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起源、本质及功能[学习内容]

合集下载

第二讲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第二讲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2、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 (道德的特殊本质)

(1)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
( 2 )道德规范没有也不使用强制性手段为自
己开辟道路。

(3)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3、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道德的深层本质)

( 1 )道德需要促使人类结成相互满足的价值 关系,调节人与人的交往、协作,完善人的人 格,形成人类特有的实践精神。
天赋论与神启论不同,它不是诉诸外在源自、 神秘的力量,而是求诸人的主观心灵能力。

孟子说,人具有先天的道德良知、 良能,有所谓“四端”,即恻隐、 羞恶、辞让和是非之心。 康德认为,具有普遍道德价值的东 西,只能是来自人的理性本身的善 良意志。

情感欲望论认为,道德是人的生理和心理需 要的产物,它起源于人的情感和欲望。
“天道”与“宗教情感”
人们可以不信宗教,但不信宗教不一定 就没有宗教情感。
中国人宗教观念的实用主义





中国人对宗教的庸俗态度、宗教偶像不止一个、 宗教仪式的世俗化 道家修炼是为了长生不老;禅宗的修行是为了 “涅磐成佛” 中国人的“信仰”分为三个领域: 第一,宗教界的自我修行。 第二,士大夫阶层的精神寄托。 第三,底层民众的消灾免难。
情。 ——(法)爱尔维修

动物本能论认为,道德起源于动物的合群性, 或社会本能的简单延续和复杂化。

在达尔文看来,社会本能 俄国克鲁泡特金认为,越 是导致人类道德产生的最 是高等动物越能把个人利 重要的原因。它表现为以 益和集团利益“一视同 群居为乐,对同类富有同 仁”。人类的伦理情感和 情心,并以各种方式彼此 善恶观念来源于动物的合 协作,相互服务。 群感和母兽爱护幼兽的自

道德在社会中的起源与作用

道德在社会中的起源与作用

道德在社会中的起源与作用在人类社会中,道德是一种普遍存在且至关重要的价值观念和规范。

它扎根于人类的意识与行为,为社会秩序的维护和个体行为的规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道德的起源与作用既可以从哲学、宗教和伦理学的角度来探讨,也可以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

一、道德的起源道德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早期人类社会。

在人类原始社会中,个体生存与发展面临较大的困境。

为了应对这些困境,人们逐渐发展出了道德观念。

道德起初并不像现代社会那样复杂,更多地体现为部落的法则和原则。

这些法则起到了规范和协调人际关系的作用,使得个体能够与群体和谐相处。

随着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道德观念变得更加复杂,形成了更为广泛的道德准则。

伴随科技进步的加速和全球化的趋势,道德观念也逐渐具有多样性和包容性。

不同地区、不同文化和不同群体对道德都有着独特的解读和理解。

二、道德的作用道德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而多样的作用。

首先,道德是社会秩序的基石。

道德准则规范着人们的行为,确保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稳定。

它促使人们遵守法律、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尽责地履行社会角色。

只有在遵守道德规范的基础上,社会才能具备稳定性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其次,道德对个体的行为起到了指导和约束的作用。

道德准则为个体提供了一种行为导则,指引其选择和判断。

在面对各种选择时,道德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价值观念的参考,让人们更好地抉择。

它帮助人们认识到道德与个人利益之间的辩证关系,引导人们做出符合社会公共利益的决策。

此外,道德还促进了社会信任与合作。

在一个道德价值观得到普遍认同和遵守的社会中,人们更倾向于相互信任和合作。

因为他们知道,只有相互尊重、信任和合作,社会才能建立起稳定的人际关系和共同利益。

最后,道德对个体的成长和幸福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道德观念助推个体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

它约束人们的自私行为,培养个体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能力。

人们在遵循道德准则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获得内心的安宁和满足感,也会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道德的起源本质功能

