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衰老学说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必修1教学课件知识点-细胞衰老的原因

高中生物必修1教学课件知识点-细胞衰老的原因


清除 ROS ,就可以延长寿命。正常细胞内存在清除自由基的防御系统, 包括酶系统和非酶系统: – 酶系统:SOD,CAT,GR等;
– 非酶系统:维生素E,醌类等电子受体。
(二)端粒与衰老:
细胞增殖次数与端粒DNA长度有关。 体细胞染色体的端粒DNA会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不断缩短。细胞 DNA每复制一次端粒就缩短启动DNA损伤检测点(DNA damage checkpoint),激活p53,引起p21表 达,导致不可逆地退出细胞周期,走向衰亡。资料表明人的成纤维细胞端粒 每年缩短14-18bp,可见染色体的端粒有细胞分裂计数器的功能,能记忆细 胞分裂的次数。
知识点——细胞衰老
的原因
细胞衰老的原因
(一)自由基学说:
该理论认为,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氧基团或分子(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引发的氧化性损伤的积累,最终导致衰老。

自由基:是一类瞬时形成的含不成对电子的原子或功能基团,普遍存在 于生物系统。具有高度反应活性,可引发链式自由基反应,引起DNA 、

端粒的长度与端粒酶(telomerase)的活性有关。 端粒酶是一种反转录酶,能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在精
原细胞、干细胞和肿瘤细胞(如Hela细胞)中有较高的端粒酶活性,而正常 体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很低,呈抑制状态。
成人早衰症(Werner's syndrome)病人平均39岁时出现衰老,47岁左右生命结束,
患婴幼儿早衰症 (Hutchinson-Gilford syndrome,图15-2) 的小孩在1岁时出现 明显的衰老,12-18 岁即过早夭折。
1.细胞衰老的原因中,被大家普遍接受的是 ①生物体生命活动中产生了大量自由基造成 的 ②细胞中的营养物质无法正常供应造成 的 ③细胞中产生的代谢废物大量积累所致 ④染色体上的端粒不断被“截短”造成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④

细胞衰老机制

细胞衰老机制
4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2.动物体细胞在体外传代次数与物种寿命有关
Cell Biology
物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平均寿命(年) 培养细胞传代次数
小鼠
3.5
5-10

30

175
25 90-120
5
细胞生物学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3.细胞的分裂能力与个体的年龄有关
细胞来源 胚胎 新生儿-15岁 成年 早老病儿童
细胞种类 成纤维细胞 成纤维细胞 成纤维细胞 成纤维细胞
1.宋今丹主编.《医学细胞生物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杨抚华,胡以平主编.《医学细胞生物学》.北京:科学出版社 3.凌诒萍主编.《细胞生物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4.翟中和主编.《细胞生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5.
Cell Biology
36
细胞生物学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Cell Biology
端粒记录细胞的年龄并预示死亡的时限。端粒长度是人衰老的生物学标志。
34
细胞生物学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思考题
1.什么是细胞衰老? 2.细胞衰老的特征主要有哪些? 3.简述细胞衰老的自由基学说及人体消除自由基的机制? 4.端粒学说主要有哪些内容?
Cell Biology
35
细胞生物学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Cell Biology
细胞生物学
酪氨酸酶
15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Cell Biology
衰老症状与原因分析
衰老症状 皮肤干燥、发皱
头发变白 老人斑 饮食减少
原因分析 细胞水分减少,体积减小
细胞内的酶活性降低 细胞内色素的累积 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

细胞衰老学说

细胞衰老学说

细胞衰老学说
细胞衰老是指细胞在生长和分裂过程中逐渐失去活力和功能的过程。

关于细胞衰老的学说有很多,目前较为公认的有以下几种:
1.自由基学说:自由基是一种高度活性的分子,由于氧化应激等原因,细胞内会产生大量自由基。

自由基可以攻击细胞膜、DNA等细胞结构,导致细胞损伤和衰老。

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清除剂可以减缓细胞衰老过程。

2.端粒学说:端粒是线状染色体末端的重复序列,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端粒逐渐缩短。

