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教案:蛋白质的鉴定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蛋白质检验》方案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蛋白质检验》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832e1cde2bd960591c677ba.png)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蛋白质检验》方案(总1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高中生物实验《蛋白质的检测》方案
黄烜裕、黄琳然
一、实验原理
双缩脲(NH2—CO—NH—CO—NH2)
双缩脲反应原理:
NH2—CO—NH—CO—NH2 +双缩脲试剂(A液:0.1g/mlNaOH溶液;
B液:0.01g/mlCuSO4溶液)==紫色络合物
紫色络合物结构式蛋白质中与双缩脲有类似的结构:肽键—CO—NH—(至少
含有两个肽键才能进行双缩脲反应),因此使用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
二、实验器材与试剂
待测实验材料:氨基酸溶液、鸡蛋清稀释液、牛奶
器材:电子天平、称量纸、100mL烧杯2个、50mL烧杯、10mL量筒、5mL量
筒、标签纸若干、试剂瓶2个、吸管2支、玻棒、试管若干
试剂:固态NaOH、无水CuSO4
三、实验步骤
1、配制双缩脲试剂:A液:质量浓度为 0.1g/mL NaOH ,取5g固态NaOH加
蒸馏水溶解,稀释至50ml;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 CuSO4,取0.5g无
水CuSO4溶于蒸馏水,稀释至50ml。
2、取4支试管分别贴上标签,分别加入①蒸馏水②氨基酸溶液③鸡蛋清稀释液
④牛奶各2mL。
3、分别向试管①~④试管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2mL,振荡摇匀。
4、分别在①~④试管滴入4滴双缩脲试剂B液,振荡摇匀。
5、观察并记录试验现象
四、预期实验结果:
①②号试管溶液呈蓝色(无反应,Cu+溶液呈蓝色)
③④号试管溶液呈紫色(双缩脲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
高中生物《蛋白质的鉴定》实验教案苏教版必修1 苏教版必修1
![高中生物《蛋白质的鉴定》实验教案苏教版必修1 苏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f000ec90a1c7aa00b52acbda.png)
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高中生物《蛋白质的鉴定》实验教案苏教版必修1 苏教版必修1原理:蛋白质与试剂产生的颜色反应材料用具:(1)实验材料:豆浆、蛋清稀释液要求:最好选用富含蛋白质的生物组织(或器官),颜色宜浅(2)仪器:试管、试管架、小量筒、滴管(3)双缩脲试剂:配制:A液:溶液(2mL),B液:液(3-4滴)使用要求:使用,先加NaOH溶液,再加CuSO4溶液。
(注意:不需要隔水加热)操作流程实验结果分析:如果待测样品中含有蛋白质,则出现色,反之,则。
注意事项1.取材:若用黄豆,必须提前浸泡1-2d。
若用蛋清作实验材料,必须稀释,以免实验后粘住试管,不易洗刷。
2.双缩脲试剂的A液和B液要先后加入,造成碱性环境,使蛋白质与形成紫色络合物,否则Cu2+会先生成Cu(OH)2沉淀,把紫色遮蔽。
3.B液不可过量,否则的蓝色会遮盖反应生成的紫色。
4.鉴定前应预留部分样液做对照。
[校本作业]1、下列叙述能对蛋白质的功能进行高度概括的是( C)A. B.C. D.2、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的肽键结构式是A.NH—CO B.—NH—CO— C.—NH2—COOH— D.NH2—COOH 3、已知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128,有100个氨基酸形成3条肽链的蛋白质,分子量约为( D )A.12800 B.11018 C.11054 D.116384、通常情况下,分子式为C63H103O65N17S2的蛋白质分子,最多含有肽腱的个数为( D )A.63 B.62 C.17 D.165、血红蛋白分子中含574个氨基酸,共有4条肽链。
在形成此蛋白质分子时,脱下的水分子数、形成肽键数、至少含有的氨基数和羧基数分别是(D)A.573、573、573、573 B.570、573、571、571 C.570、573、4、4 D. 570、570、4、46、有一种二肽,化学式是C8H14N2O5,水解后得到丙氨酸和另一种氨基酸M,则M的R基的化学式是( D )A.—C5H9NO4 B.—C3H5NO2 C.—C5H7O2 D.—C3H5O27、某蛋白质由n条肽链组成,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a,蛋白质所含氨基酸b/3 个,则该蛋白质的分子量最多( D )A. B.C. D.8、有一种“十五肽”的化学式为C x H y N z O d S e(z>15,d>16)。
高中生物《蛋白质的鉴定》课堂实验的教案
![高中生物《蛋白质的鉴定》课堂实验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3a9526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db.png)
《蛋白质的鉴定》课堂实验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蛋白质的鉴定原理及实验方法。
2.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增强学生对生物实验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生物世界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蛋白质鉴定原理及实验操作。
2.教学难点:实验操作技巧及结果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蛋白质相关知识,如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等。
(2)提问:如何鉴定一个物质是否为蛋白质?2.理论讲解(1)讲解蛋白质鉴定原理:利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蛋白质分子中含有肽键,在碱性条件下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铜离子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2)讲解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3.实验操作(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2)发放实验材料:双缩脲试剂、蛋白质溶液、蒸馏水、试管、滴管等。
(3)实验步骤:a.准备试管,分别加入蛋白质溶液、蒸馏水和双缩脲试剂。
b.将试管放入加热装置中,加热至沸腾。
c.观察试管内溶液的颜色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d.对比不同溶液的颜色变化,分析结果。
(4)注意事项:a.实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实验安全。
b.加热时,注意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
c.观察颜色变化时,要准确记录实验结果。
4.结果分析(1)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分析不同溶液的颜色变化。
(2)提问: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如何判断一个物质是否为蛋白质?(2)拓展: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及研究方法。
四、作业布置1.复习蛋白质鉴定原理及实验操作。
