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有机化学课件11醛酮醌

合集下载

有机化学课件第醛酮醌

有机化学课件第醛酮醌

选择性还原:
C H 3 C HC H C H ON aB H 4 C H 3 C HC H C H 2 O H
巴 豆 醛
巴 豆 醇
硼氢化钠(NaBH4 氢化锂铝(LiAlH4) 异丙醇铝Al[OCH(CH3) 2]3
第三十一页,共43页。
(2)还原成烃
克莱门森(Clemmenson)还原
R
Zn- Hg
R ' CO H叔 醇
H 2 OR
R " 第十五页,共43页。
R "
根据所要合成的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可以选用适 当的格氏试剂及羰基化合物来制备各种伯、仲、 叔醇。
O
OC O + R M g X 无 水 乙 醚 R C — O M g XH +
O R C — O H
H 2 O
CH2=CH2
OH CH3CHCH3
黄色结晶碘仿(CHI3)析出;
【意义】 1 鉴别:碘仿是黄色固体。 2 制备少一个碳的羧酸;
第二十七页,共43页。
四、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反应
(1)及强氧化剂的反应
RCH O[O ] RCO O H
酮的不氧化;
第二十八页,共43页。
(2)及弱氧化剂的反应
常用的弱氧化剂有:费林(Fehling)试剂 班尼狄克(Benedict)试剂 吐伦(Tollens)试剂
X
如果同一个α-碳上有三个氢原子,卤代后生成α-三卤衍生物。
O C X 3 CH+ N aO HI2 C H I3 + H C O O N a
O
C X 3 CR+ N aO HI2
第二十六页,共43页。
C H I3 + R C O O N a

有机化学第八章醛酮醌 PPT课件

有机化学第八章醛酮醌 PPT课件

O
Vit K2
O SO 3Na . 3 H2O O Vit K3
44
葡萄糖和果糖:
CHO H C OH HO C H H C OH H C OH CH2OH
CH2OH C O HO C H H C OH H C OH CH2OH
45
黄酮类化合物:
O O
O
O
46
例如:槲皮素
OH HO O OH OH OH O
RCHO + 2Cu
鉴别
2+
+ NaOH + H2O

RCOONa + Cu2O ↓ 砖红色
酮与弱氧化剂不反应
40
值得注意的是,苯甲醛与Fehling试剂不反
应。所以,可以用Fehling试剂区别芳香醛
和脂肪醛。 想一想
CHO
Fehling试剂

(—)
Cu2O(砖红)
CH2CHO
41
2、与希夫试剂的反应
47
醛和酮化学性质小结
-H的酸性
醇醛缩合 卤代反应 (碘仿反应)
O C C
氧化 还原
H
亲核加成
(与HCN、NaHSO3、ROH、H2N-G加成)
48
本章学习要求





1.掌握醛酮的结构和命名。 2.掌握醛酮的化学性质,熟悉醛和酮化学性质的异同 点: ⑴羰基的加成反应,(加氢氰酸、加亚硫酸氢钠、加 醇生成半缩醛和缩醛、加氨的衍生物等) ⑵α -活泼氢的反应:醇醛缩合反应、卤仿反应。 ⑶醛的特殊反应:氧化反应、与希夫试剂的反应。 ⑷还原反应:催化加氢、与金属氢化物反应。 3.了解醌的结构和性质,学习结构分析方法。

