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新技术概述
发动机新技术毕业论文讲解
设计(论文)题目:汽车发动机新技术的概况与结构原理学院名称:内蒙古大学交通学院专业:汽车运用技术班级:汽车(15)班姓名:郭建平学号:5 1 0 3 0 1 9指导教师:李春芾2013年04月 07日目录绪论:一.汽车发电机发展历史回顾1.1 汽车的起步阶段1.2 汽油机之前的摸索阶段1.3 奔驰的单缸二冲程汽油发动机1.4 四冲程发动机的应用1.5 化油器发动机的淘汰1. 6 电喷发动机的应用二.发动机进排气控制技术2.1 可变气门2.2 可变气门正时2.3 可变进气系统三.汽油缸内直喷技术3.1 缸内直喷技术概念简述3.2 缸内直喷的优点分析3.3 缸内直喷的广泛运用四.发动机均质充量压缩燃烧技术4.1 发动机均质充量压缩燃烧技术概述4.2 HCCI的燃烧机理4.3 HCCI 的优点4.4 HCCI缺点4.5 HCCI特点及其重要意义五 .柴油机电控高压共轨燃油喷射技术5.1柴油机电控高压共轨燃油喷射技术5.2电控柴油喷射系统组成5.3电控高压共轨燃油系统工作原理5.4电控高压共轨燃油系统的特点六.结论七.参考文献正文绪论:21世纪的内燃机将面临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它将义无返顾地朝着节约能源、燃料多样化、提高功率、延长寿命、提高可靠性、降低排放和噪声、减轻质量、缩小体积、降低成本、简化维护保养等方向迅猛发展。
在21世纪,天然气、醇类、植物油及氢等代用燃料将为内燃机增添新的活力,而内燃机电子控制技术在提高品质的同时也延长了内燃机行业的“生命”。
新材料、新工艺的技术革命,为21世纪内燃机的发展产生了新的推动力。
21世纪的内燃机,将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不断弥补自身缺陷,以尽可能完美的形象为人类作出新的贡献。
一.汽车发电机发展历史回顾1.1 汽车的起步阶段汽车的起步阶段,那时的汽车被马车嘲笑,污染严重,但起步的意义却非同寻常。
汽车整体技术日新月异,而作为汽车的心脏——发动机技术的进步显得更受关注。
如今介绍一辆汽车的发动机时: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双顶置凸轮轴技术,缸内直喷技术,VCM汽缸管理技术,涡轮增压技术,等等都已经运用的相当广泛;在用料上也是往轻量化的方向发展:全铝发动机目前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汽车的污染也是不可避免,于是新能源技术,包括柴油机的高压共轨,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纯电动,生物燃料技术也已经有普及的趋向,但回顾一下发动机的历史或许更能理解这一百多年来汽车技术所发生的巨大变革。
车辆新的发动机升级方案
车辆新的发动机升级方案车辆的发动机是车辆的核心部件,直接决定着车辆的性能表现和可靠性。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技术的不断创新,车辆的发动机也在不断地发展升级,为车辆的性能和可靠性提供更加优秀的保障。
本文将介绍一些新的发动机升级方案,从技术角度分析其优劣势。
1.缸内直喷技术缸内直喷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汽车发动机技术,该技术将燃油喷射直接注入到汽缸内部,可以改善燃油的混合和点火,提高发动机效率和动力性能,同时还能降低排放。
相比于传统的多点喷射技术,缸内直喷技术具有更高的燃油利用率、更低的废气排放和更高的功率输出,因而被广泛使用。
2.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可变气门正时技术是一种具有高性能和高效率的发动机技术,可以通过控制气门的开闭和正时来实现燃油的更好控制和利用。
该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的驾驶条件,自动调整发动机气门正时,使其在最佳曲线下运行,从而提高发动机的综合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3.涡轮增压技术涡轮增压技术是一种通过在发动机进气系统中增加涡轮增压器的方式来提高发动机功率输出的技术。
该技术可以通过提高空气进入汽缸的压力和密度,从而改善燃油的燃烧情况,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涡轮增压技术已经成为当今高性能发动机的标准配置,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车型中。
4.可变排量技术可变排量技术是一种以实现排量大小的可变化为核心的发动机技术,具有较高的动力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该技术可以在发动机运转时,根据车辆行驶状态和负载的变化,调整活塞的行程和气门的开闭,从而实现排量的可变化,减少燃油消耗和废气排放。
该技术已经被应用于许多汽车厂商的发动机中,显著提高了车辆的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能。
5.全球统一平台技术全球统一平台技术是一种以实现车辆生产和设计的全球标准化为核心的技术,可以实现不同地区和市场之间的统一生产和销售。
该技术涵盖了汽车发动机、传动系统、悬架、电子控制和安全系统等方面,可以显著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提高车辆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全球统一平台技术已经成为当今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对于车辆的发动机升级和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汽车发动机新技术的论文
[标签:标题]篇一:汽车发动机新技术的论文发动机新技术---缸内直喷式姓名:吴山林学号:5902111009 班级:热能111近年来,当代汽车汽车飞速发展,汽车新技术不断涌现和应用,带动汽车性能不断改善。
