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政治
隋唐帝国的建立与政治制度
![隋唐帝国的建立与政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c835951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8b.png)
隋唐帝国的建立与政治制度隋唐帝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它的建立与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隋朝和唐朝相继兴起,统一了中国大部分领土,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并采取了一系列政治制度和改革措施,为中国历史上的繁荣和稳定奠定了基础。
一、隋朝的建立与政治制度隋朝是由隋文帝杨坚建立的,他通过一系列的征战和政治手段,最终统一了北方的各个政权,建立了隋朝。
在政治制度上,隋朝采取了中央集权制度,设立了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力。
同时,隋朝还实行了科举制度,选拔人才,提高了政府的管理水平。
此外,隋朝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土地制度的改革、军制的改革等,为后来唐朝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二、唐朝的建立与政治制度唐朝是由唐太宗李世民建立的,他在位期间,通过一系列的征战和政治手段,最终统一了中国大部分领土,建立了唐朝。
在政治制度上,唐朝继承了隋朝的中央集权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上更加灵活和稳定。
唐朝还设立了九品中正制,对官员进行评定和晋升,确保政府的高效运作。
此外,唐朝还实行了科举制度,并进一步完善了科举考试的制度,使得人才选拔更加公正和科学。
在地方政权方面,唐朝采取了州县制,加强了地方政权的管理和控制。
三、隋唐帝国政治制度的特点隋唐帝国的政治制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中央集权制度:隋唐帝国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力。
中央政权通过设立三省六部制,对地方政权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2. 科举制度:隋唐帝国实行了科举制度,选拔人才,提高了政府的管理水平。
科举制度使得政府官员的选拔更加公正和科学,为政府的高效运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 土地制度改革:隋朝和唐朝都进行了土地制度的改革,通过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保护农民的权益,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4. 军制改革:隋朝和唐朝都进行了军制的改革,加强了军队的组织和管理,提高了战斗力,保障了国家的安全。
隋唐文化政治制度
![隋唐文化政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cdbae5c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f2.png)
隋唐文化政治制度如下为隋唐文化政治制度的简介:一.中央集权隋唐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以道州县制为主,隋文帝时实行过郡县制。
隋炀帝时,废除州制,恢复推行郡、县二级地方行政制度。
唐朝采用州县制。
唐太宗时分全国为十道,每道各辖几十个州。
中唐又析置十五道,井与节度使制度逐渐融合。
在道制之外,又有府制。
分别设在国内要地和边境地区。
唐朝中后期,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在安史之乱中,中国北方地区的人民遭受了一场空前浩劫,社会经济也受到严重破坏。
同时战乱虽然平定,但安史降将田承嗣、薛嵩、李怀仙等却均被朝廷安置于河朔一带任节度使,藩镇割据的局面开始形成。
此后内地也相继设立节度使,与中央相抗衡,造成中央与藩镇与藩镇及藩镇之间连绵不断的战争。
此外由于战乱中,朝廷曾内调河西、陇右的边防军队以讨安史,因此边备空虚,吐蕃趁机人侵,唐朝不仅丧失了西域的势力,连关中也不能保证安全,使唐朝中央政府日益陷人困境。
值得说明的是,安史之乱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延续唐朝统治与北方生态环境恢复有积极作用。
二.君主专制隋唐时期,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
即中央设中书(隋称内史省)、门下和尚书三省,三省长官同为宰相。
中书省草拟政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执行。
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依据地位排序)。
一方面,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独尊;另一方面三省六部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提高了行政效率。
其作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被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三.科举制隋代开创科举制度,唐代科举制在隋代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科举分常举和制举两种。
制举主要是试策,由皇帝临时定下名目考选。
制举的名目繁多,有直言极谏科、贤良方正科、文辞清丽科、博学通艺科、武足安边科、军谋越众利等百数十种。
这是一种网罗非常人才的考试,平常人和官吏都可以应考。
考中者,原是官吏的立即升迁,未人仕的则由吏部授予官职。
唐文宗以后,制举被停废。
常举每年举行考试,分为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科。
隋唐帝国的繁荣
![隋唐帝国的繁荣](https://img.taocdn.com/s3/m/7abbdede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45.png)
隋唐帝国的繁荣隋唐帝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其盛世的景象令人叹为观止。
在这个时期,隋文帝杨坚与唐太宗李世民的统治,为帝国的繁荣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科技等多个方面来探讨隋唐帝国的繁荣。
一、政治繁荣隋文帝杨坚和唐太宗李世民都是杰出的政治家,他们实行了一系列有益于帝国发展的政策。
其中,杨坚倡导统一北方和南方的思想,并成功地统一了中国。
隋朝的建立为隋唐帝国的繁荣开启了大门。
而后,唐太宗李世民则致力于推动政治制度的改革,如实行科举制度、设立六部制度等,使政治体制更加科学高效,为隋唐帝国的繁荣奠定了稳定的基础。
二、经济繁荣隋唐帝国时期,国家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繁荣。
在政府的有力推动下,国家开展了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如修建运河、筑造长城、兴修道路等。
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加强了各地之间的联系,也有利于经济的繁荣。
同时,隋唐帝国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农业生产得到了大力发展,推动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手工业和商业也繁荣起来,不少手工艺人和商人兴起,为帝国的财富积累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文化繁荣隋唐帝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黄金时代。
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在文学方面,隋唐时期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文学家,如王勃、杜牧、李白等。
他们的作品不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艺术领域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壁画、雕塑、唐三彩等艺术形式迅速发展,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四、科技繁荣隋唐帝国时期,科技得到了迅速发展,为帝国的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农业方面,引进了一些新的农作物和耕作方法,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
