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5】传媒行业之朝日新闻分析
“二战”中《朝日新闻》的角色转变与责任缺失
制当中。 2. “一 县 一 报 ”和“全国一社”措施的反对和妥协。1941
年 2 月 ,新 闻 联 盟 公 布 了 “一 县 一 报 ”和把全国报社合并为 一 个 公 司 的 “全 国 一 社 ”措 施 ,这 无 疑 对 《朝 日 新 闻 》来说等 于 宣 判 了 死 刑 。《朝 日 新 闻 》联 合 《每 日 新 闻 》、《读 卖 新 闻 》坚 决 反 对 这 一 方 案 ,最 终 ,政府放弃了报社统合为一个公司的 方 案 ,《朝日新闻》的企业 独 立 性 被 保 住 ,但 是 “一 县 一 报 ”的 措施还是实行开来。
一 、“二 战 ”中《朝 日 新 闻 》的角色转变
(一) 从积极的舆论批评监督到对报业法西斯化保持沉默 《朝 日 新 闻 》自 1879年 由 村 山 龙 平 创 办 以 来 ,坚 持 “不 偏 不 党 ”、“公 正 无 私 ”的 办 报 原 则 。这 个 原 则 也 让 《朝曰新 闻》在 日 本 法 西 斯 势 力 抬 头 前 有 自 己 独 立 的 态 度 和 观 点 。在 2 0 世 纪 2 0 年 代 ,在 大 正 民 主 运 动 思 潮 的 影 响 下 ,日本新闻 界 坚 守 着 自 己 的 新 闻 自 由 理 念 和 专 业 态 度 ,对 日 本 军 部 鼓 吹 对 外 侵 略 和 扩 大 军 备 进 行 了 批 判 。《朝 日 新 闻 》告 诫 政 府 不 要 出 兵 中 国 东 北 ,应以外交手段解决中日争端问题。 1936年 ,日 本 政 府 成 立 了 “内 阁 情 报 委 员 会 ”,加强对 新 闻 言 论 的 统 一 管 制 。日 本 政 府 还 先 后 制 定 了 《不稳定文书 临 时 管 理 法 》、《国 家总动员法》、《新 闻 事 业 令 》、《新闻事业 令 实施规则》等 一 系 列法规给予传媒业束缚,限制新闻出版 活 动 。]同时,日本军部部分青年军官为了推动政府的法西斯 化 ,大肆刺杀他们认为会对政府法西斯化起阻碍作用的政 府 官 员 ,媒体也不能躲过军部青年军官们的暴力行动。在曰 本陆军部分“皇 道派”青年军官发动的“二•二六”政 变 中 ,朝 日 新 闻 社 遭 到 打 砸 破 坏 ,政 变 参 与 者 认 为 《朝 日 新 闻 》“标榜 自 由 主 义 ,拥 护 重 臣 集 团 ”,事 后 《朝 日 新 闻 》却 保 持 了 沉 默 。 ( 二 ) 从对报业统制体制的抗争到妥协
日本积极老龄化媒介话语建构及中国启示--以《朝日新闻》(1984—2020)为例
日本积极老龄化媒介话语建构及中国启示--以《朝日新闻》
(1984—2020)为例
张佩佩;张彩
【期刊名称】《河北学刊》
【年(卷),期】2024(44)3
【摘要】“积极老龄化”是全球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理念和政策基础。
日本作为世界上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在践行积极老龄化理念、建设适老化社会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日本《朝日新闻》借助于积极老龄化媒介话语的建构,在社会动因、媒体环境视角及其老龄化报道等方面阐释了积极老龄化内涵,发挥了媒介赋权功能,并构建讨论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和谐。
这些经验和做法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应结合中国老龄社会特点,在积极老龄化媒介话语建构中创新报道理念,充分了解群体需求,完善信息功能;丰富报道话语,强调参与共建意识,提升群体成就感;挖掘报道价值,增强舆论引导功能,推进形象建构。
【总页数】7页(P186-192)
【作者】张佩佩;张彩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3.6
【相关文献】
1.从《反分裂国家法》的报道看日本媒体的话语霸权--以《朝日新闻》、《读卖新闻》、《每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为例
2.基于批评认知语言学视角的日本《朝日新闻》社论话语建构研究
3.当代中国共产党使命建构与变迁的媒介话语分析——基于1978—2020年《人民日报》“7·1”社论
4.女排精神媒介记忆的官方话语建构与实践取向——以《人民日报》(1981-2020)的报道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日本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及其特点
日本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及其特点谈及日本,我的印象是:国土面积小的岛国、国民严谨的工作态度、礼貌、野心强、善于学习、科技领先、政局动荡,这是日本历史发展的结果,更是其传播业发达的原因。
通过仔细阅读教材,我归纳出日本的新闻传播史有以下特点:1、外国人对在日本报业发展中产生较大影响不同于一些欧美国家,日本的新闻业是由外国人开始的。
先是幕府下令翻译外文新闻书和报纸,之后,又出现了由外国人经办的日文报纸。
这些报纸以传播外国文明为主旨,虽然有文化侵略的嫌疑,但同时也为当时闭塞的日本带来了新鲜且丰富的信息,在幕府末年占了主导地位。
也由于其数量多、存在的时间长,对后来的日本人经办自己的报刊产生了巨大影响。
