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数学课堂生活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让数学课堂生活化

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的自身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数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教学?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处理:

一、立足生活,进行数学问题生活化教学

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入点,学生能迅速进入思维发展的“最近区”,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创设生活情境的策略应更多考虑学生的生活基础,努力在学生生活与数学生活之间建立一种相似或相对的联系,在激发探究兴趣的同时,指点出探究的方向。教学“简单的统计”一课时,教师决定统计本班学生“节假日最喜欢的活动”情况。

问:同学们,假日里你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整理板书:体育活动、看书学习、文艺活动、玩游戏、出去旅游……

问:如何知道大家假日喜欢的活动情况呢?(要进行调查和统计)

教师板书课题:简单的统计。

问:用什么方法来统计呢?

学生讨论,可以得出多种方法,如举手示意、划“正”字……教师请两名学生上台协助统计本班节假日喜欢活动的人数情况。为了使学生一目了然地了解到班上同学节假日所喜欢的活动的情况,教师可以列一张表格,把这些数据填入进去。这张表就是“统计表”。然后我们给统计表起个名字——“××班节假日活动情况统计表”,并在右上角注上制作时间。这个过程叫“制作统计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只起引导作用。接着教师问:“看到这张统计表,你发现什么?想到什么?你有何感想或建议?根据刚才制作方法,回家调查并制作自己历年来各项成绩的统计表。”

在上述师生共同制作统计表的过程中,创设的情境力求强调学生生活经验,与课本信息建立联系,在激发探求兴趣的同时,指点探究的方向。学生通过参与实践式数学情境,自然而然地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增强对数学的亲切感,在某种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对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再现生活,实行数学生活化的扩展

将生活情境数学化,将数学生活化是两者最佳的融合,它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起到催化作用。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为了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

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24时记时法”时,教师可以用录像再现中央电视台的节目预告:18:30大风车,19:00新闻联播,19:33天气预报,19:38焦点访谈……又如,教材里出现一个信箱,上面写着取信时间:第一次8:40,第二次14:00,第三次18:30;然后要求学生填空:第二次取信是下午()时,第二次取信与第三次取信间隔()时()分,从这些学生熟悉的事情出发进行学习。教材注重了与现实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在教学乘法时,教材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去“游乐园”的情境,通过学生解决“每人坐太空船的价钱是4元,16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钱?”这个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进而要求学生解决去海洋馆买票“成人每人15元,儿童每人8元,光明小学3名教师带45名学生去海洋馆参观,用400元钱买门票够吗?”通过对这些实际问题的解决,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达到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能力。

三、应用生活,体验数学生活化的作用

我们过去的数学教学往往比较重视解决现有的数学问题,学生遇到实际问题就不知所措。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认为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数学活动。教学“利息和利率”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带学生到银行去参观,并以自己的压

岁钱为例,让学生模拟储蓄、取钱,特别要注意的是银行的利率。学生记的时候就产生疑问:“利率是什么?”“为什么银行的利率都是不同的?”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回去查看资料,到上课时让学生介绍自己发现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通过交流讨论和反馈,使学生根据银行多样的利率找到符合实际需要的储蓄方式。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后,教师可安排一节活动课——“包装纸盒”——来加深学生对长方体表面积的认识。

学生的数学知识、数学经验,必须依赖于他们的实践活动,使数学知识成为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当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热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时,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利用生活理念构建数学课堂,使数学课堂教学中充满生活气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