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海绵城市改造方案设计
市政海绵城市道路综合施工改造项目方案书
![市政海绵城市道路综合施工改造项目方案书](https://img.taocdn.com/s3/m/2fb01f53a26925c52cc5bf3b.png)
市政海绵城市道路综合施工改造项目方案书目录第1章工程概述、编制依据、管理目标 (1)1.1 工程概述 (1)1.2 编制依据 (1)1.3 工程管理目标 (2)第2章项目管理结构组成情况 (3)2.1 施工管理组织机构 (3)2.2 主要项目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4)2.3 项目主要管理人员名单及执业资格汇总表 (5)第3章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6)3.1 指导思想和质量控制目标 (6)3.2 质量管理体系 (6)3.3 质量管理技术措施 (8)3.4 质量管理保证措施 (12)3.5 质量管理预防预案 (13)3.6 收尾阶段质量保证措施 (13)第4章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15)4.1 安全管理体系 (15)4.2 安全生产责任制 (17)4.3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9)4.4 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措施 (20)4.5 主要机械设备安全操作要求 (23)第5章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及环境保护措施 (32)5.1 指导思想 (32)5.2 文明环保体系 (32)5.3 文明施工技术措施 (34)5.4 文明施工现场管理要求 (36)5.5 建立健全工地文明施工管理制度 (45)5.6 交通保畅文明措施 (46)5.7 环保施工的保证措施 (47)第6章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 (53)6.1 工程进度计划管理方案 (53)6.2 工期保证措施 (55)第7章主要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 (59)7.1 施工总体部署 (59)7.2 传输型草沟施工方案 (59)7.3 生态滞留草沟施工方案 (64)7.4 雨水花园施工方案 (69)7.5 溢流雨水口(含雨水连管)施工方案 (69)7.6 拦污槽施工方案 (74)7.7 透水铺装施工方案 (81)7.8 挡流堰施工 (82)7.9 调节塘施工 (82)7.10 防渗处理施工 (82)第8章施工机械设备和材料投入计划 (83)8.1 机械设备配备计划 (83)8.2 主要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 (85)8.3 材料配备及进场计划 (86)第9章劳动力配备计划 (88)9.1 劳动力配备计划 (88)9.2 农民工用工方案 (89)9.3 劳动力进场配置说明 (89)9.4 劳动力计划表 (90)第10章施工进度计划表或者网络图 (91)10.1 施工进度计划表 (91)10.2 施工进度网络图 (91)第11章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92)11.1 施工总平面布置原则 (92)11.2 施工总平面布置说明 (93)11.3 施工平面布置管理 (95)11.4 施工总平面图 (96)第12章附表 (97)12.1 附表一、拟投入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97)12.2 附表二、拟配备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 (99)12.3 附表三、劳动力计划表 (101)12.4 附表四、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 (102)12.5 附表五、施工总平面图 (103)12.6 附表六、临时用地表 (106)第1章工程概述、编制依据、管理目标1.1工程概述1.1.1工程投标范围工程名称:施工内容主要包括市政道路LID改造施工图范围内的传输型草沟、生态滞留草沟、雨水花园、雨水口、透水铺装、拦污槽、挡流堰、调节塘及防渗处理等全部施工内容。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市政道路设计要点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市政道路设计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4c5e0c74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34.png)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市政道路设计要点摘要:近年来,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发展与壮大,城市道路路网逐步优化完善,且道路硬化面积也在逐年上升。
在此影响下,城市道路的雨水渗透能力逐渐降低。
随着雨季多发,城市通常会出现内涝现象,给人们的出行及城市进步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事实上,城市道路建设与城市内涝问题的出现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
因此,为了更好地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并为人们日常出行提供保障,提升市政道路的雨水吞吐能力,需要合理利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减少对水生环境的进一步破坏,降低城市内涝的发生率,保证市政道路的正常使用,从而有效促进城市的健康长远发展。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规划设计中图分类号:TU992文献标识码:A引言海绵城市是新时期城市化建设发展中所提出的雨洪管理概念,其意义是指城市能够模仿海绵的吸水性能,在面对雨洪灾害时提升城市的排水性能。
海绵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以及应对雨洪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因此也被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而道路作为城市结构的基础组成部分,新时期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就要与海绵城市理念深度结合,全面保证城市的排水系统性能,推动城市的现代化安全化发展。
1海绵城市建设的优势1.1有效缓解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对于融入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市政道路来说,不仅能够有效降低雨水的洪峰流量,还能够减少城市洪涝情况的出现,从而极大地缓解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较以往传统的排水理念来说,对于雨水的排除多以排水管道为主要渠道。
但是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道路渗水能力的不断降低,导致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在逐年上升,排水问题也日益增多。
在雨季到来的时候,如果城市道路不能及时将大量的降水排出,则会对城市道路产生很大的影响,也会直接影响到城市居民的日常出行活动,甚至会对城市发展带来一些经济损失。
而海绵城市建设能够有效解决这类问题,并不断提升城市道路的渗水能力,通过多种有效的措施和途径对雨水进行处理,以此缓解排水系统的压力,保障城市道路的正常使用。
城中村改造配套市政道路工程--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说明
![城中村改造配套市政道路工程--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722eed9e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2c.png)
