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幽默电影研究意义、思路与方法
2021黑色幽默在电影上的美学特征和表达方式范文3

2021黑色幽默在电影上的美学特征和表达方式范文 黑色幽默具有独特的美学功能和典型的美学特征,其脱离喜剧和悲剧的范畴独立存在.黑色幽默在文学上的美学特征和表达方式也被充分地运用到电影中,体现在语境、情境、人物性格刻画、叙事模式、镜头语言的表现等方面.黑色幽默下展现的影像故事,用"笑"表现 "悲",以荒诞加以宣泄,强调用幽默的方式揭示社会中的各种病态现象.黑色幽默电影之所以独具魅力,与其丰富的美学内涵密不可分. 一、营造虚幻与戏谑的语境 语境,就是语言单位出现时的环境,任何语言的使用都离不开语境,有语篇必有语境,电影艺术亦然,黑色幽默电影运用个性化的艺术表现手段来营造深富意蕴的语境. (一) 声画的逆向糅合 2007年在爱尔兰上映的《热血警探》,Nicholas Angel作为一个优秀的警察,由于受排挤被调到了一个偏远宁静的小镇 "桑德福".那是一个从未有过恶性案件的小镇,人们友好关爱,然而在温婉动听的乡村音乐衬托中,一起前所未有的谋杀开始了,惨案不断发生,将人们带入迷雾笼罩的死亡谜题.库布里克的电影《发条橙子》更是把声画的逆向糅合运用到极致,挑战观众的观影底线.下流邪恶的主人公亚历克斯在把贝多芬的音乐作为他施虐的动力来源,贝多芬的交响乐对他来说意味着暴力和色情.电影中有一段剧情是他侮辱耶稣的意象: 亚历克斯在房内意淫的场景中,有四个跳舞耶稣雕像,还出现贝多芬的肖像和色情图片,随着《欢乐颂》快速切换; 这种场景往往是主人公淫乱或暴力出现之前的暗示.还有一段场景亚历克斯在唯美的音乐伴奏下跳着舞,动情地唱着《雨中曲》对作家的妻子施暴.这些声音与画面在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突中糅合,给观众带来黑色幽默独有的笑与悲杂糅的快感.还有国产影片《疯狂的石头》,其中大杂烩的音乐与影片独特的视角和节奏的完美结合恰如其分表现了影片的主旨,声画在对立与糅合中呈现一种独特的耐人寻味的意境. (二) 异化的人性和荒诞的剧情 黑色幽默往往旨在表现人性的冷酷、荒唐、反传统及对传统审美价值的颠覆,表现人性的沦落和情感的异化,突出边缘人物的生存状况.影片《鬼子来了》用黑色幽默展现小人物内心深处的劣根性和在鬼子残酷压制下表现出的无所畏惧.影片主要角色性格塑造大多是迂腐、自私、胆怯,对比嗜血成性的日本人,他们滑稽可笑、甚至可悲窝囊,但影片巧妙地用黑色幽默中特有的结构方式,不确定性、零散性与无我性、卑琐性,利用残酷战争激发这些小人物潜藏的人性,影片中马大山被砍下的头颅在镜头前诡异地笑了,其中包含着顿悟与解脱,无奈和苦涩; 还有被日本人蒙蔽的唱曲的大妈,瞬间从懦弱变得毫无惧色,最后被残杀.在影片中,从过去的猥琐瞬间过渡为无所畏惧的精神,构成了黑色幽默影片异化的完整的人性,这种复杂的人性情感转换用黑色幽默的形式来表现出来,更加具有冲击力和震撼感,让观众看完后久久不能忘怀. 黑色幽默电影往往使用冷嘲热讽的态度表现环境、放大扭曲人物之间的不协调性、展现一种畸形的人与人、物与人的关系,用荒诞性描写周围世界的荒谬和社会对个人的压迫.在以抗日背景为题材的电影《斗牛》讲述了一个愚昧狡诈的男人 "牛二"和一头荷兰奶牛的故事.在全村人惨遭日本鬼子杀害后,奶牛成了牛二惟一的亲人,他千方百计的保护这头被神化的不断给他带来灾难的奶牛,这个曾经胆怯猥琐的男人在被战争扭曲人性的村民、土匪的逼迫下,表现出人性深处的善良.经历过重重磨难的牛二将给爱人的手镯戴在了奶牛的鼻子上,同奶牛过上了小日子.影片中还有很多荒诞的情节,这些超现实的情节体现着黑色幽默的本质,影片借以黑色幽默的艺术表现手法展现命运对小人物的捉弄,引发观者对人性对战争的反思.黑色幽默影片的美体现在于高度艺术化的表现方法,其营造的虚幻与戏谑的语境包含了特定社会环境下自然物的不和谐、人性的悖论、痛苦和残酷、异化和荒诞,是对社会现实的另类写照. 二、独特叙事模式和镜头语言营造的美学意蕴 (一) 消解式叙事 黑色幽默电影的叙事打破了传统电影常用的模式,采用逆向的消解式叙事,用"荒诞"消解 "合理" "戏谑"消解 "悲苦"、用 "解构"消解 "理性",它使用极富戏剧性的艺术表现手法,超越时空、道德、理念、语言习惯,打破传统、摈弃习俗、把相悖的元素用黑色的内核合理的结合起来. 传统电影作品中,主人公往往是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正面人物,而在黑色幽默影片中英雄往往被猥琐的边缘人物替代,而这样的行为古怪、心理病态的人物又被戏讽为"英雄",彭浩翔的电影《买凶拍人》展现一个蹩脚杀手的荒唐经历,原本严肃的杀人活动似乎更像一种娱乐,英雄主义消解于荒诞中.在陆川的影片《寻枪》中,小镇警察马山丢失了配枪,丢枪意味着失去做男人的尊严以及活着的价值和意义,他歇斯底里地发狂,寻枪导致人性的异化,最终为了一把枪赔上了性命,影片通过戏谑的手法处理剧情,消解了主人公性格分裂后的遭遇带来的悲剧,最终,从主人公身体里荡出的灵魂含着泪水,微笑着消失在地平线上,巧妙地用黑色的幽默嘲讽生命的无常.在一切规则都消解后的剧情里,可笑和荒诞使得生存状态成了游戏,理性和经典被一再否定,观者从一个独特的美学角度审视我们生存的世界和人类隐匿的本性. (二) 镜头语言 在黑色幽默电影中,镜头的巧妙运用更好的展现了影片的节奏、矛盾冲突、使得"悲"与 "喜"融为一体相互衬托,甚至把唯美的镜头和残酷、暴虐的场景完美结合. 为了表现影片的黑色主题,导演往往注重特写镜头的表现力、运动镜头的运用、影片节奏的表现,通过"调侃模仿""拼贴"等艺术表现手法对镜头进行组接,以独特的视角表现反常理、反逻辑、不可理喻和悖谬的剧情. 库布里克的电影《发条橙子》是典型的用喜剧表现悲剧的例子,影片中亚历克斯在对作家夫人施暴时还幽雅地跳着舞,唱着代表浪漫的《雨中曲》,在电影镜头组接中,观众看到了亚历克斯协调的动作、优雅的举止、富有节奏感的肢体动作,由这些镜头元素组成了与事实情景相悖的唯美画面,这种镜头语言颠覆了镜头叙事的逻辑性,用优美来表现暴力和无耻,给观众带来了即好笑又愤怒的视觉、心灵冲击.好莱坞导演科恩兄弟的 2009 年的影片《严肃的男人》讲述了一个性格内向沉闷的物理学教授经历的一系列倒霉事件,离婚,兄弟反目,将被一封匿名信毁掉前程. 在塞的葬礼上,导演用特写镜头表现其失声痛哭的妻子、拉里那张猜不透变幻莫测的脸、来自院方对塞绝不小气的夸奖悼词,还有朱迪斯失去情夫的悲哭声,组成一幅带有无穷讥讽色彩的画面. 