下面就现代缸内直喷式汽油机进行简单介绍。
汽油机的发展经历了100多年的漫长历史,其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展阶段无不是以油气混合方式和机理的变迁为标志的。
早期的化油器式汽油机依靠化油器喉口气流流速增加所产生的真空度将汽油吸出被高速进气空气流雾化以及汽油油滴本身的蒸发而与空气形成可燃混合汽。
油气混合比(空燃比=进气空气质量/燃油质量)取决于化油器喉口的设计和量孔直径,负荷的调节是由节气门的开度来调节进入汽缸的油气混合汽量来实现的,因此属于混合汽外部形成的量调节方式,且没有任何反馈控制。
由于汽油-空气混合汽能在相当宽的空燃比范围内点燃,这种不太精确的控制对早期汽油机的正常运行并不存在什么问题。
但是,随着世界工业化的发展,汽车成为不可或缺的主要交通工具,而作为汽车主要动力的这种化油器式汽油机废气中的有害成分(C O、H C和N O X等)对大气造成了污染,而燃烧产物二氧化碳又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随着汽车数量的与日俱增,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危害日趋加剧,因此汽车的节能减排已成为全球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汽油缸内直接喷射从油气混合机理上可以解决变工况(如车辆加速时)和冷启动时油气混合不足的问题。
早期的缸内直喷式汽油机因喷射技术水平的限制,喷雾油滴的直径约为80μm。
计算表明,一滴这样大小的油滴在200℃空气中需要大约55ms才能完全蒸发。
如果发动机的转速为1500r/min的话,这段时间相当于495°CA(曲轴转角)。
显然,蒸发时间过长,在这种情况下油气混合不能主要依靠喷雾来实现。
随着汽油喷射技术的进步,现代缸内直喷式汽油机应用的汽油泵的供油压力已达到5~12MPa,又采用带旋流的喷油嘴,雾化性能得以提高,喷雾的油滴直径约为20μm,喷雾锥角可达50~100°,常压下的贯穿度约为100mm 。
汽车新技术 第二章1汽车发动机新技术(韩伟)
从90年代以来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日趋成熟
广泛应用16位或32位微处理器进行控制, 控制技术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主要有发动机管理系统、牵引力控制系 统、控制器区域网络CAN通讯系统、四轮 转向控制系统、轮胎气压控制系统、声 音合成与识别系统、自动防追尾碰撞系 统、汽车自动导航系统和自动驾驶系统 等。
车用发电机的出现
从1960年起,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和日本日产 汽车公司便开始采用结构紧凑、故障少、成本低 的二极管整流式交流发电机。我国采用交流发电 机始于70年代,现已取代了直流发电机。
电子装臵和集成电路的广泛应用
1960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采用了IC调节器。60年代中期, 汽车上开始采用晶体管电压调节器和晶体管点火装臵, 接着又逐步实现其集成化。 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广泛应用。 特别是8位、16位微处理器的广泛应用,更提高了电子系 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另外,应用电子装臵还解决了机 械装臵所无法解决的复杂的自动控制问题。
霍尔效应是美国约翰??霍普金 斯大学物理学家霍尔博士 (Dr.E.H.Hall)于1879年首 先发现的。 霍尔式曲轴位臵传感器是利用 霍尔效应的原理,产生与曲轴 转角相对应的电压脉冲信号的, 经放大整形后即为曲轴位臵传 感器的输出信号。 霍尔式传感器主要由触发叶轮、 霍尔集成电路、导磁钢片(磁轭) 与永久磁铁等组成。触发叶轮 安装在转子轴上,叶轮上制有 叶片(在霍尔式点火系统中,叶 帕萨特轿车使用的霍尔条 纹同步信号传感器 片数与发动机气缸数相等)。当 触发叶轮随转子轴一同转动时, 叶片便在霍尔集成电路与永久 磁铁之间转动。
(2)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发动机机电 控制技术初步形成。
1980年日本开发了能综合控 制节油、点火时刻和怠速转 速、并具有自我诊断功能 TCCS系统;还开发了使用卡 尔曼涡旋式空气流量计,并 具有自我诊断功能和后备电 路的系统。 1990年以后美国通用、福特 和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生 产的汽车全部采用电控汽油 喷射方式供油。欧洲和日本 除出口东南亚的汽车有化油 器供油外,其他均采用电控 汽油喷射方式供油。
汽车发动机新技术 -燃油系统新技术
第二节 喷系统对比的优点 (1)将系统压力从 150bar 提高到 200bar; (2)改善了燃烧噪音; (3)达到EU-6关于颗粒质量和数量的要求(能将炭烟排放降低10倍); (4)降低废气排放(尤其是CO2),使之符合当前和将来的排放要 求; (5)降低部分负荷时的燃油消耗(这时使用MPI-喷射比较有利)。
4、双喷射故障现象与诊断分析参照燃油直喷诊断思路。
第二节 燃油系统新技术
一、缸内直喷燃油系统 (3)缸内直接喷射系统常见故障诊断分析 缸内直接喷射系统由低压燃油系统和高压燃油系统组成,在排除燃 油系统故障时首先要通过诊断仪和燃油压力表确保低压供油在4.5~ 5.5bar之间;高压燃油系统压力只能通过诊断仪相关数据块来读取,高 压燃油压力应随发动机转速上升而上升其压力应该在50~200bar之间变 化(具体每个车型燃油压力标准请参照相关维修手册)。
一、缸内直喷燃油系统 (2)缸内直接喷射系统工作模式 1)分层燃烧 a.混合气形成工况
第二节 燃油系统新技术
一、缸内直喷燃油系统 (2)缸内直接喷射系统工作模式 1)分层燃烧 a.燃烧工况
第二节 燃油系统新技术
一、缸内直喷燃油系统
(2)缸内直接喷射系统工作模式 2)均质模式 即在所有工况下都采用均匀混合气,燃油与空气的混合发生在进 气行程中,这样燃油和空气就有了更充足的时间来混合,并且可以利 用空气的流动旋转的涡流来击碎燃油颗粒,使之混合更加充分。
