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内容1. 认识自然界的生物生物的特征与分类植物与动物的差异2. 熟悉我们的身体人体的主要部位及其功能健康的生活习惯3. 奇妙的天气天气的变化及其原因不同的气象现象4. 水与我们的生活水的来源与重要性节约用水的方法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与分类,认识动植物之间的差异。

2. 掌握人体主要部位及其功能,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3. 理解天气变化的原因,学会观察和描述不同的气象现象。

4. 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的分类、人体部位的功能、天气变化的原因。

2. 教学重点:生物特征的理解、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节约用水的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图片、卡片、气象工具等。

2.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等展示不同生物,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其特征。

通过互动游戏,让学生了解人体各部位的功能。

观察窗外天气,讨论天气变化的原因。

组织学生参观水源地,了解水的来源与重要性。

2. 例题讲解举例讲解生物分类,如植物、动物等。

通过图示讲解人体部位及其功能。

以实例分析天气变化的原因,如冷暖气团的相遇等。

说明节约用水的方法,如关紧水龙头、重复利用水资源等。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小组,观察周围环境中的生物,进行分类。

画图并描述人体部位及其功能。

观察天气,记录变化,并分析原因。

设计节约用水标语,进行展示。

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指出不足之处。

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特征、分类、动植物差异。

2. 人体部位、功能、健康生活习惯。

3. 天气变化、气象现象、原因。

4. 水的来源、重要性、节约用水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周围环境中的生物,进行分类并记录。

画一幅人体部位图,并标注功能。

观察一周内的天气变化,记录并分析原因。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认识自然植物的观察动物的观察天气的观察2. 探索物质认识水认识空气认识土壤3. 动手实践植物的生长动物的运动玩转天气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然界中的植物、动物和天气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 让学生初步了解水、空气和土壤等物质的基本特性,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对物质特性的理解,如水、空气、土壤的特性。

2. 教学重点:观察和认识自然界中的植物、动物和天气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展示、图片、模型、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手工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讲述自然故事、展示实物或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讲解教材中的知识点,结合实践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3. 例题讲解:针对难点和重点,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掌握关键知识。

4. 随堂练习:设计富有启发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内容:列出教学重点、难点,结合图表、关键词进行展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它们的特征。

(2)了解动物的运动方式,画出来并简单描述。

(3)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分析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2. 答案:(1)植物的特征:叶子、花朵、果实等。

(2)动物的运动方式:爬行、行走、跳跃等。

(3)天气对生活的影响:如雨天需带伞、晴天可外出游玩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布置拓展性作业,如开展科学小实验、观察身边的科学现象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章节和详细内容的选择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5. 教学过程的详细设计;6. 板书设计的结构布局;7. 作业设计的深度和广度;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我和我的身体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认识各种感觉器官。

2. 美丽的自然认识大自然中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分类。

学习保护环境,关爱自然。

3. 奇妙的物体与能量学习物体的基本性质,如形状、颜色、质地等。

了解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探索能量的表现形式。

二、教学目标2. 使学生认识大自然中的动植物,学会保护环境,关爱自然。

3. 培养学生观察物体、探索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能力,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物体的基本性质和相互作用。

2.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感觉器官的作用,提高观察力。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物体的兴趣,激发探索欲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卡片、模型等辅助教学材料。

观察盒、放大镜、显微镜等观察工具。

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等创作材料。

记录本、照相机等记录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图片展示、实物观察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认识感觉器官。

2. 例题讲解:以大自然中的动植物为例,讲解物体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3. 随堂练习: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探索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感受能量的表现形式。

设计相关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六、板书设计1. 我和我的身体:身体结构、感觉器官、生活习惯。

2. 美丽的自然:动植物特点、分类、环境保护。

3. 奇妙的物体与能量:物体性质、相互作用、能量表现。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自己身体的感觉器官,了解它们的作用。

调查周围的自然环境,拍摄照片,并描述所看到的动植物特点。

做一个小实验,记录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能量变化。

2. 答案:学生根据观察和实验结果,完成作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课堂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加户外活动,深入了解大自然。

