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主要制约及对策建议

合集下载

2024年四川省农业经济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

2024年四川省农业经济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

一、总体概述四川省作为中国的农业大省之一,农业经济发展一直占据重要位置。

2024年,四川省农业经济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粮食产量稳定增长。

四川省主要种植稻谷、小麦和玉米等粮食作物。

2024年,该省粮食总产量达到2000万吨,同比增长3%,预计2024年粮食产量将保持稳定增长。

2.农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四川省具备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包括果蔬、畜牧和水产品等。

近年来,该省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大对特色农产品的培育和推广力度。

预计2024年,四川省农产品结构将进一步优化。

3.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

四川省农业现代化水平逐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该省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

预计2024年,四川省农业现代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尽管四川省农业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1.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由于缺乏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标准和监管体系不健全,以及农民素质和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在四川省仍然比较突出。

2.农业产业链不完善。

四川省农业产业链相对分散,缺乏统一的组织和协调,造成生产、流通和销售环节不畅通,农产品附加值较低。

3.农业资源利用不合理。

四川省农业资源庞大,但利用率不高。

农业用地过度分散和过度利用,水资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对策1.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建立健全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标准和监管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和监督,提高农民素质和技术水平,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2.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

加大对特色农产品的培育和推广力度,优化农业产业链,组织和协调生产、流通和销售环节,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3.加强农业资源合理利用。

优化农业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水平,制定合理的农业水资源利用规划,减少农田水资源浪费。

四、发展预测基于以上分析和对四川省农业经济发展的预测,预计2024年四川省农业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具体表现为:1.粮食产量将保持稳定增长。

四川农业种植

四川农业种植

四川农业种植四川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农业大省,也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产地之一。

四川农业种植业发展悠久,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优越的气候条件,为农产品的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本文将从四川农业种植的特点、主要农产品及其特点以及四川农产品的优势与劣势等方面进行分析。

四川农业种植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四川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多雨,日照充足,特别是四川盆地具有温暖湿润的特点,适宜大部分农作物种植。

2. 多样的地形地貌:四川地势复杂,拥有高原、丘陵、平原和盆地等多种地形地貌,为不同类型的农作物提供了适宜的土壤条件。

3. 丰富的水资源:四川拥有众多河流和湖泊,水资源丰富,可以满足农作物的灌溉需求,有利于农业生产。

4. 丰富的农业种植经验和传统:四川农业历史悠久,农民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和传统农耕文化,这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支持。

四川的主要农产品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果蔬等。

其中,稻谷、玉米、小麦是四川的主要粮食作物,四川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四川的稻谷和小麦品质优良,产量丰富,满足了国内消费需求并出口到其他省份。

四川的玉米产量也位居全国前列,主要用于畜禽饲料和深加工。

此外,四川还有大豆、薯类、油料、麻糖料等经济作物的种植,为四川农民提供了丰富的经济来源。

在果蔬种植方面,四川拥有丰富的水果和蔬菜资源。

四川的水果主要有水蜜桃、柑橘、梨、葡萄等,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四川的蔬菜种类繁多,种植技术先进,品质优良,被誉为“天府之国”的四川蔬菜在国内外市场上颇受欢迎。

四川农产品的优势在于丰富的资源和多样化的种类。

四川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使得这里适宜于多种农作物的种植,能够满足消费者对不同农产品的需求。

此外,四川还拥有良好的农作物种植技术和质量控制水平,提供了高品质的农产品。

四川还拥有较完善的农业产业链,从种植、加工到销售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为农产品的市场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川的农村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如何

四川的农村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如何

四川的农村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如何四川是中国农业大省之一,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广阔的农田面积。

在过去几十年中,四川的农村发展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和进步。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四川的农村发展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分析四川的农村发展现状,同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四川的农村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粮食产量稳步增长。

四川以农业为基础,发展了一批特色农产品,如天府之国的茶叶、豆瓣酱、竹笋等,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此外,四川的农村改善了交通和基础设施,提升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农村旅游业的兴起和特色小镇的建设,为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些成就为四川农村的千千万万农民带来了福祉。

然而,四川的农村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农村劳动力短缺是一个普遍的问题。

随着农村年轻人的外出务工增加,农村地区面临着老龄化和劳动力减少的压力。

这给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困难。

其次,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不仅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民众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此外,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不足也制约了农村发展的进一步提升。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四川的农村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农村道路和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以提升农村生产条件和生活质量。

其次,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和溯源体系,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此外,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和支持,帮助他们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创新能力。

同时,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农村旅游业和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以提高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未来,四川农村的发展将面临一些新的机遇和趋势。

首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为四川农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农业优先、农村特色、农民富裕,将为四川农村的产业升级和创新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

其次,数字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发展将为四川农村带来新的技术和商机。

四川推进城乡融合现状、问题和建议

四川推进城乡融合现状、问题和建议

四川推进城乡融合现状、问题和建议
当前,四川省正在积极推进城乡融合,以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但在实践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1. 城乡发展不均衡。

尽管一些城市和城镇取得了快速发展,但农村地区仍面临贫困、落后和缺乏发展动力的问题。

2. 城乡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不平衡。

城市地区的公共服务系统更加完善,基础设施更加先进,而农村地区却面临投资不足及设施滞后等问题。

3. 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难以与城市经济融合。

农村经济缺乏技术支持和市场保障,与城市经济发展的联系不够紧密。

4. 农民工群体的权益受到侵害。

在城市化进程中,许多农民成为打工族,但他们的工作环境、待遇和社会保障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
1.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升,促进城乡发展均衡。

2. 加强与发达地区的对接,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3. 优化农业结构,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城乡经济融合。

