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复习课件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优秀课件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2.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山”中的“见”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就没有 这种效果,为什么?
这两句把诗人的心境与环境融为一体,是“心 与境合”的高度概括。当诗人采菊与篱下时,偶一 抬头见到南山,山上的气息非常怡人,飞鸟结伴相 还,环境优美宁静,与诗人乐于隐居而悠然自得的 心境相吻合。
抒隐居之情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1.怎样理解“而无车马喧”与“心远地自偏”? 这两句诗要结合诗人的人生理想和个性追求才
能加深理解。陶渊明酷爱田园生活的宁静和自由, 厌恶官场的虚饰和诈伪。为了生计,他几次出来做 小吏,都极不情愿,最后终于解职归田,永不出仕。 这里所说的“车马”意指达官贵人的高轩,也就代 表着官场繁琐的应酬和功利性极强的交往。归隐田 园,虽说仍离不开“人境”,但没有了这样的烦扰, 所以说“而无车马喧”。至于“心远地自偏”,实 际上是道出了感觉与处境之间的辩证关系:隐居更 主要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境界,而不在于居所是否 荒远。如果心灵的“焦距”调好,就可以“大隐隐 于市”,处闹市若幽谷。
课文解析 整体感知
参考译文: 国家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
生。 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
悸。 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
金。 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
簪。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首联写出了“春 望”所见,一个“春”字表明了季节时令,一个 “破”字写出了国都战争离乱的残破之景,令人怵 目惊心;一个“深”字写出了长安城 之景,令人满目萧然,为全诗渲染了 悲凉 的气氛。 “国破”与“城春”意思相反,诗人却在此对举, 从而形成鲜明强烈的对照。正是这种别具匠心的艺 术安排,表达了诗人对国破家亡的无限悲痛。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精美课件
课文导入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 王昌龄)
葡桃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词 王翰)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
飞鸟,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那样悠然自在!
布置作业
背诵并正确默写这首古诗。
第六单元 ·第二十四课
春望
课文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诗经》起,经两汉、六朝、唐
宋元明清,到现在,将这些诗堆叠排列起来就像那蜿蜒起伏的
长城,读这些诗就像长城那样绵延不绝。诗歌是情感的产物, 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都会产生不同的心情,创造出不同 的诗篇。今天就让我们来踏寻古人的足迹,推测名人心情,欣 赏名作之境界。
布置作业
背诵并正确默写这首古诗。
第六单元 · 第二十四课
赤壁
课文导入
作者及背景简介
杜牧(803—852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自
唐敬宗宝历元年至哀帝天佑四年(825—907)年,共计八十三年,文 学史上一般称为晚唐时期。这个时期,宦官专权,朋党交争,大唐帝
国日益衰微,江河日下,藩镇势力日益强大,杜牧死后仅二十二年便
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这首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 ”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 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 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表现了诗人
爱国之情。
布置作业
背诵并正确默写这首古诗。
第六单元 ·第二十四课
雁门太守行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第24课《诗词五首—饮酒》课件(共26张PPT)
理解性默写:
7、写出了诗人在傍晚与飞鸟结伴的诗意生活的诗 句是:_山__气_日__夕__佳_,飞__鸟__相_与__还__。 8、富含哲理,写出人生际遇实际只是人的一种感 受的句子是:__问_君__何__能_尔__?_心__远__地_自__偏__。 9、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是: __山_气__日_夕__佳___,__飞_鸟__相__与_还___。
第一层描写的是“身居闹市,一尘不染”,其 根本的原因就是“心远”,“远”的对象是什么? 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这四句从感觉方面肯定了自己“心远”的正确。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怎么理解? “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 专心聚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 悠远的南山。这两句是千古名句,刻画了诗人 自己悠闲自得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不是 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 然的情趣。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把菊花称为 “花之君子”,采菊,实际上是自我高洁的表 现。
质疑探究:
苏轼评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时说:“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 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 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你怎么理解 苏轼的这段话?说说你的想法?