同时,医学、数学、天文学等科学领域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唐朝时期,张衡发明了地动仪,使得地震的预测成为可能。
此外还有很多重要的科学家和发明家,如僧一行、孙思邈等,他们的贡献为帝国的科技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综上所述,隋唐帝国的繁荣可谓是中国历史上的辉煌时期。
中国古代的隋唐时期
![中国古代的隋唐时期](https://img.taocdn.com/s3/m/95b5ab47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e8.png)
中国古代的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时期之一,这一时期跨越了隋朝和唐朝两个朝代,分别在公元581年至618年和618年至907年间统治了中国。
隋唐时期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政治1. 盛世强统隋朝由隋炀帝杨广创立,统一了分裂的北方政权,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短暂而强大的王朝。
杨广推行一系列严厉的改革政策,例如增设官吏、推行法制、修建灌溉工程等,使隋朝政权得以稳定。
然而,隋炀帝的暴政和残酷统治最终导致了自身的衰亡。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王朝之一,以其开放的政策和宽容的统治而闻名。
唐太宗李世民通过一系列的军事征服,将中国重新统一,并采用了多样化的政治制度来保证国家的稳定。
唐朝实行科举制度,加强地方行政管理,继续推行法制,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社会稳定。
2. 对外交往隋朝和唐朝都积极发展对外交往。
隋朝时,隋文帝通过外交手段加强了对北方蛮族的控制,扩大了对外贸易。
唐朝时期,唐太宗推动西域出使,扩大了对中亚和欧洲的影响力,开展了著名的丝绸之路贸易,使中国成为世界最富裕和繁荣的国家之一。
同时,唐朝通过外交婚姻等手段,巩固了对边疆民族的统治,维护了边疆的稳定。
二、经济1. 农业发展隋朝时期,隋炀帝推行了一系列治水工程,例如修建大运河,使得农业生产从南方向北方迅速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和粮食储备。
唐朝时期,农田的扩大和耕地的合理利用使得农业产量大幅增长。
唐朝推行均田制,保证了农民的土地权益,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此外,唐朝推广了新的农业技术,如水稻、柑橘等作物的引进,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2. 商业繁荣隋唐时期,对外贸易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和贸易的重要通道,促进了东方和西方的经济、科技和文化交流。
此外,唐朝时期的都城长安和洛阳成为了繁华的商业中心,各类商品如丝绸、茶叶、瓷器、药材等在城市中交易繁忙。
商业的繁荣使得手工业和金融业蓬勃发展,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中国古代的隋唐时期
![中国古代的隋唐时期](https://img.taocdn.com/s3/m/3fdcf7bd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4f.png)
中国古代的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它涵盖了隋朝(581年-618年)和唐朝(618年-907年)两个朝代。
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达到巅峰的黄金时代,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最为繁荣的时代之一。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全面地探讨中国古代的隋唐时期。
一、政治1. 隋朝政治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短暂而强大的朝代,它在政治上采取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措施。
首先,隋文帝杨坚实行了统一法制,制定了《隋律》和《隋历法》,加强了中央集权。
其次,杨坚设立了三省六部制,实行直接任命制,削弱了地方豪强势力,提高了中央政府的统治效率。
隋炀帝杨广则大力推行土地制度改革,平定了农民起义,加强了封建国家的统治。
2. 唐朝政治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封建王朝之一。
唐太宗李世民实行了“贞观之治”,加强了中央集权,平定了安史之乱,巩固了唐朝的统治地位。
唐玄宗时期,通过推行科举制度、扩大文人阶层的权力,进一步加强了封建帝国的统治。
二、经济1. 隋朝经济隋朝时期,由于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宁,农业生产得到了长足发展。
隋朝政府实行均田制,确保了农民的耕作权益,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此外,隋朝还大力发展水利工程,修筑了大运河,方便了南北货物交流和水运贸易,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2. 唐朝经济唐朝时期,农田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垦和提高利用率,农业产品的生产大大增加。
同时,唐朝还开展了大规模的商业贸易活动,广泛与外国进行交流与贸易,丝绸之路成为了著名的国际贸易通道。
唐朝的繁荣经济为社会各阶层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使中国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早的资本主义社会之一。
三、文化1. 隋朝文化隋朝时期,文化艺术得到了迅猛发展。
隋文帝杨坚开创了隋乐府,流传至唐代,成为当时文艺作品的重要形式之一。
同时,佛教在隋朝兴盛并传入了中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唐朝文化唐朝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巅峰时期,被誉为“盛唐”。
唐朝时期,诗歌成为了主要的文学形式,唐诗被誉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隋唐政治经济文化梳理
![隋唐政治经济文化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b01d425b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0c.png)
隋唐政治经济文化梳理
一、隋朝政治
1、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由杨坚建立,以长安(今西安)为
都城,统治全国。
2、隋朝采取“三省六部”的政治制度,将国家行政机构分为三个省(内务省、外务省、户部)和六个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判部、禁部)。
3、隋朝实行“分封制”,将国家分为许多封地,由贵族统治,以维持统治。
4、隋朝实行“官僚制”,实行科举制度,以考试录取官员,以确保政府的稳
定运行。
二、隋朝经济
1、隋朝实行“田赋制”,将国家分为许多地区,由贵族统治,以税收为主要
经济来源。
2、隋朝实行“商品经济”,建立了许多市场,促进了商品流通,促进了经济
发展。
3、隋朝实行“水利工程”,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改善了水利条件,促进了
农业生产。
4、隋朝实行“金融制度”,建立了许多金融机构,促进了货币流通,促进了
经济发展。
三、隋朝文化
1、隋朝实行“文学制度”,建立了许多文学机构,促进了文学的发展,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2、隋朝实行“宗教制度”,实行宗教自由,促进了宗教文化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宗教思想。
3、隋朝实行“科技制度”,建立了许多科技机构,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出现了许多科技成果。
4、隋朝实行“艺术制度”,建立了许多艺术机构,促进了艺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
对隋唐霸业的认识和看法
![对隋唐霸业的认识和看法](https://img.taocdn.com/s3/m/9645cc74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3b.png)
对隋唐霸业的认识和看法隋唐霸业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隋唐霸业进行认识和看法。
