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设计心理学看情感化设计
运用心理学原理实现情感设计
运用心理学原理实现情感设计情感设计是一种运用心理学原理来引发用户情感体验的设计方法。
通过运用心理学原理,设计者可以创造出更具吸引力和积极影响力的产品和服务。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心理学原理,以及如何在设计中应用这些原理,以实现情感设计。
第一,亲和力原理。
人们更倾向于与那些与自己有着共同点的人建立联系和互动。
设计师可以利用这一原理,通过运用同理心和共鸣,来拉近用户与产品之间的距离。
例如,在社交媒体应用中,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内容推荐,以满足用户的兴趣和喜好。
可以通过用户故事和真实案例来展示产品的使用效果,以增加用户之间的情感联系。
第二,情境依赖原理。
人们对周围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并根据环境的不同作出相应的反应。
设计师可以通过创造适应不同环境的设计方案,来引发用户的情感。
例如,在音乐播放器应用中,可以根据用户所处的情境提供不同类型的音乐推荐,以适应用户的情感需求。
可以利用背景音乐和图像等元素,来渲染情境氛围,增强用户的情感体验。
第三,奖励机制原理。
人们对奖励的渴求是一种强大的驱动力。
设计师可以通过奖励机制来激发用户的情感体验,并增强他们对产品的参与度。
例如,在健身应用中,可以设置签到奖励和每日目标完成的奖励,以激励用户坚持锻炼。
还可以设计积分和成就系统,让用户感受到成就感和满足感。
第四,情感助推原理。
人们的情感会受到他人的态度和情绪的影响。
设计师可以利用情感助推原理,通过展示其他用户的积极经验和反馈,来引发用户的情感共鸣。
例如,在产品评论区域加入其他用户的正面评价和赞美,让用户感受到其他人对产品的认可。
还可以引导用户分享个人的使用心得和体验,以增加用户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
第五,审美原理。
人们对美感的追求是一种共同的心理需求。
设计师可以利用审美原理来增强用户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应用界面的设计中,可以运用色彩、字体和布局等元素来创造出美观、舒适和愉悦的视觉体验。
同时,还可以通过精细的动画和过渡效果,增加用户的愉悦感和互动乐趣。
情感化设计有感
情感化设计有感第一篇:情感化设计有感《情感化设计》是Norman的力作,对于我这种半路出家的且不做设计的民工,应该先去看看Norman的《设计心理学》。
估计看完后者再看前者,会有更深入的理解。
1.“美观的物品更好用”这是一句不那么好理解的大白话——一眼看过去好像没有办法反驳,但是一下子又想不清楚为什么。
Norman用了一章来解读。
“正面的情绪对学习、好奇心和创造性思维都很关键。
”“人在焦虑时,思路变窄,仅集中于与问题直接相关的方面,甚至会重复操作。
美观的物品使人更容易找到问题的答案。
”人的情感、行为和认知是相互影响的,上面的两句话这应该是心理学领域一个很直白的观点吧,但对我来说却是一个新鲜的发现。
“负面情绪使人把注意力集中在问题的细节方面。
正面情绪更容易让人注意整体而非局部。
”这个结论很有用。
不过,反之是否也成立?多注意整体而不是拘泥于细节是否更容易产生正面情绪?想起前几天看的一篇文章:幸运是一种很容易习得的技能,个性测验揭示不幸的人通常比幸运的人紧张,研究已经表明,焦虑会分散人们注意意外事情的能力,其实跟Norman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
从另一个角度想,容易紧张的人会不会更加喜欢美观的东西或更注重审美?因为这是他们减轻焦虑的一个好方法。
喜欢美观的东西--减少焦虑--更富创造力--审美能力提高--喜欢美观的东西……这似乎是一个正循环。
很多艺术家都有mental problem,是不是也跟这个有关?2.对产品和设计的启发扯了半天,回到产品和设计上来。
产品设计的易用、视觉设计的美观,肯定都是对用户的体验有很大帮助的。
如果是一个复杂的界面,广告、文字链满天乱飞,导航入口到处都是,只能让人在注意力支离破碎之余,产生焦虑和负面情绪,让本来就不佳的体验雪上加霜。
并不是说应该把功能和内容隐藏起来,而是在没有十足把握时,更应该考虑如何做减法,而不是加法,因为“过犹不及”,想一口塞成胖子的后果,很可能就是什么都没吃进去,活活饿死。
设计心理学第六章 设计与情感化
•现代主义设计师通过 一种以单纯的几何形式 为代表的造型语言,使 用户产生高度理性的情 感体验。
现代主义风格的小盒子,它们的 外观如此类似,人们很难从其外 观上直接了解它的结构和功能。
情感肌肤:设计师并不是专业技术专家,对“小盒子”内部运行情 况的了解也是极有限的;但他们又是职业性穿梭“外观前线”的沟 通者,设计师的职责要求他们将产品的各种本质属性转换成合适的 外壳,使用户在不了解产品内在世界的前提下,依然能控制、喜欢、 信任它。
设计心理学
Design Psychology
第六章 情感化设计
第一节 情感设计概述 第二节 产品造型与情感设计 第三节 材料与情感设计 第四节 使用与情感设计
go go go
go
返回
第一节 情感设计概述
什么是情感设计
情感设计就是强调情感体验的设计。 使用性和目的性是设计的本质属性, 因此设计艺术作品所激发的情感体 验也不可能仅仅是与欣赏者之间的 情感关照,其最终价值还是归结于 它能实现某一既定的目标或目的。
情感设计的理解
产品本身能激发人们的某种情感体 验,特别是那些形式优美或者具有 意味、象征涵义的设计作品,具有 显著的类似艺术品的属性——艺术 价值,而这些艺术价值在美学中被 统称为“审美体验”。
情感化体验不仅在于产品自身所激 发的体验,更在于人与物互动中产 生的综合性的情感体验,它具有动 态、随机、情境性的特点。
现代设计师的职能: 其一是让物品具有情感的张力,通过适当的语言让人们或喜欢、或
好奇、或惊讶、或厌恶人造物品; 其二则是通过“情感肌肤”让用户忽略“盒子”的内部规律和法则,
凭借外在表达理解和判断物品。
情绪和情感的界定
情绪(Emotion)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美国心理学家伊扎德(C. Izard)认为情绪应包括生理基础、
从设计心理学看情感产品开发设计
从设计心理学看情感产品开发设计关键字:情感心理学产品设计摘要:随着生产力不断发展,我们正处于经济结构从商品生产经济转向服务型经济的后工业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不再对一般的技术创新感到满足,追求高速高效的物质生活以外的丰富细腻的精神生活。
人是设计的前提,是设计的对象和主体。
人的需求是产品设计的主要依据,了解用户的行动结构和行为心理所得出的设计思路是优秀产品艺术设计产生的重要因素。
在设计行业而言,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到来,生产技术迅速提高,快速成形的技术成熟使各种产品造型似乎“无所不能”,伴随产业化,全球化的发展,设计包含了越来越多的层面,新的产品需要寻找新的切入点以及未开放的领域,如满足人类情感需求的市场。