道德的起源本质功能
❖ 例如说中国孟子旳四心说:恻隐之心,人皆 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 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非有外铄我 也,我固有之也。而且孟子还举“孺子将入 井”和“舜在深山”旳例子来论证。
❖ 又例如康德旳纯粹理性也是以为人先天就天 赋有道德。善良意志,绝对命令
二、六种道德起源观:
3、动物本能及进化论
三、马克思主义旳道德起源观
❖ (一) 、道德与人类活动
❖ 马克思主义以为道德不是历来就有旳,也不会 永远存在下去,是历史旳产物,是在一定旳历 史阶段产生旳。
❖ 我们懂得,道德是人对道旳得,(同学们想象 我们在讲到旳概念时那瞪旳大大旳眼睛),道 德是人旳道德,是人旳本质属性,没有人无所 谓道德不道德。要回到道德是从什么时候产生 旳,首先要回答人是在什么时候产生旳。
二、六种道德起源观:
❖5、社会契约论 ❖以为道德起源于人们之间旳契约。 ❖霍布斯在《利维坦》中详细旳简介了
这种观点。
二、六种道德起源观:
❖6、社会实践论
❖以为道德起源时人们旳社会实践,是 为了调整生产和其他社会关系而产生 出来旳规范。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伦理 学旳观点,下面我们还将详细讲解, 这里就先说说它旳基本意思。
我们能否提出理由阐明人为何要有道德呢? 假如竭力根据经验和理性来考察人性,我们就 会发觉,一切人都有许多共同旳需要、欲望、 目旳和目旳,例如:友谊、爱、幸福、自由、 和平、发明性、安定等 为了满足这些需要,人们必须确立和遵守旳道 德原则,应能鼓励他们相互合作,使他们免予 恐惊、不必紧张自己会被杀死、被残害、被盗 窃、被欺骗、被严厉管制或监禁。
❖人旳生存与发展需要是道德发生旳 诱因
❖首先,人类生存旳需要是道德发生 旳直接原因。
❖为了调整人们旳利益需要,最初便 形成了某些最简朴旳行为规范和准 则,以缓解利益旳冲突和矛盾。

道德的起源、本质和功能-文档资料

道德的起源、本质和功能-文档资料
▪ (二)主体论。一些伦理学家从道德主体之内寻找 道德的根源,认为道德根源于人类的天性或自然本 性,即人天生就有道德意识。先天论、本能论、人 性论。
3
➢客体论:主要代表是宗教的神启论。把道德 起源归结于神秘的天启和神的意志 .
➢如:
➢ 基督教《旧约》;奥古斯丁; ➢ 中国儒家主张的“天道论”
4
1、神启论
28
▪ 孔子曰"天生德于予", ▪ 孟子更是强调道德对于人之重要甚于人的生命。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29
▪ 在《论语·颜渊》中这样记载:"子贡问政,子曰: 足食,足兵,民信乏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 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 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 信不立。"在孔子眼中, 一个国家可以没有军 队和生活资料,但决不能没有道德。
▪ 作为社会关系中的社会分工,是道 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发生的关键。
21
▪ 意识水平是道德发生的主观条件 人类的意识是在实践中产生的,但一经产 生就具有相对独立性。这种独立性:
▪ 一是表现在它使社会实践中存在的经济关 系、社会关系服从于人的需要;
▪ 二是表现在意识由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所 形成的能动作用。
9
2、天赋论
▪ 康德认为具有普遍道德价值的东西来自人的 理性本身的善良意志,善良意志是人与生俱 来的受理性支配不以环境为转移的内在机能, 道德就是这种善良意志所发出的绝对命令。
10
3、情感欲望论
“感觉欲望论”认为道德起源于 人所固有的本能欲望和天然情感之中
11
3、情感欲望论
▪ 卢梭认为道德源于人心中的社会情感和 利他之心,源于对公共利益的追求。