当端粒缩短到一定程度时,细胞停止分裂并进入衰老状态。

研究发现,端粒酶活性降低和端粒缩短与细胞衰老密切相关。

3.遗传决定学说:细胞衰老受到基因调控,基因突变或表达异常可能导致细胞衰老。

一些基因如p53、p16等被认为是细胞衰老的关键调控因子。

4.氧化损伤学说: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氧(ROS)会导致细胞内氧化损伤。

氧化损伤会影响细胞的DNA、蛋白质和脂质,从而导致细胞衰老。

5.基因转录或翻译差错学说:细胞衰老过程中,基因表达调控紊乱,导致蛋白质合成错误增加。

这些错误蛋白质可能影响细胞功能,从而导致细胞衰老。

6.代谢废物累积学说:随着细胞代谢的进行,代谢废物逐渐累积。

这些废物会影响细胞内环境,导致细胞衰老。

科学界对细胞衰老学说尚未达成一致,但自由基学说和端粒学说被广泛认可。

此外,研究人员还在不断探索其他可能影响细胞衰老的因素,如免疫细胞功能、新陈代谢等。

这些学说为延缓细胞衰老和开发抗衰老药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6.3 细胞的衰老和死亡课件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6.3 细胞的衰老和死亡课件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4.(等级考)下列关于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正在衰老的个体,体内没有幼嫩的细胞 B.处于青春期的年轻人,体内没有衰老的细胞 C.总体上看,衰老的个体内,细胞普遍衰老 D.对于单细胞生物来说,个体衰老不同于细胞衰老
答案:C
解析:正在衰老的个体,体内也有幼嫩的细胞,如造血干细胞,A错误;处于 青春期的年轻人,体内有衰老的细胞,如皮肤表皮细胞,B错误;总体上看,衰 老的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普遍衰老,C正确;对于单细胞生物而言,细胞的衰 老就是个体的衰老,D错误。
2.结合具体实例,探讨细胞的正常衰老和异常衰老与人体健康的关 系。
材料一 血液内红细胞的寿命只有120天,全年要更换3次。 材料二 图中是患有罕见的儿童早衰症的美国华盛顿州达 令顿地区男孩塞斯·库克,尽管只有12岁,但他的模样看上去 却像一名头发掉光、满脸皱纹的八十老翁。
①__细__胞_的__正__常_衰__老__对__于_实__现__有_机__体__的__自_我__更__新_非__常__有__利_。_________________ ②__细__胞_异__常__衰_老__会__威__胁_人__类__的_健__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节 细胞的衰老和死亡
一、细胞衰老 1.细胞衰老的特征
通透性
加深
减少 多种酶
交流 传递
2.细胞衰老的原因 Ⅰ.自由基学说 (1)自由基:通常把 异常活泼的带电分子或基团 ,称为自由基。
(2)
攻击和破坏
DNA 蛋白质 衰老
磷脂分子 基因突变
Ⅱ.端粒学说 ( 1 ) 端 粒 : 每 条 染 色 体 的 两端 都 有 一 段 特 殊 序 列 的DNA—蛋白质复合体 ,称为端粒。 (2)端粒与细胞分裂次数的关系 端粒 DNA序列在每次细胞分裂后会 缩短 一截。随着细胞分裂次 数的增加,截短的部分会逐渐向内延伸。在端粒 DNA序列 被“截”短 后,端粒内侧 正常基因的DNA序列 就会受到损伤,结果使细胞活动渐 趋异常。

生物必修一细胞的衰老知识点

生物必修一细胞的衰老知识点

生物必修一细胞的衰老知识点
生物必修一细胞的衰老知识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细胞衰老的定义:细胞衰老是指细胞功能逐渐减弱,并最终失去分裂能力的过程。

2. 细胞衰老的原因:细胞衰老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
氧化应激等。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端粒缩短和DNA损伤。

3. 端粒缩短: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重复DNA序列,而人类细胞的DNA复制过程中,
由于末端无法完全被复制,导致每次细胞分裂时,端粒都会缩短一点。

当端粒缩短到
一定长度时,细胞无法继续分裂,从而发生衰老。

4. DNA损伤:DNA损伤是指DNA链上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包括突变、损伤和修复
过程中的错误等。

DNA损伤可能由内外因素引起,如紫外线、离子辐射、化学物质等。

未修复的DNA损伤会导致细胞衰老和突变,并可能引发癌症等疾病。

5. 细胞衰老的影响:细胞衰老会导致细胞功能下降,包括代谢能力减弱、分泌功能减退、蛋白质合成降低等。

此外,细胞衰老还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如心
血管疾病、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等。

6. 延缓细胞衰老的方法:尽管细胞衰老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但可以通过一些方法
来延缓细胞衰老。

如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等;
减少DNA损伤的可能性,如避免暴露在紫外线和有害化学物质中;保护端粒的长度和稳定性,如维持端粒酶(telomerase)活性;以及使用抗氧化剂等。

细胞衰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还有许多相关的研究课题,上述知识点只是对细胞衰老
的基本概念进行了介绍。

细胞衰老与凋亡12

细胞衰老与凋亡12

Bcl-2家族、线粒体与细胞凋亡
◆Bcl-2是一种原癌基因,是ced-9在哺乳类中的同源物,能抑制细胞凋亡;与线粒体及内质网膜相结合;Bcl-2蛋白的羧基末端有一穿膜的结构域;Bcl-2家族成员的基因中,常常含有三个保守的Bcl-2同源区,即BH1,BH2和BH3,这三个区域是调节凋亡所必需的结构。 ◆Bcl-2、线粒体与细胞凋亡
一、细胞衰老的特征
(一)形态变化
二、细胞衰老的分子机理
(一)差错学派
差错学派认为细胞衰老是各种细胞成分在受到内外环境的损伤作用后,因缺乏完善的修复,使“差错”积累,导致细胞衰老。
代谢废物积累学说:脂褐质的积累 大分子交联学说:DNA交联和胶原交联 自由基学说 体细胞突变学说:突变积累和功能基因的丧失 DNA损伤修复学说
遗传论学派
3、衰老基因学说 子女的寿命与双亲的寿命有关; 各种动物都有相当恒定的平均寿命和最高寿命; 成人早衰症:平均39岁时出现衰老,47岁生命结束; 婴幼儿早衰症:1岁时出现明显的衰老,12~18岁生命结束, 早衰症患者体内解旋酶发生突变 。 Caenrhabditis elegans的平均寿命仅3.5天,该虫age-1 单基因突变,可提高平均寿命65%,提高最大寿命110%。
与细胞增殖有关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都参于对细胞凋亡的凋控。其中研究较多的有bcl-2 c-myc、p53、Ice、Fas/APO-1等。 1、myc c-myc对增殖和凋亡的调节是一样的。当生长因子存在,bcl-2基因表达时,促进细胞增殖,反之细胞凋亡。
(一)细胞凋亡相关基因
2、bcl-2 细胞凋亡抑制基因,名称来源于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ell lymphoma/Leukemia-2,bcl-2)。 bcl-2 能够编码 bcl-2α(26KD)和 bcl-2β(22KD)两种蛋白质,是膜的整合蛋白,主要存在于线粒体外膜、核膜及部分内质网中。 bcl-2的功能相当于线虫中的ced9。

