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类蛋白质例解
阜城县五中七年级生物下册4.8.1人类的食物例题解析新版北师大版

第1节人类的食物典型例题一:青少年适当多吃点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利于生长发育,这是因为蛋白质()A.能预防脚气病B.是人的生长和细胞更新的重要原料C.能加速血液循环D.是人体生命活动最主要的供能物质答案:B解析:其中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修复和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
此外,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青少年是长身体的重要阶段,应该多吃奶、蛋、鱼、肉等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典型例题二:某人患贫血,你认为该患者在饮食上应该适当增补的是含()丰富的无机盐。
A.钙B.铁C.锌D.碘答案:B解析:A、钙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人体缺钙,幼儿青少年会患佝偻病,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在牛奶、虾皮中含有丰富的钙,不符合题意;B、铁是血红蛋白的主要组成成分,缺乏会患贫血,在肝脏、蛋含有丰富的铁.所以符合题意;C、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在海产品、瘦肉中有丰富的锌,不符合题意;D、碘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成分,缺乏会患甲状腺肿大,应食用加碘盐,不符合题意;故选:B。
典型例题三:下列营养物质中,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有机物是()A.糖类B.脂肪C.无机盐D.维生素答案:D解析:AB、糖类和脂肪都能为人体提供能量,故AB错误;C、无机盐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属于无机物,故C错误;D、维生素虽然是有机物,但不能提供能量.故D正确。
故选:D。
典型例题四: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美食,主要原料是糯米,糯米主要为人体提供()A.脂肪B.糖类C.蛋白质D.维生素答案:B解析:糯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
故选:B第1节形形色色的生物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描述生物多样性,认识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内在联系。
(2)区别生物与非生物、举例说明生命的基本特征.2过程与方法(1) 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积累、使用信息的能力,通过交流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例解“有关蛋白质的计算”

链间由肽键相连 , 那就是一条肽链 。 每条肽链中 : 肽键 数 = 基 酸数 一 ; 条 肽链 中 : 键 数 = 基 酸 数 一 氨 1多 肽 氨 肽 链数 。 2 计算蛋白质 中的相关 问题可分为四类 21 计算 多肽或蛋 白质中肽键数 目、缩合失去水分 .
解析 : 1 0 这 0个 氨 基 酸 , 果 R基 中无 氨 基 和 0 如
两个氨 基 和两个 羧基 。两 个氨 基酸 缩合 形成 二肽 , 二 肽 分子 一 端是 氨基 , 端是 羧 基 。一 个 氨基 和 一个 另一
羧基 缩 合形成 肽键 , 去一 分子 水— —少 了两个 氢原 失
子 和一 个氧 原子 , 而氮 原子 等没 有减 少 。
13 肽 链 .
键数= 氨基酸数一 ,这个蛋 白质完全水解成氨基酸 , 1 破坏 的肽键数= — ; m r环肽 中氨基酸数= t 肽键数 , 每一 个 环肽 比相 同氨基 酸数 量 的肽链 多一 个肽 键 , n条 这 肽链 有 z 环肽 , m n 多减 了 z 肽键 。 个 即“ — ” 个
参考 答 案 : — 。 mn
多个氨基酸缩合形成一条肽链 , 它们之间以肽键
相连 : 两个 氨基 酸 形 成 一个 肽 键 、 三个 氨 基 酸形 成 两
个 肽键 … … , 条 肽链 中肽键 数 = 基 酸数 一 。不 考 一 氨 1 虑各 氨基 酸 R基 中的 氨基 和羧 基 ,肽链 一 端是 游 离
高考生物 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细胞中的无机物及糖类脂质(解析)

藏躲市安详阳光实验学校专题二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细胞中的无机物及糖类、脂类【高频考点解读】1.近三年高考中,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检测的考查最为突出,多以选择题的形式直接考查对染色原理、过程及结果的识记;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和水、无机盐的作用多以选择题的形式,结合代谢、重要化合物及生产生活实际,考查对水、Na+、K+、酶、激素、抗体、色素、核酸等的理解记忆。
2.对本讲内容的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1)通过比较,识记不同化合物的组成元素,联系生态系统的元素循环(物质循环)理解生物体与无机自然界元素组成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2)联系代谢、抗性和生产实际理解自由水和结合水的生理作用,通过实例识记无机盐的作用。
(3)牢记物质鉴定的试剂和显色反应,注意不同试剂的使用方法和不同物质鉴定的条件。
【热点题型】题型一考查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例1、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学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一种元素的作用能被其他元素替代B.细胞中的脱氧核苷酸和脂肪酸都不含有氮元素C.主动运输机制有助于维持细胞内元素组成的相对稳定D.细胞中的微量元素因含量极少而不如大量元素重要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中化学元素的相关知识。
细胞中每种元素的作用各不相同;脱氧核苷酸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细胞中的微量元素虽含量极少,但其作用和大量元素同等重要。
故A、B和D都不正确。
主动运输机制有助于维持细胞内元素组成的相对稳定。
答案:C【提分秘籍】运用元素的观点分析问题(1)从化合物的元素组成上分析代谢产物: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中都有C、H、O,可推知其代谢产物中都有CO2和H2O;蛋白质中还含有N,故其代谢产物中还含有尿素。
(2)从化合物的元素含量上分析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的多少,脂肪的含氢量多于糖类,因此等质量的脂肪彻底氧化分解时所消耗的O2比糖类多,释放的能量也多于糖类。
(3)化合物的特殊元素组成在同位素标记法中的应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可以示踪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中碳、氧原子的去向;示踪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和分泌途径;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于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在研究DNA复制时,可用于证明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方式;还可用于基因诊断和DNA 分子杂交。
2020-2021学年高二化学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二册教师用书:7.4.1 糖类 Word版含解析

