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产品质量指标解释
质量管理ppm的名词解释
![质量管理ppm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8f03cb6c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32.png)
质量管理ppm的名词解释质量管理PPM的名词解释:随着工业和制造业的不断发展,质量管理成为确保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关键。
而PPM(Parts per million)是一种常用的计量标准,用于衡量产品的质量。
什么是PPM?PPM是一个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表示每百万个单位中存在的部件或某种物质的数量。
在质量管理领域中,PPM通常用于描述产品或服务中的缺陷率。
一个PPM表示1,000,000中有一个不合格的产品或缺陷商品。
为什么使用PPM?PPM广泛应用于制造业以及其他需要确保质量的领域。
与其他质量指标相比,PPM更具精确性和可比性。
由于PPM的基数庞大,它可以帮助企业更精确地评估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水平,从而采取相应措施来改进和提升质量。
如何计算PPM?计算PPM非常简单,只需知道不良品的数量和总产量即可。
PPM的计算公式如下:PPM = (不良品数量 / 总产量)× 1,000,000举例来说,假设某厂在生产过程中共生产了1000个产品,其中10个产品被判定为不良品。
那么该厂的PPM可计算为:PPM = (10 / 1000)× 1,000,000 = 10,000这意味着该厂的不良品率为10,000 PPM,即每100万个产品中有1万个存在缺陷。
PPM的应用场景PPM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主要包括制造业、汽车行业、电子行业等。
在制造业中,PPM被用于评估产品质量和生产过程中的问题。
汽车行业则使用PPM来评估车辆的各项功能和部件的质量。
在电子行业中,PPM用于衡量电子产品的缺陷率,以保证产品性能稳定和安全可靠。
同时,PPM也被广泛应用于供应链管理中。
供应链中的每个环节都必须严格控制PPM,以确保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供应商的PPM不合格可能会对整个供应链造成负面影响,甚至影响到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声誉。
如何降低PPM?降低PPM意味着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过程的稳定性。
为了降低PPM,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强化供应链管理:与供应商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确保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和部件符合质量标准。
工业产品质量指标解释
![工业产品质量指标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a58cd9fd76a20029bd642d38.png)
工业产品质量指标解释一、产品质量等级品率(G)1.产品质量等级品率的定义产品质量等级品率是指企业按照不同层次标准组织生产与经营活动时,根据标准水平划分的加权产品产值(现行价,下同)之和与同期工业总产值(现行价,下同)的比率”,用“G”表示。
产品质量等级品率是全国工业产品质量指标体系中的一个主导指标,能够反映出企业工业产品的质量水平及变化情况,在行业、地区和企业之间具有横向和纵向的可比性,有利于促进企业技术进步,采用国际先进标准,有利于国家宏观调控、综合治理和对资源的优化配置。
2.产品质量等级的划分与判断依据产品质量等级是将我国工业产品的实物质量原则上按照产品标准水平的不同,将相应的工业产品质量划分为三个等级:优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
目前,与目前我国企业在生产与经营过程中使用的产品标准对应如下:(1)优等品对应第一个层次(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判断依据如下:a. 存在明确的产品标准,且产品标准采用现行有效的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b. 虽然不存在明确的产品标准,但在制造产品过程中所使用的主要技术标准(或产品分系统级的产品标准)属于现行有效的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c. 制造产品所使用的国家标准、地区标准、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本身属于等同或修改采用的现行有效的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d. 制造产品所使用的企业标准是根据需要选取若干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主要性能指标而制定的企业产品标准,包括相应的检验方法;e. 制造产品所使用的企业标准是通过测量国外先进产品(作为实物标准)性能所得指标制定的企业标准,并有相应的检验方法;f. 制造产品所使用的企业标准是从有关技术资料中得到的国外先进产品主要性能指标制定的企业标准,并有相应的检验办法。
g. 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产品标准。
(2)一等品对应第二个层次(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且不属于第一层次类型标准的),判断依据如下:a. 存在明确的产品标准,且产品标准属于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地区标准或行业标准;b. 虽然不存在明确的产品标准,但制造产品所使用的主要技术标准(或产品分系统级的产品标准)属于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地区标准或行业标准。
质量检测中的关键指标
![质量检测中的关键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cfe0c0e0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6e.png)
质量检测中的关键指标在现代工业生产中,质量检测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通过对产品进行质量检测,可以确保产品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从而满足市场需求并提高客户满意度。
然而,要有效地进行质量检测,需要明确关键指标并加以监控。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质量检测中常用的关键指标及其重要性。
一、准确性准确性是质量检测中最基本的指标之一。
它涉及到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偏差程度。
在质量检测中,我们常常需要对产品的尺寸、重量、成分等进行准确的测量。
如果测量结果不准确,将会影响产品的质量判断,甚至导致不合格品流入市场,给消费者带来损失。
因此,确保准确性是质量检测工作的首要任务。
二、精确度精确度是质量检测中另一个重要的指标。
与准确性不同,精确度主要关注的是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和重复性。
在质量检测中,我们常常需要进行多次测量以确保结果的可信度。
如果多次测量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说明测量过程存在问题,需要重新进行校准或采取适当的措施。
只有保证结果的精确度,才能对产品的质量做出准确的评估。
三、稳定性稳定性是质量检测中的又一个关键指标。
它关注的是测量结果在相同条件下的重复性。
在质量检测中,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测量结果稳定,才能进行可靠的判断。
对于那些需要进行连续监测的产品,稳定性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测量结果在短时间内发生剧烈的波动,说明产品的质量不稳定,需要及时调整生产工艺或采取其他措施。
四、可重复性可重复性是质量检测中的一个重要指标,指的是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的测量者对同一样品进行测试得出的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在质量检测中,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主观判断和操作技巧,因此,保证不同测量者之间的可重复性,可以减小人为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并提高测试的可信度。
五、可检出性可检出性是指对于产品质量的一种敏感度,即能够检测到产品存在问题的能力。
在质量检测中,我们常常需要检测产品中的缺陷、杂质等。
如果检测方法灵敏度不足,可能会导致一些问题无法被及时发现。
工业用途指标