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拓展学生知识面。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认识自然界的生物动物和植物的特征天空和地面的生物2. 简单的物理现象水的形态变化空气的存在和作用3. 常见物体和材料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分类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然界的生物,学会区分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特征。

2. 培养学生对简单物理现象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生物特征、物理现象的理解。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图片、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动植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它们的特征,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

2. 例题讲解以水的形态变化为例,讲解物质的状态变化,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3.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和材料,并进行分类。

4. 小组合作六、板书设计1. 生物特征动物:生活需要食物、呼吸、运动等植物:光合作用、生长、繁殖等2. 物理现象水的形态变化:液态、固态、气态空气的存在和作用:呼吸、风、浮力等3. 物体和材料分类金属、塑料、木头、纸张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动植物,描述它们的特征,并记录下来。

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物体的分类,并说明原因。

2. 答案动植物特征描述准确,记录清晰。

物体分类正确,原因说明合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自然界中的生物和物理现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探究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深度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与可衡量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与处理4. 教学过程的互动性与实践性5. 板书设计的信息化与逻辑性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反馈机制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有效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深度教学内容应紧密围绕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设计。

2024年2023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2023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2023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2024年2023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材,详细内容如下:1. 章节:第一章《我们身边的科学》内容:认识科学、有趣的科学现象、科学探究方法2. 章节:第二章《植物的认识》内容:各种各样的植物、植物的生长、植物的作用3. 章节:第三章《动物的认识》内容:形形色色的动物、动物的生活习性、动物的作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内涵,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让学生认识常见的植物和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作用,培养关爱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对植物和动物特点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展示、教学课件、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有趣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入新课。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科学探究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3.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观察、实验,填写观察记录表,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2. 板书内容:分章节展示教材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植物,画出它们的形态,并了解它们的作用。

(2)观察身边的动物,描述它们的生活习性,并了解它们的作用。

2. 答案:(1)植物:如小草、树木等,具有净化空气、保持水土等功能。

(2)动物:如蝴蝶、小鸟等,具有传粉、捕食害虫等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科学小实验,观察身边的植物和动物,提高科学素养。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科普活动,拓宽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对植物和动物特点的理解。

2024年教科版新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

2024年教科版新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

2024年教科版新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一、教学内容1. 认识自然界的生物生物的特征与分类(第1章)常见的动植物(第2章)2. 探索身边的物质与材料物质的认识(第3章)常见材料的认识(第4章)3. 熟悉我们的生活环境天气与气候(第5章)生活的环境(第6章)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的特征,学会对生物进行简单分类。

2. 使学生认识常见的物质与材料,了解其特点及用途。

3. 培养学生对天气、气候和环境的关注,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分类、物质的特点与用途、天气与气候的认识。

2. 教学重点:生物的特征、常见物质的辨别、环保意识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图片、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观察盒、放大镜、画笔、记录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身边的生物、物质和自然环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2. 例题讲解:讲解生物的特征与分类,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生物。

讲解物质的特点与用途,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各种材料的特性。

讲解天气与气候,结合实际天气情况,让学生了解气候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3. 随堂练习:让学生观察校园内的生物,进行分类练习。

让学生收集不同的物质与材料,进行辨识和特点描述。

观察天气变化,记录并分析其对生活的影响。

通过讨论、实验等活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特征与分类2. 常见物质与材料的特点及用途3. 天气与气候对生活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生物,记录其特征并进行分类。

收集不同的物质与材料,描述其特点及用途。

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分析其对生活的影响。

2. 答案:生物分类:根据观察结果,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

物质特点与用途:如实描述所收集物质的特点,举例说明其用途。

天气与气候:根据记录的天气情况,分析其对出行、穿衣等方面的影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完整版——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完整版——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大自然的奥秘第1课:认识大自然第2课:天气的变化第3课:植物的生长2.第二单元:生活中的科学第4课:水的三态第5课:有用的工具第6课:声音的传播3.第三单元:探索与实践第7课:磁铁的性质第8课:摩擦力第9课:光的传播三、教学过程(一)第一单元:大自然的奥秘第1课:认识大自然1.导入:展示大自然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2.新课内容:介绍大自然的组成,包括动物、植物、山水等。