3.2.1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2014年10月城中村改造配套市政道路工程1工程概述1.1项目区位重庆市大足区地处四川盆地东南,距重庆77.5公里,成都263公里。
东北接重庆市铜梁区,东南邻重庆市永川区,西南界重庆市荣昌区,西北连四川省安岳县,北毗重庆市潼南区。
项目区域位度图本次设计的水峰片区城中村改造配套市政道路工程含两条道路。
本次设计的水峰片区城中村改造配套市政道路工程含两条道路,•条为城市支路,标准路幅宽度16m,双向两车道,设计速度30km∕h,道路长度615.938m。
一条为城市次干路,标准路幅宽度24m,双向4车道,设计速度30km∕h,道路长度311.365m。
13设计主要内容本次设计内容包括道路工程、交通工程、管网工程和照明工程,设计内容如下:道路工程:包括道路平面、纵断面、横断面、路基、路面结构、路基处理等;交通工程:交通标志、标线及附属设施设计。
管网工程:主要包括排水、电力、海绵城市设计:照明工程:道路照明设计;本项目施工图设计共分为六册,分别为第一册《道路工程》;第二册《照明工程》:第三《交通工程》;第四册《排水工程》;第五册《海绵城市设计程》;第六册《电力工程讥本册为第五册《海绵城市工程》.本次道路2、道路1仅布置人行道透水稀。
3、设计依据及采用技术标准和规范3.1 设计依据建设单位与我公司签订的委托合同3.2 设计规范、标准第五册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说明3.2.2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3.2.3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GB<Γ51345-20183.2.4 《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I4-2021)3.2.5 《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3.2.6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3.2.7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3.2.8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3.2.9 《重庆市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3.2.10 《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T82-99)3.2.11 《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GB/T25993-2010)3.2.12 《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T188-2012)3.2.13 《砂基透水破》(JG"376∙2012)3.2.14 《硅砂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程》(CECS381:2014)3.2.15 《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l35-2009)3.2.16 《城镇道路路基设计规范》(DBJ50445-2012)3.2.17 《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集设计标准》(DBJ50/T-296-2018)3.2.18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DBJ50∕T∙292∙2018)3.2.19 《重庆市海绵城市规划与设计导则(试行)》(2016年12月)3.2.20 《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2016年11月3.2.21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评价标准》(DBJ50rΓ∙365∙2020)3.3设计基础资料、工程资料(1)设计合同(2)业主提供的《大足区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整合》Hll-OlZOk Hl1-03/01地块控规修改图。
海绵城市中市政道路设计的几个细节处理
![海绵城市中市政道路设计的几个细节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0172d1cc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ee.png)
海绵城市中市政道路设计的几个细节处理海绵城市是指在城市建设中运用生态学原理,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系统的能力,将城市变为一个生态系统。
在海绵城市的规划设计中,市政道路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市政道路的设计不仅需要考虑交通流量和道路安全,还需要考虑海绵城市的特性,以确保道路在雨水收集和排放方面具有良好的性能。
下面将介绍几个海绵城市中市政道路设计的细节处理。
第一,绿化带与雨水收集在海绵城市中,市政道路的绿化带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起到雨水收集和过滤的作用。
在市政道路的设计中,需要在绿化带中设置适当的排水设施,如雨水花园、雨水滞留池等。
这些排水设施可以在雨水量大的时候收集雨水,减缓雨水流速,有利于雨水的渗透和净化。
绿化带的设计还需要考虑植被的选择,选择具有良好透水性和抗洪能力的植被,以便更好地处理雨水。
第二,透水路面的选择在海绵城市中,透水路面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传统的混凝土路面和沥青路面会导致大量的雨水无法渗透,从而增加了城市的洪涝风险。
在市政道路的设计中,建议使用透水路面,如透水混凝土路面、透水沥青路面等。
这些透水路面可以让雨水自然渗透到地下,减少了城市的洪涝风险,同时还可以减少雨水的径流,有利于雨水的自然循环。
雨水径流的控制在市政道路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如何控制雨水的径流,以减少城市的洪涝风险。
一种常见的做法是设置雨水收集井和雨水排放管道。
在市政道路的设计中,可以在道路两侧设置雨水收集井,用于收集道路上的雨水,然后再将雨水通过管道排放到市政雨水管网中。
这样可以有效地控制道路上的雨水径流,减少了城市的洪涝风险。
第四,景观雨水的利用第五,雨水排放与治理在海绵城市中,市政道路的雨水排放和治理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在市政道路的设计中,需要确保雨水排放系统的畅通和有效性。
设置合理的雨水排放管道和雨水口,避免雨水积聚和滞留,减少了城市的积水和淹没情况。
还需要对道路上可能产生的污染物进行治理,通过设置雨水处理设施,如雨水过滤网、雨水分油池等,对雨水中的污染物进行拦截和过滤,保护城市的水体环境。
海绵城市设计说明示例
![海绵城市设计说明示例](https://img.taocdn.com/s3/m/41f32e79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a6.png)
3.2 海绵改造工程设计3.2.1 海绵改造内容本工程为城市管渠项目,需按新的排水标准改造雨水管渠系统,在工程建设工程中,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同步改造道路结构,优化景观设计,构建排水、道路交通、生态景观有机融合的多功能海绵体。
在本次设计中,采用海绵措施主要为沿线独立树穴改造为连续下沉绿地、干砌砖石路面人行道改造为透水铺装、常规雨水口改造为生态雨水口及溢流式雨水口。
本工程的低影响开发设计方案为:机动车道及人行道坡向下沉式绿地,人行道采用透水铺装。
雨天时,降雨前段,雨水渗入透水铺装,待透水砖蓄水饱和后,雨水通过人行道横坡流入下沉式绿地;机动车道在有下沉式绿化带的路段,站石每隔25m开口,开口尺寸为70×10cm,开口处安装球墨铸铁箅子,对应开口处设置生态雨水口。
机动车道雨水通过开口,直接汇入生态雨水口,将泥沙等杂物滞留在生态雨水口中,雨水漫溢到下沉绿地,当雨量较大时,下沉绿地蓄水饱和,水位上升至溢流雨水口顶标高时溢流入溢流雨水口,排入雨水管道系统。
为保证下沉式绿化带内积水渗排效果,下沉式绿地沿线布置dn225mm穿孔管,穿孔管沿道路走向布置,以0.005坡向邻近的溢流式雨水口或检查井,管外侧包裹透水土工布,管周采用中粗砂回填,以保证透水性和导排效果。
具体详见《低影响开发设计平面示意图》。
采用的具体措施为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生态雨水口及溢流式雨水口,详见《路面结构铺装结构大样图》、《下沉式绿地大样图》、《生态雨水口大样图》、《溢流式雨水口大样图》。
