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创新,传承戏曲精髓[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创新,传承戏曲精髓

摘要:作为省文化厅主管的湖南省唯一一所公办艺术类高等院校,在湖南戏曲,尤其是花鼓戏的传承和发展中,大胆探索,勇于创新,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戏曲表演人才。关键词:发展;创新;传承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4-0046-01

中国传统戏剧表现形式的戏曲表演,是一种融合了对白、歌唱、舞蹈、音乐等多种表演方式的综合体,作为戏曲表演的重要分支湖南戏曲表演,以自己独特的唱腔、音乐、表演形式屹立于中国戏曲表演之林。湘剧、花鼓戏、祁剧、湘昆、阳戏、花灯戏、傩戏、苗剧、侗戏等19个湖南地方戏剧为百花争艳的戏剧剧坛增添了绚丽的色彩。如何在学院教学中,将极具地方特色的湖南戏曲引入校园教学,传播戏曲文化,传承戏曲精髓一直是湖南艺术院校所思考和探索的。

具有60多年办学历史的湖南艺术职业学院,经过多年的教学沉淀和积累,教学特色鲜明,人才培养效果显著,培育出了张也、雷佳、王丽达、吴军、瞿颖等一大批享有盛誉的艺术明星和演唱家,被形象的称为“湖南艺术家、明星的摇篮”。戏曲表演专业是学院最具特色的一个品牌专业,也是湖南省培养高等戏曲表演人才的最高学府。学院在传承和发展戏曲表演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做出了有益尝试。

一、大胆探索,勇于创新

湘剧是湖南戏曲的一枝奇葩,吸收昆腔、皮黄等声腔,形成一个包括高腔、昆腔、的多声腔剧种,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基于湘剧的传统教学,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戏剧系的专业教学团队,秉承保护湘剧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宗旨,大胆探索,创新保护和传承的新途径,充分利用湘剧表演艺术家彭俐侬的教学、表演、影视资料,成功将“彭俐侬湘剧表演艺术”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中,向学生传授讲解这一表演艺术,为湘剧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学院不断提高文化自觉,勇于当担,主动承担起传承湖南戏曲花鼓戏的重担,作为花鼓戏教学的最高学府,学院在戏曲表演专业方面取得的成绩不断提升了文化自信:戏曲表演专业2005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改革试点专业;2008年立项为“湖南职业院校精品专业”;2009年戏曲表演核心课程“湖南花鼓戏声腔”成功立项为省级精品课程;2010年成功入围国家级精品课程。2012年在原有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建设和完善,“湖南花鼓戏声腔”课程又入围“国家级精品课程资源共享”项目;2012年5月,学院在实验剧院举办了湖南首次花鼓戏声腔演唱会,演员全部由戏剧系舞台实践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诙谐幽默的《媒公调》《卖杂货调》,展现刘海与狐仙爱情绝唱的《中秋调》和《比古调》,表现陈世美复杂矛盾心情的《新编老辞店调》,《祖国的好河山寸土不让》《木马调》《巴山古渡觅尚林》《蝶恋花·答李淑一》《瓜子红》

《洗菜心》《野菊花》等让现场的观众沉醉于戏曲表演的无穷魅力中。

从2009年至今,依托戏曲表演专业,在剧目创作创新中,学院成功创排、参演现代花鼓戏《五十二家别墅》、《潇湘红叶》,以及全景式戏剧歌舞史诗《花鼓春秋》,新型湘剧《白兔记2012》,魔幻音乐剧《刘海砍樵》和话剧《永不凋谢的姊妹花》等一批获全省、全国大奖的精品剧目。2013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文化部办公厅、国家民委办公厅公布的首批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

范专业点中,学院花鼓戏表演专业成功入选,成为首批示范专业点之一。

二、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提升教学质量

针对戏曲表演专业生源紧张、没有好的学生苗子和毕业学生就业不景气的的现状,学院以传承戏曲精髓为基点,结合学生的就业导向,定期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以湖南演艺职业教育集团为依托,深入行企业,论证调整,合理制定戏曲表演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了本专业培养的是熟悉戏曲表演的基础理论、掌握戏曲表演的基本技能、熟悉表演综合体现的基本规律,具有综合运用知识技能,拥有完成人物形象塑造的创造能力、具有较高的综合文化艺术素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为全面落实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剧团全过程参与教学、教学全方位服务剧团”。学院坚持“围绕舞台,造就人才”,“追求卓越,不厌平凡”的办学理念;“出人才,出作品”。学院一直致力于“校

团结合”、“订单式”等多种培养形式,与湖南省湘剧院、省花鼓戏剧院、湖南星河演出公司等单位紧密合作,打造了“以剧目带动教学、以创作深化教学、以展演促进教学、以舞台检验教学”的“教学演”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增加了学生的舞台实践技能,毕业即能登台演出,实现在校学习与就业平台的零对接。

在不断的传承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将本土戏曲元素转化成戏曲表演专业的教育教学资源,纳入课程建设体系中,让学生通过对戏曲表演专业的学习,加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本土戏曲文化的热情,让更多的人走进戏曲、了解戏曲、学习戏曲、热爱戏曲,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戏曲学生生源紧张,没有好苗子的窘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