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体、单晶体金属的塑性变形
《材料加工成型原理》思考题参考答案
《材料加工成型原理》思考题参考答案1、金属塑性变形的主要机制有哪些?单晶体的塑性变形:滑移和孪生;多晶体的塑性变形:晶内变形和晶界变形通过各种位错运动而实现的晶内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的剪切运动,就是晶内变形。
剪切运动有不同的机理,其中最基本的是滑移、孪生和扭析。
其中滑移变形是主要的;而孪生变形是次时,可能出现晶间变形。
这类变形不仅同位错运动要的,一般仅起调节作用。
在T》0.5T熔有关,而且扩散机理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扩散蠕变机理又包括扩散-位错机理、溶质原子定向溶解机理、定向空位流机理。
在金属和合金的塑性变形过程中,常常同时有几种机理起作用。
具体的塑性变形过程中各种机理的具体作用要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例如晶体结构、化学成分、相状态、组织、温度、应变量和应变速率等因素的影响。
在冷态条件下,由于晶界强度高于晶内,多晶体的塑性变形主要是晶内变形,晶间变形只起次要作用,而且需要有其它变形机制相协调。
变形机理主要有:晶内滑移与孪生、晶界滑移和扩散蠕变。
热塑性变形时,通常的热塑性变形速度较快,而且高温下,由于晶界的强度低于晶内,使得晶界滑动易于进行,所以晶粒相互滑移和转动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温度越高,原子动能和扩散能力就越大,扩散蠕变既直接为塑性变形作贡献,也对晶界滑移其调节作用。
热塑性变形的主要机理是晶内滑移。
2. 滑移和孪生塑性变形机制的主要区别滑移是指在力的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沿一定的晶面和晶向相对于晶体的另一部分发生相对移动或切变,滑移总是沿着原子密度最大的晶面和晶向发生。
孪生是指晶体在切应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晶面和一定的晶向发生均匀切变。
滑移和孪生是单晶体的主要变形机制,都是通过位错运动而实现晶内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的剪切运动。
但是他们也明显的区别,如下:由孪生的变形过程可知,孪生所发生的切变均匀地波及整个孪生变形区,而滑移变形只集中在滑移面上,切变是不均匀的;孪生切变时原子移动的距离不是孪生方向原子间距的整数倍(而是几分之一原子间距),而滑移时原子移动的距离是滑移方向原子间距的整数倍;孪生变形后,孪晶面两边晶体位向不同,成镜像对称;而滑移时,滑移面两边晶体位向不变;由于孪生改变了晶体的取向,因此孪晶经抛光浸蚀后仍可观察到,而滑移所造成的台阶经抛光浸蚀后不会重现;孪生的临界分切应力要比滑移的临界分切应力大得多,常萌发于滑移受阻引起的局部应力集中区;孪生变形的速度极大,常引起冲击波,发出声响;滑移时全位错运动的结果,孪生是不全位错运动。
第14讲单晶体多晶体的塑性变形、纯金属形变强化
第十四讲单晶体多晶体的塑性变形、纯金属形变强化1.施密特定律考点再现:这一部分其实不用多说了,几乎是每一年都会考一道施密特定律的题,今年再考这个题的概率在9成以上。
考试要求:首先要记住公式,知道两个角是那两个,不要弄混,另外就是对施密特定律的求解问题的一些细节处理,要完整,能够得到全部的分数才可。
知识点施密特定律★★★★★上式就是施密特定律。
当在滑移面的滑移方向上,分切应力达到某一临界值τc时,晶体就开始屈服,σ=σs。
cosυcosλ称为取向因子或者施密特因子。
cosυcosλ值大者,称为软取向,材料屈服点较低,反之,cosυcosλ值小者,称为硬取向,材料的屈服点较高。
当滑移面垂直于拉力轴或者平行于拉力轴时,滑移面上的分切应力等于0,不能滑移。
注意点:两个角的求取,υ为滑移方向外力的夹角,λ是滑移面法向与外力的夹角。
这道题的关键就是找对角,计算的部分应该没有难度的。
2.单滑移、多滑移与交滑移考点再现:10年考到了交滑移,在08年之前也涉及到了单滑移和多滑移,所以这一部分还是很有可能在今年的考试中出一道名词解释的。
考试要求:这部分要求不高,主要就是定义的理解和记忆。
知识点单滑移:当只有一个滑移系统上的分切应力最大并达到了临界分切应力,这是发生单滑移。
★★★多滑移:当拉力轴在晶体的特定取向上,可能会使几个滑移系上的分切应力相等,在同时达到临界分切应力是,就会发生多滑移。
★★★交滑移:螺型位错在两个相交的滑移面上运动,当螺型位错在一个滑移面上运动遇有障碍,会转到另一滑移面上继续滑移,滑移方向不变。
★★★交滑移特征:材料塑性好;纯螺型位错。
★★3.多晶体的塑性变形考点再现:08年考到了多晶体的塑性变形特点,是填空题,对于多晶体塑性变形的传递历来被认为是一个非常好的考点,但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考过,越是这样的点,我们越要注意,今年考的可能性不小。
霍尔-佩奇关系在09年就考过,这是一个非常容易出现的考点,在近几年的考试中出场率也非常的高。
5.2 晶体的塑性变形
铜多晶试样拉伸后形成的滑移带, 173×
5.2.3 合金的塑性变形
• 合金分类:单相固溶体合金 多相合金 • 合金的塑性变形:单相固溶体合金塑性变形 多相合金塑性变形
一. 单相固溶体合金塑性变形
溶质原子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固溶强化 (Solid—solution Strenthening)作用,提高塑性变形抗力。 1. 固溶强化 • 固溶强化:固溶体合金的σ-ε曲线:由于溶质原子加 入使σs 和整个σ-ε曲线的水平提高,同时提高了加工 硬化率n。 • 影响固溶强化的因素: ① 溶质原子类型及浓度。 ② 溶质原子与基体金属的原子尺寸差。相差大时强化 作用大。 ③ 间隙型溶质原子比置换型溶原子固溶强化效果好。 ④ 溶质原子与基体金属价电子数差。价电子数差越大, 强化作用大。 固溶强化的实质是溶质原子与位错的弹性交互作用、 化学交互作用和静电交互作用。