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第1课时糖类课前自主预习一、基本营养物质1.种类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主要包括: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其中,糖类、油脂、蛋白质为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物质。
2.组成元素糖类、油脂、蛋白质组成的共同元素为C、H、O,蛋白质除含有上述几种元素外还含有S、P、N等元素。
二、糖类1.分类及代表物2.化学性质(1)葡萄糖的特征反应:①在加热条件下,使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产生砖红色沉淀; ②在碱性、加热条件下,能与银氨溶液反应析出单质银(也叫银镜反应)。
(2)淀粉的特征反应: 常温下,淀粉遇碘显蓝色。
(3)双糖、多糖的水解: ①蔗糖水解 如图所示现象: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解释:蔗糖水解生成的葡萄糖和Cu(OH)2共热生成Cu 2O 。
蔗糖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 12H 22O 11(蔗糖)+H 2O ――→稀H 2SO 4△C 6H 12O 6(葡萄糖)+C 6H 12O 6(果糖)。
②多糖水解淀粉(或纤维素)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 6H 10O 5)n (淀粉)+n H 2O ――→催化剂△n C 6H 12O 6(葡萄糖)或(C 6H 10O 5)n (纤维素)+n H 2O ――→催化剂△n C 6H 12O 6(葡萄糖)。
3.糖类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1)医疗输液中用到的糖类物质是葡萄糖; (2)食用白糖、冰糖等的成分为蔗糖;(3)用来生产葡萄糖和酒精的糖类物质是淀粉;(4)纤维素在人体中可以加强胃肠蠕动,其含量丰富的物质可以用来造纸。
课堂互动探究葡萄糖的分子结构与性质1.分子结构2.化学性质(1)醛基的性质(还原性)①在加热、碱性条件下,能还原弱氧化剂银氨溶液而析出银(银镜反应)。
②碱性条件下,在加热至沸腾时,能还原弱氧化剂新制氢氧化铜而生成砖红色沉淀(Cu2O)。
③能被强氧化剂如酸性高锰酸钾氧化。
(2)羟基的性质(类比乙醇)①与金属钠反应放出H2:1 mol葡萄糖与足量钠反应放出H22.5 mol。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1 分子与细胞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自主梳理检测原理是利用某些化学试剂与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1.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2.淀粉遇碘变蓝。
3.脂肪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
4.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要点归纳1.实验原理及目的要求根据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2.实验流程归纳(1)选材→制备组织样液→显色反应。
(2)脂肪的检测还可利用显微镜观察法,实验流程为:取材→切片→制片→观察。
3.实验材料的选择(1)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最理想的实验材料是还原糖含量较高的生物组织(或器官),而且组织的颜色较浅,易于观察。
可选用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等。
(2)脂肪的鉴定实验中,实验材料最好选富含脂肪的生物组织,若利用显微镜观察,则最好选择花生种子。
如果是新鲜花生种子,可不必浸泡,浸泡后效果反而不好;如果是干种子,需浸泡3~4h最适宜切片(浸泡时间短,不容易切片;浸泡时间过长,组织太软,切下的薄片不易成形)。
(3)蛋白质的鉴定实验,最好选用富含蛋白质的生物组织。
植物材料常用大豆,且浸泡1~2d,适于研磨,动物材料常用鸡卵清蛋白。
4.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1)在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实验中,加热试管中的溶液时,应该用试管夹夹住试管上部,放入盛50~65℃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
注意试管底部不要接触烧杯底部;斐林试剂不稳定易变性,应现用现配。
(2)还原糖、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在加相应试剂鉴定之前,要留出一部分组织样液,以便与鉴定后的样液颜色作对比,增强实验的说服力。
(3)在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如果用蛋清稀释液作为实验材料,一定要稀释到一定程度,否则,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后会粘在试管的内壁上,使反应不彻底,试管也不易洗刷干净。
感悟拓展(1)浓度不同。
斐林试剂中CuSO4溶液浓度为0.05g/mL,双缩脲试剂中CuSO4溶液浓度为0.01g/mL。
实验二十三 淀粉、葡萄糖和蛋白质

实验二十三淀粉、葡萄糖和蛋白质实验设计思想:1.通过实验帮助学生掌握淀粉、葡萄糖、蛋白质的特性。
2.学习用实验来检验淀粉、葡萄糖、蛋白质。
3.学会利用物质的特性检验物质的存在。
实验原理:1.碘遇淀粉变成蓝色。
2.葡萄糖溶液中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加热,会生成红色沉淀。
3.盐使蛋白质的溶解性降低。
4.加热、重金属盐、硝酸会使蛋白质变性。
5.灼烧蛋白质会发出烧焦羽毛的气味。
实验目的:1.掌握淀粉、葡萄糖、蛋白质的特性。
2.学会利用实验检验淀粉、葡萄糖、蛋白质。
实验用品:试管、酒精灯、棉纱线、镊子、胶头滴管碘水、淀粉糊、5%硫酸铜溶液、10%氢氧化钠溶液、10%葡萄糖溶液、鸡蛋清、饱和硫酸钠溶液、乙酸铅溶液、浓硝酸实验步骤:2.蛋白质的性质分别加入蒸馏水及饱和硫酸钠溶液,观察现象。
在饱和硫酸钠溶液中不溶解硫酸钠降低蛋白质的溶解性2.取三支试管,各装入3mL鸡蛋清溶液,给其中一支试管加热,另一支试管加入少量乙酸铅溶液,第三支试管加入几滴浓硝酸微热,观察现象。
加热有沉淀析出加乙酸铅有沉淀析出加硝酸有沉淀析出且变黄加热、重金属盐、硝酸可使蛋白质变性蛋白质变性属于化学变化3.用镊子夹一小块凝固的蛋白质,在酒精灯上灼烧,闻气味。
灼烧一根头发闻气味。
灼烧一根棉线闻气味。
烧焦羽毛的气味烧焦羽毛的气味无异味灼烧蛋白质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头发含蛋白质棉线中不含蛋白质实验点拨:1.原理拓展(1)在检验葡萄糖的实验中要确保氢氧化钠过量。
氢氧化钠的作用一是生成氢氧化铜,二是确保反应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2)重金属盐有铜盐、钡盐、铅盐、银盐、汞盐等。
(3)AgNO3遇到蛋白质即生成黑色的蛋白银。
某学生实验时不慎在手指上沾染了少量AgNO3溶液,第二天发现手指上染过AgNO3溶液的皮肤颜色变成了黑色;如果手指上不慎沾染了硝酸溶液,皮肤会变成黄色。
(4)在鸡蛋白的水溶液中分别加入饱和硫酸钠和硫酸铜溶液都会产生固体物质,但这两种过程是不一样的。
糖类、脂类、蛋白质

