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讲义
初中生物专题之光合作用相关知识点梳理
![初中生物专题之光合作用相关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a6cae539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4a.png)
二、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和比较:
实验材料
经 处 理
实 验 现 象
实 验 结 论Leabharlann 天 竺 葵叶片局部遮光并放在阳光下照射几个小时
叶片遮光部分遇碘不变蓝
没有光,绿色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主要是淀粉)。
证明: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
周 围 有
二氧化碳
叶片遇碘变蓝
银 边 天
竺 葵
放在阳光下照射几个小时
叶片边缘部分遇碘不变蓝
没有叶绿素,绿色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证明:“叶绿素“也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叶片边缘以内的部分遇碘变蓝
三、光合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1、合理密植、立体种植及在菜棚内夜晚增加光照和补充二氧化碳浓度,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促进有机物的形成,从而提高产量。
一、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概念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公式
二氧化碳+水 淀粉(贮能)+氧
光合作用的实质
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光合作用的意义
为植物本身及人和一切生物提供食物、能量和氧的重要来源,同时,还保持了大气中氧和二氧化碳成分的相对稳定。
2、卷心白菜外面的叶子是绿色的,而里面的叶子是黄白色的,这是因为缺少“光照”而影响“叶绿素”的形成,这说明了“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
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是“淀粉”;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
叶片见光部分遇碘变蓝
初中生物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生物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8c463ec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0e.png)
初中生物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初中生物: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在生物的世界中,植物作为生态系统中的基础生产者,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们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同时释放出氧气,为其他生物提供能量和生存必需的氧气。
这一系列的过程主要包括两个重要的生理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植物的“能量工厂”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的过程。
这一过程不仅为植物自身提供了生长和发育所需的能量和有机物,也为整个生态系统提供了能量基础。
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主要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在光反应阶段,植物利用光能将水分子分解为氢和氧,同时生成ATP和NADPH。
在暗反应阶段,植物利用ATP和NADPH将二氧化碳还原为葡萄糖。
光合作用的意义光合作用不仅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同时也是地球上生命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它为生物提供了能量和有机物质,同时释放出氧气,维持了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呼吸作用:植物的“能量释放器”呼吸作用是植物将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
这一过程不仅为植物提供了生长和发育所需的能量,也为其他生物提供了能量来源。
呼吸作用的过程呼吸作用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糖解、三羧酸循环和电子传递链。
在糖解阶段,植物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和少量能量。
在三羧酸循环阶段,植物将丙酮酸完全氧化,生成二氧化碳、水和能量。
在电子传递链阶段,植物利用能量生成ATP。
呼吸作用的意义呼吸作用为植物提供了生长、发育和各项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同时,它也是其他生物的能量来源。
此外,呼吸作用还能释放出二氧化碳,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植物生命中起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作用。
光合作用生成的有机物和氧气是呼吸作用的原料,而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和二氧化碳则为光合作用提供动力。
二者共同维持了植物生命的正常进行。
教育启示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们应当重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教学。
初中生物课件—光合作用
![初中生物课件—光合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2f559f626294dd88d1d26b0a.png)
实验1
1773年 普利斯特利
常识结论: 生物的呼吸作用和燃料的燃烧
都会消耗大气中的氧气,排出大量 的二氧化碳。
分析课本P75实验2和实验3, 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从实验中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B )
A.光合作用产生了有机物 B.绿色植物可以更新因为动物呼吸 而变得浑浊的空气 C.水分是植物体建造自身的主要原 料 D.无机物是植物体建造自身的主要 原料
实验结论:
1.绿叶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 2.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 缺少的条件。
光合作用还有其他的产物吗? 怎样验证?
