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作文-开头和结尾-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起笔不凡经风雨,收笔精劲余韵长
授课人:杨保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学习目标:
学习本课,解决以下作文问题: ①写作文容易犯“主题不显”的
毛病。 ②写作文不知道如何开头 ③作文不知道如何结尾,如何升
华主题。
古人论开头与结尾,最著名的当属“凤 头豹尾”说。这个观点巧妙地运用比喻,指 出文章开头要像凤头一样美丽动人,结尾要 像豹尾一样警策有力。
结尾:忽然目光落到了日历上,咦,怎么回事,日历 还是前天的日子。“阿婆,你看这日历,怎么不对呀?”
阿婆踢踏踢踏地过来,看了半天,忽然一抬头,“哦, 看我这记性,这几天,都忘了。”
◆点拨:开头以与日历相关的情景对话开启,结尾又以关涉日历 的对话结束,首尾呼应式的结尾,让一个温厚、慈爱的老人形象 跃然纸上。
运用示例
【示例一】: 路过人家的墙下,偶一抬头,看见一棵结实累累的 柚子树。一颗颗硕大的黄绿色柚子,沉甸甸垂吊在枝头。 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
(周素珊《第一次真好》)
◆点拨:开篇一幅画,渲染出第一次见 结实累累的柚子树时的喜悦与新奇,便于 引出主题。
运用示例
【示例二】:
深夜,万籁俱寂,偶尔闻听一些虫鸟残声,孤寂的 心更增几分凄凉。缥缈的空中,星星若隐若现,皎洁的 明月时而被云朵遮盖。此时夜阑人静,而我却睡意全无, 是呀,我能睡着吗?
点不好,文章很可能松弛无力;点得好题,则文思更显 严谨缜密,大放光彩,某些佳作也的确因结尾的绝佳点 题而有了“回眸一笑百媚生”的魅力,读后能令人驻足, 回味。
下面,就“结尾点题”这种最常用的收尾方法,分点列出。
1.首尾呼应,结尾点题法
在结尾处照应开头,回归题目,是最常见的收尾方 法之一,它使文章首尾圆合,结构完整,能唤起读者阅 读心理上的美感,同时深化文章主题,表达出更深一层 的含义,以此带给读者思想和情感的触动,给人留下回 味的余地。
1.作排比,气势磅礴 【示例一】:
逗留在大山的巍峨壮美中,我们就会错失大海,走过 去,将是另一番浩瀚壮阔的景致。逗留在大海的波澜壮阔 中,我们就会错失大漠,走过去,广袤无垠的沙海更震慑 心灵。逗留在大漠的黄沙热浪中,我们就会错失森林,走 过去,我们将领略森林的深邃之美。
(中考优秀作文《让追求的心不老》)
如果阅卷老师读完前两段(字数大约一二百字),仍不 能捕捉到你的观点,他就会有一定的阅读急躁情绪,所以 此处点题非常必要!
【示例一】:
运用示例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梁衡《夏感》)
◆点拨:开篇六个字,紧扣文题,点出了夏 天予人的感受,兼且领起下文。
运用示例
【示例二】: 穿越了时间之墙,重吟那些古文,每一个字都散发着
【示例二】:《荷叶 母亲》中的结尾段: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
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示例三】:《爸爸的花儿落了》的结尾:
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示例三】:中考优秀作文《阿婆,你看这日历》 开头:“阿婆,阿婆,你看这日历,怎么不对呀?”
