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2《两弹元勋邓稼先》课文拓展 邓稼先的故事素材 冀教版
两弹元勋邓稼先作文素材

两弹元勋邓稼先作文素材
依稀记得,当我很小的时候,第一次认识你是在一本科普书上。
左边是你的照片,右边,是─朵蘑菇云。
长大之后,我对你的认识丰富了一些,知道了你的工作极有价值,足以改变祖国;知道了你的工作极其危险,有时需要你付出自己的生命;知道了你的工作极其机密,它要求你在社会上消失28年;知道了你的工作极其困难,必须承受西方列强们的层层阻挠。
但你义无反顾,于是,苏联人在西伯利亚原始森林里架起了导弹,百万苏军集结在中苏边境上,整装待发,美国人将原子弹运上航空母舰,徐徐驶向中国。
在国家与民族的最后关头,原子弹被你在罗布泊弄响了。
它太强大了,以至于它产生的电磁波绕着地球足足转了8圈,全世界顿时鸦雀无声。
邓稼先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其人格力量更是远远大于他的成就。
杨振宁和邓稼先是同乡发小,从初中到大学再到留学,都在一起。
后来,杨振宁留在繁华的美国,邓稼先回到一穷二白的中国。
杨振宁得到了万众瞩目的诺贝尔奖,邓稼先得到了国家奖励的20元钱——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
邓稼先在健康的时候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在一次核爆炸失败后,为了找到失败的原因,必须有人马上去取回一些重要的部件。
邓稼先说:“谁也别去,我进去吧。
你们去了也找不到,白受污染,我做的,我知道。
”而邓稼先在去世之前的最后一句话是:“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的太远。
”你在什么时候,首先想到的永远是国家和人民!
读你一生,总是会带给我们太多的感动与震撼,你走了,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爱国精神。
我国两弹之父邓稼先 作文素材

我国两弹之父邓稼先作文素材
今天,老师讲了邓稼先,说他是“两弹之父”。
我脑子里浮现出穿着白大褂,脖子上挂着眼镜,笑得很慈祥的爷爷。
他以前在跟我回话,说:“孩子,好好学习,将来也要像我一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爸爸告诉我,邓爷爷是一位大科学家,他带领大家研制生产出了原子弹和氢弹,让祖国变得更加强大。
记住了之后看电视节目,见到了蘑菇云升出的壮观景象,我欣喜若狂,原来那是邓爷爷和他的团队努力的结果。
我一遍遍想象,邓爷爷一定更加聪明厉害,他一定阅读了无数的书籍,才能解开那些古里古怪的科学难题。
但,他一定更加坚强,在艰苦的环境下,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地,最终取得了成功。
我真希望自己也能像邓爷爷一样,努力学习,慢慢长大然后做大贡献!我要学习他的爱国精神,他的刻苦钻研,他的不屈不挠。
下课后,我翻着课本,异常认真地阅读关于邓稼先的故事。
我才发现,邓爷爷和我们一样,也很喜欢写诗词,他写的诗句,透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科学的追求。
我好像听说他们在沙漠戈壁上,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创造了属于人类的“两弹”奇迹。
我慢慢地长大了以后,也要像邓爷爷一样,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我要像他一样,用自己的知识和力量,为祖国的繁荣发展做出杰出贡献!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贡献力量!。
邓稼先小故事

邓稼先小故事【篇一:邓稼先小故事】邓稼先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在他的身上发生了许多故事,他是我国核工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参与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及氢弹的研制,被誉为“两弹元勋”。
下面我们365语录台词网的小编带领大家看一下邓稼先的故事吧!两弹一星邓稼先的故事: 1958年秋,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
邓稼先义无反顾地同意,回家对妻子只说自己“要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难。
从小受爱国思想熏陶的妻子明白,丈夫肯定是从事对国家有重大意义的工作,表示坚决支持。
从此,邓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现在严格警卫的深院和大漠戈壁。
邓稼先就任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理论部主任后,先挑选了一批大学生,准备有关俄文资料和原子弹模型。
1959年6月,苏联政府终止了原有协议,中共中央下决心自己动手,搞出原子弹、和人造卫星。
邓稼先担任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后,一面部署同事们分头研究计算,自己也带头攻关。
在遇到一个苏联专家留下的核爆大气压的数字时,邓稼先在周光召的帮助下以严谨的计算推翻了原有结论,从而解决了关系中国原子弹试验成败的关键性难题。
数学家华罗庚后来称,这是“集世界数学难题之大成”的成果。
中国研制原子弹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尖端领域的科研人员虽有较高的粮食定量,却因缺乏油水,仍经常饥肠响如鼓。
邓稼先从岳父那里能多少得到一点粮票的支援,却都用来买饼干之类,在工作紧张时与同事们分享。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日夜加班。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
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
不知道他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邓稼先不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
他冒着酷暑严寒,在试验场度过了整整8年的单身汉生活,有15次在现场领导核试验,从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
演讲故事素材:两弹元勋邓稼先

