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中考试题研究〈代数几何综合〉
【初三数学】代数几何综合题(含答案)(共15页)
代数几何综合题代数几何综合题是初中数学中覆盖面最广、综合笥最强的题型,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很多以代数几何综合题的形式出现,其命题的主要结合点是方程与几何、函数与几何等,解代数几何综合题最常用的数学方法是数形结合,由形导数,以数促形。
例1、如图,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三点A (2,0),B (0,2),P (x ,0)()x <0,连结BP ,过P 点作PC PB ⊥交过点A 的直线a 于点C (2,y ) (1)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当x 取最大整数时,求BC 与PA 的交点Q 的坐标。
解:(1) PC PB BO PO ⊥⊥,∴∠+∠=︒∠+∠=︒∴∠=∠CPA OPB PBO OPB CPA PBO 9090, A (2,0),C (2,y )在直线a 上 ∴∠=∠=︒BOP PAC 90∴∆∆BOP PAC ~∴=PO AC BOPA,∴=+||||||x y x 22, x y x y x<<∴=-0022,,∴=-+y x x 122(2) x <0,∴x 的最大整数值为-1 ,当x =-1时,y =-32,∴=CA 32BO a BOQ CAQ OQ AQ BOCA//~,,∴∴=∆∆ 设Q 点坐标为()m ,0,则AQ m =-2∴-=∴=m m m 223287,Q 点坐标为()870,说明:利用数形结合起来的思想,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应用。
关键是搞清楚用坐标表示的数与线段的长度的关系。
练习1.如图,从⊙O 外一点A 作⊙O 的切线AB 、AC ,切点分别为B 、C ,⊙O 的直径BD 为6,连结CD 、AO.(1)求证:CD ∥AO ;(3分)(2)设CD =x ,AO =y ,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3分) (3)若AO +CD =11,求AB 的长。
(4分)B2.如图,A、B两点的坐标分别是(x1,0)、(x2,O),其中x1、x2是关于x的方程x2+2x+m-3=O 的两根,且x1<0<x2.(1)求m的取值范围;(2)设点C在y轴的正半轴上,∠ACB=90°,∠CAB=30°,求m的值;(3)在上述条件下,若点D在第二象限,△DAB≌△CBA,求出直线AD的函数解析式.3.一张矩形纸片OABC 平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O 为原点,点A 在x 的正半轴上,点C 在y 轴的正半轴上,OA =5,OC =4。
中考压轴题目归类总结代数几何综合板块
中考压轴题目归类总结代数几何综合板块.doc 中考压轴题目归类总结:代数几何综合板块引言介绍中考压轴题目的重要性代数几何综合板块在中考中的地位归类总结的目的和意义代数几何综合板块概述代数几何综合板块的定义该板块涵盖的主要内容代数方程几何图形函数与图形几何证明代数几何综合题目特点结合代数和几何的解题思路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数学知识题目通常具有较高的难度和综合性代数几何综合题目解题策略分析题目要求,确定解题方向利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利用几何直观辅助代数计算综合运用函数、方程、不等式等数学工具代数几何综合板块常见题型题型一:代数方程与几何图形结合例题分析解题步骤易错点提示题型二:几何图形中的代数问题例题分析解题步骤易错点提示题型三:函数与几何图形的结合例题分析解题步骤易错点提示题型四:几何证明中的代数应用例题分析解题步骤易错点提示代数几何综合题目解题技巧转化思想: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建模思想: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归纳推理:通过已知条件推导未知结论逆向思维:从结论出发,逆向求解代数几何综合板块备考建议系统复习代数和几何基础知识多做综合题目,提高解题能力总结解题规律,形成自己的解题方法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经典例题解析选取几道历年中考中的代数几何综合题目分步骤解析解题过程总结解题思路和技巧结语强调代数几何综合板块在中考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通过不断练习提高解题能力表达对学生中考取得优异成绩的祝愿。
07中考数学-综合题研究之代数与图形综合问题(二)(课标版-原创)
综合题研究之代数与图形综合问题(二)(课标版-原创)【考点知晓】考查内容:代数与图形综合问题重点考查运用函数知识、方程的知识及几何知识.解决综合题的能力,从几何图形中建立函数关系,关键是运用几何知识建立量与量的等式,同时还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它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会解答代数与几何的综合问题,具有拉大考生分数差距的作用.考点评说:考查方式多为最后的压轴题,其难度较大,运算量较大,复习时要注意此类题型的训练.【考题漫步】例1(2006年江西24题)一条抛物线y=241x +mx+n 经过点(0,23)与(4,23)(1)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并写出它的顶点坐标.(2)现有一条半径为1,圆心P 在抛物线上运动的动圆,当⊙P 与坐标轴相切时,求圆心P 的坐标.思路分析:(1)要确定抛物线y=241x +mx+n 的解析式就是要求出m ,n 的值,所以需要找关于m ,n 的两个方程.根据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坐标与函数解析式的关系容易得到关于m ,n 的两个方程.由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可得出抛物线的的顶点坐标.方法有三种.即顶点坐标公式、配方法、半用公式半不用公式.要求圆心的坐标即需要求它的横坐标a ,纵坐标b ,所以要建立a ,b 的两个方程,由圆心P 在抛物线上再根据图象上的点的坐标与函数解析式的关系可得一个方程,根据切线的判定定理抓住圆与坐标轴相切得到圆心P 到坐标轴的距离等于半径1,建立方程由于坐标轴包含x 轴和y 轴,所以要用到分类讨论的思维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解:(1)由抛物线经过(0,23),(4,23)两点得⎪⎩⎪⎨⎧=++⨯=234441232n m n 解得⎪⎩⎪⎨⎧=-=231n m ∴抛物线的解析式是y=241x -x+23 由y=241x -x+23=41(x-2)2+21得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2,21)(2)设点P 的坐标为(a,b )当⊙P 与y 轴相切时有:a =1 a =±1由a=1得b=41×12-1+23=43 由a=-1得b=41×(-1)2-(-1)+23=411 此时点P 的坐标P 1(1,43),P 2(-1,411)当⊙P 与x 轴相切时有b =1 ∵抛物线的开口向上,顶点在x 轴上方 ∴b>0 ∴b=1 由b=1得41a 2-a+23=1 解得a=2±2 ∴点P 的坐标为P 3(2-2,1),P 4(2+2,1)综上所述,圆心P 的坐标为P 1(1,43),P 2(-1,411),P 3(2-2,1),P 4(2+2,1) 重要提醒: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坐标与函数解析式的关系.因为⊙P 与坐标轴相切包含了⊙P 与x 轴相切和⊙P 与y 轴相切两种情形,所以必须要分类讨论.触类旁通(2006年重庆市27题)已知:m 、n 是方程x 2-6x+5=0的两个实数根且m<n ,抛物线y=-x 2+bx+c 的图象经过点A (m ,0),B (0,n ) (1)求这个抛物线的解析式 (2)设(1)中抛物线与x 轴的另一交点为C ,抛物线的顶点为D ,试求出点C 、D 的坐标和△BCD 的面积.(3)P 是线段OC 上的一点,过点P 作PH ⊥x 轴,与抛物线交于H 点,若直线BC 把△PCH 分成面积之比为2:3的两部分,请求出点P 的坐标 答案:(1)y=-x 2-4x+5 (2)S △BCD =15(3)P 点的坐标为(-23,0)或(-32,0) 例2(2006年山西26题)如图1,已知抛物线C 1与坐标轴的交点依次是A (-4,0),B (-2,0),E (0,8),(1)求抛物线C 1关于原点对称的抛物线C 2的解析式. (2)设抛物线C 1的顶点为M ,抛物线C 2与x 轴分别交于C 、D 两点(点C 在点D 的左侧)顶点为N ,四边形MDNA 的面积为S ,若点A 、点D 同时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水平方向分别向右、向左运动;与此同时,点M 、点N 同时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竖直方向分别向下、向上运动,直到点A 与点D 重合为止,求四边形MDNA 的面积S 与运动时间t 之间的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3)当t 为何值时,四边形MDNA 的面积S 有最大值,并求出此最大值.(4)在运动过程中四边形MDNA 能否为矩形?若能,求出此时t 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思路分析:(1)要确定抛物线C 2的解析式需要知道抛物线上的三个点的坐标,由条件可知,抛物线C 2上有三个点恰好是抛物线C 1上三个点A 、B 、E 关于原点对称点.根据点关于原点的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找到A 、B 、E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分别为D (4,0),C (2,0),F (0,-8). (2)要确定四边形MDNA 的面积S 与运动时间t 之间的关系式,实际上就是要建立关于s 、t 之间的等量关系,因为s 表示四边形的面积,所以要想到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其面积公式怎样?如果没有公式直接可导则要转化为有公式可导的图形的面积和或差使问题得到解决,然后根据函数关系式结合实际问题本身确定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3)根据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来确定函数的最大值.(4)要判断四边形MDNA 能否成为矩形,要根据矩形的判定定理,使四边形MDNA 满足某个判定定理的条件建立方程,求出t 的值. 解:(1)点A (-4,0),点B (-2,0),点E (0,8)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分别为D (4,0),C(2,0),F (0,-8),设抛物线C 2的解析式为y=ax 2+bx+c(a ≠0)则⎪⎩⎪⎨⎧-==++=++90240416c c b a c b a 解得 ⎪⎩⎪⎨⎧-==-=861c b a∴所求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 2+6x-8(2)由(1)可计算得点M (-3,-1),N (3,1)过N 作NH ⊥AD 垂足为H ,当运动到时刻t 时,AD=2OD=8-2t , NH=1+2t ,根据中心对称性质OA=OD ,OM=ON ,所以四边形MDNA 是平行四边形, ∴S=2S △ADN , ∴S=(8-2t )(1+2t )=-4t 2+14t+8因为运动至点A 与点D 重合为止 ∴0≤t <4 ∴所求关系式是S=-4t 2+14t+8(0≤t<4) (3)S=-4(t-47)2+481(0≤t <4) ∴t=47时,S 最大= 481 (4)在运动的过程中四边形MDNA 能成矩形.由(2)知四边形MDNA 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AD,MN 所以当AD=MN 时四边形MDNA 是矩形,所以OD=ON ,所以ON 2=OD 2=OH 2+NH 2∴t 2+4t-2=0 ∴t 1=6-2 t 2=-6-2(舍去)所以在运动过程中四边形MDNA 可以成矩形,此时t=6-2.重要提醒:抛物线C 1关于原点对称的抛物线C 2,说明抛物线C 1上所有的点关于原点对称的点都在抛物线C 2上.四边形MDNA 能否成为矩形实质上就是指四边形MDNA需要的条件.触类旁通(2006年海南24题)如图2所示,已知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为C (1,0)直线y=x+m 与该二次函数的图象交于A 、B 两点,其中A (3,4),B 点在y 轴.(1)求m 的值及这个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2)P 为线段AB 上的一个动点(点P 与A 、B 重合),过P作x 轴的垂线与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交于点E ,设线段PE的长为h ,点P 的横坐标为x ,求h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3)D 为直线AB 与这个二次函数图象对称轴的交点在线段AB 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得四边形DCEP 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求此时P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m=1,y=x 2-2x+1 (2)h=-x 2+3x(0<x<3) (3)存在.P (2,3)例3(2006年德州市)如图3所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 为矩形,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4,0),(4,3)动点M 、N 分别从O 、B 同时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其中,点M沿OA 向终点A 运动,点N 沿BC 向终点C 运动,过点M 作MP ⊥OA ,图2交AC 于P ,连结NP ,已知动点运动了x 秒.(1)P 点的坐标为(_,_);(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2)试求△NPC 的面积S 的表达式,并求出面积S 的最大值及相应的X 值. (3)当x 为何值时,△NPC 是一个等腰三角形?简要说明理由. 思路分析:(1)根据点的坐标的定义,不难找出P 点的横坐标,问题的关键是找P 点的纵坐标,即求PM 的长,则需要构建关于PM 的方程,可由P 在直线AC 上必须满足直线AC 的解析式或由△PMA ∽△COA 对应边成比例来构建方程求解. (2)抓住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构建S 与x 之间的等量关系,不难发现关键是求出CN 边上的高. (3)要保证△NPC 是等腰三角形,只要依靠定义和判定定理来保证,根据条件可知用定义来做依据为简,即要使△NPC 有两边相等,随着我们思维展开发现需要分类讨论. 解:(1)由题意可知C (0,3),M (x ,0),N (4-x ,3) ∴P 点坐标为(x ,3-43x ) (2)设△NPC 的面积为S ,在△NPC 中NC=4-x ,边上的高为43x ,其中0≤x ≤4 ∴S=21(4-x )×43x=83(-x 2+4x )=-83(x-2)2+23 ∴当x=2时,S 最大值=23 (3)延长MP 交CB 于Q 则有PQ ⊥BC ①若NP=CP ∵PQ ⊥BC ∴NQ=CQ=x ∴3x=4 ∴x=34 ②若CP=CN 则CN=4-x, PQ=43x, CP=45x, 4-x=45x ∴x=916③若CN=NP 则CN=4-x ∵PQ=43x,NQ=4-2x ∵在Rt △PNQ 中,PN 2=NQ 2+PQ 2∴(4-x )2=(4-2x)2+(43x)2 ∴x=57128 综上所述x=34或x=916或x=57128重要提醒: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它必须满足有两条边相等或两个角相等,而两条边相等并没有指明哪两条边,因而要对a=b 或b=c 或a=c 三种情况讨论. 触类旁通(2006年广东省)如图4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中,四边形OABC 是等腰梯形,BC∥OA,OA=7,AB=4,∠ COA=60°,点P 为x 轴上的—个动点,点P 不与点0、点A 重合.连结CP ,过点P 作PD 交AB 于点D . (1)求点B 的坐标;(2)当点P 运动什么位置时,△OCP 为等腰三角形,求这时点P 的坐标;(3)当点P 运动什么位置时,使得∠C PD=∠OAB,且AB BD =85,求这时点P 的坐标.答案:(1)B (5,),(2)OP=4,P (4,0),(3)P (1,0)或P (6,0)例4(2005年广东省佛山市)“三等分角”是数学史上一个著名问题,但仅用尺规不可能“三等分角”下面是数学家帕普斯借助函数给出的一种“三等分锐角”的方法(如图),将给定的锐角∠AOB 置于直角坐标系中,;边OB 在x 轴上,边OA 与函数y=x1的图象交于点P ,以P 为圆心,以2PO 为半径作弧交图象于R 分别过点P 和R 作x 轴和y 轴的平行线,两直线相交于点M ,连接OM 得到∠MOB ,则∠MOB=31∠AOB ,要明白帕普斯的方法请研究以下问题: (1)设P (a,a 1),R(b,b1) 求直线OM 对应的函数表达式(用含a ,b 的代数式表示). (2)分别过点P 和R 作y 轴和x 轴的平行线,两直线相交于点Q ,请说明Q 点在直线OM 上,并据此证明∠MOB=31∠AOB. (3)应用上达方法得到的结论,你如何三等分一个钝角(用文字简要说明) 思路分析:(1)由两点确定直线的解析式,因为O (0,0) ∴直线OM 的解析式是正比例函数,可设直线OM 的解析式为y=kx ,由题设可求出M 点的坐标,再把M 点坐标代入y=kx 可求到K.(2)判定一点是否在函数的图象上,只需将这点坐标代入解析式,会满足则在,否则不在,要证明∠MOB=31∠AOB ,这是证明角的倍分问题,实际上就是要证明∠AOM=2∠BOM ∵∠BOM=∠RQM=∠SRQ 不难看出∠PSQ=2∠BOM , 故只需证∠POS=∠PSO , 故只需证明OP=PS 由此可见证明角的倍分问题要想办法转化为相等问题来证.(3)把问题转化即把钝角的问题转化为锐角的问题.解:(1)设直线OM 的函数关系式为y=kx,P(a,a 1) R(b,b 1) ∴M(b, a1) ∴K=a1÷b=ab 1 ∴直线OM 的函数关系式为y=ab 1x(2)∵Q 的坐标(a,b1)满足y=ab 1x ∴Q 点在直线OM 上,∵四边形PQRM 是矩形, ∴SP=SQ=SR=SM=21PR ∴∠POS=∠PSO ,∵∠PSQ 是△SQR 的一个外角 ∴∠PSQ=2∠SQR ∴∠POS=2∠SQR∵QR ∥OB ∴∠SOB=∠SQR ∴∠POS=2∠SOB∴∠SOB=31∠AOB 即∠MOB=31∠AOB(3)方法一:利用钝角的一半是锐角,然后利用上述结论把锐角三等分的方法即可B方法二:也可把钝角减去一个直角得到一个锐角,然后利用上述结论把锐角三等分,再将直角利用等边三角形将其三等分即可.重要提醒:点在图象上⇔点的坐标必须满足解析式转化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如:角的倍分问题要想办法转化为相等问题来证,钝角的三等分要转化为锐角的三等分. 轻松训练1.(2006年·吉林省)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cm ,在对称中心O 处有一钉子.动点P 、Q 同时从点A 出发,点P 沿A →B →C 方向以每秒2cm 的速度运动,到点C 停止,点Q 沿A →D 方向以每秒1cm 的速度运动,到点D 停止.P 、Q 两点用一条可伸缩的细橡皮筋联结,设x 秒后橡皮筋扫过的面积为ycm 2. (1)当0≤x ≤1时,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当橡皮筋刚好触及钉子时,求x 值; (3)当1≤x ≤2时,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橡皮筋从触及钉子到运动停止时∠POQ 的变化范围;解:1.(1)当0≤x ≤1时,AP=2x,AQ=x,y=21AQ ·AP=x 2,即y=x 2(2)S 四边形ABPQ =21S 四边形ABCD 时,橡皮盘刚好触及钉子. BP=2x-2,AQ=x ,21(2x-2+x )×2=21×22∴x=34 (3)当1≤x ≤34时,AB=2,PB=2x-2, AQ=x, y=2BP AQ +×AB=3x-2 即 y=3x-2 当34≤x ≤2时,过O 作OE ⊥AB 于E ,则BP=2x-2,AQ=x ,OE=1, Y=S 梯形BEOP +S 梯形OEAQ =23x , 即y=23x 90°≤∠POQ ≤180° 或180°≤∠POQ ≤270°2.(2006年·无锡市)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 中,AB ∥DC ,AB =8cm ,CD =2cm ,AD =6cm .点P 从点A 出发,以2cm/s 的速度沿AB 向终点B 运动;点Q 从点C 出发,以1cm/s 的速度沿CD 、DA 向终点A 运动(P 、Q 两点中,有一个点运动到终点时,所有运动即终止).设P 、Q 同时出发并运动了t 秒.B C C B P PABCDH Q(1)当PQ 将梯形ABCD 分成两个直角梯形时,求t 的值;(2)试问是否存在这样的t ,使四边形PBCQ 的面积是梯形ABCD 面积的一半?若存在,求出这样的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过D 作DE ⊥AB 于E ,过C 作CF ⊥AB 于F ∵四边形ABCD 是等腰梯形 ∴四边形CDEF 是矩形. ∴DE=CF 又∵AD=BC 是 ∴Rt △ADE ≌Rt △BCF AE=BF 又CD=2㎝,AB=8㎝, ∴EF=CD=2㎝, ∴AE=BF=21(8-2)=3㎝ 若四边形APQD 是直角梯形,则四边形DEPQ 为矩形.∵CQ=t ∴DQ=EP=2-t ∵AP=AE+EP ∴2t=3+2-t ,∴t=35 (2) Rt △ADE 中,DE=936-=33(㎝)S 梯形ABCD =21×(8+2)×33=153(㎝2) 当S 四边形PBCQ =21S 梯形ABCD 时①Q 在CD 上,即0≤t ≤2 则CQ=t ,BP=8-2t,21×(t+8-2t) ×33=2315 t=3 (不合舍去) ②若Q 在AD 上 即 2<t ≤4, AQ=8-t QG=AQSin60°=2)8(3t - DQ=t-2, QH=DQSin60°=2)2(3-t 由题意知S 四边形PBCQ =S △APQ +S △CDQ =21×2t ×2)_8(3t +21×2×2)2_(3t =2315 即t 2-9t+17=0, 解得t 1=213_9 使四边形PBCQ 的面积是梯形ABCD 面积的一半. 3.(2006年·潍坊市)已知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在原点O ,对称轴为y 轴.一次函数y=kx+1的图象与二次函数的图象交于A B ,两点(A 在B 的左侧),且A 点坐标为(-4,4).平行于x 轴的直线l 过(0,-1)点.(1)求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判断以线段AB 为直径的圆与直线l 的位置关系,并给出证明; (3)把二次函数的图象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t 个单位(t>0),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交于M N ,两点,一次函数图象交y 轴于F 点.当t 为何值时,过F M N ,,三点的圆的面积最小?最小面积是多少?解:(1)把A(-4,4)代入y=kx+1得k=-43, ∴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43x+1;易求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41x 2 (2)由231414y x y x ⎧=-+⎪⎪⎨⎪=⎪⎩解得44x y =-⎧⎨=⎩或114x y =⎧⎪⎨=⎪⎩,114B ⎛⎫∴ ⎪⎝⎭,,先求出AB 的长425,由此得出AB 的长等于AB 的中点到直线l 的距离的2倍 ∴以线段AB 为直径的圆与l 相切. (3)平移后二次函数解析式为y=41(x-2)2-t , 令y=0,得,x 1=2-2t ,x 2=2+2t ,过F M N ,,三点的圆的圆心一定在直线x=2上,点F 为定点,∴要使圆面积最小,圆半径应等于点F 到直线x=2的距离,此时,半径为2,面积为4π,。
中考数学总复习专题六代数几何综合题(课堂本)课件新人教版
(2)设点E(x,y)是抛物线上一动点,且位于第一象
限,四边形OEAF是以OA为对角线的平行四边形,求平行
四边形OEAF的面积S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当(2)中的平行四边形OEAF的面积为24时,请判
断平行四边形OEAF是否为菱形.
