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第四节 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分离小室”进行单细胞分离 用显微操纵器进行单细胞分离 用菌丝尖端切割法进行单细胞分离
16
菌种保藏
▪ 菌种保藏:对选育出来的优良性状菌株妥 善保藏,不使其污染、退化、死亡
▪ 原理:根据微生物食、住、行特点,创造 人工条件使微生物处于代谢极微弱、缓慢, 生长繁殖受抑制的休眠状态。
基本方法
生活态 休眠态
三、共生关系 (Symbiosis)
▪ 具有互利关系的两个微生物群体相互更为 密切,形成结构特殊的共生体物,两者绝 对互利,分开后甚至难以单独生活,而且 互相之间具有高度专一性,一般不能由其 它种群取代共生体中的组成成员。
▪ 典型:地衣——藻类和真菌的共生体 ▪ 原生动物与藻类的共生是又一种普遍存在
培养基传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养 斜面、平板 寄主传代培养 冷冻 液氮、低温冰箱 干燥 沙土管、冷冻真空干燥 17
菌种保藏
▪ 具体常用的方法:
➢定期移植法 ➢干燥法 ➢隔绝空气法 ➢蒸馏水悬浮法 ➢综合法
18
菌种保藏
由于微生物的多样性,不同的微生物往往对不 同的保藏方法有不同的适应性,迄今为止尚没有一 种方法能被证明对所有的微生物均适宜。因此,在 具体选择保藏方法时必须对被保藏菌株的特性、保 藏物的使用特点及现有条件等进行综合考虑。对于 一些比较重要的微生物菌株,则要尽可能多的采用 各种不同的手段进行保藏,以免因某种方法的失败 而导致菌种的丧失。
➢ 内寄生 (endoparastism) :寄生菌进入寄主 体内的方式。
8
9
判断以下情况微生物之间的关系类型
▪ 1、粘细菌在一定距离外,依靠其胞外酶溶解敏 感细菌群,使敏感菌群释放出营养物质供其生长 繁殖。
▪ 2、病毒与放线菌 ▪ 3、真菌菌丝产生侧生短分枝,分枝短菌丝的细
胞组成菌丝圈,套住线虫。然后菌丝侵入线虫体 内生长繁殖,耗尽线虫体内物质。
➢ 广义:广义的复壮是一项积极的措施,即在菌 种的生产性能尚未衰退前就经常有意识地进行 纯种分离和生产性能的测定工作,以期菌种的 生产性能逐步有所提高。
15
菌种的退化与复壮
▪ 复壮方法主要有:
➢ 纯种分离
➢ 通过寄主进行复壮
➢ 联合复壮
纯 种
菌落纯(“菌种 纯”)
分
离
法 细胞纯(“菌株
纯”)
平板表面途布法 平板划线分离法 琼脂培养基浇注法
▪ 7、纤维分解菌分解纤维产生的糖类可为固氮细菌提供碳 源和能源,而固氮细菌固定的氮素可为纤维分解微生物 提供氮源
11
第五节 菌种的退化复壮与保藏
12
菌种的退化与复壮
▪ 菌种退化:指群体中退化细胞占一定数量 后表现出的菌种性能下降(发生在细胞群 体中的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逐步演变过程)
▪ 引起菌种退化的原因:
19
菌种保藏机构
1979年7月,我国成立了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 管理委员会(CCCCM),委托中国科学院负责全国菌 种保藏管理业务,并确定了与普通、农业、工业、医 学、抗生素和兽医等微生物学有关的六个菌种保藏 管理中心。各保藏管理中心从事应用微生物各学科 的微生物菌种的收集、保藏、管理、供应和交流。 以便更好地利用微生物资源为我国的经济建设、科 学研究和教育事业服务
的共生现象
5
四、拮抗现象 (Antogonism)
▪ 由于一种微生物类群生长时所产生的某些代谢产 物,抑制甚至毒害了同一生境中的另外微生物类 群的生存,而其本身却不受影响或危害,这种现 象称之为拮抗现象。
▪ 也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 分为两种:
➢ 一是由于一类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改变了环境条件而使 改变了的环境条件不适宜于其他微生物类群的生长和 代谢。例如人们在腌制酸菜或泡菜
➢ 竞争生存空间
3
二、共栖关系
▪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的两个微生物群体共栖 时,双方可能有两种情况:
▪ 一是一个群体得益而另一个群体并无影响。 这种称为偏利共栖关系(Commensalism) 。