第九讲 道德的起源、本质、社会功能和历史发展

第九讲  道德的起源、本质、社会功能和历史发展







3、封建社会的道德 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封建主占有生产资料,并部分占有农民,即农民比奴隶 有了较多的人身自由,使封建主不能任意宰割。封建主极力维护等级森严的纲常 秩序,农民对此则极力反抗,如此等等就构成了封建社会道德的基本特征: 第一,要求维护封建的宗法等级关系。 第二,确立一些基本的道德规范,以维护封建宗法等级关系。如“三纲五常”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从四德”(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 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工)。 第三,封建道德具有明显的政治化、宗教化、规范化与理论化。把道德与政治混 为一体,力求使道德政治化、政治道德化、为政治披上道德的外衣,为道德加上 政治、法律的权威。如封建道德强调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 道德还被赋予神的权威,说成是上帝或上天的意志,一次论证封建道德的合理性、 神秘性和永恒性。 同时,在与地主阶级道德相对立,形成了农民阶级的道德:美德:勤劳节俭、艰 苦朴素、救穷周急。
(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要结合
起来 1 .加强德治是从中国国情出发的必然 选择。 2 .超越传统文化,确立符合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的“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治 国方略。 3 .当代中国的“德治”要重点解决道 德教育和官德问题。
第四节


道德的历史发展


一、道德的发生 道德的发生经历了一个蕴育——萌芽——生长的漫长过 程。根据人类发展和道德发生过程的主要阶段划分,道德的 发生劲力了一下三个相对独立而又密切联系的阶段: 1、道德发生的准备期(蕴育)——原始人的群居生活 考古学发现,最早的原是人群史非常狭小的群体,群体内有 了简单的分工协作,这种分工协作之所以能形成,是由于群 体内产生了简单的语言。群体就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共同体, 共同体中逐渐形成了按照既定的规则分配食物的习惯。这一 切在本质上还是迫于自然力的压力,为了生存而在求生意识 的支配下而产生的,不具有道德意义,到却为道德的产生进 行着准备。

第一章 道德的起源和本质

第一章  道德的起源和本质

第一章道德的起源和本质第二章道德的起源和本质教学要点:本章主要阐述道德的起源、本质和社会作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1(了解道德的起源。

2(掌握道德的本质。

3(认识道德的社会作用。

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道德的起源道德起源问题是伦理学和任何道德理论都在探讨和解决的理论课题,不同的理论流派、不同的思想家对道德起源问题都作出自己的解释。

道德的起源有两大动力因素:社会的他律性需求与个体的自律性需求。

前者是道德产生的外在吸引力,是道德产生的宏观整体要求,后者是道德产生的内在驱动力,是道德产生的微观人性基础;前者是外显的、表层的因素,后者是内隐的、深层的因素;前者使道德产生之后呈现出工具性的特点,即道德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社会利益的手段与工具;后者是道德产生后呈现出目的性的特点,即道德以协调人的内在需求和完善提升人的品质为目的。