两弹元勋邓稼先1979年,一颗核弹头试验落地后,没有爆炸,天空没有出现蘑菇云,核弹从高空直接摔到了地上……“核弹去哪里了?为什么没有爆炸?”“必须找到这枚弹头!”“不行,核弹随时会引爆,核辐射可是要人命的,谁去也不行啊!”同志们惊慌失措,争论不休,不知该如何是好。
“大家都不要争了,我去。
它是我设计的,刚站起来的中国可以没有邓稼先,但不能没有它!”说完,邓稼先只身一人走进了核爆中心区,经过搜索,他终于找到了那枚宝贝的核心部件,正静静地躺在地上。
他走过去,把这枚核弹碎片捧了起来,细细端详。
邓稼先完全明白,他手上这枚制造氢弹的钚239,有着怎样的杀伤力。
仅一克重的钚,就可以毒死一百万只鸽子。
但他全然不顾,直到确认核弹头基本完好,他才喘着粗气、走出弹坑,“平安无事,平安无事,同志们,我们的试验可以开始了!”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从原子弹研制成功,到氢弹爆炸,苏联用了6年多,美国7年多,法国8年多;而中国,两年零八个月。
这真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可好消息背后的代价是,由于长期从事核武器事业,放射物早已侵入他的骨髓癌症病魔多年缠身,邓稼先一生为中国人民所做的,其实并不复杂,只有五件事:原子弹、氢弹、第二代核武器、核武器小型化、核禁试,刚满一只手而已。
但无疑,这是一只巨掌,它宣告了中国人民的尊严,从此不可被践踏,它宣告了中国的大国地位永远不可撼移!同学们,我们生于红旗下长在春风里,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可地球的另一边,巴以冲突、俄乌战争,世界并不太平!我们不能忘记,正是因为邓稼先这样的先辈们,奉献到倾尽所有,奋斗到至死方休,才有我们今天的民族自信和国防安全!各位中华儿女,我们必将铭记历史,砥砺前行,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吾辈自强,强国有我!。
邓稼先名人故事200字左右作文

邓稼先名人故事200字左右作文邓稼先名人故事200字左右作文篇1每个人心里可能都会有一个自己从心底敬佩,崇敬的人,这个人是自己的榜样,是自己学习的目标。
我的心中也有这样一个人,他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
邓稼先是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也是我国一个民族英雄,因为邓稼先始终奋斗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让我国在军事方面强大起来,再数十年后,他又为国家创造了氢弹,再次让我国在科学事业上再次飞跃邓稼先造原子弹和氢弹的时候,遇到了许多困难,许多技术上的困境,但他从不放弃,一直抱着坚定地信念坚持到底的研究科学技术,最好把国家的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因为从事的事业让他会常常接触有害物质邓稼先的身体曾遭受过三次的伤害,导致他先后做了三次大手术。
本来他的病是可以好起来的,但他没有好好休息,仍然坚持做实验,要造好原子弹。
因为他的身体坚持不住,所以在第三次的手术中,因大出血而死亡。
他的潜心钻研科学事业,忘我工作的精神,使我们感动不已。
我突然想起我自己在困难面前退宿的一件事记得平时做数学作业的时候,总是会遇到难题把我困住,所以我放弃了。
现在想想,自己为什么这么轻易放弃地就被困难吓倒?当我想起邓稼先先生在造原子弹的时候遇到困难都没有轻言放弃,而我却让一道小小的数学题被吓到而放弃对比起来我是多么的渺小呀!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会向困难低头,只有少部分人抱着坚定的信念,坚持到底,直到胜利。
所以,从今以后,我一定要像邓稼先先生学习,学习他忘我工作,遇到困难,自己解决,从不轻易放弃的精神。
把我们中国的民族精神发扬光大。
邓稼先名人故事200字左右作文篇2邓稼先是我国伟大的英雄,他为我国国防力量的发展现出了生命。
他知道了‘世界要禁核’后,中日废寝忘食,没日没夜的工作,最后应做了三次手术生体大出血死亡。
邓稼先他们是一代完成了别国五代科学家的任务,一口气从原子弹到中子弹,到氢弹,到电脑模拟的核极限。
我国是在邓稼先逝世后十周年那天爆炸的最后一颗原子弹,然后次日宣布参加禁核的。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2两弹元勋邓稼先主题阅读张爱萍和邓稼先素材冀教版