1.两个实验的区别,哪个更好一些? 2.现象: 快要熄灭的卫生香立刻复燃(猛烈的 燃烧起来)。 3.结论(说明):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还产生氧气。
请设计实验验证: 提示:
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
在光合作用的实验中,若将叶的主脉 切断,一切按规范操作,则发现叶片 尖端遇碘液未变蓝色,原因是:
A.叶片无法支撑 B.气孔不能开闭 C.缺水无法生成淀粉 D.叶片未遮光
水是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原料
实验结论: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 必要原料。
总结光合作用
1、概念 2、公式
初中生物中考总复习课件:专题7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初中生物中考总复习课件:专题7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5ac6f456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51.png)
➢ 有机物通过叶脉中的 筛管 运输到植物体的其他部位,氧气通过叶片的
气孔 散失到空气中。
19
考点二 光合作用的概念、表达式、实质、意义
(三)光合作用的实质 1、实质: 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 。 2、物质变化: 无机物→有机物 。(制造有机物) 3、能量变化: 光 能→化学能 。(储存能量)
(四)光合作用的意义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 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 食物来源 。因此,绿色植物是 生态系统中的 生产者 。 (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 二氧化碳 ,产生 氧气 ,维 持了生物圈中的 碳—氧 平衡。
三、训练与提高
4.番薯根长得肥大,其中所含的大量淀粉是由( D ) A.叶制造后由导管运输来的 B.番薯根自身合成的 C.番薯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 D.叶制造后通过筛管运输来的
考点二 光合作用的概念、表达式、实质、意义
(一)光合作用的概念 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 叶绿体 ,利用 光能 ,把 二氧化碳 和
6、(2021广东)如图表示果树的一段枝条,长有大小相同的两个果实。现
对枝条两个部位的树皮进行环剥。枝条上两个果实A、B的长势是( A )
A.A长B不长
B.B长A不长
C.AB一样长
D.AB均不长
31
易错点拨
1. 植物在光下的三大生理活动示意图:
(1)若④是二氧化碳,①是氧气,则图中表示的是 光合作用;③是从导管运输的水;②是制造的 有机物,从筛管运出。
②产生氧气 ④产生有机物 B. ②③ D. ②④
( B )1.(2021·苏州)我国政府提出 2060 年前实现碳 中 和 ,即 通 植 树 造 林 、节 能 减 排 等 形式,使碳净排放量降 为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初中生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初中生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332ea0dbc8d376eeaeaa3144.png)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一、课标要求1、掌握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过程、生理作用和意义2、识记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3、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4、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5、呼吸作用与温度、水分的关系6、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二、知识疏理(一)教材解读1.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是个重点,经常考)①将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让叶片内的有机物运走消耗干净;②用黑纸片将叶的一部分遮住后再移到阳光下的目的:进行对照;③叶片在酒精中隔水加热的原因:让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最后叶片变成黄白色;④叶片的见光部分遇碘变蓝。
说明产生了有机物——淀粉。
结论: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2.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反应式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就叫光合作用。
光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叶绿体3.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场所①原料:二氧化碳+水②条件:光能③产物:有机物+氧④场所:叶绿体中4.光合作用的意义①制造的有机物为自身提供营养物质,也是动物和人的食物来源。
②有机物中储存的能量,是地球上一切生命所必需的最终能量来源。
③产生氧气,吸收二氧化碳,维持生物圈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碳——氧平衡)。
5.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在农业生产上,要保证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
种植农作物时,应该合理密植。
6.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①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②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7、呼吸作用的概念、反应式及场所呼吸作用——植物体吸收空气中的氧,将体内的有机物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
场所:主要在线粒体内进行。
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8、呼吸作用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供给植物各种生命活动需要,一部分转变成热量散发出去。
9、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都以气体的形式排到了大气中;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
初中生物人教七年级上册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初中生物人教七年级上册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https://img.taocdn.com/s3/m/f15b4b33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03.png)