3.活动环节: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大自然知识。

第2课:天气的变化1.导入:展示不同天气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天气的变化。

2.新课内容:介绍天气的几种基本类型,如晴、阴、雨、雪等。

3.活动环节:让学生模拟天气预报,提高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第3课:植物的生长1.导入:展示植物生长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2.新课内容:介绍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如阳光、水分、土壤等。

3.活动环节:让学生动手种植植物,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

(二)第二单元:生活中的科学第4课:水的三态1.导入:展示水的三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水的不同形态。

2.新课内容:介绍水的三态变化,如冰、水、水蒸气等。

3.活动环节:进行水的三态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水的不同形态。

第5课:有用的工具1.导入:展示生活中常用的工具,引导学生思考工具的用途。

2.新课内容:介绍几种常用工具的原理和用途。

3.活动环节:让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工具,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第6课:声音的传播1.导入:展示声音传播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新课内容:介绍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

3.活动环节:进行声音传播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声音的传播过程。

(三)第三单元:探索与实践第7课:磁铁的性质1.导入:展示磁铁,引导学生观察磁铁的性质。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同步导学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同步导学案(全册)

1我们知道的植物【学习目标】1.了解生活中的植物2.学会栽种植物并观察植物生长【学习重难点】1.能分辨植物2.了解植物特征【学习过程】一、新知学习1.塑料花是什么?()A.植物 B.动物C.既不是植物也不是动物2.请问植物有生命吗?3.请在下列选项中选出植物有的部分。

()A.手 B.眼睛 C.叶4.判断下列说话是否正确。

植物不需要水分。

5.植物能在池塘里生存吗?你都在池塘里见过什么植物?二、达标检测1.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

2.树、草、向日葵是植物吗?3.栽种植物前,你需要为它准备什么呢?4.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吗?5.说说你栽种的植物生长有什么变化。

2观察一棵植物【学习目标】1.选择一棵植物进行观察。

2.学会怎样观察植物。

【学习重难点】1.了解植物在大自然中的生长环境。

2.观察植物茎、叶。

【学习过程】一、新知学习1.植物是_________色的。

2.请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植物没有根。

3.在大自然中,你在_________见过下图这种植物。

4.你可以用什么方式观察第三题图中的植物呢?5.植物的主要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达标检测1.在下面空白处画出你所观察的植物的茎。

2.在下面空白处画出你所观察的植物的叶。

3.在下面空白处画出你所观察的植物的根。

4.请用语言描述你所观察的植物。

5.在下面空白处画一株植物。

3观察叶【学习目标】1.利用感官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

2.通过观察、比较各种各样的叶,认识到植物的叶具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学习重难点】1.能描述叶的形态2.能分辨不同种类植物的叶【学习过程】一、新知学习1.桃树叶像什么?()A.眉毛 B.爱心 C.扇子 D.眼睛2.杨树叶像什么?()A.银针 B.眉毛 C.手掌 D.扇子3.芭蕉叶像__________。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松树叶子是针状的。

5.说一说你观察到的叶是什么样的。

二、达标检测1.下图中的叶子可能是哪种植物的叶子?()A.桑树叶 B.银杏叶 C.牵牛叶 D.枫树叶2.银杏叶像()A.手掌 B.爱心 C.眉毛 D.扇子3.你观察到的同一植物的叶子都是一样大的吗?4.请你说一说枫树的叶子可能有哪些颜色呢?5.请你举三个例子说说不同叶子在一年四季的不同特征。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我们身边的科学1.1 感知科学1.2 观察与发现2. 第二章:植物的世界2.1 认识植物2.2 植物的生长与变化3. 第三章:动物的世界3.1 认识动物3.2 动物的特征与生活4. 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4.1 水的奥秘4.2 空气与呼吸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知科学的奥秘,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观察、发现、提问的能力,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探索问题。