FCC晶体孪生变形
• FCC晶体的孪生面是(111),孪生方向是[11-2 ]。 图2是FCC晶体孪生示意图。fcc中孪生时每层晶面 的位移是借助于一个不全位错(b=a/6[11-2])的 移动造成的,各层晶面的位移量与其距孪晶面的 距离成正比。孪晶在显微镜下观察呈带状或透镜 状。每层(111)面的原子都相对于邻层(111) 晶面在[11-2 ]方向移动了此晶向原子间距的一个 分数值。 • 下图2中带浅咖啡色的部分为原子移动后形成的孪 晶。可以看出,孪晶与未变形的基体间以孪晶面 为对称面成镜面对称关系。如把孪晶以孪晶面上 的[11-2 ]为轴旋转180度,孪晶将与基体重合。 其他晶体结构也存在孪生关系,但各有其孪晶面 和孪晶方向。
(4) 孪晶的位错机制
• 孪生变形( deformation twinning )是 整个孪晶区发生均匀切变,其各层面的 相对位移是借助于一个 Shockley 不完全 位错移动而造成的。 • 形变孪晶是通过位错增值的极轴机制形 成的。(如:L型扫动位错)
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3)
同一滑移面上若有大量的位错移出,则在晶体表 面形成一条滑移线。
位错在晶体中移动时所需切应力很小,因为当位错中心前 进一个原子间距时,一齐移动的只是位错中心少数原子, 而且其位移量都不大,形成逐步滑移,这就比一齐移动所 需的临界切应力要小得多,这称为“位错的易动性”。
研究表明,亚晶界的存在使晶体的变形抗力增加, 是引起加工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3.形变织构
在塑性变形过程中,当金属按一定的方向变形量 很大时(变形量大于70%以上),多晶体中原来任 意位向的各晶粒的取向会大致趋于一致,这种有 序化结构叫作“变形织构”,又称为“择优取 向”,
金属材料的加工方式不同形成不同类型的织构: 拉拔时形成的织构称为丝织构,其特征是各个晶 粒的某一晶向平行于拉拔方向;轧制时形成的织 构称为板织构,其特征是不仅某一晶面平行于轧 制平面,而且某一晶向也平行于轧制方向。
3.变形引起的内应力
在金属塑性变形过程中,大约有10%的能量转化为内应力而残留在金属中, 使其内能增加。
这些残留于金属内部且平衡于金属内部的应力称为残余内应力。它是由于金 属在外力作用下各部分发生不均匀的塑性变形而产生的。
内应力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Βιβλιοθήκη (1)宏观内应力(第一类内应力)
金属材料在塑性变形时,由于各部分变形不均匀,使整个工件或在较大的 宏观范围内(如表层与心部)产生的残余应力。
3.1.2多晶体金属塑性变形的特点
大多数金属材料是由多晶体组成的。 多晶体塑性变形的实质与单晶体一样。 要考虑到晶粒彼此之间在变形过程中的约束作用,以及晶界对塑性变形的影
金属单晶体与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1. 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弹性变形金属如果受应力较低,金属内原子间的方位与距离只产生微小的变化,当外力去除后原子会自行返回原位,变形随即消失。
塑性变形:当金属所受应力达到和超过某临界值(屈服强度),除了产生弹性变形外,还会产生卸载后不可恢复的永久变形。
滑移在外力作用下,晶体中一部分晶体相对于另一部分晶体沿着一定晶面产生相对滑动。
金属最重要的塑性变形机制。
滑移孪生孪生在外力作用下,晶体中一部分晶体相对于另一部分晶体沿着一定晶面产生相对转动。
1)滑移在超过某临界值的切应力下发生。
2)滑移常常沿晶体中最密排面及最密排方向发生。
此时原子间距最大,结合力最弱。
晶面间距示意图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滑移系: 滑移面(密排晶面)+滑移方向(密排晶向)较多的滑移系意味着有较好的塑性实际晶体的滑移机制: 依靠位错滑移。
如果晶体中存在位错,那么塑性变形 依靠位错的滑移进行,比依靠滑移面两侧晶体的整体滑动,阻力小得多。
塑性变形的位错滑移机制示意图3)滑移在晶体表面形成滑移线和滑移带滑移线和滑移带示意图滑移带金相照片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2. 单晶体塑性变形:孪生机制孪生孪生面孪晶密排立方和体心立方的金属容易发生孪生变形;一般金属在低温和冲击载荷下容易发生孪生变形。
3. 多晶体的塑性变形•各晶粒在变形过程中相互约束;•大量晶界的存在对位错运动形成障碍。
3. 多晶体的塑性变形:晶粒取向对塑性变形的影响•软取向晶粒在一定的外加应力下能够滑移变形的晶粒;•硬取向晶粒在一定的外加应力下不能滑移变形的晶粒多晶体的塑性变形存在很大的微观不均匀性,并且变形抗力明显高于单晶体。
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3. 多晶体的塑性变形:晶界对塑性变形的影响细晶强化(晶界强化)晶界阻碍位错的通过,产生强化效果。
晶界越多,即晶粒越细小,不仅材料强度越高,而且由于增加晶粒数量,使得软取向晶粒更多,分布更均匀,改善微观变形的不均匀性,从而改善材料的塑性。
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可见在滑移过程中“取向软化”和“取向硬化”是 同步进行旳。
三、多晶体旳塑性变形
工程上使用旳金属材料大多为位向、形状、大小 不同旳晶粒构成旳多晶体,所以多晶体旳变形是 许多单晶体变形旳综合作用旳成果。多晶体内单 晶体旳变形仍是以滑移和孪生两种方式进行旳, 但因为位向不同旳晶粒是经过晶界结合在一起旳, 晶粒旳位向和晶界对变形有很大旳影响,所以多 晶体旳塑性变形较单晶体复杂。
