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夜和旅夜书怀意境上的区别
阁夜_杜甫自己的课
![阁夜_杜甫自己的课](https://img.taocdn.com/s3/m/757f1bcc4028915f804dc251.png)
探究讨论
• 1、首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诗人是如何表 达自己情感的?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
•
严冬岁末,白昼很短,日落月升仿佛
催促着白天匆匆而过。 大雪初霁,皑皑白雪在月光的辉映下, 使山城夔州的冬夜更显凄清寂静。
• 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悲慨 • 对客居天涯,凄寒处境的悲慨 • 写实景而寓深情 –-寓情于景
• 通过用典来抒发感情 • 一世之雄,而今安在?他们不都成了黄土 枯骨吗! 中的枯骨吗!借古人聊以自慰,抒发对人 生无常的悲叹;而自己知交半零落,亲朋 无一字,倍感凄苦寂寥。 语速慢,音调沉郁
梳理总结
• 艺术手法:寓情于景,听觉,视觉,用典 • 表达的感情: 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悲慨 对客居天涯,凄寒处境的悲慨 对连年战伐,百姓劳苦的痛惜 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叹 对自己知交半零落,亲朋无一字的无奈寂寥
拓展延伸
• 比较阅读《阁夜》和《旅夜书怀》,分析这两 首诗在意境上的不同。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相同点:意境都很雄浑壮阔
不同点:《阁夜》意境悲壮萧瑟。短景、天涯、霜 雪、寒宵等意象传达出来的是寒冷萧条的气氛, 鼓角、星河传达的是征战和动荡的气息,全诗景 象宏阔壮观,但仍有悲凉和萧瑟; 《旅夜书怀》意境高朗壮阔。细草、微风、危樯、 独夜舟描绘出风清气和的春夜,“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描绘出疏朗高远的广阔空间,两组 意象形成微弱渺小和宏阔壮观的对比,表现了诗 人置身于天地间的渺小和无助。
2、颔联为千古名句,赏析该联写了哪些感觉, 营造了什么意境。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 听觉—五更鼓号,家国动荡—气氛悲壮 音调铿锵高亢 • 视觉—星河倒影,随波动荡—意境壮丽 音调转柔Leabharlann 颈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阁夜》学案
![《阁夜》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edf5904b35eefdc8d333f4.png)
阁夜
杜甫
一、学习目标
1.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有感情诵读作品,理解作品蕴含的感情
2.反复研读文本,深入分析此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3.了解杜甫沉郁悲凉的格调,学习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二、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自称。
他创作的许多诗歌,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是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
杜甫也被誉为“”。
在艺术上,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风格“”;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著有《》。
2、背景知识
“阁夜”,即西阁之夜。
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冬寓居夔州西阁时所创作的,是诗人感时、伤乱、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
当时,蜀中发生了崔旰、郭英乂、杨子琳等军阀的连年混战,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加之杜甫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等人相继亡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
人心不安,国无宁日,诗人愁心如焚,忧时伤怀,心情十分沉重,写下了这首诗。
3、《阁夜》的体裁
从诗体看,属七言律诗;从内容看,是一首抒情诗;律诗属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格律诗。
有七律“千秋鼻祖”之美称。
三、导学指导与检测
吟咏诗韵:发挥想象与联想,用诗化的语言诠释诗歌。
根据诗意写一段话(对偶句或排比句)我看到了
我听到了
我想到了
我感受到了。
2024年杜甫《旅夜书怀》赏析
![2024年杜甫《旅夜书怀》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753b921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c3.png)
杜甫《旅夜书怀》赏析1
公元七六五年,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飘泊。这首五言律诗大概是他舟经渝州、忠州一带时写的。
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象江岸细草一样渺小,象江中孤舟一般寂寞。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在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着诗人的什么感情呢?有人认为是“开襟旷远”(浦起龙《读杜心解》),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很明显,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两种解释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这就很难令人信服。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经常使用的。如《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春日的美好景物反衬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写得多么动人!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释:
