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工程案例-北京转河生态修复

合集下载

北京转河河岸带生态修复对河流水质的影响

北京转河河岸带生态修复对河流水质的影响
一直 以 来,城 市 河 岸 带 的 生 态 功 能 及 其 建 设 和 管理并未获得 应 有 的 认 识 和 重 视. 相 反,为 了 河 道 行洪和排水,许多河 流 用 大 量 钢 筋 混 凝 土 挡 墙 或 浆 砌石的岸坡代替天 然 泥 土 和 植 被,河 岸 的 生 态 功 能 丧失. 少数岸坡 虽 有 植 被 覆 盖,但 由 于 受 周 边 土 地 利 用 的 束 缚 ,河 岸 带 很 窄 ,坡 度 过 大 ,植 被 类 型 单 一 , 生态功能有限. 同时,出于水利功能设计,城市河道 两旁的地表径流多 被 路 沿 石 阻 隔,未 通 过 植 被 缓 冲 带 ,而 经 地 下 雨 水 管 网 直 接 进 入 河 道 中 ,因 此 大 量 污 染物随着地表径流 直 接 进 入 河 道,尤 其 是 初 期 径 流 对河水污染严重,而 且 这 种 污 染 状 况 随 周 边 城 市 化 的高速发展而 越 发 严 重. 因 此,为 改 善 城 市 河 流 的 水 质 ,对 河 流 进 行 生 态 修 复 已 刻 不 容 缓 ,而 河 岸 带 的 修复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月进行实地调查,沿河岸选取 13 个采样点,并定期采集水样,测 定 其 中 营 养 物 质 和 溶 解 氧 ( DO) 等 的 浓 度. 结 果 表 明,转 河 氨


NH
+ 4
-N

、硝


N
O
- 3
-N) 、总磷( TP) 和
DO
的浓度均有非常明显的季节变化.
在居民用水量较大的 7 月中下旬和 8 月上
关键词:城市河流;河岸带结构;氨氮浓度;硝氮浓度;溶解氧浓度;总磷浓度
中图分类号:X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0-3301 (2011 )01-0080-08

北京城转河的治理

北京城转河的治理

北京城转河的治理
佚名
【期刊名称】《水利天地》
【年(卷),期】2005(000)009
【摘要】河道治理同古都深厚的文化内涵相结合北京是有着800年建都史的古城,文物古迹比比皆是。

河道综合治理只有与保护古都水环境相结合.才能充分展示古都深厚的文化底蕴.
【总页数】2页(P34-3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85
【相关文献】
1.河湖治理:让北京城更靓丽 [J], 张世清;刘国军
2.不应稀有是清流--北京转河生态河道建设及城市水系治理纪事 [J], 冉连起
3.基于村庄股份公司视角下的\"村转居\"社区治理——以广东省F村\"村转居\"治
理考察为例 [J], 李静静
4.河道的生态治理——北京转河生态化改造 [J], 朱晨东
5.跟着凉水河认识北京城——青少年北京河湖科考环境教育系列公益活动侧记 [J], 刘敬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态修复工程有哪些成功案例

生态修复工程有哪些成功案例

生态修复工程有哪些成功案例生态修复工程是为了改善和恢复受损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结构,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在全球范围内,有许多成功的生态修复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在我国,塞罕坝林场的建设堪称生态修复的典范。

曾经,这里是“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

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如今的塞罕坝已成为拥有 112 万亩林海的世界最大人工林。

通过大规模的植树造林、科学的森林经营管理和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塞罕坝的森林覆盖率从建场初期的 114%提高到现在的 80%,有效阻挡了风沙南侵,涵养了水源,为京津冀地区的生态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美国的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也是一个著名的成功案例。

过去,田纳西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洪涝灾害频繁,生态环境恶化。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措施,包括修建水库、大坝等水利设施,进行水土保持和植树造林,发展水电、航运和旅游业等。

经过多年的努力,田纳西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水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澳大利亚,悉尼奥林匹克公园的生态修复项目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该地区曾经是一个废弃的工业用地,土壤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通过土壤修复、植被恢复和湿地建设等措施,悉尼奥林匹克公园如今已成为一个充满生机的生态公园,吸引了众多游客和野生动物栖息。

英国的伦敦湿地中心则是在城市中进行生态修复的成功范例。

它原本是一个废弃的水库,经过改造和修复,成为了一个拥有丰富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保护区。

这里不仅为众多珍稀鸟类提供了栖息地,还成为了市民亲近自然、了解生态的重要场所,促进了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此外,新加坡的滨海湾花园也是一个令人瞩目的生态修复项目。

通过引入先进的园艺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将原本的滨海荒地打造成了一个集植物景观、生态保护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世界级花园。

