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前窝骨折---波及筛板临床表现

合集下载

颅顶软组织的层次。皮肤和浅筋膜的特点及

颅顶软组织的层次。皮肤和浅筋膜的特点及

颅部概述内容:本节主要讲述,一、额、顶、枕区:颅顶软组织的层次。

皮肤和浅筋膜的特点及其内行的血管、神经。

帽状腱膜的构成和附丽。

颅顶部的淋巴。

二、颞区:颞区的范围和层次。

浅筋膜内的血管、神经;颞筋膜浅深两层及其附着。

颞肌的形状、纤维方向;起始,抵止,神经支配及作用分析。

颞窝骨质薄而无板障的特点。

相关内容:(第十章第三节文件夹中02-1文件)概述关键词索引表关键词英文解释帽状腱膜Galeaaponeurotica腱膜坚韧致密,前续额腹,后连枕腹。

两侧逐渐变薄续于颞筋膜浅层,头皮横向裂伤伤及腱膜时,由于额腹和枕腹收缩的牵张,创口裂开。

缝合头皮时须先将腱膜缝好,以减少皮肤的张力,利于创口的愈合。

腱膜下间隙infra-aponeurosiscrevice是帽状腱膜与颅骨膜之间的疏松组织层。

此间隙在颅顶部范围很广,向前达眶部,后达上项线。

间隙内有若干导血管与颅内静脉窦相通,故发生感染时,可经导血管向颅内扩散。

此隙出血时,常形成较大的血肿,其瘀斑可出现在上眼睑皮下。

颅骨外膜Peri-osteum ofskull薄而致密,与各块颅骨间借结缔组织相连,故手术时较易剥离,但在骨缝处与缝间韧带愈合紧密,故骨膜下血肿仅限于一块颅骨的范围,很容易与帽状腱膜下血肿鉴别。

枕大神经greatoccipitalnerve为第二颈神经的后支,穿过项深部肌群后,在上项线平面距正中线2 cm处穿斜方肌腱膜,然后和枕动脉伴行,走向颅顶。

封闭枕大神经可于枕外隆凸下方一横指处向两侧约2cm处进行。

颞筋膜temporalfascia起于上颞线,向下分为浅、深两层。

浅层止于颧弓的浅面;深层止于颧弓的深面。

颞肌temporalmuscle此肌为咀嚼肌之一,为扇形扁肌,起自下颞线和颞筋膜深层的深面,前部肌纤维向下,后部肌纤维向前行,肌腱止于下颌骨冠突及其内侧面。

颅前窝anteriorcranial fossa容纳大脑额叶。

前界为额鳞,后界为蝶骨小翼的后缘。

颅底骨折有哪些症状?

颅底骨折有哪些症状?

颅底骨折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颅底骨折症状,尤其是颅底骨折的早期症状,颅底骨折有什么表现?得了颅底骨折会怎样?以及颅底骨折有哪些并发病症,颅底骨折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颅底骨折常见症状:吞咽困难、耳漏、声音嘶哑*一、症状诊断1.颅前窝骨折:常累及额骨眶板和筛骨,引起的出血经前鼻孔流出;或流进眶内,眶周皮下及球结合膜下形成瘀血斑,称之"熊猫"眼征。

骨折处脑膜破裂时,脑脊液可经额窦或筛窦由前鼻孔流出,成为脑脊液鼻漏,空气也可经此逆行进入颅腔内形成颅内积气。

筛板及视神经管骨折可引起嗅神经和视神经损伤。

2.颅中窝骨折:常累及颞骨岩部,脑膜和骨膜均破裂时,脑脊液经中耳由鼓膜裂孔流出形成脑脊液耳漏;如鼓膜完好,脑脊液则经咽鼓管流往鼻咽部,常合并第Ⅶ或Ⅷ颅神经损伤。

如骨折累及蝶骨和颞骨内侧可伤及脑垂体和第Ⅱ、Ⅲ、Ⅳ、Ⅴ及Ⅵ颅神经。

如果伤及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可形成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而出现搏动性突眼;颈内动脉如在破裂孔或在颈内动脉管处破裂,则可发生致命性鼻出血或耳出血。

3.颅后窝骨折:骨折累及颞骨岩部后外侧时,多在伤后2~3日出现乳突部皮下瘀血。

骨折累及枕骨基底部时可在伤后数小时出现枕下部肿胀及皮下瘀血;骨折累及枕大孔或岩骨尖后缘,尚可出现个别或全部后组颅神经(即Ⅸ~Ⅻ颅神经)受累的症状,如声音嘶哑,吞咽困难。

*以上是对于颅底骨折的症状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看下颅底骨折并发症,颅底骨折还会引起哪些疾病呢?*颅底骨折常见并发症:耳聋*一、并发病症1、颅前窝骨折伴有脑脊液鼻漏和嗅、视神经的损伤。

2、颅中窝骨着横行骨折病人可有第5、6、7或8对颅神经的损伤;而纵形骨折则往往造成传导性耳聋;皆可造成脑脊液鼻漏和鼓室积血。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颅底骨折症状,颅底骨折并发症方面内容的介绍,更多疾病相关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颅底骨折”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查房-颅底骨折(神经外科)

教学查房-颅底骨折(神经外科)