1994年昆汀·塔伦蒂诺执导拍摄的《低俗小说》,运用 "片段拼合"的镜头语言把社会中的暴力、血腥和艰难生存的小人物结合起来,故事没有固定的叙事模式,时间和画面的也打破时空关系混合排列,整个故事发展充斥着悬念,观众在笑与痛的感受中体味黑色幽默的魅力.陆川导演的影片《寻枪》用黑色幽默的表现手法从全新的角度剖析了小人物的心理和生存状态,其中不乏悬疑、惊悚、隐喻、反讽等元素,颇有超现实主义作品的风采,影片中使用大量动感十足的镜头,使得观众跟随摄像机头晕目眩,还有适时出现的背景音乐,揭示了主人公因为丢枪的魂不守舍也把观众带入镜头语言所营造的焦虑紧张的氛围中去. 三、黑色幽默电影独特的艺术情感表现 黑色幽默电影对艺术情感的表现也具有独创性.它一般把心理极端角的边缘人物作为主要表现角色,重点刻画其特殊的心理及一定社会形态下人物的荒诞行为,利用艺术化的色彩、配以与场景氛围相悖的音乐等来展现画面中故事的场景和人物的情感变化,烘托影片氛围,使观者感受荒谬中的真理、喜不自禁中的悲伤、愤恨与无奈,用滑稽的喜剧形式消解了真正悲剧的严肃性. (一) 色彩的情感寓意 影片《斗牛》中的扑面而来令人窒息的 "黑色"总是猝不及防的让观众心里一颤.在漆黑的夜色笼罩下,保护奶牛的牛二看到偷袭奶牛的同胞一个个被日本鬼子的地雷炸死,没有色彩的血肉模糊反而让牛二松了口气,也让紧绷着神经的观众为奶牛的得救庆幸.在该片中 "红色"是带给牛二慰藉的色彩,是九儿的颜色,影片中反复以闪回的方式出现在牛二回忆中的九儿,如同她凄厉的号叫一样,是对牛二绝望爱情的写照."灰色",在影片中被大篇幅的用来表现牛二的生存环境,灰色的毫无生气的天空、裹着灰色破袄的肮脏的村民,让观众体会到这个灰色小人物生存的艰辛.黄建新导演的《黑炮事件》用焦墨大写意"红" 来表现焦虑,在红色基础上又使用惨淡夸张的"白",整部影片使用颜色的冷暖对比来映衬剧情的矛盾和冲突,再加上歌舞升平的气氛和流畅节奏的足球赛,影片充斥着激情与不真实的感觉. (二) "和谐"的配乐 黑色幽默电影的配乐是影片的点睛之笔,滑稽而巧妙的配乐使其艺术表现力大大增强.盖·里奇导演的《两杆大烟枪》作品风格细腻,视觉效果强烈而直接,其中运用到MTV 拍摄手法,为了配合其渲染的紧张气氛和快节奏大量的画外音被用来介绍人物或讲述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事情,与紧张刺激的剧情相配合,影片混合了爵士、朋克、摇滚、重金属等狂欢式音乐,迷幻的音乐与影片节奏配合,影片开始时节奏缓慢,观众适应这样的节奏时,突然一个个人物接二连三地活跃起来,地点、环境、人物、剧情,变化的节奏让观者体味到好奇与紧张,开放式的结尾也让观者忍俊不禁,又意犹未尽. 宁浩导演的《疯狂的石头》在配乐方面充分展示了个性,它的配乐风格多元化由古典音乐、流行串烧、摇滚、京剧、先锋音乐、温情的弦乐、西班牙音乐改变融合,用实验性质的电子音乐作为基础铺垫,利用民族音乐化的灵性,构成了与电影黑色幽默同质的、兼顾实验派与传统派的配乐.当然还有和电影场景相悖的配乐,如库布里克的影片《奇爱博士》结尾核爆炸时的配乐, 《全金属外壳》中的摇滚歌曲《冲浪的鸟》的配乐,《发条橙子》的配乐,这些作品中的配乐出现显得非常的不合时宜,与上下文的情绪皆不能匹配,但库布里克就是这样让它出现了,令观众产生一种非常复杂的情感体验: 惨烈、悲痛、古怪、滑稽,由此构成黑色幽默. 四、结语 黑色幽默电影以"黑色"为内核,以消解性叙事模式和个性化的镜头语言为手段,给观者带来独特的艺术情感体验,叙写了现代人对人性、社会现实的另类批判.黑色幽默电影的发展代表了电影美学精神和观者审美意识的超越与进步,使得电影的艺术表现形式越来越丰富.。
论宁浩近期电影中的黑色幽默[权威精品]
![论宁浩近期电影中的黑色幽默[权威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14922334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35.png)
论宁浩近期电影中的黑色幽默-权威精品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最新最全的学术论文期刊文献年终总结年终报告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述职报告实习报告单位总结[摘要]宁浩无疑是新生代中最能够抓住电影市场的导演。
他的《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都获得了不俗的票房。
可以说宁浩用自己独特的喜剧在一直低迷的中国电影市场中创造了一个奇迹。
宁浩电影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其独特的黑色幽默。
本文论述了宁浩电影中的语言、叙事、主旨的黑色幽默及其成因,探究宁浩电影中的黑色幽默的更深层次的内涵:消解生命之重、零度情感叙事、人生存在的无义以及黑色幽默的多重意义。
[关键词]宁浩;《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黑色幽默宁浩近期电影从早期对社会人生的一种价值意义的探寻转向了一种对人生存在价值的自我解嘲,这样的自我解嘲就是《疯狂的石头》与《疯狂的赛车》(以下简称《石头》《赛车》)中的那种黑色幽默所凸显出的喜剧结构下的悲伤的主题。
宁浩的黑色幽默是一种自嘲,是用一种喜剧的形式表现一种深刻的悲情的主题,是对底层小人物的命运的无奈的剖析。
宁浩的黑色幽默赢得了市场,同时也形成了大众文化的一种独特的喜剧模式,一种让人在笑后想要落泪的喜剧,宁浩喜剧真正做到了寓庄于谐。
宁浩的独特的黑色幽默有其独特的研究价值。
一、黑色幽默起源以及在中国的发展“黑色幽默”是20世纪美国文学的重要流派。
“所有的黑色幽默作品都包含违礼、禁忌、异邦或怪诞的内容。
黑色幽默总是冲破禁忌,唐突冒犯这种玩世不恭的态度也掩盖着它自己的多愁善感,因而是悲观失望的感伤主义者的明显特征。
”[1]南文、赵守垠、王德明翻译的《第二十二条军规》以漫画风格嘲弄了美国空军一支飞行大队的种种黑暗、荒唐的内幕:从指挥官的自负可笑又愚不可及到食堂管理员利欲熏心、神通广大、大发战争财,权欲和战争使“ 人们变成了疯子”,“ 人人都精神失常”。
主人公尤索林发现了世界的荒诞,却因此被疯了的人们认作疯子。
这样的暴露深刻揭示了现代人要么因为欲望、野心和随波逐流的心理而发疯,要么因为看破了世界的荒诞又无能为力而痛苦不堪的困境。
论中国当代黑色幽默电影的视听语言特点

