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历史
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历史轨迹
从国内环境上看,二战以后日本与其他一些西方国家形成鲜明对照,国内几乎 没有发生“工潮”等政治动乱事件,国内环境异常稳定。特别是50年代中期以后, 日本政局十分稳定,1955年白民党上台执政达38年之久,1993年才组成战后第一 个多党联合政府,不久,门民党又重新独掌政权。这对于保持11本国内政策的连续 性、稳定性,使人们将精力集中于国内的经济建设上,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基本条件
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是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实现的。战后初期,世 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都较快。推动西方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主要是在 生产力领域发生的科学技术革命,以及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新的科技革 命带动了西方国家劳动生产率的迅猛增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则在一定程 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竞争和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得 到了部分改善。这两个基本因素虽然是指一般发达国家,但在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 过程中则表现得尤为明显。与此同时,日本之所以后来居上,迅速赶上和超过英国、 法国和联邦德国,还与以下几个具体条件有关:
从1947年开始,在麦克阿瑟的主持和美同政府的扶植下,日本开始进行战后经 济的重建工作。这种经济重建,是从实行“倾斜生产方式”开始的。所谓“倾斜生 产方式”,就是在资金和原料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集中一切力量恢复和发展煤炭生产, 用生产出来的煤炭重点供应钢铁业,再用增产的钢铁加强煤炭业。目的是努力造成 煤和钢铁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并以此为杠杆,带动整个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根据这 个经济发展战略,日本政府专门设立了“复兴金融公库”。在1947-1948年中, 日 本即向煤炭业发放了475亿日元贷款,占据该公库全部贷款总额的36%。1946 年日 本产煤2274万吨,而1947年则达2932万吨,增长近30%;同期的钢产量也增长了21 %。到1948年,日本即出现了初步的经济好转迹象。与此同时,日本的经济恢复得 到美国的大力扶植。二战结束后,美国对日本实行了单独军事占领。之后,按照波 茨坦公告的精神,美国对日本推行了旨在铲除其军国主义社会经济基础的民主改革。 如在政治和军事上,修改了日本宪法,废除了“天皇制”,并规定日本不得保持陆、 海、空军及其它进攻性军事力量,军费开支不得超出国民生产总值的1%。 经济上 也施行了三大改革,即“农地改革”、解散财阀和劳动立法。同时,在朝鲜战争中, 美国还向日本提供了巨额的军需订货。因此到1955年,除“外贸”一项外,日本的 主要经济指标基本达到或超过了战前最高水平。这10年时间(即1945年-1955年), 是日本经济的改组和恢复阶段。
日本经济发展史20151111
日本经济发展一、经济恢复发展阶段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后,国内经济政治均陷于极度混乱状态。
由于旧的战时经济体制已经告废,新的经济体制又未建立,生产停顿,失业剧增,生活必需品缺乏供应,人们极端痛苦,因此,固有的历史学家称之一时期的日本经济的特点是“混乱与虚脱”。
在二战中死亡人数高达310万,流离失所的人数有九百多万,1946年国民经济和生产能力与1934-1936年相比之相当于当时的50%左右,失业问题严重,更有许多人被饿死。
当时的日本大藏大臣对美国记者说“日本现状如果继续下去,来年饿死病死的人将达到1000万人”。
二个就是日本战后初期的通货膨胀。
因为当时的经济政策是“经济自由化”,战时的统制经济被瓦解。
在但是得情况下,物质资源十分贫乏,撤销统制经济,而实行经济,必然会导致市场的混乱,从而导致了恶性的通货膨胀。
因此在当时日本的社会经济政治条件下,就有两个直接面对的经济任务,一个是要制止通货膨胀就得改变但是的经济体制,改变“自由经济体制”为“统制经济体制”。
当时的日本政府就实行了一系列的统制措施(包括物资、资金、外贸,价格、以及一系列的金融措施)。
尽管战后的经济恢复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曲折,但从总体上看,无疑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二、高速增长阶段1955年日本经济恢复和超过了战前水平以后,重新开始了赶超欧美的历程,这是一个新的出发点。
战前,日本经济虽然达到了与欧美各国并驾齐驱的水平,但由于战争的影响和破坏,与美国相比,日本经济的发展整整停滞了20年,与欧美各国特别是与美国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了。
1955年虽然已经不是战后了,但从国际比较看,日本在经济方面已沦为三流国家,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个二流半的国家。
从位于先进国家和后进国家之间的意义上说,日本当时还是一个中进国。
1955年,日本的GNP只为美国的1/15,西德的1/2;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20美元,在西方各国中列第35位。
其次,从产业结构方面看,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仍为40%,出口商品结构也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初级产品为主,主要是靠纺织品和日用杂货来赚取外汇,在重化学工业方面,还没有与欧美各国相竞争的能力。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历程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历程1945-200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经历了战后经济恢复、经济高速发展、经济低速发展、长期经济停滞这四个阶段..一、战后经济恢复阶段1945-1955年日本穷兵黩武;侵略亚洲、挑起太平洋战争的结果;不仅给亚洲各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且使国内军事经济畸形发展;国民经济疲惫不堪..战争后期;由于美军的空袭;以东京为首;全国119个城市严重被炸被毁;到处都变成一片废墟和焦土..尤其是广岛和长崎;更遭到了原子弹的毁灭性破坏..与1934-1936年相比;1946年国民经济和生产能力的下降情况是:实际GNP为62%;人均实际GNP为55%;人均实际个人消费为57%;制造业实际工资为30%1947年;工矿业生产为31%;其中煤炭53%、钢材10%、纺织品7%;农业生产为79%..由于战败;对外贸易几乎完全中断了;与战前相比;1947年出口下降为7%;进口下降为14%..尽管战后的经济恢复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曲折;但从总体上看;无疑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1946-1951年度;经济增长率为9.9%;其中工矿业生产增长率为22.8%;1951-1955年度;经济增长率为8.7%;其中工矿业生产增长率为11.3%..二、经济高速增长阶段1955-1972年日本经济在高速发展阶段有过三大景气时期;分别是神武景气、岩户景气和伊奘诺景气..神武景气1954年11月-1958年6月:景气持续了31个月;实际经济增长率1956年度7.5%、1957年度7.8%;1958年降为6.2%..岩户景气1959年4月持续到1962年10月:景气持续42个月;1959、1960、1961年度的实际经济增长率也分别达到了9.4%、13.1%和11.9%;1962年降为8.6%..伊奘诺景气1965年11月-1970年7月:景气持续期间为57个月;1966-1970年度;实际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0.2%、11.1%、11.9%、12.0%、10.3%;1971年降为4.4%..如此长时间的持续的高速经济增长;不仅在日本历史上是罕见的;而且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由于伊奘诺景气的出现;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就达到了光辉的顶点..三、经济低速增长阶段1973-1990年经过第一次石油冲击和战后第一次负增长;日本经济就由高速增长转为了低速增长..1976、1977和1978年度各为4.0%、4.4%和5.3%;与高速增长时期比;还不及1965年经济危机时5.7%的水平..尽管如此;但1978年后已摆脱了萧条的影子;景气确实是处于上升阶段;企业的收益也增加了..为此;日本经济白皮书在总结这种现象时说:虽然是4%-6%的经济增长;但却有经济景气的感觉;这意味着日本经济今后将进入“新的成长轨道”..与高速增长时期10%左右的增长率相比;5%左右的经济增长率虽然是低速增长;但是与其他发达国家3%左右的增长率相比;却依然高出一截;所以就被称之为中速增长..中速增长一直持续到80年代末..这一期间;除个别年份外;日本实际经济增长率基本保持在3%-5%左右的水平;上下波动不大;而且与其他发达国家比仍属于增长最快的国家;所以这一时期又被称为稳定增长时期..这一阶段有个平成景气;是日本经济发展的顶点..