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趣味(优质课件)

合集下载

文学的趣味ppt课件下载

文学的趣味ppt课件下载

背景研究法
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时 期背景等相关信息,帮助理解作品的 内涵和意义。
跨文化研究法
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进行比 较研究,拓展视野,加深对文学的理 解。
文学鉴赏的技能
01
情感体验
深入体验作品中的情感,与作品 中的人物、情节产生共鸣。
03
分析与综合
对作品进行细致的分析,把握各 个部分的特点,再综合起来理解
THANKS
感谢观看
《海底两万里》
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所著,科幻小说的代表作,讲述了主人公在 海底探险的故事。
文学作品赏析示例
《红楼梦》赏析
通过对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形象的 刻画,深入探讨了人性的复杂和命运 的无奈,同时也反应了封建社会的衰 败和历史的必定。
《百年孤独》赏析
通过对布恩迪亚家族世代的描画,展 现了人性的孤独和命运的无奈,同时 也反应了拉丁美洲的历史和文化。
文学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促进跨文化理解
通过阅读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作品,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 其他文化。
传承和传播文化价值观
文学作品是文化价值观的重要载体,能够传承和传播文化价值观。
提供文化交流的平台
文学作品可以成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交流的桥梁,促进文化 交流和理解。
文学对社会的影响与价值
反应社会现实
文学鉴赏的意义
文学鉴赏能够提高读者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丰富精神生活,培养人文精神 ,同时也能促进文学创作的发展和繁华。
文学鉴赏的方法
细读法
通过对作品的语言、结构、意象、象 征等元素的细致分析,深入理解作品 的主题、情感和艺术特点。
比较法
将不同作品进行对照分析,找出它们 的异同点,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认识 。

文学的趣味优质

文学的趣味优质

本文阐释的重点?
(如何使文学趣味高雅、广泛)
第9页,共15页。
以喻明理
写作特色
•以比喻说明事理,往往更形象、更直观、更 可使读者感受艺术联想的趣味。
•1、“蠢牛听琴”:比喻“根本不知”之人, 根本不可感受到艺术之美妙的趣味;
•2、“残废”:比喻“根本不知”的人, 艺术感受能力的残缺;
•3、“疗饥过瘾”、“中毒”:比喻“知得
第11页,共15页。
3、作者以估计山的大小为喻,目的是什么? • 阐明“扩大眼界,加深知解”
方能获得可靠的文学鉴别力。
第12页,共15页。
作者观点
• 作者认为要解决缺乏文学趣味的 方法是:
“扩大眼界,加深知解。”
广泛阅读,不囿于一家
“开疆辟土”, 不囿在一个窄狭的圈子里
第13页,共15页。
写作技巧分析
第15页,共15页。
文学的趣味优质课件
第1页,共15页。
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1986)美学家。 安徽桐城人。
毕生从事美学教学和研究, 在西方美学思想和中西方文化 研究方面造诣较深。
著有《悲剧心理学》、 《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 史》,译有[德]黑格尔《美 学》等 。
第2页,共15页。
• 朱光潜 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
文艺论文
第5页,共15页。
研读课文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培养文学趣味要有知)
第6页,共15页。
研读课文
• 思考:人们在文学欣赏趣味上存在的
主要毛病是什么?
不知
无趣味
知得不正确
趣味低劣
知得不周全
趣味窄狭
精神上的残废 精神上的中毒 精神上的短视
第7页,共15页。