论中国当代黑色幽默电影的视听语言特点摘要:黑色幽默电影是对现实的嘲讽和对人性的反思与升华,极其富有创作者个人文化想象、意义内涵等艺术品质的个性化的电影,黑色指向社会,而幽默则是一副调和剂。
视听语言作为电影的重要表现形式,在黑色幽默的氛围中呈现出不一样的特点,通过对当代黑色幽默电影视听语言的演变与发展,分析视听语言的表现形式,总结了黑色幽默电影视听语言的三个主要特点,即幽默的声音表现,滑稽的视觉造型,还有大量运用蒙太奇的剪辑手法,以期为中国黑色幽默电影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黑色幽默;视听语言;蒙太奇Abstract:Black humor movie is satire of reality and the reflection and sublimation of human nature, extremely rich art creators cultural imagination, individual intension, personalized film, black point to society, and humor is a pair of harmonic agent. Audio-visual language as an important form of the film, in an atmosphere of black humor presents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to the contemporary black humor movie the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udio-visual language, analyzes the form of audio-visual language, summarizes thre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black humor movie audio-visual language, namely the voice of the humor, funny visual modeling, and a large number of using the montage of clips, in order to better development for Chinese black humor film.Key words:black humor; Audio-visual language; montage1. 绪论1.1 研究背景及目的电影作为一门综合的艺术形式,拥有者自己独有的精神文化思想,显示了自己的独特性。
当下黑色幽默影片中陌生化叙事的美学意蕴

当下黑色幽默影片中陌生化叙事的美学意蕴[摘要] “陌生化”是当下黑色幽默电影的重要叙事策略之一。
通过增加感受难度,延长感受时间,“陌生化”强化和提升了观众对影片内涵的认识,黑色幽默电影的特色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陌生化叙事在黑色幽默电影中营造了重要的美学意蕴,这主要体现在:审美直觉的新奇性、审美体验的对话性、审美效果的反思性等方面。
[关键词] 黑色幽默陌生化美学意蕴一、黑色幽默影片与“陌生化”理论黑色幽默电影不同于一般的喜剧电影,“黑色幽默在影像表现上主要体现为一种风格化的追求,它调动电影媒介所特有的各种视听元素,旨在营造一种‘既阴森可怕又滑稽可笑的基调’;而其深层结构又往往包含着一种悖论性的荒诞内核,它使你陷入理性的困境而备感滑稽。
”[1]随着时代的发展,黑色幽默电影的叙事素材、叙事策略都取得了空前的发展。
可以说,在当下的多元文化语境下,黑色幽默电影在吸收一切可以“为我所用”的素材,来为自己的叙事服务,从而吸引更多的观众。
无论是无厘头式喜剧,还是传统的悬疑、动作大片,都成了其吸取灵感的源泉。
但纵观这些叙事手段我们会发现,“陌生化”可以说是其中一条重要的原则。
对电影制作者来说,“陌生化”不仅可以增强影片的新奇感,而且可以创造出一种间离化的效果,满足观众的期待视野,引起观众的共鸣。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艺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
简而言之,“陌生化”是一种重新唤起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兴趣、不断更新人们对世界感受方式的艺术程序。
通过这种程序,原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毫无新鲜感可言的事物,就会焕然一新,变得异乎寻常,鲜明可感,从而引起人们的关心和专注,使审美主体重新回到对事物原初感知的震颤瞬间。
不仅如此,在消除“陌生”之后,接受者往往会达到对事物更高一层次的理解和认识。
电影作为一种被观众体验和感觉的艺术形式,“陌生化”理论无论是对电影创作者来讲还是对观众来讲,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
“陌生化”在黑色幽默电影中的传达方式主要可以分为三种:语言(影像、人物、音响)的变异,结构的反常化及时空的难化。
浅析彭浩翔电影的后现代黑色幽默

浅析彭浩翔电影的后现代黑色幽默1、相关定义1.1、黑色幽默电影的概念厘定及发展逻辑黑色幽默电影的出现以一种特有的美学立场回应了电影的艺术使命问题,同时以其自身的发展逻辑塑造了新的文化身份。
2.1.2.1 概念厘定黑色幽默电影由黑色幽默小说中”黑色幽默”的美学概念发展而来。
黑色幽默首先在法国以一种特定的文学批评概念被引入大众视野,1965 年,美国作家弗里德曼将60年代以来在美国报刊上发表的具有黑色幽默风格的12名作家的作品编撰成书,命名为《黑色幽默》,黑色幽默作为一种文学流派在美国兴盛起来。
黑色幽默对现实生活中矛盾的悲喜交加的描写及其表现出的生存环境、个人境遇的荒谬性并不仅仅是艺术创造,而切切时时是对当时社会环境的反思与逼近真实的创作,评论家们已感到黑色幽默是一种时代的精神。
黑色幽默很快成为了美国文学评论中常用的批评术语。
尽管黑色幽默风格的作品不断增多,但是学者们对于黑色幽默的具体内涵阐释并没有成规的定论,黑色幽默的概念一直在研究与实践中发展着,且呈现被不断拓深的趋势。
《大英百科全书》解释黑色幽默是一种”绝望的幽默在文学上的反映,它试图引起人们的笑声,作为对生活中显而易见的无意义和荒诞的最大的反响”。
安布莱顿在《黑色幽默选》中将其描述为一种态度、一种立场,或者说是一种独立于文学而又能体现于文学的观点。
发展至今,黑色幽默作为美学术语,已经突121.2、幽默的定义及艺术功能“幽默”的英文拼写是Humour 或Humor,源自拉丁文Humor,原意是”液体”。
《新华字典》所给的定义是:”言辞举动表面轻松而实际含有深刻讽刺的。
”《辞海》解释为: “美学名词。
通过影射、讽喻、双关等修辞手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乖讹和不通情理之处。
”许多英文词典对幽默的解释是”滑稽、可笑、有趣”。
《英国大百科全书》把”幽默”和”机智”列为一个词条,把一切逗笑的事物、语言、手法等等,连同讽刺、插科打诨、耍贫嘴都叫幽默。
黑色幽默电影的美学意蕴与价值