2.思考: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蛋白质含量测定的实验?五、教学反思1.学生对实验操作的掌握程度。
2.学生对蛋白质鉴定原理的理解程度。
3.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教学方法的改进,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蛋白质的鉴定原理及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操作能力,为今后生物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激发同学们对生物实验的兴趣,探索生物世界的奥秘。
高一生物教案蛋白质的鉴定教案
![高一生物教案蛋白质的鉴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2f144101f69e314332945c.png)
高一生物教案蛋白质的鉴定教案
【摘要】鉴于大家对自考考务考籍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此文“高一生物教案蛋白质的鉴定教案”,供大家参考!
高一生物教案蛋白质的鉴定教案
【实验一】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一、教学目的
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建议
教材中本实验安排为验证性实验,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改为探索性实验,安排在讲课之前,或与讲课同步进行。
本实验难度并不大,但内容较多,实验时间较长,因此,必须作周密安排,才能按时完成。
实验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增设教师演示实验。
上课之前,教师应该准备好做演示实验所需的实验材料、用具、仪器和试剂等。
同时,逐项完成还原糖、脂肪、蛋白质3 类有机物的鉴定实验。
在实验课上,将3 个实验的正确结果分别展示在讲台上,。
2.3+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教案-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2.3+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教案-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63626ddf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5f.png)
《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实验出自人教版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是高中生物课程中的第2个实验,也是第一个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初步探究的实验,所以本实验的内容不仅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也可以为学生学习本章后续内容奠定感官与知识的基础,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为生物实验的设计与操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说明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原理;掌握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操作方法,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初步学会并说出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会合作学习,形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认同生命的物质性,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形成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原理及操作,进行初步的科学探究过程。
四、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糖类中的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液染成红色)。
淀粉遇碘变蓝色。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因此,可以根据与某些化学试剂所产生的颜色反应,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或蛋白质的存在。
五、实验用品:斐林试剂,苏丹III染液,双缩脲试剂,碘液,小试管,试管架,试管夹,烧杯,滴管,酒精灯,石棉网,三脚架,火柴,鸡蛋,植物油,葡萄糖溶液,淀粉溶液,待测组织样液六、教学过程:1、引入,用生活中的现象引入本节实验课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原理及实验操作的讲解,规范学生的实验行为,提醒注意事项。
3、学生进行实验的操作,分组进行探究实验,食物中有机物种类的鉴定,适时给与指导。
4、实验总结,学生展示实验成果,汇总实验结果,总结食物营养成分的共性。
5、整理实验器材,还原实验室,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实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实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6f0a5d39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03.png)
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蛋白质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中至关重要的物质,其结构和功能是本章节的核心内容。学生需要了解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以及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形成蛋白质的多肽链。此外,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也是教学重点,学生需要理解这些结构与蛋白质功能之间的关系。例如,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包括α螺旋和β折叠,它们是蛋白质稳定性的关键因化位点;四级结构则涉及到蛋白质的聚集和相互作用。
2. 教学难点:蛋白质的检测方法
蛋白质的检测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是教学的难点之一。学生需要掌握使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的方法,理解其原理。同时,学生还需要学会正确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判断实验结果的有效性。例如,在使用双缩脲试剂时,学生需要掌握试剂的配制和操作步骤,学会观察和记录蛋白质溶液的颜色变化,以及如何通过颜色变化判断蛋白质的含量。
7. 教学重点:蛋白质的进化
蛋白质的进化是生物学中的重要内容,学生需要了解蛋白质进化的基本原理和过程。例如,蛋白质的进化是通过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实现的,蛋白质序列的变化会导致其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从而适应新的环境或生物需求。蛋白质的进化研究对于理解生物的多样性和生物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8. 教学难点:蛋白质研究的实验技术
