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
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总计

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总计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发展。
为了有效防控布病的传播和流行,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畜牧业的稳定发展,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以下是对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的总结。
一、布病的基本情况布鲁氏菌病是一种全球性的疾病,在我国也有一定的流行范围。
其主要传染源是患病的家畜,如牛、羊、猪等,人主要通过接触患病动物的分泌物、排泄物,或食用未经过消毒的奶制品、肉类等途径感染。
布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有发热、多汗、关节疼痛、乏力等,严重者可导致关节畸形、劳动能力丧失等。
二、防治工作的开展情况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布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建立了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为布病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2、开展监测与预警建立了完善的布病监测网络,加强了对家畜和人群的监测工作。
定期对家畜进行检疫和抽检,及时发现和处理患病动物;对医疗机构报告的疑似病例进行及时调查和诊断,掌握疫情动态,发布预警信息,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3、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如电视、广播、报纸、网络、宣传册等,广泛宣传布病的危害、传播途径和防治知识,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组织开展了布病防治知识培训,提高了医务人员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4、强化防控措施(1)家畜免疫对易感家畜进行布鲁氏菌疫苗免疫接种,提高家畜的免疫力,减少疫情的发生。
(2)检疫净化加强家畜的检疫工作,对检出的阳性动物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逐步净化畜群。
(3)消毒灭源定期对养殖场、屠宰场等重点场所进行消毒,消灭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
(4)规范养殖行为加强对养殖户的管理,指导其科学养殖,做好个人防护,避免感染布病。
5、做好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医疗机构严格按照诊断标准,对疑似病例进行诊断和排查,确保病例的及时发现和诊断。
对确诊病人,按照规范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提高治愈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

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布鲁氏菌病(B r u c e l l o s i s,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以感染家畜为主的人兽共患的传染病。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 I E)将其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为了预防、控制和净化布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有关的法律法规,特制定本规范。
1、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动物布病的诊断、疫情报告、疫情处理、防治措施、控制和净化标准。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从事牛、羊、猪、鹿、犬等布病易感动物的饲养、经营和动物产品的生产、经营,以及从事动物防疫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2、诊断本病依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做血清学实验或细菌分离。
2.1流行特点人和多种动物对布鲁氏菌易感。
动物中羊、牛、猪的易感性最强。
母畜比公畜,成年畜比幼年畜发病多。
在母畜中,第一次妊娠母畜发病较多。
带菌动物,尤其是病畜、流产胎儿、胎衣是主要传染源。
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是主要的感染途径,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粘膜等感染。
常呈地方性流行。
人主要通过皮肤、粘膜和呼吸道感染。
2.2临床症状潜伏期一般为14~180天。
最显著症状是怀孕母畜发生流产,流产后可能发生胎衣滞留和子宫内膜炎,从阴道流出污秽不洁、恶臭的分泌物。
新发病的畜群流产较多,老疫区畜群发生流产的较少,但发生子宫内膜炎、乳房炎、关节炎、胎衣滞留、久配不孕的较多。
公畜往往发生睾丸炎、附睾炎或关节炎。
2.3病理变化主要病变为生殖器官的炎性坏死,淋巴结、肝、肾、脾等器官形成特征性肉芽肿(布病结节)。
有的可见关节炎。
胎儿主要呈败血症病变,浆膜和粘膜有出血点和出血斑,皮下结缔组织发生浆液性、出血性炎症。
2.4实验室诊断2.4.1细菌学诊断2.4.1.1显微镜检查采集流产胎衣、绒毛膜水肿液、肝、脾、淋巴结、胎儿胃内容物等组织,制成抹片,用柯兹罗夫斯基染色法染色,镜检,如果发现有红色球杆状小杆菌时,而其它菌为蓝色,即可确诊。
布病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布病防治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布病是一种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对人类和动物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布病的传播,制定并实施科学的防治工作方案至关重要。
二、目标与原则。
1. 目标,全面提高人畜布病的防治水平,减少病例发生率,保障人畜健康。
2. 原则,科学防治、综合治理、全民参与、精准施策。
三、工作内容。
1.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开展布病防治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布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促进社会各界共同参与防治工作。
2. 加强监测预警。
建立健全的监测预警体系,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对疫情高发区域和重点人群进行重点监测,提前发现和阻断疫情传播。
3. 完善防控措施。
加强养殖环境卫生管理,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消毒和清洁,控制病媒传播;加强畜禽疫苗接种,提高动物免疫力,减少疫情暴发的可能性。
4. 加强医疗救治。
提高医疗机构对布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加强对患者的隔离和治疗,减少病例的传播风险。
5.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邻国的合作交流,共同制定布病防治方案,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共同应对跨国传播的风险。
四、保障措施。
1. 资金保障,加大对布病防治工作的资金投入,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2. 政策支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养殖场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提高防控意识。
3. 人才培养,加强对布病防治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防治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五、总结。
布病的防治工作事关人畜健康,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加强监测预警、完善防控措施、加强医疗救治和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布病的传播,保障人畜健康。
希望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全社会共同努力,共同为布病防治工作贡献力量。
布病防治工作计划

