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高原常见湖滨湿地植物群落对生活污水氮的净化研究
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去除
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去除湖泊富营养化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环境问题。
利用水生大型植物富集氮磷是治理、调节和抑制湖泊富营养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湖泊水环境包括水体和底质两部分,水体中的氮磷可由生物残体沉降、底泥吸附、沉积等迁移到底质中。
对过去的营养状况的追踪说明,水生植物可调节温度适中的浅水湖中水体的营养浓度[2]。
而大型沉水植物则通过根部吸收底质中的氮磷,从而具有比浮水植物更强的富集氮磷的能力。
沉水植物有着巨大的生物量,与环境开展着大量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形成了十分庞大的环境容量和强有力的自净能力。
在沉水植物分布区内,COD、BOD,总磷、铁氮的含量都普遍远低于其外无沉水植物的分布区[3]。
而漂浮植物的致密生长使湖水复氧受阻,水中溶解氧大大降低,水体的自净能力并未提高,且造成二次污染,影响航运。
挺水植物则必须在湿地、浅滩,湖岸等处生长,即合适深度的繁衍场所,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不同的沉水植物对水体中的总氮总磷均有显著的去除作用。
在关于常见沉水植物对滇池草海水体(含底泥)总氮去除速率的研究中发现:物种去除能力的大小顺序依次为伊乐藻>苦草>狐尾藻>篦齿眼子菜>金鱼藻>范草>轮藻。
随着时间的延长,水体中总氮浓度呈负指数形式衰退,且在实验的总氮浓度范围内(2.628~16.667mg∕L)每种沉水植物的去除速率随总氮浓度的增加而增加[4]。
此外,黑藻(Hydrillaverticillata(L.f.)Royle)对磷的需求较低,并可利用重碳酸盐作为光用的碳源。
磷吸收是主动过程[6]。
在亚热带湿地中,磷主要是在植物内流动,而氮主要是通过沉积作用和反硝化作用开展流动。
对于夏季浮游植物(主要是外来蓝藻),磷是限制因子。
据推测:磷循环强烈依赖于大型植物的调节;底泥中磷的衰竭影响植物香蒲(Typhadomingensis)的减少,而随后磷的有效性的增加又使其重现[7]。
在对东湖的围隔实验中,结果显示了沉水植物在磷营养滞留物中的关键地位[8]。
人工湿地对污水中氮磷的去除机制研究进展
人工湿地对污水中氮磷的去除机制研究进展人工湿地对污水中氮磷的去除机制研究进展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数量的增加,废水排放量不断增加,其中包含大量的氮和磷。
而氮和磷作为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对水体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有效的废水处理技术备受研究关注。
本文综述了人工湿地对污水中氮和磷的去除机制的研究进展。
1. 引言人工湿地是利用湿地的吸附、沉淀、微生物代谢等自然过程来净化水体的一种现代化废水处理技术。
在人工湿地中,氮和磷的去除机制主要包括物理吸附、沉降、植物吸收和微生物代谢等。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对人工湿地去除氮和磷的机制进行探讨。
2. 氮的去除机制2.1 物理吸附物理吸附是指氮通过与湿地介质中的颗粒接触,以静电作用、作用力等方式将废水中的氮物质吸附到固体表面。
颗粒的大小、比表面积以及载体孔隙结构等因素会影响物理吸附的效果。
通过物理吸附,人工湿地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氨氮、硝态氮等有机氮物质。
2.2 沉降沉降是指氮以颗粒物质的形式沉降到湿地底部,在此过程中将废水中的氮物质随颗粒物质一同去除。
沉降过程主要受颗粒物质的沉降速度、废水流速以及水体中悬浮颗粒的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适当的湿地设计和流速控制可以提高沉降效果,进而实现氮的有效去除。
2.3 植物吸收植物吸收是指湿地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废水中的氮物质。
植物的吸收主要包括根系吸收和叶片吸收两个过程。
根系吸收主要通过与底泥中的微生物共生作用来转化氮物质为植物可吸收的形式。
叶片吸收则通过植物的叶片表面特殊结构吸附废水中的氮物质。
湿地植物种类和密度、湿地水质以及水分状况等因素会影响植物吸收氮的效果。
2.4 微生物代谢微生物代谢是指湿地中的微生物通过代谢作用将废水中的氮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的过程。
在湿地中,一些特定的微生物通过硝化反应将废水中的氨氮转化为氮酸根,并通过反硝化反应将氮酸根还原为氮气释放到大气中。
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湿地温度、氧气状况等因素会影响微生物代谢的效果。
湿地生态系统中氮循环与生态效应研究
湿地生态系统中氮循环与生态效应研究湿地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而独特的生态系统,具有多种生态功能,如水质净化、气候调节、生物物种保育等。
其中,氮是湿地系统中重要的生态因子之一。
湿地中的氮循环及其生态效应一直是生态学家关注的研究领域之一。
氮在湿地中的来源与去向氮是生物体中必需的元素,但大气中的氮并不能为植物直接利用。
在自然界中,氮的主要来源为氨和硝酸盐,这些物质来自于大气沉降和入侵的底层水。
湿地自然界中的氮主要来源于大气沉降和入侵水,同时,湿地本身生态系统内的生物循环也是一个重要的氮来源。
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氮循环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氮循环包括氮的进入、转化和排放三个环节。
氮可以以氨或硝酸盐的形式进入湿地系统,并在生物体内和外部环境中进行一系列氮化或反硝化过程,被还原成氨等盐,最终被还原成大气中的氮气排出。
例如,湿地中的绝大部分硝酸盐转化为氨,再被植物吸收,其中部分氮元素进入生物圈,而生物死亡过程中的氮被腐殖质转化为有机氮,又会在还原过程中释放氨或硝酸盐形式的氮进入大气中。
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氮转化反应湿地内氮转化反应主要分为硝化、反硝化和氨化三种类型。
硝化是指氨或有机氮化合物被氧化成为硝酸盐。
硝化菌是完成硝化反应的微生物。
硝化过程的主要作用是将氮从有机形式转化为无机形式,同时也会释放大量的能量。
反硝化是指硝酸盐转化为氮气,反硝化细菌或厌氧条件下生活的微生物是完成反硝化反应的主要菌群。
在湿地中,氮转化是一个相对平衡的过程,硝化和反硝化的速率相当,并且氧化和还原的速率也相互平衡。