![工业用途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a4a518b6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da.png)
工业用途指标工业用途指标是指在工业生产中所使用的一系列定量指标,用于评价和衡量工业生产的效率、质量和经济效益。
这些指标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评估工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包括生产力、生产成本、产品质量、能源消耗等。
下面将从这些不同的角度来详细介绍工业用途指标。
首先,生产力是衡量工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可以通过计算每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衡量。
在实际应用中,常用的生产力指标有产量、产值、产出率等。
产量是指每单位时间内的产品数量,产值是指每单位时间内产品的总价值,产出率是指生产因素的投入与产品产出之间的比率。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关注和分析,可以了解到工业生产的效率和产出水平,从而确定生产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其次,工业生产成本是评价工业用途的关键指标之一。
它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个方面。
直接成本是指与产品直接相关的生产要素所产生的成本,例如原材料、人工等。
间接成本是指与产品生产间接相关的费用,例如设备折旧费、能源费等。
通过对工业生产成本的分析,可以确定生产中的成本主要构成部分和成本控制的方向,从而实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
此外,产品质量是评价工业用途的重要指标之一。
产品质量指标包括外观品质、尺寸精度、材料性能、使用寿命等多个方面的要素。
对于不同类型的工业产品,质量标准和指标也有所不同。
保证产品质量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它关系到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企业的声誉。
通过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质量控制和质量检测,可以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满足市场需求。
最后,能源消耗是评价工业用途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能源是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
能源消耗主要包括电力、燃气、水等各种能源的消耗。
通过监控和控制能源消耗,可以实现资源的节约和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同时,减少能源消耗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工业用途指标包括生产力、生产成本、产品质量和能源消耗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分析和管理,可以实现工业生产的高效、低成本和优质。
中国钢铁工业生产统计指标体系
![中国钢铁工业生产统计指标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11409bca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b2.png)
中国钢铁工业生产统计指标体系一、产量指标产量是衡量钢铁工业生产水平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原料产量、粗钢产量和钢材产量。
原料产量指的是钢铁生产所使用的各种原料的产出量,包括铁矿石、焦炭、燃料等;粗钢产量是指未经过二次加工的钢铁产品的产量;钢材产量是指经过加工后的各类成品钢的产量。
通过监测这些产量指标,可以及时了解产能利用情况,为企业生产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
二、质量指标质量是企业生产的核心竞争力,也是钢铁工业发展的关键成功因素。
质量指标主要包括产品合格率、产品质量指数和产品技术等级等。
产品合格率是指生产的钢铁产品中合格产品所占比例;产品质量指数是指通过对产品质量各项指标进行加权得出的综合质量评价指标;产品技术等级是指产品按照国家标准对产品质量进行划分,以便企业和消费者进行衡量和比较。
通过监测质量指标,可以及时发现产品质量问题,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能耗指标能耗是衡量企业生产效率和环保水平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单位产品能耗、单位产品电耗和单位产品水耗等。
单位产品能耗是指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总能量,包括原料能量、电能、燃料等所有消耗能量的总和;单位产品电耗是指单位产品所消耗的电能量;单位产品水耗是指单位产品所消耗的水量。
通过监测能耗指标,可以发现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优化生产工艺,实现节能减排,提高经济效益。
四、成本指标成本是企业经营的核心指标,主要包括单位产品成本、生产总成本和固定成本等。
单位产品成本是指单位产品所需要的生产成本,包括原材料、人工、设备折旧等各项费用;生产总成本是指生产一定数量产品所需要的全部成本和费用;固定成本是指与企业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相关的不变成本。
通过监测成本指标,可以及时发现生产成本控制不当的问题,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企业利润。
五、市场指标市场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市场指标主要包括销售收入、出口量和库存量等。
销售收入是企业销售产品所得的总收入;出口量是企业产品出口到国外的数量;库存量是企业产品存货量。
产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4):质量指标
![产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4):质量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b8d9261c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6d.png)
产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4):质量指标... ≠成《/黄可手干不千.匕质量评价?一工业产品质量分等标准介绍(--)产品质量等级品率的确定和计算方法的主要内容产品质量等级品率是国家产品质量指标体系的重要指标之一,是产品质量水平的综合反映.为使产品质量等级品率的确定,计算统计和评定等工作规范化,制定了GBIT13340—9,产品质量等级品率的确定和计算方法国家标准.1.产品质量等级品率的基本概念产品质量等级品率是指报告期加权等级品产值之和(ep 加权优等品产值,加权一等品产值与加权台格品产值之和与同期等级品总产值(Ip优等品产值,一等品产值与合格品产值之和)之比.对这个定义解释如下:(加权系数的确定定义中的加权一是根据我国产品的实蕲质量水平和管理工作的需要而确定的①权的定义,是指给每个变量指定一个非负系数,以权衡该变量的重要性,称诙非负系数为权.②加权系数值的确定原则a依据我国工业生产的技术水平,质量水平和管理水平.A依据国家和各行业统计,评价工作的需要.口依据提高产品质量水平的规划目标根据这三项原则确定加权系数值时.通常希望能拉大三个等级的距离,以使各等级间能有明显区别.③加权系数值的范围a1.2~,五其意义是鼓励优等品的生产;,,=,n其意义是把我国大多数产品质量水平的目标, 规划在国际一般水平上;0,=0.5~ng其意义是不鼓励合格晶的生产.为了使产品等级品率具有可比性,加权系数值应统一. 产品质量等级品率的确定和计算方法国家标准规定.在该标准有级品率的计算产品等级品率的计算包括产品质量等级品率(GJ,优等品产值率(G1),一等品产值率(和合格品产值率(G的计算,其计算公式如下:(,产品质量等级品率质量评价?(的计算公式如下:GIPJ:出出100%,,JP式中:P——报告期等级品总产值(在全行业完成产品质量分等工作之后.使用工业总产值.万元,不变价);P7,P2,——分g为与P同期的优等品产值,一等品产值与台格品产值(万元,不变4Pl+P2+P3P;,,2,分别为P,,P2,的加投系数.(优等品产值率(GI,是指报告期优等品产值与同期等级品总产值之比,其计算公式如下:G}=—尸j—x100%f2j.P式中:P,,P同(,式.(一等品产值率(G,是指报告期—等品产值与同期等级品总产值之比,其计算公式如下:Gf—{~x700%f3)r式中:尸2,P同(,式.(合格品产值事(aJ,是指报告期台格品产值与同期等级品总产值之比,其计算公式如下:0—Lx100%r式中:,P同(,式.(计算耐期产品质量等级品率,优等品产值率,一等品产值率,合格品产值率的计算按每月,每季,每年期束的统计数据进行.3t产品质量等级水平的判定根据产品质量等级品率的数值,判定不同情况的产品质量等级水平.12.(,当生产的产品全部为优等品时G,,说明该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已达到或超过同类产品的国际先进水平.