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自考国际商务管理整理
名词解释--自考国际商务管理整理
![名词解释--自考国际商务管理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55b2e52b1ed9ad51f01df2d7.png)
名词解释--自考国际商务管理整理国际商务: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有关商品、服务、技术、生产要素、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交易或交流活动国际商务管理:是指在从事国际商务活动过程中寻找、分析、评价有利的市场机会和不利的市场风险,作出相应决策并加以实施的一系列管理过程。
宏观国际商务管理:是指一国的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从一国整体利益角度出发,对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本国企业的经营活动所进行的限制,引导帮助等各种活动。
微观国际商务管理:是指企业或企业集团从自身利益出发,在从事国际商务活动过程中寻找、分析、评价有利的市场机会和不利的市场风险,作出相应决策并加以实施的一系列管理过程。
经济体制: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下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具体形式国家指导经济:指国家在企业经济活动中起着重要知道作用的经济体制类型,在这种经济中政府通过产业政策指导私营企业的投资活动以及通过其他规定指导企业从事符合国家目标的商务活动通货膨胀率:是反映经济状况和金融政策的综合指标。
现在世界上主要的国际经济联盟组织。
(1)EU:欧盟(欧洲联盟),包括英国、法国等15个国家,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地区经济贸易组织(集团)。
(2)NAFTA:北美自由贸易区,包括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是以美国为核心的地区经济贸易联盟组织。
(3)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亚洲太平洋地区经济贸易组织,目前包括21个国家和地区。
(4)ASEAN:东盟(东南亚国家联盟),是东南亚地区的经济贸易联盟组织,包括印度尼西亚、新加波等10个国家。
(5)LAIA:拉美一体化联盟,包括巴西、阿根廷等11个国家。
其前身是拉美自由贸易区。
WTO: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1月1日,其前身是关税及贸易总协议(GATT)。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是多边贸易体系的法律和制度基础,是乌拉圭回合贸易谈判成果的结晶。
截至2003年5月,WTO共有145个成员。
最惠国待遇是指一个成员方对于原产于或运往另一个成员方的产品给予的利用、优惠、特权或豁免,应立即无条件给予原产于或运往所有其它成员方的相同产品。
2024国际商务考前必背名词解释10题
![2024国际商务考前必背名词解释10题](https://img.taocdn.com/s3/m/aff683be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0a.png)
2024国际商务考前必背名词解释10题1. 重商主义★富必不可少的是贵金属,如金银等。
一个国家拥有越多的金银,就会越富有、越强大。
出口的结果是金银等贵金属的流入,因为贸易出超才会导致贵金属的净流入。
因此对外贸易必须保持顺差,即出口必须超过进口。
2. 绝对优势和绝对优势理论★★★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理论:是英国古典经济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其著作《国富论》中提出的。
该理论系统批判了重商主3. 比较优势和比较优势理论★★★★况的差别,造成了比较优势的产生。
而比较优势的差别直接导致了生产物品的专业化(即所谓的“社会分工”)和贸易的产生。
比较优势理论: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其《政治经济学及其赋税原理》一书中提出的,该理论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自由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该理4. 要素禀赋★★★★要素禀赋(K/L)大于他国,则称该国为资本(相对)丰富或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反过来,他国则为劳动丰富或资本稀缺的国家。
5. 要素密集度★★★★就是指生产一单位该产品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比率。
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无关。
只要所投入的各种要素的相对比率相同,那么这两种产品的要素密集度就是相同的。
6. 要素禀赋理论(H-O理论)★★★★★要素禀赋论是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的,后经萨缪尔森等人不断加以完善。
要素禀赋论对比较优势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从各国要素禀赋方面的差异解释了生产成本差异的原因,从而解释了国际贸易发生的根本性原因,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奠定了基础。
7.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H-O-S)★★★★国际贸易通过商品价格的均等化,会导致要素价格的均等化,从而在世界范围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同时由于要素价格的变动,国际贸易会影响一国收入分配格局,即相对丰富要素的所有者会从国际贸易中获利,而相对稀缺要素的所有者会因贸易而受损。
国际商务管理复习(讲义,名词解释及,复习资料)
![国际商务管理复习(讲义,名词解释及,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fcdf2c80508763231121285.png)
国际商务管理学复习(课堂讲义部分)1.国际商务,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有关的商品、服务、技术、生产要素、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交易或交流活动。