张爱萍和邓稼先1985年8月初的一天,九院院长邓稼先从绵阳专程赶到北京,向张爱萍及有关领导汇报九院重建情况。
张爱萍一见到邓稼先就有些吃惊:“你怎么瘦了?气色也不太好。
”“不会吧,没有什么变化呀!”邓稼先知道张爱萍不是一般的见面问好。
从他的神色里更从他的为人上感受到他是真切的关心。
而周围的人没谈到他这方面的变化,自己也没感觉到。
张爱萍依然认真地问:“你最近身体怎样?有什么不舒服吗?”邓稼先说:“其他没有什么,只是患痔疮,总流血,怪讨厌的。
”“做过检查和治疗了吗?”“只是做了一般的治疗,没做什么检查。
”“那就到301(医院)去好好检查一下。
我来给你联系。
”张爱萍说着,就打电话给301医院院长,说明了邓稼先的病情,特别叮嘱给全面检查一下。
对方问什么时间,张爱萍说:“现在,现在就去!”“不,不!”邓稼先连忙推辞,“我还没汇报工作哪!”张爱萍问:“有什么急待解决的问题吗?”邓稼先说:“没有。
”张爱萍说:“没有现在就去。
我陪你去。
”“不能不能不能!”邓稼先几乎惊慌失措了。
他知道身为军委副秘书长、国防部长的张爱萍,每天都有许多重要的事情等着他去做。
而且他本人惜时如金,又已是古稀之年的老将军,怎么可以让他陪着自己去查病呢!于是就再三谢绝。
张爱萍已拿起了手杖:“走吧,坐我的车去。
路上可以谈谈你们的情况。
”邓稼先只好服从了。
医院领导和医生,见张爱萍亲自陪着一位病人来检查,已经感受到这位病人的分量了。
而张爱萍还是对他们作了郑重的介绍:“这是我们的功勋科学家!”按常规检查,仅做活检,就需要一个星期才能看到结果,由于张爱萍站在旁边,20分钟就出来了结果。
结果令人震惊:直肠癌,已属中期偏晚,而且有淋巴结及周围组织转移。
张爱萍指示医院领导:马上安排住院,为邓稼先同志专门组织一个医疗小组,尽快研究出治疗方案,我听你们的方案汇报。
张爱萍一天几次电话询问邓稼先的有关情况。
亲自参加了手术方案的研究,并就麻醉、输血、主刀医生及术后特护等事情一一进行了审核,还特地向参加邓稼先手术的医务人员讲了话:我代表国务院、中央军委希望你们、也拜托你们全力以赴、精益求精、慎之又慎地为稼先同志做好这次手术,要把这次手术当成攻坚战来打,而且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两弹元勋邓稼先作文素材

两弹元勋邓稼先作文素材邓稼先,这三个字一提起,就让人心中涌起无限的敬意。
他可是咱们国家的大功臣啊!邓稼先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就聪明好学。
但那个时候,咱们国家正处在艰难时期,他心里就想着一定要为国家做点啥。
后来,他去国外深造,学到了很多先进的知识。
可一毕业,他就毫不犹豫地回到了祖国。
当时的条件那叫一个艰苦,要搞“两弹”研究,啥都缺。
但邓稼先不怕,带着一群科学家,就在那简陋的实验室里埋头苦干。
没日没夜地计算、实验,失败了一次又一次,可他们从不气馁。
他这个人啊,特别实在,也特别能吃苦。
有时候为了获取一个数据,能在沙漠里一待就是好几天。
吃不好,睡不好,他也不在乎。
心里就想着,早点把咱们国家的“两弹”搞出来。
邓稼先还有个特别让人感动的地方,就是他对家人的那份爱。
因为工作的保密性,他经常很长时间不能回家。
他的妻子一个人操持着家里,照顾老人和孩子,可从来没有一句怨言。
而邓稼先呢,心里对家人充满了愧疚,但为了国家的事业,他只能把这份愧疚藏在心底。
他的同事们都说,邓稼先这人特别随和,没有一点架子。
大家在一起工作,就像一家人一样。
他总是鼓励大家,遇到问题一起想办法解决。
在搞科研的过程中,邓稼先还受过辐射。
可他根本不在乎自己的身体,还是坚持工作。
他的身体越来越差,可就算躺在病床上,他还在想着工作的事儿。
邓稼先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咱们国家的国防事业。
他的那种爱国精神,那种为了理想不怕吃苦、不怕牺牲的精神,真的值得咱们每一个人学习。
咱们现在能过上安稳的日子,可别忘了像邓稼先这样的英雄。
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为咱们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长城。
咱们得记住他们,把他们的精神传承下去,让咱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我每次想到邓稼先,心里就满满的敬佩。
他就是咱们的榜样,告诉咱们只要有决心,有信念,就没有干不成的事儿!。
两弹一星邓稼先事迹素材