布病防治工作计划一、布病概述布病,全称为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该病的传染途径主要为接触染病动物或其分泌物、食用不洁食物等。
布病对人体和畜禽造成的危害极大,严重威胁着公共卫生和畜牧业的发展。
二、布病防治现状分析当前,我国的布病防治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防治工作缺乏科学规划、防控措施不够全面、监测体系不够健全等方面。
由于人民群众的防病意识不强,加之一些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导致了病情的频繁发生和传播。
三、布病防治工作计划1. 开展宣传教育加大对布病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病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普及布病的相关知识,引导人们正确对待和预防布病。
2. 健全监测体系建立健全的布病监测体系,加强对病情的监测和趋势预测,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的蔓延。
开展对人群、畜禽等重点监测对象的定期体检,做好疑似病例的排查和报告工作。
3. 完善防控措施建立健全的防控体系,完善针对性强的防病措施和紧急处理方案。
加强对患病动物的隔离和处理,控制病情的蔓延。
对于疫情严重的地区,可以采取紧急隔离和封控措施,遏制疫情扩散。
4. 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建立协同作战机制,提高布病疫情的应急反应能力。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防疫措施和应急预案的实施效果,提前为应对突发情况做好准备。
五、总结与展望布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对人畜造成的危害不可忽视。
为了有效控制和预防布病的传播,必须加大防治力度,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治计划。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最终实现布病的根治和消灭。
希望我们的布病防治工作计划能够取得成功,为社会的健康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布病管理工作计划

一、背景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主要侵害人及家畜。
近年来,我国布病疫情呈上升趋势,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威胁。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布病疫情,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特制定本管理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1. 降低布病发病率,实现布病疫情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2. 提高布病防治能力,确保疫情及时发现、报告、诊断、治疗和预防。
3.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对布病的认识,形成全民参与防治的良好氛围。
三、工作措施1. 加强疫情监测与报告(1)建立健全布病疫情监测网络,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进行定期监测。
(2)严格执行布病疫情报告制度,确保疫情信息及时、准确上报。
2. 加强病例诊断与治疗(1)提高布病诊断水平,规范诊断流程,确保病例得到及时诊断。
(2)加强布病治疗研究,推广有效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
(3)开展病例随访,了解病情变化,确保患者得到全程管理。
3. 加强疫苗接种与预防(1)加大疫苗接种力度,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降低感染风险。
(2)加强职业暴露人群的预防措施,降低职业暴露风险。
(3)开展布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
4. 加强科研与人才培养(1)加大布病防治科研投入,提高布病防治技术水平。
(2)加强布病防治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素质。
5.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1)积极参与国际布病防治合作项目,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2)加强国际学术交流,提高我国布病防治水平。
四、工作保障1. 组织保障:成立布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2. 资金保障:加大布病防治经费投入,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实施。
3. 人才保障:加强布病防治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素质。
4. 监督保障:建立健全布病防治工作监督机制,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五、工作期限本管理工作计划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25年。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将努力降低布病发病率,实现布病疫情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布病防控五年方案

布病防控五年方案引言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畜健康问题。
为了有效防控布病,制定布病防控五年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探讨该方案的重要性、具体内容和实施策略。
重要性1. 经济影响布病对畜牧业造成严重的损失,包括动物死亡、生产能力下降和贸易壁垒等。
通过制定布病防控五年方案,可以减少经济损失,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公共卫生问题布病不仅对动物健康造成威胁,还会通过人畜接触传播给人类。
布病在人类中引起的症状包括高热、关节炎和内脏器官受损等。
制定布病防控五年方案,有助于保障人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方案内容1. 加强监测和报告通过建立布病监测网络,及时了解疫情动态,并建立完善的报告机制。
同时,加强对布鲁氏菌的检测技术研究,提高准确性和敏感性。
2. 加强预防接种制定并实施布病疫苗接种计划,确保畜牧业生产者充分认识到接种的重要性,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和支持。
3. 强化兽医监管建立健全兽医监管体系,加强对兽医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加大力度打击非法贩卖布鲁氏菌和感染动物的行为,保障兽医卫生工作的顺利开展。
4. 完善动物运输和交易管理加强对动物运输和交易的监管,建立健全的动物追溯体系,确保动物交易环节不成为布病传播的通道。
5. 防控措施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布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渠道,传播布病防控知识,促进广大群众积极参与防病工作。
实施策略1. 多部门合作制定布病防控五年方案需要多个相关部门的密切合作,包括农业、卫生、公安等。
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合作,确保方案的顺利实施。
2. 加强科研支持布病防控需要依靠科学研究提供支持。
加大对布病相关研究的资金投入,鼓励科研机构和高校参与布病防控研究,提高防控策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 完善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
对于违反布病防控规定的行为,依法严惩,形成有效的法律威慑力。
布病的方案

布病的方案布病的方案概述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常见于牛、猪、狗等动物身上,也可通过接触感染牛奶、乳制品、肉类等食品而传播给人类。
本文将介绍预防布病的一些方案和方法。
方案一:加强动物检疫和监测布病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途径传播,因此加强动物检疫和监测是防控布病的重要环节。
1. 建立完善的动物检疫机制,对进出口动物进行严格的检疫,防止携带布鲁氏菌的动物进入我国。
2. 对养殖场和屠宰场动物进行定期检测,及时排查、隔离和治疗疑似感染动物,阻断疫情传播。
方案二:加强养殖管理布鲁氏菌可以在动物体内潜伏,因此加强养殖管理也是预防布病的重要措施。
1. 确保动物饮水、饲料的卫生安全,避免受到布鲁氏菌污染的食品。
2. 加强动物的禽舍、畜舍、饲养设施的清洁消毒工作,减少病原菌的滋生和传播。
3. 进行合理的免疫接种,根据兽医的建议,给动物进行定期的疫苗接种,提高动物的免疫力。
方案三:加强个人防护人类是布鲁氏菌的感染主体,因此加强个人防护也是预防布病的重要手段。
1. 接触动物时,尽量避免直接接触拥有高感染风险的动物,如既往感染过的动物。
2. 在与动物接触后,及时洗手、消毒,避免口腔、眼睛、鼻腔等部位与污染物接触。
3. 避免食用未经处理的生乳制品、生肉类等易受布鲁氏菌污染的食品。
方案四: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布病的认知和防护意识,也是预防布病的重要途径。
1. 通过媒体、互联网、社交平台等渠道,普及布病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传播途径、预防方法等。
2. 组织开展布病防控宣传活动,向农民、养殖户等重点人群传播布病的防控知识,指导他们正确预防布病。
3. 建立布病防治知识库,为相关人员提供方便快捷的查询和学习资料,增加知识获取的渠道。
结论布病是一种严重威胁畜牧业和人民群众健康的传染病,通过加强动物检疫和监测、养殖管理、个人防护以及宣传教育等方案的综合实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布病的传播。
34.国家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2016—2020年)