我站在日历边,故作奇怪地大声问道,嘴角有掩饰不住的 笑意。紧接着,便听到阿婆踢踏踢踏的脚步声。阿婆朝日 历看了一眼,马上明白了,伸出手来,轻轻拉拉我的小脸: “你这个小鬼,又偷偷撕日历啦!”笑再也忍不住,偷偷
3.用抒情议论句,结尾直接点题法
对所写人事物,如果前文已做过深 刻的解析,到结尾再用精简的语言,把 全文的主旨揭示、点化出来,就是结尾 直接点题法。这样的点化,是作者认识 飞跃的产物,它既起到点题作用,又能 和文中的写人、叙事、绘景相互映衬。
【示例一】:《第一次真好》的结尾: 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多姿多彩。愿你珍重第一次。
【示例一】:
一个外国人从一个国家带走的最深刻的印象是
他在那儿感到的痛苦。我在南斯拉夫的克拉库耶伐
次感觉到了。
纳粹将其所有的愤怒残酷地发泄在这个温和的
小城里。整个城成为一座巨大的坟墓,埋葬了
7000名被残杀的人。那就是我带走的沉重记忆。
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无论何时,只要有人提起南
斯拉夫,我就想起克拉库耶伐次和那儿被敌人杀戮
的那一刻,我就想起那里整个民族的英
勇。
——萨特
(聂华苓《亲爱的爸爸妈妈》)
【示例二】: 唐时的风,吹动了多少公子的飘飘白衣;宋时的雨,
打湿了多少女子的乌黑鬓发?那是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是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还是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他们正痴仰着那 张张沧桑的脸、期待祝福的脸、热切渴望的脸,找寻幸福。
运用示例 1.交待式 即借助题记交代文章的写作目的或写作背景, 使读者能迅速进入角色。 如:《母亲河》中写的题记:
谨以此文献给我深爱的母亲,献给天下 所有普存爱心的母亲
点拨:题记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真 诚地表达了对母亲的热爱和感激之情,易打 动读者。
运用示例 2.点睛式 用题记来揭示文章的主旨,在点题中为行文 定向,让读者对文章承载的思想与情感有明 确的体味。 如一学生写的《幸福的颜色》,其题记为:
在那些看小说,品散文,吟古文的日子里,我经历着,
我沉睡在书里,独享着被文字包围的快乐,做着自由 自在的美梦,然后一点一点地长大。
(中考优秀作文《成长在书屋里》)
◆点拨:文段能紧扣题目,抒写在“书屋” 里成长的点滴感动。
五、修辞扮靓式
巧用比喻、排比、拟人、设问等修辞手法,可使文章 开头生动形象,富有气势,情景交融,如诗如画。
另一种比较形象的说法出现在《四 溟诗话》中,“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 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即文 章开头要像放炮似的,使人耳目为一震; 而结尾要似撞钟,能产生“余音绕梁, 三日不绝”的艺术效果。
一、以题记式开头
题记,一般放在正文开头之前,位 置特别“抢眼”。好的题记一下子就能 抓住读者的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对题记的要求较为简单:短短的语句, 美美的语言;淡淡的情感,浅浅的哲理。 那么,什么样的题记才能令人过目不忘, 成为文章的点睛之笔呢?答案只有一个! 让题记活画出作文的灵魂!
一般来说,好结尾,能更深入、透彻地为文章点睛, 凸显文章主题;好结尾,能唤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增 强文章的感染力;好结尾,定然能为文章收出一个或隐 或现的“圆”,与标题与开头遥相呼应。
综上,结尾必须从全局来考虑——使事件更完整清 楚,使结构首尾呼应,使中心更显著突出,做到这些, 就是成功的结尾!
一、结尾点题 结尾点题,就是在文章结尾揭示或深化主题。点题
六、以设置悬念开头 人都有好奇心,爱读文学作品的人尤其
如此。那些能在开头设下许多悬念来激起人 好奇心的文章,一眼望去,已成功了一大半。
【示例一】: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宗璞《紫藤萝瀑布》)
◆点拨:为什么停住脚步呢?这个开头非 常简单,但人的好奇心就在这样简单的句子 里被点燃了。
【示例二】:
那是费城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虽然时隔 五十七年,可那种闷热我至今还能感觉得到。当 时和我一起的五个小男孩,因为玩弹子游戏玩厌 了,都想找些新的花样来玩。 (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
◆点拨:与《理想》开篇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顶真形成 排比,气势磅礴之外文字“咬合”非常紧密,显示出作者 逻辑思维的严密。
2.趣拟人,别开生面
【示例一】: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
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朱自清《春》)
(中考优秀作文《这就是幸福》)
◆点拨:这开头构思十分精巧,分别引用了三句 古诗,写出了诗人的沧桑和他们对生活的热望, 也透出了诗人身上蕴含的民族文化气质。三句诗, 巧妙地组合出了哲理的意味,又便于引出下文, 点明主题。
三、以环境描写开头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是人眼中、 心中的景,因而必然带有人的情感。 如能以“带着情感的”景物开头, 则一下就能将文章的情境调整到想 要创设的“那个频道”,可谓事半 功倍。