苏轼认为,陶渊明在东篱采菊,无意间 一抬头,南山映入眼帘,一个“见”字写出了 一种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与全诗营 造的闲远散淡的氛围是吻合的;而“望”相比 于“见”,更有目的性,更像是有意为之,破 坏了诗歌自然而然、浑然天成的意境,因此 说“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轻声读,结合注释,说出每句诗的意思 1-4句:建造房屋在人间,却没有车马的嚣喧。你问 我何能如此,心灵清远,地自静偏。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4.《诗词五首》课件 (共80张PPT)
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 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
10
新课·讲解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山气:南山的气象。还:飞回巢。 写南山美妙的晚景。 《归去来辞》“鸟倦飞而知还”意思是天色晚了, 鸟尚且会“知还”,人当然更应该“迷途知返”。 飞鸟晨出夕还,眷恋山林,是出于生物的本性;人 既是自然的产物,也应顺应自然之理,生与大自然 同生,死与大自然同体。
1
课堂·导入
2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 字元亮,私谥靖节,自号五柳先生, 东晋文学家,浔阳柴桑人。29岁时出 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后陆续 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小官,过 着时隐时仕的生活。41岁再出为彭泽 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 田园。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 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诗风平 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辞》《桃花源记》 《归园田居》《饮酒》。
• 颈联:写部队黑夜行军和投入战斗。 • 尾联: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24
新课·讲解
• 首句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 氛和危急形势。
25
新课·讲解
• 作者没有从正面描绘两军短兵相接、兵刃交加的厮杀场面, 而是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写战斗的激烈和悲壮。用呜咽 的角声、紫红的秋色,渲染悲壮惨烈的气氛,写激战中边塞 风光的悲壮之美。
11
新课·讲解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中:此地此时的情景,总指隐逸的田园生活。真 意:包括自然情趣和人生真谛。
末二句用《庄子》语。《庄子•齐物论》:“辨 也者,有不辨也,大辨不言。” 《庄子•外物》: “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诗意是说从大 自然的启示,领会到真意,不可言说,也无待言说。 此指人生真意不知如何用言语来表达。
——王国维《人间词话》
10
新课·讲解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山气:南山的气象。还:飞回巢。 写南山美妙的晚景。 《归去来辞》“鸟倦飞而知还”意思是天色晚了, 鸟尚且会“知还”,人当然更应该“迷途知返”。 飞鸟晨出夕还,眷恋山林,是出于生物的本性;人 既是自然的产物,也应顺应自然之理,生与大自然 同生,死与大自然同体。
1
课堂·导入
2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 字元亮,私谥靖节,自号五柳先生, 东晋文学家,浔阳柴桑人。29岁时出 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后陆续 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小官,过 着时隐时仕的生活。41岁再出为彭泽 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 田园。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 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诗风平 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辞》《桃花源记》 《归园田居》《饮酒》。
• 颈联:写部队黑夜行军和投入战斗。 • 尾联: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24
新课·讲解
• 首句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 氛和危急形势。
25
新课·讲解
• 作者没有从正面描绘两军短兵相接、兵刃交加的厮杀场面, 而是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写战斗的激烈和悲壮。用呜咽 的角声、紫红的秋色,渲染悲壮惨烈的气氛,写激战中边塞 风光的悲壮之美。
11
新课·讲解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中:此地此时的情景,总指隐逸的田园生活。真 意:包括自然情趣和人生真谛。
末二句用《庄子》语。《庄子•齐物论》:“辨 也者,有不辨也,大辨不言。” 《庄子•外物》: “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诗意是说从大 自然的启示,领会到真意,不可言说,也无待言说。 此指人生真意不知如何用言语来表达。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优质课件
24 诗词五首
R·八年级上册
漫步在古诗苑中,那纷繁复杂的感情、博 大精深的思想,深邃悠远的意境、精彩优美的 语言……深深地吸引着我们。今天,就让我们 一起来欣赏这五首古诗,相信这边风景独好。
诗,是中国古代文艺文字的总称。汉代以后
《诗》则专指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 经》,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并由此而专指 于散文相对的韵文形式。
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很不起眼的折戟写
起,有何作用?
这一把折戟与古代 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 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其实是借题发挥。
2.怎样理解一、二两句诗?
