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知识点 税收内涵
第一章 税法总论
第一章 税法总论
(三)征税对象。它是区别一种税与另一种税的重要标志。税基是 对征税对象量的规定,包括价值形态和物理形态,对应的征税方法 是从价计征和从量计征。 (四)税目。税目是对征税对象分类规定的具体的征税项目,是对 征税对象质的界定。 (五)税率 1.比例税率:单一比例税率、差别比例税率、幅度比例税率 2.定额税率 3.累进税率是指按照随着征税对象数量增大而随之提高的税率,即 按征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划分为若干等级,不同等级的课税数额分别 使用不同的税率,课税数额越大适用税率越高。 全额累进税率是指把征税对象的数额划分为若干等级,对每个等级 分别规定相应税率,当税基超过某个级距时,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 都按提高后级距的相应税率征税。
第一章 税法总论
(3)国务院制定的税收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作为一种法律形式,在我国法律形式中处于低于宪法、法 律和高于地方法规、部门规章、地方规章的地位,在全国范围普遍 适用。如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等。 (4)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税收地方性法规 (5)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制定的税收部门规章 (6)地方政府制定的税收地方规章 2.税收立法、修订和废止程序 提议、审议、通过和公布阶段。 二、税法的实施 包括税收执法和守法。执法原则:一是层次高的优于层次低的法 律,二是同一层次的法律中,特别法优于普通法,三是国际法优于 国内法,四是实体法从旧,程序法从新。
第一章 税法总论
(二)按照税法的职能作用的不同,分为税收实体法和税收程序法。 税收实体法是指确定税种立法,具体规定各税种的征收对象、征收 范围、税目、税率等。税收程序法是指税务管理方面的法律。 (三)按照税法征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流转税法、所得税法、财 产行为税法、资源税法、特定目的税法。 (四)按照主权国家行使税收管辖权的不同,分为国内税法、国际 税法和外国税法。 国内税法一般是按照属人或属地原则,规定一个国家的内部税收制 度。国际税法是指国家间形成的税收制度,主要包括双边或多边国 家间的税收协定、条约和国际惯例等。
第一章:税收基本概念
工薪所得税税率表
级数 1 2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1500以下的部分 1500-4500 税率(%) 速算扣除数 3 10 0 105
3
4 5 6 7
4500-9000
9000-35000 35000-55000 55000-80000 80000以上的部分
20
25 30 35 45
555
1005 2755 5505 13505
一、纳税义务人P8
即纳税主体,指税法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 的单位和个人,包括自然人、法人。 负税人:实际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 纳税人与负税人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取 决于是否存在税负转嫁。 发生转嫁,不一致——间接税 没有发生转嫁,一致——直接税
★二、征税对象
即纳税客体,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中征纳双 方权利义务所指向的物或行为。
2.边际税率和平均税率
边际税率:最后一个单位的税基所适用的税率 平均税率:全部税额与税基之间的比率
3.名义税率和实际税率
名义利率:即法定税率,税法规定的税率 实际税率:税收的实际负担率
小结:
纳税人--“对谁征税” 体现征税的广度 征税对象--“对什么征税” 体现征税的广度 税率--“征多少税” 体现征税的深度
三、税率P6
税率是指税额和课税对象之间的比例关系, 税率一般是百分比,也有用绝对额表示的 。
(一)税率的形式
基本形式税率有三种:比例税率、累进税率、 定额税率。
1.比例税率
比例税率是指对同一个征税对象或同一个 税目,不论数额大小,都按一个比例征税 。 比例税率有单一比例税率和差别比例税率 之分 。
中国税制PPT全套ppt课件完整版教学教程
12
3.税源
34
4.税基
征税对象与税源有一定的联系。税源是指税
税基是源于西方的一个概念,一般而言,是指课税
收的经济来源或最终出处,从根本上说,税源
对象的数量。由于人们通常在一定的税制条件下
是一个国家已创造出来并分布于各纳税人手
讨论相应的税基,因此税基可进一步作下列表述:
中的国民收入。
税基是按课税标准计量的课税对象的数量。
税收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属于分配范畴。税收表现为一部分社会 产品价值由社会成员向国家的转移,结果是国家对社会产品价值的 占有由无到有,纳税人对社会产品价值的占有由多到少。