正文:一. 情感在产品设计中的含义情感作为心理学的一名词是指人对周围和自身以及对自己行为的态度,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主体对外界刺激给予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也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求的态度和体验。
在产品设计中情感是设计师→产品→大众的一种高层次的信息传递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产品扮演了信息载体的角色,它将设计师和大众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设计师的情感表现在产品中是一种编码的过程;大众在面对一产品时会产生一些心理上的感受,这是一种解码或者说审美心理感应的过程。
最后,设计师从受众的心理感受中获得一定的线索和启发,并在设计中最大限度的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
二、人的需求是产品设计的主要依据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最高效率地掌握和操作产品,是当今设计的关键和核心。
现代生活的人们工作节奏加快,面临的是竞争激烈的世界,当然不希望在使用日常生活用品的过程中也碰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麻烦。
产品的功能设计要根据消费者对产品的生理需要,力求达到产品的方便性、使用的科学性和相应的价值观。
简单和功能单一的产品逐渐受到人们的喜爱,因为人们曾经陷入科技发展而导致的产品设计的误区。
多功能的、过于饱和与功能的重复堆砌不仅仅造成资源的浪费,也容易引起人们的误操作。
设计心理学3情感化设计观后感
设计心理学3情感化设计观后感《设计心理学3情感化设计观后感》在观看《设计心理学3情感化设计》的过程中,真的是收获满满。
看到里面对不同层次的设计,本能层、行为层、反思层的讲解时,我感觉像是打开了一扇全新认识设计的大门。
之前我对设计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让东西看起来漂亮或者好用,但这里面指出设计还能深层次地触动人们的情感。
特别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列举了很多具体产品的例子,来解析各个层次的情感化设计如何在产品中体现。
比如说苹果产品,它的外观简洁流畅,看到这里我就想到,这就是在本能层上的设计迎合。
当我们第一眼看到它,就会被它精美的外形所吸引。
触摸它的时候,手感也非常舒适,这就是在本能层面很好地把握了人们对美的、对质感的追求。
在行为层的讲述中,拿一些软件界面设计来说。
那些操作简单、容易上手的软件让用户可以高效率地达成目标。
这就像我们在使用手机APP 时,如果一个功能隐藏得很深,操作很复杂,我们就会很烦躁。
一个设计良好的APP,哪怕对于新用户,也能让他们轻松地完成注册、登录、找到想要的功能。
这个场景让我清晰地认识到行为层设计在用户体验中的重要性。
而关于反思层,让我理解到一个产品还能让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就像有的品牌会做一些有情怀的广告宣传,把产品和一些特殊的记忆、情感联系起来。
例如有的老字号食品品牌,会讲述自己的传承故事。
看到这样的故事就让人在回忆过往的同时,将感情投射到这个产品上,会更愿意购买这个产品,尽管可能市场上有其他性价比类似的产品。
看完后我明白了,好的设计不仅仅是创造出一个功能性的东西,还需要考虑到如何去唤起用户的情感。
设计师在创作的过程中必须要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充分考虑这三个层次的情感化设计,这样才能让产品具有更高价值,在众多同类产品中立于不败之地。
我之前遇到过一个设计得很不好的产品,一个电子词典。
它的外观毫无特色,按键布局很不合理,每次查找一个单词都手忙脚乱。
而且它也没有任何独特的情感联系或者故事,和市场上其他电子词典没有差异,看完这部影片后我意识到它正是没有重视情感化设计。
设计心理学3情感化设计核心观点
设计心理学3情感化设计核心观点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设计心理学旨在深入了解人们与设计环境之间的交互关系,以及设计如何影响人们的心理和行为。
设计心理学和情感化设计读后感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读完《设计心理学》和《情感化设计》这两本书,更加觉得学习设计就必须要懂得什么是设计心理,把握好设计的心理才能做出更好更完美的设计。
在《设计心理学》中讲到,人类思考和解释的本质--人倾向于只要能加以解释就满意。
但人的解释建立在与过去经验类比的基础上,那经验不一定能应用到目前的情况中。
遇到奇怪或令人费解的事情时,人一旦找到某种解释,不管是对是错,都会感到满足。
行动的结构——目标、对外部世界采取的行动、外部世界本身,以及查看行动在外部世界中所造成的后果。
现实生活中,想要采取行动,还需将目标转化成明确的行动步骤,即“意图”人类习惯对事物加以解释,这就形成了针对事物作用方式,事件发生过程和人类行为方式的概念模式,即心理模式。
其有助于人理解自己的经历,预测行为结果,应对出乎意料的情况。
拥有什么样的心理模式取决于知识结构,不论这些知识是真实的还是想象中的。
不论做什么事,人们都习惯建立心理模式,这就是为什么设计人员应该向用户提供正确的模式的原因。
设计人员若没有提供,用户就有可能自己编出一套不恰当的心理模式。
人的行动包括七个阶段--确定目标;确定意图;明确行动内容;执行;感知外部世界状况;解释外部世界状况;评估行动结果。
根据人的心理模式与行动的阶段发展进行研究设计,会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人并不总是思维慎密、讲究逻辑和道理的。
目标通常不完善,或者模糊。
采取的行动有时只是对外界事件做出的反应。
遇到合适的机会时,人才会为某种目标而行动。
只有当事情非常重要时,才会尽心尽力地去完成。
当你为使用者提供一个在设计产品上可以体现出来的契机时,使用者会心甘情愿的消费你的产品,并专研使用。
记忆的类别——记忆任意性信息;记忆相关联的信息;通过理解进行记忆。
识记材料如果有意义,符合我们已有的知识体系,我们就可对其进行理解、解释和整合。
一些规则和限制因素可以帮助我们将那些表面上杂乱无章、毫无关联的事物组合在一起。
而这些限制因素包括物理结构、语意、文化和逻辑等,他们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中出现,足以用来明晰正确的操作方法有意识思维受到短时记忆的强烈制约,一次只能处理五六个信息条目。
设计心理学之 情感与设计
一、 为何要为感情而设计
1、情感即体验:情感会影响影响我们与产品、品牌互动的每一个方
面。情感上的状态,涵盖了从短期的情绪到长期的个性特征,情感状态从而 持续产生多种多样的影响,改变人们的感观知觉,触发心理过程,最终影响 行为。
2、所有的设计都是情感设计:简单的情感反应很可能就 是很多决定中的决定性因素。
2、情感的生理学剖析极其影响