另外,二战后,美军进驻日本,废除了日本军国主义政府颁布的各项法令,同时扶助资本主义发展,推行“民主改革”,使日本加速转型成资本主义社会,从而解放了新闻业,更加民主、自由的环境对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美军对日本的新闻业同样进行了改革:废止了有关限制新闻自由的法令且有关部门不得再颁布对新闻自由的限制令,颁布“人权法案”,取消内阁情报局,取消“一县一报“制度,等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对新闻自由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保护了新闻业的基本权利——“说真话”的权利。
从数据来看:短短一年的时间,日本已有报纸180家,可以证明,美军将“新闻自由”规定入法律,使其受到法律的保护,并将报纸和政府分离开,使报纸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新闻自由,促进了各家报纸的公平竞争,使报纸的数量、质量都有了提升。
尽管如此,这种由外国人强行建立的新闻自由也不是绝对的,虽然报业不再受到日本政府的控制,但必须“服从维护占领军安全的需要”,受美军严格监控之下,回避报道美军的负面消息,享受到的自由十分有限。
2、政局多变让官报成为舆论武器日本的近代报纸正是在明治政府和幕府的斗争中出现的,所以报纸作为舆论工具,随着两派之间斗争的加剧而不断发展。
明治新政权建立的最初十几年中,围绕着国家的内政、外交政策,统治集团内部存在着严重的分歧。
日本的五大报系名词解释
日本的五大报系名词解释日本拥有着世界上最发达的新闻媒体市场之一。
其中,五大报系是指“朝日新闻”、“Yomiuri Shimbun”、“Mainichi Shimbun”、“産经新聞”和“东京新闻”五家在日本新闻界影响力较大的报纸。
这五大报系以其独特的历史和为民众提供高质量新闻报道的能力而闻名。
下文将为您解释这五大报系的特点和差异。
1. 朝日新闻朝日新闻是日本最富盛名和历史最悠久的报纸之一。
它成立于1879年,被广泛认为是自由主义传统的代表。
朝日新闻通常关注社会不公正、政治问题以及环境保护等议题,以此在全球新闻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
该报社追求独立和独立思考,常常成为引领舆论的风向标。
2. Yomiuri ShimbunYomiuri Shimbun是日本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其创刊于1874年,经营超过一个世纪。
Yomiuri Shimbun在日本的影响力广泛而深远,无论从时政报道到体育赛事,都能见到它的身影。
不仅如此,Yomiuri Shimbun还以其详实的报道和深入的分析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信息,深受日本民众的喜爱。
3. Mainichi ShimbunMainichi Shimbun成立于1872年,是一家以中道立场为基础的新闻社。
该报主张传递公正和平衡的报道,以中立客观的态度分析事件,被誉为新闻的威尔士亲王。
Mainichi Shimbun重视对个人权益的尊重,致力于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和报道,因此备受日本社群的欢迎。
4. 産经新聞産经新聞是一家专注经济和商业报道的新闻机构。
创刊于1967年,其出版物包括《Sankei Shimbun》和《産業経済新聞》。
産经新聞的新闻报道聚焦于经济、金融、企业等领域的分析与报道,提供给读者最新和精准的经济信息。
该报系在展示日本经济实力以及全球经济趋势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5. 东京新闻东京新闻是一家总部位于东京的新闻机构。
该报在1917年创立,以其对本地新闻的深入报道而闻名。
日本主流媒体《朝日新闻》2018 年涉华社论分析
契机,中日两国从首脑到民间开展了一系列的友好交流活 动,实现了两国领导人的互访,安倍晋三的来华更是其就 任首相以来的首次访华。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这 4 篇社论 都是与两国领导人的互访活动戚戚相关的。上述第二篇报 道指出,中国人对日好感度上升,年访日人数达 730 万人次, 政治应该对两国人民关系起到促进作用,超越好恶,理性 建立两国关系。
《朝日新闻》经营模式探析
十分注重报社 采编队伍 的建设 ,邀
请 名 人 、名 记 加 人 报 社 , 以此 来 保 证 报 纸 的质 量 。 另 外 ,随 时 关 注读
者 的需 要 ,随 时 调 整 报 纸 内容 ,给
的 必 要 条 件 ,只 有 发 行 网 络 畅 通 , 才 能 保 证 按 时 把 报 纸 送 到 受 众 手 中。 没 有 完 善 的 发 行 网络 ,报 纸 的
理 论 ,报 纸 要 想 实 现 盈 利 ,必 须 把
国一 0
0 -: j
主要 读 者 。 《 日新 闻》 朝 的读 者 群 具有 高学 历 、高 收 入 、高层 次 等 特 点 。这 类 读 者 具 有较 高 的知 识 水
平 、稳 定 的收 入 和 较 强 的社 会 影 响 力 ,这 埘 于报 纸 获 得 相 对 稳 定 的读 者 群 和 扩 大 报 纸 的 影 响 力 都 大 有 益
T Nz H 他 山之 石 A s ms
新 口 Βιβλιοθήκη 勇 经 营模 式探析 陵
日新 闻》 的 发 行 量 居 世 界 第 二 ,这 样 的 成 就 不 仅 与 日本 的 社 会 发 展 状 况 、 日本 国 民 的
读 报 习 惯 有 关 ,更 重 要 的 是 与 ( ( 朝
l “
重 要 的 ~ 点是 保 持 中立 的
否
、
地 位 ,不 偏 袒 任 何 政 党 ,