蛋白质研究的实验技术是蛋白质研究的基础,学生需要了解一些常用的蛋白质研究技术。例如,蛋白质的分离和纯化技术,包括凝胶过滤、离子交换、亲和层析等;蛋白质的鉴定技术,包括质谱、氨基酸序列分析等;蛋白质的功能研究技术,包括酶活性测定、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等。这些技术在蛋白质研究中起着关键作用,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合作交流目标: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提高团队合作能力。例如,在实验过程中与同学共同探讨实验操作和结果,分享实验经验和心得,共同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蛋白质教案完美版
![蛋白质教案完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0e4922d2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08.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蛋白质教案完美版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年级学科:高中生物教学目标:1. 了解蛋白质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功能;2. 掌握蛋白质的结构特点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3. 能够分析生活中常见的蛋白质及其作用;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蛋白质的基本概念、组成、结构和功能;教学难点: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相关教学资料和图片;2. PPT课件;3. 实验器材和试剂(如双缩脲试剂、蛋白质样品等);4. 课后作业及答案。
学生准备:1. 预习蛋白质相关知识;2. 准备笔记本,记录重点内容;3.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蛋白质在生物体中的重要作用,引起学生对蛋白质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蛋白质的基本概念(5分钟)介绍蛋白质的定义、分类和分布,让学生了解蛋白质的基本情况。
3. 蛋白质的组成(5分钟)讲解蛋白质的组成单位——氨基酸,介绍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分类和命名原则。
4. 蛋白质的结构(5分钟)讲解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包括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重点介绍一级结构的重要性。
5. 蛋白质的功能(5分钟)介绍蛋白质在生物体中的功能,如酶、结构蛋白、运输蛋白、免疫蛋白等,让学生了解蛋白质的多样性。
6. 课堂小结(3分钟)7. 课后作业(2分钟)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后续教学做好准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学生作业和课后练习完成情况;3. 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4. 学生对蛋白质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蛋白质的实验室检验1. 介绍蛋白质检验的方法,如凯氏定氮法、双缩脲法等。
2. 演示双缩脲法检测蛋白质的实验步骤,包括制备样品、加入双缩脲试剂、观察颜色变化等。
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高一生物《蛋白质的鉴定》教案-
![高一生物《蛋白质的鉴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17049e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cb.png)
高一生物《蛋白质的鉴定》教案?篇一: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教案(word版)人教版实验一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教案一、实验原理(1)鉴定实验设计的理念:某些化学试剂+ 生物组织中有关有机化合物(2)具体原理:①可溶性还原糖+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②脂肪小颗粒+ 苏丹Ⅲ染液→橘黄色小颗粒。
③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二、目标要求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三、重点、难点 1.重点①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②通过实验的操作和设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探索实验设计技巧,从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2.难点根据此实验方法、原理,设计实验来鉴定常见食物的成分。
四、实验材料1.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选择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白色的植物组织,以苹果、梨为最好。
2.脂肪的鉴定实验:选择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浸泡3h~4h)。
3.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浸泡1d~2d的黄豆种子(或用豆浆、或用鸡蛋蛋白)。
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五、仪器、试剂1.仪器:剪刀,解剖刀,双面刀片,试管,试管架,试管夹,大小烧杯,小量筒,滴管,玻璃漏斗,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研钵,石英砂,纱布,载玻片,盖玻片,毛笔,吸水纸,显微镜。
2.试剂:①斐林试剂(0.1g/L的NaOH溶液+ 0.05g/mL的CuSO4溶液);②苏丹Ⅲ染液;③双缩脲试剂;④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⑤蒸馏水。
六、方法步骤(演示教学课件) 1.制备试剂。
2.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方法、步骤。
3.脂肪的鉴定、方法、步骤。
4.蛋白质的鉴定、方法、步骤。
七、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我们在化学中学习过物质的鉴定,其原理是被鉴定的物质与所用的化学试剂要么发生颜色反应,要么产生沉淀,我们生物学上也采用此原理,在生物学中物质鉴定的理念是: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蛋白质的检测实验教案
![蛋白质的检测实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88d6d99e3143323868932c.png)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简述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鉴定方法;
(2)说出双缩脲试剂的使用方法。
2.技能目标
尝试应用双缩脲试剂鉴别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实验,认同蛋白质是细胞的物质基础之一,认识细胞里面有物质。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蛋白质检测的实验原理;
回答问题
实验药品
(2′)
