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二十章 通俗小说(三)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10-2 中国现代文学史
第三讲 解放区的文学通俗化
(一)解放区通俗文学的一般特点
1、通俗文学基本不受文化市场机制支配,由抗日民主政府的政权 力量加以推行,服务对象是农民。 2、因为文化基础的不尽相同,各根据地之间通俗文学发展存在不 平衡。 3、通俗文学不再由转型的旧派文人掌握,而成为一批革命新文学 家手中的武器。
2012-10-2 中国现代文学史
1、白羽
A、代表作:《十二金钱镖》、《偷拳》等 B、按现实规律来描摹世态,使武侠处于现实社会的背景下活动, 为武侠灌入了现代精神。 2、郑证因 A、代表作:《鹰爪王》 B、热衷纯技击小说,不完全写侠情 C、偏于写实,由实到虚 3、王度庐 A、《卧虎藏龙》、“鹤-铁系列” B、使武侠小说进入“五四”以来“人的文学”序列,获得了社 会悲剧、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的综合美感。 C、小说创作以性格心理、性格动作为重心,并在叙述中投入主 观感情。
3、予且 A、代表作:《觅宝记》、《君子契约》、《七擒》等 B、用通俗小说探讨“现代事实”,赋通俗小说以现代品质。 C、把纯文学的创新成分迅速转化为大众的成分,例如心理分 析法、侦探推理的结构等。
(二)武侠
1、“北派武侠”对武侠精神的现代阐释 A、表现武侠社会在现代社会的困境。证明了理想江湖世界的 缺失和现代社会英雄气质的减弱。 B、以侠的世界来批判现实 C、以侠的人格、生命境界的开拓来肯定现代人的抗争和进取, 肯定人性及人道主义思想。
பைடு நூலகம்
2012-10-2
中国现代文学史
第二讲 言情和武侠的“现代化”(国统区及沦陷 区)
(一)言情
1、张恨水、刘云若 A、张恨水(前述):将通俗文学创作旨趣的严肃性提高到从来没 有的高度。 B、刘云若:用通俗形式写尽复杂的人性表现。(例《小扬州志》) 国统区和沦陷区的社会言情小说主要承续了30年代上海、北平、天津 等地此类小说所达到的高度。因为张恨水、刘云若的通俗言情体比任 何通俗小说体式都先一步显示了现代性特征。 2、秦瘦鸥 A、代表作:《秋海棠》 B、小说表面已无章回形式,多采用新小说手法 2012-10-2 中国现代文学史 C、大量舍弃纪实部分,进行虚构
第二十章 通俗小说(三)
2012-10-2
中国现代文学史
第一讲 雅俗对立的消融
(一)40年代通俗文学境遇
1、三个独立的政治区域表现出了文化差异,但新文学的通俗化提 上日程。
2、新文学作家主动团结通俗作家--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推举张 恨水为理事。
3、左翼青年读者流失和“五四”现实主义文学先锋光芒隐灭,通 俗小说大量采用变得常规化的现实主义写法,使得大面积的雅俗日 渐消失。 4、新通俗小说家和受旧派文学影响的新小说家涌现出来。
2012-10-2
中国现代文学史
(二)不同政治区域通俗文学的特点
1、沦陷区:因新文学地盘的空出,通俗文学市场需求突然增大而显 得分外繁荣,以上海的言情小说和华北地区“北派武侠”的昌盛为 代表。 2、国统区:用民间形式、旧戏曲形式进行创作,宣传抗战,创办通 俗文学刊物和社团。显示了多样雅俗联手的过程。 3、解放区:文学更大范围的转入战时状态读者对象转向偏僻农村的 农民,通俗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加强,运用行政手段鼓励写作包含 新思想的农民读物成为当务之急。
(二)解放区通俗文学的两大潮流
1、仿民间的通俗文学:以诗歌成就最为显著。
2012-10-2 中国现代文学史
2、化民间的通俗文学:以赵树理为代表 赵树理的小说将民间评书彻底新文学化,而且能够容纳、表现农村 变化中的人与人的关系,反映农村新问题、新面貌、新的历史进程, 因此成为新型的革命大众文学体。