第三单元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和碳-氧平衡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方面1.阐明光合作用的概念。
2.归纳总结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二)能力方面1.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探究活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2.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形成爱护植被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三、教学难点: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探究活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四、教学准备:课件,演示实验材料。
五、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第一课时新课导入问:回顾上节课的实验,绿叶在光(淀粉)。
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什么?答:光是绿叶制造淀粉的必要条件。
问:实验还能够得出的结论是什么?答:植物细胞所需要的有机物是自己制造的。
板书:光有机物引言:生物的呼吸和燃料的燃烧都会消耗大气中的氧气,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
我们为什么没有感觉到缺氧呢?要想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还要进一步了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复习,回答,概括结论。
倾听思考,阐述想法。
温故知新,引导学生回顾实验,概括结论。
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设置疑问,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从而引出新课。
(一)光合作用的产物:氧气讲:在科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很多科学家都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行了研究。
结合教材、课件,展示经典实验的全过程,指导学生分析讨论。
【活动一】:想一想,议一议引导学生阅读海尔蒙特实验过程的资料,课件展示思考题。
1.分析实验前后柳树苗和土壤的重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海尔蒙特是怎样解释这种现象的?2.海尔蒙特所做的实验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有什么联系呢?3.想一想,水是对实验产生作用的唯一因素吗?海尔蒙特以小组为单位,对经典实验进行分析讨论。
阅读教材,创设问题情境,采用启发式教学,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并在分析实验的过程中锻炼学生利用资料的能力、是否忽略了什么?【活动二】:课件展示普里斯特利实验的过程并引导学生思考。
初中生物《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生物《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58f9ac02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af.png)
活动 5 开拓创新 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热情和调动学生的思考。进一步让学生体会知识 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使学生有成就感: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还有 哪些疑问?生活中你还发现哪些问题?知识汇总,质疑,评价。以小 组的形式进行。质疑中的问题提出,由大家一起解决。最后注重生生 互评,量化打分。
评价要点
可评价要素: 1.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评价方法:现场评价(教师观察与学生互评结合) 评价要点:实验的探究过程。 2.学法指导:实验法 评价方法:现场评价(教师与学生互评, 学生同位互评, 小组内互评) 评价要点: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现象,能较好 理解实验每一步中的目的。 3. 理解认知 评价方法:现场评价(教师和学生评价) 评价要点: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结论 4.拓展活动 评价方法:课外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
生活的大气层中,氧气只占 21%,按照现有的消耗速度只能维持 3000 年,可是,许多年过去了,而大气中的氧含量并没有减少,这是为什 么呢? 用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启发学生的思维。 学生猜测问题的答案,教师抓住学生的猜测“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会产 生氧气”提出问题: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吗?我们应如何证明 我们的假设呢?导入新课。 活动 2、实验探究 1、投影小资料:氧气的性质――无色、无味,常温下呈气体状态, 难溶于水,不能燃烧但能助燃(能使带火星的木条恢复燃烧)。 在教师启发下,请同学们参考教材,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设计。训 练学生学会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大胆创新和勇于实践。 提醒学生注意实验的可行性,尽量利用现有的仪器设备巧妙的设计实 验。 请学生总结自己的设计思路: (1)将天竺葵的部分枝叶装入密闭的广口瓶中,照光一段时间后, 检验气体成分的变化。 (2)将一株健壮的植物和一只小白鼠同时放在一个玻璃瓶中密闭照 光;另将一只生长状况相同的小白鼠单独放在一个玻璃瓶中密闭照 光,看哪一只先死。 (3)将适量的金鱼藻,放在水中,照光,收集产生的气体,检验是
植物的光合作用(初中生物
![植物的光合作用(初中生物](https://img.taocdn.com/s3/m/dbfdf438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f7.png)
植物的光合作用(初中生物
首先,植物叶片中的叶绿素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化为光化学能。
这个
过程涉及到两个类型的叶绿素分子:PSI和PSII。
PSII能够捕获光能,
将其传递给电子传输链中的酶复合物,并将光能转化为光化学能。
而PSI
能够接收来自PSII的电子,将其重新激发,并将光能传递给细胞色素f
复合物,该复合物能够将电子传递给辅助色素NDH。
然后,通过光合电子传递链,光化学能转化为化学能。