平成景气从1987年6月到1991年2月;共持续了51个月;仅次于伊奘诺景气的57个月;是战后第二个持续时间最长的大型景气..在平成景气期间;日本经济继续保持了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最高的经济增长率..在经济稳定发展特别是在重化学工业迅速发展的基础上;日本的国际竞争力迅速提高..结果;从1983年贸易黑字超过西德、资本输出超过英国以来;日本就一直是世界第一的贸易黑字大国、经常收支黑字大国和资本输出大国..1987年;贸易黑字和经常收支黑字分别高达964亿美元和870亿美元;1986、1987和1988年;长期资本输出额连续3年超过了1300亿美元;分别为1315亿美元、1365亿美元和1309亿美元;都大大超过了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长期资本输出的总和..另外;从1985年起;日本就取代英国;成了世界第一海外债权大国;而美国则开始沦为世界最大的海外债务大国..由此;日本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不仅进一步巩固了;而且还开始被称为“世界第二超级经济大国”..这样;日本经济就达到了战后的顶点..以此为背景;在美日欧三足鼎立格局和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大趋势下;日本就向美国霸权发起了全面的挑战..于是;继英国霸权时代、美国霸权时代之后;世界将迎来“日本霸权的时代”; “21世纪是日本世纪”;这些说法就一时流行开来了..平成景气期间也是泡沫经济的发展期间..泡沫经济发展;虽然通过资产效果推动了平成景气的发展和扩大;但与此同时;也使日本经济孕育了深刻的矛盾;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在虚拟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日本资产的规模迅速膨胀了..以国民总资产为例;自1975年开始统计以来;其每年的增长速度都超过了GNP的增长速度..尤其是80年代后期;其年均增长率高达14.9%;几乎相当于名义GNP年均增长4.9%的3倍..结果;到1987年末;日本国民总资产已高达36.9万亿美元;超过了美国的35.8万亿美元;一时成了世界首屈一指的资产大国..到1989年末;日本国民总资产又高达6871万亿日元;按美元换算为48.1万亿美元;约相当于当年名义GNP 的17.2倍..泡沫经济期间;东京证券交易所第一部市场日经平均股价日本经济新闻社统计225种工业股票的平均价格的暴涨情况下图所示..从中可以看出;在泡沫经济开始之前的1985年;日经平均股价就已经开始上涨了..1986年;股价在1-12月间上涨了44.1%;从而拉开了泡沫经济的序幕..1989年12月;日经平均股价增加到前所未有的38130日元;约相当于1985年1月平均11815日元的3.23倍;其中1989年12月29日高达38915日元..从全年平均股价看;1989年为34059日元;约相当于1985年12566日元的2.75倍..泡沫经济期间;土地价格暴涨的情况如下图所示..从中可以看出;地价暴涨是从1987年开始的;一直持续到1991年..在地价涨幅最大的1988年;全国平均上涨了21.7%;其中三大都市圈上涨了43.8%;东京圈的涨幅更高达65.3%..由此可见;地价暴涨是从三大都市圈特别是从东京圈开始的..地价上涨虽然是由于大型景气中企业经营收益和土地生产性提高的结果;但由于如此大幅度的涨价明显超过了企业经营收入和土地生产性提高的幅度;1987年-1990年制造业企业经营收入包括销售收入和营业外收入的年均增长率只为5.9%;因此;其暴涨的原因只能归咎于土地的投机..在土地投机的过程中;银行过大的房地产融资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四、长期经济停滞阶段1991-1989年12月29日;东京证券交易所的日经平均股价曾高达38915日元;而1990年10月1日却跌破了2万日元;为19781日元;跌幅达49%..由此;东京股票市场的时价总额就像泡沫一样消失了270万亿日元..这一天被称之为“黑色星期一”;也是泡沫经济开始崩溃的起点..地价1991年也转为下降;下降了1.8%..其后;由于大规模破产的增加;特别是1992年4月28日东洋信用金库因受到料亭惠三房地产公司破产的影响而倒闭;首次打破了“银行不会破产”的神话;日本的泡沫经济就宣告崩溃了..泡沫经济崩溃后;随着不动产公司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破产增加;银行的不良债权也就大量增加了..1992年3月末;仅城市银行、长期信用银行和信托银行合计的不良债权连续6个月以上拖延还本付息的债权就已达8万亿日元左右;其中;没有任何担保的贷款为25619亿日元..当年9月末;仅仅过了半年;上述不良债权和贷款就又分别增加到12万亿日元和4万亿日元..其后;不良债权就一直是不断增加的趋势..在此期间;日本经济出现了三大过剩;分别是设备过剩、房地产过剩和人员过剩..1991年;制造业开工率下降了1.5%;1992年又下降了7.7%..结果;1992年末;制造业开工率就下降到了197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大量建造的公寓特别是豪华的别墅卖不出去;再加上办公楼的空室率提高;休闲游乐设施的利用率下降;房地产就严重过剩了..在泡沫经济期间;由于企业经营规模和事业领域的扩大;企业雇佣规模也随之扩大了..因此;在泡沫经济崩溃后;由于企业经营规模和事业领域的缩小;企业就出现了人员过剩的局面..泡沫经济崩溃后;由于土地资产和股票资产的迅速贬值;企业设备投资和家庭消费支出都和泡沫经济时期发生了截然相反的变化..首先;从企业的情况看;由于以钱赚钱的“生财术”赚钱术运用失败;企业的资产卖出损失增加;1990年仅股票资产就减值104万亿日元;约相当于当年经常利润38.1万亿日元的2.7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仅不能靠“生财术”来弥补本业经营的亏损;反而使经营收益趋于恶化..在企业经营困难的情况下;由于企业以资产为担保的借款能力下降;借款条件提高;再加上发行公司债和股票都变得愈益困难;从而不仅使企业的设备投资大为减少;破产也大量增加了..其次;从家庭和个人消费方面看;在泡沫经济期间突然膨胀起来的资产又迅速消失了..1990年;家庭和个人的股票资产由237万亿日元减少为163万亿日元;一下子就减少了74万亿日元;约相当于当年家庭和个人可处理收入的1/4..其后;家庭和个人所有的住宅和土地也大幅度地贬值了..由于家庭和个人由暴富到暴贫的感觉上的变化;家庭和个人的消费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过去的大手大脚、追求高档和奢侈消费;转变为斤斤计较、精打细算了..结果;家庭和个人的消费支出就随之减少了..由于泡沫经济崩溃及其后遗症的影响;日本经济从1990年3月起;就陷入了泡沫经济崩溃萧条..泡沫经济崩溃萧条一直持续到1993年10月;共持续了32个月;超过了迄今为止10次经济萧条平均的14个月;仅次于1980年-1983年经济萧条的36个月;是战后第二个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萧条..1993年10月泡沫经济崩溃萧条下降到谷底以后;尽管景气停止了下滑的势头;但复苏却十分乏力;到1997年5月;景气上升一共持续了43个月..如果从持续时间方面看;这次景气仅次于伊奘诺景气和平成景气;是战后第三个持续时间最长的景气..然而;虽说是景气上升时期;人们却没有什么景气繁荣的感觉;在三年零七个月的期间内;实际GDP总共才增长了8%多一点;其中1994年度只为0.6%..与伊奘诺景气期间实际GDP增长了67.8%、平成景气期间实际GDP增长了24.5%、神武景气期间实际GDP增长了23.6%相比;这是一个战后历次景气中最差的景气..1997年4月;日本经济再次进入衰退阶段..1997年度;实际经济增长率只有1.6%;1998年下降了2.0%;1999年又下降了0.1%;首次出现了连续2年的负增长..不仅如此;1998年度名义经济增长率也首次出现了下降;下降幅度为2.0%;1999年度名义经济增长率再次下降1.4%..上世纪80年代以前;日本一直是世界经济的优等生..然而;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却失去了往日的辉煌..1992-2000年;日本年均实际经济增长率只为1.0%;其他有关指标是家庭和个人消费年均增长1.4%;个人住宅投资和企业设备投资则分别为-3.1%和-0.2%;都是负增长..由此可见;在这10年间;日本的企业生产能力和国民生活水平基本上没有什么提高;勉强实现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公共投资和出口的扩大..相比之下;美国自摆脱9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后;景气从1991年3月起一直是稳定而强劲地扩大;到2000年9月;景气扩大已持续了115个月;堪称前所未有的大型景气繁荣..1992-2000年;年均经济增长率为3.2%;除个别年份外;一直处于发达国家的最高水平..另外;西欧和加拿大的经济发展状况也都明显地好于日本..这样;日本就沦为了发达国家经济的“劣等生”..对日本经济来说;90年代可说是失去了的10年..2000年前后;受美国IT繁荣的影响;日本曾出现过暂短的IT景气;世纪经济增长率达到2.9%..然而;2001年美国IT泡沫崩溃后;日本经济又再次陷入危机;2001年度实际经济增长率为0.2%..日本经济从2002年初开始复苏;当年度实际增长率恢复到0.3%;2003、2004、2005、2006、2007年度分别增长1.4%、2.7%、1.9%、2.0%和2.4%;这次景气从2002年2月开始;到2007年已持续了65个月;超过了岩戸景气的42个月、平成景气的51个月和伊奘诺景气的57个月;成为战后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景气..这次景气扩大实际增长率年均为1.5%;虽然不算高;但与90年代的年均1%的增长率相比明显提高..日本经济的这次景气复苏是在世界经济、东亚经济特别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实现的..由此;日本才实现了出口增加并以此带动了景气复苏..2002、2003和2004年度;日本出口分别增加8.5%、6.3%和10.1%;其中对中国出口分别增加34.3%、33.3%和20.5%;2005年;日本出口增加7.3%;其中对中国出口增加10.6%..“中国特需”:由于面向中国的出口迅速增加;日本企业的开工率普遍提高;其中钢铁在2005年甚至一度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机械设备订货也很旺盛;2005年第四季度超过7兆日元;是1997年第三季度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12月为2兆593亿日元;是1987年5月以来的最高水平..造船业、海运业也接满了定单;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然而;进入2008年;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日本经济在这一年名义增长率和实际增长率再次出现双负增长;名义经济增长率下降1.6%;实际经济增长率下降0.6%;且危机延续到2009年;一季度;日本实际经济增长率下降9.7%;名义经济增长率下降8.6%;均创战后历史最大降幅。