湿地生态系统中氮的生态效应湿地是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在湿地上,氮循环对湿地功能与服务的表现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在水质净化方面,湿地可以通过氮的迁移和转化过程去除污染物,从而净化水质。
例如,在浮游藻类大量生长、水体富营养化的情况下,通过湿地植物吸收和降解污染物的过程,可以减少水体氮和磷的含量。
其次,在湿地植被发育过程中,氮对湿地的生长和物种多样性有着显著影响。
植物配置对水体扑草净去除效果研究
植物配置对水体扑草净去除效果研究
高明;石傲傲;蔡晓军;吴珂;杨迈;孙仕仙
【期刊名称】《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年(卷),期】2024(44)2
【摘要】采用温室水培模拟试验,研究不同浓度扑草净污染下,香根草、菖蒲及其2∶1配置于水体中第0、6、12、24、30天扑草净含量。
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扑草净污染水体中,培育植物条件下第30天扑草净去除率为58.60%~91.69%,CK扑草净去除率为45.86%~57.48%,培育植物组显著高于CK。
当扑草净初始浓度<4 mg/L时,香根草对水体扑草净污染的去除效率最高,第30天达到88.4%;扑草净初始浓度≥4 mg/L时,香根草、菖蒲生物量2∶1组合对水体扑草净污染的去除效率最高,第30天达到91.69%。
研究结果可为不同浓度扑草净污染水体植物修复提供参考。
【总页数】7页(P94-100)
【作者】高明;石傲傲;蔡晓军;吴珂;杨迈;孙仕仙
【作者单位】西南林业大学云南省高原湿地保护修复与生态服务重点实验室;西南林业大学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云南华瑞环境建设有限公司;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咸宁市国土空间规划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173
【相关文献】
1.腐植酸对香根草吸收和去除扑草净的影响
2.香根草对扑草净胁迫的响应和去除效果
3.不同湿地植物配置对扑草净的吸收和去除效果研究
4.香根草对水体中镉-扑草净复合污染的吸收去除动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湖滨带复合型人工湿地氮磷的去除效果
生 态 环 境 2 0 , 64 : 10 16 0 7 1() 16 -15
Ec l g n v r n n o o y a d En i me t o
ht:ww . ec. m t / wj si o p/ e t
Ema :dtr esi o - i ei @jec. m l o t
造湖滨湿地 ,可有效净化人湖径流 中携带 的部分有机污染物 、营养盐等 。以云南抚仙湖北岸 的湖滨 湿地一 马料河复合人 工湿 地为研究对象 ,探讨 了湿地不 同功能区去除氮磷 的效果 。研 究表明 ,沉淀池除氮效果最不 明显 ,在该 区内有机氮可 能发 生矿 化作 用而转变 为氨氮 。有植物 系统 的潜 流和表 流区除 氮效果 较为 明显 ,潜 流区对 氨氮 、硝氮 和总氮 的平 均去除 率分别 达 1.%、1 .%和 2 .%;表流 区对三者 的平 均去除率分别达 5 .% 、3 .%和 4 .%。沉淀池 对磷 有一定的截 留作用 ,且 8 0 97 26 0 4 59 35 在进水污染物 质量浓度 较高时表现 明显 ,平均截 留率 为 1 .%。潜流 和表 流区除磷效果不 明显 ,可能是 因为湿地运行 了两年 49 多,土壤 吸附交换达 到平衡 ,影响 了表 流区 的除磷效 果 。潜流 区除磷 效果受降雨影 响较大 ,雨 季时 ,总磷 的平均截 留率为 1 .%,主要是不溶性磷 的吸附和沉积 ;雨季末期 ,湿地流量较小 , 21 水体 流动性差 ,系统 内处于厌 氧状 态 ,出现磷释放现象 。 关键词 :复合 型人 工湿 地 ;功能区 ;氮 ;磷 ;抚仙湖
2 世纪 6 年代 ,e e与 K cu 合作并 由K cu 0 0 Si l i t d kh i t kh 于 17 年提 出了根区理论 。8 年代末和 9 年代 92 J 0 0 初 人 工 湿 地 作 为 一 种 新 型 污 水 处 理 技 术 进 入 了水 污染 控 制领 域 。 目前 ,国 内外对 人 工湿 地 的研究 很 多 ,但 是 大部分 工 作主 要用 湿地 来 处理 城市 生 活污 水以及小规模 的运行 ,而对于在人湖河 口处建造复 合 型人 工湿 地 以及实 地 观测 的研 究 工作 较 为缺乏 。 抚仙湖为我 国重要的深水湖泊 , 近年来 由于人 类 活动 影 响 ,面 源对 湖泊 的污 染 日益加 剧 ,湖泊 水 质 恶化 问题 也尤 为 突 出 ,表 现 出 由贫 营养 型 向 中营 养 型发展 的趋势 。研究 表 明 ,农 耕 区地 表径 流 和 生 活污水等面源污染 占抚仙湖陆 源氮磷 污染 负荷 的 9 .%和 9 .%, 主 要 的污染 源 【。 了拦 截河 道 91 8 5 是 o 为 J
氮输入对沼泽湿地植物生长和氮吸收的影响
累 、根冠 比 、氮吸收 的影 响。结果 表明 :培养期 内,茭草地上生 物量 始终表现为 N4 0 >N 2 0 >C K,即氮输入促进茭草地上
生物量 积累 ;而水葱地上生物量随培养 时间不 同而发 生变 化 ,培养 早期 N 2 0处理促进水葱地上生物量积累 ,N 4 0处理抑制 水葱地 上生物量积累 。茭草地 下生物量表现为 N4 0 >C K>N 2 0 ,即氮输入不足抑制茭草地下生物量积 累 ,足够氮输入促进 茭草地 下生物量积累 ;水葱地 下生 物量表现为 C K>N2 0 >N 4 0 ,即氮输入抑制水葱地下生物量积 累。植 物地 上部 分和地下 部分生长对 氮输 入的响应也不一致 , 导致植 物根 冠 比发生变化 , 茭草根冠 比表 现为 N2 0 <C K<N4 0 , 水葱根冠 比表现为 N4 0 <N2 0 <C K。氮输入促进茭 草和水葱对氮 的吸收 ,氮输入对 茭草 地上部分氮含量 的影 响显 著 ,对水葱地下部分氮 含量 的影 响显著 。 关键词 :沼泽湿 地;氮输入;生物量;根冠 比;氮吸收 中图分 类号 :X1 7 1 ;Q1 4 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 号 :1 6 7 4 . 5 9 0 6( 2 0 1 3)0 8 . 1 3 1 7 . 0 5
引用格式 : 孙大成 , 郭雪莲 , 解成 杰 , 余磊朝 , 许静.氮输入对沼泽湿地植物生长和氮 吸收的影 响[ J ] .生态 环境 学报 , 2 0 1 3 , 2 2 ( 8 ) :
1 3 1 7 — 1 3 21 .
“螺蚌鱼草”生态湿地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
“螺蚌鱼草”生态湿地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angustifolia)是一种常见的湿地植物,具有良好的净化水体的能力。
在农村地区,由于缺乏成熟的污水处理设施,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成为一个严峻的环境问题。