滨海湾花园不仅提升了城市的生态品质,还成为了新加坡的旅游新地标。

这些成功的生态修复案例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河道工程中的生态环境修复案例

河道工程中的生态环境修复案例

河道工程中的生态环境修复案例河道工程是指对河道进行规划、设计和施工,以改善河道的排水能力、保护岸线、提高水质和生态环境等目的。

然而,过去由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过度开发,许多河道变得污染严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为了修复这些受损的河道生态环境,一些创新性的工程方案被提出并成功实施。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位于某地的淮河污水处理项目。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淮河虽然起到了交通运输和灌溉的重要作用,但由于长期的排污和无序发展,淮河的水质严重恶化,给周边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当地政府决定实施淮河污水处理项目。

该工程的目标是通过建设几个大型污水处理厂,对淮河流域的污水进行集中处理。

同时,还对河道进行生态修复,恢复其自然状态。

经过几年的改造和施工,淮河的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河道两岸的生态环境恢复了原来的面貌。

这不仅使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也为周边的生态系统提供了更好的生存条件。

河道工程中的生态环境修复还可以体现在雄伟的三峡工程上。

三峡工程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它不仅起到了防洪和发电的作用,还通过优化水资源调度和生物保护措施,对河道生态环境进行了修复。

例如,在三峡大坝下游建设了一系列鱼道,以保证大坝对鱼类迁移的影响最小化。

同时,通过科学的水位管理和水质保护措施,保护和改善了河道的水生态系统。

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使得三峡工程发挥了水利和经济效益,也保护了长江流域的生态平衡,为后续的生态修复工作奠定了基础。

此外,国内还有许多其他河道工程中的生态环境修复案例。

比如,在一座城市的河道污染治理工程中,当地政府采用了“生物桶”技术,通过种植特定的水生植物和微生物来净化河道的水质。

这种方法既经济又环保,有效地改善了河道水质。

另外,还有一些河道工程采用了土壤生态修复技术,通过引入适宜的植被和微生物,修复受污染的土壤,恢复土地的生态功能。

通过这些生态环境修复案例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河道工程不仅可以改善河道的水利条件和环境质量,还能够对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保护。

北京转河历史文化园设计实践

北京转河历史文化园设计实践

北京转河历史文化园设计实践[摘要] 转河历史文化园是转河六大景区的开头篇。

笔者在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河道固有历史文化背景,尊重历史自然属性,恢复河道及河道两岸原有景点、建筑物,并加以提升、精华,从而营造出“梦回长河”的深渊意境。

[关键词] 转河、历史文化园、长河遗梦、历史、文化1 &前言转河历史文化园位于转河上游,西起北京展览馆后湖,东至高梁桥,其水线全长550米。

追溯历史,明清两代曾经是连接昆明湖的皇家御道,也是百姓踏青观柳的好去处。

河道沿途景点、建筑物有“绮红堂”、“绮红堂码头”、“高梁桥”等,应该说,他们的存在标明着转河的历史,体现着转河的文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一些特定事件的影响,园内景点、建筑物遭受到一定程度损坏。

河道也是经历了填埋、打开多种境遇,直到今日,才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得以修复、重建。

笔者在历史文化园的规划设计中,围绕“长河遗梦”这一转河全程设计主题,利用现代水利技术,融入治水新理念,展开多种表现手法,着重强调了该景区的历史性、文化性。

如果说“长河遗梦”的设计主题是为了实现让转河链接历史、通向未来的梦想,那么历史文化园就是梦的源头,梦开始的地方。

2 &恢复自然型生态古河道一直以来,回归自然,恢复生态环境是人们向往和推崇的一种境界。

“自然”无论是在物境上,还是在意境中都美化着世界,净化着心灵。

恢复生态原有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是体现自然,以人为本的唯美途径。

笔者在历史文化园河道的规划设计中,考虑到该河道原有文化历史背景,在恢复自然生态河道的同时,用多种表现手法将历史文化蕴涵其中,从而让河道生动、多样,韵味无穷。

1.1 &恢复河道原结构从根本感受自然河道是水生态的重要载体,恢复河道原有结构,顺其自然,为生物提供多样、丰富的自然环境,是治理历史文化园河道的基本原则。

在历史文化园河道生态整治修复工程中,笔者本着“宜宽则宽,宜弯则弯”的治河思想,恢复河道原有的结构形态与自然特征,让原有生物群回迁,重新建立水生物生态系统。

我国生态修复成功案例

我国生态修复成功案例

我国生态修复成功案例
我国生态修复成功案例
近十几年来,我国致力于改善生态环境,进而改善全民健康,在这一过程中取得了一些重大成就。

下面就介绍几个典型的成功案例,以此反映我国在生态修复上的积极作为。

案例一:湖北省汉江治理工程
湖北省汉江治理工程,是湖北省一项重大的生态修复工程,从2015年开始,以汉江治理为主题,实施水污染治理、生态环境改善、岸线规划、生态红线建设等工作,围绕汉江的原貌和水质标准的设定,构建汉江治理体系。