《醛和酮第二节醌》PPT课件

《醛和酮第二节醌》PPT课件
《醛和酮第二节醌》PPT 课件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3.氧化反响 醛由于其羰基上连有氢原子,很容易被氧化, 既可被强
(二)乙醛
乙醛是无色、有刺激臭味、易挥发的液体,可溶于水、乙 醇、乙醚中. 三氯乙醛是乙醛的一个重要衍生物,是由乙醇与 氯气作用而得。三氯乙醛由于三个氯原子的吸电子效应,使羰 基活性大为提高,可与水形成稳定的水合物,称为水合三氯乙 醛,简称水合氯醛. 其10%水溶液在临床上作为长时间作用的 催眠药,用于失眠、烦躁不安等。
宁德职业技术学院
一.醌的命名 醌一般由芳香烃衍生物转变而来,命名时是以苯醌、萘醌
等作为母体来命名的, 在“醌“字前加上芳基的名称,并标出 羰基的位置. 两个羰基的位置可用阿拉伯数字标明写在醌名字 前. 母体上如有取代基,可将取代基的位置、数目、名称写在 前面.
宁德职业技术学院
二.醌的性质 (一) 物理性质
(2) 复原成烃 醛、酮可被一些特殊试剂直接复原成烃, 如, 醛、酮
与锌汞齐及浓盐酸回流反响,羰基被复原成亚甲基,这一 反响称为克莱门森复原.
宁德职业技术学院
将醛或酮与氢氧化钠(或钾), 肼的水溶液及二缩乙二醇一 起加热, 也可使羰基被复原成亚甲基(黄鸣龙复原法), 此法产 率高, 可以用来复原对酸不稳定的醛或酮.
维生素K3为黄色晶体, 熔点105-107℃, 难溶解 于水,可溶于植物油或其它 有机溶剂. 由于维生素K3是 油溶性维生素,故医药上用 的是它的可溶于水的亚硫酸 氢钠加成物。
宁德职业技术学院

醛酮醌分析课件

醛酮醌分析课件
(三)还原反应
特殊还原剂 氢化铝锂(LiAlH4)、硼氢化钠(NaBH4) 容易把醛或酮还原为相应的醇,而不还 原-C=C-或-C≡C-。
四、醛和酮的化学性质
(三)还原反应
CH3CH
CH
CHCHO
NaBH4
CH3CH
CH
CHCH2OH
CHCH2OH
CHCHO LiAlH4
四、醛和酮的化学性质
(四)醛的特殊反应
C
O + NH2 OH 羟氨
H2 O
R (R')H
C 肟
C 腙
N
OH
C
O
+ NH2
NH2
H2O
R (R')H
N NH2

四、醛和酮的化学性质
(一)羰基加成反应
5.与氨的衍生物的加成
R (R')H C O + H2NNHC6H5
H2 O
R (R')H
C
NNHC6H5
R (R')H
C O + NH2NH H2O
O
>
O
四、醛和酮的化学性质
(一)羰基加成反应
1.与氢氰酸加成
CH3 C O
OH HCN R C CN H (R') OH
+
O
H (R')
CH3
C H
KCN,H2SO4
CH3
C H
CN
四、醛和酮的化学性质
(一)羰基加成反应 2.与亚硫酸氢钠加成
R δ+ C (CH3) H δ O
-
R C (CH3) H
NO2 NO2 R (R')H C NNH NO2

有机化学ppt-醛酮醌

有机化学ppt-醛酮醌

a.α-C上含有三个活泼氢的醛,酮与碘的氢氧化钠溶液作用, 生成碘仿(黄色沉淀,有特殊气味)和羧酸钠,称碘仿反应。
b.常用此反应鉴别乙醛和甲基酮以及有( 醇。
)结构的
(2)羟醛缩合反应
O
H
OH
稀OH-
CH3 C H + CH2 CHO
CH3 CH CH2 CHO
乙醛
乙醛
β- 羟基丁醛
是增长碳链的一种方法。
O
O
O
O
O
O
1,4-苯醌 (对苯醌)
1,2-苯醌 (邻苯醌)
O
1,4-萘醌 (α-萘醌)
1,2-萘醌 (β-萘醌)
二、重要的醌及性质 (一) α-萘醌和维生素K
许多天然的植物色素含有α-萘醌的结 构,如维生素K类,它们存在于绿叶蔬菜 中,具有促进凝血作用,故在医学上常用 作止血剂,亦可用于预防长期口服广谱抗 生素药物引起的K族维生素缺乏症。
3-甲基丁醛 β -甲基丁醛
O CH3CHCCH2CH3
CH3 2-甲基-3-戊酮
CH3CH=CHCHO
2-丁烯醛
(CH3)2CHCH2COCH3 4-甲基-2-戊酮
CH3COCH2COCH2CH3 2,4-己二酮
O
CH3CH=CHCCH2CH3
4-己烯-3-酮
OHCCH2CHO 丙二醛
三、醛酮的物理性质
目录
Contents
第一节 醛和酮 第二节 醌
第二节 醌
一、醌的结构和命名 醌是一类具有环状共轭体系的环己二烯二酮类化合物
O
O
O
O 对位
邻位
一、醌的结构和命名
命名:以相应的芳烃衍生物来命名,苯醌、萘醌、蒽醌等,两