本次设计建设二路(和平大道~友谊大道)道路双侧各2.0m或2.0~2.5m中分带连续下沉式绿地,下沉深度0.2m。
3.2.2 海绵改造主要技术指标海绵改造前后下垫面分析详见下表:表3.2-1 现状下垫面分析表表3.2-2 海绵建设后下垫面分析表3.2.3 海绵建设效果简易评估1)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简易评估根据本工程海绵建设目标对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目标要求,计算本工程所需蓄水容积:V=10HψFV-设计调蓄容积或需蓄水容积,m3H-设计降雨量,mm;ψ-场均综合雨量径流系数;F-汇水面积,hm2;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0%对应的设计降雨量H=24.5mm;根据改造后下垫面场均雨量径流系数分析,ψ不透水沥青路面=0.9,ψ透水铺装=0.25,ψ下沉绿地=0.15,ψ硬化屋面=0.9,计算出场均综合雨量径流系数ψ=0.6m;地块总汇水面积为24297.5m2,不同下垫面的面积详见表3.2-2;根据计算本工程所需蓄水容积V=10×24.5×0.60×2.43=357.2m3改造后的下沉式绿地面积为3635m2,下沉高度h=357.2/3635=0.098m,本次设计绿地下沉高度取0.2m。
海绵城市中市政道路设计的几个细节处理
![海绵城市中市政道路设计的几个细节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f74b133a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bb.png)
海绵城市中市政道路设计的几个细节处理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型的城市规划理念,旨在减缓城市面对的洪水、极端气候等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同时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为实现这一目标,市政道路设计必须进行一系列的细节处理。
接下来,将从几个方面分析海绵城市中市政道路设计的几个细节处理。
一、绿化设计海绵城市强调生态环保与美化城市环境,并通过大面积引进绿化植物、种植雨水花园、设置生态溪流等方式,使市民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
在市政道路设计中,应合理选用阔叶乔木、针叶树、灌木等植物,确保其树冠形态、树高、树种等能够与道路绿化带的宽度相匹配。
同时,还应设计制定植树的地域化和生态化方案,结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以及植物适应性进行选种,以达到防风固土、固碳减排、净化空气等目的。
二、道路排水设计海绵城市中道路排水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中小雨事件中,通过绿地、花坛、雨水花园等区域进行雨水的收集和自然过滤,达到减缓洪峰径流的效果;在大雨事件中,则需要通过雨水收集池、骨干管网等设置进行淤积水的收集和排放。
市政道路排水设计中,应考虑道路路面的坡度和跨度,确保道路路面的排水能力。
同时,还应合理设计道路排水设施的布局、规格、低点等,避免雨季时出现积水和渍水问题。
三、微地形处理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应尽可能保留自然地形城市海绵减灾能力,将地形作为设计的基础环节,尽可能利用地势变化、道路高差等自然地形,在规划中形成缓冲区与自然滞留区,以减缓城市洪水灾害的影响。
在市政道路设计中,应根据道路的实际情况,设置自然沟槽、堤防、拦蓄墙等微地形处理设施,以缓解洪水冲刷带来的影响,同时还可以增强景观设计效果。
四、城市景观设计海绵城市强调绿道公园、景观水体等城市景观设计元素的引入,使道路变得更加美观、舒适。
市政道路景观设计应根据其所处的生态环境和地域特色,选用适当的材料和装饰元素。
同时,还应考虑景观设计的实用性、耐久性和维护成本,减少护理工作量,从而降低城市运转成本。
城市道路海绵方案设计指引
![城市道路海绵方案设计指引](https://img.taocdn.com/s3/m/88cb86e2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3c.png)
城市道路海绵方案设计指引0前言本设计指引用于指导新建和既有城市道路的海绵方案设计,主要内容包括前期准备、指标确定、方案设计、绩效分析、监测方案、工程投资估算、成果要求,共七章。
1前期准备1.1资料搜集〔1〕工程概况。
包括工程区域位置、道路长度、宽度、等级、车流量等。
〔2〕根底资料收集。
包括道路平面图、道路横断面图、道路纵断面图及其它工程相关的资料。
〔3〕现状根底条件及分析。
收集道路工程所在区域的土地利用、水文气象、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水系及水质、地下水位、排水设施等现状资料,分析海绵道路建设的基底条件及可行性。
〔4〕相关规划。
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海绵城市专项规划、防洪排涝规划、水污染防治规划、道路交通规划等。
1.2现场踏勘〔1〕实地考察道路建设现状,明确用地范围、周围地形地貌、现状排水设施等。
〔2〕明确可建设海绵设施的空间位置。
〔3〕了解道路及其周边水系情况。
〔4〕采集路面径流,分析SS、CODCr、NH3-N、TN、TP等特征污染物浓度。
2指标确定依据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等,结合现场踏勘情况,分析现状资料、径流特征等,确定道路工程海绵方案的指标,主要包括径流污染削减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等。
3方案设计3.1总体方案设计统筹协调规划、给排水、园林、道路、水文等专业,依据因地制宜、经济有效、方便易行、便于维护的原那么,落实海绵道路的建设指标。
总体方案应以道路平安为重,兼顾设施的功能和景观要求,应满足【城市道路工程设计标准】〔CJJ37〕中的相关要求。
总体方案设计是海绵方案设计的根底,包括划分汇水分区和确定海绵策略。
3.1.1汇水分区划分城市道路横断面、下垫面情况根本一致,根据道路的竖向,尤其是相对高点和低点、道路横坡划定道路汇水分区,确定汇水区域径流流向,分区域进行径流控制。
3.1.2海绵策略确定道路海绵方案策略是指海绵设施的布置方式,有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种。
①当道路纵坡≥2%且道路相对低点的绿化带或退让绿地有足够可利用空间时,应利用绿化带或退让绿地布置集中式海绵设施。
海绵城市专项方案设计
![海绵城市专项方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3a8f6aa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c5.png)
海绵城市专项方案设计提纲:1. 海绵城市设计的意义及背景2. 海绵城市专项方案设计的原则和技术方案3. 海绵城市专项方案设计的实施难点及解决方法4. 海绵城市专项方案设计的评估和效果5. 海绵城市专项方案设计的发展和未来展望一、海绵城市设计的意义及背景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的水资源日益短缺,城市洪涝、内涝等水灾问题也日益严重,海绵城市的建设正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海绵城市要求在城市设计中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建造天然的、良好的城市生态系统补偿机制来减少洪涝灾害、改善水环境质量,提高城市生态环境品质。
二、海绵城市专项方案设计的原则和技术方案(1)技术原则:海绵城市专项方案设计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技术原则:a. 自然流动的水文循环和生态系统循环必须得到保护并得到加强,避免因城市化而破坏生态系统,造成水资源的无节制消耗。
b. 通过景观规划、生态修复,增加水的渗透、调控、保留能力,以避免单一的水利工程给城市带来的环境负担及其利用上的单一性。
c. 在城市密度较大的情况下创造出更多的自然景观,提升城市的人居生活品质。
d. 实现“多元防控”的原则,通过多种手段进行控制,具有灵活的、对抗多种水文危险的能力。
(2)技术方案:a. 生态绿地系统建设,包括湿地、绿房、绿墙等。
b. 提升城市道路的渗透性,使用透水材料铺路和透水草皮。
c. 暂存雨水系统建设,包括屋顶绿化及庭院、公园等地面蓄水系统建设。