实行 言 论 自由 ,公 正 迅 速 地 报 道 真 实情 况 ,本 着 客 观 的精 神 进 行 评论 。这 一 编辑 方 针 的确 立 从 内容 取
鏊朝 踩凳搬鑫 K赣舂 向上决定 了 奄《 日新 闻》
把握内容核心力量立体经营——从《朝日新闻》看传媒集团的发展
把握“内容”核心力量立体经营——从《朝日新闻》看传媒集团的发展付蔷(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北武汉430072)摘要:在世界上销量第二大的报纸《朝日新闻》也是一家大型综合性媒体。
因基于内容的立体经营,它获得了比销量第一的《读卖新闻》更多的社会认同和良好的经济效益.立体产业链的开发能带来立体渠道与多点赢利模式的可能。
朝日集团的经营模式对我国的传媒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报道内容报道渠道立体经营日本是一个报业大国。
在2005年的<世界报业协会公布全球日报发行量百强名单》中,排在前五名的都是日本的报纸,排在前十名的有7家是日本的报纸。
虽然近年来销量整体有所下滑,但是日本作为一个岛国,报纸销量之高却仍让人惊叹。
<朝日新闻》是日本销量第二的报纸,对比销量第一的<读卖新闻》,《朝日新闻》因其内容上的优势,获得了更多的社会关注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我国传媒力求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研究朝日集团的经营对我国的传媒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朝日新闻》的内容模式影口向《朝日新闻》内容结构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其一为《朝日新闻》的“办报方针”。
即本着不偏袒任何政党的立场,实行言论自由,为建成民主国家和确立世界和平而努力,公正迅速地报道真实情况,本着进步的精神进行评论。
这一因素从内容取向上决定了《朝日新闻》以刊载严肃新闻或者说硬新闻为主。
它关注政治和社会生活,为民众提供了一种“公共服务”。
其二为《朝日新闻》的定位。
即以中上层读者为主要对象。
将知识分子作为主要读者。
《朝日新闻》的读者群具有高学历、高收入、高层次等特点。
主要读者是大中学校的教师、律师、医生、国家公务员、企业经营和管理者以及其他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员。
朝日拥有完善的读者数据。
下表是《朝日新闻>与<读卖新闻>在读者构成上的比较,很能说明《朝日新闻>的目标受众层次。
大学本科和研究生以上学历年收入在1500万日元以上‘朝日新闻)3l2%296%‘读卖新闻)208%24.3%值得注意的是<朝日新闻>分别在东京、大阪、小仓、名古屋、札幌出版发行。
我所知道的日本传媒业
我所知道的日本传媒业——从读卖新闻集团看日本报业报业在日本传媒业中是个举足轻重的行业,一是因为报业的份额最大,二是因为报业是传媒业中资历最老的,广播电视业的大老板往往是报社的大老板。
长期以来,日本报界基本上是以《朝日新闻》、《读卖新闻》、《每日新闻》、《产经新闻》和《日本经济新闻》五家有全国发行网的报纸为主导,形成一个“五分天下”的格局,也就是日本式的传媒集团——五大报系。
一、今日的《读卖新闻》在日本从报纸的发行量和报社的规模来说,世界上最大的报纸既不是在报业发达的美国,也不是在人口众多的中国,更不是在报业历史悠久的欧洲,而是在只有一亿两千多万人口的日本。
不仅如此,近十年来,世界报协公布的全世界发行量排名前几位的报纸几乎都是出自日本。
而今天的《读卖新闻》是日本五大全国性综合报纸中发行量最大、也是目前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所谓“读卖”,即是让报童边读边卖。
该报以广泛的市民和大众为主要读者对象,文字通俗易懂,社会新闻报道方面颇具特色,被认办是“群众性”、“庶民性”突出的“大众报纸”。
《读卖新闻》所有的汉字都附有假名注音,力求文章的通俗易懂。
报名也是取自《读卖瓦版》。
版面的内容有布告、新闻、漫画、通知等。
没有大报的那种通贯整版的社论或政论文章,而代之以包括孝子贞妇的美谈及市井流传的新闻、漫谈。
广泛获得读者的好评。
二、《读卖新闻》独特的经营思路谈到日本报纸在媒介当中的地位就不得不说说报纸和电视广播的关系。
电子传播的迅速、形象是优势所在,《读卖新闻》、《朝日新闻》、《静冈新闻》等报社都拥有自己的电视台,利用电视台多渠道迅速传播信息。
电视台是建立在报纸下的分支机构。
据日本电视网一项调查表明,人们把电视更多的看作娱乐机构,报纸是主要新闻来源。
日本的电视事业是公共(半官方)和私营(商业)并存体制。
公共广播电视机构只有日本广播协会(NHK)一家,其余均为私营商业电视台。
日本无线电广播事业的诞生与日本报社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对《朝日新闻》关于西藏问题报道的思考
对《朝日新闻》关于西藏问题报道的思考
诸葛蔚东
【期刊名称】《青年记者》
【年(卷),期】2013(000)033
【摘要】从去年年底到今年上半年,日本《朝日新闻》接连刊发了一组有关西藏的报道,内容涉及社会、自然和人们的生存状态等不同领域。
2013年5月21日(《朝日新闻》刊发的((开发改造使拉萨城区面貌大变样》一文,称西藏“传统的风貌和人们原有的生存状态正在消失”、“现在的街区建设没有反映西藏的传统技术和智慧”。
【总页数】2页(P25-26)
【作者】诸葛蔚东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新闻与传播系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对热点问题报道的哲学思考——关于热点问题报道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 [J], 武兵