电影理论Film Theory黑色幽默电影的美学意蕴与价值黑色幽默脱离悲剧和喜剧的范畴,独立存在,具有其典型的美学特征和独特的美学功能。
它在文学上的表达方式和美学特征在电影中的叙事模式、情境、人物性格刻画以及语境、镜头语言表现等方面均有体现。
用黑色幽默的方式展现出来的影像故事,是用“笑”表现“悲”,用荒诞加以宣泄,幽默地揭示时代弊病和社会问题。
黑色幽默电影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也是其独特魅力的一部分。
一、 黑色幽默的概念(一)黑色幽默1937年,艾吕雅和布勒东两位法国超现实主义者的作品《黑色幽默》的出现,使得“黑色幽默”一词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
20世纪60年代美国作家布鲁斯将当时很多作家作品中的精彩片段汇编成一本书,并起名为《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一词自此传播开来,更多的是被作为美术术语讨论。
如今的“黑色幽默”,泛指荒诞的、病态的、具有喜剧意义的一种艺术类别,“滑稽”与“恐怖”相结合,受者在残忍中感受柔情,在痛苦中享受欢乐,在绝望中大笑,借以发泄内心的恐惧与压抑。
“黑色幽默”作为一种美学形式,属于喜剧范畴,其具有的“荒谬性”可类同于喜剧的“双重悖性”。
恰当地运用滑稽、夸张变形,以戏剧形式演绎人生悲剧,将人类理性的缺失、信仰的泯灭、自我救赎的无力、精神世界的崩塌是其艺术展现的主要部分,集中体现人类可怜的尊严保护心理和消极情绪。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了黑色幽默在美国进一步发展的契机。
二战结束后,战争留下的阴影震撼着人们心灵,加之麦卡锡主义横行和越南战争爆发所引起的国内局势混乱、种族歧视和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美国民众的精神世界,出现的内心浮躁又毫无追求的颓废心理,为“黑色幽默”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土壤。
(二)浅谈黑色幽默电影在电影领域,通过人物、故事对“黑色幽默”的特性进行展现,通过银幕媒介对“黑色幽默”进行表达的一种文化传播形式,即为黑色幽默电影。
它极端地表达了奇特、逆反和荒诞的解构主义,违背了电影领域传播文化的主流意识形态,对人们所认为的崇高进行批评和嘲讽,对人们的绝望心理进行爆发式发泄,进而从中挖掘出对希望的追求。
中国黑色幽默电影的叙事以及审美特征

2016年第16期作为一种审美风格,黑色幽默尤其生存的哲学背景,不仅在文学中广为存在,在电影等艺术手段的表现手法中更为常见。
黑色幽默在中国的起步和发展比较晚,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我国逐步向世界敞开了怀抱,一些新的思想和观点才涌入进来,同时一些带有新思潮的优秀作品也被引入,这时许多中国的影视制作人开始借鉴和学习外来的思想,并且有人开始尝试通过一种新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艺术,也就是黑色幽默。
在时代的不断发展下,黑色幽默电影逐渐在当代电影的表现手法中占有一席之地,他的主题也变得更加丰富,由原来单纯的讽刺政治或者是历史问题,转向关注生活在基层的小人物的命运。
一、 中国黑色幽默电影的叙事风格(一)荒诞剧情的叙事风格黑色幽默电影中,以一种荒诞的形式表现出在人类与环境的问题无法协调的状态下,面对这样的世界进行的行动动机与最终结果的分离和毫无目的的生存方式。
这种表现形式所展示的内容,从表面看起来往往能引人发笑,但是笑过之后就发现有许多需要深思的地方,是一种以喜剧形式展示社会丑恶现象的状态。
当然,正是这种毫无逻辑性的呈现,才描述出一个可笑又非常可怕的世界。
这种整体性的荒诞,其中展示的情感是复杂的。
[1]大多数通过对于语言的丰富和叙事手段的应用,在不知不觉中流露出新的情节,并产生戏剧效果。
通过喜剧的形式展示出来的荒诞效果更佳容易引发人们的思考,这种借助于电影形式的表达很好的诠释了生活中理论和现实的矛盾,受众通过观看电影感受到这个世界存在的一些非理性可以解释的邪恶或者扭曲的关系。
(二)反转情节的叙事风格黑色幽默电影在情节上总会首先给观众带来欢乐,但是当观众感受到其中的荒诞而发笑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人性的弱点,这种赤裸裸的将现实以残酷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方式,恰巧解决了当下社会中人们对于一些问题的困惑和怀疑,满屏幕都是黑色幽默的元素。
如在影片《疯狂的石头》中,导演通过设置一些情节上的巧妙事件,最终将表面上看以来毫无相关性可言的故事串联起来,从而使情节不断的深入和展开。
黑色幽默电影独特的艺术情感表现