1、危樯(qiáng),高高的船桅杆。二句就近而小者写旅夜之景,点明时间、地点和个人处境,连用“细”“微”“危”“独”四字,不仅准确地写出了旅夜独宿的'情景,而且深细入微地传达出诗人孤寂悲凉的心情。
2、大江,指长江。二句是就大而远者写旅夜之景,意象生动,境界壮阔,气势磅礴。“垂”“阔”“涌”“流”四字,力透纸背,表现了诗人处于逆境中的博大胸怀和兀傲不平的感情。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中语文《阁夜》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中语文《阁夜》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b18eaef18583d048645940.png)
《阁夜》导学案教学目标:1、因声求气,把握中国古典诗歌的声律特点,学习有情感诵读作品。
2、吟咏诗韵,体会诗歌的音乐美,理解作品蕴含的感情。
3、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
【课前案】1、诗人回顾:杜甫,字子美,他授检校工部员外郎,故称“杜工部”,又授左拾遗(谏官),故又称“杜拾遗”。
他的诗反映唐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故有“诗史”之称。
他的诗表达悲天悯人情怀,济世安民思想,以及其高尚人格和完美技巧,故又有“诗圣”之称,并被推崇为现实主义诗派的代表。
他与李白并称为“李杜”,著有《杜工部集》。
2、写作背景:“阁夜”,即西阁之夜。
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冬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时、伤乱、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
当时,蜀中发生了军阀的连年混战,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加之杜甫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人相继亡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
3、注音并解释下列字词①景:②霁:4、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如何体现出作者“凄凉悲怆”的心境?5、颔联:从()觉和()觉来写诗人冬夜闻见之景。
诗人如何将悲惨的战争现实和和壮美的三峡之景表现出来?6、颈联:人们为何哀哭?“夷歌”指什么?诗人听到“夷歌”后心情会愉悦起来吗?7、尾联:这里提到了两个历史人物,是哪两个?这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叹?【课中案】这首诗写了诗人多种悲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对什么事最为忧伤?【课后案】比较阅读:请将此诗与《旅夜书怀》对读,分析这两首诗在意境和章法上的不同。
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阁夜》和《旅夜抒怀》的意境都很雄阔,细细比较,二者又有不同。
《阁夜》和《旅夜抒怀》的意境都很雄阔,细细比较,二者又有不同。
《阁夜》的意境是《旅夜抒怀》的意境是《阁夜》中,等意象传达出来的是寒冷萧条的气氛,传达出来的是征战和动荡的气息,全诗景象宏阔壮观,终究摆脱不了悲凉和萧瑟。
《登岳阳楼》《阁夜》《旅夜书怀》比较阅读
![《登岳阳楼》《阁夜》《旅夜书怀》比较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7f0ce89d04a1b0717ed5dd41.png)
短景、天涯、霜雪、 细草、微风、危樯、 寒宵、鼓角、星河 独夜舟、星、平野、
月、大江
悲壮萧瑟
高朗壮阔
悲慨万千
置身于天地之间的渺 小和无助
前三联写景,尾联抒 前两联是旅夜所见,
情
后两联是抒怀
学习目标
• 一、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 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
• 二、学习三首诗,从而较为全面的了解杜甫及其诗歌的意 境和创作风格,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探究中国古典诗歌不同 的风格。
• 三、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去置身诗境, 通过意象联缀、补充联想、炼字炼句缘景明情。
二:
• 2、通过“夜”字察实景 首联颔联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意境)?抒发作者什么情 感?(小组讨论作答)
夜:指作者写作这首诗的时间是在夜晚。
诗句有: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体味一下作者这二句诗里所描绘的意境。首先 找一下其中的意象有哪些?
• 四、背诵并默写三首诗。
旅 夜 书 怀
【吟诵杜甫,煽情激趣】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杜甫在旅夜
中抒写的一曲灵魂之声。 明确: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沉郁的。 指导诵读:节奏上要放缓慢一些。
1、通过“旅”字看背景
旅:是旅居之意。
杜甫在唐代宗广德二年(764)的春天携家人自阆州折回成都,入严
武幕。本来有这位好朋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却不料严武
⑤老病孤独、亲朋音 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
吟咏诗韵
•我看到了
。
•我听到了
。
•我想到了
。
•我感受到了
。
吟咏诗韵
• 1、我看到了无边无际的霜雪洒落地面,蔓延到天边;我看到 了壮观无比的星河倒映江中,碎影摇曳不定。
阁夜学案
![阁夜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4d5f08eff9aef8941e068d.png)
5、杜甫在这首诗中感慨万千,说说此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悲慨,诗人对什么事最为忧伤。(课后探究·讨论二)
当堂检测
请将此诗与《旅夜书怀》对读,分析这两首诗在意境和章法上的不同。
教(学)后反思
三、默写整首诗并订正(指名学生于黑板默写,10分钟)。
四、翻译全首诗。
核心知识突破
二、结合整首诗,独立作答以下题目。
1、首联“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作者的心境如何?