所以对冷变形金属进行旳这种低温加热退火只能用在 保存加工硬化而降低内应力改善其他旳物理性能旳场 合。
例如冷拔高强度钢丝,利用加工硬化现象产生旳高强 度,另外,因为残余内应力对其使用有不利旳影响, 所以采用低温退火以消除残余应力。
2 .再结晶
经过回复,虽然金属中旳点缺陷大为降低, 晶格畸变有所降低,但整个变形金属旳晶粒 破碎拉长旳状态仍未变化,组织仍处于不稳 定旳状态。
1. 晶界和晶粒位向旳影响 2. 多晶体金属旳变形过程
1. 晶界和晶粒位向旳影响
晶界旳存在会增大滑移抗力,而且因多晶体中 各晶粒晶格位向旳不同,也会增大其滑移抗力, 所以多晶体金属旳变形抗力总是高于单晶体 。
金属旳晶粒愈细,金属旳强度便愈高 ,而且塑 性与韧性也较高
1.晶界和晶粒位向旳影响
为了确保变形金属旳再结晶退火质量,取得细晶粒, 有必要了解影响再结晶晶粒大小旳原因。
二、影响再结晶粒大小旳原因
变形度影响 退火温度旳影响
1.变形度影响
当变形量很小时,因为晶格畸变很小,不足以引 起再结晶,故加热时无再结晶现象,晶粒度仍保 持原来旳大小,当变形度到达某一临界值时,因 为此时金属中只有部分晶粒变形,变形极不均匀, 再结晶晶核少,且晶粒极易相互兼并长大,因而 再结晶后晶粒粗大,这种变形度即为临界变形度,
多晶体、单晶体金属的塑性变形
当 φ=45o时( 也为45o),取向因子有最大值1/2,此 时,得到最大分切应力。 (2)能使晶体滑移的力是外力在滑移系上的分切应力。通 常把给定滑移系上开始产生滑移所需分切应力称为临界 分切应力。 (3)在拉伸时,可以粗略认为金属单晶体在外力作用下, 滑移系一开动就相当于晶体开始屈服,此时,对应于临界 分切应力的外加应力就相当于屈服强度σs 。
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一、晶界阻滞效应和取向差效应 1.晶界阻滞效应:90%以上的晶界是大角度晶界, 其结构复杂,由约几个纳米厚的原子排列紊乱的 区域与原子排列较整齐的区域交替相间而成,这 种晶界本身使滑移受阻而不易直接传到相邻晶粒。
滑移带中 止与晶界 处 拉伸后晶界处呈竹节状
2.取向差效应: 多晶体中,不同位向晶粒的滑移系取向不相同,滑 移不能从一个晶粒直接延续到另一晶粒中。
3.滑移的传递,必须激发相邻晶粒的位错源。 4.多晶体的变形抗力比单晶体大,变形更不均匀。 由于晶界阻滞效应及取向差效应,使多晶体的变形抗力比 单晶体大,其中,取向差效应是多晶体加工硬化更主要的原 因,一般说来,晶界阻滞效应只在变形早期较重要. 5.塑性变形时,导致一些物理、化学性能的变化。 6.时间性 hcp系的多晶体金属与单晶体比较,前者具有明显的晶界 阻滞效应和极高的加工硬化率,而在立方晶系金属中,多 晶和单晶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就没有那么大的差别。
一般每出现一新的吕德斯带,都相应的要 产生一次应力松弛,对应一次新的应力下 降,当试样表面被吕德斯带全部扫过之后, 再继续拉伸就会出现硬化现象。 由于试样出现新的吕德斯带,吕德斯带相 遇以及传播受阻使载荷波动引起曲线在下屈 服点波动。
第二章 金属塑性变形的物理基础
26
锻造温度区间的制定
27
2、锻合内部缺陷 3、打碎并改善碳化物和非金属夹杂物在钢 中的分布 4、形成纤维组织 5、改善偏析
28
塑性变形过程中晶粒的变化
29
第三节 金属的超塑性变形
一、超塑性的概念和种类 概念:金属和合金具有的超常的均匀变形 能力。
大伸长率、无颈缩、低流动应力、易成形、无加工硬化
另一个取向,故晶界处原子排列处于过渡状态。
4、晶界不同于晶内性质:
3
一、变形机理
晶内变形 1、滑移 2、孪生 晶间变形 晶粒之间的相互转动和滑动 注意: 晶间变形的情况受温度的影响
4
1、滑移面和滑移方向的确定
确定滑移面:原子排 列密度最大的晶面 确定滑移方向:原子 排列密度最大的方向
5
金属的主要滑移方向、滑移面、滑移系
种类:
细晶超塑性:在一定的恒温下,在应变速率和晶粒度都满 足要求的条件下所呈现出的超塑性。 相变超塑性:具有相变或同素异构转变的金属,在其转变 温度附近以一定的频率反复加热、冷却。在外力的作用下 所呈现出的超塑性。
30
二、细晶超塑性变形的力学特征
无加工硬化
31
三、影响细晶超塑性的主要因素
应变速率
20
21
二、性能的变化 (力学性能) 加工硬化 成因:位错交互作用,难以运动 应用:强化(奥氏体钢) 避免:多次塑性加工中加入退火工序
22
第二节 金属热态下的塑性变形
热塑性变形: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的塑性 变形 一、塑性变形时的软化过程 1、动态回复、动态再结晶 2、静态回复、静态再结晶、亚动钢中的碳和杂质元素的影响 碳 磷 硫 氮 氢 氧
37
2、合金元素对钢的塑性的影响 合金元素的加入,会使钢的塑性降低、变 形抗力提高 原因见课本p43
《材料成型技术与基础》全套PPT电子课件教案-第03章 单晶体与多晶体的塑性变形等
拉拔时金属应力状态
第三章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
本章小结
锻造、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挤压、冲压等都是塑性变形。这些 塑性变形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得到零件的外形和尺寸, 更重要的是为了改善金属的组织和性能。
塑性变形的主要形式是滑移和孪生,是在切应力 的作用下进行的,塑性变形将产生形变强化,形成纤 维组织,具有各向异性。塑性变形后的 金属加热时会 产生回复或再结晶及晶粒长大,其形变强化现象消除。
滑移特点:①滑移是在切 应力作用下完成的;②滑 移时移动的距离是原子间 距的整数倍;③滑移的同 时由于正应力组成的力偶 作用,推动晶体转动,力 图使滑移面转向与外力一 致的方向。④滑移的实质 是位错运动的结果。因此 滑移的实际临界切应力远 远大于理论临界切应力。
