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眼病

合集下载

糖尿病眼病晚期时有什么症状

糖尿病眼病晚期时有什么症状

糖尿病眼病晚期时有什么症状
一、糖尿病眼病晚期时有什么症状二、糖尿病眼病如何治疗三、糖尿病眼病吃什么好
糖尿病眼病晚期时有什么症状1、糖尿病眼病晚期时的症状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青光眼致盲数占盲人总数的20%。

青光眼的种类繁多,其中最难治的要首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其来势凶猛,痛苦之时常常痛不欲生,治愈率极低。

糖尿病性青光眼多属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常发生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晚期,视网膜的缺血改变导致虹膜新生血管形成,继而引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由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发展迅猛,视力急剧下降,可伴有眼痛、偏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还可发生眼内大量出血,药物治疗多难以奏效。

手术治疗往往因术后新的滤过口再次粘连、闭合而造成手术失败。

2、糖尿病眼病晚期时的症状之骤盲白内障
糖尿病引起的白内障称为糖尿病性白内障或并发性白内障,在糖尿病并发的眼病中居第二位,是糖尿病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发生与血糖高、房水渗透压发生改变以及代谢紊乱所产生的毒性产物有关。

高血糖引起的白内障又称真性糖尿病性白内障。

3、糖尿病患者护眼的注意事项糖尿病眼病通常在患糖尿病5~10年后出现,包括青光眼、白内障、黄斑变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及视网膜脱落等。

眼病一旦出现,病情是不可逆转的,若无及时有效治疗,患者不仅会视力减退,甚至有失明风险。

严格管理血糖。

糖尿病眼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长期高血糖或血糖波动的不良刺激,因此最重要的预防措施就是尽可能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水。

糖尿病眼病 ppt课件

糖尿病眼病 ppt课件
4
糖尿病眼病
在糖尿病患者身上几乎所有的眼病发生率都比正常 人高可能。
视网膜病变
波动性屈光不正 代谢性白内障 开角型青光眼
糖尿病不可怕, 可怕的是并发症。
眼球运动神经麻痹
缺血性视突病变
糖尿病性虹膜睫状炎
5
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iabetic retinopathy,DR)
发病率 发病机理 形态 分期 转归 治疗
络膜V回流↓→睫状体肿胀→房角关闭) 气体膨胀 血影细胞,虹膜红变(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环扎
处理:药物;对因治疗;手术。
34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发生率约18%~33%
• 缺血缺氧 • 与晶状体有关:有晶状体(IOL)/囊膜完整眼发生率

• 与周边玻璃体视网膜增殖有关 • 与有无硅油无关
处理:补充眼底光凝 雷珠单抗注射液 降压药物 手术
B:颞上肢血管散在血管瘤,出血斑及棉絮斑(箭头)。
18
PDR, 眼底荧光照影
眼底有多处小片状无灌注区及IRMA,大量微血管瘤、扩 张的Cap及视网膜新生血管芽,均渗漏荧光
19
新生血管、玻璃体积血
20
新生血管、玻璃体积血及纤维增生
21
纤维增殖,并发牵拉性网脱
22
DR分期
全国眼底病学组分期标准 1984年(二型六期)
(术后FAG→补充激光)
32
术后并发症(1)
再发性玻璃体出血:
I型糖尿病 伴高血压/肾功能差 术中止血/光凝不充分 气体填充
处理:下列情况行玻璃体腔灌洗术 1、2周-2月积血不吸收 2、出现大量血影细胞 3、眼内压升高 4、B超提示眼底有增殖病变
33
术后并发症(2)
眼内压升高:

糖尿病眼病分期症状

糖尿病眼病分期症状

糖尿病眼病分期症状
一、糖尿病眼病分期症状二、糖尿病眼底检查项目介绍三、血糖高眼底出血该怎么治疗
糖尿病眼病分期症状1、糖尿病眼病分期症状
Ⅰ~Ⅱ期:可根据眼底病变程度,选择具有活血化淤的药物,如复方丹参滴丸、丹七片和血塞通片等。

此类药物的主要成分是丹参和三七,中药味数较少,作用明确,不良反应轻易控制,可长期服用。

Ⅲ~Ⅳ期:假如出现黄斑水肿,则可在刚出现视力下降时,服用利湿消肿类药物,如五零胶囊、参苓白术散、温胆汤等。

如出现中重度黄斑水肿,则需借助激光治疗并应用激素类药物。

Ⅳ~Ⅵ期:此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已经进进增殖期,多以激光治疗或手术治疗为主。

此时,机体往往出现多脏器的损伤,滋补肝肾等对于全身证候和视力的改善都有一定上风。

此时可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用药,如:病程较短或较年轻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可以选用泻多于补的知柏地黄丸;合并有支气管系统疾病者可选用麦味地黄丸;已出现视力障碍者。

2、糖尿病眼病的简介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主要的致盲疾病,然而糖尿病患者如果能及时发现并且获得规范的治疗,多数可以摆脱失明的危险。