4. 加强对农民工群体的保障,提高他们的劳动待遇和社会地位。

同时,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

西部丘陵地区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西部丘陵地区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西部丘陵地区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政协常委、经济委主任余培发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目前,由于受多方面因素制约,在我国西部丘陵地区的广大农村,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特征仍较明显,多数农户还在按照传统的方式和习惯从事种养业,现代农业发展步伐较为缓慢,与我国东中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一、面临问题从总体上看,西部丘陵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基础仍较薄弱,目前还面临着以下问题:(一)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西部丘陵地区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滞后,村落切割分散,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较薄弱,地势不平整、水系不配套、道路不通畅、设施不健全,使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脆弱,加大了农业生产的风险和难度,发展生产的艰巨性、复杂性及发展成本均高于其他地区。

(二)土地资源利用率较为低下当前农村土地使用主要以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生产经营规模小,粗放经营面积较大,普遍过度垦殖,土壤质量下降,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土地流转困难,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

虽然耕地稀缺,人均占有耕地少,但非农用占地规模和速度与其它地区相比并无差异,保护耕地的任务相对更重,农民在此过程中利益受损害的矛盾同样突出。

(三)农业劳动力综合素质偏低西部丘陵地区农业人口数量庞大,综合素质偏低,劳务输出低龄化趋势明显,农村职业培训发展不足,存在重视不够、支持不力、针对性不强等突出问题,带来就业能力降低,竞争力弱化的结果,多数劳动者只能在脏、累、苦、险等低层次岗位就业,劳务收入水平上升有限。

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年龄、智力上均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技术接受能力不高,影响了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标准提升,最终影响到农民收入。

(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不足西部丘陵地区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使得农产品品种繁多,总量丰富,但当前农产品市场竞争的焦点已开始从初级农产品的质量竞争逐步转为农产品加工产品的质量竞争。

一个地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模的大小、技术水平的高低、核心竞争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甚至决定这一地区农业发展的规模和水平。

四川农业发展现状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及建议分析

四川农业发展现状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及建议分析

四川农业发展现状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及建议分析一、四川农业发展现状2019年四川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7889.35亿元, 同比增长9.6%. 其中农业总产值为4395.04亿元, 林业总产值为372.21亿元, 牧业总产值为2647.88亿元, 渔业总产值为263.47亿元.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四川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2万公顷, 年末有效灌溉面积2942千公顷. 全年新增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4万公顷, 累计1042.8万公顷.2016-2019年四川农业机械总动力持续增长, 2019年四川农业机械总动力4696.9万千瓦, 同比增长2%.2015-2019年四川农村用电量稳步增长, 2019年四川农村用电量205.8亿千瓦小时, 同比增长3.6%.2018年四川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有所减少, 2019年四川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279千公顷, 同比增长0.2%;2015-2019年四川油料作物播种面积稳步增长, 2019年四川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495千公顷, 同比增长0.3%;2015-2019年四川中草药材播种面积平稳增长, 2019年四川中草药材播种面积136千公顷, 同比增长9.5%;2015-2019年四川蔬菜播种面积平稳增长, 2019年四川蔬菜播种面积1413千公顷, 同比增长3.2%.2019年四川粮食产量3498.5万吨, 比上年增长0.1%;其中小春粮食产量增长0.8%, 大春粮食产量增长0.1%.经济作物中, 油料产量367.4万吨, 增长1.3%;烟叶产量16.0万吨, 下降1.3%;蔬菜及食用菌产量4639.1万吨, 增长4.5%;茶叶产量32.5万吨, 增长8.2%;园林水果产量1000.8万吨, 增长5.5%;中草药材产量49.0万吨, 增长9.4%.2019年四川全年肉猪出栏4852.6万头, 同比减少26.9%;牛出栏291.7万头, 增长5.6%;羊出栏1780.2万只, 增长2.3%;家禽出栏78756.6万只, 增长19.2%.2019年四川肉类产量为559.53万吨, 其中猪肉产量为353.45, 牛肉产量为36.43, 羊肉产量为27.08万吨.2019年四川水产养殖面积193千公顷, 比上年增长1.5%;水产品产量157.7万吨, 增长2.7%.二、四川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当前四川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有种粮不赚钱的挑战、资源环境的挑战、谁来种田的挑战及区域分工协作的挑战.四川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1、种粮不赚钱的挑战对于四川这样的粮食生产大省和消费大省, 稳粮是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粮食生产成本持续上升,粮食价格下调,种粮收益微博,粮食生产积极性受到较大冲击,耕地“非农化”和“非粮化”现象日益严重. 近年来四川粮食作物种植收益水平持续走低,除了水稻种植略有盈利外,小麦和玉米都处于较为严重的亏损状态. 在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下的情况下, 如何采取措施确保农业生产者收益?在种粮不赚钱的情况下, 如何通过种植模式的改进、精准化的粮食补贴政策, 实现粮食生产基本有利可图.2、资源环境的挑战四川人地矛盾突出, 人均耕地面积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6.7%o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区域性缺水和季节性缺水问题较为明显. 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与农业争夺资源的矛盾将日趋激烈, 对转变农业资源利用方式、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 农业发展的资源、要素成本和机会成本迅速抬高. 相比全国其他地区, 四川农作物病虫害呈多发、频发、重发态势, 由此导致农民对化肥、农药、除草剂、杀虫剂、农膜等化学投入品的过度依赖和不合理使用, 造成农业生态资源环境负荷增加. 近年来四川耕地质量退化、环境污染加重、重金属污染等与农业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日趋突出. 目前四川粮食单产提高极为缓慢,单产突破极为艰难. 2018年四川粮食单产仅仅提高了2.1kg/667m2. 在单产不能实现较大突破的情况下, 要保证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就必须保证播种面积, 从而难以降低土地利用强度, 实现土地的休养生息极为困难.3、谁来种田的挑战四川是劳动力输出大省,也是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大省. 2018年四川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2512万人, 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农业劳动力“低质化、弱质化”问题特别严重. 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全省农业经营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仅占0.9%,35岁以下的仅占14.6%o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培育“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就地培养更多新型职业农民”进程中面临着无人可培的尴尬局面, 传统的散户快速分化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育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4、区域分工协作的挑战农业生产既受到自然条件适宜性的约束,也要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市场条件等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 四川省区五大经济区之间、各个市州甚至不同县区之间, 都存在农业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主体功能区划分等区别. 必须因地制宜, 分类施策,既区别化发展,又要在区域间分工合作协调生产. 省上确立了发展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但是要具体落地落实,必须要坚决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避免人为垒规模、仿特色. 特别是对于个别规模过大、品种过于单一、市场风险累积较大的产品, 要合理引导, 适度预警. 要在生产基地、加工基地和营销市场之间合理衔接, 根据不同区域的经济条件和市场空间, 正确定位, 合理分工, 避免同质化竞争.三、推进四川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几点建议为了解决当前四川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推进四川农业高质量发展, 应当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核心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以家庭农场和合作社培育为核心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以建立绿色发展体系为核心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四川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几点建议1、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核心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耕地是农业生产的根本性基础. 建设一批稳定的具有明显优势、抗灾能力较强和农业生产基础良好的高标准农田是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基础措施.要按照“扩面提质”的思路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首先是要继续扩大高标准农田面积. 四川目前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26万hm2在,只占全省耕地面积的33.6%, 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二是要保证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 特别是要针对当前四川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弱质化严重和农业生产成本中人工成本快速上涨的问题,更加注重对农业规模化经营和机械化操作需求的满足, 在田形调整、田间作业道路配置、田间机械化作业辅助设施配置等方面科学规划设计. 要根据平原、丘陵、山区不同地理条件和建设成本区别, 因地制宜, 合理制定区别化补助标准,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以家庭农场和合作社培育为核心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 着力构建适应乡村产业发展需求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要加快培育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 要充分认识到家庭农场农业生产中的本土优势和经营灵活性特征, 在生产端大力扶持家庭农场发展. 要发挥合作社内部人监督的优势, 在组织农户、联结农户、服务农户上, 更多依靠合作社来完成. 要坚持合作社发展的合作本质,将规范化运营作为合作社建设的第一要务. 尊重客观规律和基本弄情,正视小农户将长期存在的客观现实,通过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发展. 各类新型经营主体要明晰定位, 合理分工, 在农业产业链的各个部分各自发挥比较优势,通过合作延长价值链, 提升总体经营效益, 实现共赢. 针对土地细碎化、承包权分散化对适度规模经营的制约以及农业生产劳动力缺乏、省人省力需求突出的现实,加大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 以服务带动适度规模经营.3、以培育职业农民为核心建设高素质农业经营队伍要想解决“谁来种田”的问题, 根本上是要建立一支职业农民队伍. 一是要规范职业农民认定. 认真落实四川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暂行办法, 深化新型职业农民制度试点, 及时总结和推广经验. 关键是要做到认定精准, 宁缺毋滥,建立农业经营核心队伍. 二是要做好职业农民政策配套. 如果没有配套政策的支持,职业农民的认定最终将流于形式. 要真正发挥职业农民的作用, 就必要将相关配套支持政策与职业农民认定衔接起来,既要精准认定, 更要精准扶持. 相关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要做适当调整,特别是农业补贴增量。