(2当,(G(,时,说明该产品整体质量比一等品好,比国际同类产品的一般水平略强, 产品整体质量水平处于国际—般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之闻.(当生产的产品全部相当于—等品时G1,说明该产品整体质量水平达到同类产品质量的国际一般水平.(卅当(G(1时,说明该产品整体质量比台格品好,其整体质量水平处于国内—般水平和国际一般水平之间.(当生产的产品全部为合格品时G》说明该产品整体质量水平仅达到同类产品质量的国内一般水平.统计与计算产品质量等级品事的意义与作用(,因为产品质量等级品率反映我国工业产品的标准水平,实物质量水平及变化情况.所对其进行统计和计算,有利于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产品实物质量水平+推动采用国际先进标准.(2J因为产品质量等级品率反映企业的质量保证能力,所对其进行统汁和评价,有利于提高企业质量体系的有效性,为不断完善质量管理提供依据. (确定优等品产值率,一等品产值率与台格品产值率.有利于促进调整产品结构,满足消费者不同档次的需求.为台理使用原材料,资源的优化配置.忧化企业的投资方向提供可靠信息.(因为优等品产值率,—等品产值率和合格品产值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产品质量的经济效益,所以对其进行统计和计算,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依据.二.工业产品质量分等的目的和作用,.为了科学地,定量地评价产品质量水平,建立宏观评价质量的指标体系人们常说”质量水平低,消耗高,效益差是我国产品长期存在的痼疾.这是从整体t对我国产品质量水平的定性评估,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只有定性的评估是不够的,必须有定量的评价,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采取恰当的有效措施.何况我国生产的产品也不全是质量低,消耗高,效益差的产品.因此,必须对全部产品加以区分.以便对那些确屑质量低劣,浪费资源,经济效益差的产品,适时地加以淘汰;对优质产品的生产实行奖励的政策.为了正确地划分产品的质量等级,必须建立质量指标体系,《工业产品质量分等导则是质量指标体系的基础标准之一.z为国民经济的宏观决策提供谁括通过产品质量分等,加强国家对工业产品质量的宏观调控. 可对企业地区,行业和整个国家的工业产品质量状况和水平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及综台分析,进而为各级决策部门对企业,地区,行_业的产品质量进行宏观指导和控制提供依据,并作为国民经济指标中的主要组成部分.a改善我国现行的质量统质量评价?计指标我国目前采用”质量稳定提高率”优质产品产值率和”计划完成率三项主指标,对占全国工业总产值60%以上的75个重点工业城市进行统计,以此来反映国家的产品质量状况.多年的实践表明,这些指标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迫切需要改进稳定提高率是建立在自己和自己比的基础上,横向不可比,它主要反映国家产品质量波动变化情况而不能反映国家产品质量的实际水平.稳定提高率的波动幅度规定得不台理,缺乏科学依据,并且有”鞭打快牛的副作用.在产品质量分等的基础上,统计产品质量等级品率,由于产品质量等级品率是产品质量技术水平和企业质量保证能力的综合反映,真正能反映我国产品质量状况,而且是有横向可比性.因此,用产品质量等级品率分析,统计,评价考核我国企业的质量状况,是改革现行质量统计的一项重要措施.产品等级的划分充分考虑了产品的技术性能,可靠性,适用性,安垒性,经济性等综合要求.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有利于产品质量计划,规划的制定过去我国各企业的”创优计划不能从总体上评定出产品质量水平以及与国际上同种产品的差距.产品质量分等瞄准了国际先进水平,只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才能划为优等品.在国际先进水平,国际一般水平和国内一般水平之间,有着定量差异,使制定的质量规划目标明确,便于采取措施和督促检查2.有衲于产业姥襁和产品结构的调整我国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必须建立在发展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的基础上,即为了满足国际,国内市场的需求.结合我国的资源优势发展适销对路,最有生命力的品种,是我国产品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产品质量分等可为各行业的发展,产业的总体结构比例提供定量的数据,为发展品种提供出消费昔对不同挡次产品的需求,使产品结构调整的方向密切结合市场的变化, 使产品质量水平始终保持在现有条件的综合忧化水平上.3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目前,在我国用优质原材料生产低挡产品,甚至浪费稀缺昂贵物资的现象还大量存在.在产品质量分等的基础上.实行对生产优等产品的企业供应优质原材料和充足的能源,使资源达到合理利用,合理配置和合理开发.据资料表明,仅机械工业分级使用钢材,合理利用能源.每年就可为国家节约几百亿元.有利于国家对质量工作实施一系列倾斜政策在提高产品质量,加强质量管理的工作中,实施扶优限劣,优质优价政策.对生产优等品,不断改进产品质量的企业,还要提供优惠的信贷,优先给予能源保证等.这些政策的落实,只有在产品质量分等的基础上,才能做到方向明,目标准效皋大,为政策的实施提供充分条件有利于优化技术改造的投资方向我国工业的技术改造,必须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进行, 国家不可能投人大量的技术改造资金.固此,摸准投资方向是个关键问题.产品质量分等为技术改造投资提供出准确方向.鼓励优等品的生产.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投资的作用. 6’有利于提高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管理工作企业为了生产优等品,必然会不断地提高企业的质量意识和整体素质,加强质量管理工作.在生产同类产品或不同类产品企业之间,由于相互比较所处的质量水平,会使企业澉发生产优等品的自觉性.激发出采用先进技术加强管理的积极性.有利于市场竞争机制的发展优等品的生产,销售给企业带来了显着的经济效益.使企业走上发展生产一竞争一再发展生产的良性循环道路.而那些在竞争中证明不适合需求.不适于发展的产品,自然会被淘汰.其结果是市场竞争机制更加完善,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更加发展.a增加国际,国内消费者对我国产品的信任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均有明显的标记,方便消费者选择,可根据不同使用条件选择不同等级的产品,增加了消费者对我国产品的信任程度.l3?。
工业产品质量指标
![工业产品质量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1b496a046c85ec3a87c2c587.png)
G
式中;
1 P1 2 P2 3 P3
P
100%
(1-1)
1
(1)α1、α2、α3 分别为优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的加权系数。为了鼓励我国各类企业优先采用国际 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与经营活动,在现行工业产品质量指标体系中统一规定 α1=1.0、α2=0.8、 α3=0.6。 (2)P1、P2、P3 分别为企业报告期的优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的产值。 (3)P 为企业报告期的工业总产值。 (4)P=P1+P2+P3。 另外,产品质量等级品率的计算公式也可以表示为:
G2
P2 100% P
(1-4)
(3)合格品产值率( G3)是报告期全部合格品产值与报告期工业总产值之比。
G3
P3 100% P
(1-5)
(4)根据上述定义,产品质量等级品率的计算公式可以简化为:
G 60% 40%
或者
P1 P 20% 2 P P
(1-6)
G 60% 40% G1 20% G2
2
120 项, 累计产值 944210 万元; 一等品 33 项, 累计产值 1729930 万元;合格品 180 项, 累积产值 2268520 万元。 A 企业 1 季度的产品质量等级品率计算步骤为: (1) 优等品产值率
G1
(2) 一等品产值率
P1 44421 100% 100% 14.602% P 304216
A 企业 1 季度的产品质量等级品率仅为 68.01%, 而 B 行业同期的产品质量等级品率达到 74.64%。 显 然, A 企业的产品质量等级品率大大低于 B 行业同期的平均水平,表明其在生产与经营过程中采用的标 准水平偏低,属于 B 行业中研制与生产低端产品的企业。 6.统计上的说明 产品质量等级是指产品按照不同层次标准组织生产的统计分类,而不是对产品质量进行实际分等。 对产品进行标准等级的划分是国家宏观评价产品质量水平的需要。
塑料产品的质量指标
![塑料产品的质量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14c56460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ed.png)
塑料产品的质量指标塑料制品的质量标准是指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行业规定,在生产和质量检测过程中,遵守相应的规定,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合格性。
