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的特性及表面处理的方法

合集下载

十种常用的材料表面处理工艺

十种常用的材料表面处理工艺

十种常用的材料表面处理工艺表面处理是在基体材料表面上人工形成一层与基体的机械、物理和化学性能不同的表层的工艺方法。

表面处理的目的是满足产品的耐蚀性、耐磨性、装饰或其他特种功能要求。

我们比较常用的表面处理方法是,机械打磨、化学处理、表面热处理、喷涂表面,表面处理就是对工件表面进行清洁、清扫、去毛刺、去油污、去氧化皮等。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下表面处理工艺。

01.真空电镀—— Vacuum Metalizing ——真空电镀是一种物理沉积现象。

即在真空状态下注入氩气,氩气撞击靶材,靶材分离成分子被导电的货品吸附形成一层均匀光滑的仿金属表面层。

适用材料:1、很多材料可以进行真空电镀,包括金属,软硬塑料,复合材料,陶瓷和玻璃。

其中最常见用于电镀表面处理的是铝材,其次是银和铜。

2、自然材料不适合进行真空电镀处理,因为自然材料本身的水分会影响真空环境。

工艺成本:真空电镀过程中,工件需要喷涂,装载,卸载和再喷涂,所以人力成本相当高,但是也取决于工件的复杂度和数量。

环境影响:真空电镀对环境污染很小,类似于喷涂对环境的影响。

02.电解抛光—— Electropolishing ——电抛光是一种电化学过程,其中浸没在电解质中的工件的原子转化成离子,并由于电流的通过而从表面移除,从而达到工件表面除去细微毛刺和光亮度增大的效果。

适用材料:1.大多数金属都可以被电解抛光,其中最常用于不锈钢的表面抛光(尤其适用于奥氏体核级不锈钢)。

2.不同材料不可同时进行电解抛光,甚至不可以放在同一个电解溶剂里。

工艺成本:电解抛光整个过程基本由自动化完成,所以人工费用很低。

环境影响:电解抛光采用危害较小的化学物质,整个过程需要少量的水且操作简单,另外可以延长不锈钢的属性,起到让不锈钢延缓腐蚀的作用。

03.移印工艺—— Pad Printing ——能够在不规则异形对象表面上印刷文字、图形和图象,现在正成为一种重要的特种印刷。

适用材料:几乎所有的材料都可以使用移印工艺,除了比硅胶垫还软的材质,例如PTFE等。

材料表面的非金属处理方法

材料表面的非金属处理方法

材料表面的非金属处理方法非金属是指除了金属以外的物质,它们具有不导电、不导热、不磁性等特点。

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使用到非金属材料,如塑料、陶瓷、玻璃等。

然而,由于非金属材料的特性,其表面易受到污染、磨损和腐蚀等影响。

为了增加非金属材料的使用寿命和性能稳定性,我们需要对其表面进行处理。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非金属表面处理方法。

一、清洗清洗是非金属表面处理的首要步骤。

清洗的目的是去除表面的污垢、油脂和氧化物等杂质,以保证后续处理的效果。

常见的清洗方法包括机械清洗、化学清洗和超声波清洗等。

1. 机械清洗:利用机械设备如喷淋装置、刷洗装置等,通过物理摩擦和冲刷的方式将表面的污垢清除。

机械清洗适用于大面积、坚固的非金属材料,如陶瓷砖、玻璃板等。

2. 化学清洗:利用化学溶液对非金属表面进行处理,溶解和去除污垢。

化学清洗通常使用酸、碱或有机溶剂等溶液,可以有效去除表面的氧化物和腐蚀产物。

然而,化学清洗需要注意溶液的浓度和处理时间,以免对非金属材料造成损害。

3. 超声波清洗:利用超声波的机械振动作用,使溶液产生高频微小气泡,从而产生冲击和破裂,清除表面污垢。

超声波清洗具有高效、快速、无损伤等优点,适用于复杂形状和细小孔隙的非金属材料。

二、防腐处理非金属材料容易受到腐蚀的影响,降低其使用寿命和性能。

为了防止非金属材料的腐蚀,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 涂层:涂层是一种常见的防腐处理方法,通过在非金属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隔绝材料与外界环境的接触。

常见的涂层材料有聚合物涂层、陶瓷涂层和金属涂层等。

涂层可以提高材料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性,延长其使用寿命。

2. 阳极保护:阳极保护是利用电化学原理,在非金属材料表面形成一个保护层,减少腐蚀的发生。

通常采用的方法有电化学阳极保护和阴极保护。

阳极保护需要外加电源来提供电流,保证保护层的形成和维持。

三、增加硬度非金属材料的硬度较低,容易受到磨损和划伤。

为了提高非金属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论述陶瓷材料的表面处理方法

论述陶瓷材料的表面处理方法

论述陶瓷材料的表面处理方法陶瓷材料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材料,在工业制造和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其本身的特性,如硬度、脆性等,以及制造过程中的一些缺陷,如气孔、裂纹等,使得其表面质量往往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因此,对陶瓷材料进行表面处理是必不可少的。

陶瓷材料的表面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机械加工、化学处理和物理处理三类。

机械加工是最常见的表面处理方法之一。

通过切削、打磨、抛光等方式来改善陶瓷材料表面的粗糙度和平整度。

其中,切削是利用切削工具对陶瓷进行加工,可以获得较高精度和较好的表面质量;打磨和抛光则是通过摩擦力将表面微小凸起处去除,使其平整度更高,并且可以提高光泽度和透明度。

化学处理是利用化学反应来改变陶瓷材料表面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的方法。

比较常见的化学处理方法有酸洗、碱洗、氧化、还原等。

其中,酸洗可以去除陶瓷表面的氧化皮和污垢,提高表面光洁度;碱洗则可以去除表面的有机物和一些金属离子,改善其粘接性能;氧化和还原反应则可以改变陶瓷材料表面的颜色和光泽度。

物理处理是利用物理手段来改变陶瓷材料表面性质的方法。

比较常见的物理处理方法有喷砂、电火花加工、等离子体处理等。

其中,喷砂是通过高速喷射粒子来冲击陶瓷表面,使其产生微小凹坑,从而增加其粘接性能;电火花加工则是利用高频脉冲电流在陶瓷表面产生放电击穿现象,形成微小孔洞和凸起,提高其表面质量和增加润滑性能;等离子体处理则是将陶瓷材料置于等离子体中进行处理,通过等离子体中的激发态粒子与陶瓷表面发生反应来改变其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

总之,对于不同的陶瓷材料和不同的应用场合,选择合适的表面处理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表面处理方法,才能提高陶瓷材料的表面质量和性能,满足实际需求。

al5052防锈原理

al5052防锈原理

al5052防锈原理一、材料特性AL5052是一种常见的铝合金材料,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