一、伦理学史上的争论神启论把道德起源归结于神秘的天启和神的意志。

即把道德的本质归之为“神的启示”,这是客观唯心主义。

中国的代表人物有董仲舒:“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道之大源出于天”之说。

理念论伦理学认为道德起源于至高的理念和精神。

教育论、环境论和社会关系论所指的外在条件和外部的事物已是属人的事物和条件,这些思想已具有了唯物主义的萌芽和倾向。

先天论认为,道德根源于人生而有之的东西。

本能论认为道德根源于人的本能和本性。

人性论认为,道德根源于人类自然的天性,人的自然本性、本能决定共同的人性,是决定社会本质的共同的东西,因而也是决定道德的根本层次。

所以一定社会的阶级道德的产生和形成都是与人的自然本性密切相关的,人的本性不仅决定了道德的产生,而且决定了道德发展的总趋势。

道德正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本能欲求和自然感觉而产生的一种工具性的方式。

需要论认为,道德是人根据自己的生存发展需要,自己为自己立法的产物。

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成果源于人的需要,人类社会产生了道德,就是因为道德满足了人的某种需要。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革命道德相延续,同时也是对人类优秀道德成果
的吸收和借鉴
最后,社会主义道德克服了以往阶级社会道德的片面性 和局限性,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坚持以集体主义
为原则,展现出真实而强大的道义力量
感谢大家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
汇报人:XXXXX
日期:XXXX
2023
因此,道德的起源问题,必须从这一实际出发来认识和把握
劳动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请德是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动物的本为中不存在真正的德 。劳动将人与动物区分开来,创造了人,社会和社会关系,也创造了道德。劳动在创造人的 同时也形成了人与人的关系。原始的劳动分工与协作,使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扶持 自量不
1 其三,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在阶级社会里总是反映着一定阶级的利益,因而不可避免地具有阶级性
同时,不同阶级之间的道德或多或少有一些共同之处,反映着道德的普遍性。其四,作为社会意识的道德
2 一经产生,便有相对独立性。这种相对独立性既表现为道德的历史继承性,也表现为道德对社会发展具
有能动的反作用
道德是社会利益关系的特殊调节方式。作为一种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自身之间
交往和社会关系,各种利益关 系更为凸显随看社会分工的不 断发展,个人利益,他人利益和 社会利益的界限逐步明要求规 范、协调或制约利益冲突的意 识更为强烈,由此促进了人类 道德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可以 说,道德正是适应社会关系尤 其是利益关系调节的需要而产
生的
人的自我意识是遭德产生的主 观条件。意识是道德产生的思 想认识前提。人只有在社会
3 关系的特殊的行为规范,道德与法律规范、政治规范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用善恶标准去评价,依靠社会

论道德的起源及本质

论道德的起源及本质

论道德的起源及本质
一、道德的起源
神启论:道德来源于神的启示。

天赋论:道德是人先天所具有的禀赋。

进化论:道德观念起源于动物的“社会”意识或互助性。

感觉欲望论:道德来源于人的自然本性的欲求。

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起源论: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的产生有其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其客观条件是指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形成了复杂的社会关系,在这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存在着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和矛盾;其主观条件是指人的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开始意识到这种利益关系和矛盾需要加以调整。

二、道德的本质
道德的本质:道德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一方面,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相应的道德体系的性质,它所体现的利益关系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或多或少地会打上阶级的烙印。

另一方面,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能动的。

道德的本质、功能和作用(吴畏)

道德的本质、功能和作用(吴畏)

1.道德的本质、功能和作用是什么?(一)道德的本质道德的一般本质: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

道德的特殊本质: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道德的本质伦理学是研究道德的科学。

一个比较完整的伦理学体系,一般都应该包含两大部分:规范道德和理论伦理(道德哲学)。

前者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人应当怎样做。

后者则是人为什么要这样做。

一般说来,道德信条体现在一定的风尚习俗之中,几乎每一个人都能说出几条道德箴言,从现实生活中将它们整理归类并不难,问题在于这些箴言和信条的依据。

所以后者才为研究的主要对象,人们不仅需要了解人的行为怎样才符合道德,而且还要进一步了解道德何以成为道德。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其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再次,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也必然带有阶级属性。

最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二)道德的功能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社会意识形态,而作为意识形态的道德对于社会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活又起着巨大的反作用—一积极的促进作用或消极的阻碍作用。

对这种能动作用的夸大或贬低乃至否认都是错误的。

因此,要批判两种错误的观点:一种是“道德决定论”(或称“道德万能论”)。

“道德决定论”者片面夸大道德的作用,认为道德决定一切,只要人们的道德水平提高了,一切社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孟子说过:“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

孟子把道德的作用看成是关系到国家兴亡的根本所在。

荀子亦有相类似的看法,他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理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荀子所谓的“礼”是最高的道德原则。

显然,荀子把“礼”看作是修身、成事、治国之根本。

欧洲十九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也夸大道德的作用。

他们否认阶级斗争,试图用道德的手段,特别是用“爱”的说教,一方面劝导富人于穷人仁慈,为人类作出牺牲;另一方面劝导穷人忍让,在物质利益上知足,空想“爱”能化干戈为玉帛、阶级对抗的社会能得以改造,社会主义理想蓝图就会变成现实,这种观点显然是唯心主义的。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1道德的含义道德属于上层建筑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1道德的含义道德属于上层建筑
• 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 1.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
•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 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 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 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 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一、为什么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哪些优良道德传统 三、怎么样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汲收和继承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将为我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 大的精神动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二编 法律与道德篇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第三节 市场经济话语中的集体主义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 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 2.社会主义道德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 • 3.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二编 法律与道德
第二编 法律与道德篇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第四节 市场经济就是诚信经济 ——公民道德与诚信
• 一、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提出及其意义 • (三) 诚实守信是当前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 2. 市场经济与诚信 • 3.文化软实力话语中诚信价值分析
• 二、大学生与诚信 • (一)诚信与大学生的安身立命
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一、为什么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3、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耻之心,非人也;无辞
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孟子·公孙丑上》