文学的趣味(实用)ppt课件

文学的趣味(实用)ppt课件
13
本段除了运用例证法,还用什么论证源自法?引用论证。引用了英国诗人华兹华斯的话。说明不 仅作者要培养新的趣味,读者也要。
文章末尾说“这道理……可以适用于全民族的文学演进 史”,为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此处,文章由小及大,由个人的文学趣味的培养, 上升到整个民族文学的发展。一个民族的文学要发展,同 样必须克服惰性,创造新的趣味。这样写,使文章在结尾 处得到升华,深化了文章的论点。
14
梳理结构:
(第1自然段)提出论点:欣赏作品凭的是趣味; 很多人缺乏趣味,是因为缺乏“知”。
(第2-第4自然段)指出问题:缺乏“知”的三种 表现(根本不知、知得不正确、知得不周全)。
(第5-6自然段)解决问题:怎么来培养欣赏的趣 味(要扩大眼界;要战胜顽强的抵抗力)。
15
明确:引用论证 孔子的话:一层深似一层,重在“乐。 作者的话:第一难关是知,重在“知。 提出观点:许多人在文艺趣味上有欠缺,大半由于知上
有欠缺。
8
读第二部分,思考: 人们在文学欣赏趣味上存在的主要毛病是什么?
不知
无趣味
蠢牛弹琴
精神上的残废
知得不正确
趣味低劣
疗饥过瘾
精神上的中毒
知得不周全
趣味窄狭
坐进观天
精神上的短视
9
读第三部分,思考:
如何才能诊治阅读 欣赏中存在的三类
毛病?
10
作者观点
作者认为要解决缺乏文学趣味的方法是: “扩大眼界,加深知解。” 广泛阅读,不囿于一家。 “开疆辟土”, 不囿在一个窄狭的圈子里。
11
“扩大眼界,加深知解。” 在第5段,思考:
引用了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孔子的话又有什么不足? 明确:引用孔子的话,是说文学欣赏象登山一样需要扩大眼界。孔子 认为“登泰山而小天下”,他所说的“天下”其实也还是不够的,还有 更多的世界名山可以登,也就是说眼界要不断地扩大。 论证方法:比喻论证——以山设喻:扩大眼界,加深知解

朱光潜《文学的趣味》优秀教学课件

朱光潜《文学的趣味》优秀教学课件

朱光潜《文学的趣味》优秀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1. 文学的审美价值:分析文学作品如何通过语言、形象、情感等元素展现审美价值。

2. 文学的表现手法:探讨作家如何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来塑造形象、展现主题。

3. 欣赏文学作品: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朱光潜《文学的趣味》的主要观点,理解文学的审美价值及其表现手法。

2. 提高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通过讨论和思考,使学生更加热爱文学,提高人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文学的审美价值、文学的表现手法及其在作品中的具体运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一段文学作品朗诵,引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文学的审美价值:分析教材中朱光潜的观点,引导学生理解文学的审美价值。

举例说明文学作品如何通过语言、形象、情感等元素展现审美价值。

3. 文学的表现手法:讲解教材中提到的各种文学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象征等,并结合具体作品进行分析。

4. 欣赏文学作品: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部文学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作品,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5. 随堂练习:请学生举例说明文学作品中的审美价值和表现手法,并进行简要分析。

六、板书设计1. 文学的审美价值2. 文学的表现手法3. 欣赏文学作品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请阅读一部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分析其中的审美价值和表现手法,并结合朱光潜的观点进行思考。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你对文学的趣味及其价值的认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讨论朱光潜的《文学的趣味》,使学生了解了文学的审美价值和表现手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感到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给予更多关注和指导。

【精编】文学的趣味(优质课件)

【精编】文学的趣味(优质课件)

越努力越幸运
作者观点
• 作者认为要解决缺乏文学趣味 的方法是:
“扩大眼界,加深知解。” 广泛阅读,不囿于一家
“开疆辟土”, 不囿在一个窄狭的圈子里
越努力越幸运
写作技巧分析
论证方法
结构疏密相间
比喻论证
舒卷自如
举例论证
结构特点
语言特点
语言行止自如 繁简适度
越努力越幸运
小结
针对读书的三种毛病,作者 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还认为培养文学趣味要 “开疆辟土,须逐渐把本来非我 所有的征服为我所有;”“读者 也须时常创造它的趣味”,“生 生不息的趣味才是活的趣味。” 这些关于文学鉴赏的真知灼见, 对我们学会辨析、品味、提高欣 赏水品是很有启迪意义的。
越努力越幸运
• 朱光潜 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翻译家。笔名孟实,安徽省桐城县 人。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 者之一。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 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近 代。王国维、蔡元培、鲁迅、周扬 等为我国现代美学的发展作出了卓 越的贡献。但是直到20世纪三十年 代,美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 的 学科。这时朱光潜写的《文艺心理 学》、《谈美》、《诗论》等专著, 具有开拓意义。
越努力越幸运
重点字词
• 囿yòu:本义:古代帝王养禽 兽的园林。拘泥。 • 坐井观天:比喻眼光狭小,看 到的东西有限。 • 玩索:体味探求。 • 纷歧qí:错杂、纷乱。 • 绮靡qǐ mǐ :华丽、浮艳(多 指诗文)。 • 笃嗜dǔshì :特别爱好。
越努力越幸运
研读课文
• 思考:本文的体裁是什么?
(如何使文学趣味高雅、广泛)
越努力越幸运