2.1、情感的两方面:有意识和无意识
对于有意识的心理活动,我们可以“听到”它,并参与到它的决 策过程。我们通过有意识地预估与评价,触发有意识的情感反应。
无意识的情感反应是自动触发的,有意识的思想对其不起作用。无意 识的情感反应,既包括简单的方面,也包括复杂的、多层次、但仍然 是无意识的判断。在为情感设计时,无意识的反应相对保持不变,故 而更容易设计。
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外部刺激
刺激因 素
认知因素是决定情感性质的 关键因素。
阿诺德强调情感反应序列 是情境——评估——情感, 即对情境的评估引出了情感。
认知因 素
先前经验的回忆和对当前 生理和刺激因素的解释评价
评估
情感
生理因 素
内部器官和骨骼肌的变化
产品和产品认知在产品评估这 一环节共同起作用产生情感体 验。
■ 从哲学、科技、社会经济与文化方面看必然性
1. 1、新设计哲学的兴起给情感化设计的引出奠定的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 1.2、科技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的时代物质基础 。产品标准化只
是一个过度阶段,追求精神生活是人本性所在。 1.3、宽容、开放和多变性成为当今时代的定律 。消费者期盼被产品的体
验所感动 。
■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必然性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提示了设计的实质,人类对产品的需要由 简单实用功能性的需要上升至蕴含着各种精神文化等情感因素的需要。
从设计心理学看情感化设计
从设计心理学看情感化设计情感化设计是一种设计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旨在通过将情感因素纳入设计过程中,创造出具有情感共鸣的产品和体验。
所谓情感化设计,是指设计师通过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技巧,将情感元素融入到产品的外观、功能和交互方式中,以增加用户的情感参与度和满意度。
在设计心理学的研究中,情感化设计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设计方法,能够提高用户体验和产品的吸引力。
在情感化设计中,色彩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设计元素。
色彩对人的情感有着直接的影响,不同的色彩会引起不同的情感体验。
例如,红色具有热情和活力的感觉,蓝色则具有冷静和安静的感觉。
设计师通过选择适合的色彩搭配,来传达产品所要表达的情感,从而引起用户的共鸣。
此外,形状、材质和布局等方面的设计也能够通过触觉、视觉和听觉等感官来引发用户的情感反应。
交互过程中的声音、动作和反馈等方面的设计也是情感化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计师通过设计引人注目的声音效果、丰富多样的动作和及时的反馈等方式,来增加用户的情感参与度。
例如,在手机应用程序的设计中,设计师可以通过音效、动画和弹出通知等方式,增强用户的情感体验。
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还能够增加用户的情感满意度,从而增加用户对产品的忠诚度和推荐度。
情感化设计还可以通过情感表达来达到更好的设计效果。
情感表达是指设计师通过产品的外观、功能和交互方式等方面的设计来传递特定的情感信息。
例如,设计师可以通过产品的外观和交互方式来传达产品的稳定性、亲切性和可靠性等情感特征。
通过这样的设计,用户可以更好地接受和理解产品的特点和功能,从而提高对产品的认同感和满意度。
总之,情感化设计是一种设计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将情感因素纳入设计过程中,创造出具有情感共鸣的产品和体验。
情感化设计通过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技巧,将情感元素融入到产品的外观、功能和交互方式中,以增加用户的情感参与度和满意度。
通过情感化设计,设计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并满足用户的情感需求,提高产品的吸引力和用户体验。
设计心理学3情感化设计观后感
设计心理学3情感化设计观后感《设计心理学3情感化设计观后感》看《设计心理学3情感化设计》给我带来了不少不一样的感悟。
我刚看的时候就在想,原来设计不仅仅是为了实用,情感这个元素在里面居然占了这么大的比重。
在看到书中提到的本能、行为和反思这三个层面的设计时,我感觉眼前一亮。
本能层面的设计是最直接的,就好比我们看到一个精美的花瓶,它那流畅的线条和绚丽的色彩,首先会在本能上吸引我们。
这就像我们逛街看到一家装修得特别有格调的店铺,外面摆放的那些造型独特的小摆件,在本能上就能把人吸引过去,当时我就想到很多商品靠这种本能层面的设计勾起顾客的兴趣,吸引大家去靠近去观察。
而行为层面的设计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讲到日常用品的易用性。
比如对于手机,当手机的系统设计从那种复杂难操作变得简洁易懂时,这就是在行为层面上做出的优秀设计。
它考虑到人们的交互习惯,使得用户操作起来方便快捷。
看到这里我感觉设计其实就是要用心去了解使用者的需求,有很多老人们不会用智能产品,就是因为那些产品在行为层面没有充分考虑到他们的行动习惯。
特别提到反思层面的设计时,那种能勾起人们回忆或者引发深度思考的设计让人惊叹。
例如一些文创产品,把古老的文化元素和现代的设计结合起来。
像故宫文创的口红,那古典图案印在现代的口红管上,这个场景让我感觉到把文化底蕴融入到日常用品的设计中是多么神奇。
它不仅仅是一件商品,更像是一个文化的载体。
当人们拿起这个口红时,会反思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的交融。
看完后我明白了好的设计是必须要考虑情感因素的。
如果只注重实用而忽略了情感上的设计,产品就会缺少活力缺少能打动人心的东西。
设计应该是全面的,三个层面相互交融,才能创造出真正能让人产生情感共鸣的作品。
在生活中,其实我们也可以运用这些理念,像布置自己的房间,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基础上,如果能加入一些有情感含义的元素,例如从旅行带回来的带有当地特色的小挂饰等,就能让房间富有独特的个人情感氛围。
整体上来说,这本书让我对设计的理解变得更加深刻,也让我学会从情感的角度去欣赏身边的各种设计。
论述情感化设计对现代设计的启示及影响
论述情感化设计对现代设计的启示及影响引言情感化设计是一种注重人们情感体验和情感共鸣的设计方法。
传统的设计更注重功能和形式,而情感化设计则更加关注用户与产品之间的情感互动。
本文将探讨情感化设计在现代设计中的重要性,并分析其对现代设计的启示和影响。
情感化设计的定义与特点情感化设计是一种将人的情感作为设计核心的设计方法。
它通过创造具有情感触发点的产品和体验,使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更为深刻的情感共鸣。
