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设备-1
磁共振成像诊断学-1总论
①具有磁性的原子核 ②外界静磁场 ③适当频率的电磁波
(一)磁性原子核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带 正电,而中子不带电,且原子核一直处 于自旋之中。
人体内具有磁性的原子核有:
氢(1H)、碳的同位素(13 C)、氟 (19 F)、磷(31 P)、钠(23 Na)、 14N氮、39K钾、17 O氧等。
5.MRI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优 于超声心动图和放射性核素显像, 接近DSA和CT的水平。
6、无骨伪影
7、无需对比剂可进行心脏和血管成 像,MRA 、MRCP、 MRU等
开放式 磁体磁共振 成像系统
短磁体140cm
联机设计MRA+DSA+
第二节 基础知识
一、磁共振的形成 磁共振现象是指具有磁性的原子核处在 外界静磁场中,并用一个适当频率的射 频电磁波来激励这些原子核,从而使原 子核产生共振,向外界发出电磁信号的 过程。
综合型(0.3T—2.0T) 开放式(OPEN以低场为主) 专业型(神经、心脏、骨关节、乳腺等)
超高场机型(3.0T以上) 超高速型(扫描成像速度极快、亚秒级,具有
MR实时成像及多种功能)
现状与发展
1984年Schorher和Carr等首先在临床上应 用MR造影剂Gd-DTPA。
1986年Hasse等开始应用快速MRI技术。 在这之后的十余年间,超快速成像技术 如EPI、螺旋MRI和MRI透视技术(MR fluoroscopy,也称MR实时成像real-time MRI、或动态MR扫描技术 dynamic MR) 也得到了飞速发展。
二、磁共振成像检查的优点
1.在所有医学影像学手段中,MRI的 软组织对比分辨率最高,它可以清楚地 分辨肌肉、肌腱、筋膜、脂肪等软组织; 例如:区分较高信号的心内膜、中等信 号的心肌和在高信号脂肪衬托下的心外 膜以及低信号的心包。
磁共振成像设备(MRI) MRI设备之基本构造 其它组成与质保
计算机系统
(二)图像重建 1、数据处理 在重建图像之前还需对A/D 转换
所得数据进行简单的处理,包括传送驱动、数据字 酌拼接和重建前的预处理等。加入标志信息,如扫 描行和列的信息、数据的类型、生理信号门控数据、 层号等等。
2、图像重建 图像重建的本质是对数据进行高 速数学运算。由于运算量很大,多采用并行计算机 来重建图像。
• 水冷机
• 定期检查压力、水温及制冷情况
• 压缩机
• 每日 查看压缩机运作情况,检查压缩机压力情况
• 液氦显示器
• 每日查看氦面情况,防止失超
• PIQT
• 每周进行IQ水模测试,定期监测成像设备的各项技术指标及可靠性能
• 主操作台及工作站
• 保持恒定的温度和湿度 • 定期除尘 • 保持空气净化
• 检查床
• 检查驱动其上下、前后的活动马达,定期给驱动转轴添加润滑油
• 光盘驱动器
• 定时储存图像 • 定期除尘 • 防潮除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设备的保养维护
• 表面线圈的保养
• 软制线圈不可过分折叠和弯曲,不得用锐利器刺伤其表面 • 固定设制的线圈不可撞击硬物 • 对表面线圈表面的脏物应用清洁剂擦干,不得用有机溶剂擦洗
MRI设备-基本结构
计算机系统
在MRI设备中,计算机系统包括各种规模的计算机、单片机、微处 理器等,构成了MRI设备的控制网络。信号处理系统可采用高档次微 型机负责信号预处理、快速傅立叶变换和卷积反投影运算。
微机系统负责信息调度(如人机交互等)与系统控制(如控制梯度 磁场、射频脉冲)。
计算机系统
• 计算机
• 定期除尘,检查风扇运转情况,保证一定的温度、湿度和空气净化度 • 定期清理文件目录,删除计算机自动生成的错误文件,整理硬盘的碎片文件,
磁共振成像仪使用说明书
磁共振成像仪使用说明书说明书编号: MRI-2022-001发行日期: 2022年6月15日1. 产品概述磁共振成像仪(MRI)是一种先进的医学影像设备,利用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来生成人体内部结构的高清图像。
本使用说明书将向您介绍如何正确操作MRI设备,并提供必要的安全指导。
2. 产品安全须知- 请在使用MRI设备前仔细阅读并理解本说明书,并确保所有操作人员熟悉设备的操作方法。
- 在操作过程中,请确保设备正常工作,无任何故障或损坏。
- 定期检查设备的电源线和连接线,确保其完好无损。
- 请注意设备周围的环境应满足一般的安全要求,如通风良好、无易燃物等。
- 使用前,请确认MRI设备已连接地线,以确保操作安全。
- 请确保设备的工作环境符合电磁兼容性要求,避免电磁干扰。
3. 设备操作步骤3.1 打开设备- 将MRI设备连接至稳定的电源,并确保电源稳压器工作正常。
请勿使用不稳定的电源。
- 按下电源按钮,待设备启动并完成自检过程后,进入待机模式。
3.2 患者准备- 将患者位于适当的位置,并确保患者处于舒适状态。
- 为患者提供必要的保护装置,如耳塞、眼罩等。
- 清除患者身上的金属物品,包括首饰、钥匙、银行卡等,以避免磁场干扰。
- 根据患者情况,使用必要的对比剂以提高成像质量。
3.3 图像扫描- 在操作台上调整扫描参数,如扫描层数、扫描时间等。
- 根据患者部位和医生指示选择正确的扫描程序和脉冲序列。
- 帮助患者进入仰卧、侧卧或其他指定位置,并使用固定装置固定患者的身体位置。
- 按下扫描按钮,启动扫描过程。
请确保患者保持静止,并密切观察设备运行情况。
4. 注意事项4.1 安全操作- 在操作设备时,请确保患者和操作人员的安全。
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 严禁在患者扫描过程中进入磁共振室。
如有需要,请提前停止扫描过程。
- 请勿将带有磁性物质或电子设备的物品接近磁共振室。
4.2 设备维护- 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磁共振成像设备简介介绍
磁共振成像设备简介介绍汇报人:日期:CATALOGUE 目录•磁共振成像技术概述•磁共振成像设备组成及工作原理•磁共振成像设备的特点与优势•磁共振成像设备的市场与发展趋势•磁共振成像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建议01磁共振成像技术概述磁场与射频脉冲在强磁场中,原子核发生能级分裂,射频脉冲激发后,原子核发生跃迁并发出共振信号。
空间编码与图像重建通过梯度磁场进行空间编码,获取共振信号后,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图像重建。
核磁共振现象利用射频脉冲激发原子核,通过观察共振信号进行成像。
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原理03技术进步与普及随着科技进步,磁共振成像技术不断优化,分辨率和速度大幅提升,逐渐成为临床重要检查手段。
01早期探索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原子核的磁性,奠定了核磁共振的理论基础。
02第一台磁共振成像仪1970年代,第一台磁共振成像仪问世,开启了医学影像学的新篇章。
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历史与发展用于检测病变、肿瘤、血管疾病等,对某些疾病具有早期发现和诊断价值。
医学诊断用于研究生物组织的功能和代谢过程,为疾病机制探索提供支持。
科研领域如工业检测、材料科学等,应用范围较广。
其他领域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应用范围02磁共振成像设备组成及工作原理磁体系统射频系统计算机系统冷却系统磁共振成像设备的组成01020304包括主磁场和梯度磁场,主磁场产生强大的磁场,梯度磁场则用于定位和导航。
产生并发送射频脉冲,同时接收并处理从组织中返回的射频信号。
进行数据处理和图像重建。
保持设备的稳定运行,防止过热。
人体内的氢原子核具有自旋磁矩,会在主磁场中产生不同的能级。
原子核的自旋磁矩射频脉冲信号采集通过射频脉冲将氢原子核激发到高能级,然后回到低能级释放能量。
设备接收这些能量信号,经过处理后得到图像。
030201患者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入扫描室,并按照要求躺在扫描床上。
患者进入扫描室设备会根据预设的扫描序列对目标部位进行扫描,期间患者需要保持静止。