两弹一星邓稼先事迹素材邓稼先(1924年-2024年),中国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元勋,被誉为“中国核科学之父”。
邓稼先的一生,充满了奋斗、拼搏和探索的精神,为中国的核科学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以下是邓稼先的事迹素材,供参考。
1.被称为核科学泰斗:邓稼先是中国的核物理学家之一,被誉为“核科学泰斗”,也是中国核科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对核物理学的研究起到了开创性的作用,为中国核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两弹一星: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和卫星研发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在中国核试验成功后,他成为全国范围内的知名人物,被视为中国核科学事业的重要代表。
他的贡献被列入中国的国家领袖和功勋纪念章,成为中国核科学家的代表人物。
3.国防科技重任:作为中国核工业系统的创建人之一,邓稼先承担了重大的国防科技任务。
他积极参与国防科技研发,致力于使中国拥有独立自主的核武器和卫星技术。
他的努力使中国获得了强大的国防科技实力,提升了国家的安全保障能力。
4.坚持自力更生:在中国经济困难的年代,邓稼先始终坚持自力更生的原则,对于核科学技术的自主研发充满信心。
他带领自己的团队进行了大量艰苦的实验研究,不依赖外国技术,坚决实现了中国核武器和卫星技术的独立自主。
他的坚持为中国的自主创新奠定了基础。
5.科学家精神:邓稼先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一直保持着对科学的敬畏和追求。
他不仅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关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和平利用核能的可能性。
他主张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来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人类的幸福作出贡献。
6.培养后继人才:邓稼先注重培养后继人才,对于年轻科学家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他为中国核科学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研究人员,这些人员在中国的核科学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的精神和理念将代代传承,为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力量。
邓稼先的事迹不仅仅是一段人生历程,更是中国核科学的宝贵遗产。
他的奋斗精神、科学态度和自主创新的理念,将激励更多的年轻人致力于科学事业,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两弹元勋作文素材

两弹元勋作文素材《了不起的两弹元勋》嘿,朋友们!你们知道“两弹元勋”吗?那可都是超级厉害的人物!邓稼先爷爷,就是其中一位。
他就像一位英勇的战士,为了我们国家能拥有强大的力量,默默地在那艰苦的环境中奋斗着。
想当年,条件那叫一个艰苦啊!没有先进的设备,没有舒适的研究环境,可邓稼先爷爷他们一点儿都没退缩。
我就在想啊,如果是我,面对那样的困难,我能坚持下去吗?恐怕早就打退堂鼓啦!但邓稼先爷爷他们没有,他们心中有着坚定的信念,有着为国家争光的决心。
记得有一次,邓稼先爷爷在实验中遇到了难题。
大家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这可咋办呀?有人说:“要不咱们放弃吧?”邓稼先爷爷却瞪大眼睛,坚定地说:“放弃?那怎么行!咱们不能被这点困难打倒!” 就这样,他们不断尝试,不断改进,终于解决了问题。
这得多有毅力啊!钱学森爷爷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两弹元勋。
他在美国的时候,那里的条件多好啊,可他一心想着回国,为祖国做贡献。
美国人怎么会轻易放他走呢?他们想尽办法阻拦。
钱学森爷爷会怕吗?当然不会!他冲破重重阻碍,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这就好比一只勇敢的鸟儿,不管风雨多大,都要飞回自己的巢。
还有好多好多像他们一样的科学家,他们隐姓埋名,远离家人,一心扑在研究上。
他们难道不想家吗?他们难道不想过舒服的日子吗?不!他们想!但他们更知道,国家的强大比什么都重要。
他们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星,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
他们的奉献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我们现在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能过着幸福的生活,不都是因为他们的付出吗?我们可不能辜负他们的期望,得好好学习,将来也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记住这些两弹元勋,记住他们的付出和努力,把他们当成榜样,努力向前冲!。
“两弹元勋”邓稼先的爱国故事