国家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2016—2020年)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进一步做好全国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防治工作,有效控制和净化布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以下简称《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计划。
一、防治现状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牛、羊、猪、鹿、犬等哺乳动物和人类共患的一种传染病。
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曾报告发生人畜布病疫情。
上世纪50年代布病曾在我国广泛流行,疫情严重地区人畜感染率达50% 。
20世纪80—90年代,由于加大防控力度,疫情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近年来,随着我国家畜饲养量不断增加,动物及其产品流通频繁,部分地区布病等人畜共患病呈持续上升势头,不仅严重影响畜牧业生产,也严重危及人民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自2012年《规划》颁布以来,各级畜牧兽医、卫生计生等有关部门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密切合作,认真落实监测、检疫、消毒、扑杀和无害化处理等综合防治措施,大力推广布病防治试点经验,防治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对迅速遏制疫情上升态势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受我国布病疫源广泛存在、防治经费投入不足以及基层防疫体系薄弱等因素的影响,人畜间布病疫情仍较严重,防治任务依然艰巨,防治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2015年,全国报告人间布病病例56989例,人间病例仍处于历史高位;畜间布病流行严重地区的15个省份,监测阳性率同比上升0.38% 。
据对布病重点地区22个县248个定点场群的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牛羊的个体阳性率分别达到3.1% 和3.3% ,群体阳性率分别达到29% 和34% 。
二、防治原则、目标和策略(一)防治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依法防治、科学防治,建立和完善“政府领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机制,采取因地制宜、分区防控、人畜同步、区域联防、统筹推进的防治策略,逐步控制和净化布病。
国家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

国家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2016—2020年)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进一步做好全国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防治工作,有效控制和净化布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以下简称《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计划。
一、防治现状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牛、羊、猪、鹿、犬等哺乳动物和人类共患的一种传染病。
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曾报告发生人畜布病疫情。
上世纪50年代布病曾在我国广泛流行,疫情严重地区人畜感染率达 50% 。
20世纪80—90年代,由于加大防控力度,疫情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近年来,随着我国家畜饲养量不断增加,动物及其产品流通频繁,部分地区布病等人畜共患病呈持续上升势头,不仅严重影响畜牧业生产,也严重危及人民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自2012年《规划》颁布以来,各级畜牧兽医、卫生计生等有关部门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密切合作,认真落实监测、检疫、消毒、扑杀和无害化处理等综合防治措施,大力推广布病防治试点经验,防治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对迅速遏制疫情上升态势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受我国布病疫源广泛存在、防治经费投入不足以及基层防疫体系薄弱等因素的影响,人畜间布病疫情仍较严重,防治任务依然艰巨,防治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2015年,全国报告人间布病病例56989例,人间病例仍处于历史高位;畜间布病流行严重地区的15个省份,监测阳性率同比上升0.38% 。
据对布病重点地区22个县248个定点场群的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牛羊的个体阳性率分别达到3.1% 和3.3% ,群体阳性率分别达到29% 和34% 。
二、防治原则、目标和策略(一)防治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依法防治、科学防治,建立和完善“政府领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机制,采取因地制宜、分区防控、人畜同步、区域联防、统筹推进的防治策略,逐步控制和净化布病。
布病防治工作计划

布病防治工作计划篇一:人间布病防控工作计划人间布病防控工作计划为有效地遏制布病在我旗迅速蔓延的势头,进而达到控制的目的,开展以医务人员培训、宣传教育、人群布病筛查、病人规范化治疗和随访等为主要内容的布病综合性防控工作,为使该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并收到实效,制定此计划。
(转载于: 小龙文档网:布病防治工作计划) 一、医务人员培训卫生院相关医护人员。
培训目的:是为了在医务人员中普及布病诊断知识、避免对布病病人的误诊,使布病病人能够及时被确诊得到规范化治疗,提高治愈率,降低转慢性率。
二、宣传教育为了提高我苏木群众对布病的认识,从而自觉地预防布病的侵袭,由旗疾控中心编印有蒙、汉两种文字的布病防治知识小册子,由政府部门组织逐级下发,直到每一家牧户和农户。
三、人群布病筛查农牧区入户采血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全苏木农牧民以及居民布病高危人群进行布病筛查,预计筛查人数不少于上级给的计划任务,达到极早发现、及规范化管理、规范化服药、随访、建档、报告、及时治疗病人的目的。
四、布病病人治疗经过筛查和监测发现的病人,由专业医师给予规范化治疗,流行病个案调查、以达到提高治愈率、降低转慢性率的目的。
由于布病病人多数不需要住院治疗,居家治疗即可,为减轻农牧民治疗布病的经济负担,促使农牧民接受规范化治疗,新农合核销治疗。
五、布病病人随访为更好地督促布病病人进行规范化治疗,提高疗效,专业人员采取电话与入户、小药箱相结合的方式,对布病病人的治疗情况进行随访,每位病人不得少于4次。
乌苏木中心卫生院篇二:人间布病防控工作方案达茂旗卫生局人间布病防控工作方案为有效地遏制布病在我旗迅速蔓延的势头,进而达到控制的目的,旗卫生局拟从XX年开始,开展以医务人员培训、宣传教育、人群布病筛查、病人规范化治疗和随访等为主要内容的布病综合性防控工作,为使该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并收到实效,制定此方案。
一、医务人员培训旗卫生局组织,旗疾控中心承担培训工作。
培训时间为2天,培训对象为旗直医疗机构相关的医护人员、旗疾控中心地方病防治专业人员、基层卫生院相关医护人员、村卫生室和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医务人员。
布病防治工作计划