这两句诗叙史点题, 含蓄委婉的表达出诗人 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3.诗中三、四句是实写还是虚写?这样写 的目的是什么?说说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
句句景语皆情语。昔日繁华的长安,竟被毁到 残破不堪的地步,实在令作者痛彻心扉。首联在内 容上交代了写作背景,为下文抒情做了铺垫。
2.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颔联在上联描写的基础上,运用了拟人的修
辞方法,抒发了对离别的伤感,字字痛彻心扉, 悲伤之情跃然纸上。
3.赏析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两句移情于物,因感时伤怀,思家之苦,即
【句解】 敌军似乌云压进城垣,城垣就要被
摧垮。城内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 日光照在铠甲上,闪烁着金光。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即胭脂,色深红。形容战场血迹。
【句解】 悲壮的号角,弥漫在深秋的天空中。边
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
抵达。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天寒霜降,战鼓声 沉闷而不响亮。
“东篱”则象征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 品格。而“南山”在现实里和陶渊明的精神上 都显然是世俗尘网的对立物。陶渊明以其高洁 的情怀、悠然的情兴会心于南山,物我两忘, 怡然自乐。
R·八年级上册
漫步在古诗苑中,那纷繁复杂的感情、博 大精深的思想,深邃悠远的意境、精彩优美的 语言……深深地吸引着我们。今天,就让我们 一起来欣赏这五首古诗,相信这边风景独好。
诗,是中国古代文艺文字的总称。汉代以后
《诗》则专指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 经》,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并由此而专指 于散文相对的韵文形式。
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很不起眼的折戟写
起,有何作用?
这一把折戟与古代 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 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其实是借题发挥。
2.怎样理解一、二两句诗?
这两句诗叙史点题, 含蓄委婉的表达出诗人 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3.诗中三、四句是实写还是虚写?这样写 的目的是什么?说说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
句句景语皆情语。昔日繁华的长安,竟被毁到 残破不堪的地步,实在令作者痛彻心扉。首联在内 容上交代了写作背景,为下文抒情做了铺垫。
2.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颔联在上联描写的基础上,运用了拟人的修
辞方法,抒发了对离别的伤感,字字痛彻心扉, 悲伤之情跃然纸上。
3.赏析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两句移情于物,因感时伤怀,思家之苦,即
【句解】 敌军似乌云压进城垣,城垣就要被
摧垮。城内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 日光照在铠甲上,闪烁着金光。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即胭脂,色深红。形容战场血迹。
【句解】 悲壮的号角,弥漫在深秋的天空中。边
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
抵达。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天寒霜降,战鼓声 沉闷而不响亮。
“东篱”则象征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 品格。而“南山”在现实里和陶渊明的精神上 都显然是世俗尘网的对立物。陶渊明以其高洁 的情怀、悠然的情兴会心于南山,物我两忘, 怡然自乐。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24诗词五首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
17
陶渊明酷爱田园生活的宁静和自由,厌恶官场的 丑恶污浊。他虽几次出来做小吏。但最终辞官归 隐,永不出仕。隐居生活更主要的是追求精神上 的自由境界,“心远地自偏”即为此意。
精选ppt课件
18
饮 而无车马喧 酒 ( 心远地自偏 其 采菊见南山
生活宁静
内心恬淡 情景相融 热爱自然 物我合一
精选ppt课件
40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句解】 敌军似乌云压进城垣,城垣就要被摧
垮。城内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日 光照在铠甲上,闪烁着金光。
精选ppt课件
41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即胭脂,色深红。形容战场血迹。
【句解】 悲壮的号角,弥漫在深秋的天空中。边
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
精选ppt课件
32
国都破——草木深(见)
春 翘首望京 花溅泪——鸟惊心(感) 望 思念家人 烽火连——家书少(盼)
白发稀——不胜簪(思)
精选ppt课件
33
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 安的荒凉景象,抒发了作者 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感情。
精选ppt课件
34
雁门太守行
李贺
精选ppt课件
35
李贺(790—816),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 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是今河南洛阳宜阳 县)。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 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代表作有《雁门太 守行》《秦王饮酒》《梦天》。
精选ppt课件
36
《雁门太守行》: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 此起彼伏,发生过重大的战争。史载809年(元和 四年),王承宗的叛军攻打易州和定州,爱国将 领李光颜曾率兵驰救。元和九年,他身先士卒, 突出、冲击吴元济叛军的包围,杀得敌人人仰马 翻,狼狈逃窜。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 诗词五首 (共58张PPT)
词
词又叫诗余、长短句,是一种诗的别体,调有定格、
