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省略句

合集下载

语句表达文言文句式之省略句

语句表达文言文句式之省略句

书接上回,我们今天来学一学语句表达文言文句式之省略句古今汉语都有成分省略,但在古汉语中,省略现象更为普遍,而且按照现代汉语习惯,一些不能省略的成分也都省略了。

【省略句式】一、主语的省略,就是把主语省略掉。

1、承前省例: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

——柳宗元《捕蛇者说》2、蒙后省例: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司马迁——《鸿门宴》3、自述省例:(予)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柳宗元《愚溪诗自序》4、对话省例:(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孟子·梁惠王下》二、谓语的省略,就是把谓语省略掉。

例: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三、修饰语和中心词的省略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吾)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修饰语的省略]——《邹忌讽齐王纳谏》四、宾语与兼语的省略,文言文不但常省略动词宾语,也常省略兼语结构中的兼语。

例:①杞子自郑使(人)告于秦。

——《左传.肴之战》②屠惧,投(之)以骨。

——蒲松龄《狼》5、介词和介词宾语的省略例如:①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

——司马迁《鸿门宴》②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陶渊明《桃花源记》6、分句的省略例:①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②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亦可至远),功在不舍——荀子《劝学》选出不属于省略句的一项( )A、今以钟磬置水中B、吾从而师之C、沛公居山东时D、百姓之不见保答案:选D。

如有疑问,详细解析请扫二维码(可放置二维码)。

高中语文 文言文 文言文省略句。固定句式

高中语文 文言文 文言文省略句。固定句式
3、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步)三四里。
句式特点:省略谓语。
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省略特点
1、①尉剑挺,广起,夺而杀之。 ②屠惧,投以骨。 ③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2、①竖子不足与谋。 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③相如闻,不肯与会。
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省略特点
1、①尉剑挺,广起,夺(剑)而杀之。 ②屠惧,投(之)以骨。 ③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2、①竖子不足与(之)谋。 ②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③相如闻,不肯与(之)会。
句式特点:省略宾语。
1、省略动词宾语; 2、省略介词宾语。
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省略特点
1、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2、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 3、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4、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鸡,果
例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其孰能饥之乎?
14、无乃……乎(与),得无……乎, 得无……耶
译为“恐怕……吧”
例1、无乃尔是过与?(《论语》) 例2、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记 王忠肃公翱事》) 例3、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15、……之谓也;其……之谓也; 其……之谓乎
译为“说的就是……啊”“大概说的就 是……吧”
补出下列句子的省略成分。
1、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 2、于是秦王不怿,为(之)一击缶。 3、扶苏以数谏故,上使(之)外将兵。 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之)议也。 5、收天下之兵,聚之(于)咸阳。 6、齐威王欲将孙膑,孙膑谢曰:“刑余之人不可(将)。” 7、叶公见之,弃(之)而还走。 8、死马且买之(以)五百金,况生马乎?
1、省略动词宾语; 2、省略介词宾语。 四、省略介词(“于”“以”)。

文言文中的省略句

文言文中的省略句

文言文中的省略句在文言文的世界里,省略句是一种常见而又独特的语言现象。

它犹如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够帮助我们更简洁、更高效地表达思想。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文言文中省略句的奇妙世界,去探寻它的奥秘。

要理解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首先得明白什么是省略。

简单来说,省略就是在不影响意思表达的前提下,将句子中的某些成分省去。

那在文言文中,都有哪些成分可以被省略呢?主语的省略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情况。

比如在“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这句话中,后半句的主语“异蛇”就被省略了。

为什么可以省略呢?因为从上下文来看,读者能够很清楚地知道“黑质而白章”描述的就是前面提到的“异蛇”。

谓语的省略也时有发生。

像“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这里“再”和“三”后面的谓语“鼓”就被省略了。

这种省略让句子更加简洁,节奏也更为明快。

宾语的省略同样不少见。

“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中,“具言”的宾语“之”就被省略了。

通过上下文,我们能明白“之”指的是询问的人。

介词的省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普遍。

“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这里的“于”就被省略了。

这种省略在不影响理解的同时,让句子更加精炼。

那么,文言文中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省略句呢?这和古代的书写材料、表达方式等都有关系。