一、政治制度方面隋朝在统一中国后,实行了一系列政治制度改革。
首先,隋文帝废除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更加注重才能和品德。
其次,隋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使中央政权更加集中,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最后,隋朝还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设立了都督府和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划,使国家的统治更加严密。
唐朝在继承隋朝政治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
唐朝实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使得士人阶层的地位得到了提高,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此外,唐朝还实行了严格的官吏考核制度,对官员的品行和政绩进行评价,保证了国家政治的清明。
二、经济发展方面隋唐时期,中国经济取得了空前的发展。
隋朝在统一中国后,实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如废除均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调动。
此外,隋朝还大力发展交通事业,修建了大运河等重要水利工程,促进了国内贸易的繁荣。
唐朝在继承隋朝经济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和发展。
唐朝实行了一系列农业政策,如推行屯田制、实行租庸调法等,使农业生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同时,唐朝还大力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特别是丝绸、陶瓷等传统产业,使中国的经济实力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三、文化教育方面隋唐时期,中国文化教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隋朝在统一中国后,大力提倡儒家文化,加强对儒家经典的研究和传播。
此外,隋朝还重视佛教的传播和发展,使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影响。
唐朝在继承隋朝文化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
唐朝实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使得士人阶层的地位得到了提高,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此外,唐朝还大力发展文学艺术,如诗歌、散文、绘画、音乐等,使唐代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代。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及其政策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及其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4ae3ca73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45.png)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及其政策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其政治制度及政策也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篇文章将着重探讨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及其政策。
一、政治制度1. 隋朝政治制度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封建王朝,其政治制度主要是由北周和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制度演变而来,直接影响了唐朝的政治制度。
隋朝的重要政治制度主要包括:中央集权制、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中央集权制:隋朝的中央集权制度极为严格,所有的地方官员都是由朝中派出的监察使进行审查,这样保证了朝廷对各地的掌控。
三省六部制:在隋朝时期,大臣们修改并且完善了中央六部的框架,针对每一个本部的功能用途不同而进行了划分,这些本部分别是礼部、兵部、度支部、户部、刑部和工部,这也是唐朝沿用的政治制度。
科举制:隋朝时期也开始运用科举制来选拔官员。
科举制分为秀才、举人和进士三个等级,进士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制度,可以说是所有秀才、举人所追求的目标。
2. 唐朝政治制度唐朝的政治制度是在继承隋朝政治制度的基础上得以完善,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唐朝的重要政治制度主要包括:中央集权制、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中央集权制:唐朝的中央集权制度比隋朝更加强化,同时唐朝在亲政后,也逐渐开始实行皇帝亲临政治制度,进一步强化了朝廷对各地的掌控。
唐朝的政治制度体系促进了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
三省六部制:唐朝沿袭了隋朝三省六部制,但唐朝在实行这一制度时加强了对中央六部的规范化,并增加了制定方针的机构和制度。
唐朝的治理能力极大提高。
科举制:唐朝对科举制做了形式上的改革,将科举制分为:自由策、贡举制、殿试三个环节。
改革后科举制更具公正性,选拔到的人才更加优秀,进一步增强了国家的治理能力。
二、政策1. 隋朝政策隋朝在政策上实施了积极的开疆拓土、平乱安民和加强农业开发的政策。
开疆拓土:隋朝多次出兵,开创了大片新疆土并确立了边境线,为唐朝的疆域和国势奠定了基础。
平乱安民:隋朝时期战乱连年,各地的民众都陷入水深火热之中,隋朝皇帝对内政工作极度重视,严禁法外施暴和官员苛政,使得民众的生活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
历史隋唐知识点总结
![历史隋唐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7340ea7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62.png)
历史隋唐知识点总结一、政治制度1. 隋朝政治制度隋朝建立初期,隋文帝杨坚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推行“郡县制”,即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度,将政权下放到地方。
此外,杨坚还设立了三省六部制度,确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格局。
2. 唐朝政治制度唐朝在建立之初,推行了“节度使制”,即在各地设立节度使,由其负责地方行政和军事事务。
唐太宗时期,开创了“三省制”和“三司制”,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此外,唐朝还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推动了社会向更为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
以上所述,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变迁,体现了中国封建王朝在政治上的规律和特点,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相互制衡。
二、经济发展1. 隋朝经济隋朝在政治上推行中央集权的同时,也在经济方面推行了一系列措施。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修建大运河,该水利工程的建成,极大地畅通了南北交通,推动了南方经济的迅速发展。
此外,隋朝还实行了均田制,改善了土地分配格局,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 唐朝经济唐朝在经济发展方面,继承了隋朝的一些政策,同时也进行了一些新的改革。
在交通方面,唐朝进一步修筑了大运河、京杭大运河等水利工程,增加了北方与南方之间的联系。
在农业方面,唐朝实行了均田制和免役法,从根本上改善了社会土地格局和农民负担,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综合起来看,隋唐时期的经济发展表现出了一种封建经济向繁荣的趋势,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而且在商业、手工业等领域也有较大的发展。
三、文化艺术1. 隋朝文化隋朝时期,随着政治、经济的稳定发展,文化艺术也随之繁荣。