其主要成分为铝(Al)和镁(Mg),含有一定的锰(Mn),这些元素使得AL5052具有较高的耐蚀性。

铝在空气中会迅速形成一层氧化膜,这层氧化膜能够阻止进一步的氧化反应,起到了一定的防锈作用。

而镁的加入则能够增加材料的强度和硬度,增强抗腐蚀性能。

二、表面处理为了提高AL5052的防锈性能,常常需要进行表面处理。

常见的表面处理方法有阳极氧化和化学镀铬。

1. 阳极氧化阳极氧化是将铝制品作为阳极,在氧化液中进行电解氧化处理的方法。

通过阳极氧化,可以在铝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这层氧化膜不仅能够提高铝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还能够增强材料的抗腐蚀性能。

同时,阳极氧化还可以在铝表面形成一层微孔氧化膜,这些微孔能够吸附染料,实现对铝表面颜色的改变,增加美观性。

2. 化学镀铬化学镀铬是将铝制品浸泡在含有铬盐的电解液中,通过化学反应将一层铬镀层沉积在铝表面的方法。

这层铬镀层能够形成一层致密的保护膜,阻止氧、水和其他腐蚀介质的侵蚀,提高材料的抗腐蚀性能。

此外,铬镀层还能够改善铝表面的亲水性和润滑性,减少材料的摩擦损耗。

三、涂层保护除了表面处理外,涂层也是一种常见的防锈方法。

涂层能够形成一层物理隔离层,阻止氧、水和其他腐蚀介质的接触,从而达到防锈的目的。

常见的涂层材料有有机涂层和无机涂层。

1. 有机涂层有机涂层一般采用有机树脂作为基材,通过添加不同的填料和添加剂来改善涂层的性能。

有机涂层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和耐候性,能够有效地隔离氧、水和其他腐蚀介质,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

此外,有机涂层还具有良好的装饰效果,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颜色和效果。

2. 无机涂层无机涂层一般采用金属或无机化合物作为涂层材料,如锌、铬、磷酸盐等。

无机涂层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耐高温性能,能够形成一层坚硬、致密的保护膜,有效防止氧、水和其他腐蚀介质的侵蚀。

此外,无机涂层还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能,适用于一些特殊的工业领域。

材料表面改性方法及其对材料特性的影响

材料表面改性方法及其对材料特性的影响

材料表面改性方法及其对材料特性的影响材料表面改性作为一种重要的工艺方法,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改变材料表面的属性,可以提高材料的性能、增强其适应性和延长其使用寿命。

本文将对材料表面改性的方法进行介绍,并讨论其对材料特性的影响。

一、材料表面改性方法1. 化学改性化学改性是指利用化学反应在材料表面形成新的化合物或增加特定的功能基团,以改变材料表面的性质。

这种方法可以在材料表面形成化学键,并通过重组原子和分子来改变材料的性能。

常见的化学改性方法包括表面涂覆、表面功能化修饰和表面共价交联等。

2. 物理改性物理改性是指通过物理手段改变材料表面的性质。

常见的物理改性方法包括物理气相沉积、物理吸附和表面重构等。

这些方法通过精确控制温度、压力和表面处理等条件,将材料的物理特性改变到所需的程度。

3. 等离子体改性等离子体改性是指利用等离子体在材料表面产生激发态物种,通过与材料表面相互作用,改变材料表面的性质。

等离子体改性方法包括等离子体溅射、等离子体聚合和等离子体改性复合材料等。

这些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生产效率高和对材料的适应性广等优点。

二、表面改性对材料特性的影响1. 表面能的改变材料的表面能决定了材料与其他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改变材料表面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可以改变材料的表面能,从而影响其润湿性、粘附性和抗腐蚀性等特性。

例如,通过等离子体改性可以将不润湿材料转变为高润湿性材料,提高其表面润湿性。

2. 表面粗糙度的调控材料表面的粗糙度对其性能具有很大影响。

通过表面改性可以调控材料的表面粗糙度,从而影响其摩擦特性、光学性能和电子性能等。

例如,通过化学改性可以在材料表面形成微观结构,增加表面积和粗糙度,提高材料的摩擦性能。

3. 表面化学活性的提高材料的表面化学活性影响其与其他物质之间的反应性。

利用表面改性方法可以提高材料表面的化学活性,从而增强其吸附能力、催化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等特性。

例如,通过表面共价交联可以使材料表面形成新的活性基团,增强材料的化学反应活性。

材料表面热处理常用方法及特点

材料表面热处理常用方法及特点

表面处理的常用方法及特点摘要:表面处理方法分类简要描述及特点关键字:表面处理一、电镀定义:电镀(Electroplating)就是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上镀上一薄层其它金属或合金的过程,是利用电解作用使金属或其它材料制件的表面附着一层金属膜的工艺从而起到防止金属氧化(如锈蚀),提高耐磨性、导电性、反光性、抗腐蚀性(硫酸铜等)及增进美观等作用。

特点:电镀时,镀层金属或其他不溶性材料做阳极,待镀的工件做阴极,镀层金属的阳离子在待镀工件表面被还原形成镀层。

为排除其它阳离子的干扰,且使镀层均匀、牢固,需用含镀层金属阳离子的溶液做电镀液,以保持镀层金属阳离子的浓度不变。

电镀的目的是在基材上镀上金属镀层,改变基材表面性质或尺寸。

电镀能增强金属的抗腐蚀性(镀层金属多采用耐腐蚀的金属)、增加硬度、防止磨耗、提高导电性、润滑性、耐热性和表面美观。

利用电解作用在机械制品上沉积出附着良好的、但性能和基体材料不同的金属覆层的技术。

电镀层比热浸层均匀,一般都较薄,从几个微米到几十微米不等。

通过电镀,可以在机械制品上获得装饰保护性和各种功能性的表面层,还可以修复磨损和加工失误的工件。

此外,依各种电镀需求还有不同的作用。

举例如下:1、镀铜:打底用,增进电镀层附着能力,及抗蚀能力。

(铜容易氧化,氧化后,铜绿不再导电,所以镀铜产品一定要做铜保护)2、镀镍:打底用或做外观,增进抗蚀能力及耐磨能力,(其中化学镍为现代工艺中耐磨能力超过镀铬)。

(注意,现在许多电子产品,比如DIN头,N头,不再使用镍打底,主要是由于镍有磁性,会影响到电性能里面的无源互调)3、镀金:改善导电接触阻抗,增进信号传输。

(金最稳定,也最贵。

)4、镀钯镍:改善导电接触阻抗,增进信号传输,耐磨性高于金。

5、镀锡铅:增进焊接能力,快被其他替物取代(因含铅现大部分改为镀亮锡及雾锡)。

6、镀银:改善导电接触阻抗,增进信号传输。

(银性能最好,容易氧化,氧化后也导电)电镀是利用电解的原理将导电体铺上一层金属的方法。

零件加工中的表面处理技术

零件加工中的表面处理技术

零件加工中的表面处理技术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零件加工已不再是简单的机械生产过程,而是成为了具有高度技术含量的复合综合过程。