2、颔联“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为千古名句,说说其妙处。
3、颈联“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写什么,作者情感如何?
学生自学指导
一、大声朗读并背诵《阁夜》。(5分钟)
二、朗读指导。(5分钟)
这首诗系因感伤时事而作,很可能是诗人在彻夜不眠之后写的,结尾还表达了消极的感情。全诗当用低沉的调子来读,速度要慢一些。八个诗句的节奏皆作“XX——XX——X——XX”,为避免单调起见,读时对节拍的长短可适当加以调整,使整齐之中略有变化。又,此诗四联皆对仗,出句与对句之间应有明显的间隔,如一气读出,就听不出对联的意味了。
澄城中学高二语文教(学)案
授课人:编写人:王媛审核人:党东升授课时间:2014.12
课题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
技能
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积累名句。
过程与
方法
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想象、欣赏,领会诗歌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重点难点
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想象、欣赏,领会诗歌内涵。
高中语文《旅夜书怀》
![高中语文《旅夜书怀》](https://img.taocdn.com/s3/m/c434dfe1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33.png)
高中语文《旅夜书怀》旅夜书怀【唐】杜甫旅1、通过“旅”字看背景旅行杜甫在唐代宗广德二年(764)的春天携家人折回成都,投奔严武。
本来有这位好朋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却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
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乐山)、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于九月到达云安(四川云阳)。
《旅夜书怀》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
背景夜2、通过“夜”字察实景所见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书怀3、通过“抒怀”悟实情抒情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思考讨论鉴赏文本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1、初读诗歌,首联和颔联中有哪些意象?细草微风岸危樯孤舟星平野月大江2、放飞你想象的翅膀,请用自己的语言呈现图画。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1、颔联的意境。
2、与诗人的情感关系是怎样的?雄浑开阔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沛漂泊的凄怆心情。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颈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反语名因文章著官非老病休直抒胸臆凄苦无助愤激不平------比喻、对比的手法,以一沙鸥自比,表达了漂泊孤零的感慨。
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探究景与情的关系细草、微风、岸、桅樯、独舟星、平野、月、大江特点孤弱阔大感情衬托孤单渺小景物手法融情于景乐景哀情抒情方式: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借景抒情乐景哀情间接抒情直抒胸臆以景结情探究思考:请比较杜甫《旅夜书怀》中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与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孰优孰劣。
参考:两人的诗句都是千古流传的名句,各有特色,不能简单地以孰优孰劣来评判。
杜诗用字凝练,注重推敲;李诗流转自然,不事雕饰。
杜诗浓郁,给人更多的是力度感;李诗飘逸,给人更多的是动态感。
《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的抒情意脉
![《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的抒情意脉](https://img.taocdn.com/s3/m/764834a4eff9aef8951e0624.png)
”
收 结情,
”是在感 ,在
的
之中,自己的 人事浮
,情感
可何
《 阳楼》中也有起承转合的结构编排: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圻,乾坤E)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首联 洞庭水,
阳 ”起 题,
呼应了题目,交代了时间地点以及诗人登楼的
情,
之
着诗人 世的坎坷与
颔联
, 日 夜浮 ”承题意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飘飘”和“沙鸥”直
抒胸臆,与首联的“独”字遥相呼应,将晚年孤零
之感迸发而出。
据此,也较快地把握《阁夜》的结构: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首联“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起笔破题,描写了西阁冬夜日光变短、霜雪停住
