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哥特式建筑中的花窗玻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哥特式建筑中的彩色玻璃窗

摘要: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哥特式教堂几乎没有墙面,而窗子很大,占满整个开间,是最适宜于装饰的地方。本文对彩色玻璃窗的发展历程,由来,风格特征及装饰性,宗教意义进行了分析,彩色玻璃窗不仅丰富了教堂的形式美,同时实现了对基督教信仰的寓意。

关键字:哥特教堂,彩色玻璃窗,原因,装饰性,宗教意义

哥特式教堂内部的彩绘玻璃窗艺术,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它是伴随着哥特式教堂建筑艺术的兴起以及基督教思想的兴盛而产生的。丹纳在《艺术哲学》中充满激情地写道:“从彩色玻璃中投入的光线变成血红的颜色,变成紫英石与黄

玉的华彩,成为一团珠光宝气的神秘的火焰,奇异的照明,好像开向天国的窗户。1.彩色玻璃窗的成因

1.1基督教思想传播的要求

作为基督教的主要建筑形式,哥特式教堂承载着传播宗教教义以及感化教徒大众等重要的精神方面的意义。哥特式教堂的整个建筑风格、色彩配置和内部雕镂,都是为了烘托一个基本思想,这就是空灵幽邃的天国意识,都是为了激发一种感受,这就是深沉痛悔的罪孽感。教徒们可以通过窗户上的那一幕幕画面,深深地沉浸在对宗教的沉思之中。因此,作为哥特式教堂重要组成部分的花窗玻璃也自然具有这样的宗教教化作用。

1.2哥特式建筑结构的改变

哥特式教堂的中殿开大面积的高侧窗,侧廊的窗子也可以开得很大。整个教

堂的构造就成了框架式的。墙体因为卸去了荷载而变得十分纤薄,而窗户也不再是罗马式建筑那种在厚重墙壁上凿出来的洞眼,而形成了一种透明的墙壁,为华丽璀璨的彩绘玻璃窗提供了完美的舞台。

1.3玻璃制造技术的进步

十二三世纪时期的欧洲玻璃工艺还无法制造出纯净透明的大块玻璃,而只能制造出面积较小、透明度很低、色彩偏暗的各种杂色玻璃。这种玻璃如果直接装在窗子上,肯定会显得斑斑驳驳、十分杂乱。受到拜占庭教堂的玻璃马赛克的启发,心灵手巧的工匠们用彩色玻璃在整个窗子上镶嵌一幅幅的图画。到了13世纪末以后,彩色玻璃的烧制工艺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玻璃片的面积增大了,更加透明了,色彩也更加鲜艳起来。在后来的染色玻璃中,白色便成了极为重要的色彩了。由此可见,玻璃制作工艺的传承与进步,是哥特式教堂彩绘玻璃窗得以产生并不断发展变化的重要条件。

1.4视觉美学思想的影响

在13世纪,流行着一种可以被称作摄入理论的视觉观点,这种摄入模式与接受性认知的视觉概念不仅大大改变了当时艺术家们的观看方式,而且还改变了他们创造形象以及人们看待这些形象的方式。在早期基督教和罗马式风格时期,教堂内的光源主要是依靠烛光,但是哥特式风格却是通过采进阳光这一过程,使室内呈现灿烂的景象。在所有艺术类型中,只有在哥特式教堂中,巨大的彩绘玻璃画其接受的光线是直接的,这也是其它艺术媒介不能达到的光线效果,它的艺术魅力使所有教徒们都立刻感觉到来自天国的神力。

2.彩色玻璃窗的发展

13世纪中叶以前,由于只会生产小块玻璃,所以分格小,每格里的图画是情节性的,内容复杂,形象多,因而整个大窗子色彩特别浑厚丰富,并且便于色调的统一。13世纪末,彩色玻璃窗发生了变化。能够生产大块玻璃了,窗上分