情感化设计的特点包括:1.强调用户情感体验:情感化设计注重用户情感需求的满足,通过产品的外形、色彩、细节等方面来激发用户的情感反应。
2.引发情感共鸣:情感化设计通过与用户情感的共振,使用户产生更加深刻的体验和回忆,提升产品的与众不同之处。
3.可持续情感设计:情感化设计关注产品与用户之间的情感互动,促进用户与产品的持续联系和情感纽带。
情感化设计的重要性情感化设计在现代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升产品和品牌价值情感化设计能够让用户与产品建立起更为深层次的情感连结,提升产品和品牌的价值。
当消费者对产品产生情感认同和依赖时,品牌忠诚度和口碑传播将得到有效增强。
2.建立与用户的情感纽带情感化设计能够通过触发用户的情感反应,建立起稳固的用户关系。
通过用户的情感投入,他们将更加愿意与产品和品牌进行长期互动,从而提高用户留存率和用户忠诚度。
3.提升用户体验和满意度情感化设计强调用户的情感需求,使用户在使用产品时能够产生更为深刻和愉悦的体验。
情感化的设计元素和细节能够增加产品的吸引力和趣味性,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4.促进创新和差异化竞争情感化设计注重创造与众不同的情感体验,能够鼓励创新和不断超越。
通过加入情感元素,设计师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实现品牌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情感化设计的启示情感化设计的成功应用给现代设计带来了许多启示。
以下是我们可以借鉴的几点启示:1.研究用户的情感需求情感化设计的前提是深入研究用户的情感需求。
设计心理学情感化设计
设计心理学情感化设计我一提到设计心理学情感化设计,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奇妙世界的大门,有好多话想往外倒。
那天我走进设计工作室,屋里摆满了各种设计草图、模型,灯光昏黄却很温馨,就像给这些物件都披上了一层暖纱。
设计师老陈穿着一件宽松的棉麻衬衫,头发有点乱,眼睛却像星星一样,闪烁着创意的光芒,正对着一个新设计稿沉思呢。
我就凑过去问:“老陈,这设计心理学情感化设计到底是咋回事啊?” 老陈抬起头,笑了笑说:“这你可就问着了。
就说这设计啊,得像个贴心的朋友,能和使用者对上话。
就拿咱常见的手机APP 来说吧,那界面颜色的搭配就很有讲究。
如果是个健身APP,你不能用那种沉闷的颜色,得是充满活力的橙色、绿色,让人一看就有精神,像早上初升的太阳,照得人心里亮堂堂的。
我之前见过一个APP,主色调是灰色,看着就压抑,用户用着用着就没兴趣了,就像跟一个闷葫芦打交道,多无趣啊。
”旁边的助手小王也问道:“陈哥,那形状设计方面呢?” 老陈一拍大腿说:“形状更是关键。
你看儿童玩具,为啥很多都是圆润可爱的?因为孩子喜欢啊,那圆润的形状就像孩子胖乎乎的小手,摸起来舒服,看着也亲切。
像有个小熊玩偶,圆滚滚的身子,小小的耳朵,孩子一抱上就不撒手,那是因为它的形状激发了孩子内心的喜爱和安全感,就像孩子在妈妈怀里一样踏实。
”我在旁边听着,就想起自己用过的一些设计巧妙的产品。
老陈又接着说:“还有声音设计呢。
你打开一个软件,如果有那种清脆悦耳的提示音,就像山间的小溪流水,‘叮咚’一声,是不是感觉很舒服?但要是声音刺耳,就像指甲刮黑板,那可就糟了。
我有次用一个旧手机,那短信提示音就特别难听,每次一响,我都忍不住皱眉头,感觉像被人用针猛扎了一下耳朵。
”这时候,设计师小李说:“老陈,那在情感化设计里,故事性是不是也很重要?” 老陈点了点头说:“那当然。
一个好的设计得有故事。
就像一把老椅子,它可能是爷爷年轻时亲手做的,承载着家族的回忆。
如果一个家具设计能让人联想到家的温暖、亲情的珍贵,那它就不只是个物件了。
《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
《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一、书籍概述《设计心理学》这本书是由唐纳德·诺曼所著,它以深入浅出的方式阐述了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心理学原理和技巧。
书中涵盖了从用户行为到市场趋势,以及设计过程中的各种心理学概念。
诺曼博士的见解独到,观点新颖,他的文字通俗易懂,使得设计者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创造出更符合人们心理需求的产品。
二、主要观点1. 情感化设计:书中提到了情感化设计的重要性,并解释了如何利用设计元素来引发用户的积极情绪。
例如,通过使用熟悉的设计元素,可以引发用户的怀旧情绪,或者通过创造惊喜来引发用户的积极情绪。
2. 用户行为:诺曼博士强调了理解用户行为的重要性。
他提出,设计者需要深入了解他们的目标用户,包括他们的需求、期望、目标和行为。
这样,设计者才能创造出真正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
3. 隐喻和符号:诺曼博士讨论了如何利用隐喻和符号来增强产品的意义和价值。
例如,通过使用某种特定的颜色或形状,产品可以传达出特定的品牌形象或价值观。
4. 设计的可用性:书中强调了设计的可用性。
诺曼博士认为,一个好的设计应该直观并且容易使用。
这意味着设计者需要考虑到用户的需求和习惯,以及他们在实际使用产品时可能遇到的困难。
5. 市场趋势:诺曼博士还讨论了如何理解和利用市场趋势。
他提出,设计者需要关注市场趋势,并将这些趋势融入到他们的设计中。
这样,他们可以创造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三、我的感想读完《设计心理学》后,我深刻理解到心理学在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性。
这本书不仅让我了解到情感化设计、用户行为、隐喻和符号等重要的设计心理学概念,而且也启发我将这些概念应用到实际的设计工作中。
例如,我意识到我可以利用情感化设计来增强产品的吸引力,或者通过理解用户行为来优化产品的用户体验。
此外,诺曼博士的见解也让我更加关注市场趋势,并将这些趋势融入到我未来的设计中。
总的来说,《设计心理学》是一本极具启发性的书籍,它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设计和用户需求之间的关系。
情感化设计(设计心理学课程)ppt课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本能层设计
本能层设计案例二:原神的登入界面也十分的有趣,玩家登入游戏时根据 现实世界的不同时间会出现不同的场景,分别为清晨、白昼、黄昏、深夜 四种展示场景,所展示的界面也大不相同,如果在清晨时登入游戏,界面 所展示的是晨光熹微,光彩照人的景象。倘若在深夜时登入游戏,所展示 的景象是月白风清,良辰美景,甚至BGM也会根据玩家登入时现实场景进 行切换。
写在最后
写在最后
在生活中,情感是人最基本的精神需求,情感化设计就是打破设计跟用户之间 心里上的束缚,让用户通过赋予情感的设计增强之间的粘度,提升品牌形象, 让用户产生思考和回忆。
谢谢
一、什么是情感化设计?