的画面。“天涯”是指夔州西阁,“寒宵”对应了题
目的“夜”,交代
颔联承题意写景,“五
更鼓角w悲壮,三峡星河 摇”气势宏,鼓
角声可以撼 河,有种摇
之感。颈联转
折言事,
家,
起”,
百姓千家闻知战乱纷起,恸哭声和哀嚎声响彻
苍天,
Hale Waihona Puke 夫的,也合了颔联的 鼓声”
年
,
生。尾联
,人事
码。以意逆志,可以通过繁复的意象来洞窥诗人
的身世命运和情感空间。
有人说,黑夜是诗人的家园。在夜间,诗人
的情感活动变得十分敏感和丰富,“黑夜”是杜
甫复杂情感的爆破口。《旅夜书怀》写 个孤
的月夜,他将孤舟停泊长满细草的岸边,面对
《旅夜书怀》《阁夜》剖析
![《旅夜书怀》《阁夜》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9f978118e87101f69e3195f4.png)
旅夜书怀 杜 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诗歌鉴赏思路:
一看标题 二看作者
三看注释 四看全文
提示:注意写作的思路(写景,叙事抒情)
一看标题
旅 夜 书 怀
本诗是在旅途之 夜抒发的情怀。 提示了写作时间。
二看作者
子美,自称 杜甫(712—770)字____ 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 诗史 被称为“____” ,是我国古代诗 歌的现实主义高峰。杜甫也被誉 为“____诗圣 ”。 在艺术上,他善于运用各种 沉郁顿挫 诗歌形式,风格___ ___;语 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杜工部集 著有《 ________》。
杜甫生平(712--770)
1﹑读书游历时期(712—745) 开元十九年(731),二十岁的杜甫开始 了他历时十年,前后三次的壮游生活.天宝 三载(744),杜甫在洛阳结识了李白﹑高适, 同游梁宋.天宝四载秋,两人分手,李白置 酒赋诗,饯行赠别. 代表作品:《望岳》诗风比较豪迈浪 漫.
2﹑十年困守长安时期(746—755)
通过朗读,我们发现杜甫这首诗感慨万千, 那么,此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悲慨?诗人对什么 事最为忧伤?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时光飞逝人生短促
客居天涯的凄寒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对百姓因战争而劳顿的痛惜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宇宙永恒、人 生无常的悲哀 老病孤独、亲朋音信 断绝的寂寥和无奈
诗人用事之妙在于,将眼前景、古时事 与心中情巧妙地合而为一,而使人不觉得这 是用事。
诗人极目远望夔州西郊的武侯庙和白帝 庙,而引起无限感慨。卧龙先生神机妙算一 世英名,跃马称帝的公孙述叱咤风云一代枭 雄,这些成就千秋功业的人最终都掩埋于黄 土,化为历史的尘埃,今日你争我战的各路 人马也终将淡出历史舞台,表达了诗人对宇 宙永恒和人生无常的悲哀。
《旅夜书怀》《阁夜》剖析44页PPT
![《旅夜书怀》《阁夜》剖析44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23074b68dd3383c4ba4cd229.png)
•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旅夜书怀》《阁夜》剖析源自•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杜甫诗《旅夜书怀》与《阁夜》比较阅读
![杜甫诗《旅夜书怀》与《阁夜》比较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644a70e3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df.png)
杜甫诗《旅夜书怀》与《阁夜》比较阅读诗歌教材分析:根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材的要求,我们要通过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发挥各自的想象,引导学生根据诗歌的意象的特点以及情景之间关系,品味诗人的情感。
教学依据:高三学生对情境类诗歌已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对诗人杜甫及风格也一定的了解。
因此将两篇同为“夜”景的抒怀作品放在一起比较阅读,更能加深学生对诗歌的欣赏阅读和审美能力,同时诗人在孤寂漂泊中仍不失豁达与释然,可增强古代文化的人文素养对学生的熏陶。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学会鉴赏情景类诗歌的方法;2.能力目标:品味诗歌特色语言,从中体会诗人在不同环境下情感的表达。
教学方法:1.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反复诵读置身诗境,在反复诵读中领悟作者情感的变化。
2.运用多媒体课件,将两首诗的对比面变得更直观,有利于学生有针对性的阅读。
3.合作探究,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体会和审美经验,在想象中感受和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并产生共鸣。
教学过程:一、导入:(多媒体展示时文《印象里有没有?杜甫始终老成,李白却永远年轻,为啥?》)谈起杜甫我们的确一直在疑问,为啥在我们心里:杜甫从未年轻。
那是因为时代用冷酷的眼光选中了他,让他受尽了种种的磨难。
他瘦弱的双肩,挑起了国家兴衰、人民悲苦的重担。