三一文库()〔“两弹元勋”邓稼先的爱国故事〕邓稼先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在他的身上发生了许多故事,他是我国核工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参与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及氢弹的研制,被誉为“两弹元勋”。
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一下“两弹元勋”邓稼先的爱国故事,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两弹元勋”邓稼先的爱国故事1958年秋,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
邓稼先义无反顾地同意,回家对妻子只说自己“要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难。
从小受爱国思想熏陶的妻子明白,丈夫肯定是从事对国家有重大意义的工作,表示坚决支持。
从此,邓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现在严格警卫的深院和大漠戈壁。
邓稼先就任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理论部主任后,先挑选了一批大学生,准备有关俄文资料和原子弹模型。
1959年6月,苏联政府终止了原有协议,中共中央下决心自己动手,搞出原子弹、和人造卫星。
邓稼先担任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后,一面部署同事们分头研究计算,自己也带头攻关。
在遇到一个苏联专家留下的核爆大气压的数字时,邓稼先在周光召的帮助下以严谨的计算推翻了原有结论,从而解决了关系中国原子弹试验成败的关键性难题。
数学家华罗庚后来称,这是“集世界数学难题之大成”的成果。
中国研制原子弹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尖端领域的科研人员虽有较高的粮食定量,却因缺乏油水,仍经常饥肠响如鼓。
邓稼先从岳父那里能多少得到一点粮票的支援,却都用来买饼干之类,在工作紧张时与同事们分享。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日夜加班。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
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
不知道他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邓稼先不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
邓稼先的事迹(通用6篇)

邓稼先的事迹(通用6篇)一、邓稼先生平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1935年考入志成中学,在读书求学期间,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
1937年北平沦陷后,他曾秘密参加抗日聚会。
后在父亲邓以蛰的安排下,随大姐去往昆明,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1948年至1950年,他在美国普渡大学留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当年毅然回国。
1951年加入九三学社。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邓稼先在一次实验中,受到核辐射,身患直肠癌,于1986年7月29日因手术时大出血在北京不幸逝世,终年62岁。
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09年9月10日入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名单。
2019年12月18日,入选“中国海归70年70人”榜单。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他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二、邓稼先的事迹(通用6篇)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事迹的经历,对事迹很是熟悉吧,事迹可以起到宣传典型人物、引导良好风气的作用。
拟起事迹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邓稼先的事迹(通用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邓稼先的事迹1邓稼先(1924—1986):安徽怀宁人。
他是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的主攻手。
多年来,他为我国的国防事业默默地工作着,不计名利,堪称典范,被誉为“两弹元勋”。
中考经典人物素材:两弹元勋邓稼先

中考经典人物素材:两弹元勋邓稼先导语:为了祖国,他默默无闻,隐姓埋名31年,壮大的蘑菇云见证了他的伟大,他使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就算在临死前,他也面不改色,始终想着祖国,他是真正的中国男儿。
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作文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他出生于安徽省一个书香门第,天资聪颖,且继承了家族潜德不耀的品格。
他成长于国难深重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经历“七七事变”,由北平避至上海、香港,终于到达昆明。
他考入西南联大,与日后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是同窗。
他赴美留学,不足两年读满学分,获得博士学位。
如果就此下去,他的人生应该和很多在美国的同学一样,光鲜体面,优渥从容。
但是他毅然放弃美国优越的生活,回到祖国,投身新中国建设。
1958年,他接受了参加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研制的光荣任务,从此隐姓埋名,义无反顾地奔向了大漠戈壁,漫漫黄沙,一去就是一生。
他就是中国原子弹之父,被尊称为“两弹元勋”的邓稼先。
书香门第,敏而好学1924年6月25日,邓稼先出生在安徽怀宁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父亲邓以蛰当时是清华大学及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与杨振宁父亲杨武之是多年之交。
1936年,邓稼先考入北平崇德中学初中二年级,读至高一。
这三年,他在英文、数学、物理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期间,邓稼先与高他两班的杨振宁成为好友。
“七七事变”后,邓稼先为避迫害,未读完高二,途经上海、香港和越南,到达昆明。
1941年进入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以良好的成绩圆满完成了大学四年的学业。
1948年夏,怀着“今后国家建设需要人才”的理念,邓稼先考取了美国印第安那州普渡大学研究生院。
不足两年读满学分,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此时的他只有26岁,被称为“娃娃博士”。
备考提点:勤奋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石。
邓稼先出身在学养深厚的家族,有聪颖的天资悟性,更有勤奋求学的进取心。
战争的侵袭、辗转流离,都没能阻止他对科学的追求。
少年时形成的勤奋好学的品格,更成为他日后研究核事业,在一无所有的困境中不断跋涉,终于成功的强大助推力。
邓稼先事迹