演讲人
目录
01
什么是情感化设计?
02
情感化设计三个层面
03
写在最后
面对情感化设计是指在抓住用户注意力、诱发情绪反应, 以提高执行特定行为的可能性的设计。通俗的讲,就是设 计以某种方式去刺激用户,让其有情感上的波动。通过产 品的功能、产品的某些操作行为或者产品本身的某种气质, 产生情绪上的唤醒和认同,最终使用户对产品产生某种认 知,在他心目中形成独特的定位。(摘自《设计心理学》 第三部)。
诺曼在书中从知觉心理学的角度讲述了人类大脑对外界刺激反 馈和认知而产生的情绪分为本能层、行为层、反思层三个层次。
本能层设计
本能层设计顾名思义是出于先天本能条件,我们人类的进化让我们对来自外界 环境的强烈情感信号非常敏捷。这一层主要通过五感,视觉、嗅觉、听觉、味 觉、触觉占主要支配因素,第一感受很重要,比如看电影的时候突然看到一个 好看的镜头,听音乐的时候突然听到一个离调和弦,滑雪的时候突然摔了一跤, 这都属于本能层,往往出于本能的才是最直接的。 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于设计而然,人们对美好向往的事情都有所本能 的反应,视觉主要通过(形、色、字、质、构)对设计为出发点去思考用户的 心里模型。 本能层设计案例一:首页给用户带来视觉第一感受是满满的红色,这也是设计 师所想表达的,设计师为了传递品牌信息和价值,将大面积覆盖红色带给用户 最直观的感受。红色同时也能引发用户点击的欲望,激发用户行为。
设计心理学第六章 设计与情感化
理解层面 在这个层面上,设计的物、环境、符号带给人的情感体验来自人们的 高级思维活动,是人通过对设计物上所富含的信息、内容和意味的理 解与体会(特别是新的获得)而产生的情感。
包括:
1、自我形象的表达 2、对物及其使用方式、蕴涵意味的领悟和反思。 3、叙事性的解读 4、象征和符号
返回
物品,能传递消费者的身份、 地位、个性、喜好、价值观 和生活方式。
本能水平的设计、行为水平的设计和反 思水平的设计。
情感体验的心理机制
第一个层次,形态自身的要素以及这些 要素组合形成的结构能直接作用于人的 感官而引起人们相应的情绪,同时伴随 着相应的情感体验。
第二个层次,形态的要素使人们无意识 或有意识地联想到具有某种关联的情境 或物品,并由于对这些联想事物的态度 而产生连带的情感。直感的情绪与联想 激发的情感体验往往相伴而出,是一种 较为自动的、本能的心理效应。
现代设计师的职能: 其一是让物品具有情感的张力,通过适当的语言让人们或喜欢、或
好奇、或惊讶、或厌恶人造物品; 其二则是通过“情感肌肤”让用户忽略“盒子”的内部规律和法则,凭借外在表达理解ຫໍສະໝຸດ 判断物品。情绪和情感的界定
情绪(Emotion)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美国心理学家伊扎德(C. Izard)认为情绪应包括生理基础、
• 叙述本文是叙述代言人用一种特定的媒介,诸如语言、 形象、声音、建筑艺术,或其混合的媒介叙述(‘讲’) 故事的本文。
• 设计艺术以设计的物或图像作为载体。
• 设计艺术作品的叙事性更多依赖于接受者——设计的观 看者的联想和想象加以补充。
设计师常通过赋予名称或补充创意介绍作为索引线索。
[阿根廷]埃米罗·安伯斯,
42设计的情绪表达421情绪的作用1适应作用2驱动作用3组织作用4通讯作用人类具有类似动物的与生俱来的基本情感1960年伊利诺吉布森和理查德沃克所做的经典?视崖实验?设计情感?设计情感特指与人造物的设计相关的人类情感体验它包含了一切人与物交互过程中因人工物的设计而带来的情感体验
设计心理学3情感化设计
设计心理学3:情感化设计在当今社会,产品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如何在众多竞品中脱颖而出,成为设计师们关注的焦点。
情感化设计,作为一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旨在通过设计传递情感,让产品与用户产生共鸣,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一、情感化设计的内涵情感化设计,简单来说,就是将情感因素融入产品设计之中,使产品具有情感表达力。
这种设计理念强调从用户的心理需求出发,关注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情感化设计主要包括三个层面:外观设计、交互设计和品牌情感传递。
1. 外观设计:美观、独特的外观是吸引消费者眼球的第一要素。
设计师通过对产品形态、色彩、材质等方面的巧妙运用,让产品具有鲜明的个性,从而引发用户的情感共鸣。
3. 品牌情感传递:品牌情感是产品与用户之间沟通的桥梁。
设计师需将品牌理念、价值观融入产品设计中,使产品成为品牌情感的载体,提升用户对品牌的忠诚度。
二、情感化设计的重要性1. 提升用户体验:情感化设计关注用户的心理需求,使产品更具亲和力,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2. 增强产品竞争力:情感化设计让产品具有独特的个性,有助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3. 建立品牌形象:情感化设计有助于传递品牌理念,塑造品牌形象,提升品牌价值。
4. 促进用户留存:情感化设计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共鸣,有利于提高用户忠诚度,降低用户流失率。
三、情感化设计的实施策略1. 深入了解用户群体要实现情感化设计,需要深入了解目标用户群体的心理特征、情感需求和行为习惯。
设计师可以通过用户调研、访谈、观察等方式,收集用户数据,为设计提供有力支持。
例如,针对年轻用户群体,设计可以更加时尚、活泼;而针对中年用户群体,则可能需要更加稳重、实用的设计。
2. 融入故事元素故事具有极强的情感传递力。
设计师可以在产品设计中融入故事元素,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共鸣。
例如,一款家居产品可以讲述一个关于家的温馨故事,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感受到家的温暖。
3. 注重细节处理细节决定成败。
设计心理学情感化设计观后感
设计心理学情感化设计观后感看了这个关于设计心理学情感化设计的东西,真的是让我脑洞大开啊。
以前我就觉得设计嘛,不就是把东西弄得好看点呗。
但是看完这个,才发现这里面的门道深着呢。
情感化设计就像是给设计注入了灵魂,让那些冷冰冰的产品和界面都能跟人产生情感上的互动。
就拿我们日常用的手机APP来说吧。
那些做得好的APP,一打开就感觉特别亲切。
比如说界面的颜色搭配,暖色调的可能就会让人感觉很温馨,冷色调呢又会给人一种很专业、很冷静的感觉。
这就像我们走进不同的房间,暖色系的房间像是家里舒适的小窝,而冷色系的房间像是严肃的办公室。
这小小的颜色选择背后,原来藏着这么多的小心思,都是为了在我们打开APP的一瞬间就触动我们的情感神经。
再说说那些产品的形状和线条。
有些产品的线条圆润柔和,看着就很可爱,让人忍不住想要摸一摸,就像那些可爱的卡通小摆件一样。
而有些线条硬朗简洁的产品,就透露出一种高端大气的感觉,就像西装革履的精英人士。
这就好比是不同性格的人站在你面前,你一眼就能感受到他们的气场不一样。