扫描过程扫描完成后,数据会被传输到计算机系统进行处理和图像重建。
磁共振成像设备的工作原理
磁共振成像设备的工作原理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种常用于医学诊断的非侵入性扫描技术,它利用磁共振原理,通过对人体组织的磁性物质的成像进行分析,得出病灶位置和病理变化的信息。
下面将详细介绍MRI设备的工作原理。
MRI设备主要由主磁场系统、梯度线圈系统、射频系统和计算机系统组成。
1. 主磁场系统主磁场系统是MRI设备的核心组成部分,它由一个超导磁体构成。
这个超导磁体能产生一个稳定的高强度磁场,通常是1.5T或3T。
这个磁场可以将人体内的水和脂肪等有机分子的原子核(如氢核、氧核等)原子核自旋取向,从而为后续成像提供必要的条件。
2. 梯度线圈系统梯度线圈系统由三个互相垂直的线圈组成,即横向、纵向和轴向梯度线圈。
这些线圈的作用是产生稳定强度和变化频率的梯度磁场,用于在空间上定位图像中不同的区域。
梯度线圈系统的变化频率决定了成像的分辨率,变化强度决定了成像的对比度。
3. 射频系统射频系统由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组成,它的作用是产生高频电磁场和接收返回的信号。
在成像过程中,射频系统会向人体内部提供一个高频脉冲电磁场,导致人体内的原子核自旋发生能级跃迁。
原子核回到基态时,会发送出一个特定的信号,通过接收线圈接收并传回计算机系统进行处理。
4. 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系统是MRI设备的控制中心,它负责控制整个设备的运行、数据采集、图像重建和存储。
在成像过程中,计算机会通过梯度线圈和射频线圈产生的信号,对人体内部的原子核进行测量和记录。
然后利用这些数据,通过复杂的数学计算和图像处理算法,生成最终的MRI图像。
具体工作流程如下:1. 开始扫描前,患者需要去除身上的金属物品,因为磁场会对金属产生吸引力和磁化。
2. 患者躺在MRI设备的扫描床上,床会进入主磁场系统中央,电脑通过脚踏开关控制床的位置。
3. 当主磁场系统通电后,会产生一个均匀的磁场。
此时,射频系统会向人体内部发送射频脉冲,使原子核自旋发生能级跃迁。
磁共振成像设备
二、低温技术
3. 冷头、氦压缩机和冷水系统三者关系
三、超导环境的建立与失超保护
(一)超导环境的建立 MR 磁体超导环境的建立通常需要下述步骤: 1. 真空绝热层 最后用涡轮分子泵抽至约 0.001Pa。即:真空度大约为99.999 999%。 2. 磁体预冷 用致冷剂将液氮、液氦容器内的温 度分别降至其工作温度的过程。 3. 超导环境的建立 当容器内温度已初步降至 4.2K,再在磁体液氦容器中灌注液氦。 (二)励磁 在磁体电源的控制下逐渐给超导线圈施加电流, 从而建立预定磁场的过程。
二、主磁体的种类与特点
(1)永磁体的优点:结构简单价格低,目前场强可 达到0.7T,消耗功率极小,维护费用低,杂散磁场小。 (2)永磁体的缺点: 磁场强度较低,不能满足快速 扫描和临床磁共振波谱研究的需要。永久磁体的磁 场稳定性和均匀性也较差。 3.永磁体的恒温控制 多数永磁体的温度系数为负值, 磁场强度与温度成反比。因此,要将磁体置于恒温 室内并设一对控制磁场漂移的线圈,则磁场强度很 易保持稳定。
选择其他断面(如矢状面或冠状面),只要让 梯度磁场随x或y作线性变化,即在x或y方向加上 线性梯度磁场即可。
二、MRI的基本结构
分类:根据主磁场的产生方法,可分为永磁型、
常导(阻抗)型、混合型和超导型等四种;根据
其用途分为介入型和通用型两大类。
基本结构:它包括主磁体系统、梯度磁场系统、
性物质。
一、使用注意事项
3. 金属异物 体内有金属异物的病人,不宜进行
MR检查。
4. 监护、抢救设备 一般的监护抢救设备无法在
MRI磁共振成像设备
环形导线
14
磁体系统
特性
场强和产热
1 500高斯=200~250A=50kW
场不稳定性
电流变化在1PPM范围内
场不均匀性
减小铝量,减小线圈,限制了均匀性; 构形不完美,线圈难保持平行和不变形 磁动力拉动线圈
15
磁体系统
优点
重量相对较轻;造价低;工艺简单;磁场可 以关闭;场强可达0.2T~0.4T
主计算机控制用户界面的软件操作, 通过此软件可以控制扫描功能
主计算机可以选择或修改扫描参数, 执行图像显示、摄片、存取光盘及后 处理等功能
56
生理监控
57
谢谢!
58
响应时间短 梯度场从零上升到所需稳定值的时 间称为梯度场的响应时间。
功率损耗小 梯度场线圈建立梯度场需要很大驱 动电流
最低程度的涡流效应 涡流指梯度场从零上升和 从稳定值下降过程中在临近梯度线圈的 金属结 构中感应的电流
35
梯度线圈系统
评估梯度系统的可靠性四个方面
最大梯度强度 上升时间或切换率 工作周期 涡流补偿技术
磁共振成像设备
新型MR设备
2
MR设备的操作面板
3
线圈
4
其他附件
5
磁共振系统结构组成
磁体—产生静磁场 磁场梯度系统—梯度放大器和梯度线圈 射频放大器和射频发射线圈 射频接收线圈和放大器 采集和控制系统 重建系统 升降床 操作/显示控制台 生理学硬件及病人监视设备 存档系统 磁屏蔽和射频屏敝
41
梯度线圈系统
有源屏蔽
在梯度线圈和低温容器间安放屏蔽线圈 (双梯度线圈),屏蔽电流与工作梯度同步
复杂、昂贵、对电源要求高
42
射频系统
磁共振成像技术-1_真题-无答案
磁共振成像技术-1(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1. 关于梯度磁场,错误的是A.MR空间定位主要由梯度磁场完成B.梯度磁场变化确定位置时,不需要受检者移动C.提高梯度场性能,可提高图像分辨能力和信噪比D.梯度磁场大可做更薄的层厚,提高空间分辨率,减少部分容积效应 E.梯度磁场的梯度爬升越快,越不利于RF频率切换2. 下列哪项不是单次激发EPI的缺点A.信号强度低B.空间分辨力差C.视野受限D.磁敏感性伪影明显E.采集速度快3. 关于翻转角的叙述,错误的是A.RF激发下,质子磁化矢量方向发生偏转的角度B.由RF能量决定C.常用90°和180°两种D.相应射频脉冲分别被称为90°和180°脉冲E.快速成像序列,采用大角度激发,翻转角大于90°4. 根据电磁原理,质子自旋产生角动量的方向与自旋平面方向的关系是A.垂直B.平行C.交叉D.相反E.无关5. 关于MR图像的形成,错误的是A.MR信号是MRI机中使用接受线圈探测到的电磁波B.电磁波具有一定的相位、频率和强度C.根据信号的相位、频率和强度的特征,结合时间的先后次序,可以进行计算空间定位处理和信号强度数字化计算及表达D.MR图像反映不同组织的亮暗特征E.各种形态特征组织具有不同的密度特点6. 关于MR出血的信号,错误的是A.超急性期出血发生在24h内,氧合血红蛋白不具顺磁性,信号不变B.急性期出血发生后1~3d,去氧血红蛋白具有顺磁性,T2WI上呈低信号C.亚急性期出血在4~7d,出血从周边开始形成正铁血红蛋白,有很强顺磁性D.血肿信号强度随时间变化与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完整性有关E.正铁血红蛋白有短T2作用,对T1时间不产生作用7. 关于磁共振发展中的大事,错误的是A.1971年Damadian在Science上发表题为“NMR信号可检测疾病”的论文B.1971年Dmadian在Science上发表题为“癌组织中氢的T1、T2时间延长”的论文 C.1979年全身MRI研制成功D.1978年第一台头部MRI投入使用E.1973年Lauterbur用反投影法完成MR模拟成像8. 颅脑MR扫描时,在矢状位定位像上冠状位定位线应A.平行于视神经B.平行于大脑纵裂C.平行于眼眶D.平行于斜坡E.平行于脑干9.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A.检查当日早晨,禁食、禁水B.屏气较好的被检者,可以选用2D的HASTE序列C.自由呼吸较均匀的被检者,可以选用3D的HASTE序列D.无需加抑脂技术E.无需注入对比剂10. 血流信号可表现为高信号的脉冲序列是A.SE序列B.FSE序列C.HASTE序列D.FLASH序列E.TSE序列11. 下列哪项不是TOF MRA的特点A.施加不同位置的饱和带,可分别得到动脉或静脉图像 B.对于血流速度较快的血管,可采用3D TOF采集C.对于血流速度较慢的血管,可采用2D TOF采集D.对于不同流速的血管,最好事先确定编码流速E.常常夸大血管狭窄的程度12. 关于化学位移,错误的是A.化学位移可以引起局部磁场的改变B.化学位移是磁共振波谱的基础C.化学位移饱和成像可用来突出或抑制某种组织的信号 D.化学位移特性可消除化学位移伪影E.