至今,汉江治理的完成度已达70%,污染降低了60%,获得了重大的生态效益。

案例二:湖北省山西谷治理工程
湖北省山西谷治理工程是全国第一个面向绿色发展的生态修复工程,致力于改善山谷生态环境,维护地表水和地下水质量,通过植被恢复、垃圾清理、空气污染治理以及河流治理等措施,实现了湖北省政府把污染排放量降低到2015年底前50%的目标。

案例三:宁夏回族自治区灌溉水源污染治理工程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灌溉水源污染治理工程是宁夏农业厅和绿化厅联合推出的一项重大工程,致力于改善灌溉水源污染,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至今,已有超过1000余座农村灌溉水源通过此项工程进行了污染治理和改善,已全部达到了国家G1级水质标准,为当地农民提供了优质的饮用水源。

以上事例反映了我国在生态修复工作中取得的显著成绩,但是我们仍然要努力改善环境质量,维护好我们的家园,为健康生活提供更加安全、更加舒适的环境。

典型项目设计技术方案—河道景观提升及生态修复

典型项目设计技术方案—河道景观提升及生态修复

1 典型项目技术方案—萧太后河景观提升及生态修复1.1 基础条件分析1.1.1上位规划解读通州围绕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总体要求,将大力度开展中小河道和黑臭水体治理,恢复多个湿地,以北运河、潮白河、凉水河为主脉,构建“三网、四带、多水面、多湿地”的水环境格局,着力形成 “北方水城”的通州特色生态环境。

通州水环境格局图萧太后河处在连接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廊道上,功能定位为城市活力段,反映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和城市整体建设一起反映通州的现代都市生活场景,其风格体现出现代感和都市感。

1.1.2项目区及其周边概况萧太后河属于凉水河支流,发源于北京市左安门,经朝阳、通州与张家湾注入凉水河。

1958年修建通惠引水干渠时将萧太后河截断,现形成两个水系排涝系统。

上段在马家湾村北改入通惠排干;下段起点为通惠排干,向东流经小鲁店村,过通马路进入通州区,于张家湾镇南汇入凉水河。

主要支流有南大沟、大稿沟、玉带河。

河道总长度为22.49km,流域面积为102km2。

其中通州境内河道长为10.25km。

此次萧太后河景观提升及生态修复是位于通州区通马路至京哈高速段,全长约3公里。

(1)现状交通分析现状交通以3-4米宽的水泥路及土路为主,雨天土路泥泞难行,交通可达性差,同时部分沿河路作为进出周边村庄的通道,经常发生交通拥堵,村庄周围道路随意停车的现象也较为常见。

(2)植被分析现状植被条件较好,有生长较好的白杨、垂柳等高大乔木,景观设计可加以保留利用,但地被及灌木较为单一,以杂草为主,设计时需加以强化。

(3)文化资源分析设计范围内有已经建成的萧太后河码头遗址公园,公园有景亭、萧太后雕塑、栈桥等设施,有一定景观基础,本次景观提升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萧太后河的文化资源,将景观与文化充分融合。

(4)景观资源分析场地内有较大面积的荷塘,河道水量及水质条件较好,同时有已经建成的部分景观设施,如亲水木平台等,这些都为创造优质的滨河景观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也是萧太后河独特的景观资源。

生态恢复大规模工程项目实践案例分享

生态恢复大规模工程项目实践案例分享

生态恢复大规模工程项目实践案例分享在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生态恢复成为了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为了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许多地区都开始实施大规模生态恢复工程项目。

本文将分享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生态恢复大规模工程项目实践案例,并分析其成功的原因和存在的挑战。

1. 三北防护林工程(中国)三北防护林工程是中国政府长期以来推行的一项重要生态工程项目。

该项目旨在修复中国北方三个沙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即内蒙古、甘肃和河北。

通过植树造林、防风固沙和水土保持等措施,这个项目成功地恢复了大面积的生态系统,减少了沙尘暴的频发,改善了气候环境,提升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2. 卡尔希尔精细矿山环境恢复工程(澳大利亚)卡尔希尔精细矿山环境恢复工程是澳大利亚政府在实践生态恢复方面的典范。

该项目位于昆士兰州中部,曾经是一座规模庞大的铜矿。

在矿山运营完成后,政府投入大量资源和资金对该地进行了综合性的生态修复工作。

通过土地复育和植被恢复,卡尔希尔矿区成功地转变为了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恢复了该地区的生态平衡。

3. 伊斯坦布尔生态城项目(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生态城项目是土耳其政府推行的一项旨在改善城市环境的生态恢复项目。

该项目计划在伊斯坦布尔的一片废弃工业区上构建一个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的生态城市。

该生态城将采用低碳建筑、清洁能源、节水系统和垃圾分类等先进技术,以实现环境友好和资源的高效利用。

该项目的实施将大大提升伊斯坦布尔的生态环境,为未来的城市发展提供了可持续的模式。

这些生态恢复大规模工程项目的成功体现了大规模工程项目在修复环境方面的潜力。

然而,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解决。

1. 技术挑战:生态恢复工程涉及到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修复、水资源管理等复杂的技术问题。