布病防治工作计划一、前言布病(Brucellosis)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危害性。
近年来,我国布病发病率较高,加强对布病的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为推动布病防治工作,制定布病防治工作计划,控制和减少布病的发生,提高公众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实现全民身体健康,保障生命安全。
二、布病的概述布鲁氏菌是导致布病的病原菌。
该病菌主要存在于如猪、牛、羊等畜禽体内,人类通过接触感染源所释放出的呼吸系分泌物、尿液、乳汁等,或食用未经充分加工的感染食物而感染到此病。
布病传播途径相对复杂,但是防治的主要原则是通过加强安全防范、提高公众健康意识等方法控制其传播。
三、布病防治工作计划(一)加强宣传教育1、全员参与布病防治,提高民众对布病的认知和认识。
2、加强对公众和从事畜牧业的职工、农民的健康教育,宣传“毫不掉以轻心,及时就医防感染”的口号。
3、制作宣传手册,发放宣传资料,以传统媒介和新型媒介展开针对性的宣传活动,向公众介绍布病的危害性及其防治方法。
(二)落实预防措施1、加强对畜牧场的管理,对畜禽进行普查,确诊是否有病菌存在。
2、加强畜禽养殖的卫生环境,建立清洁、卫生的厕所和专用洗手池等设施,减少布病菌在日常生活中的飞沫传播。
3、加强畜牧业人员和从事乳品生产的相关工作人员的防护措施,实行科学的生产技术和操作技巧,执行工作程序和操作规范,减少人员接触感染源的机会。
(三)加强检测与诊断1、加强机构能力建设,培训专职人员,确保检测质量及效率,依据国家卫生计划,确定相应的检测标准及流程。
2、开展对重点地区的放牧场、饲养场进行布病卫生监督,对病发地点周围进行专项排查调查,及时发现、及时报告。
(四)加强全员防护1、注意饮食卫生,加强野外运动时的防护,避免进行危险活动并尽量不接触野生动物。
2、畜禽饲养环境提供优质水源,防止交叉感染和环境污染,每周对畜舍进行清洗和消毒。
3、对从事畜牧业的职业人员实行定期健康检查,及时发现患病员工,在排除确认为布病后追踪其相关人员。
国家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精选

国家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2016—2020年)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进一步做好全国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防治工作,有效控制和净化布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以下简称《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计划。
一、防治现状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牛、羊、猪、鹿、犬等哺乳动物和人类共患的一种传染病。
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曾报告发生人畜布病疫情。
上世纪50年代布病曾在我国广泛流行,疫情严重地区人畜感染率达50% 。
20世纪80—90年代,由于加大防控力度,疫情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近年来,随着我国家畜饲养量不断增加,动物及其产品流通频繁,部分地区布病等人畜共患病呈持续上升势头,不仅严重影响畜牧业生产,也严重危及人民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自2012年《规划》颁布以来,各级畜牧兽医、卫生计生等有关部门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密切合作,认真落实监测、检疫、消毒、扑杀和无害化处理等综合防治措施,大力推广布病防治试点经验,防治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对迅速遏制疫情上升态势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受我国布病疫源广泛存在、防治经费投入不足以及基层防疫体系薄弱等因素的影响,人畜间布病疫情仍较严重,防治任务依然艰巨,防治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2015年,全国报告人间布病病例56989例,人间病例仍处于历史高位;畜间布病流行严重地区的15个省份,监测阳性率同比上升0.38% 。
据对布病重点地区22个县248个定点场群的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牛羊的个体阳性率分别达到3.1% 和3.3% ,群体阳性率分别达到29% 和34% 。
二、防治原则、目标和策略(一)防治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依法防治、科学防治,建立和完善“政府领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机制,采取因地制宜、分区防控、人畜同步、区域联防、统筹推进的防治策略,逐步控制和净化布病。
国家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发布