第一章 1.1 税收的内涵
4
1.1.2 税收的特征
1.强制性 2.无偿性 3.固定性
税收的强制性是指国家征税凭借政治权力,并通过颁布法律或法令的形式对社 会产品进行强制性分配。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制 裁。税收的强制性是由它所依据的政治权力的强制性决定的。
的承受能力,做到取之有度。
第一章 1.2 税收的原则
7
1.2.2 公平原则
税收公平只是一种相对的公平,它包含两个层次:税负公平、机会均等。 所谓税负公平,是指纳税人的税收负担要与其收入相适应。这必须考虑以下两点:一是具有
同样纳税条件的纳税人应当缴纳相同的税额,即横向公平;二是具有不同纳税条件的纳税人 应承担不同的税额,即税收的纵向公平。 所谓机会均等,是指基于竞争的原则,通过税收杠杆的作用,力求改善不平等的竞争环境,鼓励 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展开竞争,以达到社会经济有秩序发展的目标。
第一 1.3 税收制度要素
11
1.3.2 征税对象
1.税目 税目即税法上规定应征税的具体项目,是征税对 象的具体化。税目体现了征税的广度,反映了各 税种具体的征税对象。
第一章 税收基础知识
2. 所得税
• ——以纳税人的所得额或收益额为对象征收的 税。 • 种类: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 • 征收方法:分类所得、综合所得 • 特点:1)税源较广,税负有弹性;2)税负难 以转嫁;3)征收和管理较复杂。
3. 财产税
• 定义;以纳税人所拥有和支配的财产为征税对 象。 • 种类:1)对财产持有的课征,即对一定时期 中所拥有和支配的财产数量或价值进行征税, 如:房产税等; 2)对财产转让的课征,对财产所有权发生变 更时进行征税。如:遗产与赠与税。 • 特点:1)调节贫富差距;2)税负难以转嫁; 3)难以对全部财产征收;4)分税制下设为地 方税。
4 . 资源税
• 定义—以自然资源为对象开征的税。 • 特点:1)根据受益原则征收。 2)调节级差收入; 3)保护资源,防止滥用资源。
5 . 行为税
• 定义——对纳税人的特定行为对征税对 象。 • 特点: • 1 税源较为分散 • 2 税种设置灵活。
(二)按征收权限分类
• 1 中央税:以中央政府为课税主体的税 种,税收收入归属于中央财政。如:关 税、消费税等 • 2 地方税:以地方政府为课税主体的税 种,税收收入归属于地方财政。如: • 3 共享税:中央统一立法,税收收入由 中央和地方按一定比例共享支配的税种。 如:增值税、证券交易印花税。
(八)减税与免税
• ——对某些纳税人和征税对象采取减少征税或 免予征税的特殊规定。 • 补充税目,税率的固定性,体现灵活性。
• (九)违章处理
• • • • • ——对纳税人违反税法采取的处罚措施。 滞纳金。按日加收0.2%。 罚款。 2000—10000元;5倍以下; 行政处分。税务人员。 刑事处罚。
(四)纳税环节
• 定义——指征税对象在从生产到消费的 流转过程中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 • 具体环节:生产环节、流通环节 、分配 环节和消费环节。 • 例:消费税中 金银首饰——零售环节 纳税 香 烟——在生产环节纳税
高一政治知识点必修四征税和纳税
高一政治知识点必修四征税和纳税1、税收的的含义: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概念模式形式。
(1)税收以国家为市场主体,采取法律形式的分配。
(2)目的:国家为同时实现其职能(3)手段:凭借政治权力(4)依据:税法税、利、债、费是财政收入的来源,其中税收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源泉。
国家通过税收位其自身的存在和保障机制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2)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2、税收的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税收的基本特征是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区别的主要标志。
)强制性——国家凭借政治公权力审判权强制征税。
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税务机关必须依法征税。
无偿性——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需要返还纳税人,也不必需要对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代价。
固定性——国家在征税之前就以法律的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税率,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改变。
这三个共通点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其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有固定性,随意征税会造成政治腐败的直接混乱,最终将危及国家利益。