日本简介与其经济发展
泡沫经济与失落的十年(1990-2000)
01
02
1990年代初,泡沫经济破裂导致 土地和股票市场崩溃,大量企业 倒闭。
1990年代中后期,日本政府采取 大规模公共投资计划和经济结构
改革措施刺激经济增长。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1998年 俄罗斯债务危机对日本经济造成 冲击。
03
2000年左右,日本经济开始复苏 并逐渐摆脱“失落的十年”。
日本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日本经济发展的经验
日本经济发展经历了明治维新后的工业化、二战后的重建和发展、以及20世纪80 年代的泡沫经济等不同阶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中国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的努 力,以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
中日经贸合作的前景展望
日本简介与其经济发展
汇报人: 2023-12-02
目 录
• 日本地理与历史概述 • 日本政治体制与经济模式 • 日本经济发展历程与现状 • 日本经济成就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日本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启示与借鉴
01
日本地理与历史概述
地理与气候
地理位置
日本是一个位于亚洲东部的岛国,东 临太平洋,南与韩国、中国隔海相望 ,西濒东海,北接俄罗斯。
竞争力。
01
03
02 04
2. 促进劳动力市场改革:为了应 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本将推动 劳动力市场改革,提高劳动力市 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3. 加强国际合作:日本将继续加 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以促 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为其经济 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市场和机会。
05
日本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启示与 借鉴
日本文化概览
日本经济发展史
同时,我也被日本人民在经济发展中所展现出的勤奋、创新和团结精神所感动。 无论是在封建社会中努力变革的先驱者,还是在战后废墟上重建家园的人们, 他们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推动了日本经济的不断发展。
当然,书中也提到了日本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随着人口老龄 化和少子化趋势的加剧,日本的劳动力市场和经济结构都面临巨大挑战。但正 是这些问题和挑战,也促使日本不断进行经济创新和改革,以适应新的发展环 境。
《日本经济发展史》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日本的经济。这本书不 仅让我了解了日本经济的过去和现在,更让我对日本经济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我相信,在勤劳、智慧的日本人民的不懈努力下,日本的经济发展将继续书写 新的辉煌篇章。
目录分析
《日本经济发展史》是一本全面介绍日本经济发展的著作,通过对其目录的分 析,我们可以了解这本书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对外投资逐渐成为其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日本通过对 外投资扩大了市场份额,获取了更多的资源和市场机会,同时也带动了本国经 济的发展。这也启示我们,对外投资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能够促 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
《日本经济发展史》这本书的精彩摘录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通过 深入挖掘这些摘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日本经济发展的历程和成功因素,为 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从目录的编排来看,这本书采用了按照时间顺序和主题分类相结合的方式。全 书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古代、近代和现代。每个部分都有其对应的章节, 章节的标题也直接反映了该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例如,在古代部分,作者通 过“律令国家的形成”和“武士统治与幕藩体制”等章节,阐述了日本在这一 时期的经济形态和特点。
书中详细描述了日本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状况,以及影响其经济发展的各种 因素。从封建社会的庄园经济,到明治维新后的资本主义经济,再到战后的复 兴与高速增长,每一个阶段都伴随着独特的经济政策和制度。通过阅读这本书, 我深刻认识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并不仅仅是经济数字的增长,更是其背后 制度、文化、政策等多方面的共同作用。
日元的 贬值的历史趋势
日元的贬值的历史趋势
日元的贬值历史趋势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
以下是一些重要时期和事件,影响了日元的贬值:
1. 1960年代至1970年代初:日本经济迅速增长,出口大幅增加,导致日元升值压力。
为了提高出口竞争力,日本政府采取措施刺激内需,其中包括保持低利率、扩大货币供应等。
这些措施导致日元贬值。
2. 1985年:由于美国对日本贸易不平衡的担忧,七国集团(G7)协议迫使日本政府采取行动,阻止日元进一步升值。
日本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干预措施来抑制日元的升值,包括干预外汇市场、提高利率等。
这次干预使日元贬值了约50%。
3. 19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导致日本长期经济停滞。
由于通货紧缩和低增长,日元进一步贬值,跌至历史低点。
4.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投资者避险,导致全球货币市场紧张。
由于日本的经济前景并不明朗,投资者纷纷抛售日元,导致日元贬值。
5. 2012年至2015年:日本实施了宽松货币政策,称为“阿贝经济学”,以刺激经济增长和消除通缩。
这一政策导致日元贬值,帮助推动出口。
总体来说,日本政府的经济政策、全球经济和金融环境以及投资者的风险偏好等
因素都会对日元的贬值趋势产生影响。
请注意,外汇市场非常复杂,各种因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因此预测货币贬值趋势是一项复杂的任务,无法简单预测未来的走势。
日本经济发展概述
日本经济发展概述
n 《浸着时光的早晨》 n 芥川文学奖
日本经济发展概述
第二节 日本的动漫产业
日本经济发展概述
一、日本动漫简介
n 日本动漫,是日本动画和日本漫 画的合称。
n 日本漫画是按照读者群的年龄和 性别进行分类的,可分为 :儿童 漫画 、少年漫画、少女漫画、唯 美漫画、女性漫画 、青年漫画 。
日本经济发展概述
2、大江健三郎
日本经济发展概述
生平:
n 1935年1月31日,大江健三郎 出生于日本四国岛的爱媛县喜多 郡大濑村,1954年考入东京大学 文科,1994年瑞典文学院以其作 品《个人的体验》、《万延元年 的足球队》授予大江健三郎诺贝 尔文学奖 。
日本经济发展概述
村上春树和《挪威的森林》
日本经济发展概述
n 第四阶段:泡沫经济形成和破灭 是日本经济由盛转衰时期(1990 年至今)
n 泡沫经济: n 由于土地和股票价格长期持续地
急剧上升,导致土地和股票资产额 及其膨胀速度远远大于固定资产 等实物资产的价值及其增长速度.
日本经济发展概述
二、日本泡沫经济带给中国的 警惕
n 在长达十五年的萧条之后,2005 年开始,日本经济终于进入“景 气恢复”之中。一些从泡沫创痛 中走出的日本经济学家认为,中 国就是世界经济版图上的下一个 泡沫。
日本经济发展史