2.CDA视角下中美关于西藏问题报道及物性对比分析——以CRI与CNN两篇新闻报道为例 [J], 于迎晨
3.关于如何做好问题报道的思考 [J], 崔如意
4.新时期主流媒体热点问题报道舆论引导的几点思考 [J], 薛续友
5.对美国媒体关于西藏问题报道的思考--兼论如何改善中国对外传播策略 [J], 陈勇;张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试析日本主流报纸对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报道
2019.6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报纸研究2018年11月5日至10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办,来自五大洲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代表参会,3600多家企业参展,日本派出470余家企业参展,参展数量居全球之首。
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坚定支持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有利于促进世界各国加强经贸交流合作,促进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增长,推动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
可以预测,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将对世界经济带来巨大影响。
本研究选取日本主流纸质媒体《日本经济新闻》《朝日新闻》《读卖新闻》为研究对象,在这三大报纸的数据库中,以2018年11月31日为时间截点收集相关报道,力图发现三大媒体报道的特点与异同。
笔者认为,《朝日新闻》的报道倾向偏左,而《读卖新闻》偏右。
一、对《日本经济新闻》相关报道的分析(一)报道内容《日本经济新闻》一共有13篇相关报道,其中会期前4篇,最早1篇出现于10月2日;会期中7篇,会期后2篇。
会期前的文章关注“进博会”的进展、日本企业申请参展的情况;会期中的报道关注日本企业参展的情况、中国领导人在“进博会”上的言论与“进博会”取得的成果;会期后的报道关注“进博会”的决议实施情况。
关于“进博会”召开的目的,《日本经济新闻》认为,“进博会”意在展示中国强大的购买力(2018年10月8日),同时宣扬市场开放(2018年11月2日)。
关于日本企业的态度,《日本经济新闻》指出,日本企业积极参展,意欲扩大在中国市场的份额(2018年11月2日);横滨中小企业的参展,旨在寻求技术合作及扩大销路(2018年11月3日);松下中国董事长认为,“进博会”提供了巨大商机(2018年11月7日);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野口直良理事认为,“中小企业在扩大销路方面取得了超过预期的成果”(2018年11月9日);日本中部地区地方企业希望借“进博会”开拓海外市场,扩大贸易量(2018年11月10日);护肤及健康食品公司FANCL 展出摊位,通过电子商务开始销售产品(2018年11月12日)。
日本报业走向整合——日经、朝日、读卖三大报系着手联合
日本报业走向整合——日经、朝日、读卖三大报系着手联合崔保国
【期刊名称】《中国报业》
【年(卷),期】2008()2
【摘要】从今年1月起,《日本经济新闻》、《朝日新闻》和《读卖新闻》三大
报开始联合开展以网络信息服务为核心的业务合作。
这是日本五大报系中的三大报系之间的第一次合作。
读者可以同时阅读三家报社的网络新闻,各报社的信息发送能力因为合作而得到了加强。
同时,三大报系之间还开展了报纸发行网布局的整合。
三大报系还计划于3月底签署有关遭遇重大灾难时的应急系统相互合作协议。
【总页数】3页(P74-76)
【关键词】《日本经济新闻》;大报;网络信息服务;报业;业务合作;《朝日新闻》;网
络新闻;报纸发行
【作者】崔保国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16.3;G206
【相关文献】
1.报业整合:发展策略、成功细节与走向分析--来自山东报业整合的分析报告 [J], 张垒;陈芳
2.《朝日新闻》的知识阶层读者战略--怎样从通俗小报走向高品位大报 [J], 尹良
富
3.日本第二大报《朝日新闻》10年首度亏损 [J],
4.整合优势做大报业经济——关于《盐阜大众报》第三次创业的思考 [J], 周爱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解读《朝日新闻》
成功经验
• 1、读者质量是基础; • 2从小报发展为大报的经验
• 一、顺应时代变化——引进一流记者、学者办报 • 二、顺应时代需求的社会版创设和小说栏改革 • 三、吸引知识分子及专业读者的版面改革与创新
第一,推进经济报道的通俗化; 第二,加强地方通讯网建设,发行地方纸; 第三,设立学艺部,创立以学术、艺术、文化为内容的各独立 专版; 第四,开辟漫画版和家庭版。
• 四、阅读《朝日新闻》:战后高中生大学应考现象。
《朝日新闻》广告经营模式
• 《朝日新闻》虽是日本第二大报,但广告收入却一 直稳居日本全国性大报首位,2004年的广告收入约合 人民币140多亿元,日本最大的广告公司电通公司的调 查结果显示,《朝日新闻》的广告收入约占日本全国 报纸收入七分之一。那么它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值得我 们借鉴呢?