第三章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
单晶体滑移变形示意图
定义:经冷变形的金属当加热到T再时,会在变形最激 烈的区域自发形成新的细小等轴晶粒,叫做再结 晶这一过程实质上也是一个形核和长大的过程, 但晶格类型不变,只是改变了晶粒外形. T再T熔
※金属再结晶后,消除了残余应力和形变强化现象 晶粒长大 冷变形和热变形 金属纤维组织及其应用
第三章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
第三章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
单晶体和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金属的形变强化 塑性变形金属在加热时组织和性能的变化 塑性加工性能及影响因素 本章小结
第三章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
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1.滑移 2.孪生 1.晶粒取向对塑性变形的影响 2.晶界对塑性变形的影响
第三章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
锌单晶体的滑移变形示意图
第三章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
未变形 弹性变形 弹塑性变形 塑性变形
位错运动引起的滑移变形示意图
第三章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
工程材料—金属的塑性加工
1. 回复
回复是指在加热温度较低时,由于金属中的点缺 陷及位错近距离迁移而引起的晶内某些变化。如空 位与其他缺陷合并、同一滑移面上的异号位错相遇 合并而使缺陷数量减少等。
由于位错运动使其由冷 塑性变形时的无序状态 变为垂直分布,形成亚 晶界,这一过程称多边 形化。
1. 回复
在回复阶段,金属组织变化 不明显,其强度、硬度略有 下降,塑性略有提高,但内 应力、电阻率等显著下降。 工业上,常利用回复现象将 冷变形金属低温加热,既稳 定组织又保留加工硬化,这 种热处理方法称去应力退火。
2.3.1 金属的塑性变形
1.单晶体金属的塑性变形 2.多晶体金属的塑性变形 3.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2.多晶体金属的塑性变形
(1)不均匀的塑性变形过程 单个晶粒变形与单晶体相似,多晶体变形比单晶体复杂。
2.多晶体金属的塑性变形
(2)晶粒位向的影响
由于各相邻晶粒的位向不同,晶粒间的这种相互 约束,使得多晶体金属的塑性变形抗力提高。
铜拉伸试样表面滑移带
1.单晶体金属的塑性变形 (2) 孪生
孪生是指晶体的一部分沿 一定晶面和晶向相对于另
一部分所发生的切变。
• 发生切变的部分称孪生带或孪晶,沿其发生孪生的 晶面称孪生面。 • 孪生的结果使孪生面两侧的晶体呈镜面对称。
1.单晶体金属的塑性变形
与滑移相比:
孪生使晶格位向发生改变; 所需切应力比滑移大得多, 变形速度极快, 接近声速; 孪生时相邻原子面的相对位移量小于一个原子间距 .
2.3.1 金属塑性变形
2.3.2 金属的回复和再结晶
2.3.3 塑性变形和再结晶在工程应用
2.3.2 金属回复和再结晶
第五章 金属的塑性变形及再结晶
孪生所需要的切应力很大。
滑移易进行。
二、多晶体金属的塑性变形
1、多晶体拉伸试验
(1)多晶体和单晶体对比试验
(2)两个晶粒试样拉伸
2、多晶体塑性变形的特点
1)每个晶粒内:滑移和孪生; 2)整个晶体:既要克服晶界的阻碍,又要同周围晶粒同时发生相 适应的变形来协调配合,以保持晶粒间的结合和晶体的连续性,否 则会导致晶体破裂。
三种典型金属晶格的滑移系
(A)体心立方晶格滑移系: 6 ×2 = 12
滑移面: {110} 6个 滑移方向:<111> 2个。
{110} <111>
(B)面心立方晶格滑移系: 4 ×3 = 12
滑移面: {111} 4个 滑移方向:<110> 3个
<110>
{111}
(C)密排六方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滑移系: 1 ×3 = 3
第五章 金属的塑性变形及再结晶
锻造 挤压
车 铣
轧制
成形加工工艺
金属获得一定的形状和尺寸
拉拔
金属塑性变形
刨
切削加工工艺
金属内部组织与结构变化
钻
改变晶粒大小、形态、分布
金属加热再结晶
改善金属材料的性能
§2-1 金属的塑性变形
P
一、单晶体金属的塑性变形
在室温下,单晶体的塑性变形主要是通过滑移和孪生进行的。
1、晶粒正常长大:
再结晶后的晶粒均匀、稳速地长大的现象。发生在再结晶 晶粒细小且均匀时。(希望的长大方式) 2、晶粒异常长大:
再结晶后的晶粒不均匀,急剧长大的现象。少数处于优越条件 的晶粒优先长大,迅速吞食周围的大量小晶粒,最后得到异常粗 大的晶粒,也称“二次再结晶”。
4 晶体塑性变形
4.2.1.1 平行位错长程弹性交互作用力
受力前各位错处于平衡位置,若其中任一位错开始运动都必然破坏 这种平衡,产生阻力。因而,临界切应力必须克服这一阻力。 根据平行位错间相互作用的PeachKoehler公式,可得到此时所需的最小切 应力为: G b e 2 1 l 若将 l 视为位错间的平均距离,且均为直线位错,则位错密度ρ与 l 有 下列关系: 1 l2 或 l
p
0 K
1 2 p
通常,将εp = 1×10-6时对应的应力称为微 屈服强度。
4. 1.2.3 应变弛豫
更仔细的研究发现,实际工程材料的σ~εp曲线并不象前图所示的那样理 想,而是会在极低的应力下出现各种偏离线弹性的应变,称为应变驰豫, 如下图所示。
应变驰豫产生原因也说法不一,大致有如下几种:
m
在拉伸变形过程中, Const .