日本经济发展史1. 从明治维新到二战结束1868 年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建立了强有力(de)中央集权国家,开始将赶超西方强国、推进经济增长作为国家目标.但是,可称之为“近代经济增长”(de)过程实际开始于19 世纪(de)80 年代后期,其标志是:民间企业开始迅速发展;制造业(de)产值开始迅速增加;近代(de)财政、金融体制开始形成;明治初期(de)经济混乱状况开始改观,至少可能从统计上加以把握.与西方强国相比,日本现代经济增长(de)起始阶段(de)特点是:开始最晚;起点最低;开始之后(de)增长率最高.美、英、法、德4 国(de)现代经济增长开始于1850—1859 年.日、美、英、法、德5 国在上述年份或时期(de)人均GNP分别为136 美元、474 美元、227 美元、242 美元、302 美元(按1965 年美元价格折算). 5 国从现代经济增长至 1965 年(de) GNP 和人均 GNP (de)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 6%和%、%和%、%和%、%和%、%和%.明治政府实施“殖产兴业”(de)经济政策,自上而下地培育现代产业(例如由政府开办“模范工厂”,然后廉价出售给民间),促使工业化获得了迅速(de)进展,对追赶欧美先进国家起到了重要(de)效果.与此同时,明治政府还推行“富国强兵”政策,将工业化与经济增长带来(de)“国富”用于“强兵”,而不是用于改善国民(de)生活,终于走上与西方列强为伍、竞相对外侵略扩张(de)道路.对外发动侵略战争与进行掠夺成为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经济获得较快增长(de)极为重要(de)原因.例如,在1894—1895 年发生(de)中日甲午战争(日本人称之为“日清战争”)之后,日本获得了“割地”(台湾、澎湖列岛)、“赔款”(2 亿3150 两白银,相当于3 亿6 400 万日元,而当时(de)中央政府(de)一般会计岁出为7 000—8 000 万日元)及在中国开放港口(de)通商特权.从一定意义上说,获取战争赔款,通过侵占殖民地掠夺国外资源与财富,对日本实现工业化具有决定性(de)意义,这也是日本资本主义发展(de)一个特点.从国内看,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经济增长与工业化过程得益于明治政府积极推行(de)对外开放政策,引进了先进(de)技术和制度;同时,从江户时代(亦称“德川时代”,1603—1867 年)以来日本就十分重视教育,造就了一支质量较高(de)劳动力队伍,因而,使从国外引进(de)先进技术与制度能够得到很好(de)消化.许多后进国家为了追求现代经济增长,普遍采取了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制度(de)政策,但未必都像日本那样成功,其主要原因在于教育落后.日本现代化过程(de)一个特点是,其义务教育(de)开始早于现代经济增长(de)开始,而美、英、法各国(de)义务教育(de)开始晚于现代经济增长(de)开始.因此,日本之所以能实现较快(de)经济增长,除去依靠明治维新(de)政治变革与明治政府(de)强有力(de)经济政策(这给日本带来了“现代因素”)以外,也是与其重视教育(de)“传统因素”(de)贡献分不开(de).随着工业化(de)进展,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年)以后,从慢性(de)债务国转变为债权国,在经济结构上则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1918年工业比重超过50%,达到%),虽然工业结构是以轻工业为中心,钢铁、造船、机械、化学等重工业和化学工业也有了相当(de)发展.但是,与工业化与经济军事化加速推进(de)同时,社会发展十分迟缓,三大差距(不同社会阶级、阶层(de)贫富差距、城市与农村之间(de)地区差距、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de)“二重结构”)不断扩大,劳动人民(de)不满情绪日益高涨.1923 年发生了关东大地震,造成了生命财产(de)巨大损失.1929 年又卷入世界性经济恐慌,使日本(de)工、农业及金融业遭到沉重打击.从1937 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到1941 年挑起太平洋战争,使战争费用更加扶摇直上,达到了 7558 亿日元这样(de)天文数字,国债余额从1930 年(de)62 亿日元增加到 1945 年底(de) 1439 亿日元,整个经济陷入了崩溃(de)边缘.1945 年日本战败,战争给日本留下(de)是“大东亚共荣圈”幻梦(de)破灭,是“人工沙漠”(随美国占领军抵达日本(de)从军记者语)般(de)一片废墟,是足以令国民发誓“决不能让战争重演”(de)深刻教训.2. 战后经济复兴( 1946— 1955 年)二战结束(de)第二年即1946 年,日本开始走上了经济复兴之路.由于长期战争(de)破坏,生产能力锐减,工业设备(de)30 %—60%遭到空袭破坏,未遭破坏(de)设备也急需修理与更新.同时,由于战时大量支出军费(de)结果,导致恶性(de)通货膨胀,许多生活必需品供应奇缺.1946 年国民生产总值仅为战前(1934—1936 年平均值)(de)65%,工矿业生产仅为战前(de)28%,农林渔业生产仅为78%.全国(de)失业人口多达1300 万,从海外撤退回国(de)日本国民多达650 万人.大批无家可归(de)流浪者露宿街头,食品不足导致许多人因营养不良而死亡.可以说战后(de)经济复兴之路(de)起点是极为困难、悲惨(de).在经济复兴(de)开始,日本在美国占领当局(de)“间接统治”下,实行了战后改革,包括改革初期实施非军事化,制定“和平宪法”,同时实施解散财阀、农地改革、劳动立法等三大民主改革.战后改革使日本在外力(de)推动之下确立了战后(de)和平发展道路,并使市场竞争原理在除金融外(de)大多数产业领域得以发挥作用,为整个战后(de)日本经济、社会(de)发展奠定了基础.1946 年采取(de)“倾斜生产方式”对经济复兴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当时(de)能源中心是煤炭,产业“粮食”是钢铁,为了全面恢复生产,首先需要倾全力于增产煤炭与钢铁.“倾斜生产方式”就是选准煤炭与钢铁作为恢复经济(de)突破口,首先将依靠美国援助,从美国进口(de)重油优先投入钢铁生产,接着将增产(de)钢铁优先投入煤炭生产,再将增产(de)煤炭投向钢铁生产,通过钢铁业与煤炭业(de)相互促进与共同振兴来带动电力、化肥、交通等其他产业部门(de)发展.为了实施“倾斜生产方式”,日本政府还对重点产业部门实施价格补贴,并于1947 年初设立了“复兴金融金库”,给重点产业部门提供低息贷款.这样,到了1948 年日本经济虽然摆脱萎缩状态而走上了扩大再生产(de)道路,使整个经济重建工作开始走上轨道,但是,大量(de)价格补贴和巨额(de)低息贷款加剧了通货膨胀,出现了所谓“狂乱物价时期”.为了稳定日本经济,克服通货膨胀,美国政府于1948 年底提出了稳定日本经济(de)9 条方针,并委派底特律银行董事长道奇为占领军司令部(de)财政金__融顾问.1949 年根据道奇(de)指示(道奇路线),对日本经济进行整顿,废除了价格补贴和低息复兴贷款,并编制了超平衡预算,使通货膨胀得到了控制,物资供应(de)紧张局面得到缓和,对经济(de)统制也逐步撤销,为市场机制进一步发挥作用创造了条件.推行紧缩(de)财政、金融政策,虽使通货膨胀趋于收敛,却又引起生产萎缩,失业增加,导致日本经济一步步地陷入危机(de)深渊.正在这个关头,美国侵朝战争于1950 年6 月爆发,大量(de)战争“特需”犹如及时雨润泽了日趋干枯(de)日本经济,使工矿业生产部门重又活跃起来,不仅摆脱了道奇路线造成(de)经济危机,而且带来了空前(de)“特需景气”.1952 年朝鲜停战之后,由于美国不再从日本大量采购战争物资,致使日本经济一度陷入短暂(de)不景气,但此时日本经济已经度过了最困难(de)时期,企业得以依靠其资本积累扩大设备投资,实行产业(de)合理化,提高国际竞争力;城乡居民在收入明显提高(de)条件下,对耐用消费品等(de)需求不断增大,刺激了生产(de)发展,因而很快出现了“投资、消费景气”.至1953 年日本(de)实际GNP 超过1944 年(de)水平,而在1946 年实际GNP 只及1944 年(de)56%.从1946—1955 年(de)10 年间,GNP 年均增长率达到%.3.经济高速增长时期(1955—1973 年)1956 年发表(de)经济白皮书宣称:“现在已不是战后了”.这句话一时成为流行语,甚至被后人认为是日本进入经济高速增长时代(de)“宣言”.1955 年度(de)日本经济不仅在国民收入、矿工业生产等“流量”方面,而且在企业设备等“存量”(即业已积累起来(de)资源)方面,都超过了战前水平.“现在已不是战后”(de)判断,所依据(de)正是对战前、战后经济实力(de)比较.然而,日本经济彻底恢复到战前水平之后,其增长率是否也将恢复到战前(de)4%—5%(de)平均水平去呢如果把经济复兴阶段(de)高增长率看作是对作为复兴出发点(de)战败之初过低(de)经济水平(de)补偿(即越是低水平(de)经济越容易达到高(de)增长率),那么,在日本经济恢复到战前水平之后,还能保持这样高(de)增长率吗对此很多人是抱有疑问(de).然而,“奇迹”再次发生了.从1955 年到1973 年将近20 年期间,尽管增长率年年都有变动,但平均年增长率持续保持在10%以上,甚至比复兴时期(de)平均增长率还要高一些,既然高速增长时期(de)出发点与经济复兴时期(de)出发点是大相径庭(de),因此,两个时期十分相近(de)增长率数字(9%—10%)(de)含义显然是不能同日而语(de).在1973 年、即经济高速增长时期(de)“终点”年份,日本(de)实际GNP 达到1946 年(de)11 倍,达到战前水平(1934—1936 年)(de) 倍.日本(de)人均GNP从50 年代不及美国(de)1/10,增长到相当于美国(de)60%.这样(de)增长速度在日本(de)历史上是空前(de),在世界(de)历史上也是少有(de).如果说,在经济复兴时期(de)经济增长是以出口(“外需”、特别是朝鲜战争(de)“特需”)为主导(de)增长,那么,高速增长时期(de)经济增长则是以投资为主导(de)增长,即迅速增长(de)民间企业(de)设备投资成为经济高速增长(de)主要动力.从数字上看,例如1969 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率(民间企业(de)设备投资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高达%,包括政府投资在内(de)投资率更是高达%.当时,日本无论是在生产方面,还是在消费方面,都以美国作为样板,为此所需要(de)技术,也无需自己从头开发,只要把先进技术引进来,通过模仿、消化与改良,就能迅速使之产业化、产品化.