pK2=8.95
NH2
pK3=10.53
Lys++
Lys+
Lys±
Lys-
pI
8.95+10.53 2
9.74
(06年联赛)40.赖氨酸有3个pK值,pKl=2.1;pK2=9.0; pK3=10.5;赖氨酸的pI为
A.2.2 B.5.55 C.6.3 D.9.75 E.10.5
【参考答案】D 解析:氨基酸的解离特点是羧基解离度大于氨基,且 解离常数逐渐增大,pI=两性离子两侧pK的算术平均 值。赖氨酸含两个—NH2,所以,pK1(-COOH)为 2.1 ,pK2(-NH2)为9.0,pK3(-NH2)为10.5。 pK2 和pK3是两性离子两侧的pK。
天然氨基酸几乎都为L型。
(四)氨基酸的分类:
极性氨基酸
1.按侧链区分:
非极性氨基酸
2.按人和动物能否合成: 必需氨基酸(体内不能合成,必需通过食物摄取) 非必需氨基酸(体内通过转氨基等过程能合成) 必需氨基酸共8种:
赖氨酸(Lys) 色氨酸(Trp)
苯丙氨酸(Phe)亮氨酸(Leu)
异亮氨酸(Ile) 苏氨酸(Thr)
五碳糖和六碳糖等在溶液中大多不成上述的链式,
而成环式结构。
半缩醛碳原子或异头碳原子
-OH半缩醛羟基
分子内亲核 加成
透视式环状结构
(五)单糖的镜像异构体:
两个异构体的构象如同物体与镜中的像的关系。
天然葡萄糖都为D型,但由于第一位C(异头碳) 上—OH空间可存在于两个位置,从而又派生出两个 异构体。
三.多糖:
1.淀粉:植物细胞中储存态的糖。
通式: (C6H10O5)n n为α—D-G的数目 分类:
直链淀粉:G以1-4糖苷键连接,不分支,卷曲为螺旋形。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03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专题03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考纲解读】【知识梳理】1.细胞中的糖类(1)糖类的元素组成是____________。
(2)蔗糖可水解为_____糖和______糖。
(3)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基本单位都是__________,其中只有植物才有的多糖是_________,动物特有的是_________。
2.细胞中的脂质(1)细胞中的脂质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
(2)脂肪的元素组成是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磷脂的元素组成是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固醇的元素组成是________,固醇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胆固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1)还原糖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还原糖的检测用_______________试剂,反应现象是______________,试剂的使用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脂肪的检测可用_______和________试剂,反应现象是_______和_______。
(4)蛋白质的检测用_______________试剂,反应现象是______________,试剂的使用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脂肪的检测过程中滴加染剂后需用________洗去浮色。
【考点精讲】1.细胞中的糖类(1)组成元素:仅由C、H、O元素构成。
高中化学 第3章 第3节 糖类 蛋白质 课件 鲁科版必修2

2023/5/17
生产计划部
第一页,共34页。
1.糖类
(1)糖的组成特征
糖类是由_C_、__H_、__O__三种元素组成的,且分子中 H、O 原子 个数比大多为 2∶1,故通常可用通式____C_n_(_H_2_O_来)m 表示糖类, 因此糖类又称为__碳__水__化__合__物_。
同分异构体;葡萄糖是动植物体内的主要能量物质,它是通过
缓慢氧化生成CO2 和水(有氧呼吸)或乙醇、乳酸等物质(无氧呼 吸)的方式来为人体提供能量;葡萄糖属于单糖,不能继续水解。
第十九页,共34页。
例 3.将淀粉浆和淀粉酶的混合物放入半透膜袋中,扎好后
浸入流动的温水中,经过足够的时间后,取出袋内的液体,分 别与①碘水;②新制 Cu(OH)2 悬浊液加热;③浓 HNO3(微热) 作用,其现象依次是( B )。
c.用富含淀粉的农作物为原料酿酒,用富含纤维素的植物
秸秆为原料生产酒精。
第十五页,共34页。
2.常见有机物的检验鉴别
(1)检查有机物的溶解性:通常是加水检查,观察其是否能 溶于水。例如,用此法可以鉴别乙酸与乙酸乙酯、乙醇与氯乙
烷、甘油与油脂等。
(2)检查液态有机物的密度:观察不溶于水的有机物在水中
C.淀粉和纤维素
D.果糖和葡萄糖
第二十四页,共34页。
解析: 选项 物质名称 化学式 比较结果 结论 选项 物质名称 化学式
比较结果
A
淀粉
葡萄糖
(C6H10O5)n
C6H12O6
化学式不同不可选C源自淀粉纤维素(C6H10O5)n (C6H10O5)n
化学式中的n值不同
结论 答案:D
糖蛋白介绍

糖蛋白的基本概念
糖蛋白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和生理学效应,在生命体受精、 发生、发育、分化、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过程的控制,在炎 症及自身免疫疾病、老化、癌细胞异常增殖及转移、病原体 感染等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节 糖蛋白的组成和结构
糖蛋白分子由多肽链和糖链两部分组成,其中包括: N-连接糖蛋白和O-连接糖蛋白。
糖蛋白的基本概念
细胞中的糖蛋白有可溶性的,也有与膜结合的不溶形式, 生物体内大多数蛋白质都是糖蛋白。
其中包括: 动物血清的转铁蛋白,免疫球蛋白等; 细胞间质中纤连粘蛋白,层连粘蛋白等; 促绒毛膜性腺激素,促甲状腺素等激素;
糖蛋白的基本概念
红细胞生成素,白细胞介素等; 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等粘蛋白; 多种酶类: 如真菌分泌的高峰淀粉酶、转化酶等。 牛、羊、猪的胰核糖核酸酶都是糖蛋白,糖的含量分别为
1、O-糖苷键结构
糖类环状结构的书写方式(W.N.Haworth)
1. 吡喃式写成六角平面形,呋喃式是写成五角平面形 2. 链式结构中左边的各基团写在环的平面上,右边的基团写 在环的平面下,即“左上右下” 3. 如有环外的碳原子,书写时D-型糖环外碳原子及所带基团 的环平面上,L-型糖环外碳原子所带基团写在环平面下, 即“D上L下” 4. α-D-醛糖C1的-OH在环平面下,β-D-醛糖C1的-OH在环平 面上,即C1的-OH写法是“α下 β上”
(4) N-糖链链成熟加工。
(1)多萜醇(Dol-P)寡糖前体的合成
(2)多萜醇寡糖前体向新生肽的转移
寡糖基转移酶
(3) N-糖肽链的后加工
(4) N-糖肽链的成熟加工
长萜醇-P-P聚糖的合成
□
化学性质实验报告