要想成功实施这些项目,需要有先进的技术手段和专业的人才支持。

2. 资金需求:大规模生态恢复工程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包括项目设计、施工、监测和后期维护等各个方面。

政府和企业需要共同肩负起责任,确保项目的可持续性。

南水北调北京段PCCP工程植被恢复效果

南水北调北京段PCCP工程植被恢复效果

南水北调北京段PCCP工程植被恢复效果
南水北调北京段PCCP工程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最复杂的一项水利工程。

为了保护和修复工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实施了一系列的植被恢复措施。

在PCCP(预应力混凝土管道)工程建设过程中,植被恢复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沿线植被恢复和水源湿地保护。

首先,沿着南水北调北京段的管道线路,针对不同的土壤和地质条件,进行了苗木种植和草皮覆盖。

这些植物的选择考虑了它们对土壤保持和抗风蚀的能力,以及对生态系统的适应性。

通过加固土地,防止水土流失,提高了沿线土地的稳定性。

其次,为了保护水源湿地,工程人员修建了隔离带和生态廊道,以减少工程对湿地的影响。

在这些区域内进行了湿地植被的恢复和保护,包括湿地植物的种植和繁殖、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修复等。

这些措施有效地保护了湿地生态系统,维护了水源的稳定性和水生物的栖息环境。

经过多年的努力,南水北调北京段PCCP工程的植被恢复效果已经初步显现。

不仅沿线的山体和土地逐渐恢复了生机,而且水源湿地的水质也得到了改善。

这些恢复措施为南水北调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也为周边社区提供了更好的生态环境。

需要注意的是,植被恢复过程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持续的关注和维护。

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应该继续加强对植被的保护和管理,以确保南水北调北京段PCCP 工程的植被恢复效果持久稳定。

城市水生态修复

城市水生态修复

城市水生态修复城市水生态修复是非常重要的,不知者无畏,不经意间伤害到水生态,但造成的影响确实非常深远的。

本店铺就城市水生态修复和大家介绍一下。

(一)城市水环境生态修复的国内外现状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生态修复领域的研究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中值得参考的有加拿大的沙利文矿场(SullivanMine)案例。

沙利文矿场从1909年开始生产到2001年停产,所造成的生态问题日益严重:一方面,矿石中硫和铁含量较高,酸性岩排水系统以及废石场与尾矿积水都对地表水与地下水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另一方面,尾矿区会对地表植被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从而导致该地区生物多样性锐减。

直至1979年,开始建造水处理厂,将原本流向酸性废石堆的溪流进行改道,并把酸性废石堆排出的废水、井中废水以及尾矿水一起加以回收处理后排放。

紧接着在上世纪90年代,又进行了重要的整改,并制定了详细的生态修复计划,开始在裸露的废石场上恢复植被,最终在2022年完成了生态修复。

原本光秃裸露的尾矿区已完全变成茂盛的草甸,偶尔还会有大队的驼鹿出没。

19世纪以来伴随着工业革命日益兴起,大量的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排到泰晤士河中。

1858年,伦敦爆发了最臭名昭著的“大恶臭”事件,由此政府才開始意识到河流污染问题。

1859年,伦敦开始修建7条支线管网并将其接入排污干渠系统中,以此来减轻主城区的河流污染,但这只是将污水从主城区转移到海洋,并未对污水进行处理。

早期的污水处理工艺主要是简单的沉淀、消毒等,处理效果也并不理想。

直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研发活性污泥法,并对尾水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度处理,使得出水生物需氧量BOD能达到5~10毫克/升,效果比较显著,成为改善水质的主要方法之一。

到20世纪70年代,泰晤士河中才重新出现鱼类。

当前,泰晤士河的水质已经恢复到了工业化前的状态。

北京转河的环境工程改造,主要从城市河流的生态属性和景观属性两方面对转河进行修复和整治。

在治理过程中,在河岸带、近岸水域及河道中种植大量的植物,如芦苇、慈姑、莲、香蒲等,以增加河流的自净能力,净化水质,同时起到了增加绿化、延伸景观的作用,也为水生动物提供了合适的栖息地。

河道的生态治理_北京转河生态化改造

河道的生态治理_北京转河生态化改造

61BEIJING CITY PLANNING & CONSTRUCTION REVIEW5/2003人对水的喜爱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很少有人能对水没有反应或印象,人除了依赖水维生、从事与水有关的户外活动外,也喜欢居住在水边欣赏风景、聆听水声。

所以,希望居住在依山傍海的地方是许多人的梦想,而且当人们经济条件允许时,往往就会在湖畔、水边购置房屋。

居住在大城市中的人们对水环境的渴望更甚,为了弥补这种不足或缺憾,人们便在其居住地想方设法营造水景,使与水有关的景观设计在都市环境中愈发显现其重要性。

纵观国内外的重要城市,都或多或少的有河或湖,但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尤其是国内),这些河湖在几十年来很少有人去关心,更无暇去顾及河道的开发建设及生态化。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开发滨水地区正成为我国城市建设中的一个热点,在治理城市中的河道或湖泊时,景观设计及生态化改造开始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更重要的是,各地方政府已认识到,开发滨水地区能为城市发展提供契机,更为提升或重塑城市形象创造了条件。