几乎所有的眼病都可能发生在糖尿病患者身上。

如眼底血管瘤、眼底出血、泪囊炎、青光眼、白内障、玻璃体浑浊、视神经萎缩、黄斑变性、视网膜脱落。

而且糖尿病患者发生这些眼病的几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人群。

3、糖尿病眼病预防。

糖尿病眼睛并发症

糖尿病眼睛并发症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分级
四、直接检眼镜检查
#2022
感谢观看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内容已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能提炼思想的精髓,否则容易造成观者的阅读压力,适得其反。正如我们都希望改变世界,希望给别人带去光明,但更多时候我们只需要播下一颗种子,自然有微风吹拂,雨露滋养。恰如其分地表达观点,往往事半功倍。当您的内容到达这个限度时,或许已经不纯粹作用于演示,极大可能运用于阅读领域;无论是传播观点、知识分享还是汇报工作,内容的详尽固然重要,但请一定注意信息框架的清晰,这样才能使内容层次分明,页面简洁易读。如果您的内容确实非常重要又难以精简,也请使用分段处理,对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提炼,这样会使逻辑框架相对清晰。
继发性青光眼 继发性青光眼(secondary glaua),是由于某些眼病或全身疾病,干扰或破坏了正常的房水循环,使房水流出通路受阻而引起眼压增高的一组青光眼,其病因比较明确。继发性青光眼多累及单眼,一般无家族性。根据在高眼压状态下房角开放或关闭,继发性青光眼也可分为开角型和闭角型两大类。鉴于继发性青光眼除了眼压增高这一危害因素外,还有较为严重的原发病变同时存在,后者常已使眼组织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在诊断和治疗上往往比原发性青光眼更为复杂,预后也较差。 慢性开角型青光眼: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这种类型眼睛压力缓慢增加,你可能没有任何感觉,但有时你也许会感觉到眼睛发胀,或者常常流泪。一般情况下,你并不在意,但随着病情的发展,你会发觉视力下降,看书时间稍长,眼睛就会发胀、流泪、甚至头晕,进一步发展,有失明的危险。
二、常见眼外病:
是由于日光、紫外线、风沙、烟尘等环境因素和遗传、代谢、免疫等自身因素引起的结膜变性性疾病,多自鼻侧角膜缘向角膜中央楔形生长,造成散光,影响视野,遮挡视力。手术指征为视力和外观受到影响。无论何种胬肉手术均有再发的可能,术后再发率约为5-20%。

什么是糖尿病眼病(一)

什么是糖尿病眼病(一)

什么是糖尿病眼病(一)引言概述:糖尿病眼病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是由慢性高血糖导致的眼部疾病。

它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白内障和糖尿病性青光眼等眼部疾病。

本文将通过分析糖尿病眼病的定义、病因与发病机制、症状与诊断以及预防与治疗的方面,全面介绍什么是糖尿病眼病。

正文:1. 定义a. 糖尿病眼病是指由于慢性高血糖对视觉系统产生损害而引起的眼部疾病。

b. 它主要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白内障和糖尿病性青光眼等。

2. 病因与发病机制a. 高血糖对眼部血管的损害:高血糖导致视网膜血管病变,包括微血管炎和视网膜缺血。

b. 高血糖对晶状体的损害:高血糖使晶状体蛋白糖基化和糖酮体积聚,导致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生。

c. 高血糖引起眼压升高:高血糖可导致房水排泄减少和房水生成增多,进而导致糖尿病性青光眼。

3. 症状与诊断a.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力模糊、视力减退、眼中黑影等是常见症状,眼底检查是诊断的关键。

b. 糖尿病性白内障:视力减退、眩光感、色素沉积等是常见症状,眼底检查和白内障评估是诊断的关键。

c. 糖尿病性青光眼:视力模糊、眼痛、出现虹视等是常见症状,眼压测量和视野检查是诊断的关键。

4. 预防与治疗a. 控制血糖水平:早期确诊并进行紧密的血糖控制是预防和治疗的基础。

b. 定期眼科检查: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可以早期发现病变,及时治疗。

c. 药物治疗:包括注射抗VEGF药物、光凝治疗、激光治疗等。

d. 手术治疗:如白内障手术和青光眼手术等。

e. 生活方式改变:戒烟、饮食调理和合理运动等有助于预防和缓解糖尿病眼病。

总结:糖尿病眼病是一种由慢性高血糖引起的眼部疾病,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白内障和糖尿病性青光眼等。

高血糖对眼部血管和晶状体的损害是其主要病因,早期诊断和治疗以及血糖的控制是预防和治疗的关键。

定期眼科检查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对糖尿病眼病的预防和患者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症状表现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症状表现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症状表现近年来,糖尿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并可能导致失明。

因此,了解和识别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症状的表现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症状,以便帮助人们及时发现并寻求合适的治疗。

1. 视力模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最早的症状之一是视力模糊。

由于高血糖水平引起的血管损坏,会对眼睛的血供造成影响,进而导致视网膜功能异常。

视力模糊可能逐渐出现,且在阅读或者进行近距离工作时更为明显。

2. 视野缺损当视网膜出现糖尿病性病变时,病人会逐渐出现多种视野缺损的症状。

这包括无法清晰地看到某些区域,或者在正常视野范围内出现模糊、沉浸或失真的情况。

在严重的情况下,病人可能会出现中心视力丧失而只能依靠外围视野。

3. 眼前闪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时,病人可能会出现眼前的闪光或者亮点。

这是由于视网膜中出血和渗出引起的,同时伴随着玻璃体的收缩和脱离。

这种症状可能在低光照环境下更明显,例如夜晚。

4. 黑色浮点或线状物体视网膜中出血和渗出导致的血液凝块会出现在视野中,病人会觉得有黑色的浮点或线状物体干扰视觉。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黑色物体通常会随着眼睛移动而移动,区别于固定的飞蚊症。

5. 颜色感知异常在视网膜遭受糖尿病性病变时,病人可能会对颜色的感知产生问题。

他们可能感觉到一些颜色的减弱或失真,或者在区分一些颜色时出现困难。

这是由于视网膜神经细胞受损导致的。

6. 眼前黑暗当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进一步恶化时,病人可能会感觉到眼前出现黑暗。