• •
• •
以喻明理 以比喻说明事理,往往更形象、更直 观、更可使读者感受艺术联想的趣味。 1、“蠢牛听琴”:比喻“根本不知” 之人,根本不可感受到艺术之美妙的 趣味; 2、“残废”:比喻“根本不知”的 人,艺术感受能力的残缺; 3、“疗饥过瘾”、“中毒”:比喻 “知得不正确”之人,低劣庸俗的欣 赏习惯; 4、“坐井观天、诬天渺小”:比喻 “知得不周全”之人,趣味狭窄又不 能自拔。

《文学的趣味》课件

《文学的趣味》课件

文学作品的分析
语言分析
人物分析
分析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如修辞手 法、句式结构等,能够让学生深入理 解文学语言的运用。
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 性格特点、心理变化等,能够让学生 更好地理解人物塑造的方法和技巧。
主题分析
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如人性、 社会问题等,能够让学生领悟作品所 传达的深刻内涵。
文学与生活的互动关系
01
相互影响
文学和生活是相互影响、相互塑造的关系。文学作品可以影响人们对生
活的认知和态度,同时生活也可以为文学创作提供素材和灵感。
02
共同发展
文学和生活共同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文学作品的
主题、风格和形式也会随之演变。
03
相互补充
文学和生活在某些方面可以相互补充。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人们可以更
生活对文学的启示
个人经历和感受
个人经历和感受是文学创作的源泉之一,生活中的点滴故事和情 感可以为作家提供创作灵感。
社会现象和问题
生活中的社会现象和问题也是文学创作的主题之一,作家通过观察 和思考,将这些现象和问题转化为文学作品。
文化背景和传统
生活在一个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传统中,对于作家的创作具有深远的 影响,作品往往反映当时的文化氛围和社会思潮。
文学作品的评价
审美评价
从审美的角度评价文学作品的优 劣,如情节安排、语言美感等, 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鉴赏
能力。
社会评价
从社会价值的角度评价文学作品 的影响力,如对社会的思考、对 历史的认识等,能够让学生认识
到文学的社会责任和价值。
个人评价
从个人感受的角度评价文学作品 的好坏,如情感表达、阅读体验 等,能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文学的趣味ppt课件大学

文学的趣味ppt课件大学

03
02
01
文本细读
通过对作品的语言、结构、意象等元素的细致分析,深入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主题思想。
背景研究
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以及相关评论,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作品内涵。
对照阅读
将不同文学作品进行对照分析,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差异,加深对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是评判作品的重要标准之一。
灵感激发
灵感是创作的核心,创作者需要保持敏锐和开放,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并将之转化为文学作品。
写作与修改
创作者通过文字将构思具象化,并在写作进程中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以提升作品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通过不同的叙述手法,如倒叙、插叙、顺叙等,来控制故事的节奏和张力,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叙述技能
描写技能
象征与隐喻
塑造价值观
阅读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作品,可以让人了解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从而拓宽视野,增强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拓宽视野
文学创作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阅读文学作品可以激发个人的创造力,有助于在各个领域发挥创新精神。
激发创造力
记录历史
文学作品作为历史的见证,记录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人类社会生活、文化和思想,是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趣味的定义
趣味是个人主观感受的一种表现,不同的人对同一部作品的评判和感受可能不同。
主观性
由于每个人的经历、文化背景、审美观念等不同,因此对文学作品的趣味也不同。
多样性
随着个人经历、文化背景和审美观念的变化,人们的趣味也会产生变化。
发展性
文学审美的含义
文学审美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对作品所表现的美感进行感知、体验、理解和评判的能力。

朱光潜《文学的趣味》优秀教学课件

朱光潜《文学的趣味》优秀教学课件

朱光潜《文学的趣味》优秀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朱光潜的《文学的趣味》,具体章节为第三章节“文学的趣味与欣赏”。

