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学研究方法:规范与发展
人口学专业实践总结人口变动与社会发展的统计与分析
人口学专业实践总结人口变动与社会发展的统计与分析人口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致力于研究人口的数量、分布、结构以及人口变动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在我所学的人口学专业中,我深入学习了实践课程,通过统计与分析的方法,深入探讨了人口变动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在此,我对这次实践经历进行总结,并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一、背景介绍人口变动是指人口数量、结构和分布的变化。
它涉及出生、死亡、迁移等各方面的因素。
而人口变动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例如对经济、社会保障体系、教育医疗等各方面都会带来深远的影响。
二、实践项目描述在本次实践项目中,我们小组选择了一座城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各种渠道获取该城市的人口数据,并进行统计与分析。
我们收集了城市的历年人口数量、性别比例、年龄结构、教育程度分布等相关数据,并进行了数据的整理和处理。
三、数据收集与整理为了获取准确的数据,我们小组首先查阅了该城市的人口统计年鉴、历年人口普查数据、社会调查等相关资料。
同时,我们还利用互联网和学校资源,查询了相关数据库和研究报告。
通过多种途径的数据收集,我们确保了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在数据收集完毕后,我们开始对数据进行整理。
我们使用了专业的统计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加工和清洗。
通过建立适当的数据库和数据表,我们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数据分析。
四、数据分析与研究基于收集和整理的数据,我们开始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
我们运用了人口学专业的研究方法和模型,对人口变动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
我们对不同年份的人口数量进行了对比,分析了人口增长趋势,并结合城市的经济、教育、医疗等方面数据,探讨了人口变动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
此外,我们还对人口的性别比例、年龄结构、教育程度等进行了分析。
通过这些因素的变动,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阶段的社会发展对人口结构的影响。
例如,随着教育水平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也会相应提升。
五、实践收获与体会通过这次人口学专业的实践课程,我对人口变动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第1章 人口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2
三、人口学的研究方法 (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人口有两种属性,即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 人口有两种属性,即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 2. 两种生产决定 历史发展。 社会生产方式对人口发展有着决定性作用, 历史发展。3. 社会生产方式对人口发展有着决定性作用,人 口发展对社会生产方式产生制约作用。 人口规律是具体的, 口发展对社会生产方式产生制约作用。4. 人口规律是具体的, 不同社会有不同的人口规律。 人口过剩是历史性的、 不同社会有不同的人口规律。 5. 人口过剩是历史性的、相对 不是永恒的、绝对的。 人类要控制自己, 的,不是永恒的、绝对的。6. 人类要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 的发展。 共产主义社会中的人们能够自行解决人口问题。 的发展。7. 共产主义社会中的人们能够自行解决人口问题。8. 人口质量不断提高具有历史规律性。 要批判、 人口质量不断提高具有历史规律性。9. 要批判、吸收各种人 口思想和人口理论。10. 人口研究对象和方法应该是具体的, 口思想和人口理论。 人口研究对象和方法应该是具体的, 而不是抽象的。 而不是抽象的。
2010年12月4日星期六
3
(二)统计学的方法。主要有:人口普查、人口抽样调 统计学的方法。主要有:人口普查、 人口预测、人口规划、 查、人口预测、人口规划、人口数量和寿命的间接推算 和估算方法,等等。 和估算方法,等等。 ( 三)其它学科的方法。第一,以本学科的观点和方法 其它学科的方法。第一, 来探讨和解释人口现象。第二,结论有时具有片面性, 来探讨和解释人口现象。第二,结论有时具有片面性, 有时还具有地域性和时代限制性。 有时还具有地域性和时代限制性。 (四)计算机技术应用。未来预测和历史仿真。 计算机技术应用。未来预测和历史仿真。 人口学方法的特点:1、注重量的分析;2、注重实证分 注重量的分析; 人口学方法的特点: 析;3、强调人口调查 ;4、积累与应用人口资料 。
人口学研究方法:规范与发展
人口学研究方法:规范与发展【摘要】本文探讨了人口学研究方法的规范与发展。
在传统人口学研究方法的局限性中,我们看到了定量研究方法的局限性,新兴人口学研究方法的趋势,以及定性研究方法的兴起。
混合研究方法的应用也在不断发展。
在我们总结了人口学研究方法的多样化,规范与发展相辅相成的关系,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
本文旨在帮助人口学研究者了解不同方法的优势与局限性,从而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研究课题的方法,推动人口学研究的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人口学、研究方法、规范、发展、传统方法、新兴方法、定量研究、定性研究、混合研究、多样化、未来发展、趋势、展望1. 引言1.1 人口学研究方法:规范与发展人口学研究方法一直是人口学领域的核心议题之一。
在人口急剧增长和社会变迁的当代背景下,对于人口学研究方法的规范与发展也变得尤为重要。
人口学研究方法的规范性是保证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的基础,而方法的发展则是推动人口学研究不断前进的动力。
本文将对传统人口学研究方法的局限性进行探讨,并分析新兴人口学研究方法的趋势,同时关注定量研究方法的发展、定性研究方法的兴起以及混合研究方法的应用。
通过对不同方法的对比和评估,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各种研究方法的优缺点,为提高人口学研究的质量和水平提供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人口学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和规范与发展相辅相成的关系,同时也可以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为人口学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和进步提供思路和借鉴。