3. 使学生认识常见的植物、动物,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植物和动物的特征、生长变化的理解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提问能力认识常见的植物、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标本、动物标本、显微镜、放大镜、实验器材等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观察记录表等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身边的植物、动物,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实例,讲解科学探究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发现、提问。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实验,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六、板书设计1. 板书2024年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2. 板书内容:章节、重点知识点、关键词汇、思维导图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动物,记录它们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探究水的奥秘,了解水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 答案:学生根据观察和实验结果,完成作业,教师进行批改和指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科学实践活动,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推荐相关的科普读物,拓展学生的科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2. 教学重点:观察、发现、提问能力的培养3. 实践情景引入:情景设计要贴近学生生活,引发兴趣4.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需具有实践性和探究性,答案要具有指导意义一、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1. 以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学会探究。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2 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2 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2 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2.说一说:(1)要想比谁跳得远,最重要的是什么?(2)怎么才能做到比赛公平?(3)怎样知道每只恐龙跳了多远?怎么知道谁跳得更远?天想比跳远,但不知道怎么比。

2.提问:你们能给它们出出主意吗?3.听学生发言,梳理学生交流的信息,板书学生的关键词:起点、距离、长度、终点……4.引导学生思考:(1)要想比谁跳得远,最重要的是什么?(2)怎么做到比赛公平?(3)怎样知道每只恐龙跳了多远?怎么知道谁跳得更远?5.小结:为了比赛公平,我们要确定起点和终点。

(板书课题)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引入上节课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恐龙设立跳远比赛的活动,学生会认识到确定起点和终点对比较来说是十分关键的。

环节二:探索(指向目标1、2、3)学生活动2:青蛙跳远比赛1.试一试:每人领一个塑料青蛙玩具,让学生在桌上练习青蛙跳远。

2.说一说:你怎么知道青蛙跳了多远?3.说一说:怎样和别人的青蛙比较距离呢?教师活动21.恐龙们比赛跳远场地不够大,所以它们委托了跳远能手青蛙来代替它们比赛。

2.教师分发玩具青蛙,每人一个,让学生练习青蛙跳远,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让青蛙跳跃一段距离。

3.提问:你怎么知道青蛙跳了多远?引导小结:在青蛙起跳点画一条线表示起点,在青蛙落地点画一条线表示终点,起点到终点的距离就可以表示青蛙跳了多远。

4.怎样和别人的青蛙比较距离呢?我们通过画线的方式记录了青蛙跳远的距离,但是无法方便地与别人青蛙的跳远距离进行比较。

为了方便,我们可以在纸带上记录青蛙跳远的距离,然后剪下来和别人的进行比较。

课件展示:全班要统一比赛标准。

4.试一试:确定青蛙跳远的公平比赛规则。

5.比一比:(1)谁的青蛙跳得远?在纸带上画上起点、终点及时记录,每轮跳3次。

(2)小组内比较,确定“哪只青蛙跳得最远”。

5.比赛任务及要求:(1)画一条起跳线,看清青蛙的头要对齐起跳线。

(2)弹跳青蛙,注意在青蛙的尾部画一条终点线。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6 做一个测量纸带》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6 做一个测量纸带》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6 做一个测量纸带》教学设计己脖子的长度,它还能用这个方法测出脖子的粗细吗?为什么?2.说一说:像圆柱形的物体要怎么测量?方法比较准确地测出了自己脖子的长度,它还想知道自己的脖子有多粗,我们之前用小立方体测量的方法还可以用吗?为什么?2.提问:像这种圆柱形的物体我们要怎么测量?可小组讨论。

3.听学生发言,梳理学生交流的信息,用纸带、绳子等软的物体围一圈,再用小立方体测绳子或纸带的长度;在纸带上画小方格等等。

4.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方法中哪个更方便呢?5.小结:以小立方体为标准单位制作一条测量纸带,这样的测量纸带可以弯曲,就方便测量不规则的物体了。

(板书课题)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复习导入,有利于减少学生对新课内容陌生感,更容易将思维集中到新的探究问题上,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

大单元的场景让学生一直致力于“解决新问题”,让他们发现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实际是在推动技术或工具的改进。

环节二:探索(指向目标1、2、3)学生活动2:做测量纸带1.想一想:纸带有什么特点?应该怎么制作测量纸带?2.说一说:怎么制作测量纸带?3.看一看:学习制作测量纸带的视频。