醛酮醌jppt课件

醛酮醌jppt课件
水浴
O || Ar—C—O- + Ag↓银镜
R1 C O + Ag+ OH -
水浴
R2
无现象
五、化学性质—氧化反应
CH3CHO
Ag(NH3)+2

乙醛
O || CH3—C—ONH4 + Ag↓银镜
—CHO + Ag+ OH -
水浴
O || —C—ONH4 + Ag↓银镜
苯甲醛
CH3 C O + Ag+ OH -
O || CH3—C—H + NaHSO3
OH | CH3—CH—SO3Na↓
乙醛—α—羟基磺酸钠
五、化学性质—加成反应
O || CH3—C—CH3 + N(饱aH和S)O3
OH | CH3—CH—CH3↓ | SO3Na
丙酮—α—羟基磺酸钠
醛、脂肪族甲基酮、8碳以内的脂环酮能与NaHSO3反应
* α—羟基磺酸钠在酸性或碱性环境下都可水解。
OH | R—C—H | SO3Na
H+ Na2CO3
R—CHO + SO2 + H2O + NaCl R—CHO + Na2SO3 + NaHCO3
五、化学性质—加成反应
CH3—CH—OH | SO3Na
Na2CO3
CH3—CHO + Na2SO3 + NaHCO3
OH | CH3—C—CH3 | SO3Na
醛、酮
醛、酮都是醇的氧化产 1. 醛、酮的结构。
物,它们的分子中都含 2. 醛、酮的化学性质。
有羰基( C O),因此
醛和酮常被合称为羰基化合 物。

chapt醛酮醌课件

chapt醛酮醌课件

机理:
R1 Ph3P-CHR + R2 C O
R1 R2 C CHR
O PPh3
R1 R2 C CHR
O PPh3
R1 R2 C CHR + Ph3P=O
Wittig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生成的双键位置确 定,没有重排,在合成某些天然产物中作用独特。
Organic Chem
8、亲核加成的立体化学(Cram规则)
C OR' 生成缩醛 的方
H OH2
H
向移动,必须
:
R'OH 使 用 过 量 的 醇
R OR C
H
H OR'
R OR C
H OR' H
或从反应体系 中把水蒸出。
Organic Chem
缩醛对碱、氧化剂、还原剂都比较稳定,但用稀酸处理, 室温就水解生成原来的醛和醇。 以此可用于保护羰基。缩酮也有类似的用途。
Organic Chem
7 与膦Ylide的加成--Wittig反应
Ph3P=CHR +
R1 CO
R2
R1 C CHR
R2
Ph3P=CHR的制 Ph3P 备+ RCH2X
Ph3PCH2R X
鏻盐
碱 - HX Ph3P=CHR
Ph3P=CHR叫ylide,它也可写成:
Ph3P-CHR
Organic Chem
有机玻璃单体
• R-是极强的亲核试剂,RMgX, RLi, RCCNa • 都可以和几乎所有的醛酮发生加成反应:
1) 与格氏试剂加成:可以制备各种醇
RMgX +
无水乙醚 CO
R
或四氢呋喃
C
OMgX H+/H2O 或 NH4Cl

大学有机化学复习——醛酮醌PPT课件

大学有机化学复习——醛酮醌PPT课件

用途:
保护醛基:
例: 由 CH3CH=CHCHO
CH3CH2CH2CHO
CH3CH=CHCHO
HOCH2CH2OH 干HCl
CH3CH2CH2CH
O-CH2 O-CH2
CH3CH=CHCH
O-CH2 O-CH2
H2,Ni
H2O/H+ CH3CH2CH2CHO
2021/8/11
2004 生技
18
第18页/共46页
O
+
C
CH3
+ HCl
(9%)
O CCH2CH2CH3 + HCl
(不重排!)
8
(五) 醛和酮的化学性质
(1) 羰基的亲核加成
(甲) 与氢氰加成 (乙) 与亚硫酸氢钠加成 (丙) 与醇加成 (丁) 与金属有机试剂加