在这个过程中,光合作用产生的高能电子将从一个酶复合物传递到下一个酶复合物,以释
放能量。
这个过程是依赖于氧化还原反应的,称为光合作用的氧化反应。
这些电子最终将被用于还原NADP+,形成NADPH。
NADPH将在暗反应中用
于合成有机化合物。
此外,光合作用还会产生氧气。
在发生光化学反应时,水分子被分解
为氢离子、电子和氧气。
其中氧气是光合作用的副产品,被释放到大气中。
这也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维持地球上氧气含量的原因之一总结起来,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叶绿素捕获太阳能,将其转化为光化
学能,并通过光合电子传递将光化学能转化为化学能。
在这个过程中,植
物合成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到大气中。
这个过程不仅使植物能够生长和
发育,还对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维持起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光合作用
也是地球上碳循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吸收二氧化碳,有助于减少
温室气体的含量。
植物的光合作用初中生物知识点简要介绍
![植物的光合作用初中生物知识点简要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e009b509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f8.png)
植物的光合作用初中生物知识点简要介绍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生物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
通过光合作用,植物能够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为自身提供能量和氧气,同时也为其他生物提供氧气。
下面将以初中生物知识点的角度,简要介绍植物的光合作用。
一、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光合作用基于植物细胞中存在的叶绿体,其中的叶绿体色素可以吸收阳光中的光能。
光合作用的基本方程式为:6CO2 + 12H2O + 光能→ C6H12O6 + 6O2 + 6H2O。
其中,光能被叶绿体捕获后,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反应,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
二、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分为光能捕获和固定两个阶段。
1. 光能捕获阶段:在叶绿体中,叶绿素和其他色素吸收光能,并将该能量转化为化学能。
光合作用只能在光照的条件下进行。
植物的叶子通过表皮细胞和气孔层,将阳光吸收并传导到叶绿体中。
2. 光能固定阶段:在叶绿体的光合膜上,通过一系列酶催化的反应,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
首先,光合作用开始于光合膜上的光反应,其产物是ATP和NADPH。
然后,这些高能物质在黑暗反应中参与碳的固定,并最终合成葡萄糖。
三、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光合作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1. 光照强度:光合作用只能在光照条件下进行,但过强或过弱的光照都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适宜的光照强度可以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
2. 温度:温度对光合作用的效率也有一定影响。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降低光合作用的速率。
适宜的温度可以使酶活性达到最佳状态,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
3. 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底物之一,因此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也会影响光合作用。
当二氧化碳浓度较低时,光合作用速率会减慢。
四、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光合作用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光合作用,植物能够固定大量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
这样不仅维持了地球大气中的氧气含量,也减少了温室效应导致的气候变化。
北师大初中生物七上《光合作用》教案_20
![北师大初中生物七上《光合作用》教案_20](https://img.taocdn.com/s3/m/2f3098772cc58bd63086bd09.png)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一)知识目标1、通过复习能分别说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有关知识及其相互关系,能列表比较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2、通过复习能从两个反应式中概述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一)知识点要求1.植物的光合作用(1)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2)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3)光合作用的实质A.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植物的光合作用。
B.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步骤:取材暗处理遮光取叶脱色漂洗滴碘液冲洗观察注意事项:a、暗处理的目的是将叶片内储存的有机物耗尽。
b、脱色是使叶绿体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实验结果:遮光部分不变蓝,未遮光部分变蓝。
实验结论:a、绿叶只有在光下才能制造有机物。
b、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
C.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实验结果:带火星的细木条插入试管内能重新燃烧起来,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
D.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E.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条件产物2.植物的呼吸作用(1)呼吸作用的实质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是生物体的共同特征。
在所有活细胞中进行。