【示例一】:《行道树》的开头结尾: “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立在城 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快乐的树。”
【示例二】:《紫藤萝瀑布》的开头结尾: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 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点拨:上面两例,都对文章开头的主要叙述内容, 在结尾略加变化重新提及,从而达到首尾遥相呼应的效 果;两相比较,内容稍有不同。这样反复强调主要内容, 不但令文章的主旨更加突出,且首尾结构也具有了一种 回环之美,给读者留下了继续深思的空间。
2.突出中心,总结式结尾点题法
总结式结尾,即在结尾处总结全文,从而直观地突 出中心。作者的写作目的,文章的中心思想都一目了然 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示例一】:《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结尾: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
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 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 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 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 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点拨:为什么隔了“五十七年”还感觉得到 那闷热?到底想玩什么“新花样”?两个短句, 就设置了两处悬念,让人欲罢不能;后一个悬 念还兼顾了交代故事起因的过渡作用。
结尾至关重要,它是全文主旨拓展深化的关键环节, 因此既不能虎头蛇尾,也不能画蛇添足。那么,好结尾 是什么样的呢?它没有固定的模式,只有一些共性而已。
(中考优秀作文《我找回了蓝天》)
◆点拨:景物的渲染,为文章营造了一 个忧郁凝重的情感氛围。
四、开门见山式
开头时绕来绕去,故弄玄虚,转弯抹角,不着边际, 这是有些同学写作的问题之一。这样不但入题太慢,浪费 许多笔墨,又影响表达效果,可谓得不偿失。
记叙文,一般都是直接叙事,表明主旨;一般性的议 论文或者散文,开头摆明观点就好。即使是那些在第一段 用一则小故事或者用一组排比句来导入的文章,在第二段 也一定要把你表达的中心摆出来——考场作文尤其需要如 此。
人生路上,人们总在苦苦地追寻幸福。蓦 然回首,才发现青春原来是如此绚丽。 点拨:幸福就在绚烂的青春中,这题记能很 好地开启下文,便于抒写“绚烂”的幸福颜 色。
运用示例 3.真情式 真情拨动心弦,作文用心抒写。放在“黄金
板块”的题记,只有真正用“心”、用
“情”,才能拨动人心弦,引人共鸣。 【示例】风筝升天,禁不住丝线缠绵;大雁 南飞,依然频频回望。岁月易老,世事易变, 流逝的岁月中,不变的是母亲那一生都深情 的牵挂。 ——写给母亲 点拨:用丝线与风筝,大雁回望两例,同类
◆点拨:开篇用比喻、拟人,反复描摹初春乍醒的样子,创设 了一个美好、活力的春天情境,同时又便于下文细致绘春。
【示例二】: 春风来了,蒲公英妈妈便放开了孩子的手,让它们随着风儿去
寻找自己的生存之地。这么一粒种子,离开了母亲之后,毅然地去 选择适于自己生长的土地。它随着风儿来到了一个花圃,“这里争 芳斗艳的太多,我不喜欢。”它逃似的走开了。
做比喻来推出母爱牵挂,形象真情,令读者 易于体会。
二、以引用开头 名人名言,诗词歌赋,俗语谚语, 往往具有很强的哲理意韵和启示作 用。在中考作文中选择与主题关系 密切的名人名言,诗词歌赋,俗语 谚语开头,可为点出文章主题营造 一种哲理氛围,既能突出文章中心, 又有耐人寻味,发人深思的效果。
运用示例
(中考优秀作文《一粒种子》)
◆点拨:蒲公英种子拟人式的选择与放弃,为下文形象直白地点 出寻找的主题做好了准备。
3.巧设问,发人深思
【示例一】: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妈
妈给我说过:海。哦,山那边是海吗?…… (王家新《在山的那边》)
◆点拨:这是设问开头的一首诗,后文顺理成章点出了 山的那边“是用信念凝成的海”,这就令读者对诗歌主 题有了很深的印象。
【示例二】:《伟大的悲剧》的结尾: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
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 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点拨:上面两例都是总结式的结尾。它们都在结 尾自然收住笔势,对前文内容和题目进行高度的概述和 明确的点示,从而表明作者写作此文的题旨。在这里, 全文内容凝聚为结尾的精彩论述,突出了主题,给读者 以豁然开朗之感。
授课人:杨保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学习目标:
学习本课,解决以下作文问题: ①写作文容易犯“主题不显”的
毛病。 ②写作文不知道如何开头 ③作文不知道如何结尾,如何升
华主题。
古人论开头与结尾,最著名的当属“凤 头豹尾”说。这个观点巧妙地运用比喻,指 出文章开头要像凤头一样美丽动人,结尾要 像豹尾一样警策有力。
结尾:忽然目光落到了日历上,咦,怎么回事,日历 还是前天的日子。“阿婆,你看这日历,怎么不对呀?”