塑料制品广泛应用于生活和工业等领域,产品的合格性和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因此,塑料制品的质量标准至关重要。
一、物理性能1.密度:产品的密度直接影响到产品的成本和质量。
密度越大,说明材料的重量越大,产品所需的材料就会更多,成本自然会更高。
在使用中,密度较大的产品比密度小的产品更有韧性和耐用性。
2.冲击强度:该指标重要程度不亚于每个厂家关注的产品密度。
冲击强度用来评估塑料在受到冲击时的抗损性能,对于一些需要承受重力和冲击的产品,比如水箱、儿童玩具等,要求冲击强度要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以保证产品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3.热稳定性:该指标用来衡量塑料在长时间高温情况下的稳定性能。
在高温下,塑料易发生老化和变形,影响使用寿命和环保性能。
4.刚度和强度:刚度使塑料产品具有形状稳定性和满足受力条件的能力;强度则在抵抗扭曲和拉伸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二、化学性能1.耐化学腐蚀性:此指标指产品对各种化学物资的腐蚀稳定性。
化学品对塑料制品的腐蚀性会导致产品的形状变化、降低机械强度、改变塑料成分、释放潜在有毒气体,从而造成严重的人身或财产损害。
2.耐候性:该指标用来评估产品在长时间的日晒雨淋后,是否会出现退色、开裂、脱色等质量问题。
良好的耐候性能可以保证产品长期使用的质量与美观度。
3.防水:理想的塑料制品往往要表现出很好的防水能力,对于需要对水、潮气严加防范的行业,比如卫浴,塑料材料可以更好的保护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性。
三、尺寸精度尺寸精度是指产品应在设计要求的范围之内,每个塑料制品的尺寸偏差应该不超过标准。
在制造过程中,尺寸精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影响到塑料制品的装配性、使用寿命、观感效果等。
四、外观品质外观品质是评价一个产品外观优劣的质量指标,包括光泽度、平整度、斑点、气泡等。
关于工业项目相关技术指标问答
![关于工业项目相关技术指标问答](https://img.taocdn.com/s3/m/b6453d21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1a.png)
工业项目相关技术指标问答一、什么是工业项目技术指标?工业项目技术指标是根据工业生产的要求和特点,针对工业项目的各项技术要求、标准和规范进行的量化指标。
技术指标的确定是为了保证工业项目的生产质量、效率和安全,为工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保障。
二、工业项目技术指标的分类有哪些?工业项目技术指标可以按照其性质和作用进行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 产品质量指标:包括产品的物理、化学、力学等性能指标,以及产品的外观、尺寸、重量等检测指标。
2. 生产工艺指标:包括生产工艺的流程、工艺参数、设备运行条件等。
3. 设备性能指标:包括各种设备的技术性能、稳定性、可靠性、使用寿命等。
4. 环境保护指标:包括工业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和污染控制等方面的技术指标。
5. 安全生产指标:包括工业项目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等。
三、工业项目技术指标的确定原则是什么?确定工业项目技术指标应遵循以下原则:1. 适用性原则:技术指标必须符合工业项目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具有实施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
2. 可比性原则:技术指标必须具有可比性,即不同工业项目之间的技术指标应具有一定的标准和衡量标准,以便进行比较和评价。
3. 先进性原则:技术指标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可以引导工业项目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生产水平。
4. 稳定性原则:技术指标的确定应该考虑到长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避免频繁调整和变动。
5. 可操作性原则:技术指标的设定应具有操作性和可实施性,便于监测和管理。
四、工业项目技术指标的重要性是什么?工业项目技术指标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依据,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性:1. 指导生产:技术指标可以为工业生产提供具体的要求和标准,指导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操作和管理。
2. 保证质量:技术指标可以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质量的稳定和可控。
3. 提高效率:技术指标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4. 保障安全:技术指标可以为工业项目的安全生产提供规范和保障。
工业企业统计指标全解
![工业企业统计指标全解](https://img.taocdn.com/s3/m/273fcfbb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2a.png)
工业企业统计指标全解工业企业统计指标是对工业企业经营状况和运行情况进行度量和评估的指标体系。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和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经营绩效、生产能力、盈利能力和风险状况,有助于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和决策。
下面是对工业企业统计指标的全面解析。
一、生产能力指标1.年产值:反映企业生产规模和产出量的主要指标。
2.产量:反映企业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产品数量。
3.产值增长率:反映企业产值的增长速度,是衡量企业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
4.生产效率:反映企业单位时间内创造产品的能力,可以通过比较产量和用工人数进行评估。
5.生产周期:反映从原材料投入到产品出厂的所需时间。
二、质量指标1.产品合格率:反映企业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合格比例,是衡量质量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2.不合格品率:反映企业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不合格比例,与产品合格率相反。
3.不良品处理率:反映企业对不合格产品的处理能力和控制水平。
4.售后服务满意度:反映企业产品质量和服务态度对顾客满意度的影响。
三、成本指标1.总成本:反映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中的全部费用支出。
2.人工成本:反映企业用工成本的大小,包括工资、社保等。
3.原材料成本:反映企业原材料采购和使用的费用。
4.能源成本:反映企业能源采购和使用的费用,包括电力、燃料等。
5.制造成本:反映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制造费用,包括设备维护、设备折旧等。
四、盈利能力指标1.销售收入:反映企业销售产品所获得的收入。
2.销售增长率:反映企业销售收入的增长速度。
3.利润率:反映企业单位销售收入中的利润比例,可以通过净利润与销售收入的比值计算得出。
4.资产利润率:反映企业资产运作能力和盈利能力的指标。
5.投资收益率:反映投资回报的比例,可以通过利润和投资额的比值计算得出。
五、库存指标1.原材料库存:反映企业未加工原材料的存货量,可以通过比较原材料用量和采购量进行评估。
2.半成品库存:反映企业未完成生产过程的半成品存货量。
工业用甲醛溶液质量指标
![工业用甲醛溶液质量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89361777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9e.png)
工业用甲醛溶液质量指标工业用甲醛溶液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原料,在许多工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为了确保工业用甲醛溶液质量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一些重要的质量指标需要被严格控制和监测。
本文将详细介绍工业用甲醛溶液的质量指标,并解释其重要性和应用。
工业用甲醛溶液的质量指标之一是甲醛含量。
甲醛是工业用甲醛溶液的主要成分,其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溶液的性质和应用效果。
通常情况下,工业用甲醛溶液的甲醛含量应在一定范围内,以满足不同工业领域的需求。
甲醛含量过低会影响溶液的活性和反应速率,甲醛含量过高则可能导致溶液的腐蚀性增加和安全隐患。
