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城邦政治的目标与管理者的品德
➢ 管理者的品德是有别于一般公民的品德的。在理想城邦体系中,公民必须兼具管 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品德。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品德虽属相异,“但好公民必须修 习这两方面的才识,他应懂得作为统治者怎样治理自由的人们,而作为自由人之 一又须知道怎样接受他人的统治。”
➢ 在理想城邦中,虽然明哲是善德中唯一专属于管理者的德行,其他德行如节制、 正义、勇敢等则双方应该同样具备。这种注重管理者政治道德修养在国家政治系 统中占有绝对重要作用的思想和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德治模式极为相似 。亚 里士多德进一步指出,一个城邦中参与政事的公民只有具有善德,才能成为善邦。 那么,每一公民怎样才能成为善人呢?他认为一般可通过三种途径达成:天赋、 习惯和理性。
•
点点 。击
《亚
此
处
添
加 正 文 ,
政里
文
字
是
您 思 想 的
治士
源自文库
提
炼
,
请
尽 量 言 简
学多
意
赅
的
》 德 阐
述 观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和思想家,其研究范围涉及哲学、伦理、 历史、逻辑、语言、政治、生物等诸多 科学部门。一生著述甚丰,其著作据说 有数百种之多,流传下来的也有几十种。 主要有《物理学》、《伦理学》、《政 治学》和《逻辑学》等。
其次,他对“政治学上的善就是‘正义’,正义以公共利益为依据”的阐述,突 出公共利益的至上性,在现代社会的政治治理和政治管理原则中是值得借鉴的。
再次,他对有关管理者德性的阐述中,强调管理者不仅要具有一般公民的节制、 正义、勇敢的德行,而且更要具有理性、智慧和明哲的品德,强调管理者政治道 德修养在国家政治系统中占有绝对重要作用的思想,在今天的政府管理思想中具 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 而公民们要具备这样的素质,就要依赖于管理者所订立的教育方针。因而,教育 的作用尤为重要。“邦国如果忽视教育,其政制必将毁损”。亚里士多德所确立 的教育宗旨是:
理想城邦中公民们当然要有任劳和作战的能力,但他们必须更擅长于闲暇与和平 的生活。他们也的确能够完成必需而实用的事业;但他们必须更擅长于完成种种 善业。
➢ 既然中庸是最好的品德,那么人们所赋有的善德就应当以中间境界为最佳。在亚 里士多德看来,处在这种境界的人们最能顺从理性,趋向这一端或那一端—— 过美、过强、过贵或太丑、太弱、太贱、太穷——的人们都是不愿顺从理性引 导的。
➢ 一个城邦作为一个社会而存在,总应该尽可能由相等而同样的人们所组成,这样, 中产阶级就比任何其他阶级都较为稳定。中产阶级普遍有一个长处,他们很少野 心。他们既不像穷人那样希图他人的财物,也不像富人那么多足以引起穷人的觊 觎。既不对别人抱有任何阴谋,也不会自相残害,他们过着无所忧惧的平安生活。 于是,很明显,“最好的政治团体必须由中产阶级执掌政权”。
➢ 现今的管理理念太注重技术操作、数理分析、系统模型等诸多事实判断,而忽视 了人的价值,人的理性。亚里士多德有关管理者的善德、智慧、明哲、理性的思 想是很值得我们现代政府和管理者反思的。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只要按照亚 里士多德有关“善”的理念或“正义”的原则组建政治制度,建构社会秩序以及 评定政治价值,政治系统才能稳固,社会生活才能和谐。
二、城邦政治的目标与管理者的品德
➢ 于是,亚里士多德把善、幸福和正义看成城邦政治的目标,他指出,政治学是一 切学术中最重要的,其终极目标是人间的至善:“政治学上的善就是‘正义’, 正义以公共利益为依据。” 由此可见,亚里士多德心目中的城邦,就是人类达 到道德和理智生活这一最高目的的政治共同体。
➢ 在亚里士多德的理想城邦中,轮番为治是所拟定的最好的政制,公民内部平等, 既是统治者,又是被统治者,但每个公民在国家中的地位则以其才德为依据。因 而对城邦管理者以及被管理者而言,具备良好的才德成为能否创建最优良政体的 关键。由于城邦以至善为目的,要真正配上城邦这一名称而非徒有虚名,就必须 关心德性问题。