糖、氨基酸和蛋白质的鉴定糖类化合物:又称碳水化合物,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缩聚物和某些衍生物的总称,一般由碳、氢与氧三种元素所组成。
实验目的:(1)进一步了解糖的化学性质;(2)掌握鉴定糖的方法及其原理。
(一)-萘酚试验(molish)糖类化合物一个比较普遍的定性反应是molish 反应。
即在浓硫酸存在下,糖与-萘酚(molish试剂)作用生成紫色环。
实验方法取3支试管,编号,分别加入 ml %的各待测糖水溶液,滴入2滴molish 试剂( -萘酚的乙醇溶液),摇匀。
把试管倾斜450,沿管壁慢慢加入约1ml 浓硫酸(切勿摇动),小心竖直后仔细观察两层液面交界处的颜色变化。
硫酸在下层,试液在上层样品:葡萄糖、蔗糖及淀粉解释:糖被浓硫酸脱水生成糠醛或糠醛衍生物,后者进一步与-萘酚缩合生成紫红色物质,在糖液和浓硫酸的液面间形成紫色环。
(二) fehling试验(1)实验原理fehling试剂:含有硫酸铜和酒石酸钾钠的氢氧化钠溶液。
硫酸铜与碱溶液混合加热,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沉淀。
若同时有还原糖存在,则产生黄色或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为防止铜离子和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或碱性碳酸铜沉淀,fehling试剂中需加入酒石酸钾钠,它与cu2+形成的酒石酸钾钠络合铜离子是可溶性的络离子。
(2)操作方法取4支试管,编号,分别加入fehling试剂i和ii 各。
摇匀并置于水浴中微热后,分别加入5滴待测糖溶液,振荡后置于沸水浴中加热2 ~ 3min,取出冷却,观察颜色变化及有无沉淀析出。
fehling试剂 i:称取 g硫酸铜溶于100 ml蒸馏水中, 得淡蓝色的 fehling试剂 i。
fehling试剂 ii:将17g酒石酸钾钠溶于20ml热水中,然后加入20 ml 含5 g naoh的水溶液,稀释至100 ml得无色透明的fehling试剂 ii。
样品:葡萄糖、果糖、蔗糖及麦芽糖解释: 硫酸铜与碱溶液混合加热,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沉淀。
选修一知识点梳理

选修一知识点梳理1.认识食品中对人类健康有重要意义的常见有机物,如糖类、油脂、蛋白质等。
2.说明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能列举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3.通过实例了解人体必需的维生素的主要来源和摄入途径,以及维生素在人体中的作用。
4.认识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一. 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1.糖类是由碳水化合物,原因是它们的化学组成大多数符合通式Cn(H李糖(C),且符合这个通式的也不一定是糖,如甲醛(CHO)、乙酸(C)。
2.糖的分类:单糖二糖蔗糖(C)、麦芽糖(C)其中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葡萄糖和果糖、蔗糖和麦芽糖3.葡萄糖(1)葡萄糖是一种白色晶体,有甜味,能溶于水,结构简式为。
葡萄糖分子结构中含羟基(-OH)、醛基(-CHO)(填官能团名称和结构简式)性质推测:1mol葡萄糖能与有还原性,能发生银镜反应,实验现象为试管内壁有银镜生成,反应方程式为)(2)葡萄糖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①葡萄糖在人体中可迅速被氧化释放出能量,氧化反应式为C②储能:另一部分葡萄糖被肝脏、肌肉等等组织合成糖元而储存起来。
需要时又转化为葡萄糖氧化释放出能量。
③还有一部分葡萄糖可以转化为脂肪,储存在皮下.4.写出反应方程式(1 (25.淀粉(1。
虽然属糖类,但它本身无味,淀粉是一种白色粉末,不溶于冷水,在热水中会膨胀,一部分溶解在水中,另一部分悬浮在水里,形成胶状淀粉糊。
(2)淀粉在体内的消化过程淀粉在唾液和小肠胰脏分泌出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生成麦芽糖,麦芽糖在肠液中作用下,水解生成葡萄糖。
(3)化学性质―淀粉的水解(在横线上填上试剂的名称)6.纤维素(1)纤维素是白色、没有气味和味道的纤维状结构的物质,是一种多糖,属天然高分子化合物,虽然属糖类,但它本身无甜味。
.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的基础物质。
(2)纤维素在浓硫酸的催化下发生水解,萄糖);(3)写出纤维素的两种用途棉麻可以直接用于纺织业;木材、稻草、麦秸等可以用来造纸;(4)纤维素在人体消化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原因是能刺激肠道蠕动和分泌消化液;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和废物的排泄;减少有害物质与肠粘膜接触时间;预防和治疗糖尿病。
(新教材)学年鲁科版化学必修第二册教师用书:第3章 第3节 课时3 糖类、油脂和蛋白质 Word版含答案

课时3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目标与素养:1.了解糖类的组成、物理性质和主要应用。
(宏观辨识)2.掌握糖类的主要化学性质。
(变化观念)3.了解油脂的组成、性质及应用。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4.了解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科学探究)一、糖类1.组成和分类(1)组成: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大多数糖类符合通式C n(H2O)m。
(2)分类糖类根据其能否水解以及水解产物的不同来分类。
微点拨:(1)有甜味的物质不一定是糖类,糖类物质也不一定是甜的。
例如,木糖醇和糖精都是甜的,但不属于糖。
淀粉和纤维素属于糖,但是都不甜。
(2)有些糖类物质在分子组成上不符合C n(H2O)m通式,如鼠李糖的分子式为C6H12O5,脱氧核糖的分子式为C5H10O4;还有些分子式符合C n(H2O)m的物质不是糖,如乙酸的分子式为C2H4O2,甲醛的分子式为CH2O等。
2.葡萄糖(1)结构①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实验现象:试管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实验结论:葡萄糖具有还原性,能被弱氧化剂如新制Cu(OH)2悬浊液氧化,生成砖红色氧化亚铜沉淀。
应用:这一反应可用于尿糖的检测。
②体内氧化葡萄糖在人体组织中发生氧化反应,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6O2―→6CO2+6H2O。
微点拨:含醛基的有机物均能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且反应条件均为碱性环境和加热。
3.淀粉和纤维素(1)淀粉①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种子或块根里,淀粉在酸或酶的催化作用下可以逐步水解,最终生成葡萄糖。
②在常温下,淀粉遇碘变蓝,可用于检验食物中淀粉是否存在。
(2)纤维素①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基本成分,一切植物中都含纤维素。
人体不能消化纤维素。
②它在一定条件下水解也能生成葡萄糖。
微点拨:利用粮食酿酒经历了淀粉→葡萄糖→乙醇的化学变化过程:二、油脂1.分类(1)油:植物油脂通常呈液态,如:豆油、花生油等。
【精品】2020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专题2.3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含解析)

