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模拟试卷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模拟试卷一
(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商朝分封方国首领为侯、伯,方国依旧自然分布在原地;西周封邦建国,特别设计了统治集团控制军事要地和经济富庶地区。

这种“分封”的变化( )
A.形成了君主专制的统治秩序
B.确立了血缘情感统治的主要方式
C.实现了中央对土地的直接控制
D.破坏了原有的社会血缘组织结构
2.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事,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

这说明董仲舒( )
A.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
B.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
C.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
D.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
3.宋以后书传于后世的,其数量规模远非唐朝以前可比。

这主要是因为( )
A.科学技术的进步
B.教育事业的发展
C.政治体制的改革
D.商业经济的繁荣
4.明清时期盛行一种佃农有权永久耕种地主土地的永佃制,即地主只能收租,无权增租夺佃或干预佃农耕作,而佃农可退佃、转租或典卖佃权。

这一制度致使( )
A.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
B.佃农社会地位提升
C.佃农地租负担得到减轻
D.政府财政收入增加
5.买办是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替外国商人服务的中间人或经理人,与各级政府和外洋势力有着密切联系。

1869年天津英国领事的报告中提到“发展贸易,除了自然的与政治的阻力外,买办是仅次于二者的最大阻力”。

该报告表明( )
A.买办制度给外商带来巨大利益
B.外商与买办之间矛盾已不可调和
C.买办逐渐脱离了与外商的联系
D.原有买办制度已不适应外商需要
6.“自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也有土药烟灯捐。

要办铁路为的哪一件?怕的是外国人来占路权。

”这首歌谣表明( )
A.清朝统治不得人心
B.保路运动胜利在望
C.武昌起义已经爆发
D.风俗习惯影响革命
7.如图为1933年中央苏区《红色中华》刊登的宣传画。

它表明,中央苏区( )
A.把发展生产摆在首要位置
B.妇女社会作用和地位提高
C.妇女是前线和后方的主力
D.移风易俗,倡导男女平等
8.至2011年,我国现有宪法和法律文件239件,行政法规700多件,地方性法规8 600多件。

这表明( )
A.民众对法律的认识提高
B.法律保障了改革开放成果
C.基层民主得到贯彻落实
D.依法治国得到了有力保障
9.在伯利克里时期,所有官员和议事会议员都必须接受陪审法庭的任职资格审查和卸任后的账目审计,陪审法庭还有权审查官员的任内表现。

这说明,在当时的雅典( )
A.陪审法庭拥有监察权
B.陪审法庭主导城邦事务
C.公民参政权受到限制
D.分权制衡机制得到完善
10.至少三千年前人类就已经开始发明并应用一些牙齿清洁法,只不过同古代达官贵人才有私人浴室一样,牙齿的清洁程度是与社会阶层挂钩的。

将牙膏首先批量生产、以相对低廉的价格销售、推广到普通大众的是美国的高露洁公司。

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等级制度逐渐消失 B.新科技发明的出现
C.工业化生产的推广
D.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11.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苏联经济学界就讨论了“外延式增长”与“内涵式增长”的问题。

外延式增长就是靠增加投入实现增长,内涵式增长就是靠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实现增长,学界一致认为,外延式增长迟早会遇到限制,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必须从外延式增长转变为内涵式增长。

对苏联的经济增长一直没有从外延式转向内涵式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苏联领导人不重视科技创新
B.计划经济体制阻碍了技术创新
C.苏联对科技创新投入不够
D.美苏争霸影响了科技创新
12.1982年,在第三世界国家的长期努力下,联合国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到1984年,先后有159个国家和实体在公约上签字,但美英等国拒绝签字。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发展中国家致力于消除历史矛盾
B.“公约”有损美英等国霸权利益
C.第三世界国家崛起阻碍了美英发展
D.第三世界国家冲击了两极格局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13题25分,14题12分,共 37分)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先秦时期,儒法两家虽共同认识到了官吏在治国中的重要地位,但在选官层面上却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如荀子所说:“虽王公大人之子孙也,不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庶人;虽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