3、我国税收的种类根据征税犯罪者划分,目前仍然我国税收为五大类:流转税(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等)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资源税(矿产税、土地资源税)财产税(契税)行为税(印花税、屠宰税)4、增值税:(1)属于流转税,是以关键词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课税对象的一种税。
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加工、修理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2)税款的基本税率为17%。
一般计算方法:增值税=商品销售额×税率—上为一环节已缴税金(3)增值税若果对增值额征税,不仅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而且防止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违规行为。
它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也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5、个人所得税:(1)是课税国家对个人所得额征收的一种税。
第一章 概述 《国家税收》PPT课件
第一章 税收概述
(2)税收公平原则意义: 在西方经济学家看来,税收公平是设计和实施税收制度
的首要原则。税收公平使纳税人更容易接收税收,因而 可以减少避逃税,从而维护税收制度。同时,税收还可 能矫正收入分配,达到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 (3)税收公平的衡量标准: 要使税收公平,一个关键的问题是要确定以什么标准来 衡量税收是否公平 西方学者提出两种主张,形成两个公平标准:
第一章 税收概述
第三节 税收原则 ◆一、税收原则的概念 税收原则是一国税收制度建立的指导思想与税收行为准则,是对一
定历史时期税收思想的概括和总结,并为当时社会普遍接受。 二、西方税收基本原则 (一)早期税收原则(19世纪以前) 1.威廉•配第 (1)公平原则。税收对任何人都要一视同仁,不能有所偏袒。 (2)简便原则。征税的手续应当简单明确,不能过于繁琐;
课税方法要简明,不能复杂以免纳税人产生误解;在纳税形式 选择和纳税日期确定上应给予纳税人以方便;要尽可能地给纳 税人提供各种便利条件。 (3)节省原则。征收费用不能过多,要尽可能地节省。
第一章 税收概述
2.尤斯蒂 (不得1)损适害度纳原税则人。的征资税本要。适如度果,超不出得这影个响限纳度税,人就对是必对需人品民的财享产用的,
受益原则; 支付能力原则。
第一章 税收概述
◆受益原则 亦称“受益说”,主张按照纳税人从政府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
务中获得收益的多少来负担税负,谁受益谁纳税,享受的利益多 者多纳税,享受利益少者少纳税,没有享受利益者不纳税。 优点:符合市场法则,易于为纳税人所接收。 缺点:受益原则可能导致不公平;很多受益项目不容易衡量。 ◆能力原则 亦称为“能力说”,即根据纳税人的纳税能力来确定其应当缴纳 的税收,纳税能力大的多纳税,能力小的少纳税,无能力不纳税。 优点:体现了公平 缺点:能力标准难以确定。
税法第一至第四章
第一章税法基本理论1、税收的形式特征,可概括为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即所谓“税收三性”。
2、税收强制性,是指国家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依据直接体现国家意志的法律对征纳税双方的税收行为加以约束的特征。
3、税收无偿性,是指国家税收对具体纳税人既不需要直接偿还,也不需要付出任何形式的直接报酬或代价。
4、税收固定性,是指国家税收必须通过法律形式,确定其课税对象及每一单位课税对象的征收比例或数额,并保持相对稳定和连续、多次适用的特征。
5、税收的本质,是国家为一方主体的依法无偿的参与社会产品分配而形成的特殊分配关系。
6、税收的概念:税收是以实现国家公共财政只能为目的,基于政治权力和法律规定,由政府专门机构向居民和非居民就其财产或特定行为实施的强制、非罚与不直接偿还的金钱或实物课征,是一种财政收入的形式。
7、税收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国家的公共财政职能。
8、税收的政治前提和法律依据,国家征税凭借的是政治权力和法律。
9、税收主体,包括征税主体和纳税主体,征税主体主要是国家授权的专门机关,一般为国家财政机关、税务机关和海关。
纳税主体是居民和非居民。
10、根据征税对象的性质和特点不同,可以将税收划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行为税和资源税五大类。
11、根据税收最终归宿的不同,可以将税收划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
12、根据税收管理和税收收入支配权的不同,可以将税收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