隋朝时期中国文学的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为李白、杜甫等诗人。
在绘画方面,隋朝画家擅长山水画,以及宫廷画,例如描绘宫廷仪仗场景等。
唐朝时期,中国文学艺术达到了巅峰。
杜甫、李白等诗人,王维等山水画家,玄宗下江南,大唐花鸟和赞美风尚等文学和艺术作品,都成为了中国文学艺术的经典之作。
总的说来,隋唐时期的文化艺术呈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色,与政治、经济形势息息相关,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及其成就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及其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0e823966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af.png)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及其成就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其政治制度也是相当完善的。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政治文化也出现了一系列的变革和提高。
本文将从政治制度和成就两个方面探讨隋唐时期。
一、政治制度1. 隋朝政治制度隋朝的政治制度主要是在隋文帝杨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隋唐制。
隋唐制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也是中国封建时代官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隋唐制是以三省六部和九卿为基本单位,向上设置三公、九卿、上柱国、抚军大将军、封王等官职。
隋唐制的特点是官衔严格、等级森严、官制系统完备。
隋唐制的实际运作需要一系列科举制度的配合,从而保证实施的顺畅和公正性。
2. 唐朝政治制度唐朝在隋唐制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完善。
唐朝设置的官职更加复杂、细致,体现出了更为严密的等级制度。
唐朝的官制又叫“唐官”, 官制分为三个等级:侍、从、正。
等级制度方面,则保证了行政管理的效率和公正性。
唐朝还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文化时期之一。
唐朝年间兴办科举制,以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科举制度是唐朝国家事业的重要支持和基础。
科举制度为中国传统文化政治系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科举制度的实施,为当时的士人提供了更为公正的晋升的机会。
这也为唐朝的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中国历史上政治、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成就1. 统一天下隋朝的主要成就之一就是统一了天下,政治稳定,经济繁荣。
隋朝的统一天下的成功,为唐朝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隋朝统一的国家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经济、文化、政治的整体,为唐朝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 经济繁荣唐朝时期,随着商业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兴起,经济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
唐朝的经济繁荣有很多原因,其中之一是通过对少数民族的征服和管理,增加了国家疆域和丰富了国家资源。
此外,唐朝还在山区和荒地中推广了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加强了对贸易的管理,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隋唐五代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繁荣
![隋唐五代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繁荣](https://img.taocdn.com/s3/m/6769d395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ac.png)
隋唐五代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繁荣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繁荣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经历了多次的变革和创新,而文化方面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成就。
一、政治制度的变革1. 隋代政治制度在隋朝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主要呈现出集权制度的特点。
隋朝建都的长安,作为当时全球最大的城市之一,拥有约百万人口。
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力,实行一级地方政府和三级县县制。
隋代推行科举制度,考试制度变得非常重要,这导致在隋代文化高度繁荣的同时,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腐败和浪费。
隋炀帝的暴政导致了社会的混乱和矛盾,最终使隋朝在公元618年发生了灭亡。
这时候,唐朝诞生了。
2. 唐代政治制度唐朝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发生了许多变化和创新,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
唐朝实行的考试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文学和哲学开始在社会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唐朝的官僚制度比隋朝得到了巨大的改革,产生了一份名为《唐六典》的举世闻名的官制著作,从官制、官职、官品等方面规范了唐朝官员的选拔和管理。
唐朝期间,通过税收制度的改革和铜契马法的制定,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并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地方的关系。
3. 五代政治制度五代时期,降低了官品的等级,实行了多次的政治改革。
特别是后梁在梁太祖朱全忠的领导下推行了一个新的政治制度,包括对文化的支持和藩镇削弱等,这一政治制度的改革标志着唐朝和五代的完结和新政治的诞生。
最终,北宋的建立,中国的政治制度发生了极为重大的变革和创新。
二、文化繁荣隋唐五代时期,中国的文化繁荣程度前所未有。
唐代是中华文明的高峰期之一,理学、诗歌、书法、绘画等文化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在唐朝时期,诗歌盛行,成为了当时最流行的文学形式。
唐诗对中国后来的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唐代以文人墨客为代表的诗人们,通过自己的诗歌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唐代书法的代表人物是王羲之,他的书法风格独特,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书法家之一。
隋唐时期政治
![隋唐时期政治](https://img.taocdn.com/s3/m/29085f44af1ffc4ffe47ac65.png)
[提示] 评价:积极性: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在一定 程度上制约了皇权。消极性:三省分职,在一些问题上争执不 下,影响行政效率。
[史论形成] 唐朝三省六部制的特点
(1)相权三分:中书省制定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 行政令,这样既能互相制衡,也能分工合作,从而提高行政效率。
隋
影响: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后世基本沿袭。
唐
政 治 地方制度—唐中期地方设节度使—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中央集权削弱。
背景:庶族地主兴起,门阀士族衰落。
选官制度——科举制 形成: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作用:扩大了,提高了,加强了.....