”法家则认为,个人素质、个人喜怒等因素都是主观任意的,靠不住的,严明的刑罚会使官吏望而生畏,官吏必须严格依法办事,听命于君主,在官与官之间用“刑无等级”严格约束,使官吏无任何非分之想,以“刑治”达“吏治”。

——龙昶等《中国古代吏治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材料二龚自珍基于朝廷“而凡满洲、汉人之仕宦者,大抵由其始宦之日,凡三十五年而至一品,极速者亦三十年”的现实,发出“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呼声。

魏源认为要巩固封建统治秩序,关键在于要用“贤能之士”,用人应以“德”“才”为标准。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提出,“变法”必须“变人”,变人必须改革“官制”。

章太炎要求“在官者,非有过失罪状,为法吏所报当者,总统不得以意降调……总统与百官行政有过,及溺职受赇(贿)诸罪,人人得诉于法吏,法吏征之、逮之而治之”。

——阎青义《论近代思想家的整饬吏治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法两家吏治观的差异,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吏治观形成的时代背景。

(12分)
(2)概括材料二中思想家们整饬吏治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简要评价。

(13分)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马世力《世界史纲》、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上表是14~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的重大历史事件简表。

从表中提取有关资本主义世界发展状况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

(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12分)
一、选择题
1.D 西周封邦建国,统治集团控制军事要地和经济富庶地区,这破坏了商朝分封方国的血缘组织的模式,D项正确;商周时期没有形成君主专制,A项错误;B项应指宗法制;西周分封制并未实现中央对土地的直接控制,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C项错误。

2.A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根据材料,董仲舒认为君主负有安定百姓生活的责任,反映了其民本思想,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君主受命于天”的目的是“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亊,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而非保护环境,故B项表述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君主与天的互动,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儒学地位的内容,故D项错误。

3.A 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印刷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印刷效率的提高,图书刊印量大增,推动了文化的传播,A项正确;宋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是宋以后书籍数量规模多于唐朝的原因,一定程度上为结果,B项错误;政治体制的改革与宋以后书籍数量规模多于唐朝的原因不符,C项错误;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但并非图书存量加大的原因,D项错误。

4.A 材料表明明清永佃制下地主不能收回土地,只能收租,佃户可以退佃、转租或典卖佃权。

这说明明清时期的永佃制下土地的所有权与经营权是分开的,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佃农
地位的变化,B项错误;材料不涉及佃农向地主交租数额的多少变化,不能得出佃农地租负担减轻的结论,故排除C项;材料也没有涉及政府征收赋税的多少,故D项错误。

5.D 材料中的买办被英国人认为是发展对华贸易的阻力,寻找答案需要从对外商不利的角度出发,A项显然错误。

买办是中国人,但是,他依靠与外商的联系牟利,“矛盾不可调和”夸大了两者的矛盾,B、C两项错误。

英国人发展对华贸易离不开买办,但是,又需要加强对买办的控制,D项是恰如其分的表述。

6.A 材料的核心信息是人们争夺铁路修筑权,反对清政府把铁路修筑权卖给外国,表达了对清政府的不满,故答案为A项。

材料没有涉及保路运动的结果,故B项排除;武昌起义爆发于1911年,故排除C项;保路运动不是习俗,D项材料也没有体现。

7.B 1933年的中央苏区,军事斗争肯定是首要事情,男人肯定是军事斗争的主力,A、C两项错误。

材料中号召妇女支持军事斗争、参加生产活动,显示了当时妇女社会作用和地位提高,B 项正确。

材料中没有男人社会地位的信息,男女平等无从体现,D项错误。

8.D 各项法律的增多说明法治建设日趋健全,这为依法治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故D项正确。

A、B、C三项与材料无关。

9.A 本题考查古代雅典民主制度的运行方式。

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是雅典民主制度运行的三个主要机构,“所有官员和议事会议员都必须接受陪审法庭的任职资格审查和卸任后的账目审计,陪审法庭还有权审查官员的任内表现”,说明陪审法庭拥有监察权,故A项正确。