汽车发动机新技术
——冷却系统
——燃油系统新技 术
主讲人:
课时
第二节 燃油系统新技术
传统的汽油发动机是通过控制单元采集凸轮位置以及发动机各相 关工况从而控制喷油器将汽油喷入进气歧管。但由于喷油器离燃烧室有 一定的距离,汽油同空气的混合情况受进气气流和气门开关的影响较大, 并且微小的油颗粒会吸附在管道壁上,所以希望喷油器能够直接将燃油 喷入汽缸。先进的缸内直喷式汽油发动机采用类似于柴油发动机的供油 技术,通过一个活塞泵提供所需的100~120bar的燃油压力,将汽油提 供给位于汽缸内的电磁喷射器。然后通过电脑控制喷射器将燃料在最恰 当的时间直接注入燃烧室,其控制的精确度已达毫米级。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新技术分析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新技术分析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是现代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汽车的性能、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控制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也在不断更新换代,采用了各种新技术来提升汽车的性能和节能环保性。
本文将对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新技术进行分析,探讨其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一、智能化控制系统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也在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传统的发动机控制系统主要依靠预先设定的参数来控制发动机的工作状态,而智能化控制系统则能够根据汽车的实际运行情况和驾驶习惯来实时调整发动机工作参数,以达到最佳的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通过引入智能化控制系统,汽车发动机可以根据不同的行驶情况进行自适应调整,改善了汽车的驾驶感受和燃油经济性。
二、全面电气化系统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传统汽油发动机逐渐被电动驱动系统所取代。
而在传统汽油汽车中,也开始出现了全面电气化的趋势。
传统的液压和机械传动系统正逐渐被电动驱动系统所替代,发动机电控系统也在逐步向全面电气化方向发展。
采用全面电气化系统的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能够更加精准地控制发动机的各项参数,实现更高效的能量转化和传输,从而提升汽车的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三、多元化燃料适配性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新能源汽车的兴起,传统的汽油发动机已经不能满足汽车市场的需求。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也在向多元化燃料适配性方向发展,能够适配多种不同类型的燃料,包括汽油、柴油、天然气、乙醇、甲醇等。
通过提升燃料适配性,汽车发动机可以更加灵活地应对不同的燃料供给,降低对传统石油燃料的依赖,实现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
四、排放控制和智能监测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汽车排放控制成为汽车工业的重要课题。
新一代的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将更加注重排放控制和智能监测,通过精细化的控制和监测系统,实现对汽车排放的实时监测和控制。
这种智能化的排放控制系统能够更加准确地控制发动机的工作状态,保证排放达标,有效减少环境污染。
汽车发动机新技术的开发与展望
汽车发动机新技术的开发与展望近年来,汽车技术的发展飞快,特别是对于发动机技术的研发更加注重,以改善燃油效率和减少排放为目的。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新兴技术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缸内直喷技术传统的汽车发动机采用的燃油喷射方式是在进气道的气流中加入燃油,然后在汽缸内进行混合燃烧。
而缸内直喷技术则是将燃油直接喷射到汽缸内,这种喷射方式比传统的喷射方式更为高效,能够提高燃油利用率并降低排放。
缸内直喷技术还具有调控发动机功率和油耗的作用。
它可以根据车速、转速等不同的行驶状态进行燃油喷射量的控制,从而实现不同动力输出和油耗要求。
二、电动增压技术在传统汽车车型中,增压技术是通过机械方式实现的,从而增加发动机的输出功率。
电动增压技术则是通过电机代替传统的机械增压器,让增压器旋转时的操作更加灵活和快捷。
电动增压技术的主要优点在于其快速响应和可变增压能力,它可以根据汽车行驶状态的变化即时进行调整,从而实现更加精准的提速和油耗控制。
三、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已经成为汽车发动机的一项新兴技术。
它能够将氢和空气作为燃料在电池中反应,然后将能量转化为电能,并将水作为唯一的废气排放物质。
相对于传统内燃机,燃料电池的优势在于其高效、清洁和可持续能性。
尽管目前还存在一些技术和成本上的挑战,但燃料电池作为汽车未来发展的趋势是可以预见的。
四、电力化技术汽车电力化已经成为汽车企业的一项研究重点。
传统的汽车发动机主要依靠燃油来提供能源,而电动发动机则通过电池储存的电能来提供动力。
这种技术能够更加灵活地调控车速、强化启动加速性能,同时还能够降低噪声和减少碳排放。
尽管目前电动汽车的成本和性能还存在一些局限性,随着新的技术的推出和成本的下降,电动化将成为未来发动机技术的中心领域。