解读《朝日新闻》
• 1879年,《朝日新闻》创刊于日本当时的经济中心 城市大阪。目前的发行量早刊830余万份、晚刊400 万份。正式员工有7000余人,在日本各地有3600多 家专卖店(各店独立经营),从事报纸征订和销售 的员工有88000多人。它是日本经济效益最好和社会 影响力量最大的报业集团,其2002年度销售额为 4174亿日元。
《朝日新闻》:最能代表日本的报纸
中 9 % 都 是 直 接 投 送 到 全 国 各 个 家 9
线 只有 获 得 真 正 的新 闻和 信 息 并 将
其 发送 出 去 .报 纸 才 完 成 了其 使 命 在 这 一 点 上 E 本 的 五 大 全 国 性 报 纸 l
有 的 视 觉 冲 击 力 这 一 特 点 . 而 网 络 又 有 陕速 报 道 、 量 传 递 、 向 互 大 双 动 ” 压 倒 性 优 势 但 这 些 都 无 法 摇 的 撼报 纸 作 为 “ 体 领 头 羊 ” 地 位 . 媒 的 追 其 原 因 .就 在 于 报 纸 所 提 供 的 信
媒 体
闻 》 何 成 为 “ 够 代 表 日本 ” 综 为 能 的 合 性 大 报 ? 其 中 必 定 有 值 得 研 究 和
思 考 的 地 方 众所周知 . 电视 能 发 挥 报 纸 所 没
快 速 深 度 报 道 瞬 息 万 变 的 世 界
勿 庸 置 疑 . 内 容 ” 是 报 纸 生 命 “
支 撑 8 0万 份 发 行 量 的 力量 3
“ 别 投 递 ‘ 报 上 门 ” 系 是 户 送 体 E 本 报 业 创 造 惊 人 发 行 量 的 法 宝 l 《 E — 0 4年 度 其 每 天 早 报 和 晚 0320 报 的 发 行 量 平 均 达 到 12 2 5万 份 . 其
持 续报 道 日本和 世界其 他地 区新 闻 的 英 文 早 报 (nen t n l ea It a o a r i H ri d T iu e h s h S i b n ( 称 为 r n / e A a i hm u 》 简 b T
立 报 纸 .成 为 日本 报 纸 商 业 性 经 营 取 得 成 功 的 典 型 1 8 8 3年 日平 均 发
灾难报道的分寸平衡与人文视角——日本《朝日新闻》地震报道的内容分析
紧盯前沿理论透析传播实践O N G N A NC H U A N B O特别推荐——传媒与社会灾难报道的分寸平衡与人文视角——日本《朝日新闻》地震报道的内容分析班燕君(中国传媒大学北京100024)摘要:本论文主要以对灾后报道已经有成熟操作的日本《朝日新闻》(英文版)为样本,取其灾后一年时间中的报道进行抽样统计分析,得出其灾后报道的一般特点,从中找出与我国灾后报道存在的异同点,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灾后报道应遵循的一般性规律或法则。
论文的主要意义在于提出灾后报道可以参照的一般操作法则,并对原有的灾后报道进行了报道主题、报道主体、报道倾向等方面的探讨,对灾后报道的平衡性提出参照建议,希望给媒体从业者在面对灾难时更有效地传递信息提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灾后报道人文视角内容分析《朝日新闻》美国“911"、汶川地震、印尼海啸、日本核泄漏、雅安地震…近几年灾难性事件屡屡发生,同时伴随着信息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受众获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丰富的大环境,使得笔者对于灾难报道的不同形式产生了兴趣。
媒体有两大功能会在灾难报道中突出出来,即信息发布和安抚民众情绪。
灾难中,报道呈现的不同方式,甚至呈现的不同平台,都会影响受众对灾难事件的直接感知。
我们一方面面临着信息爆炸的大环境,另一方面也面临有效信息的严重缺失,在灾难发生时更是如此。
在灾难面前受众手足无措,而媒体在其中产生的作用可谓举足轻重,甚至可以说权威媒体是受众在灾难中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我们需要思考何种信息是受众最迫切需要的,以及何种报道方式是受众能够接受的等问题,我们需要探讨如何让媒体在灾难中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目前我国在灾难报道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在灾难报道和灾后报道中涌现出许多现实性的问题。
例如在我国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不少媒体利用对报道采取过度悲情的方式来赚取关注和眼球,并对悲情信息进行重复报道,这不仅不利于灾后民众情绪的平复,也为灾后重建工作蒙上了一层阴影。
媒体的责任与担当——评安倍点名批评《朝日新闻》
l新 闻 》 ,还 插 手公 共 电视 台NHK的事情 。 自去 年 E 底 安 倍 参 拜 靖 国神 社 以 来 ,围绕 靖 国神 社 , 中 E l之 间 已经 发 生 多次 外 交摩 擦 ,安 倍 本 人 也 因把 中 日关
-
崔 保 国
清华 大学新 闻与传播 学院副 院长
燥俸自 责 任 与 担 当
评 安 倍 点 名批 评 《 朝 日新 闻 》
.