管和疫情处置能力 ,迅速遏制布病上升
态势 ,为保障养殖业生产安全 、动物 产 品质量安全 、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安全 提供有力支持 。提高全 国人 间病急性期 患者 治愈率 ,降低慢 性化危 害。此外 ,
为湖南杂交水稻研究 中心选育 的 “ 超优
1 0 0 0 ” ,经 以 中科 院院士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安 为组长
_ _
由国家发改委 、财政部 、农业部等 六部 门联合制定 的 《 关于推进农业废弃 物资 源化利用试 点 的方 案》 近 日下发 ,
我 国将针对畜禽粪污 、病死畜禽 、农作 物秸秆 、废 旧农膜及废弃农药包装物五 类废弃物 ,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试点 。 试 点优 先选 择 国家 现代 农业 示 范
2 0 1 6 1 1/ 35
的 专家组 验 收 ,实 测 每 6 6 7 平 方米 ( 1
亩 )产 量 达 到 1 0 1 3 . 8 千 克 ,创 造 了新 的
杂交水稻高纬度 亩产世界 纪录。
《 计 划 》 还 对 防 治 过 程 中 的技 术 、管
理 、保障措施 作出了明确规定 。
据 了解 ,“ 超优 1 0 0 0 ”作 为第 5 期
政 策 信 息
做好全国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 ,有效控
制和净 化布鲁 氏菌病 ,近 日,农 业部 、 国家卫生计生委组 织制定并印发了 《 国
家 布 鲁 氏 菌病 防 治 计 划 ( 2 0 1 6 2 0 2 0
年)》( 以下简弥 战Ⅱ 》) 。
《 计 划》 明确 了预 防为 主的 防治 方
超级 稻重要 品种 ,同时也是 “ 十三五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水稻杂种优势利用 技术与强优势杂交种 的创制” 的项 目品 种 ,由袁 隆平团队经过 3 年精 心研究攻 关成功 。此次试种 水稻 于 2 0 1 6 年4 月3 日播种 ,5 月 7日至 1 3日移栽 ,水 稻长 势均匀 ,穗大粒多 ,结实率高 ,没有主 要病害 。测产验收现场 ,专家随机选取 3 块攻关 田 ,经机器 收割 ,按标 准扣除 含水量后得 出产量数据 。
农业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国家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2016-2020

国家布鲁氏菌病 防治计划 ( 2 0 1 6  ̄2 0 2 0 年)
为 贯 彻 落 实 《国 家 中 长 期 动 物 疫 病 防 治 规 划 ( 2 0 1 2 —2 0 2 0 年 )》 ( 以下 简称 《 规划 》 ),进 一 步做 好 全 国布 鲁 氏菌病 ( 以下 简称 布 病 )防治 工作 ,有 效控 制 和 净 化 布 病 ,根 据 《 中 华 人 民共 和 国 动 物 防 疫 法 》 ( 以下 简称 《 动 物 防疫 法 》 ) 、 《 中华 人 民共和 国传 染 病 防治法 》等 有关 法律 法规 ,制 定本计 划 。
政 策 法规
农业部 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 《 国家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
( 2 0 1 6  ̄2 0 2 0 年 )》的通知
各省、 自治区、直辖 市及计划单列市畜牧兽医 ( 农牧、农业 )厅 ( 局、委、办 )、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
团畜牧 兽医 局 、卫 生局 ,部 属有 关事业 单位 :
计生等有关部门在 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 ,进一步加大工
作 力度 ,密 切合 作 ,认 真落 实 监测 、检 疫 、消 毒 、扑 杀 和 无 害化 处 理等 综 合 防 治措 施 ,大 力推 广 布病 防治 试 点 经 验 , 防治 工 作 取得 积 极 成 效 ,对 迅速 遏 制 疫情 上 升 态 势 起 到 了积 极 作 用 。但 是 受 我 国布 病 疫源 广 泛 存在 、 防
人 畜 间布 病 疫 情 仍较 严 重 ,防 治任 务 依然 艰 巨, 防治 工
政 策 法 规
2 . 工 作指 标 ( 1 )检 测诊 断 :县 级动 物疫 病 预 防控 制机 构具 备 开 展布 病 血 清 学 检测 能力 ,省 级动 物 疫 病 预 防控 制 机 构 具 备有 效 开 展 布 病病 原 学 检 测 工作 ;一 类 地 区基 层 医 疗 卫 生 机 构 具 备 对布 病 初 筛 检 测 能力 ,县 级及 以上 医 疗 卫生 机 构 具备对 布病 确 诊能 力 ; 各省 ( 区、市 )以县 ( 市 、 区 )为 单 位 , 根 据 当 地 布病 流 行 率 确 定 未控 制 区 、控 制 区 、稳 定 控 制 区和 净 化区 ( 见 附件 1 ) , 并进 行评 估 验 收 。按 照 国家 无 疫 标 准 和 公布 规 定 要 求 ,开 展 “ 布病 无 疫 区 ”和 “ 布病 净 化 场群 ” 的建 设 和评 估 验 收 , 公布 相 关 信 息 ,实 行动 态 管 理 。根 据 各 省 ( 区 、市 )提 出 的 申请 ,农 业 部会 同 国家 卫 生计 生 委 组 织对 有 关 省 份布 病 状 况 进行 评 估 ,并 根 据 评估 验收 结果 调整 布病 区域 类别 ,及 时 向社 会发 布 。
布鲁氏菌病防控实施方案

布鲁氏菌病防控实施方案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对人、畜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防控布鲁氏菌病,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制定一套全面的至关重要。
一、明确防控目标1. 降低布鲁氏菌病发病率,防止疫情扩散;2. 保护易感人群,减少人类感染;3. 提高畜产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4. 建立健全布鲁氏菌病防控体系。
二、防控原则1. 预防为主,综合防控;2. 政府主导,部门协同;3. 科学防控,法治管理;4. 社会参与,群防群控。
三、防控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护意识通过各种渠道普及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疫情危害,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加强疫区居民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培训,提高防护能力。
2. 加强疫情监测,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开展定期、全面的疫情监测,及时发现疫情,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扩散。
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对疫点进行彻底消毒。
3. 加强动物防疫,降低布鲁氏菌病传入风险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严格执行动物防疫法规,提高疫苗接种率,降低布鲁氏菌病传入风险。
加强牲畜交易市场管理,严格执行检疫制度,防止疫情跨区域传播。
4. 加强人畜共患病防治,减少交叉感染加强人畜共患病防治知识宣传,提高群众防护意识。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疫情监测,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
对从事高风险职业的人群进行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病例。
5. 加强科研攻关,提高防控技术水平加大科研投入,开展布鲁氏菌病防控技术研究,提高疫苗研发和防疫技术水平。
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先进技术,提高我国布鲁氏菌病防控能力。
6. 完善政策法规,加强法治管理建立健全布鲁氏菌病防控法规体系,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执法力度。
对违反防疫法规的行为进行严厉查处,确保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7. 社会参与,群防群控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布鲁氏菌病防控工作,发挥群众性防疫组织作用,形成全民参与的防控格局。
加强疫情防控宣传教育,提高群众自觉遵守防疫措施的积极性。
简述布鲁氏菌病的防治措施