• 在上屈服点: m小 大 • 在下屈服点: m大
小
屈服过程中应力-应变曲线的解析式
一般位错密度是随应变而增加的,可用经验关系描述:
a 0 C p
式中,ρ0为变形前的位错密度;C 和 a 都是常数。 设,可动位错密度 ρm为总位错密度的 a 一个分数: m f0 0 fC p 则可由位错理论得到
形变中形成的胞状结构的胞壁一般没有达到长程应力消弛的能量最低状 态,即它与退火后的亚晶界不同,具有长程应力场,对胞内可动位错有阻力。 胞壁的位错组态很不规则,难以进行确切计算,但可采取如下简化模型分析。 设胞壁位错构成交叉网络,但和两组纯螺位错所构成的纯扭转亚晶界 不同,位错线间的夹角ω 不等于90°。这种位错墙对于墙外的螺位错单位 长度的作用力为:
jog
Gb 3Gb l
吉林大学工程材料第2章 金属的塑性变形和再结晶
1、晶粒正常长大: 再结晶后的晶粒均匀、稳速地长大的现象。发生在
再结晶晶粒细小且均匀时。(希望的长大方式)
2、晶粒异常长大:
再结晶后的晶粒不均匀,急剧长大的现象。在再结晶 粒大小不均时,大晶粒吞并小晶粒,将得到异常粗大的 晶粒,也称“二次再结晶”。
d晶↑ 晶界面积↓ 能量↓∴晶粒长大是自发的 过程。因为粗晶是弱化,所以要避免晶粒长大,特别要
方向 σb(MPa) σ0.2(MPa) δ(%) ψ(%) αk(KJ/M2)
平行 701 垂直 659
460
17.5 62.8
608
431
10.0 31.0
294
34
四 、热加工的不足
在实际生产中,热加工与冷加工相比也有不足处
(1)热加工需要加热,不如冷加工简单易行。 (2)热加工制品的组织与性能不如冷加工均匀和易 于控制。
目的:1. 消除加工硬化 使、σ、HB↓ δ%、 %、ak↑ 2. 消除内应力,但保留加工硬化,使理化性能↑
对于冷加工后的金属,由于10%的变形能储存在 金属中,在加热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原子活动能力 提高,在变形能的作用下,就要发生组织和性能的变 化,其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回复、再结晶及晶粒长大。
18
底面对角线
1 面×3 方向=3
7
4、滑移机理
临界切应力(c): 能够发生滑移的最小切应
力叫做为)。当切应力()满足 c时滑移才 能发生。
铜的滑移临界切应力:理论计算 1500 Mpa 实际测试 1 MPa
滑移是由于滑移面上的位错运动造成的。
8
位错运动造成滑移示意图
9
10
二、 多晶体金属的塑性变形
700℃
第三章 金属的塑性变形
纯金属的最低再结晶温度 与其熔点之间的近似关系: T再≈0.4T熔 其中T再、T熔为绝对温度.
金属熔点越高, T再也越高.
T再与ε的关系
T再℃ = (T熔℃+273)×0.4–273,如Fe的T再=(1538+273)×0.4–273=451℃
影响再结晶退火后晶粒度的因素
钛合金六方相中的形变孪晶
奥氏体不锈钢中退火孪晶
二、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分析单晶体的塑性变形,实际上就是分析 晶内变形。 单晶体塑性变形的主要方式有滑移和孪晶。 根据晶体结构 理论,任何一块单 晶体都包含有若干 不同方向的晶面。
外 力 在 晶 面 上 的 分 解 切 应 力 作 用 下 的 变 形 锌 单 晶 的 拉 伸 照 片
580º C保温8秒后的组织
580º C保温15分后的组织 700º C保温10分后的组织
第四节
金属的热加工
• 一、冷加工与热加工的区别
• 在金属学中,冷热加工的界限是以再结晶温
度来划分的。低于再结晶温度的加工称为冷 加工,而高于再结晶温度的加工称为热加工。
轧制
模锻
拉拔
• 如 Fe 的再结晶温度为451℃,其在400℃ 以下的加 工仍为冷加工。而 Sn 的再结晶温度为-71℃,则其 在室温下的加工为热加工。 • 热加工时产生的加工硬化很快被再结晶产生的软化 所抵消,因而热加工不会带来加工硬化效果。
铁素体变形80%
碎拉长的晶粒变为完整
的等轴晶粒。
650℃加热
• 这种冷变形组织在加热
时重新彻底改组的过程
称再结晶。
670℃加热
• 再结晶也是一个晶核形成 和长大的过程,但不是相 变过程,再结晶前后新旧 晶粒的晶格类型和成分完 全相同。
第二章2 晶体结构与塑性变形之金属的塑性变形
晶体中的滑移系愈多,其塑性变形能力愈好。
滑移系数量相同时, 滑移方向愈多,塑性变形能力愈好。
面心立方晶格金属Al﹑ Cu﹑γ-Fe的塑性变形能力优于 体心立方晶格金属W﹑Cr﹑α-Fe等。 孪生: 是金属的另外一种塑性变形方式。在切应力的作 用下,金属晶体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沿着特定的晶 面发生均匀切变。发生孪生的晶面称孪生面,发生孪生 变形的晶体称孪晶。孪生变形所需的切应力较大,但产 生的变形量却很小。
第二相粒子增加位错滑移的阻力,提高了强 度。 采用生成第二相粒子强化金属的方法称为弥 散强化或沉淀强化,是工业上常用的强化手段。
第二相粒子对位错滑移的影响
发生位错滑移的原子密度最大的晶面和原子 密度最大的晶向就是滑移面和滑移方向。 体心立方晶格:有6个滑移面,每个滑移面上 有2个滑移方向,故有 6*2=12个滑移系。 面心立方晶格:有4个滑移面,每个滑移面上 有3个滑移方向,故有 4*3=12个滑移系。 密排六方晶格:有1个滑移面,每个滑移面上 有3个滑移方向,故有 1*3=3个滑移系。
位错的滑移示意图
滑移面
滑移系 滑移方向
每个位错滑移出晶体表面后,都会产生一个原子间距 的台阶,大量的原子间距的台阶组成滑移线,一组平行 的滑移线构成滑移带。
单晶体塑性变形特点:
1.位错的滑移只在切应力的
作用下发生。