(2)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3)呼吸作用的意义: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3.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1)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当空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增加到0.5%~0.6%时,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会显著增强,产量就会有较大的提高。
给大田、温室里的农作物施用二氧化碳的方法称为气肥法,二氧化碳又被称为“空中肥料”。
(2)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减低环境温度、适当减少氧气供给和植物细胞的含水量,可以减弱农作物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使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增加。
在贮藏农作物产品时,常采用降低温度、减少氧气含量的方法,延长种子、果实和蔬菜的贮藏时间。
【一线精品】 初中生物中考基础梳理复习第8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最新优秀公开PPT课件
![【一线精品】 初中生物中考基础梳理复习第8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最新优秀公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474b411cfc789eb172dc8aa.png)
首页
末页
12.右图中的①~④表示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线粒体吸
收或释放二氧化碳和氧气的过程,其中有助于维持生 物圈中碳—氧平衡的是( A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请根据以下装置,回答第13小题~第16小题。 13.甲装置可以用来验证光合作用需要( C )
A.氧气
B.水 C.二氧化碳 D.阳光
8.【解析】幼苗移栽时根部留土坨是为了减少对幼根 及根毛的伤害,而不是降低蒸腾作用。
首页
末页
9.喂养金鱼时,常常在鱼缸里放些新鲜的水草,这主
要是为了( A )
A.增加鱼缸内的氧
B.美化鱼的生活环境
C.增加鱼缸内的养料
D.增加鱼缸内的二氧化碳
10.下列措施中,不能提高大棚蔬菜产量的是( A )
A.适当提高氧气浓度
环境中( C )
A.二氧化碳,有光条件 B.二氧化碳,无光条件
C.氧气,有光条件
D.氧气,无光条件
15.丙装置可以用来验证( D )
A.光合作用需要水作为原料
B.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
C.呼吸作用需要水作为原料
D.呼吸作用能产生二氧化碳
首页
末页
16.丁装置可以用来验证蒸腾作用。但此装置有一个错 误,应修改为( D ) A.植物叶片太多,应摘掉些 B.应扎紧袋口 C.应给叶片涂上凡士林 D.袋口应扎在最下面一片叶以下,土壤之上
6.【解析】植物体内的有机物不能从土壤中吸收而来 ,只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然后经筛管向下运输到植 物体的各个器官。
首页
末页
7.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D ) A.光合作用的条件之一是必须要有光照 B.在生态系统中,光合作用是生物生存的基础 C.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D.绿色植物所有的器官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初中七年级生物教案:植物生长——光合作用的原理
![初中七年级生物教案:植物生长——光合作用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770a6bca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10.png)
初中七年级生物教案:植物生长——光合作用的原理植物生长——光合作用的原理植物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物之一,而光合作用是植物进行生长和生存所必需的过程。
通过光合作用,植物能够将阳光能量转化为化学能,进而合成有机物质,提供给自身生长和维持生命所需的能量。
初中七年级生物教案中,介绍植物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原理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详细探讨这个话题。
一、植物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关系1.1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光合作用是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质的过程。
它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在光反应中,光能被植物的叶绿素吸收,产生化学能,同时释放出氧气。
而在暗反应中,化学能被应用于合成葡萄糖等有机物质。
1.2 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植物生长除了需要阳光、水分和二氧化碳外,还需要一定的温度、适宜的土壤和氧气。
这些因素共同促进植物光合作用的进行,从而实现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二、光合作用的原理2.1 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光合作用中的能量来源是阳光。
植物叶绿素能够吸收太阳光中的可见光区域,尤其是光的蓝光和红光,这些光可以被植物中的叶绿素颜色所吸收。
其他光的颜色则被植物反射或透过,使植物显得绿色。
2.2 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光合作用发生在植物叶绿体内的叶绿体膜上。
在光反应中,叶绿体内的叶绿素吸收到太阳光的能量,激发电子,并通过一系列的酶催化反应,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这个过程中,光能被转化为ATP(三磷酸腺苷)和NADPH(辅酶NADP氢化物)。
ATP和NADPH是光能转化后的化学能,它们将在暗反应中用于合成有机物质。
2.3 暗反应的作用暗反应是在光的存在和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的作用下进行的。
它是指植物使用光能转化的化学能,合成有机物质的过程。
暗反应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等单糖,并产生氧气作为副产物释放出来。
三、光合作用的重要性3.1 光合作用的能量转化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是地球上生物能量循环的基础之一。
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课件 3.5.1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课件 3.5.1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https://img.taocdn.com/s3/m/b420750e77232f60ddcca1ac.png)