未来发动机技术的发展趋势在于提高燃油效率和降低碳排放,为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通过不断的技术研发和开发,“技术驱动”的汽车行业将实现更加强大的发展,并为人类的未来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新技术分析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新技术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也在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和升级。
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改善了发动机的动力性能、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能,还提高了汽车的驾驶安全性和舒适性。
本文将针对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新技术进行分析,探讨其在汽车行业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一、智能化电控系统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也逐渐智能化。
智能化电控系统通过对车辆传感器采集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实现了发动机动力输出的精准控制,提高了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和驾驶舒适性。
智能化电控系统还可以根据驾驶环境和驾驶习惯进行实时调整,提高了汽车的驾驶安全性和性能表现。
智能化电控系统的应用还可以实现车辆的自动行驶和智能化交互,提高了汽车的智能化水平。
通过智能化电控系统可以实现车辆的自动停车、自动泊车和自动巡航,大大提高了汽车驾驶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二、可变气门正时系统可变气门正时系统是当前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热点技术之一。
可变气门正时系统通过控制进气门和排气门的开闭时间和开度,实现了发动机在不同转速和负载下的最佳气门正时调整,提高了发动机的动力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应用可以实现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的最佳气门正时调整,提高了发动机的燃烧效率和排放性能,降低了汽车的燃油消耗和环境污染。
三、电动助力涡轮增压技术随着汽车动力性能的不断提高,电动助力涡轮增压技术成为了当前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热门技术之一。
电动助力涡轮增压技术通过电动机驱动涡轮增压器,实现了发动机在低转速下的快速响应和动力输出,提高了汽车的加速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四、燃油直喷技术燃油直喷技术是当前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新兴技术之一。
燃油直喷技术通过在气缸内部直接喷射燃油,实现了燃油的精细雾化和高效燃烧,提高了发动机的燃烧效率和功率密度。
燃油直喷技术还可以实现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燃油的高效利用,降低了汽车的燃油消耗和排放。
燃油直喷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汽车发动机在不同转速和负载下的精准控制,提高了汽车的动力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汽车新技术论文——缸内直喷稀薄燃烧技术
汽车新技术论文——缸内直喷稀薄燃烧技术缸内直喷稀薄燃烧技术是指在汽车发动机中采用直喷技术,并调整燃烧的混合气浓度,实现更加高效的燃烧过程,以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和减少尾气排放。
本文将对缸内直喷稀薄燃烧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缸内直喷技术是指直接将燃油喷射到气缸内部,而不是在气缸的进气道喷射,这样可以更好地控制燃油进入气缸的时间和量,提高燃油的利用率。
与传统的喷油系统相比,缸内直喷技术具有更好的喷油精度和喷油时间控制能力,可以将燃油和空气更好地混合,从而更加高效地进行燃烧。
其次,缸内直喷稀薄燃烧技术在喷油策略上进行了调整,使得燃烧过程更加充分和高效。
在传统的燃烧过程中,燃油的浓度较高,容易导致燃烧不充分和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
而通过调整喷油策略,可以实现稀薄燃烧,即在气缸中形成较稀的混合气体,可以更充分地燃烧燃油,减少未燃烧的燃油残留,并且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此外,稀薄燃烧还可以降低燃烧过程中的温度峰值,从而减少氮氧化合物的生成。
在缸内直喷稀薄燃烧技术中,还可以采用一系列的辅助措施来进一步提高燃烧效率。
例如,可以使用涡流增强装置或者喷油策略来改善混合气体的分布,实现更加均匀的燃烧过程。
此外,还可以通过控制气门的开闭时间和程度来调整缸内气体的流动状况,增加气缸内的换气效果,进一步提高燃烧效率。
缸内直喷稀薄燃烧技术不仅能够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和降低尾气排放,还可以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能和响应速度。
由于采用了直喷技术,燃油的喷射时间和量可以更好地控制,可以更快地达到所需的燃烧条件,从而提高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和扭矩。