2.国际商务活动的形式:一国际贸易,即进出口二对外直接投资三通过特许经营、合资经营、工程承包、工程承包等对外经营活动3.国际商务活动的最基本形式是国际贸易4.服务商品与有形商品相比,有自身特点:一生产与消费同时进行二价值与使用价值的转移分离5.国际商务管理:是指在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过程中寻找、分析、评价有利的市场机会和不利的市场风险,作出相应决策并加以实施的一系列管理过程。
6.宏观国际商务管理是指一国的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从一国整体利益角度出发,对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本国企业的经营活动所进行的限制、引导、帮助等活动。
7.微观国际商务管理是指某个企业或企业集团从利益角度出发,在从事国际商务管理活动的过程中寻找、分析、评价有利的市场机会和不利的市场风险,作出相应决策并加以实施的一系列管理过程8.国际商务管理的特殊性:(案例)一从事国际商务管理活动要比从事国内商务活动困难得多A语言不同B法律、风俗习惯不同C商务活动的障碍多于国内D市场调查困难E交易振法困难多F纠纷处理困难二国际比国内复杂多A各国的货币与度量衡差别很大B商业习惯C海关制度及贸易法规不同D国际汇兑复杂E货物运输和保险手续复杂三国际商务活动风险大A信用风险B商业风险C汇兑风险D运输风险E价格风险F政治风险9.现代国际商务发展与历程可以划分为三阶段:一20世纪60年代以前:贸易主导阶段二20世纪70年代:投资主导阶段三20世纪80年代至今:全球商务阶段10.国际商务活动的特点是寻找和开发适应国际市场销售的11.经济体制划分为四种主要类型:一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中,根本没有政府参与,经济系统中的个人或企业本着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作出与自身有关的所有经济决策(中国香港、新加坡、美国)二指令经济:是与市场经济完全对立的一种经济体制,也称计划经济。
国际商务名词解释
![国际商务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e2e6536a32d7375a4178015.png)
国际商务名词解释1、国际商务(international business)是一研究为满足个人及组织需求而进行的跨国界交易的学科。
2、跨国公司(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MNEs)公司的总部位于某一个国家,但在其他国家从事经营活动。
3、要素条件(factor conditions)土地,劳动力,资本。
4、基本任务(basic mission)公司的业务是什么?公司存在的原因是什么?5、前景分析(scenario analysis)指设想、描绘和分析可能发生的事件。
6、孪生工厂(twin factories)建立在两国国界两侧,并引发产品在两国间的流动。
7、对外直接投资群组(FDI cluster)指通常与美日欧成员国处于同一地理区域,并与之有某种形式经济联系的一组发展中国家。
8、思想体系(ideology)指引导社会行为的一整套信仰、理论和主义。
9、市场经济(market-driven economy)商品和服务是以需求为基础进行配置的。
10、计划经济(centrally determined economy)商品和服务按照一个委员会制定的计划进行配置,是这个委员会决定生产和提供什么,消费者只能买到政府决定出售的东西。
11、贸易创造(trade creation)使经济一体化成员国中那些高效、低成本的生产者从高成本的生产者手中得到市场份额,并且增加出口。
12、贸易转移(trade diversion)更高效的非成员国将其生产及出口市场丢失给更低效、但却受到关税及其他壁垒保护的成员国。
13、内部规模经济(internal economies of scale)14、外部规模经济(external economies of scale)15、文化(culture)是人们用于解释经验和产生的社会行为的且于后天获得的知识。
16、种族优越感(ethnocentrism)相信自己的行为优于他人。
自考课程代码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自考课程代码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复习资料-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c43b9b96376baf1ffd4fada0.png)
名词解释·1、企业国际化:企业国际化就是指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局限于一个国家,而是面向世界经济舞台的一种客观现象和发展过程。
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国际市场,去组合生产要素,实现产品销售,以获取最大利润。
2、国际商务:国际商务是一种以商品,劳务,资本和技术等经济资源的国际转移为主要内容的跨国商务活动。
3、经济环境:是国际商务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对企业的产品销售和国际经营行为有直接的影响。
经济环境主要包括经济制度,经济发展阶段,目标国经济环境和国际经济环境等因素。
4、国际商务文化:指企业国际化经营所涉及国家或地区居民的语言文字,教育水平,宗教信仰,价值取向,风俗习惯及社会组织结构等多方面内容的综合。
5、政治环境:指企业国际经营所涉及的国家或地区的政治体制,以及在某个执政党所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一国的国家政治体制,执政党性质,政治的稳定性及对外投资的态度等。
6、政治风险:指由于政治环境发生不利变化而对从事国际商务的企业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7、关税:指进出口商品在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所设置的海关向进出口商所征收的一种国家税收。
8、出口信贷:出口国银行为了鼓励出口,加强本国商品的竞争能力,以优惠利率的形式向本国的出口企业,国外的进口企业或国外进口方银行提供的一种政策性贷款。
9、反倾销税:是对于实行商品倾销的进口产品所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
10、出口补贴:是一国政府为了降低本国出口商品的价格,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而对出口厂商出口商品时的现金补贴或财政上的优惠待遇。
11、财政关税:财政关税是为了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而征收的关税。
12、外汇管制:是一国政府通过法令对国际结算和外汇买卖实行限制,以平衡国际收支和维持本币汇率稳定的一种制度。
13、外汇倾销:是指以降低本国货币汇率的方法来扩大商品的出口。
国际商务名词解释
![国际商务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2b9b895d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5a.png)