(戊) 与氨的衍生物加成 缩合
(2) α-氢原子的反应
(甲) 卤化反应 (乙) 缩合反应
C-C2BHr+
溴苯乙酮
H,受羰基影响,活性增加 (88%-96)
HBr
O
+
C2l
H2O 61%-66%
O Cl+ HCl
醛的活性更高:
CH3CHO + Cl2 H2O ClCH2CHO + Cl2CHCHO + Cl3CCHO
一氯乙醛
二氯乙醛
三氯乙醛
2021/8/11
2004 生技
25
第25页/共46页
③ 根据酮羰基所连的两个烃基是否相同,分为: 单酮,混酮。
2021/8/11
2004 生技
2
第2页/共46页
(一) 醛和酮的命名

醛酮醌分析课件

醛酮醌分析课件
2.系统命名法 CH CHCHO β-苯丙烯醛
C O CH3
苯乙酮或乙酰苯
O
O
CH3C CH2 C CH3 2,4 - 戊二酮
第一节 醛和酮
二、醛和酮的命名 三、醛和酮的物理性质
•极性强,沸点比烃高,比醇低 •能和水形成氢键,小分子醛和酮易溶 于水
四、醛和酮的化学性质
C
δ+ C
.Oδ... -
H H(R)
第二节 醌
一、醌的结构
O
O
O
O
O O
O
O
对苯醌 邻苯醌 1,4-萘醌 1,2-萘醌
第二节 醌
二、醌的性质
O
N OH
NH2OH
NH2OH
N OH
O
O
N OH
第二节 醌
二、醌的性质
O Br2
O
O
H Br Br2 H Br
O
O
HH
Br
Br
H
H
Br
Br
O
第二节 醌
三、重要的醌类化合物
1.对苯醌 2. α -萘醌和维生素K
HCO R' + H O 2
缩醛
四、醛和酮的化学性质
(一)羰基加成反应 3.与醇的加成
R C
(R'H )
O+ H O C H2
H O C H2
H +
R C
OC H2
(R'H ) OC H2
利用此反应保护醛基
四、醛和酮的化学性质
(一)羰基加成反应 4.与氨的衍生物的加成与缩合
R (R 'H ) CO+ N H 羟 2O 氨 H H O 2 R (R 'H ) C肟 NO H R (H R ') CO+ N H 2 肼 N H 2 H O 2 R (R H ') C腙 N N H 2

第八章醛酮醌.ppt

第八章醛酮醌.ppt

CH2 CH
O H-CN OH CH2 CH
OH CN
亲核试剂不与C=C加成
O
c CH3 H-CN OH
原因 (1)--共轭, 羰基碳正电性减弱 (2)苯环有较大的空间位阻
2、加醇 生成半缩醛,进一步脱水成缩醛
R
C
H H-OR' 干HCl R
CH OR'
半缩醛
OH
O
(不稳定)
R H-OR' 干HCl
显然,能发生卤仿反应的醛只有乙醛
(CH3CHO) ;酮只能是甲基酮
CH3
=
O C

R(Ar)
又因次碘酸钠是一个氧化剂,故能被其氧化成 乙醛或甲基酮的醇也可发生碘仿反应。即乙醇和甲 基仲醇:
CH3CH2OH 与 CH3 CH R(Ar)
OH
例4: 下列化合物能发生碘仿反应的有( ABCG )。
OH
O
O
CH3 , (2) H2O H+
OH
CH3 C CH CH3 CH3 CH3
5、与亚硫酸氢钠的加成
R H C=O + NaHSO3
R OH
C
H
SO3Na
醛、酮与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反应,生 成的加成产物在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中不溶 ,析出白色结晶。
只有醛、脂肪族的甲基酮、八个碳以下的环酮 能发生此反应。
-H2O
CH3CH=CHCHO
(3)交叉羟醛缩合
两种不同的含有-H 的醛,在稀碱作用下缩 合,将发生交叉缩合,生成四种产物的混合物, 难以分离,因此实用意义不大。
然而,若两种不同的醛,其中有一种醛不含 -H ,那么这种交叉缩合就有实用价值。例如:

清华大学有机化学课件11醛酮醌

清华大学有机化学课件11醛酮醌
一、极性
δ+
δ
CO
CO
碳氧双键中,因为氧原子电负性大,双键电子云偏向氧原子, 碳原子上电子云密度较低, Cδ+==Oδ-,故醛和酮是极性较强的分 子。
二、亲电和亲核反应活性
δ+
δ
CO
羰基中,因为氧原子电负性大,双键电子云偏向氧原子,碳 原子上电子云密度较低, Cδ+==Oδ- ;C原子带有部分正电荷, 具有亲电性,容易受亲核试剂的进攻,碳氧双键发生加成反应。 如含C、S、O、N试剂:
CH3CH2CH2CH2CHO 正戊醛
CH 3CHCH 2CHO CH3 异戊醛
CH3(CH2)10CHO
正十二醛(月桂醛)
单酮:二“某基”酮 脂肪混酮:小基团在前,大基团在后,“某基某基酮”
CH3CH2COCH2CH3
CH3COCH2CH3
CH3COCH2CH2CH3
二乙酮
甲基乙基酮
甲基丙基酮
芳香混酮:芳香基在前,脂肪基在后,“某基某基酮”
1/2Na2CO3 R
C
O
+ Na 2SO 3
+
1/2CO
+
2
1/2
H2O
CHO + NaHSO3
NaCN H2O
CH SO3Na OH
+ CH CN
Na 2SO 3
OH
三.与醇的加成:
在无水HCl 的作用下,醇和羰基加成先生成半缩醛 (酮),进 步反应生成的缩醛(酮)。反应可逆,在一定条件下,缩醛 (酮)又可 以水解为原来的羰基化合物。缩醛 (酮)很稳定,故 有机合成中常 用此法来保护羰基。
1、与格氏试剂反应:RMgX与镁相连的碳原子带负电荷,具有强 亲核性,与醛、酮、酯发生加成反应,产物为醇。

第十一章醛酮和醌详解演示文稿

第十一章醛酮和醌详解演示文稿

1H NMR Octanal
36
第36页,共135页。
11.4 醛和酮的物理性质及波谱性质
苯甲醛的1H NMR谱图
37
第37页,共135页。
A 10.002 B 7.868
C 7.608 D 7.511
苯甲醛的核磁共振谱
38
第38页,共135页。
1H NMR Acetophenone
39 第39页,共135பைடு நூலகம்。
醛和酮中质子的1H NMR化学位移
δ: 9 ~ 10
δ: ~ 2.2
HO CC H
δ: ~ 2.5
33
第33页,共135页。
11.4 醛和酮的物理性质及波谱性质
2 –丁酮的1H NMR谱图
O
CH3 CH2 C CH3
c
b
a
34
第34页,共135页。
1H NMR Butanal
35
第35页,共135页。
20
第20页,共135页。
11.3.4 芳环的酰基化
Gattermann-Koch反应
在Lewis酸的催化下,用一氧化碳和氯化氢与芳烃作用生成芳醛的反应。
H C Cl O
联苯、烷基苯、烷氧基苯、萘反应收率较高
21
第21页,共135页。
11.4 醛和酮的物理性质及波谱性质
物理性质
状态:
气体:甲醛; 液体:C12以下的其他脂肪醛;
红外 (IR)
羰基的红外光谱的特征吸收:
1780 ~ 1630 cm -1 (s) 伸缩振动