利用不同原子核的化学位移,可以生成不同类型的图像13. 颅脑MR扫描时,“十字”定位灯的横向连线对准A.发际B.额头C.瞳间线D.双眉中心E.鼻尖14. 下列哪项不属于MR检查的禁忌证A.装有人工金属心脏瓣膜者B.体内置有胰岛素泵者C.安装心脏起搏器者D.装有金属假关节E.所有孕妇15. Gd-DTPA作用原理为A.能显著缩短周围组织的弛豫时间B.能显著延长周围组织的弛豫时间C.可穿过血脑屏障D.可进入有毛细血管屏障的组织E.分布具有专一性16. 不可对3D CE-MRA采集到的原始图像进行后处理的是A.MPRB.MIPC.SSDD.VRE.滤波反投影17. 关于肾上腺MR成像技术的描述,错误的是A.右肾上腺的形状一般呈倒“Y”字形或三角形B.肾上腺SE序列T1WI像呈中等信号C.肾上腺左右两支的粗细不应超过同侧隔角最厚部分D.正常肾上腺信号强度大约与肝实质相仿E.肾上腺在T1WI和T2WI均不使用脂肪抑制技术18. MR乳腺检查,错误的是A.乳腺动态增强对于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具有一定意义B.MR检查的优势是组织分辨力高,3D成像,图像可从多层面、多角度、多参数获得 C.乳腺MR对病灶大小、数目、形态、位置的显示优于其他影像技术D.乳腺内血管T2WI像常表现为线性高信号,互相连接组合成网E.腺体和导管构成的复合结构T1WI像明显高于脂肪组织19. 关于脂肪抑制技术的优点,不正确的是A.可提供鉴别诊断信息B.减少运动伪影C.改善图像对比,提高病变检出率D.增强扫描效果E.增加化学位移伪影20. 1978年,世界上第一台头部MRI设备在哪个国家投入使用A.日本B.英国C.美国D.法国E.德国21.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外加磁场大小与磁矩的角度和B0轴角度无关B.进动是在B0存在时出现的C.磁场越强,角度越小,B0方向上的磁矩值就会越大D.磁场越强,磁共振信号越强E.磁场越强,图像结果越好22. 应用Gd-DTPA增强扫描常用的技术是A.T2WIB.T1WIC.PDWID.DWIE.SWI23. 在T1WI和T2WI上均呈中低信号的组织是A.骨髓组织B.脑脊液C.韧带和肌腱D.脂肪E.肌肉24. 关于GRE WI,错误的是A.激发角度为10°~30°B.TR 200~500msC.组织的弛豫明显快于T2弛豫D.得到适当的权重E.TE相对较长,一般为40~50ms25. 关于IR序列,错误的是A.IR成像参数包括TI、TE、TRB.TI是IR序列图像对比的主要决定因素C.TR足够长,容许下一个脉冲序列重复之前,使Mz主要部分得以恢复D.传统IR序列一直采用长TR、短TE来产生T1WIE.IR序列主要用来产生T2WI和PDWI26. 关于二维傅立叶重建法,错误的是A.二维傅立叶可分为频率和相位两部分B.是MRI最常用的图像重建法C.通过沿两个平行方向的频率和相位编码方向,可得出该层面每个体素的信息 D.不同频率和相位相结合的每个体素在矩阵中有其独特的位置E.计算每个体素的灰阶值就形成一幅MR图像27. 骨髓组织具有下列哪种特性A.具有较高的自然运动频率B.运动频率高于Lamor共振频率的水分子C.FLAIR像上呈低信号D.T1WI上呈高信号E.T2WI上呈低信号28. 脑积水,怀疑中脑导水管处梗阻,MR扫描需加扫A.横断位层厚/层间距为6mm/0.6mmB.矢状位层厚/层间距为6mm/0.6mmC.矢状位层厚/层间距为3mm/0.3mmD.冠状位层厚/层间距为6mm/0.6mmE.T2脂肪抑制序列29. 关于时间飞跃法(TOF-MRA)的描述,错误的是A.采用较短TR的快速扰相位梯度回波序列的T1WI进行采集B.可分为二维采集和三维采集两种模式C.TOF是英文“Time of Flue”的缩写D.二维TOF采集的图像,其信号对比依赖于TR和流速E.三维TOF采集的图像,其信号受TR和RF翻转角影响较大30. 关于自旋回波脉冲序列,错误的是A.是目前磁共振成像最基本的脉冲序列B.采用90°激发脉冲和180°复相脉冲进行成像C.先发射90°激发脉冲,Z轴上横向磁化矢量被翻转到XY平面上D.在第一个90°脉冲后,间隔TE/2时间再发射一个180°RFE.使XY平面上磁矩翻转180°,产生重聚焦作用,此后经TE/2时间间隔采集回波信号31. 观察膝关节的内外侧副韧带,最好是哪个位置A.轴位B.冠状位C.斜冠状位D.矢状位E.斜矢状位32. 关于角动量,错误的是A.有方向性的矢量B.是磁性强度的反应C.角动量大,磁性强D.如果质子和中子数相等,自旋运动快速均匀分布,总角动量保持为1 E.如果质子和中子数相等,自旋运动快速均匀分布,总角动量保持为零33.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原子是A.钾原子B.碳原子C.钠原子D.磷原子E.氢原子34. 行MRCP检查,以下哪组TR时间是正确的A.TR=400ms,TE=40msB.TR=1000ms,TE=100msC.TR=2000ms,TE=200msD.TR=3000ms,TE=40msE.TR=6000ms,TE=200ms35. 关于子宫的扫描方法,错误的是A.矢状位显示子宫颈、宫体、膀胱与直肠的位置关系最好B.冠状位显示卵巢最佳C.子宫冠状位的扫描应在矢状位上定位,定位线平行于子宫内膜D.轴位的定位线应垂直于子宫宫体长轴E.膀胱充分充盈尿液可更好地显示子宫的轮廓36. 眼眶病变增强后,为避免周围高信号组织对病变的影响,应使用A.心电触发及门控技术B.呼吸门控技术C.脂肪抑制技术D.波谱成像技术E.灌注加权成像技术37. 肝脏同反相位扫描序列的目的是A.鉴别病变中是否含有出血成分B.鉴别病变中是否含有钙化成分C.鉴别病变中是否含有脂肪成分D.鉴别病变中是否含有纤维化成分E.鉴别病变中是否含有出血坏死成分38. 男性盆腔扫描的注意事项,错误的是A.盆腔受呼吸运动的影响较小,故扫描时可以不加呼吸门控B.冠状位扫描时,要加抑脂技术C.观察前列腺包膜的情况,应做不加抑脂技术的轴位T2加权像D.DWI和MRS可大大提高肿瘤的检出率E.疑有精囊炎时,应加做矢状位T2扫描39. 考虑股骨头坏死时,应首选哪项检查A.超声检查B.彩色多普勒C.X线检查D.CT检查E.MR检查40. 下列哪项不是磁体的主要性能指标A.主磁场强度B.磁场均匀度C.磁场稳定性D.磁体有效孔径和边缘场空间范围E.梯度41. 原子核的组成,正确的是A.质子和中子B.中子和电子C.电子和氢质子D.超微子E.质子和电子42. 结合水不具有的特性是A.依附在蛋白质周围的水分子B.运动频率接近Lamor共振频率的水分子C.FLAIR像上呈高信号D.T1WI上信号高于脑脊液E.T1WI上信号低于脑脊液43. 关于T1值,错误的是A.当B1终止后,纵向磁化向量逐渐恢复至RF作用前的状态,这个过程叫纵向弛豫,所需时间为纵向弛豫时间或T1时间B.使纵向弛豫恢复到与激发前完全一样的时间很长,有时是一个无穷数C.把纵向弛豫恢复到63%时,所需要的时间为一个单位T1时间,称T1值D.T1反映组织纵向弛豫快或慢的物理指标E.人体各种组织组成成分不同而有不同的T1值44. 眼眶病变扫描技术,错误的是A.T2WI要加脂肪抑制技术B.T1WI一般不加脂肪抑制技术C.嘱受检者双眼视正前方,然后闭目D.斜矢状位垂直于视神经E.增强扫描T1WI的所有脉冲序列均加脂肪抑制技术45. 关于FLAIR,错误的是A.以IR序列为基础发展的脉冲序列B.采用长TI和长TEC.产生液体信号为零的T2WID.是一种水抑制方法E.选择较短的TI时间,可使TI较长的游离水达到选择性抑制作用46. 颅脑MR扫描时,下列哪种序列既具有脑脊液呈低信号的特点,又具有病灶多为高信号的特点A.T1WIB.T2WIC.T1FLAIRD.T2FLAIRE.PDWI47. Gd-DTPA为A.抗磁性对比剂B.顺磁性对比剂C.超顺磁性对比剂D.非离子性对比剂E.铁磁性对比剂48. 脑DWI见一高信号病灶,但T1WI和T2WI上无明显异常,表明梗死时间为A.在6h以内B.在24h以上C.在4~7dD.在8~14dE.在几个月后49. 血流在MR图像上的信号表现为A.血流速度越快,信号越高B.血流速度越慢,信号越低C.在GRE序列中,血流表现为流空的低信号D.信号高低与血流形式及成像参数等有关E.在SE序列中,血流表现为较高信号50.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横向弛豫是一个从最大值恢复到零状态的过程B.在RF作用下,横向磁矩发生了偏离,与中心轴有夹角C.横向上出现了分磁矩MxyD.当B1终止后,横向(XY平面)上的分磁矩(Mxy)将逐渐减少,直至恢复到RF作用前的零状态E.将横向磁矩减少到最大值37%时,所需要的时间为一个单位T2时间,称T2值51. 