句有定数、字有定声,以两宋成就最高。词分为小令、 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多少来划分的。小令的字数在 58个字以内,59~90个字为中调,而长调是91个字以上。 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明确区别,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
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词的格式的
章的主要内容。本诗是陶渊明的组诗《饮酒》二十首中
的第五首。 《春望》“春望”即春天所见。“春”点明了“望” 的时间。“望”点明了人的主观行为。春天本是鲜花遍 地、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然而诗人所望到的却是国
家破灭、满目凄然的景象。
《雁门太守行》“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后人
多用题面意思写边塞征战之事。雁门,郡名,今山西
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著有散文
《桃花源记》,辞赋《归去来兮辞》等。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现存诗歌1 400多首,以古体诗、律 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为主。诗作多真实、深刻
地反映了唐王朝由极盛走向衰落这一转折过程中的种种社
此起彼伏,并且发生过多次战争。如史载,元和四年(809),
王承守的叛军攻打易州和定州,爱国将领李光颜曾率兵驰 救。
元和九年,李光颜身先士卒,突出、冲出吴元济叛军的包
围,杀得敌人人仰马翻,狼狈逃窜。李贺这首诗写的是朝 廷与河北藩镇之间的战争状况。 《赤壁》这首诗写于诗人出任黄州刺史期间。游览了赤 壁(今湖北黄冈赤鼻矶)这个著名的古战场,诗人站在滔
滔东去的大江之滨,观“赤壁”而思史,回忆三国时代发
生在这里的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赤壁之战”,有感于三 国时期英雄的成败而写下了这首诗。
《渔家傲》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公元1130年 (宋高宗建炎四年)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4 诗词五首课件
C.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D.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4.填空。 (1)(山西中考)陶渊明《饮酒》中用问答形式表明内心清静就能远离喧嚣之
意的句子是: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2)《春望》中以花鸟之物表达作者强烈的感时伤世的情感的句子是: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在战争年代 , 当与亲人消息隔绝 , 久盼音信不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沉醉其中,乐而忘我,此第 二境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登临顶峰,高屋建 瓴,此第三境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人生有限,学海无涯,此第
四境也。
②沐浴诗风词雨,感受经典魅力。 走近文天祥,他那“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的家国之痛使苍 山动容;触摸杜牧《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中的王朝沧 桑,我们看到他对历史事件独特的审视观。
至时,人们常用《春望》中“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两句诗来表达心声。
(3)《雁门太守行》中从声和色两个方面勾画了一幅激烈的战斗场面 ,渲染
了沉重、紧张、肃杀的氛围的诗句是: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
(4)(重庆中考)杜牧在《赤壁》中表达机遇可以造就英雄的诗句是: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2)【温故知新】请连一连。
《饮酒》(其五)
《春望》
李清照
杜牧
诗鬼
诗圣
《雁门太守行》
《赤壁》 《渔家傲》
陶渊明
李贺 杜甫
五柳先生
易安居士 樊川居士
(3)【走近诗人】李清照晚年生活孤独忧伤,因为丈夫去世再加上亡国伤痛, 她的诗词也变得凄凉伤感。发挥想象,如果你和李清照相遇,你会对她说什 么?
八年级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ppt优质课件(77页)
颔联: 花、鸟
颈联: 烽火、家书
尾联: 2021/10/10
白头
簪
21
译文:
国都已变得残破不堪,但山河依旧是原来那个 样子,春天降临到长安城,可是眼前却是乱草丛生。 (只因为)感伤国事,伤心离别,看到那美丽的花儿 反而痛苦流泪,听到那婉转的鸟鸣反而心惊胆寒。
战乱持续很长时间了,家人已久无音信,此时的一
2021/10/10
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
诗人赴奉先(今陕西蒲城)探亲,
未几,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五
月,贼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避
难。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
属宁夏),诗人闻讯后前往投奔,
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被押至长
安;因他官卑职小,未被囚禁。
第二年四月,他乘隙逃离长安,
历尽千心万苦,终于到达了当时
2021/10/10
31
写作背景
• 《雁门太守行》这首诗写于中唐以后,藩 镇飞扬跋扈,河北地区战事仍频,严重破 坏了国家的统一安定。李贺模拟乐府古题 而填写的这首新词,虽然带有想象成分, 并非纪实之作,但在当时是有典型性的, 且富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021/10/10
32
领会诗意
• 结合下面注释疏通文意,理解每句诗歌的 大意,在不懂的地方做好标记,小组间质 疑难字难句。
2021/10/10
14
春望
2021/10/10
15
杜甫是唐帝国盛极而 衰的历史转折时期所 产生的伟大诗人。
他亲身经受了八年安
史战乱之苦,因而社会
的动乱、中下层人的苦
难、对国事的忧愤和自
己的不幸遭遇等,都交
织熔铸在他的名篇巨作
中。后人评杜诗为“诗
史202”1/10,/1称0 杜甫为“诗圣”。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4诗词五首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课件(22页幻灯片)
阅读理解
1、这首词的内容能用哪一个词来 概括?