当代诗人顾城曾这样写到,“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是啊,诗人在黑夜里,用他一双慧眼,让我们感悟到了夜幕下他心中数不清的悲情。
今天,我们就在诗歌《旅夜书怀》和《阁夜》的夜色下,走近杜甫。
二、知人论世,回顾往昔。
1.(幻灯片展示)杜甫的介绍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其诗直接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的社会现实,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人称“诗史”。
诗歌以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有《杜工部集》,代表作是“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登岳阳楼》《阁夜》《旅夜书怀》比较阅读(1)
![《登岳阳楼》《阁夜》《旅夜书怀》比较阅读(1)](https://img.taocdn.com/s3/m/74a52d14b84ae45c3a358c2b.png)
旅 夜 书 怀
【吟诵杜甫,煽情激趣】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杜甫在旅夜
中抒写的一曲灵魂之声。 明确: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沉郁的。 指导诵读:节奏上要放缓慢一些。
1、通过“旅”字看背景
旅:是旅居之意。
杜甫在唐代宗广德二年(764)的春天携家人自阆州折回成都,入严
武幕。本来有这位好朋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却不料严武
比较阅读
对比阅读一:《登岳阳楼》和《旅夜书怀》:
比较意象
• 问题一:这两首诗是怎么写“洞庭湖”和“长江”的? 请找出具体的意象,并用自己的话将画面描述出来, 说说其意境营造上的异同?
• 问题二:在意境营造上,表现力最 强的几个字是什么? 炼字“坼”和“浮” 炼字“垂”和“涌”
比较情感
• 问题三: 这两首诗歌所传达出的作者的情感都是豪
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 (乐山)、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于九月到达 云安(四川云阳)。《旅夜书怀》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
这一年,杜甫已满53岁,杜甫的思想: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 热.他一直患有肺病和风痹,不时发作。两年前,当安史之乱初平 时,他曾有返回长安或洛阳的打算,但因地方军阀乘机作乱及其 他原因未能如愿。这回严武之死,他决心离开四川,转作潇湘之 游,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此,一路上心情十分沉重,不知 一生漂泊何时才是个尽头。这首诗就集中的表现了他这种心情。
何等孤单 何等渺小
诗人命运的写照
明确: 诗人这时已到了垂暮之年,他的好友李白、房倌、郑虔、
高适、严武等在近几年里相继去世,使他的孤独感与日俱增。 现在,“五载客蜀郡,一年在梓州”的生活刚刚结束,而将 来的生活如何又难以预料。
旅夜书怀读后感
![旅夜书怀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79f8b746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73.png)
《旅夜书怀》读后感杜甫的《旅夜书怀》是一首情感深沉、意境高远的诗歌。
读完这首诗,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广阔的天地之间,与诗人一同感受着旅途中的孤独、寂寥和沉思。
诗歌的前半部分生动地描绘了旅途中的景色。
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
这种景象既显得宁静又带着几分凄凉,给人一种孤独无依的感觉。
同时,诗人也寓情于景,通过描绘广阔的平野、璀璨的星空等壮阔景象,表达了自己豪情壮志未酬的感慨。
诗歌的后半部分则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他自称为“名岂文章著”,表达了自己并不以文章闻名,而心中的抱负和才华却未能得到施展。
诗人也自称为“官应老病休”,流露出对年老体衰而被迫离任的无奈和伤感。
最后一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则以沙鸥自比,形象地描绘出自己在广阔天地间的渺小和孤寂。
“细草微风岸,危墙独夜舟。
”这两句诗描绘了细微的草在微风中摇曳,而高高的桅杆和孤独的小船在夜间停泊的景象。
这种景象给人一种静谧、孤独的感觉,同时也透露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诗人通过描绘这种景象,表达了自己孤独、无助和迷茫的情感,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和未来的思考和感慨。
这种寓情于景的手法,使得诗歌的表达更加生动有力,也更加引人深思。
读完这首诗,我深感杜甫的才华和人生经历之丰富。
他的诗歌不仅仅是写景抒情的艺术作品,更是他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
在《旅夜书怀》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孤独、思考、追求和感慨的杜甫,他的内心世界是如此深邃而复杂。