格趋向疏阔,因而图画内容简略,以个别圣像代替了故事,且用着色弥补彩色玻璃的不足,大面积的色调统一就难维持了,同时也就削弱了装饰性,削弱了同建筑的协调。14世纪,玻璃的色彩更多样,也更透明,因此窗上图画就是去了浓重之感,。由于常用几层不同颜色的玻璃重叠,色调的变化更多,统一性就难维持了。到15世纪,玻璃片更大了,也更透明了,于是不再用作镶嵌,而在玻璃上绘画,装饰性就更差了。而20世纪以后哥特式建筑又被新的艺术浪潮取代,若干19世纪成就非凡的花窗制作厂商因而消失。二次大战导致大量欧洲教堂被炸毁,重建重修导致对花窗材料的新兴需求。其中西德的艺术家在此一潮流中领导了趋势,发展了新风。此时的花窗题材更为多样,世俗主题与大量生产成为花窗的潮流。若干西方学府且专门开设课程研究、制作花窗玻璃。

3.彩色玻璃窗的风格特征和装饰性

在这些色彩斑斓的玻璃窗上,哥特式艺术家们运用深红色、蓝色、紫色和红宝石色向教堂内的芸芸众生讲述从创世记到末日审判,从受胎告知到最后晚餐的救赎历史。教徒们可以通过窗户上的那一幕幕画面深深地沉浸在对宗教的沉思之中。通过阳光传递进来的神秘光线可能对于未受过教育的人来说是很难领会的,但它们创造了一种远离日常生活的气氛。教堂内部罩着一片冰冷惨淡的阴影,只有从彩色玻璃中透入的光线变作血红的颜色,变做紫英石与黄玉的华彩,成为一团珠光宝气的神秘的火焰, 奇异的照明, 好像开向天国的窗户……阳光照耀时,光线具有了强烈的色彩,在蓝、红色的主调中光线从各个方向涌进教堂,把教堂内部渲染得五彩缤纷,炫目夺神。教士们认为这正是上帝居所的景象,是把彼岸世界搬到可以直接感知的现实中来,是光的洗礼,能使人们忘却现实的苦难。在圣德尼教堂大门的青铜镀金门扉上刻了一句话:“阴暗的心灵通过物质接近真理,而且在看见光亮时,阴暗的心灵就从过去的沉沦中复活。”

彩色玻璃窗画面本身也存在构图上的多样性。彩色玻璃窗上的叙事性故事更是讲求几何构图,通过它们,神圣的故事被深深地印在了观看者的脑海中。梦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了。

4.彩色玻璃窗的宗教意义

彩色玻璃窗其自身的空间效果和宗教象征意义,满足了基督教精神崇拜的需要,是宗教信仰的实现手段和表现载体。中世纪教堂宣扬着基督教的唯灵主义,所以特殊的气氛要求其神圣感绝不能被外部一目了然,因而通过彩色玻璃窗的阻隔将世俗与净土划清了界限。光线从窗户射进来,整个教堂里都充斥着令人目眩的色彩,神秘而且令人敬畏,于是超乎尘世之感油然而生,人们用这种方法来宣扬上帝的荣耀,体验着那个时代的威力。

结语:由小块到大片,由深色到透明,这是玻璃生产技术的进步,但玻璃窗却因此而损失了他的建筑性。一种建筑艺术手法,总是同一定的物质技术手段紧密地联系着。不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需要什么古老的艺术手法,物质技术手段总是按照生产本身发展的规律进步着,决不会为了某种艺术要求而停滞下来。于是,物质技术手段发展到一定程度,旧的艺术手法就不能适应,就必须抛弃,不论它过去有过多么高的成就,而必须寻求新的,同新性质的或者新水平的物质技术手段相适应的艺术手法。时代发展更新了技术,艺术手法也越来越高超,但与此同时,那些传统的艺术手法也渐渐失传,只能停格在从前的艺术品中。

参考文献:

[1]赵鑫珊. 哥特建筑——“上帝即光”.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8

[2]陈志华. 外国建筑史.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