(3)平行四边形OEAF的面积为24时,平行四边形OEAF 不能为菱形,理由如下: 当平行四边形OEAF的面积为24时,即 ﹣4x2+28x﹣24=24, 化简,得 x2﹣7x+12=0,解得x=3或4, 当x=3时,EO=EA,平行四边形OEAF为菱形. 当x=4时,EO≠EA,平行四边形OEAF不为菱形. ∴平行四边形OEAF的面积为24时,平行四边形OEAF可 能为菱形.
3.(2016•赤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2 ,0),B(2,0),C(3,5). (1)求过点A,C的直线解析式和过点A,B,C的抛物线 的解析式; (2)求过点A,B及抛物线的顶点D的⊙P的圆心P的坐标 ; (3)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Q,使AQ与⊙P相切,若存 在请求出Q点坐标.
∴∠GAE=∠ADG,
∴∠AEG=∠ADG,
∴AE=AD=15.
综上所述,△AEC是以EG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时,线段
AE的长为 2 5 或15;
2
(3)作DH⊥AB于H,如图2,则AH=9HE=AE﹣AH=x﹣9,
在Rt△HDE中,DE= 122 (x 9)2 ,
∵∠AGE=∠DAB,∠AEG=∠DEA,
解:(1)四边形APQD为平行四边形; (2)OA=OP,OA⊥OP,理由如下: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B=BC=PQ,∠ABO=∠OBQ=45°, ∵OQ⊥BD, ∴∠PQO=45°, ∴∠ABO=∠OBQ=∠PQO=45°, ∴OB=OQ, ∴△AOB≌△OPQ(SAS), ∴OA=OP,∠AOB=∠PQO, ∴∠AOP=∠BOQ=90°, ∴OA⊥OP;
2022年中考复习《代数几何综合》专项练习附答案
代数几何综合1、〔2021年潍坊市压轴题〕如图,抛物线c bx ax y ++=2关于直线1=x 对称,与坐标轴交于C B A 、、三点,且4=AB ,点⎪⎭⎫ ⎝⎛232,D 在抛物线上,直线是一次函数()02≠-=k kx y 的图象,点O 是坐标原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假设直线平分四边形OBDC 的面积,求k 的值.〔3〕把抛物线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所得抛物线与直线交于N M 、两点,问在y 轴正半轴上是否存在一定点P ,使得不管k 取何值,直线PM 与PN 总是关于y 轴对称?假设存在,求出P 点坐标;假设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因为抛物线关于直线x=1对称,AB=4,所以A(-1,0),B(3,0), 由点D(2,1.5)在抛物线上,所以⎩⎨⎧=++=+-5.1240c b a c b a ,所以3a+3b=1.5,即a+b=0.5,又12=-a b ,即b=-2a,代入上式解得a =-0.5,b =1,从而c=1.5,所以23212++-=x x y . 〔2〕由〔1〕知23212++-=x x y ,令x=0,得c(0,1.5),所以CD//AB,令kx -2=1.5,得l 与CD 的交点F(23,27k ),令kx -2=0,得l 与x 轴的交点E(0,2k),根据S 四边形OEFC =S 四边形EBDF 得:OE+CF=DF+BE,即:,511),272()23(272=-+-=+k k k k k 解得 〔3〕由〔1〕知,2)1(21232122+--=++-=x x x y所以把抛物线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所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21x y -= 假设在y 轴上存在一点P(0,t),t >0,使直线PM 与PN 关于y 轴对称,过点M 、N 分别向y 轴作垂线MM 1、NN 1,垂足分别为M 1、N 1,因为∠MPO=∠NPO,所以Rt △MPM 1∽Rt △NPN 1,所以1111PN PM NN MM =,………………(1) 不妨设M(x M ,y M )在点N(x N ,y N )的左侧,因为P 点在y 轴正半轴上, 那么〔1〕式变为NMN M y t y t x x --=-,又y M =k x M -2, y N =k x N -2, 所以〔t+2〕(x M +x N )=2k x M x N,……(2) 把y=kx-2(k ≠0)代入221x y -=中,整理得x 2+2kx-4=0, 所以x M +x N =-2k, x M x N =-4,代入〔2〕得t=2,符合条件,故在y 轴上存在一点P 〔0,2〕,使直线PM 与PN 总是关于y 轴对称.考点:此题是一道与二次函数相关的压轴题,综合考查了考查了二次函数解析式确实定,函数图象交点及图形面积的求法,三角形的相似,函数图象的平移,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等知识,难度较大.点评:此题是一道集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求法、相似三角形的条件与性质以及质点运动问题、分类讨论思想于一体的综合题,能够较好地考查了同学们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中考数学-几何与代数综合专题(含答案)
题型:反比例函数专题题型说明:自从2010年北京中考第23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知识以来,各区县模拟考试题中就开始出现了很多反比例函数的类型题,但是不管如何考查,都基本上会涉及几何变换,数形结合,方程与不等式,整体思想等。
【例1】已知:反比例函数()0ky k x=≠经过点(11)B ,. ⑴求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⑵联结OB ,再把点(20)A ,与点B 连结,将OAB ∆绕点O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35︒得到''OA B ∆,写出''A B 的中点P 的坐标,试判断点P 是否在此双曲线上,并说明理由;⑶若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有一点(1)F m -(其中0m >),在线段OF 上任取一点E ,设E 点的纵坐标为n ,过F 点作FM x ⊥轴于点M ,连结EM ,使OEM ∆的面积是2,求代数式2n +-【答案】⑴反比例函数解析式:1y x=⑵∵已知(11)B ,,(20)A , ∴OA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顺时针方向旋转135°,∴'(0B,'(A - ∴中点P为(2. ∵((1⋅= ∴点P 在此双曲线上. ⑶∵EH n = ,OM m =例题精讲代数综合(二)∴OEM S ∆=EH OM ⋅21=mn 21=2,∴m = 又∵(1)F m -在函数图象上∴)123(-m m =1. 将m21=∴2n =∴2n +-【例2】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 的顶点O 与坐标原点重合,顶点A ,C 分别在坐标轴上,顶点B 的坐标为(4,2).过点D (0,3)和E (6,0)的直线分别与AB ,BC 交于点M ,N . ⑴求直线DE 的解析式和点M 的坐标; ⑵若反比例函数y =xm(x >0)的图象经过点M ,求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并通过计算判断点N 是否在该函数的图象上; ⑶若反比例函数y =xm(x >0)的图象与△MNB 有公共点,请直接..写出m 的取值范围. 【答案】⑴设直线DE 的解析式为y =kx +b∵点D ,E 的坐标为(0,3)、(6,0), ∴⎩⎨⎧b k b+== 603 解得⎪⎩⎪⎨⎧321 ==b k -∴直线DE 的解析式为y =-21x +3 ∵点M 在AB 边上,B (4,2),而四边形OABC 是矩形,∴点M 的纵坐标为2 又∵点M 在直线y =-21x +3上,∴2=-21x +3,∴x =2,∴M (2,2) ⑵∵y =xm (x >0)经过点M (2,2),∴m =4,∴y =x 4又∵点N 在BC 边上,B (4,2),∴点N 的横坐标为4 ∵点N 在直线y =-21x +3上,∴y =1 ∴ N (4,1) ∵当x =4时,y =x 4=1,∴点N 在函数y =x4的图象上 ⑶48m ≤≤【例3】如图,已知直线y =-2x +b 与双曲线y =xk(k >0且2k ≠)相交于第一象限内的两点P (1,k )、Q (22-b ,y 2) ⑴求点Q 的坐标(用含k 的代数式表示)⑵过P 、Q 分别作坐标轴的垂线,垂足为A 、C ,两垂线相交于点B .是否存在这样的k 值,使得△OPQ 的面积等于△BPQ 面积的二倍?若存在,求k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P 、Q 两点请自己在图中标明)【答案】⑴∵P (1,k )在直线y =-2x +b 上,∴k =-2+b∴b -2=k ∵Q (22-b ,y 2)在双曲线y =x k上,∴y 2=22-b k =2∴22-b =2k∴点Q 的坐标为(2k,2)⑵由P (1,k )、Q (2k,2)可知P 为AB 与双曲线的交点,Q 为BC 与双曲线的交点 S △OPQ=S 矩形OABC-S △AOP -S △COQ -S △BPQ =1×2-21×1×k -21×2k ×2-21×(1-2k )(2-k ) =1-41k2 假设存在这样的k 值,使得△OPQ 的面积等于△BPQ 面积的二倍,则有 1-41k2=2×21×(1-2k)(2-k ) 整理得:3k2-8k +4=0解得:k =2(不合题意,舍去)或23k =, 故存在k =32,使得△OPQ 的面积等于△BPQ 面积的二倍 【例4】如图,直线y =21x +b 分别与x 轴、y 轴相交于A 、B ,与双曲线y =xk(其中x >0)相交于第一象限内的点P (2,y 1),作PC ⊥x 轴于C ,已知△APC 的面积为9. ⑴求双曲线所对应的函数关系式;⑵在⑴中所求的双曲线上是否存在点Q (m ,n )(其中m >0),作QH ⊥x 轴于H ,当QH>CH时,使得△QCH 与△AOB 相似?若存在,请求出Q 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⑴y =0代入y =21x +b ,得x =-2b ∴A (-2b ,0)把x =2代入y =21x +b ,得y 1=1+b ,∴P 由题意得:S △APC=21AC ·PC =21(2+2b )(1+b )=9 整理得:(1+b )2=9,解得b =-4(舍去)或b =2 ∴P (2,3),把P (2,3)代入y =x k,得k =6 ∴双曲线所对应的函数关系式为y =x6 ⑵由⑴知AO =4,BO =2,设Q (m ,m6) 当点Q 在点P 左侧时,CH =2-m ,QH =m 6若△QCH ∽△ABO ,则有BO CH =AO QH ,即22m -=46m整理得:m2-2m +3=0,此方程无实数解当点Q 在点P 右侧时,CH =m -2,QH =m6 若△QCH ∽△ABO ,则有BO CH =AO QH ,即22-m =46mm2-2m -3=0,解得m =-1(负值,舍去)或m =3当m =3时,CH =1,QH =2,QH>CH ,符合题意∴Q (3,2)综上所述,存在点Q (3,2),使得△QCH 与△AOB 相似【例5】如图,直线1y k x b =+与反比例函数y =xk 2(x >0)的图象交于A (1,6),B (a ,3)两点. (1)求k 1、k 2的值; (2)直接写出k 1x +b -xk 2>0时x 的取值范围;0 (3)如图,等腰梯形OBCD 中,BC ∥OD ,OB =CD ,OD 边在x 轴上,过点C 作CE ⊥OD 于E ,CE 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P ,当梯形OBCD 的面积为12时,请判断PC 和PE 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1)由题意知:k 2=1×6=6∴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 =x6 又B (a ,3)在y =x6的图象上,∴a =2,∴B (2,3) ∵直线y =k 1x +b 过A (1,6),B (2,3)两点 ∴⎩⎨⎧32611 =+=+b k b k 解得⎩⎨⎧93 1 ==-b k(2)x 的取值范围为1<x<2(3)当S 梯形OBCD=12时,PC =PE设点P 的坐标为(m ,n ),∵BC ∥OD ,CE ⊥OD ,OB =CD ,B (2,3) ∴C (m ,3),CE =3,BC =m -2,OD =m +2 ∴S 梯形OBCD=21(BC +OD )·CE ,即12=21×(m -2+m +2)×3∴m =4,mn =6,∴n =23,即PE =21CE∴PC =PE【例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 =xm(x >0,m 是常数)的图象经过点A (1,4)、点B (a ,b ),其中a >1.过点A 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C ,过点B 作y 轴的垂线,垂足为D ,AC 与BD 相交于点M ,连结AD 、DC 、CB 与AB . ⑴求m 的值; ⑵求证:DC ∥AB ;⑶当AD =BC 时,求直线AB 的函数解析式【答案】⑴∵点A (1,4)在函数y =xm图像上 ∴4=1m,∴m =4 ⑵∵点B (a ,b )在函数y =x4图像上 ∴B (a ,a 4),∴D (0,a4) 又∵A (1,4),∴C (1,0),M (1,a4) ∴DM =1,MB =a -1,AM =4-a 4,MC =a4 ∴MC DM =a 4,AM MB =aa 441--=a 4 ∴MC DM =AMMB∵∠DMC =∠BMA∴△CDM ∽△ABM ∴∠DCA =∠BAC ∴DC ∥AB ⑶设直线AB 的函数解析式为y =kx +b∵DC ∥AB ,AD =BC∴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或等腰梯形 情况①: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则DM =MB ,∴1=a -1,∴a =2 ∴B (2,2)∵点A (1,4)、B (2,2)在直线AB 上∴⎩⎪⎨⎪⎧k +b =42k +b =2 解得⎩⎪⎨⎪⎧k =-2b =6 ∴直线AB 的函数解析式为y =-2x +6情况②:四边形ABCD 为等腰梯形则AC =BD ,∴a =4∴B (4,1)∵点A (1,4)、B (4,1)在直线AB 上∴⎩⎪⎨⎪⎧k +b =44k +b =1 解得⎩⎪⎨⎪⎧k =-1b =5 ∴直线AB 的函数解析式为y =-x +5综上所述,直线AB 的函数解析式为y =-2x +6或y =-x +5【例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 (1,0),B (0,1),E 、F 是线段AB 上的两个动点,且∠EOF=45°,过点E 、F 分别作x 轴和y 轴的垂线CE 、DF 相交于点P ,垂足分别为C 、D .设P 点的坐标为(x ,y ),令x y =k . ⑴求证:△AOF ∽△BEO ; ⑵当OC =OD 时,求k 的值;⑶在点E 、F 运动过程中,点P 也随之运动,探索:k 是否为定值?请证明你的结论.【答案】⑴证明:由已知得OA =OB =1,∠AOB =90°∴∠OAF =∠OBE =45°,又∵∠OF A =∠ABO +∠BOF =∠EOF +∠BOF =∠EOB ∴△AOF ∽△BEO⑵解:如图,过O 作OM ⊥AB 于M ,则OM =21AB =22∵OA =OB =1,OC =OD ,∴AC =BD ,∴CE =DF 又∠OCE =∠ODF =90°,∴△OCE ≌△ODF ∴OE =OF ,∴△EOF 是等腰三角形,∠EOM =21∠EOF =22.5° 而∠COE =∠AOM -∠EOM =45°-22.5°=22.5°=∠EOM ∠OCE =∠OME =90°,OE =OE ,∴△OCE ≌△OME∴OC =OM =22,∴PC =PD =OC =22 ∴k =x y =PD ·PC =21(3)k 为定值如图,过E 作EH ⊥OB 于H ,过F 作FK ⊥OA 于K 由△AOF ∽△BEO 得OB AF =BEOA,∴AF ·BE =OA ·OB =1 又AF =2FK ,BE =2HE ,∴2HE ·2FK =1 ∴HE ·FK =21,∴PD ·PC =HE ·FK =21,∴k 为定值21【例8】如图,点P (a ,b )和点Q (c ,d )是反比例函数y =x1在第一象限内图象上的两个动点(a b <,a c ≠),且OP =OQ .P 1是点P 关于y 轴的对称点,Q 1是点Q 关于x 轴的对称点,连接P 1Q 1分别交OP 、OQ 于点M 、N . ⑴求证:a =d ,b =c ; ⑵求证:11PQ PQ ∥;⑶设四边形PQNM 的面积为S .①求S 关于a 的函数关系式; ②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 ,使得S =58?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P (a ,b ),Q (c ,d ),OP =OQ ,∴a2+b2=c2+d2又∵b =a 1,d =c 1,∴a2+(a 1)2=c2+(c1)2整理得(ac +1)(ac -1)(a +c )(a -c )=0 ∵a >0,c >0,且a ≠c ,∴ac =1 从而可得a =d ,b =c(2)证明:分别延长P 1P 、Q 1Q 相交于点A , 过点P 1、Q 1分别作x 轴、y 轴的垂线相交于点B 由(1)知AP =AQ =b -a ,AP 1=AQ 1=b +a ∴∠APQ =∠AP 1Q 1=45° ∴PQ ∥P 1Q 1(3)解:①易得P 1、Q 1的坐标分别为(-a ,b )、(b ,-a ) ∴S 梯形PP 1Q 1Q=S △AP 1Q 1-S △APQ =21(b +a )2-21(b -a )2=2ab =2 设直线P 1Q 1的解析式为y =kx +n则⎩⎪⎨⎪⎧-ak +n =b bk +n =-a 解得⎩⎪⎨⎪⎧k =-1n =b -a ∴直线P 1Q 1的解析式为y =-x +b -a 由已知可得直线OP 的解析式为y =abx 联立⎩⎪⎨⎪⎧y =-x +b -a y =abx 得x =b a a b a +-)( ,y =b a a b b +-)( 即点M 的坐标为(b a a b a +-)( ,ba ab b +-)( ) ∴S △PP 1M=21×2a ×[b -b a a b b +-)( ]=b a b a +22=ba a+2 由对称性可知S △QQ 1M=S △PP 1M=ba a +2 ∴S 四边形PQNM=S 梯形PP 1Q 1Q-2S △PP 1M=2-2×b a a+2=12222+-a a②假设存在这样的点P ,则12222+-a a =58,解得a =±31∵a >0,∴a =31,∴b =3∴存在满足条件的点P ,点P 的坐标为(31,3)【例9】如图,矩形ABCD (点A 在第一象限)与x 轴的正半轴相交于M ,与y 的负半轴相交于N ,AB ∥x轴,反比例函数y =xk的图象过A 、C 两点,直线AC 与x 轴相交于点E 、与y 轴相交于点F . (1)若B (-3,3),直线AC 的解析式为y =ax +b①求a 的值;②连结OA 、OC ,若△OAC 的面积记为S △OAC,△ABC 的面积记为S △ABC,记S =S △ABC-S △OAC,问S 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出其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AE 与CF 是否相等?请证明你的结论.【答案】(1)①方法一:∵四边形ABCD 是矩形,AB ∥x 轴,B (-3,3) ∴A (3k ,3),C (-3,-3k) ∵y =ax +b 经过A 、C 两点∴⎩⎪⎨⎪⎧3ka +b =3-3a +b =-3k ∴(3k +3)a =3k +3∵k >0,∴3k+3≠0,∴a =1 方法二:∵四边形ABCD 是矩形,AB ∥x 轴,B (-3,3) ∴A (3k ,3),C (-3,-3k ),D (3k ,-3k) ∴AB =3k +3,AD =3k+3,∴AB =AD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AEO =∠ACD =45°,∴OE =OF =b ∴E (-b ,0),∴-ab +b =0 ∵b ≠0,∴a =1②∵S =S △ABC-S △OAC=S △ACD-S △OAC=S △AOM+S △CON+S 矩形ONDM=21×3k ×3+21×3×3k +3k ×3k =91k2+k =91(k +29)2-49∴当k >-29时,S 随着k 的增大而增大 又∵k >0,k 没有最小值,∴S 没有最小值 (2)答:AE =CF ,理由如下: 方法一:如图,连接MN ,设AB 交y 轴于点P ,BC 交x 轴于点Q∵S 矩形APOM=S 矩形CQON=3k ×3=k ,∴DN ·AD =DM ·CD ∴CD DN =ADDM,又∵∠D =∠D ,∴△DNM ∽△DCA ∴∠DNM =∠DCA ,∴MN ∥AF又∵AM ∥FN ,∴四边形AFNM 是平行四边形,∴AF =MN 同理CE =MN ,∴AF =CE ∴AE =CF 方法二:设A (m ,m k ),C (n ,n k ),则AM =m k ,AD =m k -nk,CN =-n ,CD =m -n∵EM ∥CD ,∴△AEM ∽△ACD ,∴AC AE =AD AM =n k m k mk -=nk m k mk -=m n n- ∵FN ∥AD ,∴△CFN ∽△CAD ,∴AC CF =CDCN =n m n --=m n n- ∴AC AE =ACCF,∴AE =CF 方法三:设A (m ,mk ),C (n ,n k ),则M (m ,0)、N (0,n k)从而⎩⎪⎨⎪⎧ma +b =m kna +b =nk ∴(m -n )a =m k -nk∴a =-mn k ,∴b =mn k n m )(+,∴直线AC 的解析式为y =-mn k x +mnkn m )(+ ∴E (m +n ,0),∴EM =m -(m +n )=-n ,∵CN =-n ,∴EM =CN ∵EM ∥BA ∥CN ,∴∠AEM =∠FCN又∵∠AME =∠FNC =90°,∴△AEM ≌△FCN ∴AE =CF【例10】已知二次函数23(0)2y ax bx a =+-≠的图象经过点(10),和(30)-,,反比例函数1ky x=(0x >)的图象经过点(1,2).(1)求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并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作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 (2)若反比例函数1k y x =(0x >)的图象与二次函数23(0)2y ax bx a =+-≠的图象在第一象限内交于点00()A x y ,,0x 落在两个相邻的正整数之间.请你观察图象写出这两个相邻的正整数; (3)若反比例函数2k y x=(00k x >>,)的图象与二次函数23(0)2y ax bx a =+-≠的图象在第一初中数学.中考冲刺.第06讲.教师版 Page 11 of 11 象限内的交点为A ,点A 的横坐标0x 满足023x <<,试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答案】(1)把(10),和(30)-,分别代入23(0)2y ax bx a =+-≠解方程组,得 12a =,1b = ∴ 抛物线解析式为23212-+=x x y ∵ 反比例函数1k y x =的图象经过点(1,2),∴ k =2. ∴ 12y x= (2)正确的画出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 由图象可知,这两个相邻的正整数为1与2.(3)由函数图象或函数性质可知:当23x <<时,对23212-+=x x y ,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对2(0)k y k x=>,2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因为00()A x y ,为二次函数图象与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交点,所以当02x =时,由反比例函数图象在二次函数的图象上方,得2y y > 即2k >2322212-+⨯,解得5k >. 同理,当03x =时,由二次函数的图象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方的,得2y y >, 即2333212-+⨯>3k ,解得18k <. 所以k 的取值范围为518k <<.。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 代数与几何综合(含答案)
5. 如图 2-5-16,在矩形 ABCD 中,AB=10。cm,BC=8cm.点 P 从 A 出发,沿 A→B→C→D 路线运动,到 D 停止;点 Q 从 D 出发,沿 D→C→B→A 路线运动,到 A 停止,若点 P、 点 Q 同时出发,点 P 的速度为 1cm/s,点 Q 的速度为 2cm/s,a s 时点 P、点 Q 同时改变 速度,点 P 的速度变为 bcm/s,点 Q 的速度变为 d cm/s,图 2-5-17 是点 P 出发 x 秒 后△APD 的面积 S1(cm2)与 x(s)的函数关系图象;图 2-5-18 是点 Q 出发 xs 后面 AQD 的面积 S2(cm2)与 x(s)的函数关系图象. ⑴ 参照图 2-5-17,求 a、b 及图中 c 的值; ⑵ 求 d 的值; ⑶ 设点 P 离开点 A 的路程为 y1(cm),点 Q 到点 A 还需走的路程为 y2(cm),请分别写出 动点 P、Q 改变速度后,y1、y2 与出发后的运动时间 x(s)的函数解析式,并求出 P、 Q 相遇时 x 的值. ⑷ 当点 Q 出发_______s 时,点 P、点 Q 在运动路线上相距的路程为 25cm.