d. 充分利用自然水体资源,开展中水回用设施建设。
三、海绵城市专项方案设计的实施难点及解决方法(1)实施难点:a. 公众意识不足。
目前多数普通市民对于海绵城市的建设概念以及科学性并没有充分的认知。
b. 建筑管理制度是建立在传统城市基础之上,对海绵城市建设并没有充分的考虑。
c. 海绵城市建设涉及的各个部门要形成协作合作,塑造强大的技术和法律团队。
(2)解决方法:a. 提升公众意识。
通过科普教育工作,让市民更好的认识海绵城市的建设目的以及优点。
市政道路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应用
![市政道路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e9cbcdf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6c.png)
市政道路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应用“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兴的城市规划和设计理念,它提出通过城市水循环和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消除城市内涝和水环境污染,增强城市生态系统的弹性和适应性,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在市政道路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可以更好地实现道路设计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
一、增加城市地表透水性城市道路通常采用硬化的路面和边沟,导致大量的降雨水无法透过道路系统进入地下水系统。
为了增加城市地表透水性,应采用更多的透水路面和道路边沟建设。
透水路面材料可以使用透水混凝土或透水砖,可以有效将降雨水导向地下水系统,同时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负荷。
在道路边沟方面,可以采用设有透水孔的混凝土预制板等材料,增加了道路附属设施的水循环功能。
二、设计更多的自然水体“海绵城市”理念倡导利用自然水体的功能,使城市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能源消耗。
在市政道路设计中应用该理念,设计更多的自然水体,如湖泊、人工水渠和环保生态沟。
这些水体可以收集并处理城市排放的废水,滤除废水中的杂质和污染物,为城市供应清洁的水资源。
同时,自然水体的设置还可以吸附城市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灰尘,对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有很好的作用。
三、构建植被廊道植被是城市中最重要的自然保护屏障之一,不仅能够吸收空气中的CO2,还能为城市生态系统创造生物多样性,增强城市生态环境的健康状态。
在市政道路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应该构建植被廊道。
这些廊道可以是绿色带、花坛、绿化隔离带等。
这些绿化道路可以有效吸附道路排放的废气,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
同时,它们还能够在城市降雨时吸收雨水、蓄水和渗水,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负荷。
四、实现雨水的回收利用“海绵城市”理念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回收并利用城市雨水。
在市政道路设计中,可以设置雨水蓄存池,将路面积蓄下的雨水收集起来,经过初步处理后进行存储。
在需要水的时候,这些储存池中的雨水可以进行二次处理后用于道路绿化、公园灌溉和做街头雕塑等,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海绵城市视角下的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
![海绵城市视角下的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b3cc505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76.png)
海绵城市视角下的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海绵城市视角下的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道路给排水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
道路给排水设计不仅关系到道路使用寿命的长短,更关系到城市内涝、交通安全、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
随着海绵城市理念的兴起,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也需要与海绵城市理念相结合,以应对城市化进程带来的挑战。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采用多种手段来模仿自然的水循环过程,通过增加地表和地下水的储存、减缓水流速度和减小洪水峰值,从而减少城市内涝和污水排放。
在海绵城市视角下,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道路的自然排水、雨水收集、雨水渗透和雨水回用等。
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和设计城市道路的排水系统,以适应海绵城市理念的要求。
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需要考虑地表自然排水的情况。
传统的市政道路设计往往会采用大量的排水设施,如雨水管道、雨水篦子等,来将雨水迅速排到城市下水道或河流中。
这种方式容易导致城市内涝和水资源的浪费。
在海绵城市理念下,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地表的自然排水能力,通过设计适宜的道路坡度和排水系统,让雨水可以自然地渗透到地下或被植被和土壤吸收,从而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
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需要考虑雨水的收集和利用。
在海绵城市中,雨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将雨水收集起来,并加以利用。
市政道路可以设置雨水集雨桶或雨水花园等设施,用来收集雨水并进行储存。
收集起来的雨水可以用于浇灌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冲洗道路表面、甚至作为工业和生活用水等用途,从而实现雨水的再利用。
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还需要考虑雨水的渗透问题。
海绵城市强调雨水的自然渗透,因此道路排水系统应该考虑如何让雨水自然地渗透到地下。
我们可以通过使用透水铺装材料、设置透水的排水沟渠、增加绿地覆盖面积等方式,来帮助雨水顺利地渗透到地下水层中,从而减少城市的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位的下降。
海绵城市视角下的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需要顺应自然,促进雨水的自然循环和再利用。
海绵城市工程设计建设方案
![海绵城市工程设计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407b06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12.png)
海绵城市工程设计建设方案摘要:“海绵城市”系统主要包括遇水铺装地面,雨水管道,溢流雨水口、环保雨水口、下凹式缓地。
概水花园,渗透塘等。
以海新路与疏港通道立交工程为例,图终“液城市”这一理念,结合立交排水系统和绿动微地形等,介绍厦门市“海绵城市”的概况和特点。
对该项目设计过程中的技术难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
关键词海绵城市;工程设计;建设方案。