但是,如何开发滨水地区,滨水地区与其它地区的开发有什么不同,滨水中的“水”如何定位等,都还是需要我们认真讨论的问题。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明确目标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滨水地区的开发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例如,美国有75座大城市,其中69座滨江、滨湖或滨海,他们在过去40年中对这些滨水地区在不断地进行重建和开发,有的迄今仍在继续(巴尔的摩)。

世界上对滨水地区改造成功的城市有:芝加哥、圣安东尼奥、温哥华、伦敦、曼彻斯特、巴塞罗纳、汉堡、悉尼、香港等。

从20世纪90年代末,国内东部沿海一些大城市也开始重视对滨水地区的重建和开发,而北京对城市水系的改造,以及国家领导人泛舟昆玉河被媒体的广泛报道后,更在国内掀起一股治河的热潮。

国内外河流生态修复相关研究进展

国内外河流生态修复相关研究进展

参考内容
河流生态系统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人类的 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河流生态系统受到 了严重的威胁和挑战。为了保护和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国内外研究者开展了大 量的研究工作。本次演示将概括性地介绍国内外河流生态系统修复相关研究进 展,以期引起读者的兴趣和。
五、结论
本次演示从国内外研究进展、生物学问题、技术学问题和管理学问题等方面综 述了河流生态修复的研究现状。可以看到,国内外在河流生态修复方面已经取 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诸多挑战。生物学问题方面,需要保护和恢复河流 中的生物多样性,优化生态系统结构;技术学问题方面,需要结合国内外先进 技术和经验,制定适合当地河流生态修复的方案;管理学问题方面,需要加强 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力度。
2、新技术在河流生态系统修复中的应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环境化学、 环境材料学、生态工程学等领域的新技术应用。通过研发新的化学药剂、环境 材料和生物手段等,改善河流的水质和生态状况。
3、河流生态系统修复的实践应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具体的修复实践和 效果评估。通过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污染程度的河流进行修复实践和效果监测, 为今后的修复工作提供经验借鉴和实践指导。
河流生态系统是指由河流中的生物群落与其所处的环境所组成的自然系统。在 地球上,河流生态系统是极为复杂且敏感的生态系统之一。由于人类活动的影 响,许多河流的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为了保护和恢复河流生态 系统,国内外研究者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探讨河流生态系统的修复方法和 措施。
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3、应用研究:主要涉及河流生态系统修复的实践应用方面。国内外研究者们 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污染程度的河流进行了大量的修复实践。例如,在河流污 染治理方面,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手段治理某地区的污染河流,并对其治理 效果进行评估和监测。

河流生态修复

河流生态修复

河流生态修复摘要:河流生态修复的理念渐渐被人们所认知,一些符合生态修复理念的规划设计方法在工程建设中被逐步采纳。

在水利部科技创新项目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一些河流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取得了很好的建设效果并发挥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文中结合几个案例,介绍近几年在河流生态修复技术和实践方面所取得的部分进展。

关键字:生态修复技术20世纪70年月以来,一些发达我国的科技界和工程界针对水利工程对于河流生态系统产生的负面影响,提出了如何进行补偿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河流生态修复的理论与工程实践。

我们我国的河流生态修复正处于起步阶段,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究。

依据生态水利工程学理论,河流生态修复的任务,一是水文条件的改善,二是河流地貌学特征的改善(董哲仁,2003, 2004) o其目的是改善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标志是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提高。

一些地区结合河流整治和城市水利工程建设,即与防洪、排水、疏浚、供水、城市景观、水文化、人文历史等工程相结合,开展了河流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建设。

这类工程既具备特定的水利功能,可以满意经济社会进展的需求,同时也兼顾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和可持续性的需求, 以实现水利功能与生态系统功能的统一。

本文主要介绍我们我国近几年在河流生态修复技术和实践方面所取得的部分进展。

L水库多目标生态调度河流是生态系统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载体,是一个连续的系统。

自然河流的连续性不仅包括水文过程的连续性,还包括养分物质输移的连续性、生物群落的连续性和信息流的连续性。

大坝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顺水流方向的非连续化问题,即水文过程和养分物质输移的非连续化。

大坝对于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大坝与水库本身带来的负面影响;二是在大坝运行过程中对生态系统的胁迫。

前者的影响主要造成大坝上下游河流地貌学特征的变化,后者的影响主要造成自然水文周期的人工化。

通过改善水库调度进行筑坝河流的生态修复是河流生态修复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生态修复案例

生态修复案例

生态修复案例生态修复是指通过人为干预和措施,恢复或改善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的过程。