2. 正文2.1 传统人口学研究方法的局限性传统人口学研究方法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传统人口学研究方法过于依赖传统的数据源和统计方法,导致研究结果可能受到数据质量和采样偏差的影响。
传统人口学研究方法往往只能提供静态的描述,难以捕捉人口变迁和演变的动态过程。
传统人口学研究方法在分析复杂问题时往往缺乏跨学科和跨领域的综合视角,造成研究结论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das_gupta_人口统计学研究的方法_概述及解释说明
das gupta 人口统计学研究的方法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和经济环境下,人口统计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通过对人群的数量、结构、分布和变动等方面进行研究,人口统计学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数据,对于政府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衡量政策效果以及预测未来趋势等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文将主要介绍印度籍统计学家Das Gupta 在人口统计学领域所做出的贡献,并详细解释其研究方法及应用。
通过深入了解Das Gupta 的方法论,读者将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并运用相关技术手段来进行人口统计学研究。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以下方式组织内容:首先,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将总体概述Das Gupta 在人口统计学领域所做出的贡献,并介绍他对该领域定义的理解。
然后,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将详细阐述其研究方法并给予解释说明,包括数据收集方法、数据分析方法以及结果解释与应用。
接下来,在第四部分中,我们将结合一个具体的研究案例来进一步展示Das Gupta 的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
最后,在第五部分中,我们将对本文进行总结,并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建议和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介绍和解释Das Gupta在人口统计学领域的研究方法,并通过实例分析展示其应用。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将能够深入了解和掌握Das Gupta的方法论,从而为广大研究者提供参考与借鉴。
同时,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撰写,能够促进更多关于人口统计学方面的研究,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
2. das gupta 人口统计学研究的方法概述2.1 人口统计学的定义人口统计学是一门研究人口数量、组成和分布等相关特征的学科。
它利用收集、整理和解释人口数据的方法,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通过对人口信息进行分析和研究,人口统计学在政府决策、经济发展、社会政策制定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2.2 das gupta在人口统计学领域的贡献das gupta是一位著名的人口统计学家,在该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1人口学绪论
3、人口结构 通常所说的人口结构或构成,是指一定时问 和地域内按一定的质的规定性来划分的组合 人口总体内部的比例关系,各个组成部分的 量上的比例关系。
(二)人口变动
人口作为总体而言,总是同一定的时间、 地点相连,是一定社会发展中的历史的人 口。
人口的自然变动 人口
经济 社会 科技社会发展
人口的迁移变动 人口的社会变动
人口发展是更广泛的一个范畴,它不仅包 人口发展 含人口变动的数量方面,而且包含人口素 质和人口结构的变动。 人口转变是指在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人口转变 条件下,以人口出生、死亡、自然增长的 不同状态为标志的自低级向高级转变的过 程。
三、人口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人口学的形成 (二)19C中叶20C中叶人口学在西方的发展 (三)20C中叶以后人口学的发展
人口普查的项目和内容
第六次人口普查登记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六次人口普查登记的主要内容包括: 姓名、性别、年龄、民族、 姓名、性别、年龄、民族、户口登记 状况、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 状况、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 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 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 住房情况等。 住房情况等。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概况
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
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为23162123人。
人口增长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 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 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 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 长率为0.57%。
人口统计学基础研究
人口统计学基础研究引言人口统计学是一门研究人口数量、组成、分布和变动等问题的学科,是了解和分析人口现象的重要工具。
通过收集和整理大量的人口数据,人口统计学旨在为社会政策制定、经济发展规划以及社会创新等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本文将介绍人口统计学的基础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第一章人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与指标1.1 人口统计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人口统计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其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
它的发展始于对人口数量和结构的简单统计,逐渐发展为研究人口动态变化和发展趋势的复杂学问。
1.2 人口统计学的基本指标和概念人口统计学常用的基本指标包括人口数量、人口密度、人口结构、人口增长率和性别比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的人口特征和变化趋势。
