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正阳南小学校郝东伟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的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精品文档】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5000字)-实用word文档 (6页)

【精品文档】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5000字)-实用word文档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5000字)? 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我国儿童大多患有“问题意识缺乏症”,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学历层次的增高,“问题”会越来越少,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从来不提问题,二是不愿或不敢提出问题,三是不会或不善于提出问题。

创新精神是人类最宝贵的素质和个性之一,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根本宗旨是提高国民素质,其重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精神、创新学习意识、创新学习思维、创新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使学生由“学会”转向“会学”,再到“创造地学”,由教师“教”转向学生“学”与“创”。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

没有问题就不会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认识。

从一定意义上说,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与发展、发明与创新的逻辑起点和推动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没有“问题”也就没有创新。

从一定意义上说,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为起点的“问题教育”。

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

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总之,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心理要素。

二、实践意义时代性:当今社会正步入创新时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教育的主旋律。

问题意识是创新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础。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该从培养问题意识开始。

现实性:问题意识的培养与学习活动胶结在一起,贯穿于活动的经纬,每位学生都会体验到问题的存在,拥有自主提问和探究的时空,感悟问题的意义,都可能具有“问题的头脑”和“问题的眼光”。

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结题报告作者: 伍小燕 (小学数学 广西钦州灵山小学数学二班 ) 评论数/浏览数: 11 / 1433发表日期: 2012-11-21 21:49:27| 优秀 一、课题研究目标: 我们把本课题研究的目标确定为: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使每个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使他们敢问、会问、善问,逐步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同时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具体表现:1、学生目标 敢问: 即自己有了想法、问题、建议等后,有胆量把这些问题抛出来,勇于发表自己见解,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探索精神。

会问:能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萌发猜想;并能综合运用自身经验和生活经验进行系统分析、整理、归纳,理解信息,能广泛收集各种信息,从各种信息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善问:善于抓住问题的实质,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学习状况,从不同角度探索知识,寻找方式方法,能积极进行独立的、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不拘泥于接受答案,善于质疑问难,善于自我反思,敢于向老师的答案挑战,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对问题的独立见解,并有其深度。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问题为主线,变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地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的发展,并使学生思维向敏捷性、创造性、独立性和批判性发展,充分发挥认识主体的创新性,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教师目标A、善于学习,具备宽广的视野和创新学习能力,不惟书、不惟上,只惟实,做一名具有创新精神的老师。

B、善于启疑,提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学习背景,学习情境应与学生心理、生理相协调,具有新奇性、启发性、趣味性。

体现教学始于问题,推进于问题,发展于问题。

C、教师要有热忱的工作态度,改变重结果的评价方式,对学生敢于提问的品质给予充分的肯定,以培养和助长学生"自信、独立、机敏"等人格特征,尊重学生不寻常的言行,避免有危害性的批评,以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及能力之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及能力之实践研究

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在学生认知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数学观念、探究能力等有重要影响。

因此,在数学学习中,学生要占据主体地位,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培养问题意识与能力,在问题的探究中形成数学学习思维。

教师要为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创设具体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使其在学习与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数学素养。

一、学生问题意识与能力的培养现状从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来看,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积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二者地位已经趋于平等,但存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还有待提高、教师引导过多讲解过细等情况,导致学生在课堂中主动思考的机会变少。

所以,即使教师在课堂中尊重学生的看法,想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但采取的方法欠科学,学生问题意识薄弱,只是在问题引导下倾听教师的解题思路,无法表达自己的学习想法。

由此可见,学生问题意识缺乏、消极学习态度、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的方式方法等问题,导致学生无法构建系统性的数学知识体系,探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自然不会有所提高。

基于此,教师要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反馈明晰今后的教学方向,在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创新与反思的基础上构建有效课堂,为学生创造提问的机会,指导学生提问的方法,避免学生统一做“好学生”,而不敢对教师、课本等质疑,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与能力。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及能力的策略(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提问的兴趣在数学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的学习深度有所拓展,从而保证课堂教学效率。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要考虑问题本身与数学学习的相关性,结合生动活泼的情境和丰富的素材,让学生可以直接看到问题的相关信息,为学生解题埋下伏笔。

