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题库答案完整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题库答案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题库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D
4.C
5.C
6.D
7.A
8.D
9.B 10.C 11.A 12.D 13.B 14.D 15.B 16.C 17.C 18.D 19.B 20.A 21.C 22.C 23.A 24.B 25.C 26.A 27.C 28.C 29.B 30.D 31.D 32.B 33.B 34.B 35.B 36.C 37.C 38.A 39.A 40.D 41D 42.D 43.C 44.A 45.B 46.C 47.A 48.D 49.A
50.B
51.C 52.A 53.C 54.D 55.B 56.D 57.B 58.A 59.A 60.B
61.D 62.B 63.C 64.D 65.C 66.A 67.D 68.B 69.A 70.C 71.B 72.D 73.C 74.A 75.C 76.D 77.C 78.A 79.A 80.B 81.B 82.D 83.C 84.A 85.C 86.B 87.C 88.B 89.A 90.B
91.C 92.B 93.C 94.C 95.B 96.B 97.A 98.C 99.A 100.B
二、填空题
1.测谎题; 11.学前教育与人
2.计量审核; 12.学前教育观察研究
3.差异显着性分析; 13.因素分析
4.无关变量; 14.日记描述法
5.实验因子; 15.持续记录表
6.有目的地控制变量; 16.特殊访谈
7.同质性; 17.有目的地控制变量
8.前沿性; 18.准实验
9.接轨性; 19.建立理论建构
10.逻辑分析法; 20.非结构性访谈
21.内审; 31.暗中观察
22.《学记》; 32.耗散结构论
23.调查; 33.30
24.研究方法; 34.教育经验
25.社会系统误差; 35.勒温
26.积累文献; 36.指导性
27.方差和标准差; 37.访谈
28.测量等值; 38.等值性
29. 学前教育观察研究; 39.前实验
30.差异量数; 40.综合查找法
41.代表性; 51.行动研究
42.无关变量; 52.事件取样观察法
43.F; 53.裴斯泰洛齐
44.无关变量; 54.绘画
45.内审; 55.描述统计
46.纵向研究; 56.半结构性访谈
47.观察法; 57.执行阶段
48.因果关系; 58.控制论
49.个案研究; 59.科学规律
50.创新; 60.开放性
61.具体研究方法 71.现代化手段研究
62.纵向研究; 72.文献综述
63.研究目的; 73.考察
64.控制测试工具; 74.描述统计
65.差异显着性检验; 75.创造性
66.学前教育观察研究; 76.有目的地控制变量
67.结构式访谈; 77.方差
68.准实验; 78.-1.00——+1.00
69.群体访谈; 79.合作
70.建立理论建构; 80.两难故事法
81.撰写选题报告; 91.相关量数
82.电子资料; 92.假设检验
83.分层随机取样; 93.双侧检验
84.逻辑审核; 94.研究结果
85.修改定稿; 95.自变量
86.轶事记录法; 96.群体访谈
87.单组; 97.定性分析法
88.等组单因素一个层次实验设计模式; 98.现场实验
89.问题及选择答案; 99.50—100
90.行动; 100.理论建构
三、名词解释题
1.横向研究(P40)
横向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个年龄或某几个年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或教育规律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

2.定性分析(P94)
定性分析是运用哲学分析法和逻辑的分析方法,对研究所收集的资料进行质的分析,从而揭示教育本质与规律,为研究结果的解释和理论的构建提供依据。

3.两难故事法(P155)
两难故事法是设计一个可能有两种结果的故事,提出有关道德的难题,包含着特定的道德价值的冲突情境,让被试回答,以考查被试道德发展水平的研究方法。

4.学前教育实验研究(P189)
学前教育实验研究是在合理的控制条件下,有计划地逐步操纵实验变量,观测与这些实验变量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探究实验因子与反应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5.封闭式评定问卷(P215)
封闭式评定问卷是在问卷中不仅仅要提出问题,还要提供可选择的答案,限制回答的方向和数量,让评定者(家长或教师)在限定的选择答案中评定有关幼儿的实际情况。