第二章人口统计学的研究方法2.1 人口数据的收集和处理人口统计学的研究依赖于大量的人口数据,包括普查数据、抽样调查数据以及其他相关资料。
这些数据需要经过收集、整理和处理,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2 人口统计学的分析方法人口统计学的分析方法包括描述统计、比较分析、回归分析和生命表分析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对人口数量、结构和变动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第三章人口统计学的应用领域3.1 社会政策制定人口统计学为社会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通过研究人口数量、结构和变动等问题,可以为教育、医疗、养老、就业和婚姻等方面的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3.2 经济发展规划人口统计学对于经济发展规划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人口的消费能力、劳动力资源和就业状况等,可以为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和指导。
3.3 社会创新与发展人口统计学为社会创新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通过研究人口的教育水平、职业结构和流动状况等,可以为社会变革和创新提供决策支持。
结论人口统计学作为一门研究人口现象的学科,在社会发展和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人口数量、结构和变动等问题,可以为社会政策制定、经济发展规划以及社会创新等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人口学复习
第一章人口学概论第一节人口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人口学可分为狭义人口学和广义人口学狭义人口学:(人口分析)主要研究人口发展过程及其规律。
从内容来看即人口统计学。
广义人口学:(人口研究)除了研究人口发展过程及其规律外,还研究人口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
从内容来看,包括人口理论、人口统计学以及研究人口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诸现象间的相互关系的规律性和数量关系等分支学科,如人口社会学、人口经济学、人口生态学等,是跨学科的研究领域。
人口学的发展狭义:·起源于人口普查和户籍管理活动·约翰·格兰特《死亡率表的自然、政治现象》·威廉·配第《政治算术》,对人口进行划分;人口与土地等之间的数量关系·基亚尔首创人口学一词广义:·萌发于对人与土地、人与军事、人与粮食关系的关注与思考·马尔萨斯《人口原理》:两个前提(食物是人类生存所必需;两性间的性欲是必然的)两个级数(人口以几何级数增长;生活资料以算术级数增长) 三个命题(略)两个抑制(积极性抑制:增加人口死亡率,减少现存人口;预防性抑制:限制出生人数)第二节人口学基本范畴人口:1.人口概念:生活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域内实现其生命活动并构成社会生活主体,具有一定数量、质量和构成的人所组成的社会群体。
2.人口特征:人口兼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人口变动人口状况随着时间和所处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不断变化的过程。
人口变动可分为自然变动、机械变动和社会变动。
(一)人口自然变动人口出生和死亡所引起的人口数量的增减和人口年龄、性别构成变化的过程。
受生理因素制约,同时受一定社会的生产方式及其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意识等因素的影响,是人口再生产的自然基础,对人口再生产的规模与速度有决定性影响。
(二)人口机械变动也称人口迁移,是人口在地域空间上的移动,包括改变定居地点的永久性移动和暂时性移动。
人口学研究方法规范与发展
人口学研究方法规范与发展人口问题关乎国家的发展,而人口学是研究人口数量、组成、分布、动态及其变化原因和影响的学科。
在人口学研究过程中,方法规范和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将从方法规范和方法发展两个方面来探讨人口学研究中的规范性和创新性。
方法规范人口学研究方法规范是指在研究人口问题时,必须遵从的方法操作规程,以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可靠性和准确性。
数据来源在研究人口问题时,数据的来源至关重要。
研究者可以通过人口普查、抽样调查、纵向调查、横向调查等方式来获取数据。
但不同的数据来源所获得的数据质量和精度也不同,因此需要在选择数据来源时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可信度:数据来源的可信度要得到保证,以确保数据不被篡改或捏造。
•代表性:所选数据样本应能够代表所研究的人群,以确保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和可比性。
•更新性:数据应能够及时反映人口状况的变化趋势,以确保研究结果的时效性和可靠性。
•记录标准:在录入数据时,应遵循一定的标准,以确保数据的统一性和标准化。
统计分析在研究人口问题时,需要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以求得结论。
但在统计分析前,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数据准备:确定需要分析的变量,去除数据中的异常值和缺失值,确保数据完整性和一致性。
•统计描述:根据统计分析的结果,编制数据报表和图形展示,以便更形象地描述人口变化趋势。
•假设检验:进行假设检验时,应对假设的科学性、可靠性和可证性进行审查。
•结论解释:在结果的解释上,避免过于主观或片面化的观点,要有科学性和可信度。
方法标准化人口学方法标准化是指对通用的人口学研究方法进行规范化,以确保方法的一致性和可比性,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人口普查规范:在进行人口普查时,需遵从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规范,如普查时间、统计对象、数据标准、数据计算方法等。
•调查问卷规范:在编制调查问卷时,应遵循调查的研究目的和对调查者的要求,设计方便被调查者回答、内容准确且完整的问题。
•统计软件规范:在进行统计分析时,要求熟悉并掌握一款全面、专业、易用的统计软件,并且学会利用软件进行数据管理、统计检验、报表制作等操作。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人口社会学》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676)
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人口社会学》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676)一、简答题1.简述中国生育模式转变的特点。
答:无论从人口生育率变化的历史过程和趋势,还是国际比较来看,中国生育模式转变过程具有显著的特征。