【学案导航】---明方向!【课程学习目标】1.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2.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3.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第一层级:预学区.不看不讲【知识体系梳理】一、细胞中的糖类1.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是①糖类。
2.糖类的构成元素有②C、H、O 。
3.多数糖类分子中H和O之比为③2:1 ,糖类又称④碳水化合物。
4.糖类可以分为⑤单糖、二糖、多糖等几类。
单糖:不能⑥再水解的糖。
二糖:由⑦两分子单糖脱水缩合而成。
多糖:由许多的⑧葡萄糖分子连接而成。
如淀粉、纤维素、糖原,构成它们的基本单位都是⑨葡萄糖。
二、细胞中的脂质1.常见的脂质有⑩脂肪、磷脂和固醇等。
其中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 等。
2.脂质通常都不溶于水,而溶于脂溶性有机溶剂。
三、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基本的组成单位连接而成,这些基本单位称为单体,这些生物大分子又称为单体的多聚体。
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
【基础学习交流】1.组成糖类的化学元素是什么?糖类有哪三种?具有什么功能?2.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什么?构成脂肪的化学元素是什么?磷脂的作用是什么?3.由单糖形成二糖及多糖的过程中是否有水生成?麦芽糖、蔗糖和乳糖的水解产物分别是什么?这三种糖中,属于还原糖的是什么?4.构成蛋白质、核酸、多糖的单体分别是什么?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第二层级:导学区.不议不讲 【重点难点探究】 知识点一:认识糖类1.糖类可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请分别叙述这三种糖的定义。
2.请将表中列出的各种糖类的分子式及功能补充完整。
种类分子式 功能五碳糖 核糖脱氧核糖六碳糖 葡萄糖蔗糖麦芽糖 乳糖 淀粉纤维素 糖原3.请将上述中的各种糖归类,并说明各自的分布(在表中打“+”)。
种类所属糖类别分布 单糖 二糖 多糖动物细胞植物细胞 核糖脱氧核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乳糖淀粉纤维素糖原知识点二:了解脂质1.组成脂质的化学元素有哪些?常见的脂质有哪三种?你了解的固醇类物质有哪些?2.请叙述脂肪和磷脂的功能。
中图版高中生物必修1蛋白质的合成与运输 例题解析

蛋白质的合成与运输例题解析(1)【例1】分泌细胞在蛋白质形成和分泌的过程中。
涉及的细胞结构有哪些?解析:分泌蛋白是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它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可以表示如下: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内质网腔加工、折叠、组装、加糖基→膨大形成具膜小泡包着蛋白质→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小泡→细胞膜→细胞外。
由此可见,生物膜的结构决定了生物膜的功能。
通过分泌蛋白分泌的过程就可以说明结构、功能之间的关系。
(通过图解表示)答案: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中,需要的大量能量主要是由细胞质中的线粒体提供。
这样就把每一种细胞结构的功能搞清楚了,同时也弄清了各生物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细胞膜)之间的关系。
【例2】下列有关生物膜系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细胞膜使细胞有相对稳定的内环境B.细胞内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是在膜内或膜表面进行的C.叶绿体囊状结构的薄膜不属于生物膜系统D.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解析:细胞膜、细胞核膜以及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由膜结构围成的细胞器,在结构功能上都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它们所形成的结构体系,叫做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答案:C根据其所在的细胞中的位置,可以分为两类:①质膜:指包在细胞外的细胞膜。
②内膜系统:指真核细胞中,在结构、功能或发生上相关的、由膜围绕而成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
如核膜、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
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第一,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同时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及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第二,细胞内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条件。
所以,细胞的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
第三,生物膜系统把细胞内部分隔成一个个小的区室,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的进行。
三大营养物质的鉴定及例析

三大营养物质的鉴定及例析黄柏丽(河北省滦平县第一中学 生物组068250)一、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和淀粉的鉴定及观察试剂:斐林试剂 甲液:0.1g/ml 的NaOH乙液:0.05g/ml 的CuSO4)②甲乙液必须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样液中,现配现用。
③必须用水浴加热试剂: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 的地方清晰,有的模糊。
②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③使用显微镜观察④使用不同的染色剂染色时间不同颜色变化:橘黄色或红色常用材料:鸡蛋清,黄豆组织样液,牛奶 试剂:双缩脲试剂 A 液:0.1g/ml 的NaOH B 液: 0.01g/ml 的CuSO4 注意事项:①先加A 液1ml ,再加B 液4滴②鉴定前,留出一部分组织样液,以便对比颜色变化:无色→浅蓝色→紫色 常用材料:马铃薯试剂:碘液颜色变化:变蓝三、例题解析:1、将面团包在纱布中,在清水中搓洗,鉴定黏留在纱布上的粘稠物质和洗出的白浆分别采用的试剂分别是()A. 碘液,苏丹Ⅲ溶液B双缩尿试剂,碘液C双缩尿试剂,苏丹Ⅲ溶液D碘液,菲林试剂【解析】:面粉成分为蛋白质(粘稠物)和淀粉(白浆),鉴定上述2种物质采用的分别为双缩脲试剂和碘液,故答案选择B。
2、下述糖类物质中,不能与婓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的是()A.葡萄糖B.果糖C.麦芽糖D.蔗糖【解析】:能够还原婓林试剂或托伦斯试剂的糖称为还原糖,所有单糖(除二羟丙酮),不论醛糖还是酮糖都是,大部分双糖也是,除(蔗糖),故答案选择D。
3、下列糖类中属于可溶性还原糖的是:①葡萄糖②淀粉③纤维素④蔗糖⑤果糖⑥麦芽糖()A.①⑤⑥ B.①②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⑤答案:A。
4、鉴定蛋白质时,事先留出一些黄豆组织样液,主要目的是( )A. 重复两次,结果准确B.与加入双缩脲试剂后的颜色作对照C. 再用于还原糖的鉴定D.失败后还可重做答案:B。
5、用不同的化学试剂可以鉴定某些物质的存在。
在植物和动物体内,存在着许多物质,用斐林试剂可以鉴定还原糖(葡萄糖、麦芽糖)的存在,用双缩脲试剂可以鉴定蛋白质的存在。
高中生物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以《组成细胞的分子》为例