在古代,书写材料不像现在这样方便和丰富,竹简、丝帛等的使用使得人们在书写时力求简洁,能省则省。

而且,古人的表达方式较为简练,他们善于用简洁的语言传达丰富的信息,省略句的运用正好符合这种表达习惯。

了解文言文中的省略句,对于我们学习文言文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能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文意。

如果不懂得省略句的规则,我们在阅读时就可能产生误解。

比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渔人)具答之”,如果不知道这里省略了“渔人”,可能就会对句子的逻辑关系感到困惑。

同时,掌握省略句有助于我们提高文言文的翻译能力。

在翻译时,我们要根据上下文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这样才能翻译得准确、通顺。

最新文言文特殊句式---省略句

最新文言文特殊句式---省略句

文言文特殊句式----省略句所谓省略句,就是指在不影响意思表达的前提下有意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句子。

无论是文言文还是现代汉语都有省略句。

文言文中语言表达更为简洁凝练,所以省略句出现得更加频繁。

中学课本中出现的省略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主语的省略文言文中经常省略主语,主要原因之一,是文言文的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不独立作句子的主语。

句子如果不断重复前边的词句就会显得啰嗦,这样省略主语的句子自然就会多起来。

主语的省略大致有以下三种。

1、承前省。

如:(1).疾在腠里,汤熨之所及也;(疾)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疾)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承接前面的主语“疾”省略。

译:病发生在皮肤,是汤熨所能治好的;(病)发生在肌肉;用针砭就能治好;(病)发生在肠胃,可以用火剂汤药来治疗。

(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木)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劝学》承接前面的主语“木”省略。

译:木材直得合乎墨线,用火烤把它变成车轮,它的弧度符合圆规。

(木)即使又晒干了,也不再挺直,这是由于火烤使它变成这样的啊!2、蒙后省。

如:(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鸿门宴》)蒙后主语“公”省略。

译为:(您)估计我到了咱们军营中,您再进去。

3、对话省。

对话中,根据对话的情境,对话双方都明确所指,亦不会令读者产生歧义的内容作主语,可以省略,如:(1)、蔺相如固止之,(蔺相如)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舍人们)曰:“(廉将军)不若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由于是对话环境,对话的主语都省略了,甚至连对话内容里的主语也省略了。

这种情况,读者可根据对话内容自觉补全省略的主语。

译为:蔺相如坚决制止住他们,(蔺相如)说:“你们比一下廉将军和秦王,谁厉害?”(舍人们)说:“(廉将军)不如秦王。

”谓语的省略谓语是一个句子中最主要的成分,无论是文言文还是现代汉语,省略谓语的情况都相对较少。

在语言高度凝练的文言文作品中,如果前后相连的句子用的是相同的动词作谓语,后面句子的谓语则往往省略。

文言文省略句倒装句

文言文省略句倒装句

省略句(省略了什么成分、补出来、翻译)省略句主要有如下几类:主语的省略、宾语的省略、谓语的省略、量词的省略等,对于原文中省略的成分,翻译时一般应将其补充出来。

1、主语的省略单句可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对话时可以用非主谓句,省略主语;如:(见到老熟人)问:“吃了吗”答:“吃了。

”陈述事情的时候却要用主谓句,是主谓句就要有主语,文言文因为种种原因,常常省略了主语,翻译时一般应将它补充出来。

示例: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武陵人)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桃花源记》)译: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打鱼为生。

(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走了多远路。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

(《捕蛇者说》)③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省略成分在翻译时都要补充出来,有些句子如果补了反而显得啰嗦、累赘。

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前面已经有了主语,后一句虽然少了主语,也没必要补充了,这样看起来更简练。

2、宾语的省略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动词宾语的省略和介词宾语的省略。

(1)动词宾语“之”的省略。

示例:便要(之)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桃花源记》)译:(那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中,备酒杀鸡款待他。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之)学(《伤仲永》)(2)介词宾语的省略,如介词“以”“为”“与”后省略宾语“之”。

示例: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之)分人(《曹刿论战》)译:衣食这些养生的东西……,一定把(这些东西)分给别人。

①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桃花源记》)②旦日,客从外来,与(之)坐谈。

(《邹忌讽齐王纳谏》)3、谓语的省略在结构相同的句子中,前一个句子用了某个动词谓语,后面相同的动词谓语可以省略。

这一类句子也较少。

示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第二次(击鼓)士气衰弱,第三次(击鼓)士气竭尽。

练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高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句式 省略句