6.F检验(P93)
是对两组数据的方差进行差异检验。

(2分)也就是说,通过样本方差S1 2和S2 2的差异对其各自的总体方差σ1 2和σ2 2是否差异进行推断。

(1分)7.个案研究(P40)
个案研究是把个人或一个团体作为一个研究单位,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中,个案研究主要是搜集一定个人的家庭情况、教育影响、心理发展等历史资料,从而加以分析,探究其心理发展或教育特点与规律。

8.资料审核(P86)
资料审核就是对收集的原始资料进行检查,核实其真伪,将不合格的资料删除,有缺漏的资料(如性别、年龄等未填的)补填清楚,然后清点全部资料总数,若有不足,需收集资料,给以补充,以保证研究结果的质量。

9.对偶故事法(P154)
设计一组成对的故事测查儿童,观察分析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特点,揭示教育与人的发展的规律。

此种方法是皮亚杰创造的。

10.真实验(P210)
真实验能够随机抽取与分配被试,被试具有同质性,能够系统操纵自变量,严格地控制无关因素,内部效度高,能够准确地揭示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关系。

11.学前教育行动研究(P259)
学前教育行动研究是指情境参与者(如教师)以学前教育情境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主题,与专家学者或其他相关人员协作,在这一情境汇总边研究边反思,以解决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12.X 2检验
是检验次数、比例和概率等形式的实得次数分配与理论次数分配之间差异程度的指标(2分),用于非连续性(如类型变量)数据资料,且可同时比较多个项目(1分)。

13.众数(P305)
众数是指在一列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的数值。

14.现场试验(P208)
现场试验是在真实的教育情景中,尽可能发操纵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以探讨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

15纵向研究(P39)
纵向研究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一个儿童或一些儿童的心理发展,或教育规律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研究。

16.学前教育观察研究(P130)
学前教育观察研究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客观对象,收集,分析事物感性资料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17.前试验(P209)
无法随机分配被试,不能有效地控制无关变量,误差高,效度低,往往不能说明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18.结构性访谈(P164)
结构性访谈又称标准化访谈,指按照统一的设计要求、按照有一定结构的问卷而进行的比较正式的访谈。

19.社会系统误差(P77)
在研究的过程中,由于社会态度、社会规范的影响,导致测定值呈倾向性的偏大或偏小,这类误差即是社会系统误差。

20.系列记录法(P136)
是对被试某种行为进行连续的定期观察研究,以便系统的收集被试行为发展的资料。

21.时间取样观察法(P139)
时间取样观察法师在一个确定的短时间阶段里观察被试,主要记录行为出现与否,行为的次数以及持续的时间。

22.纵向研究(P39)
纵向研究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一个儿童或一些儿童的心理发展,或教育规律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研究。

23.学前教育统计分析研究(P292)
学前教育统计分析研究就是依据统计原理对观察、调查、测验和实验等研究方法所收集到的学前教育数据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分析解释和统计检验的方法。

24.学前教育实验研究(P189)
学前教育实验研究是在合理的控制条件下,有计划地逐步操纵实验变量,观测与这些实验变量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探究实验因子与反应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25.个案研究(P40)
个案研究是把个人或一个团队作为一个研究单位,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中,个案研究主要是搜集一定个人的家庭情况、教育影响、心理发展等历史资料,从而加以分析,探究其心理发展或教育特点与规律。

26.定量统计分析(P92)
定量统计分析是以统计方法为工具,从复杂繁多的数据中抽出规律性的结论。

27.事件取样观察法(P145)
事件取样观察法是从被试多种多样的行为中选出一种有代表性的行为进行观察,在自然的情境中,等待所要观察的行为出现,然后记录这一行为的全貌。