本实验要检测蛋白质,用到的试剂是双缩脲试剂(A液0.1 g/ml NaOH溶液、B液0.01 g/ml CuSO4溶液)。双缩脲试剂的使用方法先滴加A液(制造碱性环境),再滴加B液,最后摇匀。
倾听
实验步骤
(5′)
1.选材→制备组织样液→呈色反应
2.A实验组:2ml稀蛋清+1mlA液+3~4滴B液→摇匀
3.B对照组:2ml清水+1mlA液+3~4滴B液→摇匀
4.观察实验现象。
倾听
↓
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及结果
(30′)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络合物
观察实验、验证பைடு நூலகம்果
小结
(1′)
1.同学们,有同学做出其他实验结果的吗?试着思考是什么因素导致实验不成功的。
2.同学们记得清理自己的实验桌。
四、教学板书
(2)双缩脲试剂的使用。
2.教学难点
双缩脲试剂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1′)
理论课知识导入,我们在理论课上已经学习了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的相关理论知识,也知道蛋清、牛奶中有蛋白质,那要检测蛋清等生物组织中是否真的含有蛋白质,应该怎么做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蛋白质的鉴定实验。
高中生物《蛋白质的鉴定》课堂实验的教案
![高中生物《蛋白质的鉴定》课堂实验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a512491f524ccbff1218485.png)
一、教学目的
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建议
教材中本实验安排为验证性实验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改为探索性实验安排在讲课之前或与讲课同步进行
本实验难度并不大但内容较多实验时间较长因此必须作周密安排才能按时完成实验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增设教师演示实验上课之前教师应该准备好做演示实验所需的实验材料、用具、仪器和试剂等同时逐项完成还原糖、脂肪、蛋白质3类有机物的鉴定实验在实验课上将3个实验的正确结果分别展示在讲台上并作扼要的介绍以便使学生将自己的实验结果与教师的演示实验作比较
如果用稀释的卵白作实验材料效果会更好
斐林试剂的配制
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
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的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铜溶液
使用时临时配制将4~5滴乙液滴入2mL甲液中配完后立即使用
苏丹Ⅲ溶液的配制称取0.1g苏丹Ⅲ干粉溶于100mL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中待全部溶解后再使用
苏丹Ⅳ溶液的配制称取0.1g苏丹Ⅳ干粉溶于50mL丙酮中再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50mL充分混合后即可使用
双缩脲试剂的配制取10g氢氧化钠放入容量瓶(或有刻度的烧杯)中加水至100mL待充分溶解后倒入试剂瓶中配成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瓶口塞上胶塞贴上标签写上试剂A
取1g硫酸铜放入容量瓶(或有刻度的烧杯)中加水至100mL待充分溶解后倒入试剂瓶中配成质量浓度为0.01g/mL的硫酸铜溶液(蓝色)瓶口塞上胶塞贴上标签写上试剂B
本实验最理想的实验材料是还原糖含量较高的植物组织(或器官)而且组织的颜色较浅或近于白色的如苹果和梨的果实经试验比较颜色反应的明显程度依次为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
高中生物《蛋白质》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docx
![高中生物《蛋白质》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docx](https://img.taocdn.com/s3/m/c872d3c4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44.png)
高中生物《蛋白质》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一蛋白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简述氨基酸的结构特点;2.理解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自主对比观察几种氨基酸的结构,思考讨论后得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提高观察分析能力。
2.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在获取形象的、信息内容的同时,提高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树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氨基酸的结构及其形成蛋白质过程。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电影《蜘蛛侠》的片段。
设问:电影中的主人公是谁?他最有力的武器是什么?接着,ppt展示两组图片:(1)黑寡妇蜘蛛的图片,黑寡妇蜘蛛因为它蛛丝中的"蛛丝蛋白”,使得它的蛛丝的强度异常的高。
(2)荧光水母的图片,荧光水母因为它体内的"荧光蛋白”,使得它能发出美丽的荧光。
问:从这些画面中我们应该不难发现这些神奇的生命现象是由谁来承担的?蛋白质有什么样的结构?它又有哪些功能呢?(引出课题)。
(过渡)研究表明蛋白质的结构是复杂的,可是这种复杂的分子却是由一些结构简单的氨基酸分子作为基本单位所构成。
所以认识蛋白质的结构,首先就必须了解氨基酸的结构。
(二)资料分析,探究氨基酸的通式PPT上展示拥有4种氨基酸,让学生思考讨论如下问题:(1)四种氨基酸都由哪些元素组成?有什么共同特点?区别是什么?(2)如果将各氨基酸的不同部分用字母R表示(一R),尝试归纳氨基酸的通式。
提示:每种氨基酸都由C、H、。
、N四种元素组成,每个分子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猿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猿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共同点);R 基不同(不同点)。
教师邀请两位学生到黑板上演板,其他学生尝试在纸上书写。
并请学生评价演板的两位同学尝试写出的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教师最后总结,并针对错误进行说明。
生物高中蛋白质的教案
![生物高中蛋白质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2bc17c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20.png)
生物高中蛋白质的教案
教学内容:蛋白质的定义、结构、功能及生物合成过程
教学目标:
1. 了解蛋白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掌握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功能;
3. 掌握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
教学重点:
1. 蛋白质的定义、结构和功能;
2.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
教学难点:
1.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
教学准备:
1. 教材《生物高中教科书》;
2. 多媒体投影仪;
3. 实验器材:玻璃仪器、生物试剂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知道蛋白质是什么吗?蛋白质在生物体中有什么功能?