唐朝三省六部制
史料一 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 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 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 制使,乃赐死于家。
——《隋唐五代史论集》 史料三 (唐代)太平君子,征文射策,以取禄位……以进士为士林
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
[探究] 根据史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选
官制度的演变历程。
[提示] 从世官制(西周时期,按照宗法血缘关系实行世卿世禄的
选官制度)→战国时期的军功爵制→汉朝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探究] 据史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 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提示] 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进步性:有利于破除 结党营私之弊;限制了徇私舞弊的发生;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 场的特权;扩大了官员的来源;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繁荣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繁荣](https://img.taocdn.com/s3/m/9ace26aa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db.png)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繁荣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繁荣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政治制度和经济繁荣两个方面来探讨隋唐时期的特点。
一、政治制度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有很多特点,首先是官僚制度的建立。
隋朝的大兴土木、兼并各地、修路筑堤成为官吏们日益强大的支柱,不仅使太宰李广利、开府仪同三司尚书杨素等名臣名将崭露头角,而且创设的十二衙署、三省六部、左右府等大型官员机构为唐朝的盛世打下了基础。
其次是选拔制度的改革。
隋唐时期取消了世袭制,将官员的选拔重点放在了科举制度上。
科举制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提高了官员素质,同时也促进了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
唐朝通过举办“开元礼”,让官员们能够与百姓接触,更好地了解民情,这种交流制度也是唐朝制度的一大特点。
第三,地方自治制度的完善。
隋唐时期的地方政府采取了分权分责制,普遍实行府县制,县级政府甚至能够自行制定经济政策,这为社会经济的繁荣提供了保障。
同时,农村自治也逐渐形成,农民自己设立的“墙头税”和“沟头税”等税收制度,成为了一种地方财政收入的来源。
二、经济繁荣隋唐时期的经济繁荣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隋朝时期,国家的财政大力支持了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唐朝时期则进一步加强了对商业和手工业的支持。
首先,农业生产的大力发展。
隋朝时期,国家将大量财政支出投入到对农业的发展中,主要是围垦荒地、兴建水利工程,加强对农村经济的支持。
唐朝时期,加强了官办农业、推广新型农具和使土地基本上私有化等手段,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的收入水平。
其次,商业的繁荣。
唐朝时期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密集的城镇分布成为商业交流、贸易的热点。
再加上浩瀚的商业道路网络,使得货物能够迅速地到达各地,商业贸易也随之发展。
最后,手工业的发展。
唐朝时期,中国的手工业呈现出了空前的繁荣,包括器物、丝绸、陶瓷等行业,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同时,唐代的工匠们还发明了很多机械,例如丝绸机、烟筒等,使得手工业的效率有了质的飞跃。
隋唐时期的政治与社会制度
![隋唐时期的政治与社会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a2e1dfb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d7.png)
隋唐时期的政治与社会制度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政治与社会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中国未来数百年的发展方向。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两个时期,即隋朝和唐朝。
一、隋朝政治制度隋朝的政治制度主要是由隋文帝杨坚所制定的,相较于前代,隋朝的制度更加完善。
隋文帝在位期间,推行“官僚兼任制”,将官员任命到互相独立的行政区划中,以有效掌控地方。
隋朝设立的官制以“两税法”为基础,实行“九品官人制”,即平民出身相当与官员兼职等级的制度。
官僚们通过举荐、科举考试等方式晋升更高的级别。
除了官员之外,隋朝还设置了诸侯、田宅户、地主、士族等社会等级体系,以保持社会秩序。
但隋朝的制度仍存在着一些弊端,如官僚腐败、道路费用过高等,这导致了百姓的不满,也为唐朝的崛起埋下了种子。
二、唐朝政治与社会制度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其政治制度与社会制度影响深远。
唐朝设立了御史台,监察官员的行为。
唐朝还设立了三省六部制度,将朝廷的各项事务按部门分工,并建立了考试制度,选拔人才进入朝廷机构。
此外,唐朝还推行了科举制度,让像素人也有机会进入官僚阶层。
科举制度的推行,使得人才得以广泛涌现,不再局限于特定家族出身或贵族门第。
唐朝还实行了一种地方自治制度,让地方政府自主处理本地区的行政和经济事宜。
唐朝的社会制度也十分完备。
主要包括诸侯、官僚、士族、黄巾军等社会等级。
诸侯拥有土地和军队,独立于朝廷。
官僚则是唐朝官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掌控政治和军事的核心力量。
而黄巾军则是唐朝末期的一个重要反对派别,它代表了一部分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
总之,隋唐时期的政治与社会制度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这个时期不仅推行了一系列完善的政治和社会制度,还在科技、文化等领域有很多创新,为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贡献了卓越的成果。
隋唐帝国的政治和文化
![隋唐帝国的政治和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d452007a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ea.png)
隋唐帝国的政治和文化隋唐帝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王朝。
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隋唐文化也在这个时期迅速发展。