高中生物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以《组成细胞的分子》为例发布时间:2023-06-06T08:26:50.685Z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3年6月作者:黄捷[导读] 《组成细胞的分子》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单元的知识,向学生详细介绍细胞的分子组成。
该单元包含五个章节,分别是“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细胞中的无机物”、“细胞中的糖类和脂类”、“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着”、“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广州大学附属东江中学)中图分类号G6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2023)6-287-01一、教材分析《组成细胞的分子》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单元的知识,向学生详细介绍细胞的分子组成。
该单元包含五个章节,分别是“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细胞中的无机物”、“细胞中的糖类和脂类”、“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着”、“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二、学情分析大单元教法是围绕落实核心素养,精选重组教学内容,以一个教材大单元为整体进行教学,形成了一个脉络清晰、重点突出的知识图谱,引导学生从整体性、联系性等角度去分析和把握教学内容。
大单元范畴较广,教师可根据学习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计划,优化教学结构,构建“教——学——测评”一体化教学,引领学生梳理和掌握生物知识。
就高中学生的学情而言,高中学生已有足够的自主学习和交流探讨能力,因此,《组成细胞的分子》大单元教学应尽可能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生自主梳理生物知识,理解和记忆会更加深刻。
教师则在该过程中扮演导学角色。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设计细胞组成的“元素”、“化合物(有机物与无机物)”、“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相关知识点。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并完成实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和同学交流分享或求助的意识;提升学生对生物学的热爱之情四、教学重难点图1.《组成细胞的分子》单元教学简图教学重难点在于三个方面。
【同步课件】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3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4)与糖原相比,为什么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 提示:①脂肪中碳、氢含量比糖类多,因此在氧化分解时耗氧量比 糖类多,释放的能量也多,产生的水也多。②单位质量的脂肪体积比糖 原小很多,有利于储藏。
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易错点拨】关于脂质的三点提醒 (1)脂肪≠脂质,固醇≠胆固醇。脂肪只是脂质中的一种,除脂肪 外,脂质还包括磷脂和固醇等;胆固醇是固醇中的一种。 (2)脂肪是人和动物的主要储能物质,但脂肪并不是只存在于动物 细胞中,植物细胞中也有,如花生种子中。 (3)脂肪不是唯一的储能物质,动物细胞中还有糖原,植物细胞中 还有淀粉。
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微思考 俗语说“瘦人怕撞,胖人怕热”,请结合脂质的有关内容分析其中
的原因。 提示:脂肪具有缓冲、减来自和保温作用。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脂质的是( )
A.脂肪
B.磷脂
C.胆固醇
D.蔗糖
【答案】D
【解析】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其中的固醇又包含胆固醇、
性激素和维生素D,蔗糖属于糖类。
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3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课标要点
1.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 用 2.举例说出脂质的种 类和作用 3.举例说出糖类和脂 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学法指导
1.生命观念:糖类和脂肪为生命活动提供 能量,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2.科学思维:运用归纳与概括法归纳糖 类、脂质的种类及作用 3.社会责任:联系血糖、胆固醇含量,了 解糖类和脂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能够为 糖尿病、高血脂等病人提供合理建议
知识导图
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浙科版高中生物第一章 第三节 第3课时 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鉴定 核酸