四川大豆生产现状、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

四川大豆生产现状、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

一、四川大豆生产现状1.四川大豆产区分布广泛,种植面积较大。

四川作为我国重要的大豆产区之一,其种植面积和产量一直位居全国前茅。

2.四川大豆种植主要集中在盆地和丘陵地带,其中以成都平原、雅砻江盆地、川西高原等地区为主要产区。

3.四川大豆主要以夏大豆和秋大豆为主,夏大豆播种面积较大,秋大豆逐渐增加。

二、四川大豆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1.品种单一、低产低效。

目前四川大豆种植主要以传统品种为主,产量低、品质差,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2.生产技术落后,科技支撑不足。

四川大豆生产中存在种植密度大、施肥不足、病虫害防治不力等问题,缺乏现代化的栽培技术和管理经验支持。

3.市场营销不畅,加工产业薄弱。

四川大豆产量虽然较大,但是加工产业发展滞后,市场销售不畅,导致农民收入水平较低。

三、四川大豆生产的发展对策1.加强品种改良,推广优质高产种。

鼓励农民种植优质高产大豆品种,提高产量和品质,满足市场需求。

2.推广现代化种植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引进现代化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大豆的生产效益。

3.加强产业链建设,发展大豆加工产业。

推动大豆加工产业发展,培育大豆深加工龙头企业,拓展市场销售渠道,提升农民收入水平。

在四川大豆生产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政府、企业以及农民共同努力,加强合作,推动大豆产业的健康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川是我国重要的大豆生产基地之一,拥有广阔的耕地和适宜的气候条件,是大豆种植的理想之地。

然而,目前四川大豆生产面临诸多问题,包括品种单一、低产低效、生产技术落后、市场营销不畅等,制约了大豆产业的发展。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四川大豆生产健康、可持续发展。

要加强品种改良,推广优质高产种。

针对四川大豆目前品种单一、低产低效的情况,可以通过加强科研力量,培育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优质大豆新品种,提高产量和品质,以满足市场需求。

还要加大对优质大豆种子的推广力度,引导农民使用高产高效的新品种,提高产量,降低种植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四川设施农业发展的问题与建议

四川设施农业发展的问题与建议

工作研处2020年第12期C®川恋业科415KHUMI AERKUUnjMl.SCIENCE AND T KHN0W6Y 四川设施农业发展的问题与建议朱润华,白胜*,蒋浩宏,阳圣莹,李轶骥,周霓,李曦怡,朱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服务中心/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中心,四川成都610066)摘要:作者通过对四川多地设施农业发展调研,梳理了四川地区设施农业发展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四川;设施农业;问题;建议经过多年的发展,四川设施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农业现代化、四季蔬菜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随着设施农业发展,相关问题也不断涌现,全省推动设施农业发展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