二、讲授蛋白质的定义、结构和功能(15分钟)
1.蛋白质的定义;
2.蛋白质的结构:氨基酸残基、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
3.蛋白质的功能:酶、激素、抗体、结构蛋白等。
三、讲解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20分钟)
1. mRNA的合成;
2. tRNA的运输和配对;
3.氨基酸的连接;
4.蛋白质的折叠。
四、实验演示(15分钟)
通过实验演示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加深学生对蛋白质的理解。
五、讨论与练习(10分钟)
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蛋白质在生物体中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并进行相关练习。
六、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蛋白质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
七、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包括课堂练习和课后阅读。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可以掌握蛋白质的基本概念、结构、功能及生物合成过程,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学打下基础。
2.1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2.1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b6086d2f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39.png)
2.1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2.教学年级和班级: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3.授课时间:2023年9月13日,下午第二节课4.教学时数:45分钟二、核心素养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并理解其原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能够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理解双缩脲试剂的原理及其鉴定蛋白质的过程。
解决办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的过程,加深理解。
难点:熟练地进行实验操作,正确使用双缩脲试剂。
解决办法:提前让学生预习实验操作,课堂上教师详细讲解操作步骤,并进行示范,让学生在实验中得到充分的练习。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实验法和讨论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首先,通过讲授法向学生介绍双缩脲试剂的原理及其鉴定蛋白质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理论知识框架。
接着,通过实验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的过程,加深理解。
最后,通过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和成果,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2. 教学活动设计:(1)角色扮演:在讲解双缩脲试剂的原理时,可以设计一个角色扮演活动。
让学生分别扮演试剂制造商、实验操作者和实验结果分析者,通过模拟实际操作过程,加深对双缩脲试剂原理的理解。
(2)实验操作:安排一次课堂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的操作。
教师在实验前详细讲解操作步骤,并进行示范,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实验方法。
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3)小组讨论:在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要求每个小组分享实验心得和结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提问和评论。
通过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维碰撞,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高中生物蛋白质教案微课
![高中生物蛋白质教案微课](https://img.taocdn.com/s3/m/f82bb471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e7.png)
高中生物蛋白质教案微课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 掌握蛋白质的定义和结构特点;(2) 了解蛋白质在生物体中的作用;(3) 能够描述蛋白质的合成过程;(4) 能够分析蛋白质的功能与结构之间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课堂讲解、图文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蛋白质的定义和结构;(2)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蛋白质的合成过程;(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蛋白质的功能与结构之间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体合作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实验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 蛋白质的定义和结构特点;(2) 蛋白质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1) 描述蛋白质的合成过程;(2) 分析蛋白质的功能与结构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 利用生物图书或PPT展示蛋白质的结构图,并引发学生对该主题的兴趣;(2) 提问:你知道蛋白质是什么吗?它在我们身体中起到什么作用?2. 讲解(1) 介绍蛋白质的定义和结构特点;(2) 分析蛋白质在生物体中的作用;(3) 描述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3. 实验(1) 分组进行蛋白质的合成实验,观察实验结果;(2) 讨论实验现象,总结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4. 拓展(1) 讨论蛋白质的功能与结构之间的关系;(2) 探索蛋白质在不同生物种类中的功能差异。