阿婆踢踏踢踏地过来,看了半天,忽然一抬头,“哦, 看我这记性,这几天,都忘了。”
◆点拨:开头以与日历相关的情景对话开启,结尾又以关涉日历 的对话结束,首尾呼应式的结尾,让一个温厚、慈爱的老人形象 跃然纸上。
运用示例
【示例一】: 路过人家的墙下,偶一抬头,看见一棵结实累累的 柚子树。一颗颗硕大的黄绿色柚子,沉甸甸垂吊在枝头。 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
(周素珊《第一次真好》)
◆点拨:开篇一幅画,渲染出第一次见 结实累累的柚子树时的喜悦与新奇,便于 引出主题。
运用示例
【示例二】:
深夜,万籁俱寂,偶尔闻听一些虫鸟残声,孤寂的 心更增几分凄凉。缥缈的空中,星星若隐若现,皎洁的 明月时而被云朵遮盖。此时夜阑人静,而我却睡意全无, 是呀,我能睡着吗?
点不好,文章很可能松弛无力;点得好题,则文思更显 严谨缜密,大放光彩,某些佳作也的确因结尾的绝佳点 题而有了“回眸一笑百媚生”的魅力,读后能令人驻足, 回味。
下面,就“结尾点题”这种最常用的收尾方法,分点列出。
1.首尾呼应,结尾点题法
在结尾处照应开头,回归题目,是最常见的收尾方 法之一,它使文章首尾圆合,结构完整,能唤起读者阅 读心理上的美感,同时深化文章主题,表达出更深一层 的含义,以此带给读者思想和情感的触动,给人留下回 味的余地。
1.作排比,气势磅礴 【示例一】:
逗留在大山的巍峨壮美中,我们就会错失大海,走过 去,将是另一番浩瀚壮阔的景致。逗留在大海的波澜壮阔 中,我们就会错失大漠,走过去,广袤无垠的沙海更震慑 心灵。逗留在大漠的黄沙热浪中,我们就会错失森林,走 过去,我们将领略森林的深邃之美。
(中考优秀作文《让追求的心不老》)
如果阅卷老师读完前两段(字数大约一二百字),仍不 能捕捉到你的观点,他就会有一定的阅读急躁情绪,所以 此处点题非常必要!
【示例一】:
运用示例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梁衡《夏感》)
◆点拨:开篇六个字,紧扣文题,点出了夏 天予人的感受,兼且领起下文。
运用示例
【示例二】: 穿越了时间之墙,重吟那些古文,每一个字都散发着
【示例二】:《荷叶 母亲》中的结尾段: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
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示例三】:《爸爸的花儿落了》的结尾:
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示例三】:中考优秀作文《阿婆,你看这日历》 开头:“阿婆,阿婆,你看这日历,怎么不对呀?”