设计师就像是产品的造型师,通过这些形状和线条给产品打造独特的“性格”。
还有那些交互设计,这可太有趣了。
比如说一个按钮的反馈,当你点击一个按钮,它不是干巴巴地就完成个功能,而是会有一些可爱的动画效果,或者是轻微的震动反馈,就好像这个按钮在跟你说:“我收到你的指令啦,马上就干活儿!”这种小小的交互细节真的能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一种愉悦感,感觉自己不是在机械地操作一个东西,而是在跟一个有情感的小伙伴互动呢。
而且,情感化设计还能建立起用户对产品的忠诚度。
你想啊,要是一个产品老是能让你在使用的时候感到开心、满足或者是有某种情感上的共鸣,你肯定就会越来越喜欢这个产品,下次还会继续用它。
这就像是交朋友一样,要是一个朋友老是能给你带来正能量,你肯定就想跟他一直玩下去。
不过呢,我也觉得这情感化设计也不是那么容易做到完美的。
毕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情感需求和喜好。
设计的心理学原理如何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设计的心理学原理如何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融合了艺术、科学和心理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设计师在创作作品时,需要考虑人类的感知和认知机制,以及情感共鸣的产生方式。
本文将介绍设计中常用的心理学原理,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原理来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一、色彩心理学色彩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它能够直接影响人的情绪和情感。
根据色彩心理学的研究,不同的颜色具有不同的情感内涵。
例如,暖色调(如红色、橙色)可以激发热情和活力,而冷色调(如蓝色、绿色)则能够营造出平静和冷静的氛围。
设计师可以根据作品的主题和目的,选择合适的色彩来引导观众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情感共鸣。
二、排版与布局排版和布局是设计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它不仅关乎整体的美观性,还直接影响到观众的注意力和情感体验。
根据注意力定向理论,设计师可以通过布局中的大小、重要性和颜色等因素,来引导观众的视觉焦点,从而激发情感共鸣。
同时,设计师还可以利用空白和间距的运用,来创造出舒适和平衡的视觉效果,让观众获得更好的情感体验。
三、视觉符号与符号学符号是人们理解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它能够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引起他们的共鸣和思考。
设计师可以运用视觉符号和符号学的原理,来增强作品的表达力和共鸣性。
例如,在一个环保主题的设计作品中,设计师可以选择使用花朵、绿叶等符号,通过这些符号来传达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的意象,从而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四、情感化设计情感化设计是指将情感元素融入到设计中,使作品更富有共鸣和感染力。
通过运用符合人们情感认知的元素,设计师可以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使其与作品建立更深层次的情感联系。
例如,在一个广告设计中,设计师可以用一个感人的故事情节,将产品与观众的情感进行深度的结合,从而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并引发对产品的兴趣和认同。
五、情绪传递和表达设计作品的情绪传递和表达是激发观众情感共鸣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运用色彩、形状、线条等视觉元素,以及音乐、声音等听觉元素,设计师可以创造出与目标情感相符合的作品。
设计心理学3 情感化设计
这本书中,我认为最引人注目的是诺曼博士对于情感化设计要素的独特见解。 他提出,“好的设计可以同时满足人们的理智和情感需求。”这一观点对我影响 深远。一个好的设计,不仅仅需要具备实用性,更应该能够触动使用者的情感, 使他们在使用的过程中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
从个人角度来说,我深感《设计心理学3:情感化设计》这本书带给我许多 宝贵的启示。我看到了情感化设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无论是手机应用程 序的界面设计,还是家居用品的造型和色彩搭配,情感化设计都深深地影响着我 们的使用体验。读完这本书后,我开始更加生活中的这些细节,也更加欣赏那些 能够触动我情感的设计。
这句话指出了设计的关键性,即设计应当是情境和情感的产物。一个好的设 计不仅应该满足功能性和实用性,更应该考虑到使用者的情感状态和使用环境。 设计应该能够适应不同的情境,为人们带来愉悦、舒适和满足感。
“设计师的任务是创造出能引发人们积极情感体验的产品。”
这个观点强调了设计师的责任。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应该通过自己的作品,引 发人们的积极情感体验,让人们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感到快乐、满足和愉悦。设 计师应该通过创新和想象力,创造出能够触动人们情感的产品。
阅读感受
《设计心理学3:情感化设计》是一本引人入胜的作品,它带领我在设计世 界的最前沿探索情感化的重要性。作者唐纳德·A·诺曼以独特的视角,丝丝入 扣地解读了情感化设计的核心理念,使我收获颇丰。
在书中,诺曼博士巧妙地结合了心理学和设计学的知识,为读者展示了情感 化设计如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他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使我们理 解到,设计不只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满足人们在理性与情感两方面的需求。诺 曼博士的研究表明,一个成功的设计,不仅要功能完备,更要引发用户的情感共 鸣。
这句话概括了情感化设计的目标。情感化设计旨在使产品具有吸引力、友好 性、趣味性和情感价值,从而使人们更加愿意使用该产品。设计师应该通过巧妙 的设计,将积极情感融入到产品中,使人们在使用的过中获得愉悦和满足感。
从设计心理学看情感化设计