简述布鲁氏菌病的防治措施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严重威胁人类和动物的健康。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布鲁氏菌病的传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一、加强养殖管理1. 严格消毒:养殖场、饲养设施、器具等要定期进行彻底的消毒,防止布鲁氏菌的传播。
2. 畜禽检疫:购买新的畜禽时要进行健康检疫,确保没有携带布鲁氏菌。
3. 合理饲养:注意畜禽的饲养环境和饲养方式,保持良好的卫生条件,防止布鲁氏菌的滋生和繁殖。
二、加强人群防护1. 提高健康教育:加强对农民和养殖业从业人员的健康教育,普及布鲁氏菌病的预防知识,提高防护意识。
2. 加强个人卫生:养殖场工作人员要注意个人卫生,经常洗手、消毒,避免与布鲁氏菌接触。
3. 戴口罩:在与可能感染布鲁氏菌的动物接触时,应佩戴口罩,减少传播风险。
三、加强疫苗接种1. 动物疫苗:对畜禽进行定期疫苗接种,提高动物的免疫力,降低感染布鲁氏菌的风险。
2. 人类疫苗:对高风险职业人群,如兽医、养殖业从业人员等,进行布鲁氏菌疫苗接种,提高个体的抵抗能力。
四、加强病例监测和报告1. 病例监测:对布鲁氏菌病的发病情况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2. 病例报告:对发现的布鲁氏菌病病例要及时向相关部门进行报告,确保信息畅通,有效控制疫情的扩散。
五、合理用药治疗1. 尽早治疗:一旦发现感染布鲁氏菌,要立即就医进行治疗,以防病情进一步恶化。
2. 合理用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避免滥用抗生素和不规范使用药物。
六、加强国际合作1. 信息共享: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共享布鲁氏菌病的防治经验和信息,促进全球布鲁氏菌病的防治工作。
2. 联防联控:加强国际间的布鲁氏菌病联防联控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防治措施,有效遏制疫情的传播。
布鲁氏菌病的防治措施需要从养殖管理、人群防护、疫苗接种、病例监测和报告、合理用药治疗以及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
只有全面加强防治措施的落实,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布鲁氏菌病的传播,保障人类和动物的健康。
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畜间布鲁氏菌病防控五年行动方案(2022—2026年)》的通知

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畜间布鲁氏菌病防控五年行动方案(2022—2026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22.03.28•【文号】农牧发〔2022〕13号•【施行日期】2022.03.2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畜牧业正文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畜间布鲁氏菌病防控五年行动方案(2022—2026年)》的通知农牧发〔2022〕1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村(农牧)、畜牧兽医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部属有关事业单位:为贯彻落实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有关要求,强化畜间布鲁氏菌病防控,保障畜牧业生产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物安全,我部制定了《畜间布鲁氏菌病防控五年行动方案(2022—2026年)》。
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农业农村部2022年3月28日畜间布鲁氏菌病防控五年行动方案(2022—2026年)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是当前我国重点防控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之一。
为加强畜间布病防控,降低流行率和传播风险,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指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实行积极防御、系统治理,有效控制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提高抗病能力,切实做好布病源头防控工作,维护畜牧业生产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物安全。
(二)基本原则——源头防控,突出重点。
坚持人病兽防、关口前移,重点抓好种牛、种羊、奶牛、奶山羊和肉羊的布病防控,统筹抓好肉牛、猪、鹿、骆驼和犬等其他易感动物的布病防控,切实降低流行率,有效防范传播风险。
——因地制宜,综合施策。
坚持一地一策,根据各地布病流行形势,以县为基本单位连片推进布病防控,免疫区以实施持续免疫为主,非免疫区以实施持续监测剔除为主,有效落实各项基础性、综合性防控措施。
布病防治管理工作计划

一、前言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主要侵害人畜。
近年来,布病疫情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稳定。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布病的发生和传播,制定以下布病防治管理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1. 提高布病防治意识,增强全民健康素养;2. 建立健全布病监测体系,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3. 加强布病防控措施,降低布病发病率,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三、工作内容1. 加强宣传教育(1)开展布病防治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全民对布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2)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布病防治知识,提高社会关注度;(3)开展布病防治知识竞赛、讲座等活动,增强群众自我防护能力。
2. 建立健全监测体系(1)加强布病疫情监测,建立健全疫情报告制度;(2)定期开展布病流行病学调查,掌握疫情动态;(3)对重点人群、重点地区开展布病检测,提高监测覆盖率。
3. 加强防控措施(1)对病畜进行隔离、治疗和无害化处理,切断传播途径;(2)加强牲畜养殖管理,严格执行牲畜防疫制度,降低感染风险;(3)加强人畜共患病防控,提高疫苗接种率;(4)对布病疑似病例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4. 加强科研和技术支撑(1)加大布病防控科研投入,提高防控技术水平;(2)加强与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防控经验;(3)培养专业人才,提高布病防控队伍素质。
四、工作保障1. 组织保障:成立布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协调配合;2. 资金保障:加大对布病防治工作的资金投入,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3. 人员保障:加强布病防治队伍培训,提高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4. 物资保障:确保布病防治所需物资充足,满足工作需求。
五、工作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1-3个月):开展布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全民防控意识;2. 第二阶段(4-6个月):建立健全布病监测体系,开展流行病学调查;3. 第三阶段(7-9个月):加强防控措施,降低布病发病率;4. 第四阶段(10-12个月):总结经验,巩固成果,持续改进。
国家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发布