如今,四川设施农业的发展仍在高速期,更好的厘清后续发展的思路和重点,解决四川设施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对促进设施农业又好又快发展,擦亮四川农业大省金字招牌,具有重大意义。

1四川设施农业中存在的问题11资金问题通过走访调查地方政府、农业企业、农村合作社和普通农民,四川地区设施农业建设资金主要来自于政府投资、企业自筹、合作社集资以及农业金融贷款等。

这些资金来源在一定程度上支援了地区的设施农业发展,但是缺乏长久的力度,随着设施农业发展规模的逐渐扩大,就会相应出现如政府资金周年政策性调整、企业经营后续资金不足、农民资金短缺、农业贷款压力逐渐增大等问题,导致设施农业发展的资金风险也随之增大。

后期的维护费用、配套环节投入的资金力度更显乏力。

在整个设施农业发展过程中,与设施农业相关的保险却没有相应发展。

12技术问题在四川设施农业发展初期,没有充分结合四川地区气候多样的特点,照搬了山东、辽宁等设施农业发达地区的温室大棚建设标准,使得部分温室大棚收稿日期:2020-09-03基金项目:四川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项目“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建设”(2020ZHCG0021);四川省财政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项目“设施农业关键技术研究一精准施硒肥对设施栽培草莓的生理性状及果实品质影响的研究”(2017QNJJ-024)。

四川农产品优缺点分析报告

四川农产品优缺点分析报告

四川农产品优缺点分析报告一、引言四川省是中国农业大省之一,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优势的自然环境,种植业和畜牧业是该省农产品的主要领域。

本报告旨在对四川农产品的优缺点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该地区的农业潜力和发展方向。

二、优点分析1. 丰富的地理特点四川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地带,拥有充足的阳光和降水资源。

这种地理特点使得四川省适合各种农作物的生长,尤其是水稻、玉米、白薯、花生、茶叶等作物。

此外,四川还是中国著名的畜牧业基地,有利于发展养殖业。

2. 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四川省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不仅满足本地居民的需求,还可供应其他地区。

四川的优质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有很高的知名度,如四川辣椒、四川茶叶和四川花椒等。

这些农产品具有独特的风味和口感,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3. 创新的种植技术为了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四川省不断推广和应用新的种植技术。

例如,采用温室种植技术可以延长蔬菜的生长期,使其能够供应市场的需求。

此外,通过有机农业和绿色种植等方式,四川省还致力于发展绿色、健康的农产品。

三、缺点分析1. 自然灾害风险由于四川地处地震多发区,地震等自然灾害可能会对农产品产生重大影响。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四川省多次遭受强烈的地震,导致农田受损、农作物减产甚至死亡。

此外,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也会对农产品的生产和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2. 供应链不完善四川作为农产品大省,其农产品的流通渠道和供应链并不完善。

农产品的储存、运输和销售环节存在着许多问题,导致商品的损耗和浪费。

此外,由于供应链的不稳定性,农产品的价格波动较大,给农民和消费者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3. 市场竞争激烈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四川的农产品面临着来自其他地区和国家的竞争。

一些优质农产品的价格被低廉的进口同类产品打压,导致农民的收入下降。

此外,由于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四川的农产品需要不断提升品质和标准,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四、总结与建议四川省作为农产品大省,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优势。

四川现代农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四川现代农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能 培 训 的 人 次 少 、 时 间 短 , 20 0 6年 农
发等产业 为一体 的综合 系统 ,现代农 业
产业体 系的运 营是 以农 业生产专业化为 基础 ,不断 推进 产 业化 运 营模式 的创 新。从 目前 四川农业 产业体系的运营 情 况看 ,在产前领域 ,农业机械 、水利设 施不能满足农 业生产的需 求 ,化肥 、农 药生产总量基本满足 ,但产品结构不符
市场 数仅 1 . 。农村市 场总量不 足给 6个
生产 、生 活带来 的不便 ,有的市场选点 局限于行政 区划 ,未能充分考虑商品流
通 的流 向 、流 量 和市 场 辐 射 范 围等 问题 ,
村劳 动 力接 受过 专业 培训 的 占 2 .%, 78

般 只培训几天 ;i是农技人员相对较
多 ,最近两年才增 长较快一些 。不少贫 困市 、县是 “ 吃饭 ”财政 ,农业 投入严 重依 赖国家和省级投入 ;金融支农 力度 不够。随着金融体制的改革 ,国有商 业 银行逐步退 出农 村 ,农 村信用社 的支农 能力弱 ,农业 发展银行业务范围窄 ,邮 政储蓄在 农村只存 不贷 ,农 民和涉农 企
合农业生产的需要 ;在产 中领域 ,科技
服务体系不健全 ,技术指导不到位 ,对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缺乏有效措施 ;在 产后 领域 ,农 产品加工 、包装 、储藏 、 运输 、营销等是非常薄弱 的环节 。再从 农业产业化 的组织程度看 ,四川农业产 业化 的组织程度 与其农业 大省 的地位极 不 相符 。据 省 农办 资料显 示 ,20 0 6年 四 J 龙 头 企 业 57 I J 2 3个 ,平 均 每个 县 ( 、区)不足 3 龙头企 业 ;农 民专 市 O个 合组织 带动 8 9万农 户 ,仅 占全省农户 8 的 4 .%;农 业产业化经 营组织基地 种 49 植业面积 占全 省总量的 3 .%、牲 畜饲 2 7 养量 占全省 总量 的 4 .%;以 “ 头企 38 龙

2023凉山州果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措施

2023凉山州果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措施

2023凉山州果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措施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地级行政单位,这里盛产各种水果,如苹果、樱桃、梨、葡萄等。