一、工程概况本次设计在海新路与疏港通道立交工程的基础上,围络海绵城市这一理念,结合立交排水系统和绿地微地形,进行分区构建海绵体系及对应指机计算,综合运用透水人行道,雨水花园,下沉绿地,渗透施、植草沟,卵石排水沟等低影响开发设施,对原疏港通道旧路路基进行生态修复,使立交范围内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一定目标,同时有效控制面源污染,达到一定海绵建设目标。
由于本工程有分离式路基,互通高架桥等,海绵城市设计与常规市政道路工程海绵城市设计差到较大,在设计过程不可意免遇到一些技术班题,经过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心根批球场及地报情况海新路业向纵坡较陡,最大纵坡达到了59%,且沿线存在较多高边坡,红线受限,人行道宽度为25m,无法设下凹绿地等海绵设施:②本工程设计范围内主要以立交桥为主,如何设省海绵设施,使立交范国内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以及经流污染控制率达到一定海绵建设目标。
1.工程设计1.项目建设目标。
低影响开发币水系统(LID)控制目标:根据厦门地区上位规划,本次设计目标要求为;实现年径流总量控制王达到70%,教考试点区附近水文站统计的路显比例图(见图1),对应设计区重量为268mm。
21年择流染控制率;径流污染控制是低影响开发的控制目标之一,污染物指标可采用悬浮物(SS)、化学需氧量(COD)、总氨(TN)、总硫(TP)等,城市径流污染重,悬泽物(SSL往往与并他污染物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关件,因此=般可采用SS作为经流污染控制服标。
2.设计规模技术路线道路工程在保证路基稳定、交通安全的前提下,合理设置海绵措施,以响应低影响开发建设理念。
市政道路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应用
![市政道路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5f590b8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35.png)
市政道路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应用“海绵城市”理念是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理念,它的出现是为了解决城市面临的水资源短缺、污染等环境问题。
其主要思想是将城市建设中的排水系统设计成为像海绵一样的自然系统,以吸收、保持、净化雨水,同时提高城市的生态系统弹性和适应性。
在市政道路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旨在控制城市的水资源问题、提高景观品质,从而为人们创造一个更加可持续的城市环境。
一、控制城市水资源传统的城市排水系统是建立在大量硬化地面、加大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其排水效果比较好,但是不能控制雨水流速及排放,况且在城市的建造过程中,这样的排水系统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排放的水质差、排放的水量大等。
因此,通过应用“海绵城市”理念,道路设计可以提供更为完善的雨水收集、过滤和净化功能,同时减少道路水电漏失,达到更加科学、经济、环保的水资源使用目的。
在市政道路设计中,可以使用一些海绵设施,如沉水式植物、沼泽设施等,这些设施可以吸收一部分雨水,达到减缓水流速度的目的,在提供给植物生长的同时,也能够减少排水系统的负担。
同时,市政道路设计中可以采取地下水蓄水等措施,将雨水通过“海绵”设施存储起来,随时供给城市的用水。
这种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充分利用雨水,并降低排水系统所受到的压力,达到了节约水资源的目的,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
二、提高景观品质在市政道路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可以增加景观品质,使城市道路变得更加美观,吸引市民来到道路旁观赏和游玩。
与传统的城市道路相比,“海绵城市”下的道路更加绿化,可以通过增加植被、铺砖以及设计景观坑等方式来提高景观品质。
在市政道路设计中增加更多的景观设施,可以最大化地吸收自然降水,并完成全面的存储、净化、再利用过程。
这种建设方式,除了能够有效地吸引市民,还能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从而提高都市品质及民众生活的质量水平。
三、为人们创造一个更加可持续的城市环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保护其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城市道路工程海绵城市设施设计
![城市道路工程海绵城市设施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05cd702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09.png)
城市道路工程海绵城市设施设计发布时间:2021-07-09T09:50:17.627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1期作者:马浙永[导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有了很大进展,城市道路工程建设越来越多。
中设工程咨询(重庆)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江北区 400023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有了很大进展,城市道路工程建设越来越多。
随着城市的大规模开发建设,城区硬化面积比例逐年增加,原有地表状态被破坏,使得城市洪涝灾害时有发生。
海绵城市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减少城市洪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举措。
本文对城市道路工程中,海绵城市设施设计工作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道路;雨水系统;低影响开发引言随着现阶段不透水铺装覆盖面逐渐扩大,自然水文环境被严重破坏,高强降雨天气极易引起城市排水管网系统崩溃,从而导致内涝发生。
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和低影响开发(LID)理论由此提出。
利用土壤及水文自然途径维护自然水质,并通过低影响小规模措施对径流雨水进行控制,避免内涝问题的出现。
1城市道路设计要求城市道路海绵城市设计总体思路为在满足道路功能、保证道路排水安全的前提下,将低影响开发理念嵌入道路设计中。
(1)因地制宜地利用道路范围内绿地储排水空间,从径流直排模式转化为低影响开发措施综合利用,增加径流排水路径长度,除排水外,增添渗水、蓄水等功能,限制径流峰值。
(2)充分利用路面横断面、纵断面、路基及路面优化设计,提升城市道路系统排水能力。
在道路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低影响开发措施:一是选取径流控制效果佳的方案,包括透水沥青路面、透水混凝土路面、透水砖铺装及下沉式绿地等单项设施;二是选取去除径流污染物较佳的低影响开发措施,包括植被缓冲带、植草浅沟等。
2海绵城市设施设计技术路线2.1雨水径流组织(1)人行道系统:雨水通过透水砖铺装下渗,当降雨量增大时,下渗雨水通过设置在人行道下的透水盲管汇水,排入下凹式绿地内设置的溢流井内,不能及时下渗的雨水通过地表径流排入下凹式绿地,下凹式绿地滞留蓄存部分雨水,蓄存雨水达到设计水深后通过溢流井排入雨水收集管道内,最终通过市政雨水管道排入受纳水体。
海绵城市中市政道路设计的几个细节处理
![海绵城市中市政道路设计的几个细节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ab686f5b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38.png)
海绵城市中市政道路设计的几个细节处理海绵城市是指通过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和人工设施的整合,最大限度地减少雨水径流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的干扰。
在海绵城市的规划中,市政道路设计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市政道路设计的细节处理对海绵城市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海绵城市中市政道路设计的几个细节处理进行探讨。