(2分)(1)中国生育率的转变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2分)(2)中国生育率的转变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2分)(3)中国的生育率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差异性。
(2分)(4)生育率的急剧下降也为中国的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挑战。
(2分)2.简述性别结构的影响因素。
答:对一个社会的人口状况来说,性别结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人口婚姻和生育状况的基本因素,对人口再生产、人口的分布和迁移以及包括就业结构在内的其他人口结构指标均有直接关系。
(2分)(D人口过程因素。
(2分)(2)文化因素。
(2分)(3)经济因素。
(2分)(4)政治和制度因素。
(2分)以上要点每条得1分,简要说明或举例可得满分。
3.简述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征。
答:(1)老年人口规模大。
(2分)(2)人口老龄化速度较快。
(2分)(3)人口老龄化的地区发展不平衡。
(2分)(4)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城乡倒置。
(2分)(5)人口老龄化水平超前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2分)以上要点每条得1分,适当阐述得满分2分。
4.简述中国人口发展的深远意义。
答:中国人口增长和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是中国人口发展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事件,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分)(1)人口增长方向性的转变使中国人口摆脱了历史上在农业经济条件下的盲目增长和收缩的历史循环,人口增长速度出现了趋势性的下降,并逐步向零增长接近,为中国社会进步与发展提供良好的人口环境。
(3分)(2)中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极大地缓解了中国人口数目过大对资源环境的重压,为进一步优化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环境、拓宽发展空间创造了最为宝贵的客观条件。
(3分)(3)对于世界人口的发展而言,中国人口从高速增长到低速增长转变的历史过程,既为世界人口转变提供了新的模式和经验,也为缓解世界人口过快增长的局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人口学
名出生婴儿陆续死亡的年龄编制了死亡表;正确地把生育率、死亡率和移民看作是人口变动的内在因素。
更为重要的是格兰特明确提出,人口研究的任务就是从对人口现象的数量研究中看到基本法则。
格兰特的好友和合作者W.配第也被认为是人口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主张将算术用于人口、经济、政治的研究中。
在《政治算术》一书中他提出用数字、重量和尺度来表达自己想说的问题。
继格兰特之后,比利时学者L.A.凯特莱把概率论引入人口研究之中,他肯定了大数定律在人口现象的数量规律性中的作用,并根据人口出生、死亡、结婚、性比例、体重等人口统计资料和犯罪统计资料,进行了人口学研究。
18世纪末,现代人口普查首先在美国开始,之后普及到欧日各国,人口学的实际研究愈来愈为政府和学术部门所重视。
凯特莱也试图用数学方法观察和研究人口规律和人口问题,他宣称抑制人口增长的阻力与人口增长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维赫尔斯特应凯特莱的要求对此进行数学检验,发现“数理逻辑”的对称曲线(即逻辑斯蒂曲线)可以说明凯特莱这一思想。
这一假设当时并未受人注意。
一直到1920年美国生物学家、人口学家R.珀尔和L.J.里德重新发现这条曲线,才为人口学者所重视。
有些人接受这一理论,认为人口是按逻辑斯蒂曲线形式发展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者对此持疑义。
18世纪尤勒曾设想,如果一个人口总体,分年龄组死亡率不变,增长率不变,就会有一个稳定的人口年龄分布。
19世纪后期列克西斯确立以净再生产率为计算世代更替的尺度。
在此基础上,20世纪A.J.洛特卡确定了以数理定律为基础的稳定人口的数学模式,发展了研究人口再生产各变量之间纯数量关系的数学方法。
就人口理论的历史渊源来讲,人口思想古代早已有之,中国先秦时期的管子、孔子、商鞅、韩非子等人的著作中都涉及有关人口问题的观点,甚至提出人口和土地之间应有一个理想的比例的思想。
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从城邦国家的防务、安全和行政管理角度研究人口“适度”问题。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兴起,在古典经济学派重商主义、重农主义著作中都探讨过人口问题,但作为一门人口理论,应该从T.R.马尔萨斯的《人口论》算起。
人口学论文写作技巧人口数据分析与人口变动的研究方法
人口学论文写作技巧人口数据分析与人口变动的研究方法人口学论文写作技巧:人口数据分析与人口变动的研究方法人口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致力于研究人类群体的数量、结构、分布以及变动等问题。
在人口学的研究中,数据的分析和研究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人口数据分析的技巧,并探讨人口变动的研究方法。
一、人口数据分析技巧1. 收集可靠的人口数据在进行人口数据分析时,首先需要收集可靠的人口数据。
可以从统计局、人口普查、调查问卷等渠道获取数据。
要确保数据的来源可靠、完整,并注意数据的时效性。
2. 进行数据清洗和整理收集到的人口数据通常会包含一些杂乱的信息,需要进行数据清洗和整理。
可以使用统计软件或编程语言对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如去除无效数据、填补缺失值等。
3. 选择适当的统计方法在人口数据分析中,根据研究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方法非常重要。
例如,对于人口数量的分析可以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包括求平均数、中位数、标准差等;而对于人口结构的研究可以采用比较和相关分析等方法。
4. 进行数据可视化数据可视化是人口数据分析中常用的技巧,可以通过图表、图形等方式将数据进行展示。
数据可视化能够直观地展示人口变化的趋势和差异,提升分析的可读性和说服力。
二、人口变动的研究方法1. 趋势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可以通过观察人口数量或人口结构的历史变化趋势,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可以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如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等,对人口变动进行预测。
2. 相关分析法相关分析法用于研究人口变动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
例如,可以通过相关系数分析人口变动与经济发展、政策变化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揭示各种因素对人口变动的影响程度。