道德的起源、本质及功能

道德的起源、本质及功能

道德起源的历史前提
1
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2
社会关系(伦理关系)也是是道德发生的前提。
3
社会意识是道德起源的第三个历史前提。
4
道德就是人们对自身行为在社会关系中的“应当”与“不应当”的自觉意识。
5
二、道德的本质
【学生关于道德本质的看法】: 道德的本质是人性的潜在发展 内化 是人们对各类行为所追求的,认为是正确的、理应遵守的准则,是良知引导的一种约束。作用 知道人们如何为人处事,塑造真善美。真善美化作行动。(多人这样认为)内化 符合人们追求集体美好而存在的潜在的约束。规范 道德是人类的进化。起源 是维护社会和谐的力量,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追求,体现了人类最伟大的一面。作用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规范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规范 复杂庞大的准则体系。规范 道德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只是在人的一生中没被意识到并发掘而已。本体 摩西十诫。规范 人的精神行为准则。内化的规范 心灵的底线,凭自己的良心。内化的规范 社会运转的隐性维持元素。从作用来说 为人类社会保持正常秩序的规范。从作用来说 道德是衡量一个人行为好坏的标尺,而这个标尺以舆论为准则、何谓道德的底线、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这真是无法判断。我们究竟是求同存异还是随大流?
3.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道德的深层本质)Βιβλιοθήκη 050201
把握世界的四种方式:道德、哲学、宗教、艺术
首先,道德实践过程是实际活动与精神活动相统一的过程。
求真:主体与客体相对立,主体认识客观物质世界。
求美:主体以自身的意识为对象,自身精神升华。
道德:道德活动则受精神境界、意识状态所支配、决定。善的活动受善的意识支配,恶的活动受恶的意识支配。
其次,健康的道德本身就包含着对人的个性发展、个人权利等深刻的肯定,它并不外在于人,更不排斥个人利益。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道德及其历史发展道德及其历史发展(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l)道德的起源首先,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只有形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才会产生道德。

其次,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当人们意识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意识到自己与他人或集体的不同利益关系以及产生了调解利益矛盾的迫切要求时,道德才得以产生。

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是统一于生产实践的。

人们在劳动中结成生产关系,并产生需要调整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创造人们的道德需要,提供道德产生和发展的动力,也形成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体统一的重要条件。

人类最初的道德以风俗习惯等形式表现出来。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化、多样化,特别是随着人类文明时代的开始,道德逐渐从风俗习惯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意识形式。

(2)道德的本质道德作为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其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再次,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有阶级属性。

最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以能动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引导和规范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

人们正是通过对道德的把握,来感受社会关系的脉动,识别社会发展的方向,确定自身生存发展与社会和自然的关系,并形成自己关于责任和义务的观念,确立自己的道德理想,自觉地扬善抑恶、明辨荣辱、选择高尚、弃绝卑下,保持社会和个人的健康发展。

(二)道德的功能与社会作用(l)道德的功能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

道德的功能集中表现为,它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及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

道德的本质[优选内容]

道德的本质[优选内容]