邓稼先事迹篇一:两弹元勋邓稼先的故事两弹元勋——邓稼先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讲的故事叫“两弹元勋——邓稼先”。
50年代的中国是一个被别人瞧不起的国家,然而,一些留学知识分子的回国,使中国的命运得到了根本的转折。
邓稼先就是这些留学生之一,当时他放弃了博士学位,决心回国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回到中国,积极参加了原子弹的研制工作。
他不怕困难,经常带领工作人员到前线工作,还亲自到黄沙满天的戈壁取样本,冒着被辐射到的危险监制原子弹。
终于,在他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了!随后,邓稼先又以惊人的速度研制成功了氢弹、东方红卫星。
邓小平爷爷曾说过:“两弹是他的勋章,中国为他骄傲!”邓稼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为了祖国的强盛,为了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他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地奋斗了数十年。
他在中国核武器的研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却鲜为人知,直到他死后,人们才知道了他的事迹。
篇二:动人的事迹我眼中的邓稼先邓稼先,安徽怀宁县人,是中国的原子弹之父。
然而,他的伟大事迹却鲜为人知。
曾经观看过一部邓稼先先生的纪录片,在纪录片的结尾,当记者问大街上行色匆匆的人们,是否知道邓稼先这个名字的时候,大家的回答居然都是“不知道”。
我不禁感叹这样一个为新中国默默奉献的伟人,他留给我们的如此之多,得到的却如此之少。
纵观邓稼先的一生,他的性格、气质处处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美德,尤其是他忠党爱国、是他勇于承担、敢于奉献、不怕困难的主人翁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反思。
邓稼先是忠党爱国的。
他的这一品质源于他的学生时代,“七·七”事变后,全家滞留北京,他秘密参加抗日聚会;抗日战争胜利时,他拿到了西南联合大学的毕业证书,在昆明参加了的中国共产党外围组织“民青”,投身于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担任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并在学生运动中担任了北京大学教职工联合会主席。
建国后,他在获得博士后的第九天,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回国,此后便一直从事中国的核武器研究。
关于邓稼先的片段和事例作文素材

关于邓稼先的片段和事例作文素材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邓稼先先生是一位了不起的老人,他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邓老师"。
我对邓老师有很深的印象,因为他一生都在追求知识、关心社会、帮助他人。
邓老师从小就很聪明,学习特别好。
他是贫穷农民家里的孩子,但靠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最好的大学。
在那个年代,很多人连上学的机会都没有,可是邓老师不但上了大学,而且考获博士学位,成为著名的数学家和教育家。
邓老师虽然学问渊博,但从不骄傲自满。
相反,他是一位十分谦逊、勤奋的人。
他常常在夜深人静时还亮着灯苦读,因为他觉得自己的知识还有待增长。
他的座右铭是"活到老,学到老"。
即使年过九旬高龄,他仍在学习新事物,保持年轻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除了学习,邓老师还把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和写作之中。
他教书几十年,桃李满门,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
邓老师对待学生就像亲人一样,平易亲和、和蔼可亲。
有一次,一位学生失学费无钱上学,邓老师立即从自己的薪水中拿出钱借给这名学生,让他安心读书。
邓老师写了许多有价值的书籍,普及科学知识,也著有回忆录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心得体会。
他笔下流利生动,读后令人深受启发和感动。
有一次,邓老师写了一本关于科学普及读物,非常有趣生动,连我们这些小学生都能通俗易懂地学到很多新知识。
除了写书教书之外,邓老师还做了许多公益事业,比如捐款资助贫穷学生、参与环保绿化等等。
他虽然自己生活很节俭,但总乐于助人。
有一次,邓老师得知本村一户人家遭重大灾难,他就立即拿出一笔钱资助这个家庭度过难关。
总之,邓稼先先生是一位品德高尚、学养渊博的长者,他一生孜孜不倦地追求知识、传播知识、服务社会,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虽然邓老师已经离世多年,但他高尚的品德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这就是我想写的关于邓稼先先生的一些事迹。
我希望通过这些片段和事例,能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缅怀这位伟大的老人。
篇2邓稼先,是一个伟大的人物,他是中国现代教育家和革命家。
两弹一星邓稼先事迹素材(5篇)

两弹一星邓稼先事迹素材(5篇)两弹一星邓稼先事迹素材精选篇1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山河。
———题记这是对他的优秀品质与精彩一生的最好诠释,他只是平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只是万千中国人民中的一名。
只因他有满腔热血与拳拳的报国之心和他高深的学识,他从茫茫人海中脱颖而出,犹如浩瀚的大海上卷起的一朵美丽的浪花,但是他却留下了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
他使我们的中国母亲站起来了。
他,就是中国核物理学家——邓稼先。
一个平凡而伟大的人,犹如一座巍峨的高山屹立在我的心中。
他从小跟随母亲到北平,在哲学教授父亲的身边长大。
他年仅26岁就考到了博士学位。
他在美国的生活极其安逸,但他一心挂念着祖国,毅然决然的回到祖国。
一心想着为祖国做出贡献。
他开始研究核武器。
他在而立之际接到命令研制中国的“大炮仗”时,向家人隐瞒实情,谎称自己出去旅行,独自投身进入戈壁滩。
面对戈壁滩如此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他义无反顾地坚持了下来。
他与同事们都把自己的名字和对祖国、对人民的深爱埋在祖国最荒凉最偏僻的地方藏在心灵最深处,发散到艰难的工作中。
终于,天道酬勤。
他成功了,他终于研制并爆炸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他成为了中国第一人。
他把自己的一生全部奉献给了祖国,奉献给了祖国,奉献给了人民,他是伟大的祖国人民伟大坚强的儿子,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我将永远铭记这个祖国的功臣,人民的崇拜者,大人们的敬仰者,我们的偶像!两弹一星邓稼先事迹素材精选篇2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山河。
———题记这是对他的优秀品质与精彩一生的最好诠释,他只是平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只是万千中国人民中的一名。
只因他有满腔热血与拳拳的报国之心和他高深的学识,他从茫茫人海中脱颖而出,犹如浩瀚的大海上卷起的一朵美丽的浪花,但是他却留下了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
他使我们的中国母亲站起来了。
他,就是中国核物理学家——邓稼先。
一个平凡而伟大的人,犹如一座巍峨的高山屹立在我的心中。
他从小跟随母亲到北平,在哲学教授父亲的身边长大。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2两弹元勋邓稼先中国原子弹氢弹之父拓展知识素材冀教版