表面处理技术作为零件加工的重要环节,对于零件的质量、耐用性、外观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影响。

本文探讨零件加工中常用的表面处理技术,分析各种技术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以期为零件制造业提供参考。

一、化学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是利用酸、碱等化学物质将零件表面腐蚀、氧化或还原,以改善、修饰、保护、增强金属表面性能的方法。

其中最常见的化学处理技术包括镀铬、镀锌、磷化和阳极氧化等。

1. 镀铬:镀铬是目前最常见的表面处理技术之一,主要是利用电解沉积法将铬层沉积到零件表面,形成具有防腐、耐磨、光亮度高、色彩稳定等特点的铬层。

镀铬技术适用于各种金属材料,如铁、铜、铝等。

2. 镀锌:镀锌技术适用于镀锌零件的防锈、耐蚀等要求较高的场合。

主要原理是将锌层电沉积到钢材表面,形成具有良好耐腐蚀性的锌层。

对于冶金行业、建筑工程等领域,镀锌技术也已得到广泛应用。

3. 磷化:磷化技术的作用是通过在钢材表面形成一层磷酸盐膜,以降低钢材表面的摩擦系数、增强耐磨性和延长使用寿命。

适用于机械、汽车、电子等行业中对耐腐蚀性、耐磨性和硬度要求较高的部件。

4. 阳极氧化:阳极氧化是指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氧化铝薄膜,以提高金属零件的防腐蚀、保护和装饰效果。

适用于铝合金零件、电子元器件和汽车等领域。

二、机械处理技术机械处理技术是指采用机械加工的方式对零件表面进行加工处理的技术。

机械处理技术适用范围广,处理方法也比较多样,常见的有研磨、抛光、划痕、喷砂等。

1. 研磨:研磨是指通过研磨机将零件表面进行平整、光洁处理。

这种技术适用于对表面光洁度要求较高的零件加工。

2. 抛光:抛光技术是通过磨料对零件表面进行喷射和抛光处理,以便为其赋予镜面效果、提高表面硬度和耐腐蚀性等性能。

3. 划痕:划痕技术是一种通过磨料对零件表面进行切割,形成高亮晶体的表面加工方式。

表面处理zns3符合90010

表面处理zns3符合90010

表面处理zns3符合90010表面处理是指对材料表面进行加工和处理,以提高其耐腐蚀性、耐磨性、装饰性和金属间腐蚀防护等性能。

ZNS3是一种铸造铝合金,表面处理技术在这种材料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ZNS3铝合金的特性以及常用的表面处理方法。

首先,让我们先了解一下ZNS3铝合金的特性。

ZNS3铝合金属于铝-锌系列中的一种铸造铝合金。

它具有高强度、优良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同时也具有良好的可焊性和可加工性。

这种铝合金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船舶建造以及构造件制造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为了进一步提高ZNS3铝合金的性能,表面处理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表面处理方法:1.阳极氧化处理:阳极氧化是一种常用的表面处理方法,通过在铝合金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增加材料的耐腐蚀性和硬度。

这种处理方法可通过控制电解液的成分和处理工艺来获得不同颜色的氧化膜,从而增加材料的装饰性。

2.电镀处理:电镀是一种通过电解将金属镀层沉积在材料表面的方法。

常用的电镀方法有镀铬、镀镍、镀锌等。

电镀处理可以增加材料的耐腐蚀性、耐磨性和装饰性。

3.油漆涂层:油漆涂层是一种常见的表面处理方法,通过在材料表面涂上一层油漆来保护材料。

油漆涂层可以增加材料的防腐蚀性和装饰性,同时也起到隔热、防水和减少摩擦等功能。

4.射频磁控溅射:射频磁控溅射是一种物理气相沉积方法,通过在真空环境下,将靶材溅射到材料表面形成薄膜。

这种方法可以制备均匀、致密的金属薄膜,用于增加材料的耐腐蚀性和装饰性。

除了以上几种表面处理方法,还有许多其他的方法可用于处理ZNS3铝合金的表面。

例如阳极电化学沉积、化学氧化、机械研磨和喷砂等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和应用领域进行选择。

总结来说,表面处理是提高ZNS3铝合金性能的重要环节。

通过选择合适的表面处理方法,可以增加材料的耐腐蚀性、耐磨性和装饰性,使其符合90010标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表面处理方法不断涌现,为ZNS3铝合金的应用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材料表面改性方法及其性能提升效果验证

材料表面改性方法及其性能提升效果验证

材料表面改性方法及其性能提升效果验证表面改性是一种常见的材料表面处理方法,在工程和科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材料表面改性可以改变材料的表面性能和特性,以提高其性能和性能稳定性。

本文将探讨常见的材料表面改性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其性能提升效果。

一、材料表面改性方法1. 化学处理:化学处理是一种常用的材料表面改性方法,通过在材料表面形成化学反应层来改变其化学和物理性质。

常见的化学处理方法包括溶液浸泡、薄膜沉积和化学反应等。

2. 物理处理:物理处理是通过物理手段改变材料表面的形态和结构,从而改变其性能。

常见的物理处理方法包括喷砂、刻蚀、激光照射和电子束加工等。

3. 表面涂层:表面涂层是一种常见的材料表面改性方法,通过在材料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层或功能层来改变其性能。

常见的表面涂层方法包括电镀、喷涂和溶涂等。

二、性能提升效果验证实验为了验证材料表面改性方法对性能的提升效果,我们设计了一系列实验。

以下是实验步骤和结果:1. 化学处理实验:我们选择了一种常见的化学处理方法——酸洗。

首先,将材料浸泡在酸性溶液中一段时间,然后用水清洗干净。

接下来,对比处理前后的材料性能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经过酸洗处理后,材料表面粗糙度减小、表面硬度增加,同时表面的耐腐蚀性和附着力也得到了提升。

2. 物理处理实验:我们选择了喷砂作为代表性的物理处理方法。

首先,用高压气体将砂粒喷射到材料表面,然后用清洁剂清洗。

然后,对比处理前后的材料性能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经过喷砂处理后,材料表面的粗糙度增加、表面形貌得到了改变,同时表面的摩擦和抗磨性能也得到了明显提升。

3. 表面涂层实验:我们选择了电镀作为表面涂层方法。

首先,在材料表面镀上一层金属薄膜,然后进行电化学测试。

测试结果表明,经过电镀处理后,材料的导电性和耐腐蚀性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还改善了材料的外观和耐磨性。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验证了不同的材料表面改性方法对材料性能的提升效果。

这表明,材料表面改性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可用于改善材料的性能和特性。

金属材料的表面处理与防腐蚀措施

金属材料的表面处理与防腐蚀措施

金属材料的表面处理与防腐蚀措施金属材料是各行各业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但由于金属易与环境中的氧气、水分、酸碱等发生反应,导致表面氧化、腐蚀等问题,降低了金属材料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因此,进行表面处理和采取防腐蚀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金属材料表面处理和防腐蚀措施的一些常用方法。