1. 路面渗透性在海绵城市中,市政道路设计时需要考虑路面的渗透性。
传统的路面设计常常采用混凝土、沥青等不透水的材料,将雨水迅速排除。
而在海绵城市中,需要采用透水铺装材料,使雨水能够渗透到地下,减少路面积水和降低径流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透水铺装材料可以采用透水混凝土、透水砖等,这些材料可以有效地减少雨水径流,提高城市地表的渗透性,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
2. 绿化带设置在市政道路设计中,合理设置绿化带对于海绵城市的建设至关重要。
绿化带可以起到调节气温、净化空气、缓解交通压力等作用,同时还可以增加景观美观,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在海绵城市中,绿化带还可以发挥吸收雨水的作用,减少径流量。
在市政道路设计中,需要合理设置绿化带,增加绿化面积,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减少雨水径流。
3. 路缘石设计在海绵城市中,路缘石的设计需要特别注意。
传统的路缘石设计常常采用高度的路沿石,使得雨水无法顺利渗透到地下,而形成积水,增加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
在海绵城市中,可以采用低矮的路缘石设计,使得雨水可以顺利渗透到地下,减少积水,缓解城市的排水压力。
低矮的路缘石设计还可以提高行人和车辆的通行安全。
4. 雨水收集和利用设施海绵城市中的市政道路设计还需要考虑雨水的收集和利用设施。
可以在道路的两侧设置雨水集水池或者雨水收集设施,将雨水收集起来,再利用于绿化浇灌、冲洗道路等方面。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雨水径流量,还可以充分利用雨水资源,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在道路设计中还可以设置雨水过滤设施,将道路上的雨水过滤净化,减少对地表的污染。
5. 智能排水系统在海绵城市中,市政道路设计需要考虑智能排水系统。
某某市政工程海绵改造施工方案
![某某市政工程海绵改造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c6c3f30740be1e640e9abc.png)
.******************** 海绵改造工程海绵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年**月**日Word文档.第一章工程概略第一节编制说明及编制依照一、编制说明本施工组织设计是************************************** 施工指导性组织设计,用以指导各项施工活动的技术、经济、组织、协调解控制的综合性文件。
依据本工程招标文件、设计资料以及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观察,对工程施工特色进行剖析,联合我司的人力、机械设备、技术以及实质施工经验,编写了本施工组织设计。
二、编制原那么仔细贯彻国家和地方有关根本建设的各项目标、政策,恪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例,严格执行施工程序。
推行施工兼顾安排,合理部署,做好施工部署及各工程施工生产工作。
采纳流水施工方法和网络方案技术组织有节奏、均衡和连续施工。
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在安全生产的原那么下,推行标准化管理和推行安全生产责任制。
做好施工设计,做好人力、物力的综合均衡分配,做好雨季施工安排,力求均衡生产。
贯彻“节俭节俭〞的目标,合理部署好施工现场,组织文明施工。
1.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扩大机械化施工围,减少劳动强度,提升劳动生产率;Word文档.使用计算机协助工程工程管理,实现质量、工期和造价的控制。
踊跃利用外国新技术、新工艺、新资料,科学地拟订施工方案。
三、编制依照1、********************************************** 海绵改造工程招标文件;2、****************************************** 海绵改造工程施工图;3、我国现行的有关市政公路工程施工规、工程质量评定查收标准及安全技术规程;4、本工程所波及的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和法例,特别是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方面的政策和法例;5、从现场勘探、检查、咨询等方面获得的资料等;6、2021年宣布的住宅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和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硅砂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程?;7、CJJ1-202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查收规?;8、2021年?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查收规?;第二节工程概略建设地址:*************工程现状:1、排水问题:A、青康居的地面径流雨水均错接至汇水围的污水管,最后排入落步咀污水办理厂,增添其负荷及运行本钱;B、局部铺装横竖向布局不合理,局域低洼地区雨后轻度滞水;Word文档.C、现状雨水篦子多半设置在绿地中,有益于消减面源污染,但没有做好防备举措,逐渐被绿化封堵。
市政道路海绵城市设计方式
![市政道路海绵城市设计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846d4e8a227916888586d74d.png)
道路硬化用地面积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15~20%;通过城市道路改造,选用优质环保路面材料,减少地表水污染,建设地表水调蓄系统,最大程度地把雨水保留下来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
一、海绵城市与低影响开发海绵城市就像一块海绵哪有,能把雨水留住,让水循环利用起来。
即指遇到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同时丰富城市景观,增强城市生态功能,让城市更加宜居。
海绵城市遵循“渗、滞、蓄、净、用、排”的六字方针,把雨水的渗透、滞留、集蓄、净化、循环使用和排水紧密结合,统筹考虑内涝防治、径流污染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和水生态修复等多个目标。
海绵城市建设既要实现生态目标,也要满足城市功能。
因此,低影响开发设施建设必须要以建筑与小区、绿地与广场、城市道路等城市基础设施作为载体,城市规划、设计、施工及工程管理等各部门、各专业统筹配合,突破传统的“以排为主”的城市雨水管理理念,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生态化技术,构件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
2 城市道路建设在低影响开发中的重要性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大量的硬化地面减弱了雨水的渗透,雨季降雨量大时容易形成洪峰,导致城市部分区域积水;导致城市热岛效应、温室效应加剧,极端气象条件和极端水文条件增多。
城市道路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建设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中,道路面积不断增加,道路硬化用地面积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15~20%。