此外,稀薄燃烧可以减少燃烧过程中的热量损失,使得发动机的效率更高。
在实际应用中,缸内直喷稀薄燃烧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许多汽车制造商已经将这项技术应用到他们的发动机中,以满足越来越严格的排放法规和节能要求。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相信缸内直喷稀薄燃烧技术将继续提升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和减少尾气排放,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气尖发动机的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气尖发动机的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气尖发动机是一种新型的发动机技术,其工作原理基于气尖效应。
通过将空气经过尖形物体时产生的压缩效应转化为机械能,提高发动机的燃烧效率和动力输出。
相比传统的涡轮增压发动机或自然吸气发动机,气尖发动机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强的动力输出。
本文将深入探讨气尖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优势以及未来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前景。
通过对这一新技术的全面介绍,有助于读者了解未来发动机技术发展的趋势,以及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进步,气尖发动机将成为未来发动机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引领汽车动力领域的革新和发展。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来探讨气尖发动机的原理。
在引言部分中,将概述气尖发动机的重要性,并介绍本文的研究目的。
在正文部分中,将详细介绍气尖发动机的概念、工作原理和优势。
最后在结论部分中,将总结气尖发动机的重要性,展望它在未来的应用,并给出结论。
通过这样的文章结构,读者可以全面了解气尖发动机的原理和应用前景。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通过深入研究气尖发动机的原理,探讨这种新型发动机技术的潜力和前景。
我们将详细解释气尖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以及其与传统发动机的区别,并分析气尖发动机在提高燃烧效率、降低排放和提升动力性能等方面的优势。
通过深入了解气尖发动机,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现代引擎技术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为未来汽车工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关于气尖发动机的全面信息,让他们对这一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促进气尖发动机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2.正文2.1 气尖发动机的概念气尖发动机是一种新型的发动机设计,其主要特点是在发动机的涡轮叶片末端安装了一个小型的涡轮增压器。
这个增压器被称为“气尖”,它的作用是增加发动机进气量,提高压气机的效率,从而使发动机性能得到更好的提升。
气尖发动机的概念最早来源于飞机发动机领域,在那里它被用来提高飞机的飞行性能和燃油效率。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新技术分析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新技术分析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是现代汽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汽车行业带来了许多改进和技术进步。
本文将介绍一些最新的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新技术。
1. 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可变气门正时技术是一种通过调整发动机进气和排气气门的开合时间和角度来改善发动机性能的技术。
传统的发动机气门正时只有一种固定模式,无法根据不同的工作负荷和速度调整。
而可变气门正时技术通过协调汽缸中空气的流动,使发动机更具效率,并提供更高的动力和更好的燃油经济性。
2. 涡轮增压技术涡轮增压技术是一种通过增加发动机的进气压力以提高动力性能的技术。
在传统的非增压发动机中,空气通过发动机内的气门进入汽缸,再通过活塞压缩。
而涡轮增压发动机通过使空气通过涡轮增压器来压缩,然后将压缩过的空气推送入汽缸中,从而提高了发动机的动力和燃油经济性。
3. 停启系统技术停启系统技术是一种自动启停发动机的技术。
它通过检测车辆是否正在行驶,以及驾驶员是否需要打开车门等因素来自动关闭发动机。
当车速降至一定程度或停车时,发动机将自动关闭,以节省燃油。
如果需要再次启动发动机,驾驶员只需轻轻按下油门即可。
4. 预测式变速器技术预测式变速器技术是一种通过学习驾驶员行为和车辆工作条件,来预测未来驾驶行为的技术。
例如,如果车辆进入下坡路段,预测式变速器技术可以自动降低档位以提供制动效果,减少制动器的磨损和延长零件寿命。
通过这种方式,预测式变速器技术可以提高驾驶员的舒适性,并减少车辆维护和维修的成本。
总之,上述新技术使汽车更加高效、安全和易于维护。
随着未来汽车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期望看到更多的新技术和改进出现,从而使汽车更具智能化和环保性。
新型汽车发动机技术研究与应用