国际商务名词解释国际商务是指在国际范围内进行的跨国贸易和商业活动。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国际商务已经成为很多公司的主要业务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国际商务名词的解释:1. 跨国公司(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MNC):指在一个以上的国家开展业务并在各个国家都有子公司或分支机构的公司。
跨国公司通常在多个国家之间进行产品生产、销售和服务等商业活动。
2. 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指投资者在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的企业进行直接投资,通过购买或建立新的子公司来进行经营活动。
3. 货物贸易(Trade in Goods):指国际间物品的买卖交易。
包括出口和进口的物品,如原材料、商品和成品等。
4. 服务贸易(Trade in Services):指国际间服务的买卖交易。
包括金融服务、咨询服务、旅游服务等。
5. 关税(Tariff):指政府对进口货物征收的税项。
关税的目的是保护国内产业,提高进口产品价格,从而鼓励国内生产和消费。
6. 关税配额(Tariff Quota):指在关税限额内规定的允许进口的商品数量。
当进口超过关税配额时,将额外征收高额的关税。
7. 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是一个国际组织,致力于促进跨国贸易,降低贸易壁垒,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
WTO的成员包括世界上大多数国家。
8. 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Zone):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成立的为促进贸易自由化而设置的特殊区域。
自由贸易区会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鼓励区内的贸易和投资活动。
9. 贸易保护主义(Trade Protectionism):是指国家采取各种措施限制进口,保护本国产业和企业免受国际竞争造成的压力。
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包括提高关税、实施配额限制等。
10. 供应链(Supply Chain):是指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销售的整个生产和分销过程。
50个名词解释《国际商务》
![50个名词解释《国际商务》](https://img.taocdn.com/s3/m/85878fea998fcc22bcd10da0.png)
1、微观国际商务管理:是指某个企业或企业集团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在从事国际商务活动过程中寻找、分析、评价有利的市场机会和不利的市场风险,做出相应决策并加以实施的一系列管理过程。
2、招标:指购买产品或(服务)发包工程的机构欲将购买商品(服务)的名称规格、数量等级等成交的条件、方式、要求或者发包工程项目的概况、数量、质量、工期要求等信息,提供给多家愿意提供产品(服务)或承包工程的机构,要求后者对提供产品和承包工作的价格和其他条件进行报价,然后从中选择与自己条件最接近、最优越的投标人达成交易的行为。
3、仲裁:又称公断,是指买卖双方在纠纷发生之前或发生之后,签订书面协议,自愿将纠纷提交双方所同意的第三者予以裁决,以解决纠纷的一种方式。
仲裁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双方必须遵照执行。
4、FOB:即装运港船上交货价,是国际贸易中常用的价格术语之一。
采用这一价格术语是指卖方在合同规定的装运港把货物装到买方指定的船上,并负责承担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前的一切费用和风险。
5、许可证贸易:又称许可贸易,是交易双方以签订技术使用许可协议的形式所进行的技术贸易,即通过签订许可证协议,许可人允许受许可人在一定条件下使用他的专利、商标或专有技术,而受许可人支付一定的报酬,作为取得此项使用权的价格的交易。
6、国民待遇原则:是指世界贸易组织的任一成员方在本国市场上对来自其他成员方的进口产品,在从其入境到被最终消费的整个过程中给予的一切待遇不应低于本国的同类产品。
7、自愿出口限制:是指出口国家或地区在进口国的压力下,自动规定在一定时期内特定商品对进口国的出口额度,超过额度即禁止出口。
8、信用证:是一种银行开立的有条件的承诺付款的书面文件,是一种银行信用,一经开出就是独立的完整的合同文件,在信用证方式下,实行的是凭单付款的原则。
信用证支付解决了汇付和托收中买卖双方风险承担责任严重不平衡的缺陷,使买卖双方的权利都得到了可靠的保障。
9、福费庭业务:是指在延期付款的大型设备贸易中,出口商把经进口商承兑的并经进口商往来银行担保的、期限在半年以上到5-6年的远期汇票无追索权地售予出口商所在地的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提前获得货款的一种资金融通形式。
自考国际商务金融之第一章国际商务概述
![自考国际商务金融之第一章国际商务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c9b85949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e2.png)
跨国公司: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推动全球经济发展。
非政府组织
政府
企业
非政府组织
跨国公司
01
国际商务的交易方式
直接投资
添加标题
定义:直接投资是指一国居民或企业通过在另一国境内设立、并购或参股企业等方式,直接参 与另一国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从而取得相应收益或控制权的行为。
添加标题
作用:直接投资可以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和繁荣。同时,直 接投资也可以促进企业国际化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
跨国并购
定义:跨国并购是指一国企业通 过购买另一国企业的全部或部分 资产或股份,从而控制、合并该 企业的过程。
跨国并购的意义:跨国并购可以 促进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实施,提 高企业国际竞争力,同时也可以 为东道国带来经济利益。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离等 方式进行。
跨国并购的风险:跨国并购涉及 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 的风险,需要企业进行全面的风 险评估和决策。