近 日 , 日 本 政 界 与 传 媒 界 发 生 了 一 起 蹊 跷 的
说 都 是 一 个 巨 大 的 考 验 。 媒 体 应 该 顺 大 流 、 屈 从 于
持冷 静 ,宁可 站着 死 不愿 跪 着生 呢 ?
专 业 主 义 是 美 国 政 党 报 纸 解 体 之 后 在 新 闻 同 行 中 发 展起 来的 “ 公 共 服 务 ” 的 一 种 信 念 , 它 是 改 良 时 代 行 政理 性 主义和 专 业 中立主 义总趋 势 的一 个部分 。
朝 日新 闻 社 对 此 进 行 了 回应 和 澄 清 。
年 底 笔 者 曾 受 邀 访 问 朝 日新 闻 社 , 就 报 业 发 展 和 媒
体 报 道 问题 与 木 村 社 长 有 过 比 较 深 入 的 交 流 。 “ 在
错 综 复 杂 的 政 治环 境 下 ,特 别 是 在 扑 朔 迷 离的 国 际
我 们 有 时有 生命 危 险 。 再 如我 们 批 评 安 倍 参 拜 靖 国
神社 的报 道 也 受到 一 些 政 治 家的指 责 ,但 我 们 仍 然 要 坚持 我 们 的报 道 。我 和 安倍 晋 三 首相 的 个人 关 系
是 不 错 的 ,但 是 作 为 《朝 日新 闻 》 的 社 长 我 还 是 要 坚守 这份 报 纸 的立 场 和 办报 方针 。 ”木 村 社 长 的谈
日本早间电视新闻节目的特征分析及经验启示
日本早间电视新闻节目的特征分析及经验启示
郭阳
【期刊名称】《新闻研究导刊》
【年(卷),期】2022(13)4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电视事业的不断发展,早间电视新闻节目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但在把握节目定位和传播规律方面,仍有不足之处。
日本早间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历史早于中国近30年,在传播策略、服务理念、节目模式、板块设计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对我国早间电视新闻节目的改革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文章以NHK电视台早间新闻《您早日本》为例,分析该节目的特征以及日本早间电视新闻节目应对新媒介环境的方法,总结内容编排、主持人品牌效应、独家深度报道、介入社交媒体平台等方面的新模式、新方法,为我国不断提升早间电视新闻节目的收视率和市场份额,提高新闻节目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提供经验启示,以指导我国应对当前电视新闻改革所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新挑战和新局面。
【总页数】3页(P155-157)
【关键词】日本早间电视新闻节目;特征;传播策略;受众需求;启示
【作者】郭阳
【作者单位】天津海河传媒中心电视新闻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12
【相关文献】
1.从NHK《早安日本》看日本早间电视新闻节目
2.从NHK《早安日本》看日本早间电视新闻节目
3.日本电视台早间新闻节目制作理念——以日本电视台《ZIP!》节目为例
4.《早安日本》编排特点与及其早间电视新闻节目探究
5.美国早间电视新闻节目透视--美国三大电视网早间新闻节目特色及背景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商业广告中的战争动员——以卢沟桥事变后的《朝日新闻》为例
作者: 史桂芳[1]
作者机构: [1]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北京100089
出版物刊名: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20-27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4期
主题词: 商业广告;《朝日新闻》;战争动员
摘要:卢沟桥事变后,日本迅速增兵华北,开始全面侵华战争.日本虽然制订了速战速决的战略计划,但是,它也很清楚其兵源少、资源不足的劣势,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实行"总体战"来达到彻底征服中国之目的.卢沟桥事变后,日本政府自上而下地实行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号召国民"坚忍持久"支持战争,战争动员随之渗透到日本社会的各个角落.本文以日本发行量最大、有"不偏不党"之称的《朝日新闻》刊登的商业广告为考察对象,从报纸广告的内容设置、构图风格、语言特征等方面,探讨卢沟桥事变到日军占领南京这一时期商业广告中的战争动员因素,进而分析日本媒体与战争的关系,揭示历史的复杂性、多面性,深化抗日战争史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朝日新闻》的“战略地位与行动评价矩阵”分析组:B035 (赵星宇、何雯、陈超、戴俊梅)摘要:《朝日新闻》是日本报业巨头之一,传媒行业的身份与日本本土文化的的结合使其具有了特殊的经营方式。