1740 ~ 1690 cm -1

1750 ~ 1680 cm -1
2820 和 2720 cm -1 (m) C-H伸缩振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
+
H2
[Co(CO)4]2
CH3
CH3CH2CH2CHO
(75%)
+
(CH3)2CHCHO
(25%)
~170oC; 25MPa
三、烷基苯的氧化
CH3
+
O2
V2 O5 350~360 o C
CHO
§11.3.2 伯醇和仲醇的氧化 2-辛醇用重铬酸钾-硫酸溶液氧化为2-辛酮,在高温下将伯醇 或仲醇的蒸气,通过铜、银等催化剂,分别脱氢生成醛或酮。
HCl
CN α—羟腈
H(R') RCH2 C OH CN
H2SO4
RCH2 C OH
COOH
H(R') RCH C COOH
亲核加成反应影响因素: ①.电子效应:羰基碳原子上电子云密度越低,反应速度越快; ②.立体效应:与羰基相连的基团体积越小,反应速度越快。
H H C O> H R C O > R C O> R R' C O
OH
卤仿反应是缩短碳链的反应,制备羧酸:
O C CH3 ① Br 2/NaOH,H2O ② H3O+ COOH 85% ① Cl 2/NaOH,H 2O ② H 3O+
+
CHBr 3
(CH3)2C
CHCOCH3
(CH3)2C
CHCOOH
+ CHCl3
49%---57%
三、缩合反应: 1.羟醛缩合: 在碱的催化下,有α-氢的醛可以发生自身加成, 生成β-羟基醛,而酮只能得到少量的β-羟基酮,反应可逆:
VA
反应机理:
O (C 6 H5)3P CHCH3
O CH3 H3C C
_
P+(C 6 H5)3 CHCH3
+ H3C
C
CH3
O H3C C CH3
P(C 6 H5)3 CHCH3 H3C C CH3 CHCH3
+
O
P(C 6 H5)3
六 、与氨的衍生物缩合:
与氨气的加成缩合:只有甲醛能够进行:
CH3CH2CH2CH2CHO
正戊醛
CH3(CH2)10CHO
CH3CHCH2CHO CH3
异戊醛
正十二醛(月桂醛)
单酮:二“某基”酮 脂肪混酮:小基团在前,大基团在后,“某基某基酮”
CH3CH2COCH2CH3 CH3COCH2CH3 CH3COCH2CH2CH3
二乙酮
甲基乙基酮
甲基丙基酮
芳香混酮:芳香基在前,脂肪基在后,“某基某基酮”
R C (R)H
O
无水 HCl R'-OH
R (R)H C
OH 无水 HCl OR' R'-OH
R C (R) H
OR' OR' + H2O
半缩醛(酮) 不稳定
缩醛(酮) 稳定
机理:
H R C O R R + C OH
R' .. OH ..
OH C
H +
R C H R
OH
+H
+ H
H +O H
..
δ+ δ
C
O
C
O
碳氧双键中,因为氧原子电负性大,双键电子云偏向氧原子, 碳原子上电子云密度较低,Cδ+==Oδ-,故醛和酮是极性较强的分 子。
二、亲电和亲核反应活性
δ+ δ
C
O
羰基中,因为氧原子电负性大,双键电子云偏向氧原子,碳 原子上电子云密度较低, Cδ+==Oδ- ;C原子带有部分正电荷, 具有亲电性,容易受亲核试剂的进攻,碳氧双键发生加成反应。 如含C、S、O、N试剂:
四.与金X与镁相连的碳原子带负电荷,具有强 亲核性,与醛、酮、酯发生加成反应,产物为醇。
δ R δ+ MgX δ+ C δ O
+
R
C
OMgX
H2O
R
C
OH
与甲醛加成:伯醇 与其他醛加成:仲醇 与酮加成:叔醇
H RMgX
H O R CH OMgX
H2O
O
..
R'
酮形成半缩酮和缩酮比较困难,但和二元醇反应直接生成环状缩酮:
R O R HO CH2 CH2 H
+
+
R R
O O
HO
例如:
CH3OH HCl(干) CH3O CH2OH CH3O
OHC
CH2OH
HNO3
CH3O CH3O
COOK
稀 盐酸
OHC
COOH
H2C
CHCHO
CH2 OH
CHCHO OH
[O]
RCH2OH OH R C R'