此外,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应循序渐进,以趣味性问题为伊始,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让学生想主动解决问题。

问题本身应该具备一定的开放性和质疑性,能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以“认识更大的数”教学为例,学生在生活中不常接触一些较大的数,首先,教师可以安排数数活动,看看谁能数出更大的数,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

《小学数学低年级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1

《小学数学低年级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1

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结合我们使用的人教版数学教材教学的实际情况,我申报了《对低年级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的研究课题,上半学期完成了课题的立项、实施方案的制定。

我制定了研究的过程中三个阶段的目标,第一阶段:习惯养成阶段.把微笑带进课堂,把尊重带进课堂,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爱上数学课。

教师主动与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与学生讨论,创设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敢于面对问题、探究问题。

第二阶段:问题意识形成阶段。

改变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创设问题情境,不断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参与热情。

发现了问题,就想去探索、解决,形成了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学,推动学生自己学,学生进了“书山”,教师指点门径,学习之途由学生自己去跋涉,并经常使学习内容与答案保持若明若暗的距离,让学生动一动、跳一跳才能摘到苹果,达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具体做法是设置问题情景或学生自学发现问题,生生或师生互动交流,教师获得反馈信息后的更高层面的综合交流,巩固练习,归纳总结。

第三阶段:自觉探究问题阶段。

培养学生具有敢于向权威提出问题的勇气。

通过自主学习,不断增强问题意识,最大限度地增强学生的独立性,以人为本,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与众不同的唯一,同时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在教师出现错误时学生能大胆指出。

把问题意识逐渐转变为学生自觉自动化的学习方式,成为学生的良好习惯,大力表扬敢于发表并坚持自己意见的学生,引导学生形成“主动参与、大胆质疑、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创造思维能力,成为创新型人才。

我按照制定的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大胆实验,不断探索,取得一些成绩。

现对我的课题研究实验情况作阶段小结:一、学习理论,更新教育观念。

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教学改革的实践和实验研究的方向与成败。

因此,在确立实验课题后,我经常学习理论以及教育杂志上的有关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的文章,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

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中期总结报告

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中期总结报告

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中期总结报告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中期总结报告一、背景介绍在当今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问题意识是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思维的前提,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养成善于提问、勤于思考的习惯。

本报告旨在总结中期研究成果,探讨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实践方法,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践研究法,通过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等多种手段,收集并分析数据。

同时,结合文献资料,对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有效策略进行深入研究。

三、研究成果1.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提高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研究,我们发现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得到了显著提高。

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积极提问,思维活跃;课后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主动思考解决。

2.教学方式的转变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发生了转变。

教师更加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

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3.学生评价方式的转变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传统的评价方式已不能满足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需求。

因此,我们尝试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挥特长,营造宽松、自由的提问氛围。

四、研究不足与展望尽管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仍存在以下不足:1.研究样本较小,结论的普适性有待进一步验证;2.尚未完全探索出最有效的培养策略,需继续深入研究;3.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有待提高,需完善相关激励机制。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扩大研究样本,深入挖掘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有效策略,提高小学数学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同时,我们也希望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能够关注并参与到这项研究中来,共同为培养具有高度问题意识的小学生努力。

在后续的研究中,我们将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进一步优化教学方式,鼓励教师在课堂上更多地采用开放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营造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的课堂氛围;2.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意识和能力;3.完善多元评价机制,注重过程性评价,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提出具有独特见解的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结题报告_3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结题报告_3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水平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的选题背景: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教学理念,己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在具体教学中,我还是较多地考虑如何教,如何让学生学会知识,掌握技能,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尤其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

而教育却是一个不断产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产生新问题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却发现很少有学生提问,即便是问,也仅仅问某一道现成的题目,而不能或不善提出真正有质量的问题。

并且长期以来,不少人认为掌握了数学知识就具备了数学水平。

对知识的过度注重,也使自己在教学中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忽视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也应是学生学习数学必须掌握的水平,以至于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大部分仍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在提问这个具体环节上,师生的参与普遍失衡,而且是年级越高,现象越严重。

