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正阳南小学校郝东伟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的研究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的研究报告
哈尔滨市正阳南小学校郝东伟
一、发现问题
孩子的问题越多,创造的欲望就越强烈;正因如此,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要想提出问题首先要有问题意识。
二、制定计划
问题意识是在一种和谐、轻松的氛围中产生的。要想让学生对学习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我觉得前提是要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学生在心里装着老师,尊敬老师,老师在他的心目中有着一定的地位,学生看到老师感到非常的亲切。
三、采取措施
1、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
因此,教学中我努力为孩子们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我们班的古文博同学,接受知识比较慢,对学习没有兴趣,但我并没有对他失去信心。课下与他和蔼的交谈,情不自禁地摸摸他的头。他在我面前慢慢也活跃起来,不那么拘束了。课上我抓住他身上的每一个点滴闪光点,哪怕是举一次手、回答了一个简单的问题,我都给与及时的鼓励,满腔热情地鼓励他敢说敢想的积极性:说错了允许重说;说得不完整时可以想好了再补充。慢慢的课堂上总能看到他高高举起的胖手,虽然语言表达还有些稚嫩,但我能感觉到他变了,他开始不讨厌学习了,也能从学习中感受到乐趣了。成绩自然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2、创设问题情境
作为教师我们的最终任务不是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而是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情境,要有利于学生主动产生发现疑问。要让学生感受到提出问题的乐趣。
比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出示一个钝角三角形和
一个锐角三角形,两个兄弟在为谁的内角和大而争吵,请同学来评判,这时学生们和自然的开始思考了,他们两个的内角和一样大吗?怎么才能证明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一样大的呢?是所有的三角形内角和都一样大吗?在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后,学生们开始想各种办法来进行验证了。学生在这种情境中被激发了探索求知的欲望,这时点明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把他们带入新的知识天地。
3、从课题切入,培养提问能力
一个课题的出示,往往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借助这个时机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可能会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而对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他自身在研究的过程中积极性也会更高。比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出示课题后让学生思考,看到题目你是怎么理解的?你认为什么样的小数是循环小数呢?在学生的猜测过程中,问题产生了,我们的猜测到底对不对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来共同解决今天的问题。学生的热情比较高涨。
4、教师可以抛砖引玉
前几天听了吴正宪老师的《相遇问题》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学生把两个不同的算式列到黑板上时,吴老师没有让板演的同学返回,而是留在前面当小老师回答同学们的提问,吴老师却成了一位小学生。当学生不知道该提出什么问题时,吴老师把手举得高高的,带头提出了第一个问题:“请问老师,70乘4表示什么呢?”其他同学一下找到了方向,知道该怎么提问了。就在学生提问,学生来解答的过程中,把这节课的重点难点解决了。课堂教学进行的生动活泼,特别是能看到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发言,内心的激动与快乐油然而生,一节课的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下课时,学生的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唧唧喳喳地讨论个不停。教师脸上也充满了成就感。课后我陷入了沉思,这样课堂学生怎么会不喜欢,这种形式学习怎么会学不好。第二天在复习多边形的面积时我进行了一些尝试。
多边形面积复习课中有这样一道题,在两条平行线之间有四个图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同,三角形的底是平行四边形底的2倍。让学生计算它们的面积,然后思考发现了什么?我在课堂上试着让学生提问。看到计算的结果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学生一片沉默不知从何问起,于是我带头先提个问题: “为什么长方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呢?”学生开始讨论、思考问题,也找到了提问的方向。于是学生们开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一道题虽然花费的时间多了一些,但学生在提问与回答之间,积极思考、勇于参与,对于几种图形之间的关系,对于底和高之间的关系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形成了一个无形的知识网络。更为难得的是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如果我们老师能有意识的把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在这种氛围的感染下,一些内向的孩子可能就会大方了。一些不爱思考的学生思维变得灵活了。到那时我们的课堂真的是学生自己的了。
四、行动反思
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教师要转变观念,认识到问题意识对学生学习的重要作用。教师要在不断的学习反思中找到切实有效的方法,坚定不移的落实的到教学环节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