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故B项说法错误。

C项说法与材料不符。

分权制衡机制在西方近代确立并逐步得到完善,故D项说法错误。

10.C 据材料牙膏能够批量生产,不再是贵族阶层的专享用品,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生产能力的提高,能够制造出更多的产品,从而降低产品价值,这是工业化推广的结果,故C项符合题意;等级制度消失与否,与材料现象没有关系,A项错误;科技发明只有应用于生产、推广,才能使民众受惠,故B项错误;D项没有揭示出问题的关键,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推动力为工业生产能力的增强,排除D项。

11.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推理能力。

苏联在军事及空间技术上处于世界先进的水平,这得益于领导人的重视,故A项错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苏联集中人力与物力使国家在军事及空间技术上实现了重大突破,但在经济领域投资不够,在经济发展方面的技术创新不够,这是苏联的经济增长一直没有从外延式转向内涵式的主要原因,故B项正确;苏联对科技创新投入多在军事与空间技术领域,故C项错误;美苏争霸在客观上促进了科技创新,故D项错误。

12.B 材料的核心信息是联合国通过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签字,而美英等国拒绝签字,体现了多极化趋势下,国际新规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美英等国的霸权利益,故答案为B项。

材料无法体现消除历史矛盾,A项错误;C项本身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美苏两极格局,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差异”,材料一中“虽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反映出儒家重视的是道德和礼义,不强调等级与身份;“官吏必须严格依法办事,听命于君主”反映出法家主张以法治吏,严刑峻法。

第二小问“时代背景”结合所学知识,从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角度分析。

第(2)问,可以从每个人的主张来分析,首先龚自珍的主张是“不拘一格降人才”;魏源的主张是用“贤能之士”,用人应以“德”“才”为标准;梁启超的观点是改革“官制”;章太炎要求人人得诉于法吏。

对这些观点的总体评价从积极作用和局限性两个角度进行,一方面符合时代的要求,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一定作用,另一方面也有一定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

答案:(1)差异:儒家尚贤、重德,以礼治国,人治色彩明显;法家重视军功与才能,主张以法治吏,严刑峻法。

(6分)
时代背景:政治上,社会大变革,宗法制崩溃,世卿世禄制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经济上,生产力水平提高,诸侯国经济发展;思想文化上,私学兴起,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士阶层崛起,诸侯国为富国强兵,争霸天下,广纳人才。

(任答3点即可,6分)
(2)主张:摒弃凭资历用人的官吏升迁制度;重德才,任人唯贤;改革选官用人制度;强调法治,依法行政。

(任答3点即可,6分)
总体评价:思想家们提出多种整饬吏治的方法,为后世提供了借鉴;反映了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适应了时代潮流;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

(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7分)
分别评价:龚自珍、魏源的主张冲击了封建官僚用人制度,但并未超出封建道德的规范;梁启超、章太炎对封建官制的批判和对法治的诉求,反映了资产阶级不同派别参政的要求,对后世具有启迪作用,但由于时代和阶级局限性,其主张和愿望无法实现。

(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7分)(说明:以总体评价,也可以就主张分别评价,同等赋分)
14.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中的“提取信息——归纳论题——进行阐述”型,要注意该类型题目答题的格式:论题——阐述——总结。

论题要做到体现材料主旨,避免大而空的题目,阐述一定要史论结合,结论须是论题的升华,进行规律性或启示性的总结。

从材料信息看,主要表现14~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

在确立论题时,可以从整体来看,英美德等国政治、经济、思想方面都向现代化迈进,社会不断进步。

但又出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经济危机、贫富分化、社会主义运动、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等,各种问题交织在一起,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也可以从不同角度确定具体的论题,如近代西方的思想解放运动,近代西方的科技革命,近代西方的经济近代化进程,近代西方的社会问题等。

答案:示例:
论题:14~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既有巨大的进步性,同时也存在着问题。

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使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开展,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此同时,殖民侵略、经济危机、环境污染、贫富悬殊、世界大战也随之而来,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

由此可见,人类文明在演进的过程中有复杂性和辩证性的特点,但是人类社会的进步是发展的主题。

(论题也可以从经济近代化、政治民主化、思想解放潮流等单一角度拟定,论点2分,史论结合8分,逻辑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