因此,准确测量和控制甲醛含量是保证工业用甲醛溶液质量的关键。
工业用甲醛溶液的质量指标还包括酸度。
酸度是指溶液中酸性物质的浓度或酸性程度。
工业用甲醛溶液中的酸度对于许多工业过程和产品的质量控制都有重要影响。
过高的酸度会加速溶液的腐蚀性,甚至导致设备损坏和安全事故;过低的酸度则可能影响工业过程中的反应效果和产物质量。
因此,定期检测和调整工业用甲醛溶液的酸度是确保其质量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必要措施。
工业用甲醛溶液的质量指标还包括杂质含量。
杂质是指溶液中除目标化合物外的其他物质,如有机杂质、无机杂质、重金属等。
这些杂质会影响工业用甲醛溶液的纯度和稳定性,降低其应用效果。
因此,对工业用甲醛溶液的杂质含量进行监测和控制是必要的。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色谱法、质谱法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准确测量和分析工业用甲醛溶液中各种杂质的含量,从而保证溶液的质量。
工业用甲醛溶液还需要对溶液的稳定性进行评估。
稳定性是指溶液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的物化性质是否保持稳定。
工业用甲醛溶液的稳定性主要受到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的影响。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溶液的稳定性对于工艺控制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因此,需要对工业用甲醛溶液的稳定性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测,及时采取措施维持溶液的稳定性。
工业用甲醛溶液的质量指标包括甲醛含量、酸度、杂质含量和稳定性等。
钢铁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与技术经济指标统计指标解释
![钢铁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与技术经济指标统计指标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c40cabd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84.png)
钢铁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与技术经济指标统计指标解释附件3全国工商联冶金业商会统计指标解释2007年12月目录第一部分钢铁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统计指标解释41.铁矿石52.生铁63.粗钢64.钢材6第二部分钢铁工业技术经济指标统计指标解释6一、烧结工序指标解释71.烧结矿品位72.烧结矿碱度73.烧结矿转鼓指数84.烧结矿固体燃料消耗85.烧结机有效面积利用系数96.日历作业率97.人造块矿从业人员实物劳动生产率9二、炼铁生产统计指标解释91.生铁合格率102.生铁燃料比103.炼铁从业人员实物劳动生产率114.高炉有效容积利用系数115.休风率116.人造块矿矿率127.入炉铁矿品位128.平均热风温度12三、炼钢生产统计指标解释13(一)转炉炼钢131.转炉(锭坯)合格率132.转炉钢金属料消耗143.氧气消耗154.转炉日历利用系数155.转炉日历作业率166.转炉冶炼时间167.转炉炉衬寿命178.转炉炼钢从业人员实物劳动生产率17 (二)电炉炼钢17 1.电炉锭坯合格率172.电炉钢金属料消耗183.电极消耗194.电力消耗205.电炉日历利用系数206.电炉日历作业率207.电炉炼钢出钢至出钢时间208.电炉炼钢从业人员实物劳动生产率21四、钢加工生产统计指标解释211.轧钢综合合格率212.锭坯~材综合成材率223.钢加工日历作业率224.钢加工从业人员实物劳动生产率23五、炼焦生产统计指标解释231.焦炭机械强度232.冶金焦灰分243.冶金焦硫分244.冶金焦率245.炼焦耗洗精煤24六、工序能耗241.烧结工序单位能耗242.炼铁工序单位能耗253.高炉煤气放散量(万m3)254.转炉钢工序单位能耗255.电炉钢工序单位能耗266.钢加工(轧钢)工序单位能耗267.炼焦工序单位能耗268.焦炉煤气放散量(万m3)27七、综合能耗271.总能耗272.吨钢综合能耗273.吨钢可比能耗284.吨钢耗电285.吨钢耗新水28第三部分钢加产品分类28一、轧制、锻造钢坯28二、钢材28(一)钢材产品的分类28(二)本《体系》与1989年颁布的《冶金工业生产指标填报目录》中有关钢材产品分类对比29(三)主要钢材类别、品种的名词解释291.铁道用钢材302.大型型钢(高度≥80毫M)303.中小型型钢(高度≤80毫M)304.棒材315.钢筋316.线材(盘条)317.特厚板(厚度≥50毫M)318.厚板(厚度≤20毫M<50毫M)319.中板(厚度≤3毫M<20毫M)3110.热轧薄板(厚度<3毫M,单张)3111.冷轧薄板(厚度<3毫M,单张)3112.中厚宽钢带(3毫M≤厚度<20毫M,宽度≥600毫M)32 13.热轧薄宽钢带(厚度<3毫M,宽度≥600毫M)32 14.冷轧薄宽钢带(厚度<3毫M,宽度≥600毫M)32 15.热轧窄钢带(宽度<600毫M)3216.冷轧窄钢带(宽度<600毫M)3217.镀层板(带)3218.涂层板(带)3219.电工钢板(带)3220.无缝钢管3321.焊接钢管3322.其他钢材33第四部分企业主要经营与财务指标解释34一、资产运行状况341.资产总额342.所有者权益343.固定资产总额344.资产负债率345.平均固定资产折旧率348.流动比率349.流动资产周转率35二、效益指标351.主营业务收入352.销售收入353.主营业务成本(销售成本)354.销售税金及附加355.销售费用356.经管费用357.财务费用358.利润总额(补贴后)359.实现利税36三、人均指标361.从业人员人均利润362.从业人员人均资产363.全年职工人均工资364.全员劳动生产率365.人均实际上缴税金367.技术投入比率368.光彩事业支出36四、企业主要生产成本指标371.吨钢材销售收入(元/吨)372.吨钢材销售成本(元/吨)373.吨钢材销售费用(元/吨)374.吨钢材经管费用(元/吨)375.吨钢材财务费用(元/吨)376.吨钢材利润(元/吨)377.人均人工成本(元)37附录1:37附录2:38附录3:39全国工商联冶金业商会钢铁工业统计指标解释第一部分钢铁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统计指标解释钢铁工业作为一个完整的工业门类,是对以从事黑色金属矿物采选和黑色金属冶炼加工等工业生产活动为主的工业行业的统称,包括金属铁、铬、锰等的矿物采选业、炼铁业、炼钢业、钢加工业、铁合金冶炼业、钢丝及其制品业等。
工业经济效益考核指标
![工业经济效益考核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7f8c505e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5c.png)
工业经济效益考核指标
一、经济效益类
1、营业收入:营业收入是衡量企业经济效益的基本指标,它反映企业受到市场的认可程度,而且它是计算企业利润的基础指标。
2、利润:利润是衡量企业经济效益的最重要的指标,它反映企业实现经济收益的额度。
3、成本效益:成本效益也是衡量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企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经济收益以及节约成本的程度。
4、现金流量:现金流量是衡量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企业的资金流动状况,考察企业资金的流动情况,衡量其利用资金的效率和效益。
5、盈利能力:盈利能力是衡量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企业的获利能力,以及实现经济收益的效率。
6、市场占有率:市场占有率是衡量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企业在市场上的份额情况,考察企业在竞争中的实力。
二、绩效目标类
1、产品质量:产品质量是衡量企业绩效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企业产品质量的水平,考察企业生产的质量。
2、客户满意度:客户满意度是衡量企业绩效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企业能够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考察企业的服务力量。
3、市场开发:市场开发是衡量企业绩效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企业的市场开发能力,考察企业在市场开发中的表现。
生产质量控制指标
![生产质量控制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565b6889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2e.png)
生产质量控制指标1.合格率:合格率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通过质量检验的产品占总产量的比例。
高合格率意味着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较低的合格率可能意味着生产中的质量问题。
通过监控合格率,企业可以确定产品的质量水平,并采取措施来改进生产过程。