由于竞相引进技术而导致了设备投资(de)迅速增长,出现了所谓“投资呼唤投资”(de)热潮.通过设备投资热潮,在战争期间由发达国家开发(de)新技术、新产品大量流进日本,使原有(de)产业设备一举更新,崛起了钢铁、合成纤维、石油化学、电子工业等一大批新兴产业.从产业结构(de)角度看,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也就是战后重工业化和化学工业化(de)过程.1960 年由池田内阁提出(de)“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成为日本经济高速增长(de)一个象征,使广大(de)民间企业受到鼓舞,其低利率政策则有力地刺激了民间投资(de)增长.迅速增长(de)投资促使生产设备日趋先进化、大型化:在钢铁业,最大高炉容量从1953 年不到1000 立方米扩大到 1964 年超过3000 立方米,1973 年超过4 600 立方米,以致在70 年代世界最大(de) 5 座高炉中日本占了 4 座,并迅速导入氧气顶吹转炉等最先进(de)炼钢技术;在石油化工业,最大乙烯工厂(de)规模从1958 年(de)年产2 万吨扩大到1966 年(de)年产20 万吨,1973 年(de)30 万吨,建成了以大型联合企业为主(de)石化生产体系;在电力工业,最大火力发电机容量从50 年代后半期(de) 万千瓦扩大到1967 年(de)60 万千瓦,进而向100 万千瓦升级.与“大量生产”形成相互促进关系(de)是“大量消费”,特别是“家庭电器热”成为高速增长时代国民消费(de)一大特征.在50 年代,号称为“三种神器”(de)黑白电视、洗衣机、冰箱得到普及,其中黑白电视迅速普及是在每台价格相当于人们一个月工资(de)50 年代后半期.到了60 年代,彩电、空调、小轿车(由于这三大件(de)英文词(de)第一个字母都是“C”,故又称“3C”)成为国民消费需求(de)新(de)中心.其中小轿车(de)普及率从1955 年每千人口保有辆提高到1965 年(de) 辆,1973 年(de) 辆.由于技术引进与革新提高了生产力,加上1949 年设定(de)日元对美元(de)固定汇率偏低(1 美元等于360 日元),日本(de)出口产业(de)国际竞争力迅速增强,出口以两倍于GNP 增长率(de)速度增加,其结果在60 年代后半期开始形成贸易收支(de)黑字态势(出口大于进口).随着经济实力(de)增强,日本于1964 年加入经合组织(OECD),进入了发达国家行列.以美元换算(de)日本国民生产总值于1967 年超过了英国和法国,1968 年超过了西德,从而在经济规模上成为西方国家中仅次于美国(de)第二经济大国.日本(de)人均国民收入也从1960 年(de)378 美元上升到 1970 年(de) 1515美元,接近了西欧(de)水平(占世界第20 位).1969 年度(de)经济白皮书以“第2 位与第20 位”(de)表述,刻画了当时日本(de)经济实力,认为导致日本(de)GNP 占第2 位与人均GNP 占第20 位(de)“不平衡”(de)是农业、服务业、中小制造企业(de)低生产率.然而,在经济高速增长(de)背景下,对以年轻劳动力为主(de)劳动力(de)需求不断扩大,导致出现了劳动力不足(de)趋势,以致低生产率部门(de)工资也迅速增加,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又加速了消费物价上涨.高速增长总(de)来说使蕴藏在日本国民中(de)“能量”得到了发挥,国民通过自己(de)努力摆脱了物质生活(de)贫困,基本上实现了完全雇佣,在消除经济“二重结构”(例如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de)差距)方面也作出了成绩,广大企业通过技术革新增强了国际竞争力.但与此同时也造成了物价上涨、生活环境建设落后及公害问题严重化等弊病.70 年代初日本经济(de)高速增长进入末期,增长减速过程实际上已经开始.1970 年度(de)实际增长率为%,71 年度由于“日元升值”(de)冲击增长率下降到%,1972 年度增长率复又回升到%.然而,紧接着在1973年发生了石油危机,致使1974 年实际增长率下降到%,为战后第一次出现(de)负增长.可以说正是石油危机对日本经济增长(de)转折产生了决定性(de)影响,给战后日本经济(de)高速增长划上了句号.4.稳定增长时期(1973—1986 年)1970 年由于美国(de)国际收支恶化,美元大量流出,以美元为中心(de)国际货币体制大大动摇.1971 年8 月美国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并对进口加征10%(de)关税,即发生了所谓“尼克松冲击”.1971 年底十国财政部长在华盛顿开会,对各国通货进行了调整,其中日元对美元汇率从1 美元兑换360 日元调整到1 美元兑换308 日元,但行情仍不稳定,又于1973 年2 月转为浮动汇率制,即各国通货(de)比价不再固定,而由市场机制来决定.1973 年10 月爆发了第四次中东战争,石油输出国将油价从每桶约2—3美元提高到4 美元、8 美元、12 美元,从而引发了所谓“石油危机”.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对石油消费国(de)经济造成了很大影响,引起了通货膨胀、经常收支恶化等问题,尤其是对进口中东石油依赖很大、号称“油上楼阁”(de)日本经济(de)冲击更大.在石油危机(de)影响下,日本国内投机盛行,物价暴涨,甚至出现了家庭妇女抢购卫生纸(de)现象.为此,政府采取了强有力(de)金融紧缩政策,结果虽然控制了物价上涨,但却导致设备投资停滞,经济增长明显减速,雇用减少,失业增加.日本政府于1975 年春解除了金融紧缩,又于1977 年底采用了财政刺激政策,同时推进产业结构高度化,促使劳动与资本密集型产业结构向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结构转变.由于出口持续扩大,填补了国内需求(de)减少,结果经济开始稳步回升,同时物价保持稳定,失业率趋于下降,经济增长率(de)上下摆动也不大.为了克服石油危机,努力推行生产与经营合理化(de)民间企业功不可没.它们依靠市场原理,一方面大力节省资源能源,并实行“减量经营”以节省各种费用,一方面通过技术革新实现了产品、特别是出口产品(de)高附加价值化.通过推进生产与经营合理化,企业(de)素质与效率有了明显(de)提高.在发生尼克松冲击与石油危机以后,人们曾经预计日本经济承受不了这样(de)双重打击:担心进入浮动汇率制以后,日元升值会导致民间企业(de)国际竞争力下降;担心石油价格上涨会带动物价全面上涨,导致经常收支恶化,总之,担心日本会进入“零增长”(de)经济萧条时代.但是,到了70 年代后半期,人们逐渐发现,尽管油价上涨,在西方国家中受打击最大(de)日本经济却恢复得最快;尽管汇率浮动,民间企业却能在困境中顽强地恢复其活力.整个日本经济由于产业结构(de)高度化与企业素质(de)增强而加强了对外部冲击(de)抵抗力.因此,尽管在1978—1979 年爆发了第二次石油危机(石油价格从1978 年中期(de)每桶13 美元暴涨到1980—1981 年(de)每桶 40 美元),1981—1983 年又出现了世界性经济危机,日本经济所受影响甚小.总之,日本经济走上了稳定增长(de)道路,其经济表现在发达国家之中实属上乘(见下表).石油危机前后10 年(de)实际增长率随着日本(de)经济、科技水平日益赶上欧美,日本政府越来越感到必须加强自主(de)技术研究、开发,“从模仿外国技术(de)时代走向独创(de)时代”.为此,于1980 年正式提出了“技术立国”方针,制定了“创造科学技术推进制度”(科技厅)、“下一代产业基础技术研究开发制度”(通产省)等重要(de)研究开发计划,采取各种政策措施来推动“产官学”(“产”指民间企业,“官”指政府研究机构,“学”指大学)(de)科技合作与交流.然而,日本相对于其他西方国家(de)良好(de)经济表现与迅速(de)技术进步,却带来了日本对外经济关系(de)重大变化.由于国际竞争力(de)增强,日本(de)工业品出口持续扩大,1974—1975 年(de)经常收支赤字到1976 年转为黑字,此后出超幅度迅速扩大.特别是在日美之间,由于美国从1982 年起实行高汇率政策,使日美贸易不平衡日益加剧,日美贸易摩擦接连不断,日趋激化.1985年五国财政部长会议以后,日元大幅度升值,在 1985 年 9 月至 1988 年11月(de) 3 年多一点(de)时间里,从 1 美元兑换 230 日元上升到 1 美元兑换121 日元.5.泡沫经济(de)膨胀与破灭(1986—1997 年)由于1987 年10 月(de)“黑色星期一”(纽约股市暴跌),加速了日元升值,于1988 年达到 1 美元兑换122 日元(de)水准.为了防止日元进一步升值,1987 年2 月日本银行将再贴现率调整到空前(de)低水平,即%.这导致大量游资流向土地、股票市场,引起地价、股价(de)上升,而在揣摩土地、股票(de)价格会继续上涨(de)心理作用下,人们争相购入,以期取得增值效益,结果,土地、股票(de)价格被越炒越高,大大脱离了真实价值,1989 年12 月29 日日经平均指数(日本最常用(de)股价指数,它是根据在东京证券交易所第一部上市(de)有代表性(de)225 种股票(de)平均价格计算出来(de))达到创记录(de)日元.地价、股价等资产价格暴涨导致产业“资产效应”:其一,刺激了消费(de)膨胀,因为拥有土地、股票(de)人们手里(de)资产大幅增值,以至于感到自己顿时“阔”了起来,于是便大把大把地花钱,贵金属、宝石、绘画、名牌汽车等高价商品居然成了抢手货;其二,导致建筑、土地(de)交易空前活跃,金融机构则积极开展融资活动(因为作为担保(de)不动产价格上升),向企业、个人提供设备投资资金、住宅投资资金及消费资金;其三,在股票市场十分兴旺(de)背景下,企业积极开展伴随股票发行(de)筹资活动,用于设备投资与建设面向职工(de)福利设施.随着这种带有泡沫膨胀性质(de)“大型景气”(de)发展,企业日益感到人手不足,结果导致工资上升,为了防止物价跟着攀升,日本银行于1989 年5月将再贴现率一下子提高到%,其后股价继续上升了一段时间,终于在1989 年12 月上涨到顶转为下跌.在股价首先开始下落之后,地价(de)上涨率也在1990 年年中到顶,其后上涨减缓,至1992 年转为下跌.地价、股价下跌导致资产紧缩效应,同时工资上升率(de)下降,在泡沫经济膨胀期间购入了过多(de)耐用消费品使家计也发生了“过剩库存”,国民(de)消费意识由热转冷,个人消费趋于不振,这导致了商品库存(de)增加,企业不得不减少生产.