详细内容包括文学趣味的重要性、文学趣味的培养、文学欣赏的方法和技巧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文学趣味的基本概念,认识到文学趣味在文学创作和欣赏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文学欣赏的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评价文学作品。

3. 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学趣味的培养及文学欣赏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文学趣味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文学创作和欣赏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文学的趣味》阅读材料、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用一句有关文学趣味的名言,引发学生对文学趣味的思考。

2. 新课内容讲解:a. 介绍文学趣味的基本概念。

b. 分析文学趣味在文学创作和欣赏中的作用。

c. 举例说明如何培养文学趣味。

d. 讲解文学欣赏的方法和技巧。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阅读一段文学作品,运用所学方法和技巧进行欣赏。

4. 例题讲解:分析一篇具有文学趣味的文章,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欣赏。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一篇自选的文学作品,分享自己的欣赏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文学的趣味》2. 主要内容:a. 文学趣味的基本概念b. 文学趣味在文学创作和欣赏中的作用c. 文学趣味的培养d. 文学欣赏的方法和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阅读一篇文学作品,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评价。

2. 答案要求:内容完整、观点明确、条理清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朱光潜的其他作品,深入了解其文学思想,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的具体操作。

3. 作业设计的深度和广度。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

文学的趣味优质 ppt课件

文学的趣味优质 ppt课件
毕生从事美学教学和研究, 在西方美学思想和中西方文化 研究方面造诣较深。
著有《悲剧心理学》、 《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 史》,译有[德]黑格尔《美 学》等 。
• 朱光潜 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翻译家。笔名孟实,安徽省桐城县 人。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 者之一。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 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近 代。王国维、蔡元培、鲁迅、周扬 等为我国现代美学的发展作出了卓 越的贡献。但是直到20世纪三十年 代,美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 的 学科。这时朱光潜写的《文艺心理 学》、《谈美》、《诗论》等专著, 具有开拓意义。
文学的趣味优质
• 囿yòu:本义:古代帝王养禽 兽的园林。拘泥。
• 坐井观天:比喻眼光狭小,看 到的东西有限。
• 玩索:体味探求。 • 纷歧qí:错杂、纷乱。 • 绮靡qǐ mǐ :华丽、浮艳(多
指诗文)。 • 笃嗜dǔshì :特别爱好。
文学的趣味优质
• 思考:本文的体裁是什么?
文艺论文
文学的趣味优质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1、“蠢牛听琴”:比喻“根本不知” 之人,根本不可感受到艺术之美妙的 趣味;
• 2、“残废”:比喻“根本不知”的 人,艺术感受能力的残缺;
• 3、“疗饥过瘾”、“中毒”:比喻 “知得不正确”之人,低劣庸俗的欣 赏习惯;
• 4、“坐井观天、诬天渺小”:比喻 “知得不周全”之人,趣味狭窄又不 能自拔。
(培养文学趣味要有知)
文学的趣味优质
• 思考:人们在文学欣赏趣味上存
在的主要毛病是什么?
不知
无趣味
知得不正确
趣味低劣
知得不周全
趣味窄狭
精神上的残废 精神上的中毒 精神上的短视
文学的趣味优质

文学的趣味 大雨

文学的趣味 大雨
第三种情况是趣味单调,如有人说他只读外国小说,中国小 说一本也不好看。
第二部分:分析问题——分析一些人在文学欣赏趣味 上存在的问题
➢ 如何诊治作者所指出的“三种流行的毛病”呢?
开启第三部分
➢ 要诊治这“三种流行的毛病”,唯一的方剂是?
扩大眼界,加深知解
广泛阅读,不囿于一家 开疆辟土,不囿在一个狭窄的圈子里
朱光潜
无论美食、书籍、电影、绘画…… 见多识广,你才能有鉴别力。
朱光潜
朱光潜(1897—1986) 字孟实,安徽省桐城 县人。现当代著名美 学家、文艺理论家、 教育家、翻译家。
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1925年留 学英国爱丁堡大学,致力于文学、心理学与 哲学的学习与研究,后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 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后,历任北 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教授。1946年 后一直在北京大学任教 ,讲授美学与西方文 学。
➢ 如何克服心理的惰性?
举例 论证
学习不同的文体 学习文言文 学诗 学外国文学
文言文
语体文
桐城派古文 六朝文
唐诗
宋诗
甲派
乙派
培养文 学的趣味 好比开疆 辟土,须 逐渐把本 来非我所 有的征服 为我所有
➢ 作者和读者各自的任务是什么?
作者
“一个诗人不仅要创造作品, 还要创造能欣赏那种作品的趣 味”(英国诗人华兹华兹)
第三部分:解决问题——怎样培养欣赏的趣味 (要扩 大眼界,要战胜顽强的抵抗力)
趣味 知
(1)
引用论证
根本不知—精神残废(2)

