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议论文阅读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议论文阅读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复习议论文的有关知识
2、阅读训练,巩固训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找出各文中的三要素、论证方式、论证方法、结构、语言
2、能运用所学知识做阅读题
三、议论文阅读要求
1、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
2、弄清文章的类别归属(立论、驳论或二者结合);
3、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论点,并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
4、理清文章的论证结构、层次(纵式结构、横式结构、“总分总”式、“总分”式、“分总”式);
5、认识、分析论据类型,具体分析其作用;
6、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
7、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能抓住关键词语、典型语句,注意分析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8、分析写法上的其他特点(如夹叙夹议、议论中的说明和过渡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等等);
9、运用联想、想象,丰富文章内容。
四、能力要求
1、判断、归纳中心论点。
2、认识、区分论据类型。
3、辨识、掌握论证方法。
4、理清、划分论证结构。
5、理解、概括思想内容。
6、揣摩、体会词句含义。
7、分析准确、严密、生动的论证语言。
8、感受、领悟生活启示。
五、备考指导
解答议论文阅读题,首先要通览全文,迅速把握统率全文的中心论点。一般来说,中心论点是一个明确的判断,多数出现在文章的前面,有时也出现在文章的中间或结尾。判断时,不可误把论题当作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中只有分论点,这就需要综合分论点,使其成为中心论点。还有的议论文不明确提出中心论点,这便要领会论题和的写作意图,从中进行归纳,归纳时既要做到内容全面,又要注意文字简洁。
把握中心论点之后,再通过仔细阅读全文,去理清文章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此时要思考是通过什么方式提出中心论点的(即提出问题),如何围绕中心论点从哪些方面、运用什么方法展开论述的(即分析问题),又是怎样强调和深化中心论点的(即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辨识论点的提出方式、论据的类型、论证方法和论证结构特点等。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论证方法中的概念具有交叉关系和从属关系,如对比论证既包括事例的正反对比,又包括道理的正反对比,又如引证和喻证都属于道理论证。
对于议论文语言的解析和品味题的解答,一般方法是:
1、解析词句的含义时要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篇不离旨。不论是解词义还是析句义,都要理解揣摩它的表达作用。
2、议论文的语言非常讲究准确、严密的措词,很有逻辑性和分寸感。解
答这类题时,要抓住词义的范围和轻重、副词的修饰限制作用来分析,看它保存跟删去后对表达有什么影响。议论文的句式特点的解析跟记叙文一样,要从修辞的角度去思考。
议论文的观点鲜明,思想深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教育作用,题目设计中往往要求学生阅读后谈感受、启示等。应当说,这类题很灵活、自由,具有开放性,解答时要注意紧扣观点,联系实际,做到言之成理,条理清晰。解读驳论文,主要把握驳斥了什么反面论点,批驳的突破口是什么,同时注意树立了什么正面论点。其他考点跟立论文类似。
六、学法技巧
阅读理解切忌急于求成。语文阅读理解题是一种综合性的题型,它能有效地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质,其问题设置大致分为三个层次:直接源于原文,间接源于原文,超越原文。对第一层问题,需要认真感知原文,并稍作思考,如此即可直接从原文或自己的知识储备中觅得答案;对第二层问题,需要反复强化、整体感知原文,对文意做到融会贯通,并积极分析,深刻思考,高度概括即可;对第三层问题,需要高度领悟文意,并在此基础上积极运行延伸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思维活动,才可形成答案。以下几点经验值得借鉴:
(一)读,且熟读。
阅读是理解的基础。要产生深刻透彻的理解,就必须反复阅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文章的主要观点、中心意思及写作思路、行文线索都是隐匿于文章之中的,因此只有反复阅读、强化感知,才能深刻领悟和准确把握。但有些同学却急于求成,忽视对原文的阅读,只“水
过地皮湿”般泛泛而读,不求甚解,草草了事,因而对原文一知半解甚至形成错误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解,岂不是强为“无米之炊”?得出的结论,岂不成了“空中楼阁”?当然,熟读并不等于机械重复,在熟读的同时应给予思维一定的时间的空间。
(二)思,且深思。
只有深思,才有发现。所谓深思,就是读者站在的高度,有机结合自身的文化素质的主观意识,积极、高效、缜密地运行思维,深刻发掘文章深层意蕴的心理过程。因此,我们不应惰于思考,不应浅尝辄止,应深化思考,切中肯綮,惟其如此,问题的解决才如“疱丁解牛”,迎刃而解。
(三)取,忌断章取义。
文章是的意识整体。各部分之间、各层次之间都是血肉相联,浑然一体的。因此,我们怎能忽视文章的整体性,怎能管窥蠡测,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断章取义呢?正确的做法是应从文章的整体出发,应于高处大处着眼,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层层确定。惟其如此,我们的理解才不至于失之偏颇,谬误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