左翊卫大将军。
太宗左右尝至其营,艺无故殴击之。
高祖怒以属吏,久而乃释,待之如初。
时突厥屡为寇患,以艺素有威名,为北夷所惮,令以本官领天节军将镇泾州。
太宗即位,拜开府仪同三司,而艺惧不自安,遂于泾州诈言阅武,矫称奉密诏勒兵入朝,率众军至于豳州。
治中赵慈皓不知艺反,驰出谒之。
艺遂入据豳州。
太宗命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右武侯大将军尉迟敬德率众讨艺。
王师未至,慈皓与统军杨岌潜谋击之,事泄。
艺执慈皓系狱,岌时在城外觉变,遽勒兵攻之。
艺大溃,弃妻子与数百骑,奔于突厥,至宁州界,过乌氏驿,从者渐散,其左右斩艺,传首京师。
枭之于市,复其本姓罗氏。
(节选自《旧唐书•罗艺传》)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加有伐辽器仗伐:征讨B.乃宣言于众曰宣言:宣布C.开仓以赈穷乏穷乏:贫困的百姓D.预宗正属籍预:预通“与”,参加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罗艺“桀黠”的一组是(3分)()①然任气纵暴②每凌侮于景,频为景所辱③破贼不可胜计,威势日重④因执之陈兵⑤艺无故殴击之⑥矫称奉密诏勒兵入朝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③④⑥ D.②③⑤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罗艺勇于攻战,军功卓著。
大业年间,官至虎贲郎将;后赶上天下大乱,保卫涿郡有功,深得民心;再后征伐刘黑闼有功,得到唐高祖礼遇,拜左翊卫大将军。
B.罗艺自恃功高位重,目中无人。
他无缘无故责罚了太宗的亲信,虽惹怒了高祖,但多次为大唐解决了突厥侵扰边境的问题,最终还是得到了高祖的原谅。
C.罗艺熟悉兵法,治军严明。
涿郡被侵扰时,他破贼不可胜计;讨伐刘黑闼时,先于徐河打败其弟刘什善,斩杀俘获共八千人,第二年与太子李建成会师洺州。
D.罗艺遇事机警,且疑心重。
在得知赵十住等人的阴谋后,他利用民心占得先机;后太宗即位,他因前事恐其责罚,最终选择拥兵反叛,以致惨死于乌氏驿站。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时突厥屡为寇患,以艺素有威名,为北夷所惮,令以本官领天节军将镇泾州。
(5分)(2)过乌氏驿,从者渐散,其左右斩艺,传首京师。
枭之于市,复其本姓罗氏。
(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春夕崔涂①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②烟景有谁争? 【注】①本诗是作者旅居湘鄂时所作。
②五湖,指春秋越国大夫范蠡隐居的太湖,这里指崔涂的家乡富春江一带。
8、诗歌首联渲染了怎样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5分)9、前人认为,“蝴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在诗中最具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6分)(三)名句默写填空(6分)lO、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舟遥遥以轻飏,。
(2) ,眄庭柯以怡颜。
(3)悦亲戚之情话,。
(4)潦水尽而寒潭清,。
(5) ,秋水共长天一色。
(6)穷且益坚,。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奸臣安勇岳小湖第一次带秦松回家时,岳忠良正坐在桌子边,守着半导体听《岳飞传》。
岳小湖把秦松推到他面前,满怀期待地喊了一声爸,说,这就是小秦,秦松。
岳忠良从秦松的头看到脚,又反过来从脚看回头,眉头就皱成了一个大疙瘩。
秦松毕恭毕敬地把手里的礼物递过去,礼貌地叫了声伯父。
岳忠良没接东西,鼻子里哼了一声,站起身,拂袖而去,把秦松晾成了一根呆木头。
半导体里的说书人“啪”一拍醒木,吓得他浑身一抖。
这时,岳忠良去而复返,秦松以为有了希望,讪笑着喊声“伯父”。
岳忠良抓起桌上的收音机,又冷冷地哼了一声。
那天,一直到秦松离开,就再没见到岳忠良。
几天后,秦松心事重重地问岳小湖,你爸他,是不是看我不顺眼?岳小湖听他这么问,就笑成了一团,说,我爸说你长得像奸臣,将来要变成秦桧。
当天晚上,秦松对着镜子看了自己半个钟头,到底也没弄明白他和奸臣究竟有什么关系。
但从此,秦松在岳忠良的面前就表现得格外谨小慎微,生怕一不小心就露出奸臣的迹象来。
但他越是这样,岳忠良就越认定他是个奸臣。
一年后,在秦松和岳小湖的婚礼上,岳忠良借着酒劲,拍拍秦松的肩膀说了四个字:好自为之!秦松咬咬牙,在心里回了句:等着瞧,看看我到底是不是奸臣!秦松为了尽量远离奸臣,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单位,都小心翼翼循规蹈矩,表现得特别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