细胞衰老的两个学说

细胞衰老的两个学说

细胞衰老的两个学说
细胞衰老是生物学上极其重要的一个研究领域。

早在1961年,丹尼尔喜瑞提出“细
胞衰老”的概念后,一些学者就深入研究细胞衰老的相关机制,最终提出了“可逆衰老”
和“不可逆衰老”两个学说。

可逆衰老学说认为,细胞具有一定的衰老机制,但并不是一种永久性的现象。

这表明,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细胞的衰老作用可以被抑制,或者在衰老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复原
激活剂对细胞进行恢复。

因此,可逆衰老认为,细胞衰老是逆转可能的。

两种理论的区别在于它们的观点不同。

可逆衰老关注的是利用复原激活剂积极促进细
胞代谢和生长的过程,从而发挥细胞衰老的调整功能,促进细胞的抗衰老能力;而不可逆
衰老更多的是在抑制细胞代谢和生长的作用,促使细胞衰老进程加快。

尽管二者的区别很大,但是这两者并不是完全相关的两个概念。

实际上,细胞衰老究
竟是可逆的还是不可逆的一个过程,完全取决于细胞的状态和受影响的程度。

因此,细胞
衰老可以通过正确的研究过程和正确的研究结果,来判定是可逆衰老还是不可逆衰老。


就是说,可逆衰老和不可逆衰老是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幼稚性结果时考虑的观点,并不表示
它们之间存在一种明确的区分。

人体衰老的相关学说

人体衰老的相关学说

人体衰老的相关学说
人体衰老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生理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各种功能逐渐下降。

人体衰老的原因至今仍是科学界争论的焦点,相关的学说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自由基理论:自由基是一种高度反应性的分子,会对人体细胞造成损伤,导致细胞老化和死亡。

自由基理论认为衰老是由于体内自由基的积累导致的。

2.激素理论:激素是调节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随着年龄的增长,激素的分泌量逐渐减少,导致人体机能下降,最终导致衰老。

3.遗传理论:衰老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某些基因突变可能会导致衰老的提前出现,而某些基因可能会延缓衰老的发生。

4.代谢理论:代谢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关键过程,代谢理论认为衰老主要是由于代谢过程的不完全或不规律导致的。

虽然目前还没有一种理论能够完全解释衰老的机制,但对人体衰老的研究仍在不断深入,相关的学说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通过对衰老机制的深入研究,可以为预防和治疗相应的老年疾病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 1 -。

细胞衰老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细胞衰老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细胞衰老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细胞衰老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衰老是机体退化时功能下降及生理紊乱的综合表现。

衰老与机体的多种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当前生物医学界研究的热门话题。

机体衰老与细胞衰老密切相关,细胞衰老是指细胞生理功能的衰减。

衰老在组织细胞水平上表现为DNA、蛋白质、脂类及细胞器等的损伤和有害物质积累。

本篇文章对衰老的分子水平研究进行综述。

一、细胞衰老相关假说随着衰老研究的发展,学者们提出了越来越多的有关衰老机制的学说:端粒假说,氧自由基学说、神经内分泌学说、DNA损伤修复学说、细胞凋亡学说、分子交联学说、失衡中毒学说以及生物膜损伤学说等。

【1】二、细胞衰老相关信号通路目前研究最多的与细胞衰老相关的信号通路有p53-p21-pRb【2】和p16-pRb通路,【3】SIRT1通路,胰岛素/IGF-1通路,mTOR通路等。

与细胞衰老相关的分子参与这些信号通路进行细胞衰老的调控。

三、细胞衰老相关基因人类衰老相关基因大多是抑癌基因、原癌基因或静止期细胞表达的基因。

诸如P16、P21、P53、P33、PTEN、Rb,ras、raf、c-jun、c —fos、myc、bcl—2、cyclinDl等基因。

人类“长寿基因”与“衰老基因”相比模式更为复杂,且绝非一种基因在起作用,可能是一个基因群。

犹如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凋亡与抗凋亡基因,一正一负、既联系又制约,调控衰老的进程。