黑色幽默电影独特的艺术情感表现黑色幽默电影对艺术情感的表现也具有独创性。
它一般把心理极端角的边缘人物作为主要表现角色,重点刻画其特殊的心理及一定社会形态下人物的荒诞行为,利用艺术化的色彩、配以与场景氛围相悖的音乐等来展现画面中故事的场景和人物的情感变化,烘托影片氛围,使观者感受荒谬中的真理、喜不自禁中的悲伤、愤恨与无奈,用滑稽的喜剧形式消解了真正悲剧的严肃性。
(一)色彩的情感寓意影片《家有僵尸少爷》中的扑面而来令人窒息的“黑色”总是猝不及防的让观众心里一颤。
在漆黑的夜色笼罩下,邓显祖跟着Apple回家,诡异的气氛让Apple神经紧张,立刻打了出租车就走,黑色逐渐散开,也让紧绷着神经的观众为Apple的得救庆幸。
“灰色”,在影片中被大篇幅的用来表现香港的生存环境,灰色的毫无生气的天空、裹着灰色破袄的肮脏的村民,让观众体会到这个灰色小人物生存的艰辛。
黄建新导演的《黑炮事件》用焦墨大写意“红”来表现焦虑,在红色基础上又使用惨淡夸张的“白”,整部影片使用颜色的冷暖对比来映衬剧情的矛盾和冲突,再加上歌舞升平的气氛和流畅节奏的足球赛,影片充斥着激情与不真实的感觉。
(二)“和谐”的配乐黑色幽默电影的配乐是影片的点睛之笔,滑稽而巧妙的配乐使其艺术表现力大大增强。
盖・里奇导演的《两杆大烟枪》作品风格细腻,视觉效果强烈而直接,其中运用到MTV 拍摄手法,为了配合其渲染的紧张气氛和快节奏大量的画外音被用来介绍人物或讲述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事情,与紧张刺激的剧情相配合,影片混合了爵士、朋克、摇滚、重金属等狂欢式音乐,迷幻的音乐与影片节奏配合,影片开始时节奏缓慢,观众适应这样的节奏时,突然一个个人物接二连三地活跃起来,地点、环境、人物、剧情,变化的节奏让观者体味到好奇与紧张,开放式的结尾也让观者忍俊不禁,又意犹未尽。
宁浩导演的《疯狂的石头》在配乐方面充分展示了个性,它的配乐风格多元化由古典音乐、流行串烧、摇滚、京剧、先锋音乐、温情的弦乐、西班牙音乐改变融合,用实验性质的电子音乐作为基础铺垫,利用民族音乐化的灵性,构成了与电影黑色幽默同质的、兼顾实验派与传统派的配乐。
电影中的黑色幽默

电影中的黑色幽默“黑色幽默”原是一个文学术语,它的首次使用源于法国超现实主义诗人、评家安德烈·布勒东。
在上世纪60年代,它成为美国一个文学流派的名称,是当代美国小说创作中最有代表性的流派之一。
一般认为,黑色幽默小说的产生既与当时美国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有关,也与上世纪反理性的哲学思潮,尤其是存在主义有关。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先是在朝鲜战争中失败,后又卷入越南战争,战事的失利和美军的伤亡,使得国内的局势产生动荡,加之二战的惨痛记忆,很多人开始怀疑西方的民主理想和理性神话,一时间似乎陷入信念危机、信仰危机。
正是在这种无所适从的社会背景下,产生了对现实采取“破罐子破摔”的嘲笑态度的黑色幽默,其作品往往流露出深沉的悲观情绪。
而存在主义哲学无疑是上个世纪最为风行的哲学流派之一,其对人类最基本的存在问题的阐发影响了一代人的心灵,存在主义代表人物萨特、加缪等在其著作中阐述了以下哲学思想与命题:人类生存的这个世界没有意义,没有终极目标;茫然、恶心和恐惧等成为人们最大的心理特征;世界和人类的处境都是荒诞的。
这些命题长久地影响了20世纪的文学艺术,当然也深深地影响了美国的黑色幽默小说创作。
一、电影中的黑色幽默顾名思义,黑色幽默的首要特征是“黑色”与“幽默”两种因素的结合,至于这两者是什么以及怎样结合却有不同的说法,有论者说是用喜剧的形式表现悲剧的内容,有论者说是审美反应或效果上幽默与恐惧的混合,有论者说作家的世幂观及作品的内容是悲观的,而作者的创作态度是幽默的。
笔者以为,黑色幽默肯定是由悲喜两种因素混合的,但这两种因素主要还是应从审美效果上去考察,毕竟黑色幽默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的悲剧反应和幽默反应或喜剧反应的新的反应式,其悲喜两种效果的混合不是一种简单相加,不是一种我们通过分析而既找出悲剧因素又找出喜剧因素就能认定的东西,其核心特点在于悲喜两种效果之间悬而未决的张力,令读者处于一种无所适从的反应困境,也有论者称之为“一种强烈的情感困惑”。
黑色幽默特点探析

黑色幽默特点探析黑色幽默特点探析导言:黑色幽默是一种特别的幽默形式,通过触及敏感话题、冷静嘲讽等手法传达出一种独特的搞笑效果。
它与传统的幽默形式有所不同,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表现手法赢得了众多喜爱者。
本文旨在探析黑色幽默的特点,深入了解黑色幽默的魅力所在。
1. 基本概念黑色幽默,源自于英语黑色幽默(black humor),又称为黑色喜剧或黑色幽默剧。
黑色幽默是一种通过对常规道德观念的调侃、对社会现象的冷嘲热讽,以及对生死、病痛等不幸事件的幽默表达,达到一种特别的滑稽效果的幽默形式。
它常常将现实中恶劣、痛苦的局面真实地展现出来,并奚落其中的荒谬和可笑之处。
2. 特点一:敏感话题的触碰黑色幽默常常涉及敏感话题,如死亡、战争、疾病等。
以死亡为例,黑色幽默往往通过对死亡的恶搞或讽刺,使本不可笑之物可笑化,达到一种让人忍俊不禁的效果。
例如,一则形容死亡的黑色幽默笑话:当一个人死后,他的灵魂在天上得了一份工作,负责做时间的记分员,因为整天做时间报告很无聊,他就开始改变时间的记录。
天使们不得不找上帝求助,上帝忍无可忍,将他从天堂赶回了人世。
这个笑话以一种戏谑的方式,以死亡为基础,调侃了人们对时间的理解和对生命的无常的感悟。
3. 特点二:冷静嘲讽的力量黑色幽默通常通过冷嘲热讽的方式,以一种冷静、理性的语气来调侃一些看似不幽默的事件。
这种冷嘲热讽中的幽默,对于观众来说,是一种让人被压抑的压力释放和对现实的反思。
例如,一则黑色幽默笑话:一天,警察拦下了一个醉酒的司机,警察刚在呼叫备份时,司机就突然说:“得了吧,你想拖了我,我也能断了你爸的腿,反正医生是我。
”这个笑话以一种冷静、幽默的语气讽刺了现实中一些司法机构的腐败和荒谬。
4. 特点三:挑战常规道德观念黑色幽默往往通过违背常规道德观念的方式,去刺激观众的思维,挑战他们对于喜剧与悲剧的认知。
例如,一则黑色幽默笑话:“一个人站在高楼的边沿,想跳下去自杀。
可是这时,他腰上的手机响了,他接了起来,一个应酬电话。
当代黑色幽默电影的研究、创新