这种分类方式是由分税制的财政管理体制决定的。
13、根据计税标准的不同,可以将税收划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
14、根据税收是否具有特定用途,可以将税收划分为普通税和目的税。
目前我国的目的税只有城市维护建设税和耕地占用税。
15、根据计税价格中是否包含税款,可以将从价计征的税种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
16、税收的根据,国家的存在和居民独立财产的存在是税收的根据。
国家的存在和居民独立财产的存在是税收产生的基本原因,国家职能和社会需要的发展是税收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税法知识基础知识点
第一章:税法概念及体系(一)财政学上税收概念☐王国清等: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二)法学意义上的税收概念☐税收是国家或其他公法团体为财政收入或其他附带目的,对满足法定构成要件的人强制课予的无对价金钱给付义务。
(刘剑文,2004)☐ 1. 税收的权利主体是国家或地方自治团体;☐ 2 税收的义务主体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公民、外国人、财产权☐ 3 税收以财政收入为主要目的或附随目的;宪法国家职责,管制诱导☐ 4 税收以满足法定构成要件为前提条件;☐ 5 税收是一种公法上的金钱给付义务;为什么;税收与私法之债(依据、优越、限制)☐ 6 税收是一种无对价的给付;法律层次;宪法层次☐7 税收是一种强制性的给付;税收与捐赠(发生、实现);税收自愿与非自愿;☐宪法上的税收概念1 税是面向不特定公众强制征收的无对价金钱给付;2 税是遵从宪法最低约束的给付:税收法定主义、公平课税原则、比例原则3 税是用于合宪开支的给付;二税法概念和特征☐税法是国家权力机关及其授权的行政机关制定的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罗玉珍,1993;徐孟洲,1999)。
☐(1)税法的调整对象是税收关系,有关税收活动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如税收征纳关系、纳税人与国家的关系、税收权限划分关系、税收救济关系、国家间税收权益分配关系等。
(2)税法是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税法区别于其他法律规范的个性:☐(1)结构的固定性。
1 税种与税种法的相对应性;2 税收要素的固定性;(2)实体规范和程序规范的统一。
(3)技术性。
复杂的制度设计,实体法和程序法。
(4)经济性。
调节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
☐此外,保障国家公共品供给职能;调整和确认税收关系;由一系列单行税收法律文本构成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三税法的性质和作用二)税法的作用☐(1)税法是税收基本职能得以实现的法律保障。
税收的财政收入职能、资源配置及宏观调控职能、公平收入分配职能☐(2)税法是调整税收关系,保证各方主体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税收秩序的准则。
税法各章知识点总结
税法各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税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税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是税法的基础和核心,是我们学习和理解税法的出发点。
税法的基本概念包括税收、纳税人、纳税义务等,税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平等原则、公平原则、合法原则、稳定原则等。
对这些基本概念和原则的理解是学习税法的第一步。
第二章税法的适用范围和对象税法适用的范围和对象是指税法规定的适用条件和纳税人的范围。
税法的适用范围包括税法的适用时间、地域、对象等方面的规定。
纳税人的范围包括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等。
对税法的适用范围和对象的了解有利于我们正确理解和遵守税法规定。
第三章税法的税种和征税方式税法的税种和征税方式是税法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具体的税种和税收的征收方式。
税种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等,征税方式包括比例税、定额税、进口税、出口税等。
了解各种税种和征税方式的特点和应用范围对我们正确征税和避税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章税法的立法原则和程序税法的立法原则和程序是指立法关于税法的程序和制定的原则,包括税法的立法程序、监督程序、实施程序等。
税法的立法原则包括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阳光性原则等。