高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句式 省略句

高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句式省略句高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句式省略句由语文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阅读。

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文章!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

省略句是古今都有的现象,当文言文的省略情况比现代文多见,也较复杂。

常见的是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和介词省略,有时也省略数量词和定语等。

A主语省略B谓语省略C宾语省略D定语省略E介词省略F定语中心语省略1、(苏子)举酒属客。

译:苏轼举起酒杯劝人喝酒。

(《赤壁赋》)2、于是(苏子)饮酒乐甚。

译:这时候苏轼喝着酒,快乐极了。

(《赤壁赋》)3、(苏子和客)相与枕藉乎舟中。

译:苏轼和客人互相在船上靠着垫着睡着了。

(《赤壁赋》)4、(兰芝)乃投水而死。

译:兰芝于是投水自尽。

(《孔雀东南飞》5、(兰芝)十三能织素。

译:兰芝十三岁就能织白绢。

(《孔雀东南飞》6、(婚姻生活)始尔未为久译:婚姻生活才开头。

(《孔雀东南飞》7、(我)终老不复取。

译:我就一辈子不再娶妻。

(《孔雀东南飞》8、(沛公)坐须臾。

译:沛公坐了一会儿。

(《鸿门宴》)1、有志矣,不随(之)以止也译:有志气,不盲从别人而停止。

(《游褒禅山记》)2、遣去慎莫留(她)。

译:千万不要留她。

(《孔雀东南飞》3、戒之慎勿忘(这个悲剧)译:以此为鉴,千万不要忘记这个悲剧。

(《孔雀东南飞》4、使工以药淬之,以(之)试人。

译:让工匠用毒药浸过它,拿它在人身上试验。

(《荆轲刺秦王》)5、人不敢与(之)忤视。

译:人们不敢对他正眼相看。

(《荆轲刺秦王》)6、欲与(之)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之)留待。

译:想同他一起去,那人居住的远,还未到来,为此而留下等待他。

(《荆轲刺秦王》)7、前为(之)谢曰。

译:上前替他向秦王谢罪说。

(《荆轲刺秦王》)8、使(之)毕使于前。

译:让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

(《荆轲刺秦王》)9、竖子不足与(之)谋。

文言文-省略句

文言文-省略句

省略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只要不发生歧义,就可以省去句子的某些成分。

这些省去了某些成分的句子就叫省略句。

古汉语省略句的省略方式和现代汉语相同,都是承前省、蒙后省、对话省,但省略的成分却要广得多,如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兼语省略、介词省略、分句省略等等。

(一)主语省略古汉语第三人称代词“之"不能作主语,当需要第三人称作主语时,或重复前句名词,或干脆省略,所以古汉语中主语省略就比较多。

1、承前省.如:疾在腠里,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是承前主省主.译为:病发生在皮肤,是汤熨所能治好的;(病)发生在肌肉;用针砭就能治好;(病)发生在肠胃,可以用火剂汤药来治疗。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是承前宾省主。

译为:永州的野外出产怪蛇,(蛇)身黑色的底子上有着白色的花纹。

2、蒙后省.如:()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鸿门宴》)蒙后主省主。

译为:(您)估计我到了咱们军营中,您再进去。

3、对话省.如:蔺相如固止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由于是对话环境,对话的主语都省略了,甚至连对话内容里的主语也省略了。