4.想一想:制作测量纸带时有什么注意事项?5.试一试:做一条测量纸带。

教师活动21.纸带有什么特点?应该怎样制作测量纸带呢?小组讨论。

2.听学生汇报,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出示制作步骤:(1)“画格子”。

准备印好格子的纸(或在白纸上用小立方体画出几列格子);(2)“剪纸条”。

用剪刀剪下每一列格子,注意前面纸条的一端要留出空白的位置(教师演示)。

(3)“粘纸带”。

将几列格子首尾相接粘贴好。

注意三个要点“首尾相连”“两端对齐”“连成直线”。

让学生协助上台粘贴。

(4)“做标记”。

依此方法,粘成更长的纸带后,在纸带合适的位置写上数字,让学生上台标一标。

3.出示制作纸带的微课视频。

4.提问:做测量纸带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5.课件出示任务及要求:(1)做一条测量纸带,小组分工合作。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6课《校园里的植物》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6课《校园里的植物》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6课《校园里的植物》教学设计活动意图说明:唤起学生对校园植物的记忆,打开学生的思维。

环节二:探索(指向目标1)学生活动21.讨论交流,我们应该怎样观察和描述植物?到校园里去观察和认识植物有什么注意事项呢?学生活动3以小组为单位自由开展观察、记录活动教师活动21.教师板书学生交流结果。

①活动时,小组一起行动;②不到有危险的地方去;③听到老师的集合声要及时回来;④注意不拔起、采摘或伤害植物。

2.教师提醒注意事项。

注意安全,不能边走边画, 安全保管铅笔。

教师活动31.教师带领学生排队前往室外,首先把他们带领到事先确定的一棵植物前,组织学生围在一起进行观察。

2.在学生观察过程中,教师注意学生的安全。

3.注意倾听学生的交流,及时记录有意义的信息。

4.观察学生的记录情况,可以适当的进行指点。

活动意图说明:走出教室,学生将运用在前几课中学习的观察和记录方法,观察、记录和认识校园植物的特征、名称、生长地点,发现室内观察之外的新信息。

环节三:研讨(指向目标1、2)学生活动41.学生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我观察的植物叫……,它生活在……,它的特征是……2.还有什么新发现或新问题?教师活动41.展示学生的记录结果。

2.还有什么新发现或新问题?3.小结:校园中不同的地点长着不同的植物,它们有着各自的特点和名称,植物是有生命的,我们要爱护植物。

第一单元第6课《校园里的植物》导学案学习内容校园里的植物学习目标1.通过实地观察,认识校园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能用图画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完整、清晰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获得良好的记录习惯和主动交流、汇报观察到的现象的能力。

2.能从对植物的观察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能独立思考,解答一些问题,进一步认识植物是有生命的,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保护。

学习资源铅笔、橡皮、放大镜、学生活动手册。

随堂记录学习过程学生活动12.说一说校园里都有哪些植物他们的特征是什么?学生活动21.讨论交流1.我们应该怎样观察和描述植物?到校园里去观察和认识植物有什么注意事项呢?学生活动31.在学生手册上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基于2024年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内容涵盖全书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1. 认识自然界的生物;2. 探索物体的性质;3. 感知天气与季节变化;4. 了解自己的身体;5. 感受科技与生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然界的生物,培养他们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2. 培养学生观察、探索、分析物体性质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3. 使学生能够感知天气与季节变化,增强环保意识;5. 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观察、探索、分析物体性质的能力;2. 感知天气与季节变化,增强环保意识;教学重点:1. 认识自然界的生物,培养生命观念;2. 探索物体性质,提高科学素养;3. 感受科技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2.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水、记录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2. 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每个章节的知识点,进行例题讲解;3. 互动:开展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4.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动手能力;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强化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各章节关键词、重要知识点、思维导图等;2. 板书形式: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层次分明。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生物,记录它们的特点;(2)探索物体的浮沉现象,分析原因;(4)了解自己的身体,绘制身体结构图;(5)举例说明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略;(2)浮力与物体密度有关;(3)略;(4)略;(5)如:电视、手机、电脑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手段的优劣,调整教学策略;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进行拓展学习,开展科学小实验、观察活动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1 在观察中比较》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1 在观察中比较》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1 在观察中比较》教学设计2.看一看,说一说:我认为()恐龙更大,我的理由是()。