第- 6 -页 共 8 页
答案 一、ABDCB DAACD
二、1、 3 2、 2 -1
三、1、(1)y=- 1 x2+x 2
3、 11
6
4、(-502,502)
(2)x 取最大整数为-1,∴ y=- 1 ×(-1)2-1=– 3 ∴AC= 3
2
2
2
由△BOQ∽△CAQ,可得 BO = OQ
AC AQ
C. y x
D. y 3 x 2
7.如图,反比例函数 y 4 的图象与直线 y 1 x 的
初中数学九年级中考复习代数与几何综合题专题讲解
当A沿数轴移动4个单位到点B时,点B
所表示的实数是( )
A2
B -6
C -6或2 D 以上都不对
直接分类法
练习1、商场促销活动中,将标价为 200元的商品,在打8折的基础上,再 打8折销售,现该商品的售价是( ) A 160元 B 128元 C 120元 D 88元
②当AD与BC所在直线不平行时,四边形ADCB是等
腰梯形,则AD=BC, ∴a=4, ∴B(4,1).
设直线AB的函数解析式为y=kx+b ,把点A,B的
坐标代入,得 4 k b,
1 4k b.
解得
k 1, b 5
直线AB的函数解析式是.Y=-x+5
综上所述,所求直线的函数解析式是Y=-2x+6
4 3
,
c 2.
6
则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
1 6
x2
4 3Βιβλιοθήκη x2∴C(0,2)
(2)如图①,抛物线对称轴l是 x=4.
∵ Q(8,m)抛物线上,∴ m=2.过点Q作QK⊥x轴 于点K,则K(8,0),QK=2,AK=6,
∴AQ= AK 2 QK 2 2 10
又∵ B(6,0)与A(2,0)关于对称轴l对称,
下面举例再回顾一下解数学选择题的几种常用方 法,供大家复习时参考,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启发和帮 助。
一、直接法:
直接根据选择题的题设,通过计算、推理、判断得出正确选项
例1、抛物线y=x2-4x+5的顶点坐标是( A、(-2,1) B、(-2,-1) C、(2,1) D、(2,-1)
)。
类比:点A为数轴上表示-2的动点,
或.Y=-x+5
07中考数学-综合题研究之代数与图形综合问题(一)(课标版-原创)
综合题研究之代数与图形综合问题(一)(课标版-原创)【考点知晓】考查内容:代数与图形综合问题重点考查运用函数知识、方程的知识及几何知识.解决综合题的能力,从几何图形中建立函数关系,关键是运用几何知识建立量与量的等式,同时还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它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会解答代数与几何的综合问题,具有拉大考生分数差距的作用.考点评说:考查方式多为最后的压轴题,其难度较大,运算量较大,复习时要注意此类题型的训练.【考题漫步】例1(06,长春)P 为正比例函数y=23x 图象上的一个动点,⊙P 的半径为3,设点P 的坐标为(x ,y ),(1)求⊙P 与直线x=2相切时点P 的坐标,(2)请直接写出⊙P 与直线x=2相交,相离时x 的取值范围.思路分析:先求出⊙O 的圆心P 到直线x=2的距离,再根据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中的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的数量关系进行求解. 解:(1)过P 作直线x=2的垂线,垂足为A ,当点P 在直线x=2右侧时,AP=x-2=3,得x=5,∴P (5,215) 当点P 在直线x=2左侧时,PA=2-x=3,得x=-1,∴P (-1,-23)∴当⊙P 与直线 =2相切时,点P 的坐标为(5,215)或(-1,-23)(2)当-1<x<5时,⊙P 与直线x=2相交,当x<-1或x>5时, ⊙P 与直线x=2相离重要提醒:此题是一个动点问题,将一次函数与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结合考查,学生容易忽略的是考虑点P 在直线x=2的左右两边的两种情况 触类旁通: (2005年·甘肃省)反比例函数y=-x8与一次函数y=-x+2的图象交于A 、B 两点,(1)求A 、B 两点的坐标;(2)求△AOB 的面积.解: (1)解方程组⎪⎩⎪⎨⎧+-=-=28x y x y 得⎩⎨⎧-==2411y x ,⎩⎨⎧=-=4222y x ∴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2,4)(4,-2)(2)∵直线y=-x+2与y 轴交点D 的坐标是(0,2).∴S △AOD =21×2×2=2, S △BOD =21×2×4=4, ∴S △AOB =2+4=6 例2(05南京)在一块长方形镜面玻璃的四周镶上与它的周长相等的边框,制成一面镜子,镜子的长与宽的比是2:1,已知镜面玻璃的价格是每平方米120元,边框的价格是每米30元,另外制作这面镜子还需加工费45元,设制作这面镜子的总费用是y 元,镜子的宽是x 米.(1)求y 与x 之间的关系式;(2)如果制作这面镜子共花了195元,求这面镜子的长和宽.思路分析:仔细阅读题目,了解总费用包括镜面玻璃的价格,边框的价格以及加工费,然后用代数式准确表达出来, 解:(1)y 与x 之间的关系式是:y=120×2x ×x+30×2(2x+x )+45,即y=240x 2+180x+45 (2)当y=195时,195=240x 2+180x+45 解这个方程得:x 1=21,x 2=-45, x 2=-45不合题意,舍去,当x=21时,2x=1. 答:这面镜子的长为1m ,宽为21m重要提醒:这道题难度不大,关键是同学们要明白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周长公式,熟练地运用代数式表达数量关系.触类旁通(05黄冈)张大叔从市场上买回一块矩形铁皮,他将此矩形铁皮的四个角各剪去一个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后,剩下的部分则刚好能围成一个容积为15米3的无盖长方体运输箱,且此长方体运输箱底面的长比宽多2米,现已知购买了这种铁皮每平方米需20元钱,问张大叔购回这张矩形铁皮共花了多少钱?解:设这种运输箱底部宽为x 米,则长为(x+2)米,依题意得: x (x+2)×1=15 , 化简得:x 2+2x-15=0∴x 1=-5(舍去)x 2=3∴这种运输箱底部长为5米,宽为3米,由长方体展开图知:要购买矩形铁皮面积为(5+2)×(3+2)=35(m 2)∴做一个这样的水箱要花35×20=700元钱.例3(06安徽)汪老师要装修自己带阁楼的新居(右图为新居剖面图),在建造客厅到阁楼的楼梯 AC 时,为避免上楼时墙角F 碰头,设计墙角 F 到楼梯的竖直距离 FG 为 1 . 75m .他量得客厅高 AB = 2 . 8m ,楼梯洞口宽AF=2m., 阁楼阳台宽 EF = 3m .请你帮助汪老师解决下列问题:(1)要使墙角F 到楼梯的竖直距离FG 为1.75m,楼梯底端C 到墙角D 的距离CD 是多少米?(2)在(1)的条件下,为保证上楼时的舒适感,楼梯的每个台阶小于 20cm ,每个台阶宽要大于20cm, 问汪老师应该将楼梯建几个台阶?为什么?思路分析:本题为综合性实际应用题,此类题目要认真分析所给条件,发现△ABC ∽△GFA 从而求出CD 的值.第(2)问可由题意列不等式解决问题. 解: (1)根据题意得:AF ∥BC∴∠ACB=∠GAF ,又∠ABC=∠AFG=90° ∴△ABC ∽△GFA ∴AF BC =FGAB是 ∴BC=3.2(m),CD=(2+3)-3.2=1.8(m)(2)设楼梯应建n 个台阶,则⎩⎨⎧<>2.32.08.22.0n n 解得:14<n<15,∴楼梯应建15个台阶重要提醒:本题为综合运用相似、不等式等知识的实际问题,中考中关于实际经济生活的应用题为一大热点,题目文字多,数据多,数量关系多,因此理解题意,列出不等式方程是关键,往往需要在给出的问题中设计不同的方案,进而比较择优,寻求最佳方案.触类旁通(2005·济南)如图,在一个长40m ,宽30m 的长方形小操场上,王刚从A 点出发,沿着A C B →→的路线以3m/s 的速度跑向C 地,当他出发4s 后,张华有东西需要交给他,就从A 地出发沿王刚走的路线追赶,当张华跑到距B 地232m 的D 处时,他和王刚在阳光下的影子也恰好落在对角线AC 上.(1)求他们的影子重叠时,两人相距多少米(DE 的长)? (2)求张华追赶王刚的速度是多少(精确到0.1m/s ) 解: (1)由阳光与影子的性质可知DE ∥AC, ∴∠BDE=∠BAC,∠BED=∠BCA ∴△BDE ∽△BAC, ∴ABACBD DE =∵AC=)(50403022m =+BD=232(m)=38(m), AB=40m∴DE=m 310(2)BE=22BD DE -=2,王刚到达E 点所用的时间为)(143240s =+ 张华到达D 点所用时间为14-4=10(s),张华追赶王刚的速度为(40-38)÷10≈3.7(m/s)例4(2006·旅顺) 已知边长为4的正方形截去一个角后成为五边形ABCDE (如图),其中AF =2,BF =1.试在AB 上求一点P ,使矩形PNDM 有最大面积. 思路分析:要求矩形PNDM 的面积,应设DN=x ,NP=y ,则矩形PNDM 的面积S=xy 再结合已知找出y 与x 的关系,代入后便可求解. 解:设矩形PNDM 的边DN=x ,NP=y ,则矩形PNDM 的面积S=xy (2≤x ≤4), 易知CN=4-x ,EM=4-y ,且有AFBFNC BC NP =-即:2143=--x y ∴y=-21x+5 S=xy=-21x 2+5x (2≤x ≤4)此二次函数的图象开口向下,对称轴为x=5∴当x ≤5时,函数值是随x 的增大而增大.ABCED30m40m对2≤x ≤4来说,当x=4时,S 有最大值,S 最大=-21×42+5×4=12 重要提醒:此题综合考查比例线段,二次函数等知识,解决此题的关键在于在AB 上找一点P ,转变为求PM 、PN 的长.触类旁通(05·连云港)如图,将一块直角三角形纸板的直角顶点放在)21,1(C 处,两直角边分别与y x ,轴平行,纸板的另两个顶点B A ,恰好是直线29+=kx y 与双曲线)0(>=m xmy 的交点. (1)求m 和k 的值;(2)设双曲线)0(>=m xmy 在B A ,之间的部分为L ,让一把三角尺的直角顶点P 在L 上滑动,两直角边始终与坐标轴平行,且与线段AB 交于N M ,两点,请探究是否存在点P 使得AB MN 21=,写出你的探究过程和结论.解:(1)∵B A ,在双曲线)0(>=m xmy 上,AC ∥y 轴,BC ∥x 轴,∴A ,B 的坐标分别,1()m ,)21,2(m .又点A ,B 在直线29+=kx y 上,∴⎪⎩⎪⎨⎧+=+=.29221,29mk k m 解得⎪⎩⎪⎨⎧=-=.21,4m k 或⎪⎩⎪⎨⎧=-=.4,21m k 当4-=k 且21=m 时,点A ,B 的坐标都是,1()21,不合题意,应舍去;当21-=k 且4=m 时,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1()4,)21,8(,符合题意.∴21-=k 且4=m(2)假设存在点P 使得AB MN 21=.∵ AC ∥y 轴,MP ∥y 轴,∴AC ∥MP ,∴PMN ∠CAB ∠=,∴Rt ACB ∆∽Rt MPN ∆,∴21==AB MN AC MP , 设点P 坐标为)4,(x x P (1<x<8),则M 点坐标为)2921 ,(+-x x M ,∴x x MP 42921-+-=.又27214=-=AC ,∴4742921=-+-x x ,即0161122=+-x x∵方程无实数根,所以不存在点P 使得AB MN 21=.轻松演练:1如图,直线y=2x+2与x 轴、y 轴分别相交于A 、B 两点,将△AOB 绕点O 顺时针旋转90°得到△A 1OB 1(1)在图中画出△A 1OB 1(2)求经过A 、A 1、B 1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解:(1)图略(2)设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 2+bx+c 由题意知:A 、A 1、B 1三点的坐标分别 是(-1,0)、(0,1)、(2,0)∴⎪⎩⎪⎨⎧++==+-=c b a c c b a 24010 解这个方程组得⎪⎪⎪⎩⎪⎪⎪⎨⎧==-=12121c b a∴抛物线的解析式是y=-12121++x2.如图,边长为1的正方形OABC 的顶点A 在x 轴的正半轴上,将正方形OABC 绕点O 顺时针旋转30°,使点A 落在抛物线y=ax 2(a <0 =的图象上,(1)求抛物线y=ax 2的函数关系式.(2)正方形OABC 继续接顺时针旋转多少度时,点A 再次落在抛物线y=ax 2的图象上?并求这个点的坐标.解:设旋转后点A 落在抛物线上点A 1处,OA 1=1,过A 1作A1M ⊥x 轴于M ,则OM=23,A 1M=21,A 1(23,21) 由A1在y=ax 2上,则-21=a (23)2,解得a=-32 ∴y=-32x 2(2)由抛物线关于y 轴对称,再次旋转后点A 落在抛物线点A 2处,点A 2与点A 1关于y 轴对称,因此,再次旋转120°,点A 2的坐标为(-23,-21) 3.(05淄博市)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AB=2,E 是AD 边上一点(点E 与点A ,D 不重合),BE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点M ,交DC 于点N ,(1)设AE=x ,四边形ADMN 的面积为S ,写出S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 (2)当AE 为何值时,四边形ADMN 的面积最大?最大值是多少?解:(1)连结ME ,设MN 交BE 于P ,根据题意得:MB=ME ,MN ⊥BE ,过点N 作NF ⊥AB 于点F ,在Rt △MBP 和Rt △MNF 中, ∠MBP+∠BMP=90°,∠FNM+∠BMN=90°∵∠MBP=∠MNF ,又AB=FN , ∴R △EBA ≌R △MNF ∴MF=AE=x 在R △AME 中,由勾股定理得:ME 2=AE 2+AM 2 , ∴MB 2= x 2+AM 2A B C DE MN第4题图即(2-AM )2= x 2+AM 2,解得:AM=1-241x ∴四边形ADNM 的面积S=-2212++x x ,即所求关系式为S=-2212++x x (2)S==-2212++x x =-25)12(212++=x x4.(2006年·兰州)在⊙O 的内接△ABC 中,AB +AC =12,AD ⊥BC ,垂足为D ,且AD =3,设⊙O 的半径为y ,AB 的长为x .(1)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2)当AB 的长等于多少时,⊙O 的面积最大,并求出⊙O 的最大面积.解:(1)作直径AE ,连结CE ,如图所示,则∠ACE=90°,∵AD ⊥BC ,∴∠ACE=∠ADB=90° 又∠B=∠E∴△ABD ∽△AEC∴AC AE AD AB = 即x y x -=12123 整理得y=-x x 2612+ (2)由(1)知y=-x x 2612+,则当x=6时,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65. (06年·南昌)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在第一象限,点B 的坐标为(3,0),OA =2,∠AOB =60°(I) 求点A 的坐标:(2)若直线AB 交x 轴于点C ,求△AOC 的面积. 解:(1)过点A 作AD ⊥x 轴,垂足为D 则OD =OA cos60°=2×12=1, AD =OA sin60°=2, ∴点A 的坐标为(1(2)设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 =kx +b ,则有.30k k b k b b ⎧=⎪⎧+=⎪⎪⎨⎨+=⎪⎩⎪=⎪⎩解得∴直线AB的解析式为22y x =-+y 令x =0,得y =2OC =11122AOC S OC OD ∆=⨯⨯==。
九年级数学练习题之代数几何综合题
九年级数学练习题之代数几何综合题Ⅰ、综合问题精讲:代数几何综合题是初中数学中覆盖面最广、综合性最强的题型,近几年中考试题中的综合题大多以代数几何综合题的形式出现,其解题要点点是借助几何直观解题,运用方程、函数的思想解题,灵便运用数形结合,由形导数,以数促形,综合运用代数几何知识解题 . Ⅱ、典型例题剖析【例 1】 ( 温州, 12 分 ) 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内接于⊙ O,A 是的中点, AEAC于 A,与⊙O及 CB的延长线分别交于点F、E,且, EM切⊙O于 M。
⑴ △ADC∽△ EBA;⑵ AC2=BC⑶若是 AB=2,EM=3,求 cotCAD 的值。
解: ⑴∵四边形 ABCD内接于⊙ O, CDA=ABE,∵, DCA=BAE,△CAD∽△ AEB⑵过 A 作 AHBC于 H(如图 )∵A是中点, HC=HB=BC,∵CAE=900, AC2=CHCE=BCCE⑶∵A是中点, AB=2,AC=AB=2,∵EM是⊙O的切线, EBEC=EM2①∵AC2=BCCE,BCCE=8②①+②得: EC(EB+BC)=17,EC2=17∵EC2=AC2+AE2, AE=∵△ CAD∽△ ABE, CAD=AEC,cotCAD=cotAEC=点拨:此题的要点是成立转变思想,将未知的转变为已知的 . 此题表现的特别突出 . 如,将 CAD转变为 AEC就特别要点 . 【例 2】( 自贡 ) 如图 2-5-2 所示,已知直线 y=2x+2 分别与 x 轴、 y 轴交于点 A、 B,以线段 AB为直角边在第一象限内作等腰直角△ABC,BAC=90○。
过 C 作 CDx轴, D 为垂足 .(1)求点 A 、 B 的坐标和 AD的长 ;(2)求过B、A、C 三点的抛物线的剖析式。
解: (1) 在 y=2x+2 中分别令 x=0,y=0.得 A(l ,0) , B(0, 2).易得△ ACD≌△ BAO,所以AD=OB=2.(2) 因为 A(1 ,0) , B(0, 2) ,且由 (1) ,得 C(3,l).设过过 B、 A、C 三点的抛物线为所以所以点拨:此题的要点是证明△ACD≌△ BAO.【例 3】( 重庆, 10 分 )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已知点A(0 , 6) 、点 B(8 , 0) ,动点 P 从点 A 开始在线段 AO上以每秒 1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O搬动,同时动点Q从点 B 开始在线段 BA上以每秒 2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 A 搬动 , 设点 P、Q搬动的时间为t 秒 .(1)求直线 AB的剖析式 ;(2) 当 t 为何值时,△APQ与△ AOB 相似 ?(3)当 t 为何值时,△ APQ 的面积为个平方单位 ?解: (1) 设直线 AB的剖析式为y=kx+b由题意,得解得所以,直线AB的剖析式为y=-x+6.(2) 由 AO=6, BO=8 得 AB=10所以 AP=t ,AQ=10-2t1 当 APQ=AOB时,△ APQ∽△ AOB.所以 =解得t=(秒)2 当 AQP=AOB时,△ AQP∽△ AOB.所以 =解得t=(秒)(3)过点 Q作 QE垂直 AO于点 E.在 Rt△AOB中, SinBAO==在 Rt△AEQ中, QE=AQSinBAO=(10-2t)=8 -t 所以,S△APQ=APQE=t(8-t)=-+4t=解得t=2(秒)或t=3(秒).( 注:过点P 作 PE垂直 AB于点 E 也可,并相应给分)点拨:此题的要点是随着动点P 的运动,△ APQ 的形状也在发生着变化,所以应分情况:①APQ=AOB=90○② APQ=ABO这.样,就获取了两个时间限制. 同时第 (3) 问也可以过P 作PEAB.【例 4】( 南充,10 分 ) 如图 2-5-7 ,矩形 ABCD中,AB=8,BC=6,对角线 AC上有一个动点 P( 不包括点 A 和点 C). 设 AP=x,四边形 PBCD的面积为 y.(1)写出 y 与 x 的函数关系,并确定自变量x 的范围 .(2)有人提出一个判断:关于动点P,⊿ PBC面积与⊿ PAD 面积之和为常数 . 请你说明此判断可否正确,并说明原由.解: (1) 过动点 P 作 PEBC于点 E.在 Rt⊿ABC中, AC=10, PC=AC-AP=10-x.∵PEBC, ABBC,⊿ PEC∽⊿ ABC.故,即⊿PBC面积 =又⊿ PCD面积 =⊿PBC 面积 =即 y , x 的取值范围是 0(2) 这个判断是正确的 .原由:由 (1) 可得,⊿ PAD 面积 =⊿PBC面积与⊿ PAD 面积之和 =24.点拨:由矩形的两边长6,8. 可得它的对角线是10,这样PC=10-x,而面积y 是一个不规则的四边形,所以可以把它看作规则的两个三角形:△PBC、△ PCD.这样问题就特别容易解决了 .Ⅲ、综合牢固练习(100 分 90 分钟 )1、如图 2-5-8 所示,在直角坐标系中,△ABC 各极点坐标分别为 A (0 ,) , B(-1 ,0) 、 C(0, 1) 中,若△ DEF 各极点坐标分别为 D(,0) 、E(0 ,1) 、F(0 ,-1) ,则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 ) A.△DEF 由△ ABC绕 O点顺时针旋转 90○获取 ;B.△DEF 由△ ABC绕 O点逆时针旋转 90○获取 ;C.△DEF 由△ ABC绕 O点顺时针旋转 60○获取 ;D.△DEF 由△ ABC绕 O点顺时针旋转120○获取2.如图 2-5-9, 已知直线 y=2x+1 与 x 轴交于 A 点,与 y 轴交于 B 点,直线 y=2x1 与 x 轴交于 C 点,与 y 轴交于 D 点,试判断四边形 ABCD的形状 .3.如图 2-5-10 所示,在矩形 ABCD中,BD=20,ADAB,设ABD=,已知 sin 是方程 25z2-35z+ 12=0 的一个实根 . 点 E、 F 分别是 BC、 DC上的点, EC+CF=8,设 BE=x,△ AEF面积等于 y.⑴求出 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⑵当 E、 F 两点在什么地址时y 有最小值 ?并求出这个最小值 .4.(10分)如图2-5-11所示,直线y=-x+ 4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M、N.(1)求 M、 N 两点的坐标 ;(2)若是点 P 在坐标轴上,以点 P 为圆心,为半径的圆与直线y=-x+ 4 相切,求点 P 的坐标 .5.(10 分 ) 如图 2-5-12 所示,已知等边三角形 ABC中,AB=2,点 P 是 AB边上的任意一点 ( 点 P 可以与点 A 重合,但不与点B 重合 ) ,过点 P 作 PEBC.垂足为 E; 过点 E 作 EFAC,垂足为F; 过点 F 作 FQAB,垂足为 Q.设 BP=x, AQ=y.⑴写出 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⑵当 BP的长等于多少时,点P 与点 Q重合 ;⑶当线段 PE、 FQ订交时,写出线段PE、 EF、 FQ所围成三角形的周长的取值范围( 不用写出解题过程)6.(12分)如图2-5-13所示,已知A 由两点坐标分另为(28 ,0)和 (0 ,28) ,动点 P 从 A 点开始在线段 AO上以每秒 3 个长度单位的速度向原点O运动,动直线EF 从 x 轴开始以每秒1 个长度单位的速度向上平行搬动( 即 EF∥x轴 ) 并且分别交y 轴,线段 AB交于 E、 F 点 . 连接 FP,设动点P 与动直线EF 同时出发,运动时间为t 秒.⑴当 t=1 秒时,求梯形 OPFE的面积, t 为何值时,梯形 OPFE 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⑵当梯形OPFE的面积等于△ APF 的面积时,求线段PF 的长 .⑶设 t 的值分别取t1 ,t2 时 (t1t2),所对应的三角形分别为△ AF1P1 和△ AF2P2 ,试判断这两个三角形可否相似,请证明你的判断 .7.(12 分 ) 如图 2-5-14 所示,在直角坐标系中,矩形 ABCD的极点, A 的坐标为 (1 ,0) ,对角线的交点 P 的坐标为 ( , 1)⑴写出 B、 C、 D 三点的坐标 ;⑵若在 AB上有一点 E 作,入过 E 点的直线将矩形ABCD的面积分为相等的两部分,求直线l 的剖析式 ;⑶若过 C 点的直线将矩形 ABCD的面积分为 4: 3 两部分,并与y 轴交于点 M,求过点 C、D、M三点的抛物线的剖析式 . 8.(10分 ) 已知矩形 ABCD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极点 A、 B、D 的坐标分别为A(0, 0) ,B(m, 0) ,D(0, 4) 其中 m0.⑴写出极点 C 的坐标和矩形ABCD的中心 P 点的坐标 ( 用含 m 的代数式表示 )⑵若一次函数y=kx-1 的图象把矩形ABCD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求此一次函数的剖析式( 用含 m的代数式表示 )⑶在⑵的前提下,又与半径为 1 的⊙M相切,且点 M(0 ,1) ,求此矩形 ABCD的中心 P 点的坐标 .9.(10分)如图2-5-15所示,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 6,点 D、 E 分别在边 AB,AC上,且 AD=AE=2,若点 F 从点 B 开始以每秒二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射线BC方向运动,设点F 运动的时间为 t 秒,当 t0 时,直线 FD 与过点 A 且平行于 BC 的直线订交于点G,GE的延长线与BC的延长线订交于点H,AB与GH订交于点 O.⑴设△ EGA 的面积为 S,写出 S 与 t的函数剖析式;⑵当 t 为何值时, AB⑶请你证明△ GFH 的面积为定值 .10. (10 分 ) 如图 2-5-16 ,在矩形 ABCD中,AB=10。