一、化学处理1. 清洗清洗是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的第一步,通常使用溶剂、碱性或酸性洗涤剂清除表面的油污、灰尘等杂质,以保证金属材料表面干净。

2. 酸洗酸洗是一种常见的表面处理方式,可以去除金属表面的氧化皮、锈蚀等物质。

常用的酸洗剂有盐酸、硫酸等,根据不同金属材料的特性选择合适的酸洗剂,进行适度的酸洗处理。

3. 阳极氧化阳极氧化是一种常用的铝材表面处理方法,通过在硫酸或草酸等电解液中施加电流,形成致密的氧化层,增加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性。

二、物理处理1. 砂光抛光砂光抛光是通过砂纸、砂轮等工具对金属表面进行磨砂,消除表面的凹痕、划痕,提高金属表面的光洁度。

2. 电镀电镀是将金属材料浸入电解液中,通过电流的作用在金属表面沉积其他金属的方法。

电镀可以增加金属的抗腐蚀性、硬度和美观性,常用的电镀材料有铬、镍、锌等。

三、防腐蚀措施1. 涂层材料涂层材料是一种常见的防腐蚀措施,通过在金属表面涂覆一层特殊材料来提高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和外观。

常用的涂层材料有漆、油漆、聚氨酯、环氧等材料。

2. 防腐蚀涂料防腐蚀涂料是一种专门用于金属表面的防腐蚀涂层,具有良好的防腐蚀性能和耐候性能。

根据金属材料的使用环境和要求选择合适的防腐蚀涂料。

3. 金属涂层金属涂层是一种通过电镀、喷涂等方法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金属保护层的措施。

金属涂层可以提高金属材料的抗腐蚀性、耐磨性和导电性。

综上所述,金属材料的表面处理和防腐蚀措施是确保金属材料使用寿命和性能的重要环节。

通过化学处理、物理处理以及采取一系列的防腐蚀措施,可以有效地保护金属材料免受氧化、腐蚀等影响,延长其使用寿命,提高其性能和美观度。

塑胶材料的表面处理及技巧

塑胶材料的表面处理及技巧

塑料材料的表面处理及技巧钢材表面的张力为500~5000mN/cm,而塑料、橡胶、玻璃钢等材料的表面张力100mN/cm,所以称为低表面能材料,具有不易附着的涂装特性,所以均需要进行特殊处理。

这类材料本身具有很好的防腐能力,涂装的主要目的是装饰及延长使用寿命。

塑料是带有塑性的材料。

作为高分子材料,与金属材料相比,塑料具有质量轻,易加工成型、耐水性能好、不腐蚀等优点;但其耐热差、在负荷条件下易变形、热塑性塑料的耐溶剂性能差等缺点。

与金属材料相比,塑料的比强度小,热膨胀系数高,所以经常加入碳纤维、玻璃布、无机填料等进行改性。

塑料的电阻很高,一般大于1013Ω·cm,容易带静电和沾染灰尘,所以经常加入防静电剂以降低防静电性能,但防静电剂容易迁出,影响漆膜附着。

由于塑料的分子结晶性高,其表面张力小于100mN/cm,不及金属的1/5,属于低表面能表面,导致漆膜附着力小,需要进行特别的表面处理,仔细地选用涂料;另一方面,塑料的溶胀和溶解作用,又有利于溶剂型涂料的附着。

一、塑料的分类不同类型的塑料具有很大的性能差异,因而对表面处理和涂装的要求相差很大,所以必须了解塑料的分类和名称。

塑料通常可分为热固性树脂和热塑性树脂两大类,热固性树脂包括酚醛、脲醛、三聚氰胺甲醛、环氧、聚氨酯、聚脲、不饱和聚酯、烯丙基树脂、丙烯酸环氧、丙烯酸聚氨酯和有机硅树脂。

热塑性树脂包括聚烯烃类:结晶型聚乙烯、聚丙烯、聚甲基戊烯、聚丁烯、聚丁二烯和非结晶型的聚苯乙烯、聚丁二烯、聚丁二烯-苯乙烯等;乙烯基类:聚氯乙烯、聚乙酸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聚四氟乙烯、聚偏氯乙烯、丙烯腈-苯乙烯共聚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树脂、氯化聚乙烯-丙烯腈-苯乙烯共聚树脂、离子聚合物等;工程塑料:聚甲醛、聚酰胺、聚碳酸酯、聚苯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丙炔、聚砜、聚酰亚胺、氯化聚醚、氟塑料、线形聚酯等以及纤维素类:硝基纤维素、乙酸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等。

论述陶瓷材料的表面处理方法

论述陶瓷材料的表面处理方法

论述陶瓷材料的表面处理方法一、引言陶瓷材料作为一种重要的材料,在各个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然而,陶瓷材料的表面性能往往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方法来进行改善,以满足不同应用的需求。

本文将着重探讨陶瓷材料的表面处理方法,包括物理、化学和机械等方面。

二、物理表面处理方法1. 打磨和抛光对于陶瓷材料来说,表面的光洁度是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

打磨和抛光是常用的物理表面处理方法之一。

通过使用研磨剂和抛光剂,可以去除材料表面的颗粒和微观凸起部分,从而获得光滑平整的表面。

2. 砂喷和喷砂砂喷和喷砂技术是一种将砂粒以高速喷射到材料表面,以改变其表面形貌的方法。

通过调整喷射参数,可以获得不同粗糙度和形状的表面。

这种方法可以增加材料表面的粗糙度,提高其附着力和摩擦系数。

3. 酸洗和酸蚀酸洗和酸蚀是一种利用酸性溶液对陶瓷材料表面进行处理的方法。

通过选择适当的酸性溶液,可以去除表面的氧化物和污染物,并增加材料表面的粗糙度和活性,从而提高其附着力和胶接性能。

三、化学表面处理方法1. 离子注入离子注入是一种将离子注入到材料表面的方法。

通过选择不同的离子种类和注入条件,可以改变材料表面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从而改善其性能。

这种方法常用于提高陶瓷材料的硬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能。

2. 化学气相沉积化学气相沉积是一种在高温条件下,将气体中的化学物质沉积到材料表面的方法。

通过选择不同的气体和沉积条件,可以在陶瓷材料表面形成不同的覆盖层,从而改变材料的化学性质和表面形貌。

3. 化学镀膜化学镀膜是一种通过电化学反应,在材料表面沉积一层薄膜的方法。

通过选择不同的沉积液和电化学条件,可以在陶瓷材料表面形成具有不同性质的薄膜,如增强陶瓷材料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四、机械表面处理方法1. 刻蚀和划痕刻蚀和划痕是一种通过机械手段在材料表面形成凹凸不平的方法。