这可能是由视网膜出血或渗出引起的,严重的黑暗感可能预示视网膜脱离。

总结: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失明。

因此,了解和识别病变的症状是至关重要的。

常见的症状包括视力模糊、视野缺损、眼前闪光、黑色浮点或线状物体、颜色感知异常以及眼前黑暗。

如果你或者你的亲人患有糖尿病,并出现了上述症状,请立即咨询专业医生以获取合适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糖尿病眼病良方4首

糖尿病眼病良方4首

糖尿病眼病良方4首糖尿病作为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疾病,可由早期的小血管受累,逐渐引起包括眼的大部分组织在内的全身许多组织器官的广泛损害,产生各种并发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表现为视网膜微血管瘤、出血、渗出、新生血管、玻璃体积血、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离等,是致盲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糖尿病患者年龄越大、病程越长,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越高。

处方一:复明散【药物组成】天花粉30g,山茱萸20g,鬼箭羽15g,红花5g,密蒙花10g,桑叶10g,菊花10g,蝉蜕5g,木贼5g。

【治疗方法】以上9味,混匀粉碎,收集药粉,包装。

规格为6g/包。

患者以饮食及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控制血糖作为基础治疗。

每日2次,每次1包,口服。

8周为1个疗程。

【功效】清热活血,通络明目。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60例111只眼,显效18例,好转50例,无效43例,总有效率61.26%。

【经验心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多是由于阴虚燥热,热灼络伤,或久病致血瘀,血行受阻,精血不能上注于目,邪阻目窍而致。

瘀血郁遏目内经络则变生眼底微血管瘤,热迫血行则血不循经,溢于络外而见视网膜出血,久则血行失其常道,导致新生血管形成。

瘀血郁而化热又可伤津,血热与瘀血相互作用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主要病理因素,故清热生津、活血通络、清肝明目为其治疗大法。

《证治要诀》指出:“三消久之,精血既亏,或目无所见。

”《审视瑶函》谓:“肝肾无邪,目决不病”。

复明散中天花粉与鬼箭羽相配,清热生津活血,共为君;桑叶、密蒙花、蝉蜕、木贼助天花粉清肝热明目,红花、菊花协鬼箭羽活血明目,山茱萸补益肝肾,以上各味共为臣佐;木贼引药入经兼作使药。

诸药合用,共同达到治病的目的。

清热活血通络,瘀血减轻,视网膜血流通畅,能消除或减轻视网膜毛细血管渗漏和水肿,促进出血和渗出的吸收,从而提高视力。

处方二:糖网方【药物组成】西洋参100g,生黄芪120g,黄精120g,丹参120g,天花粉60g,葛根120g,山茱萸120g,桑椹60g,牡丹皮60g,山楂60g,三七粉100g,川芎100g,大黄20g,菊花100g,木贼60g,枳壳100g。

糖尿病会导致眼睛失明,视力模糊是前期征兆!

糖尿病会导致眼睛失明,视力模糊是前期征兆!

糖尿病会导致眼睛失明,视力模糊是前期征兆!目前,糖尿病眼病已成为成年人第一位的致盲原因,糖尿病眼部并发症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会严重损害视力健康。

专家提醒,有效控制血糖,及早、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可以有效预防、延缓糖尿病导致的视力损害。

常见的几类糖尿病眼病糖尿病对眼部的影响主要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白内障、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及眼球运动麻痹。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眼病中最常见的一种表现,且对视力的威胁最大。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但此时检查眼底可能看到视网膜微血管瘤、出血、渗出等。

以后,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病变的加重,逐渐出现视力下降,甚或视力骤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的盲属于“难治盲”,一旦发生中度以上视力损伤,或者病变进入晚期,即使再通过手术治疗视力预后也很差。

但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的盲仍属于“可避免盲”,早期采用合理及时的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减少或延缓盲和严重视力损伤的发生。

糖尿病性白内障又称代谢性白内障、并发性白内障,病因与晶状体的代谢有关,症状与老年性白内障相似。

其在糖尿病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多见于青少年糖尿病病人,且多为双眼发病,可能于数天、数周或数月内发展为完全混浊。

糖尿病性青光眼多属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常发生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晚期,视网膜的缺血改变导致虹膜新生血管形成,继而引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糖尿病眼病的“信号”糖尿病眼病是有“信号”的,比如视力减退、视物不清,特别是夜间视力下降明显;看东西出现重影、有闪光感;眼前有点、片状发黑的物体漂浮;近视程度加重、老花眼的暂时性缓解等,这些都是常见的糖尿病眼病的症状。

此外,上睑下垂、眼球运动障碍,眼涨、眼疼,视野缺损等也是糖尿病眼病的可能症状。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建议尽早到眼科就诊。

远离糖眼只需5招1.注意饮食调节:尽量少食脂肪类、糖类食物,多食蔬菜、水果,常吃瘦肉、鱼类、蛋类、乳类和大豆制品来补充蛋白质。

糖尿病多久会引起眼病?

糖尿病多久会引起眼病?