2019年中考数学复习专题《代数综合、代数几何综合》(有答案)
代数综合题一:对于实数a, b,我们用符号min{a, b}表示a, b两数中较小的数,如min{3, 5}=3 ,因此,min{ —1, — 2}=; 若min {(x+1)2,x2} = 4 ,则x=.题二:对于实数c, d,我们用符号max{c, d}表示c, d两数中较大的数,如max{3 , 5}=5 ,因此,max{—1, —1}= ;若max1x2+2x + 2,x2} = 2 ,贝U x= .2 3 ----------- -----------------------------------------------------2题三:如图,平行于x轴的直线AC分别交抛物线y i=x2(x>)与y2=上(xA)3于B、C两点,过点C作y轴的平行线交y1于点D,直线DE//AC,交y2于点E,则匹=BC ----------题四: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0, m2)(m>0)在y轴正半轴上,过点P作2 2 平行于x轴的直线,分别交抛物线C I: y=工于点A、B,交抛物线C2: y=上49 于点C、D.(1)如图①,原点O关于直线AB的对称点为点Q,分别连接OA, OB, QC 和QD,求》OB与笈QD面积比为.(2)如图②过点A作y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C2于点E,过点D作y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C I于点F,在y轴上任取一点M,连接MA、ME、MD和MF, 则/IMAE与Z1MDF 面积的比值为.题五:如图,点E、F在函数y=上(k>0)的图象上,直线EF分别与x轴、y x 轴交于点A、B,且BE: BF=1: 4,过点E作EP,y轴于P,已知—EP的面积为2.⑴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计算为EF的面积.题六:如图,点A(1, 6)和点M(m, n)都在反比例函数y" (k>0)的图象上. x⑴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当m=3时,求直线AM的解析式,并求出BOM的面积.「2 ’“题七:设函数v=' x ,若互不相等的实数Xi, X2, X3,满足Vl=V2=/3, 3X +1, X <0求X1 + X2+X3的取值范围.题八: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x2+4x+3与x轴交于点A、B(点A在点B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C.(1)求直线AC的表达式;(2)在x轴下方且垂直于y轴的直线l与抛物线交于点P(X1,必),Q(X2, 丫2), 与直线AC交于点N(x3, y3),若x1>x2>x3,结合函数的图象,求与+&+期的取值范围.参考答案题一:一2, —3或 2.详解:.. 一 2<—1,「.min{ —1, —2}=—2,: min{(x+1)2,x 2} = 4 ,当(x+1)2=x 2时,解得:x= —0.5, (x+1)2=x 2=0.25,这时不可能得出最小值为4,当 x> —0.5, (x+1)2>x 2,则 x 2=4,解得 %=2 或 M = —2(舍去), 当 x< —0.5, (x+1)2<x 2,则(x+1)2=4,解得 x 1二 —3 或 x 2=1(舍去),• . x= - 3 或 x=2.题二:详解:- 3>-》「.maxL 12 : max{x 2+2x +2,x 2} = 2 ,2,当 x>—1, x 2+2x+2>x 2,则 x 2+2x+2=2,解得 x 1=0 或 x 2= —2(舍去), 当 x<—1, x 2+2x+2<x 2,则 x 2=2,解得 x 1 二 —后或 x 2=我 (舍去),• . x=—五或 x=0.题三:V 3 .详解:设A 点坐标为(0, a ), (a>0),则x 2=a,解得x= a a ,.二点B (4 , a ),2____ _.解得—,,点C (肖明」.B —公•「C D //y轴,-3}二,当 x 2+2x+2=x 2 时,解得:x= — 1, x 2+2x+2=x 2=1,这时不可能得出最大值为•••点D的横坐标与点C的横坐标相同均为怎,• - y1=(v13a)2=3a,题五:(1)y=4, (2)15 .占 八、D 的坐标为(痣,占 八、E 的纵坐标为3a,3a), 「DE//AC,2——=3a, • . x=3 v 1 a , 3 占八、E 的坐标为(3 v,a ,3a), •.DE=3Va —痘,「 DE 3, a 7 3a1八A— AB PO,cS AOB _ 2- 4m-2••.E 点的横坐标为一2m, F 点的横坐标为 3m, .•.y E =l^-2m)2=4m99222 4m _ 5m9 ・ 9,AE=m 2,y F =1x (3m)2=也, 4 422DF=9m- - m 2=-5m-44 5m 3E(—2m,当 SA AEM =1292X 5m 2-)F(3m,耳),4SA DFM = 12① X5m= 15m 3一S DFM15m 3278详解:(1)作EC ,x 轴于C, FD ,x 轴于D, FH ,y 轴于H,如图,•••△OEP 的面积为2,:|k|=2,而k>0,k=4, •••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 y=4; x(2) 「EPLy 轴,FH ,y 轴,「.EP//FH, /. A BPE^A BHF ,即HF=4PE,设E 点坐标为(t,,),则F 点的坐标为(4t,,), t 4t ・ S ^OEF +S* AQFD = S AQEC +S 梯形ECDF , 而 S AQFD =S 8EC =2 ,题六:(1)y=6; (2)y=—2x+8, 8. x・「y=x 2_4x+2(x 刃)的对称轴为 x=2, y i =y 2, :x 2+x 3=4,・•・y=x 2—4x+2(x 冷)的顶点坐标为(2, —2),令 y= —2,代入 y=3x+1,解得:x=—1,「•—1<x 1<0, 贝U x i +x 2+x 3 的取值范围是:-1+4<x 1+x 2+x 3<0+4,3<x 1+x 2+x 3<4.题八:(1)y=x+3; (2) - 8<x 1+x 2+x 3< - 7.PE BE _ 1 =-- , IM ,详解:先作出函数y=」x2-4x '2,* * ** x -0的图象,如图,不妨设X 1VX 2VX 3,勺+…可详解:(1)由y=x2+4x+3得至U: y=(x+3)(x+1), C(0, 3),• .A(—3, 0), B(—1, 0),设直线AC 的表达式为:y=kx+b(k?・•. :3k:b=°,解得:;k=:,所以直线AC的表达式为y=x+3, b =3 b =3(2)由y=x2+4x+3得至U:y=(x+2)2—1, ••・抛物线y=x2+4x+3的对称轴是x= —2, 顶点坐标是(一2, —1), •. y1=y2,「-2=—4,令y= —1,代入y=x+3,解得:x= — 4,: x1 >x2>x3, •二—4<x3<—3, •二一4 — 4<x1 +x2+x3< — 3 — 4,「•一8<必+垣+&< 一7.代数几何综合题一:如图,已知抛物线y=ax2+bx+c (a?0与x轴交于A (-1, 0)、B (3, 0)两点,与y轴交于点C (0, 3).(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顶点M坐标;(2)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找到点P,使得APAC的周长最小,并求出点P 的坐标.题二:如图,已知抛物线y=ax2+bx+c (a?0与x轴交于点A (-4, 0), B (1,0),与y轴交于点D (0, 4),点C (-2, n)也在此抛物线上.(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及点C的坐标;(2)设BC交y轴于点E,连接AE, AC请判断△ ACE的形状,并说明理由.题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给出如下定义:若点P在图形M上,点Q在图形N上,称线段PQ长度的最小值为图形M, N的密距,记为d (M, N).特别地,若图形M, N有公共点,规定d (M, N) =0.(1)如图1, OO的半径为2,①点A (0, 1) , B (4, 3),则d (A, OO) =, d (B, OO) =.②已知直线l: y=3x + b与。
中考命题研究数学(遵义):专题四代数与几何综合问题的
专题四代数与几何综合问题的基本类型和解题策略类型与策略几何与代数综合题一般题量较大、梯度明显,是初中数学中覆盖面最广、综合性最强题型,试题中的综合题大多以代数与几何综合题的形式出现,而且留有自主探究的空间,体现个性的发展和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代数与几何的大型综合题为以下类型:①在几何图形背景下建立函数或方程;②坐标系下的几何图形;③函数图像与几何图形相结合的问题:近几年来中考几何与代数综合题主要以压轴题形式出现,涉及到的题型有关开放性探索问题、动点问题、存在性问题等居多.解答这类综合题,一般要仔细读题,细致分析,找到切入点,迅速解决第一问,然后抓住关键,由此及彼,逐层深入,合理猜想,细致演练确保第二问正确,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攻克第三问,需综合运用几何、代数方法及分类讨论思想逐一解决.规律与预测纵观遵义近5年中考,其综合压轴题,一般以二次函数为背景与几何图形综合,由浅入深设置多问,难度较大,考察方式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预计2016年遵义中考的压轴题也会是代数几何综合题,要有针对性剖析训练.第一节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中考重难点突破数学思想方法是指对数学知识和方法形成的规律性的理性认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策略.数学思想方法揭示概念、原理、规律的本质,是沟通基础知识与能力的桥梁,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蕴含于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中考常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有:整体思想、化归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在中考复习备考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系统总结这些数学思想与方法,掌握了它的实质,就可以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解题时可以举一反三.【例1】(2015遵义二中二模)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长分别为3和4,P是对角线AC上任一点(点P不与A,C重合),且PE∥BC交AB于E,PF∥CD交AD于F,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________.【学生解答】【规律总结】在解题过程中,应仔细分析题意,挖掘题目的题设与结论中所隐含的信息,然后通过整体构造,常能出奇制胜.【例2】(2015资阳中考)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像如图,给出下列四个结论:①4ac-b2<0;②4a+c<2b;③3b+2c<0;④m(am+b)+b<a(m≠-1),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4个B.3个C.2个D.1个【学生解答】【规律总结】数形结合思想是指从几何直观的角度,利用几何图形的性质研究数量关系,寻找代数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形助数),或利用数量关系来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解决几何问题(以数助形)的一种数学思想,数形结合思想使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巧妙地结合起来,使问题得以解决.【例3】(2015遵义六中二模)⊙O的半径为2,弦BC=23,点A是⊙O上一点,且AB=AC,直线AO与BC交于点D,则AD的长为________.【学生解答】【规律总结】在几何题没有给出图形时,最好先画出图形,运用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进行解答,避免出现漏解.【例4】(2014三明中考)如图,AB是⊙O的直径,分别以OA、OB为直径作半圆.若AB=4,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学生解答】【规律总结】此类题就是化未知为已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手段,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陌生的问题熟悉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具体地说,比如把隐含的数量关系转化为明显的数量关系;把从这一个角度提供的信息转化为从另一个角度提供的信息,转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已知与未知、数量与图形、概念与概念之间、图形与图形之间都可以通过转化,来获得解决问题的转机.模拟题区1.(2015遵义航中二模)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C=90°,AB=8,AD=3,BC=4,点P为AB边上一动点,若△PAD与△PBC是相似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P的个数是() A.1个B.2个C.3个D.4个(第2题图)2.(2015红花岗二模)已知二次函数y =ax 2+bx +c(a ≠0)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①ac >0;②方程ax 2+bx +c =0的两根之和大于0;③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④a -b +c >0,其中正确的是( )A .②B .②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3.(2015遵义十六中二模)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AC =BC =2,将Rt △ABC 绕A 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30°后得到Rt △ADE ,点B 经过的路径为弧BD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A .π6B .π3C .1+π6D .14.(2015遵义一中一模)如图,一次函数y 1=ax +b(a ≠0)与反比例函数y 2=k x的图像交于点A(1,4)、B(4,1)两点,若使y 1>y 2,则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5.(2015红花岗二模)如图,在矩形ABCD 中,AD =4,AB =2,以B 为圆心,BC 长为半径画弧交AD 于点E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第5题图)(第6题图)6.(2015遵义十一中二模)如图,正方形的边长为2,以各边为直径在正方形内画半圆,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结果用含π的式子表示).中考真题区7.(2015温州中考)若a +b =22,ab =2,则a 2+b 2的值为( )A .6B .4C .3 2D .2 38.(2015仙桃中考)如图,正比例函数y 1=k 1x 和反比例函数y 2=k 2x的图像交于A(1,2),B 两点,给出下列结论:①k 1<k 2;②当x <-1时,y 1<y 2;③当y 1>y 2时,x >1;④当x <0时,y 2随x 的增大而减小.其中正确的有( )A .0个B .1个C .2个D .3个(第10题图)9.(2015牡丹江中考)矩形ABCD 中,AB =2,BC =1,点P 是直线BD 上一点,且DP =DA ,直线AP 与直线BC 交于点E ,则CE =________.10.(2015荆门中考)如图,在▱ABCD 中,以点A 为圆心,AB 的长为半径的圆恰好与CD 相切于点C ,交AD于点E ,延长BA 与⊙A 相交于点F.若EF ︵的长为π2,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
【初三数学】代数几何综合题(含答案)(共15页)
代数几何综合题代数几何综合题是初中数学中覆盖面最广、综合笥最强的题型,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很多以代数几何综合题的形式出现,其命题的主要结合点是方程与几何、函数与几何等,解代数几何综合题最常用的数学方法是数形结合,由形导数,以数促形。
例1、如图,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三点A (2,0),B (0,2),P (x ,0)()x <0,连结BP ,过P 点作PC PB ⊥交过点A 的直线a 于点C (2,y ) (1)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当x 取最大整数时,求BC 与PA 的交点Q 的坐标。
解:(1) PC PB BO PO ⊥⊥,∴∠+∠=︒∠+∠=︒∴∠=∠CPA OPB PBO OPB CPA PBO 9090, A (2,0),C (2,y )在直线a 上 ∴∠=∠=︒BOP PAC 90∴∆∆BOP PAC ~∴=PO AC BOPA,∴=+||||||x y x 22, x y x y x<<∴=-0022,,∴=-+y x x 122(2) x <0,∴x 的最大整数值为-1 ,当x =-1时,y =-32,∴=CA 32BO a BOQ CAQ OQ AQ BOCA//~,,∴∴=∆∆ 设Q 点坐标为()m ,0,则AQ m =-2∴-=∴=m m m 223287,Q 点坐标为()870,说明:利用数形结合起来的思想,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应用。
关键是搞清楚用坐标表示的数与线段的长度的关系。
练习1.如图,从⊙O 外一点A 作⊙O 的切线AB 、AC ,切点分别为B 、C ,⊙O 的直径BD 为6,连结CD 、AO.(1)求证:CD ∥AO ;(3分)(2)设CD =x ,AO =y ,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3分) (3)若AO +CD =11,求AB 的长。
(4分)B2.如图,A、B两点的坐标分别是(x1,0)、(x2,O),其中x1、x2是关于x的方程x2+2x+m-3=O 的两根,且x1<0<x2.(1)求m的取值范围;(2)设点C在y轴的正半轴上,∠ACB=90°,∠CAB=30°,求m的值;(3)在上述条件下,若点D在第二象限,△DAB≌△CBA,求出直线AD的函数解析式.3.一张矩形纸片OABC 平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O 为原点,点A 在x 的正半轴上,点C 在y 轴的正半轴上,OA =5,OC =4。