这首诗也让我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在广阔的天地之间,我们每个人都是渺小的存在,但我们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我们应该如何面对人生的困境和挫折?或许,我们可以从杜甫的诗歌中找到答案: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不畏困难和挫折,用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去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旅夜书怀》是一首令人深思的诗歌,它带给我许多感悟和启示。
我相信这首诗将会成为我人生旅途中的一盏明灯,指引我前行,激励我不断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旅夜书怀这首诗的意思
![旅夜书怀这首诗的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f2c01d02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30.png)
旅夜书怀这首诗的意思
嘿,咱今天就来聊聊《旅夜书怀》这首诗的意思哈。
这诗呢,就像是诗人在旅途中的一次深夜倾诉。
想象一下,诗人一个人在那旅途中,晚上看着周围的景色,心里那是各种感慨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你看这细细的小草在微风中摇晃,那高高的桅杆孤独地立在那夜中的小船上,多有画面感呀,感觉诗人有点孤单呢。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哇哦,星星好像都垂到那广阔的平野上了,月亮呢,在大江上涌动着,这景色多壮观呀,但也衬得诗人越发渺小孤独啦。
这时候诗人就感叹啦,“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哎呀,我这名气难道就只是靠写文章得来的呀,这官呢,却因为老了病了就得休了,有点无奈呀。
最后“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哈哈,这说得太形象啦,感觉自己就像那天地间一只小小的沙鸥,飘飘荡荡的,不知道该往哪儿飞呢。
这整首诗呀,就是诗人在旅途中对自己人生的一种思考和感慨,有孤独,有无奈,也有对未来的迷茫。
就好像我们有时候也会在人生的旅途中迷茫一样,不知道自己该干啥,该往哪儿去。
但这就是人生呀,有起有落,有迷茫也有清醒。
就像诗人虽然迷茫,但还是把这些感受写下来了,这也是一种记录呀。
总之呢,《旅夜书怀》这首诗就是诗人在旅途中的一次心灵之旅,把他的那些感受都告诉我们啦。
下次当你在旅途中感到孤单或者迷茫的时候,说不定也能想起这首诗,然后笑笑说,哎呀,原来古人也有这样的时候呀。
好啦,咱就说到这儿啦,下次再聊别的哈!。
阁夜
![阁夜](https://img.taocdn.com/s3/m/363469d780eb6294dd886c2f.png)
此时的蜀中,外有吐蕃军队的侵扰, 此时的蜀中,外有吐蕃军队的侵扰,内有军阀的混 战祸绵延多年,人民死伤无数。 战,战祸绵延多年,人民死伤无数。 惨痛的哭声和凄凉的歌声交汇于诗人的胸中, 惨痛的哭声和凄凉的歌声交汇于诗人的胸中,使这 位忧国忧民的仁者心情异常沉重。但自己现在时天 位忧国忧民的仁者心情异常沉重。但自己现在时天 涯羁旅,衣食不给之客,又怎么有能力去涤荡乾坤, 涯羁旅,衣食不给之客,又怎么有能力去涤荡乾坤, 救民水火呢? 救民水火呢?
朗读时应注意的事项
首联描绘冬景,有萧瑟之感,应读得平 首联描绘冬景,有萧瑟之感,应读得平 缓 颔联写夜中所闻悲壮之声, 颔联写夜中所闻悲壮之声,朗读时也应 引吭高歌 颈联写夜哭,夷歌之凄惨,朗读时应转 颈联写夜哭,夷歌之凄惨,朗读时应转 悲 尾联思及先贤功业,以自己的寂寥作结, 尾联思及先贤功业,以自己的寂寥作结, 悲慨之音读之 自应以悲慨之音读之,使人“ 自应以悲慨之音读之,使人“苍然有无穷 之思” 之思”
阁夜的体裁:从 诗体看,属七言 律诗;从内容看, 是一首抒情诗。 律诗属近体诗, 又名今体诗,格 律诗
•冬天到了,白天的时间就越 冬天到了, 冬天到了 来越 短; •漫天的雪在这个寒冷的夜晚 漫天的雪在这个寒冷的夜晚 停住了。 停住了。 •五更时听到战鼓号角,起伏 五更时听到战鼓号角, 五更时听到战鼓号角 悲壮; 悲壮; •倒映在三峡水中的星影摇曳 倒映在三峡水中的星影摇曳 不定。 战野; 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 •渔人、樵夫们在好几个地方 渔人、 渔人 唱起了民歌。 唱起了民歌。 •(像)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 ( 的历史人物,( ,(无论是贤还是 的历史人物,(无论是贤还是 都终归黄土; 忠)都终归黄土; •我眼前的这点寂寥(指郊游 我眼前的这点寂寥( 我眼前的这点寂寥 和亲人)又算得了什么呢。 和亲人)又算得了什么呢。
谈杜甫《旅夜书怀》中的对比
![谈杜甫《旅夜书怀》中的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2487702a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8f.png)
谈杜甫《旅夜书怀》中的对比
宋银华;刘红兰
【期刊名称】《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年(卷),期】2002(000)011
【摘要】@@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一首<旅夜书怀>,即景抒怀,于细腻的绘景之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杜甫因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孤独、寂寞与愤慨,感情激越,形象鲜明,境界宏阔.而其中刻意设置的多重对比,尤使全诗的风格跌宕起伏,为沉郁顿挫作了一个独到的注脚.