防控 、人畜 同步 、区域联 防 、统 筹 份 达 到 净 化 标 准 ,提 高 全 国 布 病 推进 的 防治 策略 ,逐步控 制和净 化 急性 期患 者治愈 率 ,降低慢性 化危
布病 。 ( ( 计划 提 出 ,到2 0 2 0 年,
害。 ( 眉 宇)
理 ,每无 害化处理 1 只水 貂胴 体 、1 厉打击 , 视 情 节依 法 处 以警 告 、罚 只 狐狸 ( 貉 )胴 体 ,给予集 中取皮 款 、没 收违法所 得 、责令停 止营业 点1 元 、5 元补贴 ,确保 每年约6 0 0 0 等处罚 ,构成 犯罪 的依法 追究刑 事 余 吨 水 貂 、狐 狸 尸 体 全 部 实 现 无 责任 。同时 ,建立健 全监督 举报 机 害化处理 ,保 障了餐 桌上 的食 品安 制 ,畅通监督 举报 渠道 ,鼓励单 位 和个 人对非法 出售 、利 用毛皮动 物 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2016—2020年)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进一步做好全国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防治工作,有效控制和净化布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以下简称《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计划。
一、防治现状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牛、羊、猪、鹿、犬等哺乳动物和人类共患的一种传染病。
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曾报告发生人畜布病疫情。
上世纪50年代布病曾在我国广泛流行,疫情严重地区人畜感染率达50%。
20世纪80—90年代,由于加大防控力度,疫情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近年来,随着我国家畜饲养量不断增加,动物及其产品流通频繁,部分地区布病等人畜共患病呈持续上升势头,不仅严重影响畜牧业生产,也严重危及人民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自2012年《规划》颁布以来,各级畜牧兽医、卫生计生等有关部门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密切合作,认真落实监测、检疫、消毒、扑杀和无害化处理等综合防治措施,大力推广布病防治试点经验,防治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对迅速遏制疫情上升态势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受我国布病疫源广泛存在、防治经费投入不足以及基层防疫体系薄弱等因素的影响,人畜间布病疫情仍较严重,防治任务依然艰巨,防治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2015年,全国报告人间布病病例56989例,人间病例仍处于历史高位;畜间布病流行严重地区的15个省份,监测阳性率同比上升0.38%。
据对布病重点地区22个县248个定点场群的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牛羊的个体阳性率分别达到3.1%和3.3%,群体阳性率分别达到29%和34%。
二、防治原则、目标和策略(一)防治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依法防治、科学防治,建立和完善“政府领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机制,采取因地制宜、分区防控、人畜同步、区域联防、统筹推进的防治策略,逐步控制和净化布病。
(二)防治目标1.总体目标到2020年,形成更加符合我国动物防疫工作发展要求的布病防治机制,显着提升布病监测预警能力、移动监管和疫情处置能力,迅速遏制布病上升态势,为保障养殖业生产安全、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安全提供有力支持。
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达到并维持控制标准;海南省达到消灭标准;其他省份达到净化标准。
提高全国人间布病急性期患者治愈率,降低慢性化危害。
2.工作指标(1)检测诊断: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具备开展布病血清学检测能力,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具备有效开展布病病原学检测工作;一类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具备对布病初筛检测能力,县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具备对布病确诊能力;(2)免疫状况:免疫地区的家畜应免尽免,畜间布病免疫场群全部建立免疫档案;(3)病例治疗:一类地区人间急性期布病病例治愈率达85%;(4)检疫监管:各地建立以实验室检测和区域布病风险评估为依托的产地检疫监管机制;(5)经费支持:布病预防、控制、扑灭、检疫和监督管理等畜间和人间布病防治工作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6)宣传培训:从事养殖、屠宰、加工等相关高危职业人群的防治知识知晓率90%以上,布病防治和研究人员的年培训率100%;基层动物防疫人员和基层医务人员的布病防治知识培训合格率90%。
(三)防治策略根据畜间和人间布病发生和流行程度,综合考虑家畜流动实际情况及布病防治整片推进的防控策略,对家畜布病防治实行区域化管理。
农业部会同国家卫生计生委将全国划分为三类区域:一类地区,人间报告发病率超过1/10万或畜间疫情未控制县数占总县数30%以上的省份,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二类地区,本地有新发人间病例发生且报告发病率低于或等于1/10万或畜间疫情未控制县数占总县数30%以下的省份,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15个省份。
三类地区,无本地新发人间病例和畜间疫情省份,目前有海南省。
本计划所指家畜为牛羊,其他易感家畜参照实施。
畜间:在全国范围内,种畜禁止免疫,实施监测净化;奶畜原则上不免疫,实施检测和扑杀为主的措施。
一类地区采取以免疫接种为主的防控策略。
二类地区采取以监测净化为主的防控策略。
三类地区采取以风险防范为主的防控策略。
鼓励和支持各地实施牛羊(以下所提“牛羊”均不含种畜)“规模养殖,集中屠宰,冷链流通,冷鲜上市”。
各省(区、市)以县(市、区)为单位,根据当地布病流行率确定未控制区、控制区、稳定控制区和净化区(见附件1),并进行评估验收。
按照国家无疫标准和公布规定要求,开展“布病无疫区”和“布病净化场群”的建设和评估验收,公布相关信息,实行动态管理。
根据各省(区、市)提出的申请,农业部会同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对有关省份布病状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验收结果调整布病区域类别,及时向社会发布。
人间:全国范围内开展布病监测工作,做好布病病例的发现、报告、治疗和管理工作。
及时开展以疫情调查处置,防止疫情传播蔓延。
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培训,提高诊断水平。
一类地区重点开展高危人群筛查、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增强高危人群自我保护意识、提高患者就诊及时性。
二、三类地区重点开展疫情监测,发现疫情及时处置,并深入调查传播因素,及时干预,防治疫情蔓延。