另一方面,企业则由于利率(de)上升加上泡沫膨胀时期进行过度投资所带来(de)过剩设备问题而不得不抑制贷款,企业效益也趋于下降.然而,受泡沫经济崩溃之苦最大(de)是金融机构.由于作为担保(de)不动产价格(de)下降与所保有(de)股票价格(de)下降,部分贷款显然已无法回收,加上通过所谓“非银行”贷出(de)大量资金也成了坏账.结果,名词解释“非银行”:从事金融业务、但不受理存款(de)公司,如住宅金融专门公司等等.非银行开展融资(de)资金需从同系列(de)金融机构等处筹措,由于非银行在泡沫经济膨胀期间融资过度,在景气后退以后无法回收,致使向非银行融资(de)金融机构也发生了不良债权问题.本来在经济萧条时应担负向企业提供救济、支持企业再建(de)重任(de)金融机构自身也陷入了危机状态,对贷款变得十分慎重.金融机构(de)问题使这次萧条成为“复合萧条”,并使萧条长期化.1993 年10 月日本经济走出谷底,其后日本经济虽进入了复苏阶段,但为了处理不良债权而拖了景气(de)后腿,使复苏步伐缓慢、乏力,“创了历史__记录”.继1992 年度增长%之后,1993、1994 两年度又接连出现零增长(实际增长率分别为%、%),这是战后第一次出现连续3 年(de)零增长局面,连经济企划厅也承认90 年代(de)日本经济出现了“令人惊异(de)低增长”.1995、1996 年度增长率有所回升,分别为 2. 4%、 3. 5%,然而,到了1997 年度日本经济出现了跌落为%(de)负增长,导致这种局面(de)原因除政府政策(de)失误(在“内需不足”(de)情况下采取增税、减少公共投资等紧缩财政(de)政策)和泡沫经济崩溃(de)后遗症以外,最根本(de)原因还在于日本(de)经济体制越来越不能适应经济(de)发展.世纪日本(de)经济、人口、人均产值(de)增长率。
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
二、日本从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的发展
1、经济大国日本:1988年日本人均收入为1.9万美元, 而美国为1.8万美元;黄金储备量1986年为世界第二;外 汇储备1987年居世界第一;1988年,世界排名前30的公 司,日本有22家。 2、70年代后的世界格局变化。 3、过程: a、在日美关系中,日本开始加强自己的自主性。 b、在国家安全保障方面,逐步加强自己的防务力量。 c、抓住一切机会,实现政治大国目标 d、努力谋求扩大在国际组织中的发言权。
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
导语
日本在世界历史上创造了两次奇迹。第一 次是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封建、落后、 保守的国家发展成为一个世界资本主义强国; 第二次就是在二战后,日本在国民经济得到 恢复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发展速度最快的 国家。
一、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 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恢复期(1945—1955);高速增长期
(1956—济奇迹
19 53—1979年日本工业平均年增长率为 10.9%,同期联邦德国为5.7%,法国为 4.2%,美 国为4%,英国为2.5%。
2、日本当时面临的国内外环境
国际环境:冷战的格局出现了缓和;日本加入了一些国际经济组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银行、亚洲和远东经济委员会及关贸总协定等 ) 国内政局:一党施政,政局稳定;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经济计划,如 1955年鸠山内阁制定了《经济自立五年计划》, 1957年岸信介内阁制定了《新长期经济计划》 1960年池田勇人内阁又制定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特点:a.工业生产规模向大型化发展。
b.技术革新取得的突破。 c.国际贸易和金融的地位显著改善。 d.产业结构逐步实现现代化
日本经济发展概述[1]
日本700系新干线
PPT文档演模板
日本经济发展概述[1]
PPT文档演模板
日本经济发展概述[1]
JR:
PPT文档演模板
日本经济发展概述[1]
第三节:中日贸易
n 一、概述
n 日本是我们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 ,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日 经贸关系有很大发展,从1980年 的只有94亿美元发展到2004年的 1678.9亿美元,增长了将近十七 倍。
日本经济发展概述[1]
二、日本泡沫经济带给中国的 警惕
n 在长达十五年的萧条之后,2005 年开始,日本经济终于进入“景 气恢复”之中。一些从泡沫创痛 中走出的日本经济学家认为,中 国就是世界经济版图上的下一个 泡沫。
n 表现:人民币升值、股市上涨、楼 价疯涨
PPT文档演模板
日本经济发展概述[1]
n 虽然对于日本经济界“中国已经 步入泡沫经济”的论断并不为大 多数中国经济学家认同,但经济 学家们一致的观点是,日本泡沫 经济的教训值得中国警惕,中国 应避免步日本的后尘。
PPT文档演模板
日本经济发展概述[1]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二节 日本经济产业
n 一、第一产业 n 《农业基本法》 日本农业基本大法 1、农林畜产业
PPT文档演模板
日本经济发展概述[1]
PPT文档演模板
村上春树和《挪威的森林》
n 村上春树(1949年1月12日-), 日本小说家、美国文学翻译家。29岁 开始写作,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 即获得日本群像新人赏,1987年第五 部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在日本畅 销四百万册,广泛引起“村上现象” 。村上春树的作品展现写作风格深受 欧美作家影响的轻盈基调,少有日本 战后阴郁沉重的文字气息。被称作第 一个纯正的“二战后时期作家”,并 誉为日本1980年代的文学旗手。
日本经济发展史(战后)
日本经济发展史(战后)默认分类 2010-01-20 11:25:22 阅读32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自1868年明治维新起,日本的经济发展史,是一部以发达国家为目标的追赶史。
1968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GNP)跃居世界第二位。
到20世纪80年代前后,日本不仅在经济规模上仅次于美国,而且在工业技术装备水平、高精尖加工能力、产业结构等方面,均已位居世界前列。
这些表明,作为一个历史发展阶段的追赶时代在日本已经结束。
以追赶为目标建立的经济体制、生产关系以及经营思想等,面临着深刻的调整。
但是,日本似乎没有意识到大转折时期的到来。
它仍然延续过去的政策思想和发展模式,没有注意培育自主开拓发展的能力与机制。
大量的过剩资本没有与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相结合,而是流向房地产和股市,制造出泡沫经济。
由此带来了难以消除的后遗症,如大量的银行不良债权,股市疲软,投资信心不足,消费低迷,巨额财政赤字等,至今困扰着日本经济。
日本经济目前正处在130多年未有的大转折时期,这是由追赶型的经济增长向成熟的、开拓发展型经济增长的转变。
这种转折,如同高速行驶的列车进入弯道,行驶速度下降是很自然的事。
但是,转折的迟误和泡沫经济带来的严重后果,加大了转折的难度。
世界经济的低迷和“9·11”事件的影响,对于日本经济有如雪上加霜。
2001年日本出现经济负增长可以说毫不奇怪。
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有其客观必然性像日本经济辉煌时期引起世界瞩目一样,日本近10年来的经济低迷,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其实,日本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有其客观必然性,除了日本正处在转折期之外,还有如下两方面因素。
第一,经济基数的增大。
日本的国土面积不到中国的1/25,总人口相当于中国的1/10,然而日本200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却是中国的4.44倍。
这说明,日本的经济基数已经相当大。
按照2000年中日两国GDP的比值来算,如果日本GDP增长2%,中国要在GDP绝对量的增加上与日本持平,就需要有8.88%增长速度。
日本经济泡沫的发展史
日本经济泡沫的发展史由于日本是低欲望的鼻祖,我们现在所经历的事情,大致都能在过去的日本找到原型。
所以搞清楚日本经历过的事,对了解我们正在经历什么,和未来将会发生什么,很有借鉴意义。
日本泡沫经济,指的是上世纪85-90年代,这样的好日子是怎么来的?得从二战后期美军扔下的两颗原子弹说起…战后的日本满目疮痍,百废待兴。
1945年底,开始非军事化的经济恢复;1947年出现第一波婴儿潮——“团块世代”;1950年韩战,“特殊景气”时代开启,军工生产恢复,美国的大量订单及投资,惠及了各个行业。
此后,日本走上了飞速发展的直通车,一发不可收拾。
标志事件有:1)东京塔从开建到完工,只用了1年半,是当时世界最高塔,也是日本战后信心恢复的重要标志。
2) 1959年,平民出身的美智子与当时的皇太子(后来的明仁天皇)大婚,美智子成为日本民众的精神偶像,开启“日本梦”的新时代。
3)1960年,日本国会通过“美日安保同盟条约”,城市化开启,大量年轻人从农村涌入城市,从各地涌入东京。
在大城市上班的人越来越多,出现了通勤“高峰期”,甚至衍生出一种职业叫“推屋”,就是我们能在各种视频上看到的,专门负责把人给硬塞进地铁的工作。
再后来,又有了“剥屋”的工作,负责把挤上去的人给拉下来——“别上了,别上了”。
4)1964年,东京奥运会成功举办,日本人真正找回了自信!5)1968年,日本成为了国民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生产的汽车、电器、电子消费品行销全球,并且在与美国的贸易中长期保持顺差。
6)1970年,日本大阪举办了世博会,向全世界展示日本的工业科技。