【4】四、细胞衰老相关RNAIncRNA参与细胞衰老调控的机制包括:参与细胞周期的调控、调控端粒长度、参与表观遗传学调控。

同时,IncRNA还参与了衰老相关重要信号通路的调控,如p53/p21,与许多衰老相关重大疾病密切相关。

【5】MicroRNA(miRNA)是一类在基因转录后水平发挥重要调控功能的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miRNA可以通过调控衰老信号通路中的蛋白,调节端粒酶逆转录酶的活性从而调节端粒酶的活性和端粒长度,调节活性氧自由基的生成以及调节线粒体的氧化损伤等多种途径来调控细胞衰老的过程。

细胞生物学-细胞衰老

细胞生物学-细胞衰老

L.Hayflick (1961)报道,人的成纤维细胞在体外
培养时增殖次数是有限的(60-70代)。 细胞增殖次数与端粒DNA长度有关。 2、重复基因失活学说:如哺乳动物rRNA基因数随年 龄而减少。
细胞衰老
3、衰老基因学说 子女的寿命与双亲的寿命有关; 各种动物都有相当恒定的平均寿命和最高寿命;
细胞衰老
Hutchinson-Gilford syndrome
细胞衰老
黄 辰 生物医学基础研究中心 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细胞衰老
细胞衰老 又称老化,指细胞随着年龄的增加,机能和结
构发生退行性变化,趋向死亡的不可逆现象。
细胞衰老
一、人体细胞的动态分类 更新组织:如上皮细胞、血细胞。构成更新组织的细胞 可分为3类:① 干细胞、 ② 过渡细胞、 ③成熟
细胞。
稳定组织:可补偿性增生,如:肝、肾细胞。 恒久组织:细胞不再分裂,如神经、骨骼、心肌细胞。 可耗尽组织:如人类的卵巢实质细胞。
细胞衰老
三、细胞衰老的分子机理 (一)差错学派 1、代谢废物积累:如:脂褐质 2、自由基攻击:导致DNA、蛋白质变异,正常细胞内存 在清除自由基的防御系统:
酶系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 非酶系统:维生素E,醌类等电子受体。
细胞衰老
(二)遗传论学派 1、细胞有限分裂学说 “Hayflick”极限,即细胞最大分裂次数。
成人早衰症:出现明显的衰老,12-18岁生命 结束,
早衰症患者体内解旋酶发生突变 。
Caenrhabditis elegans的平均寿命仅3.5天,该虫
age-1 单基因突变,可提高平均寿命65%,提高最 大寿命110%。

解释细胞衰老的两个学说

解释细胞衰老的两个学说

解释细胞衰老的两个学说细胞衰老是指细胞无法正常进行代谢和增殖等生物过程的现象,是生物实现新陈代谢、延缓衰老过程的阻碍因素。

细胞衰老学界把这种现象归结为两种学说:细胞自然衰老学说和细胞遗传衰老学说。

细胞自然衰老学说细胞自然衰老学说认为,细胞衰老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细胞的繁殖能力有限,不断的代谢活动和内部毒素的作用,使细胞出现衰老现象和断裂现象,致使细胞失去代谢能力,最终导致细胞凋亡。

细胞遗传衰老学说细胞遗传衰老学说认为,细胞衰老是一个遗传现象,其特征是细胞的基因组结构会减少,而且出现变异,这些基因组变异会影响细胞的代谢和增殖能力,致使细胞缺乏足够的能量进行正常的代谢,最终导致细胞衰老。

细胞衰老对生物体的影响细胞衰老对生物体的影响是比较复杂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细胞衰老会引起生物体的免疫功能受损,从而引起疾病的恶化,最终导致生物体的病变。

2、细胞衰老引起的新陈代谢不足,会降低机体的新陈代谢能力和代谢均衡,从而导致体内激素不平衡,衰老症状加重。

3、细胞衰老会造成组织和器官功能紊乱,从而引起机体新陈代谢酶、激素以及免疫细胞能力等衰减,机体状态,从而引起疾病发生。

总结细胞衰老是生物体进入衰老过程的根本原因,是每一个生物体延缓衰老的有效措施,也是研究机体正常运作的重要参照。

细胞衰老学界把这一现象归结为两种学说,即细胞自然衰老学说和细胞遗传衰老学说。

虽然它们有着不同的理论解释,但都是细胞衰老发生的根本原因。

两种学说都表明,细胞衰老对生物体的影响是比较复杂的,它可能会导致机体新陈代谢紊乱和免疫功能受损,甚至导致疾病的发生。

因此,要保持健康的身体,我们就需要注重细胞衰老的问题,延缓生物体的衰老过程,扩展青春之路。

解释细胞衰老的两个学说

解释细胞衰老的两个学说

解释细胞衰老的两个学说细胞衰老是人类衰老的基础,它描述的是细胞存活的最大期限,当细胞到达它的衰老期限时,它就不再正常运作。

解释细胞衰老的两个主要学说是动力学学说和程序性死亡学说。

动力学学说提出的观点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胞的内在机能会被反复使用,从而导致机能逐渐下降,而最终会达到衰老的状态。

程序性死亡学说认为,细胞是有生命期限的,即细胞会在一定的生命周期内衰老和死亡,这是一种由基因控制的内在过程。

程序性死亡学说认为,细胞会自觉的“意识到”它的生命期限已经超出,从而触发它的衰老和死亡过程。

《动力学学说》首先由西德库兹涅佐夫(S.A.Kuznetzov)提出,它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胞会因为不断地被使用而衰老,这种衰老有可能是慢性的累积性过程,也有可能是激烈的瞬间变化。