South China Universify of Technology 从设计心理学看情感化设计学院设计学院专业工业设计学生姓名陈勇强指导教师管少平提交日期2015年6月14日摘要随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不断深化,现在这个时代的大多数设计嘟充满了”人性“。
而这个”人性“就是悄感化设计的体验。
唐纳德说过:“情感化设计•有三个重要基本概念,即本能的,行为的和反思的。
”而这三个概念正正也反映了全部设计的三个维度。
所以说情感在设计中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字:悄感化设计以人为本设计心理学一,情感情感是人对外界事物作用于自身时的一种生理的反应。
是山需要和期望决定的。
当这种需求和期望得到满足时会产生愉快、喜爱的情感,反之,苦恼、厌恶。
而心理学把情感定义为:“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
人类情感基本上分类为很多种,最早期心理以二分法将情绪分为正向悄绪与负向惜绪,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心理学家Robert P 1 utchik的情感轮盘(P 1 utch 1 t),这个理论主要是惜绪表现在不同的强度,其至惜绪可以与他人惜绪之间会互相影响产生不同的惜感,建立新的悄绪状态。
而惜感化设计就是要让使用者在使用产品中或者使用后产生正向惜绪。
而我们人类的社会生活中的一切既包含认知成分乂包含感情知觉。
认知评价意义(客观上),而悄感评价价值(主观上的)。
认知是指我们对某事或某对象的看法,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认识过程是悄感的基础,并引导情感的发展。
只有通过认识过程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主体才能确定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 从而产生相应的态度体验,引起不同的惜感。
情感反过来对认识过程也起调节作用。
比如积极的情感会促进人的认识活动,提高学习和工作的绩效;消极的情感则会妨碍人的认识活动,降低活动效率。
二,情感化设计而产品的惜感化设计即是一种着眼于人的内心惜感需求和精神需要的设汁理念,最终创造出令人快乐和感动的产品,将悄感化设计融入到产品中,达到美感和可用性的统一,使”有魅力的物品更好用“,使人获得内心愉悦的审美体验,让生活充满乐趣和感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设计心理学看情感化设计学院设计学院专业工业设计学生姓名陈勇强指导教师管少平提交日期 2015年 6 月 14 日摘要随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不断深化,现在这个时代的大多数设计都充满了”人性“。
而这个”人性“就是情感化设计的体验。
唐纳德说过:“情感化设计有三个重要基本概念,即本能的,行为的和反思的。
”而这三个概念正正也反映了全部设计的三个维度。
所以说情感在设计中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字:情感化设计以人为本设计心理学一,情感情感是人对外界事物作用于自身时的一种生理的反应。
是由需要和期望决定的。
当这种需求和期望得到满足时会产生愉快、喜爱的情感,反之,苦恼、厌恶。
而心理学把情感定义为:“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
人类情感基本上分类为很多种,最早期心理以二分法将情绪分为正向情绪与负向情绪,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心理学家Robert Plutchik的情感轮盘(Plutchlt),这个理论主要是情绪表现在不同的强度,甚至情绪可以与他人情绪之间会互相影响产生不同的情感,建立新的情绪状态。
而情感化设计就是要让使用者在使用产品中或者使用后产生正向情绪。
而我们人类的社会生活中的一切既包含认知成分又包含感情知觉。
认知评价意义(客观上),而情感评价价值(主观上的)。
认知是指我们对某事或某对象的看法,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认识过程是情感的基础,并引导情感的发展。
只有通过认识过程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主体才能确定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从而产生相应的态度体验,引起不同的情感。
情感反过来对认识过程也起调节作用。
比如积极的情感会促进人的认识活动,提高学习和工作的绩效;消极的情感则会妨碍人的认识活动,降低活动效率。
二,情感化设计而产品的情感化设计即是一种着眼于人的内心情感需求和精神需要的设计理念,最终创造出令人快乐和感动的产品,将情感化设计融入到产品中,达到美感和可用性的统一,使”有魅力的物品更好用“,使人获得内心愉悦的审美体验,让生活充满乐趣和感动。
那根据美国J·奴廷的需要理论中的要求的关系,我们可以知道这种情感设计的需求要求人们去感觉、去接触、去操作、去反思等。
情感化设计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的设计。
而以人为本的设计就要求设计者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到人的因素,要求设计者在设计进行中要把人的身理,心理上的发展需求作为根本,并且考虑到人的心理习惯、风俗宗教、政治经济和社会等诸方面的需求,统筹兼顾协调好相应的关系,实现人与物,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自身的和谐发展,构建优化人的世界。
所以情感化设计就是为了满足人的情感上的需求,让人的心理得到满足。
情感化设计的分类有两种。
一个是按照设计对象分,一个是按照设计目标分。
按照设计对象来分,我们可以分为实在的实体产品的和非实体产品。
实体产品就是我们生活接触到的实在的物品,比如杯子,椅子,电脑等。
另一类是非实体产品,它们是虚拟的,重点是在用户体验,比如网页,app,服务等。
而另一个分类,我们根据Donald.A.Norman把设计的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本能层(visceral)、行为层(behavior)、反思层(reflective),它们对应的设计就是本能设计、行为设计、反思设计。
在下面我们就针对这三个设计展开详细的分析。
三,设计中情感的三种水平由Andrew Ortony和William Revelle的情感情绪研究表明,人类属性的行为是由大脑的不同水平引起的:自动的预设设置层,称本能水平(visceral level);包含支持日常行为脑活动的部分,称行为水平(behavioral level);脑思考的部分,称反思水平(reflective level)。
每种水平都在人类的整体机能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而他们是相互可以作用的,每一水平都可以调节其他两个水平。