➢ 作为西方政治学的创始人,亚里士多德在西方历史上第一次对学科进行了分类, 使政治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确定了政治学的研究对象、范围、目的和研究 方法等,对政治学的基本范畴和原理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建立了完整的学科 体系。关于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他指出,所有学科都是为了实现某种善的 目的,而这些目的中最高的应属政治学,因为它是研究城邦“至善”的科学。
三、中庸管理思想
➢ 在对现实政体的类别进行详细考察的基础上,亚里士多德提出“为政应尚中庸” 的管理原则。“真正的幸福生活是免于烦累的善德善行,而善德就在行于中 庸——则适宜于大多数人的最好的生活方式就应该是行于中庸,行于每个人都 能达到的中庸。” 他所谓“中庸”,指的是过无不及,自制温和,调和适中, 中道平衡,不走极端,以中间境界为最佳。因为这种境界最能够顺从理性,是适 宜于大多数人、且也是大多数人所能做到的最好的生活方式 ,这与孔子的中庸 之道或有相似之处。
点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01 亚里士多德及其政治学
点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02 城邦政治的目标与管理者的品德
点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03 中庸管理思想
点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04 依法管理思想
点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05 管理权的来源、归属、及分配原则
目 录
一、亚里士多德及其《政治学》
➢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生于希腊北部的斯塔吉拉城。父亲是马其顿国王的御医, 母亲出身于富有的家庭。17岁时奔赴希腊文化中心雅典,进入“阿卡德米”学 园,师从柏拉图学习并从事研究达20年之久。公元前347年柏拉图去世后离开学 园,于公元前343年,接受了马其顿王腓力二世的邀请,担任年仅13岁的亚历山 大的教师。公元前335年,亚历山大东征,亚里士多德返回雅典,并创办“吕克 昂”学园。在那里,他招收生徒,致力于人文知识诸方面的研究及讲学。亚里士 多德亲自授学,且形式独特,常与学生边散步边讨论学术问题,因之后人称亚里 士多德学派为“逍遥学派”。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死后,雅典掀起了反马其 顿运动,他因与马其顿王室的关系而受到牵连,并被控告不敬神和对雅典不忠, 不得不逃离雅典。次年在优卑亚岛辞世,终年63岁。
第二,凡是平民政体中存在较多的中产阶级,分享较大的政权,显示着中间性 格。
第三,最好的立法家都出身于中产家庭,梭伦、莱喀古士、嘉隆达斯等都是例证。 ➢ 中产阶级执政虽然是理想政体,但世间大多数政体或是平民或是寡头,原因如下: 第一、在大多数的城邦中,中产阶级一般是人数不多的;有产者们和平民群众两
即要防止腐败 ➢ (10)平民政体应顾全富室,寡头政体应济助贫户。
三、中庸管理思想
Add the sub title
三、中庸管理思想
➢ 亚里士多德认为,凡邦内中产阶级强大,足以抗衡其他两个部分而有余,或至少 要比任何其他单独一个部分强大,则中产阶级在邦内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他 两个阶级谁都不能主治政权——这就可能组成优良的政体。这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唯有中间形式的政体可以免除党派之争,凡邦内中产阶级强大的,公民之 间就少党派而无内讧。
第二、倘使富户和贵族阶级在质方面的优势足以抵偿自己在量方面的劣势而有余, 即质与量不平衡,这里就会产生寡头政体。
第三、倘是中产阶级的人数超过其他两个部分,或仅仅超过两者之一,就可能建 立一个持久的共和政体。
三、中庸管理思想
➢ 如果各种政体发生内讧和革命,亚里士多德认为,应保持权利平衡、防止权力滥 用:
➢ 《政治学》是一部专门讨论城邦政治问题和原理的著作。现存《政治学》分八卷, 卷一论述城邦的起源、目的、本质;卷二论述理想城邦的原则,其中对柏拉图的 “理想国”进行了批判;卷三研究城邦的性质及公民的本质,由公民的性质而论 及不同的政体;卷四、五、六研究现实的城邦,尤重对平民政体和寡头政体的分 析,涉及它们倾覆或衰落的原因及保持稳定的途径等;卷七、八讨论理想城邦的 规划。