下面是一个关于生态修复的案例。

在某地区,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相互作用,当地的湖泊生态系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湖水富营养化使得水质下降,水中有大量藻类生长,导致水面上覆盖一层厚厚的绿色藻花。

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湖泊的生物多样性,还造成了水生植物的大量死亡和水文循环的紊乱。

为了修复湖泊的生态系统,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对于富营养化问题,政府大力推行了农田面源污染治理工程,通过建设沟渠和拦截沉淀池,阻止来自农田的农药和化肥向湖泊排放,减少了湖泊的内源污染。

其次,政府在湖泊周围种植了大量湿地植被。

湿地植物可以吸收湖水中的营养物质,并通过根系释放氧气,有助于提高湖水的氧化还原能力。

同时,湿地植物还提供了栖息地,吸引了大量的水生生物栖居其中,进一步促进了湖泊的生态恢复。

此外,政府还进行了针对湖泊的水质改善措施。

通过人工投放梭菌,梭菌可以有效地控制湖泊中的藻类生长,减少湖水的浑浊程度。

与此同时,政府还加强了对于湖泊的监测和管理,确保湖泊的水质稳定。

经过数年的努力,湖泊的生态系统逐渐得到恢复和改善。

湖水中的藻类减少,湖面上的绿色藻花逐渐消失,水质明显改善。

同时,湖泊周围的湿地植被茂盛,水生生物的数量也大幅增加。

这不仅使得湖泊成为了一个有机生态系统,而且也带来了当地的旅游和经济发展。

这个生态修复案例表明,通过适当的人类干预和措施,破坏的生态系统是可以得到修复和改善的。

政府的积极介入和全社会的合作是生态修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当然,生态修复需要持续的努力和长期的管理,但是当湖泊的生态系统得到修复后,他们将为人们提供更多的生态服务和福利。

北环水系综合治理工程转河段治理概述1

北环水系综合治理工程转河段治理概述1

・重点工程・北京水利2002年第6期王又华(北京市北环水系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办公室,100044)北京市北环水系综合治理工程转河段是北京市2002年市重点工程之一,此项工程的建设旨在将长期填埋河道重新开挖,恢复和保护古都水环境风貌,改变市区缺水少绿的局面,改善水体水质,创造旅游通航条件,增加一条水生态环境靓线。

河道设计按照宜宽则宽、宜弯则弯、人水相亲、和谐自然的思路,在实现水利工程的前提下,扩大水域面积,提供优美的水景观环境,同时展示古都转河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建设首都城市新景观。

北京市中心的河湖水系包括南、北两个半环。

北环水系由转河、北护城河、亮马河、朝阳公园的水碓湖、红领巾公园的红领巾湖和二道沟组成{南环水系由昆明湖、京密引水昆玉段、玉渊潭、八一湖、永定河引水下段、南护城河和通惠河上段等组成。

南环水系已于2001年完工,并实现全线通航。

转河工程是北环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暗沟填埋至今仍未治理。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对周围居住、工作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改变这一区段面貌也是市政府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实现“水清、岸绿、流畅、通航”和“三环碧水绕京城,千顷水面添美景”的远大目标。

・34・1概况转河是长河的下游,1905年修建京张铁路时,河道改线形成的。

当时它是城北地区防洪、供水的主要河道,也是城北地区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转河历史上曾是城区河湖串通环绕都城的纽带,许多历史文化和古迹沿此展开,并形成独特的水风貌,点缀、美化了文明古都。

由于城市规模的扩大,用地日益紧张,转河先后两次被裁弯取直改为暗沟,其平面位置为自高梁桥向东穿过西直门车站,经西直门北大街、东小村路、太平湖地铁车辆段居住区接入北护城河,其长度约为1621km,并填埋至今。

随着北京跨入国际大都市的行列,全面贯彻21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改善首都环境状况,亮出水面,恢复沿线水域的历史文化和古迹,还市民一个优美宜人、休憩健身、文化交流和娱乐活动的场所,治理转河势在必行。

北京川北河生态修复方案,治河新思...

北京川北河生态修复方案,治河新思...

北京川北河生态修复方案,治河新思...概况川北河全流域均为山区河道,是怀九河重要支流之一,发源于北京昌平区东北山麓的山区河道,起点是望宝川村,终点是北庄村。

主河道全长约12km,主河槽宽10~50m,流域面积约45km2,河流上游建有南峡水库。

川北河流域地形西高、东北低,故水力梯度由西向东逐渐降低。

目前川北河存在较为严重的生态与环境问题。

河道水源受到外部污染源大范围污染,河道大面积干涸,植被退化严重,河道生态环境恶化;河道瘀堵严重,部分河堤损毁,不能满足防洪要求;沿河两岸桥梁、道路等基础设施老化。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沿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建设环境优美、生态功能建全、行洪安全的川北河生态景观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川北河地理位置存在问题分析川北河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河床裸露、水源缺乏、湿地退化、植被稀少、生物多样性缺失,生态系统破坏严重。