本文采用“战略地位与行动评价矩阵”的逻辑框架选取若干指标对《朝日新闻》的竞争力进行定性分析。
关键词:朝日新闻传媒业战略地位与行动评价矩阵一、企业简介1879年1月25日,《朝日新闻》在日本大阪创刊,初创者为村山龙平。
报纸内容浅显易懂、亲和力强,开创了日本大众报纸的先河。
1888年其实行产业化管理,以《东京朝日新闻》出版并与东京读者见面,自此《朝日新闻》逐渐发展为全国发行的大报。
1940年9月1日在各地出版的报纸统一名称为《朝日新闻》。
百余年来《朝日新闻》经历战争报道、政治变革、民主革新、技术革命等历史事件的洗礼,逐渐发展为日本现代报业的行业尖端。
目前,《朝日新闻》在国内外铺设了广泛而细密的采访报道网络。
在国内设有东京、大阪、西部、名古屋4个总社,以北海道分社和福冈总部为代表的250个支局和多个记者站。
在国外设有美国、欧洲、中东非洲、亚洲和中国5个总局和25个支局,派驻了大量的特派员,拥有卫星版印刷点6个,并与几十个国家的重要新闻机构签订了交换重要新闻的协议。
《朝日新闻》作为传媒行业的代表性企业,其行业地位,经营模式等各因素体现出的核心竞争力非常值得研究者来挖掘。
笔者在下文按照“战略地位与行动评价矩阵”的指标分类对其进行详细分析。
二、“战略地位与行动评价矩阵”分析1本文在这部分将遵循“(Strategic Position and Action Evaluation Matrix,以下简称SPACE矩阵)”的基本框架,重点分析《朝日新闻》的经营模式和内外部环境。
按照SPACE矩阵,对《朝日新闻》进行分析的因素包括两个内部因素:财务优势(FS)和竞争优势(CA);两个外部因素:环境稳定性(ES)和产业优势(IS)。
由于篇幅有限,每个因素不能全面的选取指标展开分析,因此笔者试图在每种因素中选取一个着眼点进行有侧重点的论述,以期对这家企业做恰如其分的评价。
1.财务优势(FS)由于笔者难以获取《朝日新闻》的一手财务数据,所以此项分析难免粗糙。
在此,笔者收集了日本报业的收入构成,见表一。
《朝日新闻》的主营业务中销售收入和广告收入占了8成以上。
2数据来源:日本新闻协会网站,http://www.pressnet.or.jp/2.竞争优势(CA)《朝日新闻》的发行量居世界第二,这样的竞争力不仅与日本的社会发展状况、日本国民的读报习惯有关,更重要的是与《朝日新闻》自身经营模式的建构与不断完善有关。
在此,竞争优势分析从《朝日新闻》的经营模式入手,从内容、广告、立体式经营、与其他传媒的竞争与联合几个方面来分析。
(1)内容模式《朝日新闻》特有的内容模式造就了优良的产品(信息)质量,延长了产品的生命周期,提高了用户忠诚度。
内容模式包括以下:A,办报方针。
《朝日新闻》本着不偏袒任何政党的立场,实行言论自由,为建成民主国家和确立世界和平而努力,公正迅速地报道真实情况。
当然这一点是企业文化的品牌树立行为。
其真实性下文将详细讨论。
B,市场定位。
以知识分子等中上层人群为主要读者。
《朝日新闻》的读者群具有高学历、高收入、高层次等特点。
C,地域特色。
《朝日新闻》分别在东京、大阪、小仓、名古屋、札幌出版发行。
除重要消息通过综合刊统一编排、内容基本相同外,其他消息则是各自采写、各自编排,其版面有自己的特色。
D,实时性。
《朝日新闻》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调整报纸内容。
例如,日本曾经出现失业率攀高的局面,因此,2000~2002 年间,报纸致力于考虑从百姓对生活的不安方面来安排报纸的内容。
(2)广告经营方式3《朝日新闻》通过其独特的广告经营方式来保证报纸的赢利。
其广告经营方式可以从完善的机构设置、人员管理与“广告审查”制度、与广告代理公司合作方式三方面来分析。
A,机构设置。
《朝日新闻》在广告局下设有“营销部门”、“营业支援部门”、“整理-管理部门”。
B,人员管理与“广告审查”制度。
《朝日新闻》禁止广告局职员个人承接广告,实行“广告审查”制度。
审查的标准根据朝日新闻社制定的广告伦理纲领进行。
C,与广告代理公司的合作方面。
《朝日新闻》所承接的所有广告都由广告代理公司提供,并且广告费用也由广告代理公司代收。
(3)立体经营模式日本报纸稳定的销售收入依赖于日本报纸的专卖发行制度。
从表二看出,在以往的年份中,有人统计包括《朝日新闻》在内的日本报纸通过专卖发行的发行量占了总发行量的99%。
这加剧了日本报业几大巨头的竞争。
近年来,《朝日新闻》为了将强竞争优势,将报纸、出版、电子电波媒体、活动和集团事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性的开创立体经营模式,朝着“媒体复合体”迈进,进一步加强了对市场的控制。
表二日本报纸专卖制度发行状况图片数据来源《日本媒体的保守化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5(4)竞争和联合日本的全国性报纸的普及率大大高于地方性报纸,居市场主导地位。
表三为2006年日本各大报纸的市场份额状况,其中《读卖新闻》、《朝日新闻》和《每日新闻》的发行量有绝对优势,成为日本报业三大巨头,之间互有竞争。
在市场联合方面,《朝日新闻》与《读卖新闻》与《日本经济新闻》两家报社在2007年开始了合作,主要集中在发行,网络、应急系统三个方面。
A,发行方面。