与()相比,这只恐龙……小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思考与什么相比得出的结论)3.梳理学生交流的信息,板书学生的关键词:相比、高矮、胖瘦、长短……4.小结:观察时需要比较,才能知道恐龙的大小。

从今天开始,我们会一直想办法帮助恐龙们进行观察和比较,选出谁才是最强大的恐龙?(板书课题)活动意图说明:通过视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恐龙,引发学生思考:我们需要比较,这样才能知道恐龙的大小。

环节二:探索(指向目标1、2、3)学生活动2:观察比较恐龙模型1.想一想:任意选择下面的2只恐龙模型进行观察,谁大谁小,并跟同学说说你的理由。

2.说一说:比较模型时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3.试一试:小组同学用更多的方法来比一比4只恐龙模型的大小,给它们排序,并记录下来。

教师活动21.教师出示恐龙模型:我们不能回到侏罗纪公园亲眼看看,但是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恐龙模型。

2.提问:观察两个恐龙模型,请你说说它们谁大谁小?3.引导学生思考交流:(1)恐龙模型哪只大?哪只小?(2)你是怎样比较的?(3)这样的比较方法可以吗?(4)你认为比较时什么最重要?4.提问:比较模型时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小结观察比较的方法(给恐龙编号、对齐、同一高度比、公平等)。

5.观察任务及要求:(1)比一比四只恐龙模型的大小,给它们排序。

(2)小组分工合作,可以有多种比较方法,每人都要及时记录比较结果。

教师活动31.分发材料,教师观察学生的比较过程,提醒学生把结果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

教师要将学生比较结果中有代表性的内容记录到黑板上。

2.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思考和讨论:有几种比较结果?关于恐龙的大小排序,小组内能有一个大家都认可的结果吗?怎么比才更准确?活动意图说明:学生初次对恐龙模型进行比较,大多数学生是任选两只模型比较。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5 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5 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5 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学设计它脖子更准确的长度,你打算用哪个物体来量才能使测量误差最小、更准确呢?观察一下。

2.说一说:小组讨论几种物体在做标准物时的优缺点各是什么?不同物体作为单位测量的结果不同,不能进行比较,需要统一用同一长度的物体作标准物进行测量。

2.出示图片,情境引入。

要想帮助雷龙测出它脖子更准确的长度(展示上节课的几种物品),今天我们将尝试用同一种物体来测量(板书课题),用哪一个物体测量误差最小、更准确呢?说说你的理由。

3.听学生汇报,总结小立方体的优缺点。

优点:每边一样长;比较小,减小误差;可以堆叠,能直接测量桌子高度;更准确。

缺点:只用一个小立方体,测量的速度会变慢;首尾很难做到真正相连。

4.看来小立方体是我们最好的选择,下面我们就用小立方体来测量课桌和讲台的长度。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复习导入,有利于减少学生对新课内容的陌生感,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

通过回顾,引导学生掌握物体特点,在分析中归纳小立方体的优缺点,并接受将它选为标准物。

环节二:探索(指向目标1、2、3)学生活动2:用小立方体测量1.讨论:用小立方体测量,怎样做才能又快又准确?2.领取材料,小组制作立方体组合。

3.预测被测物体的长度,填写在记录表中。

4.测量被测物体长度。

5.小组汇报测量结果。

教师活动21.提问:用一个小立方体测量会很慢,怎样做才能又快又准确?小结:可以将每10个小立方体粘连在一起进行测量。

2.教师示范制作:10个一组立方体,用透明胶连接起来,每个小立方体要紧挨着,不能有缝隙。

3.讲台只有一张,大家挤在一起测量不方便,怎么办?提供事先准备好的替代物(纸带、棉线等)。

4.出示测量任务和要求:(1)先预测;(2)分工合作(制作立方体组合、用纸带量取长度、测量、记录);(3)用粘好的小立方体组按预测进行测量,根据实际增减小立方体的数量;(4)测量过程中要也做到首尾相连;(5)每个物体要测量3次,及时记录。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7 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7 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7 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教学设计1.猜一猜:生来公平,拿在手中。