颅底骨折思维拓展
通过以上这几个问题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出: 颅底骨折治疗重点应针对颅底骨折引起脑脊液漏、大
量鼻出血、脑损伤、神经损伤、颅内血肿、颅内感染等并 发症和后遗症。
医护互动
征求主管护士的意见。
总结
概述
• 颅底由前向后的颅前窝、颅中窝和颅后 窝呈由高到底的阶梯状排,因凹凸不平、 有大小不同的骨孔与裂隙容纳颅神经和血 管,因而颅底骨折( Basilar fractures )时 容易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颅底骨层重叠,无移位的线形骨折,很难被X线摄片或普通CT扫描时所发现,因 此颅底骨折影像学检查的阳性率不高。对于颅底骨折的诊断,目前主要根据临床 表现,特别是合并有脑脊液耳漏或鼻漏者即可确诊。
颅底骨折的鉴别诊断
• 脑脊液鼻漏与鼻炎的鉴别 • 脑脊液耳漏与中耳炎的鉴别
治疗
• 体位 • 预防颅内感染(神经外科首选什么?
特点
• 1.有明确的外伤史; • 2.邻近软组织的迟发性瘀斑; • 3.邻近的五官出血和脑脊液漏; • 4.邻近的颅神经损伤; • 5.伴发一定程度的脑损伤。
颅底骨折分类
Basilar fractures
临床表现
• 颅底骨折根据部位不同,可有各自的特 征性临床表现:
• 1.颅前窝: • 2.颅中窝: • 3.颅后窝:
如何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 若有神经症状,神经营养治疗。 • 对症处理。 • 手术。
主要是预防颅内感染,合并其它颅脑 损伤的按颅脑损伤原则进行。
• 医护配合!
治疗
颅底骨折思维拓展1
• 如果该病人入院第5天出现面瘫, • 应该是什么类型的面瘫? • 为什么? • 为什么出现这种面瘫? • 该怎么办? • 临床应注意什么?

颅底骨折的这些知识你了解吗?

颅底骨折的这些知识你了解吗?

颅底骨折的这些知识你了解吗?颅底骨折是颅骨骨折的一种,属于闭合性损伤,颅底属于颅腔,底部具体可分为前部及后部,颅底骨折会导致其颅骨结构的改变,但并不一定合并严重的脑损伤情况,那么什么是颅底骨折?常见颅底骨折部位及表现是什么?一、颅底骨折含义及病因颅底指的是颅前窝,颅中窝和颅后窝部分这部分凹凸不平,存在大小不同的骨孔与裂隙,将颅神经以及血管容纳。

因此,颅底骨折患者骨折部位的不同,也会出现不同的症状和体征变化。

颅底骨折,常见为颅盖骨骨折,这种骨折由于多由于钝性暴力引起,其产生的后果有脑组织颅神经,损伤骨折现象,颅底延伸,损伤穿过颅底动脉,静脉或者颈动脉,严重时将引发继发性的颅内感染等症状。

所以,可以将颅底骨折的病因总结为外力暴力引起。

颅底骨折在临床中比较少见,但这种骨折一旦出现损伤性较大,患者可能会出现口耳鼻出血、颅脑损伤,以及上文所述颅内感染等情况。

同时,当外力直接打击在颅底水平时、颅盖骨骨折向下延伸以及脊柱或上下颌骨,由外力传导至颅底,均会造成颅底骨折情况。

二、颅底骨折常见部位颅底骨折常见部位可分为三部分:颅前窝,颅中窝以及颅后窝。

颅前窝处为额骨的眶板筛板,蝶骨,体前部,蝶骨小翼。

其中前两处为常见的骨折部位。

颅中窝范围为蝶骨大,小翼蝶骨体等。

此处骨折后,患者可能会出现鼻出血、眶上裂综合征、眩晕、视觉异常、平衡觉异常、神经损伤或骨膜破裂等情况。

颅后窝包括安背和斜坡、阳谷脊、枕骨鳞部。

此部位骨折之后,患者可能出现颈静脉孔综合征。

三、不同部位颅底骨折常见表现颅底骨折的典型症状是会让患者在短时间内失去自主意识,且出现持续性鼻腔流血,耳道流血等情况,患者在骨折期间伴随剧烈疼痛感,无法正常回应医生,或如果颅骨骨折造成脑脊液流出,患者也会出现眼睛肿胀情况。

颅前窝骨折的常见表现为患者可能出现呕吐情况,呕吐出黑红色,咖啡色的液体受伤之后几小时内会出现眼眶周围皮下和球结合膜下蓝紫蓝色一般存在脑脊液鼻漏以及嗅觉障碍,视力下降等情况,该处损伤后比较常伴随额叶的脑挫裂伤。

神经外科重点

神经外科重点

名解:1.脑疝: 当颅内某分腔有占位性病变时, 该分腔的压力大于临近分腔的压力, 脑组织从高压力区向低压力区移位, 导致脑组织、血管及颅神经等重要结构受压和移位, 有时被挤入硬脑膜的间隙或孔道中, 从而出现一系列严重临床症状和体征。

2.熊猫眼征: 颅前窝骨折时, 累及眶顶和筛骨, 引起出血经前鼻孔流出, 或流进眶内, 眶周皮下及球结膜下形成淤血斑3、颅内压升高:是神经外科常见的临床病例综合征, 是脑损伤、脑肿瘤、脑出血、脑积水和颅内炎症等所共有的征象, 由于上述疾病使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加, 导致颅内压持续在 2.0kPa(200mmH2O)以上, 从而引起的相应的综合征, 如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

4、小脑幕切迹疝:又称颞叶疝, 当幕上占位性病变不断增大时, 同侧颞叶沟回和海马回明显移位, 致使脑干受压, 造成病变对侧肢体瘫痪, 同时位于小脑幕切迹周围的结构也因受到牵拉与压迫而产生症状, 如动眼神经麻痹, 大脑后动脉梗塞等。

脑疝晚期, 由于脑干受压严重, 缺血坏死最后形成脑死亡。

填空:1.颅骨骨折按骨折部位分为颅盖骨折和颅底骨折;按骨折形态分为线形骨折与凹陷性骨折;按骨折与外界是否相通分为开放性骨折与闭合性骨折2.常见的颅内肿瘤: 儿童及少年患者——后颅窝及中线部位的肿瘤为多, 如髓母细胞瘤、颅咽管瘤及松果体区肿瘤等;成年患者——胶质细胞瘤(如星形细胞瘤, 胶质母细胞瘤等), 其次为脑膜瘤, 垂体瘤及听神经瘤等;老年患者——胶质细胞瘤及脑转移瘤多见。