梦
2、结合词中内容说一说她在梦中 看到了什么?
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充满 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一 幅广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 画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域。
3、词人着力描写梦境的作用是什么?
①词人借梦境把天上和人间作了一个鲜明的 对照,充分表现了她对现实的不满及人生 际遇坎坷的感怀。
“好像梦魂归帝所”“帝所”, 指天帝居住的宫殿。其实,这是人们 在经历了千辛万苦后所希望和追求的 美好前途。而她之所以梦回“帝所”, 是有其思想根源的。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她听着天帝在对她说话,殷勤地问她 要回到哪里去?李清照南渡以来,一 直飘泊天涯,备受排挤与打击,尝尽 了人间的白眼,如今天帝这么关照她, 使她感到多么温暖啊!作者这么写, 不管其主观动机如何,客观上已把天 上和人间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讥讽 了黑暗的现实社会。
新课导入:(写作背景)
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 “记梦”,是李清照唯一的豪放词, 是她南渡以后的作品。李清照南渡后, 不久丈夫赵明诚病死。国破家亡兼夫 死,使她生活上和精神上受到很大的 打击,从此,她只身漂泊江南,孤单 寂寞地度过她那艰苦岁月的晚年,处 于“路长嗟日暮”的困境。
但她是一个性情爽直、柔中有刚、 不愿受现实生活束缚的人,所以,有 时想象的翅膀飞进了另一个世界。她 空想出一条能使精神有所寄托的道路, 以求摆脱人间那前路茫茫、看不到任 何希望的境况。于是梦跨云雾,渡天 河,归帝宫,乘万里风到仙山去。这 样豪迈的气势,不凡的壮举,就使这 首词显示出浪漫的情调,豪放的风格, 而和她的其他词作风格迥然不同。
“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担 忧的神态,表明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 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的叹惋。“谩” 字显露出心中的哀怨惆怅:一是空有 诗情诗才,因知音(丈夫)早逝,而 无人能会意;二是慨叹自己身逢乱世, 有着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 遇的愤懑。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课件(共60张PPT)
颔联写景,描绘了作者怎样的 见闻感受?从什么角度来写景?
一句写花,写所见,写时局; 一句写鸟,写所闻,写家事。诗 人以乐景写悲情,概括了忧伤国 事、恨别家人的深沉感情。
春望
颈联之所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 句,就是因为它能引起人的共鸣。 请你谈谈这联诗所描绘的意境。
“烽火”句承上“感时”句,“家书”句承 上“恨别”句。诗意上下贯通,自然流畅; 感情波澜起伏,动人心魄。“连三月”, 可见战祸之长;“抵万 金”,极言家书难 得。在那年代,道出了人人心中所有的想 法,很自然,容易使人产生共鸣。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结合诗作的学习,我们评评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 的人?他的思想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和消极意 义? a.陶渊明弃官归隐,洁身自好,追求恬静的 田园生活,完善独立的人格,渴望自由,总 的特点是“淡泊”,“独善其身”。 B.弃官归隐,洁身自好,独善其身,在当时 来说,是对黑暗官场的一种反叛,因此,有 其积极意义。 C.但是,要改造社会,要清除污秽,不能单 靠“归隐”与“独善”,应该兼济天下,积 极地参加社会活动。从这点来说,陶渊明的 退隐思想也有其消极的一面。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明确:这里的“真意”是指诗人远 离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的归隐生活 的乐趣。
八年级语文上册24诗词五首课件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结庐.( lú ) 东篱.( lí)
嗟.日暮(jiē ) 车马喧.( xuān )
燕脂.( zhī ) 谩.有(màn ) 不胜簪.( zān ) 搔.更短(sāo ) 提 xié( 携 ) yīn( 殷 )勤 折 jǐ( 戟 ) níng( 凝 )夜紫
20.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或“以花自喻,表达了对青春易逝的慨 叹”)。
(五)(武威中考)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注释】乌江亭:在今安徽省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 刎之处。 21.从题材上看,这首诗与杜牧的《赤壁》同属于 咏史(或:怀古咏史)诗。