【总页数】1页(P12)
【作者】宋银华;刘红兰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
【相关文献】
1.杜甫的镜头为何颤抖?r——以《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为例 [J], 谈胜轶
2.杜甫律诗现代接受诗学的审美解读——以《旅夜书怀》为例 [J], 周建强;
3.杜甫的镜头为何颤抖?——以《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为例 [J], 谈胜轶;
4.谈杜甫的《旅夜书怀》 [J], 王锡臣
5.生命情怀的诗意表达——杜甫《旅夜书怀》的诗艺分析 [J], 李建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杜甫诗歌比较阅读
![杜甫诗歌比较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a94dfdf7bd64783e08122bcb.png)
诗歌比较阅读:请将《阁夜》与课本P36《旅夜书怀》对读,分析这两首诗在意境和章法上的不同。
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答案:1、《阁夜》和《旅夜抒怀》的意境都很雄阔,细细比较,二者又有不同。
《阁夜》的意境____________________;《旅夜抒怀》的意境________________。
《阁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意象传达出来的是______________的气氛,___________________传达出来的是征战和动荡的气息,全诗景象宏阔壮观,终究摆脱不了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旅夜抒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意象描绘出风清气和的春夜,“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描绘出___________________的广阔空间,两组意象形成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比,表现了作者置身于天地之间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但其中的_______不如《阁夜》浓重。
2、这两首诗在章法上也不同:《阁夜》前三联________,尾联________,即使在写景当中也寄寓了作者丰富的人生感慨。
《旅夜抒怀》前两联是__________,后两联_________,景和情互相对照,互相生发,非常和谐。
答案:1、《阁夜》和《旅夜抒怀》的意境都很雄阔,细细比较,二者又有不同。
《阁夜》的意境悲壮萧瑟;《旅夜抒怀》的意境高朗壮阔。
《阁夜》中,短景、天涯、霜雪、寒宵等意象传达出来的是寒冷萧条的气氛,1鼓角、星河传达出来的是征战和动荡的气息,全诗景象宏阔壮观,终究摆脱不了悲凉和萧瑟。
《旅夜抒怀》中,细草、微风、危樯、独夜舟描绘出风清气和的春夜,“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描绘出疏朗高远的广阔空间,两组意象形成微弱渺小和宏阔壮观的对比,表现了作者置身于天地之间的渺小和无助,但其中的悲慨之气不如《阁夜》浓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境上的区别:
1,借助的对象不同。
《阁夜》是由时间而感叹物的变化,而《旅夜书怀》是由眼前的情景而抒情。
2,表达情感不同。
《阁夜》是想到国家的战乱,同时由历史人物想到自己的境遇,并力图在内心超越这些人生的感慨,因作此诗。
诗中虽有悲凉哀伤之情,却亦有壮情和超然之意。
《旅夜书怀》则是写旅途风情,更感伤老年多病、漂泊无依的心境。
章法上的区别:
《阁夜》是层层铺开,步步推进,首联点明冬夜寒怆。
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
颈联写拂晓所闻。
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
《旅夜书怀》则是由近及远,借景生情。
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
第一、二句写近景,第三、四句写远景,诗的后半则是“书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