这个时期的政治与文化,对于后来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隋唐政治1.隋代政治隋朝于581年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大一统王朝,它的政治体制实行了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
隋朝皇帝杨坚采用了大量的措施来巩固中央政权,比如推行科举制度、设立三省六部、完善了封建制度等。
科举制度是隋朝最重要的政治制度之一,它为中国历代士人提供了进入官场的途径,也为中国社会提供了竞争机会,促进了社会的流动性。
2.唐代政治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王朝,政治管治极为强悍,以唐太宗、唐玄宗为代表的贤能之君治理着整个国家。
唐太宗推行了仁政,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唐玄宗则实行了开元盛世,推行了变法改革,建立了兵、刑、礼、法、仪五部制度,加强了中央统一和管理。
同时,唐代的科技也非常发达,比如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等的发明极大促进了唐代的文化繁荣。
二、隋唐文化1.隋代文化隋代文化的发展主要注重于清明上河图、流传至今的《汉书》等文学作品的创作。
其中清明上河图是隋代的一个著名作品,是中国古代以风景画为主的长卷之一,反映了隋代士人的生活景象。
隋代文学的特点是比较注重文辞华丽,遣词造句多采用了典故、古典诗句等,营造出一种优美的诗意氛围。
2.唐代文化唐代文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辉煌时期,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化的高峰。
唐代的文学作品主要是诗歌和文言小说,唐代的诗人有杜甫、李白、白居易等,他们的作品以豪放自由、情感真挚而著称。
唐代的文言小说则是一种以斗争、爱情为主要题材,以进军遥远他乡、拯救苍生为中心情节的叙事类文学作品,代表作品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
总之,隋唐帝国的政治和文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隋唐政治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科举制度,为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奠定了基础;隋唐文化的发展,也成就了一批不朽的文学作品,为中国文化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隋唐时期的贞观政治与外交
![隋唐时期的贞观政治与外交](https://img.taocdn.com/s3/m/bdc3749b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7f.png)
隋唐时期的贞观政治与外交隋唐时期,也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其政治与外交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在贞观政治与外交上,隋唐政权建立了高效的机构和制度,展现了强大的实力和影响力,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历史发展。
一、政治:贞观政治的兴盛在隋唐时期,政府建立了许多重要的制度和机构,其中最显著的是贞观政治。
贞观政治是指隋炀帝杨广及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所推行的政治理念和政治制度。
贞观政治注重严明的法律纪律和高效的行政管理,为后来的政治发展树立了榜样。
首先,贞观政治强调法律的尊严和公正。
在隋唐时期,政府实行了一系列严格的法律制度,包括刑法、民法和宪法等,保护了人民的权益并维护了社会秩序。
李世民在位期间还大力推行了“赦令”,宽大待人,实现了国家的稳定与和谐。
其次,贞观政治倡导高效的行政管理。
隋唐时期建立了科举制度,选拔了一批才华出众的士人,推动了国家的文化繁荣。
此外,政府还制定了严格的官员考核制度,并实行严密的监察体制,保证了官员廉洁、职责到位。
最后,贞观政治主张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相结合。
儒家思想强调仁义道德,注重社会和谐,而法家思想强调法律的严明和有效,注重公平公正。
这种相辅相成的思想理念,在贞观政治中得到了体现和实践。
二、外交:隋唐时期的辉煌隋唐时期的外交政策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其外交手段和取得的成果都令人叹为观止。
在贞观政治的推动下,隋唐政权开展了积极而广泛的对外交往,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外交成果。
首先,隋唐政权通过外交手段确立了友好邦交。
唐太宗实行了开疆扩土的外交政策,与各个周边国家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例如,唐朝与吐谷浑、吐蕃等西部边疆国家建立了友好的关系,确保了边疆的稳定和和平。
其次,隋唐政权与邻国进行了大规模的贸易与交流。
唐朝在丝绸之路的开辟和改善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推动了东西方文化和商贸的交流。
这种开放的外交政策对于隋唐时期的繁荣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最后,隋唐政权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扩大了对外影响力。
隋唐的政治制度
![隋唐的政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8ad865f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fa.png)
隋唐的政治制度
1、隋唐的政治制度:隋唐在中央实行的制度为三省六部制。
2、三省分别为: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
其中中书省主要负责起草政令。
门下省负责对中书省起草的政令进行审核,如果审核不过关,门下省就不签署,政令需要返回去重新拟定。
而尚书省下辖六部,分别为吏礼户工兵刑六部。
尚书省只负责政令的实行,一般不参与政令的起草与讨论。
3、在地方实行的制度为州县制度。
其中州的最高长官为刺史。
县是比州更低一级的行政单位,其长官为县令。
但是在州长官刺史之上,为了维护中央的通知,又特派了节度使,节制一州的行政与军事。
就相当于是在名义的州的最高长官之上,又加派了一个临时驻扎的长官。
但是后来演变成了常驻职位,成为一州实际上的最高长官。
隋唐政治制度
![隋唐政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cba89bb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8e.png)
隋唐政治制度隋唐政治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涵盖了隋朝和唐朝两个王朝的政治制度。
隋唐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集权制和科举制的建立。
隋朝的政治制度是由隋文帝杨坚所创立的,他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
隋朝的国家机构分为三省六部和盐铁等十个司,其中三省分别是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六部是吏部、礼部、刑部、工部、户部和兵部,这些机构都由吏部尚书负责管理。