国际贸易
类型:包括进口贸易、出口 贸易、过境贸易等
定义: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 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添加标题
特点:直接投资涉及资金、技术、管理、市场等多个方面的投入,需要双方在合作中建立长期 稳定的合作关系,以实现共同发展。
添加标题
形式:直接投资可以通过设立独资企业、合资企业、并购等方式进行。其中,设立独资企业需 要投入大量资金和技术,并承担较大的风险;合资企业则需要与合作伙伴共同出资、共同经营、 共享收益;并购则可以通过收购或兼并目标企业的全部或部分股权,实现对目标企业的控制。
434国际商务名词解释大全
![434国际商务名词解释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c3d95f4e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1e.png)
434国际商务名词解释大全1. 国际商务(International Business):指跨越国界进行的商业活动,涉及跨国贸易、投资、合作等方面的经济活动。
2. 进出口贸易(Import and Export Trade):指在国家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买卖活动,包括商品的进口和出口。
3. 跨国公司(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指在多个国家开展经营活动并拥有跨国经营能力的公司,通常在多个国家设有子公司或分支机构。
4. 外包(Outsourcing):指企业将原本在内部完成的某些工作、业务或服务外部委托给其他公司或机构进行处理。
5. 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指一国企业或个人直接在其他国家投资设立企业并参与其经营活动。
6. 公司并购(Mergers and Acquisitions):指一家公司通过购买或合并其他公司来扩大自身规模或进入新的市场。
7. 跨文化沟通(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交流和互动的过程,需要克服语言、价值观、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差异。
8. 贸易壁垒(Trade Barrier):指国家为保护本国产业或市场而采取的措施,如关税、配额、技术壁垒等,对跨国贸易造成限制。
9. 跨国营销(International Marketing):指企业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市场需求和特点,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和方案。
10. 子公司(Subsidiary):指一家公司控制或持有另外一家公司的股份,并能对其经营和决策产生影响。
11. 贸易平衡(Trade Balance):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商品和服务的出口与进口之间的差额。
12. 竞争优势(Competitive Advantage):指企业相对于竞争对手在市场中具备的特殊优势,包括技术、创新、成本、品牌等方面的优势。
13.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指企业在供应商、制造商、经销商和客户之间构建和协调的物流与信息流的整体运作体系。
自学考试《国际商务概述》知识点
![自学考试《国际商务概述》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b368358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1f.png)
《国际商务概述》知识点国际商务的含义及其主要形式:国际商务是指跨越国界的交易活动,包括货物、服务、资本等形式的国际转移。
国际商务活动最主要的形式是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
前者包括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后包括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
GATS对服务贸易的分类:⑴过境交付;⑵境外消费;⑶商业存在;⑷自然人流动。
国际服务贸易具有的特点:(1)国际服务贸易的标的具有无形性。
(2)国际服务贸易标的的生产和消费过程具有同步性。
(3)国际服务贸易的标的是难以储存和反复转让的.(4)国际服务贸易一般不经过海关,也不显示在海关统计上;而国际货物贸易必须经过一国的海关,货物的进出口反映在一国的海关统计中。
国际投资的含义及其特点:国际投资是指一国的投资者将其拥有的货币、实物及其他形式的资产或生产要素,经跨国界流动与配置形成实物资产、无形资产或金融资产,并通过跨国运营以实现价值增值的经济行为。
国际投资的特点包括:①参与国际投资活动的资本形式是多样化的。
②参与国际投资活动的主体是多元化的。
③国际投资活动是对资本的跨国运营活动。
《外汇与国际收支》知识点国际收支逆差的调节措施:①财政政策。
通过对进口商品和国内资本的外流增加征税,对出口商品和国外资本流入减少征税或给予财政补贴,来达到减少逆差的目的。
②汇率政策。
本币汇率下浮,本国出口商品的价格相对便宜,进口商品价格相对提高,对外投资成本相对提高,数量减少,外资流入成本相对降低,流入增加,国际收支得到改善。
③利率政策。
如果提高本国利率水平,将提高本国金融资产的相对收益率,吸收更多国外资金流入,从而扭转国际收支逆差的局面。
④直接管制。
⑤动用官方储备。
⑥国际官方贷款。
⑦宣布财政破产。
在极端的情况下,政府可能宣布财政破产,停止外债偿付,强行平衡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顺差的调节措施:在政策选择上,主要是针对金融账户,鼓励资本流出,减少资本流入。
具体包括:①调低国内利率。
②减少对资本流出的管制。
③提高商业银行吸收非居民存款的准备金率。
自考 国际商务管理考点
![自考 国际商务管理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a7a30318ed630b1c59eeb578.png)
国际商务:不同国家和地区所进行的有关商品、服务、技术、生产要素、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交易或交换活动。
国际商务管理:在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过程中寻找、分析、评价有利的市场机会和不利的市场风险,作出相应的决策并加以实施的一系列管理过程。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由工业化国家组成的从事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研究的政府间国际经济组织。
权利距离是指一个社会中不同的组织和机构成员在权利上的差异程度。