28.学前教育行动研究(P259)
学前教育行动研究是指情景参与者(如教师)以学前教育情境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主题,与专家学者或其他相关人员协作,在这一情境中边研究边反思,以解决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29.推论统计(P293)
推论统计主要研究如何利用局部的(样本)数据资料信息,推论全局(总体)的情形。

(2分)内容主要包括总体参数特征值的估计和假设检验两部分。

(1分)
30.地位量数(P312)
地位量数是描述或确定某一个观测值在全体数据中所处的位置的量数。

四、简答题
1.简述进行定量统计的步骤。

(P92)
答:①数据处理;②绘制图表;③差异显着性检验;
2.简述时间取样法的要求。

(P140)
答:①只适用于经常发生的行为;②只适用于观察外显行为,不宜观察内在行为;
③必须要确定观察目的、被试的数量、观察的范围和时间;④对观察行为与事件必须给予明确的操作定义;⑤应当制定取样编码记录表;
3.简述典型的单因素实验设计应包括的内容。

(P198)
答:①根据研究目的提出假设;②确定研究的自变量;③控制无关因素;④选择被试和进行分组;⑤拟定实验程序;⑥安排实验条件;⑦草拟记录表格;⑧确定整理分析实验结果的方法。

4.简述学前教育行动研究的适用范围。

(P267)
答:①在学前教育教学过程中将新的改革措施引入固有的体系中,使之得到创新;
②作为职业训练手段,提供新的技术和方法,提高幼儿教师的职业分析能
力和自我意识;
③在特殊的情况下,对已确诊的问题加以补救,或使环境因素得到改善;
④对学前教育课程进行中小规模的研究与改革;
5.简述学前教育科学假设的特点。

答:①推测性;②根据性;③不矛盾性;④解释性;⑤接轨性;
6.简述事件取样法的优缺点。

(P147)
答:优点:①事件取样法是在自然情景中,观察行为事件的全貌,了解行为的发生、变化、终结;收集到的材料既不孤立也不割裂,既能了解行为是什么,也能了解行为为什么,这样就可能去分析行为事件的因果关系;②研究行为事件的范围广泛,不像时间取样观察表只限于观察行为出现频率高的外显行为;③研究者根据预先制定好的行为事件编码进行资料收集,有助于集中资料,也有助于组织压缩资料,因此收集材料的时间相对是经济的;
缺点:①事件取样观察法收集的是定性资料,不像用时间取样观察法收集的资料容易量化,最好应考虑量化指标;②事件取样观察法收集的是预定的某种完整的行为资料,忽视了与该事物相关的条件与情景。

7.简述使用评定问卷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P218)
答:①问卷项目要有针对性,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
②问卷项目组成要标准化;
③问卷项目数量应适中;
④封闭式问卷与开放问卷相结合;
⑤问卷题目在编制时应注意避免社会系统误差;
⑥问卷的试题应做到公平、公正;
⑦正式评定问卷编制前,要进行预测和信度、效度的检验。

8.简述回答方式编制的形式。

(P288)
答:①选择式;②排序式;③量表式;④是否式;⑤填空式;⑥自由回答式;9.简述选择研究课题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P26)
答:
(1)进取性原则:
(2)需要性原则:要根据社会的需要,学前教育实践的需要,理论发展的需要以及现代技术发展的需要来选题
(3)意义性原则
(4)创造性原则:选择的课题要具创新性,即新颖性,独特性和先性。

(5)前沿性原则
(6)可行性原则
10.简述观察应该注意的问题。

(P133)
答:
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
要有正确有指导思想;
要善于记录,便于整理: 1.正确无误,如实记录,不凭主观臆断,做到没有水平;
2.周密完整,全盘记录,不能有随意性.
3.详细有序,有条不紊,不要随便颠倒.
4.可以辅以小录音机录像机等观察设备4.要有确定的范围,明确的指标
5.选择适合的观察方法。