本文将探讨螺蚌鱼草在农村生活污水净化中的作用,并分析其生态湿地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效果。
螺蚌鱼草因其生长速度快、茂密的根系、大量的叶片和羽毛状花序,被广泛应用于湿地环境中。
其奇特的生态特点使其成为一种抱负的污水处理植物。
起首,螺蚌鱼草的根系能够扎根于湿地底部,有效吸纳和固定底泥中的营养物质和有机物质,防止它们进一步释放到水中。
其次,螺蚌鱼草的叶片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纳水体中的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改善水质氧化还原条件。
此外,螺蚌鱼草的羽毛状花序能够过滤和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和有机污染物,使水质得到净化。
在农村地区,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方式往往简易且原始,只是通过露天堆肥或简易的隔油池处理,很难达到去除水体中有机物质和营养物质的效果,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日益严峻。
而利用螺蚌鱼草构建生态湿地,可以有效净化农村生活污水。
生态湿地方法通过将农村生活污水引入螺蚌鱼草湿地,利用螺蚌鱼草的吸附、分解和氧化作用,将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营养物质去除或转化。
起首,螺蚌鱼草的生长可以创设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螺蚌鱼草的大量茂密的叶片提供了一个繁茂的植物群落,为其他湿地生物提供了适合的生存环境。
例如,在螺蚌鱼草湿地中,大量的蚊蚋等昆虫生物可以生长繁殖,形成昆虫食物链,有效地控制了蚊虫的繁殖和传播。
同时,螺蚌鱼草的根系结构为湿地提供了稳定的支撑,有效防止湿地的水土流失。
这些生态效应不仅提高了湿地的生态效益,也为水质净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其次,螺蚌鱼草的根系和叶片具有良好的吸附和分解能力。
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螺蚌鱼草的根系能够吸附和沉积水中的悬浮颗粒,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浊度。
同时,根系还能吸附和拦截水中的有机物质和病原菌,起到过滤和除菌的作用。
人工湿地中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作用研究进展
人工湿地中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作用研究进展
人工湿地是一种通过人工手段模拟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系统工程,通过湿地中水生植
物的作用来净化废水中的污染物,特别是氮和磷的含量。
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作用是人
工湿地净化废水的关键过程之一。
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人工湿地中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
收作用的研究进展。
在人工湿地中,水生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其中氮磷是关键的营养元素,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到重要的作用。
水生植物吸收氮磷的机制主要是通过活性运输和被
动扩散两种方式。
活性运输是指植物根系中的离子泵主动将氮磷离子从根系中吸收,并转
运到植物的地上部分。
被动扩散是指氮磷溶解在水中,通过浸润入根系细胞内,并在根内
被植物吸收。
近年来对人工湿地中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研究表明,不同
种类的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能力存在差异。
一些水生植物,如黑三棱、香蒲、金鱼藻等,对氮磷的吸收能力较强,能够有效减少废水中的氮磷浓度。
而其他一些水生植物,如莲藕、菰草等,对氮磷的吸收能力较弱,对废水的净化效果不明显。
还有研究发现水生植物的生长状态对其对氮磷的吸收作用有一定影响。
一些研究发现
水生植物的叶片面积与根系质量比例与其对氮磷的吸收能力有较强的相关性,即生长较好
的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能力更强。
除了水生植物的特点,底泥也对氮磷的吸收作用有一定影响。
一些研究发现,底泥中
存在的有机质可以吸附氮磷,从而减少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能力。
在人工湿地的设计中,也需要考虑底泥的特性对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效果的影响。
高原湖泊沉积物有机碳、氮来源与表征——以滇池为例
高原湖泊沉积物有机碳、氮来源与表征——以滇池为例高原湖泊沉积物有机碳、氮来源与表征——以滇池为例摘要:高原湖泊沉积物中的有机碳和氮是研究湖泊生态系统演化和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
本文以滇池为例,系统地探讨了高原湖泊沉积物中有机碳和氮的来源和表征,揭示了沉积物中有机碳和氮的演化过程及其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
通过对滇池沉积物中有机碳和氮来源和表征的研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高原湖泊的环境变化和生态系统健康状况。
1. 引言高原湖泊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其沉积物中的有机碳和氮可以为了解湖泊的演化和环境变化提供重要信息。
滇池作为中国第八大淡水湖,是农田灌溉和城市供水的重要水源之一,研究其沉积物中有机碳和氮的来源和表征对于湖泊管理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2. 滇池有机碳和氮的来源滇池沉积物中的有机碳和氮有多种来源,主要包括湖泊生产力和外源输入。
湖泊生产力是滇池沉积物有机碳和氮的重要来源,其中包括湖水中的浮游植物、湖底藻类和浮游动物。
这些有机碳和氮通过生物的死亡和泥沙的沉积逐渐富集在沉积物中。
外源输入是指农田和城市污水中的有机碳和氮通过径流等途径输入湖泊,造成湖泊沉积物中有机碳和氮含量的增加。
3. 滇池沉积物有机碳和氮的表征滇池沉积物中的有机碳和氮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表征。