译为:蔺相如坚决制止住他们,(蔺相如)说:“你们比一下廉将军和秦王,谁厉害?"(舍人们)说:“(廉将军)不如秦王。

”(二)谓语省略一般情况下,谓语省略较少,但古汉语时有所见。

译时一般要补出。

1、承前省.如: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陈涉世家》)承前谓省谓。

译为:陈胜封自己为将军(封)吴广为都尉。

2、蒙后省。

如: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蒙后谓省谓。

译为:杀人(唯恐)不能杀尽,处罚人唯恐不能用尽酷刑。

3、对话省.如:齐威王欲将孙膑,孙膑谢曰:“刑余之人不可()。

”(《孙膑》)对话环境中省略谓语“将”。

译为:齐威王想拜孙膑为主将,孙膑推辞说:“我是受过膑刑的人,不能(担任主将)。

古代汉语省略句的例子2

古代汉语省略句的例子2

古代汉语省略句的例子2古代汉语省略句的例子4.介词、介词宾语或介宾结构的省略介词“于”、“以”常被省略。

而介词宾语或甚而整个介宾结构,在文言中,有时也可以省略。

例:1.公与之乘。

〔与之〕战于长勺。

(左传?曹刿论战)2.有好事者〔以〕船载以入。

(柳宗元?三戒)3.以〔驴〕为神。

(同上)4.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口技〕为妙绝。

(林嗣环?口技)5.河决〔于〕内黄。

(宋史?岳飞之少年时代)6.竖子!不足与〔之〕谋。

(史记?项羽本纪)7.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同上)8.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则与〔樊哙〕斗卮酒。

(同上)9.又献玉斗〔于〕范增。

(同上)10.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衣食〕分人。

(曹刿论战)11.遂与秦王会〔于〕渑池。

(廉颇蔺相如列传)12.秦王大喜,传以〔和氏璧〕示美人及左右。

(同上)13.今君乃亡〔于〕赵走〔于〕燕。

(同上)14.指通〔于〕豫南。

(愚公移山)15.可以〔之〕一战。

(曹刿论战)16.予独爱莲之出〔于〕淤泥而不染,濯〔于〕清涟而不妖。

(爱莲说)17.口技人坐〔于〕屏障中。

(口技)18.旦日,客从外来,与〔客〕坐谈。

(邹忌讽齐王纳谏)19.客闻之,请买其方〔以〕百金。

(庄子?逍遥游)20.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以〕八千岁为秋。

(庄子?逍遥游)21.不仁者,不可以久处〔于〕约,不可以长处〔于〕乐。

(论语)5.定语的省略例:1.虎因喜,计之曰:“〔驴的〕技止此耳!” (柳宗元?三戒)2.今〔王的(齐宣王的)〕恩足以及禽兽,而〔王的〕功不至于百姓者。

(齐桓晋文之事)3.〔你的〕技盖至此?(庖丁解牛)4.依乎〔牛体的〕天理,批大却。

(同上)6.中心语的省略例:1.彼〔的士气〕竭我〔的士气〕盈,故克之。

(左传?曹刿论战)2.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的道理〕焉。

(庄子?庖丁解牛)7.兼语的省略在兼语式句子中,作为兼语代词的“之”字,常被省略。

文言文省略句

文言文省略句

文言文省略句的五种形式在文言文学习中,文言句式是重点也是难点,尤其在中高考中,文言文句式是必考项,尽管讲解的无数遍,但遇到具体问题还是会出现各种错误。

文言文句式,也叫特殊句式,在中学阶段,包括初中和高中,主要分: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

前三种句式相对简单,后一种倒装句比较难。

今天我们先来讲解一下文言文省略句的五种形式。

一、主语省略主语即动作发起者,在文言文中,省略主语的情况比较常见,主要包括承前省略、蒙后省略、自述省略和对话省略。

1.承前省略一是动作主体前后一致,前面的一个主语可以涵盖后面的主语,所以后面的省略;二是后句主语已在前句最后出现,为了承接顺畅,后面的主语省略。

原句: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加上省略的主语: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大破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廉颇为赵国将军,(廉颇/他)率领赵军征讨齐国,大败齐军。

原句: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柳宗元《捕蛇者说》)加上省略的主语: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

(柳宗元《捕蛇者说》)翻译:永州的野外出产一种奇异的蛇,(蛇/它)有着黑色的质地白色的花纹,(如果这种蛇)碰到草木,(草木)就会全都干枯而死;(如果蛇)咬了人,(人们)没有能够抵挡蛇毒的办法。

2.蒙后省略原先应该有两个主语,后面一个主语出现了,那么前面一个主语就省略了。

原句: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司马迁《鸿门宴》)加上省略的主语: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司马迁《鸿门宴》)翻译:刘邦对张良说:“从这条路到我们军营,不过二十里罢了,(你)估计我回到军营里了,你再进去。

”3.自述省略一般出现在第一人称文章中。

原句: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柳宗元《愚溪诗自序》)加上省略的主语:(予)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01、文言文省略句