隋朝采取了徭役制和均田制,严格控制地方豪强,实行统一的税收和军事制度,保证了中央政权的强大。
唐朝继承了隋朝的集权制度,但在政治制度上做了一些改革。
唐朝的政权是由皇帝掌控,皇帝拥有最高权力,下设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和殿中省等机构,由宰相统领。
唐朝还设立了六部制和三省制,其中六部仍然是吏部、礼部、刑部、工部、户部和兵部。
而三省则改为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唐朝还设立了地方政权机构如道府州县,地方官员由朝廷选拔,以保证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除了集权制度以外,隋唐政治制度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科举制度的建立。
隋朝实行了科举制的先导,隋炀帝杨广于隋文帝建立科举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正式实行了乡试、会试和殿试,并设立了进士、举人、进士及第和监察御史等官职。
唐朝则在科举制度上进一步完善,唐太宗李世民实行了科举制度的改革,设立了三省九品制度,提倡文治,以举人、进士为官员选拔的主要渠道。
科举制度的实行,使得人才选拔更加公正,也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政权的控制。
总的来说,隋唐政治制度是以集权制和科举制为核心的。
集权制度保证了中央政权的强大,科举制度则实现了人才选拔的公正性。
这两个制度的建立使得隋朝和唐朝的政权稳定和繁荣,为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制度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隋唐政治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并对后来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隋唐文化知识点总结
![隋唐文化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1dcdc79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14.png)
隋唐文化知识点总结隋朝和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重要朝代,其文化也有着独特的魅力。
在隋唐时期,中国的文化发展达到了巅峰,形成了许多具有影响力的知识体系和思想。
以下是隋唐文化的一些知识点总结。
一、隋唐的政治与社会1.隋唐的统一隋朝由隋炀帝发动了大规模的立法政令和文化建设,大力发展国家经济和文化,施行“摄政丧世之后不敢有心”的政策,形成了“大权不变,小权不受”、“吏苦民富”、“宽冤剳严”等一系列法律制度,使得隋朝政治更加稳固。
唐朝建立后,继承并发展了隋朝的一系列制度,使得统一局面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2.宪制政治唐朝在政治体制上实行了“宪制”政治,即按照宪法和法律来管理国家事务,实行封建制度,设立中央官职,实行选官制度,职权科级以及官职职权之间呈等级化观念。
在政体上明确规范了国家机构的设置和职能,规定了权力的行使方式,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
3.科举制度唐代推行科举制度,科举制度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的封建制度日渐完善,也揭开了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演变的大幕。
科举制度实质上是封建国家的“官本位思想”在招贤纳士上的体现,它是国家通过实施选拔人才的具体政策,推高科举以及将其作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和手段,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同时又由于内外因素的制约而必须依而立之的一种政治选拔制度。
4.社会文化发展隋唐时期,中国社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随着农副业生产的兴旺,手工业和商业也随之发展。
在隋唐时期,中国的商业和手工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这对中国的社会文化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农业生产工具在不断改进,隋唐时期的耕作工具已有犁耙作为耕作工具,隋唐时期中国农业生产工具虽然还保留了一些原始特征,但已经差不多是一种半机械化水平了。
5.宗教信仰在隋唐时期,宗教信仰发展迅速,佛教、道教和儒教都有了更深层次的发展。
佛教成为了隋唐时期的国教,并且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寺庙塔院也相继兴建。
道教在隋唐时期也逐渐走向繁荣,隋炀帝对道教的信仰十分钦佩,一度受到隋炀帝的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中央官制
——三省六部制及政事堂
唐代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 ,尚书省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唐初,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当时,在 门下省还设政事堂,作为三省宰相共同议定 军国大政的场所。后来,凡参加政事堂会议 的其他官员,身份也等同于宰相,相权实际 上有所分散。
——人民版必修三
(四)三省制的变革与破坏
变革之五:门下封驳权的分散。门下封驳权的 存在并非中央集权和专制独裁政体的需要,它主要 反映了君主对中书省的不信任。但在实践中,封驳 制度难以奏效。这是因为“制浩之本,出自王言”, 中书省代君主出令,门下省居然审查而封驳之,这在 君主专制时代是很难想象的。因此门下官员大多 阿旨顺情、知非不正是理所当然的。到后来,君主 将门下封驳权分散于中书与尚书二省并于唐末废 止。
(四)三省制的变革与破坏
•变革之四:置翰林学士以分中书出令权。在封建社 会,出令权从来只属于君主,不属宰相;只属宫官,不 属朝官,这是君主专制的特征。从历史上看,宫官尚 书变为朝官之时,宫官中书也就取代尚书并掌制令 出令。以此类推,宫官中书变成朝官之时,君主就必 须另置宫官(如侍中)取代中书并掌制令出令。唐中 书之制令出令权主要是被宫官翰林学士分割的。 李肇《翰林志》云:“汉尚书主作文书起草··,…今 翰林之制略同”,翰林学士利用制令出令干预政事 。至宋,翰林学士转变为朝官。这一变革对后世的 影响深远。至明朝洪武时期,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 并以翰林学士组成内阁辅政,可视为这一变革的继
(二)三省制的三个内涵因素的成熟
3.三省制。王鳌《震泽长语》记:“中书主出 命,门下主封驳,尚书主奉行”。由此可见,三 省之间各有专司,分权明确。
三省首长制、三省并重制、三省制的同 时建立,意味着三省制所需要的人的因素、组 织因素和权力因素得到满足,且三个因素相互 牵制、相互协调,避免某一部门的专断,这标 志着三省制这一联合有机体的完迁徙。唐之三省制设立以 来,三省夺权日益突出,中书有时夺尚书执行之权,门下有时 夺中书出令之权,尚书有时夺门下封驳之权,各自为政现象 逐渐凸显。为了有效解决这一矛盾的,最好的办法是合署 办公,所以在门下省置“政事堂”以加强合作。政事堂并 非专为门下省而设,主要是因为门下省介于中书、尚书之 间,起疏通联系作用,同时,一切上呈下达的文书诏令,都必 须在这里审查批转,政事堂设于此,正是为了方便三省首长 集中办事,就近商量。可想而知,如政事堂设在中书或尚书, 则容易造成决策者不考虑执行,执行者不服从决策的矛盾, 而且会导致一省偏重。至永淳元年,时任中书令的裴炎将 政事堂迁徙至中书省。政事堂迁徙的成功,说明中书、门 下权力之争从未停息,最终以中书的胜利结束了三省的并 重制。