由上图可以知到反思水平到本能水平是从高到低的关系。
自下而上的过程是由知觉驱动的,而自上而下的过程由思维驱动的。
而这个知觉最直接的感应信息就是视觉,嗅觉,和触觉,思维的就是由人的好奇心,刺激等心理活动(需求)导致的。
我们举个看恐怖电影的故事,我们看恐怖电影是本能水平上对恐怖的害怕与反思水平上的刺激感和好奇感的争斗。
需要注意的是反思水平对本能的(感情输入和行为控制并没有直接的通路,它只是监视、反省并设法使行为水平具有某种偏向。
而对应情感的这三种水平,我们的三种水平的设计也会有各自的侧重点。
首先要大概的描述三种水平设计的产品特点:本能水平---认知(视觉,嗅觉,触觉)---本能水平的设计---外形行为水平---日常行为---行为设计---行为水平的设计---使用的乐趣和效率反思水平---脑思考---反思水平的设计---自我形象、个人满意、记忆而这三个水平相互影响,而且影响方式很复杂。
而且这三种水平的设计在产品的体现也存在不一样的偏重。
这就要设涉及到人对一个产品的三种水平的需求度。
具体表现为产品的可用性,美观性,可回忆性的冲突。
四,本能水平的设计首先说下本能水平的设计。
本能水平的设计的基本原理是来自人类本能的,这种人类是不同个体之间都一样的。
而人类本能中,物理特征---视觉、触觉和听觉---处于支配的位置。
所以本能水平的设计就是针对产品外观造型的设计,使人们感觉到视觉上,触觉上和听觉上的满足。
而这三个满足是因人而异的,因为每个人的知觉认知不一样,所以他们看一个产品会有不同的观点。
比如对于一个杯子,有人喜欢它的触感,但是不喜欢它的外形;相反有人会喜欢它的外形,而不喜欢它的触感。
所以我们在本能水平的设计并不能满足全部人的本能需求,而只是满足大部分人。
所以在设计过程中,我们设计者不应该以自己的知觉认知去设计产品,不然可能与大部分的人有偏差。
说到大众审美,每个人的审美标准可能因个体差异,文化差异而不同。
人在认识不同对象时的心理活动是不一样的。
人的审美感受主要是后天的,是经过特殊的训练,并在审美实践里逐渐形成的。
因而审美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活动的过程,是人们根据自身对某事物的要求所作出的一种对事物的看法,因此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所以不可避免的,审美会因人而又不同程度的偏差。
但它同时也受制于客观因素,尤其是人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会对人们的评判标准起到很大的影响。
所以大众审美也因时代潮流的不同而不同,但最基本最原始的审美标准可能是没变的。
而这个最原始最基本的审美标准是触及到人的最根本需要,是我们人类在进化中没有变过的,具体就表现为对香甜味道、气味,以及高度饱和的明度色彩的喜好。
这是源于人和大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的共同进化。
所以我们设计师就是要从最原始的审美为出发点,顺应时代的潮流,设计一个满足大部分人的本能上需求的产品。
本能水平的有效设计需要视觉和制图艺术家以及工业工程师的技艺。
外形和形态是重要的,物理手感和材料质地是重要的,重量也是重要的。
本能水平的设计讲的就是即刻的情感效果。
必须摸着舒服,看起来好看。
感性特征和性感特征在起作用。
五,行为水平上的设计“行为水平的设计讲究的就是效用。
在这里外形事实上并不重要,设计原理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性能。
”这个阿诺曼在《情感化设计》在行为水平的设计那一节的第一句话。
而这个性能的好与不好是依据人的操作体现得出来的。
那就是说,优秀的行为水平的设计应该是以人为中心的,应该把重点放在理解和满足真实使用产品的人的需要上。
我们应该怎么去发现人的未表达的需要?我们可能会回答说:“通过询问;通过我们主题小组讨论;通过调查或者问卷。
但是谁会想到或者提到呢?最好最有效的办法可能是根据J 奴廷的需求理论去在自然环境中观察人们对产品的使用。
主题小组讨论,问卷和调查是了解行为的拙劣工具,因为它们与实际使用脱节。
多数行为是潜意识的,人们真正做的与他们认为自己做的可能差异很大,我们意识不到我们真正的反应和他们的原因。
这就为什么有市场调研人员这个职位,他们是受过训练的专业人士,他们在真实的情景下观察实际使用,能发现产品的机会缺口。
理解用户的需要只是行为水平的设计的开始,改进或者创新就是产品开发的下一个工作。
优秀行为水平的设计的四个方面:功能,易懂性,可用性和物理感觉。
然而在这四个方面里面功能是首要的,一个不能实现其设计目标功能但是其他方面设计得很好的产品能符合人们需求吗?答案显然不是的。
因此,一个产品必须通过的第一项行为测试就是它是否满足功能上的需要。
但是这个标准看起来很简单,其实是棘手的。
在已经存在的产品里,改进是产品开发的一种形式,是指选取某一个存在的产品和服务以使它更好。
而对于还没存在的产品,创新则是另一种方法,它提供一种全新的做事方法,或者去做一种全新的事,在以前是不可能的事。
改进和创新没有必然联系,改进未必能发展成为创新,创新也未必来自改进。
既有渐进性改进形成突破性改进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创新,但创新很多时候来自灵感。
在两者中,改进更为简单。
改进一种产品主要是通过观察人们怎么使用现有的产品,以发现人们在使用中的困难,然后通过改进克服着这种困难,纠正这些设计缺陷。
讲过功能性之后再看一下对产品的理解。
对产品的理解具体表现为人对一个产品的操作是否能很好地记住。
当缺乏理解的时候,我们不能很好地使用产品,甚至物品发生故障后人们就会束手无策。
为了解决这个理解问题,我们设计者必须是建立一个恰当的概念模型。
使用者对一个产品的理解完全是根据他们对产品的观察——根据它的外形,它如何操作,它提供怎样的反馈等。
而设计者需要通过产品和书面材料表达这类的“系统形象”去和使用者对话,让他们充分理解产品。
而理解的另一个重要部分来自反馈:一个产品必须及时提供连续不断的反馈,让人们知道它在运行。
为了使反馈有效,反馈必须要增强概念模型,准确的表明它现在的运行状态,以及接下来的工作目标。
可用性,不可否认是一个复杂的话题。
而可用性是指:产品对用户来说有效、易学、高效、好记、少错和令人满意的程度,即用户能否用产品完成他的任务,效率如何,主观感受怎样,实际上是从用户角度所看到的产品质量。
一般说,可用性被表达为“对用户友好”、“直观”、“容易使用”、“不需要长期培训”、“不费脑子”等。
而可用性是基于通过用户操作各种任务去评价的。
所以设计者应该要按照人的生理、心理特征设计物品。
以普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为基础,也就是按照人的尺度设计,考虑人的极限,形成自然匹配,易视性和及时反馈,容错性,易学性,简化性,兼容性、灵活性与可调节设计。
对于产品的物理感觉来说,优秀的产品能给与使用者物理感觉上的快乐。
这种快乐和人本身的生物特点是相关的。
因为人作为生物而存在,觉有物理的肢体和躯干,头脑经常绝大部分是被感觉系统占据的,不断地探测环境并与环境进行着交互。
而这个人与产品交互媒介就包含触觉、感觉、嗅觉、声音、视觉、震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