而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所以,注重学生的可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发现和提出问题意识,是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促动学生发展的要求。

所以我特选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水平的培养与训练”这个课题实行研究,目的在于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水平,为培养新时代的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题的研究意义小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都很强烈。

但是往往在课堂上主动发言的学生总是那么寥寥无几,多数学生在等待别人的回答。

自己却力不从心,无从着手。

所以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主动质疑、积极探究的想法。

教师就要鼓励学生能主动参与,没提出一个问题,都要对学生以肯定的回答。

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水平。

三、课题研究目标:1、科研目标:通过本课题研究,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意识的有效的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已经成为教学重要的一环。

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传统的死记硬背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学生的要求。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成为现代小学数学教学的必然趋势。

研究背景中还应考虑到,当前学生的学习负担重,而学生理解差,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也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产生积极影响。

通过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理论和实践,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2 研究目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敏感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通过深入研究小学数学问题意识的内涵和培养方法,可以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

通过实践中的探索和总结,可以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和借鉴,推动小学数学教学向更高水平发展。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和方法,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3 研究意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能够主动去探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通常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通过教学实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果。

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小学数学问题意识的内涵和重要性,探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和策略,并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实践效果。

哈尔滨市正阳南小学校郝东伟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的研究报告

哈尔滨市正阳南小学校郝东伟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的研究报告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的研究报告哈尔滨市正阳南小学校郝东伟一、发现问题孩子的问题越多,创造的欲望就越强烈;正因如此,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而要想提出问题首先要有问题意识。

二、制定计划问题意识是在一种和谐、轻松的氛围中产生的。

要想让学生对学习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我觉得前提是要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学生在心里装着老师,尊敬老师,老师在他的心目中有着一定的地位,学生看到老师感到非常的亲切。

三、采取措施1、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因此,教学中我努力为孩子们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我们班的古文博同学,接受知识比较慢,对学习没有兴趣,但我并没有对他失去信心。

课下与他和蔼的交谈,情不自禁地摸摸他的头。

他在我面前慢慢也活跃起来,不那么拘束了。

课上我抓住他身上的每一个点滴闪光点,哪怕是举一次手、回答了一个简单的问题,我都给与及时的鼓励,满腔热情地鼓励他敢说敢想的积极性:说错了允许重说;说得不完整时可以想好了再补充。

慢慢的课堂上总能看到他高高举起的胖手,虽然语言表达还有些稚嫩,但我能感觉到他变了,他开始不讨厌学习了,也能从学习中感受到乐趣了。

成绩自然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2、创设问题情境作为教师我们的最终任务不是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而是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情境,要有利于学生主动产生发现疑问。

要让学生感受到提出问题的乐趣。

比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出示一个钝角三角形和一个锐角三角形,两个兄弟在为谁的内角和大而争吵,请同学来评判,这时学生们和自然的开始思考了,他们两个的内角和一样大吗?怎么才能证明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一样大的呢?是所有的三角形内角和都一样大吗?在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后,学生们开始想各种办法来进行验证了。

学生在这种情境中被激发了探索求知的欲望,这时点明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把他们带入新的知识天地。

3、从课题切入,培养提问能力一个课题的出示,往往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借助这个时机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可能会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

《在小学数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阶段性总结2015109

《在小学数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阶段性总结2015109

《在小学数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阶段性总结2015.10.9市五小席占银“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问题意识是一种探索意识,是创造的起点。

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探索、创新、发展。

实施新课程标准,就要让学生学会问问题、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这不但能产生思维的动力,而且决定思维发展的方向。

可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显得十分重要。

由此我们制定了《在小学数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的课题,经市教研员田淑珍老师严格的审定和细心的指导,终于经过了区教研室审批准予立项。

自从完成课题的立项以后,我们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

一、重新确定课题人员的组成首先,我们确定研究人员将以前不适合的人员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进行调整。