5. 总结(1) 总结蛋白质的定义、结构、作用和合成过程;(2) 引导学生分析蛋白质的功能与结构之间的关系。
四、作业布置:1. 完成相关习题,巩固对蛋白质的理解;2. 查阅资料,了解蛋白质在不同生物种类中的功能。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涵盖了蛋白质的定义、结构、作用和合成过程,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蛋白质在生物体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引导学生分析蛋白质的功能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在后续课程中,可以通过更多案例和实验,进一步拓展蛋白质的研究内容,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实验一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百度文库精品范文
![《实验一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百度文库精品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475c03c5ef7ba0d4b733bbc.png)
《实验一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实验一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教学设计教学课题: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必修1第二章实验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
能力目标:初步掌握评价和报告实验结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充分发挥团队合作,交流互动,获得成功体验的情感需要。
教学重点: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难点: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在碱性环境下呈紫色。
突破: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比较差异,得出结论。
教法:讲授法、演示、分析、总结学法:动手实验,分析现象,汇报结果,获取知识。
教学过程【导课】直接导入:由前面学习过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过渡到如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
【讲授】1、教师先讲解实验目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再演示实验操作步骤(见视频)。
2、提供三种样液、实验试剂和实验器材,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再分配任务,让学生分组实验(见表格)。
3、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教师进行指导(见视频)。
4、根据实验现象,让每组同学汇报实验结果(见视频)。
5、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①通过三种样液的检测结果可知,都呈现了紫色。
说明三种样液中均存在蛋白质。
三种样液中呈紫色最深的是稀释的蛋清,效果最好。
而纯牛奶中有白色浑浊,影响紫色反应的观察,相对颜色更浅,购买来的豆浆本身较浑浊,且蛋白质含量低,所以反应的颜色也较浅。
②通过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的用量改变,发现两组实验中改变双缩脲试剂B液的量后都呈现了蓝色,说明多余的B液会与A液发生反应生成了蓝色的Cu(OH)2而遮盖原有的颜色。
从而指出B液只能加3~4滴而不能过量,进一步提出本实验的原理就在于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在碱性环境下才能呈紫色。
【课堂总结】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①选材方面:经过稀释的蛋清效果较好。
②双缩脲试剂的配制方法:先加双缩脲试剂A液(0.1g/mlNaOH溶液),再加双缩脲试剂B液(0.01g/mlCuSO4溶液)。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2.1 实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 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2.1 实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c7e73fe009581b6ad9eb53.png)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糖类、蛋白质和淀粉实验改进一、实验目的1.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糖类、蛋白质和淀粉。
2.掌握实验的操作技能。
3.认识到脂肪、糖类、蛋白质和淀粉是生物组织的重要成分。
二、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脂肪可以被苏丹III染液染成橘黄色。
糖类中的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砖红色颜色。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淀粉遇碘变蓝色。
三、材料与器具1.实验材料:浸泡好的花生种子,雪梨,鸡蛋清,马铃薯。
2.仪器:刀片,滴管,小烧杯,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显微镜,酒精灯。
3.试剂:苏丹III染液,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蒸馏水,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碘液。
四、方法步骤1.还原糖的检测①取材新鲜雪梨去皮后切成小块放入研钵中研磨、过滤,得到组织提取液②染色向有组织液中滴加适量斐林试剂(甲乙液等量混合)。
③加热观察用试管夹夹着试管,把试管直接在酒精灯外焰处加热,观察雪梨组织液颜色变化。
2.蛋白质的检测①向试管内注入稀释的蛋清适量。
②向试管内注入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
③向试管内注入双缩脲试剂B液4滴,摇匀。
④可见组织液颜色变化。
3.脂肪颗粒的检测①取材取浸泡好的花生种子备用。
用刀片将花生种子切出一个平面,用刀片在平面出刮下些许花生子叶组织细屑,将细屑均匀涂抹在载玻片的中央。
②染色在载玻片的子叶细屑上滴加苏丹III染液滴2~3滴,染色5min;用吸水纸吸掉染液。
倾斜载玻片,并在染色的部位缓慢滴加3~4滴50%的酒精,洗去浮色;然后,用吸水纸吸掉周围的酒精。