3.正常颅压值: 成人——0.7~2.0kPa(70~200mmH2O);儿童——0.5~1.0kPa(50~100mmH2O)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原因: 颅内动脉瘤和脑(脊髓)血管畸形颅内血肿血肿来源可分为: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下血肿及脑内血肿等。

按血肿引起颅内压升高或早期脑疝症状所需时间:72小时内为急性型, 3日~3周内为亚急性型, 超多三周为慢性型。

主管护师资格考试之外科护理学第二十九章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主管护师资格考试之外科护理学第二十九章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第二十九章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基础知识一、A11、诊断脑挫裂伤的辅助检查一般选用A、CTB、B超C、X线D、血液检查E、颅内压测量2、判断颅脑损伤患者有无颅底骨折,最有价值的临床表现是A、眼睑淤血B、球结膜下出血C、呕吐D、脑脊液漏E、严重头痛3、诊断颅底骨折最重要的依据是A、意识障碍B、脑脊液漏C、脑脊液检查D、颅底骨质凹陷E、CT检查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 CT或MRI检查:可显示脑挫裂伤的部位、范围、脑水肿的程度及有无脑室受压及中线结构移位。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脑损伤概述、脑挫裂伤的诊断”知识点进行考核】2、【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因为颅底部硬脑膜与颅底粘连较紧,容易随骨折撕破。

颅底与鼻窦及中耳鼓室相邻近,所以颅底骨折会出现脑脊液鼻漏或耳漏。

颅底骨折常因出现脑脊液漏而确诊。

眼睑淤血、球结膜下出血、呕吐、严重头痛并不是颅底骨折特异性的表现。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颅骨骨折解剖概要”知识点进行考核】3、【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颅底部的硬脑膜与颅骨贴附紧密,颅底骨折时易撕裂硬脑膜形成脑脊液漏,其诊断主要依据是出现脑脊液漏。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颅骨骨折解剖概要”知识点进行考核】第二十九章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专业知识一、A11、以下不属于脑震荡的临床表现是A、短暂昏迷,不超过30分钟B、逆行性健忘C、头痛、头晕D、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E、化验脑脊液有大量红细胞2、颅前窝骨折可合并损伤的神经是A、嗅神经B、展神经C、听神经D、面神经E、滑车神经3、脑挫裂伤最突出的症状是A、意识障碍B、出现锥体束征C、头痛D、呕吐E、脑疝4、外耳流血和脑脊液耳漏表示颅底骨折的部位是A、前颅窝B、前颅窝和中颅窝C、中颅窝D、中颅窝和后颅窝E、后颅窝5、急性硬脑膜外血肿病人典型意识障碍的表现是A、短暂昏迷B、持续昏迷C、昏迷-清醒-昏迷D、昏迷进行性加重E、昏迷程度有波动6、应立即手术的颅脑损伤是A、脑震荡B、脑挫裂伤C、硬脑膜外血肿D、蛛网膜下腔出血E、颅底骨折伴脑脊液漏7、硬脑膜外血肿,最常见的出血来源是A、颅骨板障静脉破裂B、挫裂伤的组织血管破裂C、脑膜中动脉破裂D、静脉窦出血E、脑实质血管出血二、A21、患者,男性,50岁。