▪ 二是两个微生物群众共栖时互为有利的现 象即 互利的共栖关系 (Mutualism) 。—— 互生关系
4
10
判断以下情况微生物之间的关系类型
▪ 4、含硫矿尾水中,由于硫杆菌 ( Thiobacillus ) 的活动, 使 pH 值大大降低,因而其他微生物也难以在这种环境中 生存 。
▪ 5、原生动物从藻类光合作用过程中获得有机物质和 O2 , 并为藻类提供 CO2 进行光合作用。
▪ 6、厌氧消化过程中,水解性细菌和产氢产乙酸细菌为产 甲烷细菌提供生长和产甲烷的前体如 H2 /CO2 、乙酸、 甲酸等
第四节 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
1
竞争
种内关系
微
互助
生
物
竞争
互利共栖
之 间
互生
偏利共栖
的
种间关系
共生
特异性偏害
关
偏害
系
非特异性偏害
捕食
专性寄生
寄生
兼性寄生 2
一、竞争关系
▪ 强者生存,弱者淘汰——竞争现象普遍存在
? ➢ 竞争营养
➢ 环境条件改变,也会导致竞争结果的改变
▪ 微生物群体对不良环境的抗逆性存在差异, 在环境因素发生变化时,都会导致双方竞争 力变化,从而改变竞争的结果。
➢ 二是一类微生物产生某些能抑制、甚至杀死其他微生 物类群的代谢产物。较普遍的是产抗生素的微生物。
6
五、捕食关系 (Predation)
▪ 指一种微生物以另一种微生物为猎物进行 吞食和消化的现象。
▪ 自然界中最典型和最大量的捕食关系是原 生动物对细菌、酵母、放线菌和真菌孢子 等的捕食。除此之外,还有藻类捕食其他 细菌和藻,原生动物也捕食其他原生动物, 真菌捕食线虫等。
▪ 例:四膜虫与克氏杆菌共培养时的消长关 系
7
六、寄生关系 (Parasitism)
▪ 一种微生物需要在另一种微生物体内生活, 从中摄取营养才能得以生长繁殖
▪ 结果——引起寄主的损伤或死亡 ▪ 从寄生菌是否进入寄主体内来分,可以分
为:
➢ 外寄生 (ectoparastism):寄生菌并不进入寄 主体内的寄生方式。
➢ 变异 ➢ 污染 ➢ 死亡
13
菌种的退化与复壮
▪ 菌种退化的防止方法:
➢ (1)控制传代次数 ➢ (2)创造良好的培养条件 ➢ (3)利用不同类型的细胞进行接种传代 ➢ (4)采用有效的菌种保藏方法
14
菌种的退化与复壮
▪ 复壮:
➢ 狭义:指在菌种已发生衰退的情况下,通过纯 种分离和测定生产性能等方法,从衰退的群体 中找出尚未衰退的个体,以达到该菌原有典型 性状的一种措施。
16
菌种保藏
▪ 菌种保藏:对选育出来的优良性状菌株妥 善保藏,不使其污染、退化、死亡
▪ 原理:根据微生物食、住、行特点,创造 人工条件使微生物处于代谢极微弱、缓慢, 生长繁殖受抑制的休眠状态。
基本方法
生活态 休眠态
三、共生关系 (Symbiosis)
▪ 具有互利关系的两个微生物群体相互更为 密切,形成结构特殊的共生体物,两者绝 对互利,分开后甚至难以单独生活,而且 互相之间具有高度专一性,一般不能由其 它种群取代共生体中的组成成员。
▪ 典型:地衣——藻类和真菌的共生体 ▪ 原生动物与藻类的共生是又一种普遍存在
培养基传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养 斜面、平板 寄主传代培养 冷冻 液氮、低温冰箱 干燥 沙土管、冷冻真空干燥 17
菌种保藏
▪ 具体常用的方法:
➢定期移植法 ➢干燥法 ➢隔绝空气法 ➢蒸馏水悬浮法 ➢综合法
18
菌种保藏
由于微生物的多样性,不同的微生物往往对不 同的保藏方法有不同的适应性,迄今为止尚没有一 种方法能被证明对所有的微生物均适宜。因此,在 具体选择保藏方法时必须对被保藏菌株的特性、保 藏物的使用特点及现有条件等进行综合考虑。对于 一些比较重要的微生物菌株,则要尽可能多的采用 各种不同的手段进行保藏,以免因某种方法的失败 而导致菌种的丧失。
➢ 内寄生 (endoparastism) :寄生菌进入寄主 体内的方式。
8
9
判断以下情况微生物之间的关系类型
▪ 1、粘细菌在一定距离外,依靠其胞外酶溶解敏 感细菌群,使敏感菌群释放出营养物质供其生长 繁殖。
▪ 2、病毒与放线菌 ▪ 3、真菌菌丝产生侧生短分枝,分枝短菌丝的细
胞组成菌丝圈,套住线虫。然后菌丝侵入线虫体 内生长繁殖,耗尽线虫体内物质。
➢ 广义:广义的复壮是一项积极的措施,即在菌 种的生产性能尚未衰退前就经常有意识地进行 纯种分离和生产性能的测定工作,以期菌种的 生产性能逐步有所提高。
15
菌种的退化与复壮
▪ 复壮方法主要有:
➢ 纯种分离
➢ 通过寄主进行复壮
➢ 联合复壮
纯 种
菌落纯(“菌种 纯”)
分
离
法 细胞纯(“菌株
纯”)