通过选择合适的刻蚀剂和加工参数,可以在陶瓷材料表面形成细小的刻痕和凹陷,从而改变其表面形貌和摩擦特性。

机械加工常用材料与表面处理

机械加工常用材料与表面处理

机械加工中常用材料与表面处理本人虽是机械专业本科毕业,但是对于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仅仅是知道点,而机械加工的很多基本知识连知道点都不敢说。

其主要原因还是自己上课时没有好好学习,加之在学校的时候用得少,就造成一无所知了。

直到工作后,才陆陆续续的画了一些的图纸,但是碰到加工方面的问题总是使自己很窘迫,因为没搞清楚或不知道而做出来废品给企业和社会造成的损失和浪费就更加惭愧了。

因此查找了一些互联网上的资料,结合自己少许的经验,归纳了一些常用的机械加工中常用材料和表面处理的基本知识。

一是更进一步了解这些知识点的同时加深印象;二是今后方便查看(书本早已卖掉换钱了);三来如有需要者看到了,或者帮到了他们,就甚是欣慰了。

1.材料材料大类上可以分为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一般都是合金,分类和命名也是根据合金中某种成分的含量进行划分的;非金属材料多为塑料,做结构时相对金属用得少,但是某些特殊的地方用起来优点很多。

1.1 钢和铸铁钢和铸铁可以说都是铁碳合金,以含碳量2.11%为分界。

钢又分为碳素钢和合金钢(为了获得某些特殊性能而加入一些合金元素),下面的表是一个关于钢的大概分类注:表的分类方法偏向于用途且并不完全,仅仅是基于机械加工中用得多的,如合金钢还有硅钢和轴承钢等。

1.2 铝合金铝合金的应用十分广泛,自己作图时也尽量使用铝合金,因为加工容易,密度小,不生锈1.3 铜合金铜合金在机械结构中用得相对较少,主要原因还是价格相对钢和铝偏高,只有在难以替代的时候会考虑使用铜合金。

表格4 铜合金注:此表所描述的都是普通的黄铜、青铜和白铜(二元合金),都可以在此基础上加入其他合金元素,形成复杂的三元合金,如锡黄铜1.4 非金属非金属种类很多,但是能用来机械加工的并不多,自己接触到的有聚四氟乙烯(塑料王),尼龙,胶木,碳纤维等几种,由于加工的量少,一般都是选择性能比较好的聚四氟乙烯。

关于加工材料的选择,个人认为不要总是考虑成本,尤其是单件小批量加工时,主要还是注重工件结构的优化,即使某些情况下难以确定选择什么材料,可以直接问有经验的人或联系加工厂商来确定。

常用材料介绍热处理及表面处理

常用材料介绍热处理及表面处理
1.2.2 青銅 以錫為主要元素的稱為青銅或錫青銅,還有鋁青銅,鈹青銅,硅青銅等,其中鈹青銅除鈹元素外,還添加鎳,鈦合金元素,經淬火時效后抗拉強度可達1250~1500MPa,硬度為HB350~400,接近于中強度鋼的性能,鈹青銅在淬火狀態時具有極好的塑性,可冷加工成管材,棒材,帶材等各種型材,還具有優良的抗蝕性和導電導熱性,受沖擊時不產生火花,故廣泛用作各種儀表彈簧,重要彈性元件,耐磨零件及防爆工具等。 1.2.3 鑄造銅合金 鑄造銅合金包括鑄造黃銅和鑄造青銅兩大類,鑄造銅合金是用來鑄造形狀復雜的機械配件如閥門,管配件,軸瓦,缸套,渦輪等。
3.1.1 低碳鋼 含碳量<0.25% 其特點是強度較低,塑性,韌性及焊接性能很好,切削性一般。這種鋼可以用各種冷加工或焊接的方法來制造各種受力不大,韌性要求較高且不加熱處理的機械零件或設備,不適宜退火處理。
3.1.2 中碳鋼 含碳量0.3~0.5% 其特點是強度較高而韌性稍低,一般經過淬火,回火或正火后使用。它們屬于調質鋼類,淬火溫度決定于含碳量,回火溫度取決于零件所要求的強度和韌性。這類鋼主要用來制造承受負荷較大的機器零件如直軸,曲軸等,很少用來做焊接構件。
一 常用金屬材料選型介紹
二 . 有色金屬 除了黑色金屬以外的金屬都叫有色金屬。有色純金屬分為重有色金屬 指密度大于4.5g/cm3的常見有色金屬,如銅,鎳,鈷,鉛,鋅,錫,銻,汞,鎘,鉍等 ,輕有色金屬 指密度小于4.5g/cm3的有色金屬,如鋁,鎂,鈉,鈣,鉀,鍶,鋇等 ,貴金屬 包括金,銀和鉑族元素 ,半金屬 指硅,硒,銻,砷,,鈹,鎢,鉬,釩,錸等 ;有色合金按合金系統分類,如銅合金,錫合金,鋁合金,鎂合金,鈦合金等,按用途分類,如變形合金 壓力加工用 ,鑄造合金,軸承合金,印刷合金,硬質合金等。下面介紹常用的有色金屬及其合金: 1. 有色金屬及: 碳素結構鋼可以不經過Q195~Q235A比較常用,其中Q235A強度和塑性

21种表面处理工艺介绍

21种表面处理工艺介绍

21种表面处理工艺介绍1、微弧氧化微弧氧化又称微等离子体氧化,是通过电解液与相应电参数的组合,在铝、镁、钛及其合金表面依靠弧光放电产生的瞬时高温高压作用,生长出以基体金属氧化物为主的陶瓷膜层。

2、金属拉丝金属拉丝是通过研磨产品在工件表面形成线纹,起到装饰效果的一种表面处理手段。

3、烧蓝烧蓝是将整个胎体填满色釉后,再拿到炉温大约800℃的高炉中烘烧,色釉由砂粒状固体熔化为液体,待冷却后成为固着在胎体上的绚丽的色釉,此时色釉低于铜丝高度,所以得再填一次色釉,再经烧结,一般要连续四五次,直至将纹样内填到与掐丝纹相平。

4、喷涂喷丸即使用丸粒轰击工件表面并植入残余压应力,提升工件疲劳强度的冷加工工艺。

5、喷砂喷砂是利用高速砂流的冲击作用清理和粗化基体表面的过程,即采用压缩空气为动力,以形成高速喷射束将喷料(铜矿砂、石英砂、金刚砂、铁砂、海南砂)高速喷射到需要处理的工件表面,使工件表面的外表面的外表或形状发生变化。

6、蚀刻蚀刻是将材料使用化学反应或物理撞击作用而移除的技术。

通常所指蚀刻也称光化学蚀刻,指通过曝光制版、显影后,将要蚀刻区域的保护膜去除,在蚀刻时接触化学溶液,达到溶解腐蚀的作用,形成凹凸或者镂空成型的效果。

7、IMDIMD即In-Mold Decoration(模内装饰技术),亦称免涂装技术,是国际风行的表面装饰技术,表面硬化透明薄膜,中间印刷图案层,背面注塑层,油墨中间,可使产品耐摩擦,防止表面被刮花,并可长期保持颜色的鲜明不易退色。