两弹元勋邓稼先——中国原子弹氢弹之父邓稼先是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的主攻手,多年来,他为我国的国防事业静默地工作着,不计名利,堪称典范。
学成归国邓稼先1924年诞生于北京,他的父亲邓以蜇从事艺术美学探讨,执教于清华高校哲学系。
邓稼先从小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家庭的熏陶为他以后的人生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邓稼先儿童时期由于家与杨振宁家相邻,所以两个年龄相近的孩子常常在一起玩耍,情同手足。
杨振宁早两年进入中学,他天资聪颖,才思灵敏,是个老师和同学都喜爱的“机智鬼”,邓稼先同样很聪慧,但性格较为沉稳,待人忠实厚道,真诚牢靠。
这两个挚友在一起,相互珍视对方的优点,并看作自己性格的补充。
在课余时间,两个人常常形影不离,或是趴在地上玩弹球,或是在墙边以手代拍,仿照壁球嬉戏,或是在一起谈天说地。
两个好挚友当时或许并没有想到,他们一生探讨的课题都是探究微观物理世界的奇妙,而且都取得了宏大的成就。
杨振宁荣获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而邓稼先则成为了中国原子弹、氢弹之父。
1941年,邓稼先考入了西南联合高校物理系,在这里他步入了神圣的物理世界之门,从今起先了在物理世界的遨游。
从西南联大毕业后,邓稼先到北京高校当了助教。
1948年,他以优异的成果考取了留美探讨生,到美国进行深造。
其次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核物理成为世界性的热门学科。
邓稼先意识到,驾驭好这个学科是到达科学前沿的必经之道,所以他选择了粒子物理方面的探讨作博士论文。
1949年,新中国诞生的消息传到大洋彼岸之后,邓稼先的心情再也安静不下来了,他确定学成后归国报效祖国。
1950年8月20日,邓稼先仅用两年的时间便获得了博士学位。
1950年8月29日,他毅然冲破美国的重重阻挠,登上威尔逊总统号轮船,踏上了归国的路程。
回国后,邓稼先参与了正在进行的创建中国近代物理所工作。
他在祖国的怀抱中快速地成长,被聘为年轻的探讨员,并在1956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2《两弹元勋邓稼先》课文拓展邓稼先的故事素材冀教版

邓稼先的故事(一)求学报国邓稼先生活在国难深重的年代,七·七事变以后,端着长枪和刺刀的日本侵略军进入了北平城。
不久北大和清华都撤向南方,校园里空荡荡的。
邓稼先的父亲身患肺病,喀血不止,全家滞留下来。
七·七事变以后的十个月间,日寇铁蹄踩踏了从北到南的大片国土。
亡国恨,民族仇,都结在邓稼先心头。
1941年,邓稼先进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成立于抗战极端困难时期,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三校合并而成,条件简陋,生活清苦。
尽管如此,联大却有非常良好的学术空气,先后培养出了不少优秀人才,邓稼先受业于王竹溪、郑华炽等著名教授,以良好的成绩圆满完成了大学四年的学业。
抗日战争胜利时,他拿到了毕业证书,在昆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青”,投身于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
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担任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并在学生运动中担任了北京大学教职工联合会主席。
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二)毅然回国这位取得学位刚9天的“娃娃博士”毅然放弃了在美国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回到了一穷二白的祖国。
回国后,邓稼先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个大学毕业生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
1958年8月调到新筹建的核武器研究所任理论部主任,负责领导核武器的理论设计,随后任研究所副所长、所长,核工业部第九研究设计院副院长、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
在北京外事部门的招待会上,有人问他带了什么回来。
他说:“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核的知识。
”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三)奇迹诞生1958年秋,二机部副部长刘杰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
邓稼先的事迹作文素材