示例:(1)战斗从白昼持续到夜晚:从“甲光向日”的白天至“塞上燕脂凝 夜紫”的黄昏;(2)“塞上燕脂凝夜紫”,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 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这种黯然凝重的氛 围,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暗示攻守双方都有大量伤亡。
17.这首诗色彩鲜明,请分析这一特点及其作用。 这首诗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和紫红色,非但鲜明, 而且浓艳。它们和黑色、秋色、玉白色等交错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 作者善于调色,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以色传情,很好地渲染了战斗的惨烈。
“人生自古谁无死?_留__取__丹__心__照__汗__青___”“__鞠__躬__尽__瘁___,死而后已”的继 承和发扬。
22.在《赤壁》一诗中,作者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做了假设性推想—— 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很可能赤壁之战是曹操取得胜利。在本诗中, 作者也对已有结局的战争做了假设性推想—— 如果 项羽能“包羞忍耻”,渡过江去重整人马, 也有可能 卷土重,来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课件 (共45张PPT)
背景
《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 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 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 “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 雅有致。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是前朝之物
感慨咏叹 若非东风之便
历史将会改写
表现英雄无用武 之地的抑郁不平 之气
告诫统治者不要 有侥幸心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都虽已残破不堪, 但山河依旧,春日的长安 城里草木长得照样十分茂 盛。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只因为)感伤国事,伤心 离别,看到那美丽的花儿反而 痛苦流泪,听到那婉转的鸟鸣 反而心惊胆寒。
烽火连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家书抵万金。
战乱持续了很长时间了 ,家里已久无音讯,一封家信 可以抵得上一万两黄金那么宝 贵。
3.“此中有真意”,你认为所谓“真意” 指什么?
人的自然本性。
菊花黄,南山青、夕阳红、山气飘、 飞鸟还,大自然恬淡飘逸,各有所 归,人与鸟儿知倦而归,诗人心如 止水,如明镜。大自然的纯真意趣 投映到作者心里,自己的感受也从 大自然中折射出来。
4、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陶渊明对 自己隐居生活的满 意,从大自然里悟出 人生的真意,获得恬 静,心灵安逸,远 离世俗烦恼的思想 感情。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我的房屋建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无 车马喧嚣的烦扰。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你问我怎么能这样?精神远离尘世, 超脱世俗,心志高远,所以居所自然也就 偏远。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4课《诗词五首》复习课件 (共73张PPT)
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
起。表达诗人对生活的美好祝愿。
65
本文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全篇以月抒情,兼怀念其弟 子由,既表现了词人对当时社会 的不满、人生的感叹,也再现了 他心胸旷远、毫不悲观的性格。
66
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 极奋进的情绪。 B.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表 面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 聚的惆怅。 C.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淡雅而又冷清的水边夜 色图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 犹唱后庭花,这两句诗诗 人是在讽刺歌女吗?