2.不良率:不良率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不合格产品和废品的比例。
较低的不良率代表生产过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高不良率意味着生产中存在质量问题和浪费。
通过监控不良率,企业可以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并采取措施来改进生产过程和降低不良率。
3.投诉率:投诉率是指消费者对产品的投诉数量占总销售数量的比例。
较低的投诉率代表产品质量相对较高,较高的投诉率可能代表产品质量问题。
通过监控投诉率,企业可以了解消费者对产品的满意程度和产品的市场反应,并采取措施来改进产品质量。
4.返工率:返工率是指需要重新加工修复的产品数量占总产量的比例。
较低的返工率代表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质量控制的能力,较高的返工率可能意味着生产过程中存在质量问题。
通过监控返工率,企业可以确定产品质量状况,并采取措施来降低返工率和提高生产效率。
5.延迟交货率:延迟交货率是指产品交货延迟的比例。
较低的延迟交货率代表生产过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较高的延迟交货率可能意味着生产计划的不准确或生产过程的问题。
通过监控延迟交货率,企业可以确定生产计划的有效性,并采取措施来提高生产计划的准确性和生产过程的效率。
6.成本指标:成本指标包括生产过程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监控和控制生产过程的成本可以帮助企业提高效益和降低成本,并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常用的成本指标包括单位产品成本、生产过程中的人力成本、设备运营成本等。
7.缺陷率:缺陷率是指产品中存在的缺陷数量占总产量的比例。
通过监控缺陷率,企业可以了解产品的缺陷情况并采取措施来改进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以提高产品的质量。
8.客户满意度:客户满意度是指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满意程度。
通过监控客户满意度,企业可以了解产品的市场反应和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从而改进产品和服务,提高市场竞争力。
化学工业生产统计指示计算方法6第四节
![化学工业生产统计指示计算方法6第四节](https://img.taocdn.com/s3/m/d5b2c317a1c7aa00b42acba3.png)
第四章技术经济指标技术经济指标是反映工业部门、各行业和各企业对原材料、劳动力、设备等资源的利用状况及其结果的指标。
一般可分为工业主要产品质量指标,单位产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工业实物劳动生产率指标,设备利用情况指标,以及其他技术经济指标等五类。
技术经济指标与生产技术密切相关,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技术进步发展的水平,和工业各部门的技术经济发展状况。
因此,统计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是工业统计一项重要任务。
一、产品质量指标产品质量是指产品的好坏程度。
产品质量的高低是衡量工业经济状况和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产品质量的提高,不仅给生产企业增加效益,同时也可以更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要,增加社会效益。
产品质量统计的任务就是搜集、整理和分析工业产品质量的状况,反映产品质量的实际水平和变化趋势。
(一)工业产品质量的标准和划分工业产品质量的高低往往由若干个质量参数控制,对这些质量参数作的统一规定就是质量技术标准。
工业产品质量的技术标准,是衡量产品质量水平高低的基本依据。
国家重要产品的质量标准,是由国家或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称为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有些产品,没有国家和行业标准的,由企业自行制定标准经主管部门批准后使用,称为企业标准。
还有一些规格特殊的产品是根据订货合同规定的技术条件作为质量标准。
国际标准是指某些国际组织规定的质量标准,或某些有较大影响的公司规定的并且被国际组织所承认的标准。
这些标准一般也由国家统一规定。
统计工作中有时要统计按国际标准生产的产品产量,指的就是上述标准。
对于某种进口产品,经检验后取得的质量参数,只能用于分析研究产品质量时参考,不能作为国际标准。
每一种产品都要执行质量标准,各部门、各地区、各企业都必须按标准检验,不得随意修改,更不得擅自降低标准。
把工业产品实际达到的质量水平,与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比较,凡是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的产品,称为合格品,不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的产品称为不合格品。
(二)工业产品质量的常用统计指标反映工业产品质量的基本统计指标大致有两类:一类是反映产品本身内在质量的统计指标,如工业产品平均技术性能、工业产品质量分等;另一类是反映工业生产过程中工作质量的统计指标,如质量损失率、废品率、成品返修率等。
工业产品的十个标准_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工业产品的十个标准_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e1d840c2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bd.png)
工业产品的十个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引言部分将对工业产品的十个标准进行概述,介绍这些标准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本文旨在通过详细解释每个标准及其内容,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工业产品标准的定义、背景以及相关特性和要素。
1.2 目的工业产品标准是确保工业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指导文件。
本篇文章旨在向读者介绍工业产品标准化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并提供实例和比较来说明其作用。
通过深入探讨标准制定机构、参考依据以及质量评估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工业产品标准的实施过程。
1.3 重要性工业产品标准对生产企业、消费者以及市场监管机构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们为企业提供了一套规范和指导,能够确保生产出符合规定质量标准的产品,并增强竞争力。
同时,这些标准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权威认可的信任保证,使他们能够购买到安全可靠的产品。
对于市场监管机构而言,工业产品标准为他们制定和实施监管政策提供了依据。
总之,本文将系统讲解工业产品标准的背景和意义,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其核心要素、制定过程以及国内外相关标准的比较。
最后,文章还将展望未来发展方向,讨论工业产品标准在国际市场中的趋势和影响。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将能够全面认识工业产品标准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2. 工业产品标准一:2.1 定义和背景:工业产品标准是为了保证工业产品的质量、安全性、可靠性和互操作性而制定的一套规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业产品标准对于提升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促进贸易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它可以确保不同企业生产的同类产品具有统一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水平,方便用户选择和比较,同时也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提供了依据。
2.2 标准内容详解:工业产品标准涵盖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工业产品,包括但不限于机械设备、电子电器、化工产品等。
这些标准通常包括了产品的设计要求、材料选择、制造工艺、功能性能指标以及测试方法等内容。
通过明确这些技术要求和规范,可以确保工业产品在设计、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合理性和稳定性。
工业企业生产情况统计指标
![工业企业生产情况统计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9d72ed6b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46.png)