了解税法的立法原则和程序是学习税法的基础和前提,有利于我们正确理解和适用税法规定。
第五章税法的纳税义务和征收关系税法的纳税义务和征收关系是指纳税人依法缴纳税款的义务和税收的征收方式。
纳税义务包括纳税的主体和客体、纳税的范围和条件等,税收的征收方式包括预收征收、限额征收、追加征收等。
了解纳税义务和征收关系有利于我们正确履行纳税义务和遵守税法规定。
第六章税法的税收管理和征收税法的税收管理和征收是指国家对税收征收过程中的管理和监督,包括税收的征收管理、税务部门的职责和权限、纳税人的义务和权利等。
了解税收管理和征收有利于我们正确履行纳税义务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有利于国家加强税收管理和提高税收征收的效率。
第七章税法的税收征管制度税法的税收征管制度是指税收的征收、管理和监督体系,包括税收的组织结构、人员配置、法律法规、管理办法等。
税法每章节知识点总结
税法每章节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税法的基本原则税法的基本原则是税法制度的核心和基础,它规定了税法的立法宗旨、纳税人的权利义务和税法适用的基本原则。
税法的基本原则包括税法的合法性原则、平等原则、公平原则、依法征税原则、适用税法原则等。
税法的合法性原则要求税法立法必须遵循法定程序,依法制定,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平等原则要求税法对所有纳税人一视同仁,不得歧视任何纳税人;公平原则要求税法对不同纳税人采取公平的税负安排,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依法征税原则要求税法征税行为必须依法进行,不得超越法定权限;适用税法原则要求税法适用的时间、对象、范围必须符合法定标准,不得越权。
第二章纳税主体和纳税义务纳税主体是指法律规定的应当纳税的单位或个人,纳税义务是指纳税主体应当履行的缴纳税款的义务。
纳税主体包括税务机关、纳税人和代扣代缴义务人,纳税义务包括纳税的范围、税款的计算和缴纳。
第三章税的范围和税种税的范围是指税法规定的税收对象的范围,税种是指根据税法规定的税收方式和标准分为不同种类。
税的范围包括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种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
直接税是指直接由纳税人按照规定的税率和征税基础计算和缴纳的税款,例如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间接税是指由纳税人购买或消费商品或接受服务时,由供应商或服务提供方代纳给税务机关的税款,例如增值税和消费税。
第四章税收管理税收管理是指税务机关依法对纳税主体履行纳税义务的管理活动,包括税收征管、税收征收、税收征纳等方面的内容,其目的是保障国家税收的合法权益和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税收管理包括税收登记管理、税收审查管理、税收征收管理、税收征纳管理等。
税务机关有权依法对纳税主体进行税收登记,核定应纳税款,强制执行税收管理措施等。
第五章纳税申报与纳税审核纳税申报是纳税人向税务机关报送自己的纳税情况和应纳税款的行为,纳税审核是税务机关对纳税申报的内容和纳税人的财务状况进行审核和审查的行为。
税收知识要点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一章税收的基本知识§1-1认识税收一、什么是税收概念: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利,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1.税收产生的条件:税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税收产生的经济条件:私有制的出现。
税收产生的社会条件:国家公共权为建立。
2.税收的发展税收雏形:夏(贡)、商(助)、周(彻)。
二、税收的含义税收的主体:国家手段(凭借):国家的政治权力目的:实现其职能1.资源配置2.所得分配职能3.稳定经济发展职能对财政的作用:国家财政收入基本形式三、税收的基本特征1.强制性:依据国家政治权力。
2.无偿性:国家征税不需偿还,以强制性为条件。
3.固定性。
四、税收的一般原则财政原则公平原则效率原则适度原则§2.税制要素一、税制的概念:国家规定的税法收令、条例和征收办法的总称。
(包括税收体系,及各种征收管理制度。
)核心:税法税收制度基本要素: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纳税人:纳税义务人是纳税的主体,即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纳税人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自然人。
与纳税人既有联系又有相区别的: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负税人(销贷方)纳税人分类:居民纳税、非居民纳税(所得税法)小规模纳税人、一般纳税人:增值税法中。