11.使用评定问卷研究应注意哪些问题。

(P218)
答:
问卷项目要有针对性,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
问卷项目组成要标准化;
问卷项目数量应适中;
封闭式问卷与开放问卷相结合;
问卷题目在编制时应注意避免社会系统误差;
问卷的试题应做到公平,公正;
正式评定问卷制定前,要进行预测和信度,效度的检验。

12.论述执行研究方案的要求。

(P65)
答:
严格按要求选被试:1.样本要具有代表性;2.样本年龄要准确;3.选取样本要具有随机性
严格执行指导语1.指导语要准确;2.被试严格按照指导语做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1.材料制作要规范;2.记时要准确;3.研究步骤不能颠倒;
收集资料尽量做到情境自然;
培训施测人员:
严格有目的记录:1.按记录表格详细记录;2.观察记录的训练;3.当天记录当天整理。

13.简述撰写论文的的步骤。

(P97)
答:①确定类型;②草拟提纲;③写作初稿;④修改定稿
14.简述典型的单因素实验设计应包括的内容。

(P198)
答:①根据研究目的提出假设;②确定研究的自变量;③控制无关因素;④选择被试和进行分组;⑤拟定实验程序;⑥安排实验条件;⑦草拟记录表格;⑧确定整理分析实验结果的方法。

15.简述学前教育经验总结研究的基本要求。

(P256)
答:①筛选先进的幼教经验,选择总结对象要有代表性,具有典型意义;②要依据客观事实,反映经验的本来面貌;③要全面考察,注意不可控因素的影响;
④要正确区分现象和本质,得出规律性的结论;⑤要有创新精神,摆脱旧观念的束缚
16.简述封闭式评定问卷的缺点。

(P216)
答:①缺乏灵活性;
②缺乏指导性;
③缺乏深入性;
④容易受到社会因素影响;
⑤容易受到评定者主观性的影响
17.简述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P21)
答:①客观性原则;②发展性原则;③教育性原则;④系统性原则;⑤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18.简述执行研究方案的要求。

(P65)
答:①严格按要求选被试;②严格执行指导语;③严格遵守操作规程;④严格有目的记录;⑤严格依据评分标准记分
19.简述学前教育文献研究的原则。

(P235—236)
答:①文献搜集的有用性;②文献搜集的完整性;③文献搜集的新颖性;④鉴别文献的可靠性;⑤文献积累的科学性;⑥文献研究的批判性
20.简述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P325)
答:①建立虚无假设Ho;
②确定检验类型,常见的检验类型有Z检验、t检验和F检验;并根据样本
数据计算统计检验值;
③选择适当的显着性水平α,并根据检验的类型查出临界值;
④比较临界值与统计检验值;确定差异显着性;
⑤做出推断性结论;
五、论述题
1.请分析比较三种抽取样本的方法。

(P46)
答:所谓抽取样本就是从一个总体中选出一部分被试作为研究对象,抽取出来的这部分被试叫做样本。

(1)简单随机取样:首先将群体中的所有个体作统一编号,每一个个体均编一个号码。

其次将每一个号码写在大小、颜色、形状、厚薄都完全相同的卡片上,再将这些卡片放在箱内,彻底混淆后,随机抽取若干张卡片,这些取出的卡片就是用简单随机方法所抽取的样本。

(2)等距随机抽样:即在群体抽取样本时,每隔相等若干个题,抽取一个样本。

间隔距离的计算方法为(群体总个数÷样本数=间隔距离)。

(3)分层随机抽样:研究者根据已有的某种标准(与研究目的有关的),将研究的总体分为若干类,每类称为一层,然后根据每层群体数与总体数之比率,确定从各层中抽取样本数。