12345
解析 答案
3.(2017·宁波高一期末)下列关于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胆固醇参与动物细胞膜的构成
B.植物蜡对植物细胞起保护作用
C.油脂中氧原子的相对含量低于葡萄糖
√D.“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实验中用95%的乙醇洗去多余的染料
解析 胆固醇可构成动物细胞的膜结构,A正确;
植物蜡对植物细胞起保护作用,B正确;
√D.卵清蛋白、苏丹Ⅲ染液、红色
解析 蛋白质与苏丹Ⅲ染液不反应。
12345
解析 答案
2.下列哪组试剂在使用过程中,必须经过热水浴加热
√A.本尼迪特试剂检测可溶性还原糖时
B.苏丹Ⅲ染液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时 C.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时 D.碘—碘化钾溶液检测淀粉时
解析 还原糖和本尼迪特试剂的显色反应需要热水浴加热。
解析 B指的是糖类,D指的是油脂,相同质量的糖类和油脂彻底氧化 分解,油脂释放的能量较多。
解析 答案
(3)F的结构具有多样性,其原因有哪些? _氨__基__酸__的__种__类__、__数__目__、__排__列__顺__序__不__同__,__肽__链__的__盘__曲__、__折__叠__方__式__及__其__空__ _间__结__构__不__同___。
相同质量的油脂和葡萄糖相比较,C、H的比例较高,氧原子的相对含量
低于葡萄糖,C正确;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实验中用50%的乙醇洗去多余的染料,D错误。
12345
解析 答案
4.(2018·浙江省9+1高中联盟高一期中)下列样本与本尼迪特试剂热水 浴加热后不产生红黄色沉淀的是 A.发芽小麦研磨液40 ℃恒温10 min之后的上清液 B.煮沸的白萝卜提取液
2.糖类和蛋白质的检测 (1)检测淀粉 ①原理:淀粉遇碘—碘化钾溶液显 蓝 色。 ②方法步骤 取材:马铃薯匀浆液 ↓ 检测: ↓ 结论:样本中含有_淀__粉__
专题03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考点03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1.实验原理2.实验步骤考向一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原理与操作典例1:1.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还原糖、脂肪的鉴定通常分别使用双缩脲试剂、重铬酸钾试剂B.鉴定还原糖、蛋白质都需要进行水浴加热C.用于配制斐林试剂的NaOH溶液是无色的D.脂肪、蛋白质鉴定时分别可见橘黄色颗粒、砖红色沉淀【参考答案】C技法提炼利用“一同三不同”区分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一同”是指都含有NaOH和CuSO4两种成分,且NaOH溶液的质量浓度都为0.1 g/mL。
“三不同”分别指:(1)使用原理不同。
斐林试剂的实质是新配制的Cu(OH)2溶液,双缩脲试剂的实质是碱性环境中的Cu2+。
(2)使用方法不同。
鉴定还原糖时将甲、乙两液等量混匀后立即使用;鉴定蛋白质时先加A液1 mL摇匀,然后加B液4滴,振荡摇匀。
(3)CuSO4溶液的浓度不同。
斐林试剂中CuSO4溶液的质量浓度为变式1:2.生物组织中有机物的鉴定实验中,下列对实验材料的选择错误的是A.大豆种子——蛋白质鉴定B.花生种子——油脂鉴定C.甘蔗——还原糖鉴定D.白面馒头——淀粉鉴定【答案】C【解析】生物组织中有机物的鉴定实验,在选择实验材料上,要求含有的所鉴定的有机物尽可能丰富且自身为白色或近于白色。
大豆种子富含蛋白质且为白色,可作为鉴定蛋白质的材料,A正确;花生种子中富含脂肪,可作为油脂的鉴定材料,B正确;甘蔗中富含蔗糖,蔗糖不是还原糖,不能作为还原糖的鉴定材料,C错误;白面馒头中富含淀粉且近于白色,可作为淀粉鉴定的实验材料,D正确。
考向二有机物检测的实验设计与实验分析典例2:3.请分析关于食品检验的设计,正确的是A .AB .BC .CD .D【参考答案】D变式2:4.用碘液、苏丹III 染液和双缩脲试剂测得甲、乙、丙三种植物的干种子中三大类有机物的颜色反应如下表,其中“+”的数量代表颜色反应深浅程度,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乙种子中主要含蛋白质B .苏丹III 染液和双缩脲试剂与相应物质发生的颜色反应分别是橘黄色和紫色C .在观察颜色时有可能用到光学显微镜规律总结三类有机物检测在操作步骤上的差异(1)唯一需要加热——还原糖检测,必须水浴加热,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化学 03.6.2第六章糖类蛋白质一、学习目的:1.掌握糖类的重要代表物:葡萄糖、淀粉、纤维素的组成和重要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变,与烃、烃的衍生物的关系。
2 掌握蛋白质的基本性质,了解氨基酸的两性,认识蛋白质是生命现象最基本的物质基础3 了解糖类蛋白质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的广泛用途及现代科学技术上的重要意义4 掌握葡萄糖、淀粉、蛋白质的鉴别方法二、重点、难点重点:1 葡萄糖的结构和性质 2 氨基酸的结构和蛋白质的性质 3 糖类的水解难点:纤维素的酯化反应三、学习方法糖类蛋白质都属于多官能团的烃的衍生物,它们的分子结构中都共同存在着多个官能团或多种官能团。
这些官能团又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原有的特性,因此学习中,在掌握了各物质分子组成的基础上要抓各个官能团的性质糖类首先学习糖类,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说到糖就认为是甜的,其实不然,如粮食、纸张、棉花等均属于糖类。
而甜的物质也不一定是糖,如:糖精,其甜度是蔗糖的400倍左右,不属于糖类。
一.糖类的定义具有多烃基醛结构、多烃基酮结构或者能够水解生成多烃基醛结构和多烃基酮结构的物质叫糖类。
由于糖类物质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且分子中H、O原子个数比大多数为2:1,可用通式Cn(H2O)m表示,因此糖类又称碳水化合物。
说明:通式中的n、m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通式只反应出大多数糖的组成,不反应它们的结构特点,学习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糖分子中的氢、氧原子并不是结合成水的形式存在。
(2)有些碳水化合物中氢、氧原子个数比并不是2:1。
如鼠李糖(C6H12O5)(3)有些符合Cn(H2O)m通式的物质并不是糖类。
如:甲醛(HCHO)、乙酸(CH3COOH)、甲酸甲酯(CHOOCH3)。
碳水化合物这个名称只是习惯叫法,早已失去了原来的意义。
二.糖类的分类⎪⎪⎪⎪⎩⎪⎪⎪⎪⎨⎧⎩⎨⎧⎩⎨⎧⎩⎨⎧n n O H C O H C O H C O H C O H C O H C )()(5106510611221211221261266126纤维素淀粉多糖麦芽糖蔗糖低聚糖中重点掌握二糖果糖葡萄糖单糖糖单糖定义:不能水解生成更简单的糖为单糖,单糖中最简单的是葡萄糖。
一.葡萄糖1.葡萄糖的组成和结构 组成:C 6H 12O 6结构: 葡萄糖为多羟基醛2.物理性质白色晶体,有甜味,易溶于水。
3.化学性质 (1)因含有醛基:①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CH 2OH(CHOH)4CHO+2[Ag(NH 3)2]++2OH - CH 2OH (CHOH)4COO —+NH 4++3NH 3+2Ag ↓+H 2O②被新制Cu(OH)2氧化CH 2OH(CHOH)4CHO+2Cu(OH)2 CH 2OH(CHOH)4COOH+Cu 2O ↓+ 2H 2O (新制的)③与H 2发生加成反应CH 2OH(CHOH)4CHO + H 2CH 2OH(CHOH)4CH 2OH(己六醇)(2)因含有羟基:与酸发生酯化反应CH 2OH CH CH 2OHOH CH OH CH C OH OH CH 5CH 3COOH3(CH )43CHO5H 2O4.制法:淀粉水解(C 6H 10O 5)n + nH 2OnC 6H 12O 6淀粉 葡萄糖5.存在 用途 CH 2CH OH CH CH CH OH CHO存在:葡萄糖存在与蜂蜜及带有甜味的水果中。