工业企业生产情况统计指标引言工业企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评估经济发展水平和制定相应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而生产情况统计指标则是评估工业企业生产情况的重要工具,通过统计数据能够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生产效率、产能利用率、产品质量等关键指标,为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本文将介绍工业企业生产情况统计指标的主要内容,包括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产能利用率、产品质量等指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分析这些指标对于评估工业企业生产情况以及制定相应政策的意义。
1. 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生产总值是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提供的服务的价值总和。
在工业企业生产情况统计中,生产总值常被用作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生产水平的重要指标。
计算方法:生产总值的计算可以采用支出法、产出法和收入法等不同方法,其中最为常用的是产出法。
产出法计算生产总值主要考虑工业企业直接生产的价值。
生产总值的意义:生产总值是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生产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生产总值的统计,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生产的总体规模和变化趋势,为相应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2. 工业增加值(Industrial Added Value)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的总体增值金额。
它是衡量工业企业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益的重要指标。
计算方法:工业增加值的计算一般采用产出法,即通过减去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中间产品和原材料的价值,得到最终产品的净增值。
工业增加值的意义:工业增加值可以反映工业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效益水平。
通过工业增加值的统计,可以了解一个工业企业或整个工业部门的总体发展情况,比较不同企业或不同地区的工业生产能力和效益水平。
3. 产能利用率(Capacity Utilization)产能利用率是指工业企业实际生产能力与理论最大生产能力之间的比率。
它是评估工业企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状况的重要指标。
制造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制造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0f1b283e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b9.png)
制造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制造业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考虑,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指标:1.生产能力指标:产值:制造业的总产值,反映了该行业的规模和经济贡献。
工业增加值:指从原材料到成品最终出厂时所增加的经济价值,是衡量制造业经济活力的重要指标。
工业企业数量:制造业企业的数量,能够反映该领域的发展规模。
员工就业情况:制造业的就业情况,包括从业人数和就业稳定性。
2.技术创新与智能化指标:研发投入:制造业企业在研发活动上的投入程度,反映了其技术创新能力。
专利申请数量:表明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成果和竞争力。
数字化程度:指企业采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和智能化设备的程度,反映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现代化程度。
自动化水平:反映企业生产过程中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的指标,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3.质量和环境指标:产品质量指标:包括产品检测合格率、不合格品率等,反映制造业产品的质量水平。
环境保护指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和采取的环保措施,如废水排放量、废气排放量等。
4.国际竞争指标:出口额和进口额:反映制造业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和市场地位。
国际市场份额:制造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反映了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
5.产业链和供应链指标:产业集聚程度:同一行业企业在特定地区的聚集程度,反映了该地区的产业链完整度和协同效应。
供应链稳定性: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和风险管理能力,对制造业的生产和交付具有重要影响。
以上只是常见的一些评价制造业发展水平的指标,实际上,制造业的评价指标还可以根据具体国家或地区的情况和特点进行定制化设计,以全面、客观地评估其发展水平和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产品质量指标解释一、产品质量等级品率(G)1.产品质量等级品率的定义产品质量等级品率是指企业按照不同层次标准组织生产与经营活动时,根据标准水平划分的加权产品产值(现行价,下同)之和与同期工业总产值(现行价,下同)的比率”,用“G”表示。
产品质量等级品率是全国工业产品质量指标体系中的一个主导指标,能够反映出企业工业产品的质量水平及变化情况,在行业、地区和企业之间具有横向和纵向的可比性,有利于促进企业技术进步,采用国际先进标准,有利于国家宏观调控、综合治理和对资源的优化配置。
2.产品质量等级的划分与判断依据产品质量等级是将我国工业产品的实物质量原则上按照产品标准水平的不同,将相应的工业产品质量划分为三个等级:优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
目前,与目前我国企业在生产与经营过程中使用的产品标准对应如下:(1)优等品对应第一个层次(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判断依据如下:a. 存在明确的产品标准,且产品标准采用现行有效的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b. 虽然不存在明确的产品标准,但在制造产品过程中所使用的主要技术标准(或产品分系统级的产品标准)属于现行有效的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c. 制造产品所使用的国家标准、地区标准、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本身属于等同或修改采用的现行有效的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d. 制造产品所使用的企业标准是根据需要选取若干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主要性能指标而制定的企业产品标准,包括相应的检验方法;e. 制造产品所使用的企业标准是通过测量国外先进产品(作为实物标准)性能所得指标制定的企业标准,并有相应的检验方法;f. 制造产品所使用的企业标准是从有关技术资料中得到的国外先进产品主要性能指标制定的企业标准,并有相应的检验办法。
g. 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产品标准。
(2)一等品对应第二个层次(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且不属于第一层次类型标准的),判断依据如下:a. 存在明确的产品标准,且产品标准属于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地区标准或行业标准;b. 虽然不存在明确的产品标准,但制造产品所使用的主要技术标准(或产品分系统级的产品标准)属于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地区标准或行业标准。
(3)合格品对应第三个层次(企业标准和其他标准,且不属于第一、二层次类型标准的)和其他情形,判断依据如下:a. 存在明确的产品标准,且产品标准属于现行有效的企业标准;b. 虽然不存在明确的产品标准,但制造产品所使用的主要技术标准(或产品分系统级的产品标准)属于现行有效的企业标准;c. 其他情形。