临床《局部解剖学》题库第01章-头部

临床《局部解剖学》题库第01章-头部

局部解剖学-第一章-头部一、单选题:1、翼静脉丛A:位于翼内、外肌与咬肌之间B:经内眦静脉与面静脉交通C:经卵圆孔静脉丛和破裂孔导静脉与海绵窦交通D:注入颞浅静脉E:经小静脉与乙状窦交通答案:C2、通过枕骨大孔的结构,错误的是A:椎动脉B:脊髓前、后动脉C:舌下神经D:脊髓E:副神经的脊髓根答案:C3、表情肌A:包括面肌与咀嚼肌B:受下颌神经支配C:由面神经传导感觉D:位于浅筋膜深面E:起自颅骨或筋膜,止于皮肤答案:E4、经海绵窦和眶上裂,支配眼外肌的神经是A:第Ⅲ、Ⅳ、Ⅴ对脑神经B:第Ⅲ、Ⅳ、Ⅵ对脑神经C:第Ⅲ、Ⅴ、Ⅵ对脑神经D:第Ⅳ、Ⅴ、Ⅵ对脑神经E:第Ⅲ、Ⅳ、Ⅴ、Ⅵ对脑神经答案:B5、有关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的叙述,错误的是A:又称腱膜下间隙B:头皮借此层与颅骨外膜疏松结合C:颅顶的血管和神经主要位于该层内D:有导静脉穿经E:血肿可蔓延至全颅顶答案:C6、从后向前横穿腮腺的是A:舌咽神经B:舌下神经C:耳颞神经D:舌神经E:面神经答案:E7、翼下颌间隙A:前界为咬肌B:后界为腮腺C:外侧为翼内肌D:内有面神经和舌神经通过E:与咬肌间隙不相通答案:B8、垂体窝A:后方是鞍结节B:两侧为海绵窦C:底与筛窦相邻D:前方为岩上窦E:顶为小脑幕答案:B9、面静脉A:起始于面深静脉B:位于深筋膜深面C:注入甲状腺静脉D:与面动脉紧密伴行E:通过面深静脉与翼丛交通答案:E10、不穿经腮腺的结构A:耳大神经B:面神经C:下颌后静脉D:颈外动脉E:颞浅动脉答案:A11、头皮A:由4层组织构成B:由皮肤和浅筋膜构成C:由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和枕额肌构成D:头皮为头部皮肤E:是颅顶软组织的总称答案:C12、腮腺管A:在颧弓上一横指处向前横行B:在颧弓下一横指处向前横行C:在腮腺前缘穿出位置不恒定D:开口于上颌第1磨牙相对的颊粘膜处E:开口于下颌第2磨牙相对的颊粘膜处答案:B13、颞区软组织的层次依次为A:皮肤和浅筋膜B:皮肤、颞浅筋膜和颞筋膜C:皮肤、颞浅筋膜、帽状腱膜和颞肌D:皮肤、颞浅筋膜、颞筋膜和颞肌E:皮肤、颞浅筋膜、颞筋膜、颞肌和颅骨外膜答案:E14、不参与构成“腮腺床”的结构A:颈内动、静脉B:茎突诸肌C:舌神经D:副神经E: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答案:C15、翼点A:在顶、枕、颞、蝶骨连接处B:在顶、枕、颞、筛骨连接处C:在额、顶、颞、蝶骨连接处D:在额、顶、枕、蝶骨连接处E:骨质较厚答案:C16、不是头部与颈部分界线上的结构A:下颌骨下缘B:下颌角C:乳突尖D:外耳门下缘E:枕外隆凸答案:D17、面侧区间隙A:咬肌间隙位于咬肌与下颌支之间B:咬肌间隙前方紧邻第1磨牙C:翼下颌间隙位于翼外肌与下颌支之间D:咬肌间隙内有舌下神经和下牙槽神经通过E:咬肌间隙与翼下颌间隙不相通答案:A18、脑膜中动脉A:为上颌动脉第三段的分支B:经卵圆孔入颅腔C:分布于颞顶区内面的硬脑膜D:经耳颞神经内侧上行E:后支经过翼点内面答案:C19、腮腺鞘A:薄而疏松B:由气管前筋膜延续而成C:浅层薄弱,深层致密D:与腮腺结合疏松E:由颈深筋膜浅层延续而成答案:E20、额顶枕区浅筋膜的特点是A: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B:血管和神经丰富C:感染时炎症渗出物容易扩散D:创伤后血管断端易回缩闭合E:主要血管是颞浅动脉答案:B二、配伍题:21、将上颌动脉分为3段的标志A:咬肌间隙B:翼下颌间隙C:翼外肌D:翼内肌E:颞下窝答案:C22、舌神经通过A:咬肌间隙B:翼下颌间隙C:翼外肌D:翼内肌E:颞下窝答案:B23、横行穿经腮腺A:面神经分支B:上颌动脉C:颈外动脉D:腮腺管E:面横动脉答案:A24、位于腮腺管上方A:面神经分支B:上颌动脉C:颈外动脉D:腮腺管E:面横动脉答案:E25、海绵窦内,颈内动脉外侧最上方的结构A:展神经B:上颌神经C:动眼神经D:滑车神经E:眼神经答案:C26、海绵窦内,颈内动脉外侧最下方的结构A:展神经B:上颌神经C:动眼神经D:滑车神经E:眼神经答案:B27、为颈外动脉的终支之一,分布于额、颞、顶部软组织A:颞浅动脉B:脑膜中动脉C:面动脉D:舌动脉E:上颌动脉答案:A28、穿经下颌下三角,沿咬肌止点前缘上行A:颞浅动脉B:脑膜中动脉C:面动脉D:舌动脉E:上颌动脉答案:C三、多选题:29、面部“危险三角”的感染可经下列静脉向颅内扩散A:颈外静脉B:眼上静脉C:眼下静脉D:颞浅静脉E:颈内静脉答案:BC30、面部表情肌A:包括眼裂、口裂和鼻孔周围肌B:血液供应主要来源为面横动脉C:受面神经支配D:静脉回流入颈外静脉E:受下颌神经支配答案:AC31、额顶枕区浅筋膜内的血管、神经是A:滑车上血管、神经B:眶上血管、神经C:颞浅血管、耳颞神经D:耳后血管、枕小神经E:枕血管、枕大神经答案:ABE32、由腮腺前缘穿出的结构不包括A:面神经颧支B:耳颞神经C:面横动脉D:舌神经E:腮腺管答案:BD33、纵行穿过腮腺的结构是A:颈外动脉和颈外静脉B:颞浅动脉和耳颞神经C:颈内动脉和迷走神经D:面神经和颈外动脉E:下颌后静脉和颈外动脉答案:BE34、眶上裂处的肿瘤可压迫损伤下列神经A:滑车神经B:动眼神经C:嗅神经D:展神经E:上颌神经答案:ABD35、参与构成“腮腺床”的结构是A:颈内动脉B:迷走神经C:颈内静脉D:副神经E:舌下神经答案:ABCDE36、耳颞神经A:是下颌神经的分支B:两根环绕脑膜中动脉C:常与颞浅动脉伴行D:经下颌颈外侧穿入腮腺鞘E:分布于颞区的皮肤答案:ABCE37、小脑幕切迹上方紧邻的结构是A:视交叉B:滑车神经C:大脑枕叶D:海马旁回E:海马旁回钩答案:DE38、横行穿经腮腺的血管神经是A:上颌动脉B:耳颞神经C:上颌静脉D:面横动、静脉E:面神经颞支答案:ACDE39、通过颈静脉孔的结构有A:舌咽神经B:颈内动脉C:迷走神经D:颈内静脉E:舌下神经答案:ACD40、帽状腱膜A:前连枕额肌额腹B:后连枕额肌枕腹C:参与构成头皮D:横向断裂时,伤口裂开较大E:与骨缝愈合,不易活动答案:ABCD41、颞区软组织的层次有A:皮肤、浅筋膜B:帽状腱膜C:颞筋膜浅、深层D:颞肌E:颅骨外膜答案:ACDE42、头面部的孔或裂中通过的结构A:眶上孔通过滑车神经B:茎乳孔通过面神经C:颏孔内通过颏神经D:下颌孔通过下牙槽神经和下牙槽动脉E:经眶下孔的眶下神经为上颌神经的分支答案:BCDE43、腮腺A:以下颌骨后缘分为浅、深两部B:有腮腺鞘包被C:深部位于下颌后窝内D:下缘平下颌角E:深部突向咽侧壁答案:ABCDE44、属于腮腺咬肌区的结构是A:面神经及其分支B:腮腺和咬肌C:面动脉和面静脉D:下颌后静脉E:颈外动脉答案:ABDE45、通过翼下颌间隙的结构是A:舌神经B:舌动脉C:颊神经D:舌静脉E:下牙槽神经答案:AE四、辨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与否,如果错误,写出正确说法)46、翼下颌间隙内有下牙槽神经和舌下神经通过。