3. 回归分析法回归分析法是研究人口变动的常用方法之一,可以通过建立统计模型来探索人口变动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
可以运用多元线性回归、逻辑回归等方法,揭示不同因素对人口变动的影响机制。
4. 质性研究方法除了定量研究方法外,人口变动的研究还可以采用质性研究方法。
人文社会科学107个常用研究方法
人文社会科学107个常用研究方法人文社会科学是关注人类社会生活和文化现象的学科,包括了众多学科领域,如历史、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人类学等。
在进行研究时需要运用各种科学方法以获取信息、发现规律和解决问题。
本文将介绍107个常用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以及它们的应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一、史料研究类方法1. 档案研究法:利用政府机构、团体、企业等组织的档案文件,了解社会历史、政治制度、经济变迁、文化传承等方面的资料。
2. 口述史研究法:采访社会中的老年人、致力于某个领域的专家、知名人士等通过他们的回忆和叙述,了解社会中特定区域某个时期的生活情况和社会变迁。
3. 报纸文献研究法:利用报纸、杂志等媒体所刊登的报道文献集,了解某个领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4. 文献查阅法:通过阅读文献资料,来了解特定的历史、文化、艺术、哲学、宗教等领域的相关知识。
5. 常识推断法:通过个人的常识和认知推断出某个现象、事件的内涵。
二、实证研究类方法6. 实验法:通过专业实验设备和标准程序进行实验,以得出科学结论。
7. 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向被调查者提出问题,然后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对研究对象有更深入的认识。
8. 观察法:通过观察被研究对象所展现的特点,揭示事件和社会现象的内在规律。
9. 统计分析法:结合各种数据分析方法,利用统计学原理探讨问题,求数据的平均值、标准差和相关系数等。
10. 实地调查法:通过实地调查,获取对研究对象生态、环境、社会和物质生活等方面的信息,从而更深入了解社会问题。
三、比较研究类方法11. 比较法:通过对多个国家、地区、时期、行业、企业、政治制度等进行比较,揭示相似性和差异性,从而深入了解某个问题。
12. 历史比较法:以历史事实为基础进行比较,通过比较研究得出历史上的某个社会或国家的运作模式、政治制度、文化传承等。
13. 地域比较法:对不同地域的人文社会现象进行比较研究,了解不同地域地方文化特色与差异,增进地区之间相互理解。
人口学研究在大学毕业论文中的应用
人口学研究在大学毕业论文中的应用在大学毕业论文中,研究者经常会运用各种方法和理论来解决复杂的问题。
人口学研究是一种重要的方法之一,它通过对人口统计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探讨人口变动的趋势和影响因素。
本文将就人口学研究在大学毕业论文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并具体介绍几个典型的案例。
一、人口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人口统计数据是进行人口学研究的基础,也是支持大学毕业论文的关键。
研究者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如问卷调查、实地观察、文献研究等,收集和整理相关的人口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包括人口年龄结构、性别比例、人口迁移等方面的信息。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深入分析,研究者可以发现人口变动的规律和趋势,进一步探讨其背后的原因与影响。
二、人口变动的趋势与影响因素分析人口学研究可以帮助研究者分析人口变动的趋势和影响因素。
例如,研究者可以通过人口数据的分析,了解某地区的人口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等指标,进而推断该地区的人口发展趋势。
同时,研究者可以通过对人口数据的比较,探讨不同因素对人口变动的影响。
例如,通过对不同地区的人口数据进行对比,可以发现经济发展、教育水平等因素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三、人口学研究在社会问题分析中的应用人口学研究不仅可以用于分析人口变动的趋势,还可以应用于研究社会问题。
例如,研究者可以通过人口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探讨人口老龄化现象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此外,人口学研究还可以帮助研究者分析人口迁移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或者探究不同社会群体的就业、教育等问题。
通过人口学研究的应用,可以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参考。
四、案例分析:人口老龄化以人口老龄化为例,研究者可以通过人口学研究来探讨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首先,研究者可以收集和分析相关地区的人口年龄结构、老年人口比例等数据,了解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和趋势。
其次,可以通过与其他指标的比较,探讨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如就业机会减少、养老保险负担增加等。
最后,可以通过对政策的分析,提出促进老龄人口幸福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人口学教程1-2new2
三、人口范畴与登记对象 人口范畴即某一地区、某一时间上人口范围的规定性. 现有人口:在调查标准时间,住在调查区的全部人口 常住人口:在调查区内经常居住的人口. 常住人口=现有人口-外来暂住人口+暂时外出人口 通常以一年或半年作为常住和暂住人口的划分界限. 从大规模的人口调查,特别是人口普查看,几乎所有国 家的人口普查都以常住人口作为登记对象.
三、人口普查过程
1 、普查准备阶段 2 、普查登记阶段 3 、普查资料的整理阶段 4 、资料分析和编印阶段
四、世界人口普查的特点
1 2 3 4 5 6 7 8 、具有法律依据 、定期举行 、设置常设机构 、普查的准备更加充分 、广泛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 、普查项目日益增多 、人口普查与住房普查同事进行 、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
三、狭义人口学与广义人口学 将人口学的内容分为是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为人口的自然自然特征和自然变动,及人口总量人口 性别结构和出生死亡,这是人口学研究最核心的内容,也是人口学 区别与其他学科的独特研究内容. 第二各层次除了第一个层次外还有人口的地域分布和人口迁移,, 第二个层次的标志是影响人口总量变动的各因素,以及他们的作 用结果. 第三个层次不仅仅包括第二个层次而且还包括人口的社会特征和 社会变动因素,即是人口按各类特征划分的人口结构和子人口规 模,以及他们直接决定因素----人口动态变量. 第四个层次除了包含前面三个层次以外,还包括影响或决定人口 动态各因素的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因素和作用关系的研究.