糖尿病多久会引起眼病? 糖尿病是⼀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2017年IDF发布我国糖尿病⼈群已达1.14亿,居世界⾸位。

糖尿病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治疗达标率低,更严重的是糖尿病的诸多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与眼睛息息相关! 听起来糖尿病似乎与眼睛没有太⼤的关系,其实不然。

眼部病变是糖尿病较为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

⼏乎所有的眼病都可能发⽣在糖尿病患者⾝上,如眼底⾎管瘤、眼底出⾎、泪囊炎、青光眼、⽩内障、玻璃体浑浊、视神经萎缩、黄斑变性、视⽹膜脱落。

⽽且糖尿病患者发⽣这些眼病的⼏率明显⾼于⾮糖尿病⼈群。

糖尿病多久会引起眼病? 糖尿病眼病通常在患糖尿病5~10年后出现,尽管有失明风险,但好在糖尿病眼病是可以预防的,早期预防⽐后期治疗不仅效果更好,还能为患者省下不少开销。

糖尿病眼病并发眼部疾病跟三个因素有关: 第⼀个因素,糖尿病史的时间。

糖尿病的发病时间越长,得糖尿病眼病的可能性越⼤。

另外跟⾎糖也有关系。

⾎糖控制得越差,得糖尿病的时间越会提早。

⽐如,两个同时得糖尿病的⼈,⾎糖⾼的⽐⾎糖低的得眼病时间更早。

还有⼀个⾎糖的波动。

⾎糖有时控制好,有时控制差,波动⼤也容易诱发眼部并发症。

糖尿病眼病的早期症状⽐较少,患者不轻易发现,如果出现了以下症状,应及早去医院。

(1)有时近视,有时远视 (2)反复的发⽣睑腺炎、睑缘炎 (3)有⼲眼症 (4)有青光眼 (5)⽤眼后眼睛容易疲劳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查眼睛! 通常情况下,糖尿病视⽹膜病变的发展较为隐匿,早期患者多⽆明显症状,但若不定期检查,发展到后期,会出现玻璃体出⾎、牵拉性视⽹膜脱离、新⽣⾎管性青光眼等,甚⾄严重者可能导致失明。

⽽⼀旦发⽣糖尿病眼病并发症,即使控制住了⾎糖,全⾝状态有所好转,也不能使眼部的病理过程逆转。

但是如果能及时发现并且获得规范的治疗,多数可以摆脱失明的危险。

糖尿病并发症眼病可以治好吗

糖尿病并发症眼病可以治好吗

糖尿病并发症眼病可以治好吗
一、糖尿病并发症眼病可以治好吗?
糖尿病眼病是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

那么糖尿病并发症眼病可以治好吗?
据研究表明,以往白内障是首位致盲的疾病,但是随着白内障手术的普及与发展,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已成为发达国家首位致盲的疾病,至今在国内这方面的病变还未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

据统计患糖尿病两年后此病变发生率2%,十五年以上发生率是98%。

糖尿病使患者的视网膜产生新生血管,新生血管如破裂便造成玻璃体出血、机化,甚至视网膜脱离,患者常常在视力明显下降后再找眼科医生,实际上为时已晚,病变已发展到中、晚期。

激光治疗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至今30多年来,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取得可靠的效果,是目前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一种手段。

通过光凝固视网膜病变部位,可消除病灶,不使病情恶化,稳定视力。

但是只是对症治疗,危险性很高。

严格有效控制血糖,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键,使眼底病变经过光凝和导升明治疗,新病变不存在。

如再升高,可能在视网膜其他部位,特别是黄斑部位,又产生新病变、黄斑水肿,仍然会造成视力进一步恶化。

糖尿病眼病已成为仅次于老年性视网膜变性之后的四大致盲因素之一,但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而且早期预防的花费要远远低于晚期治疗的费用。

因此病友对眼病的预防尤为重要,可以有效避免或者延缓眼病的发生。

二、三种严重的糖尿病眼病并发症。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PT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PT
*
风险因素的预防
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帮助阻止视网膜病变发生 (有研究显示基线血HbAlc为6.4%-7.0%的患者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5年发生发展率高达76.83%;基线血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为5.2%-6.4%的患者中,5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率为24.41%,可以参考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4%以下,但是血糖控制还要考虑全身情况,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血糖控制的标准可以放宽。) 在有DME的患者中应避免使用比格列酮,有证据提示比格列酮使用可能增加DME发生率高达2.6倍。 血压控制可以缓解视网膜病变的进展。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在DR中的应用是有意义的。 降低血脂水平可以降低DR的发生发展。 戒烟可以帮助预防DR 阿司匹林效果尚有争论。
手术价值
视力改善
大于0.1
失明
黄斑未受累
51-83%
40-62%
5-17%
黄斑受牵拉
59-80%
21-58%
糖尿病黄斑水肿也是不断进展的,但早期可逆,水肿消退,视力可以提高
黄斑中心的凹陷是产生视力的关键
糖尿病黄斑水肿 黄斑中心凹陷由于水肿而消失
随病变进展,视力损害加重,直至失明
糖尿病黄斑水肿是如何发生的?
糖尿病黄斑水肿是糖网病变发生在黄斑区,血管的渗漏和出血导致黄斑水肿; 糖尿病黄斑水肿可发生在糖网的任一阶段,7%的糖尿病患者有糖尿病黄斑水肿,患糖尿病时间越长越容易得; 是糖网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激光治疗
全视网膜光凝:阻止糖网进展,破坏视网膜无灌注区,降低视网膜的缺血反应; 局部光凝:仅能防止严重视力损伤; 格栅样光凝:仅能防止严重视力损伤; 缺点:部分患者光凝后视力还是会进行性下降;存在中心和旁中心暗点;激光光斑可扩大进而影响中心视力;可造成RPE(视网膜色素上皮)损伤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