人教版数学中考专题:代数几合综合问题含答案完整版
人教版数学中考专题:代数几合综合问题含答案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中考数学专题:代数几何综合问题一、填空题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4,0),点B的坐标为(4,10),点C在y轴上,且△ABC是直角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 C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2.如图,在坐标轴上取点A1(2,0),作x轴的垂线与直线y=2x交于点B1,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1B1A2;又过点A2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y=2x交于点B2,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2B2A3;…,如此反复作等腰直角三角形,当作到An(n为正整数)点时,则An的坐标是______.二,选择题3.如图,O是边长为4cm的正方形ABCD的中心,M是BC的中点,动点P由A开始沿折线A﹣B﹣M方向匀速运动,到M时停止运动,速度为1cm/s.设P点的运动时间为t(s),点P的运动路径与OA、OP所围成的图形面积为S(cm2),则描述面积S(cm2)与时间t(s)的关系的图象可以是()A. B.B. D.C.D. 4. 如图,夜晚,小亮从点A经过路灯C的正下方沿直线走到点B,他的影长y随他与点A之间的距离x的变化而变化,那么表示y与x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为()E.?F.G.三、解答题H. 5. 如图,在Rt△ABC中,∠C=90°,AC=4cm,BC=5cm,点D在BC上,且CD=3cm,现有两个动点P,Q分别从点A和点B同时出发,其中点P以1厘米/秒的速度沿AC向终点C运动;点Q以厘米/秒的速度沿BC向终点C运动.过点P作I.PE∥BC交AD于点E,连接EQ.设动点运动时间为t秒(t>0).J.(1)连接DP,经过1秒后,四边形EQDP能够成为平行四边形吗?请说明理由;K.(2)连接PQ,在运动过程中,不论t取何值时,总有线段PQ与线段AB平行.为什么?L.(3)当t为何值时,△EDQ为直角三角形.M.N.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是梯形,OA∥BC,点A的坐标为(6,0),点B的坐标为(3,4),点C在y轴的正半轴上.动点M在OA上运动,从O点出发到A点;动点N在AB上运动,从A点出发到B点.两个动点同时出发,速度都是每秒1个单位长度,当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随即停止,设两个点的运动时间为t(秒)O.(1)求线段AB的长;当t为何值时,MN∥OC?P.(2)设△CMN的面积为S,求S与t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指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S是否有最小值?若有最小值,最小值是多少?Q.R.7. 条件:如下图,A、B是直线l同旁的两个定点.S.T.问题:在直线l上确定一点P,使PA+PB的值最小.U.方法:作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连接A′B交l于点P,则PA+PB=A′B的值最小(不必证明).V.模型应用:W.(1)如图1,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E为AB的中点,P是AC上一动点.连接BD,由正方形对称性可知,B与D关于直线AC对称.连接ED交AC于P,则PB+PE的最小值是______;X.(2)如图2,⊙O的半径为2,点A、B、C在⊙O上,OA⊥OB,∠AOC=60°,P是OB上一动点,求PA+PC的最小值;Y.(3)如图3,∠AOB=45°,P是∠AOB内一点,PO=10,Q、R分别是OA、OB 上的动点,求△PQR周长的最小值.Z.8.如图,四边形OABC是一张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矩形纸片,O为原点,点A在x 轴上,点C在y轴上,OA=15,OC=9,在AB上取一点M,使得△CBM沿CM翻折后,点B落在x轴上,记作N点.9.(1)求N点、M点的坐标;10.(2)将抛物线y=x2﹣36向右平移a(0<a<10)个单位后,得到抛物线l,l经过点N,求抛物线l的解析式;11.(3)①抛物线l的对称轴上存在点P,使得P点到M、N两点的距离之差最大,求P点的坐标;12.②若点D是线段OC上的一个动点(不与O、C重合),过点D作DE∥OA交CN于E,设CD的长为m,△PDE的面积为S,求S与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说明S 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请求出最大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3.14.9. 如图,直线y=kx﹣1与x轴、y轴分别交于B、C两点,tan∠OCB=.(1)求B点的坐标和k的值;(2)若点A(x,y)是第一象限内的直线y=kx﹣1上的一个动点.当点A运动过程中,试写出△AOB的面积S与x的函数关系式;(3)探索:在(2)的条件下:①当点A运动到什么位置时,△AOB的面积是;②在①成立的情况下,x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POA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写出满足条件的所有P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0. (2018?成都)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ax2﹣2ax﹣3a(a <0)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经过点A的直线l:y=kx+b与y 轴交于点C,与抛物线的另一个交点为D,且CD=4AC.(1)直接写出点A的坐标,并求直线l的函数表达式(其中k,b用含a的式子表示);(2)点E是直线l上方的抛物线上的一点,若△ACE的面积的最大值为,求a 的值;(3)设P是抛物线对称轴上的一点,点Q在抛物线上,以点A,D,P,Q为顶点的四边形能否成为矩形?若能,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能,请说明理由.11. 如图,已知等边三角形ABC中,点D,E,F分别为边AB,AC,BC的中点,M 为直线BC上一动点,△DMN为等边三角形(点M的位置改变时,△DMN也随之整体移动).(1)如图①,当点M在点B左侧时,请你判断EN与MF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点F 是否在直线NE上?请直接写出结论,不必证明或说明理由;(2)如图②,当点M在BC上时,其它条件不变,(1)的结论中EN与MF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利用图2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若点M在点C右侧时,请你在图③中画出相应的图形,并判断(1)的结论中EN与MF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直接写出结论,不必证明或说明理由.?【答案与解析】一、填空题1.【答案】(0,0),(0,10),(0,2),(0,8)2.【答案】(2×3n﹣1,0).【解析】∵点B1、B2、B3、…、Bn在直线y=2x的图象上,∴A1B1=4,A2B2=2×(2+4)=12,A3B3=2×(2+4+12)=36,A4B4=2×(2+4+12+36)=108,…,∴An Bn=4×3n﹣1(n为正整数).∵OAn =AnBn,∴点An的坐标为(2×3n﹣1,0).故答案为:(2×3n﹣1,0).二、选择题3.【答案】A.【解析】分两种情况:①当0≤t<4时,作OG⊥AB于G,如图1所示:∵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90°,AD=AB=BC=4cm,∵O是正方形ABCD的中心,∴AG=BG=OG=AB=2cm,∴S=AP?OG=×t×2=t(cm2),②当t≥4时,作OG⊥AB于G,如图2所示:S=△OAG的面积+梯形OGBP的面积=×2×2+(2+t﹣4)×2=t(cm2);综上所述:面积S(cm2)与时间t(s)的关系的图象是过原点的线段,故选A.4.【答案】A.三、解答题5.【答案与解析】解:(1)能,如图1,∵点P以1厘米/秒的速度沿AC向终点C运动,点Q以厘米/秒的速度沿BC向终点C运动,t=1秒∴AP=1,BQ=,∵AC=4,BC=5,点D在BC上,CD=3,∴PC=AC-AP=4-1=3,QD=BC-BQ-CD==,∵PE∥BC,解得PE=,∵PE∥BC,PE=QD,∴四边形EQDP是平行四边形;(2)如图2,∵点P以1厘米/秒的速度沿AC向终点C运动,点Q以厘米/秒的速度沿BC向终点C运动,∴PC=AC-AP=4-t,QC=BC-BQ=,∴?∴PQ∥AB;(3)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如图3,当∠EQD=90°时,显然有EQ=PC=4-t,又∵EQ∥AC,∴△EDQ∽△ADC∴,∵BC=5,CD=3,∴BD=2,∴DQ=,∴解得t=(秒);②如图4,当∠QED=90°时,作EM⊥BC于M,CN⊥AD于N,则EM=PC=4-t,在 Rt△ACD中,∵AC=4,CD=3,∴AD=,?∵∠CDA=∠EDQ,∠QED=∠C=90°,∴△EDQ∽△CDA,?∴ t=(秒).综上所述,当 t=秒或t=秒时,△EDQ为直角三角形.6.【答案与解析】解:(1)过点B作BD⊥OA于点D,则四边形CODB是矩形,BD=CO=4,OD=CB=3,DA=3在Rt△ABD中,.当?时,,?,.∵?,,∴,即?(秒).(2)过点作轴于点,交的延长线于点,∵?,∴,.即?,.?,?.?,∴.即?().由?,得.∴当时,S有最小值,且7.【答案与解析】解:(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C垂直平分BD,∴PB=PD,由题意易得:PB+PE=PD+PE=DE,在△ADE中,根据勾股定理得,DE=;(2)作A关于OB的对称点A′,连接A′C,交OB于P,PA+PC的最小值即为A′C的长,∵∠AOC=60°∴∠A′OC=120°作OD⊥A′C于D,则∠A′OD=60°∵OA′=OA=2∴A′D=∴;(3)分别作点P关于OA、OB的对称点M、N,连接OM、ON、MN,MN交OA、OB于点Q、R,连接PR、PQ,此时△PQR周长的最小值等于MN.由轴对称性质可得,OM=ON=OP=10,∠MOA=∠POA,∠NOB=∠POB,∴∠MON=2∠AOB=2×45°=90°,在Rt△MON中,MN===10.即△PQR周长的最小值等于10.8.【答案与解析】解:(1)∵CN=CB=15,OC=9,∴ON==12,∴N(12,0);又∵AN=OA﹣ON=15﹣12=3,设AM=x∴32+x2=(9﹣x)2,∴x=4,M(15,4);(2)解法一:设抛物线l为y=(x﹣a)2﹣36则(12﹣a)2=36∴a1=6或a2=18(舍去)∴抛物线l:y=(x﹣6)2﹣36 解法二:∵x2﹣36=0,∴x1=﹣6,x2=6;∴y=x2﹣36与x轴的交点为(﹣6,0)或(6,0)由题意知,交点(6,0)向右平移6个单位到N点,所以y=x2﹣36向右平移6个单位得到抛物线l:y=(x﹣6)2﹣36;(3)①由“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知:P点是直线MN与对称轴x=6的交点,设直线MN的解析式为y=kx+b,则?,解得?,∴y=x﹣16,∴P(6,﹣8);②∵DE∥OA,∴△CDE∽△CON,∴;∴S=∵a=﹣<0,开口向下,又m=﹣∴S有最大值,且S最大=﹣.9.【答案与解析】解:(1)∵y=kx﹣1与y轴相交于点C,∴OC=1;∵tan∠OCB=,∴OB=;∴B点坐标为:;把B点坐标为:代入y=kx﹣1得:k=2;(2)∵S=,y=kx﹣1,∴S=×|2x﹣1|;∴S=|x﹣|;(3)①当S=时,x﹣=,∴x=1,y=2x﹣1=1;∴A点坐标为(1,1)时,△AOB的面积为;②存在.满足条件的所有P点坐标为:P1(1,0),P2(2,0),P3(,0),P4(,0).10.【答案与解析】解:(1)令y=0,则ax2﹣2ax﹣3a=0,解得x1=﹣1,x2=3∵点A在点B的左侧,∴A(﹣1,0),如图1,作DF⊥x轴于F,∴DF∥OC,∴=,∵CD=4AC,∴==4,∵OA=1,∴OF=4,∴D点的横坐标为4,代入y=ax2﹣2ax﹣3a得,y=5a,∴D(4,5a),把A、D坐标代入y=kx+b得,解得,∴直线l的函数表达式为y=ax+a.(2)设点E(m,a(m+1)(m﹣3)),yAE =k1x+b1,则,解得:,∴yAE=a(m﹣3)x+a(m﹣3),∴S△ACE=(m+1)[a(m﹣3)﹣a]=(m﹣)2﹣a,∴有最大值﹣a=,∴a=﹣;(3)令ax2﹣2ax﹣3a=ax+a,即ax2﹣3ax﹣4a=0,解得x1=﹣1,x2=4,∴D(4,5a),∵y=ax2﹣2ax﹣3a,∴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1,设P1(1,m),①若AD是矩形的一条边,由AQ∥DP知xD ﹣xP=xA﹣xQ,可知Q点横坐标为﹣4,将x=﹣4带入抛物线方程得Q(﹣4,21a),m=yD +yQ=21a+5a=26a,则P(1,26a),∵四边形ADPQ为矩形,∴∠ADP=90°,∴AD2+PD2=AP2,∵AD2=[4﹣(﹣1)]2+(5a)2=52+(5a)2,PD2=[4﹣(﹣1)]2+(5a)2=52+(5a)2,∴[4﹣(﹣1)]2+(5a)2+(1﹣4)2+(26a﹣5a)2=(﹣1﹣1)2+(26a)2,即a2=,∵a<0,∴a=﹣,∴P1(1,﹣).②若AD是矩形的一条对角线,则线段AD的中点坐标为(,),Q(2,﹣3a),m=5a﹣(﹣3a)=8a,则P(1,8a),∵四边形ADPQ为矩形,∴∠APD=90°,∴AP2+PD2=AD2,∵AP2=[1﹣(﹣1)]2+(8a)2=22+(8a)2,PD2=(4﹣1)2+(8a﹣5a)2=32+(3a)2,AD2=[4﹣(﹣1)]2+(5a)2=52+(5a)2,∴22+(8a)2+32+(3a)2=52+(5a)2,解得a2=,∵a<0,∴a=﹣,∴P2(1,﹣4).综上可得,P点的坐标为P1(1,﹣4),P2(1,﹣).11.【答案与解析】解:(1)判断:EN与MF相等(或EN=MF),点F在直线NE上.(2)成立.证明:连结DE,DF.∵△ABC是等边三角形,∴AB=AC=BC.又∵D,E,F是三边的中点,∴DE,DF,EF为三角形的中位线.∴DE=DF=EF,∠FDE=60°.又∠MDF+∠FDN=60°,∠NDE+∠FDN=60°,∴∠MDF=∠NDE.在△DMF和△DNE中,DF=DE,DM=DN,∠MDF=∠NDE,∴△DMF≌△DNE.∴MF=NE.(3)画出图形(连出线段NE),MF与EN相等的结论仍然成立(或MF=NE成立).。
中考数学模拟题《代数几何综合问题》专项检测题(附答案)
中考数学模拟题《代数几何综合问题》专项检测题(附答案) 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两圆一中垂模型讲解【模型】已知点A,B是平面内两点,再找一点C,使得△ABC为等腰三角形.【结论】分类讨论:若AB=AC,,则点 C 在以点 A 为圆心,线段 AB 的长为半径的圆上若BA=BC,,则点 C 在以点 B 为圆心,线段 AB 的长为半径的圆上若CA=CB 则点 C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PQ 上.以上简称“两圆一中垂”.“两圆一中垂”上的点能构成等腰三角形,但是要除去原有的点A,B,还要除去因共线无法构成三角形的点M,N以及线段AB 中点E(共除去5个点),需要注意细节.典例秒杀典例1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2 2) B(4 0) 若在x轴上取点 C 使. △ABC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C 有( ).A.1个B.2 个C.3个D.4个【答案】D【解析】∵点 A B的坐标分别为(2 2) B(4 0) ∴AB=2√2.①若AC=AB 以 A为圆心 AB长为半径画弧与x 轴有2个交点(含 B点) 即(0 0) (4 0)(舍去)∴满足△ABC是等腰三角形的点C 有1个②若 BC=AB 以B为圆心 BA长为半径画弧与x 轴有2个交点,即满足△ABC是等腰三角形的点C 有2个③若CA=CB,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与x轴有 1个交点,即满足△ABC是等腰三角形的点C有1个.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点C共有 4个.故选 D.典例2图象上的一点,连接AO并延长交双曲线的另一分支于点B,P 是x 如图,已知点 A(1,2)是反比例函数y=kx轴上一动点.若△PAB是等腰三角形,则点 P的坐标是 .【答案】(-3 0)或(5 0)或(3 0)或(-5 0)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解析】∵反比例函数y=kx∴A,B两点关于点O对称∴O为AB 的中点且 B(-1 -2)∴当△PAB为等腰三角形时,只有. PA=AB或PB=AB两种情况.设点 P 的坐标为(x 0)∵A(1 2) B(-1 -2)∴AB=√[1−(−1)]2+[2−(−2)]2=2√5,PA=√(x−1)2+22,PB=√(x+1)2+(−2)2故当 PA=AB时√(x−1)2+22=2√5,解得x=--3 或x=5 此时 P点坐标为(-3 0)或(5 0);当 PB=AB 时√(x+1)2+(−2)2=2√5,解得 x=3 或x=-5 此时P点坐标为(3 0)或(-5 0).综上可知点 P的坐标为(-3 0)或(5 0)或(3 0)或(-5 0).典例3如图,抛物线y=x²−2x−3与y轴交于点C,点 D的坐标为(0,-1),抛物线在第四象限内有一点 P,若△PCD 是以CD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则点 P 的横坐标为( ).A.1+√2B.1−√2C.√2−1D.1−√2或1+√2【答案】A【解析】令x=0 则y=-3∴点C的坐标为( (0,−3).∵点 D的坐标为(0 -1)×(−1−3)=−2.∴线段CD的中点的纵坐标为12∵△PCD是以CD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点 P 只能在线段CD 的垂直平分线上∴点 P 的纵坐标为-2∴x²−2x−3=−2,解得x1=1−√2,x2=1+√2.∵点 P 在第四象限∴点 P 的横坐标为1+√2.故选 A.小试牛刀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2OB,在坐标轴上取一点 P,使得△ABP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 P共有( ).A.4个B.5 个C.6个D.7个2.(★★☆☆☆)如图点 A的坐标是(2 2) 若点 P 在x 轴上且△APO是等腰三角形,则点 P的坐标不可能是( ).A.(4 0)B.(1 0)C.(−2√2,0)D.(2 0)(x−√3)2+4上则能3.(★★☆☆☆)已知直线y=−√3x+3与坐标轴分别交于点A B 点 P 在抛物线y=−13使△ABP为等腰三角形的点 P 有( ).A.3个B.4个C.5个D.6 个直击中考的图象交于A(3 4) B(n -1)两点.1.如图所示,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mx(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在x轴上存在一点C,使△AOC为等腰三角形,求此时点C的坐标.(3)根据图象直接写出使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的x的取值范围.2.已知抛物线y=ax²+bx+c(a≠0)与x轴交于A,B两点(点 A 在点B 的左边),与y轴交于点C(0,−3),顶点 D 的坐标为( (1,−4).(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在y轴上找一点E,使得. △EAC为等腰三角形,请直接写出点 E 的坐标.两垂一圆模型讲解【模型】平面内有两点A,B,再找一点C,使得△ABC为直角三角形.【结论】分类讨论:若∠A=90°,则点 C在过点 A 且垂直于 AB 的直线上(除点 A 外);若∠B=90°,则点 C 在过点 B 且垂直于 AB 的直线上(除点 B 外);若∠C=90°,则点 C在以 AB为直径的圆上(除点 A B外).以上简称“两垂一圆”.“两垂一圆”上的点能构成直角三角形,但要除去A,B两点.典例秒杀典例1如图已知点A(-8 0) B(2 0) 点 C在直线y=−3x+4上,则使△ABC是直角三角形的点C 的个数为( ).4A.4B.3C.2D.1【答案】B【解析】如图所示,有三个点满足条件.典例2的图象上,若△PAB为直角三角形,则满足已知抛物线y=x²−9与x轴交于A,B两点,点 P 在函数y=√3x条件的点 P 的个数为( ).A.2B.3C.4D.6【答案】D【解析】令x²−9=0,解得x₁=3,x₂=−3,不妨设A(-3 0) B(3 0)若AB为斜边,则以 O为圆心,OA长为半径作圆,如图1.的图象的交点即为满足条件的点,这样的点有4个,分别是P₁,P₂,P₃,P₄;圆O与y=√3x的图象于点P₆,P₅,交点即为满足条件的点,若以AB为一直角边,则分别过A,B作x轴的垂线,交y=√3x如图2,这样的点有2个.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点 P 有 6 个.故选 D.典例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y=x²+bx+c的图象的对称轴为经过点(1,0)的直线,其图象与x轴交于点A,B,且过点 C(0,−3),,其顶点为 D,在 y轴上有一点 P(点 P 与点 C 不重合),使得△APD是以点 P 为直角顶点的直角三角形,则点 P 的坐标为( ).A.