权利距离强调的是人们如何看待不同个体在社会中权利大小的原因。
外汇管制:一国政府通过法令对国际结算和外汇买卖实行限制的一种制度。
倾销:以低于产品正常价值的价格,将产品输入到另一国的商业行为。
国际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政府针对本国进出口贸易制定和实施的政策。
定量分析:运用数学模型、计量方法和计算机技术,来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
定量分析基本上分为两类:时间序列分析和因果关系分析。
项目评估:在有限人力、时间和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对被评估项目所进行的专业化分析和筛选过程。
敏感性分析:通过计算一个或多个不确定因素的变化导致决策指标的变化幅度,进而判断各个因素的变化对实现预期目标的影响程度。
招标:购买产品或发包工程项目的机构将与购买商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等级等成交的条件、方式、要求,或者发包工程项目的概况、数量、质量、工期要求等信息,提供给多家愿意提供产品或承包工程的机构,要求后者对提供产品和承包工程的价格和其他条件进行报价,然后从中选择与自己条件最接近、最优越的投标人达成交易的行为。
、、投标:愿意提供产品和承包工程的机构对提供产品或承包工程提出价格和其他条件,供购买或发包机构选择成交的行为。
邀请招标:是一种由招标人选择若干供应商或承包商,向其发出投标邀请,由被邀请的供应商或承包商投标竞争,从中选定中标者的招标方式。
合同:两个或两个以上当事人为实现一定目标,明确相互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而达成的协议。
国际商务合同:不同国家的经济组织、个人之间签订的经济合同。
国际商务的名词解释
![国际商务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13df622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30.png)
国际商务的名词解释国际商务是指跨国界进行的商业活动和交流,涉及到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投资、金融、法律和文化等方面。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国际商务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理解国际商务的相关概念和术语,下面将对其中一些常见名词进行解释。
一、贸易术语解释1. 出口(Export):指将产品和服务从一个国家出售到其他国家的行为。
出口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平衡至关重要。
2. 进口(Import):指从其他国家购买产品和服务并引入本国的行为。
进口可以满足国内需求,丰富市场多样性。
3. 贸易赤字(Trade Deficit):指一个国家进口商品和服务的总额超过其出口总额,导致贸易逆差。
贸易赤字可能会对国家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如压力增加和就业市场不稳定。
4. 贸易顺差(Trade Surplus):指一个国家出口商品和服务的总额超过其进口总额,导致贸易盈余。
贸易顺差可以增加国内外汇储备,促进经济增长。
二、投资术语解释1. 直接外国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指一个国家的企业直接投资于另一个国家的企业、项目或资产。
FDI可以增加就业机会,促进技术和知识的转移,推动经济增长。
2. 外国合资企业(Joint Venture):指由两个或多个外国公司或个人与当地企业或个人共同组建的企业。
合资企业可以共同分享资源、技术和市场,扩大业务规模。
3. 跨国公司(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MNC):指在多个国家运营和管理业务的大型企业。
跨国公司通过在不同国家设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来实现全球化经营。
三、金融术语解释1. 外汇市场(Foreign Exchange Market):指货币交换的市场,用于购买和销售不同国家的货币。
外汇市场的波动可以影响国际贸易和金融流动。
2. 汇率(Exchange Rate):指一种货币兑换另一种货币的比率。
汇率的变动会影响到国际贸易的成本和竞争力。
名词解释自考国际商务管理整理
![名词解释自考国际商务管理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56fdb80e84868762cbaed50e.png)
名词解释自考国际商务管理整理国际商务: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有关商品、服务、技术、生产要素、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交易或交流活动国际商务管理:是指在从事国际商务活动过程中寻找、分析、评价有利的市场机会和不利的市场风险,作出相应决策并加以实施的一系列管理过程。
宏观国际商务管理:是指一国的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从一国整体利益角度出发,对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本国企业的经营活动所进行的限制,引导帮助等各种活动。
微观国际商务管理:是指企业或企业集团从自身利益出发,在从事国际商务活动过程中寻找、分析、评价有利的市场机会和不利的市场风险,作出相应决策并加以实施的一系列管理过程。
经济体制: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下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具体形式国家指导经济:指国家在企业经济活动中起着重要知道作用的经济体制类型,在这种经济中政府经过产业政策指导私营企业的投资活动以及经过其它规定指导企业从事符合国家目标的商务活动通货膨胀率:是反映经济状况和金融政策的综合指标。
现在世界上主要的国际经济联盟组织。
(1)EU:欧盟(欧洲联盟),包括英国、法国等15个国家,它是当前世界上最大的地区经济贸易组织(集团)。
(2)NAFTA:北美自由贸易区,包括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是以美国为核心的地区经济贸易联盟组织。
(3)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亚洲太平洋地区经济贸易组织,当前包括21个国家和地区。
(4)ASEAN:东盟(东南亚国家联盟),是东南亚地区的经济贸易联盟组织,包括印度尼西亚、新加波等10个国家。
(5)LAIA:拉美一体化联盟,包括巴西、阿根廷等11个国家。
其前身是拉美自由贸易区。