通过将不断衰变的基因、蛋白质和代谢产物放在一个衰变过程的模型中,他发现了细胞衰老过程的动力学学说。

另一种解释细胞衰老的学说是程序性死亡学说,这是由威廉姆斯(Williams)和其他研究人员提出的,他们认为,细胞会在一定的生命周期内衰老和死亡,而这种衰老是由基因控制的内在过程。

细胞死亡在他们看来是一种“自愿”的过程,细胞会根据其内在的时间表,在一定生命周期内衰老并最终死去。

威廉姆斯等人发现,当细胞衰老的过程开始时,会出现一种称为caspase的“自噬”酶,它负责细胞 self-digestion,最终导致细胞的死亡。

caspase的出现可以表明细胞的衰老时间已经过完,有效地触发了细胞的死亡过程。

表观遗传学也为解释细胞衰老提供了解释。

表观遗传学研究发现,细胞内基因组可以经历“双螺旋型结构变化”,这是一种重要的基因组活动,是基因表达的一种重要调节机制,也是细胞衰老的一个重要因素。

人们发现,老化的细胞和正常的细胞在基因组结构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基因表达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而导致细胞衰老。

细胞衰老是一种复杂的过程,对于解释细胞衰老,动力学学说、程序性死亡学说和表观遗传学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细胞衰老特征及学说-海文

细胞衰老特征及学说-海文

细胞衰老特征及学说-海文细胞衰老是客观存在的。

同新陈代谢一样, 细胞衰老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客观规律。

对多细胞生物而言, 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与机体的衰老和死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机体的衰老并不等于所有细胞的衰老, 但是细胞的衰老又是同机体的衰老紧密相关的。

研究表明,现代人类面临着三种衰老:第一种是生理性衰老,是指随着年龄增长所出现的生理性退化,这是一切生物的普遍规律。

第二种是病理性衰老,即由于内在的或外在的原因使人体发生病理性变化,使衰老现象提前发生,这种衰老又称为早衰。

第三种是心理性衰老,心理活动是生理活动更高级的物质运动形式,人类由于各种原因,常常产生“未老先衰”的心理状态而影响机体的整体功能。

细胞在正常环境条件下发生的功能减退,逐渐趋向死亡的现象。

衰老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细胞作为生物有机体的基本单位,也在不断地新生和衰老死亡。

衰老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的长短即细胞的寿命,它随组织种类而不同,同时也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高等动作体细胞都有最大分裂次数,细胞分裂一旦达到这一次数就要死亡。

各种动物的细胞最大分裂数各不相同,人细胞为50~60次。

一般说来,细胞最大分裂数与动物的平均寿命成正比。

细胞衰老时会出现水分减少、老年色素——脂褐色素累积、酶活性降低、代谢速率变慢等一系列变化。

关于细胞衰老,目前已有不少假说,主要包括遗传因素说、细胞损伤学说、生物大分子衰老学说等,但都不能圆满地解决问题。

通过细胞衰老的研究可了解衰老的某些规律,对认识衰老和最终找到推迟衰老的方法都有重要意义。

细胞衰老问题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生物学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随首科学发展而不断阐明衰老过程,人类的平均寿命也将不断延长。

但也会出现相应的社会老龄化问题以及心血管病、脑血管病、癌症、关节炎等老年性疾病发病率上升的问题。

因此衰老问题的研究是今后生命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生物体内的绝大多数细胞,都要经过未分化、分化、衰老、死亡等几个阶段.可见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也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我们知道,生物体内每时每刻都有细胞在衰老,死亡,同时又有新增殖的细胞来代替它们.例如,人体内的红细胞,每分钟要死亡数百万至数千万之多,同时,又能产生大量的新的红细胞递补上去.细胞衰老的特征研究表明,衰老细胞的核、细胞质和细胞膜等均有明显的变化:①细胞内水分减少,体积变小,新陈代谢速度减慢;②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③细胞内的色素会积累;④细胞内呼吸速度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线粒体数量减少,体积增大;⑤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人体衰老的相关学说

人体衰老的相关学说

人体衰老的相关学说
人体衰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如生物学、医学、化学、物理学等。

目前,关于人体衰老的相关学说有以下几种: 1. 自由基学说:该理论认为,人体衰老是由于自由基的积累导致的。

自由基是一种高度反应性的分子,可以在体内与细胞组成部分结合,引起细胞损伤和死亡。

2. 遗传学说:该理论认为,人体衰老是由于基因突变和遗传因素导致的。

一些基因突变可能导致细胞功能和组织结构的改变,进而引起衰老。

3. 免疫学说:该理论认为,人体衰老是由于免疫系统的功能下降导致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系统逐渐失去应对病原体和疾病的能力,造成身体的衰老。

4. 代谢学说:该理论认为,人体衰老是由于细胞代谢的降低和细胞能量的不足导致的。

体内的代谢产物和废物可能会积累起来,引起组织和器官功能的下降。

5. 环境学说:该理论认为,人体衰老是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的。

例如,紫外线辐射、化学物质和污染物等可能会加速身体的衰老。

以上学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它们可能相互影响,甚至可以同时存在。

未来的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人体衰老的机制,并开发出预防和治疗衰老相关疾病的方法。

