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模拟试卷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模拟试卷一
(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商朝分封方国首领为侯、伯,方国依旧自然分布在原地;西周封邦建国,特别设计了统治集团控制军事要地和经济富庶地区。这种“分封”的变化( )
A.形成了君主专制的统治秩序
B.确立了血缘情感统治的主要方式
C.实现了中央对土地的直接控制
D.破坏了原有的社会血缘组织结构
2.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事,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说明董仲舒( )
A.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
B.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
C.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
D.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
3.宋以后书传于后世的,其数量规模远非唐朝以前可比。这主要是因为( )
A.科学技术的进步
B.教育事业的发展
C.政治体制的改革
D.商业经济的繁荣
4.明清时期盛行一种佃农有权永久耕种地主土地的永佃制,即地主只能收租,无权增租夺佃或干预佃农耕作,而佃农可退佃、转租或典卖佃权。这一制度致使( )
A.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
B.佃农社会地位提升
C.佃农地租负担得到减轻
D.政府财政收入增加
5.买办是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替外国商人服务的中间人或经理人,与各级政府和外洋势力有着密切联系。1869年天津英国领事的报告中提到“发展贸易,除了自然的与政治的阻力外,买办是仅次于二者的最大阻力”。该报告表明( )
A.买办制度给外商带来巨大利益
B.外商与买办之间矛盾已不可调和
C.买办逐渐脱离了与外商的联系
D.原有买办制度已不适应外商需要
6.“自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也有土药烟灯捐。要办铁路为的哪一件?怕的是外国人来占路权。”这首歌谣表明( )
A.清朝统治不得人心
B.保路运动胜利在望
C.武昌起义已经爆发
D.风俗习惯影响革命
7.如图为1933年中央苏区《红色中华》刊登的宣传画。它表明,中央苏区( )
A.把发展生产摆在首要位置
B.妇女社会作用和地位提高
C.妇女是前线和后方的主力
D.移风易俗,倡导男女平等
8.至2011年,我国现有宪法和法律文件239件,行政法规700多件,地方性法规8 600多件。这表明( )
A.民众对法律的认识提高
B.法律保障了改革开放成果
C.基层民主得到贯彻落实
D.依法治国得到了有力保障
9.在伯利克里时期,所有官员和议事会议员都必须接受陪审法庭的任职资格审查和卸任后的账目审计,陪审法庭还有权审查官员的任内表现。这说明,在当时的雅典( )
A.陪审法庭拥有监察权
B.陪审法庭主导城邦事务
C.公民参政权受到限制
D.分权制衡机制得到完善
10.至少三千年前人类就已经开始发明并应用一些牙齿清洁法,只不过同古代达官贵人才有私人浴室一样,牙齿的清洁程度是与社会阶层挂钩的。将牙膏首先批量生产、以相对低廉的价格销售、推广到普通大众的是美国的高露洁公司。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等级制度逐渐消失 B.新科技发明的出现
C.工业化生产的推广
D.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11.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苏联经济学界就讨论了“外延式增长”与“内涵式增长”的问题。外延式增长就是靠增加投入实现增长,内涵式增长就是靠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实现增长,学界一致认为,外延式增长迟早会遇到限制,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必须从外延式增长转变为内涵式增长。对苏联的经济增长一直没有从外延式转向内涵式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苏联领导人不重视科技创新
B.计划经济体制阻碍了技术创新
C.苏联对科技创新投入不够
D.美苏争霸影响了科技创新
12.1982年,在第三世界国家的长期努力下,联合国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到1984年,先后有159个国家和实体在公约上签字,但美英等国拒绝签字。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发展中国家致力于消除历史矛盾
B.“公约”有损美英等国霸权利益
C.第三世界国家崛起阻碍了美英发展
D.第三世界国家冲击了两极格局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13题25分,14题12分,共 37分)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先秦时期,儒法两家虽共同认识到了官吏在治国中的重要地位,但在选官层面上却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如荀子所说:“虽王公大人之子孙也,不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庶人;虽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法家则认为,个人素质、个人喜怒等因素都是主观任意的,靠不住的,严明的刑罚会使官吏望而生畏,官吏必须严格依法办事,听命于君主,在官与官之间用“刑无等级”严格约束,使官吏无任何非分之想,以“刑治”达“吏治”。
——龙昶等《中国古代吏治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材料二龚自珍基于朝廷“而凡满洲、汉人之仕宦者,大抵由其始宦之日,凡三十五年而至一品,极速者亦三十年”的现实,发出“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呼声。魏源认为要巩固封建统治秩序,关键在于要用“贤能之士”,用人应以“德”“才”为标准。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提出,“变法”必须“变人”,变人必须改革“官制”。章太炎要求“在官者,非有过失罪状,为法吏所报当者,总统不得以意降调……总统与百官行政有过,及溺职受赇(贿)诸罪,人人得诉于法吏,法吏征之、逮之而治之”。
——阎青义《论近代思想家的整饬吏治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