十二对脑神经

十二对脑神经
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视束→中脑顶盖前区→E-W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 节后纤维→瞳孔括约肌(瞳孔变小)。
↘ 睫状肌(晶体变厚)。
分布: (1)动眼神经上支分布于上睑提肌、 上直肌。 (2)动眼神经下支分布于下直肌、内 直肌、下斜肌。 (3)睫状神经节短根经睫状神经节换 元后,节后纤维分布于睫状肌和瞳孔括 约肌。 损伤后的表现: (1)上睑提肌瘫痪,眼睑下垂; (2)动眼神经支配的上、下、内直肌 及下斜肌瘫痪,产生外斜视; (3)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瘫痪,瞳孔 扩大,丧失对光反射及调节能力; (4)眼外肌大多数瘫痪松弛,眼球稍 向前突; (5)复视。
十二对脑神经
“推进创新神经技术脑研究计划”,简称“脑计划”,于2013年4月2日由 奥巴马政府公布,该计划旨在探索人类大脑工作机制、绘制脑活动全图,并最 终开发出针对大脑疾病的疗法。 2013年9月,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宣布,在2014财年将重点资助9个大脑研究 领域。
脑神经亦称“颅神经”。从脑发出左右成对的神经。共12对,其排列顺 序通常用罗马顺序表示。
Ⅴ 三叉神经 trigeminal n.
为脑神经之最大者,是头面部主要的感觉神经,也是咀嚼肌的运 动神经。躯体感觉纤维大部分起源于三叉神经节。三叉神经节位于 颞骨岩部尖端的三叉神经压迹处,由节的前外缘分出3大支: ① 眼神经:是感觉神经,最小哦,向前穿入海绵窦外侧壁,居滑车神 经下方,继经眶上裂入眶。 ② 上颌神经:较大,亦为感觉神经,向前穿入海绵窦外侧壁下部,继 水平向前,经圆孔出颅腔进入翼腭窝,再由眶下裂入眶,续为眶下 神经。 ③ 下颌神经:最大,为混合神经,经卵圆孔至颞下窝。
脑神经除嗅神经和视神经由胚胎时期的脑室壁向外凸出演化而成外,其它 的都与脊神经的发生形式相似,但又有其特点,即脑神经可分为:感觉神经; 运动神经;混合神经。其中感觉神经和视神经分别与端脑和间脑湘帘,其余均 同脑干相连,副神经尚有来自上颈髓的纤维。脑神经除躯体传入、穿出和内脏 传入、穿出四种纤维成分外,还有特殊躯体传入和特殊内脏传入、传出三种纤 维成分。

颅底骨折是什么

颅底骨折是什么

颅底骨折是什么
*导读:颅底骨折是一种颅底薄弱区域发生的骨折,发生的部位有颅前窝、颅中窝和颅后窝。

……
颅底骨折是一种颅底薄弱区域发生的骨折,发生的部位有颅前窝、颅中窝和颅后窝。

患者发生颅骨骨折时有以下症状。

颅前窝骨折患者一般会发生出血从鼻孔流出的症状,或者出血流入额骨眶内,形成瘀斑,若骨折引起脑膜破裂,脑脊液慧聪前鼻孔流出,空气会进入颅腔内,形成颅内积气。

颅中窝骨折患者脑脊液一般经中耳从鼓膜裂孔流出,或从咽鼓管流至鼻咽部,若上到颈内动脉海绵窦段,会发生搏动性突眼症状。

颅后窝骨折患者会在伤后几日内出现乳突部皮下淤血,若伤及颅神经,则会出现声音嘶哑、吞食困难的情况。

颅底骨折的病因有以下几种:
如颅盖骨折延伸,暴力导致的头部挤压伤,暴力作用于颅底平面、垂直方向冲击头部或从高处坠落时臀部着地等情况。

颅底骨折会引起一些并发症,如视神经和嗅神经的损伤,传导性耳聋、鼓室积血等。

一旦发生颅底骨折,患者应立即使用破伤风抗毒素,预防感染的发生。

若发生颅内感染,则应选择抗生素应对,如头孢他啶。

若有脑损伤情况,一般按脑损伤病症治疗。

大部分颅底骨折患者不需要手术治疗,发生损伤的漏口一般在一周内自愈。

但是患者要注意进食高营养和含丰富维生素的食物,忌食辛辣刺激和生冷的食物。

不能饮用刺激大脑的饮料,如茶或咖啡等。

若抬头时感觉头痛情况加剧,应立即饮用大量白开水,一日多次为宜。

患者不要挖耳和抠鼻,也不要用力排便或咳嗽,避免空气进入颅内导致感染。

多吃芹菜、香蕉等粗纤维食物,有利于排便通畅,促进新陈代谢。

如果头痛现象不明显的患者,可以结合适当的活动锻炼,会加快痊愈。

颅骨骨折有哪些症状?