原定于课题组的成员由于人员调动,或者已经参加了别的课题组,所以经沟通,人员进行了变动:将王瑞琳(五小校长)周建华(市级骨干教师)徐帅(市级骨干培养对象)刘志芳(四小教研组长)粱学琴(市级骨干教师)乔月红(市级骨干教师)纳入课题组。

同时将五小三年级组作为课题组工作室。

第二、确定课题组人员分工课题组长席占银负责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方案,撰写阶段性总结、结题报告;王瑞林校长负责课题的整体规划落实,为课题研究提供保障。

周建华主任负责指导课题研究,把握课题研究方向,不断督促课题组完成各阶段的任务。

刘志芳,乔月红老师负责收集整理课题组老师公开课、论文案例、辅导学生及外出学习等各项材料。

徐帅老师负责课题会议记录,将课题每次数学活动记录和签到表装盒。

梁学琴负责收集课题的相关资料和课题开展的后勤保障。

徐帅,刘志芳两位老师负责每学年的问卷调查(共2次)。

调查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会问(学生方面);数学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老师方面)。

最后将统计到的数据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以报告形式递交给课题组长,课题组长据此召开课题组会议,调整修正研究思路和策略。

课题组其余成员参与课题调查、研究、分析工作;积极开展研讨、观摩课等数学活动。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的阶段研究报告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的阶段研究报告

课题《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阶段性研究报告一.课题的界定1、数学问题: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出发,不能用现成的数学经验和方法解决的一种情景状态。

2、问题意识:是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中所形成的一种心理倾向。

是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原有的知识经验难以解决实际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

这种心理状态可以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的灵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3、数学问题意识是基于问题意识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是一种思维的问题性心理品质。

它是指教师把学生引入情境所隐含的“数学问题”中,使学生知觉到现有条件和目标实现之间需要解决的矛盾、疑难等所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的心理状态。

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

二.课题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本项课题主要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步养成敢问、好问、会问,并在疑问中自主探索,以问题为主线,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的思维向敏捷性、创造性、独立性和批判性发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创新性,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使教师善于学习,具有宽广的视野和创新学习能力;善于启疑,体现教学始于问题,推进于问题,发展于问题;具有热忱而悦纳的态度,改变结果的评价方式,对学生敢于提问的品德给予充分肯定;善于倾听,能从多种问题中筛选实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索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1、现状分析随着课堂改革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教学理念,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但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还是较多地考虑如何教,如何让学生学会知识,掌握技能,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尤其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

然而师生共同研究的过程、学生自主创新地学习都离不开问题这一骨架。

所以要使学生真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首先要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那么,学生在课堂中提问的情况如何呢?2010年4月至5月我选择了不同年级的数学课,进行随堂听课调查后发现:表一:数学课上学生提问情况统计表:呢?于是我们对语文课也同样进行调查,发现也存在这样的现象:从中不难看出:刚入小学的一、二年级学生,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老师,为什么2+2=2×2=4,而3+3≠3×3”。

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中期总结报告

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中期总结报告

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中期总结报告一、引言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重要的目标。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够积极思考、主动提问、勇于探索,并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中期总结报告旨在回顾我们在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方面的实践研究,评估所取得的进展和成果,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二、研究背景与目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数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然而,当前许多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仍存在缺乏问题意识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不敢提问、不愿思考、不会解决实际问题等。

因此,我们开展了此项实践研究,旨在探索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实证研究等方法。

我们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了解当前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等方法收集数据,了解学生在培养过程中的变化和进步。

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总结出有效的培养策略和方法。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我们发现以下几个关键因素对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具有重要影响:1、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教师应当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开放、互动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问和解决问题。

2、学生的自信心和兴趣:学生应当克服对数学学习的恐惧心理,树立自信心,对数学产生兴趣,从而更愿意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3、家庭和社会环境:家庭和社会应当为小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鼓励他们多思考、多提问、多实践。

五、结论与建议根据研究结果和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教师应当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设开放、互动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问和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还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2、学校应当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学习机会,帮助他们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同时,学校还应当加强与社会的和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社会资源。