抨击了沉湎于酒色、不理朝 政的达官贵人,表达了诗人 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之 情。
不恰当的两项是( BD ) A.第一句两个“笼”字勾画出秦 淮河朦胧冷清的景象。 B.第二句“夜”字,既点明了时 间,也暗指当时社会的黑暗。 C.第三句写“商女”,表达诗人 对不知亡国恨的统治者的愤慨。 D.第三、四句表达他夜泊秦淮的 寂寞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
诗人从幻想上天写起,最 后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 来,显示诗人感情起伏的 词语一个是“我欲”,一 个是 又恐 、一个 何似 是 。
①“何事长向别时圆”中 的“何事”表达的情感:
不能和亲人团聚的惆怅
名句赏析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
69
二、理解填空 5.《使至塞上》中以传神的笔墨刻画奇特壮美塞外风光的 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6《泊秦淮》中表达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心,抨击统治者沉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ppt课件
123
春 望
唐•杜甫
123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 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 唐大诗人,号称“诗圣” 。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 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 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 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 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 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 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
123
写作背景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 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 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 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 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 未卜。第二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 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伤 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 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123
本诗结构: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为前四句,写“心远地自偏”的道理。此 四句平中见奇,貌似实写,却是虚写,由虚处见 意,实是写自己的心里感受和处世的哲理。
第二层为中间四句,描写了幽静雅致的自然景物 及悠然自得的心神情态,寄托了深厚的意蕴,创 造了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 第三层为最后两句,以含而不露的手法,提示 “真意”,点题作结。
123
当堂小练习:
这首诗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 合在一起,请选这四种表达方式中的任一种, 作简要评析。
1、2句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生活环境,第二句揭示的 情境对于第一句是极少的例外,所以用一“而”字作 坚决地转折。 3、4两句议论,以自设宾主的设问方式揭示出心志淡 远是在“人境”中独享安闲的缘由。 5-8八句细致的描写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心境,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自有“悠然”的心境。 收尾两句抒发感情:“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 活的由衷喜杜 甫
春 望
唐•杜甫
123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 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 唐大诗人,号称“诗圣” 。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 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 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 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 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 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 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
123
写作背景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 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 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 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 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 未卜。第二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 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伤 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 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123
本诗结构: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为前四句,写“心远地自偏”的道理。此 四句平中见奇,貌似实写,却是虚写,由虚处见 意,实是写自己的心里感受和处世的哲理。
第二层为中间四句,描写了幽静雅致的自然景物 及悠然自得的心神情态,寄托了深厚的意蕴,创 造了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 第三层为最后两句,以含而不露的手法,提示 “真意”,点题作结。
123
当堂小练习:
这首诗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 合在一起,请选这四种表达方式中的任一种, 作简要评析。
1、2句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生活环境,第二句揭示的 情境对于第一句是极少的例外,所以用一“而”字作 坚决地转折。 3、4两句议论,以自设宾主的设问方式揭示出心志淡 远是在“人境”中独享安闲的缘由。 5-8八句细致的描写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心境,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自有“悠然”的心境。 收尾两句抒发感情:“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 活的由衷喜杜 甫
八年级上册人教部编版语文课件:第24课《诗词五首》—《渔家傲》(课件)(共28张PPT)
曾跟随皇帝海上逃难,历尽风
涛之险。
作者名片
李清照词清新委婉,感情真挚。 前期反映闺中生活感情,清丽明快。
如:《如梦令》。后期变为凄凉悲痛。
如:《醉花阴》《一剪梅》《声声慢》 等。文学创作具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 称“ 易安 婉约 派之首, 体 ”她居_______ 她的《 词论 》,主张“词,别是一
我归何处。
我 报 路 长 嗟 ( jiē ) 日 暮 , 学 诗 谩 (màn)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 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诵读感知
读 准 节 奏 和 韵 律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 / 连晓雾,星河欲转 / 千帆舞。仿
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 / 嗟日暮,学诗谩有 / 惊人句。九 万里风 / 鹏正举。风 / 休住,蓬舟 / 吹取 / 三山去。
家”。
文体常识
词:又称长短句,隋唐兴起,宋代进入全
盛,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每首词
都有一个调名,称“词牌”。词牌是词的调
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 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诵读感知
渔家傲 李清照
读 准 字 音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yīn)勤问
读懂词人
我眼里的“李清照”是一个
的女子!
有着女儿的柔情,又有着男儿豪气的女子! 有着横溢的才华,又有着家国情怀的女子! 虽然颠沛流离但是执着追求的女子!
不满现实
品读悟梦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路长”、“日暮”用路途遥远而时光易逝来比喻理想难以 实现。也是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 “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表达自己在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首诗押( a )韵, 韵脚是 ( 沙、家、花 )。
从表达方式上分析, 此诗的第一句写景, 第二句( 叙事),第三、 四句则是(抒情 )。
“烟笼寒水月笼沙”中 “笼”的好处? “笼”字连用,将轻烟、 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 物融为一体。
“烟笼寒水月笼沙”这 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 的画面?