01、文言文省略句

创新微课
3
省 略 宾 语
在文言文中,介词“以”、“为”、“与”的宾语"之" 往往承上文省略。在译成现代汉语时,省略的动词宾语或介 词宾语要补充出来。 宾语的省略,可分为省略“动词宾语”、“介词宾语” 等形式。
文言文省略句
创新微课
文言文省略句
创新微课
4
省 略 介 词
古文中常常省略介词 “ 于 ” 、“以”、“自” 等, 这些介词与后面的宾语组成介宾结构,当这个介词 结构作补语时,常常被省略。 1.山水之乐,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 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 3.有时朝发(自)白帝,暮到江陵。
例如:不使(之)学,令(之)作诗。
同学,下节再见
文言文省略句
创新微课
5

省 略 量 词
古汉语中数词可以直接修饰名词或动词,量词常常被 省略。这与现代汉语中较严格的“数词+量词+名词”的格 式不同。
例如:撤屏视之,一(个)人、一(张)桌、一(把) 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
文言文省略句
创新微课
6
省 略 兼 语
“使、命、令”这类动词的宾语常兼作后边一个主谓词组的 主语,这个词就称作兼语。现代汉语的兼语一般不能省略,文言 里的兼语却往往被省略,所省多是代词“之”。
创新微课
现在开始
文言文省略句
文言文省略句
创新微课
什么是省略句?
所谓省略句,就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省略某一词语 或某种成分的句子。 无论是文言文还是现代汉语都有省略句。能把文 言文中省略的成份补充出来,也是读懂文章的关键。
文言文省略句
创新微课
常 见 省 略 形 式
1
省略主语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特殊句式之省略句、倒装句、固定句式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特殊句式之省略句、倒装句、固定句式

谢谢观看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未有之) 《齐桓晋文之事》 ②然不自意能先破秦入关。(不意自) (意:料想) (《鸿 门宴》) ③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莫能御之) 《齐桓晋文之事》
翻译:【爱护百姓,推行王道,就没有谁能够阻挡。】
(一)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 “无”、“莫”“弗”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之、 余、吾等。)
倒装句
4.无标志,语意表被动
(1)王之蔽甚矣! 《邹忌讽齐王纳谏》
(2)而刘夙婴疾病。 《陈情表》
(3)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
(4)洎牧以谗诛
(《六国论》
(我)弟弟||【认真】读了〈三遍〉(老师今天刚教的)古文
(一)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 “无”、“莫”“弗”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之、 余、吾等。)
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文句式
【省略句、倒装句、固定句式】
省略句
省略句
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 子叫省略句。一般省略的是主语、宾语、介词,还会省略谓语。 1.主语省略(承前省略、蒙后省略) (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 (柳宗元《捕蛇者 说》)(承前省略) (2)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 宴》)(蒙后省略) (“度”前省略主语“公”可根据后一句“公乃入”推测出来。) (3)(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 (陶渊明《桃花源 记》) (4)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今日之事)甚急!” (司马迁《鸿门宴》)
(二)定语后置
4.中心语+数量词

文言句式-省略句

文言句式-省略句

目 录
主语省略
(1) 承前省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 白章;触草木,草木尽死 ;以啮人,无御之者。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 来。具答之。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
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 ( 蛇 )触草木,草木尽死;( 蛇 )以啮人, ( 人 )无御之者。
(村人)见渔人,(村人)乃大惊,( 村人)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 答之。(村人)便要还家,(村人)设 酒杀鸡作食。
解析:省略谓语动词,其余省略主语。
4牛刀小试
4. 下列句中“为”字用法不表判断的一项是(
)
○ A.是为何谷
B.何为以公名
○ C.以臣为愚
D.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B
解析:介词,“为何”;其余表判断。
5牛刀小试
D
5.下列句中省略宾语的一句是(
)
A.见一老公而问之曰
B.遂持驹去
C.齐桓公出猎

D.明日朝,以告管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亦可致远), 功在不舍
项伯杀人,(按律当斩),臣活之。
产品品鉴会活动 方案
汇报人姓名
1牛刀小试
一. 下列句子中没有成分省略现象的一项是(
)
二.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三.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
四.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五.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 解析:A“日三四里”省略谓语动词“行”;B三处省略主语;D省略介词“于”,省略“鸣”的宾 语“之”,代指钟磬。
C
2牛刀小试
2. 下列句子补充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
3. 今予家(居)是溪,而名莫能定