《糖尿病性眼病》PPT课件

《糖尿病性眼病》PPT课件
②缺血性视乳头病变或糖尿病视神经病 变 前者出现象限性视野缺损,后者视力 下降
医学PPT
24
DR黄斑部的临床表现
①视网膜黄斑部病变:黄斑水肿、出血、 渗出、黄斑部毛细血管床缺血、黄斑部 视网膜前膜形成。统称为糖尿病黄斑病 变
②增殖性病变对黄斑的侵犯:黄斑水肿 为局部微循环不正常,包括局部微血管 瘤,FFA示黄斑拱环扩大
可促使高浓度的葡萄糖转化为山梨醇, 使周细胞损害消失,减低了毛细血管的 收缩力和对毛细血管内血流量的调节力
医学PPT
1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流动力 学的关系
眼动脉的改变比视网膜中央动脉明显 呈低流速、低流量、高阻力改变 眼动脉呈缺血改变。血流减慢和组织供
氧减少
医学PPT
13
DR与血液粘滞度的关系
医学PPT
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致 盲的重要原因
失明的糖尿病患者:DR 占(85%)DR 致盲的直接原因是玻璃体出血(80.5%)。 其他为黄斑区脂质块、牵引性网脱。
视力中轻度下降者:为黄斑水肿 (63.4%)、其次为新生血管和毛细血管 闭塞。
早期一般无眼部自觉症状 病变发展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 黄斑受累可出现中心视力下降、中心暗
是由毛细血管周细胞丧失、血管壁扩张 形成
和周细胞内含有醛糖还原酶有关
医学PPT
15
DR视网膜循环紊乱造成的改变
血-视网膜屏障破坏,液体渗入视网膜, 造成视网膜水肿和渗出。主要部位在外 丛状层,黄斑部因有较多放射状排列的 Henle纤维水肿较严重。
微血管瘤,破裂后出血。出血和渗出被 吸收后形成蜡黄色的硬性渗出。
增殖带随病程延长而增多并收缩牵引引 起新生血管出血和视网膜脱离
糖尿病患者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损害

糖尿病性眼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糖尿病性眼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糖尿病性眼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糖尿病性眼病(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引起的视网膜损伤,并可能导致失明的一种眼部并发症。

随着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加,对于糖尿病性眼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也日益重要。

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可以显著延缓或避免其进展,从而最大程度地保护患者眼部健康。

一、诊断1. 影像学检查:超声波生物显微镜(UBM)、光相干断层扫描(OCT)以及荧光素血管造影(FA)等影像学检查在DR诊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UBM可以提供更高分辨率和更准确的图像,在评估前房角和虹膜后面积时非常有用。

OCT则能够获取多层次、高分辨力的视网膜立体结构图像,帮助医生确定纤维化、水肿、黄斑变性等是否存在。

FA通过注射荧光素染料,观察其在视网膜血管中的分布情况和影像改变,来研究视网膜的血管病理变化。

2. 视力检查:视力检查是最常用的诊断方法之一。

患者需要通过视力表或其他适应性测量方法以评估其视力状态。

渐近点检查、散光检查、调节范围测定和眼底镜检查也是视力检查中常用的辅助手段。

3. 眼底镜检查:眼底镜检查可以明确DR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并观察其病变特点。

因此,作为一种可靠且直接的诊断手段,在DR的发现与监测中不可或缺。

常用眼底镜有间接眼底镜和直接眼底镜,并结合相关滤光片等工具以减少反光干扰和增强观察效果。

二、治疗1. 糖尿病控制:首先要控制好患者的血糖水平、血压和血脂等基本指标。

这对于减缓DR发展速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指示,合理安排饮食、适度运动,并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2. 激光治疗:激光治疗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DR的手段之一。

通过定向聚焦光线损伤异常新生血管和不正常区域,促使其闭塞、消退,从而阻断视网膜病变的进一步发展。

这种治疗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3. 抗血管增生药物(Anti-VEGF)治疗: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的出现为DR的治疗带来了新希望。

糖尿病眼底检查

糖尿病眼底检查

糖尿病眼底检查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可能对全身多个器官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眼部的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糖尿病眼病主要指的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也称为“糖网”。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导致视网膜供血不足、微循环障碍和血管通透性增高所引起的视网膜疾病。

如果不及时治疗或控制,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视力损害甚至失明。

因此,糖尿病患者每年都需要定期进行眼底检查,以及时发现和治疗糖尿病眼病的早期病变。

糖尿病眼底检查是通过观察和评估患者眼底的变化来进行的。

一般来说,糖尿病眼底检查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1. 静息视力检查:医生会要求患者闭眼休息片刻,然后使用视力表或其他测量工具来测试患者的视力。

这个步骤是为了评估患者的基本视力水平,以及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视力下降的因素。

2. 眼压测定:医生会使用专业的眼压计来测量患者眼压,这个过程一般比较简单快捷。

眼压测定是为了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青光眼等眼部疾病,因为这些疾病也会进一步加重糖尿病眼病的风险。

3. 瞳孔扩张:为了更好地观察眼底的变化,医生会使用一种特殊的眼药水或眼药膏来扩张患者的瞳孔。

这会使患者的视力在扩张药物作用期间暂时模糊,因此在进行瞳孔扩张时,患者可能需要有人陪同。

4. 眼底检查:待瞳孔扩张后,医生会使用专业的眼底镜来观察和评估患者的眼底情况。

眼底镜可以放大视网膜和眼底血管的细节,以便医生检测出眼底是否存在任何异常,如微血管扩张、渗漏、出血、黄斑水肿等变化。

5. 糖尿病眼病分级:根据眼底检查的结果,医生会根据国际统一的标准来对糖尿病眼病进行分级。

这些分级包括无糖尿病眼病、轻度非增生性糖尿病眼病、中度非增生性糖尿病眼病、重度非增生性糖尿病眼病和增生性糖尿病眼病。

通过准确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6. 医生建议和治疗方案:根据眼底检查结果,医生会向患者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对于早期病变或轻度糖尿病眼病,医生可能只会建议加强血糖控制、注意眼部卫生和定期复查。