WTO: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1月1日,其前身是关税及贸易总协议(GATT)。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是多边贸易体系的法律和制度基础,是乌拉圭回合贸易谈判成果的结晶。
截至 5月,WTO 共有145个成员。
最惠国待遇是指一个成员方对于原产于或运往另一个成员方的产品给予的利用、优惠、特权或豁免,应立即无条件给予原产于或运往所有其它成员方的相同产品。
50个名词解释《国际商务》知识分享
![50个名词解释《国际商务》知识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5a1e2e70856a561252d36fd7.png)
50个名词解释《国际商务》1、微观国际商务管理:是指某个企业或企业集团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在从事国际商务活动过程中寻找、分析、评价有利的市场机会和不利的市场风险,做出相应决策并加以实施的一系列管理过程。
2、招标:指购买产品或(服务)发包工程的机构欲将购买商品(服务)的名称规格、数量等级等成交的条件、方式、要求或者发包工程项目的概况、数量、质量、工期要求等信息,提供给多家愿意提供产品(服务)或承包工程的机构,要求后者对提供产品和承包工作的价格和其他条件进行报价,然后从中选择与自己条件最接近、最优越的投标人达成交易的行为。
3、仲裁:又称公断,是指买卖双方在纠纷发生之前或发生之后,签订书面协议,自愿将纠纷提交双方所同意的第三者予以裁决,以解决纠纷的一种方式。
仲裁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双方必须遵照执行。
4、FOB:即装运港船上交货价,是国际贸易中常用的价格术语之一。
采用这一价格术语是指卖方在合同规定的装运港把货物装到买方指定的船上,并负责承担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前的一切费用和风险。
5、许可证贸易:又称许可贸易,是交易双方以签订技术使用许可协议的形式所进行的技术贸易,即通过签订许可证协议,许可人允许受许可人在一定条件下使用他的专利、商标或专有技术,而受许可人支付一定的报酬,作为取得此项使用权的价格的交易。
6、国民待遇原则:是指世界贸易组织的任一成员方在本国市场上对来自其他成员方的进口产品,在从其入境到被最终消费的整个过程中给予的一切待遇不应低于本国的同类产品。
7、自愿出口限制:是指出口国家或地区在进口国的压力下,自动规定在一定时期内特定商品对进口国的出口额度,超过额度即禁止出口。
8、信用证:是一种银行开立的有条件的承诺付款的书面文件,是一种银行信用,一经开出就是独立的完整的合同文件,在信用证方式下,实行的是凭单付款的原则。
信用证支付解决了汇付和托收中买卖双方风险承担责任严重不平衡的缺陷,使买卖双方的权利都得到了可靠的保障。
国际商务管理学名词解释中英合作商务管理自考本科段复习资料
![国际商务管理学名词解释中英合作商务管理自考本科段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2bcc78c0b4c2e3f56276358.png)
国际商务: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有关的商品、服务、技术、生产要素、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交易或交流活动。
国际商务管理:是指在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过程中寻找、分析、评价有利的市场机会和不利的市场风险,作出相应决策并加以实施的一系列管理过程。
微观国际商务管理:某个企业或企业集团从利益角度出发,在从事国际商务管理活动的过程中寻找、分析、评价有利的市场机会和不利的市场风险,作出相应决策并加以实施的一系列管理过程宏观国际商务管理:是指一国的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从一国整体利益角度出发,对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本国企业的经营活动所进行的限制、引导、帮助等活动。
最惠国待遇:指一成员方对于原产于或运往另一成员方的产品给予的利益、优待、特权或豁免,应立即无条件的给予原产于或运往所有其他任何一方成员方的相同产品。
即wto一个成员方给予其他任何一个成员方的产品的优惠待遇,所有其他的成员方的相同产品均有权享受。
国民待遇原则:是指世界贸易组织的任一成员方在本国市场上对来自其他成员方的进口产品,在从其入境到被最终消费的整个过程中给予的一切待遇不应低于本国的同类产品。
权利距离:是指一个社会中不同的组织和机构成员在权力上的差异程度。
它强调的是人们如何看待不同个体在社会中权力大小的原因,如体力、智力、出身背景、职位上的差异,以及对权力的不平均分配这一事实的态度。
在那些非常尊崇权威、强调服从的社会中,权力差距往往非常大。
回避不确定性:是指不同文化中社会成员对不确定性风险的接受程度,即人们感觉到不确定性的威胁并建立制度和信念来减少或回避这一不确定性的程度。
倾销:以低于产品正常价值的价格,将产品输入到另一国的商业行为,当外国企业通过倾销的方式将本国企业驱逐出某个行业的市场后,会利用其垄断地位抬高产品价格,谋取垄断利润。
自愿出口限制:是指出口国家或地区在进口国的压力下,自动规定在一定时期内特定商品对进口国的出口额度,超过额度即禁止出口。
进口配额制:又称进口限额制,是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的限制。
国际商务管理学原出题库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国际商务管理学原出题库名词解释简答-论述](https://img.taocdn.com/s3/m/6f3091bdaf1ffc4ffe47acda.png)
国际商务管理学名词解释1、国际商务管理:指在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过程中寻找,分析,评价有利的市场机会和不利的市场风险,作出相应决策并加以实施的一系列管理过程。
2、国际商务: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有关商品,服务,技术,生产要素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交易或交流活动。
3、通货膨胀:指价格总水平相当程度的普通而持续的上涨的现象。
4、外汇管制:指一国政府通过法令对国际结算和外汇买卖实行限制的一种制度。
实行外汇管制的原因是该国外汇短缺。
5、进口配额制:指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的限制。
6、项目评估:指在有限的人力,时间和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对被评估的项目所进行的专业化分析和筛选的过程。
7、联合体投标:指两个以上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组成一个联合体,一一个投标人的身份共同投标的行为。
8、国际商务项目谈判:指人们在国际商务活动中在某一经济事务方面达成一致意见而相互接触、协商的行为和过程。
10、倾销:指以低于产品正常价值的价格,将产品输入到另一国家或地区的商业行为。