例3 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以下属于利用该原理增产的
措施是 ( )
A.合理灌溉
B.深耕松土
C.正其行,通其风 D.增大昼夜温差
解析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能提高农作物产量, “正其行,通其风”目的就是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答案 C
题型 区分光合作用吸收和放出的气体 例 (2015江苏盐城中考)绿色植物被称为巨大的“空气净化器”,是由于它能 () A.吸收氧气产生有机物 B.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C.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有机物 D.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把一盆植物和一支点燃的蜡烛 蜡烛没有熄灭 同时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
把一盆植物和一只小白鼠同时 小白鼠正常地活着 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
原因分析 缺氧 缺氧 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2)实验结论: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 (3)后来的科学实验证明 ①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排出的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 释放氧气,消耗二氧化碳。 ②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不仅有水,还有二氧化碳。
初中同步(人教版)七年级 上册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知识点一 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1.普利斯特利的实验 (1)实验过程分析
图3-5-1-1
处理
现象
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到密闭的 蜡烛不久熄灭 玻璃罩里
把一只小白鼠放到密闭的玻璃 小白鼠很快死亡 罩里
例 (2020山西运城芮城期末)在密闭透明的玻璃罩内放入一只小白鼠和一盆绿色 植物,将这样的两套装置分别放在阳光下和黑暗处,阳光下的小白鼠能正常生活更 长的时间的原因是 ( ) A.小白鼠不需要氧气 B.玻璃罩内原有的氧气,足够小白鼠呼吸所需 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小白鼠提供氧气 D.绿色植物不需要氧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色,这是因
b处 变蓝
;C处 不变蓝 。
(3)a、b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 叶绿体 ,得出的结论是
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需要叶绿体
。
(4)b、c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 光 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得出的结论是 。
(5)实验前将植株放在黑暗环境中一昼夜的目的是
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消耗尽
。
9.(7分)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了以下 实验装置,请据图分析回答(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8. 右图表示把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部分的细胞中无 叶绿体)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用黑纸片将c处两面遮盖, 移入光下几小时,再经酒精隔水加热加碘液后出现的变 化。分析回答:
(1)叶片在酒精中隔水加热后,绿色的部分变成 黄白 为叶片中 的 叶绿素 溶解到酒精中去了。 (2)滴加碘液后,观察到的现象是:a处 不变蓝 ;
A.普通洗衣粉 B.酒精
C.沸水
D.肥皂水
6.如图为“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过程,请对此实 验进行分析并回答问题:
(1)A表示__________暗__处__理________________。 (2)B是在植物叶片的一部分上下两面均用黑纸片遮住,其目的是 _让_遮__光__部_分__彻_底__不__见_光__,__使_实__验_结__果__准_确__可__靠_。 (3)D操作的目的是__除_去__叶__片_中__的__叶_绿__素_,__便__于_观__察________。 (4)F是在叶片上滴加____碘__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G叶片上变蓝的部分是___未__遮_光__部_分___,没变蓝的部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遮__光_部__分________。 (6)实验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____淀__粉__________,光合作用 必须在_______________光__照__________条件下进行。
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让叶片( )
A.合成淀粉
B.将淀粉运走、耗尽
C.产生二氧化碳
D.产生氧气
【解析】选B。本题考查暗处理的目的。暗处理的目的是为了
使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保证用碘液检测到的淀粉是
绿叶在实验中通过光合作用重新制造的,以排除原有淀粉对实
验的干扰。
3.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向漂洗后的叶片
• (1)步骤①将银边天竺葵置于暗处48 小时的目的是将叶片中原有的_______ 运走耗尽。
• (2)叶片A滴加碘液后绿色部分变为 ______________色,非绿色部分变为 棕黄色,说明绿色部分进行了光合作用, 产物是 _______ ,该实验的变量是 __________。
• (3)叶片B滴加碘液后没有变蓝,是 因为缺少光合作用所需的原料_______。
8.用烧杯装一些活水绵和清水,然后放到黑暗的环境中,经
过较长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这些水绵( )
A.生长正常
B.停止生长
C.全部死亡
D.生长的更好
【解析】选C。本题考查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及意义。植物的
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进行,制造的有机物为自身的生长、发育
和繁殖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把水绵放到黑暗处,水绵因缺少