(0 3)B.(0,−3)C.(0 -1)D.(0,−1)或(0,−3)【答案】C【解析】由题意得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为直线. x=1,则−b=1,b=-22又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 C(0,-3)∴--3=c 即c=-3∴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²−2x−3.由y=x²−2x−3=(x−1)²−4,得顶点 D的坐标为(1 -4).令x²−2x−3=0,得x₁=3,x₂=−1,则 A(3 0).设 P(0 m)(m≠-3) 由题意得PA=√9+m2,PD=√1+(m+4)2,AD=2√5.∵∠APD=90°∴PA²+PD²=AD²,即(√9+m2)2+(√1+(m+4)2)2=(2√5)2.解得m₁=−1,m₂=−3(不合题意,舍去).∴P(0 -1).故选 C.1.(★★★☆☆)如图所示已知 A(2 6) B(8 -2) C为坐标轴上一点且△ABC是直角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 C 有( ).A.6 个B.7 个C.8个D.9 个2.(★★★☆☆)已知点 P 为二次函数y=x²−2x−3图象上一点,设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于A,B两点(A 在B 的右侧),与y轴交于C 点,若△APC为直角三角形且 AC 为直角边,则点 P 的横坐标的值为 .直击中考1.如图 1,抛物线y=ax²+bx+6与 x轴交于点A(-2 0) B(6 0) 与y轴交于点C 顶点为 D 直线AD交y轴于点E.(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如图2 将△AOE沿直线AD 平移得到△NMP.①当点 M落在抛物线上时,求点 M的坐标②在△NMP 移动过程中,存在点 M使△MBD为直角三角形,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 M的坐标.胡不归模型讲解从前,有一个小伙子在外地当学徒,当他获悉在家乡的老父亲病危的消息后,便立即启程日夜赶路.由于思念心切,他选择了全是沙砾地带的直线路径A-B(如图所示,A是出发地,B是目的地,AC是一条驿道,而驿道靠近目的地的一侧全是沙砾地带),当他气喘吁吁地赶到家时,老人刚刚咽了气,小伙子不觉失声痛哭,邻居劝慰小伙子时告诉说,老人在弥留之际不断喃喃地念叨着“胡不归? 胡不归? ……”这个古老的传说,引起了人们的思索,小伙子要提前到家是否有可能呢?倘若有可能,他应该选择怎样的路线呢?这就是风靡千年的“胡不归问题”.【模型】由于在驿道和沙砾地带的行走速度不一样,那么,小伙子有没有可能先在驿道上走一段路程后,再走沙砾地带,虽然多走了路,但反而总用时更短呢?如果存在这种可能,那么要在驿道上行走多远才最省时?【解析】设在沙砾地带的行驶速度为v₁,在驿道上的行驶速度为v₂显然v₁<v₂.不妨假设从 C处进入沙砾地带.设总用时为t,则t=BCv1+ACv2=1v1(BC+v1v2AC).因为 v₁,v₂是确定的,所以只要BC+v1v2AC的值最小,用时就最少.问题就转化为求BC+v1v2AC的最小值.我们可以作一条以C为端点的线段,使其等于v1v2AC,并且与线段CB位于AM 两侧,然后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不难找到最小值点.怎么作呢?由三角函数的定义,过A点,在 AM的另一侧以A 为顶点,以AM为一边作∠MAN=α,sinα=v1v2,然后作CE⊥AN 则CE=v1v2AC.故当点 B,C,E在一条直线上时,BC+CE的值最小即BC+v1v2AC的值最小,即总用时最少.【问题解决】求形如“PA+kPB”的最值问题,构造射线 AD,使得sin∠DAN=k,即CHAC=k,CH=kAC.将问题转化为求BC+CH 的最小值过 B 点作BH⊥AD交MN于点C 交 AD 于点H 此时BC+CH 取到最小值即BC+kAC的值最小.典例秒杀典例1如图菱形 ABCD中∠ABC=60° 边长为3 P是对角线BD 上的一个动点,则12BP+PC的最小值是( ).A. √3B.32√3 C.3 D.√3+32【答案】B【解析】如图作 PM⊥AB于点M CH⊥AB 于点H.∵四边形ABCD是菱形∴∠PBM=12∠ABC=30∘,∴PM=12PB,∴12PB+PC=PC+PM,根据垂线段最短可知CP+PM的最小值为CH 的长在 Rt△CBH中CH=BC⋅sin60∘=3√32,∴12PB+PC的最小值为3√32,故选 B.典例2如图,△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A(0,3 √3) C(2 0).点 B为y 轴上的动点,则12AB+BC的最小值为( ).A.2√3B.52√3C.3√3D.72√3【答案】B【解析】如图,取. D(−3,0),连接AD 作. BE⊥AD,CE′⊥AD交AD于点E′,交 y轴于点B′.∵A(0,3√3),C(2,0),D(−3,0),∴OD=3,OA=3√3,OC=2,CD=5,∴tan∠DAO=ODOA =√33,∴∠DAO=30°,∴EB=12AB,∠ADO=60∘,∴12AB+BC=EB+CB,∴当 E 与E′重合,B与B′重合时,EB+BC的值最小,即最小值为CE'的长.在 Rt△CDE'中 ( CE′=CD⋅sin60∘=5√32,∴12AB+BC的最小值为5√32.故选 B.典例3如图,△ABC中AB=AC=10,tanA=2,BE⊥AC于点 E D 是线段BE 上的一个动点,则CD+√55BD的最小值是( ).A.2√5B.4√5C.5√3D.10【答案】B【解析】如图,作DH⊥AB于点H ( CM⊥AB于点M.∵BE⊥AC,∴∠AEB=90°.∵tanA=BEAE=2,∴设AE=a BE=2a则100=a²+4a²,∴a²=20,解得a=2√5或a=−2√5(舍去)∴BE=2a=4√5.∵AB=AC BE⊥AC CM⊥AB∴CM=BE=4√5(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DBH=∠ABE,∠BHD=∠BEA,∴sin∠DBH=DHBD =AEAB=√55,∴DH=√55BD,∴CD+√55BD=CD+DH,∴CD+DH≥CM,∴CD+√55BD≥4√5,∴CD+√55BD的最小值为4√5.故选 B.小试牛刀1.(★★★☆☆)如图 △ABC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AB=AC A(0 2 √2) C(1 0) D 为射线AO 上一点,一动点 P 从点 A 出发,运动路径为A→D→C ,点 P 在AD 上的运动速度是在CD 上的3倍,要使整个运动时间最少,则点 D 的坐标为( ).A.(0 √2 )B.(0,√22)C.(0,√23)D.(0,√24)2.(★★★☆☆)如图 在△ABC 中 ∠A=90° ∠B=60° AB=2 若 D 是BC 边上的动点 则2AD+CD 的最小值为 .直击中考1.已知抛物线 y =ax²+bx +c 与 x 轴交于A(-1 0) B(5 0)两点 C 为抛物线的顶点 抛物线的对称轴交 x 轴于点D ,连接 BC ,且 tan∠CBD =43,如图所示.(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设 P 是抛物线的对称轴上的一个动点.①过点 P 作x 轴的平行线交线段BC 于点 E 过点 E 作EF ⊥PE 交抛物线于点F ,连接FB ,FC ,求△BCF 的面积的最大值 ②连接PB 求 35PC +PB 的最小值.阿氏圆问题模型讲解“阿氏圆”又称为“阿波罗尼斯圆”,如图,已知A,B两点,点P 满足PA : PB=k(k≠1) 则点 P 的轨迹为圆.这个轨迹最早由古希腊数学家阿波罗尼斯发现,故称“阿氏圆”.【模型】如图所示⊙O的半径为R 点A B都在⊙O外 P为⊙O上一动点,已知K=25OB,连接PA PB 则当102:25/4B的值最小时,P点的位置如何确定?【解析】如图,在线段OB上截取OC 使OC=25R,连接PO PC 则可说明△BPO与△PCO相似,则有25PB=PC.故本题求PA+25PB的最小值可以转化为求PA+PC的最小值,其中A与C 为定点,P 为动点,故当A,P,C 三点共线时,PA+PC的值最小.典例秒杀典例1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B的半径为2,P 为⊙B上的动点,则PD+12PC的最小值等于( ).A.3B.4C.5D.6【答案】C【解析】如图,在 BC上截取BE=1,连接BP PE DE.∵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 ⊙B的半径为2∴BC=CD=4,BP=2,∴EC=3,∴BPBC =BEBP=12,又∠PBE=∠PBE,∴PBECBP,∴PEPC =BEBP=12,∴PE=12PC,∴PD+12PC=PD+PE,∴当D P E三点共线时 PD+PE取得最小值即PD+12PC取得最小值∴PD+12PC的最小值为DE=√DC2+CE2=5.故选 C.典例2问题提出:如图1 在 Rt△ABC中∠ACB=90° CB=4 CA=6 ⊙C的半径为2 P 为圆上一动点连接AP BP 求AP+12BP的最小值.(1)尝试解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下面给出一种解题思路:如图2 连接CP 在CB 上取点D 使CD=1 连接 PD 则有CDCP =CPCB=12.又∵∠PCD=∠BCP ∴△PCD∽△BCP.∴PDBP =PCBC=12,∴PD=12BP,∴AP +12BP =AP +PD.请你完成余下的思考,并直接写出答案: AP +12BP 的最小值为(2)自主探索:在“问题提出”的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13AP +BP 的最小值为 .(3)拓展延伸:如图3 已知扇形 COD 中 ∠COD =90°,OC =6, OA =3,OB =5,点 P 是 ⌢CD 上一点,求2 2PA +PB 的最小值.【解析】(1)如图 连接AD. ∵AP +12BP =AP +PD,∴要使 AP +12BP 最小,即AP+PD 最小 则点A P D 在同一条直线上 ∴AP +12BP 的最小值为AD 的长,在 Rt △ACD 中 CD=1 AC=6 ∴AD =√AC 2+CD 2=√37, ∴AP +12BP 的最小值为 √37.(2)如图 在 CA 上取点 D 连接 BD 使 CD =23, ∴CD CP=CP CA=13.∵∠PCD=∠ACP ∴△PCD ∽△ACP ∴PD AP =CP CA=13,∴PD =13AP,∴13AP +BP =PD +BP,同(1)的方法得 13AP +BP 的最小值为 BD =√BC 2+CD 2= 23√37.(3)如图 延长OC 到点E 使CE=6 则OE=OC+CE=12 连接 PE OP∵OA =3,∴OAOP =OPOE =12. ∵∠AOP =∠EOP,∴△OAPO △OPE, ∴APEP =OAOP =12,∴EP =2PA,∴2PA +PB =EP +PB,∴当E P B 三点共线时 2PA +PB 取得最小值,为 BE = √OB 2+OE 2=13.小试牛刀1.(★★☆☆☆)如图在Rt△ABC中∠ACB=90°,CB=7,AC=9,,以C为圆心 3为半径作⊙C,P 为⊙C上一动点,连接AP BP 则1AP+BP的最小值为( ).3A.7B.5√2C.4+√10D.2√132.(★★☆☆☆)如图所示已知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4 ⊙B的半径为2,点 P是⊙B上的一个动点,则PD−1PC的最大值为( ).2A.3B.4C.5D.6PA+PB的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4 0) B(4 4) 点 P 在半径为 2 的圆 O 上运动,则12最小值是 .直击中考1.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5x+5与x轴 y轴分别交于A C两点抛物线y=x²+bx+c经过A,C两点,与x轴的另一交点为B.(1)求抛物线解析式及B点坐标(2)若点M为x轴下方抛物线上一动点,连接MA,MB,BC,当点 M运动到某一位置时,四边形AMBC的面积最大,求此时点 M的坐标及四边形AMBC的面积PA的值最小,(3)如图2 若 P点是半径为2的⊙B上一动点连接PC PA 当点 P 运动到某一位置时,PC+12请求出这个最小值,并说明理由.等分面积模型讲解【模型】三角形中的中线等分面积很常见,如图,在△ABC中,取BC的中点D,连接AD,由于左右两个三角形等底同高,故它们的面积相等,即S ABD=AGD,如果在AC边上取一点P,那么如何作线平分面积呢?¯【作法】因为 D 是 BC 的中点S ABD=S ACD,所以要想平分三角形的面积,可作. AE‖PD,连接PE 如图.比较S ABD=S ACD,AED可等量替换为△AEP,因此,得S=S EPC,即完成了面积平分.四边形ABEP典例秒杀典例1已知平面上点O(0 0) A(3 2) B(4 0) 直线. y=mx−3m+2将△OAB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则m的值为( ).A.1B.2C.3D.4【答案】B【解析】y=mx--3m+2=m(x-3)+2当x=3时 y=2则直线y=mx--3m+2一定过点A(3 2)因为直线 y=mx--3m+2 将△OAB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所以直线y=mx-3m+2一定过OB的中点(2 0)把x=2 y=0代入y=mx-3m+2得0=2m--3m+2解得m=2.故选 B.典例2如图 AB∥DC ED∥BC AE∥BD 那么图中与△ABD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不包括△ABD)有( ).A.1个B.2个C.3 个D.4 个【答案】B【解析】∵AB∥DC∴△ABC与△ABD的面积相等.∵AE∥BD∴△BED 与△ABD的面积相等.∵ED∥BC找不到与△ABD等底等高的三角形∴与△ABD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有△ABC △BED 共2个.故选 B.典例3(1)如图1 梯形 ABCD的对角线交于点O AB∥CD 请写出图中面积相等的三角形(2)如图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是坐标原点,点 A(—2,3) B(2 1).①求点 C的坐标及三角形 AOC 和三角形BOC 的面积②请利用(1)的结论解决如下问题:D 是边OA 上一点,过点 D 作直线DE 平分三角形ABO的面积,并交AB 于点E(要有适当的作图说明).【解析】(1)∵AB∥DC∴S ABD=S ABC,S ADC=S BDC,∴S AOD=S BOC.(2)①∵点 A(-2 3) B(2 1)∴直线AB的解析式为y=−12x+2,∴C(0 2)∴S AOC=12×2×2=2,S Bx=12×2×2=2.②由①可知点 C是线段AB 的中点,则S CA=S OBC.连接CD 过点O作( OE‖CD交AB 于点E 连接DE 则直线DE就是所求作的直线.小试牛刀1.(★★★☆☆)操作体验.(1)如图 1 已知△ABC,请画出△ABC的中线AD,并判断△ABD与△ACD面积的大小关系.(2)如图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边 BC 在 x 轴上已知点A(2 4) B(-1 0) C(3 0) 试确定过点 A 的一条直线l 平分△ABC的面积,请写出直线l的表达式.(3)如图3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A(1 4) B(3 2) 则在直线y=−4x+20上是否存在一点C,使直线OC 恰好平分四边形OACB 的面积?若存在,请计算点 C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已知在梯形ABCD中AB‖CD.(1)如图1 若点 E 为AD 的中点 BE 的延长线交 CD 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2)如图2,请过点 B画一条直线将梯形ABCD 的面积平分,并简单说出画法.x+m的图象与x 轴交于点A(−6,0),交 y轴于点 B.3.(★★★☆☆)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43(1)求m的值与点 B 的坐标.(2)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C,使得. △ABC的面积为 16?若存在,求出点C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一条经过点 D(0,2)和直线AB上一点的直线将△AOB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请求出这条直线的函数表达式.直击中考1.在学习三角形中线的知识时,小明了解到:三角形的任意一条中线所在的直线可以把该三角形分为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进而,小明继续研究,过四边形的某一顶点的直线能否将该四边形分为面积相等的两部分?他画出了如下示意图(如图1),得到了符合要求的直线AF.小明的作图步骤如下:第一步,连接AC第二步过点 B作BE∥AC交DC 的延长线于点E;第三步,取ED的中点F,作直线AF则直线 AF即为所求.请参考小明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如图2 五边形 ABOCD各顶点坐标为A(3 4) B(0 2) O(0 0) C(4 0) D(4 2).请你构造一条经过顶点 A 的直线将五边形 ABOCD分为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并求出该直线的解析式.第 21 页共 21 页。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三:代数、三角、几何综合问题试题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3 代数、三角、几何综合问题概述:代数、三角与几何综合题是较复杂与难度较大的问题,其中包括方程、函数、三角与几何等,内容根本上包含所有的初中数学知识,必须把以前的函数观念、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进展综合来解题.典型例题精析例1.有一根直尺的短边长2cm,长边长10cm,还有一块锐角为45°的直角三角形纸板,它的斜边长12cm,如图1,将直尺的矩边DE放置与直角三角形纸板的斜边AB重合,且点D与点A重合,将直尺沿AB方向平移如图2,设平移的长度为xcm〔•0≤x≤10〕,直尺和三角形纸板的重叠局部〔图中阴影局部〕的面积为Scm2.〔1〕当x=0时〔如图〕,S=________;当x=10时,S=___________;〔2〕当0<x≤4时〔如图2〕,求S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3〕当4<x<10时,求S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S的最大值〔同学可在图3、•图4中画草图〕解析:〔1〕2;2.〔2〕在Rt△ADG中,∠A=45°,∴DG=AD=x.同理EF=AE=x+2,∴S梯形DEGF=12〔x+x+2〕×2=2x+2,∴S=2x+2.〔3〕①当4<x<6时,〔如图5〕 GD=AD=x,EF=EB=12-〔x+2〕=10-x,那么S△ADG=12x-2,S△BEF=12〔10-x〕2,而S△ABC=12×12×6=36,∴S=36-12x2-12〔10-x〕2=-x2+10x-14,S=-x2+10x-14=-〔x-5〕2+11,∴当x=5〔4<5<6〕时,S最大值=11.②当6≤x<10时〔如图6〕,BD=BG=12-x,BE=EF=10-x, S=12〔12-x+10-x〕×2=22-2x, S随x的增大而减小,所以S≤10.由①、②可得,当4<x<10时,S最大值=11.例2.如下图,点O2是⊙O1上一点,⊙O2与⊙O1相交于A、D 两点,BC⊥AD,垂足为D,分别交⊙O1、⊙O2于B、C两点,延长DO2交⊙O2于E,交BA的延长线于F,BO2交AD于G,连结AG.• 〔1〕求证:∠BGD=∠C;〔2〕假设∠DO2C=45°,求证:AD=AF;〔3〕假设BF=6CD,且线段BD、BF的长是关于x的方程x2-〔4m+2〕x+4m2+8=0•的两个实数根,求BD、BF的长.制卷人:打自企;成别使;而都那。
中考代数几何-综合题