11、限制性条款:指合同中签订的有关限制性贸易做法的条款。
12、对外直接投资(选择题)13、对外经营活动:指国际商务活动中以知识产权,管理经验等无形资产为投资对象的活动。
14、独占许可协议:指在制定地区内,受许可人在协议规定的有效期间内对许可证协议下的技术(软件)享有使用,制造或销售的独占权。
15、海运提单:指承运人或其他代理人在收到其承运的货物时签发给托运人的货物收据。
16、寄售:指出口商委托国外代销商向用户进行现货买卖的一种交易方式。
17、许可证贸易:指许可贸易,是交易双发以签订技术使用许可协议的形式所进行的技术贸易。
19、直接补偿:指受证方直接用引进设备和技术所生产的产品区偿付出证方的技术和设备费用。
20、交钥匙合同:指一揽子合同,即承包商对工程方案选择建筑施工设备供应与安装,人员培训直到试生产承担全部责任的合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商务: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有关商品、服务、技术、生产要素、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交易或交流活动国际商务管理:是指在从事国际商务活动过程中寻找、分析、评价有利的市场机会和不利的市场风险,作出相应决策并加以实施的一系列管理过程。
宏观国际商务管理:是指一国的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从一国整体利益角度出发,对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本国企业的经营活动所进行的限制,引导帮助等各种活动。
微观国际商务管理:是指企业或企业集团从自身利益出发,在从事国际商务活动过程中寻找、分析、评价有利的市场机会和不利的市场风险,作出相应决策并加以实施的一系列管理过程。
经济体制: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下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具体形式国家指导经济:指国家在企业经济活动中起着重要知道作用的经济体制类型,在这种经济中政府通过产业政策指导私营企业的投资活动以及通过其他规定指导企业从事符合国家目标的商务活动通货膨胀率:是反映经济状况和金融政策的综合指标。
现在世界上主要的国际经济联盟组织。
(1)EU:欧盟(欧洲联盟),包括英国、法国等15个国家,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地区经济贸易组织(集团)。
(2)NAFTA:北美自由贸易区,包括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是以美国为核心的地区经济贸易联盟组织。
(3)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亚洲太平洋地区经济贸易组织,目前包括21个国家和地区。
(4)ASEAN:东盟(东南亚国家联盟),是东南亚地区的经济贸易联盟组织,包括印度尼西亚、新加波等10个国家。
(5)LAIA:拉美一体化联盟,包括巴西、阿根廷等11个国家。
其前身是拉美自由贸易区。
WTO: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1月1日,其前身是关税及贸易总协议(GATT)。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是多边贸易体系的法律和制度基础,是乌拉圭回合贸易谈判成果的结晶。
截至2003年5月,WTO共有145个成员。
最惠国待遇是指一个成员方对于原产于或运往另一个成员方的产品给予的利用、优惠、特权或豁免,应立即无条件给予原产于或运往所有其它成员方的相同产品。
换言之,WTO一个成员方给予其它任何一个成员方的产品的优惠待遇,所有其它的成员方的相同产品均有权享受。
国民待遇原则:是指世界贸易组织的任一成员方在本国市场上对来自其他成员国的进口产品,在从其入境到被最终消费的整个过程中给予的一切待遇不应低于本国的同类产品。
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各国政府之间的国际金融机构,截止2003年5月,共有184个成员国。
World Bank:世界银行,全称是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是负责长期贷款的国际金融机构,截止到2003年5月,共有184个成员国。
世界银行集团:包括国际开发协会、国际金融公司、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
OECD:经合组织,全称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是一个由工业化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经济组织,主要是从事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研究。
ICC:国际商会,是全球唯一的代表所有企业的权威代言机构。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是一个全球性的非政府组织,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具权威性的国际标准化专门组织。
截止2003年5月,ISO共有146个成员。
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是世界上成立最早的非政府性国际电工标准化机构。
不正当竞争是行为人故意规避法律或直接违反法律政策,以牟取非法利益为目的,采取不合法的或格格不入的商业行为作为竞争手段,损害了消费者或其它经营者的利益,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
它是法律禁止的行为。
价值观指人们判定正确与错误,好与坏,重要与不重要的基本观念。
态度是人们对一些事物的特定感觉和行为方式的持久性。
社会阶层:是指一个社会中具有相对的同质性和持久性的群体,各个社会阶层式按等级排列的,每一个阶层的成员具有类似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和行为方式。
权利距离:是指一个社会中不同的组织和机构成员在权力上的差异程度。
外汇管制:一国政府通过法令对国际结算和外汇买卖实行限制的一种制度。
进口限制:一国政府通过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制度,进口押金制度,高额关税制度等制度限制进口产品的进入税收管制:政府通过调整税收的种类和税率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施加管制价格管制:政府用限价的办法来影响外国投资者的营销活动。
反托拉斯法,反垄断法,对利用市场势力谋取不正当利用的企业进行处罚的各种法律的统称。
产品安全法是对各国有关产品安全标准的法律规定的统称。
产品责任法是对各国有关产品损害赔偿责任的法律规定的统称。