要问长短,它最分明。

——打一测量工具2.说一说:你见过哪些尺子呢?3.如果能回到恐龙时代帮助恐龙测身高比大小,你会带测量纸带还是尺子去呢?1.课件出示猜谜:生来公平,拿在手中。

要问长短,它最分明。

——打一测量工具(尺子)2.提问:你们见过或用过哪些尺子呢?3.教师介绍:尺子是世界上不同地区的人们采用统一标准制作的测量工具。

出示一些常见的尺子的实物或图片,如塑料尺、木尺、铁尺等硬尺,卷尺、纸尺、皮尺等软尺。

4.如果现在能回到恐龙时代帮助恐龙测身高比大小,你会带测量纸带还是尺子去呢?为什么?5.今天我们就要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

(板书课题)活动意图说明:通过谜语导入和让学生回顾生活中用尺子的亲身经历两个简单的环节,让尺子进入课堂研究,教师的简单介绍可以丰富学生对尺子的认知。

再回到大单元场景中“帮恐龙解决问题,选择哪种工具”,自然而然地引出测量纸带和尺子的观察和比较。

环节二:探索(指向目标1、2、3)学生活动2:观察和比较1.看一看:观察比较尺子和测量纸带,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2.说一说:测量纸带和尺子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3.测一测:用尺子和纸带分别测量橡皮擦和桌面的长度并记录,并且比较两种测量方法的结果。

教师活动21.出示观察任务,分发材料。

2.指导学生观察比较,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自己的观察,学会倾听,补充别人的观点。

3.倾听学生汇报,课件展示纸带和尺子的异同:都有0刻度,标记线的间距等长,标记线重复出现,数字标记。

不同点有:材质不同,标记线的间距长度不同,纸带的0刻度可能未标,尺子有更细小的标记线,数字标记方法不同等。

4.怎样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呢?(1)把尺子的0刻度线和物体的一端对齐。

(2)读出尺子上与物体另一端对应的刻度。

教师介绍如何读数,请一名学生示范测量并读出长度。

5.指导学生测量物体长度。

2024年教科版新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

2024年教科版新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

2024年教科版新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一、教学内容1. 认识自然界的生物动物和植物的特点与区别常见的动植物分类2. 简单的物理现象水的形态变化光的传播与反射3. 天气与季节天气的观察与描述四季的特点与变化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动植物的基本分类,培养对自然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理解简单的物理现象,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天气变化,了解季节特点,增强生活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1. 动植物分类的掌握与应用2. 物理现象的观察与理解3. 天气与季节变化的认知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能力2. 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的理解与探究能力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动植物图片、实验器材(如放大镜、镜子、水杯等)、季节变化视频2. 学具:学生用书、画笔、彩纸、剪刀、胶水等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展示不同季节的景色,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

2.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讲解动植物分类、物理现象、天气与季节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动植物分类、物理现象观察、天气描述等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与分享(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六、板书设计1. 动植物分类:动物、植物2. 物理现象:水的形态变化、光的传播与反射3. 天气与季节:天气观察、四季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列举身边的动植物,并进行分类。

观察水的形态变化,描述并解释原因。

描述一天中的天气变化,并说明季节的特点。

2. 答案:动植物分类:根据动植物的特点进行分类,如狗、猫属于动物,草、树属于植物。

水的形态变化:如冰融化成水,水蒸发成水蒸气等,原因在于温度的变化。

天气与季节:根据观察到的天气变化和季节特点进行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课后反思,了解学生对动植物分类、物理现象、天气与季节的认知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教案模板2019学年度上学期教案
电子教案模板2019学年度上学期教案
电子教案模板2019学年度上学期教案
电子教案模板2019学年度上学期教案
电子教案模板2019学年度上学期教案
电子教案模板2019学年度上学期教案
电子教案模板2019学年度上学期教案
电子教案模板2019学年度上学期教案
电子教案模板2019学年度上学期教案
电子教案模板2019学年度上学期教案
电子教案模板2019学年度上学期教案
电子教案模板2019学年度上学期教案
电子教案模板2019学年度上学期教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