[本章完]
返回目录
2012-10-2
中国现代文学史
第三讲 解放区的文学通俗化
(一)解放区通俗文学的一般特点
1、通俗文学基本不受文化市场机制支配,由抗日民主政府的政权 力量加以推行,服务对象是农民。 2、因为文化基础的不尽相同,各根据地之间通俗文学发展存在不 平衡。 3、通俗文学不再由转型的旧派文人掌握,而成为一批革命新文学 家手中的武器。
2012-10-2 中国现代文学史
1、白羽
A、代表作:《十二金钱镖》、《偷拳》等 B、按现实规律来描摹世态,使武侠处于现实社会的背景下活动, 为武侠灌入了现代精神。 2、郑证因 A、代表作:《鹰爪王》 B、热衷纯技击小说,不完全写侠情 C、偏于写实,由实到虚 3、王度庐 A、《卧虎藏龙》、“鹤-铁系列” B、使武侠小说进入“五四”以来“人的文学”序列,获得了社 会悲剧、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的综合美感。 C、小说创作以性格心理、性格动作为重心,并在叙述中投入主 观感情。
3、予且 A、代表作:《觅宝记》、《君子契约》、《七擒》等 B、用通俗小说探讨“现代事实”,赋通俗小说以现代品质。 C、把纯文学的创新成分迅速转化为大众的成分,例如心理分 析法、侦探推理的结构等。
(二)武侠
1、“北派武侠”对武侠精神的现代阐释 A、表现武侠社会在现代社会的困境。证明了理想江湖世界的 缺失和现代社会英雄气质的减弱。 B、以侠的世界来批判现实 C、以侠的人格、生命境界的开拓来肯定现代人的抗争和进取, 肯定人性及人道主义思想。
பைடு நூலகம்
2012-10-2
中国现代文学史
第二讲 言情和武侠的“现代化”(国统区及沦陷 区)
(一)言情
1、张恨水、刘云若 A、张恨水(前述):将通俗文学创作旨趣的严肃性提高到从来没 有的高度。 B、刘云若:用通俗形式写尽复杂的人性表现。(例《小扬州志》) 国统区和沦陷区的社会言情小说主要承续了30年代上海、北平、天津 等地此类小说所达到的高度。因为张恨水、刘云若的通俗言情体比任 何通俗小说体式都先一步显示了现代性特征。 2、秦瘦鸥 A、代表作:《秋海棠》 B、小说表面已无章回形式,多采用新小说手法 2012-10-2 中国现代文学史 C、大量舍弃纪实部分,进行虚构
第二十章 通俗小说(三)
2012-10-2
中国现代文学史
第一讲 雅俗对立的消融
(一)40年代通俗文学境遇
1、三个独立的政治区域表现出了文化差异,但新文学的通俗化提 上日程。
2、新文学作家主动团结通俗作家--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推举张 恨水为理事。
3、左翼青年读者流失和“五四”现实主义文学先锋光芒隐灭,通 俗小说大量采用变得常规化的现实主义写法,使得大面积的雅俗日 渐消失。 4、新通俗小说家和受旧派文学影响的新小说家涌现出来。
2012-10-2
中国现代文学史
(二)不同政治区域通俗文学的特点
1、沦陷区:因新文学地盘的空出,通俗文学市场需求突然增大而显 得分外繁荣,以上海的言情小说和华北地区“北派武侠”的昌盛为 代表。 2、国统区:用民间形式、旧戏曲形式进行创作,宣传抗战,创办通 俗文学刊物和社团。显示了多样雅俗联手的过程。 3、解放区:文学更大范围的转入战时状态读者对象转向偏僻农村的 农民,通俗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加强,运用行政手段鼓励写作包含 新思想的农民读物成为当务之急。
(二)解放区通俗文学的两大潮流
1、仿民间的通俗文学:以诗歌成就最为显著。
2012-10-2 中国现代文学史
2、化民间的通俗文学:以赵树理为代表 赵树理的小说将民间评书彻底新文学化,而且能够容纳、表现农村 变化中的人与人的关系,反映农村新问题、新面貌、新的历史进程, 因此成为新型的革命大众文学体。
[本章完]
返回目录
2012-10-2
中国现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