探讨糖尿病眼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手段

探讨糖尿病眼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手段

探讨糖尿病眼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手段糖尿病眼病是一种常见并具有严重影响的糖尿病相关并发症。

它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引起的微循环障碍和神经损伤所导致的眼部结构和功能异常。

近年来,随着对该病机制的深入了解,针对性的治疗手段也得到了不断发展和完善。

一、糖尿病眼病的发生机制1.1 长期高血糖导致微血管损伤长时间暴露在高血糖环境中会使微血管内皮细胞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微血管通透性增加、管腔变窄、内皮细胞黏附物积累等现象。

这些改变造成了视网膜微循环受损,进而导致视网膜缺氧和营养不良。

1.2 晚期基底膜增厚在高血糖环境中,玻璃体刺激因子的产生增加,从而引起晚期基底膜增厚。

基底膜厚度的增加限制了血管生成和养分供应,使得视网膜缺氧加剧,损伤进一步恶化。

1.3 细胞因子和炎症反应长期高血糖能够刺激细胞因子的产生和释放,如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

这些细胞因子的过度表达会导致新生血管形成,并且其质量较差,易渗漏。

此外,糖尿病也会引起眼部组织的慢性低度炎症反应,对眼部结构造成进一步损害。

二、糖尿病眼病的治疗手段2.1 药物治疗抑制新生血管生成是目前治疗糖尿病眼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抗VEGF药物通过靶向阻断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作用,能有效地减少异常新生血管形成,并改善视力。

该类药物通常以眼内注射给药,需要定期监测和治疗。

2.2 光学凸镜及显微手术对于已经发展到晚期的糖尿病眼病,光学凸镜及显微手术可以起到一定的矫正效果。

这种手术通过改变角膜曲率和晶状体位置来提高视力,并对背景视网膜上遗留血管造成压迫,从而减轻眼底出血等并发症。

2.3 激光治疗激光治疗被广泛用于治疗青光眼和玻璃体积血以及减少新生血管的渗漏。

该方法通过激光对视网膜进行焦斑灼伤,切断异常新生血管,并清除玻璃体内出血。

然而,该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可导致视野缺损等。

2.4 高血压控制和饮食管理严格控制高血压水平有助于保护视网膜微循环,减少进一步的损害。

此外,合理的饮食管理也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眼部并发症的重要策略之一。

糖尿病眼病防治

糖尿病眼病防治

糖尿病性眼病的发生发展与糖尿病的发病年龄,病程长短,血糖控制情况等密切有关,因此控制糖尿病对眼部并发症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2
1
糖尿病眼病患者常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等代谢综合征,同时合并有糖尿病肾病,常常会加剧眼底病变的进展,应同时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脂。
糖尿病眼病患者常合并有冠心病,脑梗塞,糖尿病足等合并症,应同时监测及治疗。
主要分单纯型和增殖型两种。
01
增殖型预后差,控制血糖同时行激光全视网膜光凝,严重者需行手术治疗。
03
单纯型控制血糖,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早期出现眼底水肿时进行眼底激光治疗, 同时内服活血化瘀类中药以改善视网膜血液循环。
02
01
02
03
诊断通过病史,眼底检查及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常规普查通过眼底检查,发现可疑病灶,通过荧光造影确诊,病程超过5年患者荧光造影为常规检查项目。
桂黄粥
组成:肉桂3g,熟地黄10g,鲜韭菜30g,大米
100g。
用法:先煎肉桂、熟地黄,去渣取汁,再加入大米
同煮成粥,加入韭菜、香油、食盐食用。
功效:温阳滋阴补肾。适用于阴阳两虚型糖尿
病。
1
黄芪山药粥
2
黄芪30克,山药60克,研粉。先将黄芪煮汁300毫升,去渣,加人山药粉搅拌成粥,每日1~2次。
I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数周内诊断时,虽然很少有视网膜病变,但一般应检查眼部。
01
01
02
年龄小于19岁的患者应即刻检查眼部,如眼部正常,以后每1年检查一次,待5年后应每半年检查一次,发现糖尿病眼病及时治疗。
02
II型糖尿病患者大多已有相当明显的视网膜病变,更应重视眼底检查,即便是眼底正常的患者,也应每半年检查一次眼底,已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者需每3月检查眼部一次。

糖尿病眼病.精选PPT

糖尿病眼病.精选PPT
当糖尿病病人出现下列症状时应尽快找眼科 第四,忌饮浓茶和咖啡。
97%的1型糖尿病患者以及80%的2型糖尿病患 1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的有关知识有所了解,但对糖尿病眼病知之甚少。 者会发生某种程度的视网膜病变,尽管此时患 第四,忌饮浓茶和咖啡。
因此,患者对糖尿病眼病的预后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者的视力并没有显著的下降。但是,严格的血 DR患病率在城市糖尿病患者中约占50%。
运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糖控制可以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及发 第五,忌辛辣、肥腻的食物。
有学者进行过长达20余年的观察,发现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患者在20年后80%以上会发生视网膜病变,而控制良好的患者只有10%
展。 左右出现视网膜病变,差别巨大。
糖尿病眼病是常见的一种慢性糖尿病并发症,可以引起患者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 糖尿病专家认为,当糖尿病患者平均血糖水平 升高时,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性随之 上升。
糖尿病眼病常见种类
❖ 1.糖尿病角膜病变(DK) ❖ 2.糖尿病白内障(DC) ❖ 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 ❖ 4.糖尿病性色素膜病变 ❖ 5.糖尿病青光眼(DG) ❖ 6.糖尿病眼肌麻痹
糖尿病性黄斑病变
发生紊乱持续高血糖 ❖ Ⅰ型 IDDM胰岛素依赖型 ❖ Ⅱ型 NIDDM非胰岛素依赖型 ❖ 均可并发眼部病变
何谓糖尿病眼病?
❖ 糖尿病眼病是常见的一种慢性糖尿病并 发症,可以引起患者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 糖尿病患者发生失明的危险性是非糖尿 病者的4倍。在全部失明的病例中,有 8%的患者患有糖尿病。每年新发生的失 明病例中,糖尿病患者占12%,在新诊 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 中,患有某种程度 的视网膜病变者占21%。
❖ 局部黄斑水肿 ❖ 弥漫性、囊样黄斑水肿 ❖ 黄斑缺血 ❖ PDR对黄斑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病程8年DR为50%。20年后达 100%
DR与糖尿病类型的关系