平板表面途布法 平板划线分离法 琼脂培养基浇注法
▪ 7、纤维分解菌分解纤维产生的糖类可为固氮细菌提供碳 源和能源,而固氮细菌固定的氮素可为纤维分解微生物 提供氮源
11
第五节 菌种的退化复壮与保藏
12
菌种的退化与复壮
▪ 菌种退化:指群体中退化细胞占一定数量 后表现出的菌种性能下降(发生在细胞群 体中的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逐步演变过程)
▪ 引起菌种退化的原因:
19
菌种保藏机构
1979年7月,我国成立了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 管理委员会(CCCCM),委托中国科学院负责全国菌 种保藏管理业务,并确定了与普通、农业、工业、医 学、抗生素和兽医等微生物学有关的六个菌种保藏 管理中心。各保藏管理中心从事应用微生物各学科 的微生物菌种的收集、保藏、管理、供应和交流。 以便更好地利用微生物资源为我国的经济建设、科 学研究和教育事业服务
的共生现象
5
四、拮抗现象 (Antogonism)
▪ 由于一种微生物类群生长时所产生的某些代谢产 物,抑制甚至毒害了同一生境中的另外微生物类 群的生存,而其本身却不受影响或危害,这种现 象称之为拮抗现象。
▪ 也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 分为两种:
➢ 一是由于一类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改变了环境条件而使 改变了的环境条件不适宜于其他微生物类群的生长和 代谢。例如人们在腌制酸菜或泡菜
➢ 竞争生存空间
3
二、共栖关系
▪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的两个微生物群体共栖 时,双方可能有两种情况:
▪ 一是一个群体得益而另一个群体并无影响。 这种称为偏利共栖关系(Commensalism) 。
▪ 二是两个微生物群众共栖时互为有利的现 象即 互利的共栖关系 (Mutualism) 。—— 互生关系
4
10
判断以下情况微生物之间的关系类型
▪ 4、含硫矿尾水中,由于硫杆菌 ( Thiobacillus ) 的活动, 使 pH 值大大降低,因而其他微生物也难以在这种环境中 生存 。
▪ 5、原生动物从藻类光合作用过程中获得有机物质和 O2 , 并为藻类提供 CO2 进行光合作用。
▪ 6、厌氧消化过程中,水解性细菌和产氢产乙酸细菌为产 甲烷细菌提供生长和产甲烷的前体如 H2 /CO2 、乙酸、 甲酸等
第四节 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
1
竞争
种内关系
微
互助
生
物
竞争
互利共栖
之 间
互生
偏利共栖
的
种间关系
共生
特异性偏害
关
偏害
系
非特异性偏害
捕食
专性寄生
寄生
兼性寄生 2
一、竞争关系
▪ 强者生存,弱者淘汰——竞争现象普遍存在
? ➢ 竞争营养
➢ 环境条件改变,也会导致竞争结果的改变
▪ 微生物群体对不良环境的抗逆性存在差异, 在环境因素发生变化时,都会导致双方竞争 力变化,从而改变竞争的结果。
➢ 二是一类微生物产生某些能抑制、甚至杀死其他微生 物类群的代谢产物。较普遍的是产抗生素的微生物。
6
五、捕食关系 (Predation)
▪ 指一种微生物以另一种微生物为猎物进行 吞食和消化的现象。
▪ 自然界中最典型和最大量的捕食关系是原 生动物对细菌、酵母、放线菌和真菌孢子 等的捕食。除此之外,还有藻类捕食其他 细菌和藻,原生动物也捕食其他原生动物, 真菌捕食线虫等。
▪ 例:四膜虫与克氏杆菌共培养时的消长关 系
7
六、寄生关系 (Parasitism)
▪ 一种微生物需要在另一种微生物体内生活, 从中摄取营养才能得以生长繁殖
▪ 结果——引起寄主的损伤或死亡 ▪ 从寄生菌是否进入寄主体内来分,可以分
为:
➢ 外寄生 (ectoparastism):寄生菌并不进入寄 主体内的寄生方式。
➢ 变异 ➢ 污染 ➢ 死亡
13
菌种的退化与复壮
▪ 菌种退化的防止方法:
➢ (1)控制传代次数 ➢ (2)创造良好的培养条件 ➢ (3)利用不同类型的细胞进行接种传代 ➢ (4)采用有效的菌种保藏方法
14
菌种的退化与复壮
▪ 复壮:
➢ 狭义:指在菌种已发生衰退的情况下,通过纯 种分离和测定生产性能等方法,从衰退的群体 中找出尚未衰退的个体,以达到该菌原有典型 性状的一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