8、OMDOMD模外装饰(Out Mold Decoration)简称,是视觉、触觉、功能整合展现,IMD延伸之装饰技术,是一种結合印刷、纹理结构及金属化特性之3D表面装饰技术。

9、镭雕镭雕也叫激光雕刻或者激光打标,是一种用光学原理进行表面处理的工艺。

利用镭射(laser)光束在物质表面或是透明物质内部雕刻出永久的印记。

10、电火花加工电火花加工(EDM)是利用浸在工作液中的两极间脉冲放电时产生的电蚀作用蚀除导电材料的特种加工方法,又称放电加工或电蚀加工,英文简称EDM。

常见机械材料特性及表面处理

常见机械材料特性及表面处理

1、钢铁类1. 1、碳素钢。

(1)根据含碳量分低碳钢:含碳量<0.25%中碳钢:含碳量0.25%~0.6%高碳钢:含碳量>0.6%(2)按含有害杂质S、P含量分普通碳素钢:含S、P分别低于0.035%~0.050%和0.035%~0.045%优质碳素钢:含S、P分别低于0.035%高级优质碳素钢:含S、P分别低于0.020%~0.030%和0.025%~0.030% (3)按用途分碳素结构钢:主要用于构件和机器零件。

碳素工具钢:主要用于刀具、工具量具、模具。

1.2、钢的牌号。

(1)普通碳素结构钢。

屈服点拼音字头Q、屈服极限值(单位MPa)质量等级符号、脱氧方法符号四部分组成。

质量等级四级A、B、C、D表示。

脱氧方法以F、b、Z、TZ分别表示沸腾钢、半镇静钢、镇静钢、特殊镇静钢、例,Q235AF表示屈服极限235MPa、质量等级A、沸腾钢。

(2)优质碳素结构钢。

用两位数字表示含碳量为万分之几。

如45钢,指含碳量为0.45%45Mn,指锰的含量较高,0.7%~1.2%(3)铸造碳钢牌号ZG、屈服极限、横线、抗拉极限表示例ZG200—400表示屈服强度≥200Mpa, 抗拉极限≥400Mpa的铸造碳钢。

(4)碳素工具钢。

含碳量0.65%~1.35%T+数字如T8,含碳量为0.8%。

T8A,指高级优质碳素工具钢(5)合金结构钢两位数字+合金元素符号+数字如:12GrNi3钢,指含碳量0.12%,含Gr小于1.5%,平均含Ni 3%(6)合金工具钢含碳量大于等于1%时不注;小于1%时以千分之几表示。

如9GrSi表示碳量0.9%,含Gr、Si均小于1.5%(7)滚动轴承钢G+Gr+数字例GGr13表示含Gr小于1.30%,1.3、常见钢材性能1.3.1 45号钢(优质碳素结构钢)(价格:7元/KG)常见图纸标示:45#,S45C 含碳量:0.45% ;密度:7.85g/cm³抗拉强度: ≥600 (MPa)屈服强度: ≥355 (MPa)是机械设计中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常用于:支撑件、普通轴、导向件、定位件、连接件曲轴、传动轴、齿轮、蜗杆、键、销等。

材料的特性评价

材料的特性评价

第二章 材料的特性评价
2.3 材料的工艺特性 材料的成型加工
材料、结构和工艺方 法均相同,但由于工艺水 平不同,所获得的产品质 量也不同。
新工艺代替传统工 艺是提高产品造型效果的 有效途径。造型设计人员 要不断的学习、应用和创 造新工艺,才能设计和制 造出更新颖、更美观的产 品。
常用特种加工的加工类型及其应用范围
①导电性:材料传导电流的能力。通常用电导率来衡量导电 性的好坏。电导率大的材料导电性能好。
②电绝缘性:与导电性相反。通常用电阻率、介电常数、击穿 强度来表示。电阻率是电导率的倒数,电阻率大,材料电绝缘性 好;击穿强度越大,材料的电绝缘性越好;介电常数愈小,材料 电绝缘性愈好。
第二章 材料的特性评价
图2-9 表面经阳极氧化处理的铝壶
第二章 材料的特性评价
2.3 材料的工艺特性 材料的表面处理 表面层改质
3、表面精加工 将材料加工成平滑、光亮、
美观和具有凹凸肌理的表面状态。 通常采用切削、研磨、蚀刻、喷 砂、抛光等方法。
图2-10 表面精加工处理的玻璃杯
第二章 材料的特性评价
2.3 材料的工艺特性 材料的表面处理
表面处理技术是指采用诸如表面电镀、涂装、研磨、抛光、覆贴 等能改变材料表面性质与状态的表面加工与装饰技术。 产品表面所需 的色彩、光泽、肌理等,除少数材料所固有的特性外,大多数是依靠 各种表面处理工艺来取得。所以表面处理工艺的合理运用对于产生理 想的产品造型形态至关重要。
2.2 材料的固有特性 材料的物理性能
5.磁性能
磁性能:是指金属材料在磁场中被磁化而呈现磁性强弱的性能。
铁磁性材料——在外加磁场中,能强烈被磁化到很大程度, 如铁、钻、镍等。
按磁化程度分为 顺磁性材料——在外加磁场中,只是被微弱磁化,如锰、铬、 钼等。

psf塑料 表面处理

psf塑料 表面处理

PSF塑料表面处理1. 简介PSF塑料是一种常用于制造各种塑料制品的材料,其表面处理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PSF塑料表面处理的方法和技术,包括清洁、改性、涂覆等方面。

2. 清洁在进行PSF塑料表面处理之前,首先需要对其进行清洁。

清洁可以去除表面的污垢、油脂和其他杂质,为后续的处理工艺提供干净的基础。

2.1 物理清洁物理清洁通常使用机械或化学方法来去除表面污垢。

常见的物理清洁方法包括喷砂、刷洗和高压水冲洗等。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去除大部分污垢,但对于一些附着较强的污渍可能效果有限。

2.2 化学清洁化学清洁是通过使用溶剂或碱性/酸性溶液来去除表面油脂和其他有机物。

常用的化学清洁剂包括酒精、丙酮、氯仿等。

选择合适的清洁剂需要考虑到PSF塑料的化学性质和表面特性。

3. 改性改性是指对PSF塑料表面进行物理或化学处理,改变其表面性质以满足特定需求。

常见的改性方法包括增加表面粗糙度、增加亲水性、增强耐磨性等。

3.1 表面粗糙度调整通过改变PSF塑料表面的粗糙度,可以提高其润湿性和附着力。

常用的方法包括喷砂、刷洗、抛光等。

这些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表面的粗糙度,提高与其他材料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强附着力。