用途:(1)制镜工业、热水瓶胆镀银 (2)制糖、制药工业 (3)维持人类生命的营养物质葡萄糖在人体内的代谢是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酶、高能化合物和无机盐等的参加,并且在不断摄取和消耗、储存和释放出的过程中起着提供能量以及转变成别的重要物质等的生理作用。
) 二、果糖1.果糖的组成和结构 组成:C 6H 12O 6 结构:果糖为多羟基酮2.物理性质白色晶体(通常不易结晶,常呈粘稠状液体),有甜味(比葡萄糖甜),易溶于水。
3.化学性质果糖为多羟基酮,结构虽与葡萄糖不同,但由于组成中各官能团间的相互影响,果糖在碱性条件下也具有还原性,可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也能与新制的Cu(OH)2反应生成砖红色Cu 2O 沉淀(原因果糖在发生反应时,分子的构型发生改变,最终生成的醛基,表现的还是醛基的性质),所以不能用这种方法鉴别葡萄糖和果糖。
(鉴别方法是:加入Ca(OH)2,果糖产生沉淀,葡萄糖无外观现象。
——高中不要求鉴别。
)三.核糖组成:C 5H 10O 5 结构:OH CH CH 2OHOHCH OH CH C OH核糖为多羟基醛,是组成细胞核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1.分别燃烧下列各组物质中的两种有机物,所得CO 2和H 2O 的物质的量之比相同的是A .乙烯、丁二烯B .乙醇、乙醚C .苯、苯酚D .醋酸、葡萄糖解析:两种有机物燃烧后所得CO 2和H 2O 的物质的量的比相等,说明有机物中含C 和H 的个数比相同。
依各物质分子组成判断。
答案为C 、D 。
例2.有机物①CH 2OH(CHOH)4CHO ②CH 3CH 2CH 2OH ③CH 2=CH —OH ④CH 2=CHCOOCH 3 ⑤CH 2=CH —COOH 中,既能发生加成反应和酯化反应的是A .③⑤B .①③⑤C .②④D .①③CH 2CH OH CH CH OH CH 2C O解析:能发生加成反应的官能团是:C=C、C C、—CHO,能发生酯化反应的官能团是:—OH、—COOH;能发生氧化反应的官能团是:C=C、C C、—CHO、—OH等。
因此选B例3.写出三种符合通式(CH2O)n,且能被新制Cu(OH)2氧化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解析:凡是分子中有醛基的有机物都能被新制Cu(OH)2氧化,醛类、甲酸、甲酸酯、葡萄糖等符合此要求,然后再根据通式选出符合(CH2O)n的物质有HCHO、HCOOCH3和葡萄糖CH2OH(CHOH)4CHO。
例4.A、B、C、D、都只含C、H、O的有机化合物,在常温下,A为气态,B、C为液态,D为白色晶体。
A、B均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C具有芳香气味,D有甜味。
它们具有相同的最简式,分别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后,回到室温下,其燃烧所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与燃烧后产生的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
(1)上述有机物的最简式(2)A、B、C、D的结构简式。
解析:在常温下,气态的含氧衍生物只有甲醛CH2O+O2 CO2+H2O符合题意,故最简式为CH2O。
设B、C、D的分子式为(CH2O n,n=2为CH3COOH(有刺激性气味)或HCOOCH3(有芳香气味),当n=6时,分子式为C6H12O6,为单糖,可能为葡萄糖或果糖。
(1)最简式CH2O(2)A:HCHO B:CH3COOH C:HCOOCH3OD:CH2OH(CHOC)4CHO或CH2OH(CHOH)3CCH2OH【参考练习】1.关于葡萄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为一种多羟基醛B.能发生水解反应C.能发生氧化反应D.能发生酯化反应2.在一定条件下,即可以发生氧化反应,又能发生还原反应,还可以和酸发生酯化反应的是A.乙醇B.乙醛C.乙酸D.葡萄糖3.为鉴别乙醇、稀醋酸、葡萄糖三种无色溶液,选用一种试剂为A.碘B.钠C.硝酸D.新制的氢氧化铜4.下列实验需用水浴加热的是A.制乙酸乙酯B.葡萄糖和银氨溶液反应C .苯酚和甲醛反应D .甲醛和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5.下列各组物质熔化时所克服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力,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A .硬脂酸、葡萄糖 B .石英、食盐 C .铝、亚硝酸钠 D .硅、铁6.下列化合物分子中不含双键的是A .甘油B .二氧化碳C .甲酸D .葡萄糖7.一定不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A .C 2H 4O 2B .C 3H 8O C .C 2H 2O 4D .CH 2O8.把氢氧化钠和硫酸铜溶液加入某病人的尿液中微热,如果观察到红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A .食盐B .白酒C .食盐D .葡萄糖9.各取下列各组混合物12克,不论各成分按什么物质的量之比混合,完全燃烧时总能得到17.6克CO 2的组是A 苯和已炔B 乙醇和乙醚C 葡萄糖和甲酸甲酯D 乙酸与甲醛10.在下述反应中,画线的物质作还原剂的是 A .硫化钠和稀硫酸反应B .葡萄糖和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后反应C .红热的碳和水蒸气反应D .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在冰水中生成亚硝酸11.某有机物和足量的银氨溶液在微热条件下发生银镜反应生成10.8g 银,而燃烧等量的有机物时,需要消耗标准状况下的6.16L O 2。
该有机物是 A .葡萄糖 B .乙酸甲酯 C .丁醛 D .乙醛12.化合物C 2H 4、CH 3CHO 、CH 3CH 2COOH 、C 6H 12O 6完全燃烧时生成CO 2和H 2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那么,符合该条件的有机物的通式可用_________________ 表示。
现有一些只含两个碳原子的烃的衍生物,完全燃烧后只生成CO 2和H 2O ,且CO 2和H 2O 的物质的量之比符合如下比值,请在横线上写出有机物的结构简式:(1)n(CO 2):n(H 2O) = 2:3的有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三种); (2)n(CO 2):n(H 2O) = 1:1 且能发生酯化反应,但不能与Na 2CO 3的溶液反应的有 __________(一种)。
13.在葡萄糖溶液中有一种环状结构的葡萄糖分子,分子式也是C 6H 12O 6,在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OH C HC H C H 2OHOH C H OH C H C OHOH C H OH C HC H 2OHOH C HOH C H C H O(1)上述平衡中 的环状结构(乙)的分子是通过链状结构(甲)分子中的______基和_____ 基之间发生_______反应而生成的。
(2)现要制备一种链烃基醚OH C H C H 3OC H 2C H 3,试写出由两种简单的有机物合成该烃基醚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取含有水分的葡萄糖样品15g 溶于水,配成150g 溶液,取出30g 与适量的银氨溶液反应后,有3.24g 银析出,求葡萄糖样品中水的质量分数以及所配得的葡萄糖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5.某晶体A 的水溶液呈中性,燃烧0.2moL 该晶体,可得到二氧化碳 26.88L (SPT ),生成水21.6g 。
又知A 的摩尔质量为甲醛的六倍,且含有醛基,并能与氢气 加成生成己六醇,试求A 的化学式。
【参考练习提示及答案】1.B2. D3.D4.BC5.A 提示:晶体熔点高低主要取决于晶体结点微粒间的相互作用的强弱。
硬脂酸、葡萄糖为分子晶体,熔化时克服分子间作用力;石英、硅 为原子晶体,熔化时克服共价键 ; 食盐、亚硝酸钠为离子化合物,熔化时克服离子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