- 1 -。

高中生物---细胞衰老理论

高中生物---细胞衰老理论

高中生物---细胞衰老理论细胞衰老是指细胞在执行生命活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胞增殖与分化能力和生理功能逐渐发生衰退的变化过程。

细胞的生命历程都要经过未分化、分化、生长、成熟、衰老和死亡几个阶段。

衰老死亡的细胞被机体的免疫系统清除,同时新生的细胞也不断从相应的组织器官生成,以弥补衰老死亡的细胞。

细胞衰老死亡与新生细胞生长的动态平衡时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

细胞衰老的原因非常复杂,许多研究至今还是停留在假说阶段,目前对细胞衰老的解释有以下几种学说或理论:1、自由基学说自由基学说是当前抗老医学领域里最重要的学说。

哈曼博士在1956年提出的,在人的生活中阳光照射、光电波辐射、呼吸(空气污染、吸烟)过程中,体内产生不配对电子的化学基团称为自由基(或游离基),衰老过程中的退行性变化是由于细胞正常代谢过程中产生自由基的有害作用造成的。

自由基对机体组织的造成持续伤害,导致结果包括:体内酶的活性降低、核酸代谢误差、溶酶体色素堆积,致使细胞衰老。

机理:自由基产生→氧化损伤→组织衰竭→衰老2、端粒学说端粒是在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部分的像帽子一样的特殊结构,端粒含有特定的DNA重复序列,不同物种间的这段DNA重复序列有所不同。

具有维持染色体结构完整性和解决其末端复制难题的作用。

端粒酶是一种逆转录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是以自身RNA为模板,合成端粒重复序列,加到新合成DNA链末端。

在人体内端粒酶出现在大多数的胚胎组织、生殖细胞、炎性细胞、更新组织的增生细胞以及肿瘤细胞中。

正因如此,细胞每有丝分裂一次,就有一段端粒序列丢失,当端粒长度缩短到一定程度,会使细胞停止分裂,导致衰老与死亡。

3、代谢废物积累学说细胞代谢产物积累至一定量后会危害细胞,引起衰老,哺乳动物脂褐质的沉积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脂褐质是一些长寿命的蛋白质和DNA、脂类共价缩合形成的巨交联物,次级溶酶体是形成脂褐质的场所,由于脂褐质结构致密,不能被彻底水解,又不能排出细胞,结果在细胞内沉积增多,阻碍细胞的物质交流和信号传递。

生物必修一细胞的衰老知识点

生物必修一细胞的衰老知识点

一、细胞的衰老1、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单细胞生物体,细胞的衰老或死亡就是个体的衰老或死亡。

多细胞生物体,个体衰老的过程就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2、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1)在衰老的细胞内水分、。

2)衰老的细胞内有些酶的活性。

3)细胞内的会随着细胞的衰老而逐渐积累。

4)衰老的细胞内、速度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固缩,染色加深。

5) 通透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3、细胞衰老的学说:(1)自由基学说(2)端粒学说二、细胞的凋亡1、概念: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也常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2、意义: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

3、与细胞坏死的区别: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

细胞凋亡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

DNA、RNA知识点全称: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分布: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染色剂:甲基绿、吡罗红链数:双链、单链碱基:ATCG、AUCG五碳糖:脱氧核糖、核糖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代表生物: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噬菌体、HIV、SARS病毒生物必考知识点1.概念及其反应式: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

总反应式:CO2+H2O───→(CH2O)+O2反应式的书写应注意以下几点:(1)光合作用有水分解,尽管反应式中生成物一方没有写出水,但实际有水生成;(2)“─→”不能写成“=”。

对光合作用的概念与反应式应该从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条件——光能、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产物——糖类等有机物和氧气来掌握。

2.光合作用的过程:①光反应阶段:a、水的光解:2H2O→4[H]+O2(为暗反应提供氢);b、ATP的形成:ADP+Pi+光能─→ATP(为暗反应提供能量)②暗反应阶段:a、CO2的固定:CO2+C5→2C3;b、C3化合物的还原:2C3+[H]+ATP→(CH2O)+C5。