川北河存在的主要问题治理措施规划平面图1.河道绿线确定河道平面布置与河道绿线的划定:河道设计中心线与原河道中心线一致,根据两岸地形地势确定所需行洪宽度,不占用岸边农业规划用地,河道绿线划定范围是河道边坡及巡河路路肩。

河道设计断面图2.重构河床微地形天然河床由水流长期塑造形成,在横、纵、垂三维空间上有着其特有的深槽、浅滩、江心洲、水湾等多种形态。

河流微地形设计断面图川北河水系空间设计根据河床演变规律,结合河道地势,通过清淤和疏挖等造型措施调整,在深坑处形成深槽与水坑地形,在非主流区形成水湾地形,在宽阔水域形成江心洲,在窄槽处形成水浅流急的浅滩急流。

在此基础上,结合水位变化情况及水生动植物适水深度生物习性,配置适于深水区生长的沉水植物、适于浅水区和滨水区生长的挺水植物以及适于陆地生长的湿生植物。

在深槽和水坑内设置利于生物栖息与繁衍的多孔隙石岛。

通过河床上中下游、点线面、表中底立体空间的综合塑造,形成自然河床形态的多样性。

3.设置子槽水系形成较为连续和稳定的水系空间是川北河生态系统恢复的重要基础,因此对贫乏的水资源要高效利用。

河道生态治理工程设计——以北京怀九河为例

河道生态治理工程设计——以北京怀九河为例

河道生态治理工程设计——以北京怀九河为例本文是作者结合北京市重要地表水源区怀九河(二期)生态治理工程规划设计实践,介绍了山区河道生态治理工程设计体会,供同类河道设计借鉴和参考。

靳新红(1977-),男,山西霍州人,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土保持规划设计和研究工作。

本期文章你将了解到:1. 河道行洪有哪些治理方式?2. 如何进行河道断面环境整治?3. 河道绿化的原则和具体做法是什么?4. 河道绿化3个设计案例分享近年来,北京山区生态旅游开发较多,这些旅游景点都是围绕水库、河道布设,有的甚至侵占河道,这不仅影响了河道行洪,破坏了生态环境,而且对旅游开发项目自身的安全造成了威胁。

山区河道治理的目标由过去单一的提高防洪标准转变为建设“安全行洪的汇水通道,丰富稳定的流域生态,自然和谐的生态景观”,将沟道的治理与开发利用相结合,在控制水土流失的同时,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利用率。

关于河道行洪采取两种方式进行治理:一是采取新建、改建以及修复等手段对河岸进行治理。

对老化、损毁严重的护村堤进行修复,如下图。

道标准断面图部分无法拆除的阻水建筑物进行改造,降低阻水建筑物高程,设置汀步,保留原有功能的同时满足河道行洪需求,如下图。

步立面图二是局部河段沿线民居建设束窄河道,缩小行洪空间,在加高堤防、下挖河道以及拆迁等方案均无法实施的情况下,采取设立洪水标志桩的措施,在超标准暴雨来临时提供预警,方便相关部门疏散洪水淹没范围内的居民。

通过技防与人防相结合的手段,保证河道行洪安全,保障河道沿线居民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

关于环境整治在维持河道自然断面的基础上,将现状河道治理范围内外存有的垃圾、弃土弃渣进行清理外运。

同时,河道清理平整后进行植被恢复,对影响河道水流形态的废弃拦水建筑物进行拆除治理,使河道清洁畅通。

主要包括垃圾废弃物清理、河道平整等。

河道平整主要针对垃圾清理区域及砂石坑平整区域,通过平整有利于恢复河道纵向、横向等连续性,提高河道水文形态特征。

北京永定河生态走廊修复案例

北京永定河生态走廊修复案例

永定河生态走廊修复案例永定河是全国四大重点防洪江河之一,是海河水系最大的一条河流,流域总面积4.7万平方公里。

永定河北京段全长170公里,北京境内流域面积约3200平方公里,分为官厅山峡段、平原城市段、平原郊野段,流经门头沟、石景山、丰台、房山和大兴五个区。

作为北京的母亲河,永定河孕育了北京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文资源。

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永定河绿色生态走廊建成后,自上而下形成溪流――湖泊――湿地连通的健康河流生态系统,建成各具特色的生态自然景观、城市景观、田园景观,形成“一条生态走廊、三段功能分区、六处重点水面、十大主题公园”的空间景观布局,为两岸五区创造优美的生态水环境,成为北京“绿色生态走廊与城市西南生态屏障”,集防洪、供水、生态三大重要功能于一体。

根据《永定河绿色生态走廊建设规划》,永定河绿色生态走廊建设计划总投资170亿元,4年完成。

到2014年,建成一条长170公里、面积1500平方公里的生态走廊,新增水面1000公顷,绿化面积9000公顷,彻底消除扬沙扬尘,每年回补地下水1亿立方米。

永定河绿色生态走廊建成后,将形成有水有绿,生态良好的北京西南生态屏障,提高永定河生态服务价值,建成各具特色的生态自然景观、城市景观、田园景观,扩大五区城市发展空间,改善投资环境,发展水岸经济,提升市民幸福指数。