然而,果农在生产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限制了果农业的发展。

本文将从凉山州果农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发展措施,以期为凉山州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一、存在的问题1.土地利用不合理:凉山州果农存在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的问题。

部分果农依旧采用传统的种植方式,未进行土地的科学合理化利用,导致土地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2.技术水平不高:由于凉山州地理环境复杂,气候多变,果农在种植、管理、采摘等方面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无法做到科学合理的果树管理。

3.产品销售困难:凉山州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农产品市场相对薄弱,导致果农销售困难,产品滞销甚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4.品种单一:目前凉山州主要种植苹果、樱桃、梨等水果,品种单一,市场竞争压力大,影响了果农的经济收入。

二、发展措施1.合理化利用土地资源:政府部门应该引导果农进行科学合理的土地规划利用,推广高效的园艺栽培技术,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2.加强技术培训:针对凉山州果农存在的技术水平不高的问题,政府可以组织各类培训班,邀请专业的园艺师傅、农业专家进行技术指导,提高果农的种植、管理、采摘等技术水平。

3.拓宽销售渠道:政府可以通过补贴物流费用、拓展果农合作社、设立集中销售点等方式,拓宽果农的销售渠道,帮助果农更好地销售他们的产品。

4.多样化种植:政府可以引导果农逐步进行多样化种植,引入新的品种,以减轻市场压力,提高果农的经济收入。

5.加强产地品牌建设:凉山州应结合当地农产品的特色和资源优势,着力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附加值。

以上就是凉山州果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希望凉山果农能够通过不断改进和提高种植技术,创新销售模式,拓宽销售渠道,实现果农经济效益的提升和凉山州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川粮食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四川粮食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四川粮食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粮食生产效益。

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田灌溉、田间管理和农作物品种选育的水平,提高粮食生产的质量和数量。

2.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包括农田水利、农村电网、农村交通等,以提高农民生产条件和农产品流通能力。

3. 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鼓励农民组织合作社或农业企业,建立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体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产品附加值。

4.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保护土地、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采取科学的农药、化肥使用和农机作业技术,加强农田水土保持和农村环境治理。

5. 增加农产品加工和营销渠道。

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销售附加值,同时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农产品流通。

6. 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通过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提升,提高农民的专业能力和产业素质,帮助农民转型升级,增加农民收入。

7. 支持农业保险和金融服务。

建立健全的农业保险体系,为农民提供风险保障,同时提供金融支持,为农业投资和发展提供便利。

8. 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

制定健全的政策措施,加大对粮食产
业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各方参与粮食产业发展,形成强大的政策支持力量。

总之,四川粮食产业的发展需要全面的政策支持和各方合作,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等多方面的努力,可以实现粮食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川水稻生产的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建议

四川水稻生产的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建议

色化。主要举措有:
种与标准化种植技术的集成配套,打造出一批优质
(一)内涵的拓展
米产业示范基地;探索并建立中高档优质稻“品种 +
将“绿色”的要求贯穿于生产全过程,坚持物理 技术 +经营主体 +品牌”四位一体的产业化开发机
技术优先、安全投入品优先、良种良法配套技术优 先、农机农艺融合优先,更加注重绿色为本、高产稳
实施。预计 2017年的应用面积将出现井喷式扩大。
为确保有序发展,特建议: A B C D E F 主推机械直播,以提高播种
质量和群体起点;以水田穴直播机械为主,条件适
宜区域可选择旱地直播;以杂交稻品种为主,适度
示范常规稻和粳稻;优先选择冬闲田和蔬菜田等早
茬田块示范,麦茬田块必须与中早熟水稻品种配
农业部提出的核心抓手是“绿色增产增效模式”攻 下,一举改变了川米不优的局面,2016年自产优质
关。全国水稻生产具体目标是:到 2020年,在全面 提升全程机械化率的前提下,将化肥、农药的利用 率提高到 40%以上。
开展绿色增产增效技术模式攻关,关键是构建 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集成技术
大爆发和 2006年特大干旱的影响,产量大幅度波动,
但通过高产杂交稻品种(超级稻)、旱地育秧、强化栽
培、平衡施肥、叶龄模式等新品种、新技术的大力推
广,迅速实现恢复性增产,总量的需求得到满足。 ,1 2 34 5 6 78 积极推广了集中
育秧、机插秧、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无公害防控等
种的示范;特别是通过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既解 决了谁来种田的问题,又实现了提质增效。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

种植技术
科普惠农 ZHONG ZHIJISHU

攀枝花限制农业发展的因素

攀枝花限制农业发展的因素

攀枝花限制农业发展的因素
攀枝花限制农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土地资源限制:攀枝花地区地形多为山地和丘陵,平原面积较少,限制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效益。

2. 气候条件不利:攀枝花地处高原山区,气候干旱,夏季雨水较少,气温较高,限制了农作物的种植和生长。

3. 水资源短缺:攀枝花地区水资源相对匮乏,水源不足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给农业灌溉带来困难。

4. 技术和资金缺乏:攀枝花地区农业发展相对滞后,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农民缺乏现代化农业技术和资金投入,限制了农业的发展。

5. 缺乏市场销售渠道:攀枝花地区农产品的市场销售渠道相对有限,农民面临销售困难,经济效益较低,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总之,攀枝花地区因土地资源限制、气候条件不利、水资源短缺、技术和资金缺乏以及缺乏市场销售渠道等因素,对农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

为了促进农业的发展,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改善水资源利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拓宽农
产品销售渠道等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农业领域的整改措施与意见建议

农业领域的整改措施与意见建议

农业领域的整改措施与意见建议一、农业领域整改措施农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确保粮食安全、保障农民收入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而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农业领域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挑战。

因此,本文将从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加强土地保护与管理以及优化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和意见建议。

1. 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农业科技的发展对于农田生产和规模化经营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农业产品质量和增加产量,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大对科研机构的投入。