2. 滑移时,晶体移动的距离 为原子间距的整数倍。 3. 滑移时伴随着晶体旋转。 4. 位错的滑移只沿着晶体中 原子密度最大的晶面和原子 密度最大的晶向发生,因为 这样所需克服的滑移阻力最 小。
3.多晶体的塑性变形的物理过程
每个晶粒内部都有自己 的滑移线,但都终止于 晶界,两相邻晶粒的滑 移线并不连续。每个晶 粒只产生自己的滑移和 变形。
第二章4 晶体结构与塑性变形之小结
冷加工: 冷加工: 在金属的再结晶温度以下的塑性 变形加工。如低碳钢的冷轧、冷拔、冷冲等, 变形加工。如低碳钢的冷轧、冷拔、冷冲等, 有加工硬化的现象产生。 有加工硬化的现象产生。 热加工: 热加工 在金属的再结晶温度以上的塑性变 形加工。如碳钢的热轧、锻造等, 形加工。如碳钢的热轧、锻造等,因有动态再 结晶发生, 无加工硬化现象产生。 结晶发生 无加工硬化现象产生
一﹑金属的晶体结构
1.三种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 三种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
体心立方晶格; 面心方晶格; 体心立方晶格; 面心方晶格; 密排六方立方晶格 单晶体:晶体内部的晶格位相完全一致。 单晶体:晶体内部的晶格位相完全一致。 多晶体:由许多小单晶体组合成的晶体。 多晶体:由许多小单晶体组合成的晶体。实际金属 晶体是多晶体结构。 晶体是多晶体结构。
三、回复和再结晶
(一).回复 加热温度较低,晶内原子移动,点线缺陷复合消失、减少。 加热温度较低,晶内原子移动,点线缺陷复合消失、减少。晶 粒和显微组织仍保持变形后的形态,不发生明显变化。 粒和显微组织仍保持变形后的形态,不发生明显变化。 强度和硬度只略有降低, 塑性有所增高, 残余应力大大降低。 强度和硬度只略有降低 , 塑性有所增高 , 残余应力大大降低 。 去应力退火就是利用回复过程、 消除冷变形金属残余内应力, 去应力退火就是利用回复过程 、 消除冷变形金属残余内应力 , 保留加工硬化效果的工艺方法。 保留加工硬化效果的工艺方法。 (二).再结晶 加热温度较高,原子扩散能力增大,被压扁拉长、 加热温度较高,原子扩散能力增大,被压扁拉长、破碎的晶 粒重新生核、长大变成新的均匀、 粒重新生核、长大变成新的均匀、细小的等轴晶称再结晶 再结晶后,内应力全部消失,金属的强度和硬度明显降低, 再结晶后,内应力全部消失,金属的强度和硬度明显降低, 而塑性和韧性大大提高,加工硬化现象被消除。 而塑性和韧性大大提高,加工硬化现象被消除。 物理、化学性能基本上恢复到变形前的水平,晶格类型不变。 物理、化学性能基本上恢复到变形前的水平,晶格类型不变。 ).晶粒长大 (三).晶粒长大 继续加热保温会发生晶粒长大。 继续加热保温会发生晶粒长大。粗大的晶粒组织使金属的强 硬度、塑性、韧性等机械性能都显著降低。 度、硬度、塑性、韧性等机械性能都显著降低。
多晶体的塑性变形包括各个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1..多晶体的塑性变形包括各个单晶体的塑性变形,(称为晶内变形)和各晶粒之间的变形(称为晶间变形)。
2.铸造性。
包括1.充形能力(影响充型能力的因素人以下三方面;1.充型能力,2.温度和压力,3.铸型填充条件)2.收缩。
3.铸件的最后凝固处,而固态收缩会因冷却不均匀或受到阻碍而产生热应力或机械阻碍应力,应力过大引起铸件变形,甚至开裂而报废。
可锻性常用金属的塑性和变形抗力来综合衡量。
塑性越高,变形抗力越小,则可以为金属的可锻性好。
反之则差。
4.整体热处理方法;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5.选择浇注位置。
选择浇注位置应遵循如下原则:(1)铸件的重要工作面或加工面应朝下或呈则立状态。
(2)铸件上的大平面结构或薄壁结构应朝下或呈则立状态。
(3)选择浇注位置应有利于补缩,防止在铸件中产生缩孔。
6.拔模斜度;铸件上垂直分型面的各个侧面具有斜度,以把模样(或型芯)从砂型中(或从芯盒中)取出,并避免破坏型腔(或型芯)此斜度称为拔模斜度。
7.灰口铸铁件的可铸孔直径25mm,铸钢件可铸孔直径应大于35mm,有色金属件可铸件直径应大于15mm。
型芯按照其在型腔中所处的状态,一般分为水平型芯和垂直型芯两大类。
型芯头是型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浇注时型芯头不与液体金属相接触,起到定位和支撑型芯及引导型芯中气体排出的作用。
8.金属型铸造是用金属材料(铸铁或钢)制作铸型生产铸件的方法。
金属型可使用的次数很多(可达上千次),故又称为永久型铸造。
金属型铸造保证质量;1.喷刷涂料,2.保持合适的工作温度,3.严格控制开型时间,4.浇注灰口铸铁件要防止产生白口组织。
9.压力铸造是指液态金属在高压(5~150MPa)下,快速(充型时间0.001~0.2s)充填铸型,并在压力下结晶,获得铸件的工艺方法。
首先把涂料喷刷在型腔表面上,起保护型腔和减小摩擦阻力作用。
10.设计铸件应合理的确定结构斜度。
11.离心铸造是指液体金属在商速旋转(250-1500r/min)的铸型中,在离心力作用下成形,以获得铸件的工艺方法。
第三章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
二、再结晶 1. 再结晶过程及其对金属组织、性能的影 响 变形后的金属在较高温度加热时,由于原 子扩散能力增大,被拉长(或压扁)、破碎的 晶粒通过重新生核、长大变成新的均匀、细小 的等轴晶。这个过程称为再结晶。变形金属进 行再结晶后,金属的强度和硬度明显降低,而 塑性和韧性大大提高,加工硬化现象被消除, 此时内应力全部消失,物理、化学性能基本上 恢复到变形以前的水平。再结晶生成的新的晶 粒的晶格类型与变形前、变形后的晶格类型均 一样。