错误 不正确—精神中毒(3)
喻 论

不周全—精神短视(4)
正确
扩大眼界,加深知解(5) 举

文学的趣味(优质)PPT精品文档

文学的趣味(优质)PPT精品文档

重点阅读1—5节(2005年高考题)
1、引用孔子话的作用是什么? (引出自己不同的见解)
2、作者对知、好、乐三者关 系的看法与孔子有何不同?
(孔子认为乐是最高境界,作 者认为知是好、乐的基础)
3、作者以估计山的大小为喻,目的是 什么?
• 阐明“扩大眼界,加深知 解”方能获得可靠的文学 鉴别力。
作者观点
著有《悲剧心理学》、 《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 史》,译有[德]黑格尔《美 学》等 。
• 朱光潜 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翻译家。笔名孟实,安徽省桐城县 人。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 者之一。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 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近 代。王国维、蔡元培、鲁迅、周扬 等为我国现代美学的发展作出了卓 越的贡献。但是直到20世纪三十年 代,美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 的 学科。这时朱光潜写的《文艺心理 学》、《谈美》、《诗论》等专著, 具有开拓意义。
作业:(带注释,每个词两遍)
• 囿yòu:本义:古代帝王养禽兽 的园林。拘泥。
• 坐井观天:比喻眼光狭小,看到 的东西有限。
• 玩索:体味探求。 • 纷歧qí:错杂、纷乱。 • 绮靡qǐ mǐ :华丽、浮艳(多指
诗文)。 • 笃嗜dǔshì :特别爱好。
18
(培养文学趣味要有知)
研读课文
• 思考:人们在文学欣赏趣味上存
在的主要毛病是什么?
不知
无趣味
知得不正确

趣味低劣
知得不周全
趣味窄狭
精神上的残废 精神上的中毒 精神上的短视
研读课文
结构形式 总……分……总
本文阐释的重点?
(如何使文学趣味高雅、广泛)
写作特色
以喻明理
• 以比喻说明事理,往往更形象、更直 观、更可使读者感受艺术联想的趣味。

《文学的趣味》ppt课件

《文学的趣味》ppt课件
读史使人明智, 读诗使人灵秀, 数学使人周密, 科学使人深刻, 伦理学使人庄重, 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培根
文学的趣味
—朱光潜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朱光潜; 2掌握文中重点字词; 3.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4.培养自己高雅、广泛的文学趣味。
朱光潜(1897-1986年),笔 名孟实、盟石,美学家、文艺 理论家、翻译家,安徽桐城人。
③“疗饥过瘾”、“中毒”:
比喻“知得不正确”之人,低劣庸俗的欣习惯;
④“坐井观天”:
比喻“知得不周全”之人,趣味狭窄又不能自拔。 比喻论证 的作用:
以比喻说明事理,往往更形象、更直观、更可使读 者感受艺术联想的趣味。
读第三部分,思考:
如何才能诊治阅读 欣赏中存在的三类
毛病?
作者观点
作者认为要解决缺乏文学趣味的方法是: “扩大眼界,加深知解。” 广泛阅读,不囿于一家。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抓住第②到第④自然段关 键词概括。 6.第⑥自然段说“许多旧文学家不能欣赏新文学作品”,为什么不 能欣赏呢? 答案:因为这些旧文学家都有几分惰性,常先入为主,不能战胜一 种很顽强的抵抗力, 所以不能欣赏。(意思对即可) 解析:阅读第⑥自然段,抓住关键语句概括。
本段除了运用例证法,还用什么论证方法?
引用论证。引用了英国诗人华兹华斯的话。说明不 仅作者要培养新的趣味,读者也要。
文章末尾说“这道理……可以适用于全民族的文学演进 史”,为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此处,文章由小及大,由个人的文学趣味的培养, 上升到整个民族文学的发展。一个民族的文学要发展,同 样必须克服惰性,创造新的趣味。这样写,使文章在结尾 处得到升华,深化了文章的论点。