这样,各层中抽取样本数所占全部样本数的比率,与每一层群体数所占总体数的比率相同,所抽取的样本的结构与群体结构完全一致。

2.请结合实际阐述学前教育行动研究的实施原则与注意事项。

(P284)
答:学前教育行动研究是指情境参与者(如教师)以学前教育情境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主题,与专家学者或其他相关人员协作,在这一情境汇总边研究边反思,以解决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1)运用学前教育行动研究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行动;②合作;③弹性;④不断考核或检讨;
(2)运用学前教育行动研究的注意事项:
①认真选择课题;
②建立有道德义务的协作关系;
③具体计划、详细观察、认真记录、持续研究;
④选择最佳报告形式;
【备注】具体分析或举例分析可酌情加分。

3.请分析比较四种单因素实验设计模式。

答:单因素实验设计模式是将一种自变量(自变量可有两个以上层次)用一组或多组实验形式,进行最有效的实验安排。

幼儿教师最常用的实验程序设计有以下四种。

(1)单组单因素一个层次实验设计模式
这是研究者对一个实验组的被试先进行前测,再施加一个层次的一种自变量,然后进行后测,再对实验前和实验后被试反应比较,进行差异显着性检验,以确定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

(2)单组单因素两个层次实验设计模式
这是研究对一个实验组的被试,先进行前测,再施加一个层次的一个自变量,然后进行第一次后测,再施加第二个层次的同一种自变量,再进行第二次后测,将第一次后测与第二次后测进行差异显着性检验,以确定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

(3)等组单因素一个层次实验设计模式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实验设计模式,研究者选取实验组与控制组,先同时对实验组合控制组被试进行前测,然后在对实验组施加一个层次的一种自变量,控制组不施加实验变量,然后同时对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后测,将实验组后测与控制组后测进行差异显着性检验,以确定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

(4)等组单因素两个层次实验设计模式
这是研究者对两个实验组分别施加同一种自变量的两个层次的实验变量,实验前对两个实验组做了前测差异显着性检验,实验中,对实验1组施加甲层次的一种自变量;对实验2组施加的同一种自变量的乙层次,实验后再对两组进行后测差异显着性检验,以确定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

4.请具体评析学前教育访谈研究的优缺点。

(P182)
答:学前教育访谈研究涉及的是一种研究性交谈,是研究者(访谈者)通过与被研究对象(受访者)进行口头谈话的方式来从访谈对象那里收集有关其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的第一手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1)优点
①访谈研究有利于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和教育进行深入广泛的探讨;
②访谈研究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③访谈研究所收集到的资料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④访谈研究的适用范围较广;
⑤访谈研究具有较问卷研究更高的回收率和有效率;
(2)缺点
①访谈研究相对于其他的研究手段,花费的时间、精力和物力都较多;
②访谈研究结果的可靠程度受谈话执行者的能力、水平、态度等限制;
③访谈研究所获得的资料难以量化;
④访谈研究尽管有很大的适用范围,但并不是所有研究问题都适宜采用访谈技
术。

⑤访谈研究受环境、时间和访谈对象情绪状态制约,以及访谈对象思考问题短
等特点的影响。

【备注】具体分析或举例分析可酌情加分。

5.请结合实例阐述研究方案的设计。

(P26)
答:
确定研究课题
提出研究假设
查阅文献资料
设计技术路线:
选择研究的类型
科学的抽取样本
确定具体的研究方法
研究材料的标准化
变量的控制
统计处理
研究方案的模式
(结合实例,酌情给分)
6.请阐述学前教师、家长评定问卷研究中回答方式的种类并举例说明。

(P229)答:
选择式,包括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
排序式,让被试将列出的答案按照一定的标准排出顺序;
量表式,将问题答案列出等级,让评定者在自己认为适当的地方打上记号;
是否式,让被试在相反的答案或“是”、“否”之间必选一种;
填空式,让被试在主试给的具体问题之后封上自己的答案;
自由回答式,给被试一个问题,让被试自由回答,不受限制。

(所举案例,酌情给分)
7.具体论述学前教育观察研究应注意的问题(P133)
答:学前教育观察研究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客观对象,收集、分析食物感性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1)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