细胞生物学 细胞衰老

细胞生物学 细胞衰老

5、细胞质的变化 内质网的变化
内质网排列无序,膜腔膨胀,膜面上核糖体 减少
线粒体的变化
线粒体数量减少,体积变大。线粒体DNA的 损伤程度增加,线粒体DNA的转录产物减少 高尔基体的变化
囊泡肿胀,断裂,崩解
细胞衰老的机制
1、自由基学说 衰老是由于自由基对细胞成分的有害攻击 这里所指的自由基,主要是氧自由基
3、遗传程序学说
每一物种本身固有其遗传基因上的衰老程 序,衰老是由遗传控制得程序性过程,生 物体细胞内特定基因按照预定程序有序的 开启和关闭,控制着个体的生长发育、衰 老死亡。
衰老基因:染色体1、4、7号及X染色体上 发现了衰老相关基因
4、免疫调节学说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有如机体的“生物 钟”,是调节衰老过程的主要场所,衰老 时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变化 导致或调控 着全身功能的退行性变化
自由基引起脂质过氧化,膜饱和脂肪酸相 对增多使膜变得刚性,严重影响生物膜的 功能
2、端粒与端粒酶学说
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由许多简单重 复序列和相关蛋白组成的复合结构,具有 维持染色体结构完整性和解决其末端复制 难题的作用。端粒酶是一种逆转录酶,由 RNA和蛋白质组成,是以自身RNA为模板, 合成端粒重复序列,加到新合成DNA链末端。 细胞每有丝分裂一次,就有一段端粒序列 丢失,当端粒长度缩短到一定程度,会使 细胞停止分裂,导致衰老与死亡。
荷,胶体失水,导致细胞硬度增加,代谢 速率减慢
2、致密体的形成 衰老细胞中常沉积着一些色素或蜡样物质,
为脂褐素或致密体 脂褐素主要是由溶酶体转化而来的 在胞核的变化 核膜内折 染色体固缩 细胞核增大 核小体DNA变短
4、细胞膜的变化 膜流动性减弱 膜组成和结构改变 膜选择透过性降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基因阻遏平衡论 • 于1992年由吕占军教授提出,以后 又作了部分补充。严格说该学说属于一 种生命学说,因其不仅解释衰老也解释 肿瘤和分化。该学说同时考虑到衰老、 分化和肿瘤现象,考虑到基因结构及组 成,生物进化等多方面的问题,但其中 的许多论点和直接实验依据尚在进一步 地验证和提供过程中。
活性氧基团导致细胞损伤和衰老 (氧化损伤学说,自由基理论) 自由基(free radical):不成对电子或原子基团构 成的高度活化分子 O2超氧自由基;OH 羟自由基;
自由基与其他分子反应时产生的活性氧基团 (ROS)导致细胞发生氧化性损伤。
自由基
衰老基因学说
衰老基因与抗衰老基因 1. 衰老基因
• 2、遗传程序假说:
• 1)衰老基因学说 • 首先报道诱导永生细胞衰老实验的是Sugawara等人,用 正常细胞和永生仓鼠细胞融合后,出现衰老表现。将人1 号染色体导入永生仓鼠细胞则细胞出现衰老迹象。 Sugawara等认为1号染色体上携有仓鼠永生细胞系的衰 老基因。有人说细胞衰老是被激活的或在细胞增殖后期 作用显著的基因控制的结果,由此认同了衰老基因的存 在,缺失这些基因使细胞发生永生化。正常细胞和肿瘤 细胞杂交后,杂交细胞表现衰老,说明了正常细胞能够 弥补肿瘤细胞在衰老程序中的缺陷。人们发现使细胞衰 老的染色体似乎也有特异性,如对于同一种细胞导入2号 染色体,细胞出现衰老表现,导入3、6、7、9、11或 12号染色体细胞仍能继续生长,也没有形态的改变。 导入染色体可以使细胞从永生向衰老转变,不能就认 为其上一定携有衰老基因,任何引起细胞功能下降的因 素都可以导致衰老。从进化上讲,多细胞生物也没有必 要强制性存在衰老基因。
• 3)大分子交联学说
该学说由Bjorksten于1963年提出的,后经 Verzar加以发展。其主要论点是:机体中蛋白质,核 酸等大分子可以通过共价交叉结合,形成巨大分子。这 些巨大分子难以酶解,堆积在细胞内,干扰细胞的正常 功能。这种交联反应可发生于细胞核DNA上,也可以 发生在细胞外的蛋白胶原纤维中。目前有一些证据支持 交联学说。皮肤胶原的可提取性以及胶原酶对其消化作 用随增龄降低,而其热稳定性和抗张强度则随年龄的增 高而增强了;大鼠尾腱上的条纹数目及所具备的热收缩 力随年龄的增高而增加,溶解度却随年龄增高而降低。 这些结果表明,在年老时胶原的多肽链发生了交联,并 日益增多。该学说与自由基学说有类似之处,亦不能说 明衰老发生的根本机制。
4. 内膜系统的变化:内质网逐渐减少,高 而基体囊泡肿胀、扁平囊泡断裂崩解,溶 酶体功能减退、酶漏出细胞自溶。 5. 细胞中的线粒体随年龄增大数目减少、 体积增大。 6.细胞核的衰老变化:核固缩,常染色质 减少,染色加深,核质比减小。 (二)功能变化 1.染色质转录活性下降。 2、蛋白质合成下降,酶活性改变。
• 大量实验说明端粒、端粒酶活性与细胞衰老及永 生有着一定的联系。第一个提供衰老细胞中端粒 缩短的直接证据是来自对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的 观察,通过对不同年龄供体成纤维细胞端粒长度 与年龄及有丝分裂能力的关系观察到随着增龄, 端粒的长度逐渐变短,有丝分裂的能力明显渐渐 变弱;Hastie发现结肠端粒限制性片段的长度随 供体年龄增加逐渐缩短,平均每年丢失33bp的重 复序列;植物中不完整的染色体在受精作用中得 以修复,而不能在已经分化的组织中修复,这在 较为高等的真核生物中也证实了体细胞中端粒酶 的活性受抑制;精子的端粒要比体细胞长,体细 胞缺失端粒酶活性就会逐渐衰老,而生殖细胞系 的端粒却可以维持其长度;转化细胞能够通过端 粒酶的活性完全复制端粒以得永生。