关于成像线圈的描述,错误的是A.接收线圈与发射线圈可以是同一线圈B.也可以是方向相同的两个线圈C.线圈平面与主磁场B0垂直D.工作频率需要尽量接近Lamor频率E.线圈发射RF脉冲对组织进行激励,在停止发射RF脉冲后接收MR信号52. 骨髓组织不具有的特性是A.T1WI上呈高信号B.T2WI上呈高信号C.具有较高的质子密度D.具有非常短的T1值E.T1WI上呈低信号53.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自由感应衰减信号的因素A.组织本身的质子密度B.T1值、T2值C.运动状态D.磁敏感性E.ADC值(表观扩散系数)54. 脂肪组织具有下列哪种特性A.具有较高的自然运动频率B.运动频率高于Lamor共振频率的水分子C.FLAIR像上呈低信号D.T1WI上呈高信号E.T2WI上呈低信号55. 正常肾脏的MR信号描述,错误的是A.在SE T1WI上,肾皮质信号高于肾髓质信号B.在SE T2WI上,肾髓质信号高于肾皮质信号C.肾盂内的尿液呈长T1、长T2信号D.肾周的化学位移伪影出现在相位编码方向上E.呼吸运动伪影出现在相位编码方向上56. 关于梯度回波序列,错误的是A.是目前快速扫描序列中最成熟的方法B.可缩短扫描时间C.图像空间分辨率无明显下降D.SNR无明显下降E.使用大于90°的射频脉冲激发57. 脑海马硬化性病变MR扫描时,应加扫斜冠状位,定位线要A.与前颅凹底平行B.与前后联合连线平行C.与脑干平行D.垂直于海马长轴E.平行于海马长轴58. 下列哪项不是磁共振成像的局限性A.成像慢B.不使用对比剂可观察心脏和血管结构C.对钙化不敏感D.禁忌证多E.易产生伪影59. 颅脑MR扫描时,“十字”定位灯的纵向连线对准A.头颅正中矢状位B.头颅正中冠状位C.瞳间线D.双眉中心E.鼻尖60. 颅脑MR扫描时,在横轴位定位像上矢状位定位线应A.平行于视神经B.平行于大脑纵裂C.平行于眼眶D.平行于双侧颞叶底部连线E.垂直脑干61. 鉴别肾上腺腺瘤和肾上腺皮质癌,最有效的序列是A.T1WIB.T2WIC.T2 FLAIRD.IN-OPP PHASEE.DWI62. 对T1WI、T2WI均呈高信号的病灶,常采用哪种技术鉴别诊断A.呼吸门控技术B.脂肪抑制技术C.心电触发及门控技术D.波谱成像技术E.灌注加权成像技术63. 下列哪项不是小角度激发的优点A.脉冲能量较小B.产生横向磁化矢量的效率高C.小角度激发后,可选用较短TRD.SAR降低,有较高的信噪比E.MR图像信号强度大小与Mz翻转到Mxy的大小成负相关64. 脑增强扫描时,为区别脑膜瘤与头皮脂肪应加扫A.T1矢状位B.T1冠状位C.T1横断位D.T1矢状位+脂肪抑制E.T2FLAIR65. Gd-DTPA缩短T1值的机理是A.较小的磁矩B.较大的磁矩C.具有成对的电子数D.具有成对的质子数E.较多的质子数量66. 颅脑MRI中,颅骨内板和外板在SE序列的表现为A.长T1、长T2B.长T1、短T2C.短T1、短T2D.短T1、长T2E.信号高低混杂67.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原子核在外加RF(B1)作用下产生共振B.共振后吸收能量,磁矩旋进角度变大C.共振后吸收能量,偏离B0轴的角度变小D.原子核发生共振达到稳定高能态后,从外加B1消失开始到恢复至发生磁共振前的磁矩状态为止,整个变化过程叫弛豫过程E.弛豫过程是一种能量传递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磁矩的能量状态随时间延长而改变68.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MR成像过程中,每个组织都将经过磁共振物理现象的全过程B.组织经过B1激发后,吸收能量,磁矩发生偏离B0轴的改变C.横向(XY平面)上出现了磁矩处于低能态D.B1终止后,横向上的磁矩将很快消失,恢复至激发前的零状态E.B1激发而吸收的能量将通过发射与激发RF频率相同的电磁波来实现能量释放69. B0等于1.5T时,质子频率为A.21.29MHzB.31MHzC.42MHzD.48.87MHzE.63.87MHz70. 关于回波时间的叙述,错误的是A.从激发脉冲到产生回波之间的间隔时间B.多回波序列中,激发RF脉冲至第一个回波信号出现的时间,称为TE1 C.回波时间与信号强度呈正相关D.TE延长,信噪比降低E.TE延长,T2权重增加71. 关于TR的叙述,错误的是A.脉冲序列的一个周期所需时间B.从第一个RF激发脉冲出现到下一周期同样脉冲出现所经历的时间C.单次激发序列中,TR无穷小D.TR延长,信噪比提高E.TR短,T1权重增加72. 外伤后跟腱损伤,应选择哪组检查位置A.横轴位和冠状位B.横轴位和矢状位C.横轴位和斜矢状位D.冠状位和矢状位E.斜冠状位和矢状位73. 行头部MRV扫描时,将饱和带置于扫描区域的下方,其目的是A.避免头、颈部不自主运动带来的运动伪影B.避免脑脊液流动伪影C.避免动脉血流的影响D.避免血液湍流的影响E.避免静脉血流的影响74. 关于短TI反转恢复脉冲序列(short TI inversion recovery,STIR),错误的是A.脂肪组织的T1值非常长B.IR一般用短TI(≤300ms)值抑制脂肪信号C.STIR脉冲序列是短TI的IR脉冲序列类型D.主要用途为抑制脂肪信号E.STIR序列也会降低运动伪影75. 下列哪种技术可以消除血液流动的伪影A.采用屏气扫描的方式B.缩小FOVC.使用抑脂技术D.采用预饱和技术E.采用心电门控76. 短TI反转恢复脉冲序列的优点是A.和脂肪TI值接近的组织也被抑制B.抑制脂肪效果好C.扫描时间长D.图像信噪比差E.抑制脂肪效果差77. 超急性脑梗死最早可由MR哪个序列检出A.T2WIB.T1WIC.DWID.PDWIE.T2FLAIR78. 下列哪项不是磁共振成像的必备条件A.射频电磁波B.磁场C.自旋不为零的原子核D.感应线圈和模数转换E.数模转换79. 为降低心脏、大血管搏动伪影,临床常采用A.呼吸门控技术B.脂肪抑制技术C.心电触发及门控技术D.波谱成像技术E.灌注加权成像技术80. 颅脑MRI中,板障SE序列的表现为A.长T1、长T2B.长T1、短T2C.短T1、短T2D.短T1、长T2E.信号高低混杂81. 脑多发性硬化MR扫描时,何种扫描序列对病灶的显示具有更高的敏感性A.T1加权B.T2加权C.PD加权D.T1FLAIRE.T2FLAIR82. 行头、颈部MRA扫描时,将饱和带置于扫描区域的上方,其目的是A.避免头、颈部不自主运动带来的运动伪影B.避免脑脊液流动伪影C.避免静脉血流的影响D.避免血液湍流的影响E.避免动脉血流的影响83. 血液以其氧合程度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磁特性,错误的是A.氧合血红蛋白成反磁性B.脱氧血红蛋白成反磁性C.正铁血红蛋白具有一定的顺磁性D.血红蛋白降解的最后产物是含铁血红蛋白,具有高度的顺磁性E.在血红蛋白的四种状态中,以脱氧血红蛋白和含铁血黄素表现的磁敏感性较强84. 关于磁共振物理现象,错误的是A.质子在一定磁场强度下,自旋磁矩以Lamor频率做进动B.进动频率与磁场强度无关C.进动是磁场中磁矩矢量的旋进运动D.当B1频率与Lamor频率一致,方向与B0方向垂直,进动的磁矩将吸收能量,改变旋进角度(增大),旋进方向将偏离B0方向E.B1强度越大,进动角度改变越快,但频率不变85. 下列哪项是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A.TOF-MRAB.TOF-MRVC.CE-MRAD.PC-MRAE.PC-MRV86. 临床怀疑肾动脉狭窄,选择哪种检查方式不易漏诊A.2D TOF-MRAB.3D TOF-MRAC.CE-MRAD.2D PC-MRAE.3D PC-MRA87. 关于自由感应衰减,错误的是A.弛豫过程中Mxy幅度按指数方式不断衰减B.感应电流随时间周期性不断衰减形成振荡电流C.因为是自由进动感应产生的,称为自由感应衰减D.90°RF脉冲后,受纵向弛豫和横向弛豫的影响,磁共振信号以指数曲线形式衰减 E.FID信号瞬间幅度与时间无对应的关系88. 关于磁矩的概念,错误的是A.所有质子的角动量方向与B0一致B.磁矩方向与外加磁场方向一致C.磁矩是一个动态形成过程D.磁矩在磁场中随质子进动的不同而变化E.磁矩受到破坏后,恢复也要考虑到时间的问题89. Gd-DTPA应用于脑恶性肿瘤具有增强效应表明A.血脑屏障完好无损B.血脑屏障遭破坏C.肿瘤内部囊变D.肿瘤内部钙化E.肿瘤周围脑水肿明显90. 为降低呼吸运动对胸腹部MRI的干扰,临床常采用A.呼吸门控技术B.脂肪抑制技术C.心电触发及门控技术D.波谱成像技术E.灌注加权成像技术91. Gd-DTPA的不良反应不包括A.