1、了解国家的人口数量和人口构成、了解劳动力资 源状况、文化教育状况、行业职业分布、计划生育状 况,国家根据情况进行人口规划,制定政策. 2、划分选区,分配名额,制定地方税率的标准, 3、检验人口登记的质量. 4、用于人口研究
马克思主义人口学视角下的人口问题与社会发展研究
马克思主义人口学视角下的人口问题与社会发展研究人口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议题之一。
马克思主义人口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特殊的视角,用于深入理解人口问题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马克思主义人口学的角度探讨人口问题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以及如何有效解决人口问题。
一、人口问题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马克思主义人口学认为,人口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之一。
人口的数量、结构和分布将直接决定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状况。
人口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人口规模的影响人口规模对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适当的人口数量可以提供劳动力资源,促进生产力的增加。
然而,人口过多或过少都会给社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过多的人口可能导致就业压力增加、资源紧缺等问题,而过少的人口则可能导致劳动力不足、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2. 人口结构的影响人口结构指的是不同年龄组人口的分布情况。
年龄结构合理的人口分布可以保障劳动力的供给、促进经济发展。
而严重失衡的年龄结构则会导致人口老龄化或人口负增长的问题,对经济社会带来不利影响。
3. 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不均衡往往导致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
马克思主义人口学认为,地区人口的集中和分散现象是一种不合理的现象,会引发资源配置不合理、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合理的人口分布对于社会的平衡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二、解决人口问题的路径在马克思主义人口学的指导下,解决人口问题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解决人口问题的路径:1. 推进经济发展经济的发展是保证人口问题得到解决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人口学认为,只有通过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才能有能力应对人口问题。
因此,推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是解决人口问题的关键。
2. 实施全面的人口政策全面的人口政策包括合理的生育政策、优化的人口结构政策、协调的人口分布政策等。
合理的生育政策可以调控人口数量,避免过度增长或过度减少;优化的人口结构政策可以鼓励年轻人生育,保证劳动力供给;协调的人口分布政策可以调整地区之间的人口差异,促进区域平衡发展。
1人口学研究史
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系统的计划生育方针、政策和措施
人口学的基本范畴
一、人口与人口属性 1、人口
是指生活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域、一定社 会生产方式,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称。
人口与环境
生命科学学院 董银兰
人口与环境
人口学研究史 环境概述 大气环境与大气污染 土壤污染与防治 水体污染与防治 噪声污染与防治
环境标准体系与质量评价
人口与环境
人口迁移与环境
中国人口迁移
制度
第一章
人口学研究史
人口学的产生和发展
人口学的基本范畴
人口学的研究对象
二、人口学的实用价值
了解人口历史 把握人口现实 预见人口未来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现阶段我 国人口学实用价值表现在: 第一, 第二, 第三,
人口学的研究方法
一、人口学的指导思想
1、坚持实事求是的观点
2、坚持阶级观点和历史观点
二、人口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1、统计分析的方法
2、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3、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4、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2、人口属性 自然属性 社会属性
人口学的基本范畴
二、人口变动
人口是一个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不断发展、 变化的个人生命实体的总和。 人口变动包括 人口的自然变动 人口的迁移变动 人口的社会变动
人口学的基本范畴
三、人口规律
1、人口规律的涵义及性质
人口规律是人口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 然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即是人口发 展过程中各主要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及其发展 变化的必然趋势
现代人口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
现代人口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一、引言人口统计学是研究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人口分布、人口增长动态和规律等方面的科学。
自从18世纪开始,人口统计学就成为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人口的数量和结构变得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复杂,为此,各国不断改进和发展人口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现代人口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二、理论2.1 人口基本因素理论人口基本因素理论是人口统计学的基础理论,其内容包括出生率、死亡率、迁移率和自然增长率四大方面。
这些基本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口结构和数量的变化。
在人口统计学中,一旦确定了这些因素,就可以预测人口的变化和趋势。
例如,当一个国家的出生率高于死亡率时,这个国家的人口将会增加,反之亦然。
2.2 人口结构理论人口结构理论是指人口的组成和特点。
在现代社会中,这些特点主要是年龄、性别、民族和职业等。
根据人口结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社会的人口结构是年轻还是老龄化,男女比例是平衡还是失衡,以及各个民族和职业的比重如何。
基于这些分析,政府和企业可以根据人口情况做出相应的政策和决策。
2.3 人口增长理论人口增长理论是指人口数量的变化和趋势。
早期人口学家普遍认为,当人口增长时,社会就会变得混乱和不稳定。
然而,现代人口学家认为,人口增长不一定会带来负面影响,而是应该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情况来做出判断。
三、方法3.1 调查法调查法是人口统计学中最基本的方法。
它是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各种与人口数量和特点相关的数据,得出人口的数量和结构的方法。