其中,有机碳可以通过有机质含量、有机碳同位素比值、光解和热解等方法进行表征。
有机碳含量是最常用的表征方法之一,其可以反映沉积物中有机碳的总体积,但不能确定有机碳的来源。
有机碳同位素比值可以通过测量沉积物中有机碳同位素的比例,进一步确定有机碳的来源和演化过程。
氮的表征方法与有机碳类似,主要包括氮含量、氮同位素比值和氮同位素分馏等方法。
4. 滇池沉积物有机碳和氮的演化过程滇池沉积物中有机碳和氮的演化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湖泊生产力、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
在湖水生产力较高的情况下,有机碳和氮通过湖泊生物的生长和死亡逐渐富集在沉积物中。
气候变化会影响湖泊的水温、水位和水文特征,从而影响湖泊中有机碳和氮的形成和储量变化。
人工湿地中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作用研究进展
人工湿地中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作用研究进展人工湿地是一种利用自然生态系统模拟处理污水的技术,其主要特点是自然和人工工程结合了起来,既能有效地净化污水,又能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水生植物是人工湿地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可以有效地吸收污水中的营养物质,如氮磷等,从而促进湿地系统的净化效果。
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作用研究已有较为成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
水生植物通过吸收污水中的营养物质来生长和繁殖,其中氮磷是水生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元素,水生植物能够吸收的氮磷主要包括铵态氮、硝态氮、磷酸盐等。
通过大量实验研究,已经确立了运用水生植物处理污水过程中,水生植物对污水中氮磷的吸收与物种、营养浓度、处理时间等因素有关。
首先,影响水生植物对氮磷吸收的要素是不同物种的特性。
不同种类的水生植物在对氮磷的吸收能力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通常表现为吸收速率、吸收量和适应性差异等。
例如,种植在人工湿地中的菖蒲、香蒲等芦苇科植物能够有效吸收污水中的氮磷元素,特别是可以有效地吸收氨氮和磷酸盐。
除了芦苇科植物,人工湿地中种植的其他水生植物如香蒲之类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氮磷的吸收处理方面也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
此外,一些浮萍科和水葫芦科的植物也能很好地吸收污水中的氮磷等元素。
其次,水生植物吸收氮磷的量和质量与水体的营养浓度有关。
一般来说,污水营养浓度越高,水生植物所吸收的氮磷的数量就越多。
但是,当营养浓度过高时,会造成水生植物的过度吸收和积累,从而引发污水中营养过载的问题。
因此,水生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最适宜的营养浓度为5-20mg/L。
同时,对于同一种水生植物而言,其在吸收氮磷量方面的表现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例如,硫酸铵中的铵态氮容易被水生植物吸收,而硝酸钠中的硝态氮则被吸收的能力较弱。
最后,处理时间也是影响水生植物吸收氮磷的关键因素之一。
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水生植物对于污水中氮磷的吸收能力和效果会逐渐加强。
同时,在处理时间上,差异性的水生植物对于污水中氮磷的吸收表现也存在差异。
7 种典型挺水植物净化生活 污水中氮磷的研究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1,33(3):0616-0621http://xuebao.jxau.edu.cn Acta Agriculturae Universitatis Jiangxiensis E-mail:ndxb7775@sina.com7种典型挺水植物净化生活污水中氮磷的研究杨林1,伍斌2,赖发英1*,张俊3,高勇生1(1.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西南昌330045;2.江西省南昌县环保局,江西南昌330200;3.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江西南昌330045)摘要:挺水植物是构建人工湿地植被系统的主要植物类型,选取7种典型的具有一定景观效应和经济价值的挺水植物,初步研究它们对生活污水中的氮磷降解特性以及氮磷积累及其分布状况。
结果表明:美人蕉、黄菖蒲、香根草、薏苡都表现出较强的氮磷降解能力,生活污水中总氮磷的去除率与湿地植物氮磷的积累量成线性相关(P<0.05),各植物间以及其自身的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生物量(鲜质量)差异显著(P<0.05),对氮磷的降解与水力停留时间成线性相关,相关系数均大于0.9,说明它们有较为稳定的氮磷吸收能力。
通过收割可以去除整个植株总氮和总磷含量的60% 80%。
关键词:人工湿地;挺水植物;生命周期;氮磷中图分类号:X17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2286(2011)03-0616-06Studies on Seven Typical Emerging Plants AbsorbingNitrogen and Phosphorus in Constructed Wetlands YANG Lin1,WU Bin2,LAI Fa-ying1*,ZHANG Jun3,GAO Yong-sheng1(1.College of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JAU,Nanchang330045,China;2.Nanchang Count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Nanchang330200,China;3.College of Nanchang Business,JAU,Nan-chang330045,China)Abstract:Emerging plants are the main types of plants for the constructed wetland vegetation system.In this test,seven typical emerging plants which have a certain landscape effect and economic value are selected to study their