我站在日历边,故作奇怪地大声问道,嘴角有掩饰不住的 笑意。紧接着,便听到阿婆踢踏踢踏的脚步声。阿婆朝日 历看了一眼,马上明白了,伸出手来,轻轻拉拉我的小脸: “你这个小鬼,又偷偷撕日历啦!”笑再也忍不住,偷偷
3.用抒情议论句,结尾直接点题法
对所写人事物,如果前文已做过深 刻的解析,到结尾再用精简的语言,把 全文的主旨揭示、点化出来,就是结尾 直接点题法。这样的点化,是作者认识 飞跃的产物,它既起到点题作用,又能 和文中的写人、叙事、绘景相互映衬。
【示例一】:《第一次真好》的结尾: 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多姿多彩。愿你珍重第一次。
【示例一】:
一个外国人从一个国家带走的最深刻的印象是
他在那儿感到的痛苦。我在南斯拉夫的克拉库耶伐
次感觉到了。
纳粹将其所有的愤怒残酷地发泄在这个温和的
小城里。整个城成为一座巨大的坟墓,埋葬了
7000名被残杀的人。那就是我带走的沉重记忆。
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无论何时,只要有人提起南
斯拉夫,我就想起克拉库耶伐次和那儿被敌人杀戮
的那一刻,我就想起那里整个民族的英
勇。
——萨特
(聂华苓《亲爱的爸爸妈妈》)
【示例二】: 唐时的风,吹动了多少公子的飘飘白衣;宋时的雨,
打湿了多少女子的乌黑鬓发?那是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是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还是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他们正痴仰着那 张张沧桑的脸、期待祝福的脸、热切渴望的脸,找寻幸福。
运用示例 1.交待式 即借助题记交代文章的写作目的或写作背景, 使读者能迅速进入角色。 如:《母亲河》中写的题记:
谨以此文献给我深爱的母亲,献给天下 所有普存爱心的母亲
点拨:题记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真 诚地表达了对母亲的热爱和感激之情,易打 动读者。
运用示例 2.点睛式 用题记来揭示文章的主旨,在点题中为行文 定向,让读者对文章承载的思想与情感有明 确的体味。 如一学生写的《幸福的颜色》,其题记为:
在那些看小说,品散文,吟古文的日子里,我经历着,
我沉睡在书里,独享着被文字包围的快乐,做着自由 自在的美梦,然后一点一点地长大。
(中考优秀作文《成长在书屋里》)
◆点拨:文段能紧扣题目,抒写在“书屋” 里成长的点滴感动。
五、修辞扮靓式
巧用比喻、排比、拟人、设问等修辞手法,可使文章 开头生动形象,富有气势,情景交融,如诗如画。
另一种比较形象的说法出现在《四 溟诗话》中,“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 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即文 章开头要像放炮似的,使人耳目为一震; 而结尾要似撞钟,能产生“余音绕梁, 三日不绝”的艺术效果。
一、以题记式开头
题记,一般放在正文开头之前,位 置特别“抢眼”。好的题记一下子就能 抓住读者的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对题记的要求较为简单:短短的语句, 美美的语言;淡淡的情感,浅浅的哲理。 那么,什么样的题记才能令人过目不忘, 成为文章的点睛之笔呢?答案只有一个! 让题记活画出作文的灵魂!
一般来说,好结尾,能更深入、透彻地为文章点睛, 凸显文章主题;好结尾,能唤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增 强文章的感染力;好结尾,定然能为文章收出一个或隐 或现的“圆”,与标题与开头遥相呼应。
综上,结尾必须从全局来考虑——使事件更完整清 楚,使结构首尾呼应,使中心更显著突出,做到这些, 就是成功的结尾!
一、结尾点题 结尾点题,就是在文章结尾揭示或深化主题。点题
六、以设置悬念开头 人都有好奇心,爱读文学作品的人尤其
如此。那些能在开头设下许多悬念来激起人 好奇心的文章,一眼望去,已成功了一大半。
【示例一】: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宗璞《紫藤萝瀑布》)
◆点拨:为什么停住脚步呢?这个开头非 常简单,但人的好奇心就在这样简单的句子 里被点燃了。
【示例二】:
那是费城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虽然时隔 五十七年,可那种闷热我至今还能感觉得到。当 时和我一起的五个小男孩,因为玩弹子游戏玩厌 了,都想找些新的花样来玩。 (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
◆点拨:与《理想》开篇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顶真形成 排比,气势磅礴之外文字“咬合”非常紧密,显示出作者 逻辑思维的严密。
2.趣拟人,别开生面
【示例一】: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
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朱自清《春》)
(中考优秀作文《这就是幸福》)
◆点拨:这开头构思十分精巧,分别引用了三句 古诗,写出了诗人的沧桑和他们对生活的热望, 也透出了诗人身上蕴含的民族文化气质。三句诗, 巧妙地组合出了哲理的意味,又便于引出下文, 点明主题。