调查法可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和抽样调查等多种形式。
3.2 比较法比较法是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状况进行比较,有利于了解人口数量和特点的变化和趋势。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发现人口变化的趋势,还可以揭示出不同国家和地区实施人口政策的差异和得失。
3.3 数学模型法数学模型法是一种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分析人口数量和特点变化的方法。
人口学的研究与分析
人口学的研究与分析人口学是一门研究人口变化的学科,它关注人口的数量、结构、分布、增长、迁移等问题,以及它们对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本文将对人口学的研究进行分析,并探讨人口变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人口学的研究现状目前,人口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研究范围涵盖了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
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人口学家可以了解人口的变化趋势、人口结构的特点、人口分布的规律等。
同时,人口学家还可以利用数学模型、计算机模拟等方法,对未来人口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目前,人口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口数量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全球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人口学家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人口增长的趋势和规律,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2.人口结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结构也在不断变化。
例如,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许多国家面临的重要问题。
人口学家可以通过统计分析,了解老龄化问题的原因和影响,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3.人口分布变化:人口的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经济发展、文化传统、自然环境等。
人口分布的变化对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都会产生影响,需要人口学家进行深入研究。
二、人口变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1.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劳动力市场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同时,由于消费市场的扩大,也将会带动经济的增长。
但是,过快的人口增长也会带来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问题,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对社会结构的影响:人口结构的变化将会对社会结构产生影响。
例如,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将会影响到社会保障体系、医疗保健体系等。
同时,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会发生变化,需要社会政策进行调整。
3.对环境的影响:人口的增加将会对环境产生更大的压力。
例如,过度开发自然资源、污染环境等问题将会更加严重。
因此,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
总之,人口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学研究方法:规范与发展您正在浏览的管理科学论文是人口学研究方法:规范与发展认识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的特点避免统计方法和数据的误用王谦(国家计生委计财司副司长)由于工作关系和职业习惯,笔者对各种各样有关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工作报告、分析文章中的统计方法和统计数据比较关注,经常可以发现统计方法和统计数据被误用的情况。
本文通过一些实例,分析由于不了解人口和计划生育的特点而造成统计方法和数据误用的情况。
1 个案与群体〔实例1〕某调查报告称,某村2001年出生婴儿10人,其中男婴6人,女婴4人,出生性别比高达150,严重失调。
〔实例2〕某乡给某村下达人口计划,其中一项指标是计划生育率,要求当年的计划生育率不低于95%,而该村一般每年出生不足20人。
〔实例3]某地计生委根据群众举报,查出某县一个超生5胎的情况,据此称该县超生问题严重。
〔实例4〕某县总人口不足50万人,近年来在孕妇中推广服用“福施福”。
上级要求检查服用“福施福”后,人口缺陷发生率是否逐年下降。
还有不少地方把孕产妇死亡率是否逐年下降当作生殖健康服务工作的考核内容。
这几个例子所出现的问题都是以个案或少量发生的情况,说明一个地方宏观的情况。
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所分析的对象(人口)或事例具有群体性,这个群体是由每个个体的人或事件集合而成。
每个个体是否发现这种现象是偶然的,作为表现群体规律的统计数据,只有当群体具有相当的规模后才有意义。
群体的规模太小,尽管对每个个体的统计是准确的,指标的计算也是正确的,但计算结果并不能客观地反映群体的规律。
如实例1,一个村的出生人数仅为10人,计算的出生性别比要么是100(“绝对平衡”),要么就是男女比例严重失调。
实例2中计划生育率受出生总数的影响,要么计生率正好100%,只要有一个计划外出生,计划生育率就低于95%。
例4涉及的出生缺陷发生率或孕产妇死亡率一般统计时均以10万作为分母,对于一个县,每年出生几千人或1万多人,即使按照出生缺陷、孕产妇死亡发生的平均水平,每年也只有几例,偶然性很大,在统计数据上很难表现为逐年下降。
至于例3,以一个特例说明全县的情况,更是欠妥。
各种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教材上并未说明各项统计指标适用的人群至少要达到多少,但一般说来这些统计指标绝大部分不能用于分析规模在几百人到一千多人的村级情况,许多指标在县、乡级使用也不太合适。
多年来各级是通过报表收集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数据。
报表由上级制发,基层单位按统一的口径填报每个项目,然后逐级汇总、上报。
这样以来,上、下级的报表式样相同,只是数量大小有差别,于是,上级单位计算哪些指标,下级单位“照葫芦画瓢”计算相同指标。
特别是实行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后,各项工作任务和责任要逐级分解、落实,相应地,工作指标也被层层分解,上一级控制的指标(如出生率、计划生育率)也被一直套用到基层单位。
在这种情况下,群体性的要求很容易被忽视。
2 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实例5〕1995年8月,在全国上半年人口形势分析会上,某省计生委分析本省当年上半年二孩出生数量比上一年同期减少的原因时称,由于自当年起全省广泛推行“三结合”,许多群众为了发家致富,主动退出二孩指标,于是二孩出生明显减少。
笔者的同事立即对此理由提出了置疑:既然是主动退出二孩指标导致二孩出生减少,那么原来应在1995年上半年生育二孩的妇女至少在1994年上半年就应退出二孩指标,而那时候,该省并未开展计划生育“三结合”;至于1995年上半年开展“三结合”后退出的二孩指标,其二孩出生减少的效果应在1996年以后才能表现出来。