degradation,accumul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in constructed wetlands,which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ckbone for the promotion of constructed wetlands.The experiment results showed that:Cannaindica,Irispseudacorus,Vetiveriazizanoides and Schoenoplectuslacustris all have a strong degradation ability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and their degradation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has a linear correlation with HRT after a period of adaptation to constructed wetlands 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are larger than0.9.These indicate that they have a stable absorption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The total plant uptake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accounts for60%to80%of the overall nutrient removal in constructed wet-lands.Key words:wetlands;emerging plant;life cycle;nitrogen and phosphorus收稿日期:2011-12-08修回日期:2011-03-24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8BAD96B04)作者简介:杨林(1982—),男,硕士生,主要从事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研究,E-mail:yanglin5201234@163.com;*通讯作者:赖发英,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E-mail:laifyjx@126.com。
总氮和氨氮的去除能力
1
入滇河流是滇池污染的主要来源,其每年携带着大量的COD、TN、TP汇入滇池,使得滇池富营养化逐年加重,导致蓝藻暴发[1]。河流本身具有很好的净化能力,能降低水体污染物的含量。当污染物过量排入,超过河流所能承受的负荷时,会导致河流生态系统破坏,净化能力下降。以盘龙江为例,生活污水和垃圾的排放,使得盘龙江水体可见度和DO下降,水生植物大量死亡,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水体自净能力降低,水质停留在劣五类水[1]。盘龙江为入滇河流中最重要的河流,其水质直接影响到滇池水质。近年来,虽然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整治盘龙江,清除河道淤泥,减少入江污染物,但效果并不明显[2]。因此,重建河道的水生生态系统成为河道治理的方向之一,也是滇池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沉水植物;除氮能力;底质;藻类爆发
Study offivesubmerged macrophytes’ abilityin removing total nitrogenand ammonia nitrogen of the sewage farm’s tail water in static conditions
静态条件下五种沉水植物对污水厂尾水总氮和氨氮去除能力研究
赵健艾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091)
静态
赵健艾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云南昆态系统是目前河道修复的方向之一。本实验研究滇池流域常见的浮叶眼子菜、金鱼藻、马来眼子菜、苦草、菹草五种沉水植物,在静态条件下净化污水厂尾水的能力。研究表明,五种沉水植物对尾水中TN和氨氮均有一定的净化去除效果。对于水体中氨氮的去除效果从高到低依次为,菹草>金鱼藻>马来眼子菜>苦草>浮叶眼子菜。菹草和金鱼藻对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8.72%和92.31%,去除效果明显。而对尾水TN去除效果,菹草、苦草最强,马来眼子菜、金鱼藻次之,浮叶眼子菜最弱。菹草和苦草对水体TN去除率分别为76.05%和74.60%。综合水质物理指标、藻类爆发程度及TN、氨氮去除效果等多种因素,得到菹草和苦草净化效果最好。实验中底泥选择、藻类爆发、水下照度等多种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沉水植物去除水体氨氮和总氮的能力。研究成果对重建入滇河流水生生态系统沉水植物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人工湿地中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作用研究进展
人工湿地中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作用研究进展人工湿地是指一种利用植物和微生物等生态因素来净化污水的生态工程技术。
通过自然生态系统的模拟和修复,人工湿地能够改善水体质量,增强自然生态系统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
水生植物是人工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外,也能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特别是氮和磷,促进水质的净化。
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作用是人工湿地的关键过程之一。
氮和磷是水体中的主要营养物质,它们在过多的情况下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体生态系统的破坏。
水生植物通过吸收水中的氮磷,将其转移至植物体内,从而减轻了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
以下是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作用研究进展。
1. 植物种类对氮吸收的影响水生植物对氮的吸收能力与其种类、形态、生理特性等因素密切相关。
一般认为,水生植物的氮吸收能力与其叶片的面积有关系。