新型汽车发动机技术研究与应用随着社会的发展,汽车作为交通方式的普及度越来越高。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新型汽车发动机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成为了当前的热点话题。
一、新型汽车发动机的需求目前,汽车发动机主要利用化石燃料,如汽油和柴油,来发动马达,但这种燃料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非常大,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和温室气体。
另外,化石燃料并不是永久存在的资源,长远来看,我们必须找到替代品来提供能源。
同时,传统发动机技术存在着效率低、维护成本高、噪音大等问题。
这样就使得新型汽车发动机的研究和发展变得非常重要。
二、新型汽车发动机的技术1.混合动力发动机混合动力发动机的核心是“两源”,即引擎和电池。
引擎主要用于驱动车辆,电池则用于储存能量和辅助驱动。
这种发动机可以将化石燃料和电池能量相结合,从而大大降低燃料消耗和废气排放。
2.氢燃料电池发动机氢燃料电池发动机是一种基于水与氢的反应原理来驱动电池的发动机。
在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的进气系统中,氢、氧与大气混合。
氢燃料电池发动机污染很少,不会对大气层造成进一步的危害,且能量转化效率高,使用寿命也较长。
3.增压直喷发动机增压直喷发动机是一种在传统发动机基础上加入增压和直喷技术而形成的。
其引擎结构更紧凑,在节省空间的同时提高了车辆的性能。
该发动机能够在低转速和低负荷情况下提供更高的动力输出。
三、新型汽车发动机的应用众所周知,汽车是现代社会中广泛应用的交通工具。
新型汽车发动机技术的研究将促使汽车更加高效、节能、环保,到达“净零”的目标。
新型汽车发动机技术的发展也将促进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新型汽车发动机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对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传统的汽车发动机不仅造成了环境污染,还浪费了大量的资源,而新型汽车发动机则可以更好地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
未来,有理由相信,新型汽车发动机的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汽车发动机新技术 - 冷却系统新技术
第四节 冷却系统新技术
二.发动机启/停系统
2、启/停所需的其他信号
空调信息——准确了解空调车内需求温度与实际温度; 车速信号——用于识别车辆已开始行驶,同时在提供转向和制动辅助; 除雾按钮——防止车窗起雾; 座椅加热按钮——识别座椅加热请求; 转角传感器——防止发动机在驻车或其它机动时意外熄火; 倾斜角——防止车辆意外倾覆; 拖车识别——防止在拖车过程中意外熄火。
滑阀1打开机油散热器回流孔,滑阀2继续打开 去往缸盖的通道。
第四节 冷却系统新技术 一.温度管理系统 2.温度管理系统工作原理 (2)温度控制策略 5)变速器加热
变速器加热只是打开了变速 器散热电磁阀,滑 阀2开启角度较上一工况更大一些。
第四节 冷却系统新技术 一.温度管理系统 2.温度管理系统工作原理 (2)温度控制策略 6)通过主散热器实施温度调节
新的启停功能还具备能量回收的功能,在车辆减速和制动阶段会提 高发电机电压。因此会为蓄电池猛烈充电,也就有助于车辆进行减速; 在加速阶段,发电机的负荷也就降低了,这就降低了燃油消耗。
第四节 冷却系统新技术
二.发动机启/停系统
1、为满足启/停新增加的传感器
冷却液辅助泵——在低温环境中,防止车内温度在停止期间变冷。 稳压器—— 在启动过程中防止相关控制单元的电压波动过大; 启动/停止按键——关闭或打开启/停功能; 制动助力传感器——监测真空助力压力,确保助力可靠; 外部湿度传感器——增强预知车窗起雾的能力; 内部湿度传感器——识别车窗起雾; 空挡传感传感器——识别当前挡位。
第四节 冷却系统新技术
二.发动机启/停系统
3、启/停控制策略
(1)发动机自动关闭条件
驾驶员车门和发动机舱盖必须处于关闭状态; 发动机转速必须低于 1200 rpm; 发动机柴油颗粒过滤器(DPF)不得处于再生过程激活状态; 所设空调温度和车内温度之差不得超过 12 ºC; 上坡坡度/下坡坡度必须小于 10º; 在车辆即将停住前,转向盘转向角度不得超过 270º(3/4 圈); 对于配备自动变速器的车辆,还必须踩下并踩住制动器,直至起动停止 系统激活;
当代汽车发动机新技术简介
6 ; % 排放 污染 降低 3 ~1%。 ( ) 于 高 原 地 区 % 4 3适 运行 , 能恢 复功率 和 减少 油耗 及排 放 污染 。 对 增压 汽油 机 的正确 使用 :1使用 指定 的专 用 () 润滑油, 定期 更 换 ( 0 0 m) 油 压报 警 灯 亮 起 , 即 50k , 立 检 修 。 保供 油 正 常 。 ( ) 起 动热 起 后 , 怠速 运 确 2冷 先 转 2至 3 i, a rn使增 压器 浮 动轴 承建 立 良好 的油膜 , 再 起步高速运转。( ) 3 熄火前 怠速运转 2 3 i, — mn 防止 因油 、 水停供 , 烧毁 浮 动轴 承 。 因涡 轮转 子惯 量 大 , 旋转 时 间可达 3 s 4 曲轴 箱 通风 阀 P V 良好 , 0 。( ) C 保 证增 压器 油封 的密 封性 。( ) 5 增压 器 两端 的密封 件 , 环境 恶 劣 , 最易 损 坏 , 油 、 气 。一 旦 机 油 耗 量加 漏 漏 大 或 冒蓝烟 , 及 时检 修 。 应 四、 智能 可变 气 门正 时 系统 : V I V 系统 , 丰 卜 在 田 、 田 、 众车 系广 泛使 用 本 大 优点 :1相位角调节范围宽。() () 2 功率可提高 1 % ~2 %。( ) 0 0 3 油耗 可 降低 3 ~5 % %。有 “ 保持 ” 、 “ 提高 ” “ 、迟后 ” 等功 能 , 足 了发动 机低 速 、 满 高速 、 中 小 负荷 、 负荷及 对 配气 正 时的要 求 。其工 作原 理 : 大 () 1 怠速 工况一 转 速 低 , 混合 气 流速 慢 , 气 提 前 角 进 应 小 , 进气 重 叠角 减 小 , 使 以防 止 回火 。( ) 2 中等 负 荷工况 , 速高 , 转 混合 气 流速 加快 , 惯性 能量 较 大 , 进 气 门应早开 , 加大重叠角 , 可使废气排 出量加大 , 提 高容积效率。( ) 3 大负荷工况 , 转速相对降低 , 混合 气流速 变 慢 , 使 进 气 门早 开 程 度 减 小 , 防 止 回 应 以 火, 用加大 晚关程度 来加大扭矩值。V E T C机构在 本 田 A cr( 和 ) 动 机 上 使 用 , 思 是 可 变 气 门 cod 协 发 意 正 时与升 程 电子 控 制 , 位 转换 点 2 0 相 30~2 0 r i。 50/ n m Psa—B as t 5—28 .L—V 6发 动 机相 位 转换 点是 10 r 30/