3.产品质量等级品率(G)的计算方法产品质量等级品率计算公式为;(1-1)式中;(1)α1、α2、α3分别为优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的加权系数。
为了鼓励我国各类企业优先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与经营活动,在现行工业产品质量指标体系中统一规定α1=1.0、α2=0.8、α3=0.6。
(2)P1、P2、P3分别为企业报告期的优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的产值。
(3)P为企业报告期的工业总产值。
(4)P=P1+P2+P3。
另外,产品质量等级品率的计算公式也可以表示为:(1-2)式中,G1、G2、G3分别为优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产值率。
计算公式分别为:(1)优等品产值率(G1)是报告期全部优等品产值与报告期工业总产值之比。
(1-3)(2)一等品产值率(G2)是报告期全部一等品产值与报告期工业总产值之比。
(1-4)(3)合格品产值率(G3)是报告期全部合格品产值与报告期工业总产值之比。
(1-5)(4)根据上述定义,产品质量等级品率的计算公式可以简化为:(1-6)或者(1-7)4.产品质量等级品率的物理意义产品质量等级品率直接描述了企业生产与经营过程中采用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区标准的情况,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
1、若G=60%,说明工业产品总体处在合格水平,企业完全采用自身标准或根据顾客要求组织生产。
2、若60%<G<80%,说明工业产品总体处在合格水平与一等品水平之间,企业主要采用自身标准或基本根据顾客要求组织生产。
随着企业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区标准的力度加大,产品质量等级品率将逐步提高,并接近80%。
3、若80%<G<100%,说明工业产品总体处在一等品水平与优等品水平之间,企业主要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区标准组织生产。
随着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力度加大,产品质量等级品率将逐步提高,并接近100%。
4、若G=100%,说明工业产品总体处在优等品水平,企业完全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
5.计算实例A企业是B行业的一个中型企业,2004年1季度A企业的工业总产值为304216万元,生产的工业产品品种有38项,其中优等品12项,累计产值44421万元;一等品3项,累计产值32993万元;合格品23项,累积产值226802万元。
B行业2004年1季度的工业总产值为4942660万元,生产的工业产品品种有333项,其中优等品120项,累计产值944210万元;一等品33项,累计产值1729930万元;合格品180项,累积产值2268520万元。
A企业1季度的产品质量等级品率计算步骤为:(1)优等品产值率(2)一等品产值率(3)A企业1季度的产品质量等级品率B行业1季度的产品质量等级品率计算步骤为:(1)优等品产值率(2)一等品产值率(3)B行业1季度的产品质量等级品率A企业1季度的产品质量等级品率仅为68.01%,而B行业同期的产品质量等级品率达到74.64%。
显然,A企业的产品质量等级品率大大低于B行业同期的平均水平,表明其在生产与经营过程中采用的标准水平偏低,属于B行业中研制与生产低端产品的企业。
6.统计上的说明产品质量等级是指产品按照不同层次标准组织生产的统计分类,而不是对产品质量进行实际分等。
对产品进行标准等级的划分是国家宏观评价产品质量水平的需要。
二、质量损失率(F)1.质量损失率(F)的定义质量损失率是指产品质量成本的内部损失成本与外部损失成本之和(现行价,下同)与工业总产值之比。
质量损失率是全国工业产品质量指标体系中的主导指标之一,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性指标。
通过质量损失率的统计、核算、分析,实施质量成本管理,可以引导企业加强生产过程控制,降低内部质量损失和外部质量损失,减少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消耗,降低产品总成本;促进企业改进产品结构,寻求经济合理、用户满意的产品质量水平,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内部损失成本,是指产品交货前因未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损失的费用。
外部损失成本,是指产品交货后因未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导致索赔、修理、更换或信誉损失等所损失的费用。
2. 计算方法(1-8)质量损失率F可以分解为内部质量损失率F i和外部质量损失率F e(1-9)(1-10)式中:F ——质量损失率;F i——内部质量损失率;F e——外部质量损失率;C i——报告期内部损失成本;C e——报告期外部损失成本;P——报告期工业总产值。
3.内部损失成本与外部损失成本的统计原则(1)内部损失成本的统计原则a.报废损失费因产成品、半成品、在制品达不到质量要求且无法修复或在经济上不值得修复,造成报废所损失的费用以及外购元器件、零部件、原材料在采购、运输、仓储、筛选等过程中因质量问题所损失的费用。
包括在生产过程中报废的产成品、半成品、元器件、零部件、原材料费用及人工费用和能源动力等消耗。
b.返修费为修复不合格品并使之达到质量要求所支付的费用。
包括人工费,所更换零部件,原材料的费用,以及半成品在生产过程中的返修费用。
费用来源为基本生产。
c.产品质量事故处理费因处理内部产品质量事故所支付的费用。
包括重复检验或重新筛选支付的费用。
费用来源为企业管理费、车间费。
(2)外部损失成本的统计原则a.索赔费因产品质量不符合要求,对用户提出的申诉,进行赔偿、处理所支付的费用。
包括支付用户的赔偿金(包括罚金)、索赔处理费及差旅费等。
费用来源为企业管理费。
b.退货损失费因产品质量不符合要求造成用户退货、换货所损失的费用。
包括损失费、运输费和退回产品的净损失等。
费用来源为企业管理费。
c.折价损失费因产品质量未达到质量标准,折价销售所损失的费用。
费用来源为销售。
d.消费服务费①根据保修规定,为用户提供修理服务所支付的费用。
包括差旅费、办公费、劳保费、更换零部件成本,所需器材工具、运输等费用。
费用来源为企业管理费。
②保修服务人员的工资总额及提取的职工福利基金。
费用来源为企业管理费。
e.诉讼费因产品质量问题引发法律纠纷而额外发生的费用。
费用来源为企业管理费。
f.召回费因产品质量问题需采取召回措施而额外发生的费用。
费用来源为企业管理费。
4.成本费用的收集渠道及归集方法(1)费用的收集渠道a.从现有的各种会计原始凭证和会计帐户中直接获得;b.从现有的各种会计原始凭证和会计帐户中分析获得;c.从统计原始资料或凭证中分析获得;d.从各种质量原始凭证中分析获得。
(2)费用的归集内容和开支范围a.根据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三级科目的原始凭证和费用的开支范围按归集内容进行归集。
b.归集内容和开支范围详见GB/T 13341-91《质量成本管理导则》及其附录。
5.统计上的几点说明(1)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法为了使质量损失率的统计、核算、科目设置等规范化,国家制定了GB/T13341-91《质量损失率的确定和核算方法》,这一标准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但是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仅靠国家现行成本核算制度规定来收集有关数据是不能满足要求的,所以各部门、地区、企业还必须根据上述规定,各自制定科学合理、实用有效的具体实施办法。
(2)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是计算质量损失率的两大要素,也是构成企业质量成本的两项重要内容,属于管理会计范畴。
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造成的降级、降价或停工损失等费用,这类费用收集的渠道,一方面是从会计凭证中分离实际发生的损失费用,另一方面则需要从统计凭证中获取客观存在的效益损失数据。
所以,必须要扎扎实实地开展质量成本管理,才能得到完整、真实、有效的数据,做到全面统计。
正确核算与分析质量损失率。
当然也可以先从开展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统计入手,推动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6.质量损失率计算实例某机械行业2004年一季度工业总产值419957万元,内部质量损失41620万元,外部质量损失20610万元。
该行业质量损失率计算如下:质量损失率内部质量损失率外部质量损失率7.质量损失率(F ’) 质量损失率(F ’)是质量损失率(F )的补充,从工业增加值的侧面反映质量经济性的指标。
其计算方法同上,只是母项使用工业增加值(K, 现行价)。
K三、工业产品销售率(S )1.工业产品销售率(S )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工业产品销售率(S )是指报告期工业销售产值(现行价,下同)与同期工业总产值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