加强对大学和科研院所的资金支持,鼓励他们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并使其成果能够转化为生产力。

2)推动农业机械化。

引进先进的耕作机械设备,提高作物种植效率,减轻劳动强度,并通过提供相关国家补贴等方式降低农民购买成本。

3)推广绿色农业技术。

鼓励农民采用有机肥料、生物控制等环保措施,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提高土壤质量和作物品质。

2. 加强土地保护与管理:土地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基础,为了保护土地资源并有效管理其利用,应采取以下措施:1)完善土地承包制度。

确立明确的土地承包期限,并加强对违规占用或滥用土地的监管力度,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2)加大耕地面积保护力度。

严禁非法占用耕地进行建设,限制城市扩张对耕地的影响,并建立健全耕地流转市场,促进优势互补、多元化种植。

3)加强水源保护与节约利用。

实行科学合理的灌溉制度和水资源定量管理制度,遵循生态环境需要,减少对水资源造成的污染和浪费。

3. 优化政策支持:政策支持是农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下列措施将有助于优化农业政策:1)加大对农业投入的力度。

通过适当增加财政支出,提高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民收入的补贴力度,激励农民积极参与现代农业生产。

2)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建立健全多样化、灵活运作的金融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更多便捷的贷款、保险和金融创新等服务。

3)健全价格稳定机制。

建立完善的市场监管体系,加强对生产者价格、消费者价格以及市场垄断行为的监管,保障合理利润水平和消费者权益。

四川粮食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四川粮食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四川粮食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一、加强科技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1. 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加强科研机构和高校与农户的合作,推动技术的转化和应用。

2. 鼓励农业企业建立研发中心,不断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品种、新技术和新产品。

3. 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1.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对高效农业生产方式的支持,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2.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灌溉设施、农机具和农产品储运设施的现代化水平。

3. 鼓励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农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

三、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1. 加强农田水土保持工作,推动农田水利建设和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防止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

2. 推动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加强农药和化肥的使用管理,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3. 鼓励农民采用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的生产方式,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

四、加强农村金融支持,提升农业发展资金保障1. 加大对农业信贷的支持力度,降低农业贷款利率,提供更多的贷款额度和灵活的还款方式。

2. 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发展,提供风险保障和信贷担保服务。

3. 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创新,开展农业保险、农村信用等金融产品和服务,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

五、加强农业人才培养,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素质1. 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和管理能力。

2. 鼓励农村青年和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创业培训和资金支持。

3. 加强农业领域的科普宣传,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和创新能力。

六、加强政策引导,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1. 制定和完善农业支持政策,鼓励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2. 加强市场监管,打击农产品虚假宣传和假冒伪劣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

3. 鼓励农业企业与农户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提供稳定的市场销售渠道。

七、加强农业国际合作,扩大农产品出口1. 推动农业国际合作,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四川省乡村振兴现状

四川省乡村振兴现状

四川省乡村振兴现状四川省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美丽的自然风景,乡村振兴是四川省政府近年来重点推动的工作之一。

下面就四川省乡村振兴的现状进行了简要的描述。

在四川省,乡村振兴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社会进步,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在农业现代化方面,四川省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绿色化进程。

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农村产业发展重点发展现代农业、农村特色产业和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推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四川省也积极开展农村旅游、休闲农业等特色产业,通过优美的自然风景和乡土文化吸引游客,带动当地农民增加收入。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四川省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推进农村清洁能源和可持续发展。

四川省注重生态农业的发展,推广有机农业、绿色种植等环保农业模式,提升农业生态效益和农产品的品质安全。

在乡村社会进步方面,四川省重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和就业环境。

四川省也重视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提高乡村基层治理水平,增强农村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在乡村振兴的实施中,四川省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四川省乡村地区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农村公共服务不足,需要加大投入力度。

其次,乡村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农业产业发展受到限制。

另外,乡村居民收入水平较低,农民对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总的来说,四川省在乡村振兴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只有通过持续的努力,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深入开展,才能实现乡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

成都市蔬菜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成都市蔬菜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成都市蔬菜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成都市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和农业大省,蔬菜产业是成都市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成都市蔬菜产业已取得显著的发展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现状。

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成都市蔬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品种多样化,品质逐渐提高,达到了3018333亩,总产值达到1624亿元。

2、供给结构逐步升级。

蔬菜供应商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转变,产品种类、品质、品牌以及供应方式有了较大的提升,绿色、有机蔬菜市场供应量逐年增加。

3、市场空间空前扩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蔬菜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消费者对蔬菜品质、风味、品牌、服务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4、产业链逐步健全。

成都市蔬菜产业链逐步健全,从种植、生产、流通到销售等各个环节都有了较大的提升,特别是大型蔬菜企业的出现加速了产业渗透,促进了蔬菜生产效率。

二、存在问题。

1、单一品种、同质化制约发展。

成都市蔬菜品种单一、同质化现象普遍,导致市场竞争不充分,价格波动大,品质一般化,无法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2、规模和效益不平衡。

小农户蔬菜生产效率低下,规模小,因此成本较高,使得他们难以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制约了蔬菜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3、信息交流不够畅通。

成都市蔬菜从生产到销售都存在信息不通畅、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阻碍了市场信息的流通和企业生产决策、市场决策的准确性,使得市场变得不稳定。

三、发展对策。

1、多品种多样化发展。

全面开发蔬菜品种资源,促进生产不同品种蔬菜,增加品种差异化,达到提高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2、推进规模化和集约化。

加强农业生产组织,推广现代化技术装备,推进“小农户+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多种形式的农业合作社和协作社区,促进蔬菜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提高生产效益。

3、加强信息交流和技术支持。

通过加强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现代化蔬菜物流体系、开展技术培训等,提高蔬菜生产企业间信息的沟通和互动,提升蔬菜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以四川省为例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以四川省为例
, , , , , ,


” 。



,
一 四 川 省 培 育 新 型 农 民 经 营 主 体取 得 成 效
1 5 年 底 四 川 省 种 养 大 户超 过 1 3 万 户 农 民 专 合 组 织达 6 1 截 至 20 3 1 4 个 国 家级 万 个 经 工 商登记 的 农 民 合作社达 5 8 2 6 个 省 级 示 范 社 1 1 7 万 户 家庭农场 发展 到 2 3 3 17 个 培 育 省 示范社 4 6 0 个 人 社成 员 3 2 7 丘 8 万亩 场 均 7 级 示 范 场 2 0 个 规 模 经营 土地 面 积 1 5 亩 种 粮大 户 达 5 32 7 4% 3 个 到1 7 户 比上 年 增 加 1 规 模 以 上 龙头企业 8 7 0
, , 、 ,
.