• (1)首先将甲、乙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 将__叶__片_内__的_淀__粉__运_走__耗__尽, 然后将甲、乙装置放在光下照射几小时,从甲装置和乙装置中各取一片叶, 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变蓝色的是___乙_____装置中的叶片。此实验现象 可以证明_二__氧__化_碳______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滴加碘液的目的是( C )
A.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B.给叶片进行染色
C.检测是否有淀粉产生
D.给叶片提供营养
4.(2010·福州学业考改编)植物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
是( C )
A.整个植物体
B.绿色的叶
C.所有绿色的部分
D.只有茎和叶
5.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把叶片放在盛有
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酒精的作用是( )
A.溶解叶片中的脂肪
Hale Waihona Puke BB.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C.溶解叶片产生的淀粉
D.溶解叶片中的叶绿体
6.“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正确顺序是( )
①把叶片放在装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
C
②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
③用黑纸片把天竺葵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住
④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⑤把部分遮光的叶片摘下,去掉黑纸片
• (4)步骤④水浴加热的目的是脱去叶 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0•金华中考)在验证“绿叶在光照下制造淀
粉”的实验中,说法错误的是( D )
A.实验前应将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 B.脱色过程中应把叶片放到酒精中隔水加热 C.遮光时应用不透光的黑纸或铝箔 D.滴加碘液后直接观察
5.(2010•潍坊学业考)小李穿的白裤子被绿色的菠
菜弄脏,将裤子上的绿色除去的最佳材料是( B)
⑥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
A.②③④⑤①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④③②⑤①⑥
D.②④③⑤⑥①
7.张新同学是个实验小能手,在学习了光合作用后,他在同
一棵树上,早晨、中午、傍晚各摘取了大小相同的叶片a、
b、c,将叶片脱水后,称其干重,他的结果应该是( )
A.a>b>c
B.b>c>a
C
C.c>b>a
D.a>c>b
一、选择题
1.生物圈中有一个巨大的生产有机物的天然“工厂”,它
是( )
A.所有植物
B.绿色植物
C.人类
D.太阳
【解析】选B。本题考查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绿色植物能够
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是生物圈中生产有机物的天
然“工厂”。
2.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先把盆栽天
10.(2011兰州)28.下图为绿色植物的叶片进行某生理活动的示意图。 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在白天光照条件下,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时,B为氧气, 则A为___二__氧__化__碳___,C为___有__机__物___________。 (2)在白天光照条件下,根吸收的水分向上运输到叶的主要动力是来自于叶 片的 __光__合__作__用_____作用。在此作用过程中,B为_水__蒸__气___,参与了生物圈 的水循环。
2、在上述实验中( D )
A.没有对照实验 B.叶片未遮光的部分是对照组 C.不需要对照实验 D.叶片遮光的部分是对照组
3、(2010•乐山中考)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中,
不正确的是( D )
A.光合作用的条件之一是必须要有光照 B. 光合作用是一切生物生存的根本保障 C.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D. 绿色植物所有的器官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四、实验探究题 1.(2011南安)39.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实验操作如下,请分析回答:(6分) ①将银边天竺葵置于暗处48小时;②将叶片B用透明塑料袋包扎(如图所示), 塑料袋内放入适量的固体氢氧化钠(氢氧化钠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③将 处理后的银边天竺葵移到阳光下2小时后摘取叶片A和叶片B;④把叶片A、B分别 进行水浴加热后漂洗;⑤漂洗后分别对叶片A、B滴加碘液。
• (2)如果乙装置中的清水换成澄清的石灰水,要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乙装 置必须放在__黑__暗_____环境中,其目的是防止植物进行__光__合_作__用________。 (3)在实验过程中,玻璃罩内壁出现的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_蒸__腾_作__用_____,水 分是通过叶片上的___气_孔_______ 散失的。
光照而无法进行光合作用,长时间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水绵体
内的有机物会消耗掉,最终因缺乏有机物而死亡。
课堂练习
1、在利用青菜来进行“探究阳光与有机物的关系” 的试验中,正确的试验顺序是_(6_)(2_)(_5)_(3)_(_1_)(4_) _ (1)向叶片上滴加碘液 (2)将叶片的一部分进行遮光处理 (3)用清水漂洗 (4)观察颜色反应 (5)用酒精脱色 (6)暗处理一昼夜
7.(2009·济南中考)如图表示把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部分细胞中无叶绿 体)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用黑圆纸片将C处两面遮盖,移入光下几小时, 再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请分析回答问题:
(1)经酒精脱色后,叶片B处变成了什么颜色?_变__蓝______。 (2)滴加碘液后只有B处变蓝,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_淀__粉___ _____。叶片A处不变蓝的原因是_没__有__叶_绿__体_,__无__法_进_。行光合作用。 (3)B、C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__光__照___________,得出的 结论是__光__照__是_绿__色_植__物__进_行__光__合_作__用_的__条__件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