三、征税对象(不针对人针对行为)也叫课税对象,是征税的目的物。
既对什么征税,征税对象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也是税种命名的主要依据。
四、税率应纳税额与征税对象数额之间的比例,通常用百分比表示、比例税率:(幅度、统一、差别)比例税率定额税率累进税率:(全额、超额、超率、超倍)累进税率(一)比例税率:对同一征税对象不论其数额大小,只规定一个比例的税率。
最常用,应用最广的税率制度(二)累进税率:随着征税对象数额的增大而提高的税率,即按征税对象大小,规定不同等级的税率征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
5800的纳税额:1500×3%+(4500-1500)×10%+(5800-4500)×20%(三)定额税率:又称固定税额,是按单位征税对象,直接规定固定税额的一种税率形式。
大一税收经济第一章知识点
大一税收经济第一章知识点税收经济是现代经济学中的重要分支之一,它研究的是关于政府如何通过征收和使用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的学问。
税收起源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随着社会的演进和经济的发展,税收制度也不断演变。
税收不仅是政府筹集财政收入的手段,更是实现经济调控、资源配置和社会公平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分析税收经济学的相关概念和知识点。
一、税收的概念和种类税收是指政府根据法律规定,以强制性方式从纳税人身上获取财富的一种方式。
它是政府筹集财政收入的基本手段之一。
税收的主要种类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
直接税是指纳税人直接承担并交纳的税,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间接税则是指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时间接加征的税,如消费税、增值税等。
二、税收的功能和目标税收除了能筹集财政收入外,还具备一系列的功能和目标。
首先,税收可以实现经济调控。
通过调整税率、征收范围和基准等手段,政府可以引导和调节各种经济行为,促进经济发展。
其次,税收可以实现资源配置。
通过征税和减税的方式,政府可以对资源进行分配,推动经济发展与资源优化配置之间的协调。
最后,税收也可以实现社会公平。
通过征税的方式,政府可以向社会富裕阶层调节财富分配,以达到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的目标。
三、税收与经济发展税收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征收合理的税收,可以为国家提供充足的财政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税收制度的完善和税制改革的推进,能够增强企业创新动力,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同时,税收还可以通过减税和优惠政策的实施,激发消费和投资的热情,刺激经济增长。
税收收入的增长和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互为推动和支撑。
四、税收与个人所得个人所得税是税收经济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分支。
个人所得税是指个人通过从事劳动、经营、投资等活动所取得的各种所得,依法缴纳的税收。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有助于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提高社会公平性和公正性。
在个人所得税的征收中,通常采用分类递进的税率结构,即收入越高,税率越高,以实现财富再分配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税收内涵一、填空:1、税收产生取决于两个相互影响的前提条件:一是社会条件,即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二是经济条件,即私有制的产生。
2、我国税收发展大致可分为几个时期:第一阶段是萌芽期,第二阶段是发展期,第三阶段是嬗变期,第四阶段是过渡期,第五阶段是成熟期。
3、税收发展的里程碑是初税亩的实行。
4、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宽税基、简税制、低税负、严征管”税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在税收管理中提出了“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的税收管理模式。
5、税收的征收主体是国家,征收客体是单位和个人,税收征收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公共需要,税收征收的依据是法律,凭借的是政治权力。