三、技术措施(一)畜间布病防治1.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1)基线调查到2017年6月,各省(区、市)畜牧兽医部门以县(市、区)为单位按照统一的抽样方法(见附件2)和检测方法(见附件3)对场群和个体样本数进行采样检测,组织完成基线调查,了解掌握本行政区域牛羊养殖方式、数量和不同牛羊的场群阳性率、个体阳性率等基本情况,并以县(市、区)为单位划分未控制区、控制区、稳定控制区和净化区。
(2)日常监测免疫牛羊: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调查流行率的方式抽样检测免疫抗体,结合免疫档案,了解布病免疫实施情况。
非免疫牛羊: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对所有种畜和奶畜每年至少开展1次检测。
对其他牛羊每年至少开展1次抽检,发现阳性畜的场群应进行逐头检测。
对早产、流产等疑似病畜,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及时采样开展布病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发现阳性畜的,应当追溯来源场群并进行逐头检测。
奶牛、奶山羊场户应当及时向乳品生产加工企业出具地方县级以上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提供的布病检测报告或相关动物疫病健康合格证明。
2.免疫接种各地畜牧兽医部门在基线调查的基础上开展免疫工作,建立健全免疫档案。
奶畜:一类地区奶畜原则上不免疫。
发现阳性奶畜的养殖场可向当地县级以上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提出免疫申请,经县级以上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报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备案后,以场群为单位采取免疫措施。
二类地区和净化区奶畜禁止实施免疫。
其他牛羊:一类地区对牛羊场群采取全面免疫的措施。
对个体检测阳性率<2%或群体检测阳性率<5%的区域,可采取非免疫的监测净化措施。
可由当地县级以上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备案后,以县(市、区)为单位对牛羊不进行免疫,实施检测和扑杀。
二类地区牛羊原则上禁止免疫。
当牛的个体检测阳性率≥1%或羊的个体检测阳性率≥0.5%的场,可采取免疫措施,养殖场可向当地县级以上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提出免疫申请,经县级以上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报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批准后,以场群为单位采取免疫措施。
三类地区的牛羊禁止免疫。
通过监测净化,维持无疫状态,发现阳性个体,及时扑杀。
3.移动控制严格限制活畜从高风险地区向低风险地区流动。
一类地区免疫牛羊,在免疫45天后可以凭产地检疫证明在一类地区跨省流通。
其中,禁止免疫县(市、区)牛羊向非免疫县(市、区)调运,免疫县(市、区)牛羊的调运不得经过非免疫县(市、区)。
二类地区免疫场群的牛羊禁止转场饲养。
布病无疫区牛羊凭产地检疫证明跨省流通。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法》和《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对牛羊及其产品实施检疫。
4.诊断和报告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规定开展牛羊布病的诊断。
从事牛羊饲养、屠宰、经营、隔离和运输以及从事布病防治相关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发现牛羊感染布病或出现早产、流产症状等疑似感染布病的,应该立即向当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者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采取隔离、消毒等防控措施。
5.扑杀与无害化处理各地畜牧兽医部门按照《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规定对感染布病的牛羊进行扑杀。
二类和三类地区,必要时可扑杀同群畜。
同时,按照《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6548—2006)规定对病畜尸体及其流产胎儿、胎衣和排泄物、乳、乳制品等进行无害化处理。
6.消毒各地畜牧兽医部门指导养殖场户做好相关场所和人员的消毒防护工作,对感染布病牛羊污染的场所、用具、物品进行彻底清洗消毒,有效切断布病传播途径。
具体消毒方法按照《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规定执行。
(二)人间防治1.疫情监测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布病病例的诊断和报告工作。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疫情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利用及反馈工作,完善与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疫情信息通报机制。
2.疫情调查与处置疫情发生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了解人间布病病例的感染来源和暴露危险因素,同时通报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联合调查处置。
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报告和处置。
3.高危人群筛查在布病高发季节,一类地区高发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对高危人群开展布病筛查,提高布病早期发现力度。
4.高危人群行为干预调查了解高危人群感染布病的危险因素,对高危人群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感染风险。
养殖及畜产品加工企业应对从业人员提供职业防护措施及条件,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5.病例规范化治疗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布鲁氏菌病诊疗方案》规定对布病感染病例进行规范治疗和管理。
一类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具备对布病初筛检测能力,县级及以上医院应具备对布病确诊能力。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诊疗水平,规范病例治疗与管理。
将布病诊疗费用纳入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对贫困患者进行医疗救助。
四、管理措施(一)部门合作。
农业部和国家卫生计生委按照国务院防治重大疾病工作部际联系会议制度要求,统筹协调全国布病防治工作。
地方各级畜牧兽医、卫生计生部门加强部门合作,完善协作机制,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建立健全定期会商和信息通报制度,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工作合力。
(二)落实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