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美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人的美意识:

日本人的美意识研究开始于明治时期,美学引入日本之后,就有西周的《美妙学说》在西方与日本审美特质的比较中阐释日本及东方美学的特质,强调东方的绘画和书法的审美价值。西周第一次倡导将书法作为审美对象来进行研究。以后的费诺罗莎、冈仓天心、大西祝、高山林次郎、岛村瀧太郎、大塚保治、大西克礼、植田寿藏、九鬼周造都对日本的审美意识作出了独到才阐释。

费诺罗莎从日本的古美术入手,在《美术真说》中分析日本美术中蕴含的审美意识;冈仓天心的《茶之书》从日本茶道的种类、茶具、茶室、艺术鉴赏等方面,阐释茶道中的审美意识;大西克礼《东洋的艺术精神》、《幽玄与あわれ》《风雅论——“寂”的研究》从审美范畴的角度,认为日本的审美意识着眼于自然,着眼于“诗”的艺术,关注歌舞伎、音乐、园林、茶道、花道等具体的艺术样式,以体悟其中的美感。植田寿藏的《日本的美的逻辑》则从法隆寺的百济观音、干漆十一面观音、中宫寺的弥勒菩萨、不动明王、禅的笔画等方面,飞鸟时代的艺术创作,分析日本艺术的审美意识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关系,从中凸显日本的特质。九鬼周造的《いきの構造》分析日本特有的“いき”(粹)的结构,将诗、语言、浮世绘、歌舞伎、净琉璃、图案设计—染整等作为研究的对象,强调““いき”(粹)的民族审美意识与色彩。九鬼周造是海德格尔和柏格森的学生,在审美意识的研究方面深受大师的影响。

竹内敏雄、今道友信、佐佐木健一、神林恒道、西村清和、小田部胤久、多田倒太郎等都从不同视角、不同的艺术形式来研究日本的审美意识。主要的成果有竹内敏雄的《美学》;今道友信的《讲座美学》(五卷本)、《美的相位与艺术》;佐佐木健一的《近代日本的美学与艺术研究》;《神林恒道的《美学事始》、《京都的美学家》;西村清和的《现代艺术哲学》、《语词与形象》;滨下昌宏的《作为主体的美学:近代日本美学研究》以及小田部胤久的大西克礼、和辻哲郎、柳宗悦、鼓常良美学思想的研究等等。

今道友信等人在《美学》第四卷《艺术诸相》中解析音乐、诗学、修辞、演剧、舞蹈、造型艺术(绘画、雕刻)、建筑、电影、设计等具体艺术样式,阐释审美意识的仪式性、层重性、民族性以及其中的创造之美与形而上学审美意识内涵。滨下昌宏通过二叶亭四谜的“戏作的”来分析其中的审美要素,多田道太郎则从谷崎润一郎的散文《阴翳礼赞》分析日本人的美意识,是日常生活中的审美化,“这种美意识不是指美学(esthétique)的那种组织化的美意识,不是被体系化的感性、感受性(sensibilité)。”而是指自己爱好的物品、具体的实物存在的那种想象与感觉。

参考文献:

今道友信:《美学》,东京大学出版会,1984

神林恒道:《美学事始》东京:劲草书房,2002

滨下昌宏:《作为主体的美学:近代日本美学史研究》,京都:晃洋书房,2007

补充

冈仓天心在《茶之书》中论及茶的各种流派是,谈到中国唐、宋、明三代茶的表形——从煎茶、抹茶到淹茶变化,从茶名称的演变到茶器的变化而影响到的制陶艺术,从茶的用水到茶的汤色的讲究到茶在现实世界的禅意与人类的理想境界,多层次地阐述中国茶文化中的审美理念与文化蕴含。

今道友信在《美学》第一卷《美学的历史》东洋美学部分,论述了“中国的艺术哲学”(福永光司执笔),这里没有按照西方恶美学与审美概念去界定中国的审美意识,而是认为“艺术是人类的生命的感动”,试图以艺术从人类生命存在进程中表现快适感的诸形式中,去寻找艺术的定义。认为中国的艺术就是“人类生命的感动,其考察艺术本质的方法就是生命存在的实感“。作者从“中国人的世界观”、“中国的音乐论”、“笔与墨的造型”、“绘画的

画面构成”、“诗书画禅的一体化”等方面分析中国人的审美意识。论述中国人的世界观主要有四个方面——“道”、时间、空间、自然;此外,这一卷还论述了中国的肖像画,分析了传神的概念,论述了“取神与活法”等绘画的技艺中的审美理念。

和辻哲郎的《风土》则从人类学的视角,用莫斯的观点考察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地域文化。在论及中华地域特质时指出:中国人的情感生活样态是一种无感动的存在。与日本艺术相比中国艺术一般是阔大的。但细部空疏。从宫殿建筑的巨大、壮观与其细部的空疏,着似乎可以看作是中国人无感动性的一种表现。但是,如果从汉代出土的文物——玳瑁小箱绘画细节又可以看出其中的纤细的内容。从云冈、龙门的浮雕可以看出其中蕴藏的丰醇与显现精镂细刻。古代的青铜器到唐代丰醇的雕塑、绘画艺术,宋以后到明清时期在个别的个性方面依旧有明显的保存。近代的家具、室内装饰的样式中已经感受不到先秦的古铜器的传统。此外也感受不到如汉代画像石的抽象性和以云冈、龙门大佛的巨大性的,可以在空间远眺的显现宫殿建筑的空疏性作品。由此可以看到作为一贯性的中国文化或许就是一种无感动性的文化吧。(这部分是临时翻译的,大意不错,将来需要的时候再仔细推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