,

.

,
,
,

,
.
。பைடு நூலகம்

二 发 展 过 程 中存 在 的 问题
( 一 ) 对 农 民 合 作 社 缺 乏 足 够 的 认识 《 中华人 民 共 和 国农 民专 业 合 作社 法 》 ( 以 下 简称 《农 民 专业合作 社法 》 ) 明确 指 出 农 民专 业合作社是在
,


市场 的价 格 收 购 农 户 的农产 品 与 农 户 建 立 供 销关 系 客观 上 讲 这 种 形 式 有利 于农 户 销 售农产 品 但 是 由于 公 司 的利 润 分 配与 农 户 没 有 任何 关 系 农 户 只 占一 部分 小 利 一 旦 农 户 认识 到市场 的 直接经济效 益 就 有 可 能 出现 违 约情 况 ( 六 ) 专 业 人 才 缺 乏 随 着农 村 改 革力 度加 大 城 乡 统筹发 展 步伐加 快 有 知识 有 文化 会 经营 的 农村青壮 年 劳动力 大 量进城 务 工 或经商 从 事农业 生 产 的 劳动 力 主 要 是 老 弱 人 员 农 业技术 人才 管理人才奇 缺 据 了解 5 0 % 以 上 的 家庭农场 主 和 农 民合作 社骨 干 管理人 员 综合 素质不 高 经 营理念落 后 市场观念 淡 薄 管理方 式 陈 旧 新 型农业经 营主 体 缺 乏 懂 技术 会 经 营 善管理 的人才 同时 政府 相关指 导 部 门 中懂 法 律 懂 政 策 会 监管 的指 导 人 员 也 少 有 些 乡 镇 受 体 制 编 制 的影 响根 本就 没 有 负责 农 经工 作 的辅 导 人 员

四川农区草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四川农区草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的材 料 , 并 进 行 种 质资 源 的创 新 研 究 。 同 时, 建 立全 国牧 草 种 质 资 源 信 息 网 络 , 加 速 信 息 交流 。 尽 快 与 国 际接 轨 。
的特点 又涉及 到 不同地 区间 的 合作 , 所 以 只 有 实 现 跨 地 区 、跨 部 门 的 多 学
草 业 科 学 是 一 门 年 轻 的学 科 。 和 农 作物科学 相比 , 牧 草 育 种 起 步 晚 。 从 事 牧 草 科 学 的人 员 也 较 少 , 研 究 基 础 较 薄 弱, 育成 品 种的数 量少 , 良 种 繁 育 体 系
划 地 开 展 与 育 种 有 关 的 基 础 理 论 研
生 产 发展和 生态环 境 建设 的需求 还有 较 大 差距 。针 对 这 一现 状 , 提 出以下对
策建议 :
及品 种 , 开 展栽培技术攻关 , 为草业 发
展提供技术支撑。
3 o 个最低收入国家这一比例的简单平
均数 的 1 / 3 , , 而我省牧草 种植起 步晚 。 基
础差 , 科技投入少 , 优质牧草 品种匮乏 ,
下重要进展 : ( 1 ) 建 立 了 品 种 资 源 库 1个 。 引 进
2 . 大力开展 适生牧草品种选育及栽 培技 术攻 关, 为草业发展提 供 品种 保障
和 技 术 支撑
4 l 加强多学科联合攻关
草业 科学
( 1 ) 继 续 加 强 牧 草 种 质 资 源收 集 、 保
存 和评 价工 作 。 由于 草 地 类 型 多 、 饲 用植 物丰富 、 特性突出 , 许 多栽 培 牧 草 的 野 生 祖先 、 野 生近 缘 种 分 布较 多 。 借 鉴 国 外经
究。 使 育种 工作更加扎实和高效。 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农业主要制约及对策建议
郭晓鸣
四川是地处中国西南内陆的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

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农作物种类繁多,主要农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从总体上看,人多地少是四川农业发展面临的最严峻的长期性制约因素。

而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和农民收入增长水平,则是事关四川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

进入2000年以后,四川农业以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为重点,在3个方面实现了较大突破:
1.实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四川的自然资源禀赋决定了在粮食、棉花、油料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规模扩大方面将很难与其它资源丰富省区一争高低,只有充分发挥四川农业特色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的相对优势,加大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通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才能有效改变四川农业效益低下和农民增收困难的被动局面。

2003年全省粮食作物面积继续调减,总播种面积9130万亩,比上年减少5.3%。

与此同时,各地特色农业快速发展,正在成为农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

四川全省共有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9000个,各类龙头企业2200多个,带动农户900万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40%左右,农业产业化发展带动农民人均增收230元。

2.推进劳务输出产业发展。

四川农村人多地少矛盾极其尖锐,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四川减轻农业负荷、实现农民增收的最富有成效的途径。

2003年,四川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370万人,其中省外劳务输出700万人,实现劳务收入474亿元,比上年增长10%,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230元,比上年增加122元,创1996年以来新高,其中人均劳务收入54.4元,占新增收入的44.6%。