行业借鉴#
29
• 应然是一种理想状态,是对实然的反思性 把握。
• 作为集合体的“应然”存在方式,所揭示的
是社会应当具有何种伦理关系、伦理规范、伦理 秩序,它所探究的是存在秩序、规范、关系及其 合理性。
• 作为单个人的“应然”存在方式,所指示的
是个人应当具有何种品质美德,做一个什么样的 人,它所探究的是个人生存的意义、价值和生活 方式。
“人的最有价值的努力是为我们行为的道德化而奋斗。我们的内
心平衡,甚至我们的生存本身都取决于道德。惟有我们行为的
道德化才能赋予生命以美好和尊严。”
——爱因斯坦
第三讲
道德的起源、本质及其他
行业借鉴#
1
(一)道德的起源
• 一、中外伦理思想史上几种道德起源说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
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
(三)道德与宗教
• 在发生学的意义上,道德与宗教有着原初 的混沌一体。在原始的禁忌、祭祀、巫术 中,存在着原始宗教与原始道德。
• 在原始社会,原始宗教通过宗教神话和宗 教礼仪来强化道德(规范)的社会影响力。
行业借鉴#
32
区别
• 第一,反映生活的方式不同: 超然与必然
宗教总是把现实的客观必然性,转换成超 人类、超尘世的虚幻的异己力量;道德反 映历史的必然性和现实的人与人之间的关 系,它赋予必然以正当和善的意义,以此 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行业借鉴#
9
• 劳动、社会关系和自觉意识三者的有机统 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解道德起源问题的基 本视角。
行业借鉴#
10
(二)道德的本质
• 一、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
•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 映,道德的产生、发展和变化归根结底根源 于社会经济关系。

道德的名词解释

道德的名词解释

道德的名词解释道德,作为一个广泛而深刻的概念,涉及我们行为、判断和价值观的方方面面。

它是一个关于人类行为规范和标准的体系,具有长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道德的本质、起源以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一、道德的本质道德是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指导着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举止。

道德与伦理学紧密相关,涉及个体对善恶、对错的判断。

它不仅仅是个人意愿的表达,更是一个社会共同遵守的规范。

道德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的特点。

在某些方面,道德的准则是普遍适用的,例如不妨害他人生命、财产和尊严。

然而,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道德标准也可能存在差异,例如对于生死、婚姻和贫富的价值看法。

二、道德的起源道德起源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

在人类进化的早期,道德的产生主要是出于对生存和群体团结的需要。

人类从独居的个体进化为群体生活的社会生物,为了维持和谐的社会关系,必须形成一套能够约束和规范人们行为的规则。

随着社会的发展,道德逐渐演变为一种内化和认同的价值观。

它通过家庭、宗教、教育等途径传递给个体,成为人们行为的准则。

道德的传承和塑造将不同文化和社会的智慧和经验融为一体,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三、道德的重要性道德在个体和社会的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首先,道德是社会秩序维系的重要基石。

它建立了人们对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和合作共赢的共识,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缺乏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的社会往往充满冲突、矛盾和不公平,难以实现持续的进步与繁荣。

其次,道德对于个体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它引导个体发现并坚守自己的真实价值,让个体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并获得自尊、自信和幸福感。

同时,道德教育也帮助个体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使其能够在社会生活中自律自愿地遵守规则。

最后,道德是一个社会文明发展的推动力量。

它鼓励创新和进步,激发个体和社会对于更高尚价值的追求。

通过推动公正、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道德为社会带来了积极的变革和进步。

道德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道德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四川文理学院
(二)道德进步旳评判 原则
所谓评判道德进步旳
《伦理学》 第三章 道德
起源本质和作 用
原则,是指评判某种类 型道德是否进步旳原则,