一 三省制的演变、内涵、运转机制
唐太宗即位之初担任门下省给事中的魏征, 对于中书省起草的有关征兵的敕书,尽管已 经过皇帝的签署下发到门下省,但他坚持不 肯署敕,这个决定终于没有颁下施行。这主 要反映了当时唐朝行政机制的特点是
A.宰相专权
B.皇权独尊
C.分层决策
D.三省分权
一 三省制的演变、内涵、运转机制
(四)三省制的变革与破坏
变革之二:增设副相以取代三省首长。三省首长专 掌军国事务,位高权重,这种现象自然最为君主所忌 讳。于是君主最初增设“参知政事”以削弱三省 首长。后于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增“同三品”以排 挤尚书仆射。因唐朝前期,中书、门下两省首长均 为正三品,而尚书省处于禁外,其仆射官品高于三品, 且位高权重,君主为了达到排挤的目的,增设“同三 品”这一职衔作为出人政事堂的“出入证”,即使 尚书仆射官居从二品,如无“同三品”职衔,仍不得 进入政事堂参政。这样就使尚书仆射往日单凭宰 相身份自由出人政事堂的权力丧失了。其后又于 永隆二年,增“同平章事”以疏远中书令、侍中。
至此,三省制在唐初期、中叶逐渐遭到破坏,使 职差遣制出现流行的趋势。到唐后期,使职差遣制 逐渐取代了三省制下的职事官制度。唐之三省制 历经建立、破坏,渐而废止了。
二 唐代三省制变革与废止的主要原因
(一)御用机构发展成为政府重要部门,变得有职 无权或无职无权 如汉代的尚书,原是君主身边 掌管文书的小臣,由于君主对宰相大臣权力过大不 满,转而信任他们,遂发展成为政府重要部门并最后 取代三公,成为宰相机构。而尚书成为宰相机构后, 由于与君主逐渐疏远,君主又在身边建立中书、门 下机构,让他们分割尚书的权力。不久中书、门下 权力膨胀,也发展成为政府重要部门,与尚书鼎足而 立,始称“三省制”。到了唐中叶,君主又置品位较 低的“同平章事”剥夺宰相权力,用身边的翰林学 士和由宦官充当的枢密使掌管机要,发展使职差遣 制分割尚书省所属事务。
一 三省制的演变、内涵、运转机制
(一)三省制的演变
三省制经过汉代的孕育,至曹魏正式诞生。这时, 尚书省已经成立,门下省和中书省已完全脱离少府, 成为独立机构。三省之间相互制约,相辅相成。隋 初“易周氏官仪,依汉魏之旧”,实行以“三省制” 为核心的宰相制度,并加以改进。唐朝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使三省制更加成熟。
三省六部制
一 三省制的演变、内涵、运转机制
(一)三省制的演变 (二)三省制的三个内涵因素的成熟 (三)三省制的运转机制 (四)三省制的变革与破坏
二 唐代三省制变革与废止的主要原因
(一) 御用机构发展成为政府重要部门,变得有职无 权或无职无权 (二)三省之间互相制约导致政治系统内部的严重内 耗,造成行政效率的低下。
一 三省制的演变、内涵、运转机制
(四)三省制的变革与破坏
变革之三:置枢密以分割宰相权。在三省首长 分别被排挤和疏远时期,三省作为国家施政机构的 性质没有根本变化,这就决定了政事堂宰相仍须由 三省首长加官“同三品”或“同平章事”充任。 这一时期,宰相本人虽然较易驾驭,但国家军政事务 均由外朝官掌握,君主还是不放心,这样君主开始考 虑分割宰相权力。先置以宦官充任的宦官枢密使, 后于天复三年(903),设立以朝官充任的士人枢密使, 以宣传机密诏奏。至此,枢密使实际上已是与政事 堂并立的宰相机构。
。
(二)三省制的三个内涵因素的成熟
2.三省并重制。王婆《震泽长语》记:“唐初 始合三省”。“合”就是把三省联合成一个 有机体,达到平衡、平均三省地位和权力的目 的。这就是三省并重制。如:由于尚书省人多 事繁,实际权力地位要重于中书、门下省,所 以唐初保留了魏晋以来中书、门下的禁中内 省,却取消了尚书的禁中内省,将尚书彻底分 出禁外。同时还分别建立了各省的三级基本 组织,平衡了中书、门下两省的直属、文属, 这样就使三省内亲外重,各有优势,互为平衡
隋唐时期
经济: 1.农业: ①土地制度:均田制 ②生产工具:生产工具改进,发明了筒车。 2.手工业 3.商业:(商业发展状况、商业政策) 坊市制度 4.经济重心南移
隋唐时期
思想: 1.道教地位尊 2.佛教影响大 3.儒学受重视 ①科举制考查《五经》 ②韩愈“道统说”
说明三教逐渐融合
(一) 中央官制
(二)三省制的三个内涵因素的成熟
唐之三省制包括三个不可或缺的内涵因素,即 三省首长制、三省并重制和三省制。
1.三省省长制。《新唐书·百官一》载:“初, 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 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可见三省首长制有 三个特点:一是宰相必须是三省首长。即尚书 令、侍中、中书令。二是三省首长必须是真 宰相。即有“宰相职”,能够“平章政事”。 三是三省首长实行集体领导,即“共议国政”
一 三省制的演变、内涵、运转机制
(三)三省制的运转机制
唐朝决策、审议、执行的运转机制大致是这样 的:凡军国大政的制救起草先由皇帝交付中书省,中 书省中书舍人杂署其名,各草拟一份,此谓“五花判 事”。由中书侍郎、中书令补充修润后,交皇帝审 阅。皇帝审阅后再下中书省。中书省把草拟的制 救交门下省审议。门下省如果认为不当,可退还中 书省,这种审议权叫“涂归”、“封驳”、“封还 ”。中书省经过修改后,将草拟的制救再向皇帝奏 报,待画救得旨后再经中书省交付门下省。如果门 下省认可,则交付尚书省执行。
通史下的一轮复习 ——“三个需要”
一、知识体系需要搭建 1.面:中西对比、古今关联 2.线:横向是通史,纵向是专题 3.点:任意点切入 二、知识需要推自材料 材料来源:课本、高考题、蓝皮、课外 三、知识需要规范呈现
隋唐时期
政治: 1.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
政事堂 2.地方制度:节度使 3.选官制度:科举制 4.监察谏议制度
三省制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和演变,到唐代前期才 真正构成了“中书出令、门下封驳、尚书受而行之 ”的行政体制。“三省首长制、三省并重制和三省 制”终于完成。
(一)三省制的演变
①萌芽于魏晋 ②建立于隋朝 ③成熟于唐代 ④废止于明初
史学家韩国盘曾指出:魏晋时尚书、中书、侍中 各部门均脱离少府,将办事机构迁到宫外,成为 独立的机构,即尚书台、中书省、门下省;南北 朝时,尚书台也逐渐称省。同时,三省各自的下 属机构也都成型。材料主要表明三省六部 A.在隋朝建立之前已成为定制 B.由中朝演变为主要政府机构 C.是三公九卿制在后世的延续 D.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集权
按唐制,中男(16至21岁)不服兵役,成男( 男丁22岁以上为成男)才服兵役。某次,封德 彝提出中男服役的建议,得到太宗许可。但 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 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可知 ,当时魏征供职于
A.尚书省
B. 中书省
C.兵部
D.门下省
一 三省制的演变、内涵、运转机制
一 三省制的演变、内涵、运转机制
(三)三省制的运转机制 •据《朱子语类》载:“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 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 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中书又 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付门下。若可行, 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这种上下反复、草拟、封驳、审定制救出令 的做法,唐时称为“驳下”、“论执”。
——三省六部制及政事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