3.2 表面涂覆表面涂覆是一种常见的PSF塑料改性方法,可以通过在其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来增加耐磨性、耐化学腐蚀性和耐老化性。

常用的涂覆材料包括聚氨酯、环氧树脂等。

涂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PSF塑料的外观和手感,提高产品的价值。

3.3 表面活化表面活化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改变PSF塑料表面的化学结构,增加其亲水性和粘接性。

常见的表面活化方法包括等离子体处理、氧气等离子体处理、UV辐射等。

这些方法能够引入更多的极性基团,提高PSF塑料与其他材料之间的粘接强度。

4. 应用PSF塑料经过表面处理后,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和行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汽车制造:PSF塑料表面处理可以提高汽车外部零部件的耐候性和耐磨性,延长其使用寿命。

不饱和聚酯材料的表面处理方法有哪些

不饱和聚酯材料的表面处理方法有哪些

不饱和聚酯材料的表面处理方法有哪些不饱和聚酯材料是一种高性能合成材料,广泛应用于船舶、汽车、建筑和电子等多个领域。

它的特性是具有优良的抗化学腐蚀性、良好的机械性能和良好的渗透性能。

然而,由于它的表面分子结构特性和物理性质限制,不饱和聚酯材料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如附着力不强、抗老化性不好、易受到化学溶剂侵蚀等。

因此,表面处理是提高不饱和聚酯材料性能的关键环节。

常见的不饱和聚酯材料表面处理方法有:一、化学处理法化学处理法是指利用特定的化学物质对不饱和聚酯材料的表面进行处理。

常见的化学处理剂有氟化物、溴化物、硝化物等。

其中最常用的是氟化物。

氟化物能够增加不饱和聚酯材料表面的亲水性,从而提高其涂层的粘附性和耐污染性。

但是,氟化物存在一定的毒性和挥发性,需要注意使用方法和条件。

二、物理处理法物理处理法是指利用物理原理对不饱和聚酯材料表面进行处理。

常见的物理处理方法有砂洗法、喷砂法、擦拭法、喷涂法等。

其中最常用的是砂洗法和喷砂法。

砂洗法是指用硅砂或玻璃珠等硬质磨料对表面进行喷砂,可以去除表面的污物和杂质,提高表面的光洁度和附着力。

喷砂法是指将高压气体和磨料混合后喷射到不饱和聚酯材料表面,可以去除污物和提高表面的光洁度,但需要注意控制气体和磨料的数量和喷射力度,避免对材料造成损伤。

三、电化学处理法电化学处理法是指将不饱和聚酯材料表面置于电解质中,然后进行电解,利用电极反应将电流转化为化学反应,以改变表面化学性质和结构。

常见的电化学处理方法有阳极氧化、阴阳极反应等。

其中最常用的是阳极氧化。

阳极氧化是指将不饱和聚酯材料表面置于电解液中,然后通过外部电源施加电压,使得阳极表面发生氧化反应,形成氧化层,从而提高表面的耐磨性、耐腐蚀性和耐高温性。

四、辐射处理法辐射处理法是指使用电子束、X射线、紫外线等辐射能量对不饱和聚酯材料表面进行处理。

辐射能量可以改变材料分子的结构和性质,使其表面产生新的化学反应和结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V特种印刷材料的特性一、PVC(聚氯乙烯)材质类PVC材质类通常有PVC软胶(18PHR以上)、硬胶(18度以下)、PVC膜、镭射PVC、水晶条纹PVC、PVC防皮等。

价格较低,易加工。

物理性:透明度较好、比重为1.4、绝缘性能好、干流性好、低毒、收缩率横向为45-50%、纵向为5%。

化学性:对热和光相对不稳定(一般靠加入稳定剂来弥补这一缺陷)表面张力为36-39达因(一般不用表面处理,如印刷上色不稳定,可通过化学表面处理法氧化处理)、防气候变化、含有的添加剂有:“填充剂、抗氧化剂、润滑剂、抗静电剂(此二项会影响表面张力)、增塑剂、稳定剂(此二项对身体有害)。

二、PET(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材质类PET材质类通常有PET硬片、PET薄膜、(价格较高)。

物理性:透明度极高、比重为1.33、PET强度比PVC高20%以上、耐冲击性好、耐低温、耐折性好、光泽度比PVC好、易成型、拉伸强度为>45MPA、但不耐晒。

化学性:抗紧外线、抗幅照、耐腐蚀、表面张力为41-42达因(无需作表面处理)三、PP材质类PP材质通常有PP板、PP薄膜(价格最低、但加工难度大,粘接效果较差)物理性:较透明度一般、比重为0.91、无毒、无味、耐高温、强度高、比PE弹性好、机械性能好、阻气阻水性好,阻氧性差、容易皱折。

化学性:表面张力为29-30达因(如要印刷加工,则需通过电晕处理使其表面张力达到40达因以上),。

含有的填加剂有:抗静电剂、爽滑剂、填充剂、阻燃剂等。

四、EV A材质类EV A材质类通常有EV A软、硬胶片、EV A发泡料等(易加工但加工过程易皱折。

无毒、是PVC很好的代替材料)物理性:透明、比重为0.93-0.94、无毒、无味、表观致密、弹性优良。

化学性:低温脆点为-70℃,溶点84-95、含有的添加剂为:爽滑剂、抗粘剂。

五、TPU材质类(价格贵)TPU材质通常有TPU软胶片、TPU防皮(随着发达地区对环保的关注,近年来此种材料已用于多个行业,由于价格昂贵的原因,所以比较适合发达国家使用。

)物理性:透明、比重为1.2、弹性好、抗静电、耐磨损、环保、经过大阳照射易熔化、。

化学性:无铅无毒、耐低温冲击、用火烧无烟。

表面张力(用电晕处理法处理)测试方法1、油墨粘度测试(用4号粘度杯测试)。

2、殊材料表面张力测试(配制达因液测试特殊材料表面的张力)。

3、UV光源波长测试。

4、特殊材料表面处理(电晕处理、化学处理、火焰处理等)。

5、印刷前油墨色序编排。

6、首件确认测试(用指甲刮试、用胶带粘试、反折测试以及用布浸湿溶剂再搓已干的印纹)。

影响材料表面张力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影响其表面张力的原因有两种1、本身化学结构决定的。

(由于大多数塑料属于非极性的高分子,其表面对油墨的亲和力都比较差,只要表面张力小于38达因的材料就不易印刷。

2、添加剂决定的。

影响表面张力的添加剂有抗静电剂、爽滑剂、增塑剂等,而且这些物质很容易析出而汇集于材料表面形成无定形层,使这些印刷材料表面的润性能变差。

判断是否是添加剂引起的可用酒精基丙酮或醋酸乙脂擦洗表面,待干燥后再用相同的油墨及相同的条件去印刷,如果处理后的表面印刷牢度比原来好,那说明明添加剂的问题,当证实添加剂的存在时后,就不能再用这种材料印刷。