而不是评判详细旳道德


品质或行为是否进步旳
曹 红
原则。

四川文理学院
(二)道德进步旳评判 原则
1、主体性原则说:道
《伦理学》 第三章 道德
起源本质和作 用





四川文理学院
第二是从客观方面衡量,
详细考察特定旳道德规
范是否比以往更能增进
《伦理学》 第三章 道德
起源本质和作 用
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 明旳发展。
主 讲 : 曹 红 梅
四川文理学院
3、从根本上说只能是 生产力原则。
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旳
《伦理学》 第三章 道德
起源本质和作 用
人旳全方面发展和自我 完善是道德进步旳尺度
四川文理学院
《伦理学》 第三章 道德 起源本质和作 用
主 讲 : 曹 红 梅
3、劳动力旳生产和再生 产也是道德产生旳根源 :
四川文理学院
《伦理学》 第三章 道德 起源本质和作 用
主 讲 : 曹 红 梅
第二节 道德旳发展 一、道德旳历史演变 二、道德在发展方向上是
进步旳 三、道德发展进步旳规律 四、道德遗产旳批判继承
1、劳动过程是道德产生旳 源头:
社会关系旳形成是道德 赖以产生旳客观条件;人 旳自我意识旳形成和发展 是道德产生旳主观条件, 这些都是在劳动过程中实 现旳。
四川文理学院
《伦理学》 第三章 道德 起源本质和作 用
主 讲 : 曹 红 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关系决定道德的产生: ➢ 经济关系决定道德的产生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道德根源
于经济关系,是从归根结底的意义上讲的。 ➢ 一是说决定道德产生的要素都是在经济关系的不同作用下产
生的; ➢ 二是从归根结底的意义上来理解经济是道德的根源,可以避
免对经济决定道德产生简单的、机械的理解。道德的产生最 终只能从经济关系中找到根源,经济关系是道德产生的根本 原因之所在。
第三章 道德的起源、本质及功能
▪ 人为什么要有道德? ▪ 人类没有道德就活不下去吗?
网上流传的小实验:道德的起源
▪ 把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上头有一串香蕉实验人员装了 一个自动装置
▪ 一旦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笼子而这 五只猴子都会一身湿
▪ 首先有只猴子想去拿香蕉,当然,结果就是每只猴子都淋湿 了
4、人性论(情感欲望说)
▪ 道德根源于人类自然的天性,人的自然本性、本能决定 共同的人性,是决定社会本质的共同的东西,因而也是 决定道德的根本层次。
▪ 韩非子:中国性恶论的代表 ▪ 伊壁鸠鲁: “要把情感作为判断一切善的准则”, 幸福
是“身体的无痛苦,灵魂的无纷扰”。 ▪ 亚当·斯密: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慢慢发展起来的一种
▪ 1.道德起源的历史前提
▪ (1)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 (2)社会关系(伦理关系)也是是道德发生的前提。 ▪ (3)社会意识是道德起源的第三个历史前提。 ▪ 道德就是人们对自身行为在社会关系中的“应当”
与“不应当”的自觉意识。
▪ 2.原始道德的发生
▪ 原始先民的两种生产: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本身的生产 ▪ “猿人”(约300万至200万年前) :主要依赖于自己的合群
就是动物合群性道德情感的表露。 ▪ 同种之间互相扶持的事实(狼群、大象、企鹅)
马克·比科夫:动物们也有道德感
▪ 美国科罗拉多州大学生态学家 ▪ “人类拥有道德感、动物没有道
德感是我们长期以来的信奉,但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这件事远 非这么简朴。就像人类一样,不 同的动物中也存在着道德感。但 各种动物间的道德标准都有其生 物特别性,所以很难互相进行比 较或和人类进行比较。” ▪ 咬伤同伙的狼和山狗会被“放逐”
▪ 之後每只猴子在几次的尝试後,发现莫不如此 ▪ 於是猴子们达到一个共识:不要去拿香蕉,以避免被水喷到 ▪ 後来实验人员把其中的一只猴子释放,换进去一只新猴子A ▪ 这只猴子A看到香蕉,马上想要去拿 ▪ 结果,被其他四只猴子海K了一顿 ▪ 因为其他四只猴子认为猴子A会害他们被水淋到,所以制止
他去拿香蕉.A尝试了几次,虽被打的满头包,依然没有拿到 香蕉
▪ 从道德发生的历史看,道德产生于人们调节社会群 体内部各种关系以维护一定社会秩序以及个人自我 肯定、自我发展的需要。