滴一滴蒸馏水于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③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
先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并选择最理想的观察对象(组织层的较薄、染色均匀且橘黄色明显的区域)。
将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转换高倍镜观察被染色后的脂肪细胞。
4.淀粉颗粒的检测①取材马铃薯切成小块放入研钵中研磨,得到马铃薯组织匀浆。
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c19bd8f9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82.png)
中学生物教案(学生用)授课内容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教师姓名 选用教材 《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章节第二章第1节一、学情分析学生通过上节课对蛋白质的理论学习,对蛋白质的存在和作用有了初级的理解,并未掌握蛋白质的结构性质以及功能,同时对于蛋白质并没有达到一个感性的认识。
二、本课概念图三、本课涉及课程标准初级掌握实验探究的常规方法。
四、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的方法与原理,了解该方法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
2. 能力目标:培养严谨求真的科学实验能力。
材料器具实验步骤实验原理双缩脲法鉴定蛋白质的用途(例)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目标。
五、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的实验步骤。
2. 难点:掌握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的实验原理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与时间分配教学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程导入1.5 min 1.以测试学生逻辑推理能力为理由,让学生观察图片,分析图片中食物共同丰富含有的物质。
询问学生是如何知道这些食物中丰富含有蛋白质的。
1.学生听从指导。
2. 思考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
3.学生与老师互动,共同分析是哪种物质。
1. 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课内容。
讲授新课6 Min 1.讲授实验材料,启发学生思考用什么材料作为待测组织液最好,让其进行讨论。
2.提问学生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3.对他们的回答进行评价总结。
4.讲解双缩脲试剂的组成,让学生观察双缩脲试剂。
5.以板书绘图的演示形式讲解双缩脲的使用流程与方法及其注意点。
6.让学生阅读实验原理,反问学生对于肽键的了解,讲解肽键的组成结构。
7.借用之前的绘图,讲解实验原理,将实验步骤与原理相1.学生积极讨论2.学生积极回答,分享讨论结果。
3.学生认真听讲,观察双缩脲试剂的组成。
4.学生跟随老师的讲解,想象实验的过程。
5.学生观看黑板,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1.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体会准备实验的过程。
探究课题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鉴定
![探究课题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31bc8b32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a6.png)
探究课题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鉴定一、课题分析1.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蛋白质的鉴定方法,领会并能描述该实验的实验原理。
(2)探索该实验的最佳实验材料及稀释浓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创新意识。
(3)如实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与结果,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与观察能力,(3)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背景描述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是通过肽键互相连接起来的,其中的肽键结构与双缩脲(尿素加热至180℃左右,生成双缩脲并放出一分子氨)相似,双缩脲(H2NOC—NH—CONH2)在碱性环境中能与Cu2+作用,形成紫色或者紫红色的络合物,这个反应叫做双缩脲反应。
反应式如下:但双缩脲反应不仅为含有两个以上肽键的物质所有。
含有一个肽键与一个-CS-NH2,-CH2- NH2 NH2NH2,-CRH-NH2或者-CHOH-CHNH2等基因的物质与乙二酰二氨(O=C-C=O)等物质也有此反应。
因此,一切蛋白质或者二肽以上的多肽都有双缩脲反应,但有双缩脲反应的物质不一定都是蛋白质或者多肽。
双缩脲试剂常常用于组织蛋白质的定性测定(如图)。
二.材料器具1.实验材料:大豆、黄豆、鸡蛋、豆浆等,稀释2倍~10倍的蛋清等)。
2.仪器:双面刀片,研钵,石英砂,玻璃漏斗,试管,试管架,试管夹,纱布,镊子,吸管,小烧杯,试管刷。
3.试剂:双缩脲试剂,蒸馏水三.教学建议本课题的重点是初步学会蛋白质的鉴定方法,领会该实验的实验原理。
难点是规范地完成该实验的操作步骤,并能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实验中找出该实验的最佳实验材料。
根据实验内容,建议教师使用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生能够按4人为一组进行实验,通过颜色反应定性地验证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成分,让学生熟悉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含有蛋白质,并学会蛋白质鉴定的操作方法,学会获得新知识、新的科学知识的途径与方法。
能够让同组内不一致的学生分别选择不一致的实验材料、不一致浓度的实验材料,如选择提早浸泡的黄豆与没有浸泡的黄豆;豆浆;没有稀释的蛋清与稀释2倍~10倍的蛋清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生物教案:蛋白质的鉴定
【】鉴于大家对查字典生物网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整理了此文“高一生物教案:蛋白质的鉴定”,供大家参考!