Ⅰ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易发展成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
年龄性别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 关系

儿童罕见青年以后可见
DR流行病学调查存在的问题



大量无症状患者未被发现 已确诊患者约60%血糖控制差,伴有全 身多种严重并发症 DR患者到眼科就诊时间偏晚,视力已受 严重损害 患者对自身疾病无充分的认识



⑤视电生理检查:视觉诱发电位(VEP) 和视网膜电图(ERG)检查,特别应注 意视网膜震荡电位(OPS)的改变。 ⑥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检查球 后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 ⑦血液粘滞度的改变。
糖尿病与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的区别点



水肿:(d)轻或无;(h)视乳头及视 网膜有水肿 渗出物:(d)蜡样深层硬性渗出或围绕 黄斑呈环状;(h)棉绒班黄斑部呈星状。 出血:(d)多位于深层呈点状圆形或不 规则形;(h)多位于浅层呈火焰状或线 状
糖尿病视网膜微动脉瘤是如何 形成的



微动脉瘤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特征 性病理改变 是由毛细血管周细胞丧失、血管壁扩张 形成 和周细胞内含有醛糖还原酶有关
DR视网膜循环紊乱造成的改变



血-视网膜屏障破坏,液体渗入视网膜, 造成视网膜水肿和渗出。主要部位在外 丛状层,黄斑部因有较多放射状排列的 Henle纤维水肿较严重。 微血管瘤,破裂后出血。出血和渗出被 吸收后形成蜡黄色的硬性渗出。 小静脉扩张
DR的药物治疗


弥可保(Mithycobal)是一种甲基维生 素B12,在神经组织中迅速达到并维持较 高水平。可增加神经细胞的DNA、蛋白质 及卵磷脂的合成。可促进轴突的再生、 修复损伤的神经纤维;可明显改善视网 膜电图a,b波的振幅。 用法:前4周针剂肌注 0.5mg每周3次, 以后口服0.5mg,每日3次,4个月一疗程
激光的并发症和注意事项



黄斑水肿加重:有黄斑水肿的患者应先 治疗黄斑水肿或与PRP同时治疗,先行 PRP有加重黄斑水肿的危险 损伤黄斑中心凹:激光中眼球转动误伤 光凝斑进行性扩大:激光治疗数月后光 凝斑周围色素上皮萎缩进行性扩大如靠 近中心凹可影响视力
激光的并发症和注意事项


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形成:避免用小光斑、 高能量光凝造成Bruch膜破裂,使脉络膜 新生血管经色素上皮进入视网膜下形成 视网膜下新生血管 视网膜脱离:避免一次光凝点太多、能 量过强。可引起脉络膜毛细血管大量扩 张和渗漏引起渗出性网脱。

增殖性: Ⅰ眼底有新生血管或并有玻璃 体出血 Ⅱ眼底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 Ⅲ眼底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并发视 网膜脱离
DR单纯性和增殖性的最主要区别



单纯性DR(BDR):眼底显示微血管瘤 而无新生血管 增殖性DR(PDR):新生血管增殖为主 要特征 视网膜缺血是DR的基本病变,棉绒斑出 现提示视网膜缺血明显化
DR黄斑部的临床表现


①视网膜黄斑部病变:黄斑水肿、出血、 渗出、黄斑部毛细血管床缺血、黄斑部 视网膜前膜形成。统称为糖尿病黄斑病 变 ②增殖性病变对黄斑的侵犯:黄斑水肿 为局部微循环不正常,包括局部微血管 瘤,FFA示黄斑拱环扩大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DR)的临床表现①



视网膜血管壁萌发新生血管,好发于视 乳头及其附近的视网膜表面,突出于内 界膜与玻璃体接触,易出血进入玻璃体 视网膜组织在新生血管附近发生纤维细 胞增殖,形成增殖带 视网膜表面和临近玻璃体处发生血管纤 维性增殖称为PDR
DR视网膜水肿的临床表现


视网膜水肿是血-视网膜屏障被破坏所致, 眼底镜下可见局灶性或广泛性水肿。轻 度水肿易忽视。 FFA可见微血管瘤、有病变的毛细血管或 视网膜动静脉小分支均有渗漏
DR视神经乳头的临床表现


①视乳头水肿 Ⅰ型糖尿病患者可出现视 乳头水肿,水肿可快速吸收。若变化比 较明显应考虑为增殖性DR的早期乳头表 现 ②缺血性视乳头病变或糖尿病视神经病 变 前者出现象限性视野缺损,后者视力 下降
糖尿病性眼病(Diabetic Retinopathy)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科 张晓峰
前言


我国糖尿病发病率为2.5%,全国约有糖 尿病患者1200~2400万人 我国DR患病率为46.8~51.3%(协和医 院)
糖尿病眼部并发症有哪些?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白内障 视神经病变 黄斑病变 眼内炎 玻璃体出血 继发性青光眼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DR)的临床表现②