三、以环境描写开头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是人眼中、 心中的景,因而必然带有人的情感。 如能以“带着情感的”景物开头, 则一下就能将文章的情境调整到想 要创设的“那个频道”,可谓事半 功倍。
【示例一】:《行道树》的开头结尾: “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立在城 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快乐的树。”
【示例二】:《紫藤萝瀑布》的开头结尾: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 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点拨:上面两例,都对文章开头的主要叙述内容, 在结尾略加变化重新提及,从而达到首尾遥相呼应的效 果;两相比较,内容稍有不同。这样反复强调主要内容, 不但令文章的主旨更加突出,且首尾结构也具有了一种 回环之美,给读者留下了继续深思的空间。
2.突出中心,总结式结尾点题法
总结式结尾,即在结尾处总结全文,从而直观地突 出中心。作者的写作目的,文章的中心思想都一目了然 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示例一】:《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结尾: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
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 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 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 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 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点拨:为什么隔了“五十七年”还感觉得到 那闷热?到底想玩什么“新花样”?两个短句, 就设置了两处悬念,让人欲罢不能;后一个悬 念还兼顾了交代故事起因的过渡作用。
结尾至关重要,它是全文主旨拓展深化的关键环节, 因此既不能虎头蛇尾,也不能画蛇添足。那么,好结尾 是什么样的呢?它没有固定的模式,只有一些共性而已。
(中考优秀作文《我找回了蓝天》)
◆点拨:景物的渲染,为文章营造了一 个忧郁凝重的情感氛围。
四、开门见山式
开头时绕来绕去,故弄玄虚,转弯抹角,不着边际, 这是有些同学写作的问题之一。这样不但入题太慢,浪费 许多笔墨,又影响表达效果,可谓得不偿失。
记叙文,一般都是直接叙事,表明主旨;一般性的议 论文或者散文,开头摆明观点就好。即使是那些在第一段 用一则小故事或者用一组排比句来导入的文章,在第二段 也一定要把你表达的中心摆出来——考场作文尤其需要如 此。
人生路上,人们总在苦苦地追寻幸福。蓦 然回首,才发现青春原来是如此绚丽。 点拨:幸福就在绚烂的青春中,这题记能很 好地开启下文,便于抒写“绚烂”的幸福颜 色。
运用示例 3.真情式 真情拨动心弦,作文用心抒写。放在“黄金
板块”的题记,只有真正用“心”、用
“情”,才能拨动人心弦,引人共鸣。 【示例】风筝升天,禁不住丝线缠绵;大雁 南飞,依然频频回望。岁月易老,世事易变, 流逝的岁月中,不变的是母亲那一生都深情 的牵挂。 ——写给母亲 点拨:用丝线与风筝,大雁回望两例,同类
◆点拨:开篇用比喻、拟人,反复描摹初春乍醒的样子,创设 了一个美好、活力的春天情境,同时又便于下文细致绘春。
【示例二】: 春风来了,蒲公英妈妈便放开了孩子的手,让它们随着风儿去
寻找自己的生存之地。这么一粒种子,离开了母亲之后,毅然地去 选择适于自己生长的土地。它随着风儿来到了一个花圃,“这里争 芳斗艳的太多,我不喜欢。”它逃似的走开了。
做比喻来推出母爱牵挂,形象真情,令读者 易于体会。
二、以引用开头 名人名言,诗词歌赋,俗语谚语, 往往具有很强的哲理意韵和启示作 用。在中考作文中选择与主题关系 密切的名人名言,诗词歌赋,俗语 谚语开头,可为点出文章主题营造 一种哲理氛围,既能突出文章中心, 又有耐人寻味,发人深思的效果。
运用示例
(中考优秀作文《一粒种子》)
◆点拨:蒲公英种子拟人式的选择与放弃,为下文形象直白地点 出寻找的主题做好了准备。
3.巧设问,发人深思
【示例一】: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妈
妈给我说过:海。哦,山那边是海吗?…… (王家新《在山的那边》)
◆点拨:这是设问开头的一首诗,后文顺理成章点出了 山的那边“是用信念凝成的海”,这就令读者对诗歌主 题有了很深的印象。
【示例二】:《伟大的悲剧》的结尾: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
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 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点拨:上面两例都是总结式的结尾。它们都在结 尾自然收住笔势,对前文内容和题目进行高度的概述和 明确的点示,从而表明作者写作此文的题旨。在这里, 全文内容凝聚为结尾的精彩论述,突出了主题,给读者 以豁然开朗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