6、税收的三个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7、税收发展大体分为四个时期:一是自由纳贡阶段,二是承诺时期,三是专制课征时期,四是立宪课税时期。
8、税收主体税种变化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一是以古老的简单直接税为主的税收制度,二是以间接税为主的税收制度,三是以所得税为主的税收制度,四是以所得税和间接税并重的税收制度。
9、税收征纳形式体现为力役、实物、货币等。
10、夏代出现了国家进行强制课征的形式贡,到商代演变为助法,周代又演变为彻法。
第二章税收原则一、判断:1、最先系统、明确提出的税收原则是春秋时代的政治家管仲的“相地而衰征”的税收原则。
2、收入弹性是指税收收入必须具有随国家财政需要变化而伸缩的可能性。
3、一般说来,消费品税具有经济的和法律双重弹性。
4、当税收弹性小于1时,表明税收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并且税收参与新增国民收入分配的比重有上升趋势。
5、税收收入在满足国家财政需要的同时,必须兼顾负担的可能,照顾经济承受能力,做到取之有度。
6、税收的增长略高于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增长,大体是符合于收入适度这一要求的。
7、平等课征的公平价值表现为税法在法律适用上的平等。
8、从税收实践角度分析,提高税务行政效率,关键在于控制行政成本。
9、21世纪的税收是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税制。
10、税收弹性系数被定义为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反应程度,即税收收入增长量与经济增长量之比。
二、单选:1、亚当·斯密的税收四原则是()A 公平、效率、适度、法治B 财政、公平、效率、法治C 平等、确实、便利、节约D 平等、明确、有度、节约2、税收的首要原则是()A 财政原则B 公平原则C 效率原则D 法治原则3、政府财政充足有一个基本前提,那就是()A 税收负担能力的可能性B 税收收入形式的规范性C 税收收入比例的稳定性D 税收制度的相对稳定性4、税收调节作用往往是利用()来实现。
A 收入弹性C 法律弹性D 政策调整5、税收弹性系数的合理区间是()A 0.6-1.0B 0.6-1.2C 0.8-1.0D 0.8-1.26、量能课税就是要求税收实现()A 横向公平B 纵向公平C 征税公平D 绝对公平7、税收程序法定原则更为关键和更为侧重的是()A 强调税收程序要素均须经法律加以规定B 强调征纳双方均须依法定程序行事C 强调征收机关要依法行政D 强调纳税人要依法纳税8、纳税权利本位主义表明,()是国家征纳权力配置和运作的目的和界限。
A 征收机关权力B 征收机关义务C 纳税人权利D 纳税人义务9、税收额外负担是征税所引起的()A 税收行政成本增长B 税收经济成本增长C 市场调节效率下降D 资源配置效率下降10、税收效率原则不包括( )A 资源配置效率C 经济效率D 生态效率11、税收生态效率是人们在21世纪对()在当代的理论创新。
A 税收经济效率原则和税收行政效率原则B 税收经济效率原则和税收公平原则C 税收经济效率原则和税收法治原则D 税收效率原则和税收公平原则12、“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原则中体现税收公平思想的是()A 简税制B 宽税基C 低税率D 严征管三、多选:1、税收原则包括()A 财政原则B 公平原则C 效率原则D 法治原则2、税收财政原则的内容包括()A 收入充裕B 收入均平C 收入弹性D 收入适度3、从财政原则出发,要求税制设计要()A 着眼于广开税源,采用复合税B 选择税种应考虑课税对象能否提供丰富税源C 强调国家定税要有常规D 调整税目和制订减免税政策应考虑其对财政收入的影响4、收入弹性一般包括()两个方面A 经济弹性B 公平弹性C 法律弹性D 需求弹性5、从一般经济学意义上说,衡量税收公平原则的标准有()A 明确原则B 受益原则C 能力原则D 普遍原则6、税收公平原则的主要内容包括()A 普遍征税B 平等课征C 量能课税D 监督征纳7、税收行政成本包括()A 政府为征税而花费的征收成本B 政府为征税而花费的管理成本C 纳税人为纳税而耗费的核算成本D 纳税人为纳税而耗费的缴纳成本8、控制税收行政成本主要通过()A 合理调配资源B 加强内部管理C 降低税收成本D 优化税收成本结构9、税收经济效率的要求是()A 税收“额外负担”最小B 保持税本C 通过税收分配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D 税收政策目标与整个经济政策一致10、坚持税收法治就要坚持以下基本理念()A 坚持税收执法责任本位主义B 坚持纳税人权利本位主义C 坚持税收法定主义D 坚持税收司法主义11、坚持纳税人权利本位主义,具体要求税收执法中应()A 建立税收执法责任制度体系B 构筑严密规范的权力运行机制C 创新税收执法监控和考核手段D 实施公正的过错责任追究12、税收法定主义的内容概括为以下原则()A 课税要素法定原则B 课税要素明确原则C 税收程序明确原则D 税收程序法定原则复习题答案:一、判断:1、×最先系统、明确提出的税收原则是亚当·斯密的税收四原则。
2、√3、×一般说来,消费品税较少具有法律弹性。
4、×当税收弹性大于1时,表明税收增长快于经济增长。