道路路基范围收集到的雨水量非常可观,而目前这些资源都无法得到有效利用,如果能在现有雨水直接利用与间接利用的研究基础上,针对绿化带用水特点,研究新型路面材料、雨水就地渗蓄、利用方式,就近收集道路径流作为地下水、路边绿化带的补充水源,对推动低影响开发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 低影响开发城市道路建设设计方式城市道路实施现状目前在城市道路建设过程中,以满足城市道路功能为目的,在雨水控制和利用思路上主要体现“排”上,忽略了对生态的保护和环境的影响;这种以“路面横坡收集-雨水口-市政管网”为主的道路雨水排放方式,主要缺陷有:①道路雨水经市政排水管网直接进入河道,道路绿地不能有效地滞蓄雨水,不能对地下水进行补充;②绿化带不能有效蓄留雨水,因经常性的浇灌绿化成为道路用水大户,每年都消耗大量自来水,加剧了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现状;③雨季地表径流量大幅增加,造成洪涝灾害;④雨季地表水排水不畅,路面积水严重,面层湿滑,引发交通事故。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市政道路设计要点_3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市政道路设计要点_3](https://img.taocdn.com/s3/m/f166db47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2a.png)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市政道路设计要点发布时间:2021-05-19T16:21:11.247Z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卷第4期作者:朱文龙[导读] 为解决当前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各种问题,本文以海绵城市设计理念为例。
朱文龙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摘要:为解决当前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各种问题,本文以海绵城市设计理念为例,对如何在道路设计中合理的应用该理念进行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改善措施,从而实现道路的合理设计,以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设计要点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城市数量和规模不断的扩大,市政道路的建筑面积随之增加。
传统的城市市政道路排涝能力比较低,如果出现短期内降雨的现象,如果不能及时排除路面上的积水,则会出现明显的洪涝灾害,对人们的自身造成影响。
为了能解决城市积水的问题,引入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海绵城市建设通过对雨水的吸收和渗透,可最大程度的缓解当前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1.海绵城市概述海绵城市建设能渗透和吸收大量的水分,并且对其进行储存,一旦蓄水达到饱和度的要求,可以将其输送到其他区域使用。
在市政道路建设的过程中,加入吸水性良好的材料作为海绵体,能起到理想的设计要点。
如果出现集中降雨和积水的现象,海绵式的区域可以快速的吸收多余的积水,将其进行储存。
在城市化发展中,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一旦城市出现缺水的情况,海绵城市的建设,能在短时间内将其运输到其他区域,对储存的水进行利用,从而实现雨水在城市中的自由迁移,从而形成一个全新的生态系统。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采取的是自然渗透和自然储存的发展理念,在实施中,将其应用到城市建设的各个阶段,强化各个部门的协调和互动,从而实现城市生态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1]。
2.海绵城市建设的优点2.1解决了城市内涝问题在城市化发展的阶段,城市内涝比较多,尤其是近些年来道路逐渐硬化,城市的整体雨水渗透性差,吸收能力降低,一旦在雨季,降雨量比较大,下渗如果不及时,则会出现严重的洪涝灾害的现象。
海绵城市市政实施方案
![海绵城市市政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aa8b3d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de.png)
海绵城市市政实施方案海绵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通过合理利用自然和人工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内的洪涝灾害风险,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城市内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水环境质量,增强城市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为了实现海绵城市的建设目标,市政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首先,海绵城市市政实施方案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地理特征和气候条件,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具体措施。
例如,在雨水管理方面,需要根据城市的地势高低和雨水排水情况,合理规划雨水收集和排放系统,确保城市在暴雨天气下不会出现内涝现象。
在绿化方面,需要根据城市的气候条件和植被特点,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植物,打造具有生态功能的绿化带,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其次,海绵城市市政实施方案需要注重科技创新和技术支持。
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地下蓄水系统、透水铺装材料等,改善城市的雨水管理能力,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
同时,结合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建立城市雨水信息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掌握城市雨水情况,做好防范工作。
另外,海绵城市市政实施方案还需要注重社会参与和宣传教育。
通过开展城市海绵化宣传活动,增强市民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识和理解,引导市民自觉参与到海绵城市建设中来。
同时,加强对城市管理者和决策者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海绵城市理念的认同和支持,推动海绵城市市政实施方案的顺利实施。
最后,海绵城市市政实施方案需要注重与其他城市规划和建设项目的协同推进。
海绵城市建设不是孤立的,需要与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建设相协调。
因此,在制定海绵城市市政实施方案时,需要与城市的其他规划和建设项目进行对接,确保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的整体发展相一致。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市政实施方案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保障,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地理特征和气候条件,注重科技创新和技术支持,重视社会参与和宣传教育,以及与其他城市规划和建设项目的协同推进。
只有这样,海绵城市才能真正实现其建设目标,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
市政海绵工程施工方案
![市政海绵工程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39eeb3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d8.png)
市政海绵工程施工方案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水资源和环境问题。
由于城市建设过程中大量的地面被硬化,导致雨水难以渗透土壤而迅速集中流入排水系统,增加了城市的洪涝风险。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海绵城市理念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通过合理利用雨水资源、提高城市地表的透水性、减少洪涝风险,实现雨水资源化、水文调控和生态系统修复等目的。