邓稼先的事迹作文素材
《邓稼先的事迹》
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特别了不起的人的故事,他叫邓稼先。
邓稼先爷爷是一位非常厉害的科学家。
在我们国家还很弱小的时候,外国总是欺负我们,邓稼先爷爷就下定决心,一定要让我们国家强大起来。
那时候,条件特别艰苦。
邓稼先爷爷和他的同事们在沙漠里工作,那里没有好吃的东西,也没有舒服的房子,但是他们一点都不怕。
有一次,实验出了问题,邓稼先爷爷不顾危险,亲自去查看,结果受到了很严重的辐射。
可是,他还是坚持工作,一点都没有退缩。
在邓稼先爷爷和他的伙伴们的努力下,我们国家有了自己厉害的核武器,外国再也不敢随便欺负我们啦!
邓稼先爷爷真的太伟大了,我们要向他学习,不怕困难,努力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美好!
《邓稼先的事迹》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邓稼先爷爷吗?他可是我们国家的大英雄!
邓稼先爷爷从小就很聪明,学习特别好。
长大以后,他知道国家需要他,就毅然投身到科学研究中。
当时,别的国家都有很厉害的武器,而我们国家没有。
邓稼先爷爷就带着一群科学家,没日没夜地研究。
他们在很偏远的地方做实验,那里风很大,沙很多,生活特别艰苦。
但是邓稼先爷爷从来没有抱怨过。
有一回,为了找到一个数据,邓稼先爷爷在实验室里忙了好几天,都没有好好睡觉。
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努力,终于,我们国家也有了强大的武器,这可都是邓稼先爷爷他们的功劳呀!
我们要记住邓稼先爷爷,好好学习,长大了为国家做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邓稼先的故事
(一)求学报国
邓稼先生活在国难深重的年代,七·七事变以后,端着长枪和刺刀的日本侵略军进入了北平城。
不久北大和清华都撤向南方,校园里空荡荡的。
邓稼先的父亲身患肺病,喀血不止,全家滞留下来。
七·七事变以后的十个月间,日寇铁蹄踩踏了从北到南的大片国土。
亡国恨,民族仇,都结在邓稼先心头。
1941年,邓稼先进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成立于抗战极端困难时期,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三校合并而成,条件简陋,生活清苦。
尽管如此,联大却有非常良好的学术空气,先后培养出了不少优秀人才,邓稼先受业于王竹溪、郑华炽等著名教授,以良好的成绩圆满完成了大学四年的学业。
抗日战争胜利时,他拿到了毕业证书,在昆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青”,投身于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
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担任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并在学生运动中担任了北京大学教职工联合会主席。
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二)毅然回国
这位取得学位刚9天的“娃娃博士”毅然放弃了在美国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回到了一穷二白的祖国。
回国后,邓稼先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个大学毕业生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
1958年8月调到新筹建的核武器研究所任理论部主任,负责领导核武器的理论设计,随后任研究所副所长、所长,核工业部第九研究设计院副院长、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
在北京外事部门的招待会上,有人问他带了什么回来。
他说:“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核的知识。
”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三)奇迹诞生
1958年秋,二机部副部长刘杰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征询他是
否愿意参加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
邓稼先义无反顾地同意,回家对妻子只说自己“要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难。
从小受爱国思想熏陶的妻子明白,丈夫肯定是从事对国家有重大意义的工作,表示坚决支持。
从此,邓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现在严格警卫的深院和大漠戈壁。
邓稼先就任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理论部主任后,先挑选了一批大学生,准备有关俄文资料和原子弹模型。
1959年6月,苏联政府终止了原有协议,中共中央下决心自己动手,搞出原子弹和人造卫星。
邓稼先担任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后,一面部署同事们分头研究计算,自己也带头攻关。
在遇到一个苏联专家留下的核爆大气压的数字时,邓稼先在周光召的帮助下以严谨的计算推翻了原有结论,从而解决了关系中国原子弹试验成败的关键性难题。
数学家华罗庚后来称,这是“集世界数学难题之大成”的成果。
中国研制原子弹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尖端领域的科研人员虽有较高的粮食定量,却因缺乏油水,仍经常饥肠响如鼓。
邓稼先从岳父那里能多少得到一点粮票的支援,却都用来买饼干之类,在工作紧张时与同事们分享。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日夜加班。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
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
不知道他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邓稼先不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
他冒着酷暑严寒,在试验场度过了整整8年的单身汉生活,有15次在现场领导核试验,从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
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他最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
他还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以证实效果。
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
按照“邓—于方案”,最后终于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八个月试验成功。
这同法国用8年、美国用7年、苏联用10年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