5、√6、×税收保持与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同步增长,大体是符合于收入适度这一要求的。
7、×平等课征的公平价值表现为国家在税法中制定什么样的标准征税对纳税人来说才是公平的。
8、√9、× 21世纪的税收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税制。
10、×税收弹性系数是税收收入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比。
二、单选1、C2、A3、B4、C5、D6、B7、C8、C9、D 10、A11、B 12、B三、多选1、ABCD2、ACD3、ABD4、AC5、BC6、ABC7、AD8、CD9、ABCD 10、BCD 11、ABCD 12、ABD第三章税收与宏观调控一、填空题1、政府运用税收手段,可以调节宏观经济总量,可以调控经济结构。
在我国的现实条件下,税收对经济结构的调节重点是对产业结构的调节。
2、税收的超额负担是指政府税收导致纳税人的福利损失大于政府税收收入收益,从而形成税外负担,引起效率损失。
3、国际上通用的衡量贫富差距的指标是:基尼系数,其取值在 0~1 之间,数值越高,贫富差距越大。
4、税收乘数是指因政府增加(或减少)税收而引起的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减少(或增加)的倍数。
5、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宏观经济不稳定,微观经济无效率,社会分配不公平。
二、多选类1、税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1)纠正外部经济;(2)平衡产销供求;(3)调节级差收益;(4)有益商品和有害商品的税收引导。
2、目前我国提高税收正效应,提高经济效率的现实选择(1)提高效率要体现在税收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2)提高经济效率,税收政策要重点关注生态环保产业发展;(3)提高经济效率,税收政策要体现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面。
3、促进社会公平的税收政策(1)累进所得税是调整高收入者的有力工具;(2)税式支出是增加低收入者收入的有力措施;(3)遗产税是削弱财富过度集中的重要策略;(4)社会保障是转移支付的主要资金来源。
第四章依法治税1、与税收有着天然、本质和密切的联系。
2、是规范政府与纳税人行为最重要、最基本的手段,是依法治国在税收中的具体体现。
其基本含义是、、、。
3、是依法治税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手段。
4、依法治税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是,根本目标是。
5、税法是调整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6、所谓税收关系,是因国家组织税收收入所发生的社会关系,具体可以、和。
7、税法的特征包括、和。
8、税收法律关系是指和之间,在税法所调整的税收活动中发生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它是介入私人经济生活的税收关系在法律上的反映和体现。
9、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主要为、和。
10、税收法律关系的客体,指税收法律关系中各种共同指向的内容。
11、税收法律关系的客体主要包括、、。
12、税收法律关系的特征表现为、、。
13、,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也是税法体系的核心。
14、税收法律规范的不同位价依次为:、、税收行政法规和有关规范性文件。
15、纳税人是指按照税法规定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
16、是各个税种之间相互区别的根本标志。
17、税率有主要有、和三种基本形式。
18、税收优惠按优惠目的可分为和。
按优惠范围可分为和。
19、税法的效力范围包括、和。
参考答案1、法治2、依法治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3、税收法制建设4、征税主体依法征税,纳税主体依法纳税、税收法治5、税收关系6、税收经济关系、税收征纳程序关系、税收监督保障关系7、税法的经济性、税法的政策性、税法的技术性8、国家、纳税人、国家政治权力9、国家、税务机关、纳税人10、权利和义务11、税收权力(权益)、物、行为12、主体特定性、内容无偿性、权利义务法定性13、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14、宪法性税收法律规范、税收法律和有关规范性文件15、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16、征税对象(征税客体)17、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固定)税率18、照顾性、鼓励性、区域性、产业性19、时间效力、空间效力、对人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