市政海绵工程即是为实现海绵城市建设而进行的重要工程。
二、市政海绵工程的概念和意义市政海绵工程是指在城市建设中,通过改造、提高城市地面的透水性,利用各种手段和技术手段,实现雨水资源的收集、储存、净化和利用,以及缓解城市洪涝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工程。
其核心理念是从源头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等方面着手,实现城市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市政海绵工程的意义在于:1.减少雨水径流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冲击,缓解城市洪涝风险。
2.促进土壤水文保持,改善城市地表和地下水资源的再生利用。
3.提高城市地表的透水性,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4.促进城市绿化与景观建设的统一发展,增加城市的生态宜居性。
5.促进城市雨水资源的再生利用,降低城市供水压力。
6.推广海绵城市理念,引领城市建设与发展方式转型。
三、市政海绵工程的施工流程1.方案设计:市政海绵工程的施工方案需要根据具体城市的地形、气候、土质等特点进行设计。
在方案设计阶段,需要考虑到场地规划、排水系统、雨水收集设计、水文调控等多个方面,形成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
2.土地准备:在施工前需要对施工场地进行清理和整理,包括清除垃圾、拆除不必要的构筑物等,为后续工程的进行做准备。
3.地面改造:市政海绵工程的核心在于提高城市地表的透水性,因此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地面进行改造,例如铺设透水铺装、建设雨水花园、改善绿化等。
4.排水系统建设:在进行地面改造的同时,需要建设雨水排水系统,包括雨水管道、雨水沟、雨水收集池等设施,用于收集和储存雨水资源。
5.水文调控设施建设:市政海绵工程需要配套建设一系列水文调控设施,包括调蓄池、雨水花园、湿地等,用于净化雨水资源和调控城市水文环境。
海绵城市改造施工方案
![海绵城市改造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7662d3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d3.png)
海绵城市改造施工方案1. 引言海绵城市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可持续城市发展理念,旨在通过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增加城市面积的水资源利用能力,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和生态环境质量。
本文将介绍海绵城市改造的施工方案。
2. 施工步骤2.1 规划与设计海绵城市改造的第一步是进行规划与设计工作。
该工作包括: - 调研与分析:对城市的地理、气候、水资源等进行调查与分析,确定适应性改造方案。
- 制定目标:根据调研结果,制定合理的改造目标,如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洪水灾害风险等。
- 设计方案:根据目标制定具体的设计方案,包括改造的范围、具体措施、施工时间等。
2.2 设备安装与工程施工在设计方案制定完成后,进行设备安装与工程施工。
主要包括以下工作: - 地基处理:对城市地基进行处理,以增强地基的排水能力。
- 排水系统建设:建设雨水收集与储存系统、地下水调蓄系统等,以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能力。
- 绿化工程:加强城市的绿化建设,包括建设雨水花园、湿地公园等,以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 道路与建筑改造:改造城市的道路、建筑等,增加雨水渗透面积,减少雨水径流。
2.3 监测与管理改造工程完成后,进行监测与管理工作,以确保改造效果的实现和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工作有: - 监测系统建设:建设监测系统,对城市的水资源利用、雨水排放等情况进行监测。
- 数据分析与评估: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与评估,评估改造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必要的调整与优化。
- 培训与宣传:开展培训和宣传工作,提高市民对海绵城市的认知度,促进市民的参与和支持。
3.1 环保海绵城市改造的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环保问题。
具体要求包括: - 减少废弃物产生:合理规划施工流程,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对可回收物进行分类处理。
- 排放物处理: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等进行合理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 节能减排:在施工过程中,使用节能设备,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3.2 安全施工过程中,安全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政道路海绵城市改造方案设计
发表时间:2018-01-31T12:13:17.71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33期作者:刘华超王韶晖柴峰[导读] 摘要:当前,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已深刻融入城市建设要求之中,现状市政道路改造设计中,应以问题为导向,因地制宜地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使海绵城市建设与道路排水系统改造有机结合。
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省济南市 250101 摘要:当前,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已深刻融入城市建设要求之中,现状市政道路改造设计中,应以问题为导向,因地制宜地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使海绵城市建设与道路排水系统改造有机结合。
本文以济南市某某路为例,详细论述了市政道路海绵城市改造方案设计。
关键词:市政道路;海绵城市;改造方案 1 工程概况
某某路位于济南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中的老旧城区提标改造区。
道路为城市次干道,规划红线宽25m,道路纵坡校大。
现状道路按照规划红线形成。
现状道路为单幅路形式,车行道宽15m,两侧人行道宽5m。
本次改造的目的旨在根据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结合道路整修及热力管道敷设,因地制宜地增加海绵城市技术设施,减少马路行洪问题。
2 现状分析 2.1排水系统
道路两侧存在钢筋混凝土雨水管道系统。
其中道路北侧雨水管径为D500,南侧管径为D500~D1500。
部分雨水口井室破损严重,局部存在堵塞现象,其余雨水口结构及收水效果较好;雨水箅子大部分为塑料材质,且存在一定程度的破损。
雨水管道系统服务范围汇水面积约29.1ha。
经核算,现状雨水管道系统满足汇水范围3年一遇雨水排水标准。
道路南侧车行道下存在一条PVC材质D400污水管。
核算,现有污水管道系统满足汇水范围污水外排需求。
2.2现状下垫面
道路车行道路面为沥青混凝土结构,路面结构状况较好,未出现明显病害,仅在局部位置出现纵横向裂隙。
人行道为水泥砖不透水结构,总体平整性较好,局部人行道砖存在表层破损现象,平整性较差,且道路南侧行道树树池石缺失严重。
道路整体地势两端高中间低,沿线绿化率较低,全线均属于建成区域,可渗透地面面积比例低,对于海绵城市建设形成较大的制约因素。
道路红线面积11700m2,其中沥青路面面积7580m2,人行道花砖铺装面积4000m2,绿化面积120m2,加权平均法核算现状综合雨量径流系数为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