群众退出二孩指标与二孩出生数量的减少在时间上出现了“矛盾”。
〔实例6〕许多文章分析妇女受教育程度越高,生育的孩子越少。
这两个例子说明分析人口出生数量的变化应考虑人口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人口首先是生物意义上的人口,具有自然属性,同时,人口生活、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具有社会属性。
人口现象的发生既受自然属性的影响,也受社会属性的影响。
从根本上说,社会属性对人口现象的影响和制约是有条件的、间接的。
而自然属性的影响和制约是无条件的、直接的。
社会属性的影响和制约常常要通过自然属性来实现。
在分析人口现象的时候,首先要解释人口的自然属性,然后再解释社会属性。
就实例5而言,从妇女退出二孩指标到二孩出生减少,至少间隔10个月,即妇女的怀孕期,无论推行“三结合”力度多大,妇女10个月的怀孕期不能缩短。
退指标的发生与出生数的减少在时间上不“同步”,至少要“滞后”一年。
也就是说,1995年上半年因开展“三结合”妇女退出二孩生育指标不会影响这个时期的二孩出生数量。
关于实例6,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属于社会属性,妇女受教育水平提高,的确会影响其生育行为。
然而,影响生育的自然因素,直接因素是避孕节育行为,具体地说,影响生育的生物因素包括推迟结婚(不发生性行为)、采取避孕措施和流产(终止妊娠)。
妇女文化程度影响到上述生物因素发生变化(如文化程度高,能够更好地掌握避孕知识,可以提高避孕的有效性,减少怀孕的可能),并通过上述因素影响生育孩子的数量。
直接讲文化程度与孩子数量的关系,未免有些牵强。
3 定量与定性〔实例7〕各地每年都要分析当年的人口形势,将当年的数据与上一年的数据进行对比。
许多分析报告在列举了对比数据后得出结论:“今年的工作比上一年有明显的进步,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上了一个新台阶”。
但如果我们仔细察看各项指标的数量,发现变化并不大,如计划生育率由88.5%上升到89%,出生率由15.4‰下降为14.9‰(这其中由于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也能导致出生率下降),多孩出生由165人减少为149人,多孩率由2.2%下降为2%等等。
根据这些数据的变化,得出的定性结论应当是:“工作稳步发展,人口增长保持平稳的态势”。
人口和计划生育的统计分析主要是指对数据的分析,并由“定量”的描述引申到定性的判断。
如果忽视定性的分析,那么,所谓定量分析不过是数量变化的文字描述而已。
把握好定性分析的关键在于,定性分析应以定量分析为基础,即“定量”在前,“定性”在后。
那种先“定性”,再计算数量变化的做法,违背了“定量”与“定性”的基本规律。
这样进行的定量分析,只是给定性的结论加一些数量的点缀。
4 模糊和精确〔实例8〕某地区的一份材料称,根据20年来每年总和生育率的变化,推算本地区20年来少生了1831275人。
〔实例9〕某县计生委利用农村赶集日人口比较集中的机会,出动服务车,设置咨询台,向群众宣传计划生育知识,提供咨询服务。
县计生委的汇报材料称,“一个月来在集日上接受宣传、咨询的群众累计达到127328人次”。
乍一看,实例8和实例9中的人数和人次数的统计和计算十分认真仔细,数字如此精确,令人钦佩。
但转念一想,不免生疑:实例8中利用总和生育率计算少生人口,需要以年龄别生育率与分年龄妇女人数相乘计算出生人数,一般来看,每个年龄组的计算结果都不会是整数,只好四舍五入。
每一年若干个年龄组累计下来,个位数已经含糊不清了。
再把20年的少生人数累计起来,怎么可能精确到个位数呢?况且20年间,该地区的人口并非处于“封闭状态”,各年龄组人数因为人口迁移而变化,也会影响到计算少生的数量。
至于实例9,在一个开放的、人们频繁走动的集市上,如何判定哪个人接受了宣传,哪个人接受了咨询,并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即使有标准,实际操作中也很难把握,因此,根本没有可能逐人统计。
实例8、实例9中看似精确的数据令人感到滑稽,倒不如模糊一些,说“20年大约少生了18万人”,“一个月在集市上接受了计划生育宣传、咨询服务的人次达10余万”,或许有几分可信。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口和计划生育所涉及的是宏观层面的事情,与此相应的统计数据所反映的是大致的状态或趋势,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做到精确。
许多同志在应用统计方法时,往往注意的是方法本身的定义和计算过程,而对计算中数据的来源不了解。
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属于社会经济统计范畴,很多数据是通过抽样调查获得,允许有一定的误差;即使是全面的调查(如人口普查、全局报表),在实施过程中,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干扰或影响,存在着调查误差,这是无法完全避免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数据存在一定的误差,这是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的特点之一。
5 原因与结果〔实例10〕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人口出生率每降低1个千分点,人均GDP提高多少个百分点”的说法。
这种说法的依据是利用相关分析法对全国各省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均GDP的数量变化进行计算,得出二者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和相关系数。
把人口出生率作为自变量,看自变量的单位变化影响因变量(人均GDP)变化的数量大小。
在这个例子中相关分析法本身以及有关的数据都是正确的,然而,用这样一个函数式来解释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是有问题的。
其一,就统计方法来说,相关分析只反映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而不说明因果关系;其二,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固然相互影响,但从本质上来说,是经济发展影响人们的思想,进而影响人们的生育行为,最终导致生育率下降,人口增长率降低,即经济增长是“因”,而人口增长是“果”。
颠倒了因果关系,不仅逻辑上讲不通,数量上的“相关性”也失去了意义。
笔者在多年的工作中体会到,由于人口和计划生育所具有的特点,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和统计数据的解释有别于其它部门和领域对于统计的一般要求。
正确地应用统计分析有助于我们认识人口和计划生育的特点和规律,只有科学地认识和把握人口和计划生育的特点和规律,才能避免在统计分析中陷入误区。
社会科学实证研究中的统计分析方法应用郑真真(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副教授)统计学的应用随着微型计算机的普及越来越广泛,在社会科学实证研究中几乎是无处不在。
有了一定规模的数据和一个统计分析软件,就可以很方便地进行各种估算和分析。
然而由于统计分析方法本身并不像加减乘除那样简单,而一些统计分析软件已经发展到几乎是人人都可使用的程度,如果使用者在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下操作并得到结果,可能出现对统计分析方法误用或滥用的现象。
本文仅对一些统计分析中比较常见的问题进行讨论,以引起各方面的重视。
1 描述性统计描述性统计是社会科学实证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
准确、全面、正确的描述是所有实证分析的基础,如果对某个事件或某种现象的描述不清楚或存在偏差,那么其后的所有分析都将是值得怀疑的。
一项研究能够将所研究的现象或对象描述清楚,就是一个极大的贡献;而描述的偏差可能会引起公众或学术界对某些社会现象的误解,甚至误导政府决策。
但是因为描述性统计所用方法简单易得,往往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均值的局限普遍用于描述样本集中趋势的测量之一是均值。
它对于近似正态的对称分布样本来说是比较好的测量,对于不对称分布则不然,尤其会受到极端值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