“花落去”“燕归来” 是自然常事,晏殊却由 此引出情思,遂写出千 古名句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的 “ , ” 美好事物的消逝往往伴 随着重现,惆怅又欣慰。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名句赏析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这两句词写的是人生得意复失意时对旧生活 的感叹及对新生活的积极向往。前句“无可奈何 花落去”写出曾经花繁叶茂的得意生活及秋来花 谢萧落无奈失意;后句“似曾相识燕归来”则是 写秋尽冬过,春暖燕回一派重生新机蓬勃向上, 对新的生活充满了希望,似乎已展望着新一度的 花繁叶茂。 被称为“天然奇偶”。 16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中“此事古 难全”的“此事”是指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使至塞上》
此 诗 作 者 _ _ _王维 _________ , ____________ 唐 (朝)诗 人。
交代了出使的目的和经 过地点的句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颔联用“征蓬、归雁”比 喻 诗人自己 ,表达 了来为人称道,说 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 好。
直”字,表现了烽烟的挺 拔、坚毅之美。
“圆”字,突出了在苍茫 大漠中观落日的浑圆。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是一幅美妙的图画。 这幅图画具有 线条 美。 美的具体表现:
广阔的大漠上,纵的是 烽烟,横的是黄河,圆 的是落日。
忠诚执著,无私奉献。全句言深情而寓真理,含义隽永,
耐人寻味。
10
在李商隐的《无题》一诗 中,常被人们引用来形容 老师辛勤耕耘,无私奉献 的两句诗是: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 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无题》中运用神话传 说表示希望有人传递信 息的诗句是: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 使 至 塞 上 》 中 “ , 。 两句即景设喻,以物自比, 叙事写景,一石二鸟。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使至塞上》中诗人自 比,在叙事写景中传达 出幽微难言的情感的诗 句是“ , ”。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 圆
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 中描写开阔鲜明、气势雄 浑的塞外景象的诗句是 : “ , ”。
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流露了诗人轻松愉悦和急切见到 边关将士的心情。 B、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 了“大漠”的“大”字。 C、这里用一“圆”字,给人以亲 切温暖的感受,意境雄浑。
《泊秦淮》
此 诗 作 者 _ _ _杜牧 _________ , ____________ 唐 (朝)诗 人。
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喻 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 淫 误 国 的 诗 句 是 “ , 。”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 犹唱《后庭花》。
名句赏析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用了曲笔的手法,表面上是在斥责商女, 实际上是在指责坐中听歌的人,讽刺只顾贪图 个人享乐,而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针 砭时弊,抒发心中的不满。 7
李商隐的《无题》沉痛 的心情写伤别的诗句是: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 商 隐 《 无 题 》 中 “ , 。” 表达了生死不渝的爱情, 比喻新奇而巧妙。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 成灰泪始干。
名 句 赏 析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借用春蚕到死才停止吐 丝,蜡烛烧尽才停止流泪,来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至死 不渝,成为一曲悲壮的千古绝唱。它还寓含着一种超越 诗歌本身内容而更具普遍意义的哲理:对工作或事业的
淡雅而又冷清的水边夜 色图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 犹唱后庭花,这两句诗诗 人是在讽刺歌女吗?
抨击了沉湎于酒色、不理朝 政的达官贵人,表达了诗人 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之 情。
《水调歌头》表达了作者 旷达胸襟,表现了作者感 悟 人 生 哲 理 的 词 句 是 ,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 圆缺
当人的事业处于巅峰时, 常常产生寂寞孤独的感觉, 苏轼《水调歌头》中: “ ”。
高处不胜寒
同是望月,自居易抒发骨 肉分离之情,而苏轼则用 “ , ” 表达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
尾联用典故流露了向往 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 典故隐含在哪两个字中?
燕然
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 思想感情? 表现了诗人对守边将士爱国 精神的赞美,也表露了诗人 被排挤出朝廷后内心的抑郁 之情。
不恰当的一项是 ( B ) A .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 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B .三、四两句,“蓬”“雁” 自比,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长河”指黄河。 D .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疆的萧 关见到了候骑,得知都护正带兵 在燕然前线。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 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 风直到夜郎西”,表达的是对 友人的关切;李煜的“无言独 上西楼, 月如钩 ”,抒 发的是别愁离绪;
苏轼的“ 明月几时有 ?把 酒问青天”,表达的是深深 的思念和美好祝愿;杜牧的 “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 淮近酒家”创设的是淡雅的 意境。
名句赏析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是唐代大诗人王维写下的千古流传的
名句。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
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体现了 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4
塞外风光。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
三、赏析
4、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 好处。 “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 “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 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