不适B.头痛C.恶心D.呕吐E.脑萎缩92. 关于共振的概念,错误的是A.共振是一种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物理现象B.物体运动在重力作用下将会有自身运动频率C.外力作用在某一物体,只要一次作用就能共振D.有固定频率的外力反复作用,若频率与物体自身的运动频率相同,将不断吸收外力,转变为自身运动量E.随时间积累,虽然外力可能非常小,但是,能量却不断地被吸收,最终导致物体的颠覆,形成共振93. 颅脑MR扫描时,在矢状位定位像上横轴位定位线应A.平行于视交叉B.平行于前颅凹底C.平行于眼眶D.平行于上腭E.垂直脑干94. 关于横向磁化矢量的描述,错误的是A.在磁共振过程中受射频激励产生的横向磁化矢量与主磁场B0垂直B.横向磁化矢量围绕主磁场B0方向旋进C.横向磁化矢量Mxy变化使位于被检体周围的接受线圈产生感应电流D.感应电流大小与横向磁化矢量成反比E.感应电流大小与横向磁化矢量成正比95. 关于K空间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MR信号的定位空间B.按相位和频率两种坐标组成的虚拟空间位置C.计算机根据相位和频率的不同而给予的暂时识别定位D.K空间中,相位编码是上下、左右对称的E.K空间从负值最大逐渐变化到正值的最大,中心部位处于中心点的零位96. 核磁共振现象对于下列哪项科学发展无重大意义A.物理B.天文学C.生物化学D.医学E.化学97. 脂肪组织不具有的特性是A.T1WI上呈高信号B.T2WI上呈高信号C.具有较高的质子密度D.具有非常短的T1值E.T2WI上呈低信号98. 下列哪项是磁共振的局限性A.多参数成像B.定量诊断C.高对比成像D.磁共振波谱可进行代谢研究E.任意断层99. 梯度系统性能不能决定的是A.MR设备的扫描速度(时间分辨率)B.最小扫描层厚(空间分辨率)C.XYZ三轴有效扫描范围D.影像几何保真度E.磁场均匀性100. 与CT检查相比,哪项不是磁共振检查的优势 A.中枢神经系统B.后颅凹及颅颈交界区C.纵隔占位性病变D.肺内病变E.关节及韧带病变。
磁共振级别
磁共振级别
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是一种医学成像技术,可以用来观察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
它通过利用原子核的自旋磁矩,以及在磁场中的物理特性,来生成详细的影像。
磁共振成像设备的级别通常是根据磁场强度来划分的。
较常见的磁共振设备级别有以下几种:
1. 低场磁共振(Low-field MRI):磁场强度在0.1 - 0.3特斯拉(Tesla)范围内。
低场磁共振设备相对便宜,适用于一些简
单的成像需求,例如关节成像。
2. 中场磁共振(Mid-field MRI):磁场强度在0.5 - 1.0特斯拉
范围内。
中场磁共振设备相对较常见,广泛用于常规医学成像。
3. 高场磁共振(High-field MRI):磁场强度在1.5 - 3.0特斯
拉范围内。
高场磁共振设备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成像质量,可以显示更细微的解剖结构,适用于更精确的临床诊断和研究。
4. 超高场磁共振(Ultra-high-field MRI):磁场强度超过3.0
特斯拉。
这种级别的设备相对较少,但正在越来越多地被用于研究和实验目的,可以提供更高的空间和时间分辨率。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级别的磁共振设备在成像质量、分辨率、扫描时间等方面有所不同,选择合适的设备级别应根据临床需求和病人情况来决定。
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磁共振设备的级别也在不断提高。
MRI设备详细介绍
mri设备详细介绍mri, 设备MRI设备MRI设备是利用生物体的磁性核(主要是氢核)在磁场中所表现出的MR特性来进行成像的设备。
随着超导技术、磁体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材料科学的进步,MRI设备得到飞速的发展。
MRI设备已成为最先进、最昂贵的现代化诊断设备之一。
MRI设备既是评价医院综合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又是医院现代化程度和诊断水平的标志。
我国现有600多台MRI设备正在运行,并以每年几十台的速度增长(含临床应用型和临床研究型)。
本章将以临床应用型永磁开放式MRI设备为例,系统地介绍MRI设备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第一节概述一、发展简史MR现象于1946年第一次由布洛赫(F.Bloch)领导的斯坦福大学研究小组和伯塞尔(E.Purcell)领导的哈佛大学研究小组分别在水与石蜡中独立地观察到。
因此,布洛赫和伯塞尔共同获得了195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随后,人们利用MRI技术进行了多领域的应用。
MRI设备早期集中在物理和化学方面,用来确定化学成分、分子结构和反应过程。
1967年,第一次用MRI设备测试人体活体。
1971年,达马丁(Damadian)发现了MRI的一个重要参数—T1。
肿瘤组织的T1值远大于相应正常组织的T1值。
此结果预示着MRI设备在医学诊断中的广阔应用前景。
1973年,受CT图像重建的启示,纽约州立大学的劳特布尔(Lauterbur)在《Nature》杂志上发表了MRI设备空间定位方法(均匀静磁场上迭加梯度磁场)。
利用MRI模型(两个并排在一起的充水试管)的四个一维投影,成功的获得了第一幅MRI模型的二维图像。
1974年,曼斯菲尔德(Mansfield)研究出脉冲梯度法选择成像断层的方法。
1975年,恩斯特(Ernst)研究出相位编码的成像方法。
1977年,爱特斯坦(Edelstein)、赫切逊(Hutchison)等研究出自旋扭曲(Spin Warp)成像法。
1977年,达马丁完成了首例动物活体肿瘤检测成像,并获得首张人体活体MRI设备图像。
磁共振成像设备介绍
磁共振成像设备的发展趋势:从传统的磁共振成像设备,发展到功能磁共振成像设备,再到分子磁共振成像设备。
04
设备更新
设备从单线圈发展到多线圈
设备从二维成像发展到三维成像
设备从静态成像发展到动态成像
设备从常规成像发展到功能成像
设备从人工操作发展到自动化操作
磁共振成像设备从低场强发展到高场强
02
01
03
02
降低噪声:通过优化图像处理算法,降低图像噪声,提高图像质量
03
提高设备稳定性:通过优化设备设计和制造工艺,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4
降低设备成本:通过优化设备设计和生产工艺,降低设备成本,提高设备的普及率
05
提高患者舒适度:通过优化设备设计和操作流程,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检查体验
06
谢谢
科研领域
生物医学研究:研究人体生理、病理、药理等
材料科学:研究新材料的性能、结构、制备等
02
化学研究:研究化学反应、分子结构、合成方法等
物理学研究:研究磁共振现象、成像原理、信号处理等
04
其他应用
材料科学:用于研究材料的结构和性能
生物医学:用于研究人体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地质学:用于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和矿产资源
06
磁共振成像设备的优缺点
优点
01
高分辨率:能够清晰地显示组织和器官的细节
02
多参数成像:可以同时获得多种参数信息,如T1、T2、PD等
03
无辐射:磁共振成像设备不使用辐射,对人体无伤害
04
多方位成像:可以获取任意方向的图像,便于诊断和手术规划
缺点
01
成像时间长:磁共振成像设备成像时间较长,需要患者保持静止状态
MRI磁共振成像使用手册磁共振成像仪各个按键功能简单介绍
MRI磁共振成像使用手册磁共振成像仪各个按键功能简单介绍1. 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MRI(磁共振成像)仪器中各个按键的功能。
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成像技术,通过对人体进行强磁场和无线电波的作用,可以生成高分辨率的图像,对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帮助。
