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区域经济发展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尔滨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摘要:进入“十二五”,哈尔滨经济快速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经济结构和布局更趋合理,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投资、消费持续增长,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但哈尔滨区域经济发展中,还存在着工业生产增速和效益不同步、房地产和汽车等消费受到冲击、消费价格高位运行等问题,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发展哈尔滨区域经济,应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规划产业发展;发展现代农业,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建设中国北方最具魅力和发展前景的现代化新城;大力发展对外贸易。

关键词:哈尔滨;区域经济;产业布局;现代农业;协调发展中图分类号:f0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7-0059-03

哈尔滨是黑龙江省省会,是中国东北北部(黑龙江省)最大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城市,也是中国省辖市中管辖面积最大、管辖人口居第二位的特大城市。哈尔滨作为新中国成立后起步最早的工业城市,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做出过重大贡献。在国家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实施“八大经济区”战略的大背景下,哈尔滨承载着新一轮的历史使命,强力推进“北跃、南拓、中兴、强县”发展战略,在整个黑龙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核心和引领作用。

一、哈尔滨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进入“十二五”,哈尔滨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发展势头迅猛有力,展现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一)经济快速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地区生产总值2011年达到了4 243.4亿元,比上年增长12.3%,五年年均增长为13.2%,连续9年保持了12%以上的增长速度,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了4万元。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2 252.1亿元,在地区生产总值中占据“半壁江山”。十县(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 289.6亿元,占gdp的30.4%,县域经济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0.9%。

(二)经济结构和布局更趋合理,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2011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47.2亿元,增长7.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 647.2亿元,增长14.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 149.0亿元,增长12.0%。从产业结构看,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由上年的11.3:37.8:50.9调整为10.5:38.8:50.7,第二产业比重继续保持上升态势。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4%、44.2%、49.4%,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8个、5.4个、6.1个百分点。

农业基础地位加强。粮食生产获得大丰收,产量达到284.6亿斤,畜牧业、林业、渔业生产稳定良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880.9亿元。

工业主导能力进一步提升。工业生产在原有增速较高的基础上,呈现先低速运行、波动式回升,后缓慢前行、稳中有升的态势。2011

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743.8亿元,同比增长14%。装备制造、食品、医药和化工等四大主导产业实现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8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实现产值2 452亿元,增长20.1%。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4.4%。工业项目投资增势强劲,为经济发展积累了后劲。

服务业发展取得突破,旅游、房地产业快速发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积极推进,2011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 149.0亿元;2011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4 565.6万人次,实现旅游业务总收入458.9亿元;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139.0亿元,房地产开发施工总面积4 549.9万平方米。

(三)投资、消费持续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投资结构得到了进一步改善。2011年哈尔滨市固定资产投资3 012.0亿元,第一产业投资完成83.4亿元,第二产业投资完成997.7亿元,第三产业投资完成1 930.9亿元。工业投资快速增长,带动投资结构优化;新开工项目占主体,大项目支撑作用明显;民间投资占据半壁江山,外商及港澳台投资比例提升;产业项目进展顺利,新发展战略推进有力。

消费品市场购销活跃,企业规模化程度提升。2011年,在城乡居民收入快速提高和国家消费政策持续推动下,哈尔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 070.4亿元。呈现出农村市场销售旺盛、零售业贡献突出、石油及制品类和金银珠宝类增长较快以及限额以上贸易比重快速提升等特点。

(四)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一般贸易独撑大局

2011年,实现市属外贸进出口总值49.2亿美元,增长16.2%。2011年实现海关进出口总值51.18亿美元,出口22.63亿美元,进口28.54亿美元。呈现一般贸易方式独撑大局的局面,对外承包工程出口货物、加工贸易、边境贸易其他三种主要贸易方式均为负增长,机电产品和农副产品稳居出口和进口产品首位,贸易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国有企业进口和集体企业出口增速较高。利用外资快速增长。实际直接使用外资到位金额7.94亿美元,增长13.4%。对外贸易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提升,贸易结构合理性、贸易市场和经营主体多元化、贸易方式多样性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

二、哈尔滨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哈尔滨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目前哈尔滨经济发展不确定性仍然突出,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同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依然较大。

(一)工业生产增速和效益不同步

进入“十二五”以来,哈尔滨市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持续增长,但利润却持续下滑。全市超过15%的规模企业亏损,工业企业增速和利润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步拉大,生产与效益不同步。主要原因是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上涨过快导致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高成本低利润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压力越来越大;目前国家的信贷政策收紧也使企业融资成本提高,融资困难程度加大。医药、食品、石化和装备制造四大主导产业,自2012年扭转了“两增两降”的局

面,但制造业的增速缓慢,轻重工业增速差距较大。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问题还很突出

农业生产规模化和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业竞争力不强,综合效益不够高;农民增收难度仍然很大,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农业基础仍然薄弱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农业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农村生态环境总体恶化趋势尚未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比较滞后。

(三)国家对消费政策进行调整,房地产和汽车等消费受到冲击

2012年以来,国家继续加大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哈尔滨房地产市场销售增速回落,高投资、低销售状况显现。与之相关的建筑、装潢、家具等消费受到较大冲击。受小排量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取消以及汽油价格持续上涨等因素影响,近两年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汽车消费,增长势头减缓明显,汽车市场开始遇冷。

(四)消费价格高位运行,企业利润、居民消费受到挤压

目前,与全国物价上涨态势相比,哈尔滨市物价上涨水平明显加快,涨幅居副省级城市前列,而城镇居民收入排在副省级城市最末位,价格和收入的差距直接影响居民消费。扣除物价因素,2011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1.8%,涨幅下降,cpi上涨过快,名义上带动居民消费,但实际上挤压居民消费。其主要原因是哈尔滨地处我国最北端,受自然条件限制,物流成本偏高。同时,工业企业利润同样遭受挤压。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高于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