人类:载脂蛋白Eε4基因、β淀粉样蛋 白基因 p16, p53 p21 RB基因
2. 抗衰老基因
WRN
bcl-2
染色体端粒缩短与细胞衰老
端粒——端 粒 钟 学 说(telomere clock theory) •端粒(telomere)是染色体末端特殊结构。
人类端粒(TTAGGG)n
n=250-1500
• 但是许多问题用端粒学说还不能解释。体细胞端 粒长度与有丝分裂能力呈正比,这一点实验已经 证实了,而不同的体细胞其有丝分裂能力是不尽 相同的,胃肠黏膜细胞的分裂增殖速度就比较快, 神经细胞分裂的速度就比较慢。曾有人就不同年 龄供体角膜内皮细胞的端粒长度进行研究发现角 膜内皮细胞内端粒长度长期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 平,而端粒酶却不表达。另外,Kippling发现, 鼠的端粒比人类长近5-10倍,寿命却比人类短的 多。这些都提示体细胞端粒长度与个体的寿命及 不同组织器官的预期寿命并非一致。生殖细胞的 端粒酶活性长期维持较高的水平却不会象肿瘤那 样无限制分裂繁殖;端粒长度由端粒酶控制,那 何种因素控制端粒酶呢?生殖细胞内端粒酶活性 较高,为什么体细胞中没有较高的端粒酶活性。 看来端粒的长度缩短是衰老的原因还是结果尚需 进一步研究。
2)自由基学说:
正常代谢反应的中间产物每含自由基,对细 胞会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如脂类的过氧化与大分 子的交联,其后果是使胞内酶失活,以及象脂褐 质一类的惰性物质在胞内沉积。此说虽然无直接 证据,但以抗氧化剂或自由基净化剂饲喂小鼠可 延长寿命,或抑制脂褐质的形成。此外,抗氧化 剂还有加强机体免疫反应,抑制肿瘤及自体免疫 疾病等作用,都从侧面为此说提供了间接的证据, 然而也有一些反面的实验结果。
年轻漂亮是每个人都向往的,为此人 类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提出许多关于细胞衰 老的学说。
返老还童
人类梦想
1、细胞磨损学说
1)错误成灾学说 差误成灾学说是由Orgel明确提出的,认为在DNA复制,转录 和翻译中发生误差,这种误差可以不断扩大,造成细胞衰老、 死亡。如DNA转录mRNA的过程发生微小的差异,带有该微小 差异的mRNA会翻译出进一步偏离的蛋白质,该蛋白质如果属 于DNA聚合酶会合成差异程度更大的DNA,这样的差错经过每 一次信息传递都扩大一些,形成恶性循环,使细胞内积累许多 差错分子造成灾难,细胞正常功能不能发挥,致使细胞衰老、 死亡。
细胞衰老学说
鄢圣敏、曾明、张羽
衰老(aging):生物 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 功能逐渐衰退的总现象。 有两层含义: 一是其增殖分化的停止。 二是其同时能够维持细 胞的基本功能。
细胞总体的衰老可以反映机体的衰老,而 机体的衰老是以总体细胞的衰老为基础的。
细胞衰老的表现:
主要表现为对环境变化适应能力的降低和维 持细胞内环境能力的降低。 (一)形态结构变化 1.细胞内水分减少:失去正常形态,代谢速率减慢。 2.细胞内色素沉积:脂褐质小体随年龄增加而增多。 3. 细胞膜的衰老变化:磷脂含量下降,膜变厚、 流动性下降、物质转运障碍。
• 3、端粒学说端粒学说由Olovnikov提出,认
为细胞在每次分裂过程中都会由于DNA聚合酶功 能障碍而不能完全复制它们的染色体,因此最后 复制DNA序列可能会丢失,最终造成细胞衰老死 亡。 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由许多简单重复序 列和相关蛋白组成的复合结构,具有维持染色体 结构完整性和解决其末端复制难题的作用。端粒 酶是一种逆转录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是以 自身RNA为模板,合成端粒重复序列,加到新合 成DNA链末端。在人体内端粒酶出现在大多数的 胚胎组织、生殖细胞、炎性细胞、更新组织的增 生细胞以及肿瘤细胞中。正因如此,细胞每有丝 分裂一次,就有一段端粒序列丢失,当端粒长度 缩短到一定程度,会使细胞停止分裂,导致衰老 与死亡。
端粒长度取决于端粒酶的活性。
端 粒长度
stop
端粒酶
(核蛋白酶)
RNA
蛋白质
模持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端粒长度
端粒酶活性(+):胚胎细胞、生殖细胞、肿瘤细胞
端粒酶活性(-):正常组织 Dolly - 20%
端粒长度与衰老相关
谢谢大家!
参考文献
[1]翟中和,王喜忠主编.2007.细胞生物学(第三 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Edinger A L,Thomson C B.Death by design:apoptosis,necrosis and autophagy[J].Current Opinion in Cell Biology [3]/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