发动机新技术实训报告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汽车发动机技术也在不断创新。
为了适应节能减排和环保要求,发动机新技术层出不穷。
本实训报告以发动机新技术为主题,通过实践操作,了解和掌握发动机新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二、实训内容1. 发动机新技术概述发动机新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缸内直喷技术(FSI):通过将燃油直接喷射到燃烧室内,提高燃烧效率,降低排放。
(2)涡轮增压技术:通过增加进气压力,提高发动机功率,同时降低油耗。
(3)VVT可变气门正时技术:通过调整气门开启和关闭的时间,优化进气和排气效率,提高发动机性能。
(4)EGR废气再循环技术:将部分废气重新引入燃烧室,降低氮氧化物排放。
(5)混合动力技术:结合内燃机和电动机,实现节能减排。
2. 实训项目(1)缸内直喷技术实训实训目的:了解缸内直喷技术的原理,掌握缸内直喷系统的结构和维修方法。
实训步骤:1)观察缸内直喷系统的结构,了解燃油喷射器、高压油泵、燃油喷射控制单元等部件。
2)学习燃油喷射器的工作原理和维修方法。
3)学习高压油泵的工作原理和维修方法。
4)学习燃油喷射控制单元的检测和维修方法。
(2)涡轮增压技术实训实训目的:了解涡轮增压技术的原理,掌握涡轮增压系统的结构和维修方法。
1)观察涡轮增压系统的结构,了解涡轮增压器、中冷器、进气管、排气管等部件。
2)学习涡轮增压器的工作原理和维修方法。
3)学习中冷器的工作原理和维修方法。
4)学习进气管和排气管的检测和维修方法。
(3)VVT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实训实训目的:了解VVT可变气门正时技术的原理,掌握VVT系统的结构和维修方法。
实训步骤:1)观察VVT系统的结构,了解VVT执行器、VVT控制单元等部件。
2)学习VVT执行器的工作原理和维修方法。
3)学习VVT控制单元的检测和维修方法。
(4)EGR废气再循环技术实训实训目的:了解EGR废气再循环技术的原理,掌握EGR系统的结构和维修方法。
实训步骤:1)观察EGR系统的结构,了解EGR阀、EGR冷却器、EGR控制单元等部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燃机的应用前景 A recent NRC report concluded: “There seems to be little doubt that, regardless of the success of any pathways discussed, th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will be the dominant prime mover for light-duty vehicles for many years, probably decades. Thus, it is clearly important to perform R&D to provid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fundamental processes affecting engine efficiency and the production of undesirable emissions.”
Reitz, UW-Madison’s Engine Research Center funded in 1946
250million vehicles in U.S., 233million in China(其中, 汽车1.14亿辆,摩托车1.03亿辆) 60 million cars made in the world in 2012, 1/4 of which are made in China and half powered by diesel engines
and particulates (soot), as well as the production of CO2.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road-map is to reduce fuel use per kilometer by 30–50% in new road vehicles worldwide by 2030, and from all vehicles by 2050.
机械增压器采用皮带与引擎曲轴皮带盘连接,利用引擎转速来带动机械 增压器内部叶片,以产生增压空气送入引擎进气歧管内,整体结构相当 简单,工作温度界于70℃-100℃,不同于涡轮增压器靠引擎排放的废气 驱动,必须接触400℃-900℃的高温废气,因此机械增压系统对于冷却 系统、润滑油脂的要求与NA自然进气引擎相同。
机械增压的特性
机械增压与涡轮增压在动力输出上有着明显的区别,前者有接近自然 进气的线性输出,而后者则因为有涡轮迟滞的现象,出力相对多一点 突兀,没那么线性。 机械增压使发动机能够在低转速下便可获得增压。增压的动力输出也 与曲轴转速成一定的比例,即机械增压引擎的动力输出随着转速的提 高,也随之增强。因此机械增压引擎的出力表现与自然气极为相似, 却能拥有较大的马力与扭力。
内燃机的应用前景 70% of the 86 million barrels of crude oil that we consume every day is used in IC engines.