二、再结晶 1. 再结晶过程及其对金属组织、性能的影 响 变形后的金属在较高温度加热时,由于原 子扩散能力增大,被拉长(或压扁)、破碎的 晶粒通过重新生核、长大变成新的均匀、细小 的等轴晶。这个过程称为再结晶。变形金属进 行再结晶后,金属的强度和硬度明显降低,而 塑性和韧性大大提高,加工硬化现象被消除, 此时内应力全部消失,物理、化学性能基本上 恢复到变形以前的水平。再结晶生成的新的晶 粒的晶格类型与变形前、变形后的晶格类型均 一样。
3.3 塑性变形后的金属在加热时组织和性能的 变化 金属经塑性变形后,组织结构和性能发生 很大的变化。如果对变形后的金属进行加热, 金属的组织结构和性能又会发生变化。随着加 热温度的提高,变形金属将相继发生回复、再 结晶和晶粒长大过程。
一、回复 变形后的金属在较低温度进行加热,会发生回复 过程。 产生回复的温度T回复为: T回复=(0.25~0.3)T熔点 式中T熔点表示该金属的熔点, 单位为绝对温度 (K)。 由于加热温度不高, 原子扩散能力不很大, 只是 晶粒内部位错、空位、间隙原子等缺陷通过移动、复 合消失而大大减少,而晶粒仍保持变形后的形态, 变 形金属的显微组织不发生明显的变化。此时材料的强 度和硬度只略有降低,塑性有增高,但残余应力则大 大降低。工业上常利用回复过程对变形金属进行去应 力退火、以降低残余内应力,保留加工硬化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bcc 滑移方向为<111>,可能出现的滑移面有 {110}、{112}、{123}如果三组滑移面都能启 动,则潜在的滑移系数目为
临界分切应力 (1)最大分切应力正好落在与外力轴成45o 角的晶面以及与外力轴成45o角的滑移方向上。 假设对一个单晶圆柱体试样作拉伸试验 ,滑 移面的面积 作用在此滑移面上的力
• 处于有利位向的晶粒开始发生塑性变形,说明它 的滑移面上的位错源已经开动,位错沿滑移面向 晶界移动,在晶界处受阻,形成位错的塞积群。 位错的赛积群会在其前沿区域造成很大的应力集 中,随着外加载荷的增大,应力集中也随之增大。 这一应力集中值与外加应力共同作用,会使附近 晶粒的某些滑移系上的分切应力达到临界切应力 值,于是位错源开动,开始塑性变形。同时,由 于先滑移晶粒在发生滑移的同时会出现晶体的转 动,为了与先变形晶粒相协调,就要求相邻晶粒 的滑移应该在几个滑移系同时进行,保证其形状 作相应的改变。晶粒之间也要作相对的滑动来进 行协调。
压缩 压缩时晶体的滑移面, 力图转至与压力方向 垂直的位置。
• 孪生 • 塑性变形的另一种重要形式是孪生。它是晶体在 切应力的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沿一定的结晶面 (孪晶面或孪生面)和一定的晶向(孪生方向) 相对于另一部分晶体作均匀地切变的现象。在切 变区域内,与孪晶面平行的每层原子的切变量与 它距孪晶面的距离成正比,并且不是原子间距的 整数倍。这种切变不会改变晶体的点阵类型,但 可以使变形部分的位向发生变化,并与未变形部 分的晶体以孪晶面为分界面构成了镜面对称的 位 向关系。
• 由吕德斯带形成过程可知,它的产生必须 具备下列条件: (1)金属有屈服现象,即金属处于退火状态。 (2)冲压加工时,金属在屈服阶段产生较小 的变形量。
非均匀屈服理论
一、气团钉扎理论
解释A:与金属中微量的溶质原子有关。 溶质原子与位错的应力场发生弹性交互作用,形成气团钉扎位错运 动,必须在更大的应力作用下才能产生新的位错或使位错脱钉,表现为 上屈服点;一旦脱钉,使位错继续运动的应力就不需开始时那么大,故 应力值下降到下屈服点,试样继续伸长,应力保持为定值或有微少的波 动。 解释B:位错运动与增殖的结果。 应变速率 ε’ ∝ρmbv 其中: ε’ :应变速率,可通过试验机人为控制成固定不变的速度 ρm :位错密度, b:柏氏矢量 而位错运动速度v=(τ/τ0)m ‘其中: τ0 :位错作单位速度运动时所需的应力 m ‘ :应力敏感指数, τ :外加有效应力
晶粒大小对高温强度的影响
高温下晶界在应力作用下会产生粘滞性 流动,发生晶粒沿晶界的相对滑动;另 外,还可能产生“扩散蠕变”,所以,细晶粒 组织的高温强度反而较低。
§3 合金的塑性变形
一、单相固溶体合金塑性变形的特点 1.固溶强化 溶质原子溶入基体金属后,使变形抗力提高, 应力--应变曲线升高,变形能力下降,这就是 固溶强化。
几种常见金属的滑移面与滑移方向
(1)fcc滑移系 滑移方向<110>,滑移面一般为{111} 面心立方结构共有 四个不同的{111}晶面,每个滑移面上有三个<110>晶向,故 共有4×3=12个滑移系。
(2)hcp滑移系 滑移方向恒为< 1,1,-2,0>,滑移面 为(0001)或棱柱面{ 1,0,-1,0}、棱锥面 {1,0,-1,1}
4.拉伸和压缩时晶体的转动 (1)拉伸
拉伸作用在中间一层金属上下两面的作用力σ可分为两个分应力: A )分正应力(σ1σ2) 垂直于滑移面,构成力偶,使晶块滑移面朝外力轴方向动。 B) 分切应力 当外力分解到滑移面上的最大分切应力与滑移方向不一致时,又可分解为平行于 滑移方向和垂直于滑移方向的两个分力。前一分力是产生滑移的有效分切应力, 后一分力将构成一对作用在晶块上下滑移面上的力偶,力图使滑移方向转至最大 切应力方向。 ∴拉伸时,在产生滑移的过程中,晶体的位向在不断改变,不仅滑移面在转动, 而且滑移方向也改变位向。
多晶体金属塑性变形的特点
1.各晶粒变形的不同时性和不均匀性。 2.各晶粒变形的相互协调性,需要五个以上的独立 滑移系同时动作。由于晶界阻滞效应及取向差效 应,变形从某个晶粒开始后,不可能从一个晶粒 直接延续到另一个晶粒之中,但多晶体作为一个 连续的整体,每个晶粒处于其它晶粒的包围之 中,不允许各个晶粒在任一滑移系中自由变形, 否则必将造成晶界开裂,为使每一晶粒与邻近晶 粒产生协调变形,Von Mises指出:晶粒应至少 能在五个独立的滑移系上进行滑移。 fcc和bcc金属能满足五个以上独立滑移系的条件, 塑性通常较好;而hcp金属独立滑移系少,塑性通 常不好。