了解MRI仪器的按键功能,对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图像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 按键功能介绍本章将逐一介绍MRI仪器的各个按键的功能以及使用方法。
2.1 打开/关闭电源在MRI仪器的控制面板上,有一个用于打开和关闭电源的按钮。
按下此按钮后,电源会开启或关闭。
在使用MRI仪器前,务必确保电源已打开,并仔细遵循MRI仪器的开机和关机步骤。
2.2 启动/停止扫描MRI仪器的扫描功能是其最主要的功能之一。
通过按下启动/停止扫描按钮,可以开始或停止扫描过程。
在按下扫描按钮后,需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扫描的参数,然后扫描仪器将开始对被测体进行扫描。
2.3 选择扫描类型MRI仪器可以进行多种类型的扫描,如T1加权扫描、T2加权扫描、DWI扫描等。
选择扫描类型的按钮通常布置在仪器的控制面板上,通过按下不同的按钮可以选择不同的扫描类型。
2.4 调整扫描参数MRI仪器的扫描参数决定了最终图像的质量和分辨率。
在仪器的控制面板上,有一组用于调整扫描参数的按键或旋钮。
通过调整这些参数,可以对扫描过程进行优化,以获得最佳的图像效果。
2.5 切换图像模式MRI仪器可以生成不同的图像模式,如横断面图像、矢状面图像、冠状面图像等。
通过按下切换图像模式的按键,可以在不同的图像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这对于医生或操作人员来说,有助于更好地观察和分析所生成的图像。
2.6 增加/减少图像对比度图像对比度是指图像中不同区域之间的明暗差异。
通过按下增加/减少图像对比度的按键,可以调整图像的对比度,使得图像中的细节更加清晰可见。
2.7 图像保存/导出MRI仪器生成的图像可以保存或导出到外部存储设备或计算机中。
通过按下图像保存/导出的按钮,可以将当前图像保存或导出到指定的位置和格式。
磁共振成像设备使用说明书
磁共振成像设备使用说明书一、概述本使用说明书旨在为用户提供磁共振成像设备的正确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以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高效性能。
请用户在操作设备之前仔细阅读本说明书,并按照指导进行操作。
二、设备介绍1. 设备型号:磁共振成像设备(以下简称MRI设备)2. 设备外观:MRI设备为大型机器,由磁体、控制台、操纵台等组成。
3. 设备功能:MRI设备用于通过探测被测体内的磁共振信号,生成高质量的图像,以辅助医生进行诊断。
三、操作准备1. 设备环境:MRI设备应放置在室内,远离电磁干扰源。
设备周围的空间应保持干燥、洁净,并确保有良好的通风。
2. 供电要求:MRI设备应接入稳定的电源,并使用接地插头,确保电源稳定和设备安全。
3. 设备冷却:MRI设备的磁体处于超导状态,需要定期进行冷却。
请确保冷却系统正常运行,并遵循设备的冷却要求。
四、操作步骤1. 操作人员准备:操作人员应穿着适当的防护服,并佩戴无磁性物质制成的防护用具,以确保人员的安全和图像质量。
2. 患者准备:将患者放置在设备中心,遵循医疗流程,确认患者身体状况适合进行MRI扫描。
3. 设备打开:按照设备启动顺序,依次启动磁体、控制台和操纵台,并确保各部位正常工作。
4. 扫描参数设置:根据医生的指示和患者的需要,设置相应的扫描参数,如扫描区域、扫描层数、重建间隔等。
5. 执行扫描:确认扫描参数设置无误后,将患者送入设备中心,根据设备操作界面的指示,执行相应的扫描过程。
6. 图像保存和传输:扫描完成后,将图像保存至指定位置,并及时传输到工作站进行后续处理。
五、安全注意事项1. 磁性物体禁止进入:严禁将任何具有磁性的物体带入设备区域,包括钥匙、手表、手机、金属物品等。
这些物品可能对设备和人员造成严重危害。
2. 设备禁区标识:在设备周围应设置明显的禁止标识,以提醒他人注意设备的安全和操作要求。
3. 紧急情况处理:如果在操作过程中发生紧急情况,如患者出现不适、设备异常运行等,请立即停止操作,并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磁共振成像设备介绍
磁共振成像设备介绍1. 概述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是一种利用磁共振现象对人体或物体进行成像的无创检查技术。
它能够提供高对比度、高分辨率的图像,对于诊断疾病和观察生理过程具有重要价值。
磁共振成像设备是实现MRI检查的关键设备,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2. 磁共振成像设备的组成磁共振成像设备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2.1. 主磁体主磁体是磁共振成像设备的核心部件之一,它产生强大的静态磁场,用于对采集的信号进行定向和扩散。
主磁体通常采用超导磁体或永磁体。
超导磁体利用超导材料在极低温下产生极强的磁场,能够提供更稳定和均匀的磁场质量。
永磁体则是通过特殊磁材制造的,相对于超导磁体具有较低的成本和更小的体积。
2.2. 梯度线圈梯度线圈用于在磁共振成像过程中产生梯度磁场,通过改变梯度磁场的方向和强度,可以对磁共振信号进行空间编码,从而实现对物体内部结构的定位和分辨。
2.3. RF线圈RF线圈是用于向被检体中输入射频信号以及接收磁共振信号的设备。
它是磁共振成像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产生高频的交变电磁场,激发被检体内部的磁共振信号。
2.4. 接收器接收器用于接收从被检体中采集到的磁共振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进一步处理。
接收器通常包括信号放大器、滤波器、模数转换器等。
2.5. 控制与处理系统控制与处理系统负责操纵磁共振成像设备的各部分,并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和重建。
它通常由计算机和相应的软件组成,能够实现图像采集、重建和显示。
3. 磁共振成像设备的工作原理磁共振成像设备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核磁共振现象。
当被检体置于强磁场中时,其中的原子核会受到磁场的影响,处于不同的能级。
通过向被检体中输入射频脉冲,可以使原子核从低能级跃迁至高能级。
当射频脉冲结束后,原子核会返回到低能级,并释放出能量。
这些能量以磁共振信号的形式被接收器采集,并由控制与处理系统转化为图像。
4. 磁共振成像设备的应用磁共振成像设备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主要用于以下方面:4.1. 诊断疾病磁共振成像设备能够提供高对比度和高分辨率的图像,可用于检测和诊断各种疾病,如脑卒中、肿瘤、心血管病等。
放射医学技术医学影像设备知识磁共振MR成像设备
放射医学技术医学影像设备知识磁共振MR成像设备一、MRI设备的分类和发展(一)MRI设备的分类1.按磁体类型分类可分为永磁型MRI设备、常导型MRI 设备、超导型MRI设备、以及混合型MRI设备。
2.按磁体产生静磁场的磁场强度大小分类可分为低场(0.1~0.5T)MRI设备、中场(0.6~1T)MRI设备、高场(1.5~2T)MRI设备、以及超高场(3T及以上)MRI设备。
(二)MRI设备的发展主磁体的发展趋势是低磁场强度的开放和高磁场强度的性能改善。
低磁场强度永磁开放型MRI设备的磁场强度已达0.4T,其结构为单柱型或双柱非对称型。
开放式MRI设备的优点是可消除病人的幽闭恐惧症。
超导型MRI设备的磁场强度已由传统的1.5T 发展到3~4T,并有发展到7~8T的趋势。
超导型MRI设备的液氦消耗量已大幅度下降。
随着材料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将来可能出现高温超导磁体。
二、MRI设备的构成及其功能MRI设备由磁体系统、梯度系统、射频系统、信号采集和图像重建系统、主控计算机系统及辅助保障系统构成。
(一)磁体系统磁体的基本功能是为MRI设备提供满足特定要求的静磁场。
磁体系统除了磁体之外,还包括匀场线圈、梯度线圈及射频发射和接收体线圈(又称为内置体线圈)等组件。