专利权:指一国政府主管部门根据发明人的申请,经审查认为该发明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的条件而授予发明人的、在一定时期内对其发明享有的一种特别权力,即专有权。
商标:生产者或经营者为了将自己生产、加工、销售的商品区别于他人的商品,而在其商品或包装上使用的标志。
商标权:商标所有人在其商标满足了法律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后,对其商标享有的专有使用权。
著作权:出版机构和作者对合法出版物的复制、使用、销售、署名等权利。
倾销:是指以低于产品正常价值的价格,将产品输入到另一国的商业行为。
反倾销:是一种极为有效地贸易保护手段。
通俗地讲,当一国产品在他国某出口产品的低价倾销下遭到损害时,便可以此为由对这种进口产品课以重税。
合同是规定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它是当代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法律形式。
国际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政府针对本国的进出口贸易所制定和实施的政策。
边境税调整:是指本国商品离开边境出口时,政府退还原来在国内征收的间接税,如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
进口配额制:又称进口限额制,是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的限制。
自愿出口限制:是指出口国家或地区在进口国的压力下,自动规定在一定时期内特定商品对进口国的出口额度,超过额度即禁止出口。
电子商务是指各参与方之间以电子方式而不是以物理交换或直接物理接触方式完成任何形式的业务交易。
项目评估是指在有限的人力、时间和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对被评估的项目所进行的专业化分析和筛选过程。
招标指购买产品(服务)或发包工程项目标机构将相关信息要求,提供给多家愿意提供产品(服务)或承包工程的机构,要求后者进行报价,从中选择合适投标人达成交易的行为。
所谓谈判区,就是谈判双方可以接受的利益区间,即最低利益与最高利益之间的区域。
国际商务合同是指不同国家的经济组织、个人之间签订的经济合同。
要约也称发盘或发价,指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提出订立合同的建议。
承诺也称为接受,指受要约人完全同意要约条件的意思表示。
要约一经有效承诺即达成合同。
不可抗力又称人力不可抗拒,是指在合同签订以后,发生了当事人不能预见、又无法避免的意外事件,以致不能履行或不能如期履行合同。
国际贸易纠纷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由于在商品质量、数量、价格、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争议产生的纠纷。
贸易术语是国际贸易中用来说明商品的价格构成、风险费用划分等问题的专门用语。
FOB是国际贸易中常用的价格术语之一指装运港船上交货价即成本价又称“离岸价”)CFR 是国际贸易中常用的价格术语之一,指成本加运费价。
它是介于FOB和CIF之间的一种价格术语。
CIF 是国际贸易中常用的价格术语之一指成本、运费加保险费在内价又称“到岸价”)。
出口信贷:是指一个国家为了鼓励商品出口,通过银行对本国出口商或国外进口商提供的贷款。
它包括卖方信贷和买方信贷。
国际保理又称保付代理业务或承购应收账款业务,是指出口商在货物装船后将有关单据卖断给保理商,收取全部或部分货款,从而取得资金融通的一种业务形式。
福费庭业务是指延期付款的大型设备贸易中,出口商将进口商承兑担保的远期汇票(期限半年以上到5~6年)出售给出口商所在地的银行,提前获得贷款的一种资金融通形式。
补偿贸易是由缔约的一方以赊销方式向对方提供机械设备,同时承诺购买一定数量或金额的产品(由该设备生产或其它产品)。
进口设备方用出售产品所得的货款,分期摊还设备的价款和利息。
国际工程承包:是指通过国际间的招标投标或其它协商方式,由承包人与业主签订承包合同,承包人按照合同规定组织项目实施,并在项目经业主验收合格后收取费用的一种业务形式。
交钥匙合同,又称“一揽子合同”,即承包商对工程方案、建筑施工、设备供应安装、人员培训直到试生产承担全部责任的合同。
企业竞争战略,是指企业最高管理层作出的有关企业长期发展目标和竞争手段的一系列重大决定。
核心竞争力是指对于企业战略和业绩水平发挥根本性作用的资源和特长。
企业拥有别人不具有的特长,如优秀品牌形象、顾客的忠诚等。
整体产品,是既包括有形的物体又包括无形的服务观念,由三个层次构成,即核心产品、有形产品和附加利用产品。
卖方垄断:是指跨国公司作为国际市场上商品的主要供应者时,利用其垄断地位抬高国际市场商品价格,获得超额利润。
买方垄断:是指跨国公司作为国际市场上商品的主要购买者时,利用其垄断地位压低国际市场价格。
国际市场销售管道指商品从一个国家的生产企业流向国外最终消费者的流程,是商品所有权的转移所必须经过的途径及中间机构。
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更多的企业,为实现某一战略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合作性的利用共同体。
离岸货币是指存放于发行国之外的货币,因这种业务最初出现于欧洲而被称为欧洲货币。
经营离岸货币业务的市场被称为离岸货币市场。
多边净额是指一个国际企业的母公司与各个子公司之间并不就每一笔业务进行支付,而是先进行内部结算,只就各方间现金结算的余额进行支付。
国际商务项目调研:就是系统地收集、记录和分析国际市场信息,以使企业能正确认识市场环境,评价企业自身行为,为其国际商务决策提供充分依据。
社会文化环境:是指一个社会的民族特征、风俗习惯、语言、意识、道德观、价值观、教育水平、社会结构、家庭制度的总和。
询问法:是通过一定方式把研究人员事先拟定的调查项目或问题以某种方式向被调查者提出,要求给予答复,由此获取被调查者或消费者的动机、意向、态度等方面的信息的一种方法。
观察法:指由调查人通过亲自观看或仪器进行记录的方法来获取资料。
实验法:即调研人员通过改变某些变量的值而保持其他变量不变,用以衡量这些变量对我们关注的一些变量的变化的影响。
随机抽样:就是按照随机原则进行抽样,即调查总体中每一个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都是一样的,是一种客观的抽样方法。
有简单抽样、等距抽样、分层抽样和分群抽样非随机抽样:属于主观抽样范围,调查者根据他的经验和判断选择抽样样本,每个样本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是不一样的,调查人员无法利用统计方法计算非随机样本的置信度,也就是说无法确定预计的抽样误差。
定性分析:依靠预测人员所掌握的信息、经验和综合判断能力对资料进行分析、判断、进而得出结论。
定量分析:指运用数学模型、计算方法和计算机技术,来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
敏感性分析:通过计算一个或多个不确定因素的变化导致决策指标的变化幅度,进而判断各个因素的变化对实现预期目标的影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