本文题目:高一生物教案:蛋白质的鉴定
【实验一】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一、教学目的
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建议
教材中本实验安排为验证性实验,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改为探索性实验,安排在讲课之前,或与讲课同步进行。
本实验难度并不大,但内容较多,实验时间较长,因此,必须作周密安排,才能按时完成。
实验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增设教师演示实验。
上课之前,教师应该准备好做演示实验所需的实验材料、用具、仪器和试剂等。
同时,逐项完成还原糖、脂肪、蛋白质3类有机物的鉴定实验。
在实验课上,将3个实验的正确结果分别展示在讲台上,并作扼要的介绍,以便使学生将自己的实验结果与教师的演示实验作比较。
2.实验中学生应分工合作。
在“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当每组两个学生中的一个制备生物组织样液时,另一个学生可以用酒精灯将水煮开,以便缩短实验的等待时间。
在“脂肪的鉴定”实验中,一个学生制作临时装片时,另一个学生则
可以调试显微镜。
另外,在完成前两个实验时,一个学生洗刷试管、清洗玻片和整理显微镜,另一个学生则可以进行后一个实验的操作。
3.关于鉴定还原糖的实验,在加热试管中的溶液时,应该用试管夹夹住试管上部,并放入盛开水的大烧杯中加热。
注意试管底部不要接触烧杯底部,同时试管口不要朝向实验者,以免试管内溶液沸腾时冲出试管,造成烫伤。
如果试管内溶液过于沸腾,可以上提试管夹,使试管底部离开大烧杯中的开水。
4.做鉴定还原糖和蛋白质的实验时,在鉴定之前,可以留出一部分样液,以便与鉴定后的样液的颜色变化作对比,这样可以增强说服力。
5.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方可使用,切勿将甲液和乙液分别加入组织样液中。
三、参考资料
还原糖的鉴定原理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还原糖种类较多,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它们的分子内都含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游离酮基),因此叫做还原糖。
蔗糖的分子内没有游离的半缩醛羟基,因此叫做非还原性糖,不具有还原性。
本实验中,用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
斐林试剂由质量浓度为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
度为0.05 g/mL的硫酸铜溶液配制而成,二者混合后,立即生成淡蓝色的Cu(OH)2沉淀。
Cu(OH)2与加入的葡萄糖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而葡萄糖本身则氧化成葡萄糖酸。
其反应式如下:
CH2OH—(CHOH)4—CHO+2Cu(OH)2→CH2OH—(CHOH)4—COOH+ Cu2O↓+2H2O
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蛋白质的鉴定原理鉴定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时,常用双缩脲法,使用的是双缩脲试剂。
双缩脲试剂的成分是质量浓度为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1 g/mL 的硫酸铜溶液。
在碱性溶液(NaOH)中,双缩脲
(H2NOC—NH—CONH2)能与Cu2+作用,形成紫色或紫红色的络合物,这个反应叫做双缩脲反应。
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因此,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用于鉴定还原糖的实验材料准备植物组织是常用的实验材料,但必须加以选择。
在双子叶植物中,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葡萄糖形成后,合成为淀粉,暂时储藏在叶子内,因此最好不用双子叶植物的叶子作实验材料。
有些单子叶植物,如韭菜、鸢尾,并不将光合作用的初始产物转变为淀粉,因此叶内含有大量的可溶性单糖,但是,由于叶片中叶绿素的颜
色较深,对于鉴定时的颜色反应起着掩盖作用,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因此,也不宜用单子叶植物的叶子作实验材料。
本实验最理想的实验材料是还原糖含量较高的植物组织(或器官),而且组织的颜色较浅或近于白色的,如苹果和梨的果实。
经试验比较,颜色反应的明显程度依次为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
用于鉴定脂肪的实验材料准备实验材料最好选择富含脂肪的种子,如花生种子(取其子叶)。
供实验用的花生种子,必须提前浸泡3~4 h。
浸泡时间短了,不容易切成片;浸泡时间过长,则组织太软,切下的薄片不易成形。
做鉴定脂肪的实验,教师可根据本地区的情况选用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
苏丹Ⅲ染液遇脂肪的颜色反应为橘黄色,苏丹Ⅳ染液遇脂肪的颜色反应为红色。
因苏丹Ⅳ染液与脂肪的亲和力比较强,所以,染色的时间应比较短,一般为1 min左右。
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实验材料准备实验材料最好选用富含蛋白质的生物组织(或器官),植物材料常用的是大豆种子,动物材料常用的是鸡蛋(卵白)。
如用大豆种子,必须提前浸泡1~2 d,这样容易研磨成浆。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直接采用现成的大豆磨成的豆浆,豆浆可以购买,也可用小型的研磨机制取。
利用豆浆作实验材料,可以节约实验时间。
如果用稀释的卵白作实验材料,效果会更好。
斐林试剂的配制
甲液质量浓度为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
乙液质量浓度为0.05 g/mL的硫酸铜溶液
使用时临时配制,将4~5滴乙液滴入2 mL甲液中,配完后立即使用。
苏丹Ⅲ溶液的配制称取0.1 g苏丹Ⅲ干粉,溶于100 mL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中,待全部溶解后再使用。
苏丹Ⅳ溶液的配制称取0.1 g苏丹Ⅳ干粉,溶于50 mL丙酮中,再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50 mL,充分混合后即可使用。
双缩脲试剂的配制取10 g氢氧化钠放入容量瓶(或有刻度的烧杯)中,加水至100 mL,待充分溶解后倒入试剂瓶中,配成质量浓度为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瓶口塞上胶塞,贴上标签,写上试剂A。
取1 g硫酸铜放入容量瓶(或有刻度的烧杯)中,加水至100 mL,待充分溶解后倒入试剂瓶中,配成质量浓度为0.01 g/mL 的硫酸铜溶液(蓝色)。
瓶口塞上胶塞,贴上标签,写上试剂B。