中考代数几何综合题代几综合题是初中数学中覆盖面最广、综合性最强的题型.近几年的中考压轴题多以代几综合题的形式出现.解代几综合题一般可分为“认真审题、理解题意;探求解题思路;正确解答”三个步骤,解代几综合题必须要有科学的分析问题的方法.数学思想是解代几综合题的灵魂,要善于挖掘代几综合题中所隐含的重要的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方程(不等式)的思想等,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这是学习解代几综合题的关键.题型一般分为:(1)方程与几何综合的问题;(2)函数与几何综合的问题;(3)动态几何中的函数问题;(4)直角坐标系中的几何问题;(5)几何图形中的探究、归纳、猜想与证明问题.题型特点:一是以几何图形为载体,通过线段、角等图形寻找各元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代数方程或函数模型求解;二是把数量关系与几何图形建立联系,使之直观化、形象化,从函数关系中点与线的位置、方程根的情况得出图形中的几何关系.以形导数,由数思形,从而寻找出解题捷径. 解代几综合题要灵活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进行数与形之间的相互转化,关键是要从题目中寻找这两部分知识的结合点,从而发现解题的突破口.方法点拨方程与几何综合问题是中考试题中常见的中档题,主要以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为背景,结合代数式的恒等变形、解方程(组)、解不等式(组)、函数等知识.其基本形式有:求代数式的值、求参数的值或取值范围、与方程有关的代数式的证明.函数型综合题主要有:几何与函数结合型、坐标与几何、方程与函数结合型问题,是各地中考试题中的热点题型.主要是以函数为主线,建立函数的图象,结合函数的性质、方程等解题.解题时要注意函数的图象信息与方程的代数信息的相互转化.例如函数图象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相应方程的根;点在函数图象上即点的坐标满足函数的解析式等.函数是初中数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更是中考命题的主要考查对象,由于这类题型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思想,能较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有较好的区分度,因此是各地中考的热点题型.几何综合题考查知识点多、条件隐晦,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有较强的驾驭能力,并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1.几何型综合题,常以相似形与圆的知识为考查重点,并贯穿其他几何、代数、三角等知识,以证明、计算等题型出现.2.几何计算是以几何推理为基础的几何量的计算,主要有线段和弧长的计算,角的计算,三角函数值的计算,以及各种图形面积的计算等.3.几何论证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应用所学几何知识的能力.4.解几何综合题应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数形结合,多角度、全方位观察图形,挖掘隐含条件,寻找数量关系和相等关系;(2)注意推理和计算相结合,力求解题过程的规范化;(3)注意掌握常规的证题思路,常规的辅助线作法;(4)注意灵活地运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类型一、方程与几何综合的问题1.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90°,AB=7,AD=2,BC=3.问:线段AB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P、A、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P、B、C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若存在,这样的总共有几个?并求出AP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思路点拨】由于以P、A、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P、B、C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时的对应点不能确定,故应分两种情况讨论.【答案与解析】解:存在.∵AD∥BC,∠A=90°,∴∠B=90°,当△PAD∽△PBC时,∵AD=2,BC=3,设AP=x,PB=7-x,则∴.①当△ADP∽△BPC时,AD=2,BC=3,设设AP=x,PB=7-x,则∴AP=1或AP=6.②由①②可知,P点距离A点有三个位置:,AP=1,AP=6.【总结升华】本题考查的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解答此题时要注意分类讨论,不要漏解.【变式】有一张矩形纸片ABCD,已知AB=2,AD=5.把这张纸片折叠,使点A落在边BC上的点E处,折痕为MN,MN交AB于M,交AD于N.(1)若BE=,试画出折痕MN的位置,并求这时AM的长;(2)点E在BC上运动时,设BE=x,AN=y,试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x 的取值范围;(3)连接DE,是否存在这样的点E,使得△AME与△DNE相似?若存在,请求出这时BE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画出正确的图形.(折痕MN必须与AB、AD相交).设AM=t,则ME=t,MB=2-t,由BM2+BE2=ME2,得t=,即AM=.(2)如图(a),∵BE=x,设BM=a,则a2+x2=(2-a)2,a2+x2=4-4a+a2,∴a=,AM=2-BM=2-=.由△AMN∽△BEA,得,∴y=,∵0<x≤2,0<y≤5,x的取值范围为:,故x=1.(3)如图(b),若△AME与△DNE相似,不难得∠DNE=∠AME.又∵AM=ME,∴DN=NE=NA=,∴=解得:x=1或x=4.又∵,故x=1.或者由∠DEN=∠AEM,得∠AED=90°,推出△ABE∽△ECD,从而得BE=1类型二、函数与几何综合问题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从原点O出发,沿x轴向右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t(t>0)秒,抛物线y=x2+bx+c经过点O和点P.已知矩形ABCD的三个顶点为A (1,0)、B(1,-5)、D(4,0).⑴求c、b(可以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⑵当t>1时,抛物线与线段AB交于点M.在点P的运动过程中,你认为∠AMP的大小是否会变化?若变化,说明理由;若不变,求出∠AMP的值;⑶在矩形ABCD的内部(不含边界),把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称为“好点”.若抛物线将这些“好点”分成数量相等的两部分,请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答案与解析【思路点拨】(1)由抛物线y=x2+bx+c经过点O和点P,将点O与P的坐标代入方程即可求得c,b;(2)当x=1时,y=1-t,求得M的坐标,则可求得∠AMP的度数;(3)根据图形,可直接求得答案.【答案与解析】解:(1)把x=0,y=0代入y=x2+bx+c,得c=0,再把x=t,y=0代入y=x2+bx,得t2+bt=0,∵t>0,∴b=-t;(2)不变.∵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tx,且M的横坐标为1,∴当x=1时,y=1-t,∴M(1,1-t),∴AM=|1-t|=t-1,∵OP=t,∴AP=t-1,∴AM=AP,∵∠PAM=90°,∴∠AMP=45°;(3)<t<.①左边4个好点在抛物线上方,右边4个好点在抛物线下方:无解;②左边3个好点在抛物线上方,右边3个好点在抛物线下方:则有 -4<y2<-3,-2<y3<-1,即-4<4-2t<-3,-2<9-3t<-1,∴<t<4且<t<,解得<t<;③左边2个好点在抛物线上方,右边2个好点在抛物线下方:无解;④左边1个好点在抛物线上方,右边1个好点在抛物线下方:无解;⑤左边0个好点在抛物线上方,右边0个好点在抛物线下方:无解;综上所述, t的取值范围是:<t<.【总结升华】此题考查了二次函数与点的关系.此题综合性很强,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注意数形结合与方程思想的应用类型三、动态几何中的函数问题3.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二次函数的图像与轴交于,与轴交于A、B两点,点B的坐标为(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及顶点D的坐标;(2)点M是第二象限内抛物线上的一动点,若直线OM把四边形ACDB分成面积为1:2的两部分,求出此时点的坐标;(3)点P是第二象限内抛物线上的一动点,问:点P在何处时△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并求出此时点P的坐标.答案与解析举一反三【思路点拨】(1)抛物线的解析式中只有两个待定系数,因此只需将点B、C的坐标代入其中求解即可.(2)先画出相关图示,连接OD后发现:S△OBD:S四边形ACDB=2:3,因此直线OM必须经过线段BD才有可能符合题干的要求;设直线OM与线段BD的交点为E,根据题干可知:△OBE、多边形OEDCA的面积比应该是1:2或2:1,即△OBE的面积是四边形ACDB面积的,所以先求出四边形ABDC的面积,进而得到△OBE的面积后,可确定点E的坐标,首先求出直线OE(即直线OM)的解析式,联立抛物线的解析式后即可确定点M的坐标(注意点M的位置).(3)此题必须先得到关于△CPB面积的函数表达式,然后根据函数的性质来求出△CPB 的面积最大值以及对应的点P坐标;通过图示可发现,△CPB的面积可由四边形OCPB的面积减去△OCB的面积求得,首先设出点P的坐标,四边形OCPB的面积可由△OCP、△OPB的面积和得出.【答案与解析】解:(1)由题意,得:解得:所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顶点D的坐标为(-1,4).(2)画图由A、B、C、D四点的坐标,易求四边形ACDB的面积为9.直线BD的解析式为y=2x+6.设直线OM与直线BD 交于点E,则△OBE的面积可以为3或6.①当时,如图,易得E点坐标(-2,-2),直线OE的解析式为y=-x.设M 点坐标(x,-x),∴②当时,同理可得M点坐标.∴ M 点坐标为(-1,4).(3)如图,连接,设P点的坐标为,∵点P在抛物线上,∴,∴∵,∴当时,. △的面积有最大值∴当点P的坐标为时,△的面积有最大值,且最大值为【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图形面积的解法以及二次函数的应用等知识;(2)问中,一定先要探究一下点M的位置,以免出现漏解的情况.【变式】如图所示,四边形OABC是矩形,点A、C的坐标分别为(3,0),(0,1),点D是线段BC上的动点(与端点B、C不重合),过点D作直线=-+交折线OAB 于点E.(1)记△ODE的面积为S,求S与的函数关系式;(2)当点E在线段OA上时,若矩形OABC关于直线DE的对称图形为四边形OA1B1C1,试探究OA1B1C1与矩形OABC的重叠部分的面积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出该重叠部分的面积;若改变,请说明理由.【答案】(1)由题意得B(3,1).若直线经过点A(3,0)时,则b=若直线经过点B(3,1)时,则b=若直线经过点C(0,1)时,则b=1.①若直线与折线OAB的交点在OA上时,即1<b≤,如图1,此时点E(2b,0).∴S=OE·CO=×2b×1=b.②若直线与折线OAB的交点在BA上时,即<b<,如图2,此时点E(3,),D(2b-2,1).∴S=S矩-(S△OCD+S△OAE +S△DBE )=3-[(2b-1)×1+×(5-2b)•()+×3()](2)如图3,设O1A1与CB相交于点M,C1B1与OA相交于点N,则矩形O1A1B1C1与矩形OABC的重叠部分的面积即为四边形DNEM的面积.由题意知,DM∥NE,DN∥ME,∴四边形DNEM为平行四边形,根据轴对称知,∠MED=∠NED,又∠MDE=∠NED,∴∠MED=∠MDE,MD=ME,∴平行四边形DNEM为菱形.过点D作DH⊥OA,垂足为H,设菱形DNEM的边长为a,由题可知,D(2b-2,1),E(2b,0),∴DH=1,HE=2b-(2b-2)=2,∴HN=HE-NE=2-a,则在Rt△DHM中,由勾股定理知:,∴a=.∴S四边形DNEM=NE·DH=.∴矩形OA1B1C1与矩形OABC的重叠部分的面积不发生变化,面积始终为.类型四、直角坐标系中的几何问题4. 如图所示,以矩形OABC的顶点O为原点,OA所在的直线为x轴,OC所在的直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已知OA=3,OC=2,点E是AB的中点,在OA上取一点D,将△BDA沿BD翻折,使点A落在BC边上的点F处.(1)直接写出点E、F的坐标;(2)设顶点为F的抛物线交y轴正半轴于点P,且以点E、F、P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3)在x轴、y轴上是否分别存在点M、N,使得四边形MNFE的周长最小?如果存在,求出周长的最小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与解析【思路点拨】(1)由轴对称的性质,可知∠FBD=∠ABD,FB=AB,可得四边形ABFD是正方形,则可求点E、F的坐标;(2)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则可用顶点式设抛物线的解析式. 因为以点E、F、P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没有给明顶角的顶点,而顶角和底边都是唯一的,所以要抓住谁是顶角的顶点进行分类,可分别以E、F、P为顶角顶点;(3)求周长的最小值需转化为利用轴对称的性质求解.【答案与解析】解:(1)E(3,1);F(1,2);(2)连结EF,在Rt△EBF中,∠B=90°,∴EF=.设点P的坐标为(0,n),n>0,∵顶点F(1,2), ∴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1)2+2,(a≠0).①如图1,当EF=PF时,EF2=PF2,∴12+(n-2)2=5,解得n1=0(舍去),n2=4.∴P(0,4),∴4=a(0-1)2+2,解得a=2,∴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2(x-1)2+2.②如图2,当EP=FP时,EP2=FP2,∴(2-n)2+1=(1-n)2+9,解得n=-(舍去)③当EF=EP时,EP=<3,这种情况不存在.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抛物线为y=2(x-1)2+2.(3)存在点M、N,使得四边形MNFE的周长最小.如图3,作点E关于x轴的对称点E′,作点F关于y轴的对称点F′,连结E′F′,分别与x轴、y轴交于点M、N,则点M、N就是所求. 连结NF、ME.∴E′(3,-1)、F′(-1,2),NF=NF′,ME=ME′. ∴BF′=4,BE′=3.∴FN+NM+ME=F′N+NM+ME′=F′E′==5.又∵EF=,∴FN+MN+ME+EF=5+,此时四边形MNFE的周长最小值为5+.【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等腰直角三角形、抛物线解析式的求法、利用轴对称求最短距离以及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 分类讨论的思想要依据一定的标准,对问题分类、求解,要特别注意分类原则是不重不漏,最简分类常见的依据是:一是依据概念分类,如判断直角三角形时明确哪个角可以是直角,两个三角形相似时分清哪两条边是对应边;二是依运动变化的图形中的分界点进行分类,如一个图形在运动过程中,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部分可以是三角形,也可以是四边形、五边形等. 几何与函数的综合题是中考常见的压轴题型,解决这类问题主要分为两步:一是利用线段的长确定出几何图形中各点的坐标;二是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关系式.类型五、几何图形中的探究、归纳、猜想与证明问题5. 如图所示,以等腰三角形AOB的斜边为直角边向外作第2个等腰直角三角形ABA,再以等腰直角三角形ABA的斜边为直角边向外作第3个等腰直角三角形A BB,……,如此作下去,若OA=OB=1,则第n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S= ________(n为正整数).答案与解析举一反三【思路点拨】本题要先根据已知的条件求出S1、S2的值,然后通过这两个面积的求解过程得出一般性的规律,进而可得出S n的表达式.【答案与解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S1=;根据勾股定理,得:AB=,则S2=1=20;A1B=2,则S3=21,依此类推,发现:=.【总结升华】本题要先从简单的例子入手得出一般化的结论,然后根据得出的规律去求特定的值.【变式】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求 3+32+33+…+3100的值.解:令 S=3+32+33+…+3100(1),将等式两边提示乘以3得到:3S=32+33+34+…+3101(2),(2)-(1)得到:2S=3101-3∴S=∴3+32+33+ (3100)问题:(1)2+22+…+22011的值为__________________;(直接写出结果)(2)求4+12+36+…+4×350的值;(3)如图,在等腰Rt△OAB中,OA=AB=1,以斜边OB为腰作第二个等腰Rt△OBC,再以斜边OC为腰作第三个等腰Rt△OCD,如此下去…一直作图到第8个图形为止.求所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所有斜边之和.(直接写出结果).答案与解析【答案】解:(1)22012-2.(2)令S=4+12+36+…+4×350①,将等式两边提示乘以3得到:3S=12+36+108+…+4×351②,②-①得到:2S=4×341-4∴S=2×351-2∴4+12+36+…+4×350=2×351-2.(3).一、选择题1. 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 将长为2的线段QF的两端放在正方形相邻的两边上同时滑动.如果点Q从点A出发,沿图中所示方向按滑动到点A为止,同时点F从点B出发,沿图中所示方向按滑动到点B为止那么在这个过程中线段QF的中点M所经过的路线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为()A. 2B. 4-C.D.2. 如图,夜晚,小亮从点A经过路灯C的正下方沿直线走到点B,他的影长y随他与点A之间的距离x的变化而变化,那么表示y与x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为()二、填空题3.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4,0),点B的坐标为(4,10),点C在y轴上,且△ABC是直角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C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4. 如图,(n+1)个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有一条边在同一直线上,设△B2D1C1的面积为S1,△B3D2C2的面积为S2,…,△B n+1D n C n的面积为S n,则S2=______________;S n=__________________(用含的式子表示).三、解答题5. 如图,在Rt△ABC中,∠C=90°,AC=4cm,BC=5cm,点D在BC上,且CD=3cm,现有两个动点P,Q分别从点A和点B同时出发,其中点P以1厘米/秒的速度沿AC向终点C运动;点Q以1.25厘米/秒的速度沿BC向终点C运动.过点P作PE∥BC交AD于点E,连接EQ.设动点运动时间为t秒(t>0).(1)连接DP,经过1秒后,四边形EQDP能够成为平行四边形吗?请说明理由;(2)连接PQ,在运动过程中,不论t取何值时,总有线段PQ与线段AB平行.为什么?(3)当t为何值时,△EDQ为直角三角形.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是梯形,OA∥BC,点A的坐标为(6,0),点B的坐标为(3,4),点C在y轴的正半轴上.动点M在OA上运动,从O点出发到A点;动点N在AB上运动,从A点出发到B点.两个动点同时出发,速度都是每秒1个单位长度,当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随即停止,设两个点的运动时间为t(秒)(1)求线段AB的长;当t为何值时,MN∥OC?(2)设△CMN的面积为S,求S与t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指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S是否有最小值?若有最小值,最小值是多少?7. 条件:如下图,A、B是直线l同旁的两个定点.问题:在直线l上确定一点P,使PA+PB的值最小.方法:作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连接A′B交l于点P,则PA+PB=A′B的值最小(不必证明).模型应用:(1)如图1,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E为AB的中点,P是AC上一动点.连接BD,由正方形对称性可知,B与D关于直线AC对称.连接ED交AC于P,则PB+PE的最小值是______;(2)如图2,⊙O的半径为2,点A、B、C在⊙O上,OA⊥OB,∠AOC=60°,P是OB上一动点,求PA+PC的最小值;(3)如图3,∠AOB=45°,P是∠AOB内一点,PO=10,Q、R分别是OA、OB上的动点,求△PQR周长的最小值.8. 如图,四边形OABC是一张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矩形纸片,O为原点,点A在x 轴上,点C在y轴上,OA=15,OC=9,在AB上取一点M,使得△CBM沿CM翻折后,点B落在x轴上,记作N点.(1)求N点、M点的坐标;(2)将抛物线y=x2﹣36向右平移a(0<a<10)个单位后,得到抛物线l,l经过点N,求抛物线l的解析式;(3)①抛物线l的对称轴上存在点P,使得P点到M、N两点的距离之差最大,求P 点的坐标;②若点D是线段OC上的一个动点(不与O、C重合),过点D作DE∥OA交CN于E,设CD的长为m,△PDE的面积为S,求S与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说明S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请求出最大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9. 如图,直线y=kx﹣1与x轴、y轴分别交于B、C两点,tan∠OCB=.(1)求B点的坐标和k的值;(2)若点A(x,y)是第一象限内的直线y=kx﹣1上的一个动点.当点A运动过程中,试写出△AOB的面积S与x的函数关系式;(3)探索:在(2)的条件下:①当点A运动到什么位置时,△AOB的面积是;②在①成立的情况下,x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POA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写出满足条件的所有P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0. 