当时人气最高的是“自动洗人机”。
总结一下,日本战后经济快速腾飞的原因有:❶自上而下的管制经济体制,建立起出口导向型经济;❷友好的国际环境,承接了第一次产业转移;❸人口红利形成了比较优势;❹吃苦耐劳的国民精神。
看着是不是特眼熟?要不怎么说东亚儒家文化圈的崛起之路,都是一个模子刻的呢。
日本经济发展史及其汇率变动
浅析日本经济发展史及日元汇率变化趋势摘要:日本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其在世界经济的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日元作为战后升值最快的货币之一,在外汇交易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本文简述日本经济发展史,并分析日元兑美元汇率的变化趋势。
关键字:经济发展史汇率趋势一、日本经济发展史日本在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重失败后,却出人意料地在短短不到三十年时间内异军突起,一跃成为当时继美苏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工业国和经济强国。
日本经济的发展大致分成以下阶段:战后复兴期、高速成长期、稳步成长期、泡沫经济的膨胀与破灭时期(一)战后经济复兴(1946—1955年)战争结束后的日本经济处于极度混乱和疲乏状态,工矿业生产水平只相当于1941年时的七分之一,严重的粮食危机和通货膨胀遍及全国。
当时支配日本的联合国军,以经济的民主化和非军事化为目标,重点实施了解散财阀、分散少数企业对经济的控制权和确立劳动权等三项政策。
在经济环境有所改善后,美国开始将重点转向帮助日本重建经济。
朝鲜战争爆发后,在日美军的“特需”大大激发了日本企业的生产和投资活动,日本工业的潜在力量得到恢复和发展。
到5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已基本恢复到战前水平。
尽管战后的经济恢复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曲折,但从总体上看,无疑是取代了很大的成功。
1946-1951年度,经济增长率为9.9%,其中工矿业生产增长率为22.8%;1951-1955年度,经济增长率为8.7%,其中工矿业生产增长率为11.3%。
(二)经济高速增长〔1955—1972〕从1955年开始,日本经济由战后复兴期进入高速成长期。
日本在50年代至60年代末约二十年的高速成长期中,保持了年均10%以上的经济发展速度。
在外部经济环境方面,进入60年代以后,日本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关贸总协定的要求,逐步放宽了贸易和外汇管制。
1964年,日本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第八位条约国,即对贸易活动原则上不实行外汇管制。
随后,日本又开始着手资本流动的自由化,企业开始相互兼并。
战后日本经济史
战后日本经济史
战后日本经济史是指从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今天的
经济进步历史。
在二战中,日本经历了巨大的损失,赔偿金的支出源源不断,而国家经济也受到重创。
日本国家当时正面临着突然和巨大的负债以及物资荒、城市毁灭和当地经济崩溃的压力,源源不断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的压力也更加添加了额外的压力。
海外军事控制期间,美国有意地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来促进日本经济的发展,如:对外开放市场、实施经济强化政策,以及建立独立的财政机构来制定政策。
日本政府在1946年通过了一项减赤计划,其目的是通过减少
政府出口,支出削减财政赤字,从而改善日本经济状况。
1951年,日本加入了《日美宪章》,承诺改革国民经济,并于
1955年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此后,日本经济开始蓬勃
发展,温暖的“昭和时代”也拉开了帷幕,2013年,日本经济
仍占有世界GDP总额的3.9%,位列全球第三。
自198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也处于停滞状态。
日本未能摆脱
银行紧缩政策带来的低利率困境,消费者情绪也受到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压力。
在2010年的世界杯和2011年的福岛核灾难之后,日本经济又一次受到沉重的打击,同时,当时日元的下跌也使得出口企业面临更多的困难。
虽然日本经济过去几十年来起伏不定,但日本政府积极推进结构性改革,不仅带来了经济增长,而且还带来了社会的变革和稳定。
在未来的数十年中,日本经济将继续实施适当的改革措施,以期保持最高的增长率和最佳的社会发展。
日本经济转型的历史与未来
日本经济转型的历史与未来日本经济在二战后经历了长达几十年的高速增长,这一时期被称为“高度经济增长时期”。
然而,在上世纪90年代,日本的经济增长放缓,进入了所谓的“失落的十年”时期。
如今,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和经济形势的变化,日本必须进行经济转型,才能保持其竞争力和经济成长。
一、过去的转型日本经济增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时期。
在二战后的时期,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速了经济增长。
这一时期日本实行了高度保护主义政策,国内市场对外国产品几乎是关闭的状态,可以说是既封闭又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
然而,到了上世纪80年代,由于日本企业经营和管理方式的升级以及日元汇率的持续升值,日本企业开始积累了大量的不良贷款。
受此影响,日本进入了所谓的“泡沫经济时期”,并在上世纪90年代爆发了连锁反应导致的一系列经济问题,从而开始了其经济转型之路。
二、当前的转型当前,日本经济务必转型以应对一系列挑战,例如人口老龄化、外国企业的竞争、产业结构的变化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日本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例如放松外资进入限制、推进企业的国际化以及提高女性和年轻人的就业机会。
日本政府还成立了一个名叫“第四次产业革命战略本部”的机构,旨在支持新技术和创新,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
该机构与专业人员和研究机构合作,以帮助企业采用新的技术解决他们现存的问题。
三、未来的前景未来,日本经济面临许多挑战和机遇。
其中一项主要的挑战是人口老龄化,如果政府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劳动力短缺将会变成一个严重的问题,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另外,日本还需要应对新兴技术和全球化的挑战。
对于新兴技术,日本企业需要积极采取措施,以把握这个机遇,例如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
另一方面,对于全球化,日本企业需要适应全球化竞争的新形势,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总之,日本经济转型的历史和未来都呈现出各种各样的机遇和挑战。
政府和企业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帮助日本经济实现转型,以保持其竞争力和经济成长。
高二历史总结:日本经济政治发生的变化及殖民体系
高二历史总结:日本经济政治发生的变化及殖民体系(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知识梳理、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knowledge review,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二历史总结:日本经济政治发生的变化及殖民体系【#高二# 导语】由于日本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同时日本更多地依靠军事手段来夺取殖民地、取得市场和原料产地。
二战后日本经济增长历程GDP
1955-2010年日本GDP变化情况数据来源:日本统计局年份名义GDP(亿日元)名义增长(%)实际增长(%)名义GDP(亿美元)年平均汇率(美元兑日元)1955 83,695.0 232.49 360 1956 94,222.0 12.6 7.5 261.73 360 1957 108,583.0 15.2 7.8 301.62 360 1958 115,383.0 6.3 6.2 320.51 360 1959 131,903.0 14.3 9.4 366.40 360 1960 160,097.0 21.4 13.1 444.71 360 1961 193,365.0 20.8 11.9 537.13 360 1962 219,427.0 13.5 8.6 609.52 360 1963 251,132.0 14.4 8.8 697.59 360 1964 295,413.0 17.6 11.2 820.59 360 1965 328,660.0 11.3 5.7 912.94 360 1966 381,700.0 16.1 10.2 1060.28 360 1967 447,305.0 17.2 11.1 1242.51 360 1968 529,749.0 18.4 11.9 1471.53 360 1969 622,289.0 17.5 12 1728.58 360 1970 733,449.0 17.9 10.3 2037.36 360 1971 807,013.0 10 4.4 2241.70 360 1972 923,944.0 14.5 8.4 2999.82 308 1973 1,124,981.0 21.8 8 4150.15 271.07 1974 1,342,438.0 19.3 -1.2 4591.89 292.35 