也就是要弄清楚观察什么,达到什么目的,避免遗漏重要部分,过多记录无关现象,如果观察目的不明确,看到什么就记什么,往往出现顾此失彼、丢三落四的现象。

(2)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

观察要客观,观察者应当实事求是地根据所观察到的事实进行记录及分析整理所搜集到的材料,不应带有任何预期的主观倾向和偏见
(3)要善于记录,便于整理。

正确无误,如实记录;周密完整,全盘记录,不能有随意性;详细有序,有条不紊,不能随便颠倒;可以辅以小录音机、录像机等观察设备。

(4)要有明确的范围,明确的指标。

对主要观察的行为或时间要有明确的范围、明确的指标,不然观察时就不能准确记录出现的行为和事件,这将会影响获得数据的科学价值。

(5)选择适合的观察方法。

观察者应根据观察任务和对象,选择最有效、最准确提供所要搜索的信息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拟出观察方案。

8.请举例说明学前教育行动研究的意义有哪些。

(P268)
答:学前教育行动研究是指情境参与者(如教师)以学前教育情境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主题,与专家学者或其他相关人员协作,在这一情境汇总边研究边反思,以解决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1)为反思型教师思潮的兴起做了很好的前期方法论准确和实践探索工作。

(2)是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性中介。

(3)是大教育研究结构层次体系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4)教师参与学前教育的教学改革,教育改革更彻底。

(5)使教育研究方法产生变革。

(6)沟通幼儿园,家庭与社会。

(7)为广大幼儿教师提供大量的实际工作经验案例。

(8)是提高幼儿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备注】具体分析或举例分析可酌情加分。

9.请分析访谈研究的优点和局限。

(P182—186)
答:访谈研究是研究者通过与被研究对象进行口头谈话的方式来从访谈对象那里收集有关其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的第一手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1分)一、访谈研究的优点(5分)
1.访谈研究有利于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和教育问题进行深入广泛的探讨。

2.访谈研究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3.访谈研究所收集到的资料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4.访谈研究的适用性比较广。

5.访谈研究具有较问卷研究更高的回收率和有效率,研究者能保证使访谈研究中的所有问题都得到回答,提高被试回答的有效率。

二、访谈研究的局限(5分)
1.访谈研究相对于其他研究手段,花费的时间、精力和物力都较多。

2.访谈研究结果的可靠程度受谈话执行者的能力、水平、态度等限制。

3.访谈研究所获得的资料难以量化。

4.访谈研究尽管有很大的适用范围,但并不是所有研究问题都适宜采用访谈技术。

5.访谈研究受环境、时间和访谈对象情绪状态制约,以及访谈对象思考问题时间短等特点的影响。

10.请结合例子说明单因素实验设计的四种基本模式。

(P199—202)
答:
一、单组单因素一个层次实验设计模式。

这是研究者对一个实验组的被试先进行前侧,再施加一个层次的一种自变量,然后进行后侧,再对实验前和实验后被试反映比较,进行差异显着性检验,以确定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关系。

二、单组单因素两个层次实验设计模式。

这是研究者对一个实验组的被试,先进行前侧,再施加一个层次的一个自变量,然后进行第一次后侧,再施加第二个层次同一种自变量,再进行第二次后侧,将第一次与第二次后侧进行差异显着性检验,以确定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

三、等组单因素一个层次实验设计模式。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实验设计模式。

研究者选取实验组施加一个层次的一种自变量,控制组不施加实验变量,然后同时对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后侧,将实验组后侧与控制组后侧进行差异显着性检验,以确定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关系。

四、等组单因素两个层次实验设计模式。

这是研究者对两个实验组分别施加同一种自变量的两个层次的实验变量,实验前对两个实验组做前侧差异性检验,实验中,对实验1组施加甲层次的一种自变量;对实验2组施加的同一种自变量的乙层次,实验后再对两组进行后侧差异显着性检验,以确定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

【备注】具体分析或举例分析可酌情加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