文言文中的省略句

文言文中的省略句

文言文中的省略句在文言文的学习中,省略句是一个重要且常见的语法现象。

理解省略句对于准确把握文言文的含义至关重要。

省略句,顾名思义,就是在句子中省略了某些成分。

它的出现并非随意为之,而是有着一定的规律和特点。

首先,主语的省略较为常见。

在一些特定的语境中,如果主语不言自明或者在前文中已经提及,那么在后续的表述中就可能会省略主语。

比如《桃花源记》中的“(武陵人)便舍船,从口入”,前面已经交代了“武陵人”,后面就省略了主语“武陵人”。

其次,谓语的省略也时有发生。

例如《曹刿论战》中的“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这里就省略了谓语“鼓”。

宾语的省略同样不少见。

像《论语》中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之)不习乎?”这里就省略了宾语“之”,代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还有介词的省略。

比如《岳阳楼记》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省略了介词“己”。

那么,为何文言文会有这么多省略现象呢?这与古代的书写材料和表达方式有关。

在古代,书写材料昂贵,书写工具不便,为了节省篇幅,能简则简。

而且,古人在表达上追求简洁含蓄,省略某些成分不仅不影响意思的传达,反而增添了一种韵味和节奏感。

要准确理解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需要我们结合上下文进行推断。

通过对前后文的仔细分析,来补出被省略的成分,从而完整地理解句子的意思。

这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语言感知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在翻译省略句时,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将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但补充的时候也要注意适度,不能随意添加,要遵循文言文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

比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渔人)具答之”,翻译时就要补充出“渔人”这个主语,变成“(渔人)见到渔人,于是非常惊讶,问(渔人)是从哪里来的。

(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们”。

再比如“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村中人)皆叹惋”,这里省略了“村中人”,翻译时要补充出来,以便意思表达清晰。

总之,文言文中的省略句是文言文语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之省略句

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之省略句

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之省略句
省略句。

常见的是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和介词省略,有时也省略数量词和定语等。

(1)省略主语。

a承前省。

渔人甚异之〔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b蒙后省。

c对话省。

例《曹刿论战》
(2)省略谓语禽兽之变诈(有)几何哉宾语几何前面省略谓语有,译时要补上会天(下)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宾语大雨前面省略了谓语下,译时要补上
(3)省略宾语。

a省略介词宾语,承上省略宾语之,代前面已经提到的人、事、物。

温故而知新,可以(之)为师矣吴广以(之)为然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士卒都为(之)用者念无与(之)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君与(之)具来
b省略动词宾语。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之)上使(之)外将兵
(4)省略量词(文言文中数词后常省略量词).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孔子东游,见两(个)小儿斗二(个)男新战死
(5)省略介词。

a省略于。

屠乃奔倚(于)其下则题名(于)其上得之(于)心而寓之酒也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之)分(于)人。

b省略自,可译为从。

〔自〕潭西南而望
【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之省略句】终于写完毕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

文言文省略句的用法

文言文省略句的用法

文言文省略句的用法
文言文省略句省略谓语的用法
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文言文省略句省略宾语的用法
如:“可烧而走之也。


文言文省略句省略介宾短语的用法
如:“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之掩户。


文言文省略句省略介词的用法
如:“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焉。


文言文省略句省略主语的用法
1承前省。

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


2承后省。

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3自述省。

如:“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4对话省。

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宾语省略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 )分人。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 之 分人。
D.介词省略
得之( )心而寓之( )酒也。 得之 于 心而寓之 于 酒也。
莲之出( )淤泥而不染,濯( )清涟而不妖。 莲之出 于 淤泥而不染,濯 于 清涟而不妖。
E.量词省略
命夸娥氏二( )子负二( )山,一( )厝朔东, 一( )厝雍南。
省略句2016源自文言文中常见的省略有以下几种: A.主语省略
(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渔人具答之。
( )问:“何以战?” (曹刿)问:“何以战?”
文言文中常见的省略有以下几种:
B.谓语省略 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 一鼓作气,再 鼓 而衰,三 鼓 而竭。
命夸娥氏二个子负二座山,一座厝于朔东,一座厝于 雍南。
指出以下句子各属于何种省略,并补出省略的词语:
•( )便舍船,从口入 •可以( )一战 •( )杂然相许 •贫者自南海还,以( )告富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