1975 1,483,271.0 10.5 3.1 4989.81 297.26 1976 1,665,733.0 12.3 4 5622.73 296.25 1977 1,856,220.0 11.4 4.4 6953.96 266.93 1978 2,044,041.0 10.1 5.3 9833.27 207.87 1979 2,215,466.0 8.4 5.5 10007.53 221.38 1980 2,401,759.0 8.4 2.8 10592.57 226.74 1981 2,579,629.0 7.4 3.2 11696.88 220.54 1982 2,706,007.0 4.9 3.1 10864.01 249.08 1983 2,817,671.0 4.1 2.3 11863.38 237.51 1984 3,005,430.0 6.7 3.9 12653.38 237.52 1985 3,204,187.0 6.6 4.4 13432.49 238.54 1986 3,354,572.0 4.7 2.9 19906.08 168.52 1987 3,497,596.0 4.3 4.2 24181.39 144.64 1988 3,739,732.0 6.9 6.2 29182.46 128.15 1989 3,999,983.0 7 4.8 28993.79 137.96 1990 4,300,398.0 7.5 5.1 29700.93 144.79 1991 4,582,991.0 6.6 3.8 34021.16 134.71 1992 4,710,207.0 2.8 1 37190.74 126.65 1993 4,753,811.0 0.9 0.3 42750.10 111.2 1994 4,884,500.0 2.3 0.6 47788.87 102.211995 4,951,660.0 1.4 2 52643.63 94.06 1996 5,050,120.0 2.0 2.7 46425.08 108.78 1997 5,156,440.0 2.1 1.6 42618.73 120.99 1998 5,049,050.0 -2.1 -2 38568.86 130.91 1999 4,976,290.0 -1.4 -0.1 43686.16 113.91 2000 5,029,900.0 1.1 2.9 46672.54 107.77 2001 4,977,200.0 -1.0 0.2 40954.50 121.53 2002 4,913,120.0 -1.3 0.3 39182.71 125.39 2003 4,902,940.0 -0.2 1.4 42292.25 115.93 2004 4,983,280.0 1.6 2.7 46060.45 108.19 2005 5,017,340.0 0.7 1.9 43141.36 116.3 2006 5,073,650.0 1.1 2 45998.64 110.3 2007 5,155,200.0 1.6 2.4 43780.89 117.75 2008 5,051,120.0 -2.0 -0.6 48845.57 103.41 2009 4,709,367.0 -6.6 -6.3 50303.00 93.62 2010 4,792,231.0 1.8 3.9 54607.30 87.751955-1993年,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GDP)使用的基期价格是1990年价格。
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时期
岩户景气(1958-1961)
岩户景气(いわとけいき)是指1958年6月 至1961年12月起,日本战后第二次经济发 展高潮。日本大量生产汽车、电视及半导 体收音机等家用电器,钢铁取代纺织品成 为主要出口物资,这时出现了第二次经济 发展高潮,称为岩户景气(Iwato boom)。
“岩户”在日本传说中,是皇室主神——天照大神开辟 岩石,神临人世,开创了日本历史的神话。“岩户景气” 意为开天辟地的繁荣。
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期
(1956年------1973年)
第一次高速增长 转型期和第二次高速增长 高速增长的结束
“已经不是战后了”
日本经济企划厅1956年度的《经济白皮书》 有一句名言:“现在已经不是战后了”。
其含义是战后经济恢复阶段已经结束了。
经济白皮书:“现在已经不是‘战后’了。 我们现在面临一个完全不同于过去的局面。 在恢复中求发展的时代已经结束,今后的 发展要靠实现现代化”。
涨
4、两次石油危机 5、1974-1975的世界经济危机,经济滞胀
日本泡沫经济
谢谢大家
现象: 1.追求规模效益。岩户景 3.消费革命与生活的 现代化。 气和神武景气一样,起 主要作用的是设备投资, 100 这两个景气上升时期的 90 民间企业设备投资的增 80 电视 70 洗衣机 长率都达到了年29%的 60 电冰箱 50 水平。设备投资的中心 电饭锅 40 半导体收音机 30 又是技术革新投资。 照相机 20 小型摩托车 10 2.投资促进投资。
1、确立主导产业
确立主导产业:
机械、石油化学、钢铁及有色金属、合成纤维、
汽车和电子等产业
优惠政策:
融资、税收、对外贸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歴史
第二次世界大戦により国土は焼け野原となったが、GHQの占領期間中に、農地改
革・財閥解体・労働三法の成立・独占禁止法の制定といった経済の民主化やシャウプ勧告、ドッジ・ラインなどを受けて経済改革を進め、朝鮮戦争を契機に経済
復興をとげた(特需景気)。
1950年代は三種の神器に代表される民間消費が経済成長を牽引し、民間消費の拡大に対応する為に投資も拡大したが、当時は設備を
海外からの輸入に依存していたことから、投資が拡大すると輸入が拡大すること
となり、その結果、国際収支の天井により好景気と不景気を繰り返していた(神
武景気→なべ底不況→岩戸景気)[14]。
初代新幹線である新幹線0系電車(1990年頃撮影、小田原駅にて)
1960年夏、池田勇人が内閣総理大臣に就任し、所得倍増計画を提唱、1964年の東京オリンピックを開催するための有形固定資産の投資の拡大(名神高速道路・東
名高速道路の開通、東海道新幹線の開通)が景気を下支えした(オリンピック景気)。
1965年の東京オリンピックの反動における昭和40年不況を経て、佐藤栄
作首相の時代には、「所得倍増計画」が目指していたものを上回る、急速な所得
向上が続き消費者の可処分所得は大幅に増え、3Cに代表される耐久消費財の普及、旺盛な住宅建設需要と、それに見合った設備投資の拡大、原油安や海外の好景気
もあり、当時戦後最長の好景気が続き(いざなぎ景気)高度経済成長をとげた[15][16]。
一方、公害による環境破壊が深刻化し、1967年には公害対策基本法が制定され、次いで1970年には環境庁が設置された。
また、若年労働者が都市に学業や就業のために移動することが原因となって太平洋ベルトへの人口集中による地方の過疎
化が進んだ。
1970年代は大阪万博で好調に始まったものの、1970年7月にはいざなぎ景気は終焉を迎えた[17]。
1971年8月の変動相場制度への移行、1972年6月に田中角栄が発表した日本列島改造論による国土の均衡成長を図ったことが、過剰流動性・開発
の思惑などから土地の値段を上昇させたこと、並びに1973年10月の第4次中東
戦争を発端としたオイルショックにより狂乱物価が勃発した。
総需要抑制政策か
ら1974年にはマイナスの実質経済成長率(-1.2%)となり低成長の時代を迎えた[15]。
また、税収不足から1975年度から赤字国債が発行されるようになり、この
年から恒常的な財政赤字が始まった。
1987年、安田火災(当時、現在の損保ジャパン)が購入した絵画、ゴッホの「ひまわり」
1980年代には自動車・家電産業を中心に欧米への輸出を伸ばし、貿易摩擦が激化したが、1985年のプラザ合意より一転、円高不況となった。
円高不況克服のために、低金利政策を採用したことにより過剰流動性が発生し、信用創造が膨らんで
不動産、株価が上昇してバブル景気となり、世界第2位の経済大国となった。
また、中曽根康弘内閣は日本電信電話公社、日本専売公社、国鉄の三公社の民営化
を行い、次いで竹下登内閣は1989年4月より消費税を新設した。
バブル崩壊以降の1990年代中盤には、国内の政治体制の混乱も相まって、多くの企業は冷戦終了後のグローバル経済体制の流れに乗れず、旧来の経営に固執して
いた。
特に金融機関はBIS規制、金融ビッグバン対策、新たに導入される時価会
計制度から不良債権の処理が急務となり、融資の引上げが相次いだ。
このため中
小零細企業だけでなく大企業の倒産も相次ぎ、経済停滞が長引いた。
民間企業は
過剰な設備・雇用・負債を抱え込み[18]、経済は停滞(実質経済成長率は1990年~2000年の10年間で平均1.5%)[16]し、1997年には日産生命、山一証券、北海道拓殖銀行、翌1998年には日本長期信用銀行、日本債券信用銀行といった金融機関の破綻が相次ぎ、大手金融機関同士の合併・統合が進んだ。
この年代は「失われた10年」と呼ばれるようになった。
1990年代後半にはデフレーションが発生し、その克服が重要な経済課題となった。
2000年代に入り、公的資金を注入したことによる金融機関の不良債権処理が進み、民間企業の過剰な設備・雇用・負債が解消された。
中国の経済発展により貿易相
手国の第一位はアメリカ合衆国から中国に代わった。
中国をはじめとするBRICs
諸国や、ASEAN諸国の経済発展に伴って伸びた外需に牽引されて、日本はデフレ
脱却、景気の回復を果たし、大企業の業績は大幅に伸びた。
しかし労働者にはこ
の好景気の分配はなく、労働者の給与は減少傾向をたどった[19]。
旧来の労使関係
は見直され、終身雇用制度は崩壊し、契約社員、派遣社員などの労働市場の流動
化が進んだ。
労働環境の悪化と雇用不安から出生率は落ち込み、少子化と高齢化
により2005年から日本は人口減少を始めた。
国内需要を見限った企業は海外市場に活路を求め、製造業は外需偏重となり、海外市場の動向に日本の景気が顕著に左右されるようになった。
2007年夏頃よりアメリカ合衆国のサブプライムローンに端を発した世界金融危機により、戦後最長といわれた「いざなみ景気」は終焉を迎えた[20]。
20世紀末には国内総生産額は世界第2位(市場為替レート(MER)換算ベース)となり、経済大国と言われるまでになった日本経済だが、近年の経済的不調により「もはや日本は、経済は一流と呼ばれるような状況ではなくなってしまいました」[21]という認識も見られ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