在同一生境条件下,相对于细叶植物,粗叶植物具有更高的氮吸收速率。
除此之外,蒲苇、香蒲等不同种类的水生植物对氮的吸收能力也存在差异。
2. 氮质形对氮吸收的影响水生植物对氮的吸收能力受到水中氮质形式的影响,其中铵态氮更容易被植物吸收。
然而,硝态氮在水中的浓度相对较高,也能被一些水生植物有效吸收。
3. 生长状况对氮吸收的影响水生植物的生长状况对其对氮的吸收有显著影响。
例如,在植物的生长期,其氮吸收速率相对较高。
而在植物进入休眠期时,氮吸收速率则相对较低。
1. 植物种类对磷吸收的影响水生植物对磷的吸收能力与其种类、形态、生理特性等因素密切相关。
越是具有发达根系和根毛的植物,其对磷的吸收能力越强。
2. 磷质形态对磷吸收的影响不同形态的磷在水生植物中的吸收能力差异较大。
有机磷是常见的水生植物吸收磷的形态,同时磷酸根离子的吸收能力也相对较强。
3. 环境条件对磷吸收的影响水生植物对水环境中的磷的吸收速率与水中的磷浓度、pH值、温度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当水中磷的浓度高时,水生植物对磷的吸收速率相对较快。
总之,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作用是人工湿地净化水体的重要过程之一。
湿地水生植物的利用途径与净化污水作用研究
表 1 水生野生蔬菜植物
学名 Typha angustifolia L. Phragmites communis Trirn. Artemisia selengensis M.arvensis L.var.pipevauscens Houttuynia cordata Thunb. Ottelia vunnansis Zizania caduciflora Hand. Hemerocallis fulva L. Plantago asiatica. Oenanthe stolonifera (Blume) DC. Nasturtium officinale R. Br. Agastache rugosa O.kize. Nelumbo nucifera Euryale ferox salisb Sagittaria trifolia L Heleahat is tube ro sa ashulus Aster tataricus Lf. Colocasia esculenta Ipomoea aquatica Trapanatans L
1 水生植物的可利用途径
水生植物主要是指生长在淡水水 源区域内的水生植物 水生植物有许 多利用途径 包括用作中药材 如中药 里的薏米 芡实 莲子 泽泻 菖蒲 木贼 蒲黄等都属于水生植物
按水生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生活习 性 可以将其分为浮水植物 浮叶植物 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几种 而根据水生 植物的实用特点和特性 又可以将其分 为水生蔬菜植物 水生景观植物 水生 药用植物 鞣料植物 淀粉植物 纤维 植物 水生香料植物 水生蜜源植物 固 土植物和牧草 绿肥植物 10 种
67
万方数据
前沿论坛 F O R W A R D F O R U M
植物名 泽泻 灯心草 香蒲 薏米 荷花 芡实 菖蒲 蕺菜 木贼
云南星云湖大街河口湖滨湿地修复及净化效果
端修 复湖滨湿地 4 5h 恢复湖湾沉水植物 2 . m , . m , 8 8h 对表流湿地及沉水植物的净化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 .研究结果表 明 ,由于水生植 物庞大的表面积 吸附、 分解和吸收作用 、 水质净化水质效果十分明显 , 净化大街河水 3 7 8×1 m / ,S 1. 0 aS 、 B D C DM T T O 、O 、N、P的去除率分别为 8 . % 、0 1 、2 8 、9 2 、07 2 8 6 . % 5 % 4 % 4 . %.河 口湖滨湿地 的修复不仅净化了水质 , 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⑥ 20 yJun lf 眈 Si cs 0 7b ora o c ne e
云 南 星 云 湖 大街 河 口湖 滨湿 地 修 复及 净化 效 果
李 荫玺 胡耀辉 , ,王云 华 ,祁 云宽 唐 芳 刘 俊 杨 林 , , ,
(: 1云南省玉溪市环境科学研究所 , 玉溪 6 3 0 ) 5 10 (: 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 所 , 南京 20 0 ) 10 8 摘 要: 星云湖人湖污染物负荷量 8 %来 自面源 , 0 而河道是输送污染物 的主要通 道 , 为了削减人湖 污染 物 , 在大街河 口末
Yun n o nc na Pr vi e
L i i, U ah i, N u ha , 1 u k a ‘ T N ag , I u Y N i I n H Y o u WA G Y n u Q nu n , A G F n LU Jn& A G Ln Y x Y
( :uintue E v o m na c neRsac , ui 5 10 P . hn ) 1 Y x Istt o ni n etl i eerh Yx 3 0 , R C i i f r Se c 6 a ( :a n tue or h 2 N gI i t o G ga y& Lm ooy hns Aa e yo c ne, a n 10 8 P . hn ) s n t e p f i nl ,C ie cdm Si s N g2 00 , R C i g e f e c a
29种水生植物对农村生活污水净化能力研究
29 种水生植物对农村生活污水净化能力研究
张倩妮,陈永华*,杨皓然,陈明利,柳 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沙 410004)
摘 要:为筛选出对农村散户生活污水出水净化效果好的水生植物,以 29 种常见水生植物为材料,对模拟农村生活污水出水进行
净化能力比较,并将不同植物对污染物的去除能力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有植物处理对污染物的去除率明显高于无植物对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9 年 5 月·第 36 卷·第 3 期:392-402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May 2019·Vol.36·No.3:392-402
张倩妮,陈永华,杨皓然,等 . 29 种水生植物对农村生活污水净化能力研究[J].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9, 36(3): 392-402. ZHANG Qian-ni, CHEN Yong-hua, YANG Hao-ran, et al. Study on the purification ability of 29 aquatic plants to rural domestic sewage[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9, 36(3): 392-402.