个对立的部分,其中任何一方倘若占了优势,他们就压迫中产阶级,把政治制度 拖向他们自己所主张的方向,或者树立平民政体,或者建成寡头的政体。 第二、平民群众和财富阶级之间时时发生党争,不管取得胜利的是谁,占了上风 的一方总不肯以公共利益和平等原则为依归来组织中间形式的政体,他们把特权 看做党争胜利的果实,抢占到自己的手中后,就各自宁愿偏向平民主义或寡头主 义而独行其是。 第三、应归咎于希腊两个称霸的大邦(雅典和斯巴达),两邦都坚持自己的政体: 一个往往指使它所领导的各邦组织平民政体,另一则就其势力所及而树立寡头政 体,两邦都只顾本邦的便利而忽视各个属邦的公益。
➢ (1)对于各个要素业已调和好的政体,最切要的事情莫过于禁绝一切违法的举 动,尤其应该注意到一切容易被忽视的小节
➢ (2)一切欺蒙人民的方法都不足置信,世人的经验证明欺蒙的诡计并无实效; (3)官员要遵守正义原则,并限制职官的任期
➢ (4)执政的人要爱重邦国,熟虑敌害,把远祸看做近忧,使全邦人民常常处在 戒备状态
二、城邦政治的目标与管理者的品德
➢ 上述是有关亚里士多德的城邦政治目标与管理者品德的思想。其中包括“自然成 长论”、城邦优先论、至善论、轮番为治论、德性论、社会分工论、理性论以及 教育论等诸多论断。除了某些受历史局限性的论断外,其中的许多论断在今天仍 然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首先,在城邦优先论中,亚里士多德强调城邦优于个人和家庭,虽然有整体主义 色彩,但它对现代社会过分强调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政治管理思想具有启示作 用。
二、城邦政治的目标与管理者的品德
➢ 在《政治学》开篇,亚里士多德开宗明义地指出,一切社会团体的建立,其目的 总是为了完成某些善业——所有人类的每一种作为,在他们自己看来,其本意 总是在求取某一善果。他把这种“至高而广涵的社会团体定义为城邦,即政治社 团(城市社团)。”
➢ 亚里士多德从“自然成长论”的角度论述了城邦的形成。他认为,“人类自然是 趋向于城邦生活的动物 。人类的这种合群的性情驱动了人类共同规模的扩大。 首先,人类和一般的动物以及植物相同,都要使自己遗留形性相肖的后嗣,所以 出于生理的自然而产生男女配偶,即男女关系;接着,为了共同保全而出现了统 治者和被统治者的结合,那些有理智而遇事能操持远见的人成为统治的主人,有 体力且能担任由他人所安排的劳务的,自然就成为被统治者,处于奴隶从属地位。 男女关系、主奴关系的结合,便产生了家庭。而为了满足更广大的生活的需要, 便由若干家庭联合组成村坊。等到若干村坊联合在一起时,城邦就出现了,社会 也就进化到高级而完备的境界,人类的生活可以获得完全的自给自足。城邦不同 于其他如村坊或某种同盟的社会团体,其“在本性上先于个人和家庭”
➢ 亚里士多德从分工角度对公民品德的一些概念做了说明。他指出,作为一个团体 中的一员,公民之于城邦恰恰好像水手之于船舶。既然按照各人的才能分配各人 的职司,每一名水手所应有的品德就应当符合他所事的职分。除了符合这些专职 品德外,显然,还须有适合于全船水手共同品德的普遍定义:各司其事的全船水 手实际上齐心合力于一个共同的目的,即航行的安全。与此相似,公民们的职司 固然各有分别,而保证社会全体的安全恰好是大家一致的目的。公民既成为他所 属政治体系中的一员,他的品德就应该符合这个政治体系。
➢ (5)执政者要凭借城邦的法度和自己的行动防止内讧和争吵,要有远见(6) 根据邦内的经济状况调整公民的财产资格
➢ (7)不让任何人在政治方面获得脱离寻常比例的超越地位 ➢ (8)密切关注私人的生活,对私人生活特殊的人进行监督,注意特别兴盛起来
的部分;设法加强中产阶级 ➢ (9)一切政体都要订立法制并安排它的经济体系,使执政的官员不能假公济私,
三、中庸管理思想
➢ 既然最优良的政体实难实现,亚里士多德就采取退而求其次的态度,认为共和政 体中综合了平民政体和寡头政体的有益要素的政体,因而是一种理想政体。他指 出,混合政体必须求取质量间的平衡,“所谓‘质’是指身份、财富、文化和门 望;所谓‘量’是指人数的多少。质量间平衡有三条成例:
第一、倘穷人为数众多,在量这方面的优势实际超越了另部分人在质方面的优势, 即量与质不平衡,这里自然就得建立一个平民政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