如图,已知抛物线y=ax2+bx+3经过点B(-1,0)、C(3,0),交y轴于点A,将线段O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点B的对应点为点M,过点A的直线与x轴交于点D(4,0).直角梯形EFGH的上底EF与线段CD重合∠FEH=90°,EF∥HG,EF=EH=1.直角梯形EFGH从点D开始,沿射线DA方向匀速运动,运动的速度为1个长度单位/秒,在运动过程中腰FG与直线AD始终重合,设运动时间为t秒.(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2)当t为何值时,以M、O、H、E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3)作点A关于抛物线对称轴的对称点A′,直线HG与对称轴交于点K,当t为何值时,以A、A′、G、K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请直接写出符合条件的t值.11. 如图,已知等边三角形ABC中,点D,E,F分别为边AB,AC,BC的中点,M 为直线BC上一动点,△DMN为等边三角形(点M的位置改变时,△DMN也随之整体移动).(1)如图①,当点M在点B左侧时,请你判断EN与MF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点F是否在直线NE上?请直接写出结论,不必证明或说明理由;(2)如图②,当点M在BC上时,其它条件不变,(1)的结论中EN与MF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利用图2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若点M在点C右侧时,请你在图③中画出相应的图形,并判断(1)的结论中EN 与MF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直接写出结论,不必证明或说明理由.【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B.2.【答案】A.三、填空题3.【答案】(0,0),(0,10),(0,2),(0,8)4.【答案】;;【解析】由于各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且各边长为2,过各三角形的顶点B1、B2、B3…向对边作垂线,垂足为M1、M2、M3∵△AB1C1是等边三角形,∴AD1=AC1.sin60°=2×=,∵△B1C1B2也是等边三角形,∴C1B1是∠AC1B2的角平分线,∴AD1=B2D1=,故S1=S△B2C1A﹣S△AC1D1=×2×﹣×2×=;S2=S△B3C2A﹣S△AC2D2=×4×﹣×4×=;作AB∥B1C1,使AB=AB1,连接BB1,则B2,B3,…B n在一条直线上.∵B n C n∥AB,∴==,∴B n D n=.AD=,则D n C n=2﹣B n D n=2﹣=.△B n C n B n+1是边长是2的等边三角形,因而面积是:.△B n+1D n C n面积为S n=.=.=.即第n个图形的面积S n=.三、解答题5.【答案与解析】解:(1)能,如图1,∵点P以1厘米/秒的速度沿AC向终点C运动,点Q以1.25厘米/秒的速度沿BC向终点C运动,t=1秒∴AP=1,BQ=1.25,∵AC=4,BC=5,点D在BC上,CD=3,∴PC=AC-AP=4-1=3,QD=BC-BQ-CD=5-1.25-3=0.75,∵PE∥BC,解得PE=0.75,∵PE∥BC,PE=QD,∴四边形EQDP是平行四边形;(2)如图2,∵点P以1厘米/秒的速度沿AC向终点C运动,点Q以1.25厘米/秒的速度沿BC向终点C运动,∴PC=AC-AP=4-t,QC=BC-BQ=5-1.25t,∴∴PQ∥AB;(3)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如图3,当∠EQD=90°时,显然有EQ=PC=4-t,又∵EQ∥AC,∴△EDQ∽△ADC∴,∵BC=5,CD=3,∴BD=2,∴DQ=1.25t-2,∴解得t=2.5(秒);②如图4,当∠QED=90°时,作EM⊥BC于M,CN⊥AD于N,则EM=PC=4-t,在Rt△ACD中,∵AC=4,CD=3,∴AD=,∵∠CDA=∠EDQ,∠QED=∠C=90°,∴△EDQ∽△CDA,∴t=3.1(秒).综上所述,当t=2.5秒或t=3.1秒时,△EDQ为直角三角形.6.【答案与解析】解:(1)过点B作BD⊥OA于点D,则四边形CODB是矩形,BD=CO=4,OD=CB=3,DA=3在Rt△ABD中,.当时,,,.∵,,∴,即(秒).(2)过点作轴于点,交的延长线于点,∵,∴,.即,.,.,∴.即().由,得.∴当时,S有最小值,且7.【答案与解析】解:(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C垂直平分BD,∴PB=PD,由题意易得:PB+PE=PD+PE=DE,在△ADE中,根据勾股定理得,DE=;(2)作A关于OB的对称点A′,连接A′C,交OB于P,PA+PC的最小值即为A′C的长,∵∠AOC=60°∴∠A′OC=120°作OD⊥A′C于D,则∠A′OD=60°∵OA′=OA=2∴A′D=∴;(3)分别作点P关于OA、OB的对称点M、N,连接OM、ON、MN,MN交OA、OB于点Q、R,连接PR、PQ,此时△PQR周长的最小值等于MN.由轴对称性质可得,OM=ON=OP=10,∠MOA=∠POA,∠NOB=∠POB,∴∠MON=2∠AOB=2×45°=90°,在Rt△MON中,MN===10.即△PQR周长的最小值等于10.8.【答案与解析】解:(1)∵CN=CB=15,OC=9,∴ON==12,∴N(12,0);又∵AN=OA﹣ON=15﹣12=3,设AM=x∴32+x2=(9﹣x)2,∴x=4,M(15,4);(2)解法一:设抛物线l为y=(x﹣a)2﹣36则(12﹣a)2=36∴a1=6或a2=18(舍去)∴抛物线l:y=(x﹣6)2﹣36解法二:∵x2﹣36=0,∴x1=﹣6,x2=6;∴y=x2﹣36与x轴的交点为(﹣6,0)或(6,0)由题意知,交点(6,0)向右平移6个单位到N点,所以y=x2﹣36向右平移6个单位得到抛物线l:y=(x﹣6)2﹣36;(3)①由“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知:P点是直线MN与对称轴x=6的交点,设直线MN的解析式为y=kx+b,则,解得,∴y=x﹣16,∴P(6,﹣8);②∵DE∥OA,∴△CDE∽△CON,∴;∴S=∵a=﹣<0,开口向下,又m=﹣∴S有最大值,且S最大=﹣.9.【答案与解析】解:(1)∵y=kx﹣1与y轴相交于点C,∴OC=1;∵tan∠OCB=,∴OB=;∴B点坐标为:;把B点坐标为:代入y=kx﹣1得:k=2;(2)∵S=,y=kx﹣1,∴S=×|2x﹣1|;∴S=|x﹣|;(3)①当S=时,x﹣=,∴x=1,y=2x﹣1=1;∴A点坐标为(1,1)时,△AOB的面积为;②存在.满足条件的所有P点坐标为:P1(1,0),P2(2,0),P3(,0),P4(,0).10.【答案与解析】解:(1)∵抛物线y=ax2+bx+3经过点B(﹣1,0)、C(3,0),∴,解得a=﹣1,b=2,∴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3.(2)在直角梯形EFGH运动的过程中:①四边形MOHE构成矩形的情形,如图1所示:此时边GH落在x轴上时,点G与点D重合.由题意可知,EH,MO均与x轴垂直,且EH=MO=1,则此时四边形MOHE构成矩形.此时直角梯形EFGH平移的距离即为线段DF的长度.过点F作FN⊥x轴于点N,则有FN=EH=1,FN∥y轴,∴,即,解得DN=.在Rt△DFN中,由勾股定理得:DF===,∴t=;②四边形MOHE构成正方形的情形.由图1可知,OH=OD﹣DN﹣HN=4﹣﹣1=,即OH≠MO,所以此种情形不存在;③四边形MOHE构成菱形的情形,如图2所示:过点F作FN⊥x轴于点N,交GH于点T,过点H作HR⊥x轴于点R.易知FN ∥y轴,RN=EF=FT=1,HR=TN.设HR=x,则FN=FT+TN=FT+HR=1+x;∵FN∥y轴,∴,即,解得DN=(1+x).∴OR=OD﹣RN﹣DN=4﹣1﹣(1+x)=﹣x.若四边形MOHE构成菱形,则OH=EH=1,在Rt△ORH中,由勾股定理得:OR2+HR2=OH2,即:(﹣x)2+x2=12,解得x=,∴FN=1+x=,DN=(1+x)=.在Rt△DFN中,由勾股定理得:DF===3.由此可见,四边形MOHE构成菱形的情形存在,此时直角梯形EFGH平移的距离即为线段DF的长度,∴t=3.综上所述,当t=s时,四边形MOHE构成矩形;当t=3s时,四边形MOHE构成菱形.(3)当t=s或t=s时,以A、A′、G、K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简答如下:(注:本题并无要求写出解题过程,以下仅作参考)由题意可知,AA′=2.以A、A′、G、K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则GK ∥AA′,且GK=AA′=2.①当直角梯形位于△OAD内部时,如图3所示:过点H作HS⊥y轴于点S,由对称轴为x=1可得KS=1,∴SG=KS+GK=3.由SG∥x轴,得,求得AS=,∴OS=OA﹣AS=,∴FN=FT+TN=FT+OS=,易知DN=FN=,在Rt△FND中,由勾股定理求得DF=;②当直角梯形位于△OAD外部时,如图4所示:设GK与y轴交于点S,则GS=SK=1,AS=,OS=OA+AS=.过点F作FN⊥x轴,交GH于点T,则FN=FT+NT=FT+OS=.在Rt△FGT中,FT=1,则TG=,FG=.由TG∥x轴,∴,解得DF=.由于在以上两种情形中,直角梯形EFGH平移的距离均为线段DF的长度,则综上所述,当t=s或t=s时以A、A′、G、K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11.【答案与解析】解:(1)判断:EN与MF相等(或EN=MF),点F在直线NE上.(2)成立.证明:连结DE,DF.∵△ABC是等边三角形,∴AB=AC=BC.又∵D,E,F是三边的中点,∴DE,DF,EF为三角形的中位线.∴DE=DF=EF,∠FDE=60°.又∠MDF+∠FDN=60°,∠NDE+∠FDN=60°,∴∠MDF=∠NDE.在△DMF和△DNE中,DF=DE,DM=DN,∠MDF=∠NDE,∴△DMF≌△DNE.∴MF=NE.(3)画出图形(连出线段NE),MF与EN相等的结论仍然成立(或MF=NE成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中考试题研究 《代数几何综合试题》Ⅰ、综合问题精讲:代数几何综合题是初中数学中覆盖面最广、综合性最强的题型,近几年中考试题中的综合题大多以代数几何综合题的形式出现,其解题关键点是借助几何直观解题,运用方程、函数的思想解题,灵活运用数形结合,由形导数,以数促形,综合运用代数几何知识解题. Ⅱ、典型例题剖析【例1】(温州,12分)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内接于⊙O,A 是BDC 的中点,AE⊥AC 于A ,与⊙O 及CB 的延长线分别交于点F 、E ,且BF AD =,EM 切⊙O 于M 。
⑴ △ADC∽△EBA ;⑵ AC2=12 BC·CE;⑶如果AB =2,EM =3,求cot∠CAD 的值。
解:⑴∵四边形ABCD 内接于⊙O,∴∠CDA=∠ABE, ∵BF AD =,∴∠DCA=∠BAE, ∴△CAD∽△AEB⑵ 过A 作AH⊥BC 于H(如图)∵A 是BDC 中点,∴HC=HB =12 BC ,∵∠CAE=900,∴AC 2=CH·CE=12 BC·CE⑶∵A 是BDC 中点,AB =2,∴AC=AB =2, ∵EM 是⊙O 的切线,∴EB·EC=EM 2① ∵AC 2=12 BC·CE,BC·CE=8 ②①+②得:EC(EB +BC)=17,∴EC 2=17 ∵EC 2=AC 2+AE 2,∴AE=17-22=13 ∵△CAD∽△ABE,∴∠CAD=∠AEC, ∴cot∠CAD=c ot∠AEC=AE AC =132点拨:此题的关键是树立转化思想,将未知的转化为已知的.此题表现的非常突出.如,将∠CAD 转化为∠AEC 就非常关键.【例2】(自贡)如图 2-5-2所示,已知直线y=2x+2分别与x 轴、y 轴交于点A 、B ,以线段AB 为直角边在第一象限内作等腰直角△ABC ,∠BAC=90○。
过C 作CD ⊥x 轴,D 为垂足. (1)求点 A 、B 的坐标和AD 的长; (2)求过B 、A 、C 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解:(1)在y=2x+2中 分别令x=0,y=0. 得 A (l ,0),B (0,2). 易得△ACD ≌△BAO ,所以 AD=OB=2.(2)因为A(1,0),B (0,2),且由(1),得C (3,l ). 设过过B 、A 、C 三点的抛物线为2y ax bx c =++所以560172 69312a abc c b a b c c ⎧=⎪++=⎧⎪⎪⎪==-⎨⎨⎪⎪++=⎩=⎪⎪⎩,解得 所以2517266y x x =-+ 点拨:此题的关键是证明△ACD ≌△BAO .【例3】(重庆,10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已知点A (0,6)、点B (8,0),动点P 从点A 开始在线段AO 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O 移动,同时动点Q 从点B 开始在线段BA 上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A 移动,设点P 、Q 移动的时间为t 秒. (1) 求直线AB 的解析式;(2) 当t 为何值时,△APQ 与△AOB 相似? (3) 当t 为何值时,△APQ 的面积为524个平方单位?解:(1)设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 =k x +b 由题意,得b=680k b ⎧⎨+=⎩ 解得346k b ⎧=-⎪⎨⎪=⎩ 所以,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 =-43x +6. (2)由AO =6, BO =8 得AB =10 所以AP =t ,AQ =10-2t1° 当∠APQ=∠AOB 时,△APQ∽△AOB.所以 6t =10210t- 解得 t =1130(秒)2° 当∠AQP=∠AOB 时,△AQP∽△AOB. 所以10t =6210t - 解得t =1350(秒)(3)过点Q 作QE 垂直AO 于点E . 在Rt△AOB 中,Sin∠BAO=ABBO =54在Rt△AEQ 中,QE =AQ·Sin∠BAO=(10-2t )·54=8 -58t 所以,S △APQ =21AP·QE=21t ·(8-58t )=-254t +4t =524 解得t =2(秒)或t =3(秒).(注:过点P 作PE 垂直AB 于点E 也可,并相应给分)点拨:此题的关键是随着动点P 的运动,△APQ 的形状也在发生着变化,所以应分情况:①∠APQ =∠AOB =90○②∠APQ =∠ABO .这样,就得到了两个时间限制.同时第(3)问也可以过P 作 PE ⊥AB .【例4】(南充,10分)如图2-5-7,矩形ABCD 中,AB =8,BC =6,对角线AC 上有一个动点P (不包括点A 和点C ).设AP =x ,四边形PBCD 的面积为y . (1)写出y 与x 的函数关系,并确定自变量x 的范围. (2)有人提出一个判断:“关于动点P ,⊿PBC 面积与⊿PAD 面积之和为常数”.请你说明此判断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解:(1)过动点P 作PE ⊥BC 于点E .在Rt⊿ABC 中,AC =10, PC =AC -AP =10-x . ∵ PE ⊥BC ,AB ⊥BC ,∴⊿PEC ∽⊿ABC .故 ACPC AB PE =,即.548,10108x PE x PE -=-=∴⊿PBC 面积=.5122421x BC PE -=⋅又⊿PCD 面积=⊿PBC 面积=.51224x -即 y x 52448-=,x 的取值范围是0<x <10. (2)这个判断是正确的. 理由: 由(1)可得,⊿PAD 面积=.512x⊿PBC 面积与⊿PAD 面积之和=24.点拨:由矩形的两边长6,8.可得它的对角线是10,这样PC =10-x ,而面积y 是一个不规则的四边形,所以可以把它看成规则的两个三角形:△PBC 、△PCD .这样问题就非常容易解决了. Ⅲ、综合巩固练习 (100分 90分钟)1、如图2-5-8所示,在直角坐标系中,△ABC 各顶点坐标分别为A (0, 3 ),B (-1,0)、C (0,1)中,若△DEF 各顶点坐标分别为D ( 3 ,0)、E (0,1)、F (0,-1),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DEF 由△ABC 绕O 点顺时针旋转90○得到; B .△DEF 由△ABC 绕O 点逆时针旋转90○得到; C .△DEF 由△ABC 绕O 点顺时针旋转60○得到; D .△DEF 由△ABC 绕O 点顺时针旋转120○得到2.如图2-5-9,已知直线 y=2x +1与x 轴交于A 点,与y 轴交于B 点,直线y=2x —1与x 轴交于C 点,与y 轴交于D 点,试判断四边形ABCD 的形状.3.如图2-5-10所示,在矩形ABCD 中,BD=20,AD >AB ,设∠ABD=α,已知sin α是方程25z 2-35z+ 12=0的一个实根.点E 、F 分别是BC 、DC 上的点,EC+CF=8,设BE=x ,△AEF 面积等于y.⑴ 求出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⑵ 当E 、F 两点在什么位置时y 有最小值?并求出这个最小值.4.(10分)如图2-5-11所示,直线y=-43 x+ 4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M 、N .(1)求M 、N 两点的坐标;(2)如果点P 在坐标轴上,以点P 为圆心,125 为半径的圆与直线y=-43 x+ 4相切,求点P 的坐标.5.(10分)如图2-5-12所示,已知等边三角形ABC 中,AB=2,点P 是AB 边上的任意一点(点P 可以与点A 重合,但不与点B 重合),过点P 作PE ⊥BC .垂足为E ;过点E 作EF ⊥AC ,垂足为F ;过点F 作FQ ⊥AB ,垂足为Q .设BP=x ,AQ=y . ⑴ 写出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⑵ 当BP 的长等于多少时,点P 与点Q 重合;⑶ 当线段 PE 、FQ 相交时,写出线段PE 、EF 、FQ 所围成三角形的周长的取值范围(不必写出解题过程)6.(12分)如图2-5-13所示,已知A由两点坐标分另为(28,0)和(0,28),动点P 从A点开始在线段AO上以每秒3个长度单位的速度向原点O运动,动直线 EF从 x轴开始以每秒1个长度单位的速度向上平行移动(即EF∥x轴)并且分别交y轴,线段AB交于E、F 点.连接FP,设动点P与动直线EF同时出发,运动时间为t秒.⑴当t=1秒时,求梯形OPFE的面积,t为何值时,梯形OPFE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⑵当梯形OPFE的面积等于△APF的面积时,求线段 PF的长.⑶设t的值分别取t1,t2时(t1≠t2),所对应的三角形分别为△AF1P1和△AF2P2,试判断这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请证明你的判断.7.(12分)如图2-5-14所示,在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BCD的顶点,A的坐标为(1,0),对角线的交点P的坐标为(52,1)⑴写出B、C、D三点的坐标;⑵若在AB上有一点 E作,’入过 E点的直线‘将矩形ABCD的面积分为相等的两部分,求直线l的解析式;⑶若过C点的直线l将矩形ABCD的面积分为4:3两部分,并与y轴交于点M,求过点C、D、M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8.(10分)已知矩形ABCD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顶点A、B、D的坐标分别为A(0,0),B (m,0),D(0,4)其中m≠0.⑴写出顶点C的坐标和矩形ABCD的中心P点的坐标(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⑵若一次函数y=kx-1的图象l把矩形ABCD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求此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⑶在⑵的前提下,l又与半径为1的⊙M相切,且点 M(0,1),求此矩形ABCD的中心P点的坐标.9.(10分)如图2-5-15所示,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6,点D、E分别在边AB,AC上,且AD=AE=2,若点F从点B开始以每秒二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射线BC方向运动,设点F运动的时间为t秒,当t>0时,直线FD与过点A且平行于BC的直线相交于点G,GE的延长线与B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H,AB与GH相交于点O.⑴设△EGA的面积为S,写出S与 t的函数解析式;⑵当t为何值时,AB⊥GH;⑶请你证明△GFH的面积为定值.10. (10分)如图2-5-16,在矩形ABCD中,AB=10。
cm,BC=8cm.点P从A出发,沿A→B→C→D路线运动,到D停止;点Q从D出发,沿D→C→B→A路线运动,到A停止,若点P、点Q同时出发,点P的速度为1cm/s,点Q的速度为2cm/s,a s时点P、点Q同时改变速度,点P的速度变为bcm/s,点Q的速度变为d cm/s,图 2-5-17是点 P出发x秒后△APD的面积S1(cm2)与x(s)的函数关系图象;图2-5-18是点Q出发xs后面AQD 的面积S2(cm2)与x(s)的函数关系图象.⑴ 参照图2-5-17,求a、b及图中c的值;⑵ 求d的值;⑶ 设点P离开点A的路程为y1(cm),点Q到点A还需走的路程为y2(cm),请分别写出动点 P、Q改变速度后,y1、y2与出发后的运动时间x(s)的函数解析式,并求出P、Q相遇时x 的值.⑷ 当点Q出发_______s时,点P、点Q在运动路线上相距的路程为2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