Emission of pollutants, including nitric oxides (NOx)
通用1.6T Ecotec
最大功率
115kW(156PS)/600 147kW(200PS)/580 135kW(184PS)/580 0rpm 0rpm 0rpm
峰值扭矩
240Nm/14004500rpm
275Nm/17704200rpm
235Nm/22005600rpm
1. 增压技术
内燃机的增压过程 利用增压器将空气压缩,提高进气压力, 再将空气送入发动机气缸的过程。 内燃机增压的实质 提高进气压力,使每个循环进入气缸的新 鲜空气密度增加,即实际充量增加,相应 增加了循环供油量,从而达到提高内燃机 升功率和热效率的目的。
奔驰C180K用的1.6升机械 增压发动机
机械增压的分类
机械增压分类:叶片式(Vane)、鲁兹(Roots)、温克尔(Wankle)
鲁兹增压器有双叶、三叶转子两种型式,目前以双叶转子较普遍,其构造是在椭
圆形的壳体中装两个茧形的转子,转子之间保有极小的间隙而不直接接触。两转 子借由螺旋齿轮连动,其中一个转子的转轴与驱动的皮带轮连接,转子转轴的皮 带轮上装有电磁离合器,在不需要增压时即放开离合器以停止增压。离合器的开 合则由计算机控制以达到省油的目的。
火花塞点火 CO, CO2,HC,NOx排放高,经济性差
升功率高
爆燃
内燃机的工作特点
2. 柴油机
活塞式往复运动→曲轴旋转运动
混合气在缸内形成→非均质预混合+扩散燃烧 压燃 经济性好,CO,HC,CO2排放低 氮氧化合物及微粒排放高 振动、燃烧噪声大
升功率低
内燃机的工作特点
汽车发动机新技术概述
Reporter:谢 翌 车辆工程系,发动机CAD/CAE研究团队
内燃机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1 内燃机的工作特点 2 3
内燃机的应用前景
汽油机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内燃机的工作特点
内燃机的工作特点
1.汽油机
往复活塞式发动机
活塞式往复运动→曲轴旋转运动 混合气在缸外形成→预混合 化油器 电控燃油喷射
依靠发动机动力带动的机械增压器,给发动机带来额外的负担。因此, 增压器本身的运转阻力必须越小越好,才不会拖累引擎的工作效率, 发动机转速提升才能更快。
机械增压器的进风量与阻力成正比关系。当使用高增压时, 虽然引擎输出的能量大增,但相对增压器内部叶片受风阻力 也会升高,当阻力达到某一界限时,这个阻力会使引擎承受 极大的负荷,严重影响转速的提升。 目前,欧洲设计的机械增压多为介于0.3-0.5bar的低增压, 着重在低转速扭力输出与中高转速“高原型”马力输出。而 台湾“特嘉”研发的新式高效率增压器可以产生0.6-1.2bar 的中度增压值,动力提升的幅度更为显著。虽然机械增压系 统在现阶段仍然无法突破1.5bar 的高增压范围。
1、涡轮增压技术;
2、可变气门升程辅以可变气门正时技术; 3、燃油直接喷射技术。 • 升功率突出
1.4-2.0发动机的数据的对比
THP发动机动力参数
发动机型号 最大功率 峰值扭矩 EP6CDT-THP156 EP6CDTS-THP175 EP6CDTX-THP200 115kW(156PS)/6000r 128kW(175PS)/5500r 147kW(200PS)/5800r pm pm pm 240Nm/1400247Nm/1600275Nm/17704500rpm 5000rpm 4200rpm
优点:结构简单,零件少,重量轻,功率密度高(比活塞式大60%);运转平稳 噪声小;可用多种燃料。 缺点:转子的密封、润滑困难,面容比大,低速时动力性及燃油经济性差;转子 及缸体受热不均,对材料及冷却要求高 2012.6马自达停产
内燃机的应用前景
英国研制的AR731气冷转子发动机。 马自达公司用于汽车的转子发动机
PSA采用的Prince发动机的THP版 主要有3种动力配置:EP6CDT、 EP6CDTS和EP6CDTX。这三款发动 机的调校版本还有更易懂的名称, 分别为THP 156、THP 175和THP 200。
介绍THP(PRINCE)发动机的原因
• 1.6L家用车的黄金排量 • 拥有当前先进汽油发动机的典型技术
车用柴油机NOx和PM的关系
内燃机的应用前景 Why do we still need research on Internal Combustion (IC) engines? “Directions i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research” by Rolf D.
Alternative : Stirling、rotary、fuel cell、hydrogen power-plants Electric hybrid or battery powered vehicles
内燃机的应用前景
旋转活塞发动机
转子和轴之 间的转速比 为1:3,三角 转子自转一 周,发动机 点火做功三 次
增压对内燃机性能的影响
新鲜气体经过涡轮增压后,充量系数增加,发动机喷油量增大, 机械效率增大;进气管的空气密度增大,缸内平均有效压力增大。 这样,内燃机有效功率提高,升功率也相应增大。
增压后,内燃机机械效率提高,热效率提 高,燃油消耗率降低。
增压的分类:(I)机械增压 (Supercharger)
存在的问题: 能源短缺;环境污染
内燃机的应用前景
Why do we still use gasoline and diesel engines?
Compact and portable form of energy, providing over 40 MJ per kg of fuel. Relative low cost, high durability and ability to use high-energy–density liquid fuels.
地得到增加,就可以增加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了。
涡轮增压的历史
1962: General Motors manufactured the first turbocharged production cars with the Turbo Jetfireengine used in the Oldsmobile Jetfire 1973: The next mass-produced turbocharged car was BMW's 2002 Turbo, introduced at the 1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