朱光潜《文学的趣味》优秀教学课件

朱光潜《文学的趣味》优秀教学课件

朱光潜《文学的趣味》优秀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1. 文学的审美价值:分析文学作品的审美特征,如形象性、情感性、思想性等。

2. 文学的表现手法:探讨作家如何通过各种表现手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如描绘、叙述、对话等。

3. 文学作品的欣赏方法:介绍如何正确欣赏文学作品,包括感知、理解、鉴赏和批评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趣味性所在,提高他们对文学的鉴赏能力。

2. 通过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培养学生运用文学语言进行创作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正确欣赏文学作品,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文学作品的趣味性及其表现手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欣赏文学作品,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文学的趣味》、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以一部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为例,如《红楼梦》,引导学生思考文学作品为何具有如此大的魅力。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和认识。

2. 文学的审美价值(10分钟):通过讲解和举例,分析文学作品的形象性、情感性和思想性等审美特征。

引导学生认识到文学作品之所以具有趣味性,很大程度上在于其独特的审美价值。

3. 文学的表现手法(10分钟):介绍作家如何通过描绘、叙述、对话等手法来塑造文学形象。

以具体作品为例,分析作品中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4. 文学作品的欣赏方法(10分钟):讲解如何正确欣赏文学作品,包括感知、理解、鉴赏和批评等方面。

引导学生掌握欣赏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5.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如《水浒传》、《西游记》等,让学生分析其中的趣味性及其表现手法。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6.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选取一部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分析其趣味性及其表现手法。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朱光潜《文学的趣味》优秀教学课件

朱光潜《文学的趣味》优秀教学课件

朱光潜《文学的趣味》优秀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朱光潜的《文学的趣味》,主要围绕教材第二章“文学的审美特性”展开,详细内容涉及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形式美和意境创造三方面。

通过深入分析朱光潜的文学观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文学作品的审美特性,提高其文学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

3. 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提高其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形式美和意境创造。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理论层面理解并应用到具体的文学作品分析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文学的魅力,引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朱光潜及其《文学的趣味》,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3. 理论讲解:a. 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以鲁迅的《狂人日记》为例,分析作品中的情感内涵。

b. 文学作品的形式美:以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探讨其艺术形式美。

c. 文学作品的意境创造:以王维的《山居秋暝》为例,解读作品中的意境。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文学的审美特性a. 情感表达b. 形式美c. 意境创造2. 作品案例分析a. 鲁迅《狂人日记》b.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c. 王维《山居秋暝》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教材中的一篇文学作品,从情感表达、形式美和意境创造三个方面进行解读。

2. 答案:待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进行批改并给出详细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更多文学作品,提高其文学素养,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当代文学作品,了解文学发展的新趋势。