颅骨骨折有哪些症状?

颅骨骨折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颅骨骨折症状,尤其是颅骨骨折的早期症状,颅骨骨折有什么表现?得了颅骨骨折会怎样?以及颅骨骨折有哪些并发病症,颅骨骨折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颅骨骨折常见症状:感觉障碍、颅内压增高、颅神经损害、昏迷*一、症状1.颅盖骨折颅盖骨折有多种形式,除开放性及某些凹陷形颅盖骨折,在临床上可能显示骨折的直接征象外,闭合性骨折往往只显示骨折的间接征象,其确诊常有赖于X线检查。

(1)闭合性颅盖骨折的临床表现:骨折处头皮肿胀,自觉疼痛,并有压痛。

线形骨折的表面,常出现头皮挫伤和头皮血肿。

颞肌范围的明显肿胀,张力增高和压痛,常是颞骨线形骨折合并颞肌下淤血的征象。

外伤性颅缝裂开在小儿比较常见,早期可出现沿颅缝走行的条状头皮血肿。

骨膜下血肿或迅速形成巨大的帽状腱膜下血肿常暗示深面有颅盖骨折。

凹陷骨折多发生于额部及顶部,受伤部位多伴有头皮挫伤和血肿。

触诊时常可摸及骨质下陷,可出现骨片浮动感或骨擦音。

但切忌反复,粗暴操作,不应期望获得此项体征作为诊断的依据,而增加硬脑组织损伤甚至出血的危险。

在单纯头皮血肿触诊时,常有中央凹入感,易误诊为凹陷骨折,此时需拍颅骨切线位片加以鉴别。

有人认为颅骨凹陷深度小于1cm时多无硬脑膜裂伤,而凹入的碎骨片深度超过2cm 时,应高度怀疑有硬脑膜裂伤之存在。

凹陷骨折在皮质功能区可出现相应的刺激或损害症状。

凹陷骨折在静脉窦上可引起致命性大出血,或压迫静脉窦引起颅内压增高。

广泛的凹陷骨折由于减少了颅腔的容积亦可引起颅内压增高。

(2)开放性颅盖骨折:多发生于锐器直接损伤,少数为火器伤。

受伤局部之头皮呈全层裂开,其下可有各种类型的颅骨骨折。

伤口内可有各种异物如头发、碎骨片、泥土及布屑等。

此种骨折硬脑膜如完整称为“开放性颅骨骨折”;当硬脑膜也有破裂时则称为“开放性颅脑损伤”。

累及大静脉窦的粉碎骨折,可引起致命性大出血。

2.颅底骨折颅底骨折以线形骨折为主,因骨折线常通向鼻旁窦或岩骨乳突气房,由此分别与鼻腔或外耳道连通,亦称为内开放性骨折。

什么是颅底骨折解读

什么是颅底骨折解读

什么是颅底骨折?颅底骨折一般按骨折线走向分为颅前窝骨折、颅中窝骨折和颅后窝骨折。

暴力作用的部位和方向与颅底骨折线的走向有一定规律。

额部前方受击,易致颅前窝骨折,顶尖区受击易引起颅中窝骨折,枕部受击易引起颅后窝骨折。

怎样鉴别颅底骨折?•颅前窝骨折迟发性眼脸眼脸青紫肿胀、球结膜下瘀血,呈紫蓝色,俗称熊猫眼。

当脑脊液鼻漏时由鼻腔、口腔可流出血性的脑脊液。

额叶底部损伤或气颅、嗅神经损伤可出现单侧或双侧嗅觉障碍。

当视神经受波及或视神经管骨折,可出现视力障碍。

•颅中窝骨折听力障碍和面神经周围性瘫痪、脑脊液耳漏、耳后迟发性瘀班、及伴随的颅神经损伤。

•颅后窝骨折颈部肌肉肿胀,乳突区皮下迟发性瘀班及咽后壁粘膜瘀血、水肿等征象,可并发延髓损伤。

由于头颅突然受到外力的作用,极易造成颅底骨折。

即使着力部位在头顶,骨折却往往发生在颅底。

这主要是因为头顶部骨质较厚,致密,坚实,整个头颅呈“拱桥形”,吃力后易将力分散;而颅底骨质较薄,疏松,有许多孔道(通过神经和血管),头顶传来稍大的力足使颅底骨折。

另外,颅底正好坐落在有弹性又十分坚硬的脊柱上,来自脊柱的反冲力可直接作用于此。

有时,人不慎摔倒明明是枕部着地,表面看来局部无任何皮损和骨折,而颅底却发生了骨折。

概述颅底骨折绝大多数是线形骨折,个别为凹陷骨折,按其发生部位分为:(1)颅前窝骨折。

(2)颅中窝骨折。

(3)颅后窝骨折。

病因外伤。

症状(一)颅前窝骨折:常累及额骨眶板和筛骨,引起的出血经前鼻孔流出;或流进眶内,眶周皮下及球结合膜下形成瘀血斑,称之“熊猫”眼征。

骨折处脑膜破裂时,脑脊液可经额窦或筛窦由前鼻孔流出,成为脑脊液鼻漏,空气也可经此逆行进入颅腔内形成颅内积气。

筛板及视神经管骨折可引起嗅神经和视神经损伤。

(二)颅中窝骨折:常累及颞骨岩部,脑膜和骨膜均破裂时,脑脊液经中耳由鼓膜裂孔流出形成脑脊液耳漏;如鼓膜完好,脑脊液则经咽鼓管流往鼻咽部,常合并第Ⅶ或Ⅷ颅神经损伤。

如骨折累及蝶骨和颞骨内侧可伤及脑垂体和第Ⅱ、Ⅲ、Ⅳ、Ⅴ及Ⅵ颅神经。

-卫生资格-370外科护理-章节练习-外科护理学-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共71题)