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中期总结报告

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中期总结报告

《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中期总结报告尤溪县第二实验小学数学课题组自2012年10月本课题被立项以来,我们课题组在课题负责人韩章海校长的带领下严格按照课题实施方案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2012年12月20日举行开题仪式,2013年11月8日举行课题中期交流活动,进修学校詹祖权老师到场指导。

课题实施以来,学校投入资金3000余元,用于教师外出学习、听课以及开展县校级教研活动等。

现将课题实施1年来的情况总结如下:一、课题实施过程1、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自课题开题以来,我们在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理念的基础上,围绕本课题精选材料,分散学习和集中学习相结合。

集中学习了《数学课程标准》、《有效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有效教学》、《新课程下的创新备课》、《教师如何做研究》等专著。

此外,我们要求每一位课题组成员平时要主动从有关报刊杂志和网上收集一些课题研究方面的理论文章,以进一步指导和充实我们的课题研究。

2、以活动促提高活动,既为教师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更是促进教师提高课题研究水平的有力措施。

首先,积极参加县、校组织的各级各类活动,更新了教师的观念,开阔了教师的眼界。

其次,立足课堂,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以“教研”促“科研”。

课题研究课体现着我们课题研究组的思想和研究活动的进展,因此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研究的主阵地,在上好研究课上下功夫。

每学期我们都安排了每月一次的课题研究研讨活动,我们采取的研究方法是:全体成员以年级组为单位,对教材先进行梳理,进行个人备课,再在教研组内进行讨论修改,然后立足课堂进行实践,集体评议时,执教老师要按照课题思想,说明为什么这样上,一名老师作中心评课,其他老师再集体评议,使每次研讨课都能让课题组的所有教师得到收获和提高。

第三,“请进来、走出去”活动。

每学期我校都要选派一定数量的老师到省、市、县学习、取经,尤其是优先安排课题组的老师参加,这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组老师的一种激励吧。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实践与研究陈昆【摘要】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之一,其在学生认知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且,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意识、能力也会获得逐步提升。

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很多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处于被动状态,有些学生惰性较强,有些学生竞争意识不强,有些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

长此以往,这些学生会养成不爱思考、不爱提问的坏习惯,导致学习劲头不足,不利于其数学学习。

基于此,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实际,针对教学内容,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借助不同的策略思考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并针对自己的理解,发现、提出新的问题,实现数学问题意识的全面培养与深度塑造,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p 】小学数学;数学教学;问题意识;培养;实践;研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强调,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1]。

这为问题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贯通与渗透指明了方向。

然而,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普遍不强,严重影响了其数学综合能力的培育与提升。

对此,教师应该立足数学教学实际,结合数学知识的特性,将数学问题意识培养融入各个数学教学环节,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学会解决问题,为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奠基铺路。

1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数学创造意识的塑造都能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能切实激活学生的探究欲望与数学潜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活动,主动研讨数学问题,自觉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深度体悟数学知识的内涵,切实提升其数学综合素养[2]。

1.1 有助于學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增强数学问题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

在数学问题意识驱动下发现、分析^p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会得到切实提升与增强。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中“问题意识”的培养调查报告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中“问题意识”的培养调查报告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中“问题意识”的培养调查报告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中“问题意识”的培养调查报告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中“问题意识”的培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阶段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

”没有问题的数学是枯燥的数学,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而有趣的数学学习是建立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之上的。

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会有创新和发展。

可见问题意识是一种探索意识,是一种求知的状态,是发明创造的起点。

因此,在课堂上如何对低年级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使他们养成深思善问、勇于探究的学习品质,我做了以下尝试:一、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敢问”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于感兴趣的事物总想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又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知识面较窄,害怕答错、怕羞的心理又使他们不敢提问。

那么,学生内心强烈的问题意识能否得到表露、展示、交流,将取决于是否有适宜的环境和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

”因此,教学中我努力为孩子们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和孩子们之间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满腔热情的鼓励孩子们敢说敢想的积极性:说错了允许重说;说得不完整时可以想好了再补充;即便是提出的问题幼稚可笑,或是漫无边际,甚至离题万里,我们都不可以轻易否定,应耐心的提示孩子换个角度再想想。