or -2H
R C O
H
[O] or -2H
O R C R'
§11.3.3 羧酸衍生物的还原
酰氯及酯等羧酸衍生物,可用金属氢化物还原下得到醛酮。
§11.3.4 傅-克酰基化反应:
O
+
AlCl3
O C R
R C O
Cl
O
AlCl3
O C CH3
+ H3C C O C CH3
H H
.
C
. .. O ..
甲醛分子的形状
§112.3 醛和酮的制法 §11.3.1 醛和酮的工业合成 一、低级伯醇和仲醇的氧化和脱氢 二、羰基合成
RCH CH2 + CO +H2 [Co(CO)4]2
110 - 150 o 20 C, MPa
RCH2CH2CHO
+ RCHCHO
CH3CH
CH2
+
§11.4 醛和酮的物理性质 §12.4.1 状态: 甲醛为气体,12个碳原子以下的脂肪醛酮为液体,其他多为固体。 §12.4.2 熔沸点: 羰基有极性,极性分子,不能形成氢键。沸点比醇低,比醚和烃高 §12.4.3 溶解性: 低级醛酮易溶于水,C原子增加,水溶性减小,易溶于有机溶剂。 §12.4.4 气味: 低级醛刺激气味,中级醛花果香味,8-13碳原子醛用作香料。
饱和醛、酮; 不饱和醛、酮。
O CH3CH CHCHO H3C CH3 丙酮 OH 巴豆 醛 CHO 水 杨醛
羰基的数目:一元醛、酮;二元醛、酮;多元醛、酮。 另外:一元酮又可分为单酮:羰基连接两个相同的烃基; 混酮:羰基连接两个相同的烃基。
§11.1.2 醛和酮的命名: 一.普通命名法: “正、异”为前缀,甲、乙、丙…“醛”
N H2C O
+ NH3
H2C NH
HN N H
NH 3 HCHO NH3
N N
N
六亚甲基四胺-乌洛托品
与氨的衍生物加成缩合:氨及其衍生物是含氮的亲核试剂,可 与羰基加成,再分子内失去一分子水形成碳氮双键:
+ δ
C
.. O + HN Y 2
δ
_
C NH2 Y _ O
H2O
+
H
+
C OH
N H
Y
C
N
CH3CH CHCHO CH3COCH2CH CH2 CH CHCHO
肉桂醛 2-丁烯醛 4-戊烯-2-酮 3(β )-苯基丙烯醛
§11.2醛和酮的结构 羰基中的碳原子是以sp2杂化的,一个杂化轨道与氧结合成σ 键,未参与杂化的一个p轨道和氧的一个p轨道以π键结合。这样 形成的碳氧双键很活泼,可发生多种反应。
+
H2NCNHNH2
O + H N
.. N
+ N
:
O + H N H
+
.. N
BrCH2COOC2H5
+ .. N CH2COOC 2 H5
O H2O CH2COOC 2 H5
§11.6.3 α-氢原子的反应: 一、α—氢表现出一定的酸性。在碱性条件下,脂肪醛酮可发生酮 式和烯醇互变:
H3C
C O
第十一章 醛、酮、醌
§11.1 醛和酮的分类和命名 醛和酮都是碳基化合物,分子里都含有羰基。碳基所连的两个基团 都是烃基的叫酮,至少含一个氢原子的是醛:
R C O H C O C O H R R' R C Ar Ar Ar C O C O Ar' H
O C H O
§11.1.1 醛和酮的分类 烃基的类别:脂肪族醛、酮;芳香族醛、酮;
ROR -70oC
[(CH3)3C}3COH
3、与炔钠反应:
O
① HC C-Na+ ② H2O;H+
C OH
CH
4、Reformatsky反应:制备β -羟基酸酯和α ,β -不饱和羧酸。
Zn
OZnX C CH2COOC2 H5
C
O + XCH2COOC2 H5
H
+
OH C CH2COOC2 H5
五 、与Wittig试剂加成:
RCOCH3 + 3X2 + 4 OH-
RCOO-
+CHX3 + 3 X- + 3 H O 2
O H3C C O H3C C O CH3
O
I2 NaOH
O CI3 O
OH
H3C
C
H3C
C OH
CI3
+
CI3
NaOH
H3C
C
ONa
+
CHI3
CH3CHR
NaOI有氧化性,
可被氧化成甲基酮,从而进一步发生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