增殖带随病程延长而增多并收缩牵引引 起新生血管出血和视网膜脱离
DR分期 (1984年全国眼底病会议公布)

单纯型:Ⅰ有微血管瘤或小出血点 (+)较少、易数,(++)较多、不易 数 Ⅱ 有黄白色硬性渗出或伴有出 血斑 (+)较少、易数,(++)较多、 不易数 Ⅲ有白色软性渗出或伴有出血 斑 (+)较少、易数,(++)较多、不 易数
DR的药物治疗


其他药物: ①阿司匹林 为抗血小板凝集剂。常用于 冠心病预防心肌梗塞,也曾用于防治DR, 但疗效不确定。 ②醛糖还原酶抑制剂 可保护视网膜血管 周细胞。
激光光凝的基本原理


激光的热凝固作用可以封闭病变血管, 消除其出血和渗出,特别是黄斑及其周 围的渗漏血管 破坏眼底新生血管消除毛细血管梗阻区, 改善视网膜病变区的缺氧状态,阻止新 生血管的发生与发展
激光的并发症和注意事项


睫状体和脉络膜脱离:脉络膜渗出造成 可无症状、自然消失。 脉络膜血肿:较罕见。 玻璃体出血:视网膜有新生血管的病人 应先光凝无灌注区如新生血管不萎缩再 直接光凝新生血管,如高能量直接光凝 新生血管可造成其出血。
DR的手术治疗(适应症)


DR晚期严重并发症如大量玻璃体积血、 玻璃体内膜增殖、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多、视力预后差但 仍能挽救部分患者的视力。 ①不易吸收的玻璃体积血,Ⅰ型DM宜早, 出血一个月以上,待出血状态稳定、玻 璃体液化后脱离形成。Ⅱ型DM宜迟,3 个月可行手术。
糖尿病与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的区别点

血管变化:(d)血管损伤在毛细血管及 静脉,以静脉变化为主可见微血管及新 生血管;(h)血管损害为小动脉,以动 脉变化为主可见痉挛和硬化
DR的治疗
DR的治疗应根据不同时来自进行药物、激 光、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仅为辅助治疗。 迄今无一种药物能有效控制DR的发展。 根本的治疗在于早期控制血糖和全身相 关因素如血压、血脂、肾功能等。
全视网膜光凝(PRP)

PRP是治疗DR最常用的方法,主要治疗 DR毛细血管渗漏引起的严重视网膜水肿、 严重缺血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病变出 现广泛的新生血管
全视网膜光凝(PRP)

光凝斑一般为200~500μm,时间为0.2秒, 功率从100mw逐渐加大至光凝斑灰白色, 光斑间隔半个光斑直径,回避大血管。 常规PRP大约需要500μm光斑 1000~1600个,分2~4次完成。合理分 期进行可减少激光的副作用。
局部融合激光


用于治疗视网膜表面下的微血管瘤、局 灶性渗漏、硬性渗出、距黄斑中心凹 500~3000μm之间的病灶、扁平新生血 管 多个大光斑,超过其边界500μm
格栅样光凝

用于治疗黄斑区弥漫性渗漏所引起的水肿。 方法:黄斑中心500μm以外,即2PD外的任何 部位作C形或环行光凝。C形光凝为围绕黄斑区 作光凝只留乳斑区。环行光凝为围绕黄斑区光 凝,乳斑区内有渗漏也做少量的光凝。如3-11 周黄斑水肿不消退、视力<0.5,可在FFA基础 上再次光凝。
DR微血管瘤的临床表现


微血管瘤是DR的最早出现的体征,出现 率为95.8% 眼底镜下呈圆形暗红色小点,类似视网 膜深层出血点。鉴别点:①微血管瘤存 在数月、出血点很快吸收。②微血管瘤 荧光显影、出血点不显影
DR眼底出血的临床表现


DR出血部位较深为圆形或不规则形出血 点 火焰状出血者常伴有高血压动脉硬化 视网膜出血严重可融合成片累及视网膜 各层,甚至突破内界膜进入玻璃体形成 视网膜前出血、玻璃体积血
引起视力严重丧失的四种危险因 素

出现新生血管 视盘和盘周新生血管 严重的新生血管 玻璃体和视网膜前出血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


糖尿病患者中血糖控制不良者为65%、 控制较好者为29% 病程在20~29年的糖尿病患者中,血糖 控制不良者为90%、控制较好者为18%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病程的关 系

眼动脉的改变比视网膜中央动脉明显 呈低流速、低流量、高阻力改变 眼动脉呈缺血改变。血流减慢和组织供 氧减少
DR与血液粘滞度的关系




糖尿病患者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损害 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浆外渗,血液浓缩,血流 速度缓慢 持续高血糖造成糖基化血红蛋白升高,红细胞 凝集力增高和变形力下降 微循环障碍,红细胞氧解离度下降,产生低氧 血症 血脂蛋白、纤维蛋白原、α2-球蛋白等升高
DR眼底渗出的临床表现①

硬性渗出:黄色、边缘清晰,1/101/6PD大小也可融合成片。位于外丛状层, 为蛋白、脂质和玻璃样沉积并含有吞噬 脂质的泡沫细胞。FFA不显影、大片渗出 可出现假荧光
DR眼底渗出的临床表现②

软性渗出:发生率18.1%,边缘不清、 形态不规则、大小不一、絮状斑。为视 网膜循环严重障碍,神经纤维层发生梗 死造成。存在时间为半年到一年半。FFA 为无灌注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