ZHANG Qian-ni, CHEN Yong-hua*, YANG Hao-ran, CHEN Ming-li, LIU Ju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llege,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04, 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screen aquatic plants for the effective purification of rural retail sewage water, 29 common aquatic plants were tested to compare their removal capacity for total nitrogen(TN), ammonia nitrogen(NH3-N), total phosphorus(TP),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Cr), and suspended solid(SS)in a septic tank effluent system. The removal ability of different plants on pollutants was determined and clustering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moval rate of pollutants in control without plan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plant treatment. Treatment tim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purification efficiency of all pollutants.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experi⁃ ment, the purification rate of pollutants by aquatic plants was fast. At the end of the 75-day experiment, the purification rate of TN was 6.21%~26.66%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non-plant control, the purification rate of NH3-N, TP, CODCr, and SS was increased by 7.03%~ 23.92%, 17.40%~28.13%, 7.47%~18.62%, and 8.90%~13.00%, respectively. Eichhornia crassipes had certain advantages in the purifica⁃ tion rate of TN, NH3-N, and TP in the early stage of experiment, indicating that the purification of these pollutants was obviously affected
人工湿地中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作用研究进展
人工湿地中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作用研究进展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具有重要意义。
氮是植物生长不可或缺的营养元素,但水体中氮的过剩含量会导致水华的产生和水体富营养化,对水体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磷是植物生长的另一重要营养元素,但过多的磷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造成藻类的大量繁殖,影响水体的透明度和水质。
水生植物能够通过吸收水体中的氮磷来限制水华的产生,净化水体,保持水体的健康和生态平衡。
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方式多样。
水生植物可以通过根系吸收水体中的氮磷,并将其储存在植物体内。
不同种类的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能力和方式也有所不同,一些水生植物的根系较发达,能够更好地吸收水体中的氮磷,起到更好的净化效果。
水生植物还能够通过吸附和生物转化等方式,将水体中的氮磷转化为固态物质,进而净化水体。
随后,针对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作用进行研究已有一系列进展。
研究表明,不同种类的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效果存在差异,一些水生植物对氮的吸收效果较好,而一些水生植物对磷的吸收效果较好。
在人工湿地的建设中可以选择适合的水生植物种类,以达到更好的净化效果。
一些研究还表明,人工湿地中水生植物的生长状态、水体中氮磷的浓度和温度等因素都会影响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效果,这为人工湿地的运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湿地中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作用的研究也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一些新技术的引入,如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等,为人工湿地的水质净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基于模型的研究也为人工湿地的设计和运行管理提供了更加科学的指导。
未来,可以进一步加强人工湿地中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作用的研究,探索更加高效的水质净化技术,为水体环境修复和保护提供更加有效的手段。
几种湿地植物净化生活污水COD、总氮效果比较
几种湿地植物净化生活污水COD、总氮效果比较几种湿地植物净化生活污水COD、总氮效果比较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水资源的污染问题越来越引人关注。
其中,生活污水的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任务。
湿地植物净化技术因其高效、经济、环保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湿地植物,并比较它们在净化生活污水COD和总氮方面的效果。
一、芦苇芦苇是一种广泛分布的湿地植物,具有高度的适应能力和生物量快速增长的特点。
芦苇的根系能有效吸收和富集污水中的有机物和养分,通过植物的吸收和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显著降低COD和总氮的含量。
研究表明,在芦苇湿地处理下,污水COD和总氮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80%和60%以上。
芦苇不仅具有较高的净化效果,还能提供生态服务,为湿地生态系统提供良好的生境。
二、箭竹箭竹是一种灌木类湿地植物,也被广泛应用于生活污水的湿地处理系统。
箭竹的根系密集且较深,能有效吸收和截留污水中的COD和总氮,通过植物与微生物共同作用,使水质得到显著改善。
研究发现,箭竹湿地处理能够使污水中COD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0%和50%以上。
与其他湿地植物相比,箭竹对氮的吸收和转化效果更为显著,有利于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三、香蒲香蒲是一种常见的湿地植物,生长迅速且适应性强。
香蒲的根系扎根于水中,能够有效吸收和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盐。
研究表明,香蒲湿地处理可以使污水中COD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0%和40%以上。
与其他湿地植物相比,香蒲对COD的去除效果较为显著,具有较好的净化水质能力。
四、菖蒲菖蒲是一种具有观赏价值的湿地植物,也常用于生活污水的湿地处理系统。
菖蒲的根系茂密且能有效吸收污水中的有机物和养分,通过菖蒲与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可显著降低水中的COD 和总氮含量。
研究结果显示,菖蒲湿地处理可以使污水中COD 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5%和45%以上。
菖蒲还具有一定的草本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提供湿地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 湿地生 态 系统 中 ,植物 群落 物种 组成 具有
云南高原湿地与平原湿地不同, 地处大江大河 源头或上游 ,多为封闭或半封闭型陷落构造湖泊湿 落 ( o S ag nu ip e +Hi ui v la i C m. p ra im s l m x p r u r + p s g s 地 ,具水体置换周期长 ,特有种丰富但生态系统脆 N m hi s eau 、 y p o e l t d p t m)水葱+ 睡菜+ 荇菜群落 ( o C m. 弱等 特 点【 】对 云南 区域 经 济发展 、 会 稳定及 国 S i u aiu+Mey nh stf l t+N m h ie 7, 社 cr sv l s p d n a t i i e y p od s e ro a 内、国际重要 河 流 中下游 水生 态 安全有 着极 为重 要 p l tm ) et u 、菰 +荸 荠 +荇 菜 群 落 ( o a C m.Zzna i i a 的意 义 。 目前对 该 区域 湿地植 物 的研 究 ,多集 中在 e d e oa a u i r +Hee ca iy n a ess+N m h ie l f loh r u n n ni s y p od s 湿地植被调查 、 植物区系地理分析及退化湿地植物 p l t eau t m)和香蒲+ 睡菜+ 眼子菜群落 ( o . y h Cm T a p 群落演替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研究 ¨,缺乏对湿地 p zw l i Mey nhstfl t P tm gtn 】 re as i+ k na te roi e+ oa o e i a o 湖滨带湿地植物群落水质净化作用的应用研究。本 d t c s 作为供试材料 ,根据其野外物种组成构 ii t ) sn u 文通 过 对 云 南 高 原 湿 地 常 见 湖 滨 植 物 群 落 进 行 水 建湿 地植 物群 落净 化试 验槽 。净化 试验槽 材 质为 聚 质 净 化模 拟研 究 ,探讨 不 同湿地 植 物群 落种 间相 互 氯乙烯塑料板 ,大小规格为长 、宽各 10c 0 m,高 作用 、对生活污水净化效果的差异性及其机理 ,以 5 m。对净化槽做防渗加 固等处理后 ,模拟野外 0c 期为 云南高原湿地 的恢 复与重建 以及人工湿地的 湿地挺水植物一沉水植物相应的生长条件 , 构建湿
生态环境学报 2 1, 1 )3 93 3 0 2 2 ( :5 .6 2
Ec l g n n io m e t l ce c s o o y a d E v r n n a in e S
ht:w jec. m t / ww. si o p/ e c E ma : d o@jec. m — i ei r esi o l t c
构 建提 供科 学 和理论 依据 。
1 材 料 与 方 法
11 供试 材料 .