-卫生资格-370外科护理-章节练习-外科护理学-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共71题)

-卫生资格-370外科护理-章节练习-外科护理学-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共71题)1.颅内压增高时形成脑疝的主要原因是解析:选项 A、C、D、E 为颅内压增高的原因,而非形成脑疝的原因;当颅内压增高时,可使脑组织通过生理性孔隙由高压区向低压区移位,引起嵌顿,形成脑疝,故选 B。

答案:( B )A.脑水肿、脑体积增大B.颅腔内压力梯度明显改变C.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D.弥漫性颅内压增高E.脑干水肿2.硬脑膜外血肿,最常见的出血来源是解析:硬脑膜外血肿常因颞侧颅骨骨折致脑膜中动脉破裂所引起。

答案:( C )A.颅骨板障静脉破裂B.挫裂伤的组织血管破裂C.脑膜中动脉破裂D.静脉窦出血E.脑实质血管出血3.诊断颅底骨折最重要的依据是解析:颅底部的硬脑膜与颅骨贴附紧密,颅底骨折时易撕裂硬脑膜形成脑脊液漏,其诊断主要依据是出现脑脊液漏。

A.意识障碍B.脑脊液漏C.脑脊液检查D.颅底骨质凹陷E.CT 检查4.开放性颅脑损伤是解析:颅底骨折时易撕裂硬脑膜形成脑脊液漏,此类型骨折为开放性损伤答案:( C )A.脑震荡B.脑挫裂伤C.颅底骨折D.颅盖骨折E.硬脑膜外血肿5.最轻的脑损伤是解析:脑震荡病人头部受到撞击后,立即发生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无肉眼可见的神经病理改变,是最轻的脑损伤。

答案:( A )A.脑震荡B.脑挫裂伤C.颅底骨折D.颅盖骨折E.硬脑膜外血肿6.颅脑手术后护理体位正确的是解析:小脑幕上开颅术后取健侧卧位或仰卧位,而小脑幕下开颅术后取侧卧位或侧俯卧位,故选项 E 正确。

答案:( E )A.小脑幕上开颅术后取患侧卧位或仰卧位B.小脑幕上开颅术后取健侧卧位或俯卧位D.小脑幕下开颅术后取健侧卧位或仰卧位E.小脑幕下开颅术后取侧卧位或侧俯卧位7.颅脑损伤的患者现场急救措施下列正确的是解析:因为颅脑损伤患者无外出血表现而有休克征象者,也应补充血容量;禁用吗啡止痛,以防掩盖病情;开放性脑损伤脑组织从伤口膨出时,在外露的脑组织周围用消毒纱布卷保护,再用纱布架空包扎,避免脑组织受压;昏迷患者宜取侧卧位或侧俯卧位,以免呕吐物、分泌物误吸;患者应保持呼吸道通畅,故 A、C、D、E 错误,B 正确。