中国当代黑色幽默电影研究综述对当代中国黑色幽默电影的研究成果不多,尚未看到专着出版。
国内的学者也常把黑色幽默作为电影的一种喜剧元素进行研究,而在林家栋的研究监制下,就出了一部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家有僵尸少爷》。
学者们认为黑色幽默电影以个体身份的焦虑、价值标准的迷失以及生存状态的困局为主题构建内涵体系,突出了对人的思考,将当下市场上文化消费的快乐逻辑与对生活的哲学批判相结合,呈现出矛盾的悖论性和游戏的颠覆性两大审美特征,同时该文还从创作者和接受者两个方面对电影创作进行了梳理;此外,浙江师范大学王玫的硕士学位论文《论黄建新的城市电影》(2004)、西南大学李川的硕士学位论文《论宁浩电影的黑色幽默》(2012)、郑州大学游溪的硕士学位论文《后现代语境下的中国喜剧电影研究》(2012)等皆属此列。
更多的是散论,主要见于一些电影期刊、杂志和大学学报中。
有的是对黑色幽默电影的概念进行界定或对类型进行划分。
如华中师范大学修倜《当代中国电影中的黑色幽默》(《电影艺术》2005 年1 期)一文,认为黑色幽默电影是一种风格化的追求,旨在营造一种"既阴森可怕又滑稽可笑的基调","而其深层结构又往往包含着一种悖论性的荒诞内核,它使你陷入理性的困境而备感滑稽。
"通过对法国影片《肉食店》与中国影片《黑炮事件》、《背对背,脸对脸》、《说出你的秘密》、《活着》、《寻枪》等的比较分析,阐述了"荒谬的黑色幽默"与"怪诞的黑色幽默"之间的区别;淮阴师范学院陈鸿秀的《"黑色幽默"与中国大陆喜剧电影--兼论"黑色幽默"片与"黑色喜剧"片的异同》(《青海社会科学》2012 年第2 期)一文,有感于国内电影评论及理论探讨中常常泛化"黑色幽默"以及混淆"黑色幽默"与"黑色喜剧"的现象,解释了"黑色幽默"的内涵特质,并从源头、选材、人文内涵、叙事方式等方面区分了黑色幽默与黑色喜剧这两种影片的异同;徐州师范大学苗新萍的《癫狂与批判--香港无厘头电影与大陆黑色幽默电影精神比较》(《传媒观察》2011 年第10 期)认为香港与大陆的喜剧电影的风格迥然不同,所传递的电影精神也大相径庭,并从语言风格、叙事模式、文化内涵等方面剖析了香港无厘头电影"娱乐本位"的癫狂精神和大陆黑色幽默电影"教化本位"的批判精神。
黑色幽默电影创作方法研究

黑色幽默电影创作方法研究作者:陈申来源:《文存阅刊》2018年第15期摘要:黑色幽默的创作形式在美学形式下属于喜剧范畴,但它却是在以战争为背景的文学作品方式表现出来的。
黑色幽默电影作为黑色幽默文学,富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厚的美学底蕴。
本文以《潘银莲监控事件》为例,分析影片中的黑色幽默创作方法和典型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声画的逆向糅合、异化的人性和荒诞的剧情所营造的独特情景;反映了当下消解式叙事和独特的镜头语言所描绘的人性和社会现实。
关键词:黑色幽默;创作方法;美学意蕴;讽刺一、黑色幽默的电影概述1.黑色幽默电影的创作特色有人曾举过一个例子,通俗的解释黑色幽默的定义:“某个被判绞刑的人,在临上绞架前,指着绞架询问侩子手:你这玩意结实吗?”因此黑色幽默又被称为“绞刑架下的幽默”。
黑色幽默是一种绝望的幽默,力图引出人们的笑声,作为人类对生活中明显的无意义和荒谬的一种反响。
它的表达方式充分地运用到电影中,则体现在语言、情境、人物性格描述、叙事模式、镜头语言表现等方面。
黑色幽默下的反衬,用“笑”写“悲”,以荒诞的形式加以宣泄,幽默的揭示社会中的各种病态现象。
黑色幽默,是一种荒诞的、变态的、病态的文学流派,把痛苦与欢笑、荒谬的事实与平静的不相称的反应、残忍与柔情并列在一起的喜剧,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重要的文学流派。
二、电影《潘银莲监控事件》黑色幽默的表现方式1.画面语言的运用(1)色彩及场景的变化《潘银莲监控事件》的色彩对比是强烈的,也是热辣的,由于这是一部从小人物视角反映小社会的电影,所以它很多的色彩包括小人物的阴暗,还有热辣激情的场景来凸显人们的欲望和恐惧的未知。
比起大名鼎鼎的前辈“潘金莲”来,潘银莲身上那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特质也在片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性感、热辣、贪心,一系列的故事都是因她的背叛和虚荣展开。
而潘银莲在被几拨人同时监视,还有朝阳大妈大爷们究竟怎样与恶势力斗智斗勇,不同的场景色彩对比相当强烈。
在场景的选择中大多是小地方,从“小”开始,小社区,小家庭,小团体,小社会,由小及大的慢慢放大社会问题,所以很多的场景是污浊的,也是不堪的,只有这样才能看到更真实的存在。
《战争之王》黑色幽默的分析

《战争之王》黑色幽默的分析黑色幽默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文学,是蕴涵在戏剧和小说或电影中的一种色调,这种调子既可怕又可笑,既险恶又滑稽。
虽然现在学术界仍旧无法为黑色幽默下定义,但是黑色幽默这种让人哭笑不得的幽默却体现出其独创性:悲剧的内容套用了喜剧的滑稽,以沉痛而又无可奈何的苦笑替代了传统喜剧轻松开怀;用荒诞化解传统悲剧的悲壮;以绝望的惨笑替代了悲剧的痛感,大悲转化为大笑;把人物的悲剧抗争精神转化为无可奈何的认命、宿命精神。
总之,人类在面对世界的荒诞时,在面对一些惶惑或恐惧时,只能发出玩世不恭的笑声。
用幽默的表现拉开与现实的距离,以维护人格尊严。
黑色幽默作为一种美学形式属于喜剧范畴,是一种带有悲剧色彩的另类喜剧。
黑色幽默电影借助声光电将这种“绝望时的快乐”具象化,表达了反常规、反理性、反理想的后现代主义思绪。
不少黑色幽默电影现已成为经典,如《发条橙》让人们在观看银幕上的暴力时获得快感;《搏击俱乐部》用非常规手法揭示人性之恶;《两杆老烟枪》通过出人意料的情节,给观众带来认识世界的别样视角。
一、《战争之王》影片简介影片讲述主人公从一介平民成为叱咤风云的军火商,主人公具有真实人物的原型,这个名叫尤里·欧洛夫的美籍乌克兰人,是现实世界中5个军火商的综合体。
他在一次黑帮枪战中突然意识到人生价值所在,从此走上一条不归路。
尤里凭借出众的歪才,游走在军阀、毒枭、独裁者和政治家之间,如鱼得水,成就了自己那份事业;他以完美的姿态得到了梦想中的爱情,拥有了幸福的家庭,这样的人生正是他想要的。
但当他开始茫然迷失的那一刻,却在一夜之间一贫如洗,家破人亡,锒铛入狱。
就在观众期盼看到一个合情合理的正义战胜邪恶的故事结局时,影片忽又峰回路转,神通广大的尤里又堂而皇之地重出江湖了。
《战争之王》的导演为安德鲁·尼科,他曾创作过《楚门的世界》电影剧本,他执导的《加塔卡》与《西蒙尼》均获得了业界认同,这部《战争之王》将他的导演生涯推上了新的高度。
《让子弹飞》黑色幽默与社会讽刺的反思

