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课:《雨霖铃》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17号考生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雨霖铃》,作者柳永

本次说课将分为5个部分:1、说教材;2、说教学目标;3、说教学重点难点;4说教法学法;5、说教学过程

首先是第一部分说教材

《雨霖铃》选自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必修4》“笔落惊风雨”专题的“诗词是一家”版块,作者为宋代诗人柳永。

《雨霖铃》以“离情”为线索,细致地描写了词人柳永在离开都城汴京(现在河南开封)时与一位红颜知己执手别离的情景。词中句句洋溢着离愁深情。其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更被誉为千古名句。因此,这篇词具有深厚的文学价值。

《雨霖铃》作为婉约派词的代表,不管在教材中或在中国文学史上,都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掌握其表现手法、风格和意境有助于举一反三,深入了解婉约派词,对比学习豪放派词,进而掌握各类诗词的特点和鉴赏方法。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重点直线,难点括号)

根据教学大纲中高中语文教学应“让学生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感受形象、品味语言”这一要求,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品读诗词,感受《雨霖铃》的意境,体会词人情感,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品味作者婉约缠绵的语言,(整体把握意境,掌握赏析诗词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和理解古代文人从诗词中表达出的情感美。

(在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探索之后,究竟应该如何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呢?接下来是第四部分教法学法)

第四部分,教法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学本身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据此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教法:

1、讲谈法:教师精讲,学生多练。这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标教学原则。

2、讨论法:提出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学生讨论,教师加以引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

能力,使学生独立自主掌握知识。

学法:

1、主动学习法:举出例子,提出问题,使学生在获得认识的同时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思维想象等综合能力。

五,教学过程

我将本环节分为5个部分

1、情境导入

宋词作为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在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提及宋词,不能不提到婉约词的代表人物柳永;而提及柳永,又不能不提到他的代表作《雨霖铃》。这是一首饱含了千种风情的别离诗,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自古以来,分别都是痛苦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形形色色的分别,无不贯穿着一个主题:分别痛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柳永的

“雨霖铃”又是怎样写“别”的呢?

创设有关于“别离伤痛”主题的情境,营造气氛,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导课堂来。

2、朗读品味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好的诗词值得所有人反复品读,《雨霖铃》也是一样。朗读是学习诗词的基础,也是学习的第一步。所以,几番诵读更能领会诗歌的主旨和诗人的情感。本环节首先由教师示范朗读,重点注意朗读示范的语音语调和停顿;之后学生配乐齐读,通过朗读感受离别的感怀。

3、研究鉴赏

(PPT上展示“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一句),首先请1-2名学生描摹诗句:湖面一望无际,灰蒙蒙的烟气绵延千里,楚天空旷而苍茫。描摹任务完成后思考诗人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是为了表达他怎样的心情?(此处归纳时应提到间接抒情和点染)

在完成上一句探索之后,PPT上展示“今宵”一句,请学生朗读并描摹

4、讨论思考

教师提出问题:离别在即,两人依依惜别,该是千叮咛万嘱咐,为什么会无语凝噎呢?

此处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总结。答案不拘一格,教师可在本环节加入一些背景提示,如柳永的境遇,帮助学生更快速准确地把握答案。

5、课堂小结

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长亭送别,执手相看,柴门扶杖,汽笛声催,生命总在演绎着悲欢离合的故事,而当我们轻轻敲开古典诗词的门扉,不经意间就会发现一个个凄婉缠绵的动人故事。在这节课的最后配上音乐,学生齐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