由于人口老龄化和城市人口集中化,日本报业一直保持的“户别投递”、“送报上门”的发行网络在乡村偏远地区的成本很高。
因此,在这些地区进行联合发行,在很大程度上节约报社的经济成本和人力成本。
B,三大报纸在网络方面的联合。
一方面源于网络本身对报纸的冲击,另一方面是因为雅虎、谷歌等门户网站的新闻网对报纸自身网站的冲击。
C,应急方面的合作。
为了应对突发紧急情况,如在特大自然灾害发生时,单靠一个报社的力量无法正常发报,三大报社之间将互相帮助,在内容制作、发行等方面实现联合。
表三2006年日本各报纸市场份额图片数据来源《日本媒体的保守化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53环境稳定性(ES)和产业优势(IS)由于传媒行业的特殊性,必然有着特殊的内外部环境,其经营环境直接影响着企业的产业优势地位。
因此,笔者将《朝日新闻》的环境稳定性(ES)和产业优势(IS)分析合为一处,主要分析《朝日新闻》在面对本土复杂文化时仍可以立足优势地位的柔性处理方式。
环境对企业的制约点5:(1)外部权威对朝日新闻自由度的制约《朝日新闻》作为日本的报业巨头之一,由于自身具有营造舆论特殊身份,它必然与其他行业在受外部权威的影响程度上有着显著的区别。
正如美国南加洲大学传播学教授Sandra J Ball-ROkeach曾分析说,“不论什么制度下的媒体,都不可能自由独立地存在于所在国;各种媒体都得与自己的国家和政府相互依存,相互依赖,相互配合,相互影响,相互支持,相互制约”。
以下就政治、经济因素在三方面对朝日新闻与外部权威的关系进行分析。
A,“记者俱乐部”制度维系着媒体与政府的平衡。
这一制度造就了媒体与政府相互提供方便,相互维系平衡的特殊机制,并对日本传媒业产生深刻影响。
记者俱乐部在诸如独享信息来源,统一新闻口径,密切联系政府方面占有优势。
例如,在《朝日新闻》发布的新闻来源中,记者俱乐部占了相当的比例。
见表四:表四《朝日新闻》新闻来源B,政府要员与媒体人士的双重身份。
一方面,《朝日新闻》设有政治部,专门负责政治新闻的报道。
一般而言,这一部门职位是由公共部门的头面人物充任。
另一方面,一些媒体人士直接参与政策制定或者担任顾问的身份。
C,在支配日本的力量中,财界力量据大,《朝日新闻》是一家私人企业,盈利是第一目的,因此在广告收入上不得不依仗大财团。
近年来,日本报业的收入中广告收入占了3成左右(见表一)。
《朝日新闻》的读者群是知识分子和中产阶级,因此其广告资源比较丰富。
而广告客户主要是日本的大财团,例如松下、丰田、三菱等大型公司。
这些大公司,大财团与政府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综上而言,《以朝日新闻》为典型,日本的新闻传媒业虽已高度商业化和市场化,但其精神内核并不是纯粹独立的。
在日本,只有古代的天皇和政权、近代的幕府和宗教这样不同权威携手共进的历史。
因此,日本报纸从诞生之日起便秉持“以和为贵”的传统精神与政府权力保持着某种“和谐”。
(2)内部国民心理对朝日新闻公正度的弱化A、日本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在日本报业的延伸。
日本报业是男性主导的行业,朝日新闻社中男性员工比例大大高于女性。
见表五:在日本,男性的价值观往往与社会精英相靠拢,使其生出一种以国家为己任的“精英意识”,这使得从事报业媒体的人员除了追求商业利益外还有一种深刻的“国家意识”B,日本国民的“忠诚意识”结合“终身雇佣制”的企业制度使得报业从业人员的利益与集团利益联系在了一起,他们因此更关心自己的职业安全而不是职业使命。
他们更认同自己是报业集团的一部分而不是一名“新闻人”。
诚然,外部权威和内部国民心理对朝日新闻影响是独特的,这也是这家企业在充满本土文化的环境中开展商业经营所必须面对的事实。
《朝日新闻》面对环境的制约,采取了妥协,融合的办法,营造了良好的经营环境保持了产业优势地位。
三、结论到此,对《朝日新闻》SPACE矩阵分析只能得到定性结论,各因素的定量确定则需要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
我们可以看到,在笔者选取的范围内,除财务优势(FS)较薄弱外,其他因素都有比较良好。
《朝日新闻》应将继续采取进取战略。
来源/view/1392803.htm#51参考文献[1] 百度百科:/view/1392803.htm#5[2] 日本新闻协会网站,http://www.pressnet.or.jp/[3]乐绍延.《朝日新闻》广告模式探访[J].中国记者,2005,第10期:84-85[4] 王勇.《朝日新闻》经营模式探析[J].中国报业,2006,第6期:65-67[5] 李波.日本媒体的保守化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D].中国传媒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07年[6] 付蔷.把握“内容”核心力量立体经营——从《朝日新闻》看传媒集团的发展[J].东南传播,2008,第8期:19-20[7] 艾勤径.《朝日新闻》:最能代表日本的报纸[J].新闻与写作,2006,第5期:29-30[8] 胡安森.《朝日新闻》的经营管理[N].浙江日报,1998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