1.永磁型磁体永磁型磁体的磁性材料主要有铝镍钴、铁氧体和稀土钴三种类型。
其磁体一般由多块永磁材料堆积或拼接而成,磁铁块的排布既要满足构成一定成像空间的要求,又要使其磁场均匀性尽可能高。
永磁体的磁场强度一般不超过0.45T。
永磁型磁体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这使其磁场稳定性变差。
因此,需要恒温恒湿空调系统将磁体间内的温度或磁体本身的温度变化严格控制在±1℃之内。
永磁型MRI设备以其优异的开放性能、低造价、低运行成本、整机故障率低、磁场发散少、对周围环境影响小、检查舒适等特点,应用于磁共振介入治疗和磁共振导引的介入手术中。
2.常导型磁体常导型磁体是用线圈中的恒定电流来产生MRI设备中的静磁场,其磁场强度与导体中的电流强度、导线形状和磁介质性质有关。
磁共振成像仪使用说明书
磁共振成像仪使用说明书一、简介本磁共振成像仪使用说明书旨在提供详细的操作指南和注意事项,以确保用户能够正确、安全地操作磁共振成像仪。
二、产品概述磁共振成像仪是一种用于非侵入性诊断的医疗设备,通过磁场和无线电波相互作用的原理获取人体内部组织和器官的图像。
本产品具备以下特点:1. 高分辨率:能够提供清晰、细节丰富的图像;2. 非辐射:相比于其他成像设备,磁共振成像仪不具备辐射危害;3. 多功能:可用于多种医学应用,包括神经科学、心脑血管病变检测等。
三、安全注意事项在操作磁共振成像仪之前,请务必遵守以下安全注意事项:1. 对于身体植入物(如起搏器、心脏支架等)的患者,请在使用前向医生咨询并获得允许;2. 患者进入磁共振成像仪室前,应当将身上携带的金属物品(如手表、手机、钥匙等)取下,以避免磁场对其产生影响;3. 在操作过程中,与患者密切接触的人员应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如手套、口罩等;4. 在紧急情况下,如患者出现不适或突发状况,请立即终止成像,并通知医护人员。
四、操作指南1. 患者准备:a. 患者应在进入磁共振成像仪室前更换为适当的病患服装;b. 在进行成像前,请确保患者已将所需的体内植入物告知医生;c. 若需要使用对比剂,医生或技术人员会提前告知患者需要进行的准备工作。
2. 成像操作:a. 在患者进入磁共振成像仪室后,请确保患者身上不携带任何金属物品,并让患者躺倒在仪器床上;b. 根据患者的具体需要,调节仪器的扫描参数,并确保患者的舒适度;c. 启动扫描程序后,保持仪器的稳定状态,避免任何人员干扰成像过程;d. 成像完成后,将患者从磁共振成像仪室中接出,并提供必要的检查结果和建议。
五、维护与保养为确保磁共振成像仪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请根据以下建议进行维护与保养:1. 定期检查并清洁设备表面,避免积尘;2. 严禁将液体或其他物质溅入设备内部;3. 如发现任何异常情况或故障,请及时联系厂家维修或技术支持部门;4. 维修或更换任何部件时,请务必由专业人员操作以确保安全。
磁共振成像设备
Felix Bloch 1905-1983
Stanford University
Edward Mills Purcell 1912-1997
MIT
艾斯特(Richard Robert Ernst),瑞士物 理化学家,在发展高分辨核磁共振波谱 学方面所作的杰出贡献,被授予1991年 诺贝尔化学奖。
1973年2个独立小组利用磁场梯度解决空间信 息获取的问题:图像形成
形式释放出来,被接收线
圈所接收;而其余部分以 热量形式释放出来。
射频线圈 射频放大器
射频的安全
• 高热的病人要特别 注意!特别是高热 的小孩!
• 到底温度会升高多 少?
• 不同的人血液循环 差异很大。
• 选择序列不一样 • 扫描时间不一样 • 扫描部位不一样
总结
禁止和相对禁止病人 注意事项
• 禁止扫描的病人
Lauterbur, 1929
2003诺贝尔生理
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的 保罗·C·劳特伯
(PaulCLauterbur)和英 国的皮特·曼斯菲尔德 (PeterMansfield),因为 他们发明了磁共振成
像技术
(MagneticResonanceIma ging,简称MRI)。这 项技术的发明使得人 类能够清清楚楚地看 清自己或其他生物体 内的器官,为医疗诊 断和科学研究提供了
=
静磁场的安全
静磁场的安全
静磁场安全
• 进入磁场前请取出:
1. 钱包,磁卡,钱币 2. 钥匙 3. 笔 4. 首饰 5. 发夹 6. 手表 7. 等等其他金属东西
射频
射频的安全隐患 注意事项
射频的安全
• 射频其本质就是一 个无线电电波。
射频的安全
磁共振成像原理
磁共振成像原理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成像技术,通过利用原子核磁共振现象,产生清晰的人体内部结构图像。
本文将介绍磁共振成像的原理及其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一、磁共振成像原理概述磁共振成像原理是基于原子核的磁共振现象,该现象主要表现在原子核具有自旋(Spin)和磁矩(Magnetic Moment)。
当原子核处于外加磁场中时,它们的自旋会朝向最低能级,产生一个宏观磁矩。
当外加的磁场不再作用时,原子核磁矩会根据其特定旋转频率在射频场的作用下发生共振。
二、磁共振成像过程1. 磁共振成像设备磁共振成像设备由主磁场、梯度磁场和射频场等部分组成。
主磁场是指静态磁场,它的方向对应于人体内的磁场方向,梯度磁场是为了获取不同位置信号的,而射频场则用于激发和探测信号。
2. 激发信号激发信号是指通过射频场作用于人体,导致原子核产生能量吸收,从而进入共振状态。
射频场的频率与原子核的共振频率非常接近,当它们在相同频率附近时,就会激发共振信号。
3. 探测信号在激发信号的作用下,原子核进入共振状态后,会释放出一部分能量。
这些能量通过射频场感应,转化为电信号传送到计算机中进行处理。
计算机将这些信号整理并还原成人体内部的结构图像。
三、磁共振成像的医学应用1. 诊断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检测各种疾病,如脑部肿瘤、心脏病、骨关节疾病等,帮助医生确定病变的范围和性质。
相比其他成像技术,MRI对软组织的分辨率更高,能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结果。
2. 研究作用除了临床医学应用外,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医学研究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神经系统、心脑血管等重要器官进行研究,人们可以了解这些器官的结构与功能,进一步推动相关领域的科学发展。
3. 应用领域的拓展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磁共振成像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
例如,磁共振成像技术已经开始用于研究人的情绪、记忆和认知功能等心理学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 磁共振成像设备
Contents
概述 主磁体系统 梯度磁场系统 射频场系统 计算机图像重建与控制系统
第一节 概述
一、磁共振成像的发展简史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
技术、低温超导技术、系统科学技术、磁体制
抽真空:超导型磁体真空绝热层是超导磁体的重要 保冷屏障,其性能主要决定于它的真空度。磁体安 装完毕后,一般首先进行抽真空,抽真空不仅需要 高精度、高效能的真空泵,还需准备真空表、检漏 仪、连接管道等,先由离子泵抽到10Pa以下,再由涡 轮分子泵抽到约0.001Pa,真空度大约为99.999999%。
(三)超导磁体
1. 特点 超导磁体是利用超导体在低温下的零电 阻特性在很小的截面上通过大电流产生强磁 场。高场强、高稳定性、高均匀性、不消耗 电能及容易达到所需孔径。制造复杂、昂贵 及低温保障。
2. 超导性及超导材料
超导性(superconductivity)指在低温下某些导体 没有电阻,导电性超过常温下的优良导体现象。
稳定性就是衡量这种变化的指标。稳定性意味着
单位时间内磁场的变化率,在一定程度上亦会影
响图像质量,短期稳定性在几个ppm/h,长期稳定
性在10ppm/h以内。