前颅凹骨折查房

前颅凹骨折查房

预防脑水肿:保持水分平衡,避免过度饮水
预防癫痫: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刺激性食物
处理方法: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
随访及复诊指导
1
2
4
5
3
复诊指导:根据复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定期随访:根据病情,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
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饮食指导:注意饮食健康,避免刺激性食物
心理辅导: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焦虑和抑郁
出院指导:注意事项、复查时间、康复计划等
受伤原因:交通事故、跌倒、暴力等
影像学检查:CT、MRI等,显示骨折部位、程度等
治疗方案:手术治疗、保守治疗等,根据骨折程度和患者情况选择
术后恢复:病情稳定、意识恢复、康复训练等
护理诊断
PART THREE
疼痛
原因:前颅凹骨折导致局部组织损伤、神经压迫等
症状: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
康复指导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定期复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等不良习惯。
加强营养,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适当运动,如散步、慢跑等,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健康宣教
PART FIVE
疾病预防
避免头部外伤:佩戴头盔、安全帽等防护设备
04
活动与休息指导
避免剧烈运动,如跑步、跳跃等
01
保持适当的休息,避免疲劳
02
03
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如久坐、久站等
04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
适当进行康复锻炼,如散步、慢跑等,以增强体质和恢复健康
05
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II 面神经 连接脑的部位:脑桥 进出颅腔部位: 内耳门 茎乳孔
原因:面神经损伤的常见原因是颅中窝岩骨部及乳突部 的骨折 面神经损伤后主要的临床表现是面肌瘫痪。具体表现有 :(1)伤侧额纹消失,不能闭眼/鼻唇沟变平坦(2) 发笑时,口角偏向健侧,不能鼓腮;说话时,唾液从口 角漏出;(3)因轮匝肌瘫痪不能闭眼,故角膜反射消 失;(4)听觉过敏(5)舌前部味觉消失(6)因泪腺 障碍引起角膜干燥(7)泌涎障碍
X 连接脑的部位:延髓 进出颅腔的部位:颈静脉孔 原因:颅中窝骨折、上段颈髓损伤 临床表现:内脏活动障碍:脉速、心 悸、恶心、呕吐、呼吸深慢和窒息。 由于咽喉感觉障碍,和肌肉瘫痪,可 出现声音嘶哑、语言困难、呛咳、吞 咽障碍、软腭瘫痪及颚垂偏向患侧。
XI 连接脑的部位:延髓 进出颅腔的部位:颈静脉孔 原因:颅中窝骨折 临床表现:一侧胸锁乳突肌瘫痪, 头无力转向对侧;斜方肌瘫痪,肩 中脑 进出颅腔部位:眶上裂 原因:颅前窝骨折 临床表现:向下凝视时出现复视
V三叉神经损伤
连接脑的部位:脑桥 进出颅腔部位: 眼支------眶上裂 上颌支----圆孔 下颌支----卵圆孔 原因:颅中窝骨折、 或因颌面部骨折累及 其分支眶上神经或眶 下神经所致
临床表现:三叉神经损伤可见角膜反射消失(三叉神 经-眼支)、面部感觉障碍(三叉神经—下颌神经---颊 神经)、咀嚼无力(三叉神经---下颌神经---肌支), 偶有三叉神经痛。
二、 手术治疗: (1) 手术指征: ①骨折片压迫脑神 经。②颅内压持续增高,脑神经受挤 压。③非手术治疗无效。④引发后期 严重神经刺激症状如眩晕、神经痛。 (2) 术前准备 通过影像学、电生理 及临床表现判明神经损伤部位;选择 供移植用神经肌肉。
(3) 手术方式①神经减压术,经颅内或 颅外入路,以磨钻磨除压迫神经之骨片, 清除神经周围血肿,显微镜下切开神经外 膜,如视神经管及面神经管减压术;②神 经重建术,包括:直接重建,如神经断端 直接吻合、神经移植吻合术;间接重建, 如面神经-副神经吻合术;成形手术,如面 瘫病人行口角悬吊术或颞肌和咬肌转移术 等;脑神经毁损术,如三叉神经感觉根选 择性切断治疗三叉神经痛。 (4)术后处理:结合药物、理疗、针灸 行综合性恢复
VIII
连接脑的部位:脑桥 进出颅腔部位:内耳门 原因:多为累及中耳或内 耳部位的颞底骨折所致 临床表现:第八对颅神经 由蜗神经(传递听觉)和 前庭神经(传到平衡觉) 组成,如前庭受刺激,多 伴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的 症状如眩晕、呕吐
IX 连接脑的部位:延髓 进出颅腔部位:颈静脉孔 原因:颅中窝骨折 损伤后临床表现:舌后1/3和 咽部感觉障碍,咽反射消失
XII 连接脑的部位:延髓 进出颅腔的部位:舌下神经管 原因:颅中窝骨折 损伤后临床表现:舌肌瘫痪萎缩
诊断: (1)Ⅹ线头颅片、颅底断层摄片、 CT扫描 通过骨折线走向推断脑神经损 伤;(2)MRI 颅底薄层扫描偶可见神经 根肿胀、出血、断裂情况; (2)电生理检查 诱发电位可检测视 神经、听神经损伤情况; (3)肌电图检查可测定面神经的损 伤并判断预后。
颅脑损伤合并颅神经损伤 的临床表现
十二对颅神经
颅神经损伤多 系颅底骨折所 致,或因脑干 损伤累及颅神 经核,或继发 于颅内高压
Ⅰ神经损伤:
连接脑的部位:端脑 进出颅腔部位:筛板 原因:颅前窝骨折--波及筛板 临床表现:常有筛骨 骨折或额底脑挫伤表 现:如脑脊液漏、一 侧或双侧嗅觉部分或 完全丧失
Ⅱ视神经损伤
连接脑的部位:间脑 进出颅腔部位:视神 经管 原因:常伴有累及眶 尖和视神经管的前、 中颅窝骨折。
临床表现:(1)伤后即出现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直接光反射消 失,间接光反射正常。(2)若视交叉部受损,蝶鞍骨折直接累 及视交叉, 或将来自前交通动脉的视交叉营养动脉撕裂, 产生继 发性损害出现双眼视力受损,视野缺损。 动眼神经损伤与视神经损伤的鉴别:视神经损伤:瞳孔散大侧 直接光反射消失,间接光反射和集合反射存在。动眼神经损伤 :瞳孔散大,集合反射消失,直接间接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
Ⅲ动眼神经损伤
连接脑的部位:中脑 进出颅腔部位:眶上裂 原因:眶尖或眶顶骨折 临床表现:上睑下垂,睑裂变 小 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眼 球偏向外下方,复视 动眼神经损伤必须与小脑幕切迹疝相鉴别:外伤 后动眼神经损伤,伤后即出现同侧瞳孔散大,直 接与间接光反射消失,同时并相应眼肌麻痹而无 意识障碍;头部外伤后颅内高压脑疝—小脑幕切 迹疝的瞳孔改变,早期患侧瞳孔暂时缩小,光反 射迟钝,继而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晚期双侧 瞳孔散大伴有昏迷
VI
连接脑的部位:脑桥 进出颅腔部位:眶上裂 原因:颅前窝、颅中窝骨折 临床表现:损伤可致受损侧眼球外展受限、眼球内斜 外展神经损伤可引起患侧眼球内斜,外展受限,双眼 向患侧注视时出现复视 病案1:吴某,女,5岁,因高处坠落至昏迷2小时于 2008年3月29日11am入院。PE:浅昏迷,GCS6分,左 侧眶周青紫肿胀,瞳孔圆形等大,直径3mm。初步诊 断:1.右颞顶骨粉碎性骨折,左额顶部线性骨折,广泛 脑挫裂伤。治疗:止血,降颅压,健脑,保护胃粘膜。 病情逐渐好转。2008年4月10日,神智清晰,GCS15分, 发现右眼呈内斜视,右眼外展受限,左眼内收幅度较 右眼外展幅度大
疾病治疗方法: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一、 非手术治疗: (1) 脱水药 缓解颅内压及神经水肿。常用20 %甘露醇150~200ml静脉滴注,每日1~2次。 (2) 糖皮质激素治疗 保护神经,常用地塞米 松10mg静脉滴注,每日1~2次。 (3) 扩血管,改善微循环药物常用尼膜同 10mg静脉滴注,每日1~2次。低分子右旋糖酐 500ml静脉滴注,每日1~2次。 (4) 神经营养及代谢药 常用有能量合剂、脑 活素、GM1、神经生长因子及弥可保。弥可保静 脉滴注500μg,每日1~2次,10天后改口服, 0.5mg每日3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