▪ 管子:“仓禀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探索:人类第一个道德规范是什么?
A. 不准偷盗; B. 禁止乱伦; C. 互相帮助; D. 不得亵渎图腾; E. 不得私自占有猎物。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道德起源的观点
了,大家都不敢去动那香蕉 ▪ 但是他们都不知道为什麽,只知道去动香蕉会被猴扁 ▪ 这就是道德的起源。
第一节 道德的起源
(一)伦理学史上关于道德起源的争论 ▪ 1、神启论 ▪ 把道德起源归结于神秘的天启和神的意志。 ▪ (1)认为神明直接颁布、启示道德诫条,安
排社会伦理秩序。
摩西十诫
“摩西十诫”
本能,人本身的生产,与动物无异,他们甚至不知道交媾与 生殖的必然关系。
▪ 古人(大约20万到5万年前) :进行劳动分工协作,团结互助。 两性关系上有了血缘家庭,排除了集团内部的辈份婚,原始 道德意识的开端。
▪ 新人(大约4、5万年前):劳动按辈份、性别、年龄来组织。 氏族公社产生,“氏族内部禁止通婚”,是人类最早的道德 规范之一。这时候的道德规范通过图腾、风俗、礼仪、禁忌、 巫术等表现出来。
▪ 柏拉图的“回忆说” : “善”的理念是神把“善 的理念”放进人的灵魂中去的结果,灵魂在物质的 尘世生活中又一次看见这些同类的有形事物时,便 能回忆起那些已被遗忘的形式。
3、生物进化论(动物本能说)
▪ 道德根源于人的本能和本性。 ▪ 英国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和俄国的无政府主义者
克鲁泡特金是这种观点的代表。 ▪ 他们认为动物界存在的同种相互扶持的现象,
社会感情,即对同胞的同情心的发展的必然结果。 ▪ 爱尔维修:道德是人们这种自爱感情的产物和反映。 ▪ 费尔巴哈:没有快乐感的地方,也就不会有善与恶的区
别。
5、需要论
▪ 认为道德是人根据自己的生存发展需要,自己为自 己立法的产物。
▪ 道德作为人类理性的结晶,不是表达个人的偏爱和 欲求,而是表现人们的共同愿望和需要。
过“天人感应”来赏善罚恶。
斯宾诺莎:
道德源于“自然法”。
▪ 神是必然存在的,惟一的。神是万物的自由 原因,万物都在神之内,都依靠神,没有神 就既不能存在也不能被理解,我们的心灵都 是由神决定的。
2、先验论(天赋说)
▪ 把道德说成是人与生俱来,内心固有的是非观念和 行为规范。
▪ 孟子: “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 心”、“是非之心”,“非右外铄我也,我固有之 也”。
小实验:道德的起源(续)
▪ 当然,这五只猴子就没有被水喷到 ▪ 後来实验人员再把一只旧猴子释放,换上另外一只新
猴子B ▪ 这猴子B看到香蕉,也是迫不及待要去拿 ▪ 当然,一如刚才所发生的情形,其他四只猴子海K了B
一顿 ▪ 特别的是,那只A猴子打的特别用力 ▪ B猴子试了几次总是被打的很惨,只好作罢 ▪ 後来慢慢的一只一只的,所有的旧猴子都换成新猴子
我是你的上帝,不可信仰别的神; 不可亵渎上帝之名; 谨守圣安息日; 孝敬父母; 不可杀人; 不可奸淫; 不可偷盗; 不可作伪证陷害他人; 不可贪恋别人的配偶; 不可贪恋别人的财物。
董仲舒:
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也不变 ▪ 天人感应论:天不仅制定了道德准则,还通
▪ 道德规范独立表现出来。
二、道德的本质
▪ 【学生关于道德本质的看法】: ▪ 道德的本质是人性的潜在发展 内化 ▪ 作用 ▪ 知道人们如何为人处事,塑造真善美。真善美化作行动。(多人这样认为)内化 ▪ 符合人们追求集体美好而存在的潜在的约束。规范 ▪ 道德是人类的进化。起源 ▪ 是维护社会和谐的力量,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追求,体现了人类最伟大的一面。作用 ▪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规范 ▪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规范 ▪ 复杂庞大的准则体系。规范 ▪ 道德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只是在人的一生中没被意识到并发掘而已。本体 ▪ 摩西十诫。规范 ▪ 人的精神行为准则。内化的规范 ▪ 心灵的底线,凭自己的良心。内化的规范 ▪ 社会运转的隐性维持元素。从作用来说 ▪ 为人类社会保持正常秩序的规范。从作用来说 ▪ 道德是衡量一个人行为好坏的标尺,而这个标尺以舆论为准则、何谓道德的底线、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