磁场的稳定性可以分为时间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两种。
时间稳定性指的是磁场随时间而变化的程度。如果在一 次实验或一次检测时间内磁场值发生了一定量的漂移, 则这种漂移就会影响到图像质量。磁场的漂移通常以一 小时或数小时作为限度。一般说来,磁场的短期(1~2 小时)漂移不能大于5ppm,而长期(以8小时为周期)漂移 量须小于10ppm。磁体电源或匀场电源波动时,会使磁 场的时间稳定性变差。
磁共振成像系统的组成
磁体、梯度系统、射频系统、计算机和图像重建系统是任何 MRI系统不可缺少的部分。实用的成像系统要复杂得多。例如, 为了加快图像的处理速度,系统中一般都有专用的图像处理 单元;为了实施特殊成像(如心脏门控),一般还有对有关生 理信号进行处理的单元。图像的硬拷贝输出设备(如激光相机) 等也是必需的。MRI系统之所以庞大的另一个原因,就是除了 成像所需的设备外,还要有许多附属设备与之相配套。常用 的这类设备有:磁屏蔽体、射频屏蔽体、冷水机组、不间断 电源、空调以及超导磁体的低温保障设施等。
磁场不均匀度(10-6)=B/B0 10-6 ppm
化学位移 信号丢失 空间定位畸变
测量方法:
DSV:10cm、20cm、30cm、 40cm、50cm 平方根法:RMS 容积平方根法:Vrms 点对点法:P-P
3.磁场稳定性
受磁体附近铁磁性物质、环境温度或匀场电源漂
移等因素的影响,磁场的均匀性或场值也会发生 变化,这就是常说的磁场漂移。
第二节
主磁体系统
作用:主磁体产生高度均匀、稳定的静态磁场, 使人体组织内的氢质子在磁场内形成磁矩,并 以拉莫频率沿磁场方向进行自旋。
分类:永磁体、常导磁体及超导磁体。
低场、中场、高场。
主磁体的性能指标
1.主磁场强度
MRI系统的主磁场B0又叫静磁场(static
magnetic field)。由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其强
度,可使图像的信噪比(SNR)得以提高。提高场 强的唯一途径就是采用超导磁体 。磁场强度的 选择应综合考虑信噪比、生物的穿透力和人体 安全性三个方面。
临床医学成像用:0.2T--3T
实验用:3T--12T
场强的提高导致
磁体造价增加; 化学位移正比于磁场强度; T1弛豫时间延长,在TR为定值时,信号强度降低; 主磁场强度的提高拉莫频率提高,射频能量提高,
造技术及图像处理技术迅速发展起来的医学诊 断技术,它既可提供形态学结构信息,又可提 供生物化学及代谢信息,在当今医学诊断技术 中占有绝对优势。
磁共振成像的发展简史
1946年,发现磁共振现象。(Bloch水比 Purcell石蜡,晚半个月),1952年获诺贝尔物理 学奖; 1967年,约翰斯等成功检测出动物体内分布的氢、 磷和氮的MR信号。1970年Damadian发现正常 组织与肿瘤组织的MR信号明显不同,并于1971 年在<Sciemce>杂志上发表文章。1972年 Lauterbur指出用MR信号可重建成像,提出 MR空间编码技术。
线圈的绕制有以四或 六个线圈为基础的,有 以螺线管为基础的
4. 超导磁体的构成
超导磁体的内部结构非常复杂,整个磁 体由超导线圈、低温恒温器、绝热层、磁体 的冷却系统、底座、输液管口、气体出口、 紧急制动开关及电流引线等部分组成。 四(六)线圈超导线圈 超导线圈 螺线管超导线圈
超导磁体的构成
5. 超导环境的建立
所有磁体中最差的。重达数十吨甚至上百吨的重量
对安装地面的承重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永磁体的恒温控制
永磁材料的温度系数大,且为负值,磁场强度与
温度成反比;
永磁体对温度非常敏感,永磁性材料对温度的变
化1100ppm/ C。要求频率的漂移:每十分
钟小于30Hz;
磁体本身温度要求在300.015C,该温度通 过在上、下两个极板上的点测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磁场的逸散度
强大的主磁体周围所形成的逸散磁场,会对 附近的铁磁性物体产生很强的吸引力,使人体健 康或医疗仪器设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干扰和 破坏。
5高斯场范围
主磁体的种类及特点
(一)永磁型
永磁型磁体(permanent magnet)是最早应用
于MRI全身成像的磁体。用于构造这种磁体的永
磁材料主要有:
或散热功能障碍者。
四、磁共振成像设备的组成
磁共振成像系统的分类
• 根据成像的范围来看,它可分为实验用MRI、局部(头、乳
腺等)MRI和全身MRI等三种。
• 根据主磁场的产生方法来分类,可有永磁型、常导(阻抗)
型、杂交型和超导型等四种。
• 根据其用途分为介入型和通用型两大类。
无论哪一种MRI系统,都可以看作信号(包括产生、探测和 编码)和图像(包括数据采集、图像重建和显示)两大功能模 块的有机组合。
2.MRS
利用化学位移对应的频谱分析揭示组织内生理、生化情 况,是一种活体生化分析方法。
3.介入磁共振
实现精确定位及图像引导,达到某种诊断和治疗目的。
磁共振成像的局限性
1. 扫描时间较长、费用较高 2. MR信号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3. 对钙化灶不敏感 4. 禁忌症多
金属异物、早孕者(三个月内)、不安静者(恐惧 者、婴儿、高危病人)、高温潮湿环境下、高热
铝镍钴、铁氧体和稀土钴(稀土钕铁硼)三 种类型。
永磁体的结构
永磁体的特点
永磁体提高场强的办法只能增加磁铁用量。场强、
孔径和磁体重量三者合理选配。
优点:结构简单造价低、功耗小,维护费用低、杂 散磁场小、开放适用于介入。
缺点:磁场强度低(<0.4T)、均匀性差,永磁型
磁体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所以它的磁场稳定性是
耗与流经它的电流的平方成正比。通常仅用这种磁
体来产生0.2T左右的横向磁场。
常导磁体的结构
B 0G
B 0G W
W
G:几何因子; :导体截面积在线圈截面积上占的比例。空间因子; :电阻率;
:线圈半径;
W线圈产生的功率。
常导磁体的特点
结构简单造价低 功耗大:一个四线圈阻抗磁体消耗的功率高达80kW。这
些功率发出的焦尔热须用无离子冷水带至磁体外散发掉。
稳定性差:线圈电源的波动将直接影响磁场的稳定,而
生产高质量的大功率电源是困难的。阻抗型磁体不仅需要专
门电源供电,运行费用大。
均匀性差:均匀性受线圈大小和定位精度的影响。 受环境因素影响大:室温变化或线圈之间的作用力引
起线圈绕组尺寸或位置的变化,外周体磁性物质的变化
温度稳定性指磁场值随温度的变化而漂移。永磁体和常 导磁体的热稳定度比较差。
4.符合需要的有效孔径
对于全身MRI系统,磁体的有效孔径以足以容纳人体 为宜。一般来说其内径必须大于65cm。孔径过小容易使 被检者产生压抑感,孔径大些可使病人感到舒适。然而, 增加磁体的孔径在一定程度上比提高场强更难。 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说的孔径指梯度线圈、匀场 线圈、射频体线圈和内护板等均安装完毕后柱形空间的 有效内径。实际的磁体孔径即磁体的室温孔径要比它大 得多。例如,牛津公司UNISTAT磁体本身的内径为1050mm, 但装入匀场线圈后成为920mm、安装梯度线圈后其内径进 一步减小为750mm。
(二)常导型磁体
常导型磁体(resistive magnet)是用线圈中的
电流来产生磁场的。阻抗型磁体实际上是某种类型
的空芯电磁铁,其线圈通常用铜或铝线(薄片)绕 成。由于金属有一定的电阻率,故由这种线圈制成 的磁体叫做阻抗型磁体。在一定限度内可用加大线 圈电流的方法来提高阻抗型磁体的场强。导体的功
二、磁共振成像的特点
1.多参数成像,可提供组织脏器的解剖结构及 丰富的生理、生化信息
2.可进行任意方位断面成像 3.软组织分辨力高 4.多种特殊成像:MRCP、MRU、MRA 5. 无电离辐射的安全检查 6.与CT相比,磁共振检查无骨性伪影。
三、磁共振成像的临床应用及局限性
1.MRI
• 各种参数的解剖学结构图像用以区别不同器官 • 可利用被检组织的物理和生物化学特性作组织特性评价 • 通过流动效应来评价血流和脑脊液的流动
超导体(superconductor)具有超导性的物质,超
导体出现超导性的最高温度叫临界温度,通常超导
材料的临界温度非常低,在液氦温区(4K),如水
银的临界温度为4K,锡的临界温度为3.7K,铌钛合 金的临界温度为9.2K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