临界分切应力 应力与外力F方向相同,可分,另 一个为分切应力。分切应力τ作用在滑移方 向使晶体产生滑移,其大小为:
称为取向因子,或称施密特因子(Schmid),取向因子越 大,则分切应力越大。
对于任一给定的 φ值,取向因子的最大值 出现在 λ=90o- φ时:
滑移带示意图
2.滑移的晶体学特征
滑移面— 晶体的滑移通常是沿着一定的晶面发 生的,此组晶面称为滑移面; 滑移方向— 滑移是沿着滑移面上一定的晶向进行 的,此晶向称为滑移方向; 滑移面与滑移方向大致是最密排面和最密排方 向,因为此时派纳力最小。
b:柏氏矢量 G:切变模量 γ:泊松比 a:滑移面的面间距 ·一个滑移面和此面上的一个滑移方向组成一个滑移系
二、多晶体非均匀屈服的微观本质
在考虑气团钉扎理论的基础上又考虑了晶界的作用。 在多晶体中由于晶界的存在,一方面会阻碍位错的 运动,使位错在晶界前形成塞积。另一方面由于各 个晶粒的位向不同,在变形时要进行多滑移,而多 滑移必然要发生位错的相互交割。这些作用都会大 大地增加了位错运动的阻力,从而提高了金属材料 的强度。
对于同一溶质,固溶体的屈服强度一般与其 含量成直线关系。
• 屈服点现象 :试样开始屈服时对应的应力称为上 屈服点,载荷首次降低的最低载荷或不变载荷称 为下屈服点,试样继续伸长,应力保持为定值或 有微小的波动,在拉伸曲线上出现一个应力平台 区,试样在此恒定应力下的伸长称为屈服伸长。
非均匀屈服 吕德斯带
一般每出现一新的吕德斯带,都相应的要 产生一次应力松弛,对应一次新的应力下 降,当试样表面被吕德斯带全部扫过之后, 再继续拉伸就会出现硬化现象。 由于试样出现新的吕德斯带,吕德斯带相 遇以及传播受阻使载荷波动引起曲线在下屈 服点波动。
吕德斯带的产生是与低碳钢存在屈服现象相联系的。屈服 现象的出现是由于溶解在钢中的碳、氟等原子在位错周围聚 集形成的—种原子云而引起的。这种原子云称作柯氏气团。 金属的变形是通过位错运动来实现的,然而由于柯氏气团 的存在,使得位错运动受到阻力,要使位错继续运动,就必 须要有比位错正常运动高的应力,才能使位错与气团分离, 因而产生上屈服点。当位错移动一段距离后,就可以摆脱气 团的阻力而在正常的应力下运动,这个应力就足下屈服点。 因此,可以认为柯氏气团的存在是产生吕德斯带的根本原因。
• 当退火低碳钢薄板进行冲压时,其应力达到上屈 服点时,变形就会首先在应力集中的区域开始, 并立即出现软化现象,应力下降。在这一应力作 用下,变形在这个区域可以继续进行到一定程 度,这时在变形区和未变形区的交界处会产生较 大的应力集中和屈服,使得变形区逐渐向未变形 区扩展。但是,在离变形区较远的地方,仍然不 会发生变形,于是就形成了狭窄的条状区,即吕 德斯带。 • 吕德斯带扩展时应力保持不变,此时出现的屈服 平台称为吕德斯应变
单晶体的屈服强度随取向因子而改变 φ=45o时, ,取向因子达到最大值,产 生拉伸变形的屈服应力最小。 φ=90o或0o时, σS =∞, 晶体不能沿该滑移 面产生滑移。
拉伸时Mg单晶屈服强度与取向因子的关系
硬取向:晶体中有些滑移系与外力取向偏离 45o很远,需要较大的σs值才能滑移,称 为硬取向。 软取向:晶体中有些滑移系与外力的取向接 近45o角,处于易滑移的位向,具有较小的 σs值,称为“软取向”。 通常是软取向的滑移系首先滑移。
3.滑移的传递,必须激发相邻晶粒的位错源。 4.多晶体的变形抗力比单晶体大,变形更不均匀。 由于晶界阻滞效应及取向差效应,使多晶体的变形抗力比 单晶体大,其中,取向差效应是多晶体加工硬化更主要的原 因,一般说来,晶界阻滞效应只在变形早期较重要. 5.塑性变形时,导致一些物理、化学性能的变化。 6.时间性 hcp系的多晶体金属与单晶体比较,前者具有明显的晶界 阻滞效应和极高的加工硬化率,而在立方晶系金属中,多 晶和单晶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就没有那么大的差别。
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一、晶界阻滞效应和取向差效应 1.晶界阻滞效应:90%以上的晶界是大角度晶界, 其结构复杂,由约几个纳米厚的原子排列紊乱的 区域与原子排列较整齐的区域交替相间而成,这 种晶界本身使滑移受阻而不易直接传到相邻晶粒。
滑移带中 止与晶界 处 拉伸后晶界处呈竹节状
2.取向差效应: 多晶体中,不同位向晶粒的滑移系取向不相同,滑 移不能从一个晶粒直接延续到另一晶粒中。
11-20
a.当滑移面为(0001)时,晶体中滑移面只有一个,此面上 有三个< 1,1,-2,0 >晶向,故滑移系数目为1×3=3个。 b.当滑移面为{ 1,0,-1,0}时,晶体中滑移面共有3个,每 个滑移面上一个<1,1,-2,0 >晶向,故滑移系数目为 3×1=3个。 c.当滑移面为斜面{1,0,-1,1}时,此时滑移面共有6个, 每个滑移面上一个<1,1,-2,0>,故滑移系数目为 6×1=6个。 由于hcp金属滑移系数目较少,密排六方金属的塑性通常都 不太好。
通常把对称的两部分晶体称为孪 晶,或称 双晶。而把形成孪晶的过程称为孪生。 与滑移相似,只有当外力在孪生方向的分 切应力大于临界分切应力值时,才开始孪生 变形。一般来说,孪生的临界分切应力要比 滑移的临界分切应力大得多,只有在滑移很 难进行的条件下,晶体才进行孪生变形。
几何硬化与几何软化
几何硬化:如果晶体滑移面原来是处于其法 线与外力轴夹角接近45o的位向,经滑移和 转动后,就会转到此夹角越来越远离45o的 位向,从而使滑移变得越来越困难。 几何软化:经滑移和转动后,一些原来角度 远离45o的晶面将转到接近45o,使滑移变得 容易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