同时,彻底消除永定河大堤安全隐患,提高防汛抢险调度能力,支流治理达50年一遇防洪标准,确保北京的防洪安全。

首批启动5项(四湖一线)工程包括:门城湖、莲石湖、晓月湖、宛平湖、循环管线。

建成以水串景、水绿相间的绿色生态走廊,形成水面150公顷,绿化120公顷。

彻底消除扬沙扬尘,建成良好的生态水环境,示范带动永定河全线生态治理,为发展永定河水岸经济创造条件。

1、永定河概况: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80年代以来,永定河有限的水资源几乎全部用于北京西部工业建设,使部分河道断流、干涸。

河床逐渐沙化,是北京境内的五大风沙源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复理念 • 转河的整治改变传统的治水思路,采们 “以人为本,宜宽则宽,宜弯则弯,人水 相亲,和谐自然”的新理念 • (1)尊重历史,化统与现代共存 • (2)以人为本,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 • (3)恢复生物多样件,回归自然 • (4)以亲水为目的,与城市相协调的景观设 计
3.修复过程
• 转河整治工程主要从城市河流的生态属性和景观 属性两大方面对转河进行修复。 • 水面扩大
• 植物栽种

转河治理过程中,在河岸带、近岸水域、种植槽及河道 中种植大量的植物,以起到增加河流自净功能、为水生动 物及昆虫等提供栖息地、绿化、景观等作用。具体栽种的 有柳树、芦苇、香蒲、莲、英白等
景观属性

北京城有着800年的建都史,又是21世纪 现代化的大都市,转河的整治要融合古典 与现代元素,呈现一幅连接传统与时尚、 传承历史与现代文化的京城转河图。根据 历史背景与现实条件,有重点的纳入不同 的文化元素,转河3.9km河道被划分为6大 景观段落,依次是历史文化园、生态公园、 叠石水景、滨水游廊、亲水家园、绿色航 道.
• 生态护岸 • 与传统全混凝土的护岸形式不同,转 河的生态治理采用了多种形式的生态护 岸.以尽可能恢复河道的自然生态属性。 具体有木桩护岸、仿木桩护岸、卵石缓坡 扩岸、山石扩岸、种植槽护岸等(照片3-43~6),以上形式护岸的内部存在不同程度 的间隙,创造了多孔隙的空间.为各种生 物的生存、繁衍提供了可能性。
亲水平台、亲水台阶、瀑布等景观。
滨水游廊

滨水游廊区两侧河岸为直立式重力挡土墙,为避免单调的景观效果, 设计在一侧结构许的范围内掏空挡土墙地下部分形成游廊。遵循江内 风情,结合都市元素,设有绿化台阶亲水平台、雕塑、喷泉等景观小 品。不能开挖的一侧墙体表面设计为卵石墙、镌刻名家咏;水词和卵 石笼形式,体现艺术与文化。
北京转河生态修复
环境工程 付江波 版权所有
1.工程概况 • 转河全长3.9km,流域面积1359km2,1977年2月对北护城河上段进 行了治理,将转河盖上盖子,形成暗河。2002年为了保护古都水环境 风貌,改变市区缺水少绿的局面,改善水体水质,创造旅游通航条件 增加一条水生态环境靓线,北京开始了转河整治工程。
存在问题
• 缺少水流活力
缺少后期维护管理
历史文化园
• 历史文化园位于转河的上游开端,西起北展后湖,东至高粱桥.河道 全长550m.是历史文化积淀集中的部分。明清两代,此段河道是连 接昆明湖的皇家御道。此段河道的修复设计充分尊重历史文化背景, 河道两岸及河道内栽植大量的柳树、芦苇等植物,并在河岸恢复了绮 红堂码头、高粱桥等历史遗迹,将自然与人文融合在一起,展现出缔 丽的转河风景。
亲水家园

亲水家园区流经新建住宅小区,景观设计侧重于亲水与人文景观,近 小区一例栽种植物,形成大面积绿化带,沿河设有仿水栈道、亲水平 台等亲水设施,在另一侧260m直立壁岸雕刻56条中华民族的图腾— —龙.增加岸墙,没有可利用的外拓空间,在此前提下, 本区主要采用水生、攀藤植被绿化岸墙的方法,形成以绿化植被为主 的景观效果图。
生态公园
• 生态公园段可用空间相对较大,河道设计主要采取河岸边坡缓化方案, 在近岸区形成大量浅水湾,河道内大面积栽种水生、湿生植物,如卢 苇、荷花、英白等。河岸两侧堆有卵石、巨石,间或配有亲水栈道, 形成自然、生态的河道效果。
叠击水景 • 叠石水景区河岸采用天然石与人工石结合塔砌而成,两岸交替配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