表面张力的解决方法有以下几种A:电晕处理:电晕处理的原理是经过有高压存在的两电极间,高压使电极间的空气发生电离,并使电极间产生电子流,电子在材料表面打成肉眼看不风的小孔,使材料表面形成极性,便于印刷油墨吸附。

B:火焰处理方法:适用于小型塑料容器的表面处理,其目的在于用高温使表面去污,并溶化膜层表面,提高表面粘附油墨的性能。

将待处理的容器投入煤气火焰中,火焰内芯长度控制在6~19mm,火焰芯顶端至表面为6~25mm,接触时间为0.1~1s,旋转速度为100~150转/min。

火焰中含有处于激发状态的O、NO、OH和NH等自由基,它们能从高聚物表面把氢抽取出来,随后按自由基机理进行表面氧化,并引入了一些极性的含氧基团,发生断链反应。

聚烯烃经火焰处理后形成了极性基团,润湿性得以改善,而粘接性的改善则由于极性基团改善了润湿性以及产生断链而相对改善。

火焰处理效果较好,无污染,成本低廉,但操作要求严格,如不小心会导致产品变形,使成品报废。

目前主要应用于较厚的塑料制品的表面处理,不适合塑料薄膜的表面处理。

C:化学处理法:印刷前利用氧化剂对PP、PE材料的表面进行处理,使其表面生成羟基、羰基等极性集团,同时得到一定程度的粗化,以提高油墨与其表结合牢度。

常采用重铬酸钾—硫酸溶液处理聚烯烃表面,处理液的配方,处理时间和温度,都对处进效果有一定的影响,一般来说,处理时间长,处理温度高、效果越好,但时间过长或温度过高,虽然增加了表面极性,同时将引起表面氧化、老化,粘接强度反而降低;化学处理法是应用较早的一种表处理法,对于印刷,复合前薄膜的表面处理效果好,使用简便、经济,但需较长的处理时影响了生产效率;并且处理液一般都具有化学侵蚀性,造成环境污染及对人体的危害,目前较少采用这种工艺,一般只在不便使用其他处理方法的情况下才采用这种表面处理工艺。

D:光化学处理法:一般是利用紫外线照射高其表面,使其引起化学变化,达到改善表面张力,提高润湿性和粘合性的目的,紫外线照射使高聚物表面发生裂解、交联和氧化。

但要想得到较好的光化学处理效果,必须选择适当波长的紫处线,例如用波长为184mm的紫外线照射聚乙烯表面能使其表面发生交联,但如改用2537A的波长则难有相同效果。

如果在被处理的材料表面使用光敏剂可以使光化学处理更为有效,二苯甲酮是较好的光敏剂,当用紫外线处理后,它会被E:涂层处理法:涂层处理法是在薄膜上涂以特定的涂料,以改变其表面吸附性能。

涂料配方如下表:将上述配方制成的涂料在塑料薄膜表面涂布,风干10s后,用高压水银灯照15s,固化后,即可提高薄膜表面的张力。

涂层处理法的处理效率太低。

F:等离子体处理等离子体是电离了的气体。

它由电子、离子和中性粒子3种成分组成,其中电子和离子的电荷总数基本相等,故整体是电中性的。

通过放电装置将电离的等离子体中的电子或离子打到承印物表面,一方面,可以打开材料的长分子链,出现高能基团;另一方面,经打击使薄膜表面出现细小的针孔,同时还可使表面杂质离解、重解。

电离时放出的臭氧有强氧化性,附着的杂质被氧化而除去,使承印物表面自由能提高,达到改善印刷性能的目的。

G:低温等离子体处理低温等离子体中粒子的能量一般约为几个至几十电子伏特,大于聚合物材料的结合键能(几个至十几电子伏特),完全可以破裂有机大分子的化学键而形成新键;但远低于高能放射性射线,只涉及材料表面,不影响基体的性能。

处于非热力学平衡状态下的低温等离子体中,电子具有较高的能量,可以断裂材料表面分子的化学键,提高粒子的化学反应活性(大于热等离子体),而中性粒子的温度接近室温,这些优点为热敏性高分子聚合物表面改性提供了适宜的条件。

通过低温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材料表面发生多种的物理、化学变化,或产生刻蚀而粗糙,或形成致密的交联层,或引入含氧极性基团,使亲水性、粘结性、可染色性、生物相容性及电性能分别得到改善。

在适宜的工艺条件下处理PE、PP、PVF2、LDPE等材料,材料的表面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引入了多种含氧基团,使表面由非极性、难粘性转为有一定极性、易粘性和亲水性,有利于粘结、涂覆和印刷。

H:薄膜的表面处理薄膜的表面处理目前通常采用电晕处理(CORONA)工艺,电晕处理装置结构如下图所示。

电极一端用金属电极,另一端用硅胶辊,塑料薄膜穿过放电间隙,在放电间隙中电晕放电即可形成低温等离子体区。

处理过程中,单位面积的处理能量为:W=P/(V·L)=ui/(V·L)式中u——加在金属电极上的处理电压;——处理电流;——处理电极宽度;——走料速度。

θ的θ与W(J/m2)关系曲线。

当然,处理电流的大小与金属电极和硅胶辊之间的放电面积、间隙和频率有关。

间隙一般不能太小(通常2~3mm),太小放电架的加工成本会大幅提高,且金属电极在工作时会受热变形而出现刮膜现象。

在处理频率较低时,要达到一定的处理功率P,可提高加在金属电极上的处理电压,但过高的处理电压容易击穿被处理的薄膜降低薄膜的阻隔性和使薄膜的未处理面也呈现出较高的达因数,给焊接带来困难。

为避免击穿可加大金属电极和硅胶辊之间的放电面积。

用较高的频率处理,这些问题则可改善,且金属电极和硅胶辊之间的放电面积可以比较小。

但过高的处理频率会因硅橡胶的介质损耗而降低处理效率。

根据实验,处理频率为16~20KHZ对硅胶辊放电架较佳。

实际上电晕处理也是一种低温等离子体处理。

利用高频(中频)高压电源,在放电刀架和刀片的间隙产生电晕放电而形成低温等离子体区。

这种方法即叫电晕处理,也称电子冲击或电火花处理。

其处理作用为:①通过放电,使两极之间的空气电离,在薄膜的表面形成低温等离子区使薄膜的表面达到改性。

另外空气中的氧气在高频电场中电离,产生臭氧,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以立即氧化塑料薄膜的表面分子,使其由非极性转化为极性,表面张力得到提高。

②电子冲击后,使薄膜表面产生微凹密集孔穴,使塑料表面粗化,增大表面活性。

注意事项:经过以上几种表面处理后的材料经过一段时间后表面张力又会降低,所以最好在印前三天内作表面处理,最迟不应超过七天,并且要注意的是在印前一定要作达因测试。

不够38达因的材料一定要作表面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