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帮助,多一些等待,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大胆的主动提问。

二、创设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会问”1、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问”有依托。

教学中,我发现为学生提供的素材或或是比较丰富,或是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或是以已有经验为起点,或是较有挑战性时,非常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提出数学问题。

例如:在教学“解决问题”时,我或是借助挂图,或是讲个故事,或是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只为他们提供数据信息,让他们通过看一看、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画一画等形式,经历搜集信息、感受信息的过程,引导学生想一想:“根据信息,你会解决哪些问题呢?”或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在老师有鼓动性的问题引导下,学生都会提出有各自特点的问题的。

《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双月报(六月)

《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双月报(六月)
(2)根据常见的数量关系找等量关系
常见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在解题时,可以根据这些数量关系去找等量关系.
例如:“某款式的服装,零售价为36元1套,现有216元,问一共可以买多少套衣服?”
根据“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
(3)根据常用的计算公式找等量关系
常用的计算公式有:长方形面积=长×宽;可以根据计算公式找等量关系.
四、设计实践应用,增强问题意识。
在引导学生会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后,可以为学生创造提出问题的条件,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自己身边这类实际问题。
例如分段计费除了出租车收费会使用,一些阶梯电费、停车场收费、水费等都是分段计费的生活实例,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给学生一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走进生活去真实的调查、分析,做到学以致用,才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最关键。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经历过的收集到的信息融合在一起,提出出数学问题,记录下来。教师提供给学生交流的平台,并评选出优秀问题,更会激发学生更大的兴趣去学习数学,探究数学问题的应用价值。
通过上面题的两种解法可以看出,不论是用分析法还是用综合法,都要把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结合起来考虑,所求问题是思考方向,已知条件是解题的依据。
3、抓计算,达到目的
4、说算理,强化理解
5、优化练习,巩固提升
(1)、对比练习,异种求同
例如:(1)六年级有男生 120人 ,女生比男生多 ,女生有多少人?
(2)六年级有女生 120人 ,男生比女生少 , 男生有多少人?
(3)六年级有男生 120人, 比女生多 ,女生有多少人 ?
(4)六年级有女生120 人 ,比男生少 ,男生有多少人?
又如:1.小明有28本书,小明比小华多6本,小华有多少本?

小学生问题思维的培育研究获奖科研报告

小学生问题思维的培育研究获奖科研报告

小学生问题思维的培育研究获奖科研报告【摘要】在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具备良好的问题思维是把握发展机遇、化解发展难题的重要素养,而问题思维的培养需要接受科学的指导和训练。

在当前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在数学课程教学中贯穿问题思维的培育,使学生在教学活动参与过程中逐步掌握扎实的问题思维,是学校和教师高度重视的问题。

本文在分析小学生问题思维培育必要性的基础上,就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思维提出相关的策略建议,以促进学生问题思维的科学形成和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教学;问题思维发展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活动开展过程的侧重点,也是关系学生数学学习目标实现效果的关键性要素。

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数学教学目标之一,也是数学课程教学的重点所在。

在当前深化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下,虽然教师能够根据课程教学的需要设定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尝试解决问题,但由于缺乏科学、系统的问题思维培养策略,导致学生的问题思维培育效果欠佳,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应用。

基于此,有必要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寻求更加科学的问题思维培育策略,促进学生问题思维的稳步发展。

一、培育学生问题思维的必要性(一)培育问题思维是强化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需要问题思维既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思维能力,是以特定的问题为导向,利用掌握的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学习思想。

对学生进行问题思维培育,可以促使学生围绕某一问题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和应用,并在应用过程中体会到知识的深层次内涵和适用范围,从而强化对知识科学性的理解和认识。

例如,学生在学习数学公式时,在问题思维的引导下,对公式的内涵、特点和应用场景等進行系统性思考与梳理,而在这种动态化的过程中,学生对公式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二)培育问题思维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需要数学课程教学除了注重传授学生基础知识外,还承担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数学信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的研究报告
哈尔滨市正阳南小学校郝东伟
一、发现问题
孩子的问题越多,创造的欲望就越强烈;正因如此,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而要想提出问题首先要有问题意识。