朱光潜《文学的趣味》优秀教学课件

朱光潜《文学的趣味》优秀教学课件

名人格言
读书力求三性:韧性、记性、悟性。有韧性没有记 性,读了白读;有记性没有悟性,书是死书。三性具备, 堪称知识富翁。——魏明伦 读书对于我来说是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的最好手 段。没有一种苦恼是读书所不能驱散的。——孟德斯鸠
名人格言
和书的缘分就像谈恋爱,越是遭到砍伐杀戮,
越是生长得疯狂,热烈。——舒婷
国爱丁堡大学文科硕士学位。1933年获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文科博士
学位。回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四川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武 汉大学教授、教务长方美学思想和中西方文化研究方面造诣 较深。著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译 有《美学》(德 黑格尔)等。
•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 桃源望断无寻处。 •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裹斜阳暮。
•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 砌成此恨无重数。 •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 ------秦观《踏莎行》
• 冯正中、王安石极赏“细雨梦回” • 王国维:“菡萏香销”二句有众芳芜秽美 人暮之感
王国维、苏东坡对秦观《踏莎行》的不同看法
本文中心
• 文章围绕文学的趣味问题,深入细致地论述了文 学趣味的重要性、造成文学趣味分歧的主要因素 以及如何克服文学趣味的欠缺等内容。作者认为 “文学的修养可以说是趣味的修养”,文学作品 的欣赏和创造都需要有纯正的趣味;人们趣味的 分歧主要是由“资禀性情、身世经历和传统习尚” 三方面因素决定的;许多人在文艺趣味上的欠缺 主要表现为“精神上的残废”“精神上的中毒” 和“精神上的短视”,要诊治这三种毛病,“唯 一的方剂是扩大眼界,加深知解”。
《文学的趣味》
朱光潜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作者朱光潜;掌握文中重 点字词 •能力目标: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把握课 文深入浅出、疏密有致的表达特点;学会运 用文中的观点去选择欣赏文学作品 •情感目标:培养自己高雅、广泛的文学趣 味

文学的趣味PPT课件

文学的趣味PPT课件
B用坐井观天比喻精神的短视
2021
25
5.下列语句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是( C )
A.生生不息的趣味才是活的趣味,像死水一般静止的趣味 必定陈腐。
B.这是精神上的短视,“坐井观天,诬天藐小”。
C.活的趣味时时刻刻在发现新境界,死的趣味老是囿在一 个狭小的圈子里。
D.有些人根本不知,根本不会感到趣味,看到任何好的作 品都如蠢牛弹琴。
4、作者举了哪几个例子来证明这个观点?
4个例证。从学文言文到学语体文;从骂 六朝文到公正评价六朝文;学宋诗前后的 感受;学外国文学对不同派别的评价。
2021
12
名人格言
•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 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 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 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 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 辞使人善辩。──培根
B中“读尽”有误。 C中还应包括读者。 D中“快速征服”没有依据。
2021
29
二、阅读题
7.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A. 知的欠缺,大半会导致文学趣味的欠缺。 B. 要提高文学的鉴赏力,应读尽古今中外作品。 C. 文学的趣味,必须靠作者自己去创造。 D. 培养文学趣味好比开疆辟土,必须快速征服。
•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列夫•托尔斯泰
2021
13
名人格言
• 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 凡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心灵和 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 相结合的过程。──高尔基
• 读一部书有两个动机:一个是 你喜爱它,另一个是你可以夸 耀它。 ──罗素
• 读杰出的书籍,有如和过去最 杰出的人物促膝交谈。 ── 笛卡尔
蠢(chǔn)牛听琴
劣( l2.下列各字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D )