外学者对湿地植物水质净化 功能的研究 主要集 中 在耐受性植物的筛选 、植物对污染物质的去除 ( 富 集) 效果及植物根际微生物作用等方面【 ] 多为单 3, 种湿 地植 物水 质 净化 效果 的 比较研 究 ,而 对湿 地植 物群 落水 质净 化 差异性 机 理 的探讨 和研 究较 少 [。
在 显 著 差 异 的 主要 原 因 。
关键词 :高原湿地 ;湖滨 ;植物 群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活污水 ;脱氮机理
中图分类 号 :X7 3 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 号 :17 。9 6( 0 2) 20 5.5 6 45 0 2 1 0 —3 90
湿 地植 物具 有净 化水 质 的特殊 功 能 ,其 生 态 、 经济 和 社会效 益 已得 到 了广泛 的认 识 I 】目前 国内 1。 之
摘要 :湿地植 物具有 净化水质的特殊功能 , 研究不 同湿地植 物群落对生活污水净化效果及机理 , 对退化 湿地 的恢 复与人工 湿 地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选取 小黑三棱 十 杉叶藻+ 荇菜 ( o .p ra ims pe + p ui vlai+ y p o e C r S ag nu m l Hi r g r N m h i s n i x p su s d p l tm) 水葱+ et u 、 a 睡菜+ 荇菜 ( o S i u l u +Mey nhst oit+N m h ie ett 、 荸荠+ 菜 ( o Zz na C m. r s ai s cp v d n a te i l e y p ods l u r a f p a m) 菰+ 荇 C m.i i a c d c o a He o h r u nn ni+ y p odsp l tm )和香 蒲 + a ui r + l ca i y n a es N m h ie e au l f e s s t 睡菜 +眼子 菜 ( o C m.Tp a pzw l i Mey nhs y h re as i n a te k+ t oit+ oa g tnd t c s) 4种云南高原 常见湖滨湿 地植 物群落作为实验材料进行水质净化模拟研究 。结果表明 : r l e P tmo e i i t 等 f i a o sn u 供试植 物都能较好的适应生活污水环境 ,各植物全株氮质量分数在 1 . 23 7~1.5 ・。之间 ,各群落植 物氮累积量为 2 9 95 g mg 2~
云南高原 常见湖滨湿地植物群落对 生活 污水 氮的净化研 究
黄余春 1 昆 ,岳 海涛 ,杨 扬 。 7田
1 西 南林业 大 学环 境科 学与 工程 学 院 ,云南 昆明 60 2 ;2 . 52 4 .国家 高原 湿地研 究 中心 ,云 南 昆 明 602 ; 5 24 3 .同济 大学 生命 科学 与 技术 学 院 ,上 海 20 9 00 2
负相关 ( =_ . 7 P 00 , , 05 , < . 9 5) 能很好 的揭示氮 的去 除过程 ; 群落植 物净增 生物量与群落 T 累积量显著正相关 ( =09 3 各 N r .5 , P 00 ,表 明收割植物可充分 发挥 湿地植物的脱氮潜力 ;植物群落 能有效增 强和促进湿地系统对污水中氮的净化能力 ,各 <. 5) 植物群落对 污水 T 去除贡献率在 2 .4 ~4 .7 N 9 % 2 3 %之间 ,群落 内植物生长特性及其种间关系是各植物群落水质净化效果存 5
2 9mgm~ 6 ・ ,对生活污水脱氮贡献率为 1.1 ~1 .1 01% 1 %;各群落对生活污水 T 的去除率都在 7 %以上 , 2 N 5 均显著高于无植物 对照组 ( < . ,其 中水 葱十 P 00 5) 睡菜+ 荇菜 ( cru aiu + na t stf l t+ y p odsp l t S i sv l s Mey nh roi e N m h ie e au p d e i a t m)群落对生活污水 T N 去除效果显著优 于其他 3 群落 ( < .5 ,去除率高达(37 ̄ . ;试验期间 ,各 群落污水 N0- 与 T 种 P 00 ) 9. 1 7 9 2 3N - N浓度之间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