3.加大生态建设投资力度。

四川地处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关键地区,日益严重的水土流失已构成长江流域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由生态环境恶化导致频繁的旱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也成为部分地区长期贫困的重要根源。

因此,四川省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启动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等重大生态建设项目,具有重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意义。

从目前看,四川大规模的生态建设已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截止2003年,全省成片造林1069万亩,退耕还林71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6.6%。

生态建设投资的大幅度增加,不仅较为显著地抑制了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势头,为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把四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从总体上评价,四川省通过推进改革、调整政策和增加投入,农业发展已突破多年来停滞不前的困境,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但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尚未解决,新的问题仍然不断产生,四川农业发展过程还存在着一系列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的制约因素,面临的任务仍很艰巨。

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粮食安全矛盾有所凸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四川农业发展的资源性和区位性劣势正日益充分地暴露出来,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四川农业在争取中央政策倾斜方面将面临一系列新的困难。

由此,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四川农业与其它省区竞争粮、棉、油等耗费土地的农产品的增长规模是没有出路的,在人地矛盾极其尖锐的条件下,四川农业发展尤其要注重发挥比较优势,走以特色农业发展为主线的道路。

综合分析,四川农业和农村发展主要面临下述关键性制约因素:
1.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外部压力趋于加大。

四川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本身资源约束比较严峻,现正处于起步期,但当前全面强调粮食安全的外部压力,可能对四川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产生不可低估的阻滞作用。

2.农村劳动力流动面临新的挑战。

四川劳务输出虽然成效显著,但在新的形势下不能盲目乐观。

就总体而言,四川劳务输出仍处于粗放化的初级阶段,在当前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正在从体力优先向技能优先转变、就业竞争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四川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十分薄弱的劣势己经日益充分地表现出来。

3.农业生产要素的外部流失愈加严重。

四川农村耕地资源和资金要素十分稀缺,但主要由于体制和政策因素的反向导向,当前全省农用耕地和农村资金大规模向农村外部流失的矛盾仍在不断加剧,在此过程中不仅直接损害了农民利益,更重要的是农业发展的基础也必然因此受到严重削弱。

4.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矛盾日趋尖锐。

税费改革前四川有限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依靠增加农民负担的方式推进,税费改革后虽然较大幅度减轻了农民负担,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并没有必不可少的补偿性投资来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已经构成四川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要瓶颈。

5.基层政府运转极其困难。

机构庞大、人员众多、高成本运行,是当前四川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又一突出矛盾。

税费改革后财政转移支付不足留下的较大缺口与背负的沉重债务矛盾相互交织,更使得基层政府运转困难的矛盾进一步升级。

6.因生态建设构成的经济负荷仍然沉重。

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等重大生态建设工程,虽然长期看具有良好的宏观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但四川大多数项目区农户和地方政府近期的实际经济收益水平是下降的,补偿机制的缺陷导致生态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农户和地方政府的经济负荷。

从宏观角度判断,未来四川农业发展最重要的是立足实际,扬长避短,突出资源特色,发挥比较优势,从根本上确立以特色农业发展为主导的战略思路。

而要实现由农产品数量增长优先向特色及质量优先的战略转换,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实施重大突破:
1.坚定不移地坚持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四川的资源禀赋客观地决定了主要农产品只能自求平衡,很难与其它资源相对丰富省区在主要农产品商品量增长方面一争高下。

因此,四川农业发展必须继续加大结构调整力度,首先在建立有一定规模的特色农业上实现突破,进而加快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以规模求发展,以特色争效益,真正把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经济优势。

2.进一步推进劳务输出产业化发展。

四川劳务输出产业的地位举足轻重,现正发生两个方面极其重要的变化:一是以政府推动为主的劳务输出向以市场推动为主的劳务输出转化;二是劳务输出的就业竞争正在从体力优先向技能优先转化。

与之相适应,四川劳务输出产业发展战略必须进行重大调整:一是全力强化政府在公共培训、权益保障、市场监管等方面的服务职能;二是大力扶持就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劳务派遣、创业指导等劳务输出服务企业发展;三是进一步开放农村职业教育市场,有针对性地强化职能培训。

3.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突破战略。

四川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水平落后,必须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专项投资,企业运作,政府监管,以市场化运作方式显著提高财政资金的投资效率。

同时,进一步完善农村社区内部“一事一议”制度,以利益机制为基本导向,更充分地调动农户参与社区内小型生产和生活设施投资的积极性。

需要强调的是,全省20个百万人口丘陵大县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矛盾尤为突出,制约性更强,因此应当相对集中有限资金,重点突破,循序推进,以期取得更好的投资效果。

4.合理调整生态建设经济补偿政策。

生态建设虽然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但确保其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是区域内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必须得到充分保护,社区和农户的经济利益必须得到合理补偿。

因此,不论是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还是退耕还林工程,都应当把县级政府纳入经济补偿范围,通过专项财政转移支付,弥补其财政收入因政策性减少所形成的收支缺口。

更重要的在于,农户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必须通过完善补偿机制,建立有效的内部激励,显著提高广大农户对生态建设工程的参与能力。

此外,在市场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生态建设不应沿袭完全由政府承担公益性投资的传统发展方式,应当制定具体有效的支持政策,在组织制度创新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民间资本积极进入,开辟新的生态补偿渠道。

5.全面加大体制改革与政策调整力度。

从根本上看,未来四川农业的发展必须把体制改革与政策调整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只有始终坚持改革,注重创新,不断消除体制与政策障碍,才能为四川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首先,必须加快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在重新进行政府职能定位基础上切实简政放权,较大幅度减少财政供养人员,真正建立高效政府。

其次,积极探索省直管县的财政管理体制,减少管理层级,扩大县级财政实力,增强县级政府的经济调控能力。

最后,积极推进农村土地制度和农村金融体系创新,有效遏制农村土地资源和资金要素过度流失的趋势。

郭晓鸣,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来源:《农村经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