最新《文学的趣味》教学课件精品文档

最新《文学的趣味》教学课件精品文档
《文学的趣味》教学课件
目录
壹 课堂导入 贰 了解作者 叁 整体感知 肆 深入分析
了解作者
朱光潜(1897-1986)美学家。安徽桐城人。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 文科教育系。1930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文科硕士学位。1933年获法国 斯特拉斯堡大学文科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四川大 学教授、文学院院长,武汉大学教授、教务长。1946年后任北京大学 教授、文学院代院长。毕生从事美学教学和研究,在西方美学思想和 中西方文化研究方面造诣较深。著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 学》、《西方美学史》,译有《美学》(德 黑格尔)等。
识记字词
囿yòu:拘泥。 玩索:体味探求。 纷歧qí:错杂;纷乱。 绮靡:华丽,浮艳。 笃dǔ嗜:特别爱好。
第 叁 部 分
体感知
1.课文标题的关键词是什么?并解释这个词。
趣味。这里指培养高雅、广泛的文学欣
赏趣味
整体感知 2.本文的体裁是什么?
文艺论文
整体感知 3.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趣味是欣赏的基础
扩大眼界,加深知解; 克服惰性,培养趣味。
深入分析
9.第⑥段说“许多旧文学家不能欣赏新文学作品”,为什么不能欣赏呢?
因为这些旧文学家都有几分惰性,常先入 为主,不能战胜一种很顽强的抵抗力,所 以不能欣赏。
深入分析
10.文中多处引用名言名句,请举一个例子说说它的具体作用?
第1段引用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话,引出了文艺欣赏 的不同见解。 第5段引用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话,说明研究文学也像估计 山的大小一样,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鉴别力也就愈可靠的道理。 第6段引用华兹华斯一个诗人不仅要创造作品,还要能欣赏那种作品的趣味的 话,引出不光是作者,包括读者也须时常创造文学趣味,使趣味广泛而鲜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著有《悲剧心理学》、 《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 史》,译有[德]黑格尔《美 学》等 。
• 朱光潜 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翻译家。笔名孟实,安徽省桐城县 人。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 者之一。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 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近 代。王国维、蔡元培、鲁迅、周扬 等为我国现代美学的发展作出了卓 越的贡献。但是直到20世纪三十年 代,美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 的 学科。这时朱光潜写的《文艺心理 学》、《谈美》、《诗论》等专著, 具有开拓意义。
作业:(带注释,每个词两遍)
• 囿yòu:本义:古代帝王养禽兽 的园林。拘泥。
• 坐井观天:比喻眼光狭小,看到 的东西有限。
• 玩索:体味探求。 • 纷歧qí:错杂、纷乱。 • 绮靡qǐ mǐ :华丽、浮艳(多指
诗文)。 • 笃嗜dǔshì :特别爱好。
(培养文学趣味要有知)
研读课文
• 思考:人们在文学欣赏趣味上存
在的主要毛病是什么?
不知
无趣味
知得不正确
趣味低劣
知得不周全
趣味窄狭
精神上的残废 精神上的中毒 精神上的短视
研读课文
结构形式 总……分……总
本文阐释的重点?
(如何使文学趣味高雅、广泛)
写作特色
以喻明理
• 以比喻说明事理,往往更形象、更直 观、更可使读者感受艺术联想的趣味。
重点字词
• 囿yòu:本义:古代帝王养禽 兽的园林。拘泥。
• 坐井观天:比喻眼光狭小,看 到的东西有限。
• 玩索:体味探求。 • 纷歧qí:错杂、纷乱。 • 绮靡qǐ mǐ :华丽、浮艳(多
指诗文)。 • 笃嗜dǔshì :特别爱好。
研读课文
• 思考:本文的体裁是什么?
文艺论文
研读课文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1、“蠢牛听琴”:比喻“根本不知” 之人,根本不可感受到艺术之美妙的 趣味;
• 2、“残废”:比喻“根本不知”的 人,艺术感受能力的残缺;
• 3、“疗饥过瘾”、“中毒”:比喻 “知得不正确”之人,低劣庸俗的欣 赏习惯;
• 4、“坐井观天、诬天渺小”:比喻 “知得不周全”之人,趣味狭窄又不 能自拔。
文学的趣味
朱光潜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了解作者朱光潜; 掌握文中重点字词
• 能力目标:理清文章的论证思 路,把握课文深入浅出、疏密 有致的表达特点;学会运用文 中的观点去选择欣赏文学作品
• 情感目标:培养自己高雅、广 泛的文学趣味
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1986)美学 家。安徽桐城人。
毕生从事美学教学和研究, 在西方美学思想和中西方文化 研究方面造诣较深。
作者观点
• 作者认为要解决缺乏文学趣味 的方法是:
“扩大眼界,加深知解。” 广泛阅读,不囿于一家
“开疆辟土”, 不囿在一个窄狭的圈子里
写作技巧分析
论证方法 结构特点
结构疏密比相喻论间证 舒卷自如
举例论证
语言特点
语言行止自如 繁简适度
小结
针对读书的三种毛病,作者 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还认为培养文学趣味要 “开疆辟土,须逐渐把本来非我 所有的征服为我所有;”“读者 也须时常创造它的趣味”,“生 生不息的趣味才是活的趣味。” 这些关于文学鉴赏的真知灼见, 对我们学会辨析、品味、提高欣 赏水品是很有启迪题)
1、引用孔子话的作用是什么? (引出自己不同的见解)
2、作者对知、好、乐三者关 系的看法与孔子有何不同? (孔子认为乐是最高境界,作 者认为知是好、乐的基础)
3、作者以估计山的大小为喻,目的是 什么?
• 阐明“扩大眼界,加深知 解”方能获得可靠的文学 鉴别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