二、制定计划
问题意识是在一种和谐、轻松的氛围中产生的。

要想让学生对学习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我觉得前提是要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学生在心里装着老师,尊敬老师,老师在他的心目中有着一定的地位,学生看到老师感到非常的亲切。

三、采取措施
1、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
因此,教学中我努力为孩子们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我们班的古文博同学,接受知识比较慢,对学习没有兴趣,但我并没有对他失去信心。

课下与他和蔼的交谈,情不自禁地摸摸他的头。

他在我面前慢慢也活跃起来,不那么拘束了。

课上我抓住他身上的每一个点滴闪光点,哪怕是举一次手、回答了一个简单的问题,我都给与及时的鼓励,满腔热情地鼓励他敢说敢想的积极性:说错了允许重说;说得不完整时可以想好了再补充。

慢慢的课堂上总能看到他高高举起的胖手,虽然语言表达还有些稚嫩,但我能感觉到他变了,他开始不讨厌学习了,也能从学习中感受到乐趣了。

成绩自然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2、创设问题情境
作为教师我们的最终任务不是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而是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情境,要有利于学生主动产生发现疑问。

要让学生感受到提出问题的乐趣。

比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出示一个钝角三角形和
一个锐角三角形,两个兄弟在为谁的内角和大而争吵,请同学来评判,这时学生们和自然的开始思考了,他们两个的内角和一样大吗?怎么才能证明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一样大的呢?是所有的三角形内角和都一样大吗?在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后,学生们开始想各种办法来进行验证了。

学生在这种情境中被激发了探索求知的欲望,这时点明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把他们带入新的知识天地。

3、从课题切入,培养提问能力
一个课题的出示,往往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借助这个时机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可能会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

而对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他自身在研究的过程中积极性也会更高。

比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出示课题后让学生思考,看到题目你是怎么理解的?你认为什么样的小数是循环小数呢?在学生的猜测过程中,问题产生了,我们的猜测到底对不对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来共同解决今天的问题。

学生的热情比较高涨。

4、教师可以抛砖引玉
前几天听了吴正宪老师的《相遇问题》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学生把两个不同的算式列到黑板上时,吴老师没有让板演的同学返回,而是留在前面当小老师回答同学们的提问,吴老师却成了一位小学生。

当学生不知道该提出什么问题时,吴老师把手举得高高的,带头提出了第一个问题:“请问老师,70乘4表示什么呢?”其他同学一下找到了方向,知道该怎么提问了。

就在学生提问,学生来解答的过程中,把这节课的重点难点解决了。

课堂教学进行的生动活泼,特别是能看到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发言,内心的激动与快乐油然而生,一节课的时间不知不觉过去。

下课时,学生的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唧唧喳喳地讨论个不停。

教师脸上也充满了成就感。

课后我陷入了沉思,这样课堂学生怎么会不喜欢,这种形式学习怎么会学不好。

第二天在复习多边形的面积时我进行了一些尝试。

多边形面积复习课中有这样一道题,在两条平行线之间有四个图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

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同,三角形的底是平行四边形底的2倍。

让学生计算它们的面积,然后思考发现了什么?我在课堂上试着让学生提问。

看到计算的结果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学生一片沉默不知从何问起,于是我带头先提个问题: “为什么长方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呢?”学生开始讨论、思考问题,也找到了提问的方向。

于是学生们开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道题虽然花费的时间多了一些,但学生在提问与回答之间,积极思考、勇于参与,对于几种图形之间的关系,对于底和高之间的关系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形成了一个无形的知识网络。

更为难得的是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果我们老师能有意识的把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在这种氛围的感染下,一些内向的孩子可能就会大方了。

一些不爱思考的学生思维变得灵活了。

到那时我们的课堂真的是学生自己的了。

四、行动反思
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教师要转变观念,认识到问题意识对学生学习的重要作用。

教师要在不断的学习反思中找到切实有效的方法,坚定不移的落实的到教学环节中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