《让子弹飞》黑色幽默与社会讽刺的反思电影《让子弹飞》是由中国导演姜文执导的一部黑色幽默片,该片于2010年上映,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社会讽刺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本片通过讲述一个发生在民国年间的故事,以黑色幽默的手法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腐败,引发了观众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思。
首先,影片中的黑色幽默手法令人印象深刻。
黑色幽默是一种以讽刺和荒诞的方式揭示社会问题的表现形式,它在电影中被运用得恰到好处。
片中的角色形象和情节设置都充满了荒诞和讽刺的元素,使得观众在欢笑之余也能思考其中的深层含义。
例如,片中的冯小刚饰演的赵本山一角,他以一个盲人的身份混迹于黑帮之中,通过装疯卖傻的方式揭示了社会的虚伪和无能。
这种黑色幽默的手法使得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导演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
其次,影片通过社会讽刺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腐败。
电影中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充斥着贪污腐败的小城镇,而主要角色则通过各种手段来对抗这种黑暗。
片中的黑帮老大黄四饰演的刘能,以一个农民的身份混迹于城市之中,他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揭露了政府官员的贪污行为,并最终将他们绳之以法。
这种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和对腐败现象的讽刺,使得观众对社会现实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和思考。
然而,电影并不仅仅是对社会问题的揭示和讽刺,它更是对人性的深刻反思。
影片中的每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动机,他们或是为了权力,或是为了金钱,或是为了复仇。
这些角色的行为和决策都凸显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例如,片中的黄四和赵本山两个角色,他们虽然身份不同,但都有着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
他们通过各种手段来实现自己的目标,但最终却都陷入了道德的困境。
这种对人性的深刻反思使得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也对自己的内心世界有了更为深入的思考。
总之,电影《让子弹飞》以其独特的黑色幽默和深刻的社会讽刺,引发了观众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思。
通过对社会黑暗和腐败的揭示,以及对人性的深刻反思,电影向观众展现了一个既荒诞又真实的社会世界。
黑色幽默的概念整合分析的开题报告

黑色幽默的概念整合分析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黑色幽默作为一种特殊的幽默形式,通常以讽刺、恶搞等手法涉及严肃或不合适的话题,也因此常常面临争议。
但它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早在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演员就已经开始使用黑色幽默,随着电影、电视等新媒体的发展,黑色幽默在我们的生活中也越来越常见。
同时,随着社会进步和思想解放,伴随着一系列大事件和公共人物的出现,我们越来越需要一种幽默的方式来宣泄情绪和释放压力。
二、研究内容本课题旨在通过对黑色幽默概念的整合分析,深入探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文化意义和作用。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黑色幽默的概念界定:通过对黑色幽默的定义进行整合分析,归纳出其基本特征和表现形式,以及与其他幽默形式的区别和联系。
2. 黑色幽默的文化价值:通过对黑色幽默的历史渊源和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进行分析,探讨其在社会和文化中的作用及价值。
3. 黑色幽默的社会功能:通过对社会现象中黑色幽默的应用进行案例研究,分析黑色幽默在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作用和功能。
4. 黑色幽默的心理效应:通过对黑色幽默在人类大脑中产生的作用进行探究,分析黑色幽默对人类心理和情绪的影响和意义。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分析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通过对相关学术文献和实例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对黑色幽默的发展历程、文化背景、表现形式、诉求需求等方面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其次在此基础上,通过案例研究和深度访谈的方法,收集并分析黑色幽默在各领域中的实际应用情况,探究其开发潜力和市场前景。
四、研究预期结果通过本次研究,我们预期能够全面了解黑色幽默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深入探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价值,为进一步挖掘和开发黑色幽默的应用空间提供有力支撑和参考。
同时,也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能够促进社会对黑色幽默的认识和理解,促进社会的文化多元化和思想解放。
黑色幽默研究开题报告

黑色幽默研究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黑色幽默是一种特殊的幽默形式,它以讽刺、夸张和扭曲现实为特点,给人一种虽然有点恶心但不禁捧腹大笑的感觉。
它常常涉及敏感、禁忌的话题,例如死亡、疾病、暴力等,以及社会和政治上的敏感问题。
黑色幽默在文学、电影、电视剧等娱乐形式中广泛存在,并且越来越受欢迎。
然而,对于黑色幽默的研究仍然相对有限,因此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黑色幽默的特点、起源以及其对观众的影响。
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有三个方面:1.揭示黑色幽默的本质特征:通过分析黑色幽默作品中的语言表达、情节设置、角色塑造等方面,揭示黑色幽默的本质特征,探讨其起源和变革。
2.研究黑色幽默的社会意义:通过探讨黑色幽默作品对社会和观众的影响,分析其中所蕴含的批判、讽刺以及思考的价值,进一步了解黑色幽默在社会意义上的作用。
3.考察黑色幽默对观众的影响: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调查观看黑色幽默作品后观众的情绪变化、态度转变以及心理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和机制。
3.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3.1 黑色幽默的特点与起源通过文献研究和作品分析,探讨黑色幽默作品的特点,包括语言表达、情节设置、角色塑造等方面,同时对黑色幽默的起源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
3.2 黑色幽默的社会意义融合文化研究和社会学的方法,分析黑色幽默作品中的价值观批判、社会讽刺等元素,考察其对社会的影响和反映,以及人们对其接受与理解的态度和观点。
3.3 黑色幽默对观众的影响采用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的方法,调查观看黑色幽默作品后观众的情绪变化、态度转变以及心理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和机制。
4. 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预期能够揭示黑色幽默的本质特征和起源,并进一步认识黑色幽默的社会意义。
同时,预期能够进一步证实黑色幽默的观众对其的情绪和态度的影响,并探讨其心理机制。
5. 研究意义•对于文化研究领域:通过深入探讨黑色幽默的特点和起源,可以丰富幽默研究的理论内容,拓宽研究视野和方法。
《试论埃德加·赖特作品中的黑色幽默》

《试论埃德加·赖特作品中的黑色幽默》引言埃德加·赖特是一位享誉全球的英国导演、编剧及制片人,他的作品凭借独特的黑色幽默风格,深受观众喜爱。
本文旨在探讨埃德加·赖特作品中黑色幽默的体现,分析其特点、表现手法及其在作品中的运用,并探讨其黑色幽默的独特之处和魅力所在。
一、黑色幽默的定义及特点黑色幽默是一种独特的幽默形式,通常在悲剧性、悲惨的情境中表现出讽刺和嘲笑的意味。
其特点在于,尽管内容可能带有悲剧色彩,但以幽默的方式呈现出来,使观众在感受悲剧的同时,也能从中获得一种苦中作乐的快乐。
二、埃德加·赖特作品中的黑色幽默埃德加·赖特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黑色幽默风格著称,将这种幽默巧妙地融入剧情,使得作品既具有趣味性又富含深意。
以下将具体分析其在作品中的运用。
1. 剧情设置赖特的作品在剧情设置上常采用黑色幽默的手法。
他将严肃的主题和情节巧妙地融入到荒诞、离奇的剧情中,使得作品既具有趣味性又富有深意。
如《热血无赖》中,主角们在寻找真相的过程中,遭遇了一系列荒诞的情节,使观众在捧腹大笑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剧情的紧张和悲凉。
2. 角色塑造赖特的作品中,角色常常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且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
这些角色在面对困境时,往往以幽默的方式应对,使得观众在感受角色的痛苦和无奈的同时,也能从中获得一种轻松和愉悦。
如《僵尸世界大战》中的主角,面对僵尸的威胁,他以一种幽默的方式应对,使得整个剧情更加生动有趣。
3. 对白设计赖特的作品在对白设计上也充分体现了黑色幽默的特点。
他通过对白的方式,将讽刺和嘲笑巧妙地融入对话中,使观众在听对话的过程中感受到剧情的紧张和幽默。
如《无敌破坏王》中的对白设计,既体现了角色的个性特点,又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
三、黑色幽默的独特之处和魅力所在埃德加·赖特的黑色幽默具有独特的魅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情感表达:通过黑色幽默的手法,作品能够在表达悲剧性情感的同时,让观众感受到一种苦中作乐的快乐,从而产生共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色幽默电影研究意义、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的意义。
对中国当代黑色幽默电影进行专题性的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意义。
由于"黑色幽默"本身是一个横跨艺术学、美学、电影喜剧等多学科的概念,因此在中国大陆的"黑色幽默电影"研究中有泛化的现象,比如电影《家有僵尸少爷》,通过研究可以厘清"黑色幽默电影"的内涵特征和外延范围;通过剖析"黑色幽默电影"的叙事方式、语言表达和审美特征,可以为电影艺术的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
"黑色幽默电影"虽然采用的是后现代主义的艺术手法,充斥着嬉笑怒骂、荒诞不羁的品格,但是也是对现实社会和人生的反映、关照和反思,还是对普罗大众精神世界和生活方式的引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的思路。
本文将通过梳理黑色幽默电影在中国当代的发生、发展的脉络,厘清作为文学思潮的黑色幽默与作为电影流派的黑色幽默的逻辑关系,结合不同时代、不同艺术家的不同影片的具体分析,来解读消费主义语境下黑色幽默电影的叙事方式、语言表达和审美特征;抽象出黑色幽默电影深层的文化价值,进而对黑色幽默电影的发展做出反思与展望。
(三)研究的方法。
1.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就是案例分析。
对中国当代黑色幽默电影的研究,既无法脱离电影发展的宏观环境,也难以撇开具体导演的具体作品,因此通过一个个经典的电影作品个案研究,分析、归纳、抽象到理论高度,总结出规律性的结论,才能既从宏观上把握,又从微观上佐证。
2.比较研究法。
黑色幽默电影来源于以存在主义哲学为思想基础的文学流派,应在文学流派与电影流派的比较中去把握其特质。
电影,作为一门综合性的现代艺术,既有较多的影像风格流派,也有不同的消费者审美需求,应从这些不同的现象中去比较分析。
3.跨学科研究法。
本选题的研究涉及艺术学、哲学、美学、电影学等不同的学科,必须进行跨学科的研究。
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
(一)研究的重点。
电影,作为20 世纪以来发展迅速、影响巨大的媒体,是政治、经济、文化三位一体的创意产业。
任何电影作品,都是电影艺术自身的演绎和电影文化精神内核的外化,研究黑色幽默电影,重点就在这两个方面。
研究电影艺术自身即探寻导演通过声像画面、情节情感所展现的对于人与社会的思考以及电影的叙事结构、策略与表达效果;研究电影文化精神内核的外化即探究受众解读电影的心理机制及电影艺术释放的文化价值。
(二)研究的难点。
1.如何准确区分黑色幽默电影与电影里的黑色幽默元素淮阴师范学院陈鸿秀教授曾经在《青海社会科学》上撰文,认为影评界及学界有将"黑色幽默"泛化运用及与"黑色喜剧"混用的现象,指出了电影评论和理论探讨中在概念方面存在的问题。
本选题研究过程中也会遇到如何界定"黑色幽默电影"和如何厘清其与"电影里的黑色幽默"之间的区别等问题。
黑色幽默电影以"幽默"的手段来表现"黑色",体现为一种荒诞、病态或是残酷,是一种特定的表现手法,"幽默"则由电影中人物的身份、行为与处境以及故事情节与受众的生活和审美经验形成的双重"悖论"体现出来,因此,黑色幽默电影是一种艺术思潮和美
学风格;而电影里的黑色幽默则是电影众多表现元素之一。
具有黑色幽默元素的影片不一定是黑色幽默电影,黑色幽默电影一定有黑色幽默元素,如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电影里就有许多黑色幽默元素,但这些电影本身并不是黑色幽默电影。
2.如何结合多学科知识理解黑色幽默电影所表达的悲剧性和荒诞性本选题的研究涉及涉及艺术学、哲学、美学、电影学、传播学等不同的学科,需要对各学科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解决如何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分析黑色幽默电影作品、从创作者和观赏者两个方向探寻黑色幽默电影的内涵、特征、规律以及其体现的悲剧性与荒诞性的问题。
(三)预期的创新。
1.对中国当代的黑色幽默电影进行专题性研究较少,选题具有创新性。
如前文所述,国内外学者对中国当代的黑色幽默电影进行较为全面的专题性研究并不多见。
本选题以此为研究对象,是由于最近10 余年以"疯狂系列"为代表的黑色幽默电影不断面世,无论是票房收入还是受众口碑以及文化影响力都相当不错,然而进行系统性的专题性研究还较少的现实,预期能够从自己的研究视角做出一些创新。
2.从创作者和接受者两个方面透视黑色幽默电影,观点具有一定的创新。
德国心理学家雨果·闵斯特堡(1863-1917)曾经在《电影:一次心理学的研究》一文中指出,电影不仅是电影艺术家对现实的改造与创造,更是因为观影者主体的参与才得以完成的。
在他看来,电影并不存在于胶片或者银幕之上,而是存在于接受者的心理之上,正是由于观众的感觉、知觉、联想、想象、理解等心理功能的交互作用,才使得电影给观影者带来的感受比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场景更加丰富多彩。